民国四大校长
历史趣谈:民国四公子:袁克定、孙科、张伯驹、宋子文
![历史趣谈:民国四公子:袁克定、孙科、张伯驹、宋子文](https://img.taocdn.com/s3/m/e35c4a68a417866fb84a8e8b.png)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民国四公子:袁克定、孙科、张伯驹、宋子文
导语:关于“民国四公子”,坊间流传各种版本,入选者有孙科(孙中山之子)、张学良(张作霖之子)、袁克定(袁世凯之子)、段宏业(段祺瑞之子)、张伯驹
关于“民国四公子”,坊间流传各种版本,入选者有孙科(孙中山之子)、张学良(张作霖之子)、袁克定(袁世凯之子)、段宏业(段祺瑞之子)、张伯驹(张镇芳之子)、卢筱嘉(卢永祥之子)、宋子文(宋嘉树之子)、张孝若(张謇之子)等,其中,论出身,或论公子派头,分量最足的,无疑应该是袁克定、孙科、张伯驹与宋子文
袁克定,最后一个想当皇帝的人
我一直相信,袁世凯一生精明,最后却因为逆天而动,复辟帝制,落得个不得好死的下场,他的大公子袁克定是居功至伟的。
被老袁一手请下皇帝宝座的溥仪后来在东北的种种作为都逃不掉一个“伪”字,那么算起来,袁克定,应该算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有机会而又拚命要抓住机会想当皇帝的人了。
袁世凯曾经对他的铁杆部下冯国璋说过:“我绝不想当皇帝,当皇帝有什么好处?前清前明那些皇帝都是什么下场?他们的子女都是什么下场?我可不想给儿孙们留下杀身的隐患。
”作为老兄弟,老冯是信了老袁的这段话的,因此日后老袁自食其言,到底套上了不伦不类的龙袍,老冯就非常生气,明里不得不万岁几声,背地里在南京却没少拆老袁的台。
外有民军护国,内有老兄弟捣乱,老袁想不一命呜乎都难了。
那么当初老袁是不是有意骗老冯?这是一段公案。
老袁已死,死无对证,可就是老袁活着,也没法对证。
只是我一直想,也许老袁在和老冯说这些话的那一刻,内心是不乏真诚的,他倒不是对民主共和有多深多厚的感情,只是凭他的聪明,他不能不考虑历史的骂名。
生活常识分享。
蔡元培生平
![蔡元培生平](https://img.taocdn.com/s3/m/0f06597b27284b73f2425030.png)
走进名家——蔡元培简介蔡元培(1868年1月11日-1940年3月5日),字鹤卿,又字仲申、民友、孑民,乳名阿培,并曾化名蔡振、周子余,汉族,中国绍兴山阴人,原籍诸暨。
革命家、教育家、政治家。
中华民国首任教育总长,1916年至1927年任北京大学校长,革新北大,开“学术”与“自由”之风;1920年至1930年,蔡元培同时兼任中法大学校长。
生平经历少年少年时曾在绍兴古越藏书楼校书,得以博览群书。
光绪十五年(1889年)举人,十六年会试贡士,未殿试。
十八年赴殿试,获二甲第三十四名,中进士,授翰林院庶吉士,二十年补翰林院编修。
甲午战争后,开始接触西学,同情维新。
早期二十四年九月返绍兴,任绍兴中西学堂监督,提倡新学。
二十七年七月奔赴上海,出任南洋公学教习。
二十八年与蒋观云等组织中国教育会,任事务长。
夏,游历日本,同年秋回国,在上海创设爱国女校及爱国学社,任总理。
并以《晨报》为阵地,提倡民权,宣传排满革命。
三十年冬与陶成章、龚宝铨等在上海建立光复会,被推为会长,次年加入同盟会。
三十年赴德意志帝国留学。
民国初年民国元年(1912年)任南京临时政府教育总长,主张采用西方教育制度,废止祀孔读经,实行男女同校等改革措施,确立起我国资产阶级民主教育体制。
二次革命失败后,携眷赴法,与李石曾等创办留法勤工俭学会。
五年冬回国任北京大学校长,支持新文化运动,提倡学术研究,主张“思想自由,兼容并包”,实行教授治校。
“五四”运动中支持学生爱国行动,多方营救被捕学生。
被迫辞职后,多次赴欧洲英、法等国考察教育和讲学。
民国十六年后担任国民政府常务委员、大学院院长、中央研究院院长等职。
“九·一八”事变后“九·一八”事变后主张抗日,拥护国共合作。
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与宋庆龄、鲁迅等发起组织中国民权保障同盟,积极开展抗日爱国运动。
曾电救杨开慧烈士,援救许德珩等爱国民主人士,营救丁玲、朱宜权等共产党员。
1940年3月5日在香港病逝。
民国历任教育部长
![民国历任教育部长](https://img.taocdn.com/s3/m/eb473c1ff8c75fbfc67db248.png)
民国历任教育部长一.南京临时政府时期教育部总长:蔡元培(1912.1.1----4.1)二.北洋政府时期教育部总长:蔡元培(1912.3.30任----7.14辞)范源濂(1912.7.16代,7.26任----1913.1.28辞)刘冠雄(1913.1.28以海军部总长兼署----3.19免)陈振先(1913.3.19以农林部总长兼署-----5.1免)蕫鸿祎(1913.5.1.以次长代-----)汪大燮(1913.9.11任----1914.2.20免)严修(1914.2.20任,未到任前蔡儒楷暂代)汤化龙(1914.5.1任;1915.9.10假,张宗祥暂代;10.5辞)张一麐(1915.10.5任----1916.4.23免)(注:1916.1.1---6.6为伪洪宪政府时期)张国淦(1916.4.23任----6.30辞)(注:1916.1.1---6.6为伪洪宪政府时期)孙洪伊(1916.6.30任;次长吴闿生代;7.12免;)范源濂(1916.7.12任;1917.6.12假,次长袁希涛代;7.19回任;11.30辞)(注:1917年张勋复辟,7.2曾授沈曾植“学部尚书”衔)傅增湘(1917.12.4任;1918.3.29免,同日任;1919.1.11免,同日任;5.15免)袁希涛(1919.5.15任----6.5免)傅岳棻(1919.6.5.以次长代,1920.8.11免代)范源濂(1920.8.11署;1921.5.14免,同日任,未到任前次长马邻翼暂代;12.25免)黄炎培(1920.12.25任,未到任前齐耀珊兼署;后未就)齐耀珊(1920.12.25以内务部总长兼署----1922.4.9辞)周自齐(1922.4.9国务总理署----6.11免)黄炎培(1922.6.11署,未到任前交通部总长高恩洪兼代;8.5免)王宠惠(1922.8.5署----9.19免)汤尔和(1922.9.19署----11.29免)彭允彝(1922.11.29署----1923.1.4免,同日署;1.25任----9.4免)黄郛(1923.9.4署----1924.1.12免)范源濂(1924.1.12任----1.21免)张国淦(1924.1.21任----9.14免)黄郛(1924.9.14任----11.10免)易培基(1924.11.10署----)王九龄(1924.11.24任,未到任前次长马叙伦暂代;1925.4.14假,司法部总长章士钊暂兼署)章士钊(1925.7.28署----12.31免)易培基(1925.12.31任----1926.3.4免)马君武(1926.3.4任----3.31免)胡仁源(1926.3.31任----)黄郛(1926.5.13复职,同日免)王宠惠(1926.5.13任,未就)(1926.5---1928.12为北伐战争时期)任可澄(1926.6.22署----1927.1.12免,同日任)(1926.5---1928.12为北伐战争时期)刘哲(1927.6.20任----1928.)(1926.5---1928.12为北伐战争时期)三.广州国民政府时期教育行政委员会委员(1926年,共6人)陈公博(1926.2.9派)甘乃光(1926.2.9派)许崇智(1926.2.9派)金曾澄(1926.2.9派)钟荣光(1926.2.9派)褚民谊(1926.2.19派)四.武汉国民政府时期教育部长:顾孟余(1927.3.17任----)五.南京国民政府时期教育行政委员会委员(1927年,共9人)蔡元培(1927.4.27任)李煜瀛(1927.4.27任)汪兆铭(1927.4.27任)许崇清(1927.7.1任)金曾澄(1927.7.1任)褚民谊(1927.7.1任)钟荣光(1927.7.1任)张乃燕(1927.7.1任)韦悫(1927.7.1任)大学院院长:(仿法国制不设教育部)蔡元培(1927.6.17任----1928.10.6免)蒋梦麟(1928.10.6任----)教育部部长:蒋梦麟(1928.10.24任----1930.12.4免)高鲁(1930.12.4任,未到任,1931.8.10免)蒋中正(1930.12.6.以行政院长监理,12.22通电就职;12.15李书华任政务次长)李书华(1931.6.19署----12.30免)朱家骅(1931.12.30任----1932.10.28免)段锡朋(1932.1.9.以次长暂代----)翁文灝(1932.10.28任,1933.4.21免;未就,初由次长段锡朋短代,后由朱家骅兼慑)朱家骅(1932.11.9----1933.4.20以交通部部长兼慑教育部长)王世杰(1933.4.21任----1938.1.1免)陈立夫(1938.1.1任----1944.11.22免)朱家骅(1944.11.20任----1948.12.22免)梅贻琦(1948.12.22任,未就,1949.3.21免;.)陈雪屏(1948.12.30.以次长代,1949.3.21免代)杭立武(1949.3.21任,4.6到任前仍由次长陈雪屏暂代;1949年赴台,1950.3.10免台湾教育部长职务)。
中国知名大学校长简介
![中国知名大学校长简介](https://img.taocdn.com/s3/m/2918cf86ec3a87c24028c41c.png)
北京大学,蔡元培——“思想自由,兼容并包”,教授治校,可以说,全中国的高等教育不能没有蔡元培,正如中国不能没有西藏。
因为蔡元培的存在,才出现了民国时代中国的学术井喷,出现了那些让我们至今久久回味的名师大家。
陈时,私立武昌中华大学——以一人之力缔造私立大学,而使之卓然学术,开前无古人之先例,这便是陈时。
陈时毁家兴学的时候,全中国只有国立的北大和省立的山西大学、北洋大学。
陈时一手打造的,却是一个综合性的私立大学。
“知其不可为而为之”,需要多大的勇气呀!复旦大学,陈望道——他是中国新闻学教育的集大成者,复旦新闻系“好学力行”的系训便出自他口,他的伟大,绝不是一句“翻译《共产党宣言》的人”可以概括得。
中山大学、暨南大学,陈序经——他自称“只是一个教书的”,然而如果没有他,就没有陈寅恪晚年那光耀万世的成就,也没有广东的学术文化。
这份无量的功德,让它成为岭南,耀眼的明珠。
金陵大学、南京大学,陈裕光——“金陵大学师生以覆我之青天为誓,以照我之白日为誓,以祖国山河为誓,以祖宗丘坟为誓,誓以热血,誓以至诚,终我一生,永不使用日货。
如有悔心,或生二志,人天共戮!此誓。
”济南惨案后,这个校长带领学生发下这个誓言,至死不渝。
辅仁大学、北京师范大学,陈垣——北平沦陷,所有大学把日语列为必修,校门悬挂日本国旗,惟有辅仁大学能够独树一帜,人称“学术抗日”。
他对学生启功说:“一个民族的消亡,从民族文化开始…...在这个关键时刻,保住我们中华民族的文化,把这个继承下去!”四川大学,程天放——“程天放,这个人的资料可能找不到多少吧”,四川大学一位老师告诉笔者。
他的评价在海峡两岸截然相反,确实他是国民党党化教育的推广者,但另一面,他也为川大招来了不少大师。
历史的迷雾仍在眼前,也许未来一天我们才会发现,真的往事并不如烟。
台湾大学,傅斯年——1919年5月4日,他是游行总指挥,第一个冲进赵家楼。
他是“史料学派”创建者,让今天的史学界呐喊:“回到傅斯年!”台大钟每节课都响21下,因为这位校长说:“一天只有21个小时,剩下3小时是用来沉思的”“多么哲学而又科学的方法呀!”一位同学感慨道。
1948年中华民国政府高官学历一览
![1948年中华民国政府高官学历一览](https://img.taocdn.com/s3/m/f95a986cb84ae45c3b358c55.png)
中央银行总裁:刘攻芸----伦敦经济学院博士行政院长:翁文灏 -----比利时鲁文大学博士外交部长:王世杰----伦敦大学经济博士,巴黎大学法学博士驻美大使:胡适----哥伦比亚大学博士教育部长:朱家骅-----柏林大学博士司法部长:谢冠生----巴黎大学法学博士交通部长:俞大维——哈佛大学博士社会部长:谷正纲——柏林大学博士卫生部长:周诒春——耶鲁大学硕士粮食部长:关吉玉——柏林大学博士考试院长:张伯苓——哥伦比亚大学毕业,芝加哥大学名誉博士司法部长:王庞惠——耶鲁大学博士立法院长:孙科——哥伦比亚大学硕士最高法院院长:谢赢洲——巴黎大学法学博士内政部长:张厉生——巴黎大学财政部长:俞鸿钧——上海圣约翰大学经济部长:李璜——巴黎大学文科硕士农林部长:左舜生——上海震旦大学侨务委员会委员长:陈树人——东京立教大学善后救济总署长:蒋廷黻——哥伦比亚大学历史博士新闻局长:董显光——哥伦比亚大学普利策新闻学院硕士(肄业,母危回国)1948年中华民国政府驻外大使学历:常驻联合国代表:蒋廷黻——哥伦比亚大学历史博士苏联:傅秉常——香港大学名誉法学博士美国:顾维钧——哥伦比亚大学哲学博士英国:郑天锡——伦敦大学法学博士法国:钱泰——巴黎法科大學法學博士印度:罗家伦——北京大学(曾游学于普林斯顿大学、哥伦比亚大学、伦敦大学、柏林大学、巴黎大学)土耳其:李迪俊——美国威斯康辛大学政治学博士伊朗:郑亦同——爱丁堡大学伊拉克:李金发——巴黎帝国美术学校缅甸:涂允檀——美国伊利诺大学政治学博士泰国:李铁铮——哥伦比亚大学政治学博士,伦敦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哲学博士菲律宾:陈质平——东南大学韩国:刘驭万——美国威斯康辛大学政治学硕士阿富汗:许念曾——巴黎法科大学政治经济学博士挪威:金问泗——哥伦比亚大法学硕士瑞典:谢维麟——巴黎大学法学硕士荷兰:张谦——宾夕法尼亚大学法律系学士墨西哥:冯执正——哥伦比亚大学 (肆业)巴西:郭泰祺——宾夕法尼亚大学政治学博士智利:吴泽湘——伦敦大学经济学学士玻利维亚:保君建——哥伦比亚大学博士阿根廷:陈介——东京帝国大学,德国柏林大学法律经济系埃及:何凤山——慕尼黑大学政治经济学博士澳大利亚:甘乃光——芝加哥大学研究生。
国民党四元老
![国民党四元老](https://img.taocdn.com/s3/m/365cb03043323968011c92ae.png)
百度首页| 登录编辑词条国民党四大元老目录[隐藏]张静江蔡元培吴稚晖李石曾参与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张静江(张人杰)、蔡元培、吴稚晖、李石曾被称为“国民党四大元老”,又称“国民党党国四老”。
1924年,在国民党一大上,李石曾和吴稚晖被选为国民党中央监察委员。
1926年,张静江和蔡元培也入选监委。
李、吴、张、蔡四人因关系密切,并称国民党四大元老。
[编辑本段]张静江张静江(1877—1950),谱名增澄,名人杰,以字行,别署饮光、卧禅,居浙江吴兴(今湖州),祖籍安张静江徽休宁(今徽州),曾祖张维岳于康熙末年定居南浔,以经营蚕丝业和盐业起家。
自与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先生结识后便开始从经济上给予支持。
在蒋介石建立南京国民政府后,主持建设委员会工作。
他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中华民国的缔造者孙中山和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者蒋介石均与他有着非同寻常的关系,孙中山称之为“革命圣人”,而蒋介石则称之为革命“导师”。
1901年(光绪二十七年),其父张颂贤以银10万两为张静江捐得江苏二品侯补道衔。
次年,任一等参赞随驻法公使孙宝骑赴法。
在法国结识孙中山,并为同盟会筹集和掌管基金,提供活动经费。
1907年(光绪三十三年)加入同盟会,资助孙中山在华南沿海一带发动武装起义。
1911年(宣统三年)武昌起义后,从巴黎回国。
19 13年参加讨伐袁世凯,失败后赴东京、巴黎,支持孙中山改组中国国民党为中华革命党。
1914年蒋介石加入中华革命党时,张静江为临誓人;同年任中华革命党财政部部长,后在上海开办上海证券物品交易所。
1923年协助孙中山改组国民党。
次年1月,任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主席团成员,并当选为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
192 5年7月,任广州国民政府成员,并当选为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
孙中山逝世后,和邹鲁等参加北京西山会议。
又应邀赴广州,被选为国民党中央政治会议主席。
1926年1月当选国民党第二届中央监察委员;5月被选为国共两党联席会国民党代表,并被推举为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常委会主席。
民国四公子都有谁结局如何
![民国四公子都有谁结局如何](https://img.taocdn.com/s3/m/b004875f6c85ec3a87c2c58d.png)
民国四公子都有谁结局如何喜欢看娱乐新闻的同学都知道“京城四少”,不过比起“民国四公子”他们也就不算什幺了。
小编整理了民国四公子都有谁,结局如何,和小编一起了解一下吧吧。
诗歌鉴赏的15种题型及答法高中语文阅读答题公式及模板高考语文文言文断句方法及技巧高考易错成语及解释民国初年,京津沪的上层人士把当时四位具有传奇色彩的豪门子弟,统称为四大王孙公子。
张伯驹、张学良、卢小嘉、袁克文并称为“民国四公子”。
1民国四公子之张伯驹张伯驹(1898(戊戌年)-1982),字家骐,号丛碧,别号游春主人、好好先生,河南项城人,中国第一大收藏家。
享年84岁。
张伯驹的父亲张镇芳,字馨庵,河南项城人。
据有关资料介绍,他是光绪三十年进士,袁世凯的表弟,历任长芦盐运使、直隶按察使等职。
中华民国成立后他曾任河南都督,但因镇压白朗起义不力而被免职。
1915年袁世凯称帝,他作为筹划者之一,组织更变国体全国请愿联合会,任该会副会长和登基大典筹备处副处长。
张伯驹生于1898年,字丛碧。
自幼天性聪慧,7岁入私塾,9岁能写诗,享有”神童”之誉。
张伯驹先生是集收藏鉴赏家、书画家、诗词学家、京剧艺术研究家于一身的文化奇人。
为继承和发展中国古典艺术,建国初期,张伯驹创办北京古琴研究会、京剧基本艺术研究社、中国书法研究社、诗词研究社,直至临终前,还对中国韵文学会筹备事宜念念不忘。
曾任故宫博物院专门委员、国家文物局鉴定委员会委员,吉林省博物馆副研究员、副馆长,中央文史馆馆员,任燕京大学国文系中国艺术史名誉导师,北京中国画研究会名誉会长,中国书法家协会名誉理事。
张伯驹一生捐献的国宝,。
不同版本“民国四公子”:名副其实“官二代”
![不同版本“民国四公子”:名副其实“官二代”](https://img.taocdn.com/s3/m/a44248b97f1922791688e8bf.png)
不同版本“民国四公子”:名副其实“官二代”几种不同版本的“民国四公子”这些“民国公子”的“爸爸”均系清末民初赫赫有名的高官大员,他们是名副其实的“官二代”关于民国四公子,流传着许多不同的版本,四公子之一的张伯驹先生曾在《续洪宪纪事诗补注》中这样说:“人谓近代四公子,一为寒云(袁克文),二为余,三为张学良,四、一说为卢永祥之子小嘉,一说为张謇之子孝若。
又有谓:一为红豆馆主溥侗,二为寒云,三为余,四为张学良。
”张伯驹实际上是提出了民国四公子的三种说法:一、袁克文、张伯驹、张学良、卢小嘉;二、袁克文、张伯驹、张学良、张孝若;三、溥侗、袁克文、张伯驹、张学良。
在这些人物中,我们最熟悉的莫过于张学良了。
除张学良外,袁世凯的儿子袁克文知名度可能最高。
袁克文自幼聪慧,是袁氏诸子中最不同凡响的一位,袁本人也颇为自负,常以三国曹子建自比。
袁克文无意于政治权位,袁氏称帝时,他与父兄意见相左,他的一首反对帝制的诗在当时曾传诵一时:“乍着微绵强自胜,阴晴向晚未分明。
南回寒雁掩孤月,西去骄风黯九城。
隙驹留身争一瞬,蜇声催梦欲三更。
绝怜高处多风雨,莫上琼楼最上层。
”袁世凯死后,袁家树倒猢狲散,袁克文便往来于京、津、沪等地,从事收藏、书画、填词、作诗、撰文、唱曲等名士活动。
1931年农历正月,袁克文在天津患猩红热去世,一生挥金如土的袁二公子身后只留下了20元钱的遗产,后事还是“青帮”里的徒子、徒孙凑钱帮他办的。
出殡时,与其相交多年的一些僧人、道士都来送葬,甚至一些妓女也扎了白头绳来哭奠,风流才子袁二爷的后事成为当时天津卫的一大景观。
张伯驹是河南都督张镇芳之子,他与袁家关系最为密切,1950年代末“洪宪太子”袁克定就是在他家去世的,后事也是由他一手料理。
有人说张伯驹一生的职业就是“玩儿”,但他却玩儿出了大名堂、大学问。
他在诗词楹联、琴棋书画、戏曲研究、文物鉴赏等方面成就不俗,旧小说里常用“诗词歌赋,无所不晓,琴棋书画,无所不通”来形容才子,张伯驹就是这样一个集收藏鉴赏家、书画家、诗词学家、京剧艺术研究家于一身的文化奇人。
民国四大才子分别指谁
![民国四大才子分别指谁](https://img.taocdn.com/s3/m/eb7f96829ec3d5bbfd0a74bb.png)
民国四大才子分别指谁民国时期是文人众多的时期,著名代表有民国四大才子和民国四大才女,那么民国四大才子分别指谁?下面是本人为你收集整理的民国四大才子分别指谁,希望对你有帮助!民国四大才子戴望舒简介戴望舒是中国现代著名的俄象征主义的诗人,出生在浙江杭州。
戴望舒从小就能够阅读很多书,有自己的阅读空间。
考入宗文中学后,公开发表了小说《债》,而且还和张天翼等人在成立了兰社。
1923年的时候考入上海大学中文系,在学校期间学习到了革命理论,而且积极参与到斗争中去。
之后戴望舒与杜衡等人创办了《璎珞》旬刊,次年就写了著名的《雨巷》,1929年的时候出版了自己的第一本诗集《我的记忆》。
之后戴望舒就前往法国留学了,但是因为不上课,不交作业,就被法国的里昂中法大学退学了。
回国之后。
戴望舒娶了穆时英的妹妹穆丽娟,后来又与卞之琳、梁岱宗等人创办了《新诗》月刊。
《新诗》是中国近代诗领域,最为重要的文学期刊之一。
民国四大才子郁达夫简介郁达夫是中国现代著名的爱国主义文学家,《在寒风里》、《孤独者的哀愁》、《我的忏悔》等都是郁达夫的代表作品。
为了让大家全面地了解郁达夫,我们就来简单地介绍一下郁达夫简介吧!1896年,郁达夫在浙江一个知识家庭出生。
三年后,郁达夫的父亲去世,郁达夫在家人支持下,开始到学堂读书。
1912年,郁达夫考上了浙江大学预科,因参加学潮而遭到学校开除。
第二年,郁达夫和哥哥郁华前往日本留学,1914年7月份时,郁达夫考入了日本东京第一高等学校,并选择学医。
随后,郁达夫一面学医,一面尝试创作文学作品。
1916年,郁达夫从医科部转至政治学科学习。
第二年,郁达夫进入东京帝国大学学习经济领域的知识。
郁达夫在日本留学期间,阅读了大量外国文学作品,为文学创作奠定了基础。
1921年,郁达夫和好友郭沫若、成仿吾等人开办了“创造社”,并发表了他人生第一部短篇小说集《沉沦》。
1922年,郁达夫学成回国,并在多所高校任职授课。
日本侵略者侵略中国领土,侵害中国人,这激发了郁达夫创作灵感,他积极号召中国人反抗日本人的侵略。
中国四大教育家
![中国四大教育家](https://img.taocdn.com/s3/m/a9699349a8956bec0975e399.png)
孔子孔子(前551年9月28日,即农历八月廿七―前479年4月11日,即农历二月十一),名丘,字仲尼,汉族,春秋时期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市南辛镇)人,先祖为宋国(今河南商丘)贵族。
春秋末期的思想家和教育家、政治家,儒家思想的创始人。
孔子集华夏上古文化之大成,在世时已被誉为“天纵之圣”、“天之木铎”,是当时社会上的最博学者之一,被后世统治者尊为孔圣人、至圣、至圣先师、万世师表,是“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
孔子的儒家思想对中国和朝鲜半岛、日本、越南等地区有深远的影响。
全国各地也有是孔庙祭祀孔子。
孔子(前551年9月28日,即农历八月廿七―前479年4月11日,即农历二月十一),名丘,字仲尼,汉族,春秋时期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市南辛镇)人,先祖为宋国(今河南商丘)贵族。
春秋末期的思想家和教育家、政治家,儒家思想的创始人。
孔子集华夏上古文化之大成,在世时已被誉为“天纵之圣”、“天之木铎”,是当时社会上的最博学者之一,被后世统治者尊为孔圣人、至圣、至圣先师、万世师表,是“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
孔子的儒家思想对中国和朝鲜半岛、日本、越南等地区有深远的影响。
全国各地也有是孔庙祭祀孔子。
朱熹朱熹(1130年9月15日~1200年4月23日)字元晦、一字仲晦,号晦庵、晦翁、考亭先生、云谷老人、沧洲病叟、逆翁。
汉族,祖籍南宋江南东路徽州府婺源县(今江西省婺源),出生于南剑州尤溪。
19岁进士及第,曾任荆湖南路安抚使,仕至宝文阁待制。
为政期间,申敕令、惩奸吏、治绩显赫。
南宋著名的理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诗人、闽学派的代表人物,世称朱子,是孔子、孟子以来最杰出的弘扬儒学的大师。
王阳明王守仁(1472年-1529年),汉族,幼名云,字伯安,号阳明,封新建伯,谥文成,人称王阳明。
浙江承宣布政使司绍兴府余姚县(今浙江省余姚市)人。
明代最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文学家、书法家、哲学家和军事家,官至南京兵部尚书、南京都察院左都御史,因平定宸濠之乱等军功而被封为新建伯,隆庆年间追封侯爵。
民国四大名校
![民国四大名校](https://img.taocdn.com/s3/m/aa9382e787c24028915fc3f1.png)
民国四大名校,指的是中华民国时期中国的四所著名高校:国立中央大学南京大学、国立浙江大学、国立西南联合大学国立北京大学、国立清华大学、私立南开大学联合办学、国立武汉大学。
国立中央大学国立中央大学是中华民国时期中国最高学府,也是中华民国国立大学中系科设置最齐全、规模最大的大学。
国立中央大学1928年5月16日由国立江苏大学改称而来,1937年迁至重庆、成都等地办学,史称“重庆中央大学”,抗战胜利后迁回,1949年8月8日更名为国立南京大学,翌年定名南京大学。
“国立中央大学”是中华民国政府1927年在大陆设立、1949年更名国立南京大学的中央大学。
关于中华民国政府迁台后以“ 在台复校”名义创建的“国立”中央大学,详见“ 中央大学”等词条。
自1902年张之洞、刘坤一等人创办南大前身三江师范学堂起,历经两江师范学堂、南京高等师范学校、国立东南大学、国立第四中山大学、国立江苏大学几次更名,这所学校于1928年正式定名为国立中央大学。
国立中央大学是民国时期中国最重要的高等学府。
抗战期间,中央大学迁校至重庆沙坪坝、成都华西坝等地办学,据中央大学南京校友会会长、南京大学教授徐家福介绍,此时中大所得的教育经费是西南联大的3倍。
地处民国时期首都、陪都的优势,加上历任校长用心经营,中央大学的发展蒸蒸日上,1946年9月中央大学拥有7个学院、37个系、6个专修科、26个研究所,是当时国立大学系科设置之最。
1948年,在普林斯顿大学的世界大学排名中,中央大学已超过日本东京帝国大学现东京大学,居亚洲第一。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南京不再是首都,中央大学更名南京大学,至此中央大学正式退出历史舞台。
浙江大学浙江大学ZhejiangUniversity,简称浙大。
学校位于“人间天堂”杭州、美丽的西子湖畔,是一所具有百年历史底蕴的教育部直属全国重点大学,是中国首批7所“211工程”、首批9所“985工程”、“珠峰计划”重点建设的名牌大学之一,也是中国大学“常春藤联盟”C9联盟的成员。
历史趣谈:回首民国的名人们 : 国民党的四大元老简介
![历史趣谈:回首民国的名人们 : 国民党的四大元老简介](https://img.taocdn.com/s3/m/df0b0d757e21af45b307a86c.png)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回首民国的名人们:国民党的四大元老简介导语:回首民国的名人们:国民党的四大元老简介 1924年,在国民党一大上,李石曾和吴稚晖被选为国民党中央监察委员。
1926年,张静江和蔡元培回首民国的名人们:国民党的四大元老简介1924年,在国民党一大上,李石曾和吴稚晖被选为国民党中央监察委员。
1926年,张静江和蔡元培也入选监委。
李、吴、张、蔡四人因关系密切,并称国民党四大元老。
图为国民党主席任期最长的蒋介石。
元老一:蔡元培,字鹤卿,革命家、教育家、政治家,曾国民党中央执委、国民政府委员兼监察院院长,中华民国首任教育总长。
在任北京大学校长期间,革新北大开“学术”与“自由”之风,之后又同时兼任中法大学校长。
他于民国初年主持制定中国近代高等教育的首个法令——《大学令》。
1940年在香港病逝元老二:张静江,随驻法公使孙宝琦出国并开始在国外经商时,认识了孙中山先生,之后从经济上给予孙支持。
他还帮蒋介石登上人生巅峰。
孙中山称之为“革命圣人”,蒋介石称之为革命“导师”。
“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张与大权独揽的蒋矛盾日深,后因与蒋亲信陈果夫、黄郛等冲突被免职,病逝于纽约。
元老三:吴稚晖,联合国"世界百年文化学术伟人"荣誉称号获得者。
中国近代资产阶级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书法家,中央研究院院士。
1905年在法国参加中国同盟会,出版《新世纪》报,鼓吹无政府主义。
1924年起任国民党中央监察委员、国民政府委员等职。
1927年支持蒋介石反共清党活动。
后元老四:李石曾,出生于晚清一个显宦之家,国际著名的社会活动生活常识分享。
民国四大...
![民国四大...](https://img.taocdn.com/s3/m/04144f1a52d380eb62946d83.png)
四大家族,即蒋宋孔陈四大家族,指20世纪上半叶控制中国政治,经济命脉的四个家族,即蒋中正家族、宋子文家族、孔祥熙家族和陈果夫、陈立夫家族。
来不及说我爱你<凤穿牡丹> 主演:李小冉刘恺威应采儿
《金大班》主演:范冰冰周渝民方中信
《巾帼枭雄之义海豪情》《女人花》
《大丫鬟》:又名《美人哀欢》,马雅舒陈思成主演。
《锁清秋》:又名《天地不容》,安以轩冯绍峰主演,讲述了清朝末年发生在平安镇的故事。
《锁清秋》是一部故事情节波折的电视剧,其中“兰嫣”的命运和剧中人物的情感纠葛都催人泪下。
《国色天香》:叶璇刘恺威主演。
一个充满香味的爱情故事,一段魂牵梦萦的香水迷情。
清末民初,名香世家,暗藏杀机
《胭脂雪》:范冰冰霍建华主演。
《玫瑰江湖》:霍思燕钟汉良主演。
民国时期山东四大教育家比较
![民国时期山东四大教育家比较](https://img.taocdn.com/s3/m/3011706631b765ce0508141a.png)
② 1918 年, 出普及教育的规划” 的人。 他赴京 接 洽 山东 学生 留 ①
部称之为山东教育界的泰斗, 是功在山东, 志 在全 国, 高瞻远
③ 瞩之人。
丛涟珠, 字禾 生, 山东 文 登 县 ( 今 文 登 市 ) 人, 曾任登州 各县 劝 学 员 、 省视学员、 省立第二师范学校校 长、 省 立 六 中校 长。济南敌伪政权慕 其 声 望, 曾 数 度 邀 请 他到 伪 政 府 任 职, 皆被断然拒绝。1939 年病逝。 于明信, 字丹 绂, 山东 临 淄 ( 今 淄 博 市 临 淄 区 ) 人, 曾任 青州初级师范学校校长、 省立一师校长、 代理 正 谊 中学校 长。 1923 年至 1928 年, 五 次 东 渡 日 本, 曾 任 山东 留 日 学生 监 理 员。日伪政权多次请他出任伪教育 厅厅 长, 均 被 拒 绝。1948 年, 病逝于济南。 作为同辈历史人物, 他 们具有 相 似 或 相 同之 处, 表现 出 鲜明的群体特征。 他们受过严格的封建旧式教育, 并取得 初 级 功名。 鞠 承 20 岁 考 取 举 人, 21 颖出身书香门 第, 很 早 便接 受 启蒙 教育, 18 岁 成 为 秀才, 2 年后 岁考中廪生。王世栋 7 岁 开 始 启蒙, 获补廪 生。 丛涟 珠 是 廪 生 出 身。 于 明 信 18 岁 时 举 生 员 补 廪。虽然取得初级科举功名, 但他们却没有沿 着 科 举 之路 走 下去, 而是选择进入 新式 学 堂。 鞠 思 敏 曾 对同 班 同 学 说, 大
民国最权威的十大国学大师
![民国最权威的十大国学大师](https://img.taocdn.com/s3/m/8db9ebeceff9aef8951e067d.png)
民国,向来被誉为中国文化史上的重镇,既大师辈出,又个性十足,兼具春秋战国与魏晋南北朝的双重特点,堪称中国文化史上的绝唱。
前几年,媒体曾评选出近代“十大国学大师”,其中有鲁迅、郭沫若等人,大家都笑了。
鲁迅这些年被拔得太高了,已经成了连他自己都不认识的“神”。
其实在民国的学术界,鲁迅还排不上号,他的贡献在思想上,而不是学术上。
那么,哪些人才是真正的民国“十大国学大师”呢?【章太炎】1929年,上海《时报》做了一个《文坛点将录》,模仿水浒一百单八将的形式,给当时的文化界大腕们做个一个大排名,其中排在首位的,是章太炎。
当年清华大学国学院成立,最先确定的导师名单有三人:章太炎、梁启超、王国维。
但章太炎坚决不肯去,因为他看不起后两个人,曾说:“若梁启超辈,有一字能入史耶?”至于王国维,更是轻蔑地称其为“腐儒”。
【梁启超】清华国学院“四大导师”之首,“中华民族”这个词就是他第一次提出来的,纵观其一生,做到了古代读书人“进则谋划天下,退则著书立说”的终极境界。
【王国维】被誉为中国近代最后一位重要的美学和文学思想家,梁启超盛赞他:“不独为中国所有,而为全世界之所有之学人。
”【陈寅恪】被誉为“教授的教授”、“大师的大师”,梁启超曾说:“我梁启超虽然著作等身,但我所有的著作加起来,也没有陈先生的三百字有价值!”【陈垣】胡适曾评价说:“南方史学勤苦而太信古,北方史学能疑古而学问太简陋,能够融南北之长而去其短者,首推王国维与陈垣。
”【黄侃】章太炎的首席高徒,成就不在师傅之下,有学者评价道:“中国历史,由奴隶制过渡到封建制,总结它的时代思潮的是孟子和荀子;由封建主义过渡到资本主义,总结它的时代思潮的只有章太炎和黄季刚(黄侃字季刚)。
”【刘师培】黄侃一生高傲,谁都不放在眼里,但唯独对刘师培尊敬有加。
刘师培病重时,黄侃不顾辈分,心甘情愿地拜在刘师培门下,说,如果刘师培的学问断绝,世界就没希望了。
【辜鸿铭】在西方人的心目中,代表东方文化的有两个人,一个是泰戈尔,另一个就是辜鸿铭。
黄埔军校简介
![黄埔军校简介](https://img.taocdn.com/s3/m/444acb11bb68a98271fefad7.png)
黄埔军校简介1921年(辛酉年)12月,共产国际代表马林在广西桂林会见孙中山,马林向孙中山提出“创办军官学校,建立革命军”的建议。
1924年1月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会议决议建立军官学校选址于广州黄埔。
关于校长人选,最初决定为程潜,而以蒋介石、李济深为副校长。
但是蒋介石不愿在程潜之下,跑到上海消极对抗。
并派张静江找孙中山说情,孙中山才在5月3日任命蒋介石为校长。
在此过程中,蒋介石曾辞去军校筹备委员长一职。
对其原因许多学者进行了探讨,除众所公认的财政问题外,蒋介石辞职的深层次原因是对广东政局的现状,尤其是对自己在国民党改组以后未能得到相当的地位和权力强烈不满。
“蒋对一些革命的根本问题,如联俄、联共等,思想上有保留,又不宜公开说出,便在行动上采取消极态度。
”蒋介石辞职“有不满意职位低微的原因,也有玩弄‘以退为进’的政治权术的意味。
军校成立后,以蒋介石为校长,廖仲恺为国民党党代表。
随后,任李济深、邓演达为教练部正、副主任,王柏龄、叶剑英为教授部正、副主任;戴季陶(后为周恩来)、周恩来为政治部正、副主任,何应钦为总教官。
此外还有熊雄、恽代英、萧楚女、聂荣臻、张秋人等共产党人担任教官及各方面负责工作。
1924年5月,从1200名考生中正式取录学生350名,备取120名。
5月5日开始入学。
6月16日,举行陆军军官学校开学典礼,孙中山到会场给青年作了热情洋溢的讲话:“要从今天起,立一个志愿,一生一世,都不存在升官发财的心理,只知道做救国救民的事业。
”孙中山还宣布训词:“三民主义,吾党所宗,以建民国,以进大同,咨尔多士,为民前锋,夙夜匪懈,主义是从,矢勤矢勇,必信必忠,一心一德,贯彻始终”,此训词其后成为国民党党歌及官校校歌,并由陈祖康谱曲,该校歌从黄埔五期开始传唱至今。
1925年1月25日,黄埔军校成立“青年军人社”廖仲恺任社长,2月1日该社刊物《青年军人》第一期出版。
黄埔军校最初有许多从苏联来的教员,但在北伐战争期间蒋中正与中国共产党关系破裂,所以这些苏联教员离开了。
民国最负盛名的五大名校,近代名人巨匠大都出自此五校
![民国最负盛名的五大名校,近代名人巨匠大都出自此五校](https://img.taocdn.com/s3/m/38e6853a773231126edb6f1aff00bed5b9f3730b.png)
民国最负盛名的五大名校,近代名人巨匠大都出自此五校1937年,国立中央大学、国立北京大学、国立清华大学、国立浙江大学、国立武汉大学五所中国当时最为顶尖的学府在全国进行统一招生考试,被称作为“五大名校联考。
”这也是民国五大名校的由来。
据相关说法,1948年英国牛津大学曾经发函声明,只要是五大名校毕业的文理科学士平均成绩在八十分以上的人,可以享有牛津学校“高级生”的待遇。
当年,普林斯顿大学公布的世界大学排名中,国立中央大学位居亚洲第一,国立浙江大学被称作为“东方剑桥”。
还是同一年,国民政府公布的第一批中央研究院院士中,也是以五大名校入选的教授最多。
国立中央大学国立中央大学被认为是民国时期中国的最高学府,也是当时设备最为齐全、规模最大的大学。
以官方的话来说,国立中央大学的源头,可以追溯到三国时期孙吴政权建立的南京太学,如果以近代史来讲,那也可以以1902年张之洞、刘坤一等人创建的三江师范学堂为坐标。
之后,历经两江师范学堂、南京高等师范学校、国立东南大学、国立第四中山大学、国立江苏大学等多次更名,直到1928年才正式定名为国立中央大学。
抗日战争时期,国立中央大学曾一度迁移到重庆沙坪坝、成都华西坝等地,历史上称作为“重庆中央大学”。
因为是得天独厚的优势,国立中央大学往往都会比其他学校拿到更多的教育经费,因而即使是在国难时期中央大学的发展势头依然不减。
抗日战争胜利以后,国立中央大学迁回到原址,在百废待兴之中,重新崛起。
据相关统计,1946年,中央大学已经是拥有7个学院、37个系、6个专修科、26个研究所的国内系科设置最为齐整的大学。
1948年,世界大学排名中,中央大学超过了日本东京帝国大学,成为亚洲第一。
新中国成立以后,首都定位北京,南京降格为省会城市,国立中央大学再次更名为国立南京大学,不久后,又更名为南京大学。
1952年,全国高校院系全面调整,南京大学分出部分院系与先前的金陵大学部分院系合并,仍旧称作为南京大学,而校址却是从四牌楼迁至鼓楼,即原来金陵大学的校址上。
中国高校四大校长
![中国高校四大校长](https://img.taocdn.com/s3/m/d9943723854769eae009581b6bd97f192279bf26.png)
中国高校四大校长
1.罗家伦,字志希,笔名毅。
浙江绍兴柯桥镇江头人。
他是“ ... 运动”的学生领袖和命名者,我国近代著名的教育家、思想家和社会活动家。
父传珍,曾任江西进贤等县知县,思想比较进步,家伦幼年就受其父影响。
早年求学于复旦公学和北京大学,是蔡元培的学生。
2.竺可桢,字藕舫,浙江省绍兴县东关镇人。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 ... 党员,中国近代气象学家、地理学家、教育家。
中国近代地理学和气象学的奠基者。
3.蒋梦麟,原名梦熊,字兆贤,号孟邻,浙江余姚人,中国近现代著名的教育家。
4.蔡元培,字鹤卿,又字仲申、民友、孑民,乳名阿培,并曾化名蔡振、周子余,汉族,浙江绍兴山阴县,原籍浙江诸暨。
革命家、教育家、政治家。
民主进步人士,国民 ... 执委、国民 ... ... 兼监察院院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蔡元培、梅贻琦、竺可桢、张伯苓
目录
引言
有容乃大
蔡元培与北京大学1
一、翰林留学生1
二、20世纪中国教育革命第一人3
(一)蔡元培接掌北大4
(二)兼容并包,惟学是求7
(三)教授治校,学生自治与教育独立18 三、蔡元培的人格魅力25
附录蔡元培: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30 主要参考资料32
美在平衡
郭秉文与东南大学33
一、文理兼通的教育学博士33
二、持平办学止于至善35
(一)东南大学的创立35
(二)三育并举、四个平衡38
(三)民主与效率兼顾47
三、东大风貌51
附录郭秉文:略论四个平衡的办学方针55 主要参考资料56
“通”重于“专”
梅贻琦与清华大学58
一、从清华学堂到清华大学58
二、奠定清华校格的教育思想家62
(一)梅贻琦出掌清华62
(二)办学思想65
(三)治校风范72
三、永远的校长75
附录梅贻琦:大学一解79
主要参考资料87
求是精神
竺可桢与浙江大学88
一、竺可桢与浙江大学88
二、“求是”的治校方略92
(一)“一切以真理为依归”的办学理念93
(二)德育与智育并重,以质量为教育生命100
(三)教授治校,民主管理111
三、浙江大学的辉煌116
附录竺可桢教育名言选120
主要参考资料124
文理相通
唐文治与交通大学126
一、国学大师、工科先驱、教育名家126
二、“文理相通”的办学思想130
(一)推崇“实学”和“实业”132
(二)以德立校、以德树人142
(三)以文养德、文理相通149
三、交通大学的辉煌153
附录唐文治:上海交通大学第三十届毕业典礼训辞156
主要参考资料158
尽十二分力
萨本栋与厦门大学160
一、物理学家、电饥工程学家出身的教育家160
二、做足“南方之强”163
(一)尽“十二分力”建设厦门大学165
(二)加强基础、强调质量172
(三)从严治校的高明管理者180
三、“最艰苦的条件”和“最辉煌的历史”184
附录萨本栋:献给厦门大学毕业同学会187
主要参考资料189
五个结合
马君武与广西大学190
一、集革命家、科学家和教育家于一身的马君武191
二、“集世界之知识造极新之国家”193
(一)欧洲办学理念的旗手194
(二)以实用教育为方针,促进广西建设之发展200
(三)言教身教并行,既关心学生的生活,更关心学生的学习209
三、一代宗师,教泽在人210
主要参考资料211
学术之生命与精神
熊庆来与云南大学213
一、“中国近代数学的先驱”和卓越的教育家213
二、“把云大办成小清华”216
(一)“现代善名的大学,都不外在此三方面,有很大的努力”217
(二)实施“通才”教育,严格要求学生,培育良好的学风,提高学生素质228
(三)坚持大学独立。
教授治校作用。
建立现代大学体制232 三、…巍巍五华,淼淼滇池,卓哉同高深”234
附录熊庆来填词的云大校歌235
主要参考资料235
允公允能日新月异
张伯苓与南开大学237
一、张伯苓与南开大学的创办237
二、“允公允能,日新月异”的教育理念与南开大学的奇迹243
(一)“允公允能,日新月异”的德能并重德为先的办学观245
(二)以“解决中国问题为教育目标”培养具有“现代能力”的人才251
(三)人才强校的办学观258
(四)以人为本的科学管理263
三、享誉中外的私立大学266
附录张伯苓:四十年南开学校之回顾(节选)269
主要参考资料273
服务、牺牲、团结
李登辉与复旦大学275
一、以宗教之虔诚毅力,为教育界之垦荒者——复旦大学的奠基人275
二、“沪滨屹立东南冠‟279
(一)倡导“学术独立,思想自由,政罗教网无羁绊”281
(二)追求卓越的理想“创办与欧美并驾齐驱的大学”288
(三)仿照美国耶鲁大学模式——民主治校297
三、乐育天下才,光华旦复旦300
主要参考资料303
爱国至高无上
陈垣与辅仁大学304
一、身等国宝志存辅仁304
二、名满天下的教育家308
(一)坚持爱国主义教育309
(二)重视名师、基础课和教材312
(三)注重传统文化熏陶与校园特色文化的培育322
三、桃李满天下330
主要参考资料331
沟通中西
陈裕光与金陵大学333
一、从金大学生到金大校长333
二、沟通中西造育英才338
(一)教会大学的中国性338
(二)沟通中西,造育英才343
(三)民主办校351
(四)金大精神与陈裕光的人格光辉353
(五)金大辉煌356
三、永远的校长358
附录陈裕光:教学、实际、研究的三足鼎立与有机统一361 主要参考资料362
因真理得自由以服务
司徒雷登与燕京大学363
一、燕园之父司徒雷登363
二、一生心血倾注燕京大学,铸就洪基大业368
(一)艰难的创业历程368
(二)“因真理、得自由、以服务”375
(三)努力使燕京大学成为“中国人的大学”385
三、燕京大学的业绩391
主要参考资料393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