样点灌区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测算

合集下载

全国灌区灌溉水利用系数测算

全国灌区灌溉水利用系数测算

附件1全国现状灌溉水利用率测算技术方案*1灌溉水利用率定义灌溉水利用率是指某一时期灌入田间可被作物利用的水量与水源地灌溉取水总量的比值(%),用η表示。

它反映全灌区渠系输水和田间用水状况,是衡量w从水源取水到田间作物吸收利用过程中灌溉水利用程度的一个重要指标,能综合反映灌区灌溉工程状况、用水管理水平、灌溉技术水平。

2 技术路线本次组织开展的全国现状灌溉水利用率测算工作,主要是通过选择不同规模、不同类型、不同工程状况和管理水平的典型代表灌区作为典型样点灌区,并依据典型样点灌区已有的灌溉用水管理资料、灌溉试验与观测资料和灌溉实践经验等,必要时补充典型观测,通过调查观测、计算分析,得出典型灌区现状灌溉水利用率。

在典型灌区灌溉水利用率测算的基础上,采用点与面相结合,调查统计与观测分析相结合,微观研究与宏观分析评价相结合的方法,按不同分类灌区灌溉用水量进行加权平均,推算各省及全国的现况灌溉水利用率。

具体技术路线如图1-1所示。

*说明:本技术方案仅限于此次测算应用,未来制度化的长期测算方法还要在此方案基础上进行修改。

图1-1 全国现状灌溉水利用率测算技术路线第一,各省对本省灌区情况进行整体调查分析,统计分析大、中、小型灌区和纯井灌区的灌溉状况。

根据本省灌区实际情况,确定代表不同规模、不同水源类型、不同工程状况与管理水平的典型样点灌区;第二,利用本技术方案中推荐的方法进行典型样点灌区的现状灌溉水利用率测算分析,得出各典型样点灌区现状灌溉水利用率测算值。

根据灌溉水利用率影响因素和大、中、小型灌区、纯井灌区状况分析,以典型样点灌区测算值为基础,推算全省大、中、小、纯井灌区的灌溉水利用率平均值;第三,根据本省大、中、小型灌区、纯井灌区等不同类型灌区的毛灌溉用水量和平均灌溉水利用率,按水量加权平均得到本省灌溉水利用率的现状平均值;第四,根据各省(区、市)现状水平年灌溉用水总量和现状灌溉水利用率平均值,加权平均得出全国现状灌溉水利用率的平均值。

某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测算分析成果报告

某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测算分析成果报告

某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测算分析成果报告简介某农田灌溉水的有效利用系数是指农田接受灌溉水后,能够真正被农作物有效利用的比例。

本报告通过一系列实验和数据分析,对某农田的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进行了测算和分析,并得出了相关和建议。

实验设计与方法1. 实验地点与范围本次实验选取某农田作为研究对象,该农田位于省市,具体地理坐标为经度,纬度。

2. 实验方案2.1 选取样本区域根据实际情况,我们选取了该农田中的X个样本区域作为研究样本。

2.2 实验步骤步骤1:对选取的样本区域进行测量,包括土壤含水量、土壤类型、坡度等因素的测定。

步骤2:设置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进行灌溉处理,对照组不进行灌溉处理。

步骤3:在不间点对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土壤含水量进行采样和测量。

步骤4:记录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农作物生长情况,包括生长速度、叶片颜色等指标的观察。

2.3 数据处理方法分析土壤含水量与农作物生长情况之间的关系,计算灌溉水的有效利用系数。

统计不同因素对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的影响,如土壤类型、坡度等。

实验结果与分析1. 土壤含水量与农作物生长情况的关系分析通过对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土壤含水量和农作物生长情况进行统计和分析,我们得到了以下结果:在灌溉后的12小时内,实验组的土壤含水量明显高于对照组,农作物生长速度也更快。

随着时间的推移,实验组的土壤含水量逐渐减少,但仍然高于对照组。

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的农作物叶片颜色更绿,表明灌溉水对农作物生长有积极影响。

2. 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测算结果通过对实验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我们得到了灌溉水的有效利用系数的测算结果:实验组的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为%。

对照组的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为%。

与建议根据上述实验结果和分析,我们得出以下和建议:1. 灌溉水对农作物生长有明显的促进作用,能够提高土壤含水量和农作物生长速度。

2. 实验组的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高于对照组,表明灌溉水在实验样本中能够被农作物较好地利用。

3. 土壤类型和坡度等因素对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具有一定的影响。

全国灌溉用水有效利用系数测算分析

全国灌溉用水有效利用系数测算分析
9
二、主要工作过程(3)
3 统一进行工作部署,各省启动测算分析工作
2006年7月26日农村水利司印发了《关于开展全国现状 灌溉水利用率测算分析工作的通知》(农水灌函[2006]24 号),并将《技术方案》作为通知的附件一并印发给各省 (区、市、新疆兵团)水利厅(局),作为测算分析工作 的统一指导性技术文件。各省(区、市、新疆兵团)水利 部门按照通知精神和有关要求,成立了以农水主管部门牵 头,省水科院所、省灌溉试验站等生产科研单位为技术依 托的测算分析工作组,具体负责和实施测算工作的组织协 调、技术指导、调查统计、资料收集、汇总分析等,确定 样点灌区,启动测算分析工作。
23
四、灌溉水利用系数测算要求(3)
2 样点灌区选择
(2)样点灌区选择 鉴于各省(区、市)灌区数量较多,拟选择具有代表 性的样点灌区进行测算分析,以样点灌区的平均值代 表不同区域的平均灌溉用水有效利用系数,并以其测 算成果为基础由点到面分析估算不同规模、不同类型、 不同工程状况与管理水平灌区的灌溉用水有效利用系 数,然后推算全省(区、市)及全国灌溉用水有效利 用系数。为确保代表性,典型样点灌区的选择应符合 以下基本要求:
14
二、主要工作过程(8)
7 在各省成果复核审查的基础上,完成全国测算分析成果及总 报告
专题工作组专家实行分省(区、市、新疆兵团)负责制,与省(区、 市、新疆兵团)里有关技术人员一起对测算分析中的技术方法、典型调 查、数据资料、分析计算等方面的正确性、合理性进行把关,对完成的 测算分析成果报告、相关资料数据等进行汇总整理和复核审查。在此基 础上,完成全国现状灌溉水利用率测算分析成果报告初稿,并召开内部 专家咨询会征求意见,修改形成全国现状灌溉水利用率测算分析成果报 告。2007年7月3日,由水利部刘宁总工程师主持召开了测算分析成果专 家咨询会,参加会议的有水利部办公厅、规计司、水资源司、国科司、 农水司以及茆智院士和科研院校的专家20余人,专家认为,测算分析工 作扎实,成果可信,对于宏观评价灌溉用水效率具有很好的指导意义, 同时对修改完善成果报告以及今后工作提出了具体建议。

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测算

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测算

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测算
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是指作物利用灌溉水的水分占灌溉水总量的比例,通常用水分平衡法或土壤水分及作物生长监测法进行测算。

水分平衡法是通过测量灌溉前后土壤水分含量以及作物生长期间的降
雨量和蒸发量等因素,计算作物利用灌溉水的量。

具体步骤如下:
1.测定作物整个生长期间的灌溉量(包括滴灌、喷灌、渗灌等灌溉方式)和降雨量。

2.在灌溉前、灌溉后和生长季节末,分别取土样测定土壤水分含量。

3.计算通过作物生长获取的水分量,包括土壤水分含量的变化以及作
物的降雨量和蒸发量等因素。

4.通过对比灌溉量和作物利用的水分量,计算有效利用系数。

土壤水分及作物生长监测法是通过定期测量作物根区土壤水分含量、
作物生长状况、光合效率等指标,综合评估作物利用灌溉水的情况。

该方
法需要基于实时监测数据,精度更高,但需要较高的技术要求和成本支持。

砀山县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测算分析

砀山县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测算分析

2020.875陈方启砀山县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测算分析一、砀山县基本情况砀山县位于安徽省最北端,县域总面积1193km 2。

总人口100.5万,其中农业人口86.02万。

砀山县属半湿润、半干旱季风气候区,多年平均降水量749mm,2019年全县降水量705.2mm,属平水年份。

砀山县主要农作物有小麦、玉米、黄豆、棉花等,经济作物以砀山酥梨、桃、苹果以及蔬菜为主。

2019年全县有效灌溉面积90.66万亩,其中耕地有效灌溉面积43.02万亩,主要灌溉作物为小麦、玉米等;园地有效灌溉面积47.64万亩,主要用于灌溉梨树、桃树等。

二、系数测算分析方法1.组织与协调砀山县农田灌溉用水有效利用系数测算分析工作由砀山县水利局组织开展,局农建办负责技术指导,县域内各水利中心站及部分样点灌区管理单位、种植大户的灌溉管理人员具体负责灌溉用水计量及相关数据收集工作。

2.测算方法考虑农业用水面广量大,测算工作以样点灌区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测算为基础,再按不同类型灌区用水量进行加权平均,来作为全县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

样点灌区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采用“首尾测算分析法”:首先根据计算分析、典型调查确定主要作物亩均净灌溉用水量,结合作物的实灌面积,推算灌溉净用水量;再通过用水计量、工作实践分析统计灌区灌溉用水总量;田间净灌溉用水量与灌溉用水总量的比值即为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

三、样点灌区系数测算1.样点灌区选择样点灌区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测算是全县测算工作的基础与重点。

样点灌区的选择既要考虑典型性和代表性,又要考虑数据采集的便利性。

砀山县地表水灌区仅有1处中型灌区,应作为样点灌区进行测算分析,其余农田灌溉主要依靠地下水。

井灌样点灌区的选择以塑料软管、低压管道、滴灌和小管出流四种灌溉型式为主要考量因素,结合作物种类、土壤类型等因素,以单井控制面积作为一个测算单元,共选取20个测算单元。

其中塑料软管样点灌区8个,全部位于程庄镇,主要灌溉作物为小麦、玉米和西瓜;低压管道、滴灌、小管出流样点灌区各4个,分别位于砀山县园艺场、鼎丰源家庭农场和市力集园艺场,主要灌溉作物均为梨树、桃树等经济作物。

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测算报告编写提纲

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测算报告编写提纲

《2015年市、地(县(市)、区)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测算分析成果报告》编写提纲及格式说明摘要简要介绍测算分析成果报告各章节主要内容(字数控制在2000字左右)。

一、工作组织与工作过程1、组织领导叙述本地、市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测算分析中组织领导情况;各地、市根据水利部、省水利厅文件精神,对技术支撑单位与各地的工作部署情况,以及技术支撑单位与样点灌区之间的工作协调等情况。

2、工作过程与主要工作内容简要介绍历年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测算分析情况,详细叙述2015年测算分析工作过程与主要工作内容。

3、技术支持与保障措施从技术支撑能力、人员配置,经费保障,量水设施配备、典型田块观测,技术培训,指导督查,技术把关等方面对本地、市的测算分析工作技术支持与保障措施进行阐述。

二、全省农田灌溉及用水情况1、全地、市农田灌溉总体情况介绍全地、市基本情况、农田灌溉情况、作物种植结构及播种面积、有效灌溉面积、不同作物的净灌溉定额和综合净灌溉定额、毛灌溉用水量等。

2、全地、市不同规模与水源类型灌区情况按照大型、中型(分为1-5万亩、5-15万亩、15-30万亩)、小型及纯井灌区,分自流引水、提水2种水源类型对全地、市灌区数量、分布等情况进行统计,并列表说明。

3、全地、市不同规模与类型灌区灌溉面积与灌溉用水情况按照大型、中型(分为1-5万亩、5-15万亩、15-30万亩)、小型及纯井灌区,分不同水源类型对灌区有效灌溉面积、毛灌溉用水量等数据进行简述,并列表说明。

4、全地、市工程建设情况首先,介绍工程现状;第二,说明2015年全地、市不同规模与类型灌区(说明具体灌区)当年工程投入与累计投入情况,以及2015年现状节水灌溉工程面积和当年新增节水灌溉工程面积情况,并分别列出投入项目名称,如:大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中型灌区节水配套改造、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包括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节水灌溉、机电排灌、雨水集蓄等,如有其他部门投入也一并列出(文字描述后列表说明)。

灌溉水利用系数的计算方法

灌溉水利用系数的计算方法

灌溉水利用系数的计算方法灌溉水利用系数在水土平衡和渠道设计流量分析中使用。

一、用模式分析法计算渠道灌的灌溉水利用系数1计算公式(1)灌溉水利用系数:η=ηs ×ηf式中:ηs——渠系水利用系数,可用各级渠道水利用系数连乘求得。

ηf——田间水利用系数。

(2)渠道水利用系数在无实测资料时按下式计算:η=1-σL土渠:σ=kQ净m衬砌渠:σ0=ε0×σ式中: σ——渠道单位长度水量损失率(%.km)L——渠道长度(km)K——土壤透水性系数,可从表3.1.9-1查得m——土壤透水性指数,可从表3.1.9-1查得ε0——衬砌渠道渗水修正系数,可从表3.1.9-3查得2 参数选择(1)设计净流量:1)干渠:Q净=q s×A干=0.368×2.46=0.972m3/s2)支渠:Q净=m̅A̅支86400t =50×660086400×7=0.546 m3/s3)斗渠:Q净=n×Q农净=2×0.091=0.182 m3/s4)农渠:Q净= m max×A̅农86400t=60×262.586400×2.0=0.091 m3/s(2)渠道长度:1)干渠:1条,长12.6km砼板防渗结构,灌溉面积2.64万亩。

标准条田规格:长×宽=700×250=262.5亩拆合标准条田100块2)支渠:4条,总长7.6km,平均长1.9km,平均灌溉面积0.66万亩,拆和标准条田25块3)斗渠:14条,总长21km,平均长1.5km,平均灌溉面积0.1886亩,拆和标准条田7块4)农渠:100条,总长0.65km,平均长度0.65km(3)m、k、ε0的选择查表3.1.9-1沙壤土:K=3.4,m=0.5查表3.1.9-3干渠砼板衬砌:ε0=0.15-0.05,取ε0=0.10支渠浆砌石衬砌:ε0=0.20-0.10取ε0=0.153.渠道水利用系数计算利用渠道净流量、渠道长度及选择的参数计算各渠道水利用系数,考虑到蒸发损失,管理损失及衬砌渠道在使用期防渗性能降低等因素,并结合现场调查,对计算值作适当调整作为采用值。

河北省灌溉用水有效利用系数测算分析技术指南

河北省灌溉用水有效利用系数测算分析技术指南

河北省灌溉用水有效利用系数测算分析技术指南1 目的及意义我国水资源不足,供需矛盾突出,已成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制约因素。

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是今后一项长期而紧迫的任务。

目前,全国灌溉用水量约占总用水量的60%以上,灌溉面积的98%为地面灌溉,灌溉方式粗放,灌溉水的利用率和利用效益较低,因此,灌溉节水是建设节水型社会的首要内容。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明确要求,到“十一五”末全国农业灌溉用水有效利用系数提高到0.5(预期性指标)。

《全国水利发展“十一五”规划》确定,到2010年全国农业灌溉用水有效利用系数提高到0.50左右。

灌溉用水有效利用系数指灌入田间可被作物利用的水量与灌溉系统取用的灌溉总水量的比值,其与灌区自然条件、工程状况、用水管理、灌水技术等因素有关,是评价灌溉用水效率的重要指标。

跟踪分析灌溉用水有效利用系数变化情况,合理评价节水潜力与节水灌溉发展成效,对于促进灌溉节水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根据水利部关于开展“十一五”期间全国灌溉用水有效利用系数测算分析的有关要求和部署(水农[2006]617号),为了统一和规范全国灌溉用水有效利用系数测算分析方法和步骤,促进该项工作有序开展,按照《全国灌溉用水有效利用系数测算分析技术指南》的要求,我们编制了适合我省实际情况的灌溉用水有效利用系数测算分析方法及要求,望各市县及有关灌区管理部门按照要求收集汇总资料,及时上报。

2 技术路线全国灌溉用水有效利用系数采用点与面相结合、调查统计与观测分析相结合、微观研究与宏观分析评价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测算分析。

各市县及有关灌区管理部门在对灌区综合调研的基础上,选择代表不同规模与类型(大、中、小型灌区和纯井灌区,下同)的典型灌区作为样点灌区,搜集整理样点灌区有关资料,并开展必要的田间观测,通过综合分析,得出样点灌区灌溉用水有效利用系数;以此为基础,得到不同规模与类型灌区的灌溉用水有效利用系数平均值;分析计算出各市县及样点灌区管理局平均值;最后,由市县及样点灌区管理局数据推算全省的灌溉用水有效利用系数。

灌溉水有效利用率测算指南

灌溉水有效利用率测算指南

三、样点灌区的选择
(3)小型灌区:《指南》规定单个小型灌区样点灌 区的有效灌溉面积不小于 100 亩。小型灌区样点灌 区数量与面积宜考虑以下因素:一是样点灌区数量 按 不 少 于 全 市 小 型 灌 区 取 样 范 围 内 ( 100 亩 ~10000 亩)数量的 0.5% ,一般不超过 10 个,最 少不少于2个;当市级区域内小型灌区数量不足 2个 时,按实际数量全部选取。二是样点灌区有效灌溉 面积不应小于该市级区域全部小型灌区有效灌溉面 积的1%。三是样点灌区应包括提水和自流引水2种 水源类型,不同水源类型的样点灌区数量和有效灌 溉面积应与市级区域内同类型灌区有关指标比例相 协调。
(1)市级水利部门应对所辖范围的样点灌区 的观测数据负责。应结合水资源“三条红线”制度 的有关要求,对上报的测算数据进行技术论证。 (2)市级水利部门在上报数据时,除了上报 样点灌区基础数据外,还需要上报本区域内的农业 灌溉相关统计数据。 (3)样点灌区的系数测算应以实测为主,分 析为辅。省级部门将结合各地历史数据,进行复核。 如果测算实际需要,会对部分样点灌区实测情况进 行抽测。
二、测算分析流程与方法
1、测算流程
省级区域灌区基本情况调查 构建相对稳定的测算分析 网络 在市级水利部门指导下, 开展样点灌区系数测算工作 计算市级灌溉水有效 利用系数 否 符合要求 是 上报省水利厅农水处 计算全省及分类灌区 灌溉水系数 召开省级评审会
上报水利部
一、测算分析框架与方法
测算流程说明:
四、样点灌区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计算
2、 典型田块亩均净灌溉用水量观测与分析方法 典型田块亩均净灌溉用水量优先采用直接量测法测量。暂 不具备实测条件的灌区也可采用观测分析法,但应积极创造 条件,尽早采用直接量测法。具体方法参见下图。

《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测算分析工作评价办法》(征求意见稿)

《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测算分析工作评价办法》(征求意见稿)

附件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测算分析工作评价办法(征求意见稿)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以下简称系数)测算分析工作管理,提高测算分析成果质量,根据《国务院关于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意见》(国发…2012‟3号)、《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考核办法的通知》(国发办…2013‟2号)等文件精神,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测算分析工作评价是指运用科学的量化指标和统一的评价标准,由水利部农村水利司对各省(区、市)系数测算分析工作进行定量综合评价,评价结果作为判断各省系数测算分析结果是否可信、对各省(区、市)测算分析工作进行排队的重要依据。

第二章评价原则与依据第三条测算分析工作评价遵循以下原则:(一)客观公正。

按照“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和科学、合理的程序,客观公正地评价各省测算分析工作。

(二)评价有据。

以各省(区、市)相关文件、成果报告以及水利部抽查结果等为依据进行评价。

(三)统一标准。

在全国范围采用统一的评价标准,使评价结果具有可比性。

第四条系数测算分析工作评价依据:(一)各省(区、市)有关材料,包括文件、报告、信息、专家审核意见等;(二)水利部对各省(区、市)测算分析工作抽查情况;(三)其他渠道了解的情况和信息。

第三章评价内容第五条系数测算分析工作评价内容:(一)组织技术与经费保障:主要评价各省系数测算分析工作的组织领导、技术队伍、技术指导与培训、监督检查、成果审查、工作经费等情况。

(二)测算分析过程:主要评价各省系数测算分析工作中样点灌区选择、典型田块选取、净灌溉用水量测算、毛灌溉用水量测算、计算方法运用等情况。

(三)成果质量:主要评价各省系数测算分析成果上报材料、报告结构和内容、指标数据填写、结果与结论分析等情况。

具体评价指标见《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测算分析工作评价指标及评分标准表》。

第四章评价方法第六条测算分析工作评价每年进行一次。

每年3月31日前,水利部组织专家对各省上一年度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测算分析工作进行综合评价。

全国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测算分析技术指导细则

全国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测算分析技术指导细则

全国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测算分析技术指导细则全国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测算分析专题组2015年12月目录前言 (1)1 测算分析工作总体框架与流程 (2)2 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测算分析方法 (4)2.1灌区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测算分析方法 (4)2.2区域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测算分析方法 (4)3 样点灌区选择 (6)3.1样点灌区选择原则 (6)3.2样点灌区数量要求 (6)3.3样点灌区调整条件 (7)4 样点灌区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测算 (8)4.1典型田块选择 (8)4.2典型田块亩均净灌溉用水量观测与分析方法 (11)4.3样点灌区年净灌溉用水总量测算 (16)4.4样点灌区年毛灌溉用水总量计算与分析 (17)4.5样点灌区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计算 (18)5 省级区域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计算分析 (20)5.1省级区域大型灌区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计算 (20)5.2省级区域中型灌区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计算 (20)5.3省级区域小型灌区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计算 (21)5.4省级区域纯井灌区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计算 (21)5.5省级区域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计算 (21)6 全国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计算 (23)6.1全国大型灌区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平均值计算 (23)6.2全国中型灌区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平均值计算 (23)6.3全国小型灌区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平均值计算 (23)6.4全国纯井灌区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平均值计算 (24)6.5全国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平均值计算 (24)附录 (25)一、样点灌区基本资料调查表 (26)二、测算分析成果汇总表 (37)三、省级区域水量权重计算 (43)前言发展节水灌溉的目的就是要不断提高灌溉用水效率和效益。

一直以来,国内外有许多表征灌溉用水效率的指标,说法也不统一。

鉴于目前国内有关资料已广泛使用“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表征灌溉用水效率,为与实际管理工作相衔接,本细则采用“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作为灌溉用水效率的表征指标。

灌溉水利用系数测算

灌溉水利用系数测算
建立水功能区限制纳污制度 确立水功能区限制纳污红线,从严核定水域纳污容量, 严格控制入河湖排污总量。 建立水资源管理责任和考核制度 县级以上地方政府主要负责人对本行政区域水资源管理 和保护工作负总责。严格实施水资源管理考核制度,对各地
区水资源开发利用、节约保护主要指标的落实情况进行考核,
作为地方政府相关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的重要依据。
渠道输水 管道输水 喷灌(包含微喷) 微灌(滴灌、小管出流等)
净灌溉定额计算 田 间 观 测
旱作物 水稻
水量 平衡 分析 计算
2.亩均净灌溉用水量的观测与分析 (2)观测分析法 ① 典型田块年亩均灌溉用水量观测 a) 渠道输水和管道输水
国内已广泛使用“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作为灌溉用水效 率的表征指标。 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是在某次或某一时间内被农作物利用 的净灌溉水量与水源渠首处总灌溉引水量的比值,它与灌区
自然条件、工程状况、用水管理水平、灌水技术等因素有关。
二、总体框架与流程
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测算分析采用点与面相结合、实地 观测与调查研究分析相结合、微观研究与宏观分析评价相结
合的方法进行。
具体流程如下: 第一,分析评价全省样点灌区的代表性,确定各规模与
类型样点灌区;
第二,测算分析样点灌区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进而分 析推算省级区域不同规模与类型灌区的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
第三,各省根据不同规模与类型灌区灌溉水有效利用系
数,计算本省级区域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
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测算分析技术框架
2.亩均净灌溉用水量的观测与分析 (1)直接量测法 ② 水稻淹水灌溉某次净灌水量计算
w田净i 0.667h2 h1
w田净i——典型田块某次亩均净灌溉用水量,m3/亩 h1、h2——某次灌水前、后典型田块田面水深,mm

某市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测算分析成果报告45

某市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测算分析成果报告45

2017 年度设区市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测算分析成果报告编制提纲xxxx 研究院O—七年四月编制说明一、为了统一规范市级年度成果报告内容,提高成果质量,特编制本提纲。

二、样点灌区、渠首计量点及典型田块的名称应前后保持一致。

样点灌区名称原则上与水利普查灌区名录保持一致,并在报告中各表格内保持统一,不应进行缩写简写、添加地名或增加“水库”字。

三、提纲中各表格应填写完整,不应留有空白或减少表格数量,表格中各内容表述应规范一致,格式统一。

四、加强数据复核。

如设计灌溉面积、有效灌溉面积、实际灌溉面积、作物面积、水量、系数等前后应一致,且保留相同有效位数。

五、报告成果应当完整。

包括报告正文、附表、附图、审查意见、专家名单及其他必要材料。

六、提纲中注释说明是供报告编写时参考的,最终报告请删去这些注释说明。

七、各市应于每年11月30 日将年度成果报告(盖章纸质版本一式两份,电子版一份)报送浙江省水利河口研究院处。

八、编制报告中遇到疑惑或问题请及时联系浙江省水利河口研究院。

2017年度** 市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测算分析成果报告** 市水利局(盖章)** 技术单位(盖章)二O —年月目录摘要. (164)1 工作组织与工作过程 (165)1.1 组织领导 (165)1.2 工作经费 (166)1.3 工作过程 (167)1.4 保障措施 (168)2全市农田灌溉基本情况 (169)2.1 全市农田灌溉总体情况 (169)2.2 农作生产状况 (173)2.3 全市灌溉用水情况 (174)2.4 全市工程建设情况 (174)3样点灌区的选择和代表性分析 (175)3.1 样点灌区选择 (175)3.2 样点灌区基本情况 (176)3.3 样点灌区选择分析 (176)1803.4 灌溉用水代表年分析4样点灌区系数测算分析及成果检验 (182)4.1 样点灌区系数测算分析方法 (182)4.2 样点灌区净灌溉用水量测算 (183)4.3 样点灌区毛灌溉用水量测算 (187)4.4 样点灌区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 (191)4.5 样点灌区测算分析成果合理性、可靠性分析. (191)5不同规模灌区与市级区域系数测算分析成果 (194)5.1 不同规模与类型灌区灌溉用水量. (194)5.2 不同规模灌区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 (195)5.3 市级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 (196)5.4 全市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合理性分析. (197)6 结论与建议 (198)6.1 结论 (198)6.2 建议 (198)相关文件 (199)附表 (200)附图 (221)初评意见 (221)摘要简要介绍系数测算分析成果报告各章节主要内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工作的意义
5.政策举措
加大公共财政对水利的投入 力争今后10年全社会水利年平均投入比2010年高出一倍 (2010年全国水利投入2000亿,今后每年投入4000亿,10年 共将投入4万亿元)。发挥政府在水利建设中的主导作用, 将水利作为公共财政投入的重点领域。大幅度增加中央和地 方财政专项水利资金。从土地出让收益中提取10%用于农田 水利建设,充分发挥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等土地整
可持续利用”。
一、工作的意义
1.水利面临的新形势
人多水少、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是我国的基本国情水情 洪涝灾害频繁仍然是中华民族的心腹大患 水资源供需矛盾突出仍然是可持续发展的主要瓶颈 农田水利建设滞后仍然是影响农业稳定发展和国家粮食 安全的最大硬伤 水利设施薄弱仍然是国家基础设施的明显短板。
建立水功能区限制纳污制度 确立水功能区限制纳污红线,从严核定水域纳污容量, 严格控制入河湖排污总量。 建立水资源管理责任和考核制度 县级以上地方政府主要负责人对本行政区域水资源管理 和保护工作负总责。严格实施水资源管理考核制度,对各地
区水资源开发利用、节约保护主要指标的落实情况进行考核,
作为地方政府相关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的重要依据。
一、工作的意义
4 .目标任务
力争通过5年到10年努力,从根本上扭转水利建设明显 滞后的局面。到2020年,基本建成防洪抗旱减灾体系,基本 建成水资源合理配置和高效利用体系,全国年用水总量力争 控制在6700亿立方米以内,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提高到 0.55以上。
注:农田灌溉用水有效利用系数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 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中唯一的一项水利行业的指标。
2011年陕西省灌溉水利用系数测算结果
灌区规模与类型 大型灌区 1-5 万亩 5-15 万亩 中型灌 15-30 万 区 亩 合计 小型灌区 纯井灌区 全省 灌溉用水有效利用系数 52.632 53.145 51.858 47.45 51.977 53.757 76.428 54.219
2011 年全国及各省(区、市)灌溉用水有效利用系数 测算分析成果
一、工作的意义
3 .指导思想
把水利作为国家基础设施建设的优先领域,把农田水利 作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任务,把严格水资源管理作为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战略举措,注重科学治水、依法治 水,突出加强薄弱环节建设,大力发展民生水利,不断深化
水利改革,加快建设节水型社会,促进水利可持续发展,努
力走出一条中国特色水利现代化道路。
治资金的综合效益。
一、工作的意义
5.政策举措
建立用水总量控制制度 确立水资源开发利用控制红线,抓紧制定主要江河水量 分配方案,建立取用水总量控制指标体系。 建立用水效率控制制度 确立用水效率控制红线,坚决遏制用水浪费,把节水工 作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和群众生产生活全过程。
一、工作的意义
5.政策举措
序号 省(区、市) 全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国 全省灌溉用水有效 利用系数 0.510 0.694 0.657 0.648 0.511 0.482 0.564 0.540 0.559 0.703 0.566 0.566 0.498 0.512 0.463 0.606 0.576 0.481 0.468 0.452 0.424 0.548 0.466 0.421 0.428 0.409 0.392 0.542 0.518 0.409 0.440 0.491 0.539 0.427 0.460 0.531 不同规模与类型灌区灌溉用水有效利用系数 大型 0.463 0.580 0.584 0.470 0.431 0.383 0.503 0.482 0.426 0.715 0.517 0.503 0.453 0.446 0.433 0.481 0.454 0.471 0.470 0.402 0.456 0.478 0.491 0.415 0.411 0.516 0.388 0.526 0.504 0.546 0.551 0.482 0.501 0.451 0.502 0.453 0.474 0.453 0.431 0.411 0.544 0.488 0.425 0.425 0.401 0.412 0.520 0.505 0.429 0.468 0.514 0.552 中型 0.476 0.570 0.605 0.573 0.460 0.428 0.510 0.467 0.429 小型 0.507 0.581 0.701 0.632 0.438 0.478 0.646 0.528 0.525 0.699 0.596 0.606 0.550 0.527 0.478 0.544 0.554 0.519 0.483 0.478 0.425 0.646 0.456 0.431 0.441 0.342 0.360 0.538 0.508 0.384 0.693 0.592 0.697 0.790 0.764 0.674 0.621 0.837 0.691 0.638 0.724 0.674 纯井 0.700 0.737 0.798 0.692 0.598 0.772 0.745 0.660 0.662
水利部灌溉试验成果应用培训班
胡笑涛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二〇一六年八月
报告提纲
一、工作的意义及其基本做法
二、总体框架与流程
三、测算的基本方法
四、样点灌区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测算
一、工作的意义
2011 年中共中央 国务院一号文件《关于加快水利
改革发展的决定 》中指出:“必须下决心加快水
利发展,切实增强水利支撑保障能力,实现水资源
一、工作的意义
5.政策举措
为跟踪测算分析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变化情况,科学评 价节水灌溉发展成效与节水潜力,根据水利部的要求,自 2006年起,在各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大力支 持下,连续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测算分 析工作,取得的成果为有关部门研究制定相关政策和规划提 供了依据。
一、工作的意义
2.新形势下水利的地位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作用
水利是现代农业建设不可或缺的首要条件,是经济社会 发展不可替代的基础支撑,是生态环境改善不可分割的 保障系统,具有很强的公益性、基础性、战略性。 加快水利改革发展,不仅事关农业农村发展,而且事关
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不仅关系到防洪安全、供水安全、
粮食安全,而且关系到经济安全、生态安全、国家安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