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状液的制备和性质剖析

合集下载

实验四 乳状液的制备及类型鉴别

实验四 乳状液的制备及类型鉴别

实验四乳状液的制备及类型鉴别一、实验目的1、掌握乳状液的制备方法。

2、熟悉乳化剂的使用及乳状液类型的鉴别方法。

3、熟悉乳状液的一些破坏方法。

二、实验原理乳状液是指一种液体分散在另一种与它不相溶的液体中所形成的分散体系。

乳状液有两种类型,即水包油型(O/W)和油包水型(W/O)。

只有两种不相溶的液体是不能形成稳定乳状液的,要形成稳定的乳状液,必须有乳化剂存在,一般的乳化剂大多为表面活性剂。

表面表面活性剂主要通过降低表面能、在液珠表面形成保护膜、或使液珠带电来稳定乳状液。

乳化剂也分为两类,即水包油型乳化剂和油包水型乳化剂。

乳状液的类型可用外观法、稀释法、染色法、滤纸润湿法、电导法等方法进行鉴别,而乳状液的破坏可用加破乳剂法、加电解质法、加热法、电法等三、实验仪器及药品100mL 具塞锥形瓶 2 个,大试管 5 支,25mL 量筒 2 个,100mL 烧杯 3 个,滴管3个、滤纸苯(化学纯),油酸钠(化学纯),3mol/L HCl 溶液 1%、5%油酸钠水溶液,2%油酸镁苯溶液,0.25mol/LMgCl2 水溶液,饱和NaCl 水溶液,亚甲基蓝溶液。

四、实验内容1.乳状液的制备在 100mL 具塞锥形瓶中加入 15mL 1%油酸钠水溶液,然后分别加入 15mL 苯,(每次约加 1mL),每次加苯后剧烈摇动,直到看不到分层的苯相。

这样制得Ⅰ型乳状液。

在另一个 100mL 具塞锥形瓶中加入15mL 2%SPAN苯溶液,然后分别加入 15mL 水,(每次约加 1mL),每次加水后剧烈摇动,直到看不到分层的水相。

这样制得Ⅱ型乳状液。

2.乳状液类型鉴别(1)稀释法:分别用小滴管将一滴Ⅰ型和Ⅱ型乳状液滴入盛入自来水的烧杯中,观察现象并记录。

(2)染色法:取两只干净试管,分别加入 1~2mL Ⅰ型和Ⅱ型乳状液,向每支试管中加入一滴亚甲基蓝溶液,观察现象。

(3)滤纸润湿法:取一张滤纸,用玻璃棒将配制好的乳状液滴在滤纸上,观察现象,并记录,根据实验现象判断乳状液的类型。

乳状液的制备和性质

乳状液的制备和性质

• 聚结
絮凝物的液滴发生合并,原来的小液滴的液膜被
破坏,形成体积较大而界面积较小的液滴的过程,
是一个不可逆过程。絮凝是聚结的前奏,聚结则
是乳状液被破坏的直接原因,它会导致液滴数目
的减少和乳液的完全破坏(油水分离)
• 破乳
乳状液最后变成油水两相分离的过程,中间一般
经过絮凝或聚结过程
破乳过程:
分散相的微小液滴首先絮凝成团, 但这时仍未完
微乳液前景展望
• 微乳系统的理论研究和应用开发取得了显著的成 就,微乳液作为一种热力学稳定的体系,其所具 有的超低界面张力和表面活性剂所具有的乳化、 增溶、分散、起泡、润滑和柔软性等性能使其不 但在化妆品、农药、三次采油等领域有实际的和 潜在的应用价值,而且在其他领域,例如土壤修 复、食品化学、分析、造纸、电子、陶瓷、机械
乳状液转相影响因素 • 相的添加顺序
•பைடு நூலகம்乳化剂的性质
• 相体积比 • 体系的温度 • 电解质和其他的添加物
四、微乳状液
• 微乳状液(microemulsion)是由水、油、 表面活性剂和助表面活性剂自发生成的一 种热力学稳定的、各向同性的、透明(或半 透明)的分散体系,粒径在1~100 nm 之 间。微乳由于除了具有乳剂的一般特性之 外,还具有粒径小、透明、稳定等特殊优 点。
全失去原来各自的独立性 分散相凝聚成更大的液滴, 在重力场作用下自动 分层
常见破乳方法
1) 加入适量破乳剂 2) 加入电解质
3) 用不能生成牢固的保护膜的表面活性物质 代替原来的乳化剂
4) 加热 5) 电场作用
• 乳状液无论是工业上还是日常生活都有广
泛的应用,有时必须设法破坏天然形成的
乳状液,如石油原油和橡胶类植物乳桨的

胶体化学之乳状液

胶体化学之乳状液

导电法
O/W的导电性比W/O的要好。但使用离子型乳化剂 是,即使是W/O型乳状液,或水相体积分数很大的 W/O型乳状液,其导电性也颇为可观。
影响乳状液稳定性的因素:

乳状液特点:
多相系,相界面积大,表面自由能高,热力学不稳定系统。

1、表面张力的影响。

三、乳状液的破坏

乳状液的完全破坏叫破乳。
破乳的机理: 1.絮凝:此过程中,连续相在液滴与界面间排泄出来, 分散相的液珠聚集成团,但各液珠皆仍然存在,这 些团常常是可逆的。在液滴与界面之间“接触”面 的周界上的界面最薄。 2.聚结:此过程中,膜发生破裂,各个团合成一个大 滴,导致液滴数目的减少和乳状液的完全破坏。此 过程是不可逆的。
界面膜的强度和紧密程度是决定乳状液稳定性的重要因素: ①使用足量的乳化剂。 ②选择适合分子结构的乳化剂。
3、界面电荷的影响―乳状液稳定的电理论。 4、外相粘度的影响。 5、固体乳化剂对乳化液的稳定作用。

选择乳化剂的一般原则:
①具有良好的表面活性,可以降低表面张力,在形 成的乳化液外相中,有良好的溶解能力。 ②在油―水界面上,能够形成稳定的、紧密排列的界 面膜。 ③能够适当增大外相的粘度,减小液滴的聚结速度。 ④水溶性乳化剂和油溶性乳化剂混合使用,具有较 好的乳化效果。 ⑤应该满足乳化体系的特殊要求。 ⑥应该用最小的浓度和最低的成本达到乳化效果, 并且乳化工艺简单。
乳状液的应用:
乳状液在工农业生产、日常生活以及生理现象中 有着广泛应用。





1. 控制反应 许多化学反应是放热的,这会使温度急剧 升高,促进副反应的发生。如果将反应物制作成乳状液, 不仅可以利用其界面大、接触充分的特点提高反应效率, 而且大界面有利于散热,从而可以提高产率。 2. 农药乳剂 将杀虫药等制作成乳状液,可以使之均匀 地铺展在植物上,用量少且效率高。如顺式氯氰菊酯微 乳液就在农药上有了较好的运用。 3. 纺织工业 天然纤维与人造短纤维在纺前要用油剂处 理从而增强纤维的机械强度、减少摩擦和增加抗静电性 能等。 4. 乳化食品 乳化食品在生活中是非常常见的。我们日 常喝的牛奶、豆浆等都是天然的乳化食品,人造的有人 造奶油等等。 5. 制革工业 在皮革的加工上,我们常常要“上油”。 这里的“油”,便是乳状液。将它涂在表面上,可以提 高皮革的牢固度、柔软性和拉伸性能。

实验报告 乳状液

实验报告 乳状液

实验报告乳状液实验报告:乳状液的性质与应用引言:乳状液是一种由两种不相溶液体形成的混合物,其中一个液体以微小的液滴形式分散在另一个连续相中。

乳状液具有多种应用,如食品、化妆品和医药等领域。

本实验旨在研究乳状液的性质以及探索其应用领域。

实验一:乳状液的制备在实验室中,我们选择了乳状液的典型例子——牛奶。

首先,我们将牛奶倒入一个容器中,并加入少量的食用油。

然后,使用搅拌器将两者充分混合。

观察到牛奶中的脂肪微粒被均匀地分散在液体中,形成了乳状液。

实验二:乳状液的稳定性为了研究乳状液的稳定性,我们进行了一系列实验。

首先,我们将乳状液样品放置在室温下,并观察其变化。

结果显示,乳状液在一段时间后开始分层,液体中的油滴逐渐上浮。

这是由于乳状液的不稳定性,油滴与连续相之间的相互作用力不足以保持其均匀分散。

接下来,我们尝试添加乳化剂来提高乳状液的稳定性。

乳化剂能够降低油滴之间的表面张力,使其更容易分散在连续相中。

我们选择了几种常见的乳化剂,如卵磷脂和Tween 80,并将其逐一加入乳状液中。

结果显示,添加乳化剂后,乳状液的稳定性得到了显著改善,油滴不再分层,保持了均匀分散的状态。

实验三:乳状液的应用乳状液在食品、化妆品和医药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在食品工业中,乳状液常用于制作奶油、酱料和乳饮料等产品。

乳状液的均匀分散性使得食品口感更加细腻,增加了产品的质感。

在化妆品领域,乳状液被广泛应用于乳液、面霜和化妆品基底等产品中。

乳状液的稳定性和易吸收性使得化妆品更容易涂抹和吸收,提供了更好的保湿效果。

在医药领域,乳状液常用于制备药物的给药系统。

由于乳状液的稳定性和可控性,它可以用于控释药物、提高药物的生物利用度,并减少药物的副作用。

结论:通过本实验,我们深入了解了乳状液的性质和应用。

乳状液在化学和生物领域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其稳定性和均匀分散性使其成为许多产品的理想选择。

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乳状液的应用前景将更加广阔,为人们的生活带来更多便利和创新。

乳状液的制备、鉴别及破坏

乳状液的制备、鉴别及破坏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渗流物理实验报告实验日期:成绩:班级:石工1205 学号:姓名:教师:同组者:实验九乳状液的制备、鉴别及破坏一、实验目的1.制备不同类型的乳状液;2.了解乳状液的一些制备方法;3.熟悉乳状液的一些破坏方法。

二、实验原理乳状液是指一种液体分散在另一种与它不相溶的液体中所形成的分散体系。

乳状液有两种类型,即水包油型(O/W)和油包水型(W/O)。

只有两种不相溶的液体是不能形成稳定乳状液的,要形成稳定的乳状液,必须有乳化剂存在,一般的乳化剂大多为表面表面活性剂。

表面表面活性剂主要通过降低表面能、在液珠表面形成保护膜、或使液珠带电来稳定乳状液。

乳化剂也分为两类,即水包油型乳化剂和油包水型乳化剂。

通常,一价金属的脂肪酸皂类(例如油酸钠)由于亲水性大于亲油性,所以,为水包油型乳化剂,而两价或三价脂肪酸皂类(例如油酸镁)由于亲油性大于亲水性,所以是油包水型乳化剂。

两种类型的乳状液可用以下三种方法鉴别:1. 稀释法:加一滴乳状液于水中,如果立即散开,即说明乳状液的分散介质为水,故乳状液属水包油型;如不立即散开,即为油包水型。

2. 电导法:水相中一般都含有离子,故其导电能力比油相大得多。

当水为分散介质(即连续相)时乳状液的导电能力大;反之,油为连续相,水为分散相,水滴不连续,乳状液导电能力小。

将两个电极插入乳状液,接通直流电源,并串联电流表。

则电流表显著偏转,为水包油型乳状液;若指针几乎不动,为油包水型乳状液。

3. 染色法:选择一种仅溶于油但不溶于水或仅溶于水不溶于油的染料(如苏丹Ⅲ为仅溶于油但不溶于水的红色染料)加入乳状液。

若染料溶于分散相,则在乳状液中出现一个个染色的小液滴。

若染料溶于连续相,则乳状液内呈现均匀的染料颜色。

因此,根据染料的分散情况可以判断乳状液的类型。

在工业上常需破坏一些乳状液,常用的破乳方法有:1. 加破乳剂法:破乳剂往往是反型乳化剂。

例如,对于由油酸镁做乳化剂的油包水型乳状液,加入适量油酸钠可使乳状液破坏。

乳状液的制备、鉴别和破坏

乳状液的制备、鉴别和破坏

中国石油大学化学原理(2)实验报告实验日期:成绩:班级:学号:姓名:教师:王增宝同组者:乳状液的制备、鉴别和破坏一.实验目的1.制备不同类型的乳状液;2.了解乳状液的一些制备方法;3.熟悉乳状液的一些破坏方法。

二.实验原理乳状液是指一种液体分散在另一种与它不相溶的液体中所形成的分散体系。

乳状液有两种类型,即水包油型(O/W)和油包水型(W/O)。

只有两种不相溶的液体是不能形成稳定乳状液的,要形成稳定的乳状液,必须有乳化剂存在,一般的乳化剂大多为表面活性剂。

表面表面活性剂主要通过降低表面能、在液珠表面形成保护膜、或使液珠带电来稳定乳状液。

乳化剂也分为两类,即水包油型乳化剂和油包水型乳化剂。

通常,一价金属的脂肪酸皂类(例如油酸钠)由于亲水性大于亲油性,所以,为水包油型乳化剂,而两价或三价脂肪酸皂类(例如油酸镁)由于亲油性大于亲水性,所以是油包水型乳化剂。

两种类型的乳状液可用以下三种方法鉴别:1.稀释法:加一滴乳状液于水中,如果立即散开,即说明乳状液的分散介质为水,故乳状液属水包油型;如不立即散开,即为油包水型。

2.电导法:水相中一般都含有离子,故其导电能力比油相大得多。

当水为分散介质(即连续相)时乳状液的导电能力大;反之,油为连续相,水为分散相,水滴不连续,乳状液导电能力小。

将两个电极插入乳状液,接通直流电源,并串联电流表。

则电流表显著偏转,为水包油型乳状液;若指针几乎不动,为油包水型乳状液。

3.染色法:选择一种仅溶于油但不溶于水或仅溶于水不溶于油的染料(如苏丹Ⅲ为仅溶于油但不溶于水的红色染料)加入乳状液。

若染料溶于分散相,则在乳状液中出现一个个染色的小液滴。

若染料溶于连续相,则乳状液内呈现均匀的染料颜色。

因此,根据染料的分散情况可以判断乳状液的类型。

在工业上常需破坏一些乳状液,常用的破乳方法有:1.加破乳剂法:破乳剂往往是反型乳化剂。

例如,对于由油酸镁做乳化剂的油包水型乳状液,加入适量油酸钠可使乳状液破坏。

乳状液的制备和性质剖析共36页文档

乳状液的制备和性质剖析共36页文档
45、自己的饭量自己知道。——苏联
乳状液的制备和性质剖析

6、黄金时代是在我们的前面,而不在 我们的 后面。

7、心急吃不了热汤圆。

8、你可以很有个性,但某些时候请收 敛。

9、只为成功找方法,不为失败找借口 (蹩脚 的工人 总是说 工具不恐惧,便几乎 能克服 任何恐 惧。因 为,请 记住, 除了在 脑海中 ,恐惧 无处藏 身。-- 戴尔. 卡耐基 。
41、学问是异常珍贵的东西,从任何源泉吸 收都不可耻。——阿卜·日·法拉兹
42、只有在人群中间,才能认识自 己。——德国
43、重复别人所说的话,只需要教育; 而要挑战别人所说的话,则需要头脑。—— 玛丽·佩蒂博恩·普尔
44、卓越的人一大优点是:在不利与艰 难的遭遇里百折不饶。——贝多芬

乳化理论_精品文档

乳化理论_精品文档

HLB 的加和性例题
混合乳化剂中存在甲、乙、丙三种组分,其 HLB 分别是8、14、16,其用量为 3.0、0.5、 0.5 ,求混合物的 HLB 值。 解:
3.0
8
0.5
14
0.5
16 9.75
3.0 0.5 0.5 3.0 0.5 0.5
3.0 0.5 0.5
例题:配方中HLB 的计算和选择
稳定性
室温
50℃

×

×

×

×

×

×

×



×
冻、熔点 × ○ ○ ○ ○ ○ × ○ ○
乳化剂在化妆品中的用量
乳化剂质量 油相质量 乳化剂质量
10%~20%
高纯度化乳化剂 非烃乳化剂 囊体乳化剂 液晶乳化剂 天然系乳化剂 其他
乳状液的基本性质
外观和液珠的大小? 粘度? 稳定性?
化妆品工艺学理论部分
第一节 乳化理论
乳状液基本类型 乳化剂 乳状液性质 乳状液制备
乳状液定义及分类
1. 乳状液
乳状液是一个非均相体系,其中至少有一种 液体以液滴的形式分散在另一种液体中。分 散的液珠直径一般大于 0.1μm。这种体系都 有一个最低稳定度,这个稳定度可因有表面 活性剂或固体粉末的存在而大大增加。
容器性质对乳状液类型的影响
水相
油相
煤油
变压器油
液体石蜡
容器 玻璃 塑料 玻璃 塑料 玻璃 塑料
蒸馏水
O/W W/O O/W W/O O/W W/O
油酸钠溶液(0.1mol·L-1) O/W 两种 O/W W/O —

磺酸钠溶液(0.1%)

乳状液的制备、鉴别和破坏

乳状液的制备、鉴别和破坏

中国石油大学(课程名称)实验报告实验日期:2011-HM5 成绩:_ 班级:石工10・2 学号:10021060姓名:范兆飞教师王增宝同组者:宼宝胜石先亚乳状液的制备、鉴别和破坏一.实验目的1.制备不同类型的乳状液:2.了解乳状液的一些制备方法;3.熟悉乳状液的一些破坏方法。

-•实验原理乳状液是指一种液体分散在另一种与它不相溶的液体中所形成的分散体系。

乳状液有两种类型,即水包油型(0/W)和汕包水型佈/0) o只有两种不相溶的液体是不能形成稳立乳状液的,要形成稳左的乳状液,必须有乳化剂存在,一般的乳化剂大多为表面表而活性剂。

表面表而活性剂主要通过降低表面能、在液珠表而形成保护膜、或使液珠带电来稳立乳状液。

乳化剂也分为两类,即水包油型乳化剂和油包水型乳化剂。

通常,一价金属的脂肪酸皂类(例如油酸钠)由于亲水性大于亲油性,所以,为水包油型乳化剂,而两价或三价脂肪酸皂类(例如油酸镁)由于亲汕性大于亲水性,所以是油包水型乳化剂。

两种类型的乳状液可用以下三种方法鉴别:1.稀释法:加一滴乳状液于水中,如果立即散开,即说明乳状液的分散介质为水,故乳状液属水包汕型:如不立即散开,即为油包水型。

2.电导法:水相中一般都含有离子,故其导电能力比油相大得多。

当水为分散介质(即连续相)时乳状液的导电能力大;反之,油为连续相,水为分散相,水滴不连续,乳状液导电能力小。

将两个电极插入乳状液,接通宜流电源,并串联电流表。

则电流表显著偏转,为水包油型乳状液;若指针几乎不动,为油包水型乳状液。

3.染色法:选择一种仅溶于油但不溶于水或仅溶于水不溶于汕的染料(如苏丹【II为仅溶于汕但不溶于水的红色染料)加入乳状液。

若染料溶于分散相,则在乳状液中出现一个个染色的小液滴。

若染料溶于连续相,则乳状液内呈现均匀的染料颜色。

因此,根据染料的分散情况可以判断乳状液的类型。

在工业上常需破坏一些乳状液,常用的破乳方法有:1.加破乳剂法:破乳剂往往是反型乳化剂。

乳状液的制备、鉴别及破坏

乳状液的制备、鉴别及破坏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渗流物理实验报告实验日期: ______________ 成绩: 姓名: 教师:实验九乳状液的制备、鉴别及破坏实验目的1. 制备不同类型的乳状液;2. 了解乳状液的一些制备方法;3. 熟悉乳状液的一些破坏方法。

二、实验原理乳状液是指一种液体分散在另一种与它不相溶的液体中所形成的分散体系。

乳状液有两种类型,即水包油型(O/W )和油包水型(W/O )。

只有两种不相溶的液体是不能形成稳定乳状液的,要形成稳定的乳状液,必须有乳化剂存在,一般的乳 化剂大多为表面表面活性剂。

表面表面活性剂主要通过降低表面能、在液珠表面形成保护膜、或使液珠带 电来稳定乳状液。

乳化剂也分为两类,即水包油型乳化剂和油包水型乳化剂。

通常,一价金属 的脂肪酸皂类(例如油酸钠)由于亲水性大于亲油性,所以,为水包油型乳化剂, 而两价或三价脂肪酸皂类(例如油酸镁)由于亲油性大于亲水性,所以是油包水 型乳化剂。

两种类型的乳状液可用以下三种方法鉴别:1. 稀释法:加一滴乳状液于水中,如果立即散开,即说明乳状液的分散介 质为水,故乳状液属水包油型;如不立即散开,即为油包水型。

2. 电导法:水相中一般都含有离子,故其导电能力比油相大得多。

当水为分散介质(即连续相)时乳状液的导电能力大;反之,油为连续相,水为分散相,水滴不连续,乳状液导电能力小。

将两个电极插入乳状液,接通直流电源,并串 联电流表。

则电流表显著偏转,为水包油型乳状液;若指针几乎不动,为油包水 型乳状液。

3.染色法:选择一种仅溶于油但不溶于水或仅溶于水不溶于油的染料 (如苏丹m 为仅溶于油但不溶于水的红色染料) 加入乳状液。

若染料溶于分散相,则 在乳状液中出现一个个染色的小液滴。

若染料溶于连续相,则乳状液内呈现均匀 的染料颜色。

因此,根据染料的分散情况可以判断乳状液的类型。

在工业上常需破坏一些乳状液,常用的破乳方法有: 班级: 石工1205 学号:同组者:1.加破乳剂法:破乳剂往往是反型乳化剂。

表面活性剂乳状液的制备及其类型鉴别

表面活性剂乳状液的制备及其类型鉴别

实验课题实验四表面活性剂乳状液的制备及其类型鉴别实验分组第一小组实验时间2016.5.18 9:40-2016.5.18 13.00实验者高蕊丽韩慧敏张秀丽张婷婷高蕊丽双亚洲杨菊转要昕王辉韩强明王爱民赵小龙赵露张秀丽室温开始14℃大气压开始85.01kPa 结束26℃结束86.20kPa一.实验目的与要求了解乳状液的基本原理,掌握制备乳状液及鉴别类型的方法。

二.实验仪器及药品(1)仪器:碘量瓶、烧杯、试管、试管架、恒温水浴、移液管(10ML)、容量瓶(100ML),DDS-11A型电导仪、洗耳球、玻璃棒、台秤等(2)试剂:油酸钠、甲苯、Span、苏丹红Ⅲ溶液、亚甲基蓝水溶液、盐酸、氯化镁、氯化钠、吐温-60三.实验原理乳状液分为Ⅰ型(O/W型)和Ⅱ型(W/O型),乳状液类型的鉴别通常有以下几种方法:(1)稀释法:此法是根据乳状液易为其外相液体所稀释来判别乳状液类型。

(2)染色法:此法是利用只溶于一相得染料来判别乳状液的类型。

(3)电导法;此法是利用水的电导极大地大于“油”的电导,因此水包油型乳状液的电导比油包水型乳状液的电导大得多,所以测定乳状液的电导便能确定乳状液类型。

由于只用一种方法来判别乳状液类型往往有一定的局限性,因此往往同时用几种方法来判别,取长补短,才能得到正确的、可靠的结果。

四.实验步骤1. 乳状液的制备在碘量瓶中加入15mL1%的油酸钠溶液,然后分次加入10mL 的甲苯,每次约加1mL,每次加入甲苯后剧烈摇动,直至看不到分层的甲苯相,即为Ⅰ型乳状液,贴上标签。

在另一个碘量瓶中加入10mL2%的Span的甲苯溶液,然后分次加入10mL的水,每次约加1mL,每次加入水后剧烈摇动,直至看不到分层的水,即为Ⅱ型乳状液,贴上标签。

如图1-1所示。

图1-1 乳浊液的制备2. 乳状液类型的鉴别(1)稀释法:分别用小滴管将几滴Ⅰ型和Ⅱ型乳状液滴入盛有净水的烧杯中,在水中轻轻搅拌,观察现象。

乳状液若与水均匀混合,呈乳白色浑浊液,则为O/W型;若不能分散在水中,或聚结成一团附在玻璃棒上,则为W/O型。

实验二 乳状液的制备和性质

实验二 乳状液的制备和性质

实验二乳状液的制备和性质一、目的要求1.了解乳状液的基本原理2.掌握制备乳状液及鉴别其性质的方法二、实验原理乳状液是两种互不溶的液体组成的分散体系.其中一种液体以小液滴分散在另一种液体中.前一种液体称为分散相,最后一种液体称为分散介质。

一般情况下,一种液体是水,另一种液体是不溶于水的有机溶剂,如苯、四氯化碳、原油、油等,总称为“油”。

假如油分散在水中,既油为分散相,水为分散介质,这种乳状液称为“水包油”型,以符号O/W表示之;反之,若水为分散相,油为分散介质,则称为油包水型,以W/O表示之。

分散相的液滴,一般在1~50微米之间,借助普通显微镜,就可以观察到。

将两种互不溶的液体放在一起,用力振荡,即可得乳状液。

但是这种乳状液极不稳定,很快就会分层。

要得到稳定的乳状液,必须加入第三种物质—乳化剂。

表面活性剂是最常用的乳化剂,它具有极性基团和非极性基团,当它吸附在油水界面时,就能降低界面张力,而且形成一定强度的保护膜,从而使乳状液稳定。

据研究分析乳状液的形成分为两步。

首先是在激烈振荡或搅拌下,油相和水相互相混合,各相逐渐成为细小的液滴,分散到另一相中,然后其中的一相,再合并为分散介质,而形成了乳状液。

因此在制备乳状液时,要注意掌握振荡和搅拌的时间。

长时间的连续振荡和搅拌,并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最好采用间歇振荡的方法,比较有效。

判断乳状液的类型,一般采用下列方法:1.稀释法:将水加入乳状液中,若水与分散介质互溶,则乳状液是O/W型;若水域分散介质不互溶,出现分层现象,则乳状液是W/O型。

2.染色法以油溶性染料苏丹III加到乳状液中去,如分散相呈现红色,则是O/W型,如果分散介质呈红色,则为W/O型。

如果用水溶性染料如次甲基蓝试验亦可,不过结果与上相反。

3.电导法水与水溶液的电导,应大大地大于油溶性溶剂的电导,因此O/W型乳状液的电导,应大于W/O型乳状液的电导。

所以根据电导的大小,可以确定乳状液的类型。

胶体化学理论乳状液的制备、性质和应用

胶体化学理论乳状液的制备、性质和应用

乳液聚合
乳液聚合是在用水或其它液体作介质的乳液中,按胶束机理或低聚物机理生成 彼此孤立的乳胶粒,在其中进行自由基加成聚合或离子加成聚合来生产高聚物的 一种聚合方法。
在充分混合的间歇反应其中进行的乳液聚合,根据反应机理可将时间与转化率 关系分为四个阶段:分散阶段、阶段Ⅰ(乳胶粒生成)、阶段Ⅱ(乳胶粒生长)、 阶段Ⅲ (聚合完成)。
用电子显微镜法,光散射法,浊度法测定分散液滴的大小和分布随时间的变 化,可判断乳状液的稳定性。再就是考察开始出现破乳时间或析出一定量透明相 所需的时间,来判断乳状液的稳定性。观察时可用加速老化的方法缩短试验时间, 如改变温度等等。 1.温度耐受性试验 通过系统热负荷的变化,了解乳状液中絮凝、聚结变化的 趋势,以判断乳状液的稳定性。如高温、低温。
一般化学性质:
热稳定性——LC和HLC是热敏性物质。在热负荷下,它们的气 味和口味都会明显变坏,同时色泽也加深,变为不透明的褐色。
7.3.2 乳化剂与食品成分的特殊用
1、碳水化合物与乳化剂的相互作用 ⑴碳水化合物 碳水化合物是有机碳化物,由C、H、O组成,可以分成糖类。
食品中存在的碳水化合物/糖化物
⑴经生理和毒理学检验及评价证明对人体无毒,无害,安全可靠 ;
⑵在食品加工中获得一定的工艺学效果。
这些评价要得到立法部门的同意和认可,并成为相应的食品添加 剂法规或食品条例。
7.3.1 食品乳化剂
1、卵磷脂(LC)和羟基化卵磷脂(HLC) LC是良好的食品乳化剂,其有效成分是甘油磷脂。HLC是由H2O2和LC在弱 酸得存在下制得,其中甘油磷脂的脂肪酸基被羟基化到一定程度。其在水中具有 高度的分散性。LC大量存在于油料种子(大豆、棉籽、花生、向日葵等)和蛋 黄中。目前使用的卵磷脂是由大豆制得的,其中含量约为0.3~0.4%。 工业生产大豆磷脂时,是在毛油中添加2~3%的水,加热(60~80℃)搅拌,使 磷脂水合,变成胶状“磷脂浆”沉淀。在离心分离,干燥制得。

乳状液的制备,破坏和转相

乳状液的制备,破坏和转相

中国石油大学(化学原理2)实验报告实验日期:20111.10\ 成绩:班级:\\学号:\ 姓名:\ 教师:\同组者:\实验五乳状液的制备、鉴别和破坏一.实验目的1.制备不同类型的乳状液;2.了解乳状液的一些制备方法;3.熟悉乳状液的一些破坏方法。

二.实验原理乳状液是指一种液体分散在另一种与它不相溶的液体中所形成的分散体系。

乳状液有两种类型,即水包油型(O/W)和油包水型(W/O)。

只有两种不相溶的液体是不能形成稳定乳状液的,要形成稳定的乳状液,必须有乳化剂存在,一般的乳化剂大多为表面表面活性剂。

表面表面活性剂主要通过降低表面能、在液珠表面形成保护膜、或使液珠带电来稳定乳状液。

乳化剂也分为两类,即水包油型乳化剂和油包水型乳化剂。

通常,一价金属的脂肪酸皂类(例如油酸钠)由于亲水性大于亲油性,所以,为水包油型乳化剂,而两价或三价脂肪酸皂类(例如油酸镁)由于亲油性大于亲水性,所以是油包水型乳化剂。

两种类型的乳状液可用以下三种方法鉴别:1.稀释法:加一滴乳状液于水中,如果立即散开,即说明乳状液的分散介质为水,故乳状液属水包油型;如不立即散开,即为油包水型。

2.电导法:水相中一般都含有离子,故其导电能力比油相大得多。

当水为分散介质(即连续相)时乳状液的导电能力大;反之,油为连续相,水为分散相,水滴不连续,乳状液导电能力小。

将两个电极插入乳状液,接通直流电源,并串联电流表。

则电流表显著偏转,为水包油型乳状液;若指针几乎不动,为油包水型乳状液。

3.染色法:选择一种仅溶于油但不溶于水或仅溶于水不溶于油的染料(如苏丹Ⅲ为仅溶于油但不溶于水的红色染料)加入乳状液。

若染料溶于分散相,则在乳状液中出现一个个染色的小液滴。

若染料溶于连续相,则乳状液内呈现均匀的染料颜色。

因此,根据染料的分散情况可以判断乳状液的类型。

在工业上常需破坏一些乳状液,常用的破乳方法有:1.加破乳剂法:破乳剂往往是反型乳化剂。

例如,对于由油酸镁做乳化剂的油包水型乳状液,加入适量油酸钠可使乳状液破坏。

乳状液的制备、鉴别和破坏

乳状液的制备、鉴别和破坏

中国石油大学化学原理(Ⅱ)实验报告实验日期:2010.11.18 成绩:班级:石工09-10 学号:09021452 姓名:任婷教师:王增宝同组者:周霞乳状液的制备、鉴别和破坏一、实验目的1.制备不同类型的乳状液;2.了解乳状液的一些制备方法;3.熟悉乳状液的一些破坏方法。

二、实验原理乳状液是指一种液体分散在另一种与它不相溶的液体中所形成的分散体系。

乳状液有两种类型,即水包油型(O/W)和油包水型(W/O)。

只有两种不相溶的液体是不能形成稳定乳状液的,要形成稳定的乳状液,必须有乳化剂存在,一般的乳化剂大多为表面活性剂。

乳化剂也分为两类,即水包油型乳化剂和油包水型乳化剂。

通常,一价金属的脂肪酸皂类(例如油酸钠)由于亲水性大于亲油性,所以,为水包油型乳化剂,而两价或三价脂肪酸皂类(例如油酸镁)由于亲油性大于亲水性,所以是油包水型乳化剂。

两种类型的乳状液可用以下三种方法鉴别:1、稀释法2、电导法3、染色法在工业上常需破坏一些乳状液,常用的破乳方法有:1、加破乳剂法2、加电解质法3、加热法4、电法C17H33COONa+HC l→C17H33COOH+NaCl2 C17H33COONa+MgCl2→(C17H33COO)2Mg+2NaCl三、仪器与药品1.仪器60ml具塞锥形瓶2个,大试管7支,25ml量筒4个,5ml量筒2个,50ml 烧杯3个,小滴管3支,直流电源1台,毫安表1个,电极1对。

2.药品苯(化学纯),油酸钠(化学纯),油酸镁(化学纯),氯化钠(化学纯),盐酸(化学纯),氯化镁(化学纯),3mol/L HCl溶液、5%油酸钠水溶液,1%油酸钠水溶液,1%油酸镁苯溶液,0.25mol/L MgCl2水溶液,饱和NaCl水溶液,苏丹Ⅲ溶液。

四、实验步骤1.乳状液的制备在60ml具塞锥形瓶中加入15ml 1%油酸钠水溶液,然后分别加入15ml苯,每次加苯后剧烈摇动,直到看不到分层的苯相。

这样制得Ⅰ型乳状液。

乳状液的制备、鉴别和破坏

乳状液的制备、鉴别和破坏
2. 乳状液的类型鉴别
(1) 稀释法:分别用小滴管将一滴Ⅰ型和Ⅱ型乳状液滴入盛入自 来水的烧杯中, 观察现象。
(2)染色法:取两只干净试管,分别加入 1~2mL Ⅰ型和Ⅱ型乳状 液,向每支试管中加入一滴苏丹Ⅲ溶液,观察现象。
(3)导电法:取两个干燥小烧杯,分别加入少许Ⅰ型和Ⅱ型乳状 液,按图 5-1 连接好线路,依次鉴别乳状液的类型。
4. 实验步骤
1. 乳状液的制备
在 100mL 具塞锥形瓶中加入 15mL 1%油酸钠水溶液,然后分别加 入15mL 苯,(每次约加 1mL),每次加苯后剧烈摇动,直到看不到分 层的苯相。这样制得Ⅰ型乳状液。
在另一个 100mL 具塞锥形瓶中加入15mL 2%油酸钠苯溶液,然后分 别加入 15mL 水(每次约加 1mL),每次加水后剧烈摇动,直到看不到 分层的水相。这样制得Ⅱ型乳状液。
在工业上常需破坏一些乳状液,常用的破乳方法有:
1.加破乳剂法:破乳剂往往是反型乳化剂。
2.加电解质法:不同电解质可能产生不同作用。一般来说,在水包 油型乳状液中 加入电解质,可改变乳状液的亲水亲油平衡,从而降低 乳状液的稳定性。
有些电解质,能与乳化剂发生化学反应,破坏其乳化能力或形成新 的乳化剂。
3.加热法:升高温度可使乳状剂在界面上的吸附量降低;溶剂化层 减薄;降低了介质粘度;增强了布朗运动。因此,减少了乳状液的稳定 性,有助于乳状液的破坏。
温度升 高,乳状 液稳定性 下降,油 为连续 相,包围 住水,不 让其蒸发
乳状液被破
c(MgCl2) 0.25 mol·L-1
坏,分层, 随着MgCl2 增加,变为 油包水型乳
状液
形成的油酸 镁逐渐增 加,破坏乳 状液,并使 其转相
饱和NaCl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脱水、牛奶中提取奶油、污水中除去油沫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等都是破乳过程
• 转相
转相也叫变型,是指O/W 型(W/O型)乳状液变成
W/O 型(O/W 型)的现象
转相是乳状液不稳定的一种表现,由非离子型乳
化剂稳定的乳状液的稳定性取决于油的类型、乳 化剂用量和制备条件(如均质压力),这种乳状液 的稳定性与温度有关,在转相温度(PIT)附近乳状 液的稳定性大大降低
• 聚结
絮凝物的液滴发生合并,原来的小液滴的液膜被
破坏,形成体积较大而界面积较小的液滴的过程,
是一个不可逆过程。絮凝是聚结的前奏,聚结则
是乳状液被破坏的直接原因,它会导致液滴数目
的减少和乳液的完全破坏(油水分离)
• 破乳
乳状液最后变成油水两相分离的过程,中间一般
经过絮凝或聚结过程
破乳过程:
分散相的微小液滴首先絮凝成团, 但这时仍未完
乳状液转相影响因素 • 相的添加顺序
• 乳化剂的性质
• 相体积比 • 体系的温度 • 电解质和其他的添加物
四、微乳状液
• 微乳状液(microemulsion)是由水、油、 表面活性剂和助表面活性剂自发生成的一 种热力学稳定的、各向同性的、透明(或半 透明)的分散体系,粒径在1~100 nm 之 间。微乳由于除了具有乳剂的一般特性之 外,还具有粒径小、透明、稳定等特殊优 点。
全失去原来各自的独立性 分散相凝聚成更大的液滴, 在重力场作用下自动 分层
常见破乳方法
1) 加入适量破乳剂 2) 加入电解质
3) 用不能生成牢固的保护膜的表面活性物质 代替原来的乳化剂
4) 加热 5) 电场作用
• 乳状液无论是工业上还是日常生活都有广
泛的应用,有时必须设法破坏天然形成的
乳状液,如石油原油和橡胶类植物乳桨的
乳化剂主要作用
•降低界面张力 •形成定向楔的界面 •形成扩散双电层 •界面膜的稳定作用 •固体粉末的稳定作用
(1)降低界面张力
• 乳化液中存在大面积的液−液界面. 加入少量表面活性剂 在两相界面产生正吸附, 能显著降低的液−液界面的界面 张力, 使系统的表面吉布斯函数降低, 稳定性增加. • 乳化剂膜称为界面相(F), 它与其两边的油和水的界面张 力分别以γF-O 及γF-W 表示, 界面总是朝着界面张力大的
微乳液前景展望
• 微乳系统的理论研究和应用开发取得了显著的成 就,微乳液作为一种热力学稳定的体系,其所具 有的超低界面张力和表面活性剂所具有的乳化、 增溶、分散、起泡、润滑和柔软性等性能使其不 但在化妆品、农药、三次采油等领域有实际的和 潜在的应用价值,而且在其他领域,例如土壤修 复、食品化学、分析、造纸、电子、陶瓷、机械
操作条件对乳状液制备的影响
• (1) 搅拌强度越高, 乳状液液滴平均粒径越小, 因 而表观粘度越大
• (2) 随搅拌时间的延长, 乳状液表观粘度不断上升, 但上升幅度越来越小, 最后趋于平衡
• (3) 搅拌初期搅拌强度的影响大, 随时间的推移, 不同搅拌强度的乳状液的表观粘度的差别增强, 达到最大值后开始减小, 最终趋于同一平衡值
• 若亲水基是“大头”, 则亲水基朝 外形成水包油型乳化液, 如K, Na 等碱金属皂类. 但一价的银肥皂例 外. • 若憎水基是“大头”, 则憎水基朝 外形成油包水型乳化液, 如Ca, Mg, Zn等两价金属皂类.
•“大头”朝外形成两种类型的乳状液
(3)形成扩散双电层
• 离子型乳化剂对乳状液稳定性的影响主要表现在
二、相转变温度(PIT)
许多非离子性表面活性剂稳定的水包油型乳状液在某一
临界温度(PIT)下会发生相转变
• 越接近于PIT时,液滴越不稳定而趋向于聚结
• 当体系的PIT比储存温度高出20~65度时,可以得到相对 稳定的水包油型乳状液
• 在PIT温度下制备的乳状液待快速冷却后可制得稳定的乳 状液 • 乳状液的最佳稳定性对HLB值或乳化剂的PIT值的变化相 对不敏感,但不稳定性则随体系的PIT的变化比较敏感
工业等领域也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
Thank You!
常用乳化剂
• (i)表面活性剂
• (ii)一些天然物质(蛋白质、树胶、皂素、 磷脂等 ) • (iii)粉末状固体
乳化剂的选择
一、亲水亲油平衡(HLB) 值
HLB 值是衡量表面活性剂在溶液中的性质的一个 定量指标. HLB 值越低,表面活性剂的亲油性越强, 适宜做W/O型乳化剂;HLB 值越高,表面活性剂的 亲水性越强,适合做O/W型乳化剂
互碰撞时,膜被破坏的可能性越小
(5)固体粉末的稳定作用
• (左) θ>90°,颗粒不能被水润湿而更多地进入油中,
易生成W/O型
• (中) θ=90°,颗粒的亲水亲油性均等 • (右) θ<90°,颗粒能被水润湿而更多地进入水中,易 生成O/W型
• 根据空间效应, 为使固体微粒在分散相的周
围排列成紧密的固体膜, 固体粒子的大部分 应当处在分散介质中, 这样粒子在油-水界 面上的不同润湿情况就会产生不同类型的 乳状液.
• 分层 • 絮凝 • 聚结 • 破乳 • 转相
• 分层
由于分散相和分散介质的密度一般不等,因而在重 力作用下液珠将上浮或下沉,结果使乳状液分层 一般情况下,分层过程中液滴大小和分布不改变, 只是建立平衡的液滴浓度梯度,由于重力作用引起 的分层,其沉降速度与内外相密度差、外相的粘度、 液滴大小等因素有关
一方弯曲以使该界面面积较小.
• 若γF-O > γF-W , 则形成O/W型乳化剂, 一价碱金属皂类 易溶于水难溶于油, 属于此类;
• 若γF-W > γF-O , 则形成W/O型乳化剂, 高价金属皂类易
溶于油难溶于水, 属于此类.
(2)形成定向楔的界面
• 乳化剂的亲水端和憎水端的截面 积常大小不等. 它吸附在油-水界 面上时, 常呈现“大头”朝外, “小头”朝里的构型, 使分散相液 滴的面积最小, 界面吉布斯函数最 低, 且界面膜更牢固.
染色法示意图(以亚甲蓝为例)
染色法微观示意图(以苏丹Ⅲ为例)
二、乳状液的制备
两种互不相溶的液体(如苯和水),在有乳化剂存 在的条件下一起振荡时,一个液相会被粉碎成液
滴分散在另一液相中形成稳定的乳状液
为了形成稳定的乳状液所必须加入的第三组分通
常称为乳化剂,其作用在于不使有机质分散所得 的液滴相互聚结,乳化剂的这种作用称为乳化作 用
乳状液的类型
O/W型:水包油型,微小油滴分散在水中
W/O型:油包水型,微小水滴分散在油中
乳状液的鉴别方法
• 稀释法:取少量乳状液加入水中或油中,若乳状 液能在水中稀释即为O/W型;在油中稀释则为 W/O型
• 导电法:未加离子乳化剂, O/W型导电性比W/O 型强 • 染色法:在乳状液中加入少许油溶性或水溶性的 染料,在显微镜下观察是内相还是外相被染色
• (4) 制备温度越高, 所得乳状液的液滴越大,表观粘 度越小
三、乳状液的稳定性及测定
乳状液的稳定性
• 乳状液是一种高度分散不稳定体系,存在
着很大的界面和界面能,它总倾向于向界 面能减小的方向变化
乳状液稳定性的测定方法
• 温度耐受性实验 • 离心分离加速试验 • 储存试验
• Zeta电位判断
不稳定的表现形式
分层作用的起因是外力场的作用,外力场除了重力 外还可能包括静电力和离心力
• 絮凝
乳状液中分散相的液滴相互接触靠拢聚集成团的
过程。引起絮凝的作用力是液滴间的吸引力,这
种作用力往往较弱,因此絮凝过程可能是可逆的,
搅动可使絮凝物重新分散
对于一个给定的体系,存在一个临界液滴浓度, 低于该浓度时,乳状液对于絮凝作用是稳定的, 反之才倾向于絮凝
• 当粒子能被水润湿时, 粒子大部分处于水中,
形成水包油型乳状液, 如粘土、 Al2O3等
固体微粒
• 当粒子易被油润湿时, 粒子大部分处于油中,
形成油包水型乳状液, 如炭黑, 石墨粉等
• 固体颗粒的尺寸应远小于分散相的尺寸. 固
体表面愈粗糙, 形状愈不对称, 愈易于形成
牢固的固体膜, 使乳状液愈稳定.
分散液滴的表面电位上,双电层厚度越大,表面
电位越高,则液滴间防止絮凝的排斥越有效,乳
状液越稳定。 • 因此,在这种乳状液体系中加入与离子型乳化剂 电荷相同的离子,可加大双电层扩散层的厚度, 而增加乳状液的稳定性。
(4)界面膜的稳定作用
• 乳化过程也是分散相液滴表面的成膜过程, 界面膜机械强度越大、粘度越高,液滴相
一、乳状液性质
•乳状液:由两种或几种互不相溶或部分相溶的液体所形 成的多相(非均相)分散体系 •组成:分散相(内相,不连续相)与分散介质(外相, 连续相)
•乳状液是多相分散系统,具有很大的液 - 液界面,因而 有高的界面能,是热力学不稳定系统,其中的液珠有自发 合并的倾向。如果液珠相互合并的速率很慢,则认为乳状 液具有一定的相对稳定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