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物理上册5.5显微镜和望远镜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年八年级物理上册5.5显微镜及望远镜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第5节显微镜和望远镜整体设计对应用性知识的教学,常见采用“一构造、二原理、三使用方法〞的步骤进行直接表达的方式教学。
这种教师告知、学生接受的学习方式,虽然讲解有条理,但学生很难有学习激情,实际收效差。
假设采用探究性教学,效果会有极大的不同!新课程理念下的?物理课程标准?认为:物理教学应以物理知识和技能为载体,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过程,学习科学研究方法,培养实践能力、探索精神及创新意识。
新教材内容的选取加强了科学与社会的联系,关注学生学习兴趣、经验和体验,注重以实验为根底,突出科学探究思想,重视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
望远镜和显微镜的内容正是在这样的理念下,走进了中学物理教学的课堂。
对教育思想、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进行改革,毫无疑问都要由教师实施。
把教育理念化解到课堂教学的行为之中,成败的关键在于教师。
在教学内容确定的前提下,教学方法是获得优良教学效果的关键,教师假设能充分挖掘教材中的探究思想,不断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学生既可学到根本知识、研究方法,也可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自觉性和创造性。
根据新课程的要求,教师需不断地改良自身的教学行为,以期到达课程标准的目的。
采用探究式进行望远镜和显微镜的教学,引导学生观察、归纳总结视角概念,引导设计、组装望远镜和显微镜,学生既可掌握视角、透镜应用的根本知识、根本技能,还可学习归纳总结形成概念的思想方法、设计实验的思想方法。
注重思维方法培养,激发创新思想。
一、由现象归纳总结,形成概念物理概念是对物质特性、物理现象、物理过程等本质属性的反映。
物理概念是从大量的物理现象和物理过程中抽象出来的,它更深刻地反映了事物的共同特征和本质属性,概念是浓缩的知识点。
视角、视角放大率概念的引入是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典型。
二、引导思维,设计实验怎样解决看不清楚的问题?思维从问题开始,探究始于问题,问题是创造的起点,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是进行创造活动的前提,亚里士多德讲过“创造性思维就是从疑问和惊奇开始的〞。
2024年秋八年级物理上册5.5显微镜和望远镜教学设计(新版)新人教版
激发兴趣:
回顾旧知:
简要回顾上节课学习的光学知识,如凸透镜成像原理,帮助学生建立知识之间的联系。提出问题,检查学生对旧知的掌握情况,为学习新课打下基础。
(三)新课呈现(预计用时:25分钟)
知识讲解:
清晰、准确地讲解显微镜和望远镜的构造、工作原理和应用,结合实物模型和实例帮助学生理解。突出放大倍数计算和成像规律等重点,强调光线传播和成像过程等难点,通过对比、归纳等方法帮助学生加深记忆。
板书设计
① 物镜:凸透镜,放大实像
② 目镜:凸透镜,放大虚像
③ 放大倍数:物镜放大倍数 × 目镜放大倍数
2. 望远镜的构造与分类:
① 折射式望远镜:开普勒望远镜和伽利略望远镜
② 反射式望远镜:牛顿望远镜
③ 放大倍数:物镜焦距/目镜焦距
3. 光学成像规律:
① 凸透镜成像:实像与虚像
② 显微镜成像:倒立、放大的实像
c. 案例研究:通过分析具体案例,如显微镜在医学领域的应用、望远镜在天文观测中的作用,让学生深入了解光学仪器的实际应用。
d. 项目导向学习:设计显微镜和望远镜制作项目,让学生在动手实践中掌握光学成像原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2. 教学活动
a. 角色扮演:学生扮演科学家,通过实验和观察,探索显微镜和望远镜的成像原理,增强学习兴趣。
3. 科学思维:培养学生运用科学方法分析问题,通过实践操作,锻炼逻辑思维与批判性思维,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4. 科学态度与责任:通过了解显微镜和望远镜在科学研究中的应用,增强学生对科学事业的尊重,激发社会责任感,培养严谨、客观的科学态度。
教学难点与重点
1. 教学重点
a. 显微镜的构造与工作原理:学生需理解显微镜通过物镜和目镜的配合实现物体放大的过程,掌握物像关系及放大倍数的计算。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五章第5节《显微镜和望远镜》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五章第5节《显微镜和望远镜》教案一. 教材分析《显微镜和望远镜》这一节主要让学生了解显微镜和望远镜的原理、结构及使用方法。
通过学习,学生能够掌握显微镜和望远镜的基本操作,并能够运用它们进行简单的观察和研究。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这一节之前,已经掌握了光学基础知识,对光的传播、反射、折射等有了初步了解。
但他们对显微镜和望远镜的接触和操作经验较少,因此需要通过实物演示、分组讨论等方式,增加学生对显微镜和望远镜的认识和使用。
三. 教学目标1.了解显微镜和望远镜的原理、结构及使用方法。
2.能够正确操作显微镜和望远镜,进行简单的观察和研究。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显微镜和望远镜的原理及结构。
2.显微镜和望远镜的正确操作方法。
五. 教学方法1.实物演示法:通过展示显微镜和望远镜的实物,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它们的结构和原理。
2.分组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显微镜和望远镜的使用方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3.实践操作法: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显微镜和望远镜,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显微镜和望远镜实物,以及相关的观察样本。
2.准备PPT,展示显微镜和望远镜的原理、结构和使用方法。
3.划分实验室,安排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操作。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PPT展示显微镜和望远镜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你们对显微镜和望远镜有什么了解?它们有什么作用?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PPT介绍显微镜和望远镜的原理、结构及使用方法,重点讲解显微镜和望远镜的光学原理、目镜和物镜的作用。
3.操练(15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每组学生先尝试使用显微镜观察样本,再使用望远镜观察远处的景物。
4.巩固(10分钟)教师提问:你们在使用显微镜和望远镜时遇到了哪些问题?有哪些解决方法?引导学生分享自己的操作经验和心得。
5.拓展(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思考:除了显微镜和望远镜,还有哪些工具可以帮助我们观察和研究事物?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
八年级物理上册 5.5 显微镜和望远镜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显微镜和望远镜
三维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
了解显微镜和 望远镜的结构和原理。
过程方法
通过自制望远 镜培养学生动手动脑的习惯。
情感态度
乐于参与观察、实验、制作等科学实践
教学重点
了解望远镜和显微镜的结构及原理。
教学难点
视角的理解。
解决办法
实物展示教师讲解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内容
(教什么)
落实方式
(方法与手段)
设计意图
学生讨论,看书,自主解决问题。
了解科学史,激发热爱物理的态度
布置作业(2分)
练习册本节内容
板书设计
五、显微镜和望远镜
1、显微镜
组成 部分:物镜、目镜、反光镜、载物台
物镜:将物体形成放大的实像
目镜:相当于放大镜,将第一次成的像放大
2、望远镜
组成部分:物镜、目镜
物镜:使远处的物体在焦点附近成实象
目镜:相当于一个放大镜,用来将第一次成的实象放大
1、学生讨论会议生物课上是怎样使用显 微镜的。显微镜是由哪几部分构成的?你们知道为什么显微镜能比普通放大镜放大的 倍数大得多吗?
2、指导学生观察显微镜的构造:部分的用途。
3、小组讨论显微镜观察到的物体是倒立的还是正立的,为什么?
1、探究:取两个焦距不同的凸透镜,一只手握住一个,通过两个透镜看前面的物体,调整两个凸透镜之间的距离 ,直至看清楚为止。实验时注意几个问题:①物体是变大还是变小?②把两个凸透镜位置前后交换,你有什么新的发现?
4、请学生根据刚才的阅读回答问题,有不准确的地方应及时指出并补充,介绍视角概念。
5、教师介绍开普勒望远镜发明过程以及望远镜发展历史。
复习凸透镜成像规律,便于学生理解望远镜和显微镜的知识。
八年级物理上册 5.5 显微镜和望远镜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5.5 显微镜和望远镜
阅读资料:
1609年,在荷兰的密特西波奇城里,有一家眼镜店。
有一天,眼镜店老板汉斯的孩子,悄悄地拿了几块镜片,有老花的,也有近视的,和邻居的几个孩子玩儿。
他们本来是想模仿大人,把镜片架在自己的眼睛上,可是他们的眼睛既不近视,又不老花,这些镜片对他们当然都不合适。
只有把它们靠在离眼睛比较远的地方,才能看清楚镜片后面的东西。
有一个淘气的孩子忽然想到了一个异想天开的游戏。
他一只手拿着近视镜片,一只手拿着老花镜片,把它们一前一后地举在眼前,他透过两块镜片向远处一望,不由得又惊又喜地喊了起来:“嗨!真奇怪,礼拜堂的尖塔,突然变得这样近啦!”他的发现使得小朋友们异常兴奋。
大家又喊又叫,惊动了眼镜店的老板汉斯。
汉斯起来一看,真了不起!孩子们在游戏中竟发现了一种可以望远的透镜。
当时,荷兰正在跟西班牙打仗。
汉斯做了一架望远镜献给了荷兰皇帝,可以用它来侦察敌情,皇帝很高兴,赏了汉斯很大一笔钱。
后来,望远镜的做法传到了法国,又由法国传到意大利。
伽利略听到了这个消息,自己设计制造了一架天文望远镜,用来观察天上的星星。
人类这才打开了宇宙的大门。
荷兰的那几个小孩还发现,镜片越是凸得厉害,用它来看东西越显得大。
50多年以后,一位名叫列汶胡克的英国看门人,知道了这个消息以后,自己磨制镜片,制造成了第一架显微镜。
这位看门人打开了一个人类从没见过的微生物世界。
少年朋友,你大概没想到吧,游戏帮助人们打开了两个世界的大门。
新版人教版八年级物理教学设计:5.5显微镜和望远镜(附教学反思)
第5节显微镜和望远镜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显微镜和望远镜的基本结构.教学重点:知道显微镜和望远镜的基本结构.教学难点:利用两组凸透镜成像规律理解显微镜和望远镜的原理.教学用具:投影仪、投影片、显微镜、望远镜、放大镜、挂图、火柴盒、无色透明塑料膜、水、烧杯、滴管、装片(植物).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新课引入方案一:大家一定知道外国有个情人节是2月14日,你们知道为什么有人把7月7日叫做中国的情人节吗?这儿有个望远镜,可以看到天上的“牛郎星”与“织女星”,今天晚上,谁想借去试着观察一下?出示望远镜模型,啊,这样简单,说不定,学了今天的知识,我们每个人就都能用身边的器材自己制作一台望远镜呢?出示课题导入。
设计意图:设疑激趣,使学生带着期待步入课堂。
方案二:播放一段“探索宇宙、微生物”方面的音像资料。
①大家都知道,在人类同疾病作斗争的历史上,找到像痢疾菌、伤寒菌、艾滋病病毒、非典病毒等样本是找到抑制或杀死这些细菌或病毒的关键。
②透望天空、漫步宇宙是人类走向未来的必由之路,那么,科学上进行这些显微、远望等探究的重要工具显微镜和望远镜是怎样的成像原理呢?③你们在七年级已经用过显微镜了,谁知道显微镜的目镜和物镜属于凹透镜还是凸透镜?想不想自己制作一台显微镜呢?出示课题导入。
方案三:提问激趣,引出课题:生物课上是怎样使用显微镜的?是由哪几部分组成?你们知道为什么显微镜能比普通的放大镜放大倍数大得多吗?二、推进新课探究点一显微镜1.介绍显微镜的发明显微镜把一个全新的世界展现在人类的视野里。
人们第一次看到了数以百计的“新的”微小动物和植物,以及从人体到植物纤维等各种东西的内部构造。
显微镜还有助于科学家发现新物种,有助于医生治疗疾病。
1931年,恩斯特·鲁斯卡通过研制电子显微镜,使生物学发生了一场革命。
这使得科学家能观察到像百万分之一毫米那样小的物体。
1986年他被授予诺贝尔奖。
2.探究:组织学生分组自制水滴显微镜。
八年级物理上册5.5显微镜和望远镜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3)显微镜和望远镜的调节方法:学生难以掌握显微镜和望远镜的调焦方法,需要通过实验和实践进行指导。
(4)显微镜和望远镜的应用:学生难以将所学知识应用到日常生活中,需要通过案例分析和讨论,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日常现象。
4.加强与生活的联系:在教学中,加强与生活的联系,让学生明白所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5.鼓励学生参与: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提问、实验等活动,提高他们的主动学习和思考能力。
课堂小结,当堂检测
课堂小结:
1.显微镜和望远镜的基本原理:显微镜和望远镜都是通过物镜和目镜的组合来观察物体的,物镜负责收集光线形成实像,目镜负责放大实像形成虚像。
(二)课堂导入(预计用时:3分钟)
激发兴趣:
提出问题或设置悬念,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引导学生进入显微镜和望远镜学习状态。
回顾旧知:
简要回顾上节课学习的光学知识,帮助学生建立知识之间的联系。
提出问题,检查学生对旧知的掌握情况,为显微镜和望远镜新课学习打下础。
(三)新课呈现(预计用时:25分钟)
答案:
1.显微镜和望远镜都是通过物镜和目镜的组合来观察物体的,物镜负责收集光线形成实像,目镜负责放大实像形成虚像。
2.显微镜的物镜和目镜都是凸透镜,望远镜的物镜是凸透镜,目镜是凹透镜。
3.显微镜的使用步骤包括:取镜安放、对光、放片、调焦、观察;望远镜的使用步骤包括:取镜、放大、调焦、观察。
4.显微镜和望远镜在生物学、医学、地质学等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如观察细菌、细胞、天文观测等。
(2)显微镜和望远镜的结构特点:显微镜的物镜和目镜都是凸透镜,望远镜的物镜是凸透镜,目镜是凹透镜。
八年级物理上册5.5显微镜和望远镜教案新人教版
5.5显微镜和望远镜1、教学目标:知道望远镜,显微镜的有关常识。
会利用透镜自制望远镜,显微镜。
对透镜的应用产生强烈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操作愿望,体会物理知识和生活实际相联系教学重点、难点:了解显微镜、望远镜的基本结构。
教学用具:1.学生用器材:(每桌一套)凹透镜一只,两个焦距不同的凸透镜,透明的塑料架一个,2.教师演示用:望远镜,显微镜(实物)。
2、教学过程:设疑自探(1)引入新课医院化验科的医生是怎样看见人体液里的细胞的?遥远太空中的星球是怎样一个个被人们所发现的?显微镜,望远镜(实物)教师演示(2)学生设疑:显微镜是用来观察细微物体或物体细微部的光学仪器,望远镜是观察远方大物体所用的一种光学仪器。
关于显微镜和望远镜你们想知道什么请大胆提出来?(3)学生自探:显微镜作用是什么?由什么组成?望远镜作用是什么?由什么组成?请同学们围绕自探题纲独立完成解疑合探知识点一、如果我们身边有透镜,自己能不能用透镜来组成显微镜呢?如果能,哪怎么样组合呢?首先大家观察一下你身边有那些透镜,有几个?大家按照我的要求组合透镜观察物体,注意透镜的变化和每个透镜的位子!来看你们头发丝,你会有什么发现?恭喜大家,你们制造出了一个显微镜。
以焦距较大的凸透镜作为目镜,焦距较小的作为物镜。
我们不可以看见远处的物体,但是我们可以看见细小得物体。
这就变成了显微镜。
(展示所做的显微镜说出作用原理,其它组给点评。
)知识点二、哪位同学用过望远镜的?用过的举手。
哪位同学能够给大家介绍以一下你所知道望远镜的知识呢?如果我们身边有透镜,自己能不能用透镜来组成望远镜呢?如果能,哪怎么样组合呢?首先大家观察一下你身边有那些透镜,有几个?大家按照我的要求组合透镜观察物体,注意透镜的变化和每个透镜的位子!(展示所做的望远镜说出作用原理,其它组给点评。
)质疑再探学习本节知识你们还有哪些问题请提出来我们共解决运用拓展请你根据本节的学习内容适当编题。
板书设计:显微镜1. 作用:用来观察细微物体或物体细微部分。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五章第5节显微镜和望远镜优秀教学案例
3.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思考显微镜和望远镜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二)问题导向
1.设计一系列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显微镜和望远镜的工作原理、构造及应用。
2.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培养他们的问题意识和独立思考能力。
1.理解显微镜和望远镜的工作原理,掌握其光学系统和主要结构。
2.能够正确使用显微镜和望远镜,进行简单的观察和实验。
3.了解显微镜和望远镜在科学研究和生活中的应用,认识其在科学发展史上的重要地位。
4.能够分析现实生活中的一些现象,运用显微镜和望远镜的原理进行解释。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实验、讨论等途径,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科学思维。
3.小组合作的教学模式:本节课采用小组合作的形式,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和合作实验,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使学生在互动中学习,提高了他们的实践操作能力。
4.反思与评价的环节:本节课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引导学生进行反思与评价,让学生总结自己在知识掌握和技能提高方面的优点和不足,培养了他们的评价能力和自我认知能力,提高了他们的学习效果。
在小组合作环节,我将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合作实验,培养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通过小组竞赛等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他们的实践操作能力。
在反思与评价环节,我将引导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反思,总结自己在知识掌握和技能提高方面的优点和不足。同时,组织学生进行互评、自评,培养他们的评价能力和自我认知能力。最后,我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总结性评价,全面评估学生的知识掌握和技能水平。通过这些教学策略的运用,我将为每位学生提供一个全面、有效的学习平台,帮助他们更好地掌握显微镜和望远镜的相关知识,提高他们的物理素养。
5.5望远镜和显微镜教学设计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
望远镜和显微镜一、教学目标1.物理观念(1)了解显微镜和望远镜的基本结构(2)大致了解人类探索太阳系和宇宙结构的历程。
2.科学思维学会观察和分析生活中有关物理知识的实例与实验现象,具有初步的观察能力、分析概括能力。
3.科学探究通过实践和探究,让学生感觉科学就在身边。
培养学生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的精神,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唯物主义观。
4.科学态度与责任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勇于发现乐于探究的学习习惯,以及应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知道显微镜和望远镜的基本结构教学难点:利用两组凸透镜成像规律理解显微镜和望远镜的原理三、教学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刚刚接触物理,还不具备很好的实验探究能力,所以对学生的探究过程要求不能太严。
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已有的生活经验,学生对于凸透镜成像有了一点点的了解,但是对于具体的显微镜和望远镜学生还很模糊。
所以这节课应多鼓励学生勇敢的进行合作探究四、教学过程(一)新课讲解引入新课在生活、生产、科技活动中, 我们总会遇到看不清楚物体的情况。
要么是物体太小,要么就是它距离我们太远! 所以能否看清楚物体与物体大小有关, 也与物体到眼睛的距离有关。
一般情况, 正常人把物体放在眼前25厘米左右,看得最清楚,眼睛最不易疲劳。
活动一引入我们已经学习了凸透镜的成像规律,我们一起来复习一下,看一看这些规律对我们看清物体有着什么样的效果。
显微镜组合方式引入当我想看清一个微小的物体,我们可以借助凸透镜的放大作用,但是当一个凸透镜达不到理想的放大效果的时候,我们是否可以利用多个凸透镜对物体进行连续放大呢?比如投影仪和放大镜组合在一起,你们还能想到哪些组合方式呢?思考一下,一会一起发在我们的屏幕上。
下面,由老师来为大家演示第一种组合方式下找像的过程。
首先,第一个透镜实现投影仪的效果,我们可以在光屏上观察到倒立放大的实像,这时我们撤走光屏,仍然能够看到这个实像。
八年级物理上册5.5显微镜和望远镜备课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 学生可以进行课后实验或观察项目,如制作自己的简易显微镜或望远镜,观察不同物体,探索科学现象。
- 学生可以参与科学俱乐部或研究小组,与同学共同讨论显微镜和望远镜的相关话题,分享学习心得和研究成果。
七、反思改进措施
2. 课中强化技能
教师活动:
- 导入新课:通过故事、案例或视频等方式,引出显微镜和望远镜的使用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 讲解知识点:详细讲解显微镜和望远镜的使用步骤,结合实例帮助学生理解。
- 组织课堂活动:设计小组讨论、角色扮演、实验等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使用方法。
- 解答疑问:针对学生在学习中产生的疑问,进行及时解答和指导。
- 合作学习法:通过小组讨论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 作用与目的: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显微镜和望远镜的使用方法,掌握实际操作技能。
3. 课后拓展应用
教师活动:
- 布置作业:根据显微镜和望远镜的使用方法,布置适量的课后作业,巩固学习效果。
- 提供拓展资源:提供与显微镜和望远镜相关的拓展资源,如书籍、网站、视频等,供学生进一步学习。
- 测试:定期进行课堂小测试,评估学生对显微镜和望远镜使用方法的掌握情况,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2. 作业评价:
- 作业批改:认真批改学生的作业,包括实验报告、观察记录等,及时发现并纠正学生的错误。
- 反馈:对学生的作业进行详细的点评,给予积极的反馈,鼓励学生继续努力,提高学习效果。
- 作业改进:针对学生的作业情况,提出改进意见,引导学生优化学习方法,提高作业质量。
- 提交预习成果:将预习成果(如笔记、思维导图、问题等)提交至平台或老师处。
八年级物理上册5.5显微镜和望远镜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教学目标】知识和技能:了解显微镜、望远镜的基本结构。
过程与方法:尝试应用已知的科学规律解释具体问题,获得初步的分析概括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了解望远镜和显微镜的发展历程,初步认识科学技术对社会发展和人类生活的影响。
【重点、难点】显微镜、望远镜结构原理【教学器材】显微镜、放大镜【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显微镜和望远镜的发明和使用,使人们认识自然过程的一个飞跃,它使人类对微观世界和广阔的宇宙空间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我们今天来共同学习——显微镜和望远镜二、进行新课(一)自学与思考让学生阅读课本103页显微镜和看图5.5-1,并思考以下内容完成学案(一)组内展示。
(二)自学交流通过望远镜看远处的物体,物体好像变大拉近了,这是为什么呢?请学生阅读课本中的“望远镜”内容和看图5、5-3和图5、5-4并思考以下内容完成学案(三)组内交流(三)知识拓展结合学生自学,介绍人类探索宇宙的历程。
(四)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显微镜的主要结构和成像原理,你能根据今天学习的知识自制简单的望远镜和显微镜三、布置作业动手动脑学物理1、2【板书设计】第五节显微镜和望远镜一、显微镜:1、结构2、原理二、望远镜:1、结构2、原理【课后反思】附:什么样的考试心态最好大部分学生都不敢掉以轻心,因此会出现很多过度焦虑。
想要不出现太强的考试焦虑,那么最好的办法是,形成自己的掌控感。
1、首先,认真研究考试办法。
这一点对知识水平比较高的考生非常重要。
随着重复学习的次数增加,我们对知识的兴奋度会逐渐下降。
最后时刻,再去重复学习,对于很多学生已经意义不大,远不如多花些力气,来思考考试。
很多老师也会讲解考试的办法。
但是,老师给你的办法,不能很好地提高你对考试的掌控感,你要找到自己的一套明确的考试办法,才能最有效地提高你的掌控感。
有了这种掌控感,你不会再觉得,在如此关键性的考试面前,你是一只被检验、被考察甚至被宰割的绵羊。
2、其次,试着从考官的角度思考问题。
八年级物理上册 5.5《显微镜和望远镜》教案5 (新版)新人教版-(新版)新人教版初中八年级上册物理
《显微镜和望远镜》教案【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显微镜和望远镜的基本结构2.会利用透镜自制显微镜和望远镜●过程与方法1.能独立完成探究活动,观察现象并记录实验结果。
2.尝试应用已知的科学规律解释具体问题,获得初步的分析概括能力。
3.能具有评估和听取反馈意见的意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让学生领略奇妙的自然景观,激发学生探索科学奥秘的欲望。
2.初步认识科学及其相关技术对于社会发展和人类生活的影响【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知道显微镜和望远镜的基本结构2.对学生进行观察、实验、分析、概括能力的培养●教学难点利用两组凸透镜成像规律理解显微镜和望远镜的原理【教学准备】或【实验准备】教师用:显微镜、望远镜、自制多媒体课件学生用:白纸、两个不同焦距的凸透镜(焦距分别为5cm、10cm)、显微镜、植物细胞装片【教学过程】的学习积极性,又能顺理成章的引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显微镜和望远镜) 种工具呢?若要在教室里面看清教室外20米远处树叶的脉络,又要使用哪种工具呢?回答:望远镜二、新课讲授1、显微镜课件展示(菠菜)植物细胞装片细胞结构图分组探究,发现显微镜工作原理。
(在各组相互交流环节中,注重方法和过程的讨论,鼓励学生吸收优点、改正不足、完善过程,引导学生完成透镜组合两次成像的探究过程。
)下面请同学们用显微镜来观察一下刚才我们观察的植物细胞装片的细胞结构。
你想不想知道显微镜的工作原理是什么?想不想自己动手制作一台显微镜?以小组为单位,相互讨论一下,提出你们的猜想并设计一个探究方案。
“优胜劣汰”之后,选择一个最佳方案。
由于刚才使用过放大镜,在此基础上,学生会产生“在放大一次的基础上再放大一次的想法”,并对此进行尝试请同学们开始分组实验,记录好观察到的现象,然后发表意见。
观察感受:好神奇啊!想(激起浓厚的兴趣)组一:用放大镜来把小物体放大。
组二:不好,我们刚才使用过放大镜,微小物体放得不够大。
我们现在有个新的想法:用两个放大镜,把小物体在放大一次的基础上再放大一次。
八年级物理上册 5.5显微镜和望远镜教学设计 (新版)新人教版
教
学
用
具
望远镜、显微镜各5组;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1课时
备
注
表二:课堂教学设计卡
课题
显微镜和望远镜
时间
教者
教 学 过 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时间分配
一、师生谈话,导入课题
师:用幻灯片展现人类可以看到很小很小的物体――原子;看到140亿光年远的星星。
人类多了一双更神奇的“眼睛”。这一双“更神奇的眼睛”是什么呢?
《显微镜和望远镜》教学设计
表一:课前教材分析卡
课题
显微镜和望远镜
时间
教者
教
学
目
标
·知识与技能
了解显微镜和望远镜的结构和原理。
·过程和方法
通过自制望远镜培养学生动手动脑的习惯。
·情感、态度、价值观
乐于参与观察、实验、制作等科学实践。
教
学
重
点
了解望远镜和显微镜的结构及原理
教学难点
看清物体与视角的关系
教学方法
2、显微镜基本原理
物体在物镜的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f<u<2f)成倒立放大的实像,这个实像目镜的一倍焦距以内(u<f)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三) 望远镜
1、望远镜基本结构
指出:
与显微镜相反,长焦距的放在前面作物镜,然后再用短焦距的作目镜进行观察
2、望远镜成像原理
物体在物镜的二倍焦距之外(u >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这个实像在目镜的焦点以内,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表三:课后教学反思卡
课 题
显微镜和望远镜
时 间
教 者
反
思
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显微镜和望远镜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了解显微镜和望远镜的基本结构。
2.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引导学生发散思维。
培养学生[此文转于斐斐课件园FFKJ]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初步认识科学技术对于社会发展和人类生活的影响。
【教学重难点】
重点:知道显微镜和望远镜的基本结构。
难点:利用两组凸透镜成像规律理解显微镜和望远镜的原理。
【教学方法】实验法、观察法、讨论法。
【教学器材】投影仪、投影片、显微镜、望远镜、放大镜、挂图、火柴盒、无色透明塑料膜、水、烧杯、滴管、装片(植物)。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我们在白纸上画一个小箭头,用两个火柴盒压住,在它上面放一块无色透明的塑料膜,用滴管从烧杯中吸上一些水,小心地把一个小水滴滴在塑料膜上,观察到什么现象?
教师巡回指导,让学生们调整水滴跟桌面的距离,或滴管改变水滴的直径。
从实验中可得出小水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
改变水滴跟桌面的距离可得到正立放大的箭头和倒立放大的箭头。
那么如何能放大的更大?学生们再一次调整或借用其他仪器尝试。
从水滴看到一个和原来方向相反放大的箭头。
再用一只放大镜来观察水滴。
当放大镜移到一定位置,看到一个清晰的和原来方向相反的被放得很大的箭头。
人眼观察物体的细微结构时,分辨本领是有限的。
把物体移近些,可以看得清楚些,借用放大镜可以看得更清楚些,但对于太细微的结构,如生物的细胞,移得再近,用放大镜也是看不清楚的。
我们从实验中可看出用两个凸透镜可以放得更大。
利用这个原理就制成了显微镜,想了解它吗?想了解什么?
二、新课教学
1.显微镜
⑴学生看课本,结合课本图,让学生说一说显微镜的结构。
⑵结构
显微镜镜筒的两端各有一组透镜,每组透镜的作用都相当于一个凸透镜。
目镜:靠近眼睛的凸透镜叫做目镜。
物镜:靠近被观察物体的凸透镜叫做物镜。
反光镜可旋转,能使反射光线从下方照射到被观察的物体上,增大物体的亮度。
⑶成像:物镜使物体成放大、实像,物距在二倍焦距和焦距之间;目镜使物体成放大、虚像,物距在焦距之内。
⑷学生练习使用显微镜。
2.望远镜
约400年前在荷兰的一个小镇上,一个磨眼镜片的手艺人不经意地透过一前一后放置的两个镜片去看远处的景物时,发现这些景物近了许多。
大约1609年,意大利的科学家伽利略知道了这件事,他在研究之后,用两个凸透镜做成了一台望远镜。
他后来不断改进,用
自己的望远镜第一次发现了天上的银河并不是一片连续发光的云,而是由许多的星星组成的。
他发现月亮表面并不是平坦的。
而是有许多高低不同的环形山;发现了太阳黑子,看到了土星周围有一圈光环。
更重要的是,他发现了有四颗卫星绕着木星转,很神奇是吗?想了解吧。
⑴构造
望远镜也是由两组凸透镜组成。
目镜:靠近眼睛的叫做目镜;目镜的作用相当于一个放大镜,用来把这个像放大。
物镜靠近被观测物体的叫做物镜。
物镜的作用是使远处的物体在焦点附近成实像。
⑵原理:
我们能看清一个物体,它对我们的眼睛所成“视角”的大小十分重要,物体对眼睛所成视角的大小和物体本身大小有关,还和物体到眼睛的距离有关。
望远镜的物镜所成的像虽然比原来的物体小,但它离我们的眼睛很近,再加上目镜的放大作用。
视角就可以变得很大。
⑶知识拓展
望远镜有伽利略望远镜、开普勒望远镜、牛顿式反射望远镜、哈勃太空望远镜。
还有普通望远镜、军事望远镜、红外线望远镜。
我们见到的普通望远镜和军事望远镜都是双筒的,是双筒望远镜,它的两个镜筒都是拐了弯的。
在拐弯处分别安装了两个“全反射棱镜”。
这种设计一方面缩短了镜筒的长度,再者经过那两块棱镜的两次反射也能使本来倒立的像正立过来。
望远镜观看的对象在远处,无法移近,要看清楚就要尽可能多地收集远处物体发来的光,观察宇宙中的星体时更是要这样。
此文转自斐斐课件园FFKJ
因此望远镜的物镜总是做得尽可能大,用玻璃不可能制成直径很大的透镜。
因为大块玻璃质地不均匀,会导致透镜折光不好,使看到的像有扭曲,为了消除凸透镜成像的缺点,牛顿发明了反射望远镜。
它的物镜不用凸透镜而用凹面反射镜,也使光在目镜焦点处成实像。
在地面上用望远镜观察星空时,星体发来的光在穿过大气层的时候,要被吸收一些,还要受到不规则折射的影响,因此大大影响像的质量,为改进对星体的观察,1990年美国向太空发射了一台望远镜,叫哈勃太空望远镜。
3.显微镜和望远镜的区别
显微镜和望远镜都是由两组凸透镜组成,都叫物镜和目镜,但有不同的地方,显微镜的物镜,物距在二倍焦距和一倍焦距之间,成倒立放大的像。
作用是使物体进行一次放大。
望远镜的物镜,物距在二倍焦距以外,成倒立缩小的像,作用是把远处的物体与眼睛的距离拉近。
目镜都起放大镜的作用。
望远镜的物镜直径比我们眼睛的瞳孔大得多,这样它可以会聚更多的光使得所成的像更加明亮。
这一点在观测天空中的暗星时非常重要。
现代天文望远镜都是力求把物镜口径加大,以求观测到更暗的星。
三、小结
显微镜构造:①物镜原理f<u<2f ②目镜原理放大镜作用
望远镜构造:①物镜原理u>2f ②目镜原理放大镜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