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甘肃省职业院校“应用技术协同创新中心”公示名单
福建省教育厅关于公布第三批省级协同创新中心中期绩效评估结果的通知
![福建省教育厅关于公布第三批省级协同创新中心中期绩效评估结果的通知](https://img.taocdn.com/s3/m/3c1eb975b207e87101f69e3143323968011cf43e.png)
福建省教育厅关于公布第三批省级协同创新中心中期
绩效评估结果的通知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福建省教育厅
•【公布日期】2022.07.08
•【字号】闽教科〔2022〕17号
•【施行日期】2022.07.08
•【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
•【时效性】现行有效
•【主题分类】机关工作
正文
福建省教育厅关于公布第三批省级协同创新中心中期绩效评
估结果的通知
闽教科〔2022〕17号
各有关高校:
根据《福建省教育厅关于开展第三批省级协同创新中心中期绩效评估工作的通知》(闽教科〔2022〕7号)精神,我厅组织专家对第三批31个省级协同创新中心(以下简称“中心”)中期建设绩效进行了评估,经公示无异议,确定12个中心的中期绩效评估结果为“高质量通过”,现将名单予以公布。
我厅对评估结果为“高质量通过”的中心予以省级经费资助,厦门大学、华侨大学的中心由学校统筹安排经费资助。
希望各有关高校进一步加强协同创新中心建设规划,加大投入支持和条件保障力度,持续深化协同创新机制建设,切实推进产
学研融合发展。
请有关高校继续支持评估结果为“高质量通过”的中心巩固建设成效,发挥优势,争取产出更多重大协同创新攻关成果,争创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指导未获得“高质量通过”评估结果的中心补齐短板,加快建设进度,强化条件保障,力争在建设期满评估中取得较大进步。
福建省教育厅
2022年7月8日
附件。
教育部关于公布2019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获奖名单的通知
![教育部关于公布2019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获奖名单的通知](https://img.taocdn.com/s3/m/009fd1bfcd22bcd126fff705cc17552707225ef4.png)
教育部关于公布2019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获奖名
单的通知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教育部
•【公布日期】2019.10.22
•【文号】教职成函〔2019〕12号
•【施行日期】2019.10.22
•【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
•【时效性】现行有效
•【主题分类】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
正文
教育部关于公布2019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获奖名单的通
知
教职成函〔2019〕12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各计划单列市教育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有关单位:
2019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于5月7日至6月16日在天津主赛区和北京、山西、内蒙古、吉林、江苏、浙江、安徽、福建、山东、河南、湖北、湖南、广东、广西、重庆、贵州、云南、陕西、甘肃、宁夏、青岛等21个分赛区成功举行。
共有来自全国37个地区的17450名选手参加了中、高职组87个项目的比赛。
现将获得常规赛项一、二、三等奖的选手、优秀指导教师及所在学校名单予以公布(详见附件)。
请各地结合实际,加大对大赛获奖选手的宣传表彰力度,充分利用比赛资源,发挥大赛对职业教育专业教学改革与建设的引领作用,促进人才培养与产业发展紧密结合,推动职业教育事业不断取得新的发展。
附件:1.2019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获奖名单(中职组)
2.2019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获奖名单(高职组)
教育部
2019年10月22日。
2018年度甘肃省高等学校协同创新团队项目拟立项项目清单
![2018年度甘肃省高等学校协同创新团队项目拟立项项目清单](https://img.taocdn.com/s3/m/5d9ea2cd524de518964b7d71.png)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2018年度甘肃省高等学校协同创新团队项目 项目名称 所在单位 拟立项项目清单
利用嵌合抗原受体的T细胞(CAR-T)治疗进展期胃癌的转化医学研究 寒旱区湿地生态水文过程研究协同创新团队 甘肃省中小学舞蹈美育课程 甘肃特色果蔬气调保鲜/储藏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创新团队 《慕寿祺全集》搜集整理与研究 新型微纳孔化工材料设计及其应用 复杂机械系统的创新设计及优化 钢与混凝土组合结构混合结构综合防灾与应用 可再生能源发电与智能电网 兰州大学 西北师范大学 西北师范大学 西北师范大学 西北师范大学 兰州理工大学 兰州理工大学 兰州理工大学 兰州理工大学 兰州交通大学 兰州交通大学 兰州交通大学 兰州交通大学 甘肃农业大学 甘肃农业大学 甘肃农业大学 甘肃农业大学 甘肃中医药大学 兰州财经大学 甘肃政法学院 河西学院 陇东学院 兰州工业学院 天水师范学院 兰州资源环张继 张兵 李安 彭斌 王文达 包广清 孟建军 陈光武 彭珍瑞 宋克伟 廖伟彪 张勇 李广 张峰 严兴科 高云虹 史玉成 孔东升 胡浩斌 唐林虎 余粮才 杨桢
10 物流装备及新技术创新团队 11 轨道交通安全与控制创新团队 12 结构健康监测相关理论及应用 13 强化传热创新团队 14 园艺植物生理与品质调控研究团队 15 动物繁殖疾病防控协同创新团队 16 区域生态恢复创新团队 17 马铃薯遗传改良与新品种选育创新团队 18 穴位埋线技术创新与应用 19 甘肃区域发展协同创新团队 20 甘肃省地方立法研究团队 21 黑果枸杞栽培及深加工技术创新团队 22 陇东优势资源与环境技术协同创新科技团队 23 绿色切削刀具技术协同创新科技团队 24 甘肃远古文化与华夏文明起源研究协同创新团队 25 智能化矿山构建的关键技术应用研究协同创新团队
浙江省教育厅关于公布第一批浙江省应用技术协同创新中心认定结果的通知
![浙江省教育厅关于公布第一批浙江省应用技术协同创新中心认定结果的通知](https://img.taocdn.com/s3/m/bee15254b6360b4c2e3f5727a5e9856a56122631.png)
浙江省教育厅关于公布第一批浙江省应用技术协同创
新中心认定结果的通知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浙江省教育厅
•【公布日期】2017.10.25
•【字号】浙教高科〔2017〕103号
•【施行日期】2017.10.25
•【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
•【时效性】现行有效
•【主题分类】科研机构与科技人员
正文
浙江省教育厅关于公布第一批浙江省应用技术协同创新中心
认定结果的通知
浙教高科〔2017〕103号
各有关高职高专院校: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14〕19号)、教育部《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15—2018年)》(教职成〔2015〕9号)精神,根据《浙江省教育厅办公室关于印发
请各牵头高职高专院校根据国家和省“2011计划”精神和要求,切实以市场为导向,通过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着力推动我省高等职业院校专业设置与区域产业发展紧密结合,着力提高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质量,着力提升应用技术研发能力和社会服务水平,推动形成高等职业院校与行业企业共同推进技术技能积累创新机制,推动“应用技术协同创新中心”成为我省高等职业院校服务浙江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
附件:第一批浙江省应用技术协同创新中心认定名单
浙江省教育厅
2017年10月25日。
甘肃省教育厅关于公布第五届甘肃省中等职业教育教学科研优秀成果评选结果的通知
![甘肃省教育厅关于公布第五届甘肃省中等职业教育教学科研优秀成果评选结果的通知](https://img.taocdn.com/s3/m/05985241302b3169a45177232f60ddccda38e63c.png)
甘肃省教育厅关于公布第五届甘肃省中等职业教育教学科研优秀成果评选结果的通知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甘肃省教育厅
•【公布日期】2009.09.30
•【字号】甘教职成[2009]16号
•【施行日期】2009.09.30
•【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
•【时效性】现行有效
•【主题分类】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
正文
甘肃省教育厅关于公布第五届甘肃省中等职业教育教学科研
优秀成果评选结果的通知
(甘教职成〔2009〕16号)
各市州教育局,各有关中等职业学校:
根据《关于开展第五届甘肃省中等职业教育教学科研优秀成果评选活动的通知》(甘教职成【2009】12号)精神,在各有关单位和个人申报的基础上,经甘肃省中等职业教育教学科研成果评审委员会评审,甘肃省中等职业教育教学科研成果评审领导小组审定,共评出论文一等奖5篇,二等奖18篇,三等奖47篇;科研成果一等奖10项,二等奖4项,三等奖9项;教材一等奖13部,二等奖21部,三等奖19部。
本次教育教学科研成果评选工作是对近四年来我省中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教学改革和教学基本建设的检阅和展示,本次获奖的成果是中等职业教育战线广大教育工作者在教学工作岗位上大胆实践、艰辛探索所取得的创造性劳动成果,充分体现了近年来我省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所取得的重大进展。
各中等职业学校要结合本校实际情况,认真总结经验、不断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为我省经济和
社会发展培养高质量的人才。
附件:第五届甘肃省中等职业教育教学科研优秀成果评选获奖项目名单
二〇〇九年九月三十日附件:
第五届甘肃省中等职业教育教学科研优秀成果奖获奖名单。
甘肃省教育厅关于公布2010年度甘肃省高等学校省级教学团队名单的通知
![甘肃省教育厅关于公布2010年度甘肃省高等学校省级教学团队名单的通知](https://img.taocdn.com/s3/m/628ccf9685868762caaedd3383c4bb4cf6ecb745.png)
甘肃省教育厅关于公布2010年度甘肃省高等学校省级
教学团队名单的通知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甘肃省教育厅
•【公布日期】2010.04.07
•【字号】甘教高[2010]18号
•【施行日期】2010.04.07
•【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
•【时效性】现行有效
•【主题分类】高等教育
正文
甘肃省教育厅关于公布2010年度甘肃省高等学校省级教学团
队名单的通知
(甘教高〔2010〕18号)
各高等学校:
根据教育部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相关文件精神和省教育厅《关于2010年度甘肃省高等学校教学团队申报工作的通知》(甘教高 [2010]7号)的安排,经各校推荐,专家评审,现确定兰州大学“大气科学专业教学团队”等20个教学团队为省级教学团队。
各高等学校要按照《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深化本科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7〕2号)和《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的要求,做好教学团队的建设工作。
通过省级教学团队的建设,改革教学内容和方法,开发教学资源,促进教学研讨和经验交流,推进教学工作的传、帮、带和老中青相结合,提高中青年教师的教学水平;探索教学团队在组织架构、运行机制、监督约束机制等方面的运行模式,为兄弟院
校培训教师提供可推广、借鉴的示范性经验。
鼓励高校建设校级教学团队。
附件:2010年度甘肃省高等学校省级教学团队名单
二〇一〇年四月七日附件:。
甘肃省科技厅关于对甘肃省第二批新型研发机构拟认定培育名单的公示-甘科计函〔2019〕192号
![甘肃省科技厅关于对甘肃省第二批新型研发机构拟认定培育名单的公示-甘科计函〔2019〕192号](https://img.taocdn.com/s3/m/cd3122df59f5f61fb7360b4c2e3f5727a5e924a5.png)
甘肃省科技厅关于对甘肃省第二批新型研发机构拟认定培育名单的公示正文:---------------------------------------------------------------------------------------------------------------------------------------------------- 关于对甘肃省第二批新型研发机构拟认定培育名单的公示为深入贯彻落实科技部《关于促进新型研发机构发展的指导意见》(国科发政〔2019〕313号)和甘肃省《关于建立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直通机制的实施意见》(甘办发〔2018〕65号),促进我省科技创新和经济高质量发展,经各级申报推荐、专家初审、实地考察、专家组综合评审、厅务会审议,现将全省第二批新型研发机构拟认定培育名单予以公示。
公示期为2019年12月31日至2020年1月7日(5个工作日)。
任何单位或个人如对公示名单有异议,请在公示期内以实名和书面形式向省科技厅发展规划处提出并传真质疑材料,写明异议事实依据、单位名称或个人真实姓名、联系方式等,以便于核实查证。
匿名、冒名、电话或逾期投诉不予受理。
联系人: 发展规划处何建武联系电话:************(传真)附件:甘肃省第二批新型研发机构拟认定培育名单甘肃省科技厅2019年12月31日附件甘肃省第二批新型研发机构拟认定培育名单一、拟认定新型研发机构13家甘肃药物产业研究院有限公司甘肃省中药现代制药工程研究院有限公司兰州兰石能源装备工程研究院有限公司兰州大学应用技术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兰州牧药所生物科技研发有限责任公司甘肃省建材科研设计院有限责任公司兰州新区兰白试验区联合创新研究院甘肃省科学院磁性器件研究所甘南州牦牛乳研究院甘肃汇瑞发酵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临夏燎原乳业产业研究院有限公司甘肃奥林贝尔生物工程研究院有限公司兰州肽谷研究院有限公司二、培育新型研发机构6家西北民族大学装配式建筑与节能建材研究院兰州世创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酒泉市甘草生物育种研究所中科武威新能源研究所天祝宏氟锂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天水凿岩机械气动工具研究所——结束——。
甘肃省科技厅关于通报表扬我省优秀科技特派员及组织实施单位的公示
![甘肃省科技厅关于通报表扬我省优秀科技特派员及组织实施单位的公示](https://img.taocdn.com/s3/m/44e2e20acdbff121dd36a32d7375a417866fc123.png)
甘肃省科技厅关于通报表扬我省优秀科技特派员及组织实施单位的公示文章属性•【制定机关】甘肃省科学技术厅•【公布日期】2019.12.31•【字号】•【施行日期】2019.12.31•【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科学技术综合规定正文关于通报表扬我省优秀科技特派员及组织实施单位的公示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科技特派员制度的重要指示及科技特派员制度推行20周年总结会议精神,更好发挥科技特派员在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中的重要作用,省科技厅前期向有关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各市(州)科技局等单位发出《关于组织推荐科技特派员和组织实施单位典型案例的通知》(甘科农函〔2019〕222号),将通报表扬一批我省科技特派员及组织实施单位。
经有关单位认真组织、严格审核,共推荐田斌等101名科技特派员、皋兰县科学技术局等57个科技特派员组织实施单位。
为体现公开、公正、公平原则,经省科技厅厅务会研究,现将通报表扬的我省科技特派员及组织实施单位名单予以公示,公示时间为2019年12月31日至2020年1月7日(5个工作日)。
如有异议,请以书面形式向省科技厅反映情况。
以个人名义反映情况的,请提供真实姓名、身份证复印件、联系方式和反映的具体事项以及确凿的证明材料;以单位名义反映情况的,请提供真实单位名称(加盖公章)、联系人、联系方式和反映的具体事项以及确凿的证明材料,我们将严格按照有关规定认真受理。
非书面提出异议,匿名冒名提出异议,无相关证明材料的异议,超出期限提出异议等不予受理。
联系方式:省科技厅农村科技处:(0931)8412723省科技厅直属机关纪委:(0931)8837041传真:(0931)8833100邮寄地址:甘肃省兰州市城关区庆阳路166号邮政编码:730030附件:通报表扬的我省科技特派员及组织实施单位名单甘肃省科技厅2019年12月31日附件:通报表扬的我省科技特派员及组织实施单位名单。
2019年省级“协同创新中心”拟立项及培育建设名单
![2019年省级“协同创新中心”拟立项及培育建设名单](https://img.taocdn.com/s3/m/7931f1d16294dd88d1d26b19.png)
2019年省级“协同创新中心”拟立项及培育建设名单一、立项建设名单(一)科学前沿类1.智能传感与仪器协同创新中心牵头单位:厦门大学2.下一代能源与环境材料协同创新中心牵头单位:福州大学3.先进高场超导材料与工程协同创新中心牵头单位:福建师范大学(二)区域发展类1.光电功能材料协同创新中心牵头单位:华侨大学2.海洋生物制品与功能食品绿色制造协同创新中心牵头单位:福州大学3.南方湿润区森林碳汇与全球变化协同创新中心牵头单位:福建师范大学4.茶树绿色栽培与加工协同创新中心牵头单位:福建农林大学5.竹资源高效培育与利用协同创新中心牵头单位:福建农林大学6.智能绿色模具协同创新中心牵头单位:福建工程学院7.3D智造协同创新中心牵头单位:厦门理工学院8.数字金融协同创新中心牵头单位:福建江夏学院9.超精密光学工程技术与应用协同创新中心牵头单位:泉州师范学院10.水上生产安全控制与生态治理协同创新中心牵头单位:闽江学院11.激光智能制造与检测技术协同创新中心牵头单位:莆田学院(三)行业产业类1.石化下游原材料与新材料产业协同创新中心牵头单位:厦门大学2.结构体系创新与智慧建造协同创新中心牵头单位:华侨大学3.重大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精准防控研究协同创新中心牵头单位:福建医科大学4.康复养老与产业促进协同创新中心牵头单位:福建医科大学5.中西医结合防治重大心血管慢病协同创新中心牵头单位:福建中医药大学6.闽台特色药材资源产业化协同创新中心牵头单位:福建中医药大学7.电力与热力清洁生产协同创新中心牵头单位:集美大学8.菌物健康产业协同创新中心牵头单位:闽南师范大学9.社会治安治理协同创新中心牵头单位:福建警察学院10.面向智能化生产的新一代信息技术协同创新中心牵头单位:闽江学院11.氟新材料产业协同创新中心牵头单位:三明学院12.畜禽健康养殖协同创新中心牵头单位:龙岩学院13.竹生态产业协同创新中心牵头单位:武夷学院14.动力电池材料研发协同创新中心牵头单位:宁德师范学院15.呼吸疾病精准医学协同创新中心牵头单位:厦门医学院(四)军民融合类1.国防装备减震降噪协同创新中心牵头单位:福州大学2.海西军民融合食品精准营养及应用协同创新中心牵头单位:集美大学二、培育建设名单1.现代会展产业智能化服务协同创新中心牵头单位:福建商学院2.商务大数据协同创新中心牵头单位:阳光学院3.增材制造协同创新中心牵头单位:泉州信息工程学院4.区域特色产业与普惠金融协同创新中心牵头单位:福建师范大学协和学院。
甘肃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关于同意成立甘肃省草食畜牧等五家行业技术中心的批复
![甘肃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关于同意成立甘肃省草食畜牧等五家行业技术中心的批复](https://img.taocdn.com/s3/m/75e7f4cec0c708a1284ac850ad02de80d4d806ca.png)
甘肃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关于同意成立甘肃省草食畜牧等五家行业技术中心的批复文章属性•【制定机关】甘肃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公布日期】2019.09.12•【字号】甘工信发〔2019〕397号•【施行日期】2019.09.12•【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工业和信息化管理综合规定正文关于同意成立甘肃省草食畜牧等五家行业技术中心的批复兰州大学、甘肃省中医药研究院、兰州交通大学、甘肃中医药大学:根据《甘肃省工业和信息化委员会关于加强行业技术中心建设的意见》(甘工信发〔2015〕454 号),经研究,同意成立甘肃省草食畜牧等五家行业技术中心(名单见附件)。
现将有关事项批复如下:一、甘肃省行业技术中心要充分发挥本单位科研条件和人才资源优势,加强与省内外有关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及相关企业的交流合作,集聚多方面的创新资源,打造具有较强实力的行业技术服务平台。
二、请五家行业技术中心及时跟踪了解国内外行业技术发展趋势和前沿动态,围绕产业发展需求,积极组织开展行业共性和关键技术攻关,加强新产品、新技术研发,帮助企业解决技术难题,为本行业提供人员培训、技术推广、信息咨询等服务。
三、请五家行业技术中心进一步建立健全并认真落实内部相关管理制度,完善运行机制,保障有关工作规范有序高效开展。
四、省上对行业技术中心实行动态管理,定期进行考核评价,不符合条件的将取消资格。
请你单位每年底前将行业技术中心总结(当年工作开展、取得的成效、下一步工作安排等情况)和行业技术中心评价考核表及时报送我厅。
实际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有关意见建议等,请及时反馈。
附件:2019年认定省级行业技术中心名单甘肃省工业和信息化厅2019年9月12日附件2019年认定省级行业技术中心名单1.甘肃省草食畜牧行业技术中心(兰州大学)2.陇药大品种二次开发及临床疗效评价行业技术中心(甘肃省中医药研究院)3.甘肃省中藏药功效物质开发与利用行业技术中心(兰州大学)4.甘肃省轨道交通信号与控制评测行业技术中心(兰州交通大学)5.甘肃省实验动物行业技术中心(甘肃中医药大学)。
教育部办公厅关于认定2019年度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的通知
![教育部办公厅关于认定2019年度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的通知](https://img.taocdn.com/s3/m/9fdc9a37e97101f69e3143323968011ca300f798.png)
教育部办公厅关于认定2019年度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教育部办公厅•【公布日期】2019.09.11•【文号】教技厅函〔2019〕71号•【施行日期】2019.09.11•【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教育综合规定正文教育部办公厅关于认定2019年度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的通知教技厅函〔2019〕71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有关部门(单位)教育司(局),部属有关高等学校、部省合建有关高等学校:按照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工作的总体部署,在各地培育推荐基础上,经专家评审、统筹考虑,教育部决定认定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共64个(见附件),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以下简称中心)由省、部共同支持建设、运行。
请各地教育行政部门落实经费投入承诺,加强目标管理、政策支持和绩效评价,支持中心在服务地方需求、推动创新发展方面作出示范。
教育部将进一步加强对中心的政策支持和业务指导。
二、依托高校是中心建设主体,要制定中心建设发展规划,明确发展目标,落实重点任务,研究中心需求,在科研配套改革方面优先支持,加强能力建设,增强协同效能,注重科教融合,用创新质量和服务贡献有力支撑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
三、各中心要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着力提升自身创新条件和能力,进一步聚焦区域、行业战略需求,加强产学研合作,积极协同各方承担国家、区域、行业重大任务,解决实际问题。
弘扬求真务实、潜心研究、创新报国的学术精神。
中心建设期为2020—2023年,有关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应督促中心每年12月15日前向教育部报送年度报告,4年期满后接受第三方评估。
附件: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认定名单教育部办公厅2019年9月11日。
2019甘肃科学技术奖推荐项目公示
![2019甘肃科学技术奖推荐项目公示](https://img.taocdn.com/s3/m/ba6e50cdf90f76c661371afc.png)
序号
项目名称
申报奖种
完成单位
完成人
项目简介(关键技术与创新点、论文专著专利等知识产权情况)
1
前列腺疾病的基础及转化医学研究
甘肃省科技进步奖
兰州大学
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南京神奇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王志平翟振兴梁朝朝蔡友良张耘新田俊强何永兴靳佳欣贺振华祁萍王东敏尚攀峰赵俊丽武丹庞阳阳
前列腺疾病是男性常见疾病,发病率高,其发病机制仍不明确,治疗手段尚不满意。研发基于前列腺疾病发病机制的新技术和新药并应用于临床有助于提高诊疗水平,优化前列腺疾病的治疗方案。主要发现:(1)发现若干基于前列腺癌发生发展机制的药物或药物开发通路或靶点,为下一步药物开发和临床应用提供科学依据:提出雄激素受体配体FKBP51在雄激素非依赖性前列腺癌的发生、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阐明了FKBP51配体抑制剂PNP和雷帕霉素与FKBP51的结合方式、活性构效关系以及对抑制前列腺癌细胞的生长作用,ANKL/OPG的表达预示前列腺癌患者进展为骨转移的风险极高,通过OPG抑制RANK/RANKL的活性可抑制前列腺癌发生骨转移,通过检测血清β2M可进行辅助诊断前列腺癌、监测前列腺癌的治疗效果,并可预测前列腺癌的进展。镍-钴合金纳米晶体借助“铁磁靶向”聚集在前列腺癌细胞表面并促进材料的内摄,可显著提高MRI诊断前列腺癌的造影对比度;联合使用Rad001和Propachlor具有较好的协同抗前列腺癌作用。阿托伐他汀可诱导前列腺癌细胞自噬和凋亡,具有抗前列腺癌的作用。中高危前列腺癌放疗后辅助长期雄激素剥夺治疗(ADT)在总生存率、无疾病生存等方面总体优于短期ADT。(2)提出改善局部微环境和植物药治疗慢性前列腺炎的新思路:我们得出我国慢性前列腺炎的发生率为8.4%,证实了病原微生物不是慢性前列腺炎的主要致病因素,前列腺局部的微环境失平衡是导致慢性前列腺炎及相关症状的重要原因;构建了前列腺导管系统的立体结构,提示前列腺炎好发于外周腺;发现离子通道改变与慢性前列腺炎发病机制有关;发现活性氧所致氧化胁迫损伤是慢性前列腺炎合并男性不育症患者精子活力低下的主要原因;发现经直肠射频热疗治疗慢性前列腺炎效果确切并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发现花粉提取物类药物可通过改善局部微环境提高慢性前列腺炎的疗效。(3)为高危前列腺增生患者的治疗和预防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开发新的药物,提供新的治疗策略:我们发现生长因子、趋化因子及其受体参与前列腺细胞增殖的调节,参与前列腺增生的发生、发展;经尿道前列腺侧叶切除术可有效且安全的治疗高危前列腺增生;针对前列腺疾病导尿所致的尿路感染,成功开发的洁悠神可有效预防前列腺疾病患者留置导尿引起的导尿管相关性感染,并阐明了洁悠神预防导尿管性尿路感染的相关机制。
江苏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公布第二批江苏高校协同创新中心的通知-苏政办发[2014]22号
![江苏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公布第二批江苏高校协同创新中心的通知-苏政办发[2014]22号](https://img.taocdn.com/s3/m/6a4d4020366baf1ffc4ffe4733687e21af45ffcb.png)
江苏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公布第二批江苏高校协同创新中心的通知正文:---------------------------------------------------------------------------------------------------------------------------------------------------- 江苏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公布第二批江苏高校协同创新中心的通知(苏政办发〔2014〕22号)各市、县(市、区)人民政府,省各委办厅局,省各直属单位:根据《省政府办公厅关于转发省教育厅省财政厅江苏高等学校协同创新计划的通知》(苏政办发〔2012〕190号)有关要求,经学校申报、项目初审、专家评审、江苏高校协同创新计划领导小组研究审定并向社会公示,确定第二批立项建设30个江苏高校协同创新中心、培育建设6个江苏高校协同创新中心,同时立项建设5个高职院校工程技术中心,现予公布。
各地、各有关部门和高校要把协同创新中心建设作为区域创新体系和有特色高水平学校建设的重要抓手,通过整合各方教育科技资源,建立健全产学研协同创新机制,着力推动知识创新、技术创新、区域创新战略融合,不断加快创新型省份和高等教育强省建设步伐,为谱写好中国梦的江苏篇章作出积极贡献。
附件:1.第二批立项建设江苏高校协同创新中心名单(共30个)2.第二批培育建设江苏高校协同创新中心名单(共6个)3.立项建设高职院校工程技术中心名单(共5个)江苏省人民政府办公厅2014年3月13日附件1第二批立项建设江苏高校协同创新中心名单(共30个)协同创新中心名称申报高校1软件新技术与产业化协同创新中心南京大学2中国文学与东亚文明协同创新中心南京大学3新型建筑工业化协同创新中心东南大学4公民道德与社会风尚协同创新中心东南大学5轻型通用航空飞行器技术协同创新中心南京航空航天大学6社会公共安全科技协同创新中心南京理工大学7重大基础设施安全保障协同创新中心河海大学8“世界水谷”与水生态文明协同创新中心河海大学9肉类生产与加工质量安全控制协同创新中心南京农业大学现代作物生产协同创新中心南京农业大学11现代中药协同创新中心中国药科大学12食品安全与质量控制协同创新中心江南大学13老工业基地资源利用与生态修复协同创新中心中国矿业大学14卫星通信与导航协同创新中心解放军理工大学15地理信息资源开发与利用协同创新中心南京师范大学16区域法治发展协同创新中心南京师范大学17放射医学协同创新中心苏州大学18新型城镇化与社会治理协同创新中心苏州大学19有机电子与信息显示协同创新中心南京邮电大学20大气环境与装备技术协同创新中心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1先进无机功能复合材料协同创新中心南京工业大学22现代粮食流通与安全协同创新中心南京财经大学23文化创意协同创新中心南京艺术学院常州工学院24语言能力协同创新中心江苏师范大学25肿瘤生物治疗协同创新中心徐州医学院26高技术船舶协同创新中心*江苏科技大学27神经再生协同创新中心*南通大学28先进催化与绿色制造协同创新中心常州大学29生态建材与环保装备协同创新中心*盐城工学院30区域现代农业与环境保护协同创新中心*淮阴师范学院注:*原为首批培育建设江苏高校协同创新中心。
甘肃省教育厅关于开展2013年度“2011协同创新中心”评审认定工作的通知
![甘肃省教育厅关于开展2013年度“2011协同创新中心”评审认定工作的通知](https://img.taocdn.com/s3/m/7d62d22c11661ed9ad51f01dc281e53a58025137.png)
甘肃省教育厅关于开展2013年度“2011协同创新中心”评审认定工作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甘肃省教育厅•【公布日期】2013.11.12•【字号】甘教技[2013]68号•【施行日期】2013.11.12•【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机关工作正文甘肃省教育厅关于开展2013年度“2011协同创新中心”评审认定工作的通知(甘教技〔2013〕68号)各高等学校:为贯彻落实《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的意见》(教技〔2012〕6号),根据《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实施方案》和我省“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工作推进会的要求,决定组织开展甘肃省2013年度“2011协同创新中心”评审认定工作。
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省级“2011协同创新中心”评审认定1.评审认定遵循“2011计划”的总体精神和要求,坚持“高起点、高水准、有特色”,重点支持符合“国家急需,服务区域、制度先进、贡献突出”要求,具有解决重大问题的协同创新能力,具备良好机制体制改革基础和已取得明显培育成效的协同创新中心。
2.评审认定工作坚持从优、从严的原则。
中心的认定推荐和申报须有实质性培育组建和运行为前提,有重大协同创新任务为牵引,有具体机制体制改革操作和明显成效为保障。
3.各高校要严格按照申报条件和认定标准,对已开展的培育组建工作进行系统评估,择优遴选,宁缺勿滥,不搞弄虚作假。
4.请于2013年11月30日前将一式6份《省级“2011协同创新中心”认定申报书》(附件一)报送到省教育厅科技处(甘肃教育大厦1103房间),同时将电子文档报送到联系人邮箱。
不接受邮寄材料,逾期和不符合条件的申请材料恕不受理。
二、校级“2011协同创新中心”备案1.校级“2011协同创新中心”由一所高校牵头,主要参与单位要突破自身的局限性,充分体现强强联合、优势互补和分工协同,承担具体任务,发挥实质性作用。
甘肃省工信厅、省发展改革委、省科技厅、省财政厅、省税务局关于公布2020年省级企业技术中心名单的通知
![甘肃省工信厅、省发展改革委、省科技厅、省财政厅、省税务局关于公布2020年省级企业技术中心名单的通知](https://img.taocdn.com/s3/m/e2d78ca7690203d8ce2f0066f5335a8102d2660f.png)
甘肃省工信厅、省发展改革委、省科技厅、省财政厅、省税务局关于公布2020年省级企业技术中心名单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甘肃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甘肃省科学技术厅,甘肃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甘肃省财政厅•【公布日期】2020.07.27•【字号】甘工信发〔2020〕229号•【施行日期】2020.07.27•【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工业和信息化管理综合规定正文关于公布2020年省级企业技术中心名单的通知各市(州)工信局、发展改革委、科技局、财政局、税务局,有关企业:根据《甘肃省企业技术中心认定管理办法》,省工信厅会同省发展改革委、省科技厅、省财政厅、省税务局,委托第三方评价机构组织专家综合评审,认定甘肃东兴铝业有限公司等14家技术中心为2020年省级企业技术中心(见附件)。
现予公布,并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1.各企业要结合实际进一步完善技术创新体系,建立健全并认真落实相关管理制度,不断增加资金投入,保障企业技术创新工作高效有序开展。
2.各企业要根据企业中长期发展规划,结合年度生产经营工作需要,研究制定并认真组织实施好技术创新中长期发展规划及年度工作计划,为企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3.各企业技术中心要按照甘肃省企业技术中心认定管理办法要求,按时报送相关数据及评价材料。
附件:2020年省级企业技术中心名单省工信厅省发展改革委省科技厅省财政厅省税务局2020年7月27日附件2020年省级企业技术中心名单1. 甘肃东兴铝业有限公司2. 甘肃第四建设集团有限责任公司3. 甘肃省交通规划勘察设计院股份有限公司4. 甘肃华建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5. 定西北玻玻璃科技有限公司6. 渭源县德园堂药业有限公司7. 白银昌元化工有限公司8. 甘肃傲农饲料科技有限公司9. 兰州斯凯特路桥预应力技术开发有限公司10. 甘肃省敦煌种业果蔬制品有限公司11. 甘肃元生农牧科技有限公司12. 临夏青韵砖雕有限公司13. 甘肃安多清真绿色食品有限公司14. 会宁县金鑫杏产品有限公司。
甘肃省科技厅关于拟推荐2019年度国家众创空间备案名单的公示
![甘肃省科技厅关于拟推荐2019年度国家众创空间备案名单的公示](https://img.taocdn.com/s3/m/167e8a15bb1aa8114431b90d6c85ec3a87c28b94.png)
甘肃省科技厅关于拟推荐2019年度国家众创空间备案
名单的公示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甘肃省科学技术厅
•【公布日期】2019.12.18
•【字号】甘科区函〔2019〕68
•【施行日期】2019.12.18
•【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
•【时效性】现行有效
•【主题分类】科学技术综合规定
正文
关于拟推荐2019年度国家众创空间备案名单的公示
根据《科技部火炬中心关于开展2019年度国家众创空间备案工作的通知》(国科火字〔2019〕202号)要求,我厅组织相关专家对9家符合条件的省级众创空间以专家评审、现场考察相结合的方式进行了评审,最终确定3家省级众创空间推荐为2019年度备案国家众创空间,现将2019年度拟推荐的国家备案众创空间予以公示。
公示时间为2019年12月19日至12月25日(5个工作日)。
如对推荐单位的资格有异议,请以书面方式向省科技厅反映。
以个人名义反映情况的,请提供真实姓名、身份证复印件、联系方式和反映的具体事项以及确凿的证明材料;以单位名义反映情况的,请提供真实单位名称(加盖公章)、联系人、联系方式和反映的具体事项以及确凿的证明材料。
非书面提出异议,匿名、冒名提出异议,无异议内容相关证明材料的异议,超出期限提出异议等不予受理。
联系人:省科技厅区域处刘婷婷
联系电话:(0931)8583683 传真:(0931)8583683
附件:2019年度拟推荐国家备案众创空间基本情况表
甘肃省科技厅
2019年12月18日。
甘肃省科技厅关于公布甘肃省第一批新型研发机构及培育对象名单的通知-甘科计〔2019〕10号
![甘肃省科技厅关于公布甘肃省第一批新型研发机构及培育对象名单的通知-甘科计〔2019〕10号](https://img.taocdn.com/s3/m/2876acccb04e852458fb770bf78a6529647d35ec.png)
甘肃省科技厅关于公布甘肃省第一批新型研发机构及培育对象名单的通知正文:---------------------------------------------------------------------------------------------------------------------------------------------------- 关于公布甘肃省第一批新型研发机构及培育对象名单的通知各市(州)科技局,兰州新区科技发展局,有关单位:为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推动全省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根据《关于建立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直通机制的实施意见》(甘办发〔2018〕65号)有关规定,经市(州)科技局及相关单位推荐、专家初审、实地考察、综合评审、厅务会审议通过,认定兰州大学白银产业技术研究院等11家单位为甘肃省第一批新型研发机构,酒泉奥凯种子机械股份有限公司等9家单位为新型研发机构培育对象。
希望新认定的新型研发机构及培育对象严格按照科技部《关于促进新型研发机构发展的指导意见》(国科发政〔2019〕313号)要求加强自身建设,围绕全省十大生态产业,聚焦科学研究、技术创新和研发服务,开展多元化投资、市场化运行、现代化管理,进一步优化科研力量布局,强化产业技术供给,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加快推动全省科技创新和经济社会发展深度融合。
各市州科技局应加强对本行政区域内新型研发机构、培育对象的管理和服务工作,支持其建设发展。
附件:甘肃省第一批新型研发机构及培育对象名单甘肃省科技厅2019年9月20日附件甘肃省第一批新型研发机构及培育对象名单一、第一批新型研发机构11家兰州大学白银产业技术研究院兰州空间技术物理研究所兰州理工大学白银新材料研究院甘肃省敦煌种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研究院定西马铃薯研究所定西科技创新研究院甘肃重离子医院股份有限公司甘肃长城电工电器工程研究院有限公司兰州和盛堂药物研究院有限公司甘肃亚盛农业研究院有限公司甘肃省商业科技研究所有限公司二、培育新型研发机构9家甘肃省石墨烯工程技术研究院甘肃省祁连山生态环境研究中心中科院近代物理研究所粒子辐照技术应用中心甘肃西部凹凸棒石应用研究院兰州新区现代农业发展研究院甘肃省建材科研设计院有限责任公司酒泉奥凯种子机械股份有限公司甘肃瑞和祥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甘肃祥瑞鸿芯半导体科技有限公司——结束——。
山东省教育厅关于认定山东省高等职业院校应用技术协同创新中心的通知-鲁教科函〔2020〕15号
![山东省教育厅关于认定山东省高等职业院校应用技术协同创新中心的通知-鲁教科函〔2020〕15号](https://img.taocdn.com/s3/m/9dbfb2bef424ccbff121dd36a32d7375a417c691.png)
山东省教育厅关于认定山东省高等职业院校应用技术协同创新中心的通知正文:----------------------------------------------------------------------------------------------------------------------------------------------------山东省教育厅关于认定山东省高等职业院校应用技术协同创新中心的通知各高等职业院校:为深入推进产教融合和产学研合作,切实推动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和部省共建国家职业教育创新发展高地建设,更好服务我省区域发展战略和经济社会发展,根据《山东省财政厅山东省教育厅山东省科技厅关于实施山东省高校协同创新计划的意见》(鲁财教〔2013〕3号)精神,面向全省高等职业院校,认定一批山东省高等职业院校应用技术协同创新中心(以下简称中心)。
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申报条件拟认定中心分为高水平协同创新中心、优质协同创新中心两个类型;同时符合基本条件和优势条件的院校可申请认定高水平型中心,符合基本条件的院校可申请认定优质型中心。
(一)基本条件。
1.中心创新方向应符合山东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重点规划,对接山东主导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和“八大发展战略”需求。
2.牵头院校与协同高校、科研院所和产业等各方具有合作共建基础,并已形成协同创新机制和制度体系。
3.中心应至少具有某一项应用技术研发和转化能力,且在该方向或领域具有较强的影响力和协同能力,成效突出。
4.协同各方须有实质性参与措施,能够提供相应条件和人力、物力方面的投入;企业协同单位应在相关行业产业有一定优势和技术创新需求。
(二)优势条件。
1.中心协同创新方向所依托的主体专业应是国家、省高职院校高水平专业群建设专业。
2.中心建有运行良好的厅局级及以上科研创新平台。
3.中心科研创新能力强,承担重点科研项目,拥有一批应用技术成果和发明专利,成果资源丰富、转化潜力大。
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公布2012年度协同创新中心认定结果的通知-教技函[2013]26号
![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公布2012年度协同创新中心认定结果的通知-教技函[2013]26号](https://img.taocdn.com/s3/m/6119d18cdc88d0d233d4b14e852458fb760b385a.png)
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公布2012年度协同创新中心认定结果的通知正文:---------------------------------------------------------------------------------------------------------------------------------------------------- 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公布2012年度协同创新中心认定结果的通知(教技函[2013]26号)有关省、直辖市教育厅(教委)、财政厅(局),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国科学院,有关高等学校:按照《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的意见》和《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印发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实施方案的通知》的要求,教育部、财政部于2013年1月中旬至4月初组织了2012年度协同创新中心的认定工作。
经过专家初审、会议答辩、现场考察、综合咨询、社会公示等环节,经“2011计划”领导小组批准,认定14个2012年度协同创新中心(名单附后)。
希望有关部门、地方政府和高等学校在申报认定实施方案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协同创新中心的组织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抓紧制订中心未来四年的发展规划,进一步明确年度发展目标,加大改革和支持力度,强化密切协同,确保协同创新中心的有效运行和健康发展。
附件:2012年度协同创新中心认定名单教育部财政部2013年5月17日附件:2012年度协同创新中心认定名单序号中心名称主要协同单位类别1量子物质科学协同创新中心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科院物理所等前沿2生物治疗协同创新中心四川大学、清华大学、中国医学科学院、南开大学等前沿3天津化学化工协同创新中心天津大学、南开大学等前沿4量子信息与量子科技前沿协同创新中心中国科技大学、南京大学、中科院上海技物所、中科院半导体所、国防科技大学等前沿5中国南海研究协同创新中心南京大学、中国南海研究院、海军指挥学院、中国人民大学、四川大学、中国社科院边疆史地中心、中科院地理资源所等文化6司法文明协同创新中心中国政法大学、吉林大学、武汉大学等文化7宇航科学与技术协同创新中心哈尔滨工业大学、中航科技集团等行业8先进航空发动机协同创新中心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中航工业集团等行业9有色金属先进结构材料与制造协同创新中心中南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中国铝业公司、中国商飞公司等行业10轨道交通安全协同创新中心北京交通大学、西南交通大学、中南大学等行业11河南粮食作物协同创新中心河南农业大学、河南工业大学、河南省农科院等区域12长三角绿色制药协同创新中心浙江工业大学、浙江大学、上海医药工业研究院、浙江食品药品检验研究院、浙江医学科学院、药物制剂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等区域13苏州纳米科技协同创新中心苏州大学、苏州工业园区等区域14江苏先进生物与化学制造协同创新中心南京工业大学、清华大学、浙江大学、南京邮电大学、中科院过程工程研究所等区域——结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负责人
唐林 袁维红 陈逸平 冯黎成 金佛荣 赵凤舞 段小焕 王娟丽 张德龙 尹志华 王锦辉 杨孝列 蒲小猛
14 武威职业学院
武威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应用技术协同创新中心
15 甘肃钢铁职业技术ຫໍສະໝຸດ 院新能源汽车应用技术协同创新中心
16 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职业中等专业学校 移动电子商务协同创新中心
17 平凉机电工程学校
11 甘肃警察职业学院
12 甘肃畜牧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13 甘肃卫生职业学院
中心名称
气象信息安全应用技术协同创新中心 兰州石化学院土木工程技术应用技术协同创新中心 甘肃省小陇山生物多样性保护应用技术协同创新中心 新能源应用技术协同创新中心 集成电路技术开发与技术服务应用技术协同创新中心 营养保健食品研发与生产应用技术协同创新中心 网络空间安全应用技术协同创新中心 装配式建筑信息化应用技术协同创新中心 人工智能应用技术协同创新中心 绿色环保与检测应用技术协同创新中心 刑事科学应用技术协同创新中心 畜禽生态养殖技术应用技术协同创新中心 数字化口腔医学应用技术协同创新中心
2019年甘肃省职业院校“应用技术协同创新中心”公示名单
序号
学校
1 兰州资源环境职业技术学院
2 兰州石化职业技术学院
3 甘肃林业职业技术学院
4 酒泉职业技术学院
5 甘肃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6 兰州职业技术学院
7 甘肃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8 甘肃建筑职业技术学院
9 甘肃机电职业技术学院
10 甘肃农业职业技术学院
3D打印应用技术协同创新中心
18 兰州理工中等专业学校
兰州现代汽车服务应用技术协同创新中心
19 张掖市职业中等专业学校
电子产品应用技术协同创新中心
20 定西工贸中等专业学校
数字化智能化制造技术协同创新中心
许春华 李国善 冯润文 段睿斌 邓生银 祁泉 李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