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师整理)部编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13课《《叶圣陶先生二三事》优质教案

合集下载

(名师整理)部编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13课《《叶圣陶先生二三事》优质教案

(名师整理)部编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13课《《叶圣陶先生二三事》优质教案

(名师整理)部编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13课《《叶圣陶先生二三事》优质教案《叶圣陶先生二三事》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能够说出文章所呈现的详写和略写的内容,并能说出各部分体现了叶圣陶先生的怎样的美德。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分析文中关键信息的内涵,深化理解“叶圣陶先生的的美德。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文章的学习,学生能够强化对人物性格的观察能力,能够树立起“事必躬亲”和“宽人严己”的社交态度。

教学重点:1.能够说出文章所呈现的详写和略写的内容,并能说出各部分体现了叶圣陶先生的怎样的美德。

2.略读方法的学习。

教学难点:感知文章自然真切、沉稳平实的“写话”风格。

教学时数: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用多媒体展示《稻草人》的连环画图片,请同学来讲述故事。

老师提问:“大家都对这个故事很熟悉,那么谁还记得这个故事的作者是谁?”经过提问得出结论:“叶圣陶”。

然后教师接用多媒体展示叶圣陶生平“叶圣陶,原名叶绍钧,字圣陶。

现代作家、教育家、出版家,有‘优秀的语言艺术家’之称”。

然后,老师接着问:“为什么叶圣陶先生被称为‘优秀的语言艺术家’?”学生们可能不知道,老师接着解释“因为他热切地主张规范现代汉语,并为此做出很大的贡献,这是因为有他,我们现在才可以简洁易懂地交流。

那今天我们就来听听他的故事。

”并由此导入本课:叙事性散文《叶圣陶先生二三事》。

2、人物简介叶圣陶:叶圣陶,原名叶绍钧、字秉臣、圣陶,1894年10月28日生于江苏苏州,现代作家、教育家、文学出版家和社会活动家,有“优秀的语言艺术家”之称。

[1]先后出任教育部副部长、人民教育出版社社长和总编、中华全国文学艺术界联合委员会委员、中国作家协会顾问、中央文史研究馆馆长、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政协副主席,第一、二、三、四、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民进中央主席。

1983年当选为第六届全国政协副主席。

是第一至四届全国人大代表、第五届全国人大常委,第一届全国政协委员、第五届全国政协常委。

(名师整理)部编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13课《《叶圣陶先生二三事》优秀教案

(名师整理)部编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13课《《叶圣陶先生二三事》优秀教案

(名师整理)部编⼈教版语⽂七年级下册第13课《《叶圣陶先⽣⼆三事》优秀教案《叶圣陶先⽣⼆三事》教学设计⼀、教材解读:《叶圣陶先⽣⼆三事》这篇课⽂被安排在部编本初中语⽂教材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13课,课⽂选⾃《读书》1900年第⼀期,有删改。

这篇课⽂是张中⾏回忆叶圣陶的⽂章,是⼀篇写⼈记事的散⽂。

作者通过回忆与叶圣陶先⽣交往中的⼏件⼩事,表现了叶圣陶严谨⾃律、待⼈宽厚的节操和风范,字⾥⾏间流露出作者的追思敬仰之情。

《新课标》要求:七年级的学⽣“有⾃⼰的⼼得和体会,能运⽤合作的⽅式,共同探讨、分析、解决疑难问题。

”同时要求:“有⾃⼰的情感体验并能说出来,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的语⾔,获得有益启⽰。

”因此,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既要引导学⽣通过精读和略读领会⽂章主要内容,⼜要引导帮助学⽣进⾏⾃主学习和合作探究,体会作者在⽂中流露的思想情感,更要善于抓住⽂章中的⼈物形象的特点,⽣发出⾃⼰的体会,获得对⼈⽣有益的启⽰。

七年级下学期的学⽣,⼀⽅⾯对写⼈记事的散⽂不再陌⽣,除了掌握了概述⽂章内容的基本⽅法之外,他们对于⽂章中⼈物特点的写作⼿法也有了⼀定的提升。

这个学段,要求学⽣在继续领会⽂章主要内容的基础上,打开思维,领悟⽂字中蕴含的思想和情感,借鉴本⽂写法进⾏写⼈记事的记叙⽂写作练习。

所以,在这堂课上,⼀⽅⾯需要深⼊了解课⽂的主旨,另⼀⽅⾯需要重点引导学⽣思考和感悟。

通过这篇⽂章要让学⽣体会到叶圣陶先⽣的精神品质,领会本⽂以⼩见⼤、叙议结合写法的好处,引领学神在学习⼈物美好品德的基础上掌握写⼈写⽂的技巧。

⼆、学情分析七年级第⼆学期的学⽣,在经过半年初中语⽂的学习,在初中现代⽂的学习⽅法层⾯已经有了初步的积累,也渐渐开始有了⾃主合作学习⽅法上的思考。

这个学段的孩⼦具有较强的好奇⼼,价值观也在形成过程中,⼀旦调动起来,课堂效率会⼤⼤提⾼。

本课的出现,对学⽣的做⼈做事都有很多的启发。

所以应该着重打开学⽣的思维,调动学⽣的学习积极性,并通过适当的激励,来让学⽣真正⾼效地参与的课程的学习过程中,进⽽产⽣⾃⼰的思考和感悟。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13课《叶圣陶先生二三事》教学设计(人教部编版)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13课《叶圣陶先生二三事》教学设计(人教部编版)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 教学设计一、教材解读《叶圣陶先生二三事》这篇课文被安排在部编本初中语文教材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13课,课文选自《读书》1900年第一期,有删改。

这篇课文是张中行回忆叶圣陶的文章,是一篇写人记事的散文。

作者通过回忆与叶圣陶先生交往中的几件小事,表现了叶圣陶严谨自律、待人宽厚的节操和风范,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的追思敬仰之情。

《新课标》要求:七年级的学生 有自己的心得和体会,能运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分析、解决疑难问题。

同时要求: 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并能说出来,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获得有益启示。

因此,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既要引导学生通过精读和略读领会文章主要内容,又要引导帮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体会作者在文中流露的思想情感,更要善于抓住文章中的人物形象的特点,生发出自己的体会,获得对人生有益的启示。

七年级下学期的学生,一方面对写人记事的散文不再陌生,除了掌握了概述文章内容的基本方法之外,他们对于文章中人物特点的写作手法也有了一定的提升。

这个学段,要求学生在继续领会文章主要内容的基础上,打开思维,领悟文字中蕴含的思想和情感,借鉴本文写法进行写人记事的记叙文写作练习。

所以,在这堂课上,一方面需要深入了解课文的主旨,另一方面需要重点引导学生思考和感悟。

通过这篇文章要让学生体会到叶圣陶先生的精神品质,领会本文以小见大、叙议结合写法的好处,引领学神在学习人物美好品德的基础上掌握写人写文的技巧。

二、学情分析七年级第二学期的学生,在经过半年初中语文的学习,在初中现代文的学习方法层面已经有了初步的积累,也渐渐开始有了自主合作学习方法上的思考。

这个学段的孩子具有较强的好奇心,价值观也在形成过程中,一旦调动起来,课堂效率会大大提高。

本课的出现,对学生的做人做事都有很多的启发。

所以应该着重打开学生的思维,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通过适当的激励,来让学生真正高效地参与的课程的学习过程中,进而产生自己的思考和感悟。

(名师整理)最新部编人教版语文7年级下册《叶圣陶先生二三事》市公开课一等奖课件

(名师整理)最新部编人教版语文7年级下册《叶圣陶先生二三事》市公开课一等奖课件
时也要使别人站得住;自己要事事行得通,同时也 要使别人事事行得通。 付之一笑:一笑了之,表示毫不介意。
二、通读课文,整体感知
任务一:本文写了有关叶圣陶先生的哪些事情?反映了他
怎样的品德?
点拨:勾画出文章当中人物描写的句子,表明作者情感态度的句子, 评价性的语句。
事例
品德
任务二:探究本文在表达方式上的特色 点拨:找出本文当中的评价性语句及其对应的事件,分析 表达方式特色,谈谈看法。
板书设计
光读书不思考也许能使平庸之辈知识 丰富,但它决不能使他们头脑清醒。
—— 约·诺里斯
2、词语积累
躬行君子,则吾未之有得:做一个身体力行的君子 ,那我还没有做到。
学而不厌:学习总感到不满足,形容勤奋好学。 诲人不倦:教育人极有耐心,从不厌倦。 修润:修改润色。 不耻下问:不以向低位比自己低,知识比自己少的
人请教为耻。 颠沛流离:生活艰难,四处流浪。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自己要站得住,同
1.认真阅读课文,了解文中所记叶圣陶先生的语文 观点。 2.理解文章,掌握本文对人物以小见大的描写方法。 3.领会本文行文平易、内涵深厚的写作特点。 4.学习叶圣陶先生待人宽、律己严的过人品性。
一、检查预习,导入新课
(一)助读资料
1、文题解读:文题中的“叶圣陶”表明了文 章主要写的人事物,“二三事”则表明所记叙 的是叶圣陶先生的两三件事情。(文章的题目 概括了文章的主要内容)
任务一:本文写了有关叶圣陶先生的哪些事 情?反映了他怎样的品德?
事例
修改文章、送客、复信
品德
待人厚(认真严谨、诚恳谦虚、重情义)
做人、做学问、使用语言 律己严(一丝不苟、以身作则)
• 以小见大的写法
• 写作应用:以小见大指从小的可以看出大的,指 通过小事可以看出大节,或通过一小部分看出整 体。在写作中指对形象进行强调、取舍、浓缩, 以独到的想象抓住一点或一个局部加以集中描写 或延伸放大,以更充分地表达主题思想。

部编版初中语文《叶圣陶先生二三事》优质课教案

部编版初中语文《叶圣陶先生二三事》优质课教案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教学设计【学习目标】1.通过抓住关键句关键处,学习自主略读领会文章主要内容。

(难点)2.学习本文通过若干件小事,写出人物特点这一以小见大的写作手法。

3.深入理解课文的主旨,体会文中倡导的语文主张。

(重点)【课时安排】1课时【课前预习】熟读课文,扫除生字词一、略读课文,梳理结构。

朗读单元导语,导入略读课文的方法。

老师范例,明确课文主要内容。

1988年叶圣陶先生辞世,三个月后,作者就写下了这篇文章。

作者通过对叶圣陶先生言行的记录,赞美了叶圣陶先生待人厚、律己严的高尚品行,同时也颂扬了叶圣陶先生的语文主张。

(设计意图:通过抓住关键句及关键处,学会快速梳理课文结构的略读方法。

)二、朗读片段,感知人物朗读3-8小节,归纳有关事件,了解叶圣陶先生待人厚、律己严的高尚品格。

1.待人厚:(1)修改文章(对吕叔湘、“我”)——谦虚而恳切(2)送客(对客人)——远送、鞠躬、道谢、打拱(3)复信(对“我”)——及时、关怀2.律己严:(1)写文章——不像话,坚决改(2)文风——特别重视“简洁”(3)零碎的写作各个方面——不做到完全妥帖决不放松(设计意图:通过概括若干件小事,体会作者以小见大的记事写人手法。

)三、精读语言,体会主张1. 结合课下注释,链接课外资料,从两人都是著名的语文学家入手,明确叶圣陶先生的语文主张:写文章就是“写话”,要平易自然,鲜明简洁,细致恳切,念着顺口,听着悦耳,说像话还不够,其实就是“话”;文风要“简洁”;各个零碎的方面也都要妥帖。

2.研读本文的语言特点作者认同这一语文主张,表现在:(1)他用赞许的语言支持这一主张。

(2)本文践行了叶圣陶先生的语文主张。

(设计意图:抓住评价性语句,深入理解课文的主旨,体会文中倡导的语文主张。

)四、比读修改,践行主张叶圣陶先生的语文主张,对你有启发吗?学生畅所欲言后,顺势布置课后作业:拿出自己最近写过的作文,自读自听自改,尤其是语言要简洁。

(设计意图:学以致用,践行叶圣陶先生的语文主张,提升作文写作及修改能力。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教案(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教案(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

03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
01
叶圣陶先生的品德和价值观
引导学生理解叶圣陶先生作为一位杰出的文学家和教育家所具备的品德
和价值观,以及这些品德和价值观对今天学生的启示和影响。
02
文章的结构和语言特点
帮助学生掌握文章的结构和语言特点,理解文章如何通过具体的细节描
写来展现人物形象和思想内涵。
03
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思维能力
学习叶圣陶先生的品质和为人处 世的态度,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
价值观。
了解叶圣陶先生在文学史上的地 位和影响,培养对文学经典的敬
畏之心。
02
教学内容与步骤
导入新课
总结词:激发兴趣
详细描述:通过展示叶圣陶先生的生平事迹和作品,引起学生对叶圣陶先生的兴 趣,激发学生对新课的求知欲。
课文解读
总结词:深入理解
教学手段
多媒体教学
利用PPT课件展示叶圣陶先生的 生平、作品和传记文学的相关 知识,使教学更加生动形象。
网络资源
引导学生利用网络查找更多关 于叶圣陶先生的资料,拓宽他 们的视野,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
小组合作学习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 彼此对叶圣陶先生和传记文学 的看法,促进他们的交流与合 作。
进行批判性思考。
情感态度
学生对课文的情感态度 如何,是否能够理解作
者的情感和观点。
教师反思
01
02
03
04
教学目标实现情况
反思教学目标是否明确,是否 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
教学方法的有效性
评估所采用的教学方法是否有 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是 否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课堂氛围的营造
反思课堂氛围是否和谐、积极 ,学生是否感到舒适和安全。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课文精彩教案优秀4篇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课文精彩教案优秀4篇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课文精彩教案优秀4篇叶圣陶先生的二三事教学设计篇一一、教材分析:二、学情分析:七年级下学期的学生,对写人记事的散文并不陌生,他们能抓住关键词句概述文章内容,也能基本把握文章中人物特点及写作手法。

同时,这一学段的孩子仍具有较强的好奇心,价值观也在形成过程中,应该设计学生感兴趣的语文学习活动,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产生自己的思考和感悟。

因此,在学习本课时应引导学生在把握文章主要内容的基础上,打开思维,领悟文字中蕴含的思想情感。

三、教学目标:1、初读课文,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2、自主阅读,以批注的形式写下自己的阅读感受,根据学生阅读初体验确定教学内容。

四、教学重点:1、概括文章主要内容,以批注的形式写下阅读感受,根据学生阅读初体验确定教学内容。

2、与《怀念圣陶先生》进行对比阅读,根据文章内容对叶圣陶先生做出评价。

五、教学难点:与《怀念圣陶先生》进行对比阅读,根据文章内容对叶圣陶先生做出评价。

六、教学准备:【教师准备】1、在之前教学中向学生讲解如何写批注。

2、准备《怀念圣陶先生》的学习资料。

3、收集并分析学生批注,确定教学内容。

【学生准备】自读课文,以批注的形式写出自己的阅读感受。

七、教学时数:1课时八、教学过程:(一)导入:同学们,曾经有这样一个人,他本名绍钧,却多次改名。

他12岁入小学时,请先生章伯寅取一个立志于爱国强国的字,章先生说:“你名绍钧,有诗曰‘秉国之钧’,取‘秉臣’为字好。

”并教育他要爱国就得先爱乡土,晓得乡土的山川史地名人伟业。

1911年10月15日,苏州在辛亥革命中光复了。

绍钧又找到章伯寅先生说:“清廷已覆没,皇帝被打倒了,我不能再作臣了,请先生改一个字。

”先生笑了笑说:“你名绍钧,有诗曰‘圣人陶钧万物’,就取‘圣陶’为字吧。

”这样绍钧满意而去。

1914年6月10日,绍钧在《小说丛报》第2期发表文言小说《玻璃窗内之画象》,署名“圣陶”。

以后他又把姓“叶”与笔名“圣陶”连了起来,成为著名于世的笔名。

部编版初中七年级下册语文《叶圣陶先生二三事》教案

部编版初中七年级下册语文《叶圣陶先生二三事》教案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叶圣陶先生的严谨治学态度和真诚为人。

2.学习课文的语言特色,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探究的学习习惯。

二、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叶圣陶先生的品质。

2.学习课文的语言特色。

三、教学难点1.深入理解课文内涵,体会叶圣陶先生的精神品质。

2.运用课文中的写作方法进行写作实践。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教师简介叶圣陶先生,引导学生了解其成就和贡献。

2.学生分享对叶圣陶先生的了解。

二、自主阅读1.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三、课堂讨论1.学生分组讨论,探讨叶圣陶先生的品质。

四、课堂小结2.学生分享自己的收获。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教师提问,复习上节课的学习内容。

2.学生回答,巩固知识点。

二、深入分析课文1.学生深入阅读课文,分析叶圣陶先生的品质。

2.教师引导学生从课文中找出关键语句,体会叶圣陶先生的精神风貌。

三、写作实践1.教师布置写作任务,要求学生仿写课文中的写作方法。

2.学生写作,教师巡回指导。

四、课堂讨论1.学生展示自己的写作作品。

2.教师组织学生互评,给出修改意见。

五、课堂小结2.学生分享自己的收获。

第三课时一、复习导入1.教师提问,复习前两节课的学习内容。

2.学生回答,巩固知识点。

二、课文拓展1.教师介绍叶圣陶先生的生平事迹,拓展学生对叶圣陶先生的认识。

2.学生分享自己了解到的叶圣陶先生的其他事迹。

三、课堂讨论1.学生讨论叶圣陶先生的品质对自己的启示。

2.学生分享自己的收获。

五、课后作业2.家长签字确认,加强家校联系。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自主阅读、课堂讨论、写作实践等多种教学手段,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叶圣陶先生的品质。

在教学中,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总体来说,本节课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13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13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13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教案一. 教材分析《叶圣陶先生二三事》是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主要介绍了叶圣陶先生的生平事迹和他在教育、文学等方面的贡献。

课文通过作者与叶圣陶先生的交往片段,展示了一位教育家、文学家的崇高品质和人格魅力。

本文语言平实,情感真挚,对学生有很好的启迪作用。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接触过一些文学作品和人物传记,对传记这种文体有一定的了解。

但叶圣陶先生的事迹和贡献可能较为陌生,需要通过课文学习来了解。

学生应通过本文的学习,感受叶圣陶先生的高尚品质,激发对教育的思考。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理解课文内容,把握叶圣陶先生的生平事迹和贡献。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提高阅读理解和信息提取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叶圣陶先生的崇高品质,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课文内容的理解,叶圣陶先生的生平事迹和贡献。

2.难点:叶圣陶先生教育理念的理解,课文中所展现的人格魅力。

五. 教学方法1.自主学习:让学生独立阅读课文,理解内容,提取关键信息。

2.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共同分析课文中的重点、难点问题。

3.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叶圣陶先生的教育实践,引导学生思考教育理念。

4.情感体验:引导学生感受叶圣陶先生的高尚品质,激发对教育的思考。

六. 教学准备1.课文朗读录音:为学生提供音频资源,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

2.相关资料:叶圣陶先生的著作、教育实践等资料,用于拓展学习。

3.教学课件:制作课件,辅助教学,提高课堂效果。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播放课文朗读录音,让学生初步感受课文语言的韵味。

随后,教师简要介绍叶圣陶先生的生平,引发学生对课文的兴趣。

2.呈现(10分钟)学生自主阅读课文,提取关键信息。

教师巡视课堂,解答学生疑问。

阅读结束后,各小组分享所学内容,互相交流。

3.操练(10分钟)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课文内容。

2023_2024学年部编人教七下语文13叶圣陶先生二三事教案

2023_2024学年部编人教七下语文13叶圣陶先生二三事教案

2023_2024学年部编人教七下语文13叶圣陶先生二三事教案一. 教材分析《叶圣陶先生二三事》是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选自叶圣陶先生的回忆性散文集《怀念》。

文章通过作者与叶圣陶先生交往的二三事,表现了叶圣陶先生待人诚恳、真挚,工作认真、一丝不苟,治学严谨、一丝不苟的品质。

这篇课文是对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好教材,通过学习课文,可以培养学生诚实守信、勤奋好学、严谨治学的品质。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能够理解课文内容,但文中一些表达叶圣陶先生品质的词语和句子需要通过教师的引导才能深刻理解。

此外,学生可能对叶圣陶先生的人生经历和成就了解不多,需要在课前进行相关知识的补充。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读写“真挚、谦虚、楷模、一丝不苟”等词语,理解词语在文中的含义。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叶圣陶先生的优秀品质,培养诚实守信、勤奋好学、严谨治学的态度。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正确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叶圣陶先生的优秀品质。

2.难点:深刻理解文中一些表达叶圣陶先生品质的词语和句子。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频等媒体资料,创设情境,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2.互动式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讨论,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3.启发式教学法: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课文讲义、相关知识资料、多媒体教学课件。

2.学生准备:预习课文,了解作者生平和作品背景。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叶圣陶先生的照片,引导学生了解作者。

然后提问:“你们认为怎样的品质算是一个优秀的人?”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篇课文,就是讲述了一位具有优秀品质的人——叶圣陶先生。

2.呈现(10分钟)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课文,让学生感受语言的美。

(名师整理)部编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13课《叶圣陶先生二三事》精品课件

(名师整理)部编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13课《叶圣陶先生二三事》精品课件

在我认识的一些前辈和同辈里,重视语文,努力求 完美,并且以身作则,鞠躬尽瘁,叶圣陶先生应该说是 第一位。上面说的是总的用语方面。零碎的,写作的各 个方面,小至一个标点,以至抄稿的格式,他都同样认 真,不做到完全妥帖决不放松。还记得五十年代早期, 他发现课本用字,“做”和“作”分工不明,用哪一个, 随写者的自由,于是出现这一处是“叫做”,那一处是
(4)我出于对他的尊敬,想不直接动笔,只提一些 shāng zhuó( 商酌 )性的意见。
(5)比如有一两处他认为可以不动的,就一定亲自 来,谦虚而 kěn qiè( 恳切 )地问我,同意不同意恢复。
(6)我看了信,也很悲伤,不是为自己的 diān pèi liú lí( 颠沛流离 ),是想到十年来的社会现象。
“不耻下问”的意思是不以向地位、学问较自己低 的人请教为可耻,形容谦虚好学。
7.下列病句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A.4 月,应用于移动通信芯片的国产自主卫星导航 IP 核数量近 1 800 万左右。(删去“到”) B.杨绛先生文学水平的成功是有目共睹的。(把“水 平”改为“作品”) C . 今 年 传 奇 欧 美 音 乐 界 小 提 琴 家 耶 胡 迪 ·梅 纽 因 100 周年诞辰。(在“今年”后加“是”) D.5 月 21 日,世界羽毛球团体赛尤伯杯在江苏昆 山落幕,使中国羽毛球女队击败韩国队卫冕成功。(删去 “使”)
“叫作”的现象。这不是对错问题,是体例不统一的问 题。叶圣陶先生认为这也不应该,必须定个标准,要求 全社出版物统一。商讨的结果,定为“行动”义用 “做”,“充当”义用“作”,只有一些历史悠久的, 如作文、自作自受之类仍旧贯。决定之后,叶圣陶先生 监督执行,于是“做”和“作”就有了明确的分工。
9.下面两句话在文章中起什么作用?

(名师整理)部编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13课《叶圣陶先生二三事》精品课件

(名师整理)部编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13课《叶圣陶先生二三事》精品课件

二 下列句子成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B )
A.国庆节来临之际,春华街道组织全体党员、干部召开了 一次廉政教育会议,要求全街干部以身作则、严于律己,严 格执行廉洁自律的有关规定,正风肃纪,过好假期。 B.新春佳节,我们一家人津津乐道地谈论着春晚的精彩节 目,共享天伦。 C.对于外界的流言,他只是付之一笑,毫不在意。 D.他一生勤勤恳恳,诲人不倦,培养了一批又一批栋梁之才。
学生自学,教师巡视(6分钟)
自学检测一(6分钟) 1、“双层的悲哀”的含义是什么?第1自然段的 “罩”字有什么表达效果?
(1)作者得知叶圣陶逝世时恰在除夕夜,辞旧迎新的鞭 炮声倒传来不幸的消息。乐景反衬哀情,倍增其哀,故 说是“双层的悲哀”。 (2)“罩”在这里是“笼罩”的意思,准确传神 地写出了“我”对叶圣陶先生去世的悲哀之深。
当堂训练:(15分钟)
一、看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
1.叶老师既是躬行君子,又能学而不厌,huì rén bù juàn( 诲人不倦 ) 2.从共同xiū rùn( 修润 )课本的文字开始。 3.只提一些shāng zhuó( 商酌 )性的意见。 4.近年来,有不少人是宣扬méng lóng(朦胧 )的。 5.“他坐在了前排”,显得既léi zhuì( 累赘) 又别扭。 6.而且是变tuō tà( 拖沓 )无理为简洁合理。 7.努力求完美,并且yǐ shēn zuò zé ( 以身作则 )。
课堂小结(1分钟)
作者与叶圣陶先生交往的时间很长,对他的 事了解也很多,但作者仅选取了他“待人厚”和 “律己严”两方面的材料,从不同的侧面展现出 叶圣陶先生过人的品性,__以_小__见__大__,凸显出人物 的_精__神__风__貌____。
当堂训练(15分钟)
一、理解句子的含义:“凡是拿笔的人,尤其或 有意或无意而写得不像话的人,都要常常想想叶 圣陶先生写话的主张,以及提出这种主张的深重 的苦心”。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优质课 13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部优- 教案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优质课 13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部优- 教案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教学目的:1.学习叶圣陶先生待人宽、律己严的品德。

2.学习与运用略读的方式,抓住阅读重点,读出自己的心得。

教学重点:学习与运用略读的方式,自主学习其他两篇文章。

教学难点:学习叶圣陶先生待人宽、律己严的品德。

教学方法:阅读讲授讨论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用具:多媒体教学过程:一、百家小讲坛学生介绍叶圣陶。

二、导入《小雅》中说:“高山仰止,景行háng行止;虽不能至,心向往之。

”高山,比喻高尚的德行。

景行,大路,比喻行为正大光明,经常“喻以崇高的品行”之意。

后以“高山景行”比喻崇高的德行。

这句话是说“崇高的德行,虽然不能达到这种程度,可是心里却一直向往着。

”拥有崇高的德行,历来是文人墨客所推崇的。

刚才王熙悦同学的“百家小讲坛”给我们介绍的叶圣陶先生就是一位拥有崇高德行的人,让我们一起走进张中行的《叶圣陶先生二三事》,看看叶老具有怎样的德行。

三、初读课文,知其大略(观大略)1、略读课文要求:5分钟内读完,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提示:略读又称跳读或浏览,是一种快速阅读文章以了解其内容大意的阅读方法。

它要求读者可以有选择地进行阅读,可以跳过某些细节,以求抓住文章的大概,从而加快阅读速度。

2、完成“一米阅读”(链接选择题)四、再读课文,读出重点(定重点)1、作者写了叶圣陶先生日常生活与工作中的那些事情呢?请同学们找出来并概括。

提示:确定阅读重点是进行略读的一种重要方法,看课文题目,能知道本课的阅读重点是——“二三事”,请同学们找找文章写了叶老先生哪些事情?其他部分的文字快速阅读。

板书:描标点修润文章送客回信谈写文章删废字确定“做“和“作”2、这些事情表现了叶圣陶先生什么品质?请在书上简单批注。

板书:描标点——细致认真修润文章——谦虚好学送客——为人厚道回信——关爱他人谈写文章——言文如一删废字——重视简洁确定“做“和“作”——认真负责3、围绕这些事情作者又是如何评价叶老先生的?找出这些评价性的语句,并用波浪线勾画出来。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4单元第13课《叶圣陶先生二三事》教案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4单元第13课《叶圣陶先生二三事》教案
-修辞手法的运用:学生对修辞手法的理解可能较肤浅,难以将其运用到实际写作中。教师应通过课文实例,详细解释对比、排比等修辞手法的特点和运用方法,并指导学生进行实践练习。
-人物品质的深入理解:学生对叶圣陶先生的人物品质可能难以全面把握,教师应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理解叶圣陶先生的精神品质。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叶圣陶先生的生平及其对中国语文教育的贡献。叶圣陶先生是我国著名的教育家、文学家,他提倡“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强调语文教育的重要性。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课文中的具体内容。课文通过讲述叶圣陶先生的事迹,展示了他的敬业精神、严谨治学等品质。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叶圣陶先生的教育理念和人物品质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我会通过举例和对比来帮助大家理解。
-教学难点:课文第6自然段中,对叶圣陶先生精神品质的总结。教师需通过提问:“叶圣陶先生的精神品质有哪些?”引导学生从课文中找出相关信息,并进行深入分析,如敬业精神、为人师表等,帮助学生全面理解叶圣陶先生的高尚品质。同时,通过写作练习,让学生尝试运用课文中学到的修辞手法,突破写作难点。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课堂上,我尝试以提问方式导入新课,让学生们联系日常生活,思考身边的榜样。这样的导入方式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和兴趣,使他们更愿意投入到课文学习中。在新课讲授环节,我注重理论介绍与案例分析相结合,让学生们从叶圣陶先生的生平事迹中感受其精神品质。同时,对重点和难点内容的解析,使学生们对课文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2.思维发展与提升:
-通过分析叶圣陶先生的生平事迹,培养学生独立思考、批判性思维的能力。
-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审视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2016部编版)第四单元第13课《叶圣陶先生二三事》教案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2016部编版)第四单元第13课《叶圣陶先生二三事》教案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记叙文的基本概念。《叶圣陶先生二三事》是一篇记叙文,它以记叙叶圣陶先生的几件小事为例,展现了其为人师表的品质。记叙文是通过叙述事情的发展过程,表达作者情感和观点的文体。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课文中的具体案例。这个案例展示了记叙文在实际中的应用,以及如何通过对人物的描写,表达对他们的敬意和赞美。
二、核心素养目标
1.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通过分析课文内容,提升对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感受作者对叶圣陶先生的崇敬之情。
2.增强学生的思维品质,学会运用批判性思维和逻辑推理,从课文中提炼出叶圣陶先生的高尚品质,并进行理性评价。
3.提升学生的文化意识,了解叶圣陶先生的生平事迹,认识近现代教育家的贡献,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写作练习的结果。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如何向叶圣陶先生学习,尊敬师长”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3)词汇的准确应用:学生对生字词的掌握往往停留在表面,难以在具体语境中准确应用。
-举例:通过造句、写作等练习,帮助学生将生字词内化为自己的语言能力,如使用“谦逊”和“敬业”来描述一个人物。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叶圣陶先生二三事》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遇到过值得尊敬和学习的人?”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如何从身边的人和事中学习,传承优秀的品质。

(名师整理)部编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13课《叶圣陶先生二三事》精品课件

(名师整理)部编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13课《叶圣陶先生二三事》精品课件

此段应放在哪个位置,并写出自己的理由。
应放在文中第5段之后, 从内容上看,这一段讲的是叶圣陶先生“待人厚”
的事例,而第一句中写到“叶圣陶先生待人厚,还有一 次表现得更为突出”,“还有”可见这一段是承接上文 写的,在此之前已经列举了事例,“更为突出”可见这 一 事件比前面的事件表现其“待人厚”的程度都要深。
恳切 ( kěn ) 譬如( pì rú ) 朦胧 ( lóng )
累赘( zhuì ) 拖沓( tà ) 妥帖 ( tuǒ tiē )
诲人不倦 ( huì juàn )
不耻下问 ( chǐ )
鞠躬尽瘁 ( jū gōng jìn cuì )
颠沛流离 ( diān pèi liú lí )
2.根据下面意思,写出相关的词语。
2.文中一些语句中副词的运用增强 了句子的感染力,试着找出这样的
副句词是子指来在进句子行中品表析示行。为或 状
态特征的词,用以修饰动词、形容词、其他 副词或 全句,表示时间、地点、程度、方式 等概念。在学习的过程中,可以先找出句子 中主要的动词或形容词,然后看它前面的修 饰语,把这个修饰语去掉再读一 读,就会发 现副词的表达效果了!
②初见时,季康先生年过半百,精瘦娇小,举止文 静轻柔,但整个人极有精神,特别是两道遒劲高挑而 又急骤下折的弯眉,显示出一种坚毅刚强的性格。和 其夫君锺书先生的不拘小节、有时穿着背心短裤就见 客不同,她的衣着从来都整齐利索,即使在家不意碰 见来访者敲门的时候。至于冬天,季康先生常披一件 裘皮大衣,很是高雅气派。她始终保持着西洋妇女那 种特定的“尊重自己,也尊重别人”的习惯,每次在 公共场合露面,都对面部做了不同程度的上妆,这在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北京,是极罕见的。不过,季康 先生的妆容几乎不着痕迹,似有似无。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语文第13课《叶圣陶先生二三事》教案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语文第13课《叶圣陶先生二三事》教案
举例:如“恪守”、“挚友”等词语,教师应解释其含义,并让学生举例说明如何在实际语境中使用。
2.教学难点
(1)课文深入理解:对于七年级学生来说,深入理解课文的内涵和寓意具有一定的难度。教师需采取有效的教学方法,如提问、小组讨论等,帮助学生突破这一难点。
举例:针对课文中的难点句子或段落,教师可设计问题,引导学生展开思考和讨论,从而深入理解课文。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语文第13课《叶圣陶先生二三事》教案
一、教学内容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语文第13课《叶圣陶先生二三事》教案,主要包括以下内容:课文朗读与感悟;生字词学习与掌握;课文内容分析与理解;叶圣陶先生生平事迹的了解;通过课文学习,体会叶圣陶先生的人格魅力和为人师表的品质;结合课文,进行人物描写和记叙文写作练习。本节课我们将深入探讨课文内容,引导学生从叶圣陶先生的事迹中汲取人生智慧,培养他们尊重和敬仰优秀人物的品质。同时,通过学习课文,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为后续的记叙文写作打下基础。
此外,关于学生小组讨论,我发现学生们在分享自己的观点时,有时会重复他人的观点,缺乏独立思考。为了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我打算在接下来的课程中,引导学生学会倾听他人的意见,并结合自己的思考进行补充和拓展。
在课程总结环节,学生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有了较为全面的回顾。但在实际教学中,我发现部分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仍有待提高。因此,我计划在课后加强个别辅导,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帮助他们更好地消化和吸收所学知识。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写作练习。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如何在实际生活中学习和传承叶圣陶先生的精神”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能够说出文章所呈现的详写和略写的内容,并能说出各部分体现了叶圣陶先生的怎样的美德。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分析文中关键信息的内涵,深化理解“叶圣陶先生的的美德。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文章的学习,学生能够强化对人物性格的观察能力,能够树立起“事必躬亲”和“宽人严己”的社交态度。

教学重点:
1.能够说出文章所呈现的详写和略写的内容,并能说出各部分体现了叶圣陶先生的怎样的美德。

2.略读方法的学习。

教学难点:
感知文章自然真切、沉稳平实的“写话”风格。

教学时数:课时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一)情境导入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心向往之。

”是说崇高的德行,虽然不能达到这种程度,可是心里却一直向往着。

拥有崇高的德行,历来是文人墨客所推崇的,
我们也提倡要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我们该怎么去践行这美好的道德品行呢?做一个怎样的人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张中行的《叶圣陶先生二三事》,了解叶圣陶先生和他的为人处世。

[设计意图]由《诗经·小雅·车辖》和司马迁《史记·孔子世家》专门引以赞美孔子的句子导入,引起学生的兴趣。

(二)知识预览
1.作者简介:
张中行,原名张璇,河北省香河县河北屯乡石庄人,著名学者、哲学家、散文家。

主要从事语文、古代文学及思想史的研究。

曾参加编写《汉语课本》《古代散文选》等。

合作编著有《文言文选读》、《文言读本续编》;编著有《文言常识》《文言津逮》、《佛教与中国文学》、《负暄琐话》等。

是二十世纪末未名湖畔三雅士之一,与季羡林、金克木合称“燕园三老”。

季羡林先生称赞他为“高人、逸人、至人、超人”。

2.关于叶圣陶
叶圣陶,原名叶绍钧、字秉臣、圣陶,1894年10月28日生于江苏苏州,现代作家、教育家、文学出版家和社会活动家,有“优秀的语言艺术家”之称。

先后出任教育部副部长、人民教育出版社社长和总编、中华全国文学艺术界联合委员会委员、中国作家协会顾问、中央文史研究馆馆长、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政协副主席,第一、二、三、四、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民进中央主席。

1983年当选为第六届全国政协副主席。

是第一至四届全国人大代表、第五届全国人大常委,第一届全国政协委员、第五届全国政协常委。

1916年,进上海商务印书馆附设尚公学校执教,推出第一个童话故事《稻草人》。

1918年,发表第一篇白话小说《春宴琐谭》。

1923年,发表长篇小说《倪焕之》。

二、课文学习
(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朗读课文,了解文意。

2.字词梳理。

(1)读准字音
丁卯繁碎拖延搀合恳切草率了事商酌冗长晦涩譬如牵涉遵嘱锋芒修润精炼
(2)解释下列词语
简明扼要著作等身高文典册草率了事
南腔北调不耻下问一以贯之自顾不暇
街谈巷议付之一笑下里巴人一念之差
(3)句子解释
躬行君子,则吾未之有得。

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设计意图]熟悉课文,了解文章主要内容。

3.作者写这篇文章的原因是什么?选取题材是什么?
原因:叶圣陶先生去世,做文纪念。

题材:一是与作者有关的,二是不见于或不明显见于高文典册的。

4.文章写了关于叶圣陶先生的哪些事情?最主要表现了他的什么品德?
宽以待人,严以律己
宽以待人:①慎重改文,谦虚诚恳;②礼貌送客,宽厚谦恭;③动情复信,心怀悲悯
严以律己:①律己严格,主张写话;②文风严谨,重视删字;③以身作则,鞠躬尽瘁
5.文章层次清晰,标注好段落,划分文章结构。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谈写作本文的缘由和选材。

第二部分(第2自然段):总写叶圣陶先生的品德有过人之处。

第三部分(第3~5自然段):详写叶圣陶先生为人宽厚的一面。

第四部分(第6自然段):从语文方面详写叶圣陶先生为人的另一面——律己严。

第五部分(第7~9自然段):谈学习和仿效叶先生品德的思考
[设计意图]初步感知文章的主要内容和层次脉络。

(二)细读课文,理解研读
1.齐声朗读第三自然段,概括叶圣陶先生有什么样的品质。

严谨认真、谦虚真诚、随和客气等。

2.有哪些句子体现了他的这些品质,找出来读一读品一品,谈谈你的看法。

例如:
(1)有一天到叶先生的屋里去,见叶先生伏案执笔改什么,走近一看,是描他的一篇文章的标点。

“描”这个字解释为“依照原样摹画或重复地画”,“描”与“改”不同,“改”是直接变换更改,这一个“描”字就能体现叶圣陶先生的严谨认真,绝不草率了事的做事态度,同时也显示了他对作者的尊重。

(2)其时他刚到北方来,跟家乡人说苏州话,跟其他地方人说南腔北调话。

可是他写文章坚决用普通话。

和不同的人说不同的话,能够看出他在生活方面随和的品性,易于相处;但是在工作方面坚决用普通话,对比表现了先生的这种工作认真严谨的态度。

(3)他对普通话生疏,于是不耻下问,让我帮他修润。

作为一个颇有成就的大家,能够如此一而再再而三地与别人商讨课本的修润,不厌其烦,足可见他的谦和以及一丝不苟的态度。

(4)他说:“不必客气。

这样反而费事,还是直接改上。

不限于语言,有什么不妥都改。

千万不要慎重,怕改得不妥。

我觉得不妥再改回来。


语言描写,表现了叶圣陶先生的直爽,对待工作的时候并不拘泥于情面,不厌其烦,努力工作。

总结:从语言、动作这些描写体现了叶圣陶先生的严谨认真,谦和诚恳的品质,可见他的宽以待人的品质。

3.作者在第一段说“心里立即罩上双层的悲哀”。

这“双层的悲哀”的含义是什么?文中还有类似这样含义丰富的语句,请找出来并品析。

“双层的悲哀”的含义:大处说,中国的文学界和教育界,失去了一位坚守语文主张的著名语文学家;小处说,“我”失去了一位相交多年、感情深厚的老师及朋友。

表达了张中行对叶老的尊敬与爱戴。

示例:(1) “我看了信,也很悲伤,不是为自己的颠沛流离,是想到十年来的社会现象,像叶圣陶先生这样的人竟越来越少了。


通过叶老给“我”回信这件事,“我”明白了十年的浩劫改变了很多人,但叶老始终坚守自己高尚的道德情操,在黑暗的日子里依旧保持着为人宽厚的一面。

(2) “像这样的废字,删去不只是意思没变,而且是变拖沓无理为简洁合理,可是竟然很少人肯删,也就无怪乎叶圣陶先生感慨系之了。


在当时文风应简偏繁的现实中,叶老一直坚持着自己的主张,希望大家做到文风简洁,规范写话等,其实是反对浮夸的文风。

[设计意图]从不同的描写品读叶圣陶先生优秀的品质,学习从细节处体现人物特点的写法。

(三)品味鉴赏
分析本文的写作特点。

本文在写作上有三个特点:
(1)一是在感情表达方面。

本文是追忆故人的文章,对于叶圣陶先生的逝世,与其感情深厚的作者,内心有深重的悲哀。

但在写作时,他是把这感情过滤了,或者可以说是把感情潜藏在文章深处。

(2)二在人物刻画方面。

本文主旨是记人。

文章没有精细的描写和专门的抒情笔墨,而是以叙述为主,结合议论。

(3)三是其文风。

本文堪称实践叶先生语文主张的一个范例。

其态度诚恳,叙述平实,语言朴素,所写正是简明而有条理的口头语,同时又不失其深致。

但因作者并非空泛的叙议,而是通过一件件具体的事例来再现人物,所以仍有鲜明的形象性和动人的情感力量。

[设计意图]通过写作的品析,让学生体会以小见大的写作方法。

三、课堂总结
作者通过一些典型事例让我们看到了一个躬行君子、堪为师表的忠厚长者独具而可贵的精神风貌,宽以待人,严以律己,叶圣陶先生做到了,我们能做到吗?通过本文的学习,希望同学们在学习和生活中学习叶先生的品格,宽厚做人,严格要求自己。

[板书设计]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
特点:宽以待人、严以律己
宽以待人:(工作方面)修改文章
(生活方面)送客
复信
会上发言
严以律己:作文、做人,力求完美,以身作则,鞠躬尽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