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课导学案
2023年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导学案(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导学案(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导学案第【1】篇〗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认识并理解“腼腆、誊写、歧途、谨慎”等词语。
2、联系上下文体会重点句子的含义,体会作者的情感。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父母的不同评价及带给“我”的不同感受教学流程:一揭示课题,发现课题特点。
1、这篇文章的题目很有意思,一看题目就知道吧,看看题目,你觉得有意思在哪儿呢?(指出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是一组反义词,这两个都是极端的断言,以及引用语言做课题加引号。
)2、通过题目,我们想到了什么?(生自由回答)现在,让我们走进课文去看一看吧。
二概括内容,初步感知。
1、反复读课文,解决生字词。
2、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三、探究思辨,感悟内涵。
1、抓住母亲的语言,走进母亲心理,感受母亲之温柔之爱。
找出母亲赞扬“我”的句子,练习朗读。
(1)出示句子:“母亲一念完,眼睛亮亮地,兴奋地嚷着:‘真是你写的吗?多美的诗啊!精彩极了!’她搂住了我,赞扬声雨点般落在我身上。
”老师就是作者,谁来当母亲来夸夸,看谁最像“我”的母亲?指名读——齐读。
还会怎么来夸赞自己的儿子。
此时此刻,如果你是巴迪,心情如何?(积累相关描写高兴心情的词语和句子)在学生练读的过程中加以适当引导点拨,从而走进人物内心。
(2)“亲爱的,发生了一件奇妙的事。
巴迪写了一首诗,精彩极了……”母亲上前说道。
指名读,齐读。
如果你是母亲,你真觉得巴迪的诗写得精彩极了吗?那为什么要这样说?如果你就是巴迪,你有这样一位母亲,此时你的心情怎样?用什么词语或者句子来形容?2、请同学们找出父亲批评“我”的句子,来读读。
(1)写父亲对“我”的评价,批评“我”在哪儿?父亲的言下之意是什么?读出父亲的语气。
交流父亲心理。
那你觉得还要不要感谢父亲呢?再读课文,从文中找出理由。
(2)生再汇报。
文中有四处理由,师都让学生自由找,谈感受。
(3)师:当巴迪拿着国际大奖去给父母亲看时,他们又会怎么说呢?根据上下文思考一下,谁最像我的父母亲。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太阳导学案(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太阳导学案(精选3篇)【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太阳导学案第1篇】教学目标:1、朗读课文,初步认识太阳与人类的密切关系,激发对自然科学的兴趣。
2、进行说话、写话训练。
3、背诵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
教学重点:朗读课文,初步认识太阳与人类的密切关系。
教学难点:说话、写话训练。
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复习旧知。
1、早晨,当太阳从东方升起,把金灿灿的阳光洒向大地,你可曾想过是谁给我们带来这可爱的世界?2、板书题目。
3、回忆课文1至3自然段介绍了太阳的哪几方面的特点?4、4至8自然段又向我们介绍了什么?二、了解密切关系1、默读4至8自然段边读边画出写太阳与人类关系密切的句子。
2、学生汇报,师板书,相机出示课件太阳与动物、植物的关系(边播放课件边介绍煤炭的形成)与气象的关系与防治疾病的关系太阳与人类关系密切,出示:如果没有太阳,地球上就不会有动物。
填空:如果,就。
3、地球上的光明和温暖都是太阳送来的,如果没有太阳会怎样?(用一句话说)出示:没有太阳,就没有我们这个美丽可爱的世界。
指导朗读因为有了太阳,小草发芽,树木吐绿,鲜花竞相开放,所以。
因为有了太阳,小猴子在树上跳来跳去,长颈鹿在草地上散步,所以。
因为有了太阳,白云在天空赛跑,风儿在追逐嬉戏,我们在课堂上谢谢,所以。
(引导复踏式读)4、太阳把光和热洒向人间,对我们这么重要,让我们来赞美太阳吧!(学生说)5、写话训练太阳照着你,太阳照着我,太阳是我们大家的,出示写话练习。
学生自己完成,师巡视指导。
指名读评价三、写字1、出示会写的字,指名读,齐读。
2、师范写:繁蔬抵3、学生练习写。
四、背诵课文最后一段。
五、总结:人们说太阳光辉灿烂,不仅指它的光彩夺目,还有它的无私奉献精神,让我们也做一个小太阳,把光和热洒向每个人。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太阳导学案第2篇】教学目标:1、认识太阳的远、大、热,知道太阳与人的密切关系,激发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的热情。
2、培养阅读说明文的兴趣,初步学习阅读说明文的方法,感受说明方法的妙用。
2023年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太阳导学案(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太阳导学案(优选3篇)〖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太阳导学案第【1】篇〗《太阳》教案设计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通过课文别有情趣的语言文字,了解说明文的写作方法,能用“列数字、作比较、打比方”等方法介绍身边的某一事物,说清楚其特征。
3. 体会太阳的作用和重要性。
教学重难点:;1. 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了解说明文的写作方法,能用“列数字、作比较、打比方”等方法介绍身边的某一事物,说清楚其特征。
2.体会太阳的作用和重要性。
教学方法:自主合作,讨论探究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等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唤醒旧知:1.课件出示生词“摄氏度、繁衍、蔬菜、煤炭”等。
采用指名读,开火车读,齐读等方式进行朗读,巩固生字词。
2.指名说说上节课文学习的主要内容。
学生互相补充师总结:太阳的体积非常大,太阳也非常的热,太阳的距离我们也是相当遥远。
二.精读课文,品味语言。
学习课文5-9小节1. 出示任务:1)默读课文5-9小节,边读边想象画面。
2)太阳与人类社会的关系是怎样的?圈画相关语句,并做简单的批注。
2. 学生自学,教师巡视指导。
3. 小组互学,取长补短。
4. 全班交流,引导提升。
预设一:太阳关系到动植物生长、人类生存。
1)这段文字,你喜欢哪些词句?简要说说原因。
2)边读边想象画面,如果没有阳光,动植物会是什么样子的?3)人类如果缺少太阳,生活会发生怎样的变化?4)你觉得,太阳对人类及动植物生长有什么样的作用?5)作为人类,应该做些什么促进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预设二:云、雨、雪、风与太阳有关。
1)云、雨、雪、风是怎样形成的?太阳起到什么作用?2)出示生态循环小视频,观后说说你的认识。
3)有感情地朗读。
预设三:太阳可以杀菌,是万物生长的源头。
1)生活中有利用太阳预防和治疗疾病的例子吗?2)如果单靠药物杀菌,你觉得人体会出现什么样的反应?3)想象,如果没有太阳,地球上的一切又是什么样的?4)你觉得太阳对人类的作用有哪些?三.拓展。
2023年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山居秋暝导学案(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山居秋暝导学案(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山居秋暝导学案第【1】篇〗教案教学目标:1、学习动静结合的表现手法。
2、学习借景抒情的表达手法,体会诗人寄情山水的感情和追求高洁的人格志向。
教学重点:1、学习动静结合的表现手法。
2、学习借景抒情的表达手法。
教学难点:体会诗人寄情山水的感情和追求高洁的人格志向。
教学时数:一课时。
教学过程:一、朗读古诗二、介绍相关文化常识王维,字摩诘,世称王右丞,有《王右丞集》。
有“天下文宗”,“诗佛”的美称。
王维的诗以描绘山水田园和歌咏隐居生活一类成就最大,与孟浩然同为“山水田园”派诗人。
三、分析本诗1、在这首诗中,作者描写了什么时间,什么地点的景物?地点:山中。
时间:秋天傍晚下过一场雨后。
2、作者为什么要突出“新雨”呢?是为了突出秋雨之后山野间的明丽与清新,给人赏心悦目的感受。
3、作者在诗中描写了哪些景物?明月,松林,清泉,山石,青竹,浣女,青莲,渔舟。
4、苏轼曾经这样评价过王维的诗:“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颔联和颈联中的四句,每一句都是一幅画,小组讨论,用几句话来描绘一幅画面。
5、每一幅画面就象电影中的一个镜头,把这些镜头连起来就是山中的整个景致。
这些景色给你什么感觉?非常宁静,清新,恬然。
6、我们可以看到,洗衣服的少女归来时发出了喧闹声,渔舟经过时莲花也随之摆动,为什么它们给你的感觉仍然是“静”呢?以动衬静。
正因为有这些声音,使得整个环境显得更安静。
7、哪些是静景,哪些是动景?“明月松间照”是静景,“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是动景。
8、诗的尾联“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怎么理解?任凭春天的百花凋谢,山中的美景还是让我留恋。
9、王国维曾经说过“一切景语皆情语”,作者描写了那么美丽恬然的山中景色,所要表达的是一种怎样的感情呢?(简单介绍王维的生平)所表达的是一种对于山水的留恋,对隐居生活的渴望以及洁身自好,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思想感情。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导学案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导学案1、白鹭(导学案)【教材分析】本课是部编版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一课的课文。
这是一篇优美的散文,作者用优美的语言介绍了白鹭的美,表达了作者对白鹭的喜爱之情。
这篇课文其实是告诉同学们,要善于在寻常事物中发现美,让同学们明白美就在我们身边,我们要善于发现美。
【教学目标】1、认识本课7个二类字,会写10个一类字,会写18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说说从哪些地方感受到“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
3、想象课文第6---8自然段描绘的三幅优美的图画,感受白鹭的美,体会作者对白鹭的喜爱与赞美之情。
激发学生对鸟类,对大自然的热爱。
4、背诵课文。
抄写自己喜欢的自然段。
5、、初步了解课文借助具体事物抒发感情的方法。
【教学重点】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说说从哪些地方感受到“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
2、背诵课文。
抄写自己喜欢的自然段。
【教学难点】想象课文第6---8自然段描绘的三幅优美的图画,感受白鹭的美,体会作者对白鹭的喜爱与赞美之情。
激发学生对鸟类,对大自然的热爱。
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认识本课7个二类字,会写11个一类字,会写18个词语。
理解生词。
3、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教学过程】一、课文导入:张志和在《渔歌子》中描写了白鹭:“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青箬笠,绿蓑衣。
斜风细雨不须归。
”同学们也一定记得唐代大诗人杜甫的名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唐代诗人杜牧笔下的白鹭“霜衣雪花青玉嘴,群捕鱼儿溪水中。
惊飞远映碧山去,一树梨花落晚风。
”白鹭在诗人的笔下尽展优美的姿态。
确实,白鹭是很美的,美得象一首诗。
因此郭沫若写了一篇散文来赞美它。
(板书:白鹭)请齐读课题。
同学们知道郭沫若吗?二、作者简介:郭沫若:中国现代杰出的作家、诗人、历史学家、剧作家、考古学家、古文学家、著名的社会活动家。
四川乐山人。
他学识渊博,才华横溢,是继鲁迅之后中国文化战线上又一面光辉旗帜。
2023年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山居秋暝导学案(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山居秋暝导学案(优选3篇)〖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山居秋暝导学案第【1】篇〗设计意图《古诗词三首》是统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的讲读课文,教学内容是《山居秋暝》《枫桥夜泊》《长相思》三首古诗词。
本单元的训练重点是:初步体会课文中的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学习描写景物的变化。
《山居秋暝》是唐代诗人王维的一首五言律诗,描绘了初秋薄暮、雨后初晴的山中图景,表达了诗人对山间美好景色的喜爱以及归隐山林的心愿。
本课是学生第一次正式学习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的范文。
五年级的学生有一定的古诗词知识储备,随着年级的增长,古诗词学习的难度也随之加大,本节课着眼于通过精读引领教学为学生创设语言构建的学习情境,重点进行抓关键词,借助画面,读写结合,读中想象,帮助学生树立学习的文化自信,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单元要素,教者制定了本课阅读教学主要策略:1.重视学习内容的一课一得。
初步感知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结合课外古诗,拓展能力。
2.构建系统性的学习梯度,渗透“抓关键词,借助画面,读写结合,读中想象”等学习方法,理解诗意,体会诗人感情。
3.突出语言文字的运用,通过指导学生观察说话、写话,初步掌握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实现“认知——实践——迁移”的整合教学。
学习目标1.运用抓关键词,借助画面想象等方法理解诗意,体会诗人的情感。
2.初步体会诗中的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拓展阅读《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感受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在古诗中的表达效果。
3.有感情地朗读并尝试背诵《山居秋暝》。
学习重点运用抓关键词,借助画面想象等方法理解诗意,体会诗人的情感。
学习难点初步体会诗中的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拓展阅读《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感受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在古诗中的表达效果。
教学过程一、紧扣主题,巧妙导入1.点明主题,复习古诗师:同学们,“四时景物皆成趣”,不同的景物都能构成了一首首美妙的诗,你们学过哪些写景的诗呢?今天,老师和大家一起走进21课古诗词三首的第一首王维的《山居秋暝》,请齐读课题。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枫桥夜泊导学案(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枫桥夜泊导学案(精选3篇)〖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枫桥夜泊导学案第【1】篇〗教学要求: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8个生字。
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能说出诗中“泊”的意思。
3、通过对诗句的诵读感悟,体会诗中描绘的秋色和诗人抒发的感情。
教学重点: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8个生字。
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能说出诗中“泊”的意思。
教学难点:通过对诗句的诵读感悟,体会诗中描绘的秋色和诗人抒发的感情。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激发兴趣1、请学生背诵学过的描绘秋天的古诗,看谁记得多。
2、导入:今天,我们再来学一首关于秋天的古诗。
揭题:枫桥夜泊。
3、简介作者:张继,唐朝诗人,湖北安阳人,早年没做过什么官,就南下吴越,写下了许多诗篇,《枫桥夜泊》就是其中最著名的一首。
二、初读课文,认识生字1、请学生自学课文。
提出要求:读准生字的字音,理解字词,想想每句诗的意思。
2、检查自学情况。
(1)出示生字卡片:霜、泊、啼、愁、苏、城、寺、钟;指名认读。
(2)出示课文,指名朗读,引导评议。
(3)通过自学,你知道了哪些字词的意思?(泊:停船靠岸;枫桥:姑苏城外的一座拱形桥;……)你是怎么弄懂这些意思的?(4)小结:查阅工具书是学古诗的好方法。
不过,仅仅靠查阅工具书还是不够的,我们还应该把字词放在诗里去读懂它。
三、图文对照,理解诗意1、理解课题。
教师:枫桥在哪里?(教师板画“枫桥”)“泊”的是哪只船呀?(教师板画“客船”)为什么说是“客船”呢?这个“夜”点明了什么?(贴卡片“泊”)2、教师范读课文,学生听,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3、学习第一句: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教师相机板画“月”“霜”“乌”,贴出卡片“霜”和“啼”)“霜满天”是什么意思?有霜的夜晚使人感到怎么样?(寒冷、孤独)把这句诗的意思讲一讲。
4、朗读训练。
5、学习第二句:你还看见了什么?(教师板画“江枫”“渔火”)江边的枫树怎么样?茫茫的江面上点点的渔火给你什么感觉?(孤单、寂寞)诗人想起了故乡想起了亲人,他忧愁得怎么样?(难以入眠)谁来说说这句诗的意思?6、朗读训练7、学习第三、四句:你还看见了什么?(教师板画“寒山寺”,贴“寺”“钟”)寺里还传来了什么?听,钟声怎样?(传得很远,传到了客船上诗人的耳朵里)这就是第四句诗——夜半钟声到客船。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慈母情深导学案(精品3篇)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慈母情深导学案(精品3篇)【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慈母情深导学案第1篇】教学目标:1、认识3个生字。
理解“失魂落魄、震耳欲聋、龟裂”等词语。
2、通过对母亲外貌、动作、语言描写的重点句、段,感受母亲的慈祥与善良和母爱的伟大感人。
3、感受我对母亲的感激、热爱与崇敬之情。
教学重难点:就课文的主要情节和细节,引导学生注意从人物和环境的描写,集中探究课文是怎样表现“慈”和“深”的。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同学们,明白孟郊的《游子吟》吗?(师生共同背诵。
)你们明白诗歌赞颂的是什么吗?(母爱)2、历来的文人墨客喜欢用诗歌来赞扬母亲。
今天我们就让我们一起走进一位普通的母亲,去感受那博大的——慈母情深(指板书,引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感知文意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在读的过程中,看看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情?(这篇课文讲述的是贫穷辛劳的母亲不顾同事的劝阻,毫不犹豫地给钱让“我”买《青年近卫军》的事。
)三、了解我的家境的贫困(1——4自然段)1、同学们,我们明白事情的起因只是因为一本价值一元五角的书。
对你而言,买这样一本书容易吗?可对于当时的梁晓声,买书容易吗?(不容易)2、请你读读课文的1——4自然段,从哪些语句中看出买这么一本书不是容易的事情?3、理解“失魂落魄”(1)“失魂落魄”什么意思?(形容惊慌忧虑、心神不定、行动失常的样子。
)(2)从“失魂落魄”这个词语你读出了什么?(作者很想要书,但苦于家境贫寒)4、介绍梁晓声的家境一元五角钱在当时究竟意味着什么呢?那个年代,工人的工资是20几元,学生的学费是3元,梁晓声家有兄妹5人,父亲去遥远的大西北工作,为了养活一大家子人,常常一块豆腐要吃3顿,舍不得吃炒菜。
而母亲在一个小厂做临时工,每月工资只有27元。
为了省钱,她每天不吃早饭就去上班。
由此可见,一元五角钱对于这个家庭实在是一笔不小的开支。
四、入景融情,感悟情深1、面对这样的家庭情况,我的愿望有没有实现呢?照理说,梁晓声拿到钱,可以去买书了,心情应该是——高兴,开心。
最新部编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导学案全册打印版.doc
1、讨论自主学习中存在的问题,组内进行互帮活动。(不能解答的写到自己组的黑板上)
2、交流、展示:
(1)讨论解决各组出示的不能解决的问题。
(2)小数乘一个数的计算法则:
(3)积的小数点的位置的确定
:
三、过关检测
1、不用计算,说出下表中各栏的积有几位小数。
因数
0.4
12.13
28
1.2
2、使学生会根据需要,用“四舍五人法”正确求出积的近似值。
3、体验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带来的学习乐趣
学习重点:用“四舍五人法”截取积是小数的近似值的一般方法。
学习难点:根据题目要求与实际需要,用“四舍五人法”截取积是小数的近似值。
学案
导学案
一、自主学习
预习(课前)任务:用“四舍五人法”求积的近似数
1、用“四舍五人法”求出每个小数的近似数。
保留整数
保留一位小数
保留两位小数
2.095
4.307
1.8642
2、阅读教材第10页主题图,理解图意,并把解题过程补充完整。
3、练一练:P.10页的“做一做”。
4、想一想:要保留一、两位小数,如何求积的近似数?
5、思考发现:求积的近似数所用的方法同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的方法( ),关键是看( )
任务:探究积的近似数方法(课内):
1、我能理解、掌握一个数乘小数的计算法则。
2、我能正确进行一个数乘小数的计算。
3、培养了我的迁移、类推能力,初步了解数学中的转化思想。
学习重点:理解和握小数乘法的计算法则。
学习难点:确定积的小数点位置。
学案
导学案
一、自主学习
任务:小数乘一个数的计算法则
1、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扩大到原来的10倍,积();一个因数扩大到原来的10倍,另一个因数扩大到原来的100倍,积()。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鸟的天堂导学案(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鸟的天堂导学案(精选3篇)【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鸟的天堂导学案第1篇】教案设计设计说明布鲁纳说:“获得的知识,如果没有完美的结构把它们连在一起,那是一种多半会被遗忘的知识。
”因此,本方案着眼于整体,联系上下文,采用变序教学法,从结尾段中的中心句入手,以“疑”为线索,以“思”为核心,精心地设计“引疑—质疑—析疑—解疑”的教学思路,努力使学生在自主学习中有所感悟和思考,在积极探究中获得思想启迪,提高语文素养。
带着问题去读,去思考,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和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课前准备教师准备:搜集整理《鸟的天堂》的相关资料,制作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搜集巴金的资料和与“鸟的天堂”有关的文字资料及。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一、创设情境,揭题引趣1.(播放多媒体课件“百鸟朝凤”音乐。
)提问:同学们,你们听到了什么?谁来谈一谈?2.导入:同学们很有想象力,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和鸟有关的文章。
(板书:鸟的天堂)设计意图:以乐曲引入新课,调动学生的多重感官参与到学习中来,从而让学生把听到的与想到的结合起来,加深印象,自然引出课文题目,为下个环节做好铺垫。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自由读课文,画出生字、新词,在不明白的地方打上问号。
2.检查反馈。
(1)学习字词。
出示会认字:桨、桩、暇。
①指名认读,读准三拼音节“桨”,翘舌音“桩”。
②理解词语:船桨、应接不暇。
“船桨”可结合或实物来理解;“应接不暇”可结合生活实际来理解。
(2)谈谈对“鸟的天堂”的认识。
(3)个别读课文,通过读文检查预习情况,师生交流有关资料。
设计意图:初读课文,让学生对课文有一个整体的感知,解决文中生字、新词,为下面深入学习课文打下基础。
三、再读课文,理清结构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思考:(1)“鸟的天堂”指的是什么?作者去了几次?看到的景象有何不同?(2)课文可以分成几部分?①自己读一读,画一画,想一想。
②同桌讨论,重点讨论“为什么”。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将相和导学案(精品3篇)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将相和导学案(精品3篇)【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将相和导学案第1篇】一、查阅资料,了解背景。
《将相和》由“完璧归赵”“渑池之会”“负荆请罪”三个故事组成,因年代久远,内在联系复杂,课前可先让学生查阅有关资料,初步了解当时的时代背景及人物的情况,并做到适当摘录,以丰富学生知识,为学文作好铺垫。
学生掌握了第一手资料,教师可给他们创设一个展示、交流的机会,在课前几分钟里,让学生各抒己见,使学生获取多方面的知识信息,这样,既为顺利地读懂课文打下了基础,又培养了学生主动查阅资料的好习惯。
二、理清脉络,分清因果。
1.初读感知,设疑激趣遵照大纲中阅读教学要从整体入手的原则,我们在教学伊始,可首先让学生通读全文,在读准、读通的前提下,教师可借检查预习,了解学生对课文生字新词(包括课后题4的词语)的认读情况,对课文整体感知的情况以及对“将”“相”“和”三字的理解。
然后由“和”字引出“不和”。
此时教师可设疑激趣: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他们失和?又是什么原因使他们言归于好了呢?学生带问题默读全文,边读边思考,最后通过讨论,初步理出故事的来龙去脉,即前两个故事是失和的原因,第三个故事是事情的结果。
2.分清因果,突破重点《将相和》一文篇幅较长,三个故事的.处理不能平均用力。
可以重点段“完璧归赵”为主,教师扶学指导,并渗透一定的学习方法或思路,然后发挥群体优势,以小组学习的形式,自学后两个故事,做到长文短讲,省时高效地突破重难点,达到教学目标。
(1)扶读悟法。
细读“完璧归赵”,引导学生弄清两个问题:一是该故事的起因和结果各是什么;二是你从中体会出蔺相如是一个怎样的人,画出有关语句并谈出理由。
重点引导学生抓住描写蔺相如的动作、语言和语句来体会,如“上前一步”“往后退了几步”“举起”等动作的描写;“他理直气壮的说”“大大方方地说”等语言的描写。
通过练读体会他是一个怎样的人。
也可以让学生扮演角色,“理直气壮”地读,“大大方方”地说,尽可能地站在人物的立场体会他当时的心理,从而读出人物的语气。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枫桥夜泊导学案【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枫桥夜泊导学案【精选3篇】【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枫桥夜泊导学案第1篇】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3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
3.培养学生对诗的感悟及想象诗中所描绘画面的能力,体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根据对古诗内容的理解,想象诗中所描写的情景,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尝试自读,使学生掌握学习古诗的方法。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掌握本课中的生字、新词和重点诗句。
2.通过吟诵,体会《枫桥夜泊》所描写的景,体会作者心情。
3.学习作者借景抒情的写作方法,体会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1.唐诗是我国古代诗歌发展的高峰;成为我国宝贵的文学遗产之一,也是世界文学宝库中的一颗明珠。
你们最熟悉的白居易、高适、李白、杜甫、张继等都是唐朝大诗人。
有不少同学会背诵不少唐诗,谁愿意背一首?2.简介三位作者及时代背景。
二、预习课文1.按照预习要求分小组进行预习。
2.说说这两首诗向我们描绘了一幅怎样的情景,作最喜欢哪一首?哪一句?说说为什么?三、检查预习,质疑问难1.读古诗,正音。
2.理解词语。
3.交流预习后的初步感受。
4.质疑问题。
四、学习《枫桥夜泊》1.理解题目。
枫桥交代了什么?(地点)夜:夜晚;泊:停泊;枫桥夜泊:夜晚把船停泊在枫桥边。
2.教师配乐范读。
3.反馈预习情况。
4.指名朗读。
5.引导学习全诗。
(1)齐读。
(2)逐句重点理解词语。
(3)诗人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4)诗人因何而愁呢?(5)引导学生看图,说说这首诗所描写的景色。
(6)诗写景的目的是为了抒情,那么从诗人当时的心情,体会抒发了什么思想感情?(分组讨论)(7)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五、学习《别董大》根据学习《枫桥夜泊》的学习方法,掌握自学方法,自学《别董大》。
1.小组讨论后,教师指导,师生共同总结。
2.简介作者及时代背景。
3.弄清题目的意思,准确地理解诗意。
4.先同座互相读讲,再指名逐句读讲,有讲得不准确的,老师酌情指点。
【新课标】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19 父爱之舟》两课时导学案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导学案19.父爱之舟(第1课时)【素养目标】文化自信:感受语言文字及作品的独特价值。
语言运用:会认14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思维能力:默读课文,能说出让我难忘的场景。
审美创造:初步体会深深的父爱。
教学重难点:重点:会认14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难点:默读课文,能说出让我难忘的场景,初步体会深深的父爱。
【知识梳理】一、字词句:1.我会读下面的字,并标注拼音。
栈()兼()嘲()跷()冤()2.我能正确抄写本课生字。
二、词语理解通过联系上下文或查阅工具书,理解下面词语:恍恍惚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客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冤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寄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内容了解:通过预习课文,我知道了本课的作者是现代画家___________。
课文围绕“_______________”这一中心,采用了_________(顺序倒叙插叙)的手法,引入对往事的回忆,记录了许多看似平淡无奇的琐碎小事,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等,写出了_______ _______之情,抒发了儿子对父亲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父爱之舟”,既是指______________,又是指______________。
四、质疑问难:我有以下疑惑要与老师同学交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自主练习】一、读拼音写词语。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枫桥夜泊导学案(精品3篇)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枫桥夜泊导学案(精品3篇)【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枫桥夜泊导学案第1篇】一、背景导入:在一千二百多年前,有一个叫张继的人,满怀信心,进京赶考,最终却名落孙山,而此时恰逢安史之乱,看着国家日益凋敝,百姓们悲苦流离,他无能为力只好乘船南下,在一个悲凉的秋夜,他与枫桥有了一次美丽的邂逅,留下了一首千古名篇,《枫桥夜泊》写题,读题。
枫桥,在江苏。
“泊”的意思?停靠,停泊。
同学们,仔细看看是什么时间?是夜晚的时候,那该怎么读呢?一起读一下。
二、理解题目诗题是诗的眼睛,理解了诗题我们能更好地学习古诗,现在谁来说一说诗题的意思?(张继)在夜晚的时候把船停靠在枫桥。
三、初读古诗这是一个什么样的季节,在怎样的夜晚?我们带着这样的疑问走进古诗,在诗中找答案。
谁愿意读给大家听。
读得字字落实,真好。
枫、霜‘愁读准了。
谁还想读?不仅读出了节奏,还读出了味道。
听了你们的朗读,老师也想读了。
听听老师的语速语调。
孩子们,能不能像老师这样读一读。
齐读。
读得真好,老师听得意犹未尽。
四、读懂古诗诗我们读了这么多遍,老师提的问题能找到答案了吗?这是什么样的季节,怎样的夜晚?你来说。
秋天,寒冷的夜晚。
你从哪里知道的?从枫这个字感受到这是秋天,你很聪明,知道被秋霜打过的枫叶呈现火红的颜色,别具一格。
霜,很好,你发现了一个关键字。
都下霜了,这是深秋了,这是一个寒冷的夜晚在这样的一个深秋的寒冷的夜晚,张继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又感受到了什么呢?让我们走进古诗再找一找。
打开书,默读古诗,勾勾画画。
想好了,就举手示意。
1、看到了渔火,你知道这渔火是什么样的吗?远远望去,这渔船上的灯火,忽明忽暗,若隐若现。
2、看了江边的枫叶。
江枫渔火,这江枫是静态的,渔火便是?动态的,这一动一静,一暗一明,令人遐想呀。
3、看到了月亮落下。
当月亮落下的时候,天地之间是一片黑暗朦胧的景象。
4、听到了钟声,是哪里的钟声,寒山寺在哪里?这个钟声传到了哪里呢?传到了张继的船上。
2023年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父爱之舟导学案(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父爱之舟导学案(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父爱之舟导学案第【1】篇〗教学目标1、认识“茧、栈”等14个生字,会写“蚕、考”等14个生字,会写“渔船、报考”等19个词语。
2、默读课文,能说出“我”梦中出现的难忘的场景。
3、理解课文题目和句子的含义,体会深切的父爱。
教学重点和难点1、通过抓重点词句,研读“我”梦中的种种场景,领悟以小见大的写法,学习通过小事来反映人物情感。
2、通过理解“父爱之舟”的含义,体会文中表达的深厚的父子之情。
培养学生知恩、感恩的情感,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名画导入,激发兴趣1、课件播放吴冠中的绘画作品,学生欣赏。
2、你发现这些作品有什么共同点?(都有小船、水道、房子……)请你给这组画取个合适的名字。
(江南水乡)3、介绍作者吴冠中。
中国现代画家、美术教育家。
1919年生于江苏省宜兴县一个乡村教师家庭。
油画代表作有《长江三峡》、《北国风光》、《黄山松》等。
4、今天就让我们走进他的散文《父爱之舟》,齐读课题。
读了课题,你有什么疑问吗?设计意图:欣赏作者的绘画作品既让学生放松了心情,又知道了作者是画家,再引导学生结合画的内容命名,进行语言训练,同时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
二、交流预学,检查字词1、借助预学单,小组分享重点字词。
2、指导书写:考、疼、席、暑四个生字。
3、出示词语,学生认读。
渔船报考教训心疼席子庙会彩排糖果抽象启迪毕业寄宿师范路费轮换领略意境磨灭4、出示句子,朗读体会。
这是我第一次真正心酸的哭,与在家里撒娇的哭、发脾气的哭、打架的哭都不大一样,是人生道路中品尝到的新滋味了。
我什么时候能够用自己手中的笔,把那只载着父爱的小船画出来就好了!……醒来,枕边一片湿。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良好的预习习惯和预习方法。
三、初读课文,理清场景1、出示自学提示: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边读边思考在我的梦中出现了哪些难忘的画面?试着给它们起个小标题。
2、学生自由发言,教师适时引导。
2023年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导学案(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导学案(精选3篇)〖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导学案第【1】篇〗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7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精彩、糟糕、誊写、敬仰、出版、谨慎、迫不及待、一如既往、引入歧途。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选自己感受最深的部分背下来。
3、从父母亲对孩子的评价中体会到父母对孩子的爱。
教学重点1、体会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的意思。
2、从父母亲对孩子各自不同的评价中体会父母对孩子的爱。
教学过程:第一教时一、板书课题,导入新课1、指名读“精彩极了”“糟糕透了”,体会不同语气。
2、你读出了什么了?3、这两句话通常是在什么情况下说的?(再齐读)二、检查预习,初步感知1、指名读课文,读准生字2、说说课文主要内容。
三、再读课文,交流讨论1、同桌轮读,质疑词语2、把感受最深的地方,作上记号,多读两遍。
3、小组交流各自体会,讨论感兴趣或不懂的问题。
4、全班交流,提出问题,留待进一步理解。
四、学习生字,抄写词语1、重点指导书写“誊”(与“誉”或“卷”比较)“谨“(右半部要写紧凑)2、抄写词语第二教时一、检复:谁能三言两语说出课文重要写了什么?二、学习课文,读中感悟(一)指名读自己感受最深的地方1、你喜欢读哪里?2、齐读第16小节。
3、读着读着,问题就出来了,学生提问:①为什么当初我是多么“幸运”?②为什么生活中的每一个人都需要“两种力量”?(二)感悟“我”第一次写诗,父母的评价1、指名读母亲的评价①你读出了什么?再指名读——师范读——齐读②我的心情又是怎样?齐读2——4小节2、分角色读(5——14)小节①读到这是你不明白的又是什么?(学生提问:同一首为什么爸爸妈妈的评价截然不同?)②加以体会:母亲为了鼓励孩子,看到七八岁“我”能写出诗,就会为写诗这件事动情,并不多想诗的质量如何,是赞美“我”写诗的行为。
(齐读12小节)父亲:注意的不是“我”写诗的行为,而是诗本身的质量。
也可能认为母亲的鼓励有点过分了,以致使孩子“得意洋洋”,在这种情况下,给孩子一些警告。
2023年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圆明园的毁灭导学案(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圆明园的毁灭导学案(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圆明园的毁灭导学案第【1】篇〗【教学目标】1、认识6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估量、损失、殿堂、销毁、瑰宝、灰烬、举世闻名、众星拱月、玲珑剔透、亭台楼阁、奇珍异宝”等词语,用联系上下文,查阅工具书,词素分析法理解带点词语的意思。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3、4自然段。
3、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圆明园辉煌的过去和毁灭的经过,抓住重点词句体会作者对祖国文化、对侵略者的情感4、领悟课文特殊的表达方法。
【教学过程】学案教案一、学习提纲1、自学生字、新词,用联系上下文,词素分析法,查阅工具书等方法理解目标1中带点的词语。
2、读通读顺课文:按“概写→辉煌→毁灭”把文章分成三段,抓住二、三段归纳文章主要内容。
3、自读第二自然段:⑴圆明园是一座__的皇家园林。
它由______组成,许多小图分布在__三面。
⑵“众星拱月”里“拱”的意思是__,词语的本意是__,这里指__;说明圆明园的布局__。
4、自读第三自然段。
建筑艺术有____,还有__……园林艺术有____,还有__……说明圆明园是__漫步园中,有如__;仿佛__。
5、默读第四自然段:圆明园收藏的珍贵文物,上至__,下至__,历时__;收藏了__。
说明圆明园是当时世界上__。
6、课文第二、三、四自然段从圆明园的布局、__、__,再现了圆明园当年的__,表达了作者对我国古代文化__之情。
7、自读第五自然段:⑴勾画英法联军毁灭圆明园的动作,你从英法联军的滔天罪行中体会到了什么?⑵能不能把课文中“闯进”换成“进入”?能否把“凡是、统弦、实在、任意、连”这些词去掉?为什么?⑶假如你正站在圆明园废墟旁,你想说什么?8、讨论:题目是“圆明园的毁灭”,为什么作者用大量篇幅写它辉煌的过去?二、练习提纲1、听生字、新词,用“举世闻名、瑰宝、众星拱月,玲珑剔透”等词语,缩写文章内容。
2、背诵课文3、4自然段。
【新课标】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9 猎人海力布》两课时导学案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导学案9.猎人海力布(第1课时)【素养目标】文化自信:感受语言文字及作品的独特价值。
语言运用:认识4个生字并会写11个生字,熟练阅读课文。
思维能力: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和整体感知课文。
审美创造:通过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民间故事的一般特点及感染力。
教学重难点:重点:认识4个生字并会写11个生字,熟练阅读课文。
难点:通过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民间故事的一般特点及感染力。
【知识梳理】一、课文朗读我读了()遍课文,能把课文读正确、流利。
二、字词识记1.我会读下列词语,并给加点字加拼音酬.谢()发誓.()谎.话()牺牲..()倾.盆大雨()2.我能正确抄写本课生字课文讲了海力布哪几件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资料搜集我搜集了以下关于“民间故事”的资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质疑问难通过自学,我有以下疑惑要与同学和老师交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自主练习】一、读拼音写词语。
bǎo kù zhēn bǎo chóu xiè dīnɡ zhǔ bēnɡ tā二、在加点的字的正确读音下画“√”叮.嘱(dīnɡ dīn)叮嘱.(zǔ zhǔ)珍.贵(zhēnɡ zhēn)拖延.(yán yánɡ)三、补全下列词语,完成练习.飞()走()大吃()()()真()确乌云()()狂风()()倾()大()1.这件事是____________的,你可要相信我呀!2.外面下着__________,我们一家坐在电视机前看电视剧。
2023年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鸟的天堂导学案(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鸟的天堂导学案(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鸟的天堂导学案第【1】篇〗一、课文内容分析《鸟的天堂》是著名文学家巴金1933年到新会访友时所作,后来与同一时期的散文一起收入《旅途随笔》中。
这篇文章记叙了他和朋友两次经过“鸟的天堂”见到的不同景象,分别描写了傍晚静态的大榕树和早晨榕树上群鸟活动的景象。
宽阔清澈的河流,充满生机的大榕树,活泼可爱的小鸟,构成了一幅高雅清幽的风景画,展示了一派美丽动人的南国风光,表达了作者对自然与生命的热爱和赞美。
课文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为第1—9自然段,写第一次经过“鸟的天堂”时看到的景色;第二部分为第10—14自然段,写第二天早晨经过“鸟的天堂”时看到的情景以及对它的留恋和赞美。
本文在表达上独具匠心,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抓住景物特点进行静态与动态的双重描写,文章运用了先整体后部分的方法描写大榕树,突出了它的静态之美。
运用以静带动、动中寓静的方法,绘声绘色地描写了百鸟欢闹的场景,使学生感受文中描写的“鸟的天堂”那人与自然友好相处的和谐之美。
除此以外,文章中描写鸟儿的时候运用了先面后点的写法,先写百鸟欢闹的场面,再具体写一只画眉在唱歌,这样的描写手法让人眼前一亮。
第二,这篇文章的细节描写细腻到位。
巴金第一次去“鸟的天堂”时候并没有见到鸟,所以他第一次时着重描写了奇特的大榕树,将大榕树描绘的美丽又迷人,在描写大榕树时先写远看榕树的情景,再具体描写近看树枝和树叶的特点,大榕树的勃勃生机跃然纸上。
巴金第二次去“鸟的天堂”时如愿见到了鸟儿,并且看到了群鸟在大格树上乱飞的壮丽景观,将鸟的天堂的动态之美描写得淋漓尽致。
巴金主要描写了鸟儿的叫声、鸟儿的身影和鸟儿的形态——大、小、花、黑;还写了鸟的各种姿态——叫、飞、扑;然后又着重描写了一只画眉鸟,采用点面结合的方法描写了可爱的鸟儿和它们在这个天堂里生活情景。
在这一段文字中既展现了鸟儿的数量与种类繁多,又表现了它们的快乐、自由。
【新课标】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12 古诗三首》两课时导学案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导学案12.古诗三首(第1课时)【素养目标】文化自信:阅读古诗,从中体会传统文化孕育的爱国主义情感。
语言运用:学会本课生字新词,正确理解诗中的词语。
思维能力: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示儿》。
审美创造: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中表达的强烈的爱国情感,受到爱国主义教育。
教学重难点:重点: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示儿》。
难点: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中表达的强烈的爱国情感,受到爱国主义教育。
【知识梳理】一、课文朗读我能有感情的背诵《示儿》。
二、字词识记1.我会读下面的生字,并能注音祭()熏()亥()恃()喑()擞()2.我能正确书写本课生字。
三、资料搜集我搜集了《示儿》的背景资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质疑问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自主练习】一、比一比,再组词祭( ) 重( ) 亥()恃()察( ) 熏( ) 该()待()二、按古诗内容填空1.《示儿》的作者是______朝的__________。
“示儿”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
这首诗是诗人临终前写给儿子的。
2.诗人生前最遗憾的事是___________________,诗人最大的愿望是___________________。
(用原诗句回答)3.“九州”在诗中代指( )A.全国 B.九个区域 C.地域辽阔4.“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导学案【全册214页】1、白鹭(导学案)【教材分析】本课是部编版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一课的课文。
这是一篇优美的散文,作者用优美的语言介绍了白鹭的美,表达了作者对白鹭的喜爱之情。
这篇课文其实是告诉同学们,要善于在寻常事物中发现美,让同学们明白美就在我们身边,我们要善于发现美。
【教学目标】1、认识本课7个二类字,会写10个一类字,会写18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说说从哪些地方感受到“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
3、想象课文第6---8自然段描绘的三幅优美的图画,感受白鹭的美,体会作者对白鹭的喜爱与赞美之情。
激发学生对鸟类,对大自然的热爱。
4、背诵课文。
抄写自己喜欢的自然段。
5、、初步了解课文借助具体事物抒发感情的方法。
【教学重点】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说说从哪些地方感受到“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
2、背诵课文。
抄写自己喜欢的自然段。
【教学难点】想象课文第6---8自然段描绘的三幅优美的图画,感受白鹭的美,体会作者对白鹭的喜爱与赞美之情。
激发学生对鸟类,对大自然的热爱。
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认识本课7个二类字,会写11个一类字,会写18个词语。
理解生词。
3、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教学过程】一、课文导入:张志和在《渔歌子》中描写了白鹭:“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青箬笠,绿蓑衣。
斜风细雨不须归。
”同学们也一定记得唐代大诗人杜甫的名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唐代诗人杜牧笔下的白鹭“霜衣雪花青玉嘴,群捕鱼儿溪水中。
惊飞远映碧山去,一树梨花落晚风。
”白鹭在诗人的笔下尽展优美的姿态。
确实,白鹭是很美的,美得象一首诗。
因此郭沫若写了一篇散文来赞美它。
(板书:白鹭)请齐读课题。
同学们知道郭沫若吗?二、作者简介:郭沫若:中国现代杰出的作家、诗人、历史学家、剧作家、考古学家、古文学家、著名的社会活动家。
四川乐山人。
他学识渊博,才华横溢,是继鲁迅之后中国文化战线上又一面光辉旗帜。
生平著述很多,诗集《女神》,历史剧作《蔡文姬》、《屈原》等,现有《郭沫若全集》留世。
本文选自《郭沫若全集•文学篇》,写于1942年10月31日。
《白鹭》也作《鹭鸶》。
白鹭就是鹭鸶,它是鹭的一种,羽毛白色,腿长,能涉水捕鱼虾等。
三、出示本课时学习目标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认识本课7个二类字,会写11个一类字,会写18个词语。
理解生词。
3、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四、展示词语读词要求:站姿标准、声音响亮、读音正确、停顿恰当1、出示词语蓑毛suō长喙huì镜匣Xiá清澄chéng 铿锵kēng qiāng 恩惠huì黛色dài 嵌入qiàn 嗜好shì恬淡tián清澄chéng精巧配合身段适宜白鹤生硬寻常忘却流线型镜匣清晨孤独安稳悠然黄昏恩惠形象化美中不足下面请1-3组的5号同学进行赛读,其他同学认真倾听,对子做好随时纠正。
1、理解词语意思精巧:(技术、器物构造等)精细巧妙。
本课指白鹭的外形精细巧妙。
配合:合在一起显得合适;相称。
身段:①女性的身材或身体的姿态。
②戏曲演员在舞台上表演的各种舞蹈化的动作。
本文指白鹭的身形和姿态。
适宜:合适;相宜。
本课指白鹭的外形大小和羽毛的颜色都是恰到好处。
生硬:不柔和;不细致。
本课指白鹤身形太大而显得不柔和。
嗜好:特殊的爱好(多指不良的)。
恩惠:给予的或受到的好处。
美中不足:大体很好,但还有不足。
本课指的是白鹭不会唱歌是缺憾。
清澄:(水、天空)清亮。
本文是清亮明洁的意思。
铿锵:形容声音响亮而有节奏。
词语理解了,我们带着对词语的理解再读词语。
2、齐读词语。
五、展示读课文。
1、词语读得太棒了,把词语放在课文中你读得如何?读书要求:要做到:不添字、不掉字、不回读、标点、段落之间停顿恰当。
2、自由练读:请同学们先自己读一读感觉还读不好的段落,一会儿比一比,看看哪个小组同学能做到读正确、读流利。
(学生练读自己感觉还读不好的段落。
)3、指名读(1-5自然段;6-8自然段;9-11自然段)每小组的4号比一比,看哪个小组同学能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其他同学仔细听,帮对针对出现的错音、停顿不当、读的不流畅的句子等要及时纠正。
如:那雪白的蓑毛,那全身的流线型结构,那铁色的长喙,那青色的脚,增之一分则嫌长,减之一分则嫌短,素之一忽则嫌白,黛之一忽则嫌黑。
六、整体感知:说说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什么?方法提示:摘录句段法。
文章中的总起句、重点段落概括了全文的大意。
阅读时可直接引用或稍加整理,便可抓住主要内容。
(文章从静态和动态两个方面描写了白鹭精巧的外形和充满韵味的生活。
)七、写字:(1)请同学们认真观察课后方格里的一类生字,你认为哪个字最容易写错,向同学们提出建议;你认为哪个字最难写,就提出来(2)教师范写,学生仿写。
教师巡视。
(起笔顿笔、大小、间架结构是否美观。
)鹤:左部不是两个土,四笔横画间距要均匀。
右边鸟的底要横平。
嫌:左部偏窄,第三笔提不露头,右部横画间距均匀。
框:右半部份要方正,王的三横间距要匀称。
注意右部的笔顺。
(3)小检测。
(老师来听写,对子之间相互改一改,错的请及时更正,错一改三)八、出示自学提示:说说你从哪些地方感受到“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默读课文,并写出自己的体会。
九、学习任务:1、搜集有关“鹭”的资料。
2、从哪些地方感受到“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3、课文第6---8自然段描绘的三幅优美的图画,请你为每幅图画起一个名字。
4、背诵课文5、学习本课的写作方法。
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2、凭借具体语言材料,感受白鹭的美,激发学生对鸟类、对大自然的热爱。
3、初步了解课文借助具体事物抒发感情的方法。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这节课我们来继续学习《白鹭》这篇散文。
请齐读课题。
2、听写词语,订正。
精巧配合身段适宜白鹤生硬寻常忘却流线型镜匣清晨孤独安稳悠然黄昏恩惠形象化美中不足请看这节课的学习目标。
(课件出示)二、出示学习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2、凭借具体语言材料,感受白鹭的美。
3、学会本课的写作表达方法。
三、展示交流回顾上节课展示任务,并在小组内交流:1、搜集有关“鹭”的资料。
2、从哪些地方感受到“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3、课文第6---8自然段描绘的三幅优美的图画,请你为每幅图画起一个名字。
4、背诵课文5、学习本课的写作方法。
四、全班汇报1、从哪些地方感受到“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预设:(1)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
起句用一个比喻从总体上赞美白鹭。
用“诗”来比喻,新奇,贴切,耐人寻味。
精巧:精致、小巧、美妙。
诗:富有韵味、极耐品味。
板书:精巧的诗(2)色素的配合,身段的大小,一切都很适宜(恰到好处)(3)白鹭“色素的配合”从哪里可以体现出?作者如何评价?学生讨论,师生总结:雪白的蓑毛、铁色的长喙、青色的脚。
素之一忽则嫌白,黛之一忽则嫌黑。
(黛:青黑色。
白鹭的颜色再白一点就太白了,再稍微黑一点就有点黑了。
)评价:素之一忽则嫌白,黛之一忽则嫌黑。
这句话说明了白鹭颜色的恰到好处。
板书:色素美(4)白鹭“身段的大小”从哪里可以体现出?作者如何评价?学生讨论,师生总结:全身的流线型结构,铁色的长喙,青色的脚。
增之一分则嫌长,减之一分则嫌短。
出处:宋玉《登徒子好色赋》:东家之子,增之一分则太肥,减之一分则太瘦;著粉则太白,施朱则太赤。
评价:增之一分则嫌长,减之一分则嫌短。
这句话说明了白鹭身段美得恰到好处。
板书:身段美(5)白鹤、朱鹭、苍鹭与它相比呢?白鹭:色素的配合,身段的大小,一切都很适宜。
白鹤:太大而嫌生硬。
朱鹭、苍鹭:太大了些,而且太不寻常了。
这是把白鹭和白鹤、朱鹭、苍鹭进行了对比,写出了白鹭无论色素的配合,还是身段的大小,都很适宜的特点,突出了白鹭的美。
补充白鹭资料白鹭:又名小白鹭,是白鹭属的一种鸟类。
白鹭和雪鹭体形小,以各种小鱼、黄鳝、泥鳅、蛙等动物性食物为食,也吃少量谷物等植物性食物。
朱鹭:朱鹮的别名,属于鹮科,全长79厘米左右,体重约1.8千克。
体羽白色,羽基微染粉红色。
嘴细长而末端下弯。
朱鹮属于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可谓稀世珍禽,至本世纪70年代野外已无踪影。
至1995年,我国的野生朱鹮种群约35只,饲养种群有25只,为拯救这一珍禽带来了希望。
苍鹭:(学名:Ardea cinerea)又称灰鹭,是欧亚大陆与非洲大陆的湿地中极为常见的水鸟。
身体细瘦。
分布于非洲、马达加斯加、欧亚大陆,从英伦三岛往东到远东海岸和萨哈林岛和日本,往南到朝鲜、蒙古、伊拉克、伊朗、印度、中国和中南半岛一些国家。
(6)而白鹭却因为它的常见,而被人忘却了它的美。
作者告诉我们怎样的哲理?(出示课件15)学生讨论,师生共同总结:美往往蕴含在生活中,蕴含在我们常见的事物中,只要我们用心体会,就会发现寻常事物中那独特的美。
2、课文第6---8自然段描绘的三幅优美的图画,请你为每幅图画起一个名字。
(1)现在我们认真品味描绘白鹭的三幅图,看看作者是怎样直接描绘白鹭的美的。
①图画之美:清田独钓图。
生讨论:作者是怎样描写“图画美”的?(板书:图画美)师生共同总结:借助插图,我们可以感受到图画之美。
田为镜匣,白鹭为主体,好一幅水墨丹青。
解释水田:(图片)水田:筑有田埂(坎),可以经常蓄水,用于种植水稻等水生作物的土地。
镜匣:盛妇女梳妆用品的匣子,里面装有可以支起来的镜子。
{“暗喻”,是本体和喻体同时出现,说甲(本体)是(喻词)乙(喻体)。
喻词一般有:是、就是、成了、成为、变成等。
}一个“钓”字,可以看出作者采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丰富的想象,让人感觉白鹭捕鱼的情形好像是一位垂钓高手在钓鱼。
而比喻的修辞手法,让人感觉整个水田就像一幅嵌在玻璃框里的风景画。
那垂钓者(白鹭)就是这幅风景画的主角。
给这幅画起一个名字:清田独钓图、水田钓鱼图请同学带着悠然神往、喜爱的感情读这一段。
其他同学边听边想:你仿佛看到了什么?(我仿佛看到一个人,静悄悄地站在清水田,垂着钓竿,悠然地等着鱼儿上钩,神态是那么闲适自在。
)②悠然之美:清晨望哨图生讨论,作者是怎样描写白鹭的“悠然之美”的?(板书:悠然美)悠然:安闲、闲适的样子是呀,它孤独地站立在小树的绝顶,静静地向远处望着,望着……想一想:它也许在干什么呢?它也许在领略清新美好的晨光呢。
它也许在选择理想的活动场所呢。
它也许在深情地凝视着远方,正等待远出未归的同伴。
它在心里的呼唤:亲爱的朋友,你回来吧!……师生共同总结:描绘的背景----清晨;描绘的状态----悠然,这是其他鸟儿没有的,是白鹭独特的。
③清澄之美:黄昏低飞图生讨论:作者是怎样描绘白鹭的“清澄之美”的?(板书:清澄美)师生共同总结:背景---黄昏状态----低飞感觉:乡居生活的一种恩惠读:同学们,让我们和着音乐,用优美舒缓的语调再次朗读这一部分,读出悠然的意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