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原思考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原理思考题
1.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理论来源
①德国古典哲学:黑格尔的唯心主义辩证法,费尔巴哈的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②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威廉·佩蒂,亚当·斯密,大卫·李嘉图
③英法两国的空想社会主义:圣西门(法国),博利叶(法国),欧文(英国)
2.马克思主义及其基本特征
定义: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发现论,是关于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发展一般规律的学说,是关于资本主义发展及其转变为社会主义以及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发展规律的学说。
特征:①实践性②科学性③革命性④(阶级性)
3.什么是哲学基本问题?为什么?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原因:①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任何哲学都不能回避的问题。
②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
③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研究和解决其它一切哲学问题的前提和基础。
④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也是我们社会实践中的基本问题。
4.物质定义及意义。(物质就是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
定义: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
意义:①坚持了彻底的唯物主义一元论,同二元论和唯心主义一元论划清了界线。
②坚持了唯物主义反映论和可知论,同唯心主义先验论和不可知论划清了界限
③坚持了辩证的、历史的物质观,克服了旧唯物主义特别是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物质观的局限性。
5.“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的大脑并在人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
正确。
根据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论,物质是世界的本源,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观念是一种人对外界事物形成的意识,它的存在基础是外界事物,是由外界事物和人脑的生理结构决定的,所以一切观念的东西都是物质在头脑的反映和随之进行的改造。
6.人有主观能动性所以可以改变规律?
不是,意识能动性与客观规律的关系
①主观能动性是人特有的积极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和活动。
②规则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③互为前提:尊重客观规律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
7.主观能动性及其表现
定义:主观能动性是人类特有的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
表现:①意识具有能动性,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
②意识具有主动创造性
③意识具有指导实践改造客观世界的作用
④意识还具有调节和控制人行为生理活动的作用
8.相对静止及意义
定义:相对静止是标志物质运动在一定条件下、一定范围内处于暂时稳定和平衡状态的哲学范畴,静止是运动的特殊状态。
意义:①只有认识了相对静止,才能了解运动,才能找到它的量度。
②只有认识相对静止,才能理解物质的多样性。
③正是有了事物的相对静止,才使事物得以存在和发展。
9.为什么说对立统一规律是辩证法实质和核心?
①揭示了事物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和永恒发展的根本动力
②贯穿于辩证法思维体系的中心线索
③矛盾分析法是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
④是否承认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焦点和分歧
10.矛盾就是斗争,斗争就是你死我活的对抗。
错误。模糊了矛盾的概念,既有斗争性,又有同一性。
同一性:①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依存、相互吸引、相互转化的性质和趋势。
②矛盾双方相互依存,互为条件,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
③矛盾双方相互贯通、相互渗透。
④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向其相反方向相互转化。
11.“物极必反,否极泰来”的哲理
事物的发展从量变开始,到一定程度就会导致质变,矛盾就会转化为他的对立面。
①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②量变和质变相互渗透,相互转化。
12.度及其意义?
定义:度是一事物保持其自身质的稳定性的数量界限。
意义:①实践中注意适当和适度的原则;
②掌握最佳的度,使事物的质和量达到最佳统一;
③不要将度凝固化。
13.学习矛盾不平衡性原理及意义?
原理:事物存在的矛盾以及矛盾发展是不平衡的,有主要矛盾和非主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和非主要矛盾之分。
意义:①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②反对一点论和均衡论。
14.“欲速则不达”“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说明什么哲理
意识的能动作用:①要对意识的能动作用有个辩证的把握。
②意识能动作用的发挥必须通过实践才能实现。
③以一定的物质技术条件和手段为基础。
④发挥意识能动性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前提。
15.一刀切的做法对吗?为什么?
不对。忽视了矛盾的特殊性。
①不同事物的矛盾各有其特点。
②同一事物的矛盾在不同发展过程和发展阶段各有不同特点。
③矛盾在事物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具有不平衡性。
④解决矛盾的方法也有其特殊性。
16.辩证的否定观及意义
辩证的否定:①辩证的否定是事物的自我否定。
②辩证的否定是事物发展和联系的环节。
③辩证否定的实质是扬弃。
意义:对待一切事物要采取科学的分析态度,既不能绝对的肯定一切,也不能决定的否定一切。
17.联系及特点
定义:指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和事物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关系。
特点:①客观性②普遍性③多样性④条件性
18.“攻其一点不及其余”的做法对吗为什么?(矛盾普遍性原理)
不对。
①矛盾普遍性无处不在,无时不有。②要一分为二,全面整体看问题。③正视矛盾。
19.新事物为什么不可战胜?
①新事物是有远大前途的,具有强大生命力的事物。
②新事物是在旧事物母腹孕育而成,它批判了旧事物不合理的、继承其合理的并在此基础上增添了富有生命力的新内容。
③在社会领域,新事物符合社会发展规律,符合人民群众利益和愿望,受到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
20.如何理解实践中在认识中的作用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①实践是认识的来源②实践是认识的标准③实践是认识的动力④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21.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就是对客观真理的否定。
不对,客观真理具有相对性。
相对性是指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认识都是具体的,都是一定条件下产生的,都带有相似的性质。
①从认识的广度看,任何真理性认识都只是对客观物质世界的某一领域,某一方面的正确认识,都有它的适用范围,而不是对全部事物的正确反映。
②从认识的深度看,任何真理性的认识都只是对特定的具体事物一定程度,一定层次的近似正确的反应,客观事物不断发展,人类的实践不断发展,认识也必须不断发展。
22.真理是有用的,因此一切有用的就是真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为什么)
①从真理的本性看,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的正确反映,它的本性在于主观和客观相符合
②从实践的特点看,实践是人们改造世界的客观的物质性活动,具有直接现实性的特点。
23.真理的绝对性与相对性及关系
(1)真理的绝对性是指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认识具有确定性、无条件性。
(2)真理的相对性是指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认识都是具体的,都是在一定条件下产生的,都带有近似的性质。
关系:①互相渗透,互相包容②同一真理的两种属性
24.能动的反映论是一切唯物主义认识论的共有特征
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主体和客体是实践关系和认识关系。
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是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把实践引入认识论,把辩证法应用与反映论,正确地指出了认识的本质及其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