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四年级《一杯水能溶解多少食盐》教案附反思
科学四年级上册《100毫升水能溶解多少克食盐》教案与教学反思
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100毫升水能溶化多少克食盐)教案与教学反思教材分析本节是第二单元第六课,在本单元中本节起到一个承上启下的作用。
经过前面四课的学习,学生初步形成溶化的概念,在第六课中,学生将应用到学过的溶化概念,描述怎样才算溶化完全,经过第六课的学习,教师会引导学生,可以将食盐参加到水中,那么如何将食盐和水别离呢,这样就过渡到第七课的探究中。
学情分析四年级学生接触科学课已有一年,有肯定的科学素养,同时对实验课兴趣非常浓厚。
但是在思维上,逻辑性、严谨性不强,考虑问题不深刻、不够细致周密;同时实验操作能力有待提高。
本节课无论是实验设计还是实验操作,对学生而言都是很好的锻炼。
教学目标1、了解肯定量的水里能溶化的食盐是有肯定数量的。
2、通过制定简单的科学探究方案,按照方案来标准自己的实验操作方法,培养科学探究的能力。
3、在科学探究过程中,培养乐于探究、注重科学事实、敢于提出不同见解、乐于合作与交流的意识。
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设计出探究方案,并按方案操作。
教学难点:经历设计、完善简单的探究实验的活动过程。
教学过程教学反思1、本课实验的目标是100毫升水能溶化多少克食盐,而做这个实验所花费的时间至少要一节课,这样就不能保证作业的时间,势必会影响课堂教学效率。
结合这样的实际情况,我适当改变实验策略,把100毫升水改成50毫升水目的是加快溶化的速度。
2、在教学活动中通过师生、生生的互动与合作,建立合作学习共同体。
有利于学生人人参与学习的全过程,学生学得生动生动,人人尝试成功喜悦。
本课在操作实验、探究问题时,开展小组合作学习。
3、在课堂教学中使用鼓舞性评价,无论是对班、组集体,还是对学生个人都会营造出一种轻松愉快与和谐的课堂气氛。
使学生的情绪得到放松,进入较佳的学习状态。
4、在教学过程中存在问题:〔1〕打算不够充分。
〔2〕课堂上由于同学们做实验时,加盐速度慢,导致实验时间拖长。
教科版科学四上《一杯水能溶解多少食盐》教学设计
教科版科学四上《一杯水能溶解多少食盐》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一杯水能溶解多少食盐》是一节探究实验课,通过实验让学生了解溶解的概念,掌握溶解度的基本知识,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本节课的内容较为简单,但对学生来说却非常有趣,能够激发他们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对于溶解的概念也有了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在实验操作和数据处理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教师在课堂上进行引导和指导。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溶解的概念,掌握溶解度的基本知识。
2.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3.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通过实验了解溶解的概念,掌握溶解度的基本知识。
2.难点:让学生在实验中掌握数据处理的方法,能够正确地计算出一杯水能溶解多少食盐。
五. 教学方法1.实验法:通过实验让学生直观地了解溶解的过程,掌握溶解度的基本知识。
2.引导法: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实验操作,指导学生进行数据处理。
3.激励法:通过问题激发学生的思考,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六. 教学准备1.实验材料:一杯水、食盐、量筒、称重器等。
2.教学工具:PPT、黑板、粉笔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PPT展示一张食盐溶解在水中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一杯水能溶解多少食盐呢?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呈现(10分钟)教师向学生介绍实验的步骤和注意事项,然后示范实验操作,让学生直观地了解溶解的过程。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在实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4.巩固(10分钟)教师提问:一杯水能溶解多少食盐呢?让学生分享实验结果,总结溶解度的基本知识。
5.拓展(10分钟)教师提出问题:溶解度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呢?引导学生进行思考,拓展学生的知识面。
6.小结(5分钟)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溶解的概念和溶解度的基本知识。
《食盐在水里溶解了》教学案例及反思
《食盐在水里溶解了》教学案例及反思第一篇:《食盐在水里溶解了》教学案例及反思《食盐在水里溶解了》教学案例及反思教学案例教学目标:本课意在通过观察比较食盐、沙、面粉在水中的变化有着“显著的不同”和“本质的不同”,抓住溶解和不溶解的主要区别特征,逐步加深学生对“溶解”的认识和理解,并通过仔细观察描述高锰酸钾溶解在水中的逐渐变化的过程,帮助他们形成关于“溶解”的描述性概念。
由于教学中使用到的材料较多,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合理地安排活动,并对学生进行必要的指导,使活动有序、有效进行,实现“溶解”概念的构建。
教学过程:一:联系生活,创设问题情境1、师生谈话:平时,在喝汤之前,我们都会往汤里放点……(盐),盐在水里会发生什么变化呢?(溶了,溶化了)2、提问:看到什么现象说明盐溶(溶化)了呢?我们一起来做一做,看一看。
二:观察食盐和沙子在水中的变化,初步建立“溶解”概念1、提出观察要求:先观察——边搅拌边观察——停止搅拌观察,对比盐和沙子前后的变化。
2、学生把盐和沙子放进水中,实验观察。
教师巡视指导。
3、小组汇报。
4、小结:食盐在水里慢慢消失了,看不见了,食盐溶解了;沙子与原来一样大小,没有变化,沙子没有溶解。
(板题:食盐在水里溶解了。
)三:观察粉笔粉末在水中的溶解状况,通过过滤实验进一步理解“溶解”的实质1、出示粉末,让学生猜测:粉笔粉末在水中会溶解吗?2、学生实验,观察粉笔粉末在水中的变化。
组内交流,说说自己的判断依据。
3、汇报讨论,引发学生思考“粉笔粉末到底溶解了还是不溶解,或者是溶解了一部分?有什么办法可以区别?”4、教师介绍过滤方法,并演示操作过程,提出过滤实验注意事项。
5、学生实验,教师巡视指导观察和分析。
6、汇报交流,引导学生从“滤纸上看到什么?”、“过滤后的液体是怎样的?”和“三杯液体静置一段时间后看到的现象?”这几个方面进行分析讨论。
7、小结:没有溶解的沙子和粉笔粉末被滤纸分离出来了,溶解在水里的食盐不能被过滤的方法分离出来。
小学科学小学四年级的一杯水能溶解多少食盐优选教案附反思范文
《一杯水能溶解多少食盐》教课设计天桥岭林业小学张海燕教课目标: 1、设计“一杯水能能溶解多少食盐”的实验,经历简单的研究性实验过程。
2、经过实验使学生懂得必定量的水只好溶解必定量的盐。
3、体验研究溶解现象的乐趣,发展进一步研究溶解问题的兴趣。
b5E2RGbCAP教课要点难点:设计“一杯水能能溶解多少食盐”的实验,经历简单的研究性实验过程。
教课要点:设计实验、剖析实验数据教课准备:学生:一杯盐、一瓶水、一个搅拌棒、一个小药匙、一个烧杯。
教师:学生器具一套:一架天平、一袋盐、大小不同的烧杯各一个。
p1EanqFDPw一、导入:1、老师这里有一杯水(出示)和一袋盐(出示)。
演示:此刻我把一小勺盐放入水中,搅拌后会如何?再加入一勺盐,搅拌后会如何?那我不停地加盐,不停地搅拌,盐会不停地溶解吗? DXDiTa9E3d2、那我们这节课就要研究一个很存心义的问题了,想一想会是什么问题呢?3、板书课题二、新课1、设计实验方案师:要研究这个问题,需要哪些资料?师:有了这些资料,你打算怎么做,能设计一个实验方案吗?师:你们赞同这个方案吗?这个方案中有哪些地方说得不够详细、明确,需要改正和完美?师:一杯水是多少水?是大杯仍是小杯?为了节俭时间取多少水比较适合?(一致确立取 50 毫升水)师:怎么加盐?师:如何使每次放的盐尽量同样多?师:前一勺盐放进去后,什么时候再能够放入后一勺盐?师:什么状况下停止放盐,实验结束?师:如何统计一共溶解了多少食盐?师:谁能说一说我们改正后的方案?2、猜一猜: 50 毫升水能溶解多少食盐?3、实验时要注意的问题(阅读实验小提示)4、学生实验5、剖析整理实验数据生:报告实验结果。
师:察看实验结果,最多溶解了多少勺食盐?最少溶解了多少食盐?大部分小组溶解了多少勺食盐?和你们猜想的同样吗?RTCrpUDGiT师:怎么计算 50 毫升水溶解了多少食盐?师:经过实验,我们知道盐能在水中无穷地溶解吗?师指引小结:也就是说必定量的水只好溶解必定量的盐。
四年级上科学教学反思一杯水里能溶解多少食盐_教科版
四年级上科学教学反思-一杯水里能溶解多少食盐教科版本课旨在通过对“一杯水里能溶解多少食盐”这一问题的自主研究活动,体会如何制定可操作的研究计划,初步感知探究性学习的经历和方法。
教材虽然展示的是一匙一匙加盐或一包一包加盐的方式,但其实是以这种方法为载体,展现如何引导学生设计可操作的研究方案的探究过程。
实际上,如果学生的思维不受限制,可能会有更多的自己的统计或计算溶解的盐的方法,而这些方案在水量、怎样加盐等方面是相通的。
所以,为了让学生的探究活动更真实,更具思维性,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我设计了:走进情境,引出问题;交流研讨,制定计划;实验分析,提升认识的学习环节,在实际教学后,细细回味,感受颇多。
感受一:引导有效,活思维。
科学探究不仅仅是动手做,其本质是思维层面的发展,而思维的发展活跃离不开有效的情境和问题的引导。
情境——唤醒思维。
上课伊始,先安排一个“尝特别水”的活动,通过交流拉近师生距离,同时由此引出“溶解现象”,引导学生感知“溶解”(化在水里,看不见了),进而走进下面的情境:“不断向水中加盐,盐会都溶解吗?”这样自然地引出本课主题:“一杯水里能溶解多少食盐”的研究。
把熟悉的事物以特别的方式展现在学生面前,充分调动出学生已有经验、认知,激发起他们探究的欲望,产生了新的值得期待的研究内容,成功的唤醒了学生的思维,为本课学习研究开个好头。
在学习的过程中,适当的情境也能帮助学生引发思维。
比如:学生提出“一点儿一点儿量盐”的方法时,我用语言和动作模拟的方式抛出情境:取一点儿,量一量,放水里;再取一点儿,量一量,再放水里……从中学生一下子发现,这种方法比较麻烦,领悟到老师准备的盐包(2克装)的方便优势。
有效的情境还包括学习气氛的宽松和谐。
在本节课中我也着力为学生创设宽松民主的学习氛围,如卡通人物的提示,情境中语言动作的表达等方面,尽量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轻松愉快,在不知不觉中点燃其思维的火花,无所顾忌,畅所欲言,敢于发表自己的独到见解。
教科版科学四上《100毫升水能溶解多少克食盐》教学设计及反思
教科版科学四上《100毫升水能溶解多少克食盐》教学设计及反思一. 教材分析《100毫升水能溶解多少克食盐》这一节内容,选自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
教材通过实验让学生探究100毫升水在一定温度下能溶解多少克食盐,从而让学生理解溶解的概念,掌握溶解的定量分析方法。
同时,本节课还培养学生合作实验、交流分享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对于溶解现象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在定量实验方面还较为薄弱,对溶解度的概念理解不够深刻。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掌握实验操作步骤,培养学生观察、思考、交流的能力。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溶解的概念,了解溶解度的含义。
2.培养学生合作实验、观察、思考、交流的能力。
3.通过对实验数据的分析,让学生学会用定量方法研究物质的溶解现象。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掌握溶解的概念,了解溶解度的含义。
2.难点:用定量方法研究物质的溶解现象,对实验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
五. 教学方法采用实验法、讨论法、讲授法、小组合作法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探究、数据分析,自主学习溶解的相关知识。
六. 教学准备1.实验材料:食盐、水、量筒、烧杯、玻璃棒、天平等。
2.教学工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等。
七. 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思考: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听到“溶解”这个词,那么什么是溶解呢?接着,教师简要介绍本节课的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实验现象:将适量的食盐放入100毫升水中,观察食盐的溶解过程。
同时,引导学生注意观察食盐溶解前后的变化,如溶液的颜色、温度等。
3. 操练(15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每人量取100毫升水,加入适量的食盐,观察食盐的溶解情况。
在此过程中,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 巩固(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实验现象,提问:你们发现了吗?100毫升水能溶解多少克食盐?在此基础上,教师讲解溶解度的概念,让学生理解溶解度的含义。
一杯水里能溶解多少食盐教学设计一等奖
4、一杯水里能溶解多少食盐教学设计一等奖思路与教学反思一、教材说明四年级《科学》的溶解单元,它围绕“溶解”这一研究主题,以食盐和水作为主要的观察研究材料,把学生可能提出的,并且是他们能够进行研究的一系列问题——食盐在水中溶解吗,怎样使食盐在水中溶解得更快,一杯水能溶解多少食盐,溶解在水中的食盐能分离出来吗等问题按顺序编排起来,让学生在课堂上逐步深入地开展观察研究活动。
《一杯水里能溶解多少食盐》是这个单元的第三课时内容,意在指导学生根据讨论制定简单的研究计划,并通过对“一杯水里能溶解多少食盐”这一问题的自主探究活动,初步感知和经历探究性实验的方法和步骤。
同时获得“一定量的水只能溶解一定量的食盐”的认识。
二、教学设计意图1、引导学生从观察身边的物质开始,科学地研究有关的溶解现象,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并不断保持和发展他们探究周围事物的兴趣和爱好。
2、让学生根据问题讨论制定简单的研究计划,组织学生在课堂上经历一些有意义的科学探究活动过程。
三、教学要求1、让学生通过实验获得“在一定的温度下,一定量的水只能溶解一定量的食盐”的认识。
2、让学生学会根据问题制定简单的研究计划,通过自主探究活动,初步感知和经历探究实验的方法和步骤。
3、培养学生观察研究溶解现象的兴趣。
四、教学准备1、演示实验食盐、筷子、勺子、杯子等2、小组观察实验食盐、筷子、勺子、杯子、水槽等。
五、教学活动过程(一)观察实验现象,提出研究问题。
1、教师出示实验材料,说说我们可以用他们来干什么?想看教师做个实验吗?2、教师和一学生做一个食盐的溶解实验,把一勺子食盐倒入水里,搅拌几下,盐溶解了,再加一勺,盐又溶解了……不断地加盐,盐能不断地溶解吗?3、推测:这杯水大约能溶解几勺食盐?4、我们的猜测究竟对不对呢?该怎么办?我们一起用实验来研究“一杯水里能溶解多少食盐”。
出示课题。
(二)根据问题制定研究计划1、引导学生讨论:怎样来研究?(1)小组讨论。
(2)小组汇报讨论结果。
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2.6《一杯水能溶解多少食盐》教案
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2.6《一杯水能溶解多少食盐》教案一. 教材分析《一杯水能溶解多少食盐》这一课旨在让学生通过实验操作,了解溶解的概念,掌握溶解度的基本知识,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思维能力。
教科书提供了详细的实验步骤和指导,通过引导学生进行实验操作,让学生自主探究一杯水能溶解多少食盐,从而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对于溶解的概念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在实验操作和数据分析方面还存在一定的困难,需要教师的引导和帮助。
此外,学生对于实验的兴趣较高,积极性较强,有利于开展本节课的教学。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溶解的概念,掌握溶解度的基本知识。
2.培养学生观察、实验、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和团队协作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掌握溶解度的概念及影响溶解度的因素。
2.运用实验方法探究一杯水能溶解多少食盐。
五. 教学方法1.实验法:通过引导学生进行实验操作,让学生直观地观察和体验溶解过程。
2.讨论法:在实验过程中,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实验现象和结论。
3.启发式教学:教师引导学生思考问题,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六. 教学准备1.实验材料:一杯水、食盐、测量工具(如电子秤)、实验记录表。
2.教学工具:PPT、黑板、粉笔。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PPT展示一杯水能溶解多少食盐的实验现象,引发学生的兴趣,进而导入本节课的主题。
2.呈现(5分钟)教师向学生介绍实验的目的、步骤和注意事项,然后引导学生分组进行实验。
3.操练(15分钟)学生按照实验步骤进行操作,观察和记录实验现象。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问题。
4.巩固(5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实验现象和结论。
引导学生运用溶解度的知识解释实验结果。
5.拓展(10分钟)教师提出拓展问题:一杯水能溶解多少食盐受哪些因素影响?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
6.小结(5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和知识点,强调溶解度的概念及其影响因素。
小学科学 《100毫升水能溶解多少克食盐》教案及反思
一杯水里能溶解多少食盐活动准备盐、勺子、杯子、筷子等。
活动过程一、引入把一小勺食盐放入水中,搅拌几下,会发生什么现象?如果不停的往水里放盐、不停的搅拌,猜一猜,这杯水大约能溶解多少食盐?二、探究活动1.分组制定研究计划:研究的问题;研究的方法;研究步骤;注意的问题。
2.交流研究计划;3.补充、完善研究计划4.分组进行实验5.交流实验结果6.讨论:根据各组的实验结果,你们有什么发现,有什么问题?7.小结教学反思:本节课我安排了二个活动,首先是不断的将盐溶解到水中,让学生产生似乎不断的搅拌就可不断的将盐溶入水中的假象。
新理念提倡“用教材教”,我在尊重教材的基础上,重新整合了教材内容,这样的处理体现了活动的系列性原则,更利于学生获得主动探究、全面发展。
其次,我在学生产生矛盾的基础上,自己开始设计实验,指导学生把提出的问题转化为可操作和进行研究的问题,并指导他们围绕研究的问题做好相应的研究准备工作,我让全体学生参与,充分讨论在实验中可能出现的问题,体现了“面向全体学生”的新课程理念,使每个学生都能参与探究,都有所收获。
通过讨论和辩论,使学生明了了在实验中应该注意的问题——水的体积和每份盐的重量。
不过,教材也还是有些提示的:图中盛放着四堆标有2克的食盐,提示学生可以按每次投入2克的量进行溶解实验。
当然也可以每次加入一小匙食盐进行实验,等溶解完了第一匙再加入第二匙;溶解完了第二匙再加入第三匙……直到加入的食盐不能再溶解,然后统计或算出一共溶解了多少匙(或多少克)食盐。
这两种研究方法,要求是不一样的。
“50毫升水能溶解几克盐”比“50毫升水能溶解几匙盐”的研究要求更高,而且准备工作也更复杂。
学生由于对称量工具的用法并不是十分的熟悉,在课堂中浪费了很多时间,这是最后实验没有完成的根本原因,因此,基本称量工具的使用,我们在教学中还要加强。
再次,学生实验,实验中反映了很多的问题是课前没有想到的,例如,学生在做实验到后期时耐心就大大减少了,开始还能一点一点地放盐,到后来就一下放很多盐,结果就有很多盐沉在杯底,溶解不了,造成误差。
四年级上册科学《一杯水里能溶解多少食盐》教案与教学反思
四年级上册科学(一杯水里能溶化多少食盐)教案与教学反思教材分析(一杯水里能溶化多少食盐)是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溶化)的第三课。
在前面孩子们观察了食盐在水中溶化现象后,很简单会产生“食盐在水中溶化了吗〞的问题,本课开始就创设了这样的问题情境让学生发出“一杯水里能溶化多少食盐的疑问〞,引出本课探究的重点问题,激发探究兴趣。
本课在该单元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它既对第—课“溶化〞的概念有一个复习和稳固,又对第二课涉及到的实验设计和实验操作有一个延伸和拓展。
同时为下一节课提供了丰富的知识储藏和材料打算。
本课非常有利于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
本课书本上的实验设计有很大的发挥空间,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积极思考,设计可行性的实验,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学情分析学生由于生活中的经验和前面的学习,对食盐在水中溶化的现象有肯定的认识,但“一杯水里到底能溶化多少食盐?〞他们还是比拟模糊的,不敢肯定的,所以能交好的激发学习的兴趣。
虽然在前面的活动中的经历、累积了对他们设计实验方案有肯定的援助,但对于四年级的学生来说,对研究的问题制定一份细致的可研究方案有些肯定的难度。
因此需要降低学生制定研究方案的难度,教师悉心引导学生经历一个科学的探究过程,是本课教学设计的关键所在。
四年级的学生还是小孩子,耐心缺乏,学生探究欲难以持久,需要不断的刺激引导,如教师的积极评价,卡通人物的介入等方法,可有效延伸其学习的热情,提高学习效率。
教学目标1.科学知识:通过经历实验研究活动,了解一杯水里能溶化的食盐是有限的。
2.科学技能:在实验研究方案的设计过程中,让学生感受到科学的严谨,激发学生创新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实验动手能力。
3.感情态度和价值观:在科学探究过程中,培养乐于探究、注重科学事实、敢于挑战权威、乐于合作与交流的意识。
教学重点和难点1、经历设计简单的探究实验的活动过程。
2、如果设计可研究的实验方案。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出问题1、走进情境,引入课题2、感知溶化3、板出课题二、交流研讨,制定方案1、猜测:你觉得一杯水里能溶化多少食盐?2、2.初步设计方案3、研讨中完善方案三、实验分析,提升认识1、分组实验2、交流分析3、汇报。
教科版科学四上《100毫升水能溶解多少克食盐》教案及反思
教科版科学四上《100毫升水能溶解多少克食盐》教案及反思一. 教材分析《100毫升水能溶解多少克食盐》这一课是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的一部分,主要让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了解溶解的概念,掌握溶解度的基本知识,并能够进行简单的溶解度计算。
这一课的内容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紧密相连,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思维。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这一课之前,已经学习了关于物质的基本知识,对实验操作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在溶解度的概念和计算方面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困难,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深入理解溶解度的概念,掌握溶解度的计算方法。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溶解的概念,掌握溶解度的基本知识。
2.培养学生进行实验操作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思维。
3.引导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深入理解溶解度的概念,掌握溶解度的计算方法。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了解溶解的概念,掌握溶解度的基本知识。
2.难点: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溶解度的概念,掌握溶解度的计算方法。
五. 教学方法采用实验教学法、问题驱动法和小组合作法进行教学。
通过实验和观察,让学生直观地了解溶解的过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通过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深入理解溶解度的概念。
通过小组合作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实验材料:100毫升的水、食盐、电子秤、量筒、玻璃棒等。
2.准备实验场地和设备:实验室桌子、实验室椅子、实验台等。
3.准备PPT和教学课件,用于辅助教学。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向学生提出问题:“你们在生活中有没有遇到过溶解的现象?”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思考和讨论溶解的概念。
同时,教师通过向学生展示一些溶解的图片,如盐溶解在水中,让学生直观地了解溶解的过程。
2.呈现(10分钟)教师向学生介绍实验的目的和步骤,然后引导学生进行实验。
实验步骤如下:(1)用量筒量取100毫升的水,倒入实验台中。
四年级上科学教学反思一杯水里能溶解多少食盐_教科版
四年级上科学教学反思一杯水里能溶解多少食盐_教科版本课旨在通过对“一杯水里能溶解多少食盐”这一问题的自主研究活动,体会如何制定可操作的研究打算,初步感知探究性学习的经历和方法。
教材尽管展现的是一匙一匙加盐或一包一包加盐的方式,但事实上是以这种方法为载体,展现如何引导学生设计可操作的研究方案的探究过程。
实际上,假如学生的思维不受限制,可能会有更多的自己的统计或运算溶解的盐的方法,而这些方案在水量、如何样加盐等方面是相通的。
因此,为了让学生的探究活动更真实,更具思维性,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我设计了:走进情境,引出问题;交流研讨,制定打算;实验分析,提升认识的学习环节,在实际教学后,细细回味,感受颇多。
感受一:引导有效,活思维。
科学探究不仅仅是动手做,其本质是思维层面的进展,而思维的进展活跃离不开有效的情境和问题的引导。
情境——唤醒思维。
上课伊始,先安排一个“尝专门水”的活动,通过交流拉近师生距离,同时由此引出“溶解现象”,引导学生感知“溶解”(化在水里,看不见了),进而走进下面的情境:“不断向水中加盐,盐会都溶解吗?”如此自然地引出本课主题:“一杯水里能溶解多少食盐”的研究。
把熟悉的事物以专门的方式展现在学生面前,充分调动出学生已有体会、认知,激发起他们探究的欲望,产生了新的值得期待的研究内容,成功的唤醒了学生的思维,为本课学习研究开个好头。
在学习的过程中,适当的情境也能关心学生引发思维。
比如:学生提出“一点儿一点儿量盐”的方法时,我用语言和动作模拟的方式抛出情境:取一点儿,量一量,放水里;再取一点儿,量一量,再放水里……从中学生一下子发觉,这种方法比较苦恼,领会到老师预备的盐包(2克装)的方便优势。
有效的情境还包括学习气氛的宽松和谐。
在本节课中我也着力为学生创设宽松民主的学习氛围,如卡通人物的提示,情境中语言动作的表达等方面,尽量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轻松愉快,在不知不觉中点燃其思维的火花,无所顾忌,畅所欲言,敢于发表自己的独到见解。
教科版科学四上《一杯水能溶解多少食盐》教案
教科版科学四上《一杯水能溶解多少食盐》教案一. 教材分析《一杯水能溶解多少食盐》这一课是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的教学内容。
本节课通过实验探究,让学生了解溶解的概念,掌握溶解的量的关系,培养学生观察、思考、探究的能力。
教材以一杯水能溶解多少食盐为线索,引导学生进行实验探究,探索溶解的规律。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对于溶解现象有一定的了解。
但在溶解量的探究方面,学生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实验,观察溶解现象,从而理解溶解的量的关系。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溶解的概念,掌握溶解的量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学生观察、思考、探究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探究精神,树立合作、分享的价值观。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溶解的概念,溶解的量的关系。
2.难点:通过实验探究,理解溶解的量的关系。
五. 教学方法1.实验法:通过实验引导学生观察溶解现象,总结溶解的量的关系。
2.讨论法:在实验过程中,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观察到的现象和想法。
3.启发式教学:教师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
六. 教学准备1.实验材料:一杯水,食盐,量筒,勺子,计时器。
2.教学工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已学过的溶解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呈现(5分钟)教师展示实验材料,引导学生观察一杯水能溶解多少食盐。
3.操练(15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一杯水能溶解多少食盐。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问题。
4.巩固(5分钟)学生汇报实验结果,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溶解的量的关系。
5.拓展(5分钟)教师提出拓展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溶解现象在生活中的应用。
6.小结(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巩固知识点。
7.家庭作业(5分钟)教师布置作业,让学生课后思考和巩固所学知识。
四年级上册科学《一杯水里能溶解多少食盐》教案
四年级上册科学《一杯水里能溶解多少食盐》教案•相关推荐四年级上册科学《一杯水里能溶解多少食盐》教案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实施教学的主要依据,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那么你有了解过教案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四年级上册科学《一杯水里能溶解多少食盐》教案,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教学目标】科学概念:食盐在一定量的水中溶解的量是有一定限度的,并不能无限量地溶解下去。
过程与方法:学生能设计“一杯水能溶解多少食盐”的实验,并能根据计划开展研究,学会运用数据作出解释。
情感、态度、价值观:体验研究溶解现象的乐趣,发展进一步探究溶解问题的兴趣。
在溶解实验中能用观察到的事实与他人进行交流,并在制定计划和实验操作中感受科学探究的严谨。
【教学难点】经历设计简单的探究实验的.活动过程。
【教学准备】演示实验用:食盐、塑料小勺、筷子、烧杯、水分组实验材料:食盐1小瓶备用、(亦可每包2克的食盐10包)、筷子1、盛50ml水的烧杯1、水槽1、天平1。
【教学过程】一、引入问题31、老师桌上有盐、烧杯、水、勺子、筷子,猜猜看,能用这些材料做什么实验?2、谁愿意和老师合作?(出示一杯清水,请一学生放一平勺盐,教师搅拌)大家看到盐怎么样了?再往杯中放一平勺盐又会怎样?3、提问:如果不停地往这杯200ml水里放盐,不停地搅拌,盐会不断地溶解吗?(板书课题:一杯水里能溶解多少食盐)4、由于时间的关系,我们先50ml水来做实验。
(在课题一杯后加上50ml)二、制定一杯水50ml水里能溶解多少食盐的研究计划20’1、请你推测一下,这杯50ml的水里能溶解多少食盐?2、学生猜测:2勺、3勺、5勺……3、组织学生讨论:想知道谁的猜测正确,该怎么做呢?4、组织学生汇报,完善研究计划。
(建议用以下形式表达研究计划)。
一杯水能溶解多少食盐教学反思
一杯水能溶解多少食盐教学反思一杯水能溶解多少食盐教学反思作为一名人民老师,课堂教学是我们的任务之一,写教学反思可以很好的把我们的教学记录下来,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学反思怎么写吗?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一杯水能溶解多少食盐教学反思,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一杯水能溶解多少食盐教学反思1今天的课布置在下午,中午是备课组活动,组长布置的活动正好是观看本课的课堂教学录像。
录像中的几个环节引起了我的兴趣,并在下午的教学中做了改进。
1.食盐的份量。
原来准备给每个小组准备好若干份称好重量的食盐,因为每份量不能过多,所以份数很多,工作量很大,导致想合并实验小组以减少食盐准备的份数。
录像中发现有一种小勺,一平勺的食盐刚好是1克。
印象中这种小勺仪器室里也有,看完录像我赶紧找出这种小勺,进行了验证,虽然不是刚好1克,但基本接近,可以作为计量使用。
重要的是解决了食盐的计量问题,从而不必课前准备大量的份数食盐。
也不必合并实验小组,可以保证同学参与实验的机会。
2.实验结果的预测。
录像中有个环节,教师让同学小组讨论,议题是“一杯50毫升的水里可以溶解多少食盐?”同学讨论了一段时间,纷纷给出答案,后来教师以同学的答案为例,引导怎样加入食盐,中心意思是第一次可以多加点,比方预测60克的可以加入40克或50克。
对这一环节我有些不同意见。
一是同学的预测只是一个环节设计,其实他们没有前期知识准备作为预测的依据,因此这个环节中根本没有布置讨论的必要,讨论了也是浪费时间。
而教师根据同学预测结果讲述如何加入食盐,则更有误导之嫌。
很多同学都预测40克以上,那么就可能在后面的实验中第一次在50毫升水中加入30克以上的食盐,这样肯定达到饱和状态,大多数小组的实验也就失败了。
因此,我上课前给每个小组准备了一份30克的食盐,一杯100毫升的水,溶解后每次用小勺加入1克的食盐,这样可以保证食盐数据的准确。
而结果也是这样,三个班级二十多个实验小组的实验结果,有近八成的小组实验数据是35、36克,其他也是33、34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师:观察实验结果,最多溶解了多少勺食盐?最少溶解了多少食盐?大多数小组溶解了多少勺食盐?和你们猜测的一样吗?
师:怎么计算50毫升水溶解了多少食盐?
师:通过实验,我们知道盐能在水中无限地溶解吗?
师引导小结:也就是说一定量的水只能溶解一定量的盐。
师:老师有一个问题不明白:为什么都是50毫升的水溶解的盐却不一样多呢?
教学关键:设计实验、分析实验数据
教学准备:学生:一杯盐、一瓶水、一个搅拌棒、一个小药匙、一个烧杯。教师:学生用具一套:一架天平、一袋盐、大小不同的烧杯各一个。
一、导入:
1、老师这里有一杯水(出示)和一袋盐(出示)。演示:现在我把一小勺盐放入水中,搅拌后会怎样?再加入一勺盐,搅拌后会怎样?那我不断地加盐,不断地搅拌,盐会不断地溶解吗?
师:怎么加盐?
师:怎样使每次放的盐尽量一样多?
师:前一勺盐放进去后,什么时候再可以放入后一勺盐?
师:什么情况下停止放盐,实验结束?
师:怎样统计一共溶解了多少食盐?
师:谁能说一说我们修改后的方案?
2、猜一猜:50毫升水能溶解多少食盐?
3、实验时要注意的问题(阅读实验小提示)
4、学生实验
5、分析整理实验数据
1、于揭题时提问
科学课教学往往是从学生日常生活现象中提炼出问题进行研究。所以在设计时,很多是在学生生活经验的基础上来揭示课题的。在《一杯水能溶解多少食盐》的一课教学时,我创设这样一个问题情境:把一小匙食盐倒入水里,搅拌几下,盐溶解了,再加一小匙食盐,搅拌几下,盐又溶解了,再加盐,再搅拌……不断加盐,盐能不断地溶解吗?学生根据以往的认知情况回答说:不可能吧。那么一杯水到底能溶解多少食盐呢?学生很自然地想到了这样的问题,从而产生研究的欲望,学习更有目的性,也更有动力。
3.于整理处提问
虽然新课程强调情感态度价值观和过程方法,但作为可以量化的学习结果,科学知识的掌握也是必要的。在一个主题研究结束时,要梳理学生的收获,分析整理归纳学生的实验数据,让学生根据老师的问题去构建所学知识的结构,形成一个相对完整的认知系统。在《一杯水能溶解多少食盐》的这一课的教学时,正是有前面完善的实验计划,加之学生能规范的操作,所以实验结果也非常接近。八个实验小组中有五个小组溶解了11勺盐,三个小组组溶解了12勺盐,实验结果非常接近,即50毫升水大约能溶解11勺盐。但我并未满足于此,而是进一步提问:有什么办法计算50毫升水平均溶解的食盐的勺数,学生思维马上被调动起来了,他们马上想到了数学课上求平均数的方法,我进而又问:"怎样知道50毫升水溶解多少克盐呢?","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的思维立刻活跃起来,有的说:"把水蒸发掉,称称留下盐的重量",有的说:"盛出11勺盐用天平称一称",有的受启发马上说:"先称出一勺盐的重量,再乘以11勺就可以了……,"那为什么都是50毫升的水,溶解的盐却不一样呢","通过这个实验你又有什么发现",通过探究使学生知道产生误差的因素,了解盐不能在水中不断地溶解,一定量的水只能溶解一定量的盐。这些适时有效的问题的提出,使学生的探究水平不断提高,思维不断地得以升华。
4.于拓展处提问
主动学习理论强调学习要以问题开始,以问题结束。在科学课中,探究是活动的核心。但每一次探究的只是一个知识点,它既是上面一个知识的终点,也是下面一个知识的起点。维持科学探究动力的是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教师只需一个贴近学生生活,又结合探究主题的小问题来激起学生的好奇心,给学生指明思考的方向,使学生能始终参与到探究活动的全过程。如在本课的教学即将结束时,我提出了这样两个问题:怎样使杯中没溶解的盐继续溶解?如何把溶解在水中的盐再分离出来。其中问题一是对前一课知识的迁移,学生通过上节课的学习,能够想到给水加温或者再放入一些水的办法使没能溶解的盐继续溶解,使前一节知识点得以扩展。而后一题又是下一节课教学要探讨的内容。给学生留有一定的悬念和思维的空间,激发学生在课下继续探究的热情,同时也为下节课教学做好了铺垫。
《一杯水能溶解多少食盐》教案
天桥岭林业小学张海燕
教学目的:1、设计“一杯水能能溶解多少食盐”的实验,经历简单的探究性实验过程。2、通过实验使学生懂得一定量的水只能溶解一定量的盐。3、体验研究溶解现象的乐趣,发展进一步探究溶解问题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设计“一杯水能能溶解多少食盐”的实验,经历简单的探究性实验过程。
2.于无疑处提问
有时候学习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有比较大的距离,学生无法找到两者的连接点,思维处于暂时短路状态。这时学生迫切需要一个引路人,教师的提问无疑是最好的桥梁。用一个简单的问题把学生的生活经验调动起来,让他们的思维活跃起来,提高探究的效益。"一杯水能溶解多少食盐"一个看似简单的问题却很难着手进行研究,必须把它转化成可操作,可研究的问题。"要研究这个问题需要哪些材料"、"一杯水是多少水"、"如何放盐"、"怎样使每次放的盐同样多"、"放盐时注意什么问题"、"什么情况下停止加盐实验结束"、"如何称量和记录",通过对这些一系列问题的探讨和交流,最后制定出一个切实可行的比较完善的实验计划,这样学生在明确要研究的问题,准备的材料,实验的步骤后才能保证下面的小组实验有效有序地进行。
师:怎样知道这50毫升水溶解的盐是多少克呢?
6、认识饱和溶液
三、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四、延伸与扩展:
1、怎样杯中没能溶解的盐继续溶解?
2、怎样使溶解在水中的盐再从水中分离出来?
把握提问的契机,适时有效提问,提高课堂探究效益
——《一杯水能溶解多少食盐》教学反思张海燕
提问是课堂教学的最常用方法,科学课教师组织学生探究离不开提问。那么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如何把握提问的契机,提出有效的科学研究问题,提高课堂探究的效益呢?现在根据自己在本学期制定的这个研究课题并结合《一杯水能溶解多少食盐》一课的教学谈谈自己在这方面的体会。
2、那我们这节课就要研究一个很有意义的问题了,想想会是什么问题呢?
3、板书课题
二、新课
1、设计实验方案
师:要研究这个问题,需要哪些材料?
师:有了这些料,你打算怎么做,能设计一个实验方案吗?
师:你们同意这个方案吗?这个方案中有哪些地方说得不够具体、明确,需要修改和完善?
师:一杯水是多少水?是大杯还是小杯?为了节省时间取多少水比较合适?(统一确定取50毫升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