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当代中国国情下大众文化与民间文化之异同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试论当代中国国情下大众文化与民间文化之异同

摘要

大众文化是一种“他律”的文化。它不是在已有传统的根基上自然生长出来的,它也外在于精英文化和民间文化或通俗文化的对立之上。今天的大众文化没有自己的文化传统,它是由电子文化和各种现代新技术催生的文化,其背后的强大动力是社会的现实力量,是政治和经济的因素在起作用。大众文化拼命开发民间文化,利用民间文化资源创造传奇。客观上这既吸引了观众的眼球,同时又弘扬了民间文化。其实民间文化只是大众文化扩充自身,拓展市场的修辞和手段,是大众文化制作各种文化快餐的佐料。

关键词:大众文化民间文化异同

前言

“大众文化”一词最早来源于法兰克福学派,其大众文化观点源于对启蒙问题的研究,主要对西方经典音乐、绘画等文化活动的研究,认为大众文化就是那种通过大众传媒普及于社会大众之中的通俗文化。法兰克福学派对大众文化持坚决否定的态度,原因是这种文化带有明显的商业性质,是一种纯粹的消费品,不具有个体创造性和社会批判性,它操纵了大众意识,扼杀个性,限制自由,其特有的娱乐性、大众性使人们忘记社会责任并安于现状,在审美意义上仅仅满足于感官刺激和虚幻的享受。

我们今天所说的大众文化是一个特定范畴,它主要是指兴起于当代都市的,与当代大工业密切相关的,以全球化的现代传媒(特别是电子传媒)为介质大批量生产的当代文化形态,是处于消费时代或准消费时代的,由消费意识形态来筹划、引导大众的,采取时尚化运作方式的当代文化消费形态。它是现代工业和市场经济充分发展后的产物。是当代大众大规模地共同参与的当代社会文化公共空间或公共领域,是有史以来人类广泛参与的,历史上规模最大的文化事件。大众传播媒介的蓬勃发展为大众文化的迅速流行提供了有利物质和技术条件。大众传

媒一般指报刊、广播、电视、互联网等领域,它们有着覆盖面广、普及率高、重复性等特点。几大媒介共同组成了现代社会文化传播的网络,在极大的程度上影响了人们的思想和行为,社会上流行的畅销书、电视连续剧、影视歌明星、网络文学、个人专栏等不同的传播方式,遍及社会的各个角落,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每个方面。

民间文化指的是由社会底层的劳动人民创造的、古往今来就存在于民间传统中的自发的民众通俗文化。从社会分层上看,民间文化是一种来自社会内部底层的、由平民自发创造的文化。民间文化还是一种具有农业社会生活的背景、保留了较多传统色彩的文化。民间文化是一种自娱自乐型的文化。它立足于民众生产、生活的具体背景,以一种通俗活泼的形式,所自发创造出来的用以娱乐民众自我的文化形态。

从本质上说大众文化与民间文化是两种不同的文化,但是二者也有一定的联系。因此,探讨二者的差异与共同之处是必要的。

一、浅论大众文化与民间文化

大众文化指“一种都市工业社会或大众消费社会的特殊产物,是大众消费社会中透过印刷媒介和电子媒介等大众传播所承载、传递的文化产品,这是一种合成的、加工的文化产品,其明显的特征是它主要是为大众消费而制造出来的,因而它有着标准化和拟个性化的特色”。 可以说大众文化是在多重因素结合下出现的新型文化,特别是其与新媒介结缘,人们常常称之为媒介文化;由于其经济因,人们也称之为消费文化;又因为其社会因,人们还称之为流行文化。当然其规模庞大,受众日多,所以大众文化仍然包含大众的含义。但它不是自主的文化,以往的文化经验、文化规律和文化传统并不能帮助人们确切认识和理解大众文化;必须从新的视角切入,才能准确、深刻地把握其内涵和实质。大众文化的勃勃生机在于与国外文化和先进科技的接轨,其生长机制侧重于移植。大众文化被一些人贬称为平庸文化、快餐文化。大众文化的社会凭借是商业霸权的建立和以都市为中心的消费社会的出现、大众传媒(如电影、电视、电台、报纸、杂志等)的发达。大众文化的特性可以概括为:大众化、通俗化、短暂的(短时间解答的)、可消费的(容易忘记的)、年轻的(面向青年的)、机智诙谐的、诡秘狡诈的、性感的、有刺激性和冒险性的等。大众化则是指大众文化的存在形态是大众性的。它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为大众而生产的文化,是一种施予性的文化,以大众喜闻乐见的方式来生产,这种生产者不是大众本身,而是它者,有时是知识分子。

大众文化的通俗化是指其文化内容、表现形式是通俗的,娱乐性的,让人们喜闻乐见的。大众文化的生产者是大众,接受者同样为大众,大众文化的通俗性是就大众文化与其受众的关系而言的,是一种较为容易接受并且被乐于接受的文化,它接近人们熟悉的生活,这种通俗性与大众性一脉相承,其受众的文化层次参差不齐,但并没有因此而减少了大众文化的娱乐性。它往往以生动形象的画面,或以强烈刺激的灯光,或以逼真动感的形象直接面对受众,以造成他们感官上的刺激和心理上的愉悦;它打破了精英文化、传统文化所固有的对理性、崇高、个性意义的探索与追寻的格局,而由于接受者众多而成为现代社会的一种潮流,一种精神文化与科学技术相结合的新型文化样式。这些特性与其社会凭借相结合,大众文化对消费者来说是便宜的、便捷的即少花钱不费神的文化享受,对制作者来说是大批生产的大生意。因此,大众文化能够吸引大量的投资和大量的顾客,成为一种潜力无限、前途无量的产业。民众和金钱,现代社会最强大的两种力量,在此喜结良缘。大众文化就这样借助商业霸权和社会多数建立自己的文化霸权。

当年阿多诺等以“文化工业”来取代“大众文化”时,已经把大众文化看成“他律”的文化了。文化和艺术的规律———如果说曾经有过这种规律———“甚至在完全纯粹的形式中也很少起主宰作用,并且总是被一系列对效益的考虑所渗透”[2]。即决定大众文化运作轨迹的既不是大众,也非文化自身的内在演化逻辑,而是资本的赢利动机。阿多诺在其《文化工业的再思考》一文中,再次阐述和深化了这一思想,并强调了文化工业的规训或操纵力,文化工业“宣示于众的是:你应该循规蹈矩,即使是在未被告知任何规矩的情况下;……文化工业的威力是如此之大,以致循规蹈矩已经取代了自觉地思考”[3]大众文化的运作不是规训和反规训,以及自下而上或自上而下那么简单两分的,特别是电子传媒的出现和互联网的产生,使得上或下,内和外的界限模糊难辨,个人的偏好和意愿是一回事,而文化潮流是另一回事情。

民间文化是一定群体内自发流传并习以为常的价值观、行为方式和精神文化产品,它有下述属性:不记名,非职业的,也就没有谁能从中博取金钱和名誉;与特定情境相联系,不包含情境外的功能,就是为情境中的人及其活动的;其中的一些部分,尤其是风俗习惯、象征符号,是悠久的传统。民间文化又被称为民俗文化、乡土文化(在中国,它是在乡土社会定型的)、口承文化(因为它主要是通过口头语言和人际交往传播的)。民间文化虽然也有新内容不断产生,但是,它在总体上是历史的产物,所以它在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型的过程中始终是被改造的对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