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动脉供血不足临床路经

合集下载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临床路径单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临床路径单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临床路径单
一、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无并发症患者)
(二)诊断依据
1、临床症状:反复的头晕,伴视物旋转,恶心呕吐。

2、脑血流图示椎基底动脉血流速度低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1、抗血小板聚集,防血栓形成。

2、扩张血管,改善脑供血。

(四)标准住院日5-7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符合第一诊断
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
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住院期间检查项目
(1)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
(2)血脂血糖肝功肾功表面抗原、电解质、凝血四项、心电图、脑血流图
(七)治疗原则
1、一般治疗:休息
2、对症治疗:抗血小板聚集,防血栓形成。

扩张血管,改善脑供血。

(八)出院标准
1、症状明显缓解
2、没有出现住院期间并发症
(九)变异及原因分析
1、治疗无效或者病情进展,导致住院时间延长。

2、伴有影响本病治疗效果的合并症和并发症,需要进行相关检查及治疗,导致住院时间延
长。

二、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适用对象:第一诊断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无并发症患者)
患者姓名:性别:年龄:门诊号:住院号:。

脑动脉供血不足临床路经

脑动脉供血不足临床路经

脑动脉供血不足临床路径单
一、脑动脉供血不足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脑动脉供血不足(ICD1O:I67.8O3)(无并发症患者)
(二)诊断依据
临床症状:反复的头晕,伴视物旋转,恶心呕吐。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1. 抗血小板聚集,防血栓形成。

2. 扩张血管,改善脑供血。

(四)标准住院日5-7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 符合第一诊断脑动脉供血不足(ICD10:I67.803)(无并发症患者)
2. 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住院期间检查项目(1)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2)血脂、血糖、肝功、肾功、电解质、凝
血四项、心电图、TCD血管彩超;(3)头颅CT/MRI
(七)治疗原则
1. 一般治疗:休息
2. 对症治疗:抗血小板聚集,防血栓形成。

扩张血管,改善脑供血。

(八)出院标准
1. 症状明显缓解
2. 没有出现住院期间并发症
(九)变异及原因分析
1. 治疗无效或者病情进展,导致住院时间延长。

2. 伴有影响本病治疗效果的合并症和并发症,需要进行相关检查及治疗,导致住院时间延长。

二、脑动脉供血不足临床路径表单。

脑动脉供血不足临床路经

脑动脉供血不足临床路经

脑动脉供血不足临床路径单
一、脑动脉供血不足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脑动脉供血不足(ICD10:I67.803)(无并发症患者)
(二)诊断依据
临床症状:反复的头晕,伴视物旋转,恶心呕吐。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1.抗血小板聚集,防血栓形成。

2.扩张血管,改善脑供血。

(四)标准住院日5-7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符合第一诊断脑动脉供血不足(ICD10:I67.803)(无并发症患者)
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住院期间检查项目:(1)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2)血脂、血糖、肝功、肾功、电解质、凝血四项、心电图、TCD、血管彩超;(3)头颅CT/MRI
(七)治疗原则
1.一般治疗:休息
2.对症治疗:抗血小板聚集,防血栓形成。

扩张血管,改善脑供血。

(八)出院标准
1.症状明显缓解
2.没有出现住院期间并发症
(九)变异及原因分析
1.治疗无效或者病情进展,导致住院时间延长。

2.伴有影响本病治疗效果的合并症和并发症,需要进行相关检查及治疗,导致住院时间延长。

二、脑动脉供血不足临床路径表单
适用对象:第一诊断脑动脉供血不足(ICD10:I67.803)(无并发症患者)
患者姓名:性别:年龄:门诊号:住院号:
欢迎您的下载,
资料仅供参考!
致力为企业和个人提供合同协议,策划案计划书,学习资料等等
打造全网一站式需求。

临床路径病例用药表1

临床路径病例用药表1

临床路径病例用药表
病种:眩晕(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
治疗原则具体用药用药时间抗凝调脂阿司匹林或氯吡格雷、辛伐他汀
或阿托伐他汀钙胶囊
14天
防晕吐药盐酸异丙嗪、地芬尼多任选一种治疗需要改善循环培他啶14天
神经保护剂尼莫地平、吡拉西坦或奥拉西坦、
胞二磷胆碱、小牛血去蛋白提取

14天
护胃奥美拉唑或泮托拉唑10到14天中医治疗
活血化瘀丹参、丹红、银杏叶滴丸、脑心
通任选一种
14天
中药汤剂一日一剂早晚分服14天
中医诊疗穴位注射等治疗需要
一个临床路径一张表,填好后传入:50830779 QQ邮箱。

脑动脉供血不足

脑动脉供血不足

定期随访
医生会建议患者定期随访 ,以监测病情的变化和评 估治疗效果。
调整生活方式
积极的生活方式调整,如 戒烟、控制饮食、适量运 动等,有助于改善脑动脉 供血不足的预后。
如何降低并发症的风险
控制高血压、高血脂和糖尿病
01
这些疾病是导致脑动脉供血不足的主要危险因素,有效控制血
压、血脂和血糖水平,可以降低并发症的风险。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06 脑动脉供血不足的最新研 究和发展
新药研发和治疗进展
总结词
近年来,针对脑动脉供血不足的新药研发取得了重要进展,新型药物在改善脑供血、预防脑血管疾病等方面展现 出显著疗效。
详细描述
近年来,医学研究者针对脑动脉供血不足的发病机制进行了深入研究,发现了一些新的药物作用靶点,并研发出 多种新型药物。这些新药主要包括抗血小板聚集药物、抗凝药物、血管扩张剂等,可有效改善脑供血、预防脑血 管疾病的发生。
戒烟限酒
02
戒烟和限制酒精摄入有助于改善血管功能,降低脑动脉供血不
足的发生风险。
规律运动
03
适量的有氧运动可以促进血液循环,改善心肺功能,有助于预
防脑动脉供血不足的发生。
05 脑动脉供血不足患者的生 活建议
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
规律作息
保持规律的作息习惯,每天保证 7-8小时的睡眠,尽量避免熬夜

避免长时间静坐
药物治疗
01
02
03
04
抗血小板药物
主要用于预防血栓形成,改善 脑部供血。
抗凝药物
主要用于防止凝血和血栓形成 ,改善脑部供血。
降血脂药物
主要用于降低血脂水平,防止 血管堵塞。

脑动脉供血不足ppt课件

脑动脉供血不足ppt课件

THANK YOU
总结词
了解病因是预防和治疗脑动脉供血不足 的关键。
VS
详细描述
深入研究脑动脉供血不足的病因和发病机 制,包括可能导致脑动脉供血不足的各种 因素,如遗传、环境、生活习惯等。通过 深入了解病因和发病机制,可以更好地制 定预防和治疗策略。
创新治疗方法与技术
总结词
创新的治疗方法和技术是提高脑动脉供血不 足治疗效果的关键。
脑动脉供血不足ppt课件
汇报人: 2023-12-01
目录
• 脑动脉供血不足概述 • 脑动脉供血不足的症状与影响 • 脑动脉供血不足的治疗方法 • 脑动脉供血不足的预防与日常护理 • 脑动脉供血不足的案例分析 • 脑动脉供血不足的未来研究方向与展望
01
脑动脉供血不足概述
定义与分类
定义
脑动脉供血不足(Cerebral Insufficiency)是指由于脑供血不足,导致脑组织 缺氧、缺血、萎缩、坏死等病理改变,进而引起一系列神经功能缺损症状。
案例二:糖尿病导致的脑动脉供血不足
总结词
糖尿病患者的血管病变和代谢紊乱容易导致脑动脉供血不足 ,增加心脑血管事件的风险。
详细描述
糖尿病患者由于血糖升高,血管内皮细胞受损,血管壁弹性 下降,血管腔狭窄,血流受阻,脑部供血不足,引起头晕、 头痛、耳鸣等症状,以及认知功能障碍、痴呆等严重后果。
案例三:高血脂导致的脑动脉供血不足
总结词
高血脂是导致脑动脉供血不足的重要因素之一,需要及早干预和治疗。
详细描述
高血脂会导致血液黏稠度增加,血流减缓,同时脂质在血管壁沉积,形成动脉硬化斑块,进一步狭窄 血管腔,导致脑部供血不足,引起头晕、头痛、耳鸣等症状,甚至发生脑梗塞、脑出血等严重后果。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临床路径表单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临床路径表单
□ 向患者及家属交代病情
□ 完成首次病程及病程记录
□ 上级医师查房,完成上级医师查房记录
□ 评估辅助检查结果
□ 向患者及家属介绍病情
□ 根据病情调整治疗方案
□ 必要时请相应科室会诊
□ 上级医师查房,完成上级医师查房记录
□ 向患者及家属介绍病情
□ 根据病情调整治疗方案
□ 记录会诊意见

点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长期医属: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临床路径表单
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ICD-10:G45.0)
患者姓名:性别:年龄:门诊号:住院号:
住院日期:年月日 出院日期:年月日
标准住院日≤7天 实际住院日:天
时间
住院1天
住院2天
住院第3天






□ 询问病史及体格检查
□ 查看既往辅助检查
□ 初步诊断,决定诊治方案
□神经内科护理常规
□Ⅰ级护理
□ 低盐低脂饮食
□ 抗血小板聚集或抗凝
□ 调脂
□ 提高脑灌注压
□ 改善循环、营养脑细胞
临时医嘱:
□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
□血糖、血脂、肝肾功能
□ 凝血四项
□ 心电图
□ TCD、颈动脉彩超
□ 必要时头颅CT或MRI
□ 抗晕或止吐
长期医属:
□ 神经内科护理常规
□ Ⅰ级护理或Ⅱ级护理

长期医属:
□神经内科护理常规
□Ⅱ级护理
□ 低盐低脂饮食
□ 抗血小板聚集或抗凝
□ 调脂
□ 提高脑灌注压
□ 改善循环、营养脑细胞

脑卒中患者康复过程临床路径

脑卒中患者康复过程临床路径

脑卒中患者康复过程临床路径脑卒中是指由于脑血管疾病引起的大脑供血不足或中断而导致的脑功能障碍。

脑卒中患者的康复过程是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过程,需要综合多学科的专业团队共同协作,制定临床路径以指导康复治疗。

一、患者评估与早期干预在脑卒中患者的康复过程中,早期干预是至关重要的。

医护人员需要对患者进行综合评估,包括神经系统状况、神经功能缺损、认知功能、肌力和平衡等方面的评估。

评估结果将为制定个性化的康复计划提供依据。

针对不同程度的神经功能缺损,早期干预应包括物理治疗、语言治疗、职业治疗和心理治疗等多种手段,以促进患者的功能恢复和生活自理能力的提高。

二、康复阶段一:恢复期脑卒中患者在恢复期需要进行系统的康复训练。

康复治疗的目标是通过恢复受损的脑功能,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

1. 物理康复:物理治疗包括针对肌力、肌肉张力和平衡的训练。

通过疾病相关性的运动练习,如行走、肢体活动训练等,可以促进患者的肌力恢复和平衡能力的提升。

2. 语言康复:语言治疗主要针对脑卒中患者可能出现的失语症和构音障碍等问题。

通过语言训练,帮助患者重新学会说话和理解语言。

3. 职业康复:职业治疗是指帮助患者恢复和提高日常生活和工作能力。

通过训练患者进行自理、生活技能、工作技能等活动,提高患者的独立生活能力和职业就业能力。

4. 心理康复:脑卒中患者在恢复期往往伴随着情绪障碍和心理压力。

心理治疗通过专业的心理咨询和支持,帮助患者积极应对困难和压力,促进康复效果的提升。

康复阶段一通常持续数周至数月,具体时间因患者病情和康复效果而定。

三、康复阶段二:稳定期稳定期是指患者康复过程中神经功能达到相对稳定的阶段。

在这一阶段,继续进行康复训练是至关重要的,以维持和巩固已取得的康复效果。

1. 运动康复:运动治疗目的是通过锻炼维持患者身体机能和心血管功能,并减少脑卒中的再发风险。

运动康复可以包括有氧运动、力量训练、平衡训练等,根据患者具体情况设计合适的运动方案。

后循环缺血

后循环缺血

后循环缺血
一、脑梗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A)
(一)适用对象
单纯脑供血不足无合并症或合并轻微无需特殊处理得合并症
(二)诊断依据
1多数在静态下急性起病或体位改变时;
2、头晕、行走不稳有时呈发作性,部分可有头痛、呕吐、短暂晕厥。

3、T CD提示
(三)纳入标准
1符合诊断标准
2、TCD提示椎基底供血不足;
(四)排除标准
1不符合纳入标准
2、TCD无异常
(五)治疗常规
1内科综合支持治疗,应特别注意血压调控
2、改变脑循环
3、中药活血化瘀治疗
4、抗动脉硬化治疗
(六)标准住院日10-15天
(七)出院标准
1生命体征平稳
2、头晕减轻
(八)变异及原因分析
1有合并症,发展为脑梗塞,不能出院
2、患者拒绝出院
脑梗死临床路径单A。

短暂性脑供血不足临床路径1

短暂性脑供血不足临床路径1
硫酸氢氯吡格雷75mg po qd
低分子肝素钠6000IU ih q12h
生理盐水250ml+银杏达莫注射液30ml ivdripd
5%葡萄糖250ml +丹参川芎嗪10毫升ivdrip q
临时医嘱:
□根据病情变化及检查异常结果复查
医师签名:
住院日第7-9天年月日
长期医嘱:
□神经内科护理常规
□Ⅲ级护理
5%葡萄糖250ml +丹参川芎嗪10毫升ivdrip q
□查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
□肝肾功能、血糖、血脂电解质、C反应蛋白、电解质、血气分析、凝血功能;
□抗“O”、抗核抗体、ENA、类风湿因子、纤维蛋白原水平、蛋白C、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梅毒、艾滋病等);
□心电图、腹平片及胸片、头颅MRI或CT,颈动脉血管超声
普通饮食
拜阿司匹林0.1 po qd
硫酸氢氯吡格雷75mg po qd
低分子肝素钠6000IU ih q12h
生理盐水250ml+银杏达莫注射液30ml ivdripd qd
5%葡萄糖250ml +丹参川芎嗪10毫升ivdrip qd
临时医嘱:
根据病情变化及检查异常结果复查:血淀粉酶、脂肪酶、电解质
生理盐水250ml+银杏达莫注射液30ml ivdripd
5%葡萄糖250ml +丹根据病情复查:血常规、BUN、Cr、血钙、血气分析、血糖、C反应蛋白
医师签名:
住院日第4-6天年月日
长期医嘱:
□神经内科护理常规
□Ⅱ级护理
□饮食

拜阿司匹林0.1 po qd
医师签名:
住院日第10天年月日
出院医嘱:

脑动脉供血不足ppt课件

脑动脉供血不足ppt课件
脑动脉供血不足的主要病因包括血管狭窄、血栓形成、栓塞 等,这些病因可导致血流受阻或中断,从而引发一系列神经 功能缺损症状。
病理生理机制
脑动脉供血不足时,脑部细胞缺氧缺血,会导致细胞代谢障 碍,引起脑组织水肿、炎症反应、自由基生成增多等病理生 理变化,进一步加重神经功能缺损。
02
脑动脉供血不足的症状与诊断
分类
根据病因和发病机制,脑动脉供血不足可分为颈内动脉系统供血不足和椎-基底 动脉系统供血不足。
流行病学
发病率
脑动脉供血不足在脑血管疾病中 较为常见,其发病率较高,尤其 在中老年人群中更为常见。
危险因素
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吸 烟、饮酒等是脑动脉供血不足的 主要危险因素。
病因和病理生理机制
病因
随访和管理计划
定期随访
患者需要定期到医院进行 随访,以便医生了解病情 进展,调整治疗方案。
自我监测
患者需要学会自我监测病 情,如出现头晕、头痛等 不适症状时及时就医。
管理计划
制定综合管理计划,包括 药物治疗、康复训练、生 活方式的调整等,以全面 控制病情。
05
脑动脉供血不足的案例分析
病例一:长期高血压患者的脑动脉供血不足
如CT、MRI等检查可以发现脑部是否存在 缺血性改变或梗死灶。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DSA)可以发现狭窄或阻塞的血管。
鉴别诊断
与其他脑血管疾病的鉴别
脑动脉供血不足与其他脑血管疾病如脑梗死、脑出血等在症状和影像学表现上有 所不同,需要进行鉴别诊断。
与其他神经系统疾病的鉴别
如偏头痛、颈椎病等神经系统疾病也可能导致类似的症状,需要与脑动脉供血不 足进行鉴别。
戒烟限酒
戒烟可以减少血管损伤, 限酒可以避免酒精对血管 的损害。

脑血管的常用代偿路径

脑血管的常用代偿路径

脑血管的常用代偿路径
2009-05-14 22:40:46 经左颈内动脉→左大脑前动脉A1经前交通动脉向右大脑前动脉供血区代偿供血。

经左颈内动脉→左大脑前动脉A1段→前交通动脉向右大脑中动脉供血区大部分代偿供血。

经大脑后动脉→软脑膜动脉向右大脑前动脉供血区部分代偿供血。

大脑中动脉
右侧大脑后动脉经软脑膜动脉向右大脑中动脉供血区大部分代偿供血。

右侧大脑后动脉经后交通动脉向大脑前动脉及大脑中动脉部分代偿供血。

右侧大脑后动脉经后交通动脉少部分向大脑中动脉代偿供血。

经右侧大脑后动脉→胼胝体压部动脉向大脑前动脉大部代偿。

右大脑后动脉经右颞前动脉及软脑膜动脉向右大脑中动脉皮层支部分代偿供血。

左眼动脉向左颈内动脉系统部分代偿供血。

右大脑前动脉→软脑膜动脉→左大脑前动脉供血区代偿供血。

左大脑前动脉→软脑膜动脉→左大脑中动脉顶叶、颞叶供血。

经左脑膜中动脉→软脑膜动脉向左大脑前动脉供血区大部分代偿
供血。

经颞浅动脉→软脑膜动脉向左大脑前动脉供血区大部分代偿供血。

右后交通动脉向右颈内动脉系统代偿供血。

右甲颈干经甲状腺上动脉与右颈外动脉吻合。

临床颅内血管脑动脉供血区域图示

临床颅内血管脑动脉供血区域图示

临床颅内血管脑动脉供血区域图示红色ACA:大脑前动脉黄色;
MCA:大脑中动脉绿色;
PCA:大脑后动脉;
蓝色PICA:小脑后下动脉;
紫色AICA:小脑前下动脉;
灰色SCA:小脑上动脉;
浅蓝:椎动脉分支;
墨绿:基底动脉分支;
天蓝ACHA:脉络膜前动脉;
橙色LSA:豆纹动脉。

小脑后下动脉梗塞
小脑上动脉梗塞
大脑前动脉梗塞
A1:起始部—前交通动脉,发出内侧豆纹动脉,供应尾状核头部和内囊前肢
A2:前交通动脉——胼周动脉——胼缘动脉
A3:皮层支
脉络膜前动脉梗塞
脉络膜前动脉由颈内动脉发出,供应海马,内囊后肢及其外侧
大脑中动脉梗塞(同时累及深穿支及皮层支)
大脑后动脉梗塞(大脑后动脉供应丘脑、枕叶、中脑)分水岭梗塞(外分水岭和内分水岭)
SSS:上矢状窦Vein of Labbe:labbe静脉-汇入横窦Inernal cerebral veins:大脑内静脉-汇入Galen静脉Sphenoparietal sinus:蝶顶窦-汇入海绵窦。

脑血管阻塞性疾病临床路径

脑血管阻塞性疾病临床路径

脑血管阻塞性疾病临床路径引言:脑血管阻塞性疾病是指脑血管受到一定程度的狭窄或完全阻塞,导致供血不足或缺血性损害。

该疾病具有高发病率和致残率的特点,给患者和社会带来了严重的健康和经济负担。

因此,制定科学的临床路径来规范脑血管阻塞性疾病的诊治过程显得尤为重要。

一、患者评估和初步诊断1. 临床表现:根据患者的主诉、病史、症状和体征,对患者进行详细的临床评估。

2. 影像学检查:进行头颅CT或MRI等检查,以评估脑血管的情况。

3. 专科检查: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血液生化检查、心电图等专科检查。

4. 初步诊断:根据以上评估结果,初步判断病情,明确是否为脑血管阻塞性疾病。

二、诊断确认和病情评估1. 血管造影:通过行颈动脉或椎动脉血管造影等检查,明确病变的程度和部位。

2. 血流动力学检查:进行超声多普勒检查、MRI灌注成像等检查,评估脑血流情况。

3. 病情评估:根据诊断结果和患者病情,对病情进行评估,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三、治疗方案制定和实施1. 药物治疗:选择抗血小板药物、抗凝血药物等合适的药物进行治疗。

2. 血管再通治疗:通过内科溶栓、血管成形术、支架置入等方法,恢复脑血管通畅。

3. 外科手术治疗:对于病情复杂或介入治疗无效的患者,可以进行血管搭桥手术等外科治疗。

四、术后和康复管理1. 术后观察和处理:密切观察患者的术后恢复情况,处理并发症,调整治疗方案。

2. 康复治疗:开展康复训练和生活指导,帮助患者恢复功能,预防复发。

结论:脑血管阻塞性疾病临床路径的建立和实施能够促进规范化诊治流程,提高患者的诊断准确性和治疗效果,并减少不必要的医疗资源浪费。

因此,医疗机构应该高度重视临床路径的制定和推广,为患者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

眩晕中医临床路径2020

眩晕中医临床路径2020

眩晕(脑动脉供血不足)临床路径邢台县中医院脑中风病科(2020)路径说明:本路径适合于以眩晕为主症的患者。

一、眩晕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眩晕(TCD 编码:BNG070)。

(二)诊断依据1.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中医药学会发布的《中医内科常见病诊(2008 年),及《实用中医内科学》(王永炎、严世芸疗指南--中医病证部分》主编,第二版,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9 年)。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眩晕》(粟秀初,黄如训主编,第四军医大学出版社,第二版,2008 年)。

2.证候诊断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眩晕诊疗方案”。

眩晕临床常见证候:风痰上扰证痰瘀滞络证肝火上炎证气血亏虚证气虚血瘀证阴虚阳亢证肾精不足证(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眩晕诊疗方案”及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内科常见病诊疗指南》(ZYYXH/T18-2008)。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眩晕。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14 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眩晕(TCD 编码: BNG070)的患者。

2.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若在治疗期间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本路径。

3.由肿瘤、脑外伤、脑梗死、脑出血等引起的眩晕患者不进入本路径。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脉特点。

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

(七)入院检查项目1.必需的检查项目(1)血常规、尿常规、便常规(2)肝功能、肾功能(3)心电图(4)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查(TCD)2.可选择的检查项目:根据病情需要而定,如颈椎X 线片、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颈动脉血管超声、头颅影像学检查、前庭功能检查等。

(八)治疗方法1.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1)风痰上扰证:祛风化痰,健脾和胃。

(2)痰瘀滞络证:活血化痰,化痰通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脑动脉供血不足临床路径单
一、脑动脉供血不足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脑动脉供血不足(ICD10:I67.803)(无并发症患者)
(二)诊断依据
临床症状:反复的头晕,伴视物旋转,恶心呕吐。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1.抗血小板聚集,防血栓形成。

2.扩张血管,改善脑供血。

(四)标准住院日5-7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符合第一诊断脑动脉供血不足(ICD10:I67.803)(无并发症患者)
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住院期间检查项目:(1)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2)血脂、血糖、肝功、肾功、电解质、凝血四项、心电图、TCD、血管彩超;(3)头颅CT/MRI
(七)治疗原则
1.一般治疗:休息
2.对症治疗:抗血小板聚集,防血栓形成。

扩张血管,改善脑供血。

(八)出院标准
1.症状明显缓解
2.没有出现住院期间并发症
(九)变异及原因分析
1.治疗无效或者病情进展,导致住院时间延长。

2.伴有影响本病治疗效果的合并症和并发症,需要进行相关检查及治疗,导致住院时间延长。

二、脑动脉供血不足临床路径表单
适用对象:第一诊断脑动脉供血不足(ICD10:I67.803)(无并发症患者)
患者姓名:性别:年龄:门诊号:住院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