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里的小动物教学设计
小学科学第14课土壤中的小动物(教案)
小学科学第14课土壤中的小动物(教案)小学科学第14课教案:土壤中的小动物【前言】本节课的教学旨在引导小学生了解土壤中存在的小动物,探索它们的特征、作用以及它们与土壤的相互关系。
通过观察、记录和讨论,学生将了解土壤中的小动物的种类和功能,并培养他们对土壤保护的意识和责任感。
【一、教学目标】1. 掌握关于土壤中小动物的基本概念,并能正确描述它们的外部特征;2. 理解小动物在土壤中的作用,如土壤通风、养分循环等;3. 培养学生对土壤保护的意识和责任感;4. 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记录与描述能力、团队合作能力。
【二、教学重点】1. 掌握土壤中常见的小动物种类、特征及作用;2. 培养学生的思维观察能力,引导他们进行观察和讨论;3. 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表达能力。
【三、教学步骤】Step 1: 导入与激发兴趣(10分钟)1. 教师可以向学生展示一些放大镜观察到的土壤样品,并鼓励他们发表自己的观察结果和猜想。
2. 让学生回顾前几堂课对土壤的学习,引导他们思考土壤与生物之间的关系。
Step 2: 小组观察与记录(15分钟)1. 将学生分成小组,在每组的桌子上放置一些装有土壤样品的小容器。
2. 学生使用放大镜观察土壤样品,记录他们观察到的小动物的外部特征和数量。
3. 每组选择一名学生担任小组发言人,他们将向全班展示并描述他们的观察结果。
其他学生可以提问并进行讨论。
Step 3: 共享与总结(15分钟)1. 教师组织学生讨论各组的观察结果,并向学生展示一些图片或幻灯片,介绍土壤中常见的小动物种类、特征和作用。
2.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出土壤中小动物的作用,例如促进土壤通风、分解有机物、改善土壤质地等。
Step 4: 拓展与应用(20分钟)1. 学生分小组,选择一个小动物种类进行深入调查和研究。
2. 每个小组通过图书馆或互联网查找相关资料,了解选定小动物的更多特征、习性以及与土壤的关系。
3. 各小组准备一份简短的展示报告,向全班呈现他们的发现,包括图片、文字描述和简单的演示。
土壤中的小动物-青岛2017版一年级科学下册教案
土壤中的小动物-青岛2017版一年级科学下册教案课时目标1.了解土壤中的小动物种类;2.了解土壤中的小动物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3.培养学生观察和探究的习惯。
教学重点1.掌握土壤中的小动物常见种类和特征;2.了解土壤中的小动物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教学难点1.理解土壤中的小动物如何在生态系统中相互作用;2.学生观察和探究的能力。
教学准备1.瓶子或玻璃罐;2.放大镜;3.钢丝筛。
教学过程导入1.通过照片或视频展示土壤和一些小动物,引起学生的兴趣;2.学生对观察到的小动物进行简单的描述。
探究1.通过实验,让学生自己观察土壤中的小动物;2.将一些土壤放在瓶子或玻璃罐中,向里面加入水分,轻轻摇晃一下,让土壤中的小动物浮到上面;3.用钢丝筛筛掉土壤,留下小动物;4.让学生使用放大镜观察小动物,看看它们的形状和特征;5.老师播放小动物的视频和图片,帮助学生识别。
总结1.让学生讲述自己观察到的小动物种类和特征;2.通过小组讨论,让学生了解土壤中的小动物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课堂练习1.根据所学的观察和实验数据,让学生画出一张土壤中的小动物图片;2.让学生自己编造一些小故事或对话,经由老师给予评分和纠正,帮助学生处理所学内容和发展好的习惯。
课后作业1.从家里或校园周边采集土壤,观察里面的小动物,并做出报告;2.上网或图书馆搜索资料,写一篇土壤中的小动物的文章。
教学后记1.本节课的实验比较简单,通过观察小动物种类和特征,让学生了解视觉上的差异;2.后续应该着重介绍周围的生态系统,让学生理解小动物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3.需要探究课的内容,请进行更细致的分析和操作。
土壤中的小动物-青岛2017版一年级科学下册教案
土壤中的小动物-青岛2017版一年级科学下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土壤中存在的小动物种类及特点;2.掌握观察小动物的方法及技巧;3.培养探究和观察的能力;4.进一步加深对土壤和生态环境的认识。
二、教学重难点1.熟悉土壤中的小动物种类和生活习性;2.掌握观察小动物的方法和技巧;3.培养学生探究和观察的能力。
三、教学方法1.教师讲解 + 学生合作探究;2.制作教具,使用动态图像让学生更好的了解土壤中的生态环境;3.根据学生实际情况设置小组合作学习。
四、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问答互动的方式,引导学生回顾上一课学习内容,为引入今天的听,观察小动物的课堂探究内容做好铺垫。
提问:1.之前学过的土壤成分有哪些?2.在生态环境中,生物和非生物有哪些相互作用的现象?3.什么是生物链,生态环境中存在哪些生物链?2. 学习课文(15分钟)学生分小组阅读课文,理解文中关于土壤中的小动物种类及其特点方面的内容。
教师适时介绍图片或图表,为学生加深印象。
3. 小组讨论(15分钟)学生分组讨论文中的问题和疑惑,分享并交流答案,培养同学之间的合作精神。
讨论题目:1.土壤中存在哪些小动物?2.这些小动物在土壤中有什么功能和用途?3.如何观察这些小动物?4. 观察实验(40分钟)在教具的帮助下,引导学生观察小动物,记录小动物的特点和习性,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
实验流程:1.每个小组将制作好的“观察盘”进行现场展示,并对实验工具进行简单的介绍;2.每组通过观察方法记录所发现的小动物,分别绘制其外貌和生活习性画板(学生自己制作);3.讨论交流学习成果,对于不确定的问题和瓶颈之处进行探讨。
5. 总结(10分钟)引导学生回顾本课的学习内容,复习知识点。
并在课堂带领学生总结小动物观察方法和记录方式。
五、作业1.小组合作制作小动物画板,对学生家庭中的花园或者公园进行小动物的观察和记录,并发表小动物的观察笔记。
2.家庭作业:小组成员对实验现场拍摄照片,每个学生至少拍摄一张并输出到班级微信群中,由全体学生进行点评和评价。
《寻访土壤里的小动物(一)》教学设计
五、练一练
一、选择题
1.能改良土壤,并在士壤中发挥重要作用的是()。
A.屎壳郎B.蚂蚁C.蚯蚓
2.土壤中常见的小动物不包括( )。
A.麻雀 B.屎壳郎 C.蚂蚁
3. 寻访土壤中小动物时,下列做法不正确的是( )。
(二)土壤的作用
土壤为动物提供了温暖、松软的环境和必需的食物。
通过实地寻找小动物的活动,讨论土壤中小动物的生活环境,知道这些小动物的生活环境各异,但都离不开土壤、水等基本需求
三、研讨小结
1.我们来看看土壤里还有哪些小动物?
2.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通过这节课的学习,相信同学们一定对土壤中的小动物很感兴趣,同学们有时间可以阅读科学绘本《地底下的动物》(拓展延伸)。
科学思维(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方式)
探究实践(科学探究能力 技术与工程实践能力 自主学习能力)
态度责任(科学态度 社会责任)
科学观念
知道土壤中蕴藏着许多的土壤小动物,蚯蚓、蚂蚁、鼹鼠、变形虫、轮虫、线虫等。
科学思维
通过寻找小动物,知道土壤中小动物的生活环境各异,但都离不开土壤、水等基本需求。
探究实践
实地寻找小物的活动,讨论土壤中小动物的生活环境。
一、导入课题
1.上节课我们知道了蚂蚁生活在土壤中,想一想在一片土壤下还住着哪些小动物?
2.蚯蚓、蜘蛛、蜈蚣等。
3.同学们知道的小动物可真多呀,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寻访土壤中的小动物。
4.你认识这些土壤中的小动物吗,请仔细观察,说一说他们有哪些特点?(出示图片)
5.展示千足虫(非常多足)、蜗牛(有坚硬的外壳)、西瓜虫(遇到刺激的时候,会卷曲身体)、蚯蚓(光滑、柔软)的图片。
土壤中的小动物-青岛五·四学制2017版一年级科学下册教案
土壤中的小动物-青岛五·四学制2017版一年级科学下册教案一、知识目标1.了解土壤中存在的小动物种类和生活习惯。
2.掌握观察小动物的方法和技巧。
3.培养学生的大胆观察和探究精神。
二、教学内容1.土壤中的小动物。
2.观察和记录小动物的特征和生活习惯。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了解土壤中存在的小动物种类和生活习惯。
2.教学难点:观察和记录小动物的特征和生活习惯。
四、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教案、黑板、粉笔、卡片、放大镜、扫描仪等。
2.学生准备:小手镜、笔记本等。
五、教学过程与方法1. 预习(5分钟)让学生回家观察自家花园、阳台或院子中的小动物,并给他们拍照。
回到学校后,让学生讲述他们观察到的小动物,呈现图片。
2. 导入(5分钟)1.通过导师讲述、图片展示等方式让学生了解土壤中存在的小动物种类及其生活习惯。
2.引导学生发现小动物的特征:外形、颜色、大小、足数、眼睛等。
3. 操作(30分钟)1.观察小动物:将小动物放在小手镜下,观察小动物特征和生活习惯,并记录在笔记本上。
2.记录观察结果:将观察结果记录在卡片上,并在黑板上制作图表。
3.学生分享:让学生分享自己的观察结果和记录内容。
4. 总结(10分钟)通过学生分享,梳理所有观察到的小动物特征和习惯,并回顾本次学习内容和过程。
5. 作业(5分钟)让学生收集更多的土壤中的小动物图片和资料。
六、教学评价1.学生能否准确观察小动物的特征和生活习惯?2.学生能否记录观察结果和制作图表?3.学生能否积极分享自己的观察结果和记录内容?4.教学效果评价。
七、扩展延伸1.鼓励学生自己制作小动物的模型或图片并介绍。
2.让学生继续观察自家附近的其他小动物,并发现和收集资料。
3.开展小动物识别游戏,增加趣味性,提高学生参与度。
土壤里的小动物教学设计
土壤里的小动物(1)教学设计教材分析土壤是生物的重要生活环境之一,土壤里的生物是多种多样的,本节内容是本章内容的第一部分,能让学生通过学习活动认识生物大家庭中不可缺少的重要成员——土壤里生物的多样性,以及它们对生物圈的平衡和稳定起着重要作用。
土壤里的小动物比起微生物来是比较容易获取和观察的,因此安排在前,体现了由熟悉到不熟悉、由容易到难、由感性到理性的学生认知发展规律。
通过本节的学习,使学生能够认识土壤里几种生物的主要特征以及土壤生物与环境相适应的特点,而且深切认识土壤生物对生物圈的稳定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进而帮助学生深切领悟土壤里的生物和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
在学习了前三章(地面上、水域和空中)环境中的生物类群后,通过比较和识别,认识学生平时不易见到的,但与人类关系又是潜在的,安排了“调查土壤里的动物种类”这一内容。
其中“小动物分类检索表”的呈现又为后一章“生物的命名和分类”的学习作了铺垫性准备。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学会调查、观察土壤里的动物(2)概述土壤里的动物种类2、能力目标:通过观察和调查等探究活动,提高实验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加强保护动物和保护环境的情感教育,强化“生物与其生活环境相适应”的观点。
教学重点:调查土壤里的动物种类。
教学难点:找出土壤里的小动物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突破难点的方法:指导学生利用好“小动物检索分类图表”这一工具,查找资料,并与同学交流和讨论。
一、学情分析学生大部分是农村学生,对于土壤里的动物或多或少都有所了解,而且学生通过前几节内容的学习,对不同动物的一些特征有了一定的认识,很多学生也有了一定的分析观察基础。
二、教法与学法:通过前几章不同种类动物的学习,对于简单的动物形态特征和生活习性以及类别有了一定的认识,加上本节内容中涉及的图片视频资料,鼓励学生积极观察、描述、思考和讨论。
在新课标的理念下,通过老师谈话法,讲述法引导学生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
三、教学策略:1、通过有关蚯蚓的谜语引入,激起兴趣,引到主题。
土壤中的动物大班科学教案
土壤中的动物大班科学教案引言:土壤是地球上最基本和重要的资源之一,它是许多生物的家园,包括植物、动物和微生物。
然而,在我们通常所了解的土壤中,有一群重要的生物经常被忽视,它们就是土壤中的动物。
本文将为大班幼儿提供一份专门的科学教案,着重介绍土壤中的动物,并通过一系列有趣的活动和实验,增进幼儿对土壤中动物的了解和认识。
第一部分:引发兴趣1. 导入话题- 引导幼儿观察植物的生长过程。
提问:“植物为什么能够在土壤中生长?”- 借助图片或实物,给幼儿展示一些常见的土壤动物,如蚯蚓、蚂蚁、昆虫等。
- 提问:“你们有没有在家或者学校的花坛中见过这些动物?它们在土壤中做什么?”2. 探索活动:土壤中的动物寻宝- 准备一些装有土壤、落叶和小树枝等材料的容器。
- 给每个小组分配一个容器,并告诉幼儿他们要在里面寻找并记录能够找到的土壤动物。
- 引导幼儿观察土壤中的细微动物,例如蠕虫、昆虫的幼虫和甲虫等。
- 活动结束后,组织小组之间的讨论,分享他们所观察到的不同动物,并鼓励幼儿提出问题。
第二部分:学习土壤动物的生活习性1. 土壤动物分类- 使用图片或实物介绍不同类型的土壤动物,如蚯蚓、蚂蚁、蠕虫等,并帮助幼儿了解它们的基本特征。
- 借助图片或卡片,引导幼儿分类这些土壤动物。
2. 土壤动物的食物链- 引导幼儿思考土壤动物之间的食物关系。
举例说明,如蚯蚓吃腐植物物质,而蚂蚁则以蚯蚓的排泄物为食物。
- 给每个幼儿分发一张食物链卡片,让他们分别扮演土壤中不同的动物,模拟动物之间的食物关系。
第三部分:实验探究土壤中动物的重要性1. 实验:蚯蚓帮助植物吸收养分- 准备两个小花盆,并在其中分别种植小麦或其他植物。
- 在一个花盆中放入蚯蚓,另一个花盆不放蚯蚓作为对照组。
- 每天记录两个花盆中植物的生长情况,观察并比较两者的差异。
2. 实验:土壤动物对土壤空气和排水的影响- 准备三个透明容器,并在底部分别放上沙土、黏土和砾石。
- 给每个容器分别加水,观察土壤中不同动物的排水和通气情况。
《土壤中的小动物作业设计方案》
《土壤中的小动物》作业设计方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土壤中的小动物对土壤生态系统的重要性。
2.掌握土壤中常见的小动物种类及其特征。
3.培养学生对土壤生态环境的珍爱认识。
二、教学内容1.土壤中的小动物种类及其生活习性。
2.小动物在土壤中的作用。
3.土壤生态系统的重要性。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小动物种类及其生活习性。
难点:小动物在土壤中的作用及土壤生态系统的重要性。
四、教学方法1.教室讲授:介绍土壤中的小动物种类及其生活习性。
2.实地调查:组织学生到校园或周边地区采集土壤样本,观察土壤中的小动物。
3.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小动物在土壤中的作用及土壤生态系统的重要性。
五、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图片或视频引入话题,激发学生对土壤中的小动物的兴趣。
2.讲授:介绍土壤中的小动物种类及其生活习性,引导学生了解小动物在土壤中的重要性。
3.实地调查:组织学生到校园或周边地区采集土壤样本,观察土壤中的小动物,记录观察结果。
4.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小动物在土壤中的作用及土壤生态系统的重要性,并撰写小结。
5.展示效果:让每个小组展示他们的讨论效果,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见解。
6.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土壤中的小动物对土壤生态系统的重要性。
七、作业要求1.完成小组讨论的小结,包括小动物在土壤中的作用及土壤生态系统的重要性。
2.收集有关土壤中小动物的图片或资料,撰写小结。
3.设计一个海报或展板,展示土壤中的小动物及其作用。
八、评判方式1.小组讨论效果的书面表达。
2.海报或展板的设计与制作。
3.实地调查的观察记录。
九、延伸活动1.组织学生参与土壤珍爱宣传活动。
2.邀请专家来校进行土壤生态系统的讲座。
3.开展校园环境整治活动,提高学生对土壤生态环境的珍爱认识。
通过本次作业设计方案的实施,置信学生们会更加深入地了解土壤中的小动物,培养对土壤生态环境的珍爱认识,为未来的环境珍爱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希望学生们能够积极参与,共同珍爱我们的地球故里。
小学科学14土壤中的小动物(教案)
小学科学14土壤中的小动物(教案)【标题】小学科学教案:探索土壤中的小动物世界【简介】本教案旨在让小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土壤中存在的小动物种类和其在生态系统中的重要作用。
通过探索和发现,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探索精神,提高他们对土壤生态系统和小动物的认识。
【关键词】小学科学、教案、土壤、小动物、观察、实验、生态系统、认识【教学目标】1. 了解土壤中的小动物种类和数量。
2. 理解土壤中小动物的作用和重要性。
3.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探索精神。
4.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表达能力。
【教学准备】1. 彩色海报或图片展示不同土壤中的小动物。
2. 放大镜、显微镜等观察工具。
3. 透明塑料袋、容器、小铲子等实验工具。
4. 土壤样本。
【教学过程】一、导入(10分钟)1. 师生互动:先给学生呈现彩色海报或图片展示不同土壤中的小动物,并与学生一起观察和讨论。
2. 提问:你们经常看到哪些小动物?它们生活在哪里?它们在我们生活中起什么作用?二、探究小动物(15分钟)1. 实地观察:带领学生到校园或附近的草地、花坛等地方,使用放大镜或显微镜观察土壤中的小动物,并记录这些小动物的外貌特征和数量。
2. 分组活动: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选择一个观察点,在不同的土壤样本中观察和记录小动物种类和数量。
3. 组内讨论:每个小组在观察结束后,成员们分享自己的观察结果,并对不同土壤中的小动物种类和数量进行比较。
三、小动物的作用(20分钟)1. 师生互动:通过课堂互动的形式,引导学生思考土壤中小动物的作用,并概括出一些关键词,如肥料、空气通气、土壤松软等。
2. 组内讨论:要求学生分组讨论,并写下他们认为小动物在土壤中的作用以及为什么会有这种作用。
3. 组间分享:每个小组选择代表进行分享,通过小组间的分享和讨论,加深对小动物作用的理解。
四、实验探究(30分钟)1. 实验目的:通过实验,观察小动物对土壤的影响。
2. 实验内容:a. 实验1:选择两个相同的植物种子,一个种在含有小动物的土壤中,另一个则种在不含小动物的土壤中,观察两者生长情况的不同。
《土壤里的小动物 》教学设计-优质教案
土壤里的小动物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说出土壤里的小动物种类以及与环境的关系;2.概述环节动物的主要特征;3.理解蚯蚓在体形、运动、呼吸等方面与其陆地生活相适应的特点;4.了解蚯蚓在生物圈中的作用以及他们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验和观察活动,探究蚯蚓适于在土壤中生活的特点;2.通过调查、观察和实验等探究活动,初步学会生物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发展探究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关注大自然里的生物的情感,培养学生设计实验和动手完成实验的能力,形成“生物与其环境相适应”的观点。
二、学情分析教学重点:理解蚯蚓在体形、运动、呼吸等方面与其陆地生活环境相适应的特点教学难点:通过实验和观察活动,探究蚯蚓适于在土壤中生活的特点三、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准备活蚯蚓、垫纸板、解剖盘、放大镜、玻璃棒、干湿纸巾、制作课件学生准备观察蚯蚓并了解蚯蚓的生活习性和形态结构特点四、教学过程设计(一)导入新课我们脚下的土壤里面生活着多种多样的生物,有些事我们经常看见的有些是我们平常不易见到的,你认识他们吗?翻开课本92页,我们一起来认一认吧。
(播放课件显示课本上图13-1)生:根据课本上的提示来说说各个动物的名称这些动物你都了解他们吗?你更想跟谁有进一步了解,点开来试一试呢!(学生说出想了解的动物名称,通过课件链接到相应页面去稍作了解,三到四种为例)(二)讲授新课通过进一步了解,我们知道里很多土壤里生活的类型,其中,蚯蚓就是一种常见的生活在土壤里的环节动物。
达尔文曾赞誉蚯蚓时说“如果说,犁是人类最早的发明之一,那么远在人类生存之前,土地就已经被蚯蚓耕耘过了,并且还要被它继续耕耘”,那么,今天我们一起观察研究一下这个土壤里的耕耘者,看看它有哪些适应土壤土壤生活的特征呢。
活动一:探究蚯蚓适应土壤生活的特征1.生活习性师: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蚯蚓什么样的小动物?自主学习,课本知识总结蚯蚓的生活习性特点,并且完成导学案上第1小题。
土壤里的小动物教案
有哪些小动物,根据调查,不同
环境的土壤里,动物的种类和数
量有什么不同,
组织学生讨论交流调查活动的
讨论与交流调查活动的经验和教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
训。
交流与反思 指导学生将观察完毕的小动物
在老师的指导下,将观察完毕的小放回土壤中,培养学生爱护生物
动物放回土壤。
二、学情分析
1、教学重点:
探究蚯蚓适应土壤中生活的特征。
2、教学难点:
“调查土壤里的动物种类”中的“要找出这些动物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3、教学安排:
2课时。
三、教学过程设计
第一课时
课前准备
教师:组织学生分组;制作课件。
学生:4-5人分为一个调查小组。
实验材料:调查表、笔、放大镜、白瓷盘、小铲子、透明有盖的小瓶子。
的生命科学素养。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师述:在我们脚下的土壤里,生
活着许多平常不易见到的小生
物,它们也是生物大家庭中不可
缺少的重要成员。课件展示91页简单介绍这些动物的生活习性和引 入 “土壤里的小动物”图示,并设结构特点,初步认识土壤里常见的动
疑:你见过这些小动物吗,能否物种类。
向大家简单介绍这些动物的生活
习性和结构特点,引导学生畅所
欲言。
组织全班同学分成若干小组,参
考91页方法指导,分组完成调查
活动。
提出调查活动的注意事项:
1、全班的调查场所的选择不要单认真听取并记录调查活动的注意一,要多样化,以利于正确认识事项,完成以下调查内容: 土壤小动物的多样性及其与环境1、全班同学4-5人组成一个调查小的关系。 组,从路边、草地、树林、花坛等场2、对于捕捉到的行动迅速、难以所中任意选择一个地方。 观察的小动物,要设法限制其活2、用小铲子掘取少量土壤,放在白动范围和逃逸速度,如:容器加瓷盘内。用手弄散土壤,捕捉土壤里盖玻璃板、将其放入水中等。 的小动物,放入瓶内,并加以辨认。3、如捕捉到蚯蚓,则连同土壤一每种动物收集3-4只。用塑料袋装取
青岛版小学一年级下册科学第14课《土壤中的小动物》教案教学设计
青岛版小学一年级下册科学第14课《土壤中的小动物》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知道土壤中有许多小动物,如蚯蚓、蜈蚣、蚂蚁等;2.了解这些小动物在土壤中的作用和生活方式,让学生认识到它们对土壤的重要性;3.掌握采集土壤样本的方法,观察和记录小动物在土壤中的活动轨迹。
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注重细节,观察认真;2.培养学生团队协作能力,培养学生使用科学工具的能力;3.增强学生的实践探究意识,引导学生做出自己的结论。
情感态度目标1.培养养生意识,让学生认识到保护土壤对人类的重要性;2.引导学生尊重生命,了解小动物的作用及其与人类的关系;3.鼓励学生勇于探究,主动思考,探究生活中的科学。
二、教学内容1.基本概念:介绍土壤和小动物的定义和作用。
2.小动物观察实验:组织学生实地观察采集土壤样品,用显微镜观察和识别土壤中的小动物,记录它们在土壤中的活动。
3.结论总结:引导学生总结小动物对土壤的重要性及其与人类的关系。
三、教学重点1.学生通过活动了解土壤中小动物的种类和数量,并认识到它们对土壤的重要性。
2.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科学探究能力,通过实地观察的方式了解土壤中小动物的活动轨迹,培养学生对生命的尊重。
四、教学难点1.帮助学生学会使用实验设备,如显微镜、掌握采样技巧。
2.注重细节,学生观察过程中需专注、细心。
五、教学方法1.探究式学习法:通过实地采集土壤样品,让学生亲身参与地对土壤中小动物进行观察和记录,发现问题并进行分析、判断、总结,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
2.合作学习法:引导学生互相沟通交流,合作完成观察和记录,培养学生团队协作能力。
3.情景教学法:创设情境,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六、教学流程第一步:导入(5分钟)教师利用图片或影片等多媒体方式,向学生展示土壤资源的重要性,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
第二步:知识讲解(10分钟)1.定义和作用:介绍土壤和小动物的定义和作用,让学生认识到土壤中小动物的重要性。
大班科学教案土壤里的小动物
大班科学教案土壤里的小动物大班科学教案:土壤里的小动物【引言】大班儿童对于周围的环境总是充满好奇心。
他们喜欢观察和探索自然界的一切。
“土壤里的小动物”这个教案将帮助孩子们更深入地了解土壤中的微小生物,培养他们对自然的热爱与关怀。
【目标】通过本次教学,孩子们将能够:1. 认识土壤是由各种无眼睛的小动物和微生物组成的。
2. 学习如何观察和发现土壤中的小动物。
3. 理解土壤中小动物的作用和重要性。
【教学准备】1. 透明塑料容器2. 土壤样本3. 放大镜4. 放大镜刻度尺5. 塑料勺子6. 平板显示屏或投影仪【教学过程】一、引入活动(5分钟)为了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可以开始一些启发性问题,例如:“你知道土壤是什么吗?”“你认为在土壤里有些什么东西?”让孩子们积极回答,引导他们思考土壤的组成。
二、展示土壤样本(10分钟)让孩子们观察一些土壤样本,并感受土壤的质地和颜色。
教师可以提出问题,引导他们思考土壤中可能存在的微小生物。
三、观察土壤中的小动物(15分钟)1. 准备透明塑料容器,将一些土壤放入容器中。
2. 将塑料勺子慢慢挖进土壤中,呈现给孩子们观察。
3. 引导孩子们用放大镜观察土壤中的小动物,并记录他们看到的一些特点。
4. 教师可以用放大镜刻度尺帮助孩子们测量小动物的大小。
四、讨论发现(15分钟)孩子们观察完土壤中的小动物后,可以就所发现的问题进行讨论。
教师可以引导以下问题:1. 你们观察到了哪些小动物?它们的外观是什么样的?2. 这些小动物的大小有多少?有哪些颜色?3. 你认为它们是属于哪类动物?五、小动物的作用(10分钟)引导孩子们思考土壤中的小动物有什么作用。
教师可以提问:1. 小动物对土壤有什么影响?2. 它们对于植物的生长有什么作用?3. 它们对于土壤环境的维护有什么贡献?六、创作小动物插画(20分钟)教师可以给孩子们提供纸张、彩色铅笔和水彩笔等绘画工具,让孩子们根据自己的观察和想象画出土壤中的小动物。
小学科学14《土壤中的小动物》教案
小学科学14《土壤中的小动物》教案土壤中的小动物引言:土壤是我们生活的地球的表层,其中寄居着各种生物。
学习土壤中的小动物对于小学生来说具有重要的意义。
通过了解这些小动物的特征和作用,孩子们可以更好地认识土壤的生态系统,并了解土壤的重要性。
本节课将介绍土壤中的小动物的种类、特征以及它们在土壤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一、教学目标:1. 认识土壤中的小动物,了解它们的种类和特征;2. 理解土壤中的小动物在土壤生态系统中的作用;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探究能力。
二、教学准备:1. 图片或幻灯片展示土壤中的小动物;2. 示范用具:显微镜、玻璃塞培养皿、铲子等;3. 实际样品:土壤样本。
三、教学过程:1. 导入(10分钟)教师可以使用图片或幻灯片展示土壤样本,引起学生的兴趣。
然后询问学生他们在平时接触过土壤中的小动物吗?他们知道土壤中的小动物对土壤有什么作用吗?2. 理论讲解(30分钟)通过幻灯片或图片的展示,介绍土壤中常见的小动物种类,如蚯蚓、蚂蚁、蠕虫等。
简要介绍每个小动物的特征和作用,如蚯蚓能够促进土壤通气和排水,增加有机质含量;蚂蚁能够帮助分解有机物质等。
教师可以与学生互动,引导他们思考和提问,激发他们对土壤中的小动物的兴趣。
3. 实验探究(40分钟)引导学生进行现场观察和实验探究。
教师将土壤样本分发给学生,让他们利用显微镜观察土壤中的小动物。
同时,教师示范如何使用玻璃塞培养皿和铲子收集和培养土壤中的小动物。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观察小动物的外观、移动方式和数量,并让学生尝试使用显微镜观察小动物的细节。
4. 总结与讨论(15分钟)学生归纳总结所观察到的小动物的种类和特征,并讨论它们在土壤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教师可以提问学生一些问题,如“土壤中的小动物对土壤有什么作用?”、“你们所观察到的小动物有哪些特征?”等。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5. 拓展延伸活动(15分钟)为了加深学生对土壤中的小动物的理解,教师可以组织一些拓展延伸活动。
寻访土壤中的小动物科学教案
寻访土壤中的小动物科学教案教学目标:1、认识土壤中的小动物,知道土壤中蕴藏着许多的土壤小动物,如蚯蚓、蚂蚁、鼹鼠、变形虫、轮虫、线虫等。
2、引导学生讨论土壤中小动物的生活环境,知道这些小动物的生存环境各异,但都离不开土壤、水等基本需求。
3、引导学生了解更多的小动物与土壤之间的密切联系,知道土壤和生命息息相关。
4、愿意与同小组同学合作完成任务,讨论交流自己的发现和结论。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认识土壤中的小动物,了解土壤中小动物的生活环境。
教学难点:了解土壤中小动物的生活环境,感受土壤和生命息息相关。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同学们,上一课我们学习了《养蚂蚁》这一课,了解了蚂蚁的一些生活习性,知道蚂蚁生活在土壤之中。
除了蚂蚁,大家还知道哪些动物也生活在土壤之中吗?2、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列举出生活在土壤中的小动物。
3、教师继续引导:其实土壤中生活着很多的小动物,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寻访土壤中的小动物。
4、揭示课题:9、寻访土壤中的小动物二、认识土壤中的小动物1、了解什么是土壤动物。
教师讲解:所谓土壤动物是指土壤中和落叶下生存着的各种动物的总称。
2、教师出示一些土壤中小动物的图片,引导:同学们,这些小动物都是生活在土壤中的,大家认识这些小动物吗?学生观察图片,了解图片中的小动物,说一说这些小动物的名称。
教师指着图片中的小动物,告诉学生这些土壤中的小动物的名称。
3、小结:同学们,其实土壤中的小动物还有很多很多,在这里老师不可能把它一一列举出来,不过,常见的土壤中的小动物主要有蚯蚓、蚂蚁、鼹鼠、变形虫、轮虫、线虫、蜘蛛、潮虫、千足虫等等。
这些动物有的我们见过,有的我们没见过。
不过在今后的学习中,我们将不断的接触到土壤中的小动物。
三、寻找土壤中的小动物,了解小动物的生活环境1、教师引导:同学们,土壤中的动物一般的生活在土壤中和落叶下,你们认为在哪里可以找到土壤中的小动物呢?2、学生说一说土壤中的动物一般的生活在什么地方?预设:大树下、土壤中、落叶下、草丛里、石头缝里、苔藓下、墙根等地方。
青岛版小学一年级下册科学第14课《土壤中的小动物》教案教学设计
青岛版小学一年级下册科学第14课《土壤中的小动物》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了解土壤中的小动物的种类和功能。
2.理解小动物与土壤的关系,认识保护土壤的重要性。
能力目标1.能够观察和描述土壤中的小动物特征。
2.能够识别常见的土壤中的小动物。
3.能够用语言简单表述小动物与土壤中的相互关系。
情感目标1.培养对小动物保护的意识,关注自然,保护土壤,珍爱生命。
2.正确对待小动物,爱护生命,了解生命的可贵。
二、教学准备教材青岛版小学一年级下册科学教具放大镜,模型土壤,幻灯片,PPT材料土壤样本,显微镜三、教学内容及时间安排1. 导入(5min)通过幻灯片或其他方式引导学生朝着肮脏的土壤深处探索,引出学习小动物的主题。
2. 学习内容(25min)1.土壤中的小动物——幻灯片展示各种土壤中的小动物,让学生对各种小动物有一个大致认识。
2.观察小动物——通过放大镜让学生观察实物上的小动物,引导学生发现小动物的不同特征和表现。
3. 识别小动物(15min)通过PPT或其他方式展示各种小动物的形态和特征,让学生识别各种小动物。
4. 活动(15min)制作模型土壤,让学生分组,用显微镜观察模型土壤中的小动物,学生之间可以相互讨论,激发学生的兴趣,加深对小动物的认识。
5. 总结(5min)小结今天学到的内容和所感所想,引导学生对生命和土壤保护有更深刻的认识。
四、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分(60分)教学中,教师要重点观察学生对小动物的认知、理解、描述,对小动物所在的生境的认知和对保护土壤的意识。
评分标准:1.认知和理解:•能够理解土壤中小动物的种类和作用的学生得5分;•能够辨认和简单描述常见的土壤中的小动物的学生得5分;•能够对所观察的小动物进行简单分类并且简单进行归纳总结的学生得10分。
2.表达能力:能够用简单语言描述所观察到的小动物和土壤中的相互关系的学生得分30分。
3.态度:能够正确对待小动物,珍爱生命,认识到保护土壤的重要性的学生得分25分。
土壤里的小动物大班科学教案
土壤里的小动物大班科学教案一、引言小动物是土壤生态系统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它们在土壤中扮演着促进生物多样性、维持生态平衡的重要角色。
本篇科学教案将围绕土壤中的小动物展开,介绍其种类、生态功能以及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分析能力的教学活动。
二、小动物的种类与生态功能1. 小昆虫小昆虫是土壤中常见的小动物,如蚯蚓、蜈蚣、蚂蚁等。
它们通过啃食和排泄过程,促进土壤通风与增加有机物质,提高土壤的肥力。
作为土壤的“工程师”,它们还通过钻土、挖洞等行为改善土壤结构,促进水分渗透和根系生长。
2. 红腿蜘蛛红腿蜘蛛是土壤中的捕食性蜘蛛,以食草害昆虫、蚯蚓等为食。
它们通过控制害虫数量维持生态平衡,保护农田作物的生长。
3. 小土壤线虫小土壤线虫寄生在其他生物体内,通过捕食寄生动物维持其数量。
同时,小土壤线虫还参与有机质的分解和循环过程,促进土壤肥力。
4. 小土壤螨小土壤螨是一类微小的节肢动物,以微生物和有机物质为食。
它们通过分解有机物和碎屑,将其转化为可供植物吸收的养分,促进植物生长。
三、教学活动:观察和分析土壤中的小动物1. 教学目标学生通过观察和分析土壤中的小动物,了解其种类和生态功能,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2. 所需材料放大镜、工具(如小铲子、集土器等)、标本瓶、显微镜、实验报告本等。
3. 教学步骤(1)引导学生观察土壤中的小动物首先,带领学生前往户外,利用小铲子或集土器采集土壤样本。
回到教室后,利用放大镜和显微镜,让学生观察土壤样本中的小昆虫、蜘蛛、线虫、螨等。
(2)让学生进行分类和记录引导学生根据观察到的特征,将小动物进行分类,并在实验报告本上记录下各类小动物的名称和数量。
(3)分析小动物的生态功能根据所学知识,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分析各类小动物在土壤生态系统中的生态功能。
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话语描述和解释。
(4)总结学习成果引导学生对所观察和分析的小动物进行总结,让学生从中认识到土壤中小动物的重要性和作用。
四、教学评价与反馈1. 学生观察和记录能力的评价教师可以评估学生观察小动物的能力,并检查他们的实验报告本是否有规范的分类和记录。
一年级下册科学第四单元第14课土壤中的小动物教学设计
14 土壤中的小动物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观察并描述周围的土壤中生活着的动物,初步认识土壤与动物的关系。
2.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感官或简单工具观察土壤中的小动物,并做好记录。
3.在研究土壤中小动物的活动中,体验到合作交流的乐趣。
4.关爱生命,珍惜土壤资源,热爱大自然。
【教学重难点】1.开展观察土壤中的小动物实践活动,观察并描述周围的土壤中生活着的动物。
2.初步认识土壤与动物的关系。
【教学过程】一、猜谜导入同学们,你们喜欢猜谜语吗?老师给大家带来一则谜语,想不想猜一猜?出示谜语:“不管翻地或打洞,天生爱动到处钻,松松土来施点肥,人人称我为地龙。
”打一动物名称。
你们猜到了吗?谜底就是:蚯蚓。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咱们已经知道蚯蚓生活在潮湿的土壤里。
同学们,在我们脚下的土壤中,生活着一支庞大的土壤动物大军,它们和蚯蚓一样,默默无闻、勤劳不息地耕耘着。
它们虽然小,但却是动物大家庭中不可缺少的成员。
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土壤中的动物王国,探寻其中的奥秘。
二、探究活动(一)初步了解,土壤中生活着哪些小动物?1.谈话:同学们,你们知道土壤中还生活着哪些小动物吗?按下暂停键去想一想,说一说。
2.同学们肯定说出了不少土壤中的小动物,老师也搜集了一些土壤中的小动物的图片,你们认识它们吗?老师为同学们简单介绍一下。
(1)蚂蚁:蚂蚁是地球上最常见的昆虫,蚂蚁一般都会在地下筑巢,地下巢穴的规模非常大。
(2)西瓜虫:西瓜虫生活在潮湿的陆地,受惊后立即卷缩成“西瓜”状。
(3)屎壳郎:屎壳郎,学名蜣螂,它用粪便作为食物和筑巢的原料,有“自然界清道夫”之称号,也生活在土壤里面。
(4)马陆:马陆也叫千足虫,一般生活在草坪土表层、土块、石块下面,或土缝内等潮湿的土壤中,一般白天潜伏,晚间活动。
(5)蜗牛:蜗牛喜欢钻入疏松的腐殖土中栖息、产卵、调节体内湿度和吸取部分养料,雨后蜗牛慢慢得从土壤里钻出来寻找食物。
(6)田鼠:田鼠是仓鼠科的一类,多为地栖种类,它们擅长挖掘地下通道做窝。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土壤里的小动物(1)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土壤是生物的重要生活环境之一,土壤里的生物是多种多样的,本节内容是本章内容的第一部分,能让学生通过学习活动认识生物大家庭中不可缺少的重要成员——土壤里生物的多样性,以及它们对生物圈的平衡和稳定起着重要作用。
土壤里的小动物比起微生物来是比较容易获取和观察的,因此安排在前,体现了由熟悉到不熟悉、由容易到难、由感性到理性的学生认知发展规律。
通过本节的学习,使学生能够认识土壤里几种生物的主要特征以及土壤生物与环境相适应的特点,而且深切认识土壤生物对生物圈的稳定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进而帮助学生深切领悟土壤里的生物和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
在学习了前三章(地面上、水域和空中)环境中的生物类群后,通过比较和识别,认识学生平时不易见到的,但与人类关系又是潜在的,安排了“调查土壤里的动物种类”这一内容。
其中“小动物分类检索表”的呈现又为后一章“生物的命名和分类”的学习作了铺垫性准备。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1)学会调查、观察土壤里的动物
(2)概述土壤里的动物种类
2、能力目标:通过观察和调查等探究活动,提高实验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加强保护动物和保护环境的情感教育,强化“生物与其生活环境相适应”的观点。
教学重点:
调查土壤里的动物种类。
教学难点:
找出土壤里的小动物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突破难点的方法:
指导学生利用好“小动物检索分类图表”这一工具,查找资料,并与同学交流和讨论。
一、学情分析
学生大部分是农村学生,对于土壤里的动物或多或少都有所了解,而且学生通过前几节内容的学习,对不同动物的一些特征有了一定的认识,很多学生也有了一定的分析观察基础。
二、教法与学法:
通过前几章不同种类动物的学习,对于简单的动物形态特征和生活习性以及
类别有了一定的认识,加上本节内容中涉及的图片视频资料,鼓励学生积极观察、描述、思考和讨论。
在新课标的理念下,通过老师谈话法,讲述法引导学生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
三、教学策略:
1、通过有关蚯蚓的谜语引入,激起兴趣,引到主题。
2、课本资源与拓展资料结合,了解土壤中小动物的种类以及生活环境和形态特征。
3、小动物检索分类表的合理应用。
四、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以及相关视频。
五、教学过程:
(一)引入:
1、利用一条谜语:细细长长一条龙,天天躲在泥土中,它是庄稼好朋友,
钻来钻去把土松。
【学生:蚯蚓】
2、询问蚯蚓的生活环境,引出课题——第13章土壤中的生物。
3、过渡:土壤是生物的重要生活环境之一,土壤里的生物多种多样,让我
们先来一起认识土壤里的小动物。
引出本节课题:《土壤里的小动物(一)》(二)、新授内容
1、提问:让学生【畅所欲言】:土壤里生活着许多平常不易见到的小动物,你知道有哪些吗?【学生交流、汇报】
2、视频:观察土壤里的小动物。
提问:以上动物你认识吗?【学生说自己认识的】
3、通过视频,告诉大家直接观察并获取真实“地下小动物”信息的方法是——调查法。
结合生活认识一些常见土壤里小动物的形态特点、生活环境。
【学生结合p92页图,认识土壤里的小动物,在老师的引导下说出图中小动物的名称】
4、过渡:既然已经了解了小动物的名称,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他们的生活环境、生活习性和形态特点,并把相关信息在书本上记录下来。
5、依次通过图片,让学生自己认识并说一说自己所知道的相关小动物的信息。
【顺序为:蝼蛄、蠼螋、蚂蚁、蜣螂、鼠妇、螽斯、蜈蚣、马陆、蜘蛛、蟋蟀、蚯蚓、线虫和蚰蜒。
学生配合老师交流特征】
6、过渡:学了这么多小动物,如果让我们确定某一个小动物的种类,我们的依据是【小动物分类检索表】。
7、提问【我识别,我分类】:通过图片出示识别,
【试一试】参考检索表,你能找出这些动物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将他们初步归类吗?【学生观察、讨论,试着归类,并且汇报交流】
8、对学生归类的评价。
9、出示书中的“小动物检索分类表”,带领学生再次分类。
相关表格练习的巩固。
(三)、本课小结:本节有趣的知识你学到了什么?
(四)、课内检测
1、调查完土壤里的动物种类后,应该将这些小动物( )
A 交给老师
B 丢进垃圾箱
C 用杀虫剂杀死
D 送回土壤中去
2、连线:
有15对足 线虫动物类
有3对足 蜘蛛类
身体有许多环状体节构成 甲壳类
有7对足 环节动物类
有4对足 昆虫类
身体细长,体表有角质层 多足类
(五)板书设计
第13章 土壤里的动物
第1节 土壤里的小动物(一)
调查土壤里的小动物
1、环节动物:蚯蚓
2、线虫动物:线虫
3、昆虫类:蝼蛄、蠼螋、蟋蟀、蜣螂——3对足
4、蜘蛛类:蜘蛛——4对足
5、甲壳类:鼠妇——7对足
6、多足类:蜈蚣、马陆、蚰蜒——多于15对足
无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