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7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德育原理试题及答案解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浙江省2018年7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德育原理试题
课程代码:00468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有一个正确的答案,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写在题干
的括号内。每小题1分,共20分)
1.马克思主义德育原理产生在( )
A.萌芽阶段
B.独立科学阶段
C.真正科学阶段
D.现代科学阶段
2.社会学习论的道德教育研究方法主要采用( )
A.推理法
B.实验法
C.比较法
D.道德两难法
3.( )认为学校生活、教材、教法是学校道德教育的三位一体。
A.杜威
B.杜德海姆
C.班杜拉
D.马卡连柯
4.儿童的道德认识和道德行为的出现最初是在( )
A.乳儿期
B.婴儿期
C.幼儿期
D.童年期
5.在德育中将小学生当大学生、大学生当小学生看待的做法违反了( )品德规律。
A.顺序性
B.稳定性
C.差异性
D.阶段性
6.新中国最早对德育目标作出规定是在( )
A. 1949年
B. 1952年
C. 1954年
D. 1958年
7.下列哪种解释符合品德形成过程的本质?( )
A.将一定社会或阶级的“道”转化为受教育者个体“德”的过程
B.教育者施教传道与受教育者修德受教相互影响和作用过程
C.受教育者良好品德塑造与不良品德矫正或改造的过程
D.个体人的品德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到高级,从量变到质变的矛盾运动过程
8.通过参观、示范、陶冶,以直观为手段,师生之间呈现出半开放半独立的关系的德育方法是( )
A.品德修养指导法
B.形象感染法
C.实际训练法
D.语言说理法
9.开展勤工俭学活动要遵循( )原则。
A.理论联系实际
B.知行统一
C.方向性
D.学主工辅,工以辅学
10.品德测评指标是衡量品德测评指标体系( )的各指标的准则和尺度。
A.最低层次
B.中等层次
C.最高层次
D.极优层次
11.区分学生品德达到的等级水平,以便根据学生不同品德等级的共同特征采取工作措施的分
析法是( )
A.纵向分析法
B.个体群体内差法
C.等级分析法
D.类别分析法
12.学校德育管理的中心环节是( )
A.确定目标
B.制定计划
C.开展德育活动
D.检查与总结
13.当班集体正式形成时( )
A.教育要求是外来的
B.学生中的先进分子接受了教育要求
C.集体中大多数学生接受了教育要求
D.教育要求成了每个学生的要求
14.家庭德育内容的重点是( )
A.思想教育
B.政治教育
C.道德教育和法纪教育
D.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教育
15.从德育到品德发展过程中( )是中间环节。
A.感知规范
B.认同规范
C.领会和掌握规范
D.顺应规范
16.德育原理是研究( )的科学。
A.教育问题和教育规律
B.心理问题和心理规律
C.德育问题和德育规律
D.社会文化和学校制度规范
17.在学校德育中诸如对法制教育、日常行为规范教育,入学或毕业教育等方面的教育效果进
行测评的属于( )
A.平时性测评
B.总结性测评
C.单项性测评
D.专题性测评
18.体现权威性、层次性的学校德育管理模式是( )
A.经验型学校德育管理模式
B.实验型学校德育管理模式
C.行政型学校德育管理模式
D.科学型学校德育管理模式
19.德育管理工作及时、准确地总结经验,发现问题,修订管理工作计划,推广先进经验,实
施有效管理,体现了品德测评的( )
A.调控作用
B.教育作用
C.诊断作用
D.强化作用
20.将德育实施前后个体或群体的品德及其各个侧面的情况进行比较,以确定其发展变化的方
向及程度的评定为( )
A.达度评定
B.个体、群体内差评定
C.比较评定
D.全面评定
二、多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五个备选答案中有二个至五个正确的答案,将所有正确答案的序
号写在题干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漏选均不得分。每小题1分,共5分)
1.开展课外活动校外活动可通过( )形式。
A.阵地活动
B.主题班会
C.小组活动
D.个人活动
E.群众性活动
2.学校德育队伍建设的重要性在于( )
A.新时期社会发展,德育改革和学生特点的需要
B.是巩固政治经济制度,发展生产力的需要
C.是学校德育实体建设的需要
D.提高教师德育意识、知识和能力水平的需要
E.学校德育专职队伍数量质量和稳定性不适应时代的需要
3.了解和研究学生的三环节是( )
A.激发动机和需要
B.调查了解
C.表扬批评
D.分析研究
E.提出教育措施
4.品德修养的作用有( )
A.是社会生活的需要
B.是实现教育目的的需要
C.是个体人健康成长和精神享用与完善的需要
D.是发展生产力的需要和巩固政治制度的要求
E.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
5.德育起源于( )
A.宗教传播的需要
B.生产劳动的需要
C.社会生活的需要
D.社会文化延续的需要
E.国家制度巩固的需要
三、简答题(每小题7分,共35分)
1.什么是德育内容?确定德育内容的依据有哪些?
2.社会生产、科学技术、商品经济是如何制约德育的?
3.我国中小学德育工作应遵循哪些原则?
4.你是怎样理解德育工作者的职业道德素养的?
5.学校德育的概念及其特征。
四、论述题(每小题12分,共24分)
1.请你就“德育有法而无定法”理论联系实际加以分析。
2.如何指导学生进行品德修养和提高品德修养能力?
五、案例分析题(16分)
江老师班上有一名许生,父亲常年在国外,母亲因职务调动在新竹服务,孩子不愿随母亲转学到新竹,留在台北与亲戚同住,后来又搬出去自行租屋居住。
这位学生每月有固定的一万五千元生活费,加上父亲从国外汇钱给他,出手很阔,班上那些学习成绩差的同学很喜欢和他在一起。放学后,不是聚在那间租屋里抽烟聊天,就是流连茶店、球场、保龄球馆,甚至有彻夜未归的记录。那些原本家庭正常的家长也慌了,纷纷找到学校来,当他们无法规劝孩子改善行为时,居然责怪老师无能,这些家长异口同声要求江老师放学后到许姓学生租住处,像警察一样,查巡他们在做什么。
江老师心中实在愤愤不平,为了许生他不知用掉多少电话卡,学校的电话不能拨长途,只好打公用电话找许的母亲。但她母亲总以工作忙无法抽身为由,避不出面。看来她对自己的孩子也相当无奈,我又能怎样呢?许生与班上同学已形成小圈圈,上课常不听课,打扫工作也不做,引起其他同学侧目、不满。江老师心想,我已很头痛了,凭什么这些家长还要求放学后继续施教。我虽为单身汉,无家室之累,但也没理由要求我全天候的奉献,何况我又不领这些家长的薪水!
江老师觉得老师真是弱势族群,学生不把老师放在眼里,连家长都有此非分要求,这碗饭还能吃吗?
问题:以上案例,反映了哪些德育原理?应如何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