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司法审查一
第十二章:行政裁决
行政裁决的特征
1、行政裁决的主体是法律授权的特定的行 政机关。即行政仲裁的主体是对与民事纠纷 有关的行政事项具有管理职权的行政机关, 行政机关也只有经法律明确授权后,才拥有 对该民事纠纷的行政裁决权。 2、行政裁决的对象是特定的民事纠纷。为 实现管理目标,法律特别规定个别种类的民 事案件授权行政主体先予裁决并保留法院对 之进行司法审查的权力。
行政裁决的特征
3、行政仲裁主要是依申请的行政行为。 4、行政裁决是行政主体行使行政裁决权的 活动,具有法律效力。 5、行政裁决是行政决定的一种特殊形式。 是一种法律授权居间裁决民事纠纷的行为, 是一种依照司法程序的行政决定。对行政裁 决不服可申请行政复议或行政诉讼。
二、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政裁决的主要制度
根据被裁决的民事法律关系的内容,可以将 行政裁决分为权属纠纷裁决、损害赔偿纠纷 裁决、侵权纠纷裁决、补偿纠纷裁决和民间 纠纷裁决。 1、权属纠纷裁决 行政主体对民事权属纠纷的裁决被称为行政 行政 确权。民事主体因森林、土地、矿产、草原 确权 等权属争议,行政机关因管理职权而对权属 争议进行裁决。
行政裁决的主要制度
4、补偿纠纷裁决:法律明文规定可由行政 机关裁决的民事补偿案件。房屋拆迁 5、民间纠纷裁决:基层人民政府根据《民 间纠纷处理办法》对民间纠纷进行处理的一 种法律制度。
三、行政裁决与相关制度的区别
1、行政裁决与行政调解 2、行政裁决与行政仲裁 3、行政裁决与行政复议 4、行政裁决与行政诉讼 5、行政裁决与行政司法
行政裁决
------第十二章
一、行政裁决的概念
行政裁决:行政主体依照法律授权,以中间 人的身份,对平等主体之间发生的,与行政 管理活动密切相关的、特定的民事纠纷进行 审理并作出裁决的行政行为,是行政决定的 一种特殊形态。 行政裁决是行政权扩大的结果 行政裁决是行政司法的一种 行政司法包括行政裁决、行政复议、行政调 解、行政仲裁。
行政法-第十二章第四节司法审查的主体及其管辖
2、司法审查管辖的特点: (1)是关于之间受 理行政案件的权限分工;
(3)是关于人民法院受理第一审行政案 件的 权限分工。
3、司法审查管辖的主要种类有: 级别管辖
地域管辖
裁定管辖
(二)级别管辖。
(2)采取限制人身自由的行政强制措施 案件,被告所在地或原告所在地的法院 都有权管辖。
(2)临界不动产案件,有关行政区域的 人民法院都有权管辖。
四、裁定管辖。
裁定管辖是指不是根据法律直接规 定,而是由法院直接作出裁定和决定确 定诉讼管辖的情况。
1、移送管辖。 (1)移送管辖概念:P365 (2)移送案件必须具备下列条件:P365 (3)关于移送管辖的两点理解:P365 2、指定管辖。 (1)指定管辖的概念:P366 (2)指定管辖适用于以下两种情况:
2、特殊地域管辖。 概念:是指根据诉讼标的所在地确
定管辖法院。
特殊地域管辖有二种情形:P364 3、共同管辖。
含义:是指两个以上法院对同一案 件都有管辖权的情况。
行政诉讼法规定的共同管辖有三种 情况:
(1)行政复议决定改变原具体行政行为 的案件,行政复议机关和原行政机关所 在地的人民法院都有权管辖。
(3)移转管辖与移送管辖的区别:
①移送管辖一般是在同级人民法院 之间进行,是地域管辖的一种补充措施; 而移转管辖适用于有隶属关系的上下级 法院之间,是级别管辖的一种变通措施。
②实质不同。移送管辖是移送案件; 而移转管辖是将管辖权转移。
4、管辖权异议。
(1)概念:管辖权异议是指行政诉 讼当事人对受理案件的法院提出的管辖 权方面的异议。
①由于特殊原因,有管辖权的法院不能行 使管辖权。
抽象行政行为的司法审查
遇到行政法问题?赢了网律师为你免费解惑!访问>>抽象行政行为的司法审查随着法治的发展,公民的权利越来越多受到重视和保护。
我国《行政诉讼法》已颁布施行十七年,行政执法和行政审判已积累了一定的经验。
将抽象行政行为纳入司法审查范围已势在必行,它是法治进步和人类文明的标志,是保护人权、推进依法治国和促进经济发展的需要,更是加入WTO的必然选择。
广泛而有效的司法审查直接体现了一个国家的法治程度,也决定了公民权利的保障程度。
一、抽象行政行为司法审查的法理依据抽象行政行为指行政主体根据法定权限和程序,针对不特定对象单方制定和发布具有普遍约束力、可以反复适用的行为规范的行为,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行政立法行为;二是行政机关制定、发布其他具有普遍约束力的决定、命令的行为。
抽象行政行为具有单方性、普遍约束性、反复适用性、依据性等特征。
我国《行政诉讼法》第十二条第二款明确规定人民法院不受理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对行政法规、规章或者行政机关制定、发布的具有普遍约束力的决定、命令提起的诉讼,但实践证明这一规定却与社会发展和公民权利保障不相适应。
将抽象行政行为纳入司法审查具有以下法理依据:1、对抽象行政行为司法审查有其宪法依据。
我国《宪法》第5条规定,“一切国家机关和武装力量、各政党和社会团体、各企业事业组织都必须遵守宪法和法律。
一切违反宪法和法律的行为,必须予以追究。
”这里的国家机关的一切违反宪法和法律的行为包括具体行政行为和抽象行政行为,都必须依法予以追究。
《宪法》第41条第1款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对于任何国家机关和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违法失职行为,有向有关国家机关提出申诉、控告或检举的权利……”司法审查是公民宪法权利和其他权利保障和救济的最后途径,当公民的基本权利受到抽象行政行为侵害时,应允许受害者或潜在受害公民寻求司法救济,实现社会公平与正义,也才符合“有权利必有救济”的法治原则。
2、抽象行政行为理论上具有可诉性。
行政法-第十二章第三节司法审查的对象与内容
一、司法审查的对象与内容。 1、司法审查的对象是行政机关的具
体行政行为。 2、司法审查的内容是具体行政行为
的合法性。
此外还应当明确,司法审查的具体行 政行为是行政相对人已向人民法院提起 诉讼的具体行政行为。
二、司法审查的范围。
司法审查的范围是指哪些具体行政 行为应当接受人民法院的司法审查。
目前有三部法律作了这样的规定:
(1)《行政复议法》第14条、第30条; (2)《外国人入境出境管理法》第39条; (3)《公民出境入境管理法》第15条。
此外《若干解释》还规定下列行为不 属依照刑事诉讼法 的明确授权实施的行为;
2、调解行为以及法律规定的仲裁行为;
6、不依法发给抚恤金的案件; 从实践来看,行政机关未依法发给抚
恤金的行为通常表现为以下三种情形:
(1)不按法定标准发放抚恤金; (2)扣减抚恤金; (3)不按期限发放抚恤金。
7、违法要求履行义务的行政案件;
8、侵犯其他人身权、财产权的行政案件;
9、法律、法规规定可以提起诉讼的其他行政案 件。
这里的“法律、法规”是指除行政诉讼法 之外的其他各种法律规范,包括行政法规、地 方性法规、自治条例、单行条例,还包括司法 解释和WTO等国际条约。
(二)司法审查的排除范围。
《行政诉讼法》第12条从反面规定了 司法审查的排除范围,共有四类:
1、国家行为; 2、抽象行政行为; 3、行政机关对其工作人员的奖惩、任免等
决定;
4、法律规定由行政机关最终裁决的具体行政行 为。(简称终局行政行为)
这里的“法律”是指狭义的法律,即由全 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通过的规范性文件。
请问李某对县工商局的上述行为能 否起诉?为什么?
外国法制史_第12章_美国法
2
第一节 美国法的形成发展及渊源 与世界上许多文明古国相比,美国是 一个年轻的国家。自1776年北美13个 殖民地宣布独立至今,美国才走过 200多年的历程。 即使追溯到“五月花号”船在普利茅 斯登陆的1620年或者英格兰移民在詹 姆斯敦建立第一个殖民区的1607年, 美国的历史也不过400年。
15
三、《美国标准公司法》
3.20世纪美国公司法的特点 英美法中的公司一般仅指有限责任公司,凡股 东负无限责任的属于合伙,法律不承认其为公 司。美国公司一般是指有限责任公司。 美国公司可分为封闭公司与开放公司。美国公 司法按公司股票掌握的对象,将公司进行了这 种分类。封闭公司的股票全部或几乎全部由建 立该公司的少数人占有,股票不上市、转让或 公开出售。封闭公司股东的最低法定人数为2人, 总数控制在50人以下; 开放公司的股东数不得 低于7人,没有对最高人数的限制。
3
一、美国法的形成与发展
1.北美殖民地时期(17世纪初—1783年) 2.独立后的美国法(1783—1861年) 在此期间,美国人民也开始创制了自己的法律,其重
要的法律活动有:
(1) 1776年在费城召开的大陆会议通过了《独立宣言》, 宣布北美独立,建立美利坚合众国。 (2) 路易斯安那州编纂法典和纽约州的“菲尔德法 典”——继成文宪法制定后,19世纪美国掀起改革法律、 编纂法典的强大运动。 (3) 1830年美国法学家肯特的《美国法释义》的问世以 及各种美国法专著的出现,标志着美国法对英国法批判 地吸收并走上独立发展的道路。
18
五、契约法
1.契约法的发展 在美国,最初契约法的发展较缓慢。进入19世纪后,
契约自由的原则得到强调与重视。特别是在1897年的 一项判决中,美国联邦最高法院认为契约自由属于宪法 第14条修正案中的正当程序条款所保护的内容。 美国对契约自由的原则加以了限制,一是通过立法或 司法判决对资本家雇佣工人的条件予以规定,如规定最 低工资、最高工资时和禁止雇佣童工;二是对铁路、水 电和航空等公司契约成立的条件加以限定。 在美国,契约法从英国普通法发展而来,其主要渊源 有普通法与制定法。 美国法学会以《契约法重述》的形式阐述的契约理论 和原则对美国契约法的实践也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19
第十二章 司法审查
第十二章司法审查(一)司法审查:人民法院对具体行政行为的合法性进行的国家司法活动。
包括四个因素:(四个特征)司法审查权的主体是人民法院;司法审查的对象是具体行政行为;司法审查的依据是法律、行政法规和地方性法规;方式为诉讼程序。
司法审查的作用有利于进一步完善我国的宪政体制;有利于保障公民的合法权益;有利于促进行政机关依法行政;有利于提高公民的民主、法治意识。
司法审查的宪法依据和理论基础:⑴宪法依据:一、我国宪法确立了公民控告违法、失职的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的主体资格和权利二、我国宪法规定一切国家机关必须遵守宪法和法律,否则将被追究违法的族人;三、我国宪法确立了人民法院独立行使审判权的审判主体地位。
⑵理论基础:集中体现在下列四个原则上:一、民主原则;在我国建立行政诉讼制度,由公民对行政机关的违法行为提起诉讼,请求人民法院予以审查,既是社会主义民主应当具备的重要内容,又是对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保障二、法治原则;法治原则不仅是建立司法审查制度的重要依据,而且决定着司法审查制度模式的选择三、权力制约原则;我国行政机关和司法机关在人民代表大会的统一领导下,既各司其职,相互配合,又相互监督,相互制约。
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司法审查制度,无疑是我国权力制约机制的一个重要方面四、人权保障原则;我国司法审查制度的建立,既是社会主义人权理论的成果,也是社会主义主义人权原则的重要保障对具体行政行为合法性进行审查原则:《行政诉讼法》第5条规定:“人民法院审理行政案件,对具体行政行为是否合法进行审查。
这一原则包括两项内容:(1)行政诉讼中人民法院一般只审查具体行政行为,而不审查抽象行政行为;(2)行政诉讼中人民法院一般只审查具体行政行为的合法性,而不审查具体行政行为的合理性。
被告负举证责任原则:是指作为行政诉讼被告的行政机关负有提供赖以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证据和所依据的规范性文件的责任。
是依法行政原则在行政诉讼程序上的反映人民法院特定主管的原则:人民法院只主管法律规定管辖的那一部分行政案件,它不同于刑事案件、民事案件统归人民法院管辖;法律规定由人民法院主管的行政案件,必须由人民法院管辖人民法院主管行政案件的范围:⑴只主管因具体行政行为引起争议的案件,不管辖因抽象行政行为发生争议的案件;⑵只主管行政机关在管理国家事务时与公民、法人、其他组织发生争议的案件,不管辖行政机关在管理内部事务时发生争议的案件和行政机关内部职权争议的案件;⑶按照国际惯例,政府所为的国家行为,如外交、国防事务,都不属于行政诉讼范围,人民法院不能管辖。
行政管理学_中南财经政法大学_12 第十二章——行政监督_(12.2.1) 内部行政监督及其主要形式
【2】内部行政监督及其主要形式行政系统内部监督简称内部监督,是指国家在行政机关内部设立的专门行政机关,根据国家的法律法规,对国家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行政行为进行全面的监察、检查、督促和指导。
现在各国主要的内部监督,主要有行政监察、审计监督和上级机关监督三种类型。
行政监察是指行政机关内部设立的专门监察机关,对国家行政机关及其公务员和国家行政机关任命的其他人员的行政行为进行监察、检查和督促的活动。
审计监督是由国家专门设立审计机关依法对行政机关的财政财务收支活动、经济效益和财经法纪的遵守情况进行的审核和稽查。
审计监督权包括调查权、审查权、建议权、处理权、通报权等。
上级机关的监督,这种监督是具有行政隶属关系的上级行政机关对下级行政机关的层级监督,在上级机关监督中,监督主体必须和监督对象有直接隶属关系,是监督对象的领导机关,即监督主体可以是上级政府,也可以是上级主管部门。
例如,各级人民政府对所属各部门的监督,上级主管部门对下级相应的工作部门实施的监督,等等。
主要形式有:约谈制度指上级组织部门对未履行或未全面正确履行职责,或未按时完成重要工作任务的下级组织部门所进行的问责谈话制度。
其目的是防患于未然。
约谈制度涉及社会各个方面,安全生产、基金运行、食品安全、社保管理、消费者维权、医药生产、国土资源、税务稽查等等。
行政处分是指国家机关对所属的工作人员违法失职行为尚不构成犯罪,依据法律、法规所规定的权限而给予的一种惩戒。
行政处分种类有:警告、记过、记大过、降级、撤职、开除(六种)。
行政处分属于内部行政行为,由行政主体基于行政隶属关系依法作出。
它具有强烈的约束力,管理相对人不服,行政主体可以强制执行。
但因其不受司法审查,故被处分人不服行政处分,根据申诉,可以申请复核或者申诉。
财产申报是一种防止官员贪污腐败的措施。
在很多国家,财产申报制度被称为“阳光法案”或“终端反腐”,许多国家已经建立了完备的制度。
全世界有97个国家和地区将“官员财产申报”入法,如英国、美国、法国、德国、新加坡及中国香港等。
自考行政法学考试题库
自考行政法学考试题库一、单选题1.行政法的调整对象是()A.行政关系B.监督行政关系C.行政关系和监督行政关系D.民事法律关系2.下列不属于行政法的一般渊源的是()A.宪法B.法律解释C.法律D.行政法规3.下列关于行政法特点的表述,正确的是()A.行政法具有一部系统、完整的行政法典B.行政法规范数量最少C.行政法实体性规范与程序性规范区别非常明显D.行政法的内容广泛4.根据行政法的分类,下列属于一般行政法的是()A.经济行政法B.军事行政法C.行政处罚法D.民政行政法5.下列关于行政法律关系特征的表述,错误的是()A.行政法律关系中必有一方是行政主体B.行政法律关系主体的权力与义务一般是法定的C.行政主体实体上的权利义务是重合的D.行政法律关系争议只能由行政机关本身解决二、多选题6.下列关于行政法中行政的表述,正确的是()A.行政活动的主体是国家行政机关和其他公共行政组织B.行政活动的目的在于实现对国家事务和公共事务的组织和管理C.行政活动的方法和手段是决策、组织、管理和调控D.现代行政只限于管理国家事务E.行政就是行政机关的一切活动三、名词解释题7.行政权8.行政法四、简答题9.简述行政法的特点。
五、论述题10.联系实际论述行政法在法律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
第二章行政法的基本原则一、单选题11.行政权的存在必须依据法律,符合法律,不得与法律相抵触,这是指()A.行政公开性原则B.行政合法性原则C.行政合理性原则D.行政比例原则12.行政合理性原则产生的主要原因在于()A.行政违法行为的存在B.行政自由裁量权的存在C.公务员政治、业务素质的差异D.行政法律的易变性二、多选题13.行政法治原则可分解为()A.行政合法性原则B.行政合理性原则C.行政公开原则D.行政效率原则E.行政应急性原则三、简答题14.简述行政合法性原则的含义和具体内容。
四、论述题15.试述行政合理性原则的含义及其基本内容。
第三章行政法律关系主体一、单选题16.下列关于行政主体的表述,正确的是()A.行政主体是指行政公务员个人B.行政主体只能是行政机关C.行政主体能独立承担法律责任D.行政主体不能以自己的名义行使行政权17.行政主体包括国家行政机关和()A.国家权力机关B.国家司法机关C.各级政协组织D.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18.警察在执行紧急公务时,经出示相应证件,可优先乘坐交通工具,这体现的是()A.行政执行权B.行政优先权C.行政受益权D.行政命令权19.下列属于中央行政机关的是()A.中共中央B.中央军事委员会C.公安部D.最高人民法院20.下列属于政府职能部门派出机构的是()A.巡回法庭B.街道办事处C.区公所D.税务所21.下列不属于公务员身份判断要素的是()A.履行公职B.纳入国家行政编制C.由国家财政负担工资福利D.考试录用22.下列属于公务员的是()A.某国有银行员工B.某大学老师C.某国有企业董事长D.某人民法院院长二、多选题23.公务员法律关系发生途径有()A.考任B.选任C.委任D.聘任E.调任24.行政优先权包括()A.先行处置权B.获得社会协助权C.行政行为的推定有效D.行政受益权E.行政许可权三、名词解释题25.行政主体26.行政相对人四、简答题27.简述确立行政主体概念的意义。
自考<行政法学>串讲讲义
课程介绍一、课程的设置、性质及特点《行政法学》课程,是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法律专业的必修课。
本课程是法学体系中一门新兴的学科,因此考查对象主要是行政法的基本概念、基本知识、基本理论、熟悉有关的行政法律法规,对知识的考查不是很深入,也不是很实务化,更多地是侧重于记忆性知识的考查。
本课程的性质及特点:1.法律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
2.本课程的重点是有关行政法的具体法律制度,如公务员法律制度、行政许可法律制度、行政强制法律制度、行政处罚法律制度、行政程序法律制度、行政复议法律制度、行政诉讼法律制度、国家赔偿法律制度。
二、教材的选用本课程所选用教材是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指定教材,该书由罗豪才担任主编、由湛中乐担任副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2005版)。
三、章节体系教材共十二章,具体章节安排如下:第一章绪论第二章行政法律关系主体第三章行政行为概述第四章抽象行政行为第五章具体行政行为第六章行政合同第七章行政指导第八章行政程序法第九章行政违法与行政责任第十章行政赔偿与行政补偿第十一章行政复议第十二章司法审查考情分析一、历年真题的分布情况《行政法学》历年考题的分值分布情况如下:结论:结合近几年考试分数数据汇总,按照重要程度,我们可以将各章节大致分为三个阵营:第一阵营:第五章的第6节(行政处罚)、第12章特点:①考点分布广泛;②均会涉及主观题;③行政处罚法与司法审查几乎囊括案例分析题全部分数(2)第二阵营:第1、2、3、8、10、11章,第五章的第3节(行政许可)。
特点:①主要考查基本知识点;②客观题较分散;③各章均会涉及概念与简答;④行政复议法主要涉及案例分析。
(3)第三阵营:4、6、7、9章,第五章的其他几节。
特点:①属考试中的点缀,一般以单选题为主;②主观题偶有涉及。
二、历年真题结构分析(2009年10月份全国试卷题型分析)本次试卷基本延续了往年的风格,在题型、考点分布、难易程度上均无重大突破。
题型题量:单选30个、30分;多选5个、10分;名词解释5个、15分;简答3个、15分;论述1个、10分;案例2个、20分。
[司法鉴定程序通则]司法鉴定程序
[司法鉴定程序通则]司法鉴定程序(1) [司法鉴定程序]2022修订版《司法鉴定程序通则》变化解读2022修订版《司法鉴定程序通则》变化解读司法部发布了修订后的《司法鉴定程序通则》(司法部令第132号,以下简称修订版《通则》),自2022年5月1日起正式实施。
与2022版《司法鉴定程序通则》相比,主要有六大方面的变化。
变化一明确了“司法鉴定”的概念及特性1、概念上,启用了2022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司法鉴定管理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第一条的规定。
本次修订,司法部将《决定》第一条之“司法鉴定是指在诉讼活动中鉴定人运用科学技术或者专门知识对诉讼涉及的专门性问题进行鉴别和判断并提供鉴定意见的活动”,完整置于修订版《通则》第二条,作为该条的前半句。
2、修订后的“司法鉴定”具备三个特性:①启动程序的法定性,是指“司法鉴定”仅发生于诉讼活动中,包括刑事、民事、行政三大诉讼。
修订版《通则》第二条、第十一条“司法鉴定机构应当统一受理办案机关的司法鉴定委托”之规定,已显然明确了司法鉴定程序只能由办案机关委托而发动,将来司法鉴定机构恐不再受理司法机关以外的鉴定委托。
办案机关指的是办理诉讼案件的侦查机关、审查起诉机关和审判机关。
②待解决问题的专门性,且是针对已进入诉讼程序后所涉及到的专门性问题。
这体现在修订版《通则》第二条前半句。
前言之“已进入诉讼程序”,在民事诉讼中,包括法院正式立案受理,也包括法院接受起诉材料后未正式受理之前,即先行启动鉴定程序,待鉴定意见出具后再正式受理案件之情形。
③鉴定意见的辅助性,这一点是司法鉴定的本质所决定的。
变化二对鉴材的审查有所不同1、旧版规定。
根据2022版《通则》,鉴定机构对送检的鉴定材料的真实性、合法性负有审查义务。
实践中,对鉴定材料真实性有异议的,有的法院会将此问题一并提交鉴定机构审查判断。
如此,此种审查具备了实质性的司法审查的性质。
2、新版的变化之处。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2017年硕士《行政管理专业综合》考试大纲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2017年硕士《行政管理专业综合》考试大纲一、考试要求:专业综合包括政治学与行政法学两门课程,属于行政管理专业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初试笔试科目。
它要求考生全面理解和把握政治学与行政法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能够运用政治学与行政法学的基本理论分析、解决现实行政管理问题;考生应关注我国社会生活各领域发生的、与行政管理相关的热点问题。
二、考试内容:政治学部分:第一编:政治与政治学。
掌握马克思主义的政治观以及政治的定义;掌握政治与经济、法律、宗教、道德的关系;掌握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的产生与特点、行为主义政治学的特点;掌握现代西方政治学研究方法及其评价。
第二编:政治关系。
掌握政治关系的概念与层次;掌握利益的形成与本质、利益的内在矛盾、利益关系、共同利益及其特点、利益矛盾及其成因;掌握利益的地位与作用;掌握政治权力的含义、构成要素、特性、作用及其特点与方式;掌握政治权利的含义、特性;掌握政治权利的基本内容与作用。
第三编:政治行为。
掌握政治行为的概念及其要素;掌握政治统治的含义、基础、特征、类型、实施方式;掌握政治管理的定义、特征、职能、类型,政治管理的政治行为方式与管理行为方式、政治管理的作用;掌握政治参与的含义、特征、类型、方式、基本条件与影响因素、作用与发展方向。
第四编:政治体系。
掌握政治体系的概念及构成;掌握国家的含义与特殊性、国家的政权组织形式、国家结构形式;掌握国家机构的含义、特征与设置原则,了解国家机构的类型;掌握政党的含义与特征、类型与特点、政党的作用;掌握政党制度的含义、特点及其影响因素,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国家的政党制度;掌握政治社团的含义、形成与特征、资本主义压力集团、特点及其评价、社会主义政治社团的特点;掌握政治社团的作用方式与作用。
第五编:政治文化。
掌握政治文化的概念及其构成;掌握政治心理的含义、特性、形成基础、构成要素与作用;掌握政治思想的含义、特性、结构与作用;掌握政治社会化的含义与特点、媒介与影响因素、类型(按政治社会化的方式)与作用。
自考00261行政法学 考点汇总复习资料
考试分析一、题型及分值题型题量分值总分单选30130多选5210531535151101021020二、课程特点20%50%30%2:3:3:215060三、复习要点123四、应试技巧123456四、应试技巧1234谢谢第一章绪论本章考核重点12345考点1:行政法的一般渊源讲解归纳与举例例题1)A BC D【正确答案:ABC】考点2:行政法的分类123讲解归纳与举例例题2)ABCD【正确答案:ABC】讲解归纳与举例123考点3:行政法在形式上的特点讲解归纳与举例例题3)ABCD【正确答案:A】考点4:行政法在内容上的特点讲解归纳与举例例题4)ABCD【正确答案:A】考点5:行政法律关系的特征12345讲解归纳与举例例题5)ABCDE【正确答案:ABCDE】讲解归纳与举例12345谢谢第二章行政法的基本原则本章考核重点1234考点1:合法性原则的具体内容12讲解归纳与举例例题1)ABCD【正确答案:AB】讲解归纳与举例12考点2:合理性原则的具体内容12345讲解归纳与举例例题2)A B C D 【正确答案:ABC】12345考点3:行政合理性原则还延伸出了一些其他原则1234讲解归纳与举例例题3)A BC D【正确答案:ABC】1234考点4:行政法治原则对行政主体的要求12讲解归纳与举例例题4)A BC D【正确答案:AB】12谢谢第三章行政法律关系主体本章考核重点12345考点1:行政优先权内容讲解归纳与举例例题1)ABCD【正确答案:ABC】讲解归纳与举例考点2:国家行政机关的特征讲解归纳与举例例题2)ABCD【正确答案:ABCD】讲解归纳与举例考点3:行政机构的特征讲解归纳与举例例题3)ABCD【正确答案:ABCD】讲解归纳与举例考点4:公务员和国家行政机关的关系讲解归纳与举例例题4)ABCD【正确答案:ABCD】讲解归纳与举例考点5:公务员的权利12345678。
司法审查
对重复处理行为不能提起诉讼,主要是基于以下 考虑:
一、没有对当事人的权利义务产生新的影响,没有形成 新的行政法律关系; 二、如果对此可以提起诉讼,这也就意味着相对人在任 何时候都可以通过申诉的方式重新将行政行为提交行政 机关或法院进行重新审查;实际是取消了复议和诉讼时 效的规定。 三、如果对此可以提起诉讼,不仅不利于行政法律关系 的稳定。
(二)委托代理人 是受当事人或法定代理人的委托而代为 进行诉讼行为的人 。其代理权是基于委托人 的授权。 代理权仅限于依委托人在授权委托书中 所确定的授权范围。 (三)指定代理人
第六节 司法审查的标准
司法审查只有合法性一个标准,只有在 极个别情形下才考虑合理性因素。 一、合法性 (一)主要证据是否确凿、充分 (二)适用法律法规是否正确 (三)是否符合法定程序 (四)是否越权 二、合理性 是否滥用职权、是否显失公正
第四节 司法审查的主体及其管辖 一、审查主体——法院 具体审判组织: 1、行政审判庭 2、合议庭 3、审委会
二、司法审查的管辖
1、概念 指法院之间受理第一审行政案 件的分工和权限。 2、种类 (1)依据法院对行政案件的纵横管辖关 系不同,分为级别管辖和地域管辖。(2) 依据是否由法律直接规定,分为法定管辖 和裁定管辖。 (3)依据裁定方式不同,分为指定管辖、 移送管辖和转移管辖。
3、移转管辖 (1)上级法院有权审判下级法院的一审案 件 (2)上级法院将自己管辖的一审案件交给 下级法院审判 (3)下级法院将属自己管辖的行政案件报 请上级审判
第五节 司法审查参加人
一、参加人、当事人的概念、范围 参加人——包括当事人、共同诉讼人、第三人和 诉讼代理人。当事人——原、被告 二、原告 (一)原告资格及其转移 行政诉讼法规定的“近亲属”的具体内容? 民法通则规定的“近亲属”的具体内容? 刑事诉讼法规定的“近亲属”? (二)类别 :八类
自考本科行政管理--行政法学讲义
一、考试大纲、教材课程名称课程代码大纲名称教材名称主编出版社版次行政法学00261行政法学自学考试大纲行政法学湛中乐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年版考试之日起6个月前公布的有关行政法的法律、法规和司法解释,列入考试范围。
以现行规定为准,但其内容所占比例约为10%左右。
第一章绪论第二章行政法的基本原则第三章行政法律关系主体第四~八章行政行为第九章行政程序法第十章行政违法与行政责任第十一章行政复议第十二~十三章司法审查第十四章行政赔偿与行政补偿教材变动:12章→14章将原第一章第三节“行政法的基本原则”独立出来,作为第二章。
将原第五章“具体行政行为”拆分为第六、七章。
将原第六章“行政合同”第七章“行政指导”合并成第八章,增加行政规划的内容。
将原第十二章“司法审查”拆分为第十二、十三章。
本大纲在考核目标中,按照识记、领会、应用三个层次规定其应达到的能力层次要求。
三个能力层次是递进等级关系。
不同能力层次的分数比例:2:3:5易、较易、较难、难:2:3:3:2二、考试题型六种题型,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答题一般先客观性试题,后主观性试题,先易后难。
要合理分配答题时间。
看清题意要求,要认真读题,避免造成不应有的失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
可以采取顺推、排除、对比法。
三、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把握中心词,清楚准确、忌画蛇添足四、简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5分,共15分)把握要点,全面、准确、简练五、论述题(本题10分)观点鲜明、论据充足、论证充分、适当展开、结构严谨、充分发挥六、案例分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知识是基础,解题是关键,答题要全面。
21世纪法学系列教材宪法行政法系列:行政法学(第3版)
第一节行政法的概念 第二节行政法关系 第三节行政法的基本原则 第四节行政法在法律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 第五节行政法学的发展及其学科体系
第一节行政法律关系主体概述 第二节国家行政机关 第三节被授权的组织与受委托的组织和个人 第四节公务员 第五节行政相对人
第一节行政行为的含义与特征 第二节行政行为的内容与效力 第三节行政行为的分类 第四节行政行为的成立与合法要件 第五节行政行为的无效、撤销与废止
第一节行政程序法概述 第二节行政程序法的历史发展 第三节行政程序法的基本原则和基本制度
第一节行政违法 第二节行政责任 第三节行政责任的种类与方式
第一节国家赔偿法概述 第二节国家赔偿责任的构成 第三节行政赔偿 第四节国家赔偿的方式、标准和费用 第五节国家补偿
第一节行政复议概述 第二节行政复议法律关系 第三节行政复议的受案范围和管辖 第四节行政复议的程序
精彩摘录
这是《21世纪法学系列教材宪法行政法系列:行政法学(第3版)》的读书笔记模板,可以替换为自己的精彩 内容摘录。
作者介绍
这是《21世纪法学系列教材宪法行政法系列:行政法学(第3版)》的读书笔记模板,暂无该书作者的介绍。
谢谢观看Biblioteka 第一节抽象行政行为概述 第二节行政立法行为 第三节其他抽象行政行为
第一节行政命令 第二节行政征收 第三节行政许可 第四节行政确认 第五节行政监督检查 第六节行政处罚 第七节行政强制 第八节行政给付 第九节行政奖励
第一节行政合同概述 第二节行政合同的种类与作用 第三节行政合同的缔结、变更和解除
第一节行政指导的概念与特征 第二节行政指导的种类、意义与作用 第三节建立、健全我国的行政指导制度
21世纪法学系列教材宪法行政法系 列:行政法学(第3版)
行政法学00261主观题汇总(最新版)
行政法学
目录
第一章绪论 (3)
第二章行政法的基本原则 (3)
第三章行政法律关系主体 (4)
第四章行政行为概述 (5)
第五章行政行为(一)抽象行政行为 (7)
第六章行政行为(二)依申请的具体行政行为 (8)
第七章行政行为(三)依职权的具体行政行为 (9)
第八章行政行为(四)特殊类型的行政行为 (11)
第九章行政程序法 (11)
第十章行政违法与行政责任 (12)
第十一章行政复议 (12)
第十二章司法审查(一) (14)
第十三章司法审查(二) (15)
第十四章行政赔偿与行政补偿 (16)
第一章绪论
1. 试述行政行为的生效规则。
(论述题)(0710、1404)
第五章行政行为(一)抽象行政行为
其他规范性 1.简述其他规范性文件的特征。
(简答题)(1910)
3.简述行政复议与行政裁决的区别。
(简答题)(1704)第七章行政行为(三)依职权的具体行政行为
第十章行政违法与行政责任。
【202004主观题汇总】行政法学(全国)
行政法学目录第一章绪论 (3)第二章行政法的基本原则 (3)第三章行政法律关系主体 (4)第四章行政行为概述 (5)第五章行政行为(一)抽象行政行为 (7)第六章行政行为(二)依申请的具体行政行为 (8)第七章行政行为(三)依职权的具体行政行为 (9)第八章行政行为(四)特殊类型的行政行为 (11)第九章行政程序法 (11)第十章行政违法与行政责任 (12)第十一章行政复议 (12)第十二章司法审查(一) (14)第十三章司法审查(二) (15)第十四章行政赔偿与行政补偿 (16)第一节行政法基本原则的含义行政法基本原则的含义★ 1.简述行政法治原则的作用/行政法基本原则的含义。
(简答题)(1804)(1)行政法治原则可以指导行政法的制定、修改、废止工作。
(2)行政法治原则有助于人们对行政法的学习、研究及解释。
(3)行政法治原则可以指导行政法的实施,发挥执法者的主观能动性,防止发生执法误差或错误执法。
(4)行政法治原则可以弥补行政法规范的漏洞,直接作为行政法适用。
第二节行政合法性原则行政合法性原则的含义★★ 1.行政合法性原则(名词解释)(0901、0610、1210、1101)是指行政权的存在和行使必须依据法律,符合法律,不得与法律相抵触。
行政合法性原则的具体内容★★★1.试述行政合法性原则。
(论述题)(1210、1110、1610)(1)法律保留原则,法律保留原则是指行政活动的作出必须取得法律的授权,必须有法律的明文依据,否则不得为之。
在我国,法律保留分为法律绝对保留和法律相对保留。
属于法律绝对保留的事项,只能由法律规定,其他任何法律规范都不能规定;属于法律相对保留的事项,在法律未做规定的情况下,可以授权国务院的行政法规予以规范(2)法律优先原则,法律优先原则是指行政应当受现行法律的约束,不得采取任何违反法律的措施。
该原则的含义是:①法律优先行政,即是行政机关制定的规范在效力上低于立法机关制定的规范;②行政不得违法,即行政机关无论作出抽象行政行为还是具体行政行为,都不能与法律相抵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节 司法审查的管辖 一、级别管辖
(一)基层人民法院管辖的第一审行政案件
(二)中级人民法院管辖的第一审行政案件
(三)高级人民法院管辖的第一审行政案件
(四)最高人民法院管辖的第一审行政案件
二、地域管辖
1、一般地域管辖:
• 行政案件由最初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行政机关所在地的人 民法院管辖 • 一是未经复议的案件; • 二是经复议维持的案件; • 三是法条中经复议改变的案件,此时既可以由最初作具体 行政行为的行政机关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辖,也可以由复议 机关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辖。 • 对上述“改变”的解释: • ⑴改变原具体行政行为所认定的主要事实和证据的。 • ⑵变更了原行为所适用的规范性文件,且对定性产生影响 ⑶撤销、部分撤销或者变更原具体行政行为处理结果的。
•
•
(3)诉讼代理人在其代理权限范围内实施的诉讼行为,其后果由 被代理人承担。
(4)只能代理当事人一方,而不能在同一诉讼中代理当事人双方
。
• • • (5)必须是有诉讼行为能力的人。 (二)诉讼代理人的种类 (1)法定代理人 (2)委托代理人 (3)指定代理人
(一)人民法院依法独立行使审判权原则 (二)依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原则 (三)当事人诉讼地位平等原则 (四)合议、回避、公开审判和两审终审原则 (五)使用本民族语言文字进行诉讼的原则 (六)辩论原则 (七)人民检察院对行政诉讼实行法律监督的原则
二、司法审查的特有原则
(一)人民法院特定主管原则
(1)只主管因具体行政行为引起争议的案件,不管辖因抽象行政行为发生争议的案件; (2)只主管行政机关在管理国家事务时与公民、法人、其他组织发生争议的案件,不管 辖行政机关在管理内部事务时发生争议的案件和行政机关内部职权争议的案件; (3)按照国家惯例,政府所为的国家行为。
3、共同地域管辖:
• 两个以上人民法院都有管辖权 的案件,原告可以选择其中一 个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 原告向两上以上有管辖权的人 民法院提起诉讼的,由最先收 到起诉状的人民法院管辖。
二、裁定管辖
(一)移送管辖
行政诉讼案件移送必须具备下列条件:
(1)移送的法院已经受理了该案; (2)移送法院发现对已经受理的案件没有管辖权; (3)接受移送的法院对该案件有管辖权。 (二)指定管辖 指定管辖的两种情况: (1)由于特殊原因,有管辖权的法院无法行使管辖权。
第三节 司法审查的范围
一、司法审查的受案范围
(1)不服拘留、罚款、吊销许可证和执照、责令 停产停业、没收财务等行政处罚的行政案件; (2)不服限制人身自由或者对财产查封、扣押、 冻结等行政强制措施 起诉讼的行政案件; (3)因侵犯法定经营自主权而提起诉讼的行政案 件;
(4)因拒绝颁发许可证、执照和不答复我提起诉
(二)第三人的类别 (1)行政处罚的被处罚人; (2)其权益受被处罚人侵犯的受害人; (3)具体行政行为的直接相对人; (4)具体行政行为涉及或影响其权益的人;
(5)行政裁决的一方当事人;
(6)与行政机关共同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非行证机 关组织;
(7)两个行政机关作出了相互冲突的具体行政行为, 其中一个为被告,另一个可能是第三人;
(7)具有原告资格的法人或其他组织终止后,其权利义务的承受者;
(8)同一具体行政行为所指向的复数相对人主体(共同原告)。
(三)原告的诉讼权利与诉讼义务
原告的诉讼权利主要有: (1)起诉权;
(2)委托诉讼代理人的权利;
(3)提供证据和申请保全证据权; (4)申请回避权;
(5)补充、变更诉讼请求权;
(6)申请保全财产和申请先予执行权; (7)申请撤诉权;
第一节 司法审查概述
一、司法审查的概念
司法审查: 根据我国《行政诉讼法》的司法概念表述,人民 法院依法对具行政行为的合法性进行审查的国家司法活动。
这一概念的四个因素:
(1)司法审查的主体是人民法院。
(2)司法审查的对象是具体行政行为。
(3)司法审查的依据是法律、行政法规和地方性法规。 (4)司法审查的方式为诉讼程序。
(8)申请强制执行权;
原告的诉讼义务主要有: 依法行使诉讼权,遵守诉讼规则,服从法院指挥,自觉履行已发生
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
三、被告
(一)被告的概念 司法审查中的法院通知应诉的行政机关或法律、法规授权的
组织。
成为司法审查的被告应当具备以下条件:
(1)必须是具有诉讼权利能力的行政机关或法律、法规授权的
• (5)当事人对复议机关不作为不服提出诉讼的,
应当以复议机关为被告;
•
(6)两个以上的行政机关作出同一具体行政行
为的,共同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行政机关是共同 被告;
•
(7)由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作出具体行政行 为的,该组织为被告;
•
(8)行政机关的内设机构或者派出机构在没有
法律、法规或者规章授权的情况下,以自己的名
四、共同诉讼人
(一)共同诉讼的概念和构成条件 在刑事诉讼中,当事人一方或双方为二人以上的诉讼,称为共同诉
讼。
共同诉讼必须必备一定的条件: (1)当事人一方或双方必须是二人以上;
(2)因同一具体行政行为发生的行政案件,或者因同样的具体行政 行为发生的行政案件,人民法院认为可以合并审理的。
(二)共同诉讼的种类 (1)必要的共同诉讼。 (2)普通的共同诉讼。
五、第三人
(一)第三人的概念 第三人是指同被诉具体行政行为有利害关系,在行政诉讼过 程中申请 参加诉讼或由法院通知参加诉讼的公民、法人或其他 组织。 第三人应必备以下条件: (1)同被诉具体行政行为有利害关系。 (2)第三人应是行政法律关系的主体。 (3)经本人申请或人民法院通知而参加本诉已经开始但 未终结的诉讼。
讼的行政案件;
二、司法审查的排除范围
(1)有关国防、外交等方面的国家行为;
(2)行政机关制定、发布行政法规、规章 或者其他具有普遍约束力的 决定、命令的抽象 行政行为;
(3)对行政机关工作人员的奖惩、任免等 决定; (4)法律规定由行政机关最终裁决的具体 行政行为;
• (5)公安机关、国家安全机关等依照 刑事诉讼法的明确授权实施的行 为; • (6)调解行为以及法律规定的仲裁行 为; • (7)不具有强制力的行政指导行为; • (8)驳回当事人对行政行为提起申诉 的重复处理行为; (9)对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权利 义务不产生实际影响的行为。
义作出具体行政行为,当事人不服提起诉讼的,
应当以该 行政机关为被告;
(9)法律、法规或规章授权行使行政职权的行政机关内设
机构、派出机构或其他组织,超出法定授权范围实施行政行为, 当事人不服提起诉讼的,应当以实施该行为的机构或者组织为 被告; (10)行政机关在没有法律、法规或者规章规定的情况下, 授权其内设机构、派出机构或者其他组织行使行政职权的,应 当视为委托,当事人不服提起诉 讼的,应当以该行政机关为被 告; (11)由行政机关委托的组织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委托 的行政机关为被告;
人员的主体资格和权利。
(2)我国宪法规定一切国家机关必须遵守宪法和法律,否则将被 追究法律的责任。
(3)我国宪法确立了人民法院独立行使审判权的审判主体地位。
(二)司法审查的理论基础 1、民主原则 2、法治原则 3、权力制约原则 4、人权保障原则
第二节 司法审查的原则
一、司法审查与其他诉讼共有的一般原则
• (12)如果行政机关被撤销,继续行使其职权的
行政机关是被告;
• (13)当事人不服经上级行政机关批准的具体行 政行为,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的 应当以在对外发 生法律效力的文书上署名的机关为被告; • (14)行政机关组建并赋予行政管理职能但不具
有独立承担法律责任能力的机构,以自己的名义
作出具体行政行为,当事人不服提起诉讼的,应
2、特殊地域管辖:
• ⑴因不动产的所有权、使用权提起的行政 诉讼,由不动产所在地的人民法院管辖。
• ⑵对限制人身自由的行政强制措施不服提 起的诉讼:被告所在地、原告所在地(包 括户籍、经常居住地、被限制人身自由地 )法院都有管辖权,但此处仅为限制人身自由的行
政强制措施,不包括限制财产流通的行政强制措施,也不 包括行政拘留,因为行政拘留属于行政处罚。
第五节 司法审查参加人
一、司法审查参加人概述
(一)司法审查参加人概念与范围
所谓司法审查参加人,也就是行政诉讼参加人,是指参加诉讼活动,
并且在诉讼活动中享有诉讼权利、承担诉讼义务、与诉讼争议或者 诉讼结果具有利害关系的人。
(二)司法审查当事人的概念 司法审查当事人是指在发生行政争议后,以自己的名义起诉、应诉
(2)必须是认为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的行政相对人。
(二)原告的类别
(1)作为具体行政行为直接对象的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 (2)不服行政机关复议决定的复议申请人; (3)受被处罚人侵害的人;
(4)其合法权益因具体行政行为而受到不利影响的人;
(5)其合法权益因行政不作为而受到不利影响的人; (6)具有原告资格的公民死亡后,承受其权利的近亲属;
(8)越权之诉的被越权机关。
六、诉讼代理人
(一)诉讼代理人的概念和特点
诉讼代理人是指根据法律规定, 由人民法院指定,或者接受当事人, 法定代理人的委托,以当事人的名义, 在一定权限范围内,代理当事人进行 诉讼活动的人。
诉讼代理人具有以下特点:
(1)只能以被代理人名义进行诉讼活动,,而不能以自己的名义 进行诉讼活动。 • (2)参加诉讼的目的是维护被代理人的权益,而不是为了自身的 权益。
或参加诉讼,并受人民法院裁判约束的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和行
政主体。
司法审查的当事人具有的特征:
(1)以自己的名义进行诉讼。
(2)与案件有直接或间接的利害关系。 (3)受人民法院裁判拘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