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单元《三角形》单元备课
最新部编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三角形》教学设计(共6课时)
第五单元:三角形第1课时(共6课时)师:谁能说一说这三个三角形都有哪些共同特征?指名口答,根据学生口答,教师板书。
教师指出:每个三角形都有三条边、三个角、三个顶点,这就是三角形在黑板上先画一个三角形。
教师边示范边说明:(四)评价反馈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师生共同归纳:认识了三角形的特征;认识了三角形的底和高并学会了画三角形的高。
第五单元:三角形第2课时(共6课时)为什么要这样做呢?2、导入课题:其实三角形在我们的生活中有着广泛的运用,你对三角形有哪些认识?(学生回答)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三角形的特性。
板书课题:三角形的特性。
(二)探索发现教学教材第61页例2。
1、小组活动:用3根小棒摆三角形,用4根小棒摆四边形,看看各能摆出几个?(小棒的长度都一样)教师巡视指导,交流后反馈:摆三角形:不管怎么摆,只能摆出一种三角形。
摆四边形:可以摆出多种不同的四边形。
师:通过刚才的活动,你发现了什么?师生交流后明确:用同样长的小棒摆三角形和四边形,发现三角形不管第五单元:三角形第3课时(共6课时)第五单元:三角形第4课时(共6课时)启发学生思考:①一个三角形最多有几个锐角?最少有几个锐角?(3)认识直角三角形。
课件出示一个直角三角形:直角的两条边叫直角三角形的直角边,条边叫斜边。
师:量一量这个直角三角形的直角边和斜边长,锐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等边三角形:直角三角形:等腰三角形:3、动手画一个直角三角形。
(四)评价反馈三个角都是锐角有一个角是直角有一个角是钝角有两条边相等三条边都相等第五单元:三角形第5课时(共6课时)2、算出下面三角形中∠3的度数。
它们各是什么三角形?(1)∠1=42°,∠2=38°(2)∠1=34°,∠2=56°∠1+∠2+∠3=180°,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
第五单元:三角形第6课时(共6课时)4、回顾与反思。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 三角形《三角形内角和》说课稿
目录
01
说教材
02
说教法、学法
03
说教学过程
04
说板书设计
05
说教学反思
说教材
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三角形内角和》一课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 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三角形的特 性》以及《三角形三边关系》、《三角形的分类》之后进行 的,在此之后则是《图形的拼组》,它是三角形的一个重要 特征,也是掌握多边形内角和及解决其他实际问题的基础, 因此,学习、掌握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 这一规律具有重 要意义。
验证
直角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º,那么三角形中的锐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的内 角和是不是也等于180º呢?引导学生在自己的彩纸上任意画出一个锐角三角 形或钝角三角形并剪下来,自由选择“量一量,剪一剪,折一折,拼一拼”中 的一种或几种方法证实钝角三角形的内角和与钝角三角形的内角和是多少度。 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板书:锐角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º,钝角三角形的内 角和是180º,从而得出结论: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º。 【设计意图】利用已经学过的知识构建新的数学知识,这不仅有助于学生理解 新的知识,而且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学习方法。在探索三角形内角和规律的教学 中,注意引导学生将三角形内角和与平角、长方形四个内角的和等知识联系起 来,并使学生在新旧知识的连接点和新知识的生长点上把握好他们之间的内在 联系。在整个探索过程中,学生积极思考并大胆发言,他们的创造性思维得到 了充分发挥。
教具、学具准备
教具:多媒体课件,若干个形状大小不同的三角形纸片。 学具:三角尺、量角器、每组若干个形状大小不同的三角形纸 片。
教学目标
01
基于以上对教材的分析以及对教学现状的思考,我从知识与技能、教学过程与方法、情 感态度价值观三方面拟定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第五单元《三角形》教案
第一课时三角形的特性导学案班级____姓名____学习内容:P80—81页的例1、例2、“做一做”以及练习十四第1—3题。
一、自学提纲:1、三角形有几条边?几个角?几个顶点?什么样的图形叫做三角形?、2、什么叫做三角形的高?什么叫做三角形的底?3、如何用符号表示三角形?4、说一说三角形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5、三角形具有什么特性?二、自学检测1、找一找:下面图形中是三角形的请打√,不是三角形的请打×,并说出你的理由。
2、拿出平行四边形框架。
用手拉动,说一说有什么发现?去掉一条边,再扣上拼组成三角形框架。
再拉一拉有什么感觉?想一想这说明三角形具备什么特性?()3、例2的主题图,请你找出各图中哪有三角形?说一说它们有什么作用?三、达标训练1、三角形有()个顶点,()条边,()个角。
2、写出下面三角形的各部分名称。
3、以BC边为底,高是()。
4、电线杆上有个三角形,这是根据三角形的()来设计的。
5、请画出每个三角形的一条高。
(教材86页第1题)四、达标检测1. 学校的椅子坏了,课件演示,怎样加固它呢?(教材86页第2题)2. 小明画了三角形的一条高,你说他画的对吗?为什么?第二课时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导学案班级____姓名____学习过程:一、自主学习自学提纲:自学P82例3,思考下列问题1、从情境图中你获得哪些数学信息?2、小明从家到学校一共有几条路可走?假如你是小明选择那条路上学?为什么?3、通过动手实验操作,你发现了什么?4、你能找出三角形三边在长短上有什么关系?填下表验证猜测。
二、自学检测1.实验1:用三根小棒摆一个三角形。
在每个小组的桌上都有5根小棒,请大家随意拿三根来摆三角形,看看有什么发现?2.实验2:进一步探究三根小棒在什么情况下摆不成三角形。
(1)每个小组用以下四组小棒来摆三角形,并作好记录。
(2)观察上表结果,说一说不能摆成三角形的情况有几种?为什么?(3)能摆成三角形的三根小棒又有什么规律?四、达标训练1、剪出下面三组纸条(单位:厘米)(1)8、10、15 (2)6、6、12 (3)5、9、152、用每组纸条摆三角形。
人教版数学四下第五单元《三角形》说课稿
人教版数学四下第五单元《三角形》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三角形》是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内容。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掌握三角形的定义、特性以及分类。
教材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认识三角形,并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感知三角形的稳定性。
本节课的内容是学生进一步学习几何图形的基础,对于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逻辑思维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学习了平面图形的初步知识,对图形的特征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三角形的定义、特性和分类,学生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将会以生动的生活实例和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为切入点,引导学生认识和理解三角形。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三角形的定义,掌握三角形的特性,能够对三角形进行分类。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学生能够培养空间观念和逻辑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三角形的定义、特性以及分类。
2.教学难点:三角形的高的概念以及三角形的稳定性的理解。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合作交流法、实践活动法等,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逻辑思维能力。
2.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几何画板等,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三角形的特征。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如三角板、自行车三角架等,引导学生认识三角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新课导入:介绍三角形的定义和特性,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理解三角形的特征。
3.三角形分类:让学生通过实践活动,对三角形进行分类,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逻辑思维能力。
4.三角形的高:通过实例讲解三角形的高的概念,让学生通过实践活动,理解三角形的高的意义。
5.巩固练习:设计一些有关三角形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6.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第五单元《三角形》教案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第五单元《三角形》教案教学目标- 掌握三角形的概念并能正确计算三角形的周长和面积。
- 了解不同类型的三角形,并能够辨认和分类它们。
教学准备- 教材: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材第五单元。
- 教具:直尺、圆规、白板、黑板、彩色粉笔。
教学步骤1. 导入- 引入三角形的概念,让学生回顾并复已学过的直线、线段和角的知识。
- 引发学生对三角形的兴趣,提出探究问题,例如:三边连接能否形成一个封闭图形?如何判断一个图形是三角形?2. 概念讲解- 讲解三角形的定义和特点,即由三条线段组成的封闭图形,其中任意两条线段之和大于第三条线段。
- 介绍三角形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公式,并通过实际例子进行演示。
3. 形状分类- 介绍常见的三角形形状,如等边三角形、等腰三角形和普通三角形,并讲解它们的特点和性质。
- 引导学生观察和发现不同类型三角形的特征,帮助他们辨认和分类三角形。
4. 练活动- 给学生提供一些练题,让他们运用所学知识计算三角形的周长和面积,判断三角形的形状。
-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互相合作解决问题,并及时给予肯定和指导。
5. 总结与拓展- 复所学内容,让学生总结三角形的概念、特点和分类方法。
- 拓展讨论,引导学生思考类似三角形的实际应用场景,并与生活实际相联系。
6. 课堂作业- 布置相关的练题,要求学生独立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教学评估- 在教学过程中,观察学生的研究情况和参与程度,及时给予指导和反馈。
- 批改学生的作业,评估他们对三角形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教学反思根据学生的实际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和步骤,对于难点和容易出错的地方进行更加细致的解释和训练,确保学生能够全面理解三角形的概念和相关计算方法。
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让他们意识到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和实际价值。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三角形的认识》(第2课时)教案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三角形的认识》(第2课
时)教案
一、教学目标
1.能够认识、描述和绘制不同位置的三角形。
2.能够用图形工具绘制和标出三角形的各边、角。
二、教学重点
1.认识和描述不同位置的三角形。
2.绘制三角形图形并标出各边、角。
三、教学难点
1.区分和描述三角形的不同位置与属性。
2.熟练使用图形工具绘制三角形。
四、教学准备
1.课件:三角形的图片和示例
2.黑板、彩色粉笔
3.学生课桌上的绘图工具
4.学生练习册
五、教学过程
1. 导入新知识
教师在黑板上绘制一个三角形,并引导学生观察,并让学生讨论三角形的特点。
2. 学习新知识
1.介绍不同位置的三角形:等边三角形、等腰三角形等。
2.演示如何绘制不同位置的三角形,并标出各边、角。
3.让学生在练习册上尝试绘制和描述各种三角形。
3. 练习与巩固
让学生进行练习,绘制几个不同位置的三角形,并交流彼此的画法,并纠正错误。
4. 拓展知识
学生可以尝试在其他几何图形中找出三角形,并描述其特点。
5. 课堂小结
教师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小结,并让学生总结三角形的特点和绘制方法。
六、作业布置
布置作业:完成练习册上的练习题,绘制指定的不同位置的三角形。
七、教学反思与改进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表现和理解情况,适时调整教学方法和内容,使学生更好地掌握三角形的基本知识。
以上为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希望同学们能够认真学习,掌握相关知识。
人教版数学四下第五单元《三角形》教学设计
人教版数学四下第五单元《三角形》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数学四下第五单元《三角形》是本册教材中的重要内容,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活动,掌握三角形的定义、特性以及分类,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
本单元的学习内容主要包括三角形的定义、三角形的特性、三角形的分类以及三角形的内角和。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图形认知能力,他们对平面几何图形有了一定的了解,能够观察和描述图形的特征。
但是,对于三角形这一概念,学生可能还比较陌生,需要通过大量的操作和实践活动来感知和理解。
此外,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还不够成熟,需要在教学过程中给予引导和培养。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三角形的定义,掌握三角形的特性,学会分类三角形,并能运用三角形的相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活动,培养空间观念和逻辑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增强自信心,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三角形的定义、特性和分类。
2.难点:三角形内角和的理解和运用。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情境导入,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感知和理解三角形。
2.操作教学法: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体验和探究三角形的特性。
3.互动教学法: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三角形模型、图片、卡片等。
2.学具准备:学生手册、练习题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生活中常见的三角形物品,引导学生关注三角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提问:“你们在哪里见过三角形?三角形有什么特点?”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三角形的定义和特性。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PPT或实物展示,呈现各种三角形,让学生观察和描述三角形的特征。
同时,教师讲解三角形的分类,引导学生掌握三角形的各种类型。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活动,每组选择一个三角形,用卡片或画笔在纸上表示出这个三角形,并标明其类型。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三角形的认识》(第3课时)教案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三角形的认识》(第3课时)教案一. 教材分析《三角形的认识》是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的一节课程。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活动,掌握三角形的定义、特性以及分类。
教材以直观的图片和生动的语言,引导学生认识三角形,并通过丰富的练习题,让学生在实践中巩固对三角形的认识。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几何图形认知基础,他们能够识别一些简单的平面图形,如三角形、矩形、圆形等。
但是,对于三角形的特性和分类,学生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结合学生的认知基础,通过生动形象的讲解和丰富的实践活动,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三角形的知识。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活动,了解三角形的定义、特性以及分类。
2.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力。
3.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掌握三角形的定义、特性以及分类。
2.难点:让学生理解三角形的高的概念,并能够运用三角形的高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动的生活情境,引导学生认识三角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操作教学法: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直观地感受三角形的特性,加深对三角形知识的理解。
3.互动教学法: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三角形模型、图片、卡片等。
2.学具:学生用书、练习本、彩笔等。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一些生活中的图片,如自行车的三角架、三角形的楼房等,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你们看到了什么形状?这个形状叫做什么?”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并板书课题:“三角形的认识”。
呈现(10分钟)1.教师通过讲解和展示三角形模型,引导学生认识三角形的定义和特性。
2.教师通过展示不同类型的三角形图片,让学生初步了解三角形的分类。
操练(10分钟)1.学生分组进行讨论,思考并回答以下问题:–三角形有几条边?有几条高?–三角形的三个角有什么特性?–三角形可以分为哪几种类型?2.教师选取几名学生进行回答,并给予评价。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三角形》的《三角形的内角和》说课课件(含教学反思)
七、说板书设计
良好的板书是一门教学艺术,为了使教学内容更形象精炼的展现给学生,强 化知识,促进思维。因此我的板书设计如下:
把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度数合起来就叫三角形的内角和。
八、说教学反思
由于学生在平时使用三角板时,已经了解特殊的直角三角形各个角的度数,可以以此算出内角和度数。因此本环节要求学生猜 一猜三角形的内角和是多少,并说说是怎么猜的,以激发学生已有知识经验,并体会到猜想要合理,且有依据,同时也为推理验 证的引出做必要的铺垫。
二、说学情
1、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经掌握了三角形的一些基础知识,会用工具量角、画 角,具备了探索三角形内角和的知识与基础技能。
2、学生的生活经验是可利用的教学资源。我在课前了解到,已经有不少学生知道 了三角形内角和是180度,但却不知道怎样才能得出这个结论,因此学生在这节课 上的主要目标是验证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
第五单元《三角形》的 《三角形的内角和》说课
一、说教材
仔细分析教材的知识结构,它是分成3个部分来呈现 的。第一部分是让学生通过量一量、算一算,初步感知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 第二部分是通过拼角的实验来探究并归纳三角形内角和的规律,第三部分是运用规 律、解决问题。教材这样编排由发现问题,到验证问题,再到运用规律,充分体现 了知识结构的有序性和强烈的数学建模思想,既符合四年级学生的认知规律,又突 出了本课教学的重点。
我的说课完毕,谢谢各位老师!
环节三、应用所学,解决问题。 1、基础练习(课本第67页做一做) 在一个三角形中,∠1=140度,∠3=25度,求∠2的度数。 2、判断题 (1)大三角形的内角和大于180度。( ) (2)三角形的内角和可能是180度。( ) (3)一个三角形中最多只能有一个直角。( ) (4)三角形的三个内角分别可能是30度,60度,70度。( ) 3、求出下形,我的顶角是96°。 (3)我有一个锐角是40°。 环节四、总结: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三角形的认识》(第1课时)教案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三角形的认识》(第1课时)教案一. 教材分析《三角形的认识》是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第一课时,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掌握三角形的定义、特性以及三角形各部分的名称。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能够识别和判断一个图形是否为三角形,并能用语言描述三角形的特征。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图形认知基础,他们能够识别一些简单的平面图形,如圆形、正方形、长方形等。
但是,对于三角形这一概念,学生可能还比较陌生,需要通过实例和活动来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三角形的定义、特性以及三角形各部分的名称,能够识别和判断一个图形是否为三角形。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几何思维。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问题解决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三角形的定义、特性以及三角形各部分的名称。
2.难点:三角形的高的概念和如何计算三角形的高。
五. 教学方法采用“引导发现法”和“实践操作法”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教学。
教师通过提问、引导,让学生自主发现和总结三角形的特性和各部分的名称;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亲手操作,加深对三角形概念的理解。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三角形模型、图片、卡片等。
2.学具准备:学生每人一份三角形模板、铅笔、直尺等。
七. 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已学过的平面图形,如圆形、正方形、长方形等,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接着,教师展示一些生活中的三角形图片,如三角尺、自行车三角架等,让学生观察并说出它们的共同特点。
2. 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PPT或者实物展示,引导学生观察三角形的特点,并提问学生三角形的定义和各部分的名称。
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总结并板书三角形的定义和各部分的名称。
3. 操练(10分钟)教师分发三角形模板和学具,让学生亲自操作,尝试画出各种类型的三角形,并标出三角形各部分的名称。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三角形——三角形的特性教案
第1课时三角形的特性(1)教学内容教科书P57~58例1,完成P58“做一做”,P63“练习十五”第1题。
教学目标1.在观察、操作活动中,知道三角形的特征,认识三角形各部分的名称,理解三角形底和高的含义,会画三角形的高。
2.在观察、操作活动中,积累认识图形的经验和方法。
3.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概括三角形的概念,认识三角形各部分的名称,知道三角形的底和高。
教学难点会画三角形的高。
教学准备课件,三角尺。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1.课件出示教科书P57的主题图。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哪儿吗?你能找出图中的三角形吗?学情预设:学生观察图片,发现图中的三角形,在图中指一指或描一描哪些是三角形。
2.生活中的三角形。
师:生活中哪里有三角形?学情预设:学生可能会说:三角形的交通标志、晾衣架、扫帚等。
3.引入新课。
师:同学们真会观察,生活中的很多地方都会用到三角形,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三角形的世界。
[板书课题:三角形的特性(1)]设计意图: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让学生在熟悉的情境中找三角形,列举生活中的三角形,唤起旧知识,调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丰富三角形的表象,同时体会三角形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二、合作学习,探究新知1.三角形的特点。
(课件出示教科书P58例1)(1)指定一名学生在黑板上画三角形,其他学生在练习本上完成画图。
(2)迁移感知。
师:说一说,你对三角形有哪些认识?结合学生的交流,教师适时板书三角形各部分的名称。
学情预设:三角形的画法学生已有经验,画起来没有难度。
在画图过程中自然唤醒学生对三角形的认识,比如三角形有3条边、3个角和3个顶点。
设计意图:“画三角形”有利于学生借助直接经验把抽象的概念和具体的图形联系起来;“说一说”让学生表达对三角形的了解,迁移感知,以便更好地抽象出三角形的本质属性。
(3)学生在自己画出的三角形上标出边、角、顶点。
(4)师:为了表达方便,用字母A、B、C分别表示三角形的3个顶点,上面的三角形可以表示成三角形ABC。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三角形的认识》(第3课时)教案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三角形的认识》(第3课
时)教案
一、教学目标
1.认识三角形的定义和性质。
2.初步掌握三角形内角和为180度的特点。
3.能够利用三角形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重点
1.三角形的定义和性质。
2.三角形内角和为180度的特点。
三、教学难点
1.解决实际问题时如何运用三角形的性质。
四、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教案、黑板、彩色粉笔、教具。
2.学生准备:课本、笔、作业本。
五、教学过程
1. 概念讲解
•讲解三角形的定义:三条边所围成的封闭图形叫做三角形。
•介绍三角形的性质: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度。
2. 案例分析
•给出几个实际问题,让学生尝试用三角形的性质解决。
3. 练习与讲解
•让学生做几道练习题,然后让他们展示答案并讲解思路。
4. 小结
•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强调三角形的定义和性质。
六、课堂作业
1.完成课后练习题。
2.思考如何运用三角形的性质解决更多实际问题。
此教案主要围绕三角形的认识展开,通过讲解概念、案例分析、练习与讲解等环节,帮助学生掌握三角形的基本性质并学会运用相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希望学生能够在课后巩固所学知识,并能够灵活运用到日常生活中。
第五单元《三角形的内角和》教案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三角形内角和的基本概念。三角形的内角和是指一个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度数之和,它总是等于180度。这个概念在几何学中非常重要,因为它帮助我们理解和解决许多实际问题。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个具体的案例。通过测量不同类型三角形的内角,观察它们的内角和是否始终为180度,从而了解三角形内角和在实际中的应用。
五、教学反思
在上完《三角形的内角和》这节课后,我进行了深入的反思。首先,我发现学生们对于三角形内角和的概念掌握得还不错,他们能够通过实际操作和讨论,理解并记住三角形内角和总是等于180度。然而,我也注意到在讲解难点部分,如证明三角形内角和为180度时,有些学生还是感到困惑。这让我意识到,我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更加注重对难点内容的深入讲解和反复演示。
还有一个值得注意的问题是,在课堂总结时,虽然学生们能够复述出三角形内角和的概念和应用,但在具体问题解答时,仍然存在一定的困难。这说明学生们对于知识点的掌握还不够扎实。因此,我计划在接下来的课程中,增加一些巩固练习,帮助学生更好地消化和吸收所学知识。
最后,我认识到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非常重要。有些学生在课堂上表现出对三角形内角和知识点的掌握程度较高,而有些学生则相对吃力。针对这种情况,我将在课后对部分学生进行辅导,帮助他们弥补知识漏洞,提高整体学习效果。
-设计具有挑战性的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三角形内角和知识解决问题,如多边形内角和的计算、角度缺失的三角形求解等;
-针对特殊三角形的内角和,通过对比分析,使学生理解并掌握其内角和的计算方法和技巧,如等腰直角三角形内角和为270度,钝角三角形内角和小于180度等。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 三角形《三角形的特性》说课稿
2合作交流,获取新知
发现三角形的特性
首先让同学们动手画出一个三角形,边画边想:三角形有几条边,几个角,几个顶点?你 能试着标出它的边、角、顶点吗?谁愿意到黑板上来画?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画时可 能会出现一些问题,如:边没画直、相邻两条线段不相连等,这时我会充分利用学生的 这些错误,通过对比,加深学生对三角形的认识,最后展示汇报,明确三角形各部分名称, 我会在黑板上板书三角形的各部分名称。然后要求学生跟同桌说说自己画的三角形 各部分的名称。 (2)概括三角形的定义。 认识了三角形各部分的名称,让学生用自己的话概括和讨论一下,什么样的图形叫三角 形?学生的话,会产生各种说法,哪种说法更准确呢?让学生相互讨论评价,之后引导和 帮助学生一起概括三角形的定义,并且板书在黑板上。
2合作交流,获取新知
认识三角形的底和高
在这一环节我让学生带着问题自主探索,教师引导。 同桌合作利用三角形学具,先找出三角形的顶点和它的对边,然后试着在自己 刚才画的三角形中画一条高。其次让学生交流画高的方法,之后师生共同总结 出画的方法,并明确什么是三角形的高和它对应的底,让同学们思考:三角形 有几条高?在画三角形高的过程中,进一步感受三角形的底与高的相互联系。 设计意图:在这部分的教学中,引导学生通过自己动手,合作讨论比较,再结合 老师的适时引导和讲解,帮助学生深刻的理解三角形,全面发挥了学生的主观 能动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程标准、教材特点、学生实际,我确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让学生初步理解并掌握三角形的特性及三角形高和底的含义,能准确作出三角形的 高。 (2)过程与方法目标:经历猜测、观察、操作等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相互转化、渗透、迁移的数学思想方 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让学生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对数学有好奇心和求知欲。 通过以上教学目标的分析,结合学生掌握的知识水平,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是 重点:理解三角形的定义及三角形高和底的含义,掌握三角形具有稳定的特性。 难点:画三角形的高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三角形的认识》(第2课时)教案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三角形的认识》(第2课时)教案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三角形的认识》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过程,掌握三角形的定义、特性以及分类。
第二课时将继续深入研究三角形的性质,通过丰富的活动,使学生进一步理解三角形的特点,培养学生空间观念和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图形认知基础,能够识别和命名三角形。
但是,对于三角形的特性,如稳定性、边的概念等,还需要进一步引导和培养。
此外,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对三角形的事物接触较多,但如何将生活经验转化为数学知识,还需教师的引导和启发。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会正确识别三角形,了解三角形的特性,如稳定性、边的概念等。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过程,培养空间观念和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培养对数学的兴趣,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会正确识别三角形,了解三角形的特性。
2.难点:三角形稳定性的理解和应用。
五. 教学方法采用启发式教学法、情境教学法、合作学习法等,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参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六. 教学准备1.教具:三角板、直尺、圆规、多媒体设备等。
2.学具:学生自带三角形物品、练习纸等。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上一节课所学内容,如三角形的定义、命名等。
然后展示一些生活中常见的三角形物品,让学生观察并尝试分类。
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三角形的相关图片,如三角形标志、建筑物的三角形结构等,引导学生了解三角形在生活中的应用。
同时,教师引导学生观察三角形的特性,如稳定性等。
操练(10分钟)教师分发练习纸,让学生完成一些关于三角形的练习题,如识别三角形、分类三角形等。
教师巡视课堂,指导学生完成练习,并针对学生的不同需求进行个别辅导。
巩固(10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互相交流自己的学习心得,分享三角形的相关知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三角形》单元备课备课人楚意华一、本单元的教学内容及分析1三角形的特性。
情境图。
教材提供了一幅三角形在生活中应用的直观图,目的是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思考并说一说“哪些物体上有三角形?”激发学生学习三角形的兴趣,而且引起学生对三角形及其在生活的作用的思考。
(2)例1,有关三角形定义的教学。
在“画三角形”的操作活动中进一步感知三角形的属性,抽象出概念。
在已学的垂直概念的基础上,引入了三角形的底和高。
最后,教材说明为了便于表述,如何用字母表示三角形。
(3)例2,三角形的稳定性,在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让学生对三角形有更为全面和深入的认识。
(4)例3,三角形边的关系──任意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
通过学生熟悉的生活实例创设问题情境,引发学生对三角形边的关系的思考。
然后让学生动手实验,探究规律。
2例4,三角形的分类。
(1)分两个层次编排。
第一层次,按角分,认识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第二层次,按边分,认识特殊三角形: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
(2)用集合图直观地表示出,三角形整个集合与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之间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3)三角形按边分类,教材不强调分成了几类,着重引导学生认识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边和角的特征。
3例5,三角形的内角和。
(1)先通过让学生度量不同类型的三角形的内角度数,并分别计算出它们的和,使学生初步感知到它们的内角和是180°。
在此基础上,教材再提出用实验的方法加以验证。
(2)实验的方法是把一个三角形的三个角剪下来,引导学生拼成一个平角来加以验证,并概括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
(3)“做一做”应用这一结论解决问题。
4图形的拼组。
(1)例6,用同样大小的三角形拼四边形的活动,让学生体会三角形与四边形的关系。
具体活动时,不一定只按教材提供的思路拼,可以让学生自主拼,看用同样的三角形可以拼出哪些四边形,并说一说是怎么拼摆的。
(2)例7,用三角形拼出美丽图案的活动,进一步感受三角形与其他图形的关系,同时享受创作的快乐,感受数学美。
作为范例,教材呈现了几种用三角形拼出的实物图:美丽的孔雀、健壮的马、卡通式的船、可爱的房子。
(3)生活中的数学,介绍平面图形密铺的知识。
二、教材解读1地位与作用本单元对三角形的认识是在学生获得对简单平面图形的直观经验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学生通过第一学段以及四年级上册对空间与图形内容的学习,对三角形已经有了直观的认识,能够从平面图形中分辨出三角形。
本单元应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推理等手段认识三角形。
如落实“了解三角形任意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三角形内角和是180°”等具体目标时,不仅要求学生积极参与各种形式的实践活动,而且要积极引导学生对活动过程和结果进行判断分析、推理思考和抽象概括,让学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提高能力。
通过这一内容的教学进一步丰富学生对三角形的认识和理解,为今后学习几何图形打下良好的基础。
2编排特点:(1)关注学生的已有经验,强调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儿童有一种与生俱来,以自我为中心的探索性学习方式,他们的知识经验是在与客观世界的相互作用中逐渐形成的,这些知识与经验是他们进一步学习的基础。
为使儿童以一种积极的心态调动原有的知识经验,认识新问题,建构他们自己新的知识与经验,教材的编写注意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出发,创设丰富多彩的与现实生活联系紧密的情境和动手实验活动,以帮助学生理解数学概念,构建数学知识。
例如:对“三角形的分类”这一内容,教材根据学生已懂得了角的分类,能区分锐角、钝角、直角、平角与周角这一基础,设计了“给三角形分类”活动,放手让学生自己在“给三角形分类”的探索活动中了解和把握各种三角形的特征。
又如,对三角形的稳定性的设计,教材提供了较丰富的三角形在生活中应用的直观图,让学生联系生活思考:“哪儿有三角形?它们有什么作用?”然后让学生亲自做一个实验感受三角形的稳定性。
这不仅是认识几何形体特征的需要,而且有助于学生切实感受到数学对于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价值。
(2)重视创设问题情景,让学生在动手操作、积极探索的活动过程中掌握知识。
几何初步知识无论是线、面、体的特征还是图形的特征、性质,对于小学生来说,都比较抽象。
要解决数学的抽象性与小学生思维特点之间的矛盾,就要充分运用其直观性进行教学。
“要让学生动手做科学,而不是用耳朵听科学”,让学生带着问题,动手、动口、动脑,调动多种感官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在活动中获得知识。
基于这样的考虑,教材在提供大量形象的感性材料的同时,加强了数学问题情景、操作探索活动的设计。
例如“三角形任意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这一部分内容,创设了“我上学走中间这条路最近”“这是什么原因呢?”这种学生熟悉而有趣的问题情境,让学生去探索、去实验、去发现。
从而让学生在动手操作积极探索的活动过程中掌握知识,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发展空间观念和推理能力。
(3)教学内容的呈现不但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而且给学生留有充分自主探索和交流的空间。
经过第一学段的学习,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关于三角形的认识的直接经验,获得相应的知识和技能,为感受、理解抽象的概念,自主探索图形的性质打下了基础。
为方便教师领会教材编写的理念与意图,开展有效的教学,更好地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各种能力,教材在呈现教学内容时,不但重视体现知识形成过程,而且注意留给学生充分进行自主探索和交流的空间,为教师灵活地组织教学提供了清晰的思路。
这主要体现在:概念的形成不直接给出结论,而是提供丰富的动手实践的素材,设计思考性较强的问题,让学生通过探索、实验、发现、讨论、交流获得。
例如,三角形三边之间的关系、三角形的内角和、三角形与四边形的联系等,均是让学生在操作、探索中发现,形成结论。
(4)加强对图形之间的关系的认识。
本单元增加了“图形的拼组”,让学生再次感受三角形的特征及三角形与四边形的联系与区别,从而了解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动手操作、探索能力三、课标要求1认识三角形的特性,通过观察、操作,了解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三角形内角和是180度。
2认识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
教学目标一、基础性目标1、通过观察、操作和实验探索等活动,使学生认识三角形的特性,知道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以及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2、通过分类、操作活动,使学生认识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和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知道这些三角形的特点并能够辨认和区别它们。
二、发展性目标1、联系生活实际并通过拼摆、设计等活动,使学生进一步感受三角形的特征及三角形与四边形的联系,感受数学的转化思想,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学会欣赏数学美。
2、使学生在探索图形的特征、图形的变换以及图形的设计活动中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提高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五、教学重难点重点:1理解三角形的特性;在三角形内画高。
2理解、掌握“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的性质。
3会按角的特征及边的特征给三角形进行分类4让学生经历“三角形内角和是180°”这一知识的形成、发展和应用的全过程难点:1理解三角形高和底的含义,会在三角形内画高。
2 会按角的特征及边的特征给三角形进行分类。
3引导探索三角形的边的关系,并发现“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的性质。
4培养孩子动手动脑、分析推理、抽象概括能力。
六、学情分析原来认识三角形只是让学生知道什么样的图形是三角形,现在要从定义、特征等方面来认识,抽象概括的程度提高了。
如教学三角形定义,一般老师都很关注对“围成”的理解,认为这样概念的教学就严密了,考试学生也不会落下“围成”二字了。
由于太关注“围成”,淡化了培养抽象概括能力的大目标,就会出现一些不尽如人意的情况;再如教学三角形的分类,有的老师在教学时,只是让学生说出每类三角形的名字就过去了,没有就各类名称是否恰当,也就是是否概括了这类的本质属性引导学生讨论思考。
如应这样引导:提到钝角三角形,会不会认为是另两类(不会,因为这两类三角形中没有钝角)?你想像一下它的形状,它的三个角是什么角。
这样说来这个名字是比较合适的,不会引起误会,我们就把这类三角形叫钝角三角形。
这样抽象概括能力的培养自然到位,润物无声。
在钝角三角形两条短边上作的高在三角形外,学生比较难理解,在小学阶段不做要求。
三角形按边分类不是目的,是要在按边分类的过程中,从边的角度来认识两种特殊的三角形。
因此按边分类不强调分成几类。
图形的拼组,拼图案是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感受数学美,目的是让学生从中感受三角形与其他图形的关系,主要是与四边形的关系,因此教学中要注意让学生体会并说出三角形与其他图形的关系。
密铺的知识,只让学生通过欣赏密铺图案,感知什么样的图案是密铺成的就可以了,不要给密铺下定义,也不研究什么样的图形可以进行密铺。
(关于密铺五年级上册实践活动还将安排:铺一铺。
设计密铺图案。
)七、课时安排三角形的特性(例1、例2、例3)————— 1课时三角形的分类(例4)———————————1课时三角形的内角和(例5)——————————1课时三角形练习课———————————————1课时图形的拼组(例6、例7)————————-—1课时生活中的数学:密铺—————————— 1课时八、问题研讨怎样理解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如何会按角的特征及边的特征给三角形进行分类。
第1课时三角形的特性【教学目标】:1、了解三角形的定义。
能熟练的知道三角形稳定性和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的特性。
2、通过学生动手操作,合作探究,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与探究交流能力。
3、通过学生实际调查,体会三角形在现实生活中的存在和广泛的应用,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关系,进步深化:“知识来源于生活”“生活处处有数学”【教学重难点】:重点:三角形的基本元素,三角形的二大特性难点:对三角形特性的理解与在生活中的应用。
【教具准备】:教学挂图,三角尺,三角形的模型。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1)、同学们,近几年来,我们刘庄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一座座高楼拔地而起,小城镇、居民小区正在建设中,(出示资料建筑工地场景)出示教材主题图(2)、请同学们认真观察这幅图,从这幅图上你能发现我们学过的哪些图形?对,同学们观察的很认真,你再想一下,生活中你还见过那些三角形,(学生举出课下调查得到的生活中的三角形的例子,)(3)、同学们真是善于观察的好孩子。
我们生活中到处都有三角形的存在 ,这节课我们继续来探究三角形中一些更新的知识.( 创设贴近生活的情境,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展了学生思维.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达到良好的开端效果.)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1、三角形的定义(1)、刚才同学们认识了那么多的三角形,你能不能自己动手画一个三角形呢?(学生自画,并找三个学生板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