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汉被动句对比分析

合集下载

英汉被动句的比较

英汉被动句的比较

英汉被动句的比较英汉两种语言有着各自独特的语法结构和表达方式。

在英语中,被动句是一种常见的句型结构,而在汉语中,被动句的使用则相对较少。

本文将对英汉两种语言中被动句的使用进行比较,探讨其异同点以及在语言表达中的作用和影响。

让我们来看看英文中被动句的构成方式。

英文中的被动句是通过将动词的过去分词形式和助动词“be”或其他状态动词连用来构成的。

“The book was written by Tom”中的“was written”就是一个被动句。

被动句的主语通常是动作的承受者,而动词的执行者则常常由介词“by”引出。

被动句的使用可以使得句子更加客观和正式,也可以强调动作的承受者而不是执行者。

相比之下,在汉语中,被动句的构成则更加简单直接。

汉语的被动句通常是通过在动词前加上“被”字构成的,“这个问题被他解决了”中的“被解决”。

在汉语中,被动句的使用相对较少,一般情况下更倾向于使用主动句来表达动作的执行者和承受者。

英汉两种语言中被动句的使用方式上存在一定的差异。

在英文中,被动句的使用相对更加普遍,可以用在多种场合和语境中,能够使得句子更加客观和正式。

而在汉语中,被动句的使用相对较少,一般倾向于使用主动句来表达动作的执行者和承受者,被动句常常用于强调动作的承受者。

这说明了英汉两种语言在表达被动句时存在一定的差异和偏好。

在实际使用中,英语中的被动句常常用于强调行为的对象而不是执行者,也可以使得句子更加客观和正式。

“The cake was eaten by the kids”相比于“The kids ate the cake”更加客观和正式。

而在汉语中,被动句的使用相对较少,通常用于特定情境下的强调。

“这个问题被他解决了”则强调了问题的解决者。

这表明了英语和汉语在被动句的使用上有着各自独特的作用和影响。

英汉被动句结构形式及语义功能对比分析

英汉被动句结构形式及语义功能对比分析

英汉被动句结构形式及语义功能对比分析被动概念是人类对客观世界的认知方式之一,被动语句同时存在于英汉两种语言中,英语和汉语表达被动概念的结构形式既有相同点又有不同点。

本文从英汉被动句的结构形式、语义功能两方面入手,分析二者的差异,以了解英汉两种语言中被动句的不同的结构形式和意义范围。

了解二者的差异,将有利于我们帮助学生在二语习得的过程中更好地学习语言,并尽量克服母语负迁移带来的影响。

标签:语言对比被动句英汉对比结构语义英汉两种语言的构句方式有着显著的差异。

体现在被动句方面,就更为明显。

Yip P C和Rimmington Don就被动句这一概念谈到:“汉语中对被动语态的使用频率大大低于欧洲语言。

由于汉语是意义指向性的语言,而非严格依靠形态的语言,因此它更多地依靠语言内容,而非语法形式。

同时,汉语被动句不到必须使用时,一般会尽量避免使用带有标记性的被动词(例如被)。

然而,汉语中,不管是带标记词的还是不带标记词的各式各样的被动句的使用范围和频率(口语和书面语中)都普遍少于欧洲语言。

”[1]我们将从以下几方面来对比分析英汉两种语言中的被动句:一、英汉被动句结构形式的对比(一)有标记的被动句(形式被动句)在汉语中,有标记的被动句,常见于被字句,或者是含有“叫”“让”“给”等词的句子。

汉语“被”字句的基本结构是由“S.+被+O.+谓语动词+其他”,英语被动句则由“S.+be+过去分词+by+O.”来组成句子。

具体可分为以下几种情况:1.有施事者(1)那个警察被人打伤了。

The policeman was hit by someone.(Identity vague)The policeman was wounded by someone.(2)那个警察被小偷打伤了。

The policeman was hit by the thief.(Initiator revealed)从上文可以看出,在有标记的被动句中,例(1)中施事者的身份模糊不清,虽然出现了施事者“人”(someone),但是“人”具体的身份仍然未知。

英汉被动句的比较

英汉被动句的比较

英汉被动句的比较英汉语言中被动句的使用在一定的语境下是非常普遍的,而且这种使用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也存在一定的差异。

在本文中,我们将从语法结构、句子效果和使用频率这三个方面对英汉被动句进行比较,希望读者能够对英汉两种语言中被动句的运用有更深入的了解。

我们可以从语法结构入手比较英汉被动句的异同。

在英语中,被动句由助动词“be”加上动词的过去分词构成,例如“is eaten”、“was seen”等。

而在汉语中,被动句则是由“被”字加上动词的完成式或者动词的结构来构成,例如“被吃掉”、“被看到”等。

这两种语言中的被动句在语法结构上虽然有一定的差异,但总体上都是通过主动句的转换来实现的,即主语变为被动句中的宾语,而主语则一般由介词“by”或者“被”所引导。

我们可以比较一下英汉被动句在句子效果上的不同之处。

在英语中,被动句往往用于强调动作的承受者或者强调行为的执行者,同时也可以使得主语更加模糊或者省略,常常被用于科学文献、新闻报道以及正式的书面语体中。

而在汉语中,被动句也可以用于强调动作的承受者或者强调行为的执行者,但是由于汉语中主语的省略是常见的现象,因此被动句更常用于口语中和书面语体中,用以避免一些语法上的歧义,使得句子表达更加清晰明了。

英汉两种语言中的被动句在语法结构、句子效果和使用频率上都存在一定的差异。

但是无论是在英文中还是在汉语中,被动句都是为了更加准确地传达信息,强调动作的承受者或者强调行为的执行者而存在的。

我们在学习和使用英汉被动句的过程中,需要根据具体的语境和目的来灵活运用,以确保所表达的意思更加准确、清晰和得体。

英汉被动句的比较

英汉被动句的比较

英汉被动句的比较
英语中的被动语态在很多情况下用得比较频繁,在写作或口语表达中经常会遇到。

而在汉语中,被动语态却相对较少被使用。

本文将比较英汉两种语言中被动句的使用情况,探讨它们之间的异同点,以及在实际使用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让我们来看看被动句在英汉两种语言中的用法有何不同。

在英语中,被动句通常由“be+过去分词”构成,例如:“The book was written by him.”(这本书是他写的)。

而在汉语中,被动句则通常使用“被/给+动作的承受者+动词+了/的/得+其他成分”,例如:“这本书被他写了”。

就在实际使用中,英语中的被动句更多用于写作和口语表达中,尤其是在正式场合下常被使用。

例如在新闻报道中,被动句可用来凸显句子的客观性,增强叙述的权威性;在科技文献中,被动句则常被用来描述实验过程和研究结果。

而在汉语中,被动句的使用相对较少,更多用于书面语和正式场合下的表达。

比如在公告或规章制度中,被动句的使用可以表达一种权威性和严肃性。

值得注意的是,英语中的被动句通常强调行为的承受者,而汉语中被动句则强调动作的发出者。

在翻译时需要注意被动句的表达方式,灵活运用语言的特点,确保表达的准确和流畅。

英汉两种语言中的被动句使用方式有所不同,且受到语言的语法规则和表达习惯的影响。

在实际应用中,需要根据具体的语境和目的来选择合适的表达方式,以确保信息的准确传达。

希望本文对英汉两种语言的被动句有所帮助,能够为学习者们在使用时提供一些参考和借鉴。

从主动与被动角度看英汉句式翻译对比差异

从主动与被动角度看英汉句式翻译对比差异

从主动与被动角度看英汉句式翻译对比差异
1. 语序的差异:
在英语中,句子的语序是主语-谓语-宾语的顺序,而在汉语中,句子的语序是主语-谓语-宾语的顺序或者是主语-宾语-谓语的顺序。

在翻译的过程中,需要根据目标语言的语序来调整句子的结构。

例如:
英语句子:He ate an apple.
汉语句子:他吃了一个苹果。

2. 被动语态的差异:
在英语中,被动语态通过在谓语动词前加上助动词“be”和过去分词来构成。

而在汉语中,被动语态通过使用“被”或“受到”等被动词语的转换。

例如:
英语句子:The house was built by my father.
汉语句子:这座房子是我父亲建的。

3. 主动与被动的强调差异:
在英语中,主动和被动的差异是通过动词的形式来表示的。

主动句中,主语是动作的执行者;被动句中,主语是动作的接受者。

而在汉语中,主动动词和被动动词的差异是通过句子的结构和上下文来体现的。

4. 掌握动宾结构的差异:
在英语中,动宾结构是指谓语动词后面直接跟着一个宾语的结构。

而在汉语中,动宾结构是需要通过一些连接词(如“给”、“让”、“叫”等)来连接动词和宾语的结构。

从主动与被动的角度来看英汉句式翻译的差异主要体现在语序、被动语态的构成、主动与被动的强调方式以及动宾结构的表达上。

在翻译的过程中,需要根据目标语言的语法规则和习惯用法来进行调整和转换,以保证翻译的准确和自然。

英汉被动句对比浅析

英汉被动句对比浅析

英汉被动句对比浅析摘要:首先我们应了解英汉语的被动句可分为结构被动句和意义被动句,接着我们应对英汉被动句的功能进行比较,并且分析英汉结构被动句差异和英汉意义被动句的差异,最后引申到中英的文化内涵。

关键词:英汉被动句结构被动句意义被动句对比词汇及原因一、英汉被动句表现形式上存在的差异在英语和汉语中,被动意义句的表现形式大不相同。

在英语中,语态是指动词的一种句法形式结构,用于表示语法范畴中主语和宾语之间的语法关系。

语态与动词的形态变化有着密切的对应关系。

动词的形式成为表示语态变化的标志。

英语基本上属于形合语言,相对于汉语来说,具有较为丰富的形态变化,其被动句由动词的被动语态来表达,即be+p.p(过去分词),一目了然,是显性的。

汉语是意合语言,基本上没有形态变化,动词本身基本上也无被动语态,所以汉语的被动含义的表达缺乏形态形式标志,不是一目了然的,是隐性的。

我们可以说,它们之间的差异主要是形合与意合的差异,是表现形式的差异。

1.英语被动句的表达形式Quirk等明确指出:被动意义的表达要严格区分为结构被动句|(syntactic passive)和意义被动句(notional passive)。

所谓结构被动句就是用形态,即动词的被动语态(passive voice)从结构形式上标志出来的被动句。

所谓意义被动句即不用动词的被动语态而仍含有被动意义的句子。

下面我们分别来看下英语中的两种句子:1)结构被动句(被动形式被动句)①助动词be 各种形式加动词过去分词Don’t be deceived by his book.He was killed in the Second World War.The teachers should be respected by the students.②动词不定式被动句They were made to empty all their suitcase.She likes herself to be praised.2)意义被动句(主动形式被动句)①动词为进行体形式The tea is brewing.②动词为一般现在时The soup tastes delicious.③动词短语的主动形式All substance consists of small particles.④动词不定式的主动形式The teacher assigned us two exercises to do at home.⑤无语态形式被动句How can we escape observation?从上面的例句可以看出,英语被动句也有多种表达形式,但使用频率高的形式还是结构形式被动句。

英汉被动句对比论文

英汉被动句对比论文

英汉被动句对比摘要:通过对英汉被动句对比在范围、形成、语言功能、句法结构上进行对比,证明了英汉被动句具有明显的差异性,从而揭示出英汉语言的差异性,阐释了英汉互译中被动句翻译的方法和技巧。

关键字:被动;英汉比较;相异性;相同性;互译1.相异性1.1 英汉被动句的范围1.1.1 汉语被动句的范围现代汉语被动句主要可以分为两种:1. 有明显被动标志的“被”字句,称为“汉语结构被动句”。

这种句子除了有“被”字标志外,还有些以“由”、“受”、“给”、“让”、“叫”、“为……所”作为被动标志;2. 无明显被动标志的被动句,因主语受事而称为“受事主语句”,这类句子的主语多为无生命的事物。

这类句子的形式比较多样化,结构限制较少,使用也很灵活。

在日常使用中,第二种被动句的使用范围相当广泛,数量远远超过结构被动句。

下文中将对这两大类被动句与英文中的被动句进行具体比较。

1.1.2 英语被动句的范围尽管英语和汉语都有被动句式,但英语被动句式的使用范围特别广,这也是英汉两种语言在句法上的重大差异之一。

凡是在不需要或不能指出行为主体的场合,或者需要突出行为客体的场合,英语都采用被动语态。

被动语态,即Passive V oice,这种语态与主动语态对应构成英语中的两大语态。

其中被动语态是动词的被动形式,主语是动作的执行者,而宾语是受事者,两者之间存在着受事关系。

此把被动语态又被称为英语中的第一大类被动句,即“英语结构被动句”。

英语结构被动句又可以被次范畴化为核心被动句(core passive)、半被动句(semi-passive)、虚被动句(pseudo-passive)等。

1.1.2.1 核心被动句这三种不同被动句的被动性质逐级下降,核心被动句最强,其中不带有施事短语的“主语(受事)+BE+V-EN分词”形式是最常见的被动句,可以称为被动句的原型形式。

如:This chair was made by my father. (1)The problem could be avoided. (2) (1)(2)两句均为核心被动句,然而两者之间的最大区别就是有无施事短语,[1]句中的施事短语即可以成为与此句相对应的主动句的主语,与[1]句相对应的主动句为My father made this chair. 然而[2]句中的施事者没有表达出来,因而无法转换成相应的主动句形式。

汉英被动语态的差异

汉英被动语态的差异

汉英被动语态的差异英语语言中被动句的使用十分广泛,就类型来讲,可分为结构被动句和意义被动句。

结构被动句又包括显性被动和半显性被动,比如说“The flower vase was broke by me yesterday.”这就是一个显性被动的句子。

而“The stain of history must be cleared.”则是半显性的被动;意义被动式用主动意义来表达被动意义,它是用来描述事物具有的性质或目前处于的状态,动作意义相对弱一些,比如说“The icecream tastes very go od”、“The building is near completion.”都是主动表被动的句子。

然而,汉语中大多数被动意义不用结构被动句来表示,因此,与英语相比,汉语主动句使用较多,被动句使用较少,并且在汉语的被动句中,意义被动式使用较多,结构被动句使用较少。

汉语中被动句主要由以下几个方面构成:1.有形式标志的被动句,标志词有“被”、“给”、“让”、“叫”、“由”。

例如:他被刀割伤了(He was hurt by a knife.)。

这场大火是由吸烟引起的(The big fire was caused by smoking.)。

2.使用一些词汇手段来表示被动句,如“受到”“遭到”“挨”“得到”“给予”。

例如:他们在工厂受到欢迎(They are welcomed in the factory)3.意义被动句,例如:这种菜闻起来很香(The dish smells wonderful)英汉被动句的差异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被动结构。

英语的被动句有非常严格的形式标志,即“be+V-ed”形式,如Children should be taught to respect the old.而汉语则借助一些词来体现,如“被”、“给”、“让”、“叫”等,如孩子应该被教育尊重老人。

英语句子主要是在说不出、不愿说或不必说出施动者时使用被动句,因此,英语被动句中经常都不出现施动者,而汉语则恰恰相反,我国的语言学家王力在总结“被”字句的使用时说:“现代汉语的被动式绝大多数是带关系语的”。

英汉被动句的比较

英汉被动句的比较

英汉被动句的比较英汉语言中,被动句是表达被动意义的一种句型。

在英汉语言中,被动句的表达方式有所不同。

下面我们来比较一下英汉被动句的不同之处。

英语中的被动句是通过把主语转化为句子的对象来表示被动。

通常是由“be”动词加上过去分词构成。

例如,我们可以把这个主动句子:The boy kicked the ball.转化为以下被动句子:在这个句子中,“the ball”是对象,而“was kicked”是被动的形式。

下面是更多的例子:主动句子:The teacher gave the students an exam. 被动句子:The students were given an exam by the teacher.主动句子:She will bake a cake. 被动句子:A cake will be baked by her.他吃了一个苹果。

主动句子:他收到了一封信。

被动句子:一封信被他收到了。

英汉被动句在表达方式上有些不同。

首先,在英语中,被动句主要是由“be”动词加上过去分词来表达被动,但在汉语中则是通过加上“被”字来表达被动。

这是因为汉语中没有像“be”这样的动词。

其次,在英语中,被动句常常用于客观事实的陈述,而在汉语中则更注重于说话人的态度和情感。

例如,英语中可以说:The house was broken into last night.但在汉语中,可能会表达出更强的情感,如:昨晚我的房子被人破坏了,这真让人生气。

这个例子中,汉语句子表达出了说话人的愤怒和强烈情感,而英语句子则只是简单地陈述了一件客观事实。

此外,英语的被动句中,礼貌语气比汉语更加普遍。

例如,在英语中,一个能够被看作是礼貌用词的被动句是:而在汉语中,使用被动语态的时候,则不需要添加这种礼貌用语。

总结英汉被动句在表达方式和用法上有一些不同。

英语中的被动句主要是通过“be”V-ed 来表示,而汉语中的被动句则是通过添加“被”字来表示。

英汉被动句的比较

英汉被动句的比较

英汉被动句的比较被动句是英语语法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在口语和笔头上都非常常见。

被动句通常由“be”动词加过去分词构成。

英汉两种语言中的被动句有很多差异,对于母语为汉语的学生来说,识别和理解英语被动句常常会带来一些困难。

本文将比较英汉被动句的不同之处,以便更好地理解这一语法概念。

主被动结构在英语中,被动句通常由主被动两个结构构成。

主动语态下的主语是动作的执行者,而在被动语态下,主语成为动作的承受者,被强调的内容往往是动作的执行者。

例如:主动语态:I wrote the letter.(我写了这封信。

)在汉语中,不同于英语的主被动结构,表述以被动的方式强调的动作,通常可以通过词序或者助动词等其他语法手段来表达。

所以,在汉语中,被动语态通常使用“被”字句或“受到”字句来表达。

汉语:这个决定由公司领导做出。

(公司领导做出了这个决定)英语:The decision was made by the company leaders. (公司领导做出了这个决定)所以,英汉语言处理被动句的方式有所不同。

被动句的时态在英语中,被动句的时态与主动句类似。

被动句可以用各种时态来表达不同的时间关系,包括现在时、过去时、完成时和将来时态。

被动句使用的时态通常取决于主语和句子的动作和状态。

现在时:The car is being washed.(车正在被洗。

)将来时:The game will be played next week. (游戏将在下周进行)与英语不同,汉语中的被动句不太明显具有时态,因为汉语动词没有时态的变化,而是通过上下文语境来确定句子中的动作发生时间。

特殊情况下的被动句英汉两种语言中,被动句还有一些特殊的情况需要注意。

双宾语动词的被动语态在英语中,一些动词后面可以接两个以上的宾语。

这称为双宾语动词,在被动语态中,一个宾语变成主语,另一个宾语作为主语的补语出现。

主动语态:I gave my mom a present.(我送了妈妈一个礼物)在汉语中,很少出现双宾语动词的情况,大多数语法结构倾向于一种简单且直接的表述方式。

英汉被动句对比分析

英汉被动句对比分析

歷&者顏盤在费遲麵m&m m.蛋A k篮am迗M:a a行m m'm k汉m呆更焱一 a了i。

英汉被动句特征英汉被动句式语义特征对比分析英语和汉语是两种存在很多差异的 语言。

英语属于综合-分析语 (synthetic-analytic language),综合语 (synthetic language)的特征是运用形态 变化来表达语法关系’尤其是动词’古 英语就属于综合语,现代英语除了遗留 下来的形态变化之外,还用相对固定的 语序及丰富的虚词来表达语法关系。

英 语的被动句通过动词的被动语态来呈 现:be+动词的过去分词。

而汉语是典型 的分析语(analytic language),不用形 态变化而用语序及虚词来表达语法关 系。

汉语动词没有形态变化,被动意义 的表达没有固定的格式,是隐性的[1]。

汉语被动句主要靠语言各部分意义上的 逻辑关系来确定[2]。

如:“作业做完了”,“任务完成了”,“路修好了”。

这类句子表 面上没有被动的标志,但实际上应该把 他们视为被动结构。

本文主要对英语和 汉语被动句的特征以及句式进行了对比 分析。

英汉被动句的特征对比第一,英语被动句。

在英语中,当主动句的施事者没有 必要说明,或者不愿意说出施事者,或 者为了强调受事者时,就会用被动语态 来表达。

通常有以下几种情况:(1 )不知道谁是施事者,只是为了 凸显动作。

如:The murderer was caught yesterday, and it is said that he will be hanged.凶手已于昨天被捕,据说他将会被 绞死。

(2 )没有必要说出动作的施事者,或者在上下文中可以不言自明。

如:英汉被动句对比分析□杭州师范大学徐鲁萍/文The book was first published in2010.这本书第一次出版是2010年。

She told me that her master haddismissed her.No reason had beenassigned;no objection had been made toher conduct.She had been forbidden toappeal to her mistress.她告诉我,她的男主人已解雇了她。

英汉被动结构对比分析

英汉被动结构对比分析

英汉被动结构对比分析被动表达方式是英、汉两种语言同时具有的语法结构,是很重要、很常见的语言现象。

近年来,随着对比语言学研究的发展和深入,语言学家围绕英汉被动语态开展了系统、细致的研究。

本文在此基础上尝试从表达形式与句法功能角度入手解读英、汉语被动句式,发现英汉被动用法存在句法结构方面的某些共同点,但同时又在具体的使用过程中体现出显著的差异。

标签:被动句句法结构英汉对比一、引言被动是一种语态,对于英语和汉语都是重要、普遍的语法现象,国内外语言学家对被动句进行了大量研究,将被动句分为三类:结构被动句(高天,2007),指的是通过动词的结构形式表现动词的受动关系的句子;意义被动句(周长银、夏卫东,2002),指的是那些以动词的主动形式表被动意义的句子;综合类被动句,即是对上述两种定义的综合,也是对英语被动句最恰当的解释。

国外学者对于被动句的研究可以追溯到上世纪初,国内可追溯到古汉语的使用,各流派学者纷纷采取了形式主义,功能流派,认知语言学等角度对被动语态进行不同层面、不同范围的阐述,对被动语态有独到见解。

以此为基础,本文首先运用对比分析的方法对英汉被动句的表达形式加以比较,然后在格理论和题元理论(Chomsky,1957)的框架下分析英汉被动结构的差异。

二、英汉被动句形式对比分析(一)英语被动句类型表1:英语被动句结构类型标记特征句型例句及译文有标记Be+Ved (1)Be型被动句My arms were hurted by him.(我的手臂被他伤了。

)Get+Ved (2)Get型被动句John got killed in an accident.(约翰死于车祸。

)无标记XXX (3)S+V+Adv The apple eats well.(苹果很好吃。

)(4)S+V The heavy box can’t lift.(箱子太重,举不起来。

)(5)S+Be+Doing What’s coming?(将要发生什么?)英语的有标记被动句是指由“Be+Ved”或“Get+Ved”构建的句子,汉语的有标记被动句则是指含有介词“被”等的句子,所以表1中的(1)、(2)类都可以被称为有标记被动句。

英汉被动意义表达方式比较

英汉被动意义表达方式比较
英汉被动意义表达方式比较
梁 小 明
英 汉两种语 言 中都 有被动含 义的表 达法 。英语 中的被动语 态使 用 范 围广 泛 , 尤其 是在 科技 英 语 中 , 是在 不 必 、 凡 不愿 说 出或 不 知道 动作执行 者的情况 下 均 可使 用被 动 语态 。相 比之 下 , 语 中被 动表 汉 达 法的使用 范 围要 小得 多 。在 被 动含 义 的表 达方 式上 , 汉 两种 语 英 言有 相 同之处 , 也有不 同之处 。 1 .一 般说来 , 被动 句 指 的是 具 有被 动 形式 标 记 的 句 子 , 语 的 英 被动标 记 比较 单一 , 主要 通过 “ 助动 词 b +及 物 动词 的过 去分词 ” e 及 其变 化形式来 表示 。汉语 的被动 句式 使 用 较少 , 其被 动标 记 要 繁 但 杂得 多 , 其表达 被动意 义 的语 言 手段 主要 是 通过 使用 表 示 被动 的助 词“ ” 被 或与 “ ” 义 相 同 的 “ ” “ ” “ ” “ ” “ ” “ ” 被 意 受 、遭 、让 、给 、挨 、 由 、 “ 、得 到”“ 到” 叫”“ 、受 等构 成 。例 如 : 他被选为大会 的主席 。He s l tdc ar no emet g e e i f h ei . wa e c h ma t n 我时 常受邀去作 演讲 。l m o sa t se ies ec e. c n tnl ak dt gv p eh s a y o 这个观 点受到一些 工人 的质疑 。T i v w h sb e h l n e hs i a enc al g d e e
b e m u de e . e n r r d
那些 工人被迫 每天工作 l 个小 时 。Th o k r r d o 2 ew r esweema et

英汉被动句的比较

英汉被动句的比较

英汉被动句的比较英语中有两种被动句的结构:一般被动和完成被动。

一般被动句是由助动词be(is, am, are, was, were)加上动词的过去分词构成,用于强调动作的接受者而不是执行者。

完成被动句则是由助动词have(has, have, had)加上动词的过去分词构成,表示动作已经在过去完成。

我们来比较一般被动句和完成被动句的用法和结构。

一般被动句:主语 + be动词 + 过去分词 + 其他成分注意,当主语是第三人称单数时,一般被动句的be动词用is;完成被动句的be动词用has。

一般被动句用于强调动作的接受者,而完成被动句则用于表示动作在过去已经完成。

下面是一些例句来帮助理解这两种被动句的用法和结构。

完成被动句例句:1. The food has been cooked by a professional chef.(这道菜已经被一位专业的厨师做好了)2. The letter has been sent to the recipient.(这封信已经被寄给了收件人)3. The work had been finished before the deadline.(这项工作已经在截止日期之前完成了)下面是一些常见的用法和表达方式,适用于一般被动句和完成被动句。

1. 可以使用by短语来表示动作的执行者。

例句:- The cake was made by my mom.(这个蛋糕是我妈妈做的)- The window was broken by a rock.(窗户是被一块石头打破的)被动句的使用可以强调动作的接受者,或者表示动作在过去已经完成。

在实际应用中,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被动句结构和表达方式。

英汉被动句的比较

英汉被动句的比较

英汉被动句的比较英汉被动句是在对一个动作或事件发生进行描述时,将执行动作的主语变为动作的承受者,而将动作执行的动词形式变为被动。

被动句的使用在英语和汉语中都很普遍,但两种语言中的被动句的使用方式和表达效果有所不同。

在本文中,我们将比较英汉被动句的使用和表达方式。

1. 被动句的形式在英语中,被动句通常由be动词的不同形式作为谓语动词。

例如:Present simple: The job is done.In Chinese, the passive voice is formed by adding the word “被” before the verb. For example:被动语态一般现在时:这个问题被我解决了。

被动语态一般过去时:这个问题被我解决了。

The book was written by a famous author.在英语中,被动句经常用于以下情况:(1)当重点在于强调动作的对象或承受者时,比如:(2)当动作执行者不知道或者不重要时,比如:The vase was broken.In Chinese, the passive voice is often used to emphasize the object or receiver of the action, or to express that the action was done by someone else, whether intentionally or unintentionally. For example:这本书被我借走了。

(I borrowed this book)这个项目被取消了。

(The project was cancelled)被动句的语气在英语和汉语中的使用也有所不同。

在英语中,被动句的语气通常比主动句更加客观和中性。

在某些情况下,英语中的被动句还可用来替换主动句,以避免使用第一人称或第二人称的语气,比如:In Chinese, 被动句的语气更常用于表达惊讶、疑惑或者领导或上级的命令。

英汉被动句的比较

英汉被动句的比较

英汉被动句的比较英汉语言中,被动句在表达方式上有一些不同。

本文将探讨英语和汉语中被动句的比较,包括语法结构、用法和表达方式等方面的差异。

1. 语法结构在英语中,被动句的构成为“be + 过去分词”,例如:“The book is written by the author.” 在这个例子中,“is”是be动词,用于表示时态和人称,“written”是过去分词,表示动作的被动发生。

被动句的时态和人称变化主要由be动词来决定,而过去分词则保持不变。

而在汉语中,被动句的构成相对简单,通常是在动词后加上“被”字结构。

例如:“这本书被作者写了。

” 在这个例子中,“被”字结构表示动作的被动发生,其后的动词“写”则保持原形不变。

汉语中的被动句并不涉及时态和人称的变化,只要在动词后添加“被”字结构即可构成被动句。

2. 用法在英语中,被动句的用法相对灵活,可以用于强调动作的承受者而忽略动作的执行者,也可以用于描述一种普遍规律或常规行为。

例如:“Mistakes were made.” 这句话中强调了“mistakes”的发生,而并未提到谁犯了错误。

“The dishes are usually washed by my mother.” 这句话用于描述一种常规的行为。

而在汉语中,被动句的用法较少,通常用于强调动作的承受者或者描述一种不愿主动承担责任的情况。

例如:“这个问题应该被解决。

” 这句话强调了解决问题的责任应该落在谁身上。

汉语中的被动句并不常用于描述普遍规律或常规行为,而是更多用于强调某一特定情况下的动作承受者。

3. 表达方式在英语中,被动句的表达方式相对直观,通过be动词和过去分词的组合来构成被动结构。

这种表达方式使得被动句的使用相对简单,也容易被理解。

英语中的被动句可以通过by短语来引入执行者,从而更清晰地表达动作的执行者。

例如:“The cake was baked by my sister.”而在汉语中,被动句的表达方式相对间接,通过“被”字结构来表示动作的被动发生。

2024届高考英语英汉被动句的对比研究和翻译课件

2024届高考英语英汉被动句的对比研究和翻译课件

The coat requires mending.
外套需要补补了。
6. 一些动词的进行时用的是主动语态,表达的却是被动意义,
着重说明当下正在发生的各种情况,如open, close, loosen,
show, settle, break, bake, owe, brew, print, bind, beat等。
它是由贝尔发明的。
强调施动者, 体现句末重心、 平衡句子结构
Natural rubber is obtained from rubber trees as a while, milky liquid known as latex. This is treated with acid and dried , before dispatched to countries all over the world.
1. 一些表示“开始”、“结束”、“发生”、“出现”意义 的不及物动词,如take place, break out, occur, begin, stop, adjourn等。
a. Great changes have taken place in China since 1980s.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天然橡胶取自橡胶树,是一种叫做“”胶乳“”的 白色乳状液体。在运往世界各地之前,橡胶要经过 酸处理和烘干。
为使表述更显客观,常用于科技文体、 政论、新闻报道中。
2. 主动式表达被动概念
形式上是主动语态,意义上表示被动概念。这类 句子的主语通常是指物,指人的情况极少。同时, 这种表示法在英语中的数量有限,适用范围也有 限。汉语里也可以将受事者放在句首作主语或话 题,用主动形式表示被动意义,但数量也远远多 于英语。因此,此类英语句子汉译时处理方法比 较简单,多数情况下只需按照原文的语序顺序译 成汉语即可,有的则需要按照汉语的表达习惯进 行微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英汉被动句语法意义的对比

英汉被动句语法意义的对比主要体现在以下方 面:语义表达的感情色彩不同 、看问题的视 角的不同 、英汉被动句使用频率的对比、英 汉被动语句时态的对比、英汉被动句的相同之 处、英语使用被动句的五种情况。
语义表达的感情色彩不同

在语法意义表达的感情色彩上,英语和汉语是 有所差别的。英语更具客观性,而汉语则更加 感情化。大多数汉语被动句表明说话人对事件 有一种主观态度;而英语使用被动句则是为了 避免说话人的态度,尽量体现客观性。
无标记被动句

除上述被动表达方式之外,英语和汉语都有一些无标记的 特殊被动表达方式。这类句子通过主动形式表达被动意义。 因此,无标记被动句也称为意念被动句或意义被动句。这 种句子从形式上看本身无任何被动标记,被动意义是通过 词汇手段表现出来的。主动形式的无标记被动句主要表示 句中的主语在某一方面的特征、性质或所处的状态,即它 也属于状态句。 这类句子的主语大多表示无生命的事物, 是谓语动词支配的对象。汉语这类句子的数量很大,远远 超过被动句,这既是为了语言的简洁,更是由汉语人群的 思维习惯决定的
英汉被动句的相同之处

从上分析可以看出,英汉被动句在使用过程中 存在许多相同之处:(1)被动句可分为不同类 型,不同类型被动句在使过程中出现的频率不 同; (2)无施事出现的被动句占绝大数。
英语使用被动句的五种情况




1.施动者不可知或不易指出。例如: (18) After my talk, I was asked to explain a point I had made. 2. 施动者根据上下文不言自明。在英语中,当动词的施动者十分明显或已在上文 出现过,就无须再次指出,避免句子中有过多的旧信息而显得累赘,在这种情况 下,英语常常使用被动句。例如: All flights have been cancelled owing to fog. 3. 由于特殊的原因(如避免提到第一人称而不指出施动者)。英语遵守礼貌原则, 所以句子往往不愿意说出自己或对方,所以用被动句来避免提及施事者。 例如; You have been told many times not to touch the exhibits. 4.对被动句的主语 (受事者)比主动句的主语 (施动者)的兴趣更大。英语中当说话 人对动作的受事者比对动作的施事者更感兴趣时,决定从受事者的角度来 叙述事件时,就会选择被动句的形式。例如: He was beaten. 5. 便于句与句的连接。英语句子的主语是个强制项,除祈使句外,句子一 般都要求有主语出现,有时为了保持叙述角度的一致性,而采用被动句,这样就 不必重复或反复更换主语,从而达到结构简洁,语意流畅。例如:
无标记被动句
英语中尽管有上述不带标记的表示被动义的情况存在,但 是其被动义最主要还是用 be+过去分词形式来实现。这与 汉语存在很大差别。相对来说,在汉语中 没有标记的被动表达占了多数。以无生命体为主语的被动 表述,因为其本身就已具备一定的逻辑关系,所以就不必 也不能刻意地加上“被”、“叫”等动词, 否 则就会影响表达效果。无标记的被动表述是客观陈述, 把 客观情况告知对方。汉语中的无标记被动句有多种名称, 有的称之为“零位被动句”,或“非被字受 事主语句”,有的则称为“固定被动句”或“当然被动 句”。即主动形式中隐藏被动含义。句子的被动义由语义 来传递,主语在意念上处于被动地位,句
第三,句法地位不同。前面提到,英语 BY 短语是句子的状语,属于 句子的 外缘成分,常常是一个可有可无的可选项,省略以后英语句子仍然 是典型的被动句;汉语被字短语中的“被”是汉语被动句的形式标志, 是汉语被动句的强制项,不能省略,如果去掉,剩下来的就不是被 动句了,而“被”的宾语也是经常在句子中出现的。(例如:I was cheated by her ;我被坏人打了。)可见,“被”字短语的句法地位 高于 BY 短语。但是,英语被动句的 BY 短语一旦出现,就会成为句 子的语义中心,是句子想要着重强调的部分。 Shintani 研究了大量书面和口头被动句的施动者,总结出英语被动 句施事者显现的规律: a.施动者是指艺术家,发明家,发现者,革新者等的专有名词,例 如: The Mona Lisa was painted by Da Vinci
例如: 衣服洗好了。 饭吃饱了。 房子盖成了。 诸如此类的形式上是主动但意义上确是被动的句子有很多, 而往往这类被动表述占汉语中被动表达的多数。但值得一 提的是,构成无标记被动句的动词必须 是及物动词,但并 不是所有的及物动词都能构成无标记的被动句。 通过以上对两种语言的对比分析我们可以总结为以下两点: 一是英语被动句的形式比较单一,并且有标记的被动句数 量较多,使用频率较高;其二,相比之下,汉语被动句的 表达形式多样,而尤其以无标记的被动句占主导地位。
有标记的被动句

第一,在句子中的位置不同。BY 短语和被字短语都是句子的状 语成分。在英语句子结构中,谓语是最“中心”的成分,而状语 却是最外缘的成分,它们的位置很灵活,常常是位于句末;汉语 状语的位置并不像英语那样灵活,一般情况下,状语都是放在主 语后面,包括被字短语,只有时间、处所、范围等状语可以用在 主语前,但一般都不会出现在句末。 第二,介词与宾语的关系不同。英语的介词 BY 与宾语有很强的 粘着性,当施事者不必指明或不能指明时,施事者就不在句子中 出现,介词 BY 也不能出现;相比之下,汉语“被”字与施事宾 语的关系自由得多,二者既可以共现,后者也可以不出现。正因 为如此,对于汉语被动句中“被”字的词性,语法学家们有不同 的意见,有人认为当句中没有介引出施事者时,“被”就不是介 词,而是助词。
英汉被动句使用频率的对比

在英语中,主动句的使用频率要高于被动句。 然而,事实上我们要具体来,看不同的语体使 用被动句的频率也是不一样的。例如,科技语 体力求信息的均匀分布和描述的客观性,清晰 地表达作者的主观臆断,为迎合表达的需要在 文章较多 地使用被动句 。总地说来,被动句在 科技文章和新闻报导等正式语体中用得较多, 而在会话体小说等非正式语体中用得较少。
有标记的被动句

句中有施动者的情况 :即英语和汉语被动句中有表示 施动的“by 短语”和被字短语,他们都有一 个共同的语法特征,就是引出施事者。例如: (1)He was murdered by the woman. (2)汽车被他给开走了。 尽管,他们有很明显的共同的语法特征,但当我们把 二者进行进一步比较时,还是会发现二者的许多区别。
b.施动者是个非确定性名词短语,即新信息,而保留施动者是为了 向听话人提供新信息,例如: While Jill was walking down the street, her purse was snatched by a young man. c.施动者是个非生物性名词短语,之所以保留它,是因为它不是意 料之中的 事,也就是说,我们预料的施动者是属生物性的,而几乎所有被省 略的施动者都有可以用属生物性的名词形式还原,例如: All the lights and appliances in the Albertson household are switched on an off daily by an\this electrical device. 英语被动句使用 BY 短语可以在听者心中产生一种排他性,强调动 作是 BY 的宾语发出的,而不是别的人或事物。例如,He was killed by his wife.(not by anybody else)。汉语被动句的施事者出现 与否并没有这种严格的要求,所以也就没有如此明显的强调作用。
英汉被动句对比分析
第一组: 主讲人:林碧霞 谢芳彬 PPT制作:邓素娉 材料筛选:宁可 李嘉成 王燕 肖巧珍
The Contrastive Analysis of English and Chinese Passives
目录
一、英汉被动句的研究概况


英语和汉语分别属于印欧语系和汉藏语系, 所 以二者在语音、语法等很多方面存在不同。就 被动表达而言,两者也存在着相当的差异。 许多语言学家都曾对汉英被动句进行过对比研 究,例如李黔萍和许有江就英汉被动句的限制 条件进行过争论,范剑华从英汉对比的角度划 定汉语被动句的范围,钟书能探索了英汉被动 句信息结构的差异。
英汉被动语句语用功能的对比
语用功能的对比主要体现在英汉被动语句时态的对比、英汉 被动句的相同之处、英语使用被动句的五种情况。 英语的被动语态可以用于各种时态, 常见的是一般现在时、 一般过去时、一般将来时、过去将来时、现在完成时、过去 完成时、将来完成时、过去将来完成时、现在进行时和过去 进行时。通常完成进行时一般不用被动语态,它们的被动意 义可用完成时态来表示,如 It has been being finished 一般 用 It has been finished 来取代。将来进行时和过去将来时 一般也不用被动语态, 其被动意义可用一般时态表示,如 It will be being finished when you get here.
看问题的视角的不同

在英汉语被动句的表达中,语法意义会因看待问题的视角 不同而有所不同。英语被动句更多的从受事的角度观察被 动的概念和关系;而汉语的被动句多采用非施事的角度来 观察,也就是从说话者的角度来考察。英语主被动句可以 表达对同一件事的两种看法。例如:a. Tom washed the dish just now. b.The dish was washed by Tom just now. a 句侧重的是当事人的动作和状态,它是从施事者的角度来 讲的。而第二个句子是被动句,它从受事的角度来表达, 它询问的重点是包的状况。如果将两句译成中文,可以表 达为“Tom 刚刚洗过盘子了”或者 是“盘子刚刚被 Tom 洗过了”。
有标记的被动句

句中没有施动标记的被动结构也就是英语中有 “be+过去分词”但不出现By短语,而在汉语 中使用“被”字短语以外的其他词表示被动的 情况。相对来说英语中有标记被动句且不具有 施动者标记的形式较单一, 复杂的也就是时态 的变化。但是, 汉语有标记的被动义的表达就 要复杂得多。这主要是因为汉语被动句中能引 导施事主语的介词比较多, 而且句式复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