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与文化传统》阅读理解选择题
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下册第3单元主题阅读《传统文化》(含答案)
![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下册第3单元主题阅读《传统文化》(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ff754638773231126edb6f1aff00bed5b9f373ba.png)
人教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下册第3单元主题阅读——传统文化班级:姓名:建议30分钟一、阅读课文片段,回答问题。
古时候,人们觉得贝壳很漂亮,很珍贵,喜欢把它们当作饰品戴在身上。
而且贝壳可以随身携带,不容易损坏,于是古人还把贝壳当作钱币。
所以,用“贝”作偏旁的字大多与钱财有关,比如,“赚、赔、购、贫、货”。
(1)根据文段内容选一选。
①因为贝壳(),所以人们喜欢把贝壳当作饰品戴在身上。
A.很漂亮,很珍贵B.可以随身携带,不容易损坏②因为贝壳(),所以古人把贝壳当作钱币。
A.很漂亮,很珍贵B.可以随身携带,不容易损坏(2)用“贝”作偏旁的字大多与__________有关,除了选文所举的例子,我还知道贝字旁的字有__________、__________。
(3)汉字的故事真是太有趣了,通过观察,我还知道,用“______”作偏旁的字大多与________有关,比如: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下面的材料,回答问题。
中秋节快到了,王奶奶有一张月饼券,请结合“月饼券使用说明”为她解答几个问题。
月饼券使用说明:1.此券不可兑换现金。
2.凭此券可换取价值268元的月饼一盒。
3.换取月饼的地点:喜来登酒店一楼大堂。
4.换取月饼的时间:上午9:00—下午6:00。
5.换取月饼的截止日期:2020年9月22日。
1.王奶奶应该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地点)换取月饼。
(3分)2.以下哪个时间王奶奶可以换取到月饼?()(3分)A.2020年9月1日上午8:30。
B.2020年9月23日上午10:00。
C.2020年9月12日下午3:00。
3.王奶奶凭此券可以换取下面哪一盒月饼?()(3分)A. B. C.三、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传统佳(jiā)节正月初一春节到,吉(jí)祥(xiánɡ)如意乐陶(táo)陶。
正月十五元宵节,舞起龙灯踩高跷(qiāo)。
中国传统文化阅读题及参考答案
![中国传统文化阅读题及参考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fa7eed69b9d528ea80c77927.png)
中国传统文化阅读题及参考答案中国传统文化阅读题及参考答案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9分,每小题3分)中国传统文化有着丰富的休闲思想内涵。
无论是儒家、道家,还是佛教都有自己的休闲观。
中国的休闲文化可谓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特别是以士大夫文人为主的休闲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很重要的组成部分。
这种文化有其独特而又丰富的内涵和表现形式,从诗词歌赋到词曲小说,从琴棋书画到茶道酒道,从山水园林到隐士养生,无不渗透着休闲所独有的文化意蕴。
这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对休闲持有的特殊认知和体验方式。
魏晋南北朝时期在历史上是社会动荡不安的时期,文人士大夫为了远离政治迫害,纷纷地采取了回避政治,对政治不闻不问及面向自然的生活态度。
这些文人士大夫们特别崇尚老子、庄子的哲学思想,寄情于山水之间,追求一种清净无为的生活,美丽的山山水水成为文人、士大夫们从事休闲娱乐、审美静观的消遣对象。
文人士大夫的旅游休闲意识比以往更加成熟,人们在游玩山水中领略玄趣,追求与道冥合的境界,力图使自己的精神回到自然状态之中去。
当时社会政治动荡不安的现实和文人、士大夫们那种崇尚自然、田园生活的纯洁的心态,也直接促成了这一时期休闲思想的逐渐成熟。
宗白华在《美学散步》中,曾对魏晋南北朝的艺术作了一个概括的描绘:汉末魏晋南北朝是中国政治上最混乱、社会上最苦痛的时代,然而却是精神史上极自由、极解放,最富于智慧、最浓于热情的一个时代。
因此也就是最富有艺术精神的一个时代。
魏晋南北朝是一个艺术的.自觉的时代,也是一个美学的自觉的时代,也是一个人的自觉时代。
魏晋南北朝时期可以被视为我国古代休闲思想形成的重要时期,丰富的自然与人文旅游资源为休闲思想的产生提供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
这一时期的休闲思想主要体现在日益兴起的山水诗及田园诗的创作之中。
登山玩水这种休闲方式很早就成为士大夫及贵族阶层享乐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而政治上的不得意,往往使这些士大夫们将怀才不遇和怅惘之情凝聚于诗文之中。
传统文化试题及答案
![传统文化试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7ec8d2b105a1b0717fd5360cba1aa81144318f25.png)
传统文化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下列哪个节日是中国的传统节日?A. 圣诞节B. 春节C. 感恩节D. 万圣节答案:B. 春节2.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四书”不包括以下哪部?A. 《大学》B. 《中庸》C. 《论语》D. 《史记》答案:D. 《史记》3. 京剧中的“生、旦、净、末、丑”是指什么?A. 五种不同的戏剧情节B. 五种不同的戏剧角色C. 五种不同的戏剧音乐D. 五种不同的戏剧道具答案:B. 五种不同的戏剧角色4. 下列哪个不是中国的传统艺术?A. 书法B. 京剧C. 茶艺D. 油画答案:D. 油画5. 中国的“四大发明”中包括哪项?A. 指南针B. 火药C. 造纸术D. 所有以上答案:D. 所有以上二、填空题1. 请写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三种主要哲学思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儒家、道家、法家2. 中国的春节,也被称为__________。
答案:农历新年3.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__________是指通过诗词歌赋等形式表达情感和思想的文学艺术。
答案:文学4. 中国的__________是一种传统的手工艺,以其精美的图案和色彩而闻名。
答案:刺绣5. 中国的__________是一种传统的棋类游戏,有着超过3000年的历史。
答案:围棋三、简答题1. 请简述中国茶文化的特点。
答:中国茶文化是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它不仅仅是关于饮茶的行为,还包括了茶道、茶艺、茶宴等多种形式。
茶文化强调的是一种以茶为媒介的礼仪、交际和修身养性的活动。
在中国,茶被视为一种社交媒介,通过品茶、赏茶、交流茶艺,人们可以增进友谊、陶冶情操。
2. 描述中国春节的主要习俗。
答:春节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其主要习俗包括贴春联、放鞭炮、拜年、吃团圆饭、守岁等。
春联是对联的一种,通常用红纸写上吉祥的话语,然后贴在门框上,以期带来好运。
放鞭炮则是用来驱邪避凶,迎接新年的到来。
拜年是亲友间互相拜访,祝福对方新年快乐、万事如意。
《传统文化与文化传统》
![《传统文化与文化传统》](https://img.taocdn.com/s3/m/ffa1381af18583d0496459a7.png)
3.判断哪些是传统文化,哪些是文化传统:
• • • • •
国画 精忠报国 民谣 戏曲 对联 礼仪仁孝 中庸之道 中药 武术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捏面人 中秋节 修身克己 孔孟之道 富贵不能淫 剪纸
具体实例
• • • • • • • 中医中药 武术气功 古代科举 园林建筑 饮食起居 节庆习俗 婚庆习俗
传统
初步感知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1.文章包括前言,共四部分,试概括各部分
的内容。 第一部分(1-3) :前言,全文总起,阐述什 么是传统,是全文的总起。 第二部分(4-7) :阐述什么是“传统文化” 及其演变和影响。 第三部分(8-13) :阐述什么是“文化传 统”及其变化过程。 第四部分(14-19) :文化传统与传统文化 的两重属性,阐释要辩证地看待“传统”。
与时俱进
湖笔文化 茶文化
与时俱进
服饰文化 饮食文化
抱残守缺,明日黄花
三寸金莲
抱残守缺,明日黄花
看相算命
牌坊
三寸金莲
播迁他邦,重振雄风
昙花一现,未老先亡
像 章
票 证
我们之于传统文化
发掘抢救
批判继承 古为今用
朗读课文第三部分
理清思路
第三部分(第8—13段)分四层:
第一层(8—9段)是对于概念的界定。
大足石刻
琴棋书画
中国古代的园林艺术是中国文化的一朵奇葩。现 存于中国各地的古典园林,风景优美,建筑奇特, 是中外游人向往的游览胜地。 苏州留园
紫禁城
感觉了的东西, 不能真正理解它; 只有理解了的东西, 才能真正感觉它。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特别是信息技 术和交通的进步,不同种族、国家之间的交 往越来越密切,全球化的趋势正加速进行。 这种全球化的趋势既推动了人类现代文明 的共享,也突显出国家、民族和地区之间 不同文明的差异、分歧和冲突。那么我们 如何对待这些各不相同文明呢?我们一起 来看第三专题——文明的对话(看目录)
中国传统文化选择题2013.06
![中国传统文化选择题2013.06](https://img.taocdn.com/s3/m/b6ad281a0b4e767f5acfcee9.png)
《中国文化导论》资料一、单选题(按第一个字的拼音字母排列)A1、安史之乱造成的文化南移,其结果是(南方经济远远超过北方)。
B2、被后人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千古巨著是(《史记》)。
C3、传统的“天人合一”思想作为一种哲学思想,所产生的实际影响是(消弭主体与客体之间的界限)。
4、春秋战国时期,出现“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命题,所体现的思想是(人本思想)。
5、从汉代起,历代统治者的统治术可概括为(外儒内法)。
6、创造出诗、书、画三位一体的抒情模式,将之融汇出完整的艺术整体是在(宋元时期)。
7、从地域上讲,茶文化主要代表了哪个亚文化圈的文化现象(南方亚文化圈)。
8、从本源上讲,炼丹的思想属于(神仙家)。
9、从整个封建社会发展历史看,明清时代可以称之为(蜕变时代)。
10、创立了拜上帝教并领导了太平天国运动的人物是(洪秀全)。
D11、《大学》和《中庸》所提出的掌握知识的步骤是(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
12、道家应对社会纷争提出“无为”,其中的“为”指的是(人的作为)。
13、“德”的内涵在古代经历了一个演变的过程,“德”成为美德的代称是在(宋代)。
14、对于“和”在中华文化史上的巨大作用,我们可以看出(“和”成为民族文化融合的动因)。
15、第一个在吸取诸子学说精华的基础上对原始儒学进行全面清理和升华的儒学大师是(董仲舒)。
16、对“止于至善”,正确的理解是(不可能到至善之境,因此永不能停止)。
17、道教的出现是在(两汉之际)18、对于传统文化的未来,我们认为可取的科学态度应该是(以科学的态度对待传统,对待现实和未来)。
19、“道生一”语出(老子)。
F20、佛教传入中国,最初是流传于社会上层,佛教开始深入下层是在(东汉末年)。
21、佛教传入中国的时间是(两汉之际)。
22、翻译《天演论》,介绍进化论思想的人物是(严复)。
23、凤在皇室和民间有着广泛的引申意义和象征意义,从文化原型上进行溯源,凤是(凤是南方各族图腾物的结合体)。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题试题及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题试题及](https://img.taocdn.com/s3/m/ac59f0144a73f242336c1eb91a37f111f1850d30.png)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题试题及解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题试题及解析一、选择题1. 下列哪个不属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代表?A. 《论语》B. 《西游记》C. 《红楼梦》D. 《水浒传》解析:B. 《西游记》2.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强调的是:A. 个人主义B. 社会集体主义C. 平衡与和谐D. 发展与进步解析:C. 平衡与和谐3. 以下哪个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体系?A. 道家思想B. 佛教思想C. 共产主义思想D. 资本主义思想解析:A. 道家思想4.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是:A. 公平正义B. 忠诚孝顺C. 爱国主义D. 文学艺术解析:B. 忠诚孝顺5. “仁者爱人,智者爱自己”是哪位思想家的观点?A. 孔子B. 孟子C. 墨子D. 惠施解析:B. 孟子二、判断题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在括号内打“√”,错误的在括号内打“×”。
1.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观是:仁、义、礼、智、信。
(√)2.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注重个人利益而忽视社会责任。
(×)3.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强调家庭观念和亲情关系。
(√)4.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僵化守旧的,不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
(×)5.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注重和谐发展,提倡人与自然的平衡。
(√)三、简答题1. 请简要解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特点和影响。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以下特点:首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追求平衡与和谐。
中国人崇尚“天人合一”的思想,强调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和谐关系。
其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注重道德伦理。
儒家思想中强调仁爱、孝道、忠诚等美德,强调人的社会责任和道德观念。
另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合了多元元素。
中国文化历史悠久,吸收了多个民族的文化要素,并形成了独特的文化形态。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中国社会和人民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它为人们提供了价值追求和行为准则,促进了社会的稳定和和谐发展。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也是中国人民民族自豪感和认同感的重要来源。
传统文化阅读题
![传统文化阅读题](https://img.taocdn.com/s3/m/cb90f7eb18e8b8f67c1cfad6195f312b3169eb46.png)
传统文化阅读题训练及答案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18题。
国学是一个民族通过自己的体完,融贯各种知识形成的思想。
邓实在《国学讲习记》中指出,我国国学的内容包括经学、史学、子学、理学、掌故学、文学。
研究它,不是为了博古炫耀,也不仅仅是为了存亡继绝,而是为了我们能以自己的思想自立于天地之间。
人们在全球化时代渴望找到自己的身份与认同。
全球化并不是一个单纯的日趋同质化和一体化的过程,同时也是一个各个特殊群体渴望认同自身的过程。
正是随着全球化过程的进行,这些群体产生了要在全球——人类环境的关系中认同自身的愿望。
每一个群体都必须在向别人学习的同时又保持其认同感。
现代性并未给予人类以明确的方向,它充其量提供无方向的方向——追逐眼前利益。
正因为未来没有预定的方向,我们才迫不得已从自己的过去中寻找给自己未来定位的坐标.国学就是我们古人对他们面临的种种问题的思考和回答。
其中有的只有历史价值,但也有的有永恒的价值,具有相当的现代相关性。
人类今天生活在现代性危机之中,美国学者贾雷德·戴蒙德说:“我们第一次面临全球崩溃的危机。
”这并不仅仅因为现代科学技术提供了这种全体毁灭的手段,更是因为现代性已经将毁灭的价值固子渗进进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
现代性有其自身的逻辑,从它自身的逻辑是无法跳出它的毁灭进程的。
好在我们的古人(并不只是中国古人,而是所有人类的古人),给我们提供了另外一种思维的逻辑,提供了今天人们需要的思想和智慧.任何传统,如果不能不断注入新的内容的话,就舍失去生命。
宋儒在佛学的刺激下,借鉴了佛学的某些固素更新了儒掌。
包容与开放是国学的品格;要恢复国学的活力,必须给它注入新的生命,因此,今天的国学决不是仿古,更不是复古,而是要开新。
(选自张汝伦《国学与当代世界》,略有删改)16.下列对文章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国学是一个民族通过自己的体究,融贯各种知识形成的思想,其内容包括经学、史学、子学、理学、掌放学、文学等.B,人们在全球化时代渴望找到自己的身份与认同,摆脱现代性危机,是“国学”重新得到关注的内在原因之一。
传统文化与文化传统
![传统文化与文化传统](https://img.taocdn.com/s3/m/55b2a0e65f0e7cd185253690.png)
小结
引出问题:由近及远,由浅入 深,由俚俗进入学术层面。
过去——传统——文化
4—7节:传统文化 14—19节:财富和包袱
中国的剪纸艺术大约有2000多年的 ,是中国民间十分常见的工艺品。 现存于中国各地的古典园林,风景优美,建筑奇特,是中外游人向往的游览胜地。
1、什么是“传统文化”? 而应该妥善地利用过去,在过去这块既定的地基上构筑未来大厦。
3、现实中存在哪几种简单化的理解? 4、后人对传统 文化进行分析批判,可以做那些工作? 14—19节:财富和包袱
3、“传统文化”发展过程中出现哪几 2、我们说如何辨证地了解和掌握两重属性?
本文既是学术性议论文(文体角度),又是关系性议论文(表达方式)。
贵妇人的礼服多以坦胸、低领、大袖为主,同时又有襦裙、半臂肩披帛巾。
中国古代的园林艺术是中国文化的一朵奇葩。现 存于中国各地的古典园林,风景优美,建筑奇特, 是中外游人向往的游览胜地。
苏州留园
2、我们北说如何京辨证地四了解合和掌握院两重属性在? 北京城大大小小的胡同中,座
剪纸,就是用剪子、刻刀在大红纸或有色纸上剪刻出各种装饰性的花样和图案。
落着许多由东、南、西、北四面房屋围合起来 2、“传统文化”有何特性?
国画,它是用毛 笔、墨及颜料, 在宣纸或绢上画 出的画。中国画 与中医、京剧一 起,被誉为中国 的“三大国粹”。
的 十 中 的 20 术 的 案 花 装 刻 色 红 刻 是 剪 工 分 国 00 大 剪 。 样 饰 出 纸 纸 刀 用 纸 艺常民,多约纸中和性各上或在剪 , 品见间是年有艺国图的种剪有大子 就
唐承隋制,唐代是中国历代 经济、文化的鼎盛时期,因 此服饰也十分华丽。贵妇人 的礼服多以坦胸、低领、大 袖为主,同时又有襦裙、半 臂肩披帛巾。当时的织造技 术也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 同时由于大量吸收外来文化 的影响以及胡服的持续影响, 唐代服饰普遍华丽、清新, 充满大唐盛世之风范。
中华传统文化选择题
![中华传统文化选择题](https://img.taocdn.com/s3/m/d321150c590216fc700abb68a98271fe910eaf86.png)
中华传统文化选择题
1. “四书五经”不包括下面哪一本经典?
a) 《论语》
b) 《大学》
c) 《三字经》
d) 《道德经》
答案:d) 《道德经》
2. 下面哪个字是由“田”和“力”组成的?
a) 力
b) 男
c) 花
d) 米
答案:b) 男
3. 下面哪个节日是中国的传统节日?
a) 圣诞节
b) 愚人节
c) 元宵节
d) 感恩节
答案:c) 元宵节
4. 以下哪种文学体裁不属于中国古代文学?
a) 小说
b) 诗歌
c) 戏剧
d) 杂文
答案:a) 小说
5. 下面哪个典故与草船借箭有关?
a) 李广射虎
b) 韩信点兵
c) 孙膑献计
d) 周瑜打黄盖
答案:d) 周瑜打黄盖
6. 下面哪个民间艺术形式是源自四川的?
a) 蒙古族马头琴
b) 秦腔
c) 川剧变脸
d) 评剧
答案:c) 川剧变脸
7. 以下哪一位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
a) 孟子
b) 蔡伦
c) 鲁迅
d) 贾谊
答案:a) 孟子
8. 以下哪个古代建筑是中国古代宫殿建筑的代表?
a) 故宫
b) 颐和园
c) 长城
d) 明陵
答案:a) 故宫
9. 以下哪个字是中国传统节日“中秋节”的代表?
a) 月
b) 花
c) 绸
d) 音
答案:a) 月
10. 下面哪位是中国传统文化中著名的医学家?
a) 李时中
b) 董氏针灸
c) 华佗
d) 黄帝内经答案:c) 华佗。
《传统文化与文化传统》复习
![《传统文化与文化传统》复习](https://img.taocdn.com/s3/m/29db0709cc17552707220835.png)
六、梳理内容,筛选信息,概括要点 第一部分,全文总起,阐述什么是传统。
1.第1段从总结一个多世纪的历史谈利用 “过去”的重要。 2.第2段从时间的维度看“过去”,分析 了它“形成”的过程。 3.第3段提出了传统与和文化的相互关系。
第二部分,传统文化的内容、范围、特性,以 及应该采取的方针和态度。 1.第4段,界定“传统文化”的概念。 (1)从“传统”与“文化”两个概念的关系。 (2)从时间和空间方面去界定,与当代文化 和外来文化相对应。 (3)内容上分析。 (4)包含成分(内涵和外延),举例说明。 2.第5、6段,分析传统文化的特性:时代性和 民族性。 3.第7段,采取的方针和态度。
归纳论证是一种由个别到一般的论证方法。它通过许 多个别的事例或分论点,然后归纳出它们所共有的特性, 从而得出一个一般性的结论。归纳法可以先举事例再归纳 结论,也可以先提出结论再举例加以证明。前者即我们通 常所说之归纳法,后者我们称为例证法。例证法就是一种 用个别、典型的具体事例实证明论点的论证方法。 归纳法是从个别性知识,引出一般性知识的推理,是 由已知真的前提,引出可能真的结论。 例如: A.特殊的命题:冰是冷的。 推断出普遍的命题:所有冰都是冷的。或: 在太阳 下没有冰。 B.特殊的命题:在击打球杆的时候弹子球移动。 推断出普遍的命题:对于所有动作,都有相同普遍性结论或一般性事理推导出个别性结论的论 证方法。 演绎推理的主要形式是三段论,即大前提、小前提和结论。大 前提是一般事理;小前提是论证的个别事物;结论就是论点。 理论演绎法的一般形式如下: 大前提:有M理论在某一范围内是正确的;在此范围内规律P 普遍适用。 小前提:假定事物S的行为受M理论的支配; 结论:则S的行为规律为P。 比如毛泽东在《为人民服务》一文中有一段著名的论述:“人 总是要死的,但死的意义有不同。中国古时候有个文学家叫做司马 迁的说过:‘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为人民利 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替法西斯卖力,替剥削人民和压迫人民的 人去死,就比鸿毛还轻。张思德同志是为人民利益而死的,他的死 是泰山还要重的。”这段话中就包含着一个完整的演绎论证。“为 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是普遍性原理,是论据,是“大 前提”;“张思德同志是为人民利益而死的”,是已知的判断,是 “小前提”;而“他的死是比泰山还重的”则是结论,也是论点。
传统文化与文化传统
![传统文化与文化传统](https://img.taocdn.com/s3/m/ff88d97bf011f18583d049649b6648d7c1c7082f.png)
传统文化与文化传统传统文化与文化传统是两个紧密相关但却又有微妙差别的概念。
传统文化是指一个民族长期形成并一直被流传下来的文化形式,包括语言、宗教、习俗、艺术等多个方面,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精神财富。
文化传统则更加强调传承和延续,强调通过世代相传的方式将传统文化保留下来并发扬光大。
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独特标志,承载着历史、民俗、生活方式等丰富内容,具有深厚的文化积淀和历史积淀。
它代表了一个民族的文化价值观念、审美观念、伦理道德、传统技艺等方面的内容,是人们在长期历史发展中形成的文化传统体系。
在日常生活中,传统文化体现在人们的习俗、节日、饮食、服饰、语言等方面,成为人们情感的纽带和社会的精神支柱。
文化传统则更着重于将传统文化代代相传,传承发扬下去。
只有通过不断地传播和培育,才能让传统文化的精髓得以延续,让后人继承并发扬下去。
因此,文化传统注重的是传承和发展,是一种可持续性的文化传承方式。
传统文化和文化传统的关系,可以理解为传统文化是文化传统的重要内容和基础。
传统文化是文化传统的源泉和根基,只有不断弘扬和传承传统文化,才能够保持文化传统的生生不息。
传统文化则是文化传统的灵魂和精髓,承载着文化传统的历史渊源和文化积淀,是文化传统的核心内涵。
在当今社会,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和信息科技的飞速进步,传统文化和文化传统面临着许多挑战和困境。
一方面,随着时代的变迁和文化的碰撞交融,传统文化面临着来自外部文化冲击的竞争和挑战,许多传统文化元素面临失传的危险。
另一方面,由于现代生活的快节奏和信息泛滥,年轻一代对传统文化缺乏了解和兴趣,导致传统文化传承面临困难。
因此,如何有效保护和传承传统文化成为当务之急。
首先,政府应该加大对传统文化的保护力度,建立健全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措施,加强对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工作。
其次,学校应该加强对传统文化的教育宣传,加入相关传统文化元素的课程,让学生了解和热爱自己的传统文化。
再次,社会各界应积极参与传统文化传承活动,举办传统文化展览、讲座等活动,促进传统文化的传承发展。
《传统文化与文化传统》阅读及答案
![《传统文化与文化传统》阅读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17ebf55f1eb91a37f1115cd8.png)
《传统文化与文化传统》阅读及答案(3) 《传统文化与文化传统》阅读及答案(3)文章来自:《传统文化与文化传统》一、阅读《传统文化》部分,回答下列问题。
(1—4) 1.作者为什么说“文化的时代性和民族性,在传统文化身上表现得最为鲜明”?因为传统文化应运而生,产生于过去,带有过去时代的烙印,所以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因为传统文化创成于本民族祖先,在民族中多多少少产生显性或隐性的影响,自然带有自己民族的色彩。
2.如何理解“凡是存在的,都曾经是合理的”这句话的涵义?凡是在历史上存在过的文化,自有其产生的历史环境、社会因素,自然会对社会产生这样或那样的影响,发挥着这样或那样的作用,这对当时社会来说,都是合理的;但它的合理成分会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减少。
3.我们对传统文化应采取怎样的态度?请举例加以说明。
对传统文化积极实行“拿来主义”的态度,明辨其时代风貌,确认其历史地位,接受或拒绝其余风遗响,尤其要保护好传统文化的精髓部分。
如韩国人把活字印刷术、端午祭申遗成功后,又着手将源于中国的“风水”学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申遗。
这对我们就是一个警示。
4.这四段文字读起来很有气势和力量,很容易折服我们,其原因何在?一是用词准确,“大概”(第一段)源于作者自己的理解,体现表达的相对准确性;二是整散句结合(第三段),增强表达的气势和灵动性;三是大量贴切使用成语,表意凝练而丰富;四是内容、范围、特性、方针和态度,层层推进,逻辑性强。
二、阅读《财富和包袱》部分,回答下列问题。
(5—13)5.“能理解这一点和做到这一点,看来并非易事”中的“这一点”指代什么内容?辩证地了解和掌握传统的两重属性,运用它而不被其吞没,防止它而不拒之千里之外,是一种艺术。
6.如何理解传统既是财富也是包袱?文章论述这个问题的目的是什么?“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的文化遗产,“文化传统”是不死的民族魂,是民族精神。
一个民族正因为有了自己的传统文化和文化传统,才有巨大的精神财富和物质力量,才能在传统的制约与支配下,凝聚成了一个稳定而团结的集体。
传统文化整理题库 含答案 最终版
![传统文化整理题库 含答案 最终版](https://img.taocdn.com/s3/m/f259750452d380eb62946d4c.png)
中国传统文化考试单选10分判断10分填空10分简答2题16分论述2题34分(10选4考)材料20分要写800字结合上面的材料,不能撇开,还可以联系所了解到的其它现象绪论一、单项选择题1.“文化”一词中,“文”的本义是()A.文明B.天文C.花纹D.人文2.“文化”一词中,“化”的本义是()A.化学B.文学C.化解D.改易3.讲到“文化”,《易·贲卦》说:“圣人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
”这放映出中国古代对“文”的认识时区分为天文和人文的,其中“天文”指的是()A.自然现象和规律B.社会现象和规律C.人的文化水平D.人体花纹4.讲到“文化”,《易·贲卦》说:“圣人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
”这放映出中国古代对“文”的认识时区分为天文和人文的,其中“人文”指的是()A.自然现象和规律B.社会现象和规律C.人的文化水平D.人体花纹5.“凡武之兴,为不服也;文化不改,然后加诛”出自()A.《说苑·指武》B.《礼记·中庸》C.《论语·雍也》D.《荀子·不苟》6.文化是人类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共同创造并赖以生存的物质与精神存在的总和,这里的“文化”指的是()A.广义的文化 B.狭义的文化 C.民族文化 D.国别文化7.下列现象不属于文化范围的是()A.原始人的石斧B.原始人养的家禽C.楼兰古城D.自然涌出的原油8.下列现象属于文化范围的是()A.原始人制造的陶器B.天然粘土C.天然湖泊D.自然涌出的原油9.下列选项中属于狭义文化产品的是()A.生产工具B.雕塑C.筷子D.衣物10.下列选项中不属于狭义文化产品的是()A.《圣经》B.马车C.油画D.流行歌曲二、填空题1.凡是超越本能的、人类有意识地作用于自然界和社会的一切活动及其结果,都属于文化;或者说,(“自然的人化”)即是文化。
2.文化是人与自然、主体与客体在实践中的对立统一物,这里的“自然”不仅指存在与人身之外并与之对立的(外在自然界),也指人类的本能、人的身体的各种(自然属性)。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题库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题库](https://img.taocdn.com/s3/m/7f0414caf605cc1755270722192e453611665b5b.png)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一)单项选择题1.中国有一个传统习俗,农历腊月二十三日或二十四日要过“小年”,通常人们要吃:(B)A元宵B饴糖C腊八粥D饺子2.一种特殊的工艺美术制品,采用蓝色的原料,用紫铜打成胎型,填上釉料,入炉反复烧结再磨光而成。
这指的是:(A)A景泰蓝B彩陶C琉璃 D 铜鼎3.中华民族的摇篮是:(C)A黑龙江流域B松花江流域C黄河流域D长江流域4.“阳关大道”原是指通往那里的道路?(B)A东海B西域C南国D中原5.“一日不见,如隔三秋”里的“三秋”是指:(C)A三个月B三年C三个季度D三十年6.我们常说的“鸿雁传书”源自于以下哪个历史故事?(C)A文姬归汉B霸王别姬C苏武牧羊D楚汉相争7.秦始皇灭六国后,统一了全国文字,这种汉字称作:(B)A隶书B小篆C楷书D行书8.台湾自古以来就是我国的神圣领土,祖国大陆的人们开始和台湾接触,早在秦汉时期,台湾在三国是称为:(A)A夷洲B流求C东番D台湾9.不属于中国四大佛山的是:(B)A普陀山B武当山C九华山D峨眉山10.中国第一长洞是:(D)A王屋山洞B赤城山洞C青城山洞D双河洞11.下列哪个不是中国六大古都:(A)A南昌B开封C西安D洛阳12.龙门石窟位于下列哪个省:(A)A河南 B 甘肃C陕西D山东13.苗族的传统乐器是:(D)A笙B笛C萧D芦笙14.七夕节,中国人通常吃什么?(B)A蒿饼B巧果C汤圆D竹筒饭15.人们为何称妇女为“巾帼”?(A)A妇女戴的头饰叫巾帼B妇女善于织造C源于一个叫巾帼的女子的典故D源于一个叫巾帼的地方16.蒙古族的那达慕大会是在:(A)A丰收年景的6—9月B每年秋天C清明后10天D端午前3天17.中国全部的少数民族语言共分几个语系?(A)A 5个B 6个C 7个D 8个18.中国古代宫殿建筑普遍采用什么颜色?(C)A黄色 B 紫色C红色D蓝色19.朝杖之年,耄耋之年是指多少岁?(C)A 60岁B 100岁以上C 80___-100岁D 70岁20.我国是茶叶的故乡,绿茶是最古老的品种,是我国品种最多,产量最大的第一大茶种,下列哪一项不是我国著名的绿茶?(D)A西湖龙井B太湖碧螺春C庐山云雾D铁观音21.中国刺绣是在布上“以针代笔,以线晕色”的艺术,我国的刺绣驰名世界,被誉为“东方艺术明珠”,四大名绣不包括:(B)A苏绣B顾绣C蜀绣D湘绣22.在中国名山中,五岳占有显著的位置,其中“中岳”指的是:(D)A泰山B华山C恒山D嵩山23.俗话说“一寸光阴一寸金。
传统文化考题题库及答案
![传统文化考题题库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fcba65e4c67da26925c52cc58bd63186bceb9289.png)
传统文化考题题库及答案一、选择题1. 中国四大传统节日包括春节、清明节、中秋节和以下哪一项?A. 端午节B. 重阳节C. 元宵节D. 七夕节答案:A2. 以下哪个不是中国京剧的四大行当?A. 生B. 旦C. 净D. 丑E. 末答案:E3. “礼之用,和为贵”出自以下哪部经典?A. 《论语》B. 《孟子》C. 《大学》D. 《中庸》答案:A4. 以下哪个成语与“破釜沉舟”出自同一历史事件?A. 背水一战B. 草木皆兵C. 纸上谈兵D. 卧薪尝胆答案:A5. 中国古代的“六艺”是指?A. 礼、乐、射、御、书、数B. 琴、棋、书、画、诗、酒C. 诗、书、礼、乐、易、春秋D. 经、史、子、集、诗、赋答案:A二、填空题6. 中国古代的“文房四宝”指的是笔、墨、纸、______。
答案:砚7.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是唐代诗人______的名句。
答案:李白8. 中国传统医学的代表是______,它强调阴阳平衡、五行相生相克。
答案:中医9. 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包括造纸术、印刷术、火药和______。
答案:指南针10. 中国的京剧脸谱中,红色通常代表______。
答案:忠勇三、简答题11. 简述中国春节的传统习俗。
答案:春节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习俗包括贴春联、放鞭炮、拜年、吃团圆饭、给晚辈压岁钱等,这些习俗体现了家庭团聚和辞旧迎新的意义。
12. 描述一下中国书法的发展历程。
答案:中国书法源远流长,从甲骨文、金文发展到小篆、隶书,再到楷书、行书和草书。
书法不仅是文字的书写艺术,也反映了书写者的个性和情感。
四、论述题13. 论述中国茶文化的特点及其在现代社会的影响。
答案:中国茶文化历史悠久,强调茶的色、香、味和泡茶的技艺。
茶文化在现代社会中依然具有重要影响,不仅体现在日常生活中的茶艺、茶道,也体现在商业、外交和文化交流中。
五、案例分析题14. 分析《红楼梦》中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悲剧,并探讨其反映的传统文化价值观。
中国传统文化试题及答案
![中国传统文化试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0f6d888351e2524de518964bcf84b9d528ea2c9d.png)
中国传统文化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中国四大名著包括《红楼梦》、《西游记》、《水浒传》和以下哪一部?A. 《三国演义》B. 《儒林外史》C. 《聊斋志异》D. 《金瓶梅》答案:A2. 以下哪个节日是中国的传统节日?A. 圣诞节B. 春节C. 感恩节D. 情人节答案:B3. 中国传统建筑中常见的屋脊装饰物是?A. 龙B. 凤C. 狮子D. 象答案:A4. 中国的国花是?A. 牡丹B. 玫瑰C. 菊花D. 荷花答案:A5. 中国古代的“四书”包括《论语》、《孟子》、《大学》和以下哪一部?A. 《中庸》B. 《易经》C. 《尚书》D. 《礼记》答案:A6. 以下哪个不是中国的传统艺术形式?A. 书法B. 绘画C. 京剧D. 芭蕾舞答案:D7. 中国古代的“六艺”指的是什么?A. 礼、乐、射、御、书、数B. 诗、书、礼、乐、易、春秋C. 琴、棋、书、画、诗、茶D. 医、卜、星、相、山、水答案:A8. “文房四宝”指的是?A. 笔、墨、纸、砚B. 琴、棋、书、画C. 金、银、铜、铁D. 纸、砚、石、竹答案:A9. 中国古代的“八股文”是用于什么目的的?A. 考试选拔官员B. 书法比赛C. 诗歌创作D. 绘画比赛答案:A10. 中国的“二十四节气”是根据什么划分的?A. 太阳高度B. 月亮圆缺C. 季节变化D. 气候变化答案:A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中国的传统节日端午节是为了纪念爱国诗人______。
答案:屈原2. 中国的京剧分为生、旦、净、末、______五种角色类型。
答案:丑3. 中国的茶文化源远流长,其中“大红袍”属于______茶。
答案:乌龙4. 中国古代的“丝绸之路”是一条连接中国与______的贸易路线。
答案:西方5. 中国的四大发明包括造纸术、印刷术、火药和______。
答案:指南针6. 中国的书法艺术有五种基本字体,分别是篆书、隶书、楷书、行书和______。
《文化传统》阅读练习及答案
![《文化传统》阅读练习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f4a531e755270722182ef794.png)
阅读下边的文字,达成以下小题。
文化传统无所不在 , 既在全部传统文化之中,也在全部现实文化之中。
文化传统是不死的民族魂。
它产生于民族的历代生活, 成擅长民族的频频实践,成民族的集体意识和集体无心识。
简单说来,文化传统就是民族精神。
一个民族有一个民族的共同生活、共同语言,进而也就有一个民族共同的意识和无心识,或许叫共齐心理状态。
民族的每个成员,正是在这类共同生活中出生、成长,经过共同语言来认识世界,体验生活,形成意识, 表达梦想。
因此,生活关于他们就是一片园地, 语言关于他们即是一种工具,大凡在这类生活里不存在的现象和愿,由这类生活导不出的方式和方法 . 用这类语言不曾表达过的意念,用这类语言没法道出来的思想,自然不会成为这一民族的共齐心理。
即便有时这个民族的某些成员会酿出某些独到的心理, 也常常因为禁忌、孤立等社会力量的威慑,不是快速藏形匿影, 即是陷于自命不凡的境地,而很难挤进民族的共同圈子里去,除非有了变化着的共同生活作后援。
惟有那些为这一民族生活所孕育、所熟习、所崇尚的心理,才能时辰获得鼓舞和倡导,包含社会的尊崇和个人的神往,其道大行,成为巨大的物质财产和精神力量。
这样,与日俱增,署往寒来,文化传统于是乎形成。
一般说来,文化传统是一种惰性力量。
它限制着人们的思想方法,支配着人们的行为习俗,控制着人们的感情抒发,左右着人们的审美兴趣, 规定着人们的价值取向,悬置着人们的终极关心。
个人的意志自由在这里没有多少绝对意义,正像血肉超不出皮肤同样,个人意志超不出文化传统。
但也正因这样,文化传统便成了一种无声的指令、凝集的力量、集,团的象征。
没有文化传统,我们很难想象一个民族怎样可以存在, 一个社会怎样可以不松散一个国家怎样可以稳固。
自然这并不是说文化传统是不变的。
因为跟着时间的变化,传统中某些成分会变得无所可用而渐渐淡化以致衰灭;生活中某些新的要素会慢慢积淀, 并经过挑选整合而成为传统的新成分。
可是一定注意,文化传统的变化不论怎样老是迟缓的、渐进的,不会一挥而就,即便在社会急巨变化的革命期间也是这样。
2020智慧树知道网课《传统文化与文化传统》课后章节测试满分答案1
![2020智慧树知道网课《传统文化与文化传统》课后章节测试满分答案1](https://img.taocdn.com/s3/m/668c447ded630b1c59eeb5bd.png)
第一章测试1【判断题】(10分)人类社会所创造的所有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叫文化,这是狭义的文化概念。
()A.对B.错2【判断题】(10分)西方讲文化,CULTURE,它原来的含义是一种栽培、培养,文化就是一种培养,具体讲就是培养人的。
()A.错B.对3【判断题】(10分)文化传统是形而上的道,传统文化是形而下的器;道在器中,器不离道。
()A.错B.对4【判断题】(10分)抛弃不合理的,传统方不致一足落网而全身受缚;接受合理的,传统始得与现实相安无事。
所以马克思说“一切合理的,都应该成为现实的。
”()A.对B.错5【判断题】(10分)科学的现代化,必然会带来人文与社会的进步。
()A.错B.对6【判断题】(10分)人文学科求美,社会学科求善,这与自然科学求真是不完全一致的。
()A.错B.对7【判断题】(10分)中国文人做学问有三个要点,即文学有三要:“不读《春秋》,不能忘世;不敬《老庄》,不能涉世;不参禅,不能出世。
”()A.错B.对8【判断题】(10分)宗法关系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直接导致专制政体的早熟和长期延续,深刻影响了中国社会发展。
()A.对B.错9【单选题】(10分)文化可分为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和。
()A.科技文化B.制度文化C.政治文化D.科学文化10【单选题】(10分)“刚柔交错,天文也。
文明以止,人文也。
观乎天文,以察时变。
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这句话出自:()A.《大学》B.《诗经》C.《易经》D.《庄子》第二章测试1【判断题】(10分)“礼”,源于宗教,而后内化为道德,再外化为法律,具备了宗教、道德和法律三个方面的内容和功能。
()A.错B.对2【判断题】(10分)孔子是周公的追随者,孔子“以仁释礼”,试图通过对自然亲情的体验和提升而唤起并强化人们的道德理性,自觉自愿地遵守“礼”。
()A.对B.错3【判断题】(10分)到了秦代,经过最高统治者的推广,儒学又成为国家意识形态,以至中华文明被人们称为“儒家文明”。
苏教版语文高一江苏省兴化市第一中学高一语文《传统文化与文化传统》预习案
![苏教版语文高一江苏省兴化市第一中学高一语文《传统文化与文化传统》预习案](https://img.taocdn.com/s3/m/cec5d28533687e21ae45a949.png)
传统文化与文化传统预习自测;执笔人:咸娟1.走进作者庞朴:江苏淮安人。
中国现代学者。
曾任山东大学讲师、《历史研究》主编等职。
现为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中国史学会理事、联合国科教文组织《人类科学文化发展史》国际编委,国务院古籍整理小组成员。
主要作品有《》《》《》等2、生字词点击。
媲()美烙()印褒()贬攻讦()蜕()除刮垢()咀嚼()钳()制3、解释词语。
孤芳自赏:明日黄花:抱残守缺:斑驳陆离:昙花一现:一蹴而就:4、联系文本,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文意,请分别给“传统文化”与“文化传统”两个概念下定义。
(2) 根据文章第一第二部分的相关内容,请用简要的语言概括“传统文化”与“文化传统”这两个概念的区别。
传统文化与文化传统一、自主学习执笔人:咸娟1、什么是传统文化?他的特点是什么?2、什么是文化传统?他的特征是什么?3、文化传统与传统文化的区别?二、合作交流1、文化传统的实质?2、文化传统与传统文化的两重性?班级:姓名:执笔人:咸娟一般说来,文化传统是一种惰性力量。
它制约着人们的思维方法,支配着人们的行为习俗,制约着人们的情感抒发,左右着人们的审美趣味,规定着人们的价值取向,悬置着人们的终极关怀(灵魂归宿)。
个人的意志自由,在这里没有多少绝对意义,它超不出文化传统之外。
但也因为如此,文化传统便成了一种无声的指令,凝聚的力量,集团的象征。
没有文化传统,我们很难想象一个民族如何能存在,一个社会如何能稳定,一个国家如何能巩固。
当然这并非说文化传统是不变的。
因为随着时间的变化,传统的某些成分会变得无所可用而逐渐淡化以至衰亡;生活中某些新的因素会慢慢积淀、并经过筛选整合而成为传统的新成分。
但是必须注意,文化传统的变化无论如何总是缓慢的、渐进的,不会一蹴而就,即使在社会急剧变幻的革命时期也是如此。
当然,这也并非文化传统不会接受外部世界的影响而变化自己的内容。
不同民族不同文化只要存在,便可能有接触;只要有接触,便有交流;只要有交流,便有变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传统文化与文化传统》阅读理解:3大题12小题,附答案解析(一)传统文化的全称大概是“传统的文化”,落脚在文化,是对应于当代文化和外来文化而言的。
其内容当为历代存在过的种种物质的、制度的和精神的文化实体和文化意识。
例如民族服饰、生活习俗、古典诗文、忠孝观念之类,也就是通常所说的文化遗产。
传统文化产生于过去,带有过去时代的烙印;传统文化创成于本民族祖先,带有自己民族的色彩。
文化的时代性和民族性,在传统文化身上表现得最为鲜明。
传统文化中的各个成分,在其发生的时候,是应运而生的,在历史上起过积极作用。
及至时过境迁,它们或者与时俱进,演化出新的内容与形式;或者抱残守缺,化为明日黄花。
也有的播迁他邦,重振雄风;也有的昙花一现,未老而先亡。
但是,不管它们内容的深浅,作用的大小,时间的久暂,空间的广狭,只要它们存在过,它们便都是传统文化。
凡是存在过的,都曾经是合理的。
凡是存在过的,都有其影响;问题在于影响的大小。
因此,对后人来说,就有一个对传统文化进行分析批判的任务,明辨其时代风貌,确认其历史地位,接受或拒绝其余风遗响。
在我国,所谓的发掘抢救、批判继承、古为今用等等办法和方针,都是针对传统文化而言的;所有的吃人的礼教、东方的智慧等等贬褒不一的议论,也多是围绕传统文化而发的。
1.对“文化的时代性和民族性,在传统文化身上表现得最为鲜明”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A.传统文化应运而生,产生于过去,带有过去时代的烙印,所以有鲜明的时代性。
B.传统文化创成于本民族祖先,在民族中多多少少产生显性或隐性的影响,自然带有自己民族的色彩。
C.传统文化应运而生,产生于过去,带有过去时代的烙印,所以有鲜明的时代性。
传统文化创成于本民族祖先,在民族中多多少少产生显性或隐性的影响,自然带有自己民族的色彩。
D.传统文化中的各个成分,在其发生的时候,是应运而生的,在历史上起过积极作用。
2.对“凡是存在过的,都曾经是合理的”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A.凡是在历史上存在过的文化,自有其产生的历史环境、社会因素,自然会对社会产生这样或那样的影响,发挥着这样或那样的作用,这对当时社会来说,是合理的,但它的合理成分会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减少。
B.凡是在历史上存在过的文化,自有其产生的历史环境、社会因素,自然会对社会产生这样或那样的影响,发挥着这样或那样的作用,这对当时社会来说,是合理的,它的合理成分不会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减少。
C.凡是在历史上存在过的文化,虽有其产生的历史环境、社会因素,对当时社会来说,可能是合理的,它的合理成分会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减少。
D.凡是在历史上存在过的文化,自有其产生的历史环境、社会因素,自然会对社会产生这样或那样的影响,发挥着这样或那样的作用,这对社会来说,应该是合理的。
3.下面各项对传统文化采取的态度不正确的一项是()A.对传统文化积极实行“拿来主义”的态度,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B.对传统文化要明辨其时代风貌,确认其历史地位,接受或拒绝其余风遗响。
C.对传统的礼教、东方的智慧等,我们不要迷信,要大胆地完全抛弃。
D.对传统文化要保护好它的精髓部分,发掘抢救、批判继承、古为今用。
4.下列对选文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A.整散句结合,增强表达的气势和灵动性。
B.内容新颖,反思、探究性强。
C.大量贴切使用成语,表意凝练而丰富。
D.论述的内容、范围、特性、方针和态度,层层推进,逻辑性强。
1、C(最全面)。
2、A(符合原意)。
3、C(“完全抛弃”不准确)。
4、B(“传统”的话题并不新颖,本文只是作者对其的独到看法)。
(二)①文化传统的全称大概是“文化的传统”,落脚在传统。
②文化传统与传统文化不同,它不具备有形的实体,不可捉摸,仿佛无所在,但它却无所不在,既存在于一切传统文化之中,也存在于一切现实文化之中,还在你我的灵魂之中。
文化传统是不死的民族魂。
它产生于民族的历代生活,成长于民族的反复实践,形成为民族的集体意识和集体无意识。
简单说来,文化传统就是民族精神。
③一个民族有一个民族的共同生活、共同语言,从而也就有它们共同的意识和无意识,或者叫共同心理状态。
民族的每个成员,正是在这种共同生活中诞生、成长,通过民族共同语言来认识世界、体验生活、形成意识、表达愿望的。
生活对于他们就是一片园地,语言对于他们便是一种工具,大凡在这种生活里不存在的现象和愿望,由这种生活导不出的方式和方法,为这种语言未曾表达过的意念,用这种语言无法道出来的思想,自然不会形成为这一民族的共同心理;即使有时这个民族的某个或某些成员会酿出某些独特的心理,也往往由于禁忌、孤立等社会力量的威慑,不是迅速销声匿迹,便是陷于孤芳自赏,而很难挤进民族的共同圈子里去,除非有了变化着的共同生活做后盾。
唯有那些为这一民族生活所孕育、所熟悉、所崇尚的心理,才能时刻得到鼓励和提倡,包括社会的推崇和个人的向往,其道大行,成为巨大的精神财富和物质力量。
这样,日积月累,暑往寒来,文化传统于是乎形成。
④一般说来,文化传统是一种惰性力量。
它制约着人们的思维方法,支配着人们的行为习俗,控制着人们的情感抒发,左右着人们的审美趣味,规定着人们的价值取向,悬置着人们的终极关怀(灵魂归宿)。
个人的意志自由,在这里没有多少绝对意义,它超越不出文化传统。
但也正因如此,文化传统便成了一种无声的指令,凝聚的力量,集团的象征。
没有文化传统,我们很难想象一个民族能如何存在,一个社会如何能稳定,一个国家如何能巩固。
⑤当然,这并非说文化传统是不变的。
因为随着时间的变化,传统中某些成分会变得无处可用而逐渐淡化以至衰亡;生活中某些新的因素会慢慢积淀,并经过筛选、整合而成为传统的新成分。
但是必须注意,文化传统的变化无论如何总是缓慢的、渐进的,不会一蹴而就,即使在社会急剧变幻的革命时期也是如此。
⑥当然,这也并非说文化传统不会接受外部世界的影响而变化自己的内容。
不同民族不同文化只要存在,便可能有接触;只要有接触,便有交流;只要有交流,便有变化。
但是,从接触到交流到变化,中间有着一系列复杂的过程。
大体说来,两种不同文化(带着自己的文化传统)由于婚姻、交通、贸易、侵略、扩张等原因相接触而互播时,起先往往互相惊奇,彼此观望;而后则互相攻讦,彼此拒斥;最后乃互相学习,彼此交流。
而学习所取、交流所得,仍需经过自己文化传统这个“有机体”的咀嚼、消化和吸收,或者叫做整合,才会成为传统的一个新成分,带来传统的变化。
这时候,反观其与原型的同异,虽然未必面目全非,却让人觉得很陌生。
这是历史和现实所反复证明了的。
——选自庞朴《传统文化与文化传统》1.根据文意,下列选项中,属于“文化传统”的一项是()A.诗词歌赋B.安土重迁C.五行八卦D.琴棋书画2.下列选项中,对“文化传统”的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A.文化传统是社会稳定、国家巩固的重要因素之一,所以文化传统是不能改变的。
B.文化传统虽然看不见、摸不着,但它却是无处不在的。
C.文化传统不仅会受到外部世界的影响,它自身也会推陈出新。
D.文化传统具有实践性,以集体意识和集体无意识的形式体现出来。
3.下列选项中,对“文化传统”的形成的理解,不符合选文意思的一项是()A.没有共同的语言和生活,便不会形成民族共同心理。
B.一个民族,只有那些共同孕育、熟悉、崇尚的心理,才会慢慢形成传统。
C.文化传统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它需要长时间的积累。
D. 一个民族的某个或某些成员酿出某些独特的心理,是不会形成传统的。
4.下列选项中,不属于阐述“文化传统”变动的原因的一项是()A. 传统中某些成分会变得无处可用而逐渐淡化以至衰亡。
B. 生活中某些新的因素会慢慢积淀,并经过筛选、整合而成为传统的新成分。
C. 文化传统接受外部世界的影响而变化自己的内容。
D. 文化传统的变化无论如何总是缓慢的、渐进的,不会一蹴而就。
5.下列选项中,对本文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选文第一段用比较的方法,界定了传统文化与文化传统的概念,指出了文化传统就是民族精神。
B.选文第三段运用正反对比论证分析了文化传统形成的条件和过程。
C.选文第六段指出,文化传统会与外来文化接触、交流,从而发生截然不同的变化,让人觉得很陌生。
D.选文介绍了文化传统的本质,谈了文化传统的形成过程及其特点,分析了文化传统产生变异的原因等问题,抓住了问题前后的逻辑联系,逐层深入,条理井然。
1.B(ACD是传统文化)。
2.A(文化传统具有变化性,可以改变)。
3.D(如果有了变化着的共同生活作后盾,也能形成传统)。
4.D(D项是陈述文化传统变化的特点)。
5.C(“虽未面目全非”说明了变化不是截然不同的)。
(三)设想一下,如果某个民族没有自己的传统文化和文化传统,每一天都在从头开始去练习生存本领,其情景是不堪设想的。
因之,称传统文化为祖宗的丰富遗产,说文化传统是我们的宝贵财富,是不为过分的。
但是不能忘记,传统是一种惰性的力量,保守的因素,它具有钳制思想、束缚行动的本性,常常造成原地踏步的局面,也会引出某种不堪设想和不忍设想的后果。
因之,说传统是民族沉重的负荷,社会前进的包袱,也是不为过分的。
既是财富,又是包袱。
辩证地了解和掌握传统的这两重属性,运用它而不被其吞没,防止它而不拒之于千里之外,是一种艺术,是人类发挥其主观能动作用的重要表现和广阔场所。
能理解这一点和做到这一点,看来并非易事。
我们容易看到的,常常是与之相左的情况。
比如说,一种人以为传统像服装,服装以入时为美,而去追求时髦。
这时,具有惰性的传统,只会被斥为阻碍趋时的包袱。
另一种人以为传统像文物,文物惟古是尚,应该保护其斑驳陆离的面貌,切忌刮垢磨光。
这时,传统所不幸具有的惰性,倒又成了他们心目中的财富。
传统的确是财富,但财富不在它的惰性;传统也的确是包袱,但包袱也不因它的非时装。
传统不是可以随气温变化而穿脱的外衣,甚至也不是可以因发育而定期蜕除的角质表皮。
传统是内在物,是人体本身;精确点说,是人群共同体的品格和精神。
它无法随手扔掉,难以彻底决裂。
但是传统也不是神赐的,天生的,它原是人们共同生活的产物,必定也会随共同生活的变化而更新。
谁要想拉住传统前进的脚步,阻挡传统变化的趋势,纵或得逞于一时,终将徒劳无功,而且往往要激起逆反心理,促成精神危机。
这是有史可稽的。
——选自庞朴《传统文化与文化传统》1.对选文内容拟定的小标题最准确的一项是()A.传统文化B.文化传统C.财富与包袱D.传统2.下列最能体现选文观点的一项是()A.我们既要能运用传统而不被其吞没,又要防止传统而不拒之于千里之外。
B.传统既不是服装,也不是文物,所以追求时髦和惟古是尚都不正确。
C.传统是内在物,是人群共同体的品格和精神,谁也不可能把它丢掉。
D.传统总是随着人们共同的生活变化而更新,没有人能阻挡它前进的脚步。
3.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A.传统以其惰性和保守,钳制人的思想,束缚人的行动,常常造成原地踏步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