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的组成教学设计
人教版(2024新版)九年级上册化学:第四单元 课题2《水的组成》教案教学设计
![人教版(2024新版)九年级上册化学:第四单元 课题2《水的组成》教案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50775076e3bd960590c69ec3d5bbfd0a7956d5a7.png)
人教版(2024新版)九年级上册化学:第四单元课题2《水的组成》教案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本课题对水的认识进入分子层面,历史上人类对水的组成的认识是从水的生成和分解两方面进行的,教材在这里就以人类认识水的组成的简要史实引入并展开。
水的组成内容的呈现则是模拟史实的研究过程,有水的生成和水的分解两部分,在此之前首先介绍了氢气及相关的性质,这既是后续学习的必要知识基础,也是模拟水组成研究的开端。
水的分解部分是一个水电解的实验探究。
经过水生成和水分解两部分的实验与分析,认识水的组成已是水到渠成。
这样既能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力和分析推理的思维能力,又能让学生学习到从宏观到微观,从定性到定量,进行科学研究的方法和过程。
从而使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探索,培养良好的科学素养,为后面内容的学习提供了一个合理的思维模式。
然后第二部分进行了物质的简单分类认识分类是化学学习的重要思想和方法。
二、学情分析1、学生对生活中的水有一定的了解,通过小学科学和中学物理课的学习以及生活中经验的积累,不仅知道水是我们身边最常见的物质之一,而且能说出水的物理性质及用途。
但对于化学角度,水属于哪—类物质以及水的组成并不完全了解,只从表面上知道水是由元素组成的。
2、学生在《元素》一课所学的“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是本课学习的基础。
通过第二单元《分子和原子》的学习,学生知道了“化学变化的实质是分子分裂,原子重组的过程”,但没有具体地认识和理解。
通过水电解的微观过程,让学生感受化学变化实质的具体应用,加深了对化学变化实质的理解。
通过氢气和氧气反应生成水,组成这两种物质的元素都转化到水中,从而得知水是由氢、氧元素组成的。
利用反应物推测水的组成学生比较容易理解。
但如何利用生成物来确定水的组成学生不太清楚。
在探究过程中,学生可能会出现这些问题:“如何让水分解”“水分解的产物是什么”“怎样检验水电解产生的气体”“水真的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吗”等疑问,这些都是需要在课堂上解决的问题。
《水的组成》教学设计
![《水的组成》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429c79f1f021dd36a32d7375a417866fb94ac056.png)
《水的组成》教学设计水的组成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该能够:1. 认识水的组成成分,包括氢和氧元素。
2. 理解水的分子结构以及水的化学式。
3. 理解水在自然界和人类生活中的重要性。
二、教学内容1. 水的成分构成首先,引入学生对于水的认知,通过与学生互动的方式,引导学生猜测水的主要成分元素,让学生猜测一番后,揭示正确答案,即水是由氢和氧两个元素组成的。
2. 水分子的结构和化学式引导学生了解水分子的结构,包括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组成的分子,用简洁易懂的图示展示水分子的结构,激发学生兴趣。
接着,简要介绍水的化学式,H2O,让学生能够理解分子结构与化学式之间的关系。
3. 水在自然界和人类生活中的重要性让学生通过阅读相关科普文章、观看视频等多样化的方式,认识到水在自然界中的重要性,包括各种生态系统、生物体生命活动等方面的作用。
之后,引导学生思考水在日常生活中的运用,如清洁、饮用、农业、工业等方面的作用,从而加深对水重要性的理解。
三、教学方法本节课将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其中包括:1. 问答互动法:就“水的成分构成”这一部分采用互动问答,让学生在互动中思考和探究,从而引导他们理解水的组成。
2. 材料分析法:就“水在自然界和人类生活中的重要性”这一部分段落中采用文章阅读材料和视频观看材料的形式,确定学生认知水在自然界和人类生活中的重要性。
3. 图示分析法:就“水分子的结构和化学式”这一部分采用图示展示,借助鲜明、生动的图像展示学习内容,可以激发学生兴趣,进而掌握学习内容。
四、教学形式本节课将采用互动课堂的形式,采用主讲、互动问答、个人思考、小组合作等多种形式,以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并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
五、教学评估通过以下形式,对本节课的教学进行评估:1. 问答评估:让学生在课堂上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以检查学生是否已经掌握教学内容。
2. 作业评估:为巩固本节课学习的内容,教师将准备一些相关的练习题目或设计任务,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然后进行人员评估。
水的组成教学设计
![水的组成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2194a6d003d276a20029bd64783e0912a2167ca8.png)
《水的组成》教学设计【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认识氢气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可燃性(2)认识水的组成。
2.过程与方法:(1)结合资料,从人类认识水的组成的过程中体会科学探究和思维方法,认识实验探究和创新思维的重要性。
(2)充分讨论,提高观察、分析、归纳实验现象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逐步建立认识人类物质世界的过程和方法,增强科学探究的精神。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水的组成难点:水的组成教学准备制取氢气的简易装置电解水实验的仪器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板书设计: 课题1 水的组成 一、氢气的性质 1、物理性质2、化学性质——可燃性①实验现象:纯净的氢气能安全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烧杯内壁有水珠产生 ②反应的文字表达式:氢气+氧气 水 ③得出结论: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二、水的组成 1.电解水的实验:(1)现象:两极出现气泡,V 正极︰V 负极=1︰2 (2)电解水的文字表达式:水 氢气+氧气 (H 2O ) (H 2)(O 2) 2.小结: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巩固练习:1、下面关于水电解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实验说明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 B .实验说明水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的 C .水电解的文字表达式:水→氢气+氧气 D .若a 试管气体为5 mL ,则b 试管气体为10mL2、用右图装置电解水,一段时间后的现象如图所示。
对该实验的描述错误的是( )通电 点燃A.甲试管中收集到的是一种可燃性气体B.该实验能证明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C.向水中加入少量硫酸,能增强水的导电性D.甲、乙两试管内收集到的气体的质量比约为8:1 布置作业:课后习题教材P83 1、2。
《水的组成》教案(精选6篇)
![《水的组成》教案(精选6篇)](https://img.taocdn.com/s3/m/e0ab2b8cfc0a79563c1ec5da50e2524de518d0f1.png)
《水的组成》教案(精选6篇)《水的组成》篇1教学目的1.知识目标:认识水的物理性质,水的组成及其它初步知识;通过对水组成的分析实验,巩固和提高基本实验操作能力。
2.知识技能:通过电解水实验的确定,使学生进一步认识一种物质的化学式并非臆造而是根据实验结果所得。
3.科学品质:通过对熟悉的水进行科学的认识和研究,培养科学、严谨的态度。
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据电解水的实验确定水的组成,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原子、分子、单质、化合物的概念及其相互关系。
进一步理解化学变化的实质。
2.难点:电解水实验及其对实验扒论的理解。
实验准备课本第48页[实验3-1][实验3-2]教学用品水槽、试管、直流电源、带电极的导线、烧杯;小黑板。
教学过程一、复习提问(小黑板出示)(提问)1、下列符号的意义:(追问2的意义)h____,2h_____,h2_____,2h2_____,h2o_____,2h2o____。
2.水中氢、氧两种无素的质量比;氢、氧无素的质量分数各是多少?二、引入新课(引言)我们已学了水的化学式h2o,通过第2 题的练习,知道了水是由氢、氧两种无素组成,也会计算出水中氢、氧两种无素的质量比是1:8,但事实是否如此?三、新课讲授1.水的物质性质(观察)展示一杯纯净的水。
引导学生按照氧气的物理性质顺序认识论述水的物理性质。
(阅读)课本第47页水的物理性质。
(小结)(1)常温下,水是无色无味的液体;(2)凝固点:0℃,沸点:100℃;(3)1标准大气压下,4℃时密度最大为1g/ml。
(4)冰的密度比水小。
2.水的组成(实验)课本[实验3-1](观察)通电后电极上有气泡出现。
(讨论)正、负两极管内分别为什么气体?如何检验?(实验)课本[实验3-2](观察)用点燃的木条分别进行检验,可以观察到与电源正极相连的试管内气体能使点燃的木条燃烧得更旺;与电源负极相连的试管内的气体可,发出淡蓝色的火焰。
(小结)由此可见,阳极(正极)产生氧气,阴极(负极)产生氢气。
2024最新-水的组成教学设计 《水的组成》教学设计(最新4篇)
![2024最新-水的组成教学设计 《水的组成》教学设计(最新4篇)](https://img.taocdn.com/s3/m/0a8fa1f1f021dd36a32d7375a417866fb84ac0ab.png)
水的组成教学设计《水的组成》教学设计(最新4篇)问学必有师,讲习必有友,该页是可爱的小编为家人们找到的《水的组成》教学设计(最新4篇),欢迎阅读。
《水的组成》教学设计篇一一、教材分析初中化学第三章“水氢”的内容可划分为两部分。
第一部分为水和氢气,第二部分为原子结构知识的扩展。
对于第一部分而言,教材第一节以水是人类宝贵的自然资源为题,讨论了水与工农业生产等的紧密关系,在学生了解了水污染产生的严重后果和防止水源污染的重要意义之后,就应该对水作进一步认识,但教材只讲了水的物理性质和水的组成,把水的化学性质分散到以后的其他章节中去,而把本节重点放在分析水的组成。
教材的编排还注重了新旧知识的内在联系,本节是在学习了原子、分子、元素、单质、化合物等概念基础上编排的,因此,通过本节的学习,巩固和加深了这些知识。
通过实验现象引出的氢气,又为学习氢气的性质作出铺垫。
二、教学目标①知识目标:a、使学生了解水的物理性质;b、通过电解水的实验,使学生认识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了解水的化学式;c、通过本节学习,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分子、原子等概念及相互关系,并可进一步理解化学变化的实质。
②能力目标:a、培养学生的观察探究能力;b、培养学生宏观和微观相结合的分析探究能力。
③德育目标:a、通过电解水的实验对学生进行物质无限可分性教育,培养实事求是的态度;b、通过观看有关水资源和水的污染的录像,增强环保意识。
三、教学重点、难点①教学重点:电解水的实验和根据实验现象分析确定组成水的成分元素。
②教学难点:用分子、原子的知识解释电解水,即从宏观现象转向微观分析。
四、说教法和学法本节课坚持“教与学、知识与能力的辨证统一”和“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充分发展”的原则,博采演示教学法、课件展示教学法、探究教学法等诸方法之长,努力做到教法、学法的最优组织,并体现以下特点:⒈、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探究能力:重点改进了演示实验,利用实物投影将实验投在屏幕上,将实验加以放大,实验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包括实验装置、步骤、现象都展现在每一个学生眼前,使实验效果更清晰、更直观,让每个学生通过实验探究得出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突出了重点。
《水的组成》教学设计(精选9篇)
![《水的组成》教学设计(精选9篇)](https://img.taocdn.com/s3/m/1c4a0ae929ea81c758f5f61fb7360b4c2f3f2a5a.png)
《水的组成》教学设计(精选9篇)《水的组成》教学设计篇1课型:试验探究课课时:1课时学问目标:1、了解水的物理性质2、通过电解水的试验,了解水是由氢、氧两种无素组成的,它的化学式是H2O科学素养目标:初步培育同学钻研精神和严谨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依据电解水的试验确定组成水的成分元素,引出氢气试验器村,同学电源1只,霍夫曼水电解器1只,玻璃水槽1个,长导线2根,小试管两支,酒精灯1个,火柴1盒,木条1根。
教学过程:复习争论:讨论性学习,调查本县的空气,水源等污染状况,同学们调查状况如何,相互展现成果,污染现状如何,污染缘由有哪些,应如何消退或削减污染。
参考要点:①污染形势较为严峻。
②污染缘由a工业“三废”b农业生产上不合理施用农药,化肥的污染。
c生活上的污染③消退或削减污染的建议a严控工业“三废”b严控农业上的污染c严控生活上的污染设问导入:水是由哪些元素组成的?它属于纯洁物还是混合物?是单质还是化合物?叙述:水在地球上分布很广,地球表面积的约3/4为水掩盖,地球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可以被称之为“水球”。
水与我们人类的关系特别亲密,例如,人体含水约占人体质量的2/3,这就需要我们搞清晰有关水的学问,今日,我们一起来讨论水的组成。
板书课题:水的组成叙述:下面大家一起来观看玻璃水槽中的水你能得出哪些有关水的物理性质?同学争论:小组汇报要点:1、无色无味液体2、在/0/KPa时,凝固点是O℃沸点是100℃3、40℃时密度最大,为1g/cm34、水结成冰时,冰的密度小于水的密度同学试验:讨论水的组成(试验3-1)经过试验,同学得到下列结论给水通电一段时间后,正负极产生气体体积大约为1:2同学如若测得数字误差较大,应要求他们重做,以培育严谨的科学态度。
同学试验:(试验3-2)验证正负极气体的属性,推断是何种气体。
要点:正极气体具有助燃性,是氢气,负极气体能燃烧,是氢气电解水的表达式:水通电,氧气+氢气属于分解反应,同学结合上述试验结论争论水的组成。
课题3水的组成教学设计
![课题3水的组成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731a0756f68a6529647d27284b73f242326c316f.png)
2.实践探究,突破难点:
-组织学生进行电解水实验,引导他们观察实验现象,如气泡的产生、气体的收集等,并分析实验原理。
-在实验过程中,教师巡回指导,针对学生的操作错误进行纠正,帮助他们掌握正确的实验方法。
3.分层教学,设置不同难度的思考题,使每位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升。
二、学情分析
在本章节“水的组成”教学中,考虑到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他们对水的存在形式有一定的了解,但对水的微观组成及其化学性质的认识尚浅。学生在前期学习中,已经掌握了基本的化学实验技能,具备观察和操作实验的能力。然而,对于电解水等抽象的化学概念,学生可能存在理解上的困难。此外,学生在团队合作、问题解决和知识运用方面有待提高。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关注以下几点: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本章节“水的组成”所学的知识,培养学生的知识运用和创新能力,特布置以下作业:
1.书面作业:
-完成课本后的习题,重点是对水的化学组成、电解水实验的理解和应用。
-撰写一篇关于“水的奇妙之旅”的科普小文章,要求不少于500字,内容需涉及水的不同状态、化学组成、电解水实验等知识点。
2.实践作业:
课题3水的组成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水的存在形式,如液态、固态、气态,并理解水在不同状态之间的转换过程及其条件。
2.掌握水的化学组成,理解水分子由氢原子和氧原子组成,并能书写水的化学式H2O。
3.掌握电解水实验的基本步骤,了解电解水时产生的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理解电解水的过程是水分解为氢和氧的过程。
(一)教学重难点
1.重点:水的化学组成及分子结构,电解水实验的现象及其原理。
《水的组成》化学教案
![《水的组成》化学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dca93226854769eae009581b6bd97f192279bff4.png)
《水的组成》化学教案•相关推荐《水的组成》化学教案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案准备工作,教案是保证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
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水的组成》化学教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水的组成》化学教案1教学目标:1、通过水电解实验,认识水的组成。
2、能说出由分子和原子构成的常见物质。
3、体会水是一种重要的自然资源、氢气是一种理想能源的涵义。
起点分析:在上节课学生已经了解到物理变化中分子本身没变,本节继续采用学生熟悉的水作为载体,通过对水分解产生氢气和氧气的微观过程的描述,使学生认识到化学反应的实质。
教学重点:1、通过对水分解反应的微观解释,认识化学变化中分子发生了本质的改变,分成了原子,而原子不可再分。
2、通过水的分解和氢气的燃烧反应,了解分解反应和化合反应,并能对学过的典型反应进行分类。
教学难点:1、知道化学反应过程中同时伴随着能量的变化。
2、认识同种分子化学性质相同,不同种分子化学性质不同。
教学方法:实验、讨论、交流媒体选择:多媒体系统,实验器材教学过程:[创设情境]水的三态变化是分子见的间隔和分子的排列方式发生了改变,如果往水中通以直流电,情形是否会有不同呢?[活动天地]探究课题:水在直流电作用下的分解探究目标:1、通过实验,验证电解水的产物。
2、通过电解水实验,进一步从分子、原子角度理解什么是化学变化。
2、培养科学探究精神。
提出问题:1、水中通以直流电,会有什么现象?2、水通电与水的三态变化是否属于同一种变化?收集资料:1、氧气是一种无色无味不易溶于水的气体,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2、氢气是一种无色无味难溶于水的气体,在空气中燃烧时,产生淡蓝色火焰。
做出假设:水通电后有新物质生成设计实验并进行验证: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实验结论1、在水电解器的玻璃管中注满水,接通直流电源,观察两个电极和两支玻璃管内液面的变化与电源正极相连的玻璃管内液面下降较,与电源负极相连的玻璃管内液面下降较。
2024年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四单元教学设计 课题2 水的组成
![2024年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四单元教学设计 课题2 水的组成](https://img.taocdn.com/s3/m/bb5ff336a55177232f60ddccda38376baf1fe085.png)
课题2水的组成教材分析一、课标分析对水的组成的认识是通过氢气的燃烧和水的电解实验分析获得的,体现了认识客观世界的科学方法和证据推理的过程,引领学生从宏观走向微观,学会一般的探究物质组成的过程。
这样展现知识具有启发学生思维的作用,同时也渗透了科学思维的教育。
二、内容和地位分析在认识了水的组成的基础上,结合前一单元所学氧气的知识,从它们组成上的区别归纳出单质、化合物及氧化物的概念。
结合水的分解反应深化对化学反应的认识——有新物质生成,元素种类不变。
学情分析水虽然是学生非常熟悉的物质,但是怎样从化学的角度认识水学生还是陌生的。
本课题从人类认识水的组成的简要历史引入并展开,符合事物的认识规律,有利于缩小学生对化学学科的距离感,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初中生的抽象思维能力、科学实验探究能力还比较弱,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意积极引导学生运用已掌握的基础知识,从学生熟悉的事物入手,进行科学教育。
通过氢气的性质实验,进一步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描述实验的能力、合作交流的能力,养成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和良好的实验习惯。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水的组成,并学会设计实验证明水的组成。
掌握水分解的特征,学会从微观角度分析。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设计,观察、记录实验现象,分析实验结果、推断水的组成。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养成实验探究的好习惯,提升实验素养;发展对物质世界的好奇心、想象力和探究欲,保持对化学学习和科学探究的浓厚兴趣。
核心素养1.培养学生从化学视角研究物质及其变化规律的思路与方法,从宏观、微观相结合的视角探究物质及其变化规律。
2.培养学生综合运用化学知识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使学生对化学学科促进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价值具有积极的认识,保持对物质世界的好奇心、想象力和探究欲。
重点难点重点:水的组成、物质的简单分类。
难点:探究水的组成的方法。
教学过程续表续表板书设计课题2水的组成一、探究水的组成及变化1.氢气的性质与验纯。
《水的组成》教案
![《水的组成》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d6e3e7a4541810a6f524ccbff121dd36a22dc46d.png)
《水的组成》教案
水的组成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知道水的化学式和分子式。
2. 知道水的组成。
3. 掌握制备水的方法。
二、教学重难点
1. 水的组成。
2. 制备水的方法。
三、教学准备
1. 实验器材:量筒、烧杯、导电计、电极。
2. 实验药品:NaCl、HCl、MgSO4。
四、教学过程
1. 水的化学式和分子式
引导学生探究水的化学式和分子式。
当学生了解到水的分子式是H2O之后,教师引导学生探究水分子是由哪些元素组成的,并且把水的组成部分列在黑板上。
2. 水的组成
介绍水的组成,包括元素和结构,其中结构可适当用图示进行讲解。
教师还可以介绍水的各种性质、用途和种类。
3. 制备水的方法
实验制备水,让学生亲身体验水的制备过程。
实验步骤如下:
1) 取一定量的NaCl、HCl或MgSO4,放入烧杯中,加入少量的水,然后搅拌。
2) 将导电计的电极浸入烧杯中,调整电极间距,启动导电计。
3) 在导电计上观察电极的振荡和颜色变化,当振荡停止和反应结束时,用量筒测定制得的水的体积。
4) 当实验结束时,用药材清洗试管和实验台。
五、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不仅学习了水的化学式和分子式,还深入
了解了水的组成,掌握了制备水的方法。
另外,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
思考水在各行各业中的应用场景,从而培养学生的综合认知能力。
《水的组成》参考教案
![《水的组成》参考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3bedd2994128915f804d2b160b4e767f5bcf8062.png)
《水的组成》参考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水的组成元素,即氢元素和氧元素。
2. 让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理解水分子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组成。
3. 培养学生对科学实验的兴趣和探究精神。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水的组成元素,水分子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组成。
2. 教学难点:理解水分子中氢元素和氧元素的原子数量关系。
三、教学方法采用实验法、讲授法和提问法进行教学。
四、教学准备1. 实验器材:两个烧杯,一个水分子模型,若干氢气球和氧气球。
2. 教学工具:PPT。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PPT展示水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水的组成。
2. 实验演示:(1) 向学生展示氢气球和氧气球,让学生观察它们的性质和特点。
(2) 向学生演示水的电解实验,让学生亲眼看到水分子在通电条件下分解为氢气和氧气。
3. 知识讲解:(1) 向学生讲解水的组成元素,即氢元素和氧元素。
(2) 向学生讲解水分子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组成,并通过水分子模型进行4. 课堂练习:(1) 让学生回答问题:水由哪两种元素组成?一个水分子由几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组成?(2) 让学生完成PPT上的练习题。
5.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水的组成元素和水分子结构。
6. 作业布置:让学生回家后,向家人讲解水的组成,并完成家庭作业。
六、教学拓展1. 介绍水的化学式H2O的含义,解释氢元素和氧元素在化学式中的表示方法。
2. 探讨水在不同环境下的状态变化,如液态、固态和气态,以及相应的物理性质。
七、实践操作1.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将水加热至沸腾,观察水的状态变化,并记录实验现象。
2. 学生通过实验操作,了解水的沸腾过程,掌握水的沸点。
八、互动提问1. 教师提问:水在沸腾过程中,发生了什么变化?水的沸点是多少?2. 学生回答问题,分享实验观察结果。
九、课堂小结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水的组成元素、水分子结构以及水的沸点。
水组成教学设计(共3篇)
![水组成教学设计(共3篇)](https://img.taocdn.com/s3/m/880309a603d276a20029bd64783e0912a2167c06.png)
水组成教学设计〔共3篇〕第1篇:“水的组成”教学设计“水的组成”教学设计1 设计思路在本课教学设计中,从学生熟悉的水对生命的重要性引入。
学生对水的最直观的认识是水的物理性质,老师与学生共同回忆生活中水的应用和水的物理性质,在探究中引导学生从化学角度去认识水,强化化学用语和表达标准等相关知识,理解多方面、多角度认识事物的方法,要学会透过现象看本质。
通过试验探究,明确水是由H、O两种元素组成,让学生认识到实验在化学学习中的重要性。
2 教学目的:2.1 知识与才能:学生通过学习理解氢气〔H2〕的制取与物理、化学性质,理解水的组成及其化学式确实定。
2.2 过程与方法:通过H2的制取与燃烧、电解水等探究实验,让学生感知科学探究的根本方法,体验通过科学探究获得科学结论的过程。
2.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在实验探究的过程中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理解了实验是化学探究的根底,明白化学与生活是严密相联的,激发了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3 教学重点:3.1 H2燃烧的现象及其产物,理解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
3.2 通过电解水产生氢气和氧气的实验,进一步探究水的组成,通过实验产物的体积比是V〔H2〕:V〔O2〕=2:1,进一步理解水的化学式――H2O。
4 教学难点:H2燃烧,推断出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是理论上的推断,电解水产生氢气和氧气的实验充分证实了推断是正确的,讨论并确定了水的化学式。
5 教学过程:5.1 创设情景引入主题[老师]〔出示烧杯盛装的水〕说出水的重要性,你们对水的理解有多少?[学生]答复。
[老师]这是从那个角度对水的认识?[学生]这是从物理性质的角度认识。
[老师]导入新课:水的组成。
5.2 H2的仪器介绍和制取原理[老师]在理解如何制取氢气前,我们先理解一下我手中的这套仪器----启普发生器,〔讲启普发生器的作用〕。
实验室是用锌片和稀硫酸反映制取,如今我们先来讨论一下为什么不用稀HCl来制取氢气。
《水的组成》教案
![《水的组成》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676d316cf011f18583d049649b6648d7c0c7087e.png)
《水的组成》教案第一章:引言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水的概念和重要性。
激发学生对水的组成的兴趣。
1.2 教学内容水的定义和特性水的用途和重要性1.3 教学方法讲授法:介绍水的概念和特性提问法:引导学生思考水的用途和重要性1.4 教学活动引入话题:通过讨论水的用途和重要性,引起学生对水的组成的兴趣。
讲授水的概念和特性:讲解水的定义、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水的用途和重要性,分享各自的观点。
第二章:分子的概念2.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分子的概念。
让学生了解分子在水中扮演的角色。
2.2 教学内容分子的定义和特性分子在水中的存在形式2.3 教学方法讲授法:介绍分子的概念和特性提问法:引导学生思考分子在水中的存在形式2.4 教学活动复习水的概念:回顾上一章的内容,提醒学生水的定义和特性。
引入分子概念:讲解分子的定义和特性,让学生理解分子的概念。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分子在水中的存在形式,分享各自的观点。
第三章:原子和离子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原子的概念。
让学生了解离子在水中的存在形式。
3.2 教学内容原子的定义和特性离子的定义和特性离子在水中的存在形式3.3 教学方法讲授法:介绍原子的概念和特性以及离子的定义和特性。
提问法:引导学生思考离子在水中的存在形式。
3.4 教学活动复习分子的概念:回顾上一章的内容,提醒学生分子的概念和特性。
引入原子概念:讲解原子的定义和特性,让学生了解原子的概念。
讲解离子概念:介绍离子的定义和特性,让学生了解离子在水中的存在形式。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离子在水中的存在形式,分享各自的观点。
第四章:水分子的组成4.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水分子的组成。
让学生理解水分子中氢原子和氧原子的比例。
4.2 教学内容水分子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组成。
氢原子和氧原子的比例为2:1。
4.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水分子的组成和氢原子与氧原子的比例。
提问法:引导学生思考水分子的组成和氢原子与氧原子的比例。
人教版(2024)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课题2 水的组成》教学设计
![人教版(2024)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课题2 水的组成》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20f1fe152a160b4e767f5acfa1c7aa00b42a9d56.png)
人教版(2024)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课题2 水的组成》教学设计教学设计如下:一、教材分析《水的组成》是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的重要内容,主要介绍了水的电解实验,引导学生理解水的组成元素是氢和氧,初步接触和理解化合物的组成和化学反应的概念。
这一章节是学生从宏观现象到微观结构认识转变的重要桥梁,为后续学习化学反应和物质结构奠定基础。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理解并描述水的电解过程,知道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学生能掌握电解实验的基本操作,学会观察和记录实验现象。
-学生能初步理解化合物的组成和化学反应的基本概念。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操作,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小组讨论,提高学生的合作学习和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化学实验的兴趣和好奇心,激发探索科学的热情。
-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理解科学研究的严谨性和实事求是的精神。
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理解水的电解实验,知道水的组成元素,理解化合物的组成。
教学难点:从宏观现象理解到微观结构,理解化学反应的本质。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情境引入:展示一杯水的图片,提问学生水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引导学生思考水的构成。
2. 回顾旧知:回顾八年级学习的元素和化合物的概念,提问水是由哪些元素组成的?3. 揭示课题:既然我们对水的了解还不够深入,那么今天我们就来一起探究“水的组成”。
(二)、新知探究1. 理论讲解:介绍科学家们如何通过电解水实验发现水的组成,讲解氢气和氧气的产生,引出水的化学式H2O。
2. 视频演示:播放电解水实验的视频,让学生直观理解实验过程和结果。
3. 分析讨论:引导学生分析实验结果,得出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进一步理解化合物的定义。
(三)、实践操作1. 实验操作:学生分组进行电解水的实验,教师现场指导,确保实验安全进行。
2. 实时记录:学生记录实验观察到的现象,如气体的产生、气体的体积比等。
浙教版科学八上1.2 水的组成 教学设计(5篇)
![浙教版科学八上1.2 水的组成 教学设计(5篇)](https://img.taocdn.com/s3/m/60bbc5c4f18583d048645964.png)
2020-2021学年教版科学八年级上册八年级科学教学设计(1)§1.2水的组成【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水是由氢和氧组成的。
2、掌握检验氢气和氧气的方法。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电解水的实验现象,确认其产物,知道水的组成。
2、结合生活实际,运用现有的知识归纳水的重要性质,能解释自然界的一些现象。
3.通过电解水的实验,理解实验操作中应注意的问题。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对《水的组成》的学习,形成用实验法探究物质组成的观念,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和探究精神。
让学生进一步认识水以及水的重要性。
【教学重难点】水的电解【教学过程】一、新课引入(2分钟)【教学活动】拿出一支水笔。
【提问】这是一支水笔,它有哪些部件组成呢?【学生活动预设】学生回答:笔套,笔芯等。
【提问】我们上节课中学到的水是不是也是由其他物质组成?我们是不是应该探究一下?或者:师:上节课我们已经学习了水的分布、种类以及它的运动转化过程——水循环。
在水循环的过程中水的三态是在不断变化的,那么水有没有变成其它物质呢?生:没有。
师:水的物态变化是属于什么性质的变化呢?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生:物理变化。
师:对,那么水是否真的不能变成其它的物质了呢?二、探究新知(30分钟)【实验探究】水真的不能变成别的物质了吗?师:今天我们要做的实验,其实早在200多年前英国科学家利用法国物理学家伏打发明的伏打电堆已经发现了实验结果。
今天我们将踏着前人走过的足迹去感受科学研究后成功的喜悦。
1、水的电解【教学活动一】介绍实验装置。
【教学活动二】电解水①师:我们的目的是电解水,但纯水是不易导电的,怎么办呢?生:加入能增强导电性的物质。
师:对,所以我们还要加入少量的硫酸或氢氧化钠溶液以增强导电性。
②注入水,关闭活塞,说明正负极要求学生观察两极附近通电前后的现象,注意哪个电极产生的气体多,并观察两管中气体的体积比大约为多少。
③接通电源,要求学生仔细观察(1)开始时两玻璃管液面高度如何?(2)通电后两电极出现什么情况?④气体的验证。
1.2水的组成-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上册
![1.2水的组成-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上册](https://img.taocdn.com/s3/m/ec8ffbd3a1116c175f0e7cd184254b35eefd1ae2.png)
- 学生通过讨论水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意识到水资源的宝贵和环保的重要性。
- 学生能够提出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的措施,并在生活中实践,增强了对社会责任的认识。
4. 合作与交流:
- 在分组讨论和实验操作中,学生学会了与小组成员合作,共同解决问题。
- 学生通过成果展示和讨论分享,提高了表达和沟通能力,学会了倾听他人意见。
从教学效果来看,学生们的知识掌握、技能提升和情感态度都取得了明显的进步。他们不仅理解了水的组成,还能运用所学知识解释日常生活中的现象,这让我感到很欣慰。同时,学生在小组合作中展现出的沟通能力和团队精神,也让我看到了他们的成长。
然而,教学中仍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例如,部分学生对重点难点的理解还不够深入,我意识到在讲解时需要更加细致、生动,用更多实例来帮助学生理解。此外,课堂时间安排上,实验和讨论环节可以适当延长,以便学生有更多时间消化吸收知识。
1.2水的组成-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上册
课题:
科目:
班级:
课时:计划1课时
教师:
单位:
一、教学内容分析
1. 本节课的主要教学内容为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上册第三章第2节“水的组成”。内容包括:水的化学性质,水的分子结构,以及水分子中氢和氧元素的比例关系。通过学习,使学生理解水的组成及其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
- 准备电解水实验所需的器材,如电解器、电极、烧杯、直流电源等,并确保实验器材的完整性和安全性。
- 准备实验所需的化学试剂,如氢氧化钠溶液、酚酞溶液等,并注意储存安全。
- 提前进行实验操作演练,确保实验过程顺利进行。
4. 教室布置:
- 根据教学需要,将教室划分为教学区、实验操作台和分组讨论区。
水的组成教学设计9篇
![水的组成教学设计9篇](https://img.taocdn.com/s3/m/6e258812443610661ed9ad51f01dc281e53a5612.png)
水的组成教学设计水的组成教学设计9篇作为一名老师,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更大幅度地提高学生各方面的能力,从而使学生获得良好的发展。
一份好的教学设计是什么样子的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水的组成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分享。
水的组成教学设计1(一)、设计指导思想:这堂课的教学目的是让学生掌握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每个水分子是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初步形成纯净物、混合物、单质和化合物等概念,理解它们的相互关系。
在教学设计时,教师结合当今社会热点问题之一保护水资源——来构思和组织学习活动。
水的组成的学习以实验为出发点,尽量以科学探究教学模式组织教学。
通过实验和讨论,使学生逐步地了解水的组成和构成,力图让学生初步掌握研究物质组成的方法。
在拓展部分——保护水资源方面,主要以讨论的形式进行。
本课设计力求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不仅让学生得到一些水的知识,还要让他们感知认识事物的方法和途径,培养他们收集信息、处理信息和表达自己观点的能力。
(二)、教材分析:虽然水是学生非常熟悉的物质,但怎样以化学的眼光认识水,学生是陌生和不习惯的。
本课题以人类认识水的组成的简要史实引入并展开,符合事物的认识规律,贴近学生的实际,有利于缩小学生对化学科学的距离感,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为了不冲淡本课题的主体知识──水的组成,作为引入的史实很简短,但在课题之后提供了稍详细些的资料,用作对这段引入的呼应,供师生教学中灵活选用。
对水的组成的认识是通过水的电解实验和对实验现象的讨论分析获得的,它既与史实相符,又体现了认识客观世界的科学过程和方法。
这样展现知识具有启发学生思维的作用,同时也渗透了科学思想方法的教育。
在认识了水的组成的基础上,结合前一单元所学氧气的知识,从它们组成上的区别归纳出单质、化合物的概念。
重点:水的组成实验。
难点:水的组成的论述和表述。
(三)、学情分析:通过第一单元的学习,学生已经有了用感觉器官来观察化学变化的现象的体验,但还不知道如何从现象来分析总结化学变化的实质,通过第二单元水分子运动的学习,学生知道了物理变化的实质是分子本身不变,变化的只是分子的间隔,但却不知道化学变化过程中分子是如何改变的。
水的组成教学设计(通用6篇)
![水的组成教学设计(通用6篇)](https://img.taocdn.com/s3/m/a7c8411ccdbff121dd36a32d7375a417866fc1f6.png)
水的组成教学设计(通用6篇)水的组成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认识水的组成,了解并区分单质和化合物。
过程与方法1.从人类认识水的组成的过程中体会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认识实验探究的重要性。
2.通过分析、讨论,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实验现象的能力和习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人类认识物质世界的过程和方法,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重点:理解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难点:单质、化合物、氧化物的定义。
教学工具直流电源、水电解器、电解用水、火柴条、酒精灯、小试管。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前面我们学习了一种重要的自然资源——空气,自然界中还有什么物质与人类活动、生产密切相关呢?对,是水。
从太空上观察。
地球是一个蔚蓝色的星球,这种蔚蓝色物质是什么呢?对,是水。
水在地球上分布很广,江、河、湖、海约占地球表面积的约,所以有人戏称地球为“水球”。
水与生物关系非常密切,各种生物体内都含有水。
水是生命的孕育和维系必需物质;人类的日常生活和工农业生产离不开水;水力发电利用的是水,水还能为人类提供水运的航道和宜人的环境。
那么,你对水的组成、水的净化、水资源等知识的了解又有多少呢?本单元将引领我们走进水的世界,首先,我们一起来研究水的组成。
二、推进新课师:古人认为大自然由五种要素(金、木、水、火、土)所构成,随着这五个要素的盛衰,而使得大自然产生变化,不但影响到人的命运,同时也使宇宙万物循环不息。
因此他们认为水不可以继续分解,水到底能不能分解呢?(一)水的组成1.电解水的实验[演示实验4-25]水的电解实验教师先进行演示,之后要求学生根据图中所示进行水的电解实验。
引导学生观察与电源正负极相连的电极上和试管内发生的现象。
[提示](1)提示学生观察两极产生气体的体积有何差异。
(2)可加入少量硫酸或氢氧化钠增强水的导电性。
[现象](1)通电后,正负电极上都出现气泡,即产生气体,气体都是无色的。
(2)一段时间后,试管1和试管2收集到的气体的体积比约为1∶2。
化学《水的组成》教学设计
![化学《水的组成》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cd27513afe00bed5b9f3f90f76c66137ef064f4d.png)
化学《水的组成》教学设计化学《水的组成》教学设计化学,是现代自然科学的基础学科之一,是现代从事理科教育工作者知识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
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水的组成》教学设计,希望对大家有帮助!化学《水的组成》教学设计1一、教学目标知识技能1.了解氢气的基本性质,认识到氢气是一种环保燃料。
2.根据氢气的燃烧实验推断出水的元素组成。
3.了解电解水实验,并通过实验推断出水的元素组成。
过程方法1.学习运用活动探究以及知识归纳方法,主动参与到学习中去获取新知识。
2.通过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体会探究的过程。
3.运用Flash动画展示一些微观的情景和过程。
情感态度价值观1.通过分组实验,培养学生相互协作,共同学习的能力。
2.通过设计氢气燃烧和电解水两个实验,引导学生认识到可利用化学反应前后元素不变的规律,来推测未知物质的成分,体会利用化学知识解决化学知识的方法过程。
3.通过记录现象、分析数据,培养学生尊重科学,实事求是的态度。
【教学重点】1.根据氢气的燃烧实验推断水的组成。
2.通过电解水实验推出水的组成,了解单质、化合物的概念。
【教学难点】通过氢气的燃烧实验和电解水实验,分析出水的组成。
二、学生认知分析学生在以前小学科学和中学物理的学习中,不仅知道了水是我们身边最常见的物质之一,而且对水的物理性质有了一定的了解。
但对于水的组成,学生并不完全了解。
通过电解水的实验可以了解到水能分解成氢气和氧气,组成这两种物质的元素都来源于水,从而得知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
三、教学过程环节一、情境创设,引入新课【视频:“烧”氢气的环保汽车】,介绍一种利用氢气作燃料的环保汽车。
且启发学生,氢气既然可以作燃料,说明氢气可以燃烧,那么可以随意点燃吗?观看视频,学生情绪瞬间高涨,对氢气作燃料,产生很大兴趣。
但又对氢气燃烧时,有可能产生爆炸担忧。
教师引导学生,纯净的氢气可以安静地燃烧,不纯的氢气,点燃,有可能引起爆炸。
【演示实验】教师演示验纯氢气的方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水的组成》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分析
九年级化学第三单元“自然界的水”中课题1讲水的组成,课题以人类认识水的组成的简要史实引入并展开,通过水的电解实验和对实验现象的讨论和分析介绍了水的组成,说明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帮助学生在物质的认识上由宏观转向微观,从组成转向结构;在认识了水的组成的基础上,又学习了一种新的物质——氢气,并结合前一单元所学氧气的知识,从组成上的区别归纳出单质、化合物的概念,使学生对物质的分类有更明确的认识;初次出现化学式,为后面学习化学式的书写服务,同时也分散了难点,在课题之后还提供了稍详细些的资料——水的组成揭秘,为教师和学生提供人类认识水的组成的系统知识。
二、学生情况分析
从发展心理学的角度分析学生特点正处于求知欲旺盛,对化学这门新接触的课程既有浓烈的好奇心又有一些因认识不够带来的恐惧,对世界的认识还停留在宏观角度,如何引导学生从宏观到微观、从具体到抽象不能超出他们的认知水平。
三、教学方法的选择
实验方案设计采用探究教学法、实验操作采用演示教学法、物质分类采用课件展示教学法。
四、教学环境、教学媒体选择
教学场地为多媒体教室,导课使用歌曲视频、演示实验用水通电分解动画、其他知识用课件。
五、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a、通过电解水的实验,使学生对水的组成形成正确的认识,了解水的化学式H2O;了解氢气的性质理解单质、化合物的概念并通过本节学习,进一步理解化学变化的实质。
b、培养学生的观察探究能力,利用已有信息分析问题、设计简单实验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a、初步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通过主动探究获取知识
b、学习收集信息、处理信息的方法,合作学习解决问题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a、通过电解水的实验接受物质可分性教育,培养实事求是的态度;
b、激发对生活中化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学习化学的兴趣。
六、重点、难点分析
1.水的元素组成的确定及设计实验的原理
2.单质和化合物的区分
七、教学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