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海洋石油工业的发展历程
海洋石油开发概况

海冰对海上设施的影响
海冰对海上设施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冰增加了设施所需要 承受的荷载,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
一在风及潮流的作用下,大面积冰层移动对钻采 装置产生挤压力;
二流冰期间,大小冰块撞击钻采装置的冲击力,冰 覆盖层对钻采装置的磨损作用;
海洋石油开发特点
由于海洋环境的特殊性,决定了海上油气田开发与陆 上油气田开发有相当大的差异,对专业技术的要求有很大的 不同,这主要是由客观环境的截然不同所决定的。主要有以 下十个显著的特点:
六、人员素质要求高; 七、油气田寿命周期短; 八、对交通运输的要求与陆地完全不同; 九、陆地基地的支持保障及海上应急救助的特殊需求; 十、海上生产设施安全管理和环境保护比陆上要求高。
陆丰22-1 流花11-1
东方1-1
西江30-2 崖城13-1
惠州26-1 惠州32-2/3
海洋石油开发概述 海洋石油开发特点 海上钻井 海洋油田开发建设 海上作业安全环保
海洋石油开发特点
中国海洋石油工业起步于20世纪50年代末,大约比世界 海洋石油的发展晚了70多年。
20世纪60年代正式决定“下海”的时候,沿袭的是陆地 找油的思路。开始的想法很简单,大海找油就是“陆地加水”, 想的是如何将陆地的钻探经验和办法往海上搬,名之曰“以陆 推海”。
全球石油资源可采储量为3000亿吨。 海洋石油储量占45%,可采储量为1350亿吨。
为什么海洋石油资源 大部分在大陆架上?
根据石油海生理论, 大河出口具有大量的海 生物,容易形成石油原 生物,而大陆架往往是 大河出口的主要沉积区 域。
英国、挪威 之间的北海
西伯利亚
中国 近海
中国石油工程百年发展历程

中国石油工程百年发展历程王树勇按我国石油生产的专业和管理的门类划分,石油工程领域覆盖了油藏工程、钻井工程、采油工程和储运工程四个相互独立又相互衔接的工程领域。
石油工程覆盖了石油开发生产的全过程,是石油生产的主体部分。
我国的石油生产可以分为五个阶段。
一、探索时期(建国前的历史时期)近代世界石油工业的发展是从1859年开始的。
作为动力资源,石油受到了各国的普遍重视。
1867年美国开始向我国出口“洋油”。
随后,其他资本主义国家也开始大量向中国倾销“洋油”。
在列强向我国输入的商品中,石油产品量列为鸦片、棉纱之后第三位的大宗商品。
“洋油”的倾销垄断了中国市场,阻碍了中国石油工业的发展。
为抵制倾销,中国逐渐发展起了自己的石油工业。
在台湾苗栗(1878年钻成,这是中国第一口用近代钻机钻成的油井)、陕西延长(1907年钻成“延1井”,我国大陆第一口近代油井)、新疆独山子钻成了近代油井。
这些油井都是采用机械设备钻成的,标志着中国古代以来的手工操作和以畜力为动力的石油开发方式发生了重大改变,中国古代石油事业因此发展到近代石油工业阶段。
中国近代石油工业萌芽于19世纪后半叶,经过了多年的艰苦历程,直到新中国建立前夕,基础仍然极其薄弱。
1949年年产天然石油不到7万吨。
在1904~1948年的45年中,旧中国的累计生产原油只有278.5万吨,而同期进口“洋油”2800万吨。
中国是外国油品的倾销市场。
二、恢复和发展时期(1949~1960年)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共中央决定以有一定工作基础和已发现油田的陕、甘地区为勘探重点,在甘肃河西走廊和陕西、四川、新疆的部分地区开展地质调查、地球物理勘探和钻探工作。
解放后,玉门油矿军代表康世恩动员广大职工,积极恢复和发展生产。
刚刚获得解放的石油工人以主人翁的姿态努力工作,为新中国的石油工业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经过三年恢复,到1952年底,全国原油产量达到43.5万吨,为1949年的3.6倍,为旧中国最高年产量的1.3倍。
我国海洋石油的发展历程

我国海洋石油的发展历程我国海洋石油勘探开发的艰苦历程起始于1957年4月,在海军和渔民的协助下,石油工作者潜水调查了莺歌海海滨村浅海油气苗,取得了储油岩样和气样。
1959年,我国第一支海上地震队在青岛组建,开始在渤海进行地震和重力、电磁测量。
1960年我国用驳船安装冲击钻,在海南莺歌海盐场水道口浅海钻了两口井,井深26米,首次获得重质原油150公斤。
1964年,在浮筒沉垫式简易平台上安装陆用钻机,在莺歌海岸边水深15米处钻了3口井,井深388米,获原油10公斤。
虽然是微小的发现,党和国家却非常重视,当时中南局第一书记和广东省省长都亲自到现场视察和祝贺。
1966年,我国在渤海建成我国第一座钢质导管架桩基平台,并于1967年6月成功地钻探了第一口海上具有工业油流的油井,井深2441米,试油结果为日产原油35.2吨、天然气1941米,它的成功标志着中国海洋石油进入了工业发展的新阶段,国务院为此还发来了贺电。
1971年,我国在渤海发现海四油田,先后建立了两座平台,年高峰产油量8.69万吨,累积采油60.3万吨,这就是我国第一个海上油田。
1957年至1979年是我国早期海上石油勘探开发所走过的一段历程,在这22年中,共钻井127口,发现含油构造14个,获石油储量1.3亿吨,建成原油年产能力17万吨,共累积采油96万吨。
我国海洋石油的对外合作开始于1979年,同年就与13个国家的48家石油公司签订了8个地球物理勘探协议,从此全面辅开了我国海洋石油的勘探工作,世界先进技术的引入大大加快了海上的找油速度。
1980年就发现了一大批有利的局部构造:珠江口盆地169个、莺—琼盆地47个、南黄海盆地74个。
接着在渤海发现BZ28—1油田、BZ34—2油田,在北部湾发现W10—3油田、在琼东南发现崖城13—1大气田。
在1984年至1988年间在珠江口陆续发现了惠州21—1油田、流花11—1大油田、惠州26—1油田、西江30—2油田,在渤海又发现锦州20—2凝析气田、绥中36—1大油田等。
开发蓝色国土发展海洋石油题词

开发蓝色国土发展海洋石油题词一、引言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能源需求日益增长,开发蓝色国土、发展海洋石油已成为国家战略。
海洋石油是我国能源供应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国家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本文将回顾我国海洋石油的开发历程,分析现状,探讨挑战与对策,并对未来发展展望。
二、我国海洋石油的开发历程我国海洋石油开发始于20世纪60年代,经过几代人的努力,已经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果。
从勘探到开发,从单一品种到多元化品种,我国海洋石油产业逐步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
特别是在21世纪初,我国海洋石油产量实现了跨越式发展,成为世界重要的海洋石油生产国。
三、我国海洋石油开发的现状当前,我国海洋石油开发已进入全面发展阶段,产业规模不断扩大。
海洋石油产量逐年攀升,约占全国石油总产量的1/3。
海域范围覆盖近海、深海、边际海等多种类型。
此外,我国海洋石油开发技术不断提高,具备了独立开发深海油气资源的能力。
四、我国海洋石油开发的挑战与对策尽管我国海洋石油开发取得了显著成绩,但仍面临一系列挑战。
首先,深海油气资源开发技术相对薄弱,与国际先进水平尚有差距。
其次,海洋环境保护和安全生产压力较大。
为应对这些挑战,我国政府加大了海洋石油开发科技研发投入,提高产业整体竞争力。
同时,强化安全生产监管,确保海洋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五、未来发展展望展望未来,我国将继续深化海洋石油开发,提高能源自给率。
一是加大勘探力度,挖掘潜力区块。
二是提高开发效率,降低成本。
三是突破深海油气开发关键技术,提升国际竞争力。
四是加强国际合作,引进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
五是推进海洋石油产业绿色发展,实现可持续发展。
六、结语开发蓝色国土、发展海洋石油是我国能源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新的历史阶段,我国应继续深化改革,创新发展模式,积极推进海洋石油开发,为经济社会持续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中国石油工程1978至今发展历程

中国石油工程1978至今发展历程稳定发展时期(1978~1998年)1978年12月,我国做出了从1979年起,把全党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现代化建设上来的战略决策,条条战线都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大好形势。
石油战线的广大职工经过艰苦努力,战胜“十年动乱”带来的严重困难,石油工业从此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
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我国石油工业生产发展迅速,到1978年突破了1亿吨。
此后,原油产量一度下滑。
针对这种情况,为了解决石油勘探、开发资金不足的困难,中央决定首先在石油全行业实施开放搞活的措施,实行1亿吨原由产量包干的重大决策。
这一决策迅速收到效果,全国原油产量从1982年起逐年增长,到1985年达到1.25亿吨,原油年产量居世界第六位。
由于原油产量的持续增长,我国石油自给有余,在满足和保证国民经济持续对能源需求的基础上,有部分出口,也为国家创汇做出了贡献。
20世纪80年代中期石油创汇曾是国家外汇的主要来源。
1985年创汇最高,占全国出口创汇总额的26.9%。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国民经济连续高速发展,对能源的需求急剧增加。
石油产量每年有所增长,但是仍不能满足市场需求。
自1993年开始,原油加成品油进口总量大于出口总量。
我国又开始成为石油产品净进口国。
为了多元发展我国的石油工业,我国于1982年成立了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
1983年7月,中国石油化工总公司成立。
中国第三家国有石油公司——中国新星石油有限责任公司也于1997年1月成立。
1998年将石油部改组为“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
至此,我国石油石化工业形成了四家公司团结协作﹑共同发展的新格局。
“八五”期间,为了适应国民经济快速发展对能源的新的、更高的要求,国家决定,石油工业实施“稳定东部,发展西部”的发展战略。
1989年开始了塔里木会战,1992年中国石油总公司组织了吐哈石油会战。
1997年塔里木产油420.3万吨,吐哈的石油产量达到300.1万吨,新疆(克拉玛依)油田产油870.2万吨。
海洋石油发展及其展望

• 13、无论才能知识多么卓著,如果缺乏热情,则无异 纸上画饼充饥,无补于事。Sunday, September 06, 2020
6-Sep-2020.9.6
• 14、我只是自己不放过自己而已,现在我不会再逼自 己眷恋了。20.9.621:38:566 September 202021:38
全部的生产,处理,存储设施都在海上 WHP+FPSO(Floating Production Storage &
Offloading ,即浮式生产储存卸货装置)+外输系统
半海半陆式开发
原油生产处理设施部分在海上,另外产品通过海底管道输 送到陆地上进行进一步处理 WHP+海底管道+陆上终端
全海式开发
•
7、最具挑战性的挑战莫过于提升自我 。。20 20年9 月下午9 时38分 20.9.62 1:38Se ptembe r 6, 2020
•
8、业余生活要有意义,不要越轨。20 20年9 月6日星 期日9 时38分5 6秒21: 38:566 September 2020
•
9、一个人即使已登上顶峰,也仍要自 强不息 。下午 9时38 分56秒 下午9时 38分21 :38:562 0.9.6
中国深海油气90%尚未开采,空间巨大!!!
海洋石油开发展望
如果中国未来15年经济增长维持在7%左右, 原油需求将至少以每年4%左右的速度增长。 在此背景下,更多地从海洋开发石油,已成为 中国石油发展的新战略之一。
海洋石油大开发的时代已经来临。
the end
•
1、有时候读书是一种巧妙地避开思考 的方法 。20.9. 620.9.6 Sunday , September 06, 2020
中国海洋石油历史

中国海洋石油是中国改革开放后第一个全方位对外开放的工业行业。
1982年1月30日,国务院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合作开采海洋石油资源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决定成立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以立法形式授予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在中国对外合作海区内进行石油勘探、开发、生产和销售的专营权,全面负责对外合作开采海洋石油资源业务。
2月15日,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以下简称中国海油)在北京正式成立。
中国海洋石油工业于20世纪50年代末开始起步,海洋石油勘探始于南海。
1965年后,重点转移到了中国北方的渤海海域。
在海洋石油工业开拓的初期,使用自制的简易设备,经过艰苦的努力,在上述两个海均打出了油气发现井。
从1966年到1972年,在渤海海域共建造了4座固定式钻井平台,钻探井14口,发现了3个含油构造,为海上石油勘探积累了经验。
1973年以后开始更新设备,在国内建造和从国外购进了一批自升式钻井船、三用(拖航、起抛锚、供应)工作船和地球物理勘探船等,在渤海进行勘探、开发试验。
1973年2月,燃料化学工业部决定成立南海石油勘探筹备处,恢复南海石油勘探。
1978年8月,石油工业部将渤海石油勘探业务从大港油田划出,在塘沽设立了海洋石油勘探局。
从1957年到对外合作勘探开发海洋石油以前,在中国海洋石油发展20多年的艰苦创业期间,石油、地质单位陆续在南海、渤海、黄海等海区进行重力、磁力普查和部分地震普查。
石油工业部所属单位在渤海和南海的北部湾、海南岛附近海域钻探井111口,有30口井获得工业油气流;在渤海开发了3个小型油气田,累计生产原油100万吨。
中国海洋石油工业初期的艰苦创业留下了可观的精神财富和物质基础,但海洋石油工业仍面临着发展瓶颈。
高投入、高科技、高风险的行业特点,要求海洋石油工业必须对外开放,实行全方位对外合作,吸收资金、引进技术、分散风险。
1982年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的成立,标志着中国海洋石油工业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发展时期。
中国海洋石油工业的发展历程

中国海洋石油工业的发展历程一、起步阶段中国的海洋石油工业始于20世纪50年代。
在起步阶段,中国面临着技术落后、经验不足和国际环境限制等多重挑战。
然而,在国家的大力支持下,通过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设备,以及自主创新,中国海洋石油工业逐步发展壮大。
在此期间,中国在沿海地区进行了一系列石油勘探和开发活动,发现了一些油田,并开始建设自己的石油炼化厂。
二、改革开放阶段1978年,中国开始实行改革开放政策,海洋石油工业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在这一阶段,中国加强了与国际石油公司的合作,引进了更多的先进技术和设备,提高了石油勘探和开发水平。
同时,中国也加强了国内石油企业的改革,促进了石油行业的市场化进程。
在改革开放政策的推动下,中国海洋石油工业迅速发展壮大,成为国家重要的能源产业之一。
三、高速发展阶段进入21世纪,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能源需求的不断增长,中国海洋石油工业步入了高速发展阶段。
中国政府加大了对海洋石油工业的投入力度,推动了一系列重大工程项目建设,包括深海油田开发、液化天然气(LNG)等。
同时,中国也加强了与国际石油公司的合作,共同开发海外油田。
在这一阶段,中国海洋石油工业的产能和产值大幅提升,为国家经济发展提供了重要的能源保障。
四、创新发展阶段随着全球能源市场的变化和环保要求的提高,中国海洋石油工业正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在这一背景下,中国海洋石油工业开始进入创新发展阶段。
中国政府鼓励企业加强技术创新、管理模式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同时,中国也加强了与国际石油公司的合作与交流,共同推动全球能源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通过不断创新和发展,中国海洋石油工业将继续为国家经济发展和全球能源市场做出重要贡献。
中国海洋石油工业的发展历程

中国海洋石油工业的发展历程(转载)中国海洋石油工业的发展历程新中国的海洋石油事业发端于南海,早在1957年,有关部门即开始在海南岛南面莺歌海岸外组织作业,追索海面后由于60年代越美战事终止。
1958年,则在渤海湾荣城至大沽口一段沿海地带调查油气苗;1959年,开展并海域及其邻近陆地的小比例尺航空磁测,资料初步揭示渤海是华北拗陷区的一个组成部分。
1960年5月,开展重力、电法的物探试验;随后完成了渤海全海区的地震概查和安排了远景较好的辽东湾海域的普查和重力调查。
证实,渤海是陆地各拗陷向海域延伸的部分。
这期间,也在渤海进行了地质观测、测量海底地形,底质取样以及力工作。
从渊源上讲,在石油企业改革之前,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的各大油田均归口石油部管辖,改革后中石油占有油田,中石化则包揽大多数炼厂,中海油则在石油需求强劲的背景下逐渐崛起。
中国陆上油田基本被中石油,中同样海上的有利区块也都被中海油注册,虽然也有关于中海油上陆,中石化,中石油下海的说法,但中石油、中油依然缺乏互动。
而经过40多年的开发,中国陆上石油资源,尤其是东部油田油气资源已成日益递减状态,海上将有力缓和这一状况。
在几年内渤海油田很有可能成为中国第二大油气产地,中海油也将超越中石化成为中国第产商。
1961年、1964年分别对黄海海域进行地震初查,以了解南黄海与苏北盆地的地质构造关系,并着手对其含油前作。
海上油气勘查的逐步展开渤海油气勘查取得了突破,发现了海上油田。
1967年6月,海1井试获日产30t 为我国海域第一口出油井。
南海北部湾油气勘查的突破。
从60年代安排了区域性调查后。
直到1973年初,美、越签订《巴黎协定》结束越海海域恢复平静之后,中国燃料工业部才再一次成立了南海石油勘探筹备处,恢复南海石油勘探。
到1973年,综合地质、地球物理调查,预测北部湾是一个有良好前景的含油气拗陷。
此后几年,由于国内又出现其它原因,石油勘探开发一直处于停滞状态。
中国海洋石油工业陈列馆参观心得感悟

我国海洋石油工业陈列馆参观心得感悟一、引言我国海洋石油工业陈列馆位于海南省三亚市,是我国海洋石油公司的一个重要展示和宣传基地。
作为我国海洋石油工业发展的见证和缩影,该陈列馆展示了我国海洋石油工业的发展历程、取得的成就和未来的发展规划。
我有幸前往参观该陈列馆,深受启发和感动。
以下是我的参观心得感悟。
二、我国海洋石油工业的发展历程1. 我国海洋石油工业的起步和发展我国海洋石油工业的发展起步较晚,但在国家改革开放的政策指引下,我国海洋石油工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通过引进技术、合作开发和自主创新,我国海洋石油工业逐步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和技术体系。
2. 我国海洋石油工业的成就和突破在探明海洋石油资源、海上油田建设、海洋石油勘探开发技术等方面,我国海洋石油工业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成就和突破。
海洋石油工程设备自主化、超深水油气勘探开发技术、海洋石油环保技术等方面都取得了显著的进展。
三、我国海洋石油工业的展望和挑战1. 展望我国海洋石油工业的未来发展具有广阔的前景。
随着能源需求的不断增长,海洋石油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将成为我国能源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成熟,我国海洋石油工业在超深水、特殊环境等方面也将迎来更多的机遇。
2. 挑战我国海洋石油工业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着一些挑战,海洋石油资源勘探的成本高、技术难度大、环境风险较大等。
另外,国际市场竞争也是我国海洋石油工业发展的一个重要挑战。
四、参观心得感悟1. 对技术实力的震撼参观我国海洋石油工业陈列馆,我深深感受到了我国海洋石油工业的技术实力和科研创新能力。
陈列馆内展示了许多引人注目的成果和设备,这些展品充分展现了我国海洋石油工业在技术上的雄厚实力。
2. 对专业精神的敬佩我国海洋石油工业的发展离不开无数石油工程技术人员的辛勤付出和专业精神。
在参观过程中,我深刻感受到我国海洋石油工业人员对事业的热爱和敬业精神,他们在科研创新、工程建设、安全环保等方面付出了巨大的努力和执着。
简要写一写新中国成立后石油从“无”到“有”的历程50字

简要写一写新中国成立后石油从“无”到“有”的历程50字概述中国这个东方国家,其石油最早的记录出现在北宋。
一个叫沈括的官员在他的作品《梦溪笔谈》中,记述了他在西北发现的一种可燃烧粘稠液体,并命名为“石油”,称“此物后必大行于世”。
1859年美国小镇梯特斯维尔钻成了世界上第一口现代油井,现代石油工业就此拉开序幕。
而此时,清朝统治者们正忙着四处赔款割地。
而石油工业几乎无从谈起,这种情形一直持续到新中国成立。
新中国成立初期,石油之战正式开启。
玉门关部队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共和国的石油工业,正是发轫于王之涣诗中的这片荒凉悲怆的大漠。
甘肃玉门油田,早在1939年就已投入勘探开发,是当时中国规模最大、产量最高、员工最多和工艺技术领先的现代石油矿场。
解放前的产量占旧中国石油产量的95%以上。
新中国成立时,全国石油职工只有1.1万人。
其中,石油地质工作者仅有20多人,钻井工程师10余人。
1952年8月1日,是石油工业史的第一页。
是日,解放军第19军第57师近8000名将士改编为“中国石油师”,集体转业到石油战线。
寻找石油往往要行走在荒原戈壁,风霜万里,颠沛流离,兼之物质匮乏,生活条件异常艰苦。
“我们是脱下军装的解放军,不怕死,更不怕苦。
在这个没有硝烟的战场上,我们没有一个做逃兵。
”原石油工业部副部长秦文彩谈起那段历史,依然激动不已。
在那个艰苦的岁月,“石油师”指战员遍布大江南北长城内外,参加了迄今为止我国所有油田的开发会战。
当时的石油部部长宋振明,副部长张文彬、陈烈民、秦文彩、李敬等都来自“石油师”。
1952年底,玉门油田原油产量达14.26万吨,成为新中国最大的油田。
1953年,玉门油矿被列入国家“一五”计划。
此后,大批的技术专家、工人、学生从四面八方向玉门汇集。
1957年,玉门油田的原油年产量达75.54万吨,占全国石油总产量的87.8%。
当年12月,新华社发布消息:新中国第一个石油工业基地在甘肃玉门建成。
海洋油气开发发展历史

1.7 张力腿平台的出现
牵索塔平台与铰接塔的不足之处是随水深的增加,平台 运动的稳定性降低,因此在牵索塔平台的基础上发展了张力 腿平台(Tension Leg Platform)。1984年,Conoco公司 在欧洲北海157米水深的Hutton油田安装了世界上第一座张 力腿平台。
张力腿结构示意图
Development of Semi-submersible
First Semi Drilling Platform
1961 by chance
Thunder Horse Platform
(The Largest Offshore Semi-submersible)
▪ Displacement : 130,000t
早期的各类坐底式平台
我国渤海沿岸的胜利油田、大港油田和辽河油田等 向海中延伸的浅海海域,潮差大而海底坡度小,坐底式 平台仍有较大的发展前途。
80年代初,人们开始注意北极海域的石油开发,设计 、建造极区坐底式平台也引起海洋工程界的兴趣。目前 已有几座坐底式平台用于极区,它可加压载坐于海底, 然后在平台中央填砂石以防止平台滑移,完成钻井后可 排出压载起浮,并移至另一井位。
钻井船发展历程
钻井船示意图
1.5 半潜式钻井平台的发展
半潜式钻井平台(SEMI) 由坐底式平台发展而来,上 部为工作甲板,下部为两个 下船体,用支撑立柱连接。 工作时下船体潜入水中,甲 板处于水上安全高度,水线 面积小,波浪影响小,稳定 性好、自持力强、工作水深 大,新发展的动力定位技术 用于半潜式平台后,工作水 深可达3000米。
牵索塔平台由甲板、塔体、牵索系统三部分组成。
塔体是一个类似于导管架的空间钢架结构,塔是顺应式的,随波浪的响 应稍微移动,其系泊系统能对塔提供足够的复原力,使其始终保持垂直 状态,设计时允许塔的倾斜度在20以内。
【高中地理】中国的海洋石油工业

【高中地理】中国的海洋石油工业海洋石油工业是高科技、高投入、高风险的特殊产业。
我国的海洋石油工业开始于20世纪50年代末,但其后发展缓慢,历经20年艰苦卓绝的创业,年产原油不足10万t。
1982年,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成立以后,开展对外合作,海洋石油工业迅速崛起。
到1996年,我国海洋石油工业直接利用外资52.4亿美元,原油年产量达1000多万t,职工队伍控制在1982年公司成立时的28000人左右。
从80年代中期开始,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走对外合作和自营并举的道路,加快发展民族海洋石油工业。
从1982年到1996年,总公司合作和自营找到石油地质储量12.5亿t、天然气储量2350亿m3。
“九五”期间,国家计划开发建设10个油气田,其中8个是自营油田。
海洋石油总公司还积极发展国际化经营,1994年购买了印尼马六甲油田32.58%的股份,1995年11月又在海外注册成立了海外石油天然气有限公司。
历年原油产量(万t)年份1985199019911992199319941995渤海公司8.45486.7094.388101.756112.328163.767190.489南海西部公司0.00026.12330.36127.74156.802110.91494.685南海东部公司0.00030.582116.593267.885284.13874.681556.238海洋石油工业增加值、劳动生产率和职工人数统计年份1985。
海洋石油发展史 绪论

近年的世界海洋天然气产量构成
天然气产量,亿方
30000 25000 20000 15000 10000
5000 0 1994
1996
1998
世界
海洋 2000 2002
2004
2006
海洋天然气占总量的百分比,%
近年的世界海洋天然气产量百分比
40 35 30 25 20 15 10
5 0
1995 1996 1997 1998 1999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015
一、世界石油工业发展历程
世界石油工业第三阶段(1945-1973)--急速成长黄金期 4、中国与非洲石油工业快速发展
中国1959年发现大庆,1978年产量达到1亿吨 埃及1969年产量达到1000万吨 尼日利亚1973年产量达到1亿吨 利比亚1970年产量达到1.6亿吨
一、世界石油工业发展历程
世界石油工业第三阶段(1945-1973)--急速成长黄金期
1、汽车业发展起来,汽油时代开始。
1903年福特汽车公司成立 1911年美国生产汽车19.9万辆 1927年1500万辆 1911年汽油超过煤油
一、世界石油工业发展历程
世界石油工业第二阶段(1920-1945)--蓬勃发展期
2、世界石油生产范围和规模扩大
1921年,委内瑞拉成为第二大石油生产国 1922年,第一家国家石油公司——阿根廷国家石油公司 1923年,美国产油1亿吨 1927年,发现中东第一个大油田(伊拉克基尔库克) 1930年,前苏联产量达到1845万吨,超委内瑞拉居第二 1932年,巴林发现石油 1938年,科威特和沙特发展大油田 1943年,美国产油达到2亿吨 1925年,美国产量占世界71.5%,1930年63.6%,1935年60.2%,1940年62.6%.
海洋石油发展史作业

一.渤海湾油气区油气状况1、冀东油田位于渤海湾北部沿海,油田开发范围覆盖唐山、秦皇岛、唐海等两市七县。
2009年原油产量171万吨,2010年原油产量175万吨。
2、大港油田位于天津市大港区,勘探区域包括大港区以及新疆尤尔都斯盆地,2009年、2010年原油产量485万吨左右。
3、华北油田位于河北省中部冀中平原的任丘市,包括京、冀、晋、蒙区域内的油气生产区,2009年、2010年原油产量为426万吨左右。
4、胜利油田1961年发现,2009年原油产量为2783万吨,2010年原油产量为2734万吨。
5、中原油田主要包括河南省濮阳地区的14个油气田,四川普光气田和内蒙古18个勘探区块,2009年原油产量为289万吨,2010年原油产量为272万吨。
二.中国海洋油气状况:中国海洋油气资源丰富,探明率低,开发潜力大根据中国第三次石油资源评价结果,我国海洋石油资源量(不包括南海)为246亿吨,占全国石油资源总量的23%;海洋天然气资源量为16万亿立方米,占总量的30%。
目前,我国海洋油气资源探明率远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海洋油气整体仍处于勘探的早中期阶段。
由于政治、技术等方面的原因,我国海洋油气资源开发主要集中在渤海等北部海域,而占我国领海面积1/2以上的南海地区,开发区域仅集中在距离香港250千米以内的近海和海南岛周边,其他广阔的南海海域尚未进行规模开发。
南海油气资源非常丰富,预计石油地质储量为230亿~300亿吨,天然气资源量为50万亿立方米,是世界四大海洋油气聚集中心之一。
南海油气资源主要分布在北纬12度以南的南沙海域。
南沙海域有13个大中型沉积盆地,面积62万平方千米。
据中科院南海海洋研究所统计,南海已探明200多个含油气构造和180个油气田,这些油气田基本上位于水深在500~2000米的深水区。
此外,南海海域“可燃冰”资源也很丰富。
中科院广州能源研究所、地球化学研究所、南海海洋研究所及国土资源部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等的勘测结果显示,俗称“可燃冰”的天然气水合物储量相当于我国陆上石油储量的一半左右,其中仅南海北部陆坡的可燃冰资源量就达到185亿吨油当量。
中国海洋石油工业的发展历程

中国海洋石油工业的发展历程新中国的海洋石油事业发端于南海,早在1957年,有关部门即开始在海南岛南面莺歌海岸外组织作业,追索海面油苗显示,后由于60年代越美战事终止。
1958年,则在渤海湾荣城至大沽口一段沿海地带调查油气苗;1959年,开展并完成了渤海海域及其邻近陆地的小比例尺航空磁测,资料初步揭示渤海是华北拗陷区的一个组成部分。
1960年5月,开展海上地震、重力、电法的物探试验;随后完成了渤海全海区的地震概查和安排了远景较好的辽东湾海域的普查和重力调查。
资料进一步证实,渤海是陆地各拗陷向海域延伸的部分。
这期间,也在渤海进行了地质观测、测量海底地形,底质取样以及部分海底重力工作。
从渊源上讲,在石油企业改革之前,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的各大油田均归口石油部管辖,改革后中石油占有了大部分的油田,中石化则包揽大多数炼厂,中海油则在石油需求强劲的背景下逐渐崛起。
中国陆上油田基本被中石油,中石化包揽,同样海上的有利区块也都被中海油注册,虽然也有关于中海油上陆,中石化,中石油下海的说法,但中石油、中石化与中海油依然缺乏互动。
而经过40多年的开发,中国陆上石油资源,尤其是东部油田油气资源已成日益递减状态,海上石油的发展将有力缓和这一状况。
在几年内渤海油田很有可能成为中国第二大油气产地,中海油也将超越中石化成为中国第二大油气生产商。
1961年、1964年分别对黄海海域进行地震初查,以了解南黄海与苏北盆地的地质构造关系,并着手对其含油前景的摸底工作。
海上油气勘查的逐步展开渤海油气勘查取得了突破,发现了海上油田。
1967年6月,海1井试获日产30t的原油,成为我国海域第一口出油井。
南海北部湾油气勘查的突破。
从60年代安排了区域性调查后。
直到1973年初,美、越签订《巴黎协定》结束越南战争,南海海域恢复平静之后,中国燃料工业部才再一次成立了南海石油勘探筹备处,恢复南海石油勘探。
到1973年,基本完成了综合地质、地球物理调查,预测北部湾是一个有良好前景的含油气拗陷。
总结——【海洋石油发展史】

6、目前世界上七大海洋石油产区为( 波斯湾 )、( 马拉开波湖 )、 ( 北海 )、(里海)、(西非)、(巴西)和(墨西哥湾)。 7、(1891)年英国石油公司在波斯湾的(伊朗)国家钻了第一口井,而 波斯湾最大的海上油田是( 1951 )年在( 沙特阿拉伯 )国家发现的。 8、( 1964 )年英国开始开发北海油田,(1975)年正式开采投产, (1978)年首次达到5000万吨产量,(1982)年产量达1.03亿吨,次于 苏联、美国、沙特阿拉伯和墨西哥,成为世界第五产油大国,(1992) 年挪威产量也超过1亿吨,超过英国居欧洲第二石油生产国。 9、(20世纪70)年代巴西首次在海洋发现石油资源,2009年产量达到 (1亿)吨,油气资源绝大多数在深海,其中50%集中在(桑托斯)盆地。 10、(1917 )年在马拉开波湖打出第一口生产井,(1922 )年起在马 拉开波湖大规模开采石油,由此,在(20世纪60)年代委内瑞拉成为世 界上最大的石油输出国,到(1971)年一直是世界上最大的海洋石油生 产地区,目前马拉开波湖原油产量占委内瑞拉总产量的约(75 )%。
16、埃及海洋油气构成中,主要产油海域在(苏伊士湾),主要产气 海域在(地中海)。 17、美国曾一度控制着世界石油工业的生产与销售,最强盛时期被称 为(墨西哥湾)时代,具体指的是从(1859)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 后)一段时间。墨西哥湾是现代海洋石油的发源地,也是各项世界纪 录的创造区域,2003年,开创了水深超过( 3000 )米的钻井纪录; 但同时也受气候和( 安全环境 )困扰,尤其是2010年墨西哥BP石 油公司钻井平台爆炸事件使问题更加复杂。 18、2004年深水石油产量占全球石油产量的(5)%,2010达到(9) %,其中57%是来自于(巴西)海域。 19、美国国会(1981)年通过近海石油禁采法律,(1990)年老布什 总统又签署了行政禁采令,使美国近海石油开采被完全冻结,(2008) 年(7)月美国总统布什解除在美国近海开采石油的行政禁令,同年 (9)月美国国会解除近海石油禁采令。近海石油禁采令主要是应对 (环境)问题。 20、有些地区由于油气资源丰富,被称为“第二个中东”或者“第二 在波斯湾”,这样的地区有四个,分别是(里海)、(北极)、(中 国南海南部)和(中国东海)。
中国海洋石油发展史

中国海洋石油发展史
中国海洋石油发展史可以追溯到1970年代。
以下是中国海洋
石油发展的里程碑事件:
1. 1973年,中国开始探测和开发东海油气资源,首次发现东
海油气田。
2. 1980年代初,中国国家海洋局开始探索南海油气资源,并
组建南海油气勘探局。
3. 1987年,中国第一个海上油井——现代18-1油田油井投产,标志着中国海洋石油开发进入工业化阶段。
4. 1990年代,中国开始在南海开展深水油气勘探,首次在南
海发现深水油气田。
5. 2002年,中国首次自主研发建造的深水海洋石油钻井平台“蓝鲸一号”投入使用,标志着中国深水油气勘探能力的提升。
6. 2004年,中国深水油气生产实现突破,实现商业化生产。
7. 2011年,中国自主设计建造的深水钻井平台“蓝鲸二号”投
入使用,进一步提升中国在海洋石油领域的技术能力。
8. 2015年,中国开始在东海进行页岩气勘探和开发。
9. 2018年,中国首次在南海钻探取得突破性进展,成功钻获
大规模天然气水合物。
10. 截至目前,中国海洋石油产业已经建立起了一整套从勘探、开发、生产到储运的完整产业链,并逐渐成为世界海洋石油开发领域的重要力量。
总体来说,中国海洋石油发展经历了从初期探测到商业化开发的不断演进,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突破,为中国能源安全和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海洋石油:从浅水到深水的跨越

海洋石油:从浅水到深水的跨越随着国际石油勘探转向深海大趋势的形成和南海深水资源的发现,进入21世纪,中国向深海进军的步伐明显加快。
20 11年5月23日、24日,中国打造的深海利器“海洋石油981”、“海洋石油201”的相继诞生,中国终于在世界深海油气开发阵营有了一席之地,也标志着中国造船业在海工领域自主研发和国际竞争能力的飞跃。
人们追踪陆地油田的脉络来到海边1896年,美国在加利福尼亚海岸,为开发由陆地延伸至海里的油田,从防波堤上向海里搭建了一座木质栈桥,安上钻机打井,这是世界上第一口海上油井。
最初的海上勘探采用这种栈桥或人工岛的方式。
1920年,委内瑞拉在马拉开波湖利用木制平台钻井,发现了一个大油田。
1922年,苏联在里海巴库油田附近用栈桥进行海上钻探成功。
1936年以后,美国又在墨西哥湾的海上开始钻第一口深井,1938年建成世界上最早的海洋油田。
20世纪40-60年代,随着焊接技术和钢铁工业的发展,相继出现了钢质固定平台、坐底式平台、自升式平台等钻井装置。
1947年,美国在墨西哥湾首次用钢结构钻井平台钻出世界上第一口商业性油井,引发了世界范围内海洋石油开发的热潮。
1950年,出现了移动式海洋钻井装置,大大提高了钻井效率。
1951年,沙特阿拉伯发现了世界上最大的海上油田。
1960年,中国在莺歌海开钻了中国海上第一井———“英冲一井”,水深15米。
20世纪60年代后,随着计算机技术和造船、机械工业的发展,建成各种大型复杂的海上钻井、采集、储输设施,促进了海上油气开采的迅速发展。
目前,世界上有近千座海上石油钻井平台,遍及世界各大洋。
墨西哥湾是世界上钻井最活跃的近海区域,正在作业的就有19000多口井。
在海湾地区作业的近海钻井船有120多艘。
美国路易斯安那娜州沿岸有钻机近百座。
挪威、巴西等国的海上石油钻探兴旺。
20世纪80年代,海上勘探的国家已逾100个,海上产油国超过40个。
近20年中,海洋原油产量的比重在世界总产油量中增加了一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海洋石油工业的发展历程(转载)中国海洋石油工业的发展历程新中国的海洋石油事业发端于南海,早在1957年,有关部门即开始在海南岛南面莺歌海岸外组织作业,追索海面油苗显示,后由于60年代越美战事终止。
1958年,则在渤海湾荣城至大沽口一段沿海地带调查油气苗;1959年,开展并完成了渤海海域及其邻近陆地的小比例尺航空磁测,资料初步揭示渤海是华北拗陷区的一个组成部分。
1960年5月,开展海上地震、重力、电法的物探试验;随后完成了渤海全海区的地震概查和安排了远景较好的辽东湾海域的普查和重力调查。
资料进一步证实,渤海是陆地各拗陷向海域延伸的部分。
这期间,也在渤海进行了地质观测、测量海底地形,底质取样以及部分海底重力工作。
从渊源上讲,在石油企业改革之前,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的各大油田均归口石油部管辖,改革后中石油占有了大部分的油田,中石化则包揽大多数炼厂,中海油则在石油需求强劲的背景下逐渐崛起。
中国陆上油田基本被中石油,中石化包揽,同样海上的有利区块也都被中海油注册,虽然也有关于中海油上陆,中石化,中石油下海的说法,但中石油、中石化与中海油依然缺乏互动。
而经过40多年的开发,中国陆上石油资源,尤其是东部油田油气资源已成日益递减状态,海上石油的发展将有力缓和这一状况。
在几年内渤海油田很有可能成为中国第二大油气产地,中海油也将超越中石化成为中国第二大油气生产商。
1961年、1964年分别对黄海海域进行地震初查,以了解南黄海与苏北盆地的地质构造关系,并着手对其含油前景的摸底工作。
海上油气勘查的逐步展开渤海油气勘查取得了突破,发现了海上油田。
1967年6月,海1井试获日产30t的原油,成为我国海域第一口出油井。
南海北部湾油气勘查的突破。
从60年代安排了区域性调查后。
直到1973年初,美、越签订《巴黎协定》结束越南战争,南海海域恢复平静之后,中国燃料工业部才再一次成立了南海石油勘探筹备处,恢复南海石油勘探。
到1973年,基本完成了综合地质、地球物理调查,预测北部湾是一个有良好前景的含油气拗陷。
此后几年,由于国内又出现其它原因,南海海域的石油勘探开发一直处于停滞状态。
1977年8月,石油、地质两部技术人员共同分析地震成果资料,选定的涠西南一号构造带湾1井,1977年9月试获日产原油20t,天然气9 490m3。
开辟珠江口盆地勘查。
1974年,区域研究工作认为,珠江口外海域是值得注意的地区,建议作为今后油气勘查的主要战场。
1975年进行的区域概查和综合性地球物理普查,证实珠江口外存在一个沉积厚度大、由几个拗陷组成、面积约15万km2的沉积盆地。
1975年12月,确定为石油普查重点工区。
1977年开始钻探。
评价、探索南黄海。
1967年6月~1970年,在浅水部分地球物理试验基础上,对南黄海进行了地震大剖面测量。
从1974年开始,利用我国自行设计、改装的双体钻井船,施工钻井7口,取得了重要的地质资料,但未能获得工业油气的发现。
改革开放后,根据国务院确定的开发海洋石油采取对外合作与自营相结合的“两条腿走路”的方针,1979~1980年,采用双边谈判方式与外国公司签订南海、黄海的南部地球物理勘探协议和渤海、北部湾石油勘探开发合同。
1979年8月,南海珠江口盆地珠5井首次突破工业油流关,引起中外各方的关注。
1982年1月30日,国务院发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合作开采海洋石油资源条例》,1982年2月15日,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成立,负责对外合作业务,享有合作海区内进行勘探、开发、生产和销售的专营权。
2009年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China National Offshore Oil Corp.)油气产量为4,766万吨油当量,较上年增长11%。
共和国的奋斗海上油气田的勘探开发不同于陆上油田,大庆油田式的石油会战同样不适合于海洋。
首先,以中国国情而言,在当前油价(80美圆一桶)下,陆上油井日产原油在3吨左右即可获得较好利润,若是海上油田这样的油井则无开采价值(中海油2009年的桶油主要成本为22.08美元)因此海上石油的成本问题也决定一些油田是否值得开采。
以中石油某油田滩海(水下等深线-5米)开发为例。
该油田为获得百万吨产能,兴建人工端岛等设施,花费10亿左右人民币,若是要在深海形成此等规模开发成本也将是10亿,这10亿则会是美圆。
而海上石油开采正是一个“高风险”、“高技术”、“高投入”的产业,据测算,每钻井一米耗资约1万元人民币,而海上钢结构平台每平方米造价就高达两万美元,如此算来,建设一个中型的海上油田投资将在3亿到6亿美元之间,而一个大型油田总投资将高达20至30亿美元。
凡此种种,在开发之前,一个中小油田前期勘探的费用将达到2000万美元。
从寿命上讲,陆上油田开发后期可通过水驱,聚合驱等模式可继续生产若干年,甚至可以通过暂时关井等待地层压力恢复,油价攀升后,继续进行经济开采。
而海上油田基于成本考虑则会选择关井,因此海上油田在寿命上也较短暂。
另外海上石油开采还受油价,汇率的影响.附:海上导管架平台搭建视频:在现实中,无论是媒体还是民众往往对南海深处没有一口中国油井而感到愤慨,进而失去理智,从而引发对政府的诸多微词。
但事实上多数人对于南海石油现状究竟是怎样一回事含糊不清,对海洋石油陌生而毫无认识。
对于一部分人而言,石油开采似乎就是在地层里打个眼这般简单。
对于地质条件资料匮乏,勘探数据不明的区域,任何石油公司都无能为力,何况南海南端石油储藏多位于其他国家大陆架附近,在没有军事保障的情况下,一切都是空谈。
事实上海洋石油开发同样涵概了人类迄今掌握的所有科技。
首先海上平台的建造、搭建就是一项艰具的任务,海洋深度越大海情越复杂,对平台设备的要求越高。
此外水下油气管线铺设,水下井口设施,浮式生产平台,水下三维勘探,各种钻探作业,都对一个国家的造船能力,地球物理,海洋工程,石油装备领域提出挑战。
在任何方面出现短板,都会在国际合作中于不利地位。
既然中国选择了独立的崛起之路,就会在各个方面面临更崎岖的历程与挑战。
我国的海洋油气工程装备始于上世纪70年代,1972年,由渤海石油公司设计建造了我国第一座坐底式“海五”平台,工作水深为14~16m。
同年,由七O八所为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设计、大连造船厂建造了我国第一座自升式钻井平台“渤海一号”。
1974年,由七O八所设计、沪东造船厂建造地质矿产部的“勘探一号”双体浮式钻井船。
1984年,七O八所为地质矿产部研究设计、由上海造船厂建造了我国第一座半潜式钻井平台“勘探三号”。
1988年七O八所为胜利油田研究设计、由中华造船厂与烟台船厂联合建造了“胜利三号”坐底式钻井平台。
仔细研究便可发现近十年来中国海洋石油装备随着国民经济的提高也取得了大发展,其标志就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海洋石油981号。
“身高”136米,“体重”3万吨!我国海洋石油装备造业标志性工程,由我国自行建造的当今世界最先进的第六代3000米深水半潜式钻井平台“海洋石油981”,2月26日上午在上海外高桥造船有限公司顺利出坞,这座由中国海油投资建造的深水半潜式钻井平台具有勘探、钻井、完井与修井作业等多种功能,最大作业水深3000米,钻井深度可达10000米。
平台甲板面积相当于一个标准足球场大小,平台自重超过3万吨;从船底到钻井架顶高度为136米,相当于45层楼高;电缆总长度650公里,相当于围绕北京四环路跑10圈。
平台总造价近60亿元,计划在2011年建造完成并投入使用。
海洋石油981顺利出坞的消息一经登报,立刻引起了国内诸多网友的瞩目,很多人也自然联想到海洋石油981与南沙石油的关系。
事实上,中国在南海的石油开发仍然围绕珠江口盆地,琼东南,莺歌海等地区展开。
中海油最近在南海的新发现:流花34-2及荔湾3-1构造,水深依旧在300米左右。
而中海油在南海南端的勘探实质上并未有突破。
(虽然有消息说,中国海油曾计划在07年10月底或11月初进行南海深水独立勘探,但之后并无下文)受政治,军事的影响中国在南海的探索行为一直受到限制。
那么海洋石油981号很可能参与到其他地区的深水油田合作中,至于在某些协议下,与相关南沙争议国合作开发的可能性也不能排除。
总之中海油建设深水船队的用意既是证明自己的实力,也是表明国家意志,从而希望争取更多的在海外合作,甚至不排除其所为目的在于为中国在南沙海域石油合作积攒本钱。
事实上,海洋石油981只是中海油深水计划的一环。
在国际上,适合2000米到3000米水深的钻井船,光租金每天就要40万到50万美元,而且还奇货可居,于是租船显然不如自己造船。
2010年3月31日,海洋石油工程股份有限公司与招商局重工(深圳)有限公司在深圳举行5万吨半潜式自航工程船建造合同签字仪式。
该5万吨半潜式自航工程船船长221.6 米、型宽42米、型深13.3米、下潜深度26.8米,含压载水的装载量为50424吨,总载重量53500吨,是世界上第一艘带动力定位的5万吨级以上的自航式半潜船,载重量在世界上同类船舶中排名第二。
该船计划于2012年2月交付使用,是海油工程战略规划中未来深水船队中的一员。
图片:图片:江苏韩通船舶重工有限公司制造的FPSO SEVAN300 NO.4 号圆筒型海洋储油平台,该平台是全世界第4座圆桶浮式海洋储油平台。
这座FPSO SEVAN300 NO.4海上浮式储油圆筒式的主船体,直径为65米,高度为64米,重约1.2万吨该平台无需复杂和昂贵的转塔和旋转密封装置,独特的圆筒式设计增强了动力及稳定性,提高了核载量。
该平台竣工后,将于2009年长期系泊于北海英国水域;可日处理液体约8万桶,日加工原油3万桶,每日水处理7万桶,储油能力可达300万桶。
该平台是我国民营船舶企业制造的第一座海上浮式储油平台,也是我国海洋石油工程水平的一个缩影。
近20多年来,我国已有14个海上油田采用了FPSO,(FPSO是英文Floating Production Storage & Offloading的缩写,中文翻译“浮式生产储存卸货装置”。
它集生产处理、储存外输及生活、动力供应于一体,油气生产装置系统复杂程度和价格远远高出同吨位油船。
其数量排名世界第二,而且已成为世界上拥有新建FPs0数量最多的国家,至今它支持着我国海上石油70%的产能。
从1989年52000吨的渤海友谊号到2009年300000吨的海洋石油117,我国FPSO的发展走在了世界前列。
描述:曹妃甸11-1/11-2油田FPSO 海洋石油112 图片:描述:渤中25-1/S 油田FPSO 海洋石油113图片:描述:西江23-1油田FPSO 海洋石油115 图片:描述:新文昌油田群FPSO 海洋石油116 图片:描述:蓬莱19-3油田FPSO 海洋石油117 图片:中海油仅在2003年到2009年就分别建造了海洋石油111、海洋石油112、海洋石油113、海洋石油115、海洋石油116、海洋石油117 六艘大型FPS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