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调节之突触传递异常教学设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神经调节之兴奋在突触传递异常类试题解题策略
教学设计
一、设计思想:
神经调节是学生学习生物个体稳态这一章节中的重难点,抽象、难理解。通过新课的学习,学生已初步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所以复习课不能是对已有知识的简单重复;而是要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里,在已有的知识基础之上,对所学知识有一个更深入的理解和认识,达到灵活运用的目的。复习课,教师首先要选好切入点,然后精心设计课堂复习体系,消除复习课就是做题课的枯燥乏味的弊病,让不同层次的学生能各有所得。本节课通过选题,学生提取资料信息,老师总结知识内容来突破高考常考的这一类试题--突触传递异常类试题分析。
二、考纲分析:
考纲要求:(2)神经冲动的产生、传导和传递Ⅱ
考情分析:2016年全国卷2第30题,2016年海南卷19题,2016年江苏卷26题,2013年安徽卷第29题,2013年海南卷18和19题
考题预测:神经调节是高考的重要考查内容,试题多以图解分析、实验探究和综合分析等形式出现,考察反射弧各部分的作用和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传导与在神经元之间传递的过程和特点。
三、学情分析:
通过新课的学习,高三(1)班绝大部分学生虽然对神经调节的基础知识有了一定的掌握,但仍然觉得本节知识比较抽象,一旦与细胞膜、物质跨膜运输、疾病等知识结合起来,放在复杂情境中,所学知识就捉襟见肘,难以灵活运用。这反映了学生对神经调节的过程和原理的体会依然不够清晰。他们仅仅是记住了生物学事实的表面现象和有限的几个结论,所以运用起来,难以游刃有余。
针对学生目前的学习现状,如何在有限的教学时间里最大程度的提高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运用能力,就需要老师动足脑筋,精心设置问题,引导学生进入情境,通过精选的例题、习题,充分以学生为主体,调动学生思考、讨论和表现的欲望,达到促进学生掌握生物学事实和原理的目的。
四、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说出兴奋在神经元之间传递的过程。
2、能力目标: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归纳兴奋传递异常的类型及原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形成发散、求新、求异思维为主的创新思维;
(2)通过对毒品导致传递异常这题分析,教育学生珍爱生命,远离毒品。
五、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理解兴奋在神经元之间传递的过程。
2、教学难点:运用传递规律解决突触传递异常类试题的分析。
在本节课中,通过对题目资料的分析,锻炼学生分析资料,提取信息的能力,这是全国卷生物出题的方向。通过这节课的设计,不仅可以锻炼学生的实验设计能力,还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六、教学策略与手段:
采用“四段式”教学模式:学生以导学案为依据,完成导学案上资料的分析。通过学生对基础知识的展示,师生共同纠正其中的偏颇。通过生生讨论交流,师生互动探究,完成拓展探究。为学生创造一个自主探究和自主学习的场所,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
在教学方法上采用启发式教学,讨论法和演示法相结合。为学生创造一个自由探究和自主学习的场所。在教学过程中,开展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
七、课前准备
制作多媒体课件。
制作导学案,课前发放。
八、教学流程图
利用学生以掌握的有关兴奋在突触的传递的知识为基础,借助资料图片的信息,通过多设疑、多提问、多讨论、多分析、多探究,把难点一一剖析、分解、解决。培养学生以发散、求新、求异思维为主的创造性思维和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主体意识和勇于进行科学探究的精神。
九、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神经调节是高考常考题型,考纲要求掌握神经冲动的产生、传导和传递,属于二类要求,而兴奋在突触传递异常类试题在全国卷和各地市高考中频繁出现,这节课我们就突触传递异常类试题做一个突破。
(二)复习进展
师:兴奋在突触传递的过程如何?请同学复习、思考,并画出。
生代表:在黑板上画出突触的结构示意图,并讲解兴奋在突触的传递过程。师:上一神经元会使下一神经元产生兴奋或抑制,原理如何?若是肌肉,则有什么效应?
生:兴奋性神经递质,肌肉收缩;抑制性神经递质,肌肉舒张。
师:药物可以阻止兴奋传递,你从哪些方面分析?
生:从受体和神经递质分析
师:具体原理如何?通过学案上提供的资料,我们一起分析具体原理
一:对突触后膜受体蛋白的影响
师:通过对重症肌无力和银环蛇毒影响突触传递的示意图,分析传递异常的原因师什么呢?
生:1.使后膜受体蛋白结构遭到破坏
2.抢占神经递质与受体结合位点,形成竞争
二、对神经递质的影响
1、兰伯特—伊顿综合征
师:分析兰伯特—伊顿综合征,其患病原理如何?
生:阻止了神经递质的释放。
2、(2016新课标2卷.30)
师:通过对图的分析,神经递质作用后的去路是什么?
生:被分解。
师:根据这题高考题的分析,突触传递异常的原因又是什么呢?
生:抑制了分解神经递质酶的活性,使神经递质无法被分解,导致突触后膜持续性的兴奋。
师:若促进了酶的活性,结果如何?
生:使突触后膜无法兴奋。
3、多巴胺的“奖赏”效应
师:人的中脑边缘多巴胺系统是脑的“奖赏通路”,通过多巴胺兴奋此处的神经元,传递到脑的“奖赏中枢”,可使人体验到欣快感,因而多巴胺被认为是引发“奖赏”的神经递质,这种奖赏效应是如何产生的呢?
生:释放多巴胺的神经元中,多巴胺储存在突触小泡内,当多巴胺释放后,可与神经元A上的受体结合,引发“奖赏中枢”产生欣快感。
师:冰毒(主要成分是甲基苯丙胺),人服用后会持续兴奋而获得愉悦感,而且人易产生依赖?冰毒的作用原理如何?依赖师如何产生的?
生:长期服用冰毒,会使神经元A上的多巴胺受体减少,当停止使用冰毒时,生理状态下的多巴胺“奖赏”效应减弱,造成对毒品依赖的不良后果。
师:因此,我们要远离毒品,珍爱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