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诗学PPT课件

合集下载

5.比较诗学风格论.ppt

5.比较诗学风格论.ppt

2、文气说与风格论的差异
“风格”是一个内涵与外延比较明确的专 门术语,而“文气”却是一个包罗万象的概念, 其内涵不确定,外延也漫无边际。
(1)文气混混沌沌,充溢于宇宙,无所不包。
第一,从作家的角度来看,“气”是宇宙万物的 一种物质,可以指生命之元气与精气活力。
例如:《文心雕龙•养气》:“夫耳目鼻口,生之 役也;心虑言辞,神之用也。率志委和,则理融而情 畅;钻砺过分,则神疲而气衰:此性情之数也。…是 以吐纳文艺,务在节宣,清和其心,调畅其气。”
2、从时间来划分,可以彰显出各个历史阶段所形 成的时代与流派风格。
《乐记》:“是故治世之音安以乐,其政和;乱世之 音怨以怒,其政乖;亡国之音哀以思,其民困。声音 之道,与政通矣。” 《文心雕龙•时序》:“文变染乎世情,兴废系乎时 序。”
【波兰】符•塔达基维齐《西方美学概念史》:“这些 风尚并不是从一代人向又一代人过渡着的,他们是与 生活中的同样文化一道在社会因素、经济因素的影响 下发生着变化,并成为时代的表现。这些风格的变化 时常是急剧的,时常是从一个极端转变到另一个极 端。” 【法】泰纳《艺术哲学》:“的确有一种‘精神的’气 候,就是风俗习惯与时代精神。”
相反论点: 元好问《论诗三十首》:“心画心声总失真,文
章宁复见为人。叶燮与《原诗》使其人其心不然,勉 强造作,而為欺人欺世之语;能欺一人一时,决不能 欺天下后世。究之阅其全帙,其陋必呈。其人既陋, 其气必苶,安能振其辞乎?
“中国艺术家不关心‘摹仿事物的现象, 也不想按照他的愿望把事物理想地再现出来, 或者照它们应有的样子再现出来,甚至也不想 在事物现象的后面去揭示某种形而上学的‘实 在’,而着意去创造一种具体的形象,把那灌 注于一切现实之中,灌注于人类社会和个人人 格之中的宇宙秩序的生命力体现出来,使他自 己的人格与宇宙原理相一致,这样,道就可以 通过它表现出来。”【英】H.奥斯本《中国绘 画艺术中的美学思想》

最新比较诗学本质论解读PPT课件

最新比较诗学本质论解读PPT课件

❖ 典型论偏重真实,有两个特点: (1)强调严格地摹写现实 (2)要求描写(情节、结构、时间、空间、人物性格) 必须符合逻辑
❖ 亚里斯多德:“诗是比历史更哲学的,更严肃的,因为诗所 说的多半带有普遍性。”(《诗学》)
❖ 贺拉斯:“虚构的目的在引人喜欢,因此必须切近真 实。”“你必须注意到不同年龄的习性,给不同的性格和年 龄以恰如其分的修饰。”(《诗艺》)
比较诗学本质论解读
一、意境说与典型说
❖ 1、主观的意与客观的境 ❖ 2、情境之人与物境之物 ❖ 3、万取一收与形神虚物 ❖ 4、真情实感与摹写真实 ❖ 5、酝酿感悟与分析综合
1、主观的意与客观的境
❖ 典型说与意境说的异同 同:倡导主观与客观的统一,意与境的交融。 异:典型说偏重于客观,意境说偏重于主观。 典型说注重客观形象的再现,意境说注重 主观情感的抒发。
也不要把儿童写成个成年人的性格。” ❖ 布瓦洛《诗的艺术》:“写阿伽门农就该写他的骄
蹇与自私;写伊尼就该写他对天神的敬畏之情。” ❖ 黑格尔《美学》:“艺术的最重要的一方面从来就
是寻求引人入胜的情景。”“有定性的环境和情况 就形成情景。”所谓“有定性”是“就它对人的关 系来看”的,即它对人物形象有“实现的推动 力。”“外在环境基本上应该从这种对人的关系来 了解。” ❖ 别林斯基《别林斯基论文学》:“每个典型都是一 个熟识的陌生人。” ❖ 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真实地再现典型 环境中的典型人物。”
❖ 欧阳修《六一诗话》:“诗家虽率意,而造语亦难。若意新 语工,得前人所示未道者,斯为善也。必能状难写之景如在目 前,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然后为至矣。"
典型说 ❖ 亚里斯多德《诗学》:“模仿者所模仿的对象既然
是在行动中的人,而这种人又必然是好人或坏人。” ❖ 贺拉斯《诗艺》:“不要把青年写成个老年的性格,

比较诗学ppt课件

比较诗学ppt课件

精品课件
9
二、比较诗学三方面的比较
第一是对不同民族、文化中诗学的概念、范畴和命题的比 较。
中西方诗学往往都有明显的概念范畴的不同。比如西方诗学中比 较常见的概念有悲剧、喜剧、优美、崇高、典型、象征、隐喻、 结构、解构等等,而中国古典诗学中的概念与西方诗学概念范畴 十分不同,主要概念范畴有赋、比、兴、风骨、心象、气韵、意 境、意象、神采、妙悟等等,与西方的概念完全是两种不同的体 系范围,与西方的概念差别非常大。对这些概念进行梳理,是研
“要寻求‘共相’,我们必须放弃死守一个模子的固执, 我们必须要以两个‘模子’同时进行,而且必须寻根探固,
必须从其本身的文化立场去看,然后加以比较和对比,始 可以得到两者的面貌。”
精品课件
6
东方
比较诗学(Comparative Poetics)就是通过对各种 文学现象的理论体系的研究,去发现全人类对文学 规律的共同认识。
• 唐宋:“意境说”、“妙悟说” :司空图《二十四诗品》、严羽《沧浪诗 话》;
• 明代:李贽 “童心说”、“公安三袁”(袁宗道、袁宏道、袁中道)“性 灵说” ;
• 清代:王士祯的“神韵说”,袁枚“品画先神韵,论诗重性情”。
精品重于表现,具体 表现在四个方面:
究中西方比较诗学的基础。
精品课件
10
表述文学与世界关系的术语
•中国:道、物等
•西方:模仿、理念等
表达文学与作者关系的术语
•中国:神思、妙悟、感兴等
•西方:灵感、迷狂、直觉等
表述作品内在关系的术语
•中国:文、意、真幻、气韵等
•西方:符号、思想、结构、叙述等
表述文学与读者关系的范畴
•中国:兴观群怨等
•西方:净化、寓教于乐等

39比较诗学PPT课件

39比较诗学PPT课件

(一)诗学术语、概念、范畴研究
• 季羡林:中国古代术语“使用一些生动的形容 词,绘形绘色,给人以暗示,资人以联想,供人 以全貌,甚至给人以艺术享受,还能表现出深度; 但有时流于迷离模糊,好像是神龙,见首不见尾, 让人不得要领。”
• 西方文论持一种分析性的语言,其概念和术语
尽管在不同时代或不同文论家的阐述中其内涵会 有所不同或变化,但在特定的上下文中却易于限 定。
• 比较文学中“诗学”一般指的就是文艺理论
2.比较诗学
定义:从跨文化的角度对文学理论、文 学批评的比较研究。
3.比较诗学与诗学的联系和区别
联系:诗学和比较诗学都是以文艺理论作为 学科的中心,都在探讨文学的基本规律。
区别:研究对象的不同(文学实践—各 文明的诗学)
研究范围(文化内部—两种或以上的 文化与文明)
(五)诗学文化与文明研究
基于文化精神分析的方法,把诗学放 在古今中外的历史文化与文明的背景中, 追求的是返本开新、融贯中外的理论超 越。
第七章
比较诗学
一、诗学和比较诗学
• 1、诗学 • “诗学” (Poetics)最早见于亚里士多德的《诗
学》,包含“诗”和“技艺”两个方面,现在在 西方泛指文学理论。 • 在中国,指《诗经》之学。在先秦时期《诗经》 就被儒家尊为“六经”之一;《诗经》在汉代又 被定为官学,因此后世的文人常常把《诗经》之 学称为“诗学”。
• 故,风骨与崇高同属于一种以力为其基本特 质的阳刚之美,同属于一个审美范畴。
• 此外,崇高主要有五种来源:庄严伟 大的思想、强烈而激动的情感、运用 藻饰的技术、高雅的措辞、整个结构 的堂皇卓越;
• 风骨构成因素与崇高相对应的为“志 气”、“情之含风,犹形之包气”、 “铺辞、结言、捶字”(刘勰并不认 为文采是风骨的构成要素)、“沉吟 铺辞,莫先于骨”。

比较诗学-精品课件

比较诗学-精品课件
• “要寻求‘共相’,我们必须放弃死守一个模子的固执, 我们必须要以两个‘模子’同时进行,而且必须寻根探固, 必须从其本身的文化立场去看,然后加以比较和对比,始 可以得到两者的面貌。”
东方
比较诗学(Comparative Poetics)就是通过对各种 文学现象的理论体系的研究,去发现全人类对文学 规律的共同认识。
比较诗学主要指不同国家(民族)和不同文化体系 的文学理论之间的比较研究。相对于传统的各民族 文艺理论研究而言,比较诗学更关注于一种跨民族、 跨文化的文学本质规律的探求,并在这种跨越中阐 述不同文学理论各自所具有的特征。
无论中西诗学在基本概念和表述方法等方面有多大的差异, 但它们都是对于文学艺术审美本质的共同探求,换句话说, 中西方文论虽然从不同的路径走过来,但它们的目标是一 致的,其目的都是为了把握文学艺术的审美本质,探寻文 艺的真正奥秘。这就是世界各民族文论可以进行对话和沟 通的最坚实的基础,是中外文论可比性的根源,因为任何 文学研究(包括比较文学研究)的根本目的,就是为了把 握住人类文学艺术的审美本质规律。——曹顺庆
比较诗学
综上所述,
在西方文化语境中,“诗学”一词在亚里斯多德那里是指 文学理论;
中世纪则主要指诗歌的创作技艺和技巧;
本世纪以后,由于形式主义文论家的努力,它被用于指称 广义的文艺理论,包括对一切文艺体裁的理论总结和研究。
叶维廉的《比较诗学》
• 美国加州大学比较文学系主任叶维廉的《比较诗学》一书, 是又一里程碑式的著述。尤其在《中西比较文学中模子的 应用》一文中,提出不同文化系统决定着不同的“美感运 思及结构行为”,形成不同的文学“模子”理论,不应该 用一方既定的文学模子去硬套在另一方上,必须采用两种 模子同时进行的方法。
第三是综合的比较。

诗歌比较鉴赏 ppt课件

诗歌比较鉴赏  ppt课件

《发临洮将 间接描写 赴北庭留别》 虚写
春风不曾到,汉使亦 应稀。白草通疏勒, 青山过武威。
标题《闻说轮台路》
间接地描写了 “连年见雪飞” 的恶劣环境。
《白雪歌送 直接描写 武判官归京》 实写
忽如一夜春风来, 千树万树梨花开
直接描写了“ 胡天八月即飞 雪”的壮美
PPT课件
17
真题示例 比较表达技巧
“园花经雨百般红”与“乔木峥嵘明月中”两 句所描写的景色特点有何不PPT同课件 ?请作简要分析。 22
原则:整体把握,求同辨异。 方法:披“象”入“意”,由“象”至“境”
篇目
意象
园花 第一首
第二首 乔木
修饰语
经雨 红
峥嵘 明月中
意境 热烈 艳丽
清幽
PPT课件
23
真题示例 比较意象意境 (2014·山东卷)阅读下面两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虚写置身峰头,既表现 了对故多的思念,更表
达了对“京华亲故”(
一为援手)的急切期待
PPT课件
28
例题引路 比较语言(炼字)
阅读下面两首唐诗,根据提示,完成赏析。
与浩初上人同看山寄京华亲故
柳宗元
答案示例:海两畔诗尖都山似着剑一芒“,望秋”来字处处,割都愁为肠“。眺望”之意。
若为化作身千亿,散向峰头望故乡。
以“意象”为切入点:
1、筛选意象(把握常见诗词意象的内涵); 2、抓修饰性词语,准确把握诗人的情感倾向(注意诗 歌的不同类别)。
组织答案的步骤:
列举意象:概括意象的共同特征; 概括意境:扣住带感情色彩的关键词加以分
析,概括氛围特点(一般两个双音节词) ;
用术语总结作者表达的情感思想。
PPT课件

比较诗学PPT

比较诗学PPT

二、历史类型学研究和阐发研究
(一)历史类型学研究 1、历史类型学的产生 19世纪末俄罗斯的“历史比较学派”创始人 维谢洛夫斯基提出要在“一系列平行的相似事实” 中进行对比,探求它们之间的规律性。 20世纪30年代,苏联学者日尔蒙斯基继承和 发展了维谢洛夫斯基的学说,提出“历史类型学” 研究的观点。
代表人物:叶维廉——文化模子寻根
3、原型与原型批评代表人物:台湾学者黄维梁 Nhomakorabea
1976年由台湾学者古添洪、陈慧桦(陈鹏翔)首 先提出“阐发研究” 。 “阐发研究”过于强调用西方理论对中国文学与 文论的阐发,因而又有不少学者提出“双向阐发” 的问题。 异同比较、文化模子寻根,都是在寻求一种中 西诗学间的对话,在对话中理解对方,阐明对方, 同时也实现互证互补。 ——最终目的是实现对东西方文论的重新整合、 建构。
二、中西诗学的逻辑起点
从诗学在整个人与世界的体系中来看,诗学是 对具体文艺实践的理论抽象,但它同时又是以哲学 为依托。 哲学→诗学→文学 ↘ ↓ ↙ 世界与人
西方哲学的核心概念是“存在”;中国哲学的 核心概念则是“道”。它们代表了中国和西方各自 把握世界的不同方式,同时也构成了中西诗学的逻 辑起点。
四、中西诗学的理论形态
其一,西方诗学尚形式,中国诗学尚整体。 其二,西方诗学偏重于分析和综合,中国诗学偏重于直 观和体悟。 其三,中西诗学的言意之辨。西方诗学不断陷于困惑和 矛盾之中,并且着力探索诗学体系的建构,而中国诗学则强 调领悟和体验,却无意于理论体系。 西方:向太阳,我向太阳把双手伸出, 我看见苍白的云织成帐幕„„ 我觉得我已经知道真理, 却不知用什么词句把它说出。 ——(俄)吉皮乌斯《无力》 中国:“得意忘言”、“不落言荃”、“言有尽而意 无穷”——“道”是不可言说的。

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古诗比较鉴赏+课件(共21张PPT)

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古诗比较鉴赏+课件(共21张PPT)
【参考答案】 相同:两首诗的尾句都营造出不见其人但闻其声、令人回味的深远意境(2 分)。 不同:①秦诗尾句紧承上句“疑无地”,通过“人家笑语声”突然展现出 一片新境界,构思新奇,妙趣横生(2分)。②方诗尾句用“人语画桥西” 与上句“蜂蝶已归弦管静”形成映衬,以动衬静,突出了整体意境的寂静, 也使诗境更加耐人寻味(2分)。
(考点:形象、情感)
9.2016全国III卷《内宴奉诏作》
这首诗与辛弃疾的《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题材相似, 但情感基调却有所不同,请指出二者的不同之处。
(考点:思想情感)
诗歌比较阅读题规律
命题特点
对应的考点
1.主观题、客观题 2.单首诗、组诗(同一诗
人同题诗,不同诗人同主 题诗) 3.与课内诗比较,与自身 其他联比较
三、例题精讲
千秋岁· 陵寿史帅致道,时有版筑役
辛弃疾
塞垣秋草,又报平安好。尊俎上,英雄表。 汤生气
象,珠玉霏谈笑。春近也,梅花得似人难老。
莫惜 尊倒,凤诏看看到。留不住,江东小。从容帏
幄去,整顿乾坤了。 千百岁,从今尽是中书考。
词中“从容帷幄去,整顿乾坤了”与“了却君王天
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辛弃疾《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
(1)词中“自许封侯在万里,有谁知?鬓虽残,心未死”与陆游 《书愤》中“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相比较,两处所 表达的思想感情有何异同?(6分)
①相同点:词句和诗句都表现了诗人抗 报国、建功立业的爱国之 志和壮志未酬、理想落空的伤感之情。 ②不同点: ①词句抒发了对自己不被理解的慨叹,突出了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的心境。 ②诗句着重表达了诗人壮志未酬却已年老鬓衰的悲愤情怀。
这首诗与辛弃疾的《破阵子(醉里挑灯 看剑)》题材相似,但情感基调却有所 不同,请指出二者的不同之处。

比较诗学鉴赏论PPT课件

比较诗学鉴赏论PPT课件

2021/3/7
CHENLI
13
西方
柏拉图:“凡是美的人,颜色,图画和雕塑都经过 视觉产生快感,而美的声音,各种音乐,诗文和故 事也产生类似的快感,这是无可辩驳的。美就是有 视觉和听觉产生的快感。”(《文艺对话录》)
托马斯•阿奎那:“通过嗅觉,人欣赏莲花和玫瑰花 的芳香,感觉到这些花本身就可喜。因为我们如果 说味和香不仅愉快,而且美,人人都会拿我们做笑 柄。”“与美关系最密切的感官是视觉与听觉” (《圣托马斯的哲学文选》)
狄德罗:“美不是全部感官的对象。就嗅觉和味觉 来说,就既无美也无丑。”(《美的根源及性质的 哲学的研究》)
黑格尔:“艺术的感性事物之涉及视听两个认识性
的感觉,至于嗅觉、味觉和触觉则完全与艺术欣赏
202无1/3/7关。”(《美学》)CHENLI
14
二、出入说与移情说
(一)“移情说”与“入乎其内” (二)“距离说”与“出于其外” (三)“出”与“入”的矛盾统一 (四) 心物移情与审美感应
孔子:“乐云乐云,钟鼓云乎哉。”
荀子:“声乐之入人也深,其化人也速,故先王谨 为之文。”
贺拉斯:“寓教于乐”←→“诗歌又传达神谕,指 示人生的道路。”(《诗艺》)
布劳:“是距离把艺术提高到超出个人利害的狭隘 范围之外。”“距离提供了审美价值的一个特殊标 准,以区别于实用的(功利的),科学的,或社会 的(伦理的)价值。”(《心理距离》)
黑格尔:“艺术作品当然是诉之于感性掌握的。它 是诉之于外来的或内部的感觉,诉之于感性的知觉 和想象的,正如我们周围的外在自然,或是我们自 己的内在的情感生活诉之于感性知觉和想象那样。” (《美学》)
2021/3/7
CHENLI
12
(三)言美称味与言味论美

中西比较诗学 ppt课件

中西比较诗学  ppt课件
客观形象的神韵意味,将自然形象当作表现内在神情气韵的媒介。曹顺 庆首先试图通过典型论与意境说之比较来辨析中国古代文艺本质论—— 意境说的基本内涵。其次通过对西方“和谐说”与中国“文采论”的比 较,从形式美的角度辨析了中西文论对于文艺的本质特征之一——形式 文采美的不同看法。最后比较了柏拉图与老子的“美本身”与“大音、 大象”,指出它们的重要性,并分析了他们理论中的合理内核,指出了 他们对后世文艺本质论的重大影响。 1、意境与典型 意境与典型说的异同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PPT课件
1
本书用比较的方法,研究中西古典文艺理论而对中国 古典文艺理论略有侧重。
全书六部分: 一、绪论:从社会环境、心理形态、历史传统三个方面论述 中西文艺理论异同的根源。 二、艺术本质论 三、艺术起源论 四、艺术思维论 五、艺术风格论 六、艺术鉴赏论
从以上六部分,曹顺庆具体论述了中西艺术的共同规律而着 重中西古典文艺理论的不同特色
学的需求也不像西方商业经济那么迫切,多是为了搞“天人感应”的迷信
服务。取而代之的是与农业经济和宗法制相适应的儒家的“孝悌”、“课件
4
3、中西思维、语言特征及其对中西诗学的影响
商业社会的天人对立,又造成了西方人外向型的心态。人们
最关心的是外在世界的构成,时间与空间,物质的形式,事物的
PPT课件
13
2)抒情与叙事
“物感说”要抒情,而“模仿说”则要叙事;“物感说”讲赋、比、 兴, 而“摹仿说”则讲情节、结构、性格;“物感说”导致了意境这一重要美 学概念,而“摹仿说”则导致了“典型”这一重要美学概念。
3)节制与宣泄
“物感说”虽重表现,重抒情言志,但却并没有使中国文学走上“惊 心动魄”的浪漫主义道路,这是因为,“物感说”既强调抒发感情,又强 调节制情感的结果。这种“中和”的美学思想导致了中国既以抒情言志为 其基本特征而浪漫主义文学又不很发达的独特传统。同样,“模仿说”虽 然强调再现,强调叙事,但西方浪漫主义文学却十分兴盛,这是因为“摹 仿说”既强调要客观地“惟妙惟肖”的摹仿事物,又主张作家创作要有激 情,摹仿之作要能感动人们,要使人们“惊心动魄”以达到宣泄情感的目 的。这种既要真切地摹仿客观事物又要宣泄情感的美学理论,正是形成西 方文学艺术传统的重要因素之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周英雄《结构主义与中国文学》 王建元《雄浑观念:东西美学立场的比较》 古添洪《记号诗学》 郑树森《现象学与文学批评》 张汉良《读者反映理论》
大陆早期的中西比较诗学
王国维
1904,《红楼梦评论》 1908,《人间词话》 “写实的”与“理想的”、“优美”与
“宏壮”等西方诗学概念与范畴
“有造境,有写境,此‘理想’与‘写实’二派之所由分。然 二者颇难分别,因大诗人所造之境必合乎自然,所写之境亦必 邻于理想故也。”
学艺术的审美本质规律。——曹顺庆
第一个也是终极的目的在于通过描述各式各样从源远流长、
而基本上是独自发展的中国传统的文学思想中派生的文学
理论,并进一步使它们与源于其他传统理论的比较成为可
能,从而对一个最后可能的普遍的世界性的文学理论的形
成有所贡献。
——刘若愚
二、比较诗学的兴起和发展
比较文学三个阶段: 1、法国学派阶段;
无我之境,人惟于静中得之。有我之境,于由动之静时得之。 故一优美,一宏壮也。
鲁迅
1908年,《摩罗诗力说》 “摩罗诗派”其实就是浪漫派,
十九世纪初期盛行于西欧和东 欧,是以拜伦和雪莱为代表的 资产阶级上升时期的积极或革 命的浪漫主义流派。
• 意者欲扬宗邦之真大,首在审己,亦必知人,比较既周,爰 生自觉。
• 王元化《文心雕龙创作论》 • 宗白华《美学散步》 • 季羡林《中印文化关系史论文集》 • 金克木《比较文学论文集》 • 杨周翰《攻玉集》 • 范存忠《英国文学论集》
• 80年代初,比较诗学再呈新貌。《中西比较美学文学论文集》
• 大陆第一本系统的中西比较诗学专著是曹顺庆《中西比较诗 学》:
一、注重中西比较诗学的文化探源; 二、注重中西诗学范畴比较研究; 三、将中西诗学归为五大类,即艺术本质、艺术起源、艺术思 维、艺术风格、艺术鉴赏等基本问题。 • 80-90年代,繁荣兴旺。黄药眠、童庆炳《中西比较诗学体系》
三、比较诗学的理论形态
比较诗学研究的机理性主要是指比较研究中的一般规律以及 在进行不同诗学研究中必须遵循的一些基本原则及其产生的 一些独有的特征。

(一)可比性原则
跨文化的比较诗学是可以研究的,它的可比性可从三个方面 进行规定。
(1)本体论原则
研究者必须分别深入到不同的诗学本体中去,从整个的诗学构 架、运思方式,到概念、范畴的规定性内质,都必须进行跨 文化的思索和了解,一种身份的转换和文化的认同是这种本 体论研究的前提。
“诗学”可以定义为关于文学的概念、原理或系统。 —美国普林斯顿大学 尼尔•迈纳
“ 诗学”在中国
一是专指《诗经》之学。 诗经,在先秦时期《诗经》就被儒家尊为“六经”之一。
《诗经》在汉代又被定为官学,因此后世的文人常常把《诗 经》之学称为“诗学”。
二是泛指一般诗歌的创作技巧和其他理论问题的研究。包含下 述几层意思:
比较诗学在20世纪上半叶基本处于尚未展开的状况 艾田伯:《比较不是理由》提出“从比较文学到比较诗学”
2、美国学派阶段;(比较诗学产生) 跨民族、跨语言。韦 勒克、艾田伯、日尔蒙斯基 3、跨文化阶段:中西比较诗学
历史的探寻和批评的或美学的沉思,这两种方式自视为恰 好相反,而事实上却应彼此补充——如此,比较文学便会不 可违拗地被导向比较诗学。
比较诗学
一、概述:诗学和比较诗学
1、诗学 在比较文学中所谓的“诗学”一般指的就是文艺理论。
“诗学”一词,源自亚里士多德《诗学》中的悲剧理论,当时 的悲剧都是用诗歌体写作的。
法国新古典主义法典——布瓦洛《论诗艺》
随之而起的诗学理论是以鲍姆嘉敦为起点的美学和以勃兰肯布 为起点的文学批评。到了19世纪,诗学分为哲学的美学和运用 历史方法的文学批评两个部分。
比较诗学主要指不同国家(民族)和不同文化体系的文学理 论之间的比较研究。相对于传统的各民族文艺理论研究而言, 比较诗学更关注于一种跨民族、跨文化的文学本质规律的探 求,并在这种跨越中阐述不同文学理论各自所具有的特征。
无论中西诗学在基本概念和表述方法等方面有多大的差异, 但它们都是对于文学艺术审美本质的共同探求,换句话说, 中西方文论虽然从不同的路径走过来,但它们的目标是一致 的,其目的都是为了把握文学艺术的审美本质,探寻文艺的 真正奥秘。这就是世界各民族文论可以进行对话和沟通的最 坚实的基础,是中外文论可比性的根源,因为任何文学研究 (包括比较文学研究)的根本目的,就是为了把握住人类文
刘若愚的《中国文学理论》借鉴艾布拉姆斯的理论,以“作 家”取代“艺术家”,以读者取代“欣赏者”,而“宇宙”、 “作品”两项则维持不变,并将这四要素重新排列成两个反 向圆环,图示如下:
艾布拉姆斯的理论
2、1983年,叶维廉 《比较诗学》》《东西比较文学模子的应用》 “文化模子”理论的提出 ——“用西方文学理论来套中国文论,用 西方的文艺理论来解释中国的文学作品,来 印证中国文论,必然导致割裂和扭曲中国文 化传统。”
• 《论诗题记》:“篇章既富 ,评骘遂生。东则有刘彦和之 《文心》 ,西则有亚里士多德之《诗学》 ,解析神质 ,包举洪 纤 ,开源发流 ,为世楷式。”
朱光潜 1942,《诗论》
• 钱钟书 • 《谈艺录》 • 谈论中国诗歌时引证许多西方诗学例子。 • “东海西海,心理攸同;南学北学,道术未裂。” • 1949-1977年,比较文学及比较诗学一度销声匿迹 • 1979年《管锥篇》出版,复苏。
一段时期内诗歌创作的总称, 诗歌的创作实践和技巧, 对诗歌自身的理论研究。
三,20世纪以来由于西学大量涌入,诗学一词也包含了更多 的内容,但还仅限于诗歌,仍属于狭义的诗学范畴。
比较诗学(Comparative Poetics)就是通过对各种文
学现象的理论体系的研究,去发现全人类对文学规律的共同 认识。
——法国学者艾田伯
当比较诗学进入到中国文化语境以后,中国学术界尤其是 比较文学界也开始将西方的“诗学”概念与中国的“文艺 理论”的概念合在一起来使用。
海外及台港:
1、1975年,刘若愚 《中国的文学理论》(海外第一部中西比较诗学的代表作) Chinese Theories of Literature “形而上学的理论” 、“决定的理论”、“表现的理论”、 “技巧的理论”、“审美的理论”、“实用的理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