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科学简单机械综合专题汇总
初三科学-简单机械综合专题汇总

学员编号:年级:初三课时数:3学员姓名:辅导科目:科学学科教师:授课主题简单机械综合专题授课日期及时段教学内容一、专题检测1.如图所示,甲、乙两个物体的体积相等,甲的质量是乙质量的2倍,现杠杆处于水平平衡状态.若将甲、乙二物体同时浸没在水中,则杠杆将()AA.左端下沉B.右端下沉C.仍然保持水平状态D.无法确定2.如图所示,一根轻质木杆A端细线下所挂重为50N、底面积为2×10﹣2m2的重物静止在水平地面上.当在B点加竖直向下的力F=30N作用时,木杆能在水平位置处于平衡状态,此时细线竖直,已知OA=15cm,OB=5cm,则重物对水平地面的压强为2×103Pa;重物对杠杆的拉力为10N.3.在水平桌面上,放置一个重200N的物体,当匀速拉动物体时,物体与桌面的摩擦力为80N,如图所示.若忽略绳、滑轮的重力及绳与滑轮的摩擦,水平拉力F是40N,物体受到的摩擦力方向是水平向左.4.最近,中央电视台科教频道播出了在我市拍摄的“汽车落水后如何水下逃生”的纪录片.纪录片中,实验人员开着小车从高处落入滚滚的岷江,并在门窗紧闭的车中,尝试用不同的方法砸碎车窗玻璃逃生,惊心动魄.为了确保实验人员的安全,摄制组精心设计了紧急救援装置,用于当实验人员无法从车中逃生时迅速吊起汽车.现某课外活动小组,照此设计了如图所示的简单机械,模拟紧急救援落水汽车.实验中用实心圆柱体A代替小车,已知A的体积为0.12m3,质量为210kg.(g取10N/kg,设整个过程A均为匀速运动状态,忽略钢缆绳重及滑轮摩擦,不考虑风浪、水流等因素的影响.)(1)求A完全浸没在水中时受到的浮力是多大?(ρ水=1.0×103kg/m3)(2)若A完全浸没在水中时,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60%.那么A完全打捞出水面后,岸上钢绳的拉力F为多大?(3)若A完全打捞出水面后,以0.5m/s的速度被匀速提升,求岸上钢绳拉力F的功率.(4)从A上表面刚出水面到A完全离开水面的过程中,滑轮组机械效率如何变化?请简述理由.解:(1)F浮=ρ水gV排=1.0×103kg/m3)×10N/kg×0.12m3=1200N;(2)A的重力为:G物=m物g=210N×10N/kg=2100NA在水中时η=60%,则:W有=(G物﹣F浮)•h W总=(G物﹣F浮)•h+G动•h又∵η=60%∴=60% 即=60%解得:G动=600N由图知,滑轮组由5段绳子承担物重,∴A完全出水后,钢绳拉力F===540N;(3)物体上升速度为0.5m/s,所以绳端移动距离为v=5×0.5m/s=2.5m/s;则P===Fv=540N×2.5m/s=1350W(4)A从上表面刚出水面到A完全离开水面的过程中,A受到的浮力在减小,绳子对A的拉力在增大,滑轮组对A做的有用功在增加.在额外功一定的情况下,整个过程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在变大.二、知识梳理1、问题:杠杆两侧分别悬挂密度为ρ1、ρ2的物体,杠杆平衡;当物体分别浸没到密度为ρ3、ρ4的液体中时,杠杆是否仍平衡?方法一:密度比密度比是指杠杆能否平衡决定于两侧所悬挂物体的密度与浸入的液体密度的比值的大小。
2022年中考科学微专题复习 专题19 简单机械(学生版)

专题19简单机械【思维导图】【知识点回顾】一、杠杆考点1指认杠杆的支点、动力、阻力、动力臂和阻力臂1.杠杆的定义:在力的作用下,能绕固定点转动的硬棒叫做杠杆。
杠杆可以是直的、也可以是弯的。
2.杠杆的五要素:________、动力、阻力、动力臂、阻力臂。
3.动力和阻力的方向不一定相反,但作用效果一定相反。
考点2绘制杠杆的动力臂和阻力臂图示1.力臂是________的距离,而不是支点到力的作用点的距离。
2.作力臂的步骤a.找出支点O的位置;b.画出动力作用线和阻力作用线;c.从支点分别作动力作用线和阻力作用线的垂线段即为________和________。
考点3概述杠杆的平衡条件1.杠杆保持________或________状态,称为杠杆平衡。
2.杠杆平衡的条件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即________。
考点4应用杠杆的平衡条件解决简单的问题c等臂杠杆l1=l2F1=F2不省力,不省距离天平、定滑轮等考点5指认人体中的杠杆1.人的头颅——等臂杠杆抬头时,可以在颈部找到杠杆,杠杆的支点在脊柱之顶,支点后的肌肉收缩提供动力,头颅的重量是阻力。
这个杠杆几乎是个________杠杆。
2.人的手臂——费力杠杆肘关节是支点,肱二头肌肉所用的力是________力,手拿的重物的重力是________力,显然我们的前臂是一种________力杠杆。
虽然费力,但是可以省距离(少移动距离),提高工作效率。
3.走路时的脚——省力杠杆脚掌前部是支点,人体的重力就是________力,腿肚肌肉产生的拉力就是________力。
这种杠杆可以克服较大的体重。
二、滑轮考点6辨认定滑轮、动滑轮和滑轮组1.定滑轮:工作时轴固定不动的滑轮,如图甲。
2.动滑轮:工作时轴发生移动的滑轮,如图乙。
考点7知道定滑轮和动滑轮的特点实质力的关系(F,G)距离的关系(s,h)作用定滑轮等臂杠杆F=G s=h改变力的方向动滑轮动力臂是阻力臂两倍的杠杆F=12G s=________省力滑轮组F=________s=nh既可以省力,也可以改变力的方向1.滑轮组:由定滑轮跟动滑轮组成的滑轮组。
新版浙教版初中科学九年级上册3.4简单机械精选汇总

浙教版初中科学
重点知识精选化学是一门非常有意思的学科,充满了新奇的实验!浙教版初中科学和你一起共同进步学业有成!
Little Tsinghua Education Tutorial Station 3.4 简单机械(第一课时)
A.两杠杆均为省力杠杆
B.两杠杆均为费力杠杆
C.ABC为省力杠杆
D.A′B′C′为省
力杠杆
②如右图,杠杆在水平方向平衡,若将测力计缓慢地自位置1移到位置2,并保持杠杆始终水平平衡,则测力计的读数变化是()
A.不断增大B.不断减小
C.先增大,然后减小
D.先减小,然后增大
③右图,OA=25cm,OB=20cm,OC=20cm,AC=15cm,杠杆水平平衡,测力计示数为()
A.36N B.45N
C.50N D.60N
作示意图,请在图中分别标出动力、阻力、动力臂、阻力臂。
Little Tsinghua Education Tutorial Station
承受的拉力为N,
米,则物体移动
受到地面的阻力= N
(不计绳重及滑轮转动摩擦)。
的重物,至少需要几个滑轮?画出简单机械滑轮组的组装图。
相信自己,就能走向成功的第一步
教师不光要传授知识,还要告诉学生学会生活。
数学思维可以让他们更理性
地看待人生。
专题十一 简单机械—2021届九年级科学中考总复习专题讲义(物理)

中考专题复习专题十一简单机械1、杠杆的五个要素(1)支点(O):杠杆绕着转动的固定点(2)动力(F1):作用在杠杆上,使杠杆转动的力(3)阻力(F2):作用在杠杆上,阻碍杠杆转动的力(4)动力臂(L1):支点到动力作用线的距离(5)阻力臂(L2):支点到阻力作用线的距离2、杠杆平衡(1)杠杆在动力和阻力的作用下,保持静止或匀速转动状态(杠杆平衡公式:动力X动力臂=阻力X阻力臂(F L= F L)力臂的关系力的关系特点举例省力杠杆L1 > L2 F1 < F2 省力费距离羊角锤费力杠杆L1 < L2 F1 > F2 费力省距离镊子等臂杠杆L1 = L2 F1 = F2 不省力不省距离改变力方向天平3定滑轮动滑轮拉力表达式F=G F=1G2绳移动距离h 2h物体移动距离h h省力状况不省力省一半实质等臂杠杆省力杠杆举例升旗起重机滑轮组:既省力又可改变力的方向4、机械效率:有用功跟总功的比值公式:ƞ=W有有/W有 * 100%(2)机械效率越高,表示机械对功的利用率越高一、单选题专题十一 简单机械1. 如图为吸盘式挂杆,将吸盘压在瓷砖上排尽其中的空气,挂杆就能被固定在瓷砖上。
挂有平底锅的挂钩沿光滑水平横杆从 P 点开始向吸盘 B 移动,若吸盘与横杆的重力、吸盘大小均忽略不计,设挂钩与吸盘 A 的距离为 l ,则吸盘 B 受到的摩擦力 F 的大小与 l 的关系图像为()A. B. C. D.2. 如图所示是汽车起重机,其中A ,B 组成滑轮组(结构A. 滑轮组中 A 滑轮用于改变力的方向B. 当 C 杆伸长时吊臂对 D 杆的压力将变大C. 当 D 杆伸长时力 F 的力臂将变小D. H 的作用是工作时以防翻车和避免轮胎受到的压力过大 3.(2017•嘉兴)如图是一种切甘蔗用的铡刀示意图。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 刀刃很薄可以增大压力B. 铡刀实质上是一种费力杠杆C. 甘蔗放在 a 点比 b 点更易被切断D. 手沿 F 1 方向用力比沿 F 2 方向更省力4.如图所示是使用简单机械匀速提升同一物体的四种方式(不计机械自重和摩擦),其中所需动力最小的是 ( )A.B. C. D.二、填空题5.(2016•金华)简单机械在我们的生活中应用广泛,请回答下列有关简单机械的问题:.(2)如图乙是一把剪刀,在使用过程中要达到相对省力的效果,则被剪物体应放在点(填字母“A ”或“6.(2016•湖州) 如图是三类不同用途的杠杆模型.这三类杠杆中,一定是省力杠杆的是第 类,钓鱼竿与第 类杠杆原理相同.7.图甲是一种壶口处配有自动开合小壶盖的电水壶。
中考考点简单机械知识点汇总(全)经典

最新中考考点 _简单机械知识点汇总 ( 全) 经典一、简单机械选择题1.以下列图,斜面长3m ,高 0.6m ,建筑工人用绳子在6s 内将重 500N 的物体从其底端沿斜面向上匀速拉到顶端,拉力是150N(忽略绳子的重力).则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A.斜面上的摩擦力是50N B.拉力的功率是50WC.拉力所做的功是300J D.斜面的机械效率是80%【答案】 A【解析】【解析】(1)利用 W = Fs 计算该过程拉力 F 做的功;利用W 有= Gh 求出适用功,利用﹣W 有求出额外功,尔后利用W 额= fs 计算货物箱在斜面上受的摩擦力大小;(W额=W总2)利用 P=W求拉力做功功率;(3)由η=W有求斜面的机械效率.t W总【详解】AC. 拉力 F 做的功: W 总= Fs=150N×3m= 450J;适用功: W 适用= Gh= 500N×= 300J,额外功: W 额= W 总﹣ W 适用= 450J﹣ 300J= 150J,由 W 额= fs 可得,物体在斜面上碰到的摩擦力: f=W额150 J W总450J == 50N,故 A 正确、 C 错误; B. 拉力的功率: P==s3m t6s=75W ,故 B 错; D.斜面的机械效率:η=W有= 300J×100% 66.7%,故 D 错误.故W总450J选 A .2.为研究杠杆平衡条件,老师演示时,先在杠杆两侧挂钩码进行实验研究,再用弹簧测力计取代一侧的钩码连续研究(如图),这样做的目的是()A.便于直接读出拉力的大小B.便于同学们观察实验C.便于正确理解力臂【答案】 CD.便于测量力臂的大小【解析】【解析】【详解】从支点到力的作用线的距离叫力臂,在杠杆两侧挂钩码,由于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的,力臂在杠杆上能够直接读出,当用弹簧测力计倾斜时,拉力不再与杠杆垂直,这样力臂会发生变化,相应变短,由杠杆的平衡条件知道,力会相应增大,才能使杠杆仍保持平衡,因此这样做实验能够加深学生对力臂的正确认识,故 C 正确.3.以下列图,定滑轮重4N,动滑轮重,在拉力 F 的作用下, 1s 内将重为4N 的物体A 沿竖直方向匀速提升了10cm .若是不计绳重和摩擦.则以下计算结果正确的选项是A.绳子自由端搬动速度为B.拉力 F 的大小为4NC.拉力 F 的功率为D.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75%【答案】 C【解析】【详解】由图知道,肩负物重的绳子的有效股数是:n=2,A.绳端搬动的距离是:s=2h=2×,绳子自由端搬动的速度是:v,t1s故 A错误;B.不计绳重和摩擦,则拉力F 112.25N ,G G动 =n2故 B错误;C.拉力做的总功: W 总×,拉力 F 的功率:W总P0.45W ,t1s故 C正确;D.拉力做的适用功W 有 =Gh=4N×,滑轮组的机械效率是:W有100%W总100% ≈88.9%,故 D错误。
简单机械综合分类解析(word)

简单机械综合分类解析(word)一、简单机械选择题1.用如图甲所示的装置来探究滑轮组的机械效率η与物重G物的关系,改变G物,竖直向上匀速拉动弹簧测力计,计算并绘出η与G物关系如图乙所示,若不计绳重和摩擦,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同一滑轮组机械效率η随G物的增大而增大,最终将超过100%B.G物不变,改变图甲中的绕绳方式,滑轮组机械效率将改变C.此滑轮组动滑轮的重力为2ND.当G物=6N时,机械效率η=66.7%【答案】D【解析】【详解】A、使用滑轮组时,克服物重的同时,不可避免地要克服动滑轮重、摩擦和绳子重做额外功,所以总功一定大于有用功;由公式η=知:机械效率一定小于1,即同一滑轮组机械效率η随G物的增大而增大,但最终不能超过100%,故A错误;B、G物不变,改变图甲中的绕绳方式,如图所示,因为此图与题干中甲图将同一物体匀速提高相同的高度,所以所做的有用功相同,忽略绳重及摩擦时,额外功:W额=G轮h,即额外功W额相同,又因为W总=W有+W额,所以总功相同,由η=可知,两装置的机械效率相同,即η1=η2.故B错误;C、由图可知,G=12N,此时η=80%,则η=====,即80%=,解得G动=3N,故C错误;D、G物=6N时,机械效率η=×100%=×100%=×100%=×100%≈66.7%.故D 正确.故选D .2.如图,小明分别用甲、乙两滑轮把同一沙桶从1楼地面缓慢地提到2楼地面,用甲滑轮所做的功为W 1,机械效率为1η;用乙滑轮所做的总功率为W 2,机械效率为2η,若不计绳重与摩擦,则( )A .W 1<W 2,η1>η2 B. W 1=W 2,η1<η2 C .W 1>W 2 , 1η<2η D .W 1=W 2 , 1η=2η 【答案】A【解析】因为用甲、乙两滑轮把同一桶沙从一楼地面提到二楼地面,所以两种情况的有用功相同;根据η =W W 有总可知:当有用功一定时,利用机械时做的额外功越少,则总功越少,机械效率越高。
浙江省中考科学专项复习精练 第27专项 简单机械(2021年整理)

浙江省中考科学专项复习精练第27专项简单机械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浙江省中考科学专项复习精练第27专项简单机械)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浙江省中考科学专项复习精练第27专项简单机械的全部内容。
简单机械点击重难点一、简单机械1杠杆:(1)一根硬棒在力的作用下如果能绕固定点转动,这根硬棒就叫做杠杆。
(2)杠杆的五要素:支点、动力、阻力、动力臂、阻力臂。
(3)杠杆处于匀速转动状态或静止状态时称杠杆的平衡状态,杠杆的平衡条件:F1×L1=F2×L2。
(4)杠杆的应用:二、滑轮一半的力 以改变力 的方向实质或 规律等臂杠杆动力臂等 于阻力臂 两倍的省 力杠杆使用滑轮 组时,重物和动滑 轮的总重 由几段绳 子承担, 所用的力 就是总重 力的几分 之一三、机械效率l 有用功就是必需要做的功。
额外功就是虽然不需要但又不得不做的功,也叫无用功.总功就是有用功与额外功的总和.机械效率是有用功跟总功的比值。
相应的关系式为:总功=有用功+额外功,)(总功有用功机械效率总有用W W ==η。
2注意:(1)产生额外功的原因:存在摩擦和机械本身的重力等。
(2)提高机械效率的方法:减小摩擦、减小机械本身的重量、增加货物的重量等,但机械效率总小于1。
(3)机械效率越大,机械工作时利用率越高. 评析中考点考点1 小明积极参加体育锻炼。
(1)图甲所示为小明初学俯卧撑时的姿势,图乙所示为他经练习后的俯卧撑姿势。
图乙中小明双手所受的支持力 (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图甲的 情况。
(2)图乙中,他的身体可作为一个杠杆,O 点是支 点.他的质量为50千克,所受重力可视为集中在A 点。
最新中考考点_简单机械知识点汇总(全)

【解析】
【分析】
知道物体重和物体上升的高度,利用W=Gh求对物体做的有用功;
又知道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利用效率公式求总功,求出了有用功和总功可求额外功,不计绳重和摩擦,额外功W额=G轮h,据此求动滑轮重;
不计摩擦和绳重,根据F= (G物+G轮)求拉力大小.
【详解】
对左图滑轮组,承担物重的绳子股数n=3,对物体做的有用功:W有=Gh=150N×1m=150J,由η= ,得:W总= = =250J,因此,W额=W总-W有=250J-150J=100J;因为不计绳重和摩擦,W额=G轮h,所以动滑轮重:G轮= = =100N,拉力F的大小:F= (G物+G轮)= (150N+100N)= N;对右图滑轮组,承担物重的绳子股数n=2,对物体做的有用功:W有=Gh=150N×1m=150J,由η= ,得:W总= = =250J,所以W额=W总-W有=250J-150J=100J;因为不计绳重和摩擦,W额=G轮h,因此动滑轮重:G轮= = =100N,拉力F的大小:F= (G物+G轮)= (150N+100N)=125N;由以上计算可知,对物体做的有用功都是150J,总功都是250J,动滑轮重都是100N,故A、B、C都正确;但拉力不同,故D错.
故选D.
3.如图,小明分别用甲、乙两滑轮把同一沙桶从1楼地面缓慢地提到2楼地面,用甲滑轮所做的功为W1,机械效率为 ;用乙滑轮所做的总功率为W2,机械效率为 ,若不计绳重与摩擦,则()
A.W1<W2,η1>η2B.W1=W2,η1<η2
C.W1>W2, < D.W1=W2, =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答案】A
【解析】因为用甲、乙两滑轮把同一桶沙从一楼地面提到二楼地面,所以两种情况的有用功相同;根据η= 可知:当有用功一定时,利用机械时做的额外功越少,则总功越少,机械效率越高。而乙滑轮是动滑轮,所以利用乙滑轮做的额外功多,则总功越多,机械效率越低。即W1<W2,η1>η2.故选C.
中考考点_简单机械知识点汇总(全)

中考考点 _简单机械知识点汇总(全)一、简单机械选择题1.如图所示的滑轮组上:挂两个质量相等的钩码A B,放手后将出现的现象是(忽略滑轮重绳重及摩擦)()A.A 下降B.B下降C.保持静止D.无法确定【答案】A 【解析】分析:利用动滑轮、定滑轮的省力特点分析解答此题。
定滑轮只能改变力的方向,不能省力,动滑轮可以省一半的力。
解答:B所在的滑轮为动滑轮,动滑轮省一半的力, A 所在的滑轮为定滑轮,定滑轮不省力;A与B质量相等,重力相等,将B拉起只需A重力的一半即可,所以A下降,B上升。
故选:A。
【点睛】此题考查了动滑轮、定滑轮的省力特点,难点是判断动滑轮和定滑轮,属于基础题目。
2.如图所示,用滑轮组在4s内将重为140N 的物体匀速提升2m ,若动滑轮重10N,石计滑轮与轴之间的摩擦及绳重。
则在此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拉力F 为75NB.绳子自由端向上移动了4mC.滑轮组的机械效率约为93.3%D.提升200N 重物时,滑轮组机械效率不变【答案】C【解析】【详解】A .由图可知,n=3,不计摩擦及绳重,拉力:11F= (G+G动)= ×(140N+10N )=50N ,故A错误;33B .则绳端移动的距离: s=3h=3×2m=6m ,故 B 错误;C .拉力做功: W 总=Fs=50N ×6m=300J , 有用功: W 有用=Gh=140N ×2m=280J ,W有用280J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 有用 ×100%=280J×100%≈93.3%,故 C 正确。
W 总300JW 有用 Gh GD . 提升 200N 重物时,重物重力增加,据= = = 可知滑轮组机W 总 Gh G 动 h G G 动械效率变大,故 D 错误。
3. 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拉力F=60N ,不计滑轮间的摩擦和动滑轮的自重,则物体受到的A .60 NB .120 NC .20 ND .180 N答案】 D 解析】 【分析】分析滑轮组的动滑轮绕绳子的段数,不计滑轮间的摩擦和动滑轮的自重,根据 得到 物体受到的摩擦力。
浙教版九年级科学上册 3.4简单机械(答案不完整)

简单机械(一)一、选择题1.下列关于杠杆的说法正确的是( D )A.杠杆不一定是硬棒B.支点一定在杠杆的中点C.杠杆一定是直的D.杠杆可以是弯的D )2.关于力臂,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支点到动力作用线的距离叫动力臂B.阻力作用线到支点的距离叫阻力臂C.力臂不一定沿杠杆方向D.当力的作用线通过支点时,力臂的长度等于零3.在棉产区,每年秋天拨去地里的棉杆是农民们的一项繁重的体力劳动。
王刚仿照钳子的结构改制成的一种农具解决了这一问题,如图所示。
使用时,将小铲着地,用虎口夹住棉杆的下部,然后,在套管上用力,棉杆就拨出来了。
将该农具整体视为杠杆,则关于支点、动力作用点、阻力作用点的对应位置,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C )A.转轴、虎口、套管 B.小铲、套管、虎口C.小铲、虎口、套管 D.虎口、转轴、套管4.如下图所示是开汽水瓶盖的开瓶器,它可看成一个杠杆。
当使用开瓶器开汽水瓶盖时,这个杠杆受到的动力和阻力的示意图可能是下图的哪一个。
( B )5.人体内也存在着杠杆,如图所示,当人踮足时,足可以视为杠杆,此杠杆的支点是( C )A.A点 B.B点 C.O点 D. 脚尖6.如图所示的各图中,杠杆AB的支点为O,F为作用在杠杆上的力,能正确表示F 的力臂L的是( A )7.如图所示,黄亮用撬棒撬石头。
为了将石头撬动,下列给撬棒施加的动力中,正确的是( A )A.只能沿图示方向施加动力B.可以沿撬棒斜向左上方向施加动力C.可以沿撬棒斜向右下方向施加动力D.可以沿垂直撬棒向下方向施加动力二、填空题8.一根如果在力的作用下绕固定点转动的硬棒叫杠杆,使杠杆转动的力叫做动力,阻碍杠杆转动的力叫做阻力,从支点到动力作用线的距离叫做动力臂,从支点到阻力作用线的垂直距离叫做阻力臂。
三、综合题9.图甲中某人用筷子夹菜,请在图甲的任一根筷子上、图乙的铡刀上分别画出支点、动力臂和阻力臂。
四、计算题10.下图中的杠杆,O为支点,OA长为L,F1、F2、F3、F4为作用在A点的四个力。
第十二章《_简单机械》——考点归纳和应试测练

简单机械一、考点考点1:弹力、弹簧测力计、重力(重点、热点)考点2:探究摩擦力的影响因素(实验考点、重点、热点)考点3:用力的示意图描述重力(综合考点、重点、热点)考点4:增大或减小摩擦的方法在实际中的应用(重点)考点5:杠杆(重点)考点6:科学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实验考点、重点、热点)考点7:滑轮轮轴斜面(综合考点)考点8:杠杆的分类(综合考点、重点、热点)考点9:简单机械在生活、生产中的应用(综合考点)二、例题展现1.(2019·无锡)小红利用杠杆制成一种多功能杆秤,使用前,杠杆左端低,右端高,应将平衡螺母向________调节,直到扛杆处于水平平衡。
她取来质量均为100g的实心纯金属块a和b,合金块c由a、b的材料组成,她将a挂在A处,且浸没于水中,在B 处挂上100g钩码,杠杆恰好处于水平平衡,如图所示,测得OA=50cm,OB=40cm,则a的密度为________。
接下来,她分别将b、c挂于A处并浸没于水中,当将钩码分别移至C、D处时,扛杆均水平平衡,测得OC=30cm,OD=34cm;则金属块c中所含金属a和金属b的质呈之比为________。
(ρ水=1.0×103kg/m3)【答案】:右5g/cm32:32.(2019·贵阳)如图所示是吊车正在起吊货物的示意图。
该装置通过液压伸缩撑杆推动吊臂并使吊臂绕O点转动,从而通过钢绳将货物缓慢吊起。
假设撑杆对吊臂的作用力始终与吊臂垂直,仅通过转动吊臂提升货物的过程中,则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D )A.撑杆对吊臂的作用力不断增大B.钢绳对吊臂的作用力不断增大C.撑杆对吊臂的作用力的力臂不断增大D.钢绳对吊臂的作用力的力臂不断减小3.(2019·邵阳)某物理兴趣小组在测量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实验过程如下:①用弹簧测力计测量沙和袋所受总重力G并填入表格。
②按图安装滑轮组,分别记下沙袋和绳端的位置。
③匀速拉动弹簧测力计,使沙袋升高,读出拉力F的值,用刻度尺测出沙袋上升的高度h和绳端移动的距离s,将这三个量填入表格。
(完整word版)初三物理第十二章简单机械知识点总结,文档

简单机械知识点总结一、杠杆1、定义:一根硬棒,在力的作用下能绕着固定点转动,这根硬棒就叫杠杆。
〔1〕“硬棒〞不用然是棒,泛指有必然长度的,在外力作用下不变形的物体。
〔2〕杠杆能够是直的,也能够是任何形状的。
2、杠杆的七要素〔1〕支点:杠杆绕着转动的固定点,用字母“ O〞表示。
它可能在棒的某一端,也可能在棒的中间,在杠杆转动时,支点是相对固定的。
〔2〕动力:使杠杆转动的力,用“F1〞表示。
〔3〕阻力:阻拦杠杆转动的力,用“F2〞表示。
〔4〕动力作用点:动力在杠杆上的作用点。
〔5〕阻力作用点:阻力在杠杆上的作用点。
〔6〕动力臂:从支点到动力作用线的垂直距离,用“l1〞表示。
〔7〕阻力臂:从支点到阻力作用线的垂直距离,用“l2〞表示。
注意:无论动力还是阻力,都是作用在杠杆上的力,但这两个力的作用收效正好相反。
一般情况下,把人施加给杠杆的力或使杠杆依照人的意愿转动的力叫做动力,而把阻拦杠杆依照需要方向转动的力叫阻力。
力臂是点到线的距离,而不是支点到力的作用点的距离。
力的作用线经过支点的,其力臂为零,对杠杆的转动不起作用。
3、杠杆表示图的画法:〔 1〕依照题意先确定支点O;〔2〕确定动力和阻力并用虚线将其作用线延长;〔3〕从支点向力的作用线画垂线,并用 l1和 l2分别表示动力臂和阻力臂。
以以下图,以翘棒为例。
第一步:先确定支点,即杠杆绕着哪一点转动,用字母“O〞表示。
如图甲所示。
第二步:确定动力和阻力。
人的梦想是将石头翘起,那么人应向下用力,画出此力即为动力用“ F1〞表示。
这个力 F1作用收效是使杠杆逆时针转动。
而阻力的作用收效恰好与动力作用收效相反,在阻力的作用下杠杆应朝着顺时针方向转动,那么阻力是石头施加给杠杆的,方向向下 ,用“ F2〞表示如图乙所示。
第三步:画出动力臂和阻力臂,将力的作用线正向或反向延长,由支点向力的作用线作垂线,并注明相应的“ l1〞“l 2〞,“l 1〞“l2〞分别表示动力臂和阻力臂,如图丙所示。
浙教版初中科学 九年级上 第三章第四节简单机械 知识点归纳+练习题 有答案

九上第三章第四节简单机械知识点回顾1.杠杆(1)概念:一根硬棒在力的作用F如果能绕同定点转动,这根硬棒就叫做杠杆。
【思考】你能列举人体中的杠杆吗?(2)杠杆的五要素:①支点O,②动力F l,③阻力F2,④动力臂l l,⑤阻力臂l2。
动力臂l l:支点到动力作用线的垂直距离;阻力臂l2:支点到阻力作用线的垂直距离。
(3)杠杆的平衡条件: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即F1·l1=F2·l2。
匀速转动状态杠杆的平衡状态水平静止状态静止状态倾斜静止状态(4)实验:研究杠杆的平衡条件①杠杆的调节:为了便于直接从杠杆上读出力臂的大小,应将杠杆调至水平位置。
②实验数据的记录及处理。
③实验结论: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即F1·l1=F2·l2。
(5)杠杆的分类和应用种类力臂关系力的关系特点应用举例省力杠杆l l>l2F l<F2省力、费距离铡刀、羊角锤、起子等费力杠杆l l<l2F l>F2费力、省距离缝纫机踏板、铲车的连杆等等臂杠杆L l=l2F l=F2不省力也不费力天平、定滑轮等2.滑轮项目定滑轮动滑轮滑轮组概念转轴同定不动的滑轮叫做定滑轮。
转轴与重物一起移动的滑轮叫做动滑轮。
定滑轮和动滑轮组合在一起叫做滑轮组。
作用可以改变力的方向,但不能省力。
不能改变力的方向,但可以省力一半。
使用滑轮组既可以省力,也可以改变力的方向(但一定不省功)。
实质 或规律等臂杠杆动力臂等于阻力臂两倍的省力杠杆。
使用滑轮组的时候,重物和动滑轮的总重力由几段绳子承担,提起重物所用的力就是总重力的几分之一。
难点解析滑轮组——由动滑轮和定滑轮组合而成的简单机械。
使用时,动滑轮和物体的总重由几股绳子承担,那么拉起物体所用的力就是总重的几分之一。
在动滑轮与定滑轮之间画一条虚线,看跟动滑轮相连的绳子有几股,那么承重绳子的股数n 就是几。
中考科学总复习第21讲简单机械精讲初中九年级全册自然科学

第二十七页,共三十三页。
2.(2018,安徽)图a所示为前臂平伸用手掌拖住铅球时的情形。我们可将图a
简化成如图b所示的杠杆(gànggǎn),不计自重。若铅球质量m=3kg,OA=0.03m,
OB=0.30m,求此时肱二头肌对前臂产生的拉力F1大小(g取10N/kg)。
解:由图可知,支点是O点,肱二头肌对前臂产生的拉力F1为动力,3kg铅球 的重力即为阻力(zǔlì)F2,则阻力:F2=G=mg=3kg×10N/kg=30N,由图知,L1 =OA=0.03m,L2=OB=0.30m,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F1L1=F2L2,即: F1×0.03m=30N×0.30m,解得F1=300N。
第21讲 简单机械(jiǎndānjīxiè)
第一页,共三十三页。
01 思维导图
12/9/2021
第二页,共三十三页。
第三页,共三十三页。
02 考点扫描
12/9/2021
第四页,共三十三页。
1.杠杆的定义:在力的作用下,能绕固定点转动的硬棒叫做杠杆。杠杆可 以是直的也可以是弯的。
2.杠杆的五要素: _____支点、(动zh力īdi、ǎn)阻力、动力臂、阻力臂。动力和阻力的方向
第十七页,共三十三页。
5.(2018,宁波)如图所示,F1=4N,F2=3N,此时物体A相对于地面静止, 物体B以0.1m/s的速度在物体A表面向左做匀速直线运动(不计弹簧测力
计、滑轮和绳子的自重及滑轮和绳子之间的摩擦)。下列(xiàliè)说法错误的
是( )
D
A.F2的功率为0.6W B.弹簧测力计读数为9N
定装置未画出。
((21))松当开杠螺杆母处保于持甲O图A不所动示,水使平O位B向置平下衡折时一,个G角2的度重后力,为再拧紧N螺。母4形成一根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员编号:年级:初三课时数:3学员姓名:辅导科目:科学学科教师:授课主题简单机械综合专题授课日期及时段教学内容一、专题检测1.如图所示,甲、乙两个物体的体积相等,甲的质量是乙质量的2倍,现杠杆处于水平平衡状态.若将甲、乙二物体同时浸没在水中,则杠杆将()AA.左端下沉B.右端下沉C.仍然保持水平状态D.无法确定2.如图所示,一根轻质木杆A端细线下所挂重为50N、底面积为2×10﹣2m2的重物静止在水平地面上.当在B点加竖直向下的力F=30N作用时,木杆能在水平位置处于平衡状态,此时细线竖直,已知OA=15cm,OB=5cm,则重物对水平地面的压强为2×103Pa;重物对杠杆的拉力为10N.3.在水平桌面上,放置一个重200N的物体,当匀速拉动物体时,物体与桌面的摩擦力为80N,如图所示.若忽略绳、滑轮的重力及绳与滑轮的摩擦,水平拉力F是40N,物体受到的摩擦力方向是水平向左.4.最近,中央电视台科教频道播出了在我市拍摄的“汽车落水后如何水下逃生”的纪录片.纪录片中,实验人员开着小车从高处落入滚滚的岷江,并在门窗紧闭的车中,尝试用不同的方法砸碎车窗玻璃逃生,惊心动魄.为了确保实验人员的安全,摄制组精心设计了紧急救援装置,用于当实验人员无法从车中逃生时迅速吊起汽车.现某课外活动小组,照此设计了如图所示的简单机械,模拟紧急救援落水汽车.实验中用实心圆柱体A代替小车,已知A的体积为0.12m3,质量为210kg.(g取10N/kg,设整个过程A均为匀速运动状态,忽略钢缆绳重及滑轮摩擦,不考虑风浪、水流等因素的影响.)(1)求A完全浸没在水中时受到的浮力是多大?(ρ水=1.0×103kg/m3)(2)若A完全浸没在水中时,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60%.那么A完全打捞出水面后,岸上钢绳的拉力F为多大?(3)若A完全打捞出水面后,以0.5m/s的速度被匀速提升,求岸上钢绳拉力F的功率.(4)从A上表面刚出水面到A完全离开水面的过程中,滑轮组机械效率如何变化?请简述理由.解:(1)F浮=ρ水gV排=1.0×103kg/m3)×10N/kg×0.12m3=1200N;(2)A的重力为:G物=m物g=210N×10N/kg=2100NA在水中时η=60%,则:W有=(G物﹣F浮)•h W总=(G物﹣F浮)•h+G动•h又∵η=60%∴=60% 即=60%解得:G动=600N由图知,滑轮组由5段绳子承担物重,∴A完全出水后,钢绳拉力F===540N;(3)物体上升速度为0.5m/s,所以绳端移动距离为v=5×0.5m/s=2.5m/s;则P===Fv=540N×2.5m/s=1350W(4)A从上表面刚出水面到A完全离开水面的过程中,A受到的浮力在减小,绳子对A的拉力在增大,滑轮组对A做的有用功在增加.在额外功一定的情况下,整个过程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在变大.二、知识梳理1、问题:杠杆两侧分别悬挂密度为ρ1、ρ2的物体,杠杆平衡;当物体分别浸没到密度为ρ3、ρ4的液体中时,杠杆是否仍平衡?方法一:密度比密度比是指杠杆能否平衡决定于两侧所悬挂物体的密度与浸入的液体密度的比值的大小。
用数学方法证明如下:因为杠杆平衡,所以左边物体浸没在密度为ρ3的液体中时,右边物体浸没在密度为ρ4的液体中时,由①②③得:若时,密度为ρ1的物体端下沉;若时,密度为ρ2的物体端下沉;若时,杠杆仍平衡。
方法二:密度差密度差是指杠杆能否平衡决定于两侧所悬挂物体的密度与浸入的液体的密度差的大小。
若ρ1-ρ3>ρ2-ρ4时,密度为ρ1的物体端下沉;若ρ1-ρ3<ρ2-ρ4时,密度为ρ2的物体端下沉;若ρ1-ρ3=ρ2-ρ4时,杠杆仍平衡。
2、进行有关杠杆与密度、体积问题的计算,要使用公式ρ=m/v,这其中与杠杆的平衡条件中没有同类量,但这时应很容易想到重力与质量的关系,而重力与杠杆的平衡条件的力是同类量,所以,杠杆与密度问题的结合,要通过重力与质量的关系进行过渡。
3、进行有关杠杆、滑轮与压强问题的计算,要使用公式P=F/S,很显然,其中的压力与杠杆的平衡条件中的力是同类量,所以,杠杆与压强问题的结合,一定要通过这两个力的关系来实现。
三、题型突破1、杠杆平衡问题与浮力的综合1.如图,体积相同的铁块和铝块挂在杠杆的两端,杠杆处于平衡状态,现将铁块和铝块同时浸没到水中,杠杆将()A.左端下降B.右端下降C.杠杆仍然平衡D.条件不足,无法判断解答:因铝块、铁块体积相同,ρ>ρ铝,有m铁>m铝,G铁>G铝,由杠杆平衡条件,两侧力与力臂的乘积相同,铁但铝一侧的力臂大于铁一侧的力臂;浸没水中后,铁、铝受到的浮力相等,但铝一侧减小的力与力臂的乘积大,所以杠杆不再平衡,铁一侧将下降,即右端下降.故选B.2.质量相等的实心铁块和实心铜块(ρ铁<ρ铜),分别挂在杠杆的两端,杠杆处于平衡状态,若将铜块和铁块同时浸没在水中,则杠杆()A.仍保持平衡B.铁块一端下沉C.铜块一端下沉D.无法判断解答:由于两者质量相等,所以设铁块和铜块的质量为m,杠杆又处于平衡状态,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可得:mgL1=mgL2,所以该杠杆是一个等臂杠杆,即L1=L2=L.铁块和铜块浸没在水中时,铁块受到的浮力:F铁=ρ水gV铁=ρg,同理铜块受到的浮力:F铜=ρ水g,由于ρ铁<ρ铜,所以ρg>ρ水g,即铁块受到的浮力大于铜块受到的浮力;此时作用在杠杆上的力是重力减去它们受到的浮力即:G﹣F浮.由此可知铁块产生的力矩(力臂和力的乘积):(mg﹣ρg)L,同理铜块产生的力矩:(mg﹣ρ水g),由于铜块受到的浮力小于铁块受到的浮力,所以:(mg﹣ρg)L<(mg﹣ρ水g)L,杠杆将向力矩大的一方,即铜块一侧倾斜,故铜块一端下沉.综上分析故选C.2、杠杆与浮力的综合计算1.如图所示,杠杆AOB处在水平位置平衡,OA:OB=1:2,浸入水中的铁球质量m=7.9kg,加在B端的力F=24.5N,ρ铁=7.9×103kg/m3,g=10N/kg.则空心体积是()A.1×10﹣3m3B.2×10﹣3m3C.3×10﹣3m3D.4×10﹣3m3解答:∵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F×OB=F A×OA,∴A端受到的拉力:F A===49N,对于铁球:∵F A+F浮=G球=m球g,∴铁求受到的浮力:F浮=m球g﹣F A=7.9kg×10N/kg﹣49N=30N,∵F浮=ρ水v排g,∴铁球排开水的体积(铁球的体积)v球=v排===3×10﹣3m3,7.9kg铁的体积:v铁===1×10﹣3m3,故空心部分体积:v空=v球﹣v铁=3×10﹣3m3﹣1×10﹣3m3=2×10﹣3m3.故选B.2.如图所示,某圆柱形容器内装有适量的水,底面积为20cm2.将物体B放入水中时,通过磅秤测得总质量为150g;使用一个杠杆提起物体B,发现当杠杆C端挂钩码A时,杠杆在水平位置恰好平衡,物体B刚好有一半体积露出水面.此时天平示数为50g,测得容器内液面下降了1cm.则物体B的密度为3×103kg/m3.(g取10N/kg)解答:第一次通过磅秤测得总质量150g:则G+G水+G B=m1g=0.15kg×10N/kg=1.5N…①容器B的体积:V=2Sh=2×20cm2×10﹣4×0.01m=4×10﹣5m3,第二次此时磅秤示数为50g:则G容器+G水+F浮=m2g=0.05×10N/kg=0.5N…②由①﹣②得,G B﹣F浮=1N…③,当B完全出水,液面将再下降1cm,圆柱形容器装有适量的水,底面积为20cm2,物体受到的浮力等于排开的水的重力,即浮力F浮=ρ水gV排=1.0×103kg/m3×10N/kg×4×10﹣5m3=0.4N将F浮=0.4N代入③,解得G B=1.2N,则m B===0.12kg=120g.则物体B的密度ρ===3g/cm3=3×103kg/m3.故答案为:3×103.3.如图所示轻质杠杆,把密度均为4.0×103kg/m3的甲、乙两个实心物体挂在A、B两端时,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若将甲物体浸没在水中,同时把支点从O移到O′时,杠杆又在新的位置平衡,若两次支点的距离O O′为OA的,求:甲、乙两个物体的质量之比.解答:(1)如图杠杆平衡,根据杠杆平衡条件得,G×OA=G乙×OB,整理可得:甲OB===;(2)甲浸没在水中,杠杆平衡,支点必须向右越大,增大甲的力臂,根据杠杆平衡条件得,(G甲﹣F浮)×O′A=G乙×O′B,(G甲﹣ρ水gV甲)×(OA+OA)=G乙×(OB﹣OA);(ρV甲g﹣ρ水gV甲)×OA=ρV乙g×(﹣OA)=ρV乙g×(﹣OA);整理可得:===因为甲乙密度相等,所以质量之比就等于体积之比,所以甲、乙两个物体的质量之比为2:1.答:甲、乙两个物体的质量之比为2:1.3、杠杆、滑轮与压强的综合计算1.把正方体甲放在水平地面上,对地面的压强是5.4×105Pa.AB是重力可忽略不计的杠杆,支点为0,且OA:0B=1:2.将正方体甲挂在杠杆的A端,在B端施40N竖直向下的拉力时,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如图所示,此时正方体甲对地面的压强变为1.8×105Pa.下列结果正确的是()A.当正方体甲对地面的压力刚好为零时,在杠杆B端应施加竖直向下的拉力是60NB.当正方体甲对地面的压力刚好为零时,在杠杆B端应施加竖直向下的拉力是20NC.正方体甲的重力是240ND.正方体甲的体积约是9.3×10﹣6m3解答:由题知:P1=5.4×105Pa;P2=1.8×105Pa;F1=40N;OA:0B=1:2,设正方体底面积为S;由杠杆平衡条件得:(P1S﹣P2S)•OA=F1•OB,化简得:3.6×105Pa•S=80N,即:S=;物体重力G=P1S=5.4×105Pa××10﹣3m2=120N.当正方体甲对地面的压力刚好为零时,G•OA=F1'•OBF1'=故选A.2.图是锅炉上的保险阀,当阀门受到的蒸气压强超过安全值时,阀门就会被顶开,让蒸气跑出一部分,使锅炉内的蒸气压强减小,阀门面积为3厘米2,杠杆重不计.(1)用毫米刻度尺从图上量出并记录杠杆的动力臂和阻力臂.(2)要保持锅炉内蒸气的压强为1.2×105帕,应在B处挂多重的物体?(3)锅炉用久了耐压能力会降低,怎样调节能使锅炉内蒸气的最大压强小于1.2×105帕?解答:(1)测量可得:动力臂OA=6.1mm,阻力臂OP=37.1mm.(2)气体产生的向上的动力:F=pS=1.2×105Pa×3×10﹣4m2=36N;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可知:F1•OA=G•OP;所以物体的重力G==≈5.9N.(3)锅炉用久了耐压能力降低时动力的大小会减小;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可知,F1•OA的值减小;要使保险阀起到保险作用,应减小G•OP数值的大小,即将重物向左移减小阻力臂或换成质量较小的物体减小阻力.答:(1)动力臂为OA=6.1mm,阻力臂为OB=37.1mm;(2)应在B处挂5.9N的物体;(3)将重物向左移或换成质量较小的物体.3.如图是小华利用杠杆提升浸没在水中的物体B的示意图.杠杆CD可绕支点O在竖直平面内转动,OC:OD=1:2,物体A为配重,其质量为200g.烧杯的底面积为75cm2,物体B的质量为320g,它的体积为40cm3.当物体B 浸没在水中时,水对杯底的压强为P1.当用力拉物体A,将物体B提出水面一部分以后,杠杆恰好在水平位置平衡,此时,竖直向下拉物体A的力为F,水对杯底的压强为P2.若p1与p2之差为40Pa,求拉力F的大小.(g取10N/kg,杠杆的质量、悬挂物体A和物体B的细绳的质量均忽略不计)解答:由P1、P2之差为40Pa.可求F′=△PS=40Pa×0.75×10﹣2m2=0.3N==0.3×10﹣4m3V排=0.4×10﹣4﹣0.3×10﹣4m3=0.1×10﹣4m3F浮=ρgV排=1.0×103kg/m3×10N/kg×0.1×10﹣4m3=0.1N由杠杆平衡条件得(F+GA)OC=(GB﹣F浮)×OD(F+2N)×OC=(3.2N﹣0.1N)×OD代入数值得F=4.2N答:拉力F为4.2N.4.如图所示,若滑轮重为4N,重物重为6N,OB=2•OA;要使轻质杠杆保持平衡,则F的大小为多少?(不计绳重和摩擦)解答:(1)不计绳重和摩擦,使用动滑轮的拉力:F拉=(G+G动)=(6N+4N)=5N.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所以杠杆对动滑轮的拉力为:F'拉=F拉=5N.(2)根据杠杆平衡条件F1L1=F2L2得,F拉'×OA=F×OB,即:5N×OA=F×OB,所以,F=2.5N.答:F大小为2.5N.5.如图所示,AB是一杠杆,可绕支点O在竖直平面内转动,AO:OB=2:3,OD:DB=1:1,滑轮重为100N.当在B点施加大小为F的竖直向下的拉力时,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边长为0.2m的正方体M对水平地面的压强为7500Pa;当在D点施加大小为F的竖直向下的拉力时,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正方体M对水平地面的压强为15000Pa.(不计杠杆重、绳重和摩擦,图中各段绳子所受拉力均沿竖直方向)求:(1)正方体M的受到的重力;(2)拉力F的大小.解答:当F作用B点时,A点受拉力为F1.正方体M受拉力为f1,受重力为G,受支持力为N1 F1×2k=F×3kF1=1.5F f1=3F﹣100NN 1=P1S=7500Pa×0.04m2=300NN 1=G﹣(3F﹣100N)200N=G﹣3F ①当F作用D点时,A电受拉力为F2,正方体M受拉力为f2.受重力为G,受支持力为N2F2×2k=F×1.5k F2=0.75F f2+100N=1.5FN2=P2S=15000Pa×0.04m2=600N600N+f2=G,500N=G﹣1.5F ②由①②两式得F=200N G=800N答:(1)正方体M的受到的重力为800N;(2)拉力F的大小无为200N;4、滑轮与摩擦力的综合计算1.用如图所示的滑轮组拉动物体,当物体匀速移动时,绳端受到的拉力为30N;若物体重100N,不计滑轮重及摩擦,物体受到水平面的摩擦力大小是()A.30N B.60N C.90N D.100N解答:因为有3条绳子作用在动滑轮上,所以水平向左拉物体的拉力为F=3×30N=90N;又因为物体匀速运动,根据二力平衡条件可得,摩擦力的大小等于水平向左拉物体的拉力,大小为90N.故选C2.如图所示,物体A重80N,物体B重72N,物体A在物体B的作用下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如果在物体A上加一个水平向左的力,拉动物体A,使物体B以0.1m/s的速度匀速上升,则此时拉力F及3s内拉力F所做的功W分别是(已知动滑轮重18N,绳重以及绳与滑轮之间的摩擦不计)()A.F=90N;W=27J B.F=60N;W=54J C.F=30N;W=27J D.F=60N;W=18J解答:物体A在物体B的作用下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时,f=F拉=(G+G动)=×(72N+18N)=30N.拉动A向左运动时,A受力如图,F=f+F拉=30N+30N=60N.h=vt=0.1m/s×3s=0.3m,S=3h=3×0.3m=0.9m,W=Fs=60N×0.9m=54J.故B说法正确.故选B.3.如图所示,体重为510N的人,用滑轮组拉重500N的物体A沿水平方向以0.02m/s的速度匀速运动.运动中物体A受到地面的摩擦阻力为200N,动滑轮重为20N.不计绳重和摩擦,地面上的定滑轮与物体A相连的绳子沿水平方向,地面上的定滑轮与动滑轮相连的绳子沿竖直方向,人对绳子的拉力与对地面的压力始终竖直向下且在同一直线上.则下列计算结果正确的是()A.绳子自由端受到拉力的大小是100N B.人对地面的压力是400NC.人对地面的压力为250N D.绳子自由端运动的速度是0.01m/s解答:A、由图知,n=2,不计绳重和摩擦,拉力F=(G轮+f地)=(20N+200N)=110N,故A错;BC、人对地面的压力F压=G﹣F=510N﹣110N=400N,故B正确、C错;D、绳子自由端运动速度v=2×0.02m/s=0.04m/s,故D错.故选B.5、滑轮与浮力的综合计算1.小雨的体重为660N,他使用如下图所示的滑轮组提升重物,已知动滑轮重100N.当匀速提升一个体积为0.02m3的重物(重物始终未出水面)时,他施加360N的力去提升重物,已知每只鞋底与地面的接触面积为2dm2.不计绳重和摩擦.求:(1)重物在水中受到的浮力;(2)此时他对地面的压强;(3)该物体的密度.解答:(1)F=ρ水gV排=1.0×103kg/m3×10N/kg×0.02m3=200N.浮(2)人站在水平地面上,受到竖直向下的重力、绳对人竖直向上的拉力和地面对人竖直向上的支持力,这三个力是平衡力,所以,G=F支+F拉,又因为他对地面的压力与支持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所以,F压=F支=G人﹣F拉=660N﹣360N=300N,∴p===7.5×103Pa.(3)∵不计绳重和摩擦,使用滑轮组时的拉力F=(G物﹣F浮+G动),∴G=nF﹣G动+F浮=2×360N﹣100N+200N=820Nm===82kg则ρ===4.1×103kg/m3.答:(1)重物在水中受到的浮力为200N;(2)此时他对地面的压强为7.5×103Pa.(3)该物体的密度为4.1×103kg/m3.2.在一溶液池内有一个正方体的金属块沉在池底,小华利用滑轮组将其匀速提出液面,提升过程中,滑轮组绳端拉力F与金属块底部到池底的距离h的关系,如图27 所示.已知金属块被提出液面后,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75%.(假设溶液池足够大,金属块被提出液面前后液面高度不变,不计绳重及摩擦,g取10N/kg)求:(1)金属块浸没在液面下所受浮力;(2)金属块的密度;(3)金属块露出液面前,滑轮组的机械效率.解答:(1)根据题意及图象可得:金属块浸没时滑轮组绳端拉力F1=1200N,金属块离开液面时滑轮组绳端拉力F2=1600N,正方体边长L=0.5m,滑轮组绳子的股数n=3,因不计绳重及摩擦,则:F1=(G+G动﹣F浮)=(G+G动﹣F浮)﹣﹣﹣﹣﹣﹣﹣﹣﹣﹣﹣①F2=(G+G动)=(G+G动)﹣﹣﹣﹣﹣﹣﹣﹣﹣﹣﹣﹣﹣﹣﹣﹣﹣﹣﹣②②式﹣①式得:F浮=3×(F2﹣F1)=3×(1600N﹣1200N)=1200N.(2)当金属块被提出水面后则:η′==,∴G=nF2η′=3×1600N×75%=3600N;∴ρ====2880kg/m3.(3)将G=3600N,F2=1600N代入②式可得:G动=3F2﹣G=3×1600N﹣3600N=1200N;∴金属块被提出水面前机械效率为:η===≈66.7%.答:(1)金属块浸没在液面下所受浮力为1200N.(2)金属块的密度为2880kg/m3;(3)金属块露出液面前,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66.7%.四、专题过关1.如图所示,质量不计的不等臂杠杆两端分别挂上实心铁球A,B时,恰好能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若将A和B 同时浸没在水中,则杠杆的状态是()A..右端下沉B.左端下沉C..仍然平衡D..不能判定解答:∵分别挂上实心铁球A,B时,恰好能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ρ铁V A g•OA=ρ铁V B g•OB,所以V A•OA=V B•OB若将A和B同时浸没在水中,则左端=(ρ铁V A g﹣ρ水V A g)•OA=ρ铁V A g•OA﹣ρ水V A g•OA右端=(ρ铁V B g﹣ρ水V B g)•OB=ρ铁V B g•OB﹣ρ水V B g•OB又V A•OA=V B•OB,所以ρ水V A g•OA=ρ水V B g•OB,所以ρ铁V A g•OA﹣ρ水V A g•OA=ρ铁V B g•OB﹣ρ水V B g•OB因此杠杆仍然平衡.故选C.2.如图所示,轻质等臂杠杆的A端挂实心铁块,B端挂实心铜块.两金属块都浸没在水中时,杠杆平衡.若将两个水杯撤去,则(已知ρ铁<ρ铜)()A.无法判断B.杠杆仍平衡C.A端上翘,B端下沉D.A端下沉,B端上翘解答:(1)铁块和铜块浸没在水中时,杠杆平衡,则:(G铁﹣F浮铁)L=(G铜﹣F浮铜)L,∴ρ铁gV铁﹣ρ水gV铁=ρ铜gV铜﹣ρ水gV铜,(ρ铁﹣ρ水)gV铁=(ρ铜﹣ρ水)gV铜,∵ρ铁<ρ铜,∴V铁>V铜,∵F浮=ρ水V排g=ρ水Vg,∴铁块和铜块受到的浮力:F浮铁>F浮铜,∴F浮铁L>F浮铜L,(2)当将两个水杯去掉,杠杆左端力和力臂的乘积为G铁L,杠杆右端力和力臂的乘积为G铜L,∵杠杆原来平衡,(G铁﹣F浮铁)L=(G铜﹣F浮铜)L,∴G铁L﹣F浮铁L=G铜L﹣F浮铜L,∴G铁L>G铜L,挂铁块的A端下沉,挂铜块的B端上翘.故选D.3.如图所示是乳牛喂水器,储水器中水面到阀门的深度为0.5m并保持不变,当浮球浸入水中一半时,阀门恰好关闭,杠杆水平,浮球浸入水中少于一半时阀门打开,浮球密度为0.8×103kg/m3,阀门截面积为2cm2,连杆、杠杆质量不计,求浮球的体积应为多少?(g取10N/kg)解答:已知:水深h=0.5m,浮球密度为ρ=0.8×103kg/m3,阀门截面积为S=2cm2=2×10﹣4m2,g=10N/kg球求:浮球的体积V=?解:阀门受到水的压强为:p=ρ水gh=1×103kg/m3×10N/kg×0.5m=5×103Pa,阀门受到水的压力为:F1=pS=5×103Pa×2×10﹣4m2=1N,则由杠杆的平衡条件得:杠杆右端受到的作用力:F2===0.4N,根据二力平衡条件可得,杠杆右端受到的作用力:F2=G﹣F浮,即F2=ρ球gV﹣ρ水g V,所以球的体积为:V==≈1.33×10﹣4m3.答:浮球的体积应为1.33×10﹣4m3.4.把正方体放在水平地面上,其对地面的压强为5.4×105Pa.AB是重力可忽略不计的杠杆,O为支点,且OA:OB=1:2.将正方体挂在杠杆的A端,在B端施加180N竖直向下的拉力时,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如图7所示,此时正方体对地面的压强变为1.8×105Pa.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在杠杆B端施加270N竖直向下的拉力时,正方体对地面的压力刚好为零B.在杠杆B端施加1080N竖直向下的拉力时,正方体对地面的压力刚好为零C.正方体所受的重力为240ND.正方体的体积为10﹣3m3解答:由题知:P1=5.4×105Pa;P2=1.8×105Pa;F1=180N;OA:0B=1:2,设正方体底面积为S;由杠杆平衡条件得:(P1S﹣P2S)•OA=F1•OB,化简得:3.6×105Pa•S=360N,即:S=1×10﹣3m2;故其体积不可能为10﹣3m3,故D错误;物体重力G=P1S=5.4×105Pa×1×10﹣3m2=540N.故C错误;当正方体甲对地面的压力刚好为零时,G•OA=F2•OBF2===270N.故选A.5.如图所示,质量为8kg,边长为5cm的正方体物块A置于水平地面上,通过细绳系于轻质杠杆BOC的B端,杠杆可绕O点转动,且CO=3BO,在C端用F=20N的力竖直向下拉杠杆,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绳重不计,g取10N/kg)求:(1)物体A的重力G;(2)B端细绳的拉力F拉;(3)物体A对地面的压力F压;(4)物体A对地面的压强P.解答:(1)物体A的重力G=mg=8kg×10N/kg=80N;(2)由杠杆平衡条件得:F拉×OB=F×OC,则F拉===60N;(3)物体A对地面的压力F压=G﹣F拉=80N﹣60N=20N;(4)物体与地面的接触面积S=5cm×5cm=25cm2=2.5×10﹣3m2,物体对地面的压强P===8000Pa;答:(1)物体A的重力为80N.(2)B端细绳的拉力是60N.(3)物体A对地面的压力是20N.(4)物体A对地面的压强是8000Pa.6.如图所示的装置中,物体A的质量为100kg,其底面积为5×10﹣2m2,B、E是定滑轮,C、D是相同的动滑轮;杠杆MN可绕O点在竖直平面内转动,OM:ON=1:2.小文受到的重力为600N,他在N点施加竖直向下的拉力F T1时,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小文对地面的压力为F1,物体A受到的拉力为F A1,物体A对地面的压强p1为6×103Pa;当小文在N点施加竖直向下的拉力F T2时,杠杆仍在水平位置平衡,小文对地面的压力为F2,物体A受到的拉力为F A2,物体A对地面的压强p2为4×103Pa.杠杆MN和绳的质量、轴处的摩擦均忽略不计.g取10N/kg.求:(1)物体A受到的拉力F A1;(2)小文施加的拉力F T2;(3)小文对地面的压力之比F1:F2.解答:(1)以物体A为研究对象,受力分析如图所示.物体A始终处于静止状态:G A=N1+F A1,G A=N2+F A2;已知G A=1000N,∵p=,∴N1=p1S=6×103Pa×5×10﹣2m2=300N,N2=p2S=4×103Pa×5×10﹣2m2=200N,解得:F A1=700N;F A2=800N;(2)以人为研究对象,受力分析如图甲、乙所示.人始终处于静止状态:F1=G人﹣F T1,F2=G人﹣F T2,对杠杆进行受力分析如图丙、丁所示:根据杠杆平衡条件:F A1×OM=F T1×ON,F A2×OM=F T2×ON,已知OM:ON=1:2,F A1=700 N;F A2=800 N解得:F T1=350 N,F T2=400 N;(3)对地面的压力之比==;即压力之比为F1:F2=5:4;故答案为:(1)物体A受到的拉力F A1=700N;(2)小文施加的拉力F T2=400N;(3)小文对地面的压力之比F1:F2=5:4.7.如图所示,滑轮沿水平方向匀速拉动物体A,若拉力F=180N,则物体A与水平桌面的摩擦力为(滑轮重及轮和绳的摩擦不计)()A.180 N B.360 N C.90 N D.无法确定解答:如图所示,使用的是动滑轮,∵滑轮重、轮和绳的摩擦不计,∴f=F=×180N=90N.故选C.8.利用图中所示的装置,把质量为3Kg,密度为3×103Kg/m3的薄石块从水面下4m处拉出水面后,再提升10m.已知动滑轮重为10N(不计绳子与滑轮间的摩擦,设石块地两个上升过程都为匀速,g取10N/Kg).(1)石块的体积为多少?(2)石块浸没在水中时所受的浮力是多少?(3)石块离开水面后提升了10m所做的总功和有用功各是多少?(4)猜想石块地水中和离开水面后,这个滑轮组的机械效率是否相同?解答:(1)V===0.001m3;(2)∵石块浸没在水中,∴V排=V=0.001m3,F浮=ρ水V排g=1×103kg/m3×0.001m3×10N/kg=10N;(3)石块离开水面后:W有用=Gh=mgh=3kg×10N/kg×10m=300J,∵不计绳子与滑轮间的摩擦,∴F=(G物+G轮)=(30N+10N)=20N,s=2h=2×10m=20m,W总=Fs=20N×20m=400J;(4)石块在水中和离开水面后,滑轮组对物体的拉力增大,相当于利用滑轮组提升更重的物体,机械效率将变大.答:(1)石块的体积为0.001m3;(2)石块浸没在水中时所受的浮力是10N;(3)石块离开水面后提升了10m所做的总功和有用功各是400J和300J;(4)石块在水中和离开水面后,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不相同.五、课后作业1.轻质杠杆两端分别挂重为G1和G2的两个实心金属球A和B,已知ρA>ρB,杠杆原来处于平衡状态,如果现在将它们同时浸没于酒精中,则杠杆还能平衡吗?解答:原来杠杆处于平衡状态,根据杠杆平衡条件可知:G1L1=G2L2球浸入酒精中后金属球受到的浮力为:F A=ρgV A=ρ酒g;F B=ρ酒gV B=ρ酒g,酒此时作用在杠杆上的力为球对杆的拉力等于球的重力减去球受到的浮力,即:F1=G1﹣ρ酒g;F2=G2﹣ρ酒g.左边力矩为:M A=(G1﹣ρ酒g)L1=G1(1﹣)L1=G1L1﹣G1L1;右边的力矩为:M B=(G2﹣ρ酒g)L2=G2(1﹣)L2=G2L2﹣G2L2;又因为ρA>ρB,所以:<.所以:G1L1﹣G1L1>G2L2﹣G2L2;因为两边的力距不相等,所以杠杆不会平衡,将向力矩大的左边倾斜.2.如图所示,顶面带有光滑凹槽的轻质杠杆AB可以绕支点O转动,杠杆的A端用细线沿竖直方向连接在地板上,OB=0.5m,在杠杆的B端悬挂一个密度为0.8×103kg/m3的圆柱体M.地板上有一个盛满水的容器.在圆柱体M体积的1/3浸入水中时,从容器内溢出0.4N的水,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此时让一个质量为200g的小球从B点沿凹槽向A端匀速运动,经过4s的时间,系在A端细线的拉力恰好等于0N.若整个过程中杠杆始终保持水平平衡,则小球的运动速度为m/s.(g取10N/kg)解答:圆柱体受到的浮力:F浮=G排=0.4N,∵F浮=ρ水V排g,∴圆柱体浸入水中的体积:V浸=V排===4×10﹣5m3,∴圆柱体的体积:V木=3V浸=3×4×10﹣5m3=1.2×10﹣4m3,圆柱体的质量:m=ρ木V木=0.8×103 kg/m3×1.2×10﹣4m3=0.096kg,圆柱体重:G=mg=0.096kg×10N/kg=0.96N,所以杠杆B端受到的拉力:F B=G﹣F浮=0.96N﹣0.4N=0.56N,∵杠杆平衡,∴F A×OA=F B×OB,小球的质量为:m球=200g=0.2kg,小球的重:G球=m球g=0.2kg×10N/kg=2N,设小球的运动速度为v,则小球滚动的距离s=vt,当A端的拉力为0时,杠杆再次平衡,此时小球到O点距离:s′=s﹣OB=vt﹣OB=v×4s﹣0.5m,∵杠杆平衡,∴G球×s′=F B×OB,即:2N×(v×4s﹣0.5m)=0.56N×0.5m,解得:v=0.16m/s.故答案为:0.16.3.(2010•门头沟区一模)如图所示小星沿杠杆GP水平向右匀速运动,通过对杠杆GP施加竖直向下的压力来提升物体A.其中B、C、E、F都是定滑轮,D是动滑轮,杠杆GP可绕O点在竖直平面内转动.正立方体A的边长为40cm,密度为5×103kg/m3.杠杆GP和细绳的质量均忽略不计,OG为10cm.当小星运动到H点,物体A对水平地面的压强为0Pa.此时通过细绳对动滑轮D的向下拉力F D=6000N.忽略细绳与滑轮的摩擦.g取10N/kg.求:(1)物体A的重力;(2)动滑轮D的重力;(3)若人的质量为40Kg,则OH的长度是多少?解答:(1)物体A的体积:V A=(0.4m)3=0.064m3,物体A的重力:G A=m A g=ρA GV A=5×103kg/m3×10N/kg×0.064m3=3200N;(2)以物体A为研究对象,受力分析如图1所示.F A=G A=3200N,以动滑轮为研究对象,受力分析如图2所示.2F A=F D+G动;2×3200N=6000N+G动,解得:G动=400N;(3)由于人对杠杆的压力等于人的重力,G人=m人g=40kg×10N/kg=400N,对杠杆进行受力分析如图3所示:根据杠杆平衡条件可得:F D×OG=G人×0H,6000N×0.1m=400N×0H,0H=1.5m.答:(1)物体A的重力为3200N;(2)动滑轮D的重力为400N;(3)若人的质量为40Kg,则OH的长度是1.5m.4.如图所示,重为2N的物体B恰能使重为30N的物体A匀速向右运动,则物体A受到水平桌面的摩擦阻力是N,若使物体A以0.2m/s的速度匀速向左运动,作用在A上水平向左的拉力的功率为W.(滑轮间的摩擦不计)解答:由对B物体受力分析可得,绳子对B的拉力等于B的重力,则B对绳子的拉力为2N;则绳子对动滑轮的拉力为2N,由滑轮组的特点可知动滑轮对A的拉力F=2×2N=4N;对A受力分析得:A在水平方向上受拉力及摩擦力而处于平衡状态,故摩擦力f=F=4N;要使物体向左匀速运动,则物体的摩擦力方向向右,则F'=f+F=4N+4N=8N;由功率公式P=Fv=8N×0.2m/s=1.6W.故答案为:4,1.6.5.如图是小刚利用现有设备设计的一个滑轮组来打捞落水铝锭的示意图.已知图中大小滑轮的质量之比为3:1,小刚身体的质量是65kg,铝锭的体积为0.06m3,铝锭出水前与完全出水后小刚对地面的压力之比为9:7,铝的密度为2.7×103kg/m3(若不计水的阻力、不计绳重和摩擦,g取10N/kg),求:(1)出水前铝锭受到的浮力是多少?(2)出水前此滑轮组的机械效率是多少?(3)出水后如果铝锭以0.06米/秒的速度匀速上升,小刚作用在绳子自由端拉力的功率是多少?解答:(1)出水前铝锭浸没在水中(V=V铝),所以,出水前铝锭受到的浮力是:排F浮=ρ水gV排=ρ水gV铝=1.0×103kg/m3×0.06m3×10N/kg=600N.(2)设小动滑轮的重力为G动,则大动滑轮的重力为3G动铝锭处于平衡状态,所以有:G人=mg=65kg×10N/kg=650NG铝=ρ铝gV铝=2.7×103kg/m3×0.06m3×10N/kg=1620NF拉=G铝﹣F浮=810N﹣300N=510N.以大动滑轮为研究对象:出水前小动滑轮对大动滑轮的拉力为F1,出水后小动滑轮对大动滑轮的拉力为F1’,受力分析如图(一)甲、乙所示.n=3出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