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讲 词的本义与引申义
词的本义和引申义-PPT课件
由个别到一般,如“涉:趟水过河— —过河——行走”;又如:“匠”由专指 木匠引申为泛指工匠。 由具体到抽象,如“权:黄桦木—— 秤锤——权力”;又如:“術”、“道” 均由道路引申为途径、方法。
(三)假借义与本义无关
如“纪”有“记”义,但“记”义与“纪” 的本义无关。
(四)分析词义引申系列的意义
现代汉语中也存在词义引申,但引申义为 我们熟知,所以不用专门分析。分析一个词词义 引申的系列,是由古代汉语词义的特殊性决定的, 其意义有: 1、有助于我们加深对词义的理解。如“绥”: 车中把——使人安定——安抚。
2、有助于我们系统地掌握多义词的词义。 如“纪”:①丝的头绪;②法度、准则;③治 理、管理;④记年单位;⑤古书纪传体史书中 记述帝王历史的部分;⑥通“记”。 3、有助于我们确认词在上下文中的具体意 义。如《论衡· 难岁》:“积分为日。累日为月, 连月为时,纪时为岁。” 通过以上“2”的分析, 结合上下文,知“纪”在此处是“积累”义。 4、有助于我们辨析近义词间的异同。如 “冕(帝王戴)、冠(成年人或做官人戴)、 弁(武官戴)、巾(百姓戴)”
二、词的引申义
(一)本义是引申义的核心。
一个词的所有意义不是一盘散沙,它们之间存 在着各种联系,这种联系的核心,就是本义及其具 有的特点。 例1:朝:早晨——早上省视君主、父母—— 朝见、朝拜——朝廷——朝代 例2:信,本义为“言语真实”,直接引申出 “对人真诚”“确实”“相信”“凭证”等义; “凭证”义——信使——音讯——书信。
古代汉语词汇
词的本义和引申义
一、词的本义
(一)词的本义、字的本义、词的基本义
词的本义:是汉字记录的古代文献材料所体现 出来的词的最早意义。(从词汇学角度) 字的本义:是汉字形体结构所反映出来的造字 之初的意义。(从文字学角度) 词的本义:是汉字记录的古代文献材料所体现 出来的词的最早意义。(从词义产生角度) 词的基本义:是词在一定时期内最基本、最常 用的意义。(从词义使用角度)
词汇古今—词的义、引申义(古代汉语课件)
(4)借方位,处所指代事物或人。 “官”:官府——官职,官长
三、两者之间的关系
3.相因:引申义和本义之间具有因果、条件等逻辑关系, 通过推导实现引申。(因为……所以……,只要……就……) “爱”:喜欢——吝惜,舍不得
由本义直接派生出来的意义叫直接引申义;由本义辗转再引申 (即由引申义再引申)而来的意义叫间接引申义。
二、词的引申义
由词的本义推演而派生出来的意义叫词的 引申义。
三、两者之间的关系
引申义是由本义派生出来的,那它和本义之间必然存在一定联系: 1.相似:引申义和本义所指称的对象具有相似之处,可进行模拟。
(1)形貌形状相似 “斗”,本指酒斗,因 形状相似,引申为星斗。
(2)功能作用相似 “关”,本指门闩,后
三、两者之间的关系
朝: 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 早上
——(《水经注·江水》)
盛服将朝。
朝见、上朝
——(《左传·宣公二年》)
使妇人载以过朝。
朝堂、朝廷
——(《左传·宣公二年》)
汉朝陵墓对南山。 ——(杜甫《诸将》)
朝代
本义 直接引申义 间接引申义
思考题
请自行查阅资料弄清下列词的本义:访、 币、斤、戒、干
一、词的本义
2.另外,词的常用义并不一定就是词的本义。
如:“天”字,很多人认为“天”的本义就是“天地”的“天”实际上这 是错误的。《说文》“天,颠也。”《周易·睽》“其人天且劓。”“天” 为黥额,即烙额。(古代的一种刑罚,用烧红的刑具烙伤犯人的额头)。所以, 天:本义是指头顶。
词的本义实际上指有文字可考的、有文献资料可供参证的最初的意义。
一、词的本义
在分析词的本义的时候需要注意以下两点: 1.词的本义并不一定就是这个词的原始意义。
词的本义和引申义
责任、任务 《孟子· 告子》:“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担子 《礼记· 王制》:“轻任并,重任分。”
rèn
任
rén
《大雅· 生民》:“是任是负。” 背负 《说文》:“任,保也。” 担当 《史记》:“是时武安君病,不任行。”
担保 《周礼》:“使州里任之,则宥而赦之。”
信任
《诗· 邶风· 燕燕》:“仲氏 任只,其心塞渊”
益
《吕氏春秋· 察今》:“澭水暴益。”
字:《说文》:“乳也。”《广雅· 释诂》:
“生也。” 本义是生孩子,文字的“字”和名 字的“字”都是它的引申义。文字的意义早已成 了“字”的常用意义,“生孩子”这个意义已经 消亡。
而:《说文》:“颊毛也。”本义是络腮胡子,
被借用作虚词后,本义湮没了,作连词成了它的 常用意义。
性 愛
意 恭
恨 憂
惠 慕
愤 闷
惑 忝
心
在中 在下
关于心理 的意义
性格品质:忠 愚 悍 恭 心理活动:恐 愁 惭 惜
分析字形-隹
形声字:
雉 雌 離 雅
野鸡 从隹,此声 “鹂”的本字 本义为乌鸦, 借为高雅义。
会意字:
雀 从小隹,小鸟也
隻 从又持隹,获的本字
雙 从又持二隹,两鸟
集 鸟停于树
∵
鸟=隹
∴ 雁=鴈
朝,甲文作
,本义为早上,古代早上 儿女省视父母、臣下晋见君王,引申为上 朝、朝见,君主接见臣子的地方为朝廷、 朝堂,有朝廷引申为朝代。这几个意义 相互关联,可用下图表示: 朝:①早上(本义) ②上朝、朝见(直接引申义) ③朝廷、朝堂 ④朝代 (间接引申义)
听凭
任用
苏轼《定风波》:“一 蓑烟雨任平生。” 《尚书· 大禹谟》:“任贤勿贰。”
词的本义和引申义
一、词的本义(一)什么是词的本义所谓词的本义,就是词的本来意义,是指从记录词的汉字的字形结构上所反映出来的、并且在古代的书面语言材料中得到证明的意义。
⏹纲:⏹若网在纲,有条而不紊。
――《尚书·盘庚》⏹为政贵当举纲。
――《北史·源贺传》⏹近习用事,渐乱国纲。
――《晋书五行志下》⏹①提网的总绳。
⏹②事物的关键部分,事理的要领。
⏹③国家的法纪。
⏹【鄙】⏹①命司徒,循行县鄙。
——《吕氏春秋》。
高诱注:“鄙,五百家也。
”⏹②四鄙之萌人。
(《墨子》)⏹③焚符破玺,而民朴鄙。
(《庄子》)⏹④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左传》)⏹⑤我皆有禮,夫犹鄙我。
(《左传》)【鄙】:本义中国周代地方组织单位之一,五百家为一鄙——边邑-质朴、厚道;浅陋、庸俗-鄙夷、看不起;(二)探求本义的方法⏹掌握词的本义可以从两个方面入手:分析汉字的结构和寻找古书用例,并将两者结合起来。
⏹ 1. 据形求义⏹汉字的结构方式和表义特点决定了从汉字的形体分析可以探讨词的本义。
历来的文字学家都是从分析字形入手来探求本义的。
⏹东汉许慎所著的《说文解字》,就是一部通过字形分析来阐释本义的专书。
⏹清儒江沅在《说文解字注·后叙》中指出:“许书之要,在明文字之本义而已。
”⏹ 2. 考核文献⏹即看某个词在古代书籍中的用法和一些资料对这个词的解释。
⏹字形只是词的书写符号,它不能脱离词、脱离语言而直接表达词义。
只有在组词成句的具体语言运用中,词义才能充分显示出来。
⏹因而探求词的本义,更重要的是看文献语言是怎样使用这个词的。
⏹豆——《说文》:“豆,古食肉器也。
”即古代用来盛放肉食的器皿。
⏹“豆”是个象形字,其外形像一只高脚盘盂。
⏹《国语·吴语》:“在孤之侧者,觞酒、豆肉、箪食,未尝敢不分也。
”韦昭注:“豆,肉器。
”⏹《诗经·大雅·生民》:“卬盛于豆,于豆于登。
其香始升,上帝居歆。
”毛亨传:“木曰豆,瓦曰登。
豆,荐葅醢也。
词的本义和引申义
一、词的本义(一)怎样理解“本义”所谓本义就是一个词的本来意义,与引申义相对。
说明:本义应该是最早的原始意义。
但是汉语历史非常悠久,早在汉字出现以前,汉语就已存在,可那时汉语的许多词的意义我们已无法考知。
因此较合适的说法是:本义大都是指有文字形体可考、有文献资料可资参证的初始意义。
或:由汉字和汉字记录的古代书面语体现出来的词的本来意义。
(二)怎样寻求本义具体方法是:根据字形探求,辅以文献证据。
在字形上难以看出本义时,更需要文献证据的帮助。
根据字形分析和用文献证据证明,这两种手段常常是结合在一起的。
“元”、“本”、“牢”、“秉”的本义是什么?先看字形:元□ 象一个人的脑袋本□ 表示树根牢□ 表示牲畜的圈秉□ 表示手里拿着的一把禾再求诸文献:1)狄人归其元。
(《左传·僖公三十三年》)(其元:晋将军先轸的头)2)禽之而乘其车,系桑本焉,以徇齐垒。
(《左传·成公二年》)(系:拴、绑;系桑木焉,以徇齐垒:把桑树根拖在车后面,在齐军的营垒前面驱车示威。
)3)亡羊而补牢,未为迟也。
(《战国策·楚策》)4)彼有遗秉,此有滞穗。
(《诗经·小雅·大田》)(遗秉:收割后剩在田里的禾把)“斯”的本义是什么?先看字形,这是个形声字,义符是“斤”,“斤”乃斧子一类的工具,至此,我们仍然难以确知“斯”的本义。
于是求诸文献:墓门有棘,斧以斯之。
(《诗·陈·墓门》)通过文献的语境,我们知道了“斯”的意义是“用斧子砍”,这便是文献资料中显示出的“斯”的本义。
从这里可以看出,文献资料在探求词的本义的过程中往往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又如:“廉”,观其义符是“广(yan)”,知与房屋有关。
再看贾谊《陈政事疏》“故陛九级上,廉远地,则堂高;陛亡级,廉近地,则堂卑”,其意义就更加具体了:“陛”指台阶,“廉”则指厅堂的边缘。
根据汉字的形体探求,辅以文献证明,这种综合的方法是探求词的本义时最常用的。
词的本义和引申义
引申义和本义的联系方式
1、相似 (1)形貌形状相似 斗、骨 (2)功能作用相似 牧、牢 (3)方式情态相似 获、断 2、相关 齿、月、官、 3、相因 爱
词义引申的规律
1、从具体到抽象 道、理 2、由个别到一般 雄、雌、河 3、由实义到虚义 被、因 词的假借义:由文字假借而产生的意义。如 刀、信。
古今词义的异同
一、古今词义基本相同 二、古今词义迥异 行李、揭、去、绸、勤、烈士 三、古今词义同中有异 幣、信、恨、感激、
词义发展演变规律
1、词义扩大 皮、江、醒、睡 2、词义缩小 臭、虫、宫、瓦 3、词义转移 汤、涕、百姓、诛 4、词义的感情色彩变化 谤、祥、爪牙、 复辟
词的引申义
词在发展过程中,由本义派生出来的意义叫 做词的引申义。如:息:《说文· 心部》: “喘也。从心,从自,自亦声。”本义是喘 息、气息、呼吸。引申为休息、止息,又引 申为灭、滋生、又引申为增长;又引申为儿 子;又引申为利息。 词义引申的方式: 1、连锁式引申 如:题、习 2、辐射式引申 如:引 3、综合式引申 如:朝
词的本义和引申义
词的本义和引申义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词的本义,是指词的原始意义,即造词之初所 表示的意义,但是由于文字产生之前某词的原 始意义已经无从知道,所以通常所谓词的本义, 是指词在文字产生时的意义,即文字形体结构 所反映的、并有史料证明的意义。如:行、益、 字、向、盥、立等。象形字、会意字、指事字 是根据词义的某些方面直接绘形的,我们可以 通过分析字形了解其寓意,解释其本义。 形声字是通过意符表意的,我们可以根据意符 来分析其本义。如顾、颠等。
词的本义与引申义概要课件
诸侯即位的第一年或改位的第一年叫元年。
B间接引申是由直接引申方再引申,即所谓“展转 为他训”。在许多情况下,本义和引申义不是直接 关系,而是间接关系。 朝,本义是早晨(说文:“朝,旦也”)引申为朝 见的“朝”。由朝见再引申为朝廷,由朝廷再引申 为朝代。
引申义有远近之分,离本 义近的叫做近引申,离本义远 的叫远引申。远引申一般是由 近申义再引申的,所以也称为 间接引申,近引申也叫直接引 申。
词义引申的两种基本方式,并不是截然分开的,许 多词义在引申过程中往往是这两种方式的结合。
朝:《说文》:“朝,旦也,”
朝
②拜见
早晨
①朝见—— 朝廷——王—朝 代
③朝向
词义引申的方式-综合式
理:治玉
治理其它 天下太平
理发
道理 纹理 抽象的条理
通顺 通达
• 格:
树木长枝条→ 栅栏→阻止→抵挡→打杀
(本义)
• 二,词的本义也不一定是常用义,同现代汉 语所说的基本意义有区别,特别是那些以假 借方式造成的词更是如此。(例如)
•字
《说文》:“乳也。”
《广雅·释诂》:“生也。”
本义是生孩子,文字的“字”和名字的 “字”都是它的引申义。文字的意义早 已成了“字”的常用意义,“生孩子” 这个意义已经消亡。
•而
《说文》:“颊毛也”。
④醇厚
①厚度大
积土多
③厚道
②重深
节制 节操
礼节
关节
层叠
節:
竹節
法度
节气 节奏
返回本章目录
红
赤子 赤发 红色
炎热
热
赤道 赤方
赤: 大火
空
古代汉语--词的本义和引申义 ppt课件
間。”就是牛的骨節有縫隙。《左傳•莊公十年》:“肉食者
謀之,又何間焉?” 這是引申義。
ppt课件
7
第二、能加深對詞義的理解。
探求本義,有助於透徹地理解詞義。
如:“綏”的本義指車上的繩帶。《論語•鄉黨》:“升車,必正
立,執綏”。“綏”是供人上車時作拉手用,以保持身體穩定的東
西。所以引申出“安”、“安撫”的意思。《左傳•僖公四年》:
在下
性恨愤
愛憂闷 意惠惑 恭慕忝
关于心理 性格品质:忠 愚 悍 恭
的意义
心理活动:恐 愁 惭 惜
ppt课件
37
29
分析字形-隹1
隹
zhuī
ppt课件
鸟
38
30
分析字形-隹2
形声字:
雉 野鸡 雌 从隹,此声 離 “鹂”的本字 雅 本义为乌鸦,
借为高雅义。
会意字:
雀 从小隹,小鸟也 隻 从又持隹,“获”的本字 雙 从又持二隹,两鸟 集 鸟停于树
46
38
常用词本义-2
时:季节,时令 旨:味美,好吃 就:接近,走近,
趋向 亡:逃跑,逃匿 坟:土堆,土堤 仇:相匹,相配 遂:顺利地完成
反:手心翻转 访:征求意见 俭:自我约束 谷:山间溪流 顾:回头看 字:生孩子 引:拉开弓 序:东西墙
ppt课件
身:怀孕 天:头顶 伐:砍杀 城:城墙 货:财物 制:裁剪 觉:睡醒 族:聚集
• 你所经历的课堂,是讲座式还是讨论式? • 教师的教鞭
• “不怕太阳晒,也不怕那风雨狂,只怕先生骂我 笨,没有学问无颜见爹娘 ……”
• “太阳当空照,花儿对我笑,小鸟说早早早……”
精品资料
一、詞的本義
例如:“向”,《辭源》前三個義項是:1、 北的本義呢?從文字體
词的本义和引申义
节
7.节制、节省 6.节操 1.木节
竹节
5.法度
2.关节 3.节气
4.节奏
引
《说文· 弓部》“引,开弓也。” 本义:开弓 引申义:延长
《左传· 成公十三年》“我君景公引领西望。”
引导、带领
《史记· 魏公子传》“公子引侯生坐上座” 《史记· 项羽本纪》“项羽引兵”
后退
《战国策· 赵策三》“秦军引而去”
中间 半路拦截 要挟 求得 需要 邀请 重要
要(腰)
简要 约定
东方“故先生立司南以端朝夕” 初“孟春之朝”
朝:早晨(本义) 朝见
朝廷 朝代 潮汛“天下之朝夕可定乎” 日、天“夙兴夜寐,靡有朝矣”
(四)词义引申的一般规律
词义的引申,通常是由具体到抽象, 由个别到一般。
三、为什么要分析词的本义和引申义
引:
开弓(本义)
延长 引导 后退
2.链条式的引申
由甲义引申为乙义,又由乙义引 申为丙义,这样一环套一环的引申。
“要”
“要”是“腰”的古字。
《墨子· 兼爱》“昔楚灵王好士细要。”
“要”
1.中间。《战国策· 秦策》“是王之地一经两海,要绝 于天下也。” 2.半路拦截。《左传· 襄公三年》“吴人要而击之。” 3.要挟。《论语· 宪问》“虽曰不要君,吾不信也。” 4.求得。《孟子· 公孙丑上》“非所以要誉于乡党朋友 也。” 5.需要(yào)。白居易《红线毯》“地不知寒人要暖, 少夺人衣作地衣。”
词的本义:
词的本来意义,是与该词的书写形 式相应,并有文献参证的词的最早意义。
确定本义,对于正确理解字义的发 展变化,即作为造字对象的词的意义在 后来的演变和派生新词等新现象,有很 大帮助。
词的本义与引申义
豆——《说文》:“豆,古食肉器也。”“豆”是个象形字, 其外形像一只高脚盘盂。《国语·吴语》:“在孤之侧者, 觞酒、豆肉、箪食,未尝敢不分也。”韦昭注:“豆,肉 器。”《诗经·大雅·生民》:“卬盛于豆,于豆于登。” 毛亨传:“木曰豆,瓦曰登。豆,荐葅醢也。”郑玄笺: “祀天用瓦豆,陶器质也。”由此,我们可以断定:“豆” 的本义是古代用来盛放肉食的器皿。 末——《说文》:“末,木上曰末,从木,一在其上。”徐 灏注笺:“木杪曰末,故于木上作画,指事。”“木”是个 指事字,是在象形字“木”上加上一个抽象的指事符号来表 示的,义为树梢。《左传·昭公十一年》:“末大必折,尾 大不掉。”意即树梢太大必定折断,尾巴太大难以甩动。由 此,可以断定:“末”的本义是树梢。 秉——《说文》:“秉,禾束也。从又持禾。”朱骏声《说 文通训定声》:“从又持禾,会意。手持一禾为秉,手持两 禾为兼。”《诗经·小雅·大田》:“彼有遗秉,此有滞 穗。”毛亨传:“秉,把也。”《仪礼·聘礼》:“四秉曰 筥。”郑玄注:“此秉谓刈禾盈手之秉也。”由此,可以断 定:“秉”的本义是禾束.
形声字的形旁,只表示字的本义所属的意义范畴, 而不表示字的具体意义,因此,不能从形旁直接断 定其本义。但是,如果我们知道了某一个形声字的 若干个意义,就可以根据其形旁来确定哪一个意义 可能是本义,然后再通过古代的语言材料来论证。 ④形聲例: 適(適):《說文》:“之也。從辵(chuò),啻 (chì)聲。” (篆)。 《莊子·逍遙遊》:“適莽倉者,三餐而反。 ”可 證本義為“到„„去”。
在新版《辞海》中,“题”字共有七个
义项,即: ① 头额; ② 标识篇首的文字,如“标题”、 “篇题”; ③ 题目、问题; ④ 书写、署,如“题字”、“题诗”; ⑤ 品评; ⑥ 章奏; ⑦ 通“提”。
词的本义和引申义PPT课件
∵ 鸟=隹
∴ 雁=鴈 雞=鷄 雅=鴉
分析字形-贝
货贝
分析字形-贝部字举例
财货资贿
表示与财
物有关的 贵 贫 贤 贱
意义
買 赏赠购
名词 形容词 动词
分析字形-肉
肉
肉
月
腐 瘸 胔 形容词
zī,肉烂
指有关身体
肿 肥 腴 的某些性状
腹 脚 胸 名词
肩背肾
指头以外的 部位
注:期、朔、朝、朗、朦、胧,从月,不从肉。
分析字形-肉部字
膏:本义是脂肪,肥肉。 臘(腊):本义是岁终祭祀,祭神用肉, 故字从肉。 膳:本义肉食,即是上等饮食。 脩:干肉。《论语》:“自行束脩以上, 吾未尝无诲焉。”(与修不同,古书常通 假)
分析字形-阝 (左阜右邑)
阜(fù ):
土山
邑:人居住的地方
分析字形-阜
与山 有关
名 词 陵大阜 阳山南
词的本义就是指有语言文字材料所能证明的词的本 来意义。因此,词的本义不一定都是原始意义。判 定本义的原则:“字形可考,文献可证”。
引申义就是发展、延伸的意思。词的引申义,就是 在本义的基础上繁衍派生出来的意义。凡属直接派 生引申义的意义我们称之为基础义,它可以是本义, 也可以是本义以外的其它意项。
二、分析本义的方法
分析本义要依据甲 骨文、金文、篆文等 古文字,因为它们离 造字时代更近。
许慎说:“会意者,比类合谊,以 见指撝(huī),武信是也。” “指事者,视而可识,察而见义。 上下是也。”
分析字形-象
分析字形-斤
本义:砍伐 树木的工具
《孟子·梁惠王上》:“斧斤以时入山林。”
分析字形-豆
本义:盛食物的器皿,形 似高脚盘
词的本义与引申义
堤坝以防止水。《周礼》 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国语》 吾闻忠善以损怨,不闻作威以防怨。《左传》 祖俗而施教,察失而立防。《后汉书》 君子行有防表。 车错彀兮短兵接。《楚辞》 斩木为兵,揭竿为旗。《过秦论》 瑜得精兵五万,自足制之。《资治通鉴》 兵者,国之大事。《孙子兵法》 夫兵,犹火也。《左传》
乱:《韩非子· 难一》:“法败则国乱。” 《出师表》:“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 诸侯。” 《尚书· 泰誓》:“予有乱臣十人,同心同 德。”孔颖达:“乱,治也,故谓我治理之臣有十 人也。”
“要”的意义可以用下表描述: 腰(人体的中间部分) 中间(事物的中间部分) 拦截(迫使他人中途停止前进) 要挟(迫使他人改变意向,满足自己的欲望) 求得(请求他人满足自己的欲望) 需要(期待某种欲望得到满足)
1、引申义产生的途径 (1)从词义所概括的事物的特性来引申
(2)用比喻的方法引申 鱼肉、根本、心腹、手足、草芥、坎坷、咽喉、弹丸 (3)用借代的方法引申 干戈、朱门、江山、梨园、丝竹、口舌、笔墨、杜康
3、引申义和本义的联系方式 相似:引申义和本义所指称的对象有某种相似之 处。
维北有斗,不可以挹酒浆。《诗· 大东》 孟尝君出关,关法鸡鸣而出客。《史记》
相关:引申义和本义所指称的对象或所表达的概 念相互关联,彼此牵涉。
相因:引申义和本义间具有因果、条件等逻辑关 系,通过推导实现引申。
节— ①竹则笋苞抽节。《吴都赋》 ②风断蒲草节,霜埋翠竹根。《建都十二郎》 ③彼节者有间,而刀刃者无厚。《庄子》 ④寒暑易节,始一反焉。《列子》 ⑤每闻琴瑟之声,则应节起舞。《促织》
⑥时穷节乃见。《正气歌》
第八讲 词本义与引申义
词的本义与引申义一、词的本义词的本义,即词本来的意义。
由于语言历史悠久,一个词最初的、原始的意义很难确切弄清。
词的本义并非词的原始意义。
我们所言的词的本义,是指从汉字字形上分析出来的、并有古代文献做参证的、最早的意义。
二、如何探求字/词的本义——因形求义1、依据字形分析A象形字。
水,。
《水经注》:“江水又东,迳巫峡。
”(古指河流,本义。
)B指事字。
本,。
《国语·晋语》:“伐木不自其本,必复生;塞水不自其源,必复流;灭祸不自其基,必复乱。
”(树根,本义。
)C会意字。
粪,《荀子·强国》:“堂上不粪,则郊草不瞻旷芸;白刃扞乎胸,则目不见流矢;拔戟加乎首,则十指不辞断。
非不以此为务也,疾养缓急之有相先者也。
”(扫除,本义。
)D形声字。
诛:从言,朱声。
《论语·》:“宰予昼寝。
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于予与何诛?’子曰:‘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
于予与改是。
’”(责备,本义。
)在探求词的本义时必须依据古文字形,如莫、朝、射等字,只有依据古文形体,才能准确地把握本义,否则容易产生混淆。
2、从多个义项中确定最早的一个当一个词存在多个义项,且通过字形分析并不能确定哪个为最初的意义时,需要依据古文献,去判断哪个在先。
如:访,有两个常用义,一为“询问”,一为“访问”,文献中“询问”义在前,应为本义。
愤:有两个常用义,一为“愤懑”,一为“愤怒”,文献中“愤懑”义在前,应为本义。
三、引申义由本义推演而派生出来的意义叫引申义。
根据与本义关系的亲疏远近可将引申义分为直接引申义和间接引申义。
直接引申义是直接由本义派生出来的意义。
间接引申义则由本义辗转再引申(即由引申义再引申)而来的意义。
例:朝:①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
(《水经注·江水》)早上②盛服将朝。
(《左传·宣公二年》)朝见、上朝③使妇人载以过朝。
(《左传·宣公二年》)朝堂、朝廷④汉朝陵墓对南山。
词的本意和引申义
一、结合甲骨文、金文、小篆等分析汉字 的形体。 斤:斫木斧也。象形。 戒:警也。从廾、戈,持戈以戒不虞。 刃:刀尖也。象刀有刃之形。 适:之也。从辵,啻声。
二、考核文献 探求词的本义,更重要的是看文献语言是怎 样使用这个词的。 1、看看古代文献中是否有这样的解释。 2、看看古代文献中是否有这样的用法。 向:字形分析其本义是朝北的窗子。 文献:《说文》:“北出牖也。”《诗 经豳风七月》:“塞向墐户。”
词的本义和引申义词的本义与引申义所谓词的本义就是词的本来意义但不一定都是原始意义是与词形相应的能有文献资料证明的词的最古意义
词的本义和引申义
词的本义与引申义
一、本义及其本义的探求 所谓词的本义,就是词的本来意义,但不 一定都是原始意义,是与词形相应的能有 文献资料证明的词的最古意义。 即词在文献语言所使用的几个意义中作为 引申派生起点的那个意义。 益:本义是水溢出。字形从水从皿。 《淮南子》:“澭水暴益。”
实践: 走: 《触龙说赵太后》:“老臣病足,曾不能疾 走.” 树: 《孟子梁惠王上》:“五亩之宅,树之以桑.”
探求本义要注意的问题: 1、当心字形的讹变。如:臣P93 一般来说,一个字的形体结构所表现出来 的意义与实际语言中词的意义相符时,它 就是造字时候的本义。
考察本义与引申义的关系时要注意的问题: 1、字音的变化。如:朝zhāo→cháo,骑 qí→jì 2、字形的变化。如:何→荷,解→懈,树 →竖 p123第6、7题。
词的本义与引申义PPT课件
兼與藥相沾不可取 (夢溪筆談·活板) • 依乎天理批大郤(xì)導大窾(kuǎn)
(莊子·養生主) • 心之所同然者何也謂理也義也 (孟告上)
• 理:治玉→纹理→规律、条理→道理
节(節)《說文》:“竹約也。”“約,纏束也。”段注: 竹節如纏束之狀。 • 笣笋抽節 • 其餘木也為堅多節 (易經·說卦) • 盤根錯節 橫生枝節 • 彼節者有間而刀刃者無厚 (莊子·養生主) • 二十四節各有教令 (史記·太史公自序) • 寒暑易節始一反焉 (列子·湯問) • 長歌起促節 (陸機《擬古》) • 每聞琴瑟之聲則應節而舞 (聊齋志異·促織) • 汝何博謇(jiǎn忠誠、正直)而好脩兮紛獨有此姱(kuā 美好)節 (離騷) • 強本而節用則天不能貧 (荀子·天論) • 開源節流
(禮記·禮運) • 爪牙 手足喻兄弟 蛇足喻贅疣 心腹喻親
信 草芥喻微不足道之物 咽喉喻要害 • 彈丸喻狹小之地 風霜喻世故
比喻義與比喻辭格的分辨 • 天崩地坼天子下席 (周烈王,戰國策·趙·魯仲連義不帝秦) • 周烈王崩諸侯皆吊 (同上) • 一旦山陵崩長安君何以自托于趙
(戰國策·趙) • 不義不暱厚將崩 (左隱元) • 先帝創業未半而中道崩殂
一、词的本义(概念、探求方法、注意处)
1、概念 和引申义相对而言, 根据字的早期形体结构的分析和文献语
言材料, 词的最早意义。
• 斧斤以時入山林材木不可勝用也 (孟梁上)
• 亡羊補牢未為遲也 (戰國策·楚) • 析薪如之何匪斧不克
(詩·齊·南風)
2、探求本义的方法
2、探求本义的方法(主要有两种)
(孟梁上)
朝:早晨→朝见、朝拜→朝廷→朝代 朝着、向着→朝、向
词的本义和引申义课件1
2 ,从本义与引申义所表示的内容角度分析 (1)由具体到抽象. 由具体到抽象. 纲——本义是"提网的总绳" ——本义是"提网的总绳" 本义是 《尚书盘庚上》:"若纲在网,有条而不紊." 尚书盘庚上》 若纲在网,有条而不紊. 引申为"事物的总要或主体",如"大纲,总纲" 引申为"事物的总要或主体" 大纲,总纲" 《诗经大雅卷阿》:"岂弟君子,四方为纲." 诗经大雅卷阿》 岂弟君子,四方为纲. 郑玄笺: 纲者能张众目. 郑玄笺:"纲者能张众目." 又由此引申为"国家的法度" 又由此引申为"国家的法度" 《史记淮阴侯列传》:"秦之纲绝而维弛." 史记淮阴侯列传》 秦之纲绝而维弛.
河——本义专指黄河,《庄子秋水》:"秋水时 ——本义专指黄河, 庄子秋水》 本义专指黄河 百川灌河. 引申为水道总称,泛指各种河流, 至,百川灌河."引申为水道总称,泛指各种河流, 汉书》颜师古注云: 如《汉书》颜师古注云:"冀州凡水大小皆谓之 河." 由实词到虚词. (3)由实词到虚词. 寝衣,长一身有半. 被——《说文》:"被,寝衣,长一身有半." 《说文》 本义是被子. 本义是被子. 引申出"覆盖","泽~后世 " 引申出"覆盖" 又引申为"施加" 天被尔禄. 又引申为"施加", "天被尔禄." 又引申为"遭受" 遭到" 又引申为"遭受","遭到","项王身亦被十余 创." 又引申虚化为介词,用于被动句, 又引申虚化为介词,用于被动句, "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 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 "今月十三日,臣被尚书召问." 今月十三日, 今月十三日 臣被尚书召问.
词的本义和引申义
一、词的本义 1.什么是词的本义:一个词的本来的意义,即有文字形体可考、有文 献资料可证的最古的意义。也就是词在文献语言所使用的几个意义中 作为引申派生起点的那个意义。 ① 四鄙之萌人。 ② 焚符破玺,而民朴鄙。 ③ 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④ 今之争夺,非鄙也,财寡也。 ⑤ 我皆有礼,夫犹鄙我 2、探求本义的途径 (1)借助词的书写形式 《楚辞·渔父》:“颜色憔悴。” 《诗·秦风》:“有马白颠。”
词的本义和引申义
3.综合式 《诗·小雅·小弁》:“譬彼舟流,不知所届。” 《管子·侈靡》:“乡殊俗,国异礼,则民不流 矣。” 《书·禹贡》:“五百里荒服,三百里蛮, 二百里流。” 《国语·周语》:“三年,乃流王 于彘。” 《孟子·公孙丑》:“德之流行,速于 置邮而传命。” 。《荀子·致仕》:“凡流言、 流说、流事、流谋、流誉、流愬,不官而恒至者, 君子慎之。” 《国语·晋语》:“肆侈不违,流 志而性,无所不疚,是以及亡而不获追鉴。” 《楚辞·渔父》:“宁赴湘流,葬身于江渔之腹 中。”
词的本义和引申义
3.词义引申的途径 (1)从词义所概括的事物的特性(包括性质、形 状、颜色、味道、用途等)来引申。 《孟子·尽心上〉:“君子引而不发。” 《史 记·项羽本纪》:“汉王则引兵渡河。” 《孟 子·梁惠王上》:“天下之民皆引领而望之矣。” 马中锡《中山狼传》:“引避道左,以待赵人之 过。” 《孟子·滕文公上》:“冠素。” 《诗经·召 南·羔羊》:“素丝五纪。” 《诗经·魏风·伐 檀》:“彼君子兮,不素餐兮。” 《淮南子·本 经》:“其事素而不饰。”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词的本义和引申义
《论语·子张》:“是以君子恶居下流, 天下之恶皆归焉。” 《大戴礼记·曾子立 事》:“观说之流,可以知其术也。” 《汉书·艺文志》:“儒家者流,盖出于 司徒之官。” 四、研究词义引申的意义 《战国策·冯谖客孟尝君》“左右以君贱 之也,食以草具”。 《左传·郑伯克段于 鄢》“缮甲兵,具卒乘”。 《史记·项羽 本纪》“良乃入,具告沛公。”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词的本义与引申义一、词的本义词的本义,即词本来的意义。
由于语言历史悠久,一个词最初的、原始的意义很难确切弄清。
词的本义并非词的原始意义。
我们所言的词的本义,是指从汉字字形上分析出来的、并有古代文献做参证的、最早的意义。
二、如何探求字/词的本义——因形求义1、依据字形分析A象形字。
水,。
《水经注》:“江水又东,迳巫峡。
”(古指河流,本义。
)B指事字。
本,。
《国语·晋语》:“伐木不自其本,必复生;塞水不自其源,必复流;灭祸不自其基,必复乱。
”(树根,本义。
)C会意字。
粪,《荀子·强国》:“堂上不粪,则郊草不瞻旷芸;白刃扞乎胸,则目不见流矢;拔戟加乎首,则十指不辞断。
非不以此为务也,疾养缓急之有相先者也。
”(扫除,本义。
)D形声字。
诛:从言,朱声。
《论语·》:“宰予昼寝。
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于予与何诛?’子曰:‘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
于予与改是。
’”(责备,本义。
)在探求词的本义时必须依据古文字形,如莫、朝、射等字,只有依据古文形体,才能准确地把握本义,否则容易产生混淆。
2、从多个义项中确定最早的一个当一个词存在多个义项,且通过字形分析并不能确定哪个为最初的意义时,需要依据古文献,去判断哪个在先。
如:访,有两个常用义,一为“询问”,一为“访问”,文献中“询问”义在前,应为本义。
愤:有两个常用义,一为“愤懑”,一为“愤怒”,文献中“愤懑”义在前,应为本义。
三、引申义由本义推演而派生出来的意义叫引申义。
根据与本义关系的亲疏远近可将引申义分为直接引申义和间接引申义。
直接引申义是直接由本义派生出来的意义。
间接引申义则由本义辗转再引申(即由引申义再引申)而来的意义。
例:朝:①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
(《水经注·江水》)早上②盛服将朝。
(《左传·宣公二年》)朝见、上朝③使妇人载以过朝。
(《左传·宣公二年》)朝堂、朝廷④汉朝陵墓对南山。
(杜甫《诸将》)/一朝天子一朝臣。
朝代朝,甲文作,本义为早上,古代早上儿女省视父母、臣下晋见君王,引申为上朝、朝见,君主接见臣子的地方为朝廷、朝堂,由朝廷引申为朝代。
这几个意义相互关联,可用下图表示:朝:①早上②上朝、朝见③朝廷、朝堂④朝代本义直接引申义间接引申义四、本义与引申义的联系方式1、相似(有某种相似处,可以类比,因以为引申。
)形貌形状斗,本指酒斗,因形状相似,引申为星斗。
功能作用关,本指门闩,后引申为关卡,均有控制出入的作用。
方式情态奋,本指鸟奋飞,后指马、牛奋蹄。
(《诗经·邶风·柏舟》:“静言思之,不能奋飞。
”俗语:“老牛自知夕阳晚,不待扬鞭自奋蹄。
”)2、相关(有关联,可以以此代彼)标志作用齿,本指门牙,后表示年龄。
动作代表主客体歌,本指歌唱,后指歌曲。
以性状代人姝,本指女子貌美,后指美貌女子。
以方位处所指人官,本指官署,后指官员。
3、相因(有因果条件关系)如:危,本指高,后指危险。
五、词义引申举例(一)连锁式引申:1、要:金文作、,《说文》:“要,身中也。
”①昔楚灵王好细要。
(《墨子·经说》)腰②是王之地一经两海,要绝天下也。
(《战国策·秦策》)中间③吴人要而击之,获邓廖。
(《左传·襄公三年》)拦截④虽曰不要君,吾不信也。
(《论语·宪问》)要挟⑤非所以要誉于乡党朋友也。
(《孟子·公孙丑》)求得⑥地不知寒人要暖,莫把人衣做地衣。
(白居易《红线毯》)需要“要”的意义可以用下表描述:①腰(人体的中间..部分)..部分)②中间(事物的中间③拦截(迫使他人中途..停止前进)④要挟(迫使他人改变意向,满足自己的欲望)⑤求得(请求他人满足自己的欲望)⑥需要(期待某种欲望得到满足)2、防:《说文》:“防,隄(堤)也。
”①巨防容蝼而漂邑杀人。
(《吕氏春秋·慎小》)以防止水。
(《周礼·地官·稻人》)堤坝②防民之口,甚于防川。
(《国语·周语》)堵水、防止水患③吾闻忠善以损怨,不闻作威以防怨。
(《左传·襄公三十一年》)杜渐防萌。
(《后汉书·丁鸿传》)禁止、防备、防止④以礼义防民。
(《盐铁论·本议》)祖俗而施教,察失而立防。
(《后汉书·桓谭传》)约束⑤君子行有防表。
(《荀子·儒效》)规范、标准“防”的意义线索可以用下图表示:①堤坝(堵水所用的建筑)②堵水、防止水患(堤坝的作用是堵水)③禁止、防备、防止(由堵水泛指堵塞禁阻等意思)④约束(对人的行为进行约束)⑤规范、标准(有约束而形成的行为规范)以上两例和“朝”的词义引申脉络一样,由本义过渡到直接引申义,再过渡到间接引申义,中间是一环扣一环的关系,就像链条一样。
我们把这种引申脉络称作连锁式引申(也叫做链条式引申)。
(二)辐射式引申:1、节:《说文》:“节,竹约也。
”①竹则笋苞抽节。
(左思《吴都赋》)竹节②其于木也,为坚多节。
(《周易·说卦》)风断蒲草节,霜埋翠竹根。
(杜甫《建都十二郎》)木节、草节③彼节者有间,而刀刃者无厚。
(《庄子·养生主》)关节④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列子·汤问》)季节、节气⑤每闻琴瑟之声,则应节起舞。
(蒲松龄《促织》)节奏、节拍⑥时穷节乃见。
(文天祥《正气歌》)气节、节操⑦长幼之节,不可废也。
(《论语·微子》)礼节⑧强本而节用,则天不能贫。
(《荀子·天论》)节约⑨(苏武)杖汉节牧羊,卧起操持,节毛尽落。
(《汉书·苏建传》)旌节、节杖“节”的引申线索可以图示如下:②木节、草节(用于草木)③关节(用于动物)④季节、节气(用于时日)①竹节⑤节奏、节拍(用于音乐)⑥气节、节操(用于道德)⑦礼节(用于社会)⑧节约(用于用度)⑨旌节、节杖(用于外交)“节”的引申是根据“竹节”的特点而来的,可以表示为:连接(引申为事物的连接处):②③①分段(引申为事物的分段处):④⑤制约(引申为约束等意思):⑥⑦⑧⑨2、问:《说文》:“讯也。
”①既克,公问其故。
(《左传·庄公十年》)询问②伯牛有疾,子问之。
(《论语·庸也》)问候、慰问燕王吊死问生,与百姓同其甘苦。
(《战国策·燕策》)③淑问如皋陶。
(《诗经·鲁颂·泮水》)审问④昭王南征而不复,寡人是问。
(《左传·僖公四年》)责问、追究⑤既而羁寄京师,久无家问。
(《晋书·陆机传》)音讯⑥恣所为不问。
(柳宗元《童区寄传》)过问、干预“问”的引申脉络可图示如下:②问候、慰问③审问①询问④责问、追究⑤音讯⑥过问、干预3、贱:《说文》:“贾少也。
”①心忧炭贱愿天寒。
(白居易《卖炭翁》)价钱低②朝廷不敢辞贱,军旅不敢辞难。
(《韩非子·有度》)地位低下③左右以君贱之也,食以草具。
(《战国策·齐策》)轻视④老臣贱息舒祺,年少,不肖。
(《战国策·赵策》)自谦词“贱”的引申线索如下:②地位低下、卑贱①价钱低③轻视、认为卑贱④自谦词从以上几例可以看出,所有的引申以之间是并列的关系,都是直接从本义引申而来的直接引申义,就象是以本义为中心向四周辐射出来的一样,这种情况叫作辐射式(或放射式)引申。
(三)综合式引申:1、信:《说文》:“诚也。
”①信言不美,美言不信。
(《老子》)言语真实②与朋友交,能不信乎?(《论语·学而》)诚信③人谓子产不仁,吾不信也。
(《左传·襄公三十一年》)相信④舜其信仁乎?(《韩非子·难一》)的确⑤用为符信,上书自陈。
(《史记·外戚世家》)信物⑥诗好几时见?书成无信将。
(杜甫《寄彭州高三十五使君适虢州岑二十七长史参》)信使⑦自可断来信,徐徐更谓之。
(《孔雀东南飞》)音信⑧不忍拈将等闲用,半封京信半题诗。
(元稹《书乐天纸》)书信“信”的义项可以分析如下:①言语真实:言语+真实..;②诚信:对人的态度+真实..;③相信:确认+某种情况+真实..;④的确:某种状态+真实..;⑤信物:用来证明情况真实..+物品;⑥信使:携带信物传递消息或命令+人;⑦音信:信使所传递的+消息;⑧书信:传递消息的+文字材料。
“信”的引申线索如下:②诚信①言语真实③相信④的确⑤信物⑥信使⑦音信⑧书信从“信”的引申线索可以看出,第二、三、四、五几个义项都是直接引申义,由本义到这几个义项的关系是辐射式的;第五、六、七、八等几个义项则是一环扣一环的连锁式引申。
整个引申脉络综合了辐射式和连锁式两种,这种情况称为综合式引申(也叫复合式引申)。
2、任:①是任是负。
(《诗经·大雅·生民》)抱②此任重道远而无牛马,济大川而无舡楫也。
(《商君书·弱民》)担子③以为能胜其任也。
(《孟子·梁惠王下》)责任、任务④秦任商君国以富强。
(《盐铁论·非鞅》)任用⑤争及此花檐户下,任人采弄尽人看。
(白居易《题山石榴花》)任凭⑥众怒难任。
(《左传·僖公十五年》)承担、担当⑦罪非殊死,考未竟者,一切任出,以须立秋。
(《后汉书·章帝纪》)担保⑧王甚任之。
(《史记·屈原贾生列传》)信任“任”的引申线索可图示如下:②担子③责任、任务④任用⑤任凭⑥承担、担当⑦担保⑧信任从“任”的引申线索可以看出,第二第六两项意义均为直接引申义,后面的义项又分别以这两个义项作为依据辗转再引申,整个引申脉络也体现为复合式的引申。
六、词义引申的一般规律(一)由具体到抽象。
如:道:本义指道路,例:周道如砥,其直如矢。
(《诗经·小雅·大东》)引申为(达到某一目的的)抽象的途径、方法,例:交邻国,有道乎?(《孟子·梁惠王上》)再引申为抽象的规律、道理,例: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
(《庄子·养生主》)(二)由个别到一般。
如:雄、雌:本义指雄鸟和雌鸟,专指鸟类而言。
《说文》:“雄,鸟父也。
雌,鸟母也。
”例:谁知鸟之雌雄。
(《诗经·小雅·正月》)引申为泛指所有动物,例: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木兰辞》)①抱(三)由实词到虚词。
如:以:本义为任用、使用,是动词。
例:忠不必用兮贤不必以。
(屈原《涉江》)后引申虚化为介词,意思为凭、用等。
例:以家量贷,而以公量收之。
(《左传·昭公三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