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经济学(资本主义部分)(第三版) 杨干忠 (2)
政治经济学(2)教学大纲(第三版)[1]
《政治经济学》(Ⅱ)教学大纲一、课程代码 4010506二、课程名称(1)中文名政治经济学(Ⅱ)(2)英文名 Political Economics(Ⅱ)三、课程管理院(系)及教研室经济贸易学院政治经济学教研室四、大纲说明1、学时与学分数。
周学时2,16周共32学时;2学分。
2、考试方式与成绩评定考试方式为全校统一闭卷考试,卷面成绩占80%,平时成绩占20%。
五、纲目第十一章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及其对经济的干预和调节[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是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产生与发展的过程及原因、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实质及现代资本主义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调节;难点是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实质、国家干预调节经济的手段。
第一节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一、自由竞争的资本主义(一)自由竞争资本主义的时间阶段(二)自由竞争资本主义的基本特征二、私人垄断资本主义(一)生产集中和资本集中必然引起垄断(二)垄断组织(三)垄断价格和垄断利润三、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产生与发展的过程及原因(一)国家垄断主义的概念(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大体上经历了三个时期(三)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产生和发展的主要原因第二节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形式和实质一、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形式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具体形式可分为四种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实质第三节现代资本主义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调节一、市场调节的局限及国家干预的目标(一)市场调节的局限性的主要表现(二)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宏观经济调控的目标二、国家干预调节经济的手段主要的政策措施:财政政策;货币信贷政策;产业政策;收入政策三、现代资本主义市场经济模式(一)美国模式(二)德国模式(三)日本模式四、资本主义国家干预和调节经济的后果第十二章经济全球化和资本主义国际经济关系[教学重点与难点] 经济全球化的形成原因、表现、影响和矛盾。
第一节经济全球化的形成及表现一、经济全球化的含义二、经济化全球的形成及其原因三、经济全球化的表现生产的全球化、贸易的全球化、金融的全球化、企业经营全球化第二节经济全球化的影响和矛盾一、经济全球化对发达国家的影响二、经济全球化对发展中国家的影响三、经济全球化的矛盾第十三章资本主义的历史地位和发展趋势(引导学生自学,不做课堂讲授和考试要求)第十四章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建立和发展[教学重点与难点] 本章主要向学生介绍社会主义制度建立和发展的历史过程,不做教学和考试重点。
政治经济学(资本主义部分)
消费从其内容分,有生产消费和生活消费 两个方面。 人们的生活消费,包括消费的对象、消费 品的结构、数量和消费的方式、水平等体现人 们的相互关系。 从消费的主体分,有个人消费和社会消费、 集团消费之分。
生产资料所有制是生产关系的基础,它决 定了人们在生产、交换、分配和消费过程中的 基本关系和地位,同时又通过生产、交换、分 配和消费等社会生产各个环节来实现自己。
在产品分配上,生产决定分配表现在分配 的对象是生产的产品,没有产品也就不可能有 分配。就分配的方式来说,分配也是由生产决 定的。人们在生产过程中的地位决定了其在分 配过程中的地位。 分配对生产也有决定作用。分配不仅仅是 被动的生产成果的分配。分配对效率具有激励 作用。收入分配的方式不仅会直接影响劳动的 效率,也会直接影响生产要素配置的效率。
二、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首先,物质资料的生产是政治经济学的出发点。 物质资料的生产不仅涉及人与自然的关系,也 涉及人们在生产过程中的相互关系。政治经济 学研究的生产不是生产的自然属性,而是生产 的社会属性。政治经济学研究生产,不是研究 生产的技术方面,而是研究生产的社会方面。 其次,生产关系是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政治经济学以生产为对象不是一般的研究生产, 而是研究人们在生产过程中的关系。政治经济 学研究生产关系,既要研究生产、交换、分配 和消费之间的相互关系,也要研究人们在社会 生产、交换、分配和消费中的关系。
三、政治经济学的任务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作为研究生产关系 的科学,任务是揭示经济过程的本质联系及其 运动的客观必然性,也就是揭示客观的经济规 律。 经济现象和经济过程本身所固有的、本质 的、客观的必然联系即经济规律。 政治经济学有广义经济学和狭义经济学之 分。前者试图研究一切社会的经济关系和经济 规律,后者则是研究特定社会的经济关系和经 济规律。
【政治经济学 精品讲义】第1章 政治经济学导论
政治经济学的研究二、物质资料的生产和再生产的总过程
12
物质资料生产和再生产的总过程
➢物质资料生产和再生产总过程中的四环节:生产、分 配、交换、消费 ➢四环节之间的相互关系:生产环节决定分配、交换、 消费环节,而分配、交换、消费也会起积极的反作用。 政治经济学全面观察和研究人们的生产、分配、交换、 消费的各种经济关系及其表现形式。 ➢
7
基本概念:生产力
➢ 生产力概念 ➢ 在人们征服、改造自然,使其适合人们需要的过程
中,人们运用生产资料,创造社会财富的能力,叫做 生产力。 ➢ 生产力三要素: 劳动对象、劳动资料和劳动者 ➢劳动对象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没有经过人类劳动加 工过的自然物质;另一类是经过人类劳动加工过的物 质。 ➢劳动者利用某些物质资料,来改变和影响劳动对象, 使其变成适合人们需要的产品。劳动资料中最重要的 是生产工具。
16
经济规律的特点
➢特点(与自然规律相比) ➢ 1.经济规律的存在具有历史阶段性,它们只在一定
1615年他发表了《献给国王和王后的政治经济学》一书。该 书已超出家庭经济的研究范围,论述了工场手工业、商业、航海业 和整个国家的经济理论和经济政策。重商主义是对资本主义生产方 式的最早的理论探讨,但它只限于流通领域。
5
背景资料:政治经济学形成(二)
17 世纪中叶,资本主义开始进入工场手工业时期,标志着资本 主义生产方式逐渐形成。在商业领域积累起来的大量资本纷纷投入 生产领域。产业资本取代商业资本成为主要的资本形式。与此相适 应,重商主义也让位于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
8
基本概念:生产力
• 在生产力的三个要素中,最重要、起决定作用的是劳 动者。劳动资料与劳动对象作为生产过程中的客体, 其作用也不能忽视。
刘诗白《政治经济学》(第3版)课后习题详解-导论至第十四章【圣才出品】
导论1.怎样认识政治经济学的对象和方法?答:(1)政治经济学的对象马克思明确指出,《资本论》的研究对象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及与之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交换关系。
因此,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生产关系,是阐明人类社会中支配物质资料生产、交换、分配及消费的客观规律的科学。
(2)政治经济学的方法①政治经济学的根本方法是唯物辩证法。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最深刻、最全面、最详细的证明和运用。
马克思把辩证唯物主义应用到人类社会的研究上,创立了历史唯物主义,并用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对社会经济现象作了深刻研究,在批判资产阶级经济学的基础上,建立了自己的经济学体系。
因此,要掌握政治经济学的方法,首先就要懂得唯物辩证法。
②具体而言有:a.抽象法。
政治经济学对社会经济现象的研究,主要依靠抽象的思维能力。
要做到科学的抽象,首先必须收集和占有大量的实际材料,然后运用抽象力对实际材料进行整理、加工、分析,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表及里,从中找出最基本、最简单的东西,并发现它们内在的各种联系。
b.矛盾分析法。
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规律,政治经济学要研究生产关系的发展运动,首先就要分析生产关系内部的各种矛盾关系以及生产关系同它的外部条件的矛盾关系。
c.逻辑与历史相统一的方法。
逻辑与历史相统一的方法,就是在经济研究中,使逻辑推理过程与历史上经济关系的发展过程基本相一致。
d.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
政治经济学通过抽象而概括出来的许多原理,还需要回到实践中去证明和检验。
理论和实践的统一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一个重要特点。
此外,在政治经济学的学习和研究中,还应当借鉴和运用自然科学的一些方法,如数量分析方法、系统分析方法等,这会使政治经济学的理论体系更为完善、更切合实际。
2.如何理解经济规律的客观性?答:(1)经济规律是关于生产关系运动变化的规律。
它是经济现象之间的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
经济规律按它们发生作用的经济条件不同,大体上可以分为三类。
张维达《政治经济学》(第3版)习题详解(第5章 资本主义制度的演化)
张维达《政治经济学》(第3版)第五章资本主义制度的演化课后习题详解跨考网独家整理最全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解析资料库,您可以在这里查阅历年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经济学考研参考书等内容,更有跨考考研历年辅导的经济学学哥学姐的经济学考研经验,从前辈中获得的经验对初学者来说是宝贵的财富,这或许能帮你少走弯路,躲开一些陷阱。
以下内容为跨考网独家整理,如您还需更多考研资料,可选择经济学一对一在线咨询进行咨询。
一、概念题1.产业革命答:产业革命是资本主义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阶段,是从工场手工业发展到大机器生产的一个飞跃,以新技术的发明创造和机器的广泛使用为主要标志。
产业革命表现为以蒸汽动力使用为核心的一系列工业技术创造和机器的广泛使用,对资本主义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发展以及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最终确立发挥了关键性作用。
2.第二次产业革命答:第二次产业革命发生于19世纪70年代,以电、电机和内燃机的发明与应用为主要标志,使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重工业比重超过轻纺工业,成为重工业为主导的工业化的国家。
第二次产业革命的有两个主要的特点:(1)自然科学的新发现迅速应用于工业。
而第一次产业革命,技术发明极少由科学家做出,多半是由技师们完成的。
(2)电力的发明与应用,不仅以强大的推动力加快了机器运转的速度,而且带动了数量更多的工作机体系,使之成为巨大规模的集体劳动使用的工具体系。
3.生产集中答:生产集中是指把若干个规模相对较小的生产合并重组为规模较大的生产模式,是指生产资料、劳动力和商品的生产日益集中于少数大企业的过程,其结果是大企业的比重不断增加。
生产集中方式不会引起社会资本的增大也不受社会财富增加量的限制。
竞争和信用是生产集中最有利的杠杆,生产集中的主要途径有:并购、联合、向社会发行股票。
生产集中能在较短时间内实现生产规模的迅速扩张,形成合力,兴办大型项目,降低成本,提高生产要素使用效率等。
但是生产集中发展到一定阶段必然引起垄断,可能会对技术进步和消费者产生不利影响。
政治经济学(资本主义部分)模板.pptx
2019-11-28
谢谢阅读
26
第五节 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 一、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
(一)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含义:
1.私人劳动是指每个商品生产者都是独立 进行生产,生产什么、生产多少和怎样生 产,都由他私人决定,生产的产品也由私 人支配。这是由生产资料的私人占有为基 础的。
2019-11-28
谢谢阅读
11
第二节 体现在商品中的劳动二重性
二、抽象劳动
(一)抽象劳动是撇开劳动的特定性质和具体 形式的一般人类劳动,是商品经济特有的范畴
(二)抽象劳动形成商品的价值,反映商品生 产者的社会生产关系
2019-11-28
谢谢阅读
12
第二节 体现在商品中的劳动二重性
二、抽象劳动
(三)具体劳动与抽象劳动之间的关系。 二者是同一劳动过程的两个方面
2019-11-28
谢谢阅读
37
第二节 货币的职能
二、流通手段
(一)流通手段的定义,货币在商品交 换中起媒介作用,执行流通手段职能的 货币必须是现实的货币。
(二)商品流通及公式。以货币为媒介 的商品交换称商品流通。公式:W—G—W
2019-11-28
谢谢阅读
38
第二节 货币的职能
二、流通手段
(三)流通手段职能的作用双重性。一 方面,促进商品交换,推动了社会生产 力的发展;另一方面造成买卖脱节、产 生经济危机的可能性。
2019-11-28
谢谢阅读
43
第三节 货币流通规律与通货膨胀
一、贵金属货币流通规律
(二)货币流通规律的公式及关系 1.公式:
商品价格水平×待售商品数量
流通中所需货币量=
刘诗白《政治经济学》(第3版)课后习题详解-第二章 资本与剩余价值【圣才出品】
第二章资本与剩余价值1.简述商品流通公式与资本流通公式的异同。
答:(1)商品流通公式与资本流通公式的相同点它们都是买和卖两个阶段的统一。
在流通的每一个阶段上都同样有商品和货币的对立,而在每一个流通过程中都同样有三个当事人,即买者、卖者和又买又卖者。
(1)商品流通公式与资本流通公式的不同点①流通形式不同。
简单商品流通的公式是:商品—货币—商品(W-G-W),在交换中的顺序是先卖后买;资本流通的公式是:货币—商品—货币(G-W-G),资本流通的顺序是先买后卖。
②经济内容不同。
商品流通表现为价值量相等的两种不同商品相交换,是“为买而卖”,交换的目的是为了取得自己消费的使用价值,这就规定了商品流通的运动是极其有限的;相反,资本流通表现为资本家拿出货币购买商品,是为了下一步卖掉商品重新收回货币,是“为卖而买”,流通的目的是为了取得价值。
③流通限度不同。
交换的目的是为了取得自己消费的使用价值,这就规定了商品流通的运动是极其有限的;资本流通的结果不仅要保持原有的价值,还必须取得更多的价值,即价值发生增殖,这是资本流通的基本性质。
这个性质规定了以价值增殖为特征的资本运动是永无止境的。
④货币属性不同。
被当做商品流通媒介的货币,只是一般等价物,体现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生产关系;而作为资本的货币能带来剩余价值,体现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
2.资本总公式的矛盾是怎样解决的?答:(1)资本总公式的矛盾资本总公式为G W G'——。
资本总公式的矛盾是按照价值规律的要求,流通中商品实行等价交换,交换的结果不会发生价值增殖。
然而资本总公式表明,资本流通的结果实际发生了货币增殖,产生了剩余价值。
(2)解决资本总公式的先决条件①在流通中无论是等价交换还是不等价交换都不能产生剩余价值在等价交换的情况下,所有商品都按照价值实行等价交换,剩余价值根本无从产生。
在不等价交换的情况下,如果资本家都贱买贵卖,互相欺诈,其结果是他作为卖者在商品提价时赚的钱又会在作为买者时多支付出去。
张维达《政治经济学》(第3版)笔记(第2章 商品)
张维达《政治经济学》(第3版)第二章商品复习笔记跨考网独家整理最全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解析资料库,您可以在这里查阅历年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经济学考研参考书等内容,更有跨考考研历年辅导的经济学学哥学姐的经济学考研经验,从前辈中获得的经验对初学者来说是宝贵的财富,这或许能帮你少走弯路,躲开一些陷阱。
以下内容为跨考网独家整理,如您还需更多考研资料,可选择经济学一对一在线咨询进行咨询。
一、商品的二因素商品是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因素或两种属性。
1.使用价值(1)含义使用价值是指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即物品的有用性或效用。
使用价值是商品的自然属性,是由物品的物理、化学、生物等属性决定的。
使用价值可以从质和量两个方面来考察:①各种不同的使用价值,在质上是不同的,它可以满足人们各种不同的需要。
②从使用价值的量的方面看,任何使用价值都可以用一定单位来衡量,用数量来表示其大小、多少。
(2)商品使用价值的特殊性①作为商品的使用价值,不是为了满足自己的需要,而是为了满足他人的需要,因此,它是社会的使用价值。
②它供给别人满足需要,不是无代价地奉献或赠与,而是通过交换转移到别人手里,因此,它是交换价值的物质承担者。
2.交换价值交换价值表现为一种使用价值同另一种使用价值相交换的数量上的关系或比例,是价值的表现形式。
在市场上,一种商品可以有多种与其他商品相交换的比例,因而能有多种交换价值。
而且,各种商品交换的比例,还会因时因地不同而不断变化。
这种交换的量的关系和比例,既不是由商品的效用(使用价值)决定,也不是由供求决定的,而是由商品的价值决定的。
3.价值凝结在商品中的一般人类劳动,就是商品的价值。
价值是商品的社会属性。
(1)交换价值和价值交换价值和价值的关系是:价值是交换价值的内容或基础,而交换价值则是价值的表现形式。
①商品的价值是内在的、抽象的,不能自己表现出来,只有通过与另一种商品相交换,才能获得表现。
刘诗白《政治经济学》(第3版)课后习题详解-第五章 社会总资本再生产与经济危机【圣才出品】
第五章社会总资本再生产与经济危机1.社会总资本运动的特点是什么?答:相互联系、相互交错的单个资本的总和构成社会总资本。
相互联系、相互交错的单个资本的运动总和就形成社会总资本的运动,即社会总资本再生产。
社会总资本运动具有以下特点:(1)单个资本是在运动中,即不断的循环和周转中才彼此发生关系,在数量上,社会总资本是所有单个资本量的总和。
从这个角度看,社会总资本再生产的运动和个别资本再生产的运动一样,都必须经过生产过程和流通过程,采取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商品资本的形式,都是不断进行价值增殖的过程。
(2)社会总资本并不是单个资本运动的简单加总。
社会总资本的运动比单个资本运动具有更为复杂的关系。
因为社会总资本的再生产运动不仅包括预付资本价值的运动,而且包括全部剩余价值的流通;不仅包括生产消费和资本流通,而且包括资本家和工人的个人消费以及媒介个人消费的一般商品流通。
单个资本运动围绕的中心是资本如何带来剩余价值,进而剩余价值又如何转化为资本,所以,在这里考察的只是生产消费;至于资本家和工人的个人生活消费问题,都是在个别资本运动之外进行的,因而并不属于单个资本运动的研究范围。
但是,一旦考察视野从单个资本运动延伸到全社会范围内的社会总资本运动,工人和资本家的消费问题就再也无法被排除在外了。
因为资本家和工人生活所需要的个人消费品,只能在整个社会生产的商品中购买。
社会总资本的再生产运动不仅包括生产消费,而且包括个人消费;不仅包含资本流通,而且包含媒介个人消费的一般商品流通。
2.研究社会总资本再生产的核心问题是什么?答:社会总资本运动包含了生产消费和生活消费,而包含这两大物质内容的范畴就是社会总产品W',因此分析社会总资本运动,只有从社会总产品出发才能对社会总资本的运动作出正确的分析。
社会总产品就是指一国在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由物质生产部门生产出来的全部物质资料的总和。
从社会总产品出发的运动,就是社会总商品资本的运动形式,即:G W P W Wg w '⎧'⎨⎩L L ———在公式中,G—W的过程代表货币资本向生产资本的转化,而g—w的过程则代表资本家购买消费品进行个人消费的过程,这说明年产品既包括补偿资本的那部分社会产品,即社会再生产,也包括归入消费基金的、由工人和资本家消费的那部分社会产品,就是说,既包括生产消费,也包括个人消费。
【政治经济学 精品讲义】第1章 政治经济学导论
政治经济学的方法之二:唯物辩证法
3. 历史与逻辑相一致的分析方法 :结合历史由低级到高级的 发展,通过思维推理,以概括的理论形式,从简单概念到 复杂概念,重现历史的真实。
4. 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 :要能充分揭示人类社会经济运 行过程和经济关系的内在本质和运动规律,客观描述其表 现形式和各种变量之间的关系,必须同时从质与量两方面 进行考察,把定性分析同定量分析结合起来。
27
政治经济学的方法之二:唯物辩证法
唯物辩证法是内容与形式、本质与现象等范 畴的对立统一、量变与质变、否定与肯定等规律 的方法论总称。 唯物辩证法尤其强调下列方法: 矛盾分析法:结合运用静态分析和动态分析,从研 究和揭示不同社会生产关系的内在矛盾及其运动 入手。 科学抽象法:它要求抓住事物的内在同质性,舍弃 非本质差异;抓住现象中反复出现的普遍形式或 一般形式,舍弃偶然因素。
21
背景资料:政治经济学阶级性(一)
22
背景资料:政治经济学阶级性(二)
当今,中国经济学界关于经济理论的阶级性问题 有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
一种观点认为,“经济学的基础理论本身具有普 遍的、一般的科学意义,是无国界的、无阶级的。因此, 不应该有中国特色的基础理论。”见樊纲:《经济科学 现代化与中国化的再思考》《中国书评》1995年5月。
8
基本概念:生产力
• 在生产力的三个要素中,最重要、起决定作用的是劳 动者。劳动资料与劳动对象作为生产过程中的客体, 其作用也不能忽视。
• 科学技术虽非生产力独立的实体性要素,但以上三个 实体性要素作用的发挥受科学技术水平高低的制约。
9
基本概念:生产关系
➢ 生产关系概念 ➢ 生产关系即人们在生产过程中结成的各种经济关系
政治经济学第三版课后题及必背知识点
第一章生产力、生产关系和生产方式1 所有制生产资料所有制作为经济范畴,其内部结构由人们对生产资料的所有、占有、支配、使用等经济关系组成。
其中所有是所有制关系的基础。
2 所有权作为法律用语是指对象的排他性,一个人或某个集团垄断地占有某物,从而可以按照自己的意志处理该物。
作为经济用语是指人们占有某物并据此实现的经济利益关系。
所有权是在一定所有制关系下产生出来的,且在复杂的社会关系中还涉及和反映着许多派生的权利。
(所有制与所有权的关系,区别又联系。
①所有制、所有权的含义;②所有制性质决定了一个社会生产关系的本质特征,而所有权是在一定所有制关系下产生出来的,且在复杂的社会关系中还涉及和反映着许多派生的权利;③相互联系:所有权是所有制的法律表现形式,所有制的性质和内容决定所有权的性质和内容。
)3 产权①产权是以财产所有权为主体的一系列财产权利的总和。
②产权包括所有权及其衍生的“四权”:所有权、占有权、使用权和支配权。
③产权的基本特征有:⑴其实质是人与人之间的经济关系;⑵是权利束而不是某项权利;⑶具有排他性、可转让性和收益性。
4 产权制度①产权制度是关于产权界定、保护、运营等的体制安排和法律规定的总称。
②产权制度反映的是在财产使用过程中,所有者、使用者、经营者之间的财产利益和责任的法律及其经济的约束关系。
③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产权制度的特征是:两权分离。
5 经济制度和经济体制(之间的关系)①在政治经济学中对经济制度有两种规定:一是反映社会性质的根本性制度。
它反映生产关系的本质特征。
当今各国的社会经济制度,从本质上分为资本主义经济制度和社会主义经济制度两类。
二是经济体制。
经济体制是某一社会生产关系的具体形式。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它是支配经济单位之间可能竞争与合作的方式的一种制度安排。
这两种制度都属于生产关系的范畴,但前一种制度与一定社会的生产资料所有制关系直接联系,是一种深层次的生产关系;而后一种制度是一种表层次的生产关系,属于经济运行中的制度安排。
政治经济学第三版导论至第三章部分答案
导论一思考题1如何科学地认识政治经济学的对象和方法?答:研究对象: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以及和它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交换关系。
①生产是政治经济学的出发点。
这里讲的生产不仅涉及物质资料生产,也涉及在服务领域提供服务。
生产不仅涉及人与自然的关系,也涉及人们在生产过程中的相互关系。
政治经济学研究的生产不是生产的自然属性,而是生产的社会属性。
②生产关系是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政治经济学研究生产关系,既要研究生产,交换,分配和消费之间的相互关系,也要研究人们在社会生产,交换,分配和消费中的关系。
③政治经济学对生产关系的研究不可避免地要研究生产力。
社会生产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
社会发展阶段归根到底是由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决定的。
研究方法:主要有两种。
一种是哲学思维方法,一种是数学分析方法。
p3,4,6第一章一基本概念1生产力:生产力是人们改造自然和控制自然界的能力,它反映人和自然界之间的关系。
p232生产关系:广义上指生产﹑交换﹑分配与消费;狭义上指生产资料所有制﹑人们在生产过程中的地位和相互关系以及产品分配形式。
p16,203生产方式:人类社会为了存在和发展,必须获得物质资料,这种获得的方式称生产方式。
p27二思考题1生产与交换,分配,消费的相互关系是什么?答:①生产与消费的关系a生产决定消费。
生产决定着消费的对象和方式。
b消费决定生产。
一方面,只有通过消费才能使产品成为现实的产品;另一方面,消费是生产的目的和动力。
②生产与交换的关系a生产决定交换。
生产的性质决定交换的性质。
生产发展的程度决定交换的发展程度。
b交换对生产具有反作用。
随着交换的发展,市场的扩大,从而对用来交换的产品需求的增长,生产也会随之发展。
③生产与分配的关系a在产品分配上,生产决定分配。
b生产资料和社会成员在生产过程的分配决定着生产。
p17,182马克思主义所有制理论的主要内容是什么?答:①所有权表现为在一定经济关系中的个体或团体对生产条件的排他的占有或归属关系。
政治经济学(资本主义部分)(第三版) 杨干忠 (12)
第五章资本和自由竞争资本主义的产生[内容提要与教学要求]本章开始进入对自由竞争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分析。
在马克思的劳动价值理论基础上,通过对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的分析,阐明马克思主义的剩余价值理论。
剩余价值学说是马克思经济理论的基石。
学习本章要理解剩余价值是怎样生产出来的,资本家采取什么基本方法增加剩余价值的生产,资本主义工资的本质及其形式是什么,从而认识资本主义剥削本质以及资本主义制度下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对立的经济根源。
[教学要点]第一节货币转化为资本一、资本总公式及其矛盾资本最初总是表现为一定数量的货币。
但是,货币本身并不就是资本。
货币可以成为资本。
作为商品流通媒介的货币,其流通形式是:商品一货币一商品(W-G-W)。
这个公式叫简单商品流通公式。
作为资本的货币,其流通形式是:货币一商品一货币(G-W-G)。
这个公式叫资本流通公式。
资本流通公式准确地表示为G-W-G’,其中,G’=G+∆G,即垫支的货币额加上一个增殖额。
马克思把这个增殖额(∆G)称为剩余价值。
由此可见,资本在运动中发生价值增殖,这是资本流通和简单商品流通的本质区别。
能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就叫做资本,当货币在运动中能够带来剩余价值,货币就转化为资本。
资本流通公式G-W-G’,最明显地表明了资本主义生产的目的的动机,概括了产业资本、商业资本和借贷资本运动的共同本质,所以,这个公式被称为资本总公式。
从形式上看,资本总公式(G-W-G’)是同商品经济规律即值规律相矛盾的。
如果按照价值规律,商品等交换,那么就不能带来剩余价值,如果要获得剩余价值,只能是进行不等价交换,那就要违背价值规律,这就是资本总公式的矛盾。
二、劳动力成为商品是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条件剩余价值的产生不能在流通领域,但又不能离开流通领域。
如果一个资本家不把货币投入流通,把它贮藏起来,那么无论他贮藏多长时间,也不会增加一个价值原子。
资本家如果不把货币投入流通,他就无法开始经营,他也就不能成为资本家。
【政治经济学(第三版)(程恩富)】政治经济学教学大纲(资本主义)
《政治经济学》(资本主义部分)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情况1.学分:32. 学时:34学时(课内学时:30,课内实验:4)3.课程性质:专业课4.适用专业:经济学、管理学等专业5. 适用对象:本科5.先修课程:无6.首选教材:程恩富,徐惠平,周肇光.政治经济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7.考核形式:闭卷考试二、教学环境多媒体教室及实验室三、教学目的与要求1政治经济学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研究和揭示社会生产关系发展变化规律的科学,是无产阶级政党领导革命和建设,制定纲领、路线、方针和政策的主要理论依据,是高等学校经济与管理等课程的学科基础课。
本课程不仅介绍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原理,而且站在经济全球化的角度探索现代社会经济发展规律。
,使学生掌握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了解现代经济社会发展方向和理论研究前沿动态。
培养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为后续学习奠定理论基础和思想基础。
在本课程教学期间,应注意理论联系实际,不仅要指导学生阅读有关报刊文献资料,掌握国内外社会经济发展的最新信息,而且要辅导学生选择1~2个社会经济热点问题进行社会调研,在占有大量材料的基础上,运用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原理进行分析和研究,并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或思路。
四、内容简介本课程依据社会经济发展规律的要求,系统阐述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及其方法论,主要包括商品理论、货币理论、劳动价值论、资本增值理论、资本积累论、资本运行理论、社会总资本运行理论、剩余价值分配理论、垄断资本主义理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等。
2五、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课程内容及学时分配表授课内容提要学时备注第1章政治经济学导论 22第2章商品与货币2讨论 2第3章资本和剩余价值 2讨论 2第4章资本积累 23讨论 2期中测验 2 第5章产业资本的运行 2 第6章社会总资本的运行 2 第7章剩余价值的分配22第8章垄断资本主义 2 包括第11章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发展趋势第9章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2第10章经济全球化与国际经济关系 2串讲 2第1章政治经济学导论【教学目的与要求】4通过本章学习,了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政治经济学(资本主义部分)(第三版) 杨干忠 (5)
第六章资本积累及其历史趋势[内容提要与教学要求]本章将通过资本主义再生产过程的分析,揭示资本积累及其实质、资本积累对无产阶级状况的影响以及对社会产生的严重后果,进一步揭示资本主义积累的一般规律。
学习本章的重点在于,把握资本主义再生产过程是物质资料再生产和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再生产的统一,进一步认识资本主义经济关系的实质;认识扩大再生产的源泉,以及决定资本积累数量的因素;明白资本有机构成的内涵与相对过剩人口的成因;了解资本积累和无产阶级贫困之间的相互关系;了解资本主义制度必然灭亡是资本主义积累的历史趋势。
[教学要点]第一节资本主义再生产和资本积累一、再生产的含义及其分类社会生产总是连续不断、周而复始地进行的,每一次生产过程都是上一次生产过程的更新和重复,这一连续的生产过程就是再生产过程。
任何社会的再生产首先是物质资料的再生产,同时又是生产关系的再生产。
社会再生产按其规模的变化来划分,可分为简单再生产和扩大再生产两种类型。
简单再生产指生产规模不变的再生产,扩大再生产就是指规模不断扩大。
扩大再生产按其实现的方式,可以分为外延的扩大再生产和内涵的扩大再生产,前者是指在生产技术、劳动效率和生产要素质量等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单纯依靠增加生产资料和劳动力的数量,以及扩大生产场所来扩大原有生产规模。
后者是指依靠生产技术进步、生产要素质量的改善,以及劳动效率和生产效率的提高来扩大原有生产规模。
二、资本主义的简单再生产资本主义的简单再生产,就是资本家把剩余价值全部用于个人消费,生产规模保持不变的再生产。
通过对资本主义简单再生产的分析,可以认识到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的某些重要特点,这些特点是以前把资本主义生产当作孤立的过程来考察时所不能发现的。
第一,从资本主义简单再生产过程的分析中可以看出,资本家付给工人的工资即可变资本,是工人自己创造的。
第二.从资本主义简单再生产过程的分析还可以看出,不仅可变资本,而且包括不变资本在内的全部资本都是工人创造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八章资本的具体形式和剩余价值的分配[内容提要与教学要求]资本主义生产和资本运动的过程,是资本的生产过程和流通过程的统一,也是各种资本具体形式及其运动的统一。
前几章阐述了资本的生产过程和流通过程,本章将要阐述剩余价值如何在资本家之间进行分割,即资本和剩余价值的各种具体形式和分配方式。
学习本章,要求深刻理解资本的各种具体形式,理解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利润转化为平均利润、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的过程;了解产业资本、商业资本、借贷资本等资本的具体形式,以及商业利润、利息和地租等剩余价值具体形式的实质;对资本整体运动过程所包含的错综复杂的关系、矛盾及发展规律,获得更全面、深入的理解。
[教学要点]第一节平均利润和生产价格一、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1、成本价格的形成商品的价值公式为:w=c+(v+m),由于资本家无偿占有m,资本耗费只是c+v部分,c+v看作是生产费用或成本价格。
如果用k代表成本价格c+v,商品的价值公式就转化为w =k+m,掩盖了剩余价值的源泉。
成本价格是资本家盈亏的标志。
2、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全部预付资本包括流动资本和固定资本。
全部预付资本都参加了生产过程,资本家自然把它看作是剩余价值的源泉。
当剩余价值作为全部预付资本的物,就转化为利润。
剩余价值是利润的本质,利润是剩余价值的转化形式。
商品价值公式转化为w=k+p,进一步掩盖了剩余价值的来源。
3、剩余价值率转化为利润率利润率即剩余价值或利润与全部预付资本的比率,即p′=m(p)/c+v。
剩余价值率和利润率,是用同一个剩余价值所计算出的不同比率,是剩余价值率的转化形式。
剩余价值率m′表示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程度,利润率p′表示预付总资本的增殖程度。
影响利润率的因素主要有:(1)与剩余价值率成正比例关系;(2)同资本有机构成为负相关;(3)同资本的周转速度成正比关系;(4)不变资本的节约;(5)原材料的价格变动。
二、利润转化为平均利润1、转化原因:在资本主义现实生活中,存在利润平均化的现实,存在着利润向平均利润转化。
转化的原因,是社会各生产部门之间的竞争,即资本家对最有利的投资场所的争夺,竞争的手段是通过资本转移来实现的。
2、转化过程:供求机制影响使价格与价值背离,导致平均利润率形成。
平均利润率,是社会剩余价值总量同社会预付总资本的比率。
一定量预付资本根据平均利润率获得的利润,是平均利润。
平均利润率和平均利润反映着整个资产阶级对整个无产阶级的剥削关系。
3、转化结果:平均利润形成后,各部门所获得的平均利润与其创造的剩余价值出现差额。
资本有机构成高的部门得到的平均利润高于其所创造的剩余价值,资本有机构成低的部门则相反。
从全社会来看,平均利润总量等于剩余价值总量,平均利润是剩余价值的转化形式。
平均利润的形成是不同部门竞争的结果,是一种趋势而不是出发点。
三、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平均利润形成后,企业要得到平均利润,必须按成本价格加平均利润所构成的价格出售,这就是生产价格。
生产价格是价值的转化形式,因为:生产价格是在价值基础上形成的;从生产价格的变动以价值变动为基础;全社会商品生产价格总额等于价值总额。
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后,价值规律作用形式发生了变化,市场价格围绕生产价格上下波动。
四、平均利润和生产价格规律的作用1、分配社会劳动,调节资源配置;2、促进企业改革生产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3、调节剩余价值在各个部门资本家的分配。
五、平均利润率下降的规律平均利润率下降趋势规律产生的条件,是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的日益发展,资本有机构成的不断提高。
利润率的下降只是一种趋向,因为同时还有阻碍它下降的多种因素。
第二节商业资本与商业利润一、商业资本的形成和作用商业资本是在流通领域中发生作用的职能资本,是从产业资本的商品资本职能的独立化。
商商品商业资本的流通公式:G—W—Gˊ。
商业资本执行着商品资本的职能。
商业资本的作用:社会分工深化;节省流通中资本;加快产业资本周转;缩短流通时间。
二、商业利润的本质商业利润的来源是产业部门的工人创造的、由产业资本家让渡给商业资本家的剩余价值,是剩余价值转化形式。
生产价格的公式修正:商品的实际生产价格=成本价格(K)+产业利润(p)+商业利润(h)。
商业资本参与利润平均化过程。
三、商业流通费用及其补偿商业资本家经营商业,除了需要垫付一定的资本购买商品外,还需要在商品流通过程中支付一定的费用,这种费用称为流通费用。
流通费用分为生产性流通费用和纯粹流通费用两种。
它们的补偿方式不同。
四、商业资本周转的特点包含了再生产过程;流通公式为G—W—Gˊ;受生产和消费的限制。
第三节借贷资本与利息一、借贷资本及其特点1、借贷资本的形成借贷资本的本质是借贷资本家为了取得利息而暂时贷给职能资本家的货币资本。
借贷资本的形成同资本主义再生产过程中的资本循环密切相关,来源于暂时闲置的货币资本。
2、借贷资本的特点借贷资本同职能资本相比具有如下特征:(1)是一种作为商品的资本,即资本商品;(2)是与职能资本相对应的所有权资本或财产资本;(3)特殊的运动形式G—Gˊ,最具有资本拜物教性质。
二、利息和利息率1、利息的来源及本质平均利润分割为两个部分,一部分是借贷资本家获得的利息,另一部分是职能资本家获得的企业利润。
利息是平均利润的一部分,是剩余价值的最高转化形式,体现着借贷资本家与产业资本家共同剥削雇佣工人的关系。
2、利息率利息率是一定时期内的利息量与借贷资本总额的比率,利息率的高低是在平均利润率和零之间浮动。
在借贷资本供求平衡时,利息率只能由一个国家的习惯和法律传统来决定。
三、银行资本和银行利润1、银行资本银行是专门经营货币资本的资本主义企业,充当借贷资本与职能资本的中介人。
银行资本是银行资本家为经营银行业务所支配的货币资本。
它分为两部分:少量的自有资本和大量吸收的存款。
2、银行职能在自由竞争资本主义时期银行的职能主要有:(1)充当借贷货币资本货币与职能资本的中介人;(2)充当职能资本家首府的中介人;(3)发行代替货币的信用流通凭证。
3、银行利润银行利润是存贷款利息之间的差额,再扣除银行业务费用后的余额,是剩余价值的转化形式。
银行的利润率是银行利润与自有资本的比率,也相当于平均利润率。
四、信用及其在资本主义经济中的作用1、信用形式信用,是借贷资本运作的具体形式,包括商业信用和银行信用。
商业信用是职能资本家之间用赊账方式买卖商品时所提供的信用,其借贷的直接对象是资本商品。
银行信用是银行向职能资本家贷款而提供的信用。
银行信用的范围不受商品流转方向限制,能提供更多的借贷资本和更长的借贷期限。
2、信用在资本主义经济中的作用首先,信用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1)信用可以促进资本在各个部门之间的转移,从而促进了利润率的平均化;(2)信用能够节省流通费用,缩短流通时间;(3)信用可以促进资本的集中,加速资本的积聚。
其次,资本主义信用的发展促进了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发展和经济危机的爆发。
五、股份公司和股票价格1、股份公司股份公司是通过发行股票而集资经营的企业,股票是投资人投资入股和借以取得股息的凭证,股票持有者成为公司的股东。
公司管理机构分为股东会、董事会和执行委员会等。
2、股票价格股票价格是股票出售时的价格。
股票不是现实的资本,而只是资本所有权的“纸的复本”,是虚拟资本。
股票价格不是其价值的货币表现,而是股息收入的资本化。
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股票价格=股息/利息率。
六、虚拟资本理论与金融风险防范1、虚拟资本的本质与形式虚拟资本以信用工具和有价证券形式存在的资本,其本质不是现实的资本,而是货币符号或资本所有权的证书。
虚拟资本主要有两种形态:一是由信用制度产生的各种信用票据,包括商业汇票、银行汇票和银行券;二是以股票、债券等公共有价证券形式存在的,它们是资本的“纸的复本”。
2、虚拟资本积累对现实资本积累的影响借贷资本的积累可以理解为银行资本的积累,而银行资本的大部分是由汇票、股票和债券构成的。
所以银行资本积累和资本市场融资,表现为虚拟资本积累。
在经济周期的上升阶段,虚拟资本积累与实体资本积累是一致的,而在危机与萧条阶段按相反的方向进行。
3、虚拟资本与金融危机的关系金融危机可以分为:货币危机、债务危机、银行危机、股市危机等。
虚拟资本如果脱离实体经济过度膨胀,必然导致金融泡沫产生,而金融泡沫最终破裂是爆发金融危机的导火索。
第四节资本主义地租一、资本主义土地所有制及其特点1、资本主义土地所有制资本主义土地所有权同封建土地所有权的根本区别是:土地所有权同劳动者人身依附于土地的关系相分离,并且同土地的经营活动相分离。
这决定了资本主义农业生产中出现三个相互对立的阶级:土地所有者、农业资本家和农业工人。
2、资本主义地租的本质资本主义地租是农业资本家为取得土地的使用权而交给土地所有者的超过平均利润的那部分超额利润,是资本主义土地所有权在经济上的实现形式。
资本主义地租分为级差地租和绝对地租。
二、级差地租1、级差地租Ⅰ级差地租是指与土地的不同等级相联系的地租,是由农产品的个别生产价格低于社会生产价格而得到的超额利润构成的。
(1)级差地租形成的条件:是土地有肥沃程度、地理位置等方面的差别,同量资本投入不同地块的劳动生产率不同,产品的个别生产价格也不同,其超额利润转化为级差地租。
(2)级差地租形成的原因:是由于土地的有限性造成的土地经营垄断。
经营垄断使农产品的社会生产价格只能由劣等地的个别生产价格决定,使农业中可以长期稳定地获得超额利润。
(3)级差地租的来源:是耕种优等地和中等地的农业雇佣工人所创造的超额剩余价值,他们的劳动生产率较高,在相同的劳动时间内可创造出较多的价值。
(4)级差地租Ⅰ归土地所有者。
2、级差地租Ⅱ级差地租Ⅱ是对同一块土地连续追加投资造成的、有较高劳动生产率所引起的超额利润而转化的地租,农业生产要由粗放经营转变为集约经营。
级差地租Ⅱ在租期内归农业资本家,租期后归土地所有者。
三、绝对地租绝对地租是指由于土地私有权的存在,租种任何土地,包括劣等地都必须缴纳的地租,它是由农产品的社会生产价格低于价值的超额利润的差额所构成的。
1、绝对地租形成的条件:是农业的资本有机构成低于工业,农业所创造的剩余价值高于工业,农产品的价值高于其社会生产价格。
农产品按照其价值出售,价值高于社会生产价格而产生的超额利润,就形成绝对地租。
2、绝对地租形成的原因:是资本主义土地私有权的垄断。
土地私有权的垄断阻碍了资本自由转入农业,使得农业中的剩余价值不参加全社会的利润平均化过程,价值高于社会生产价格所形成的超额利润就会留在农业中,转化为绝对地租。
3、绝对地租的源泉是农业雇佣工人所创造的剩余价值的一部分,即超额剩余价值。
四、土地价格土地价格是土地交易时的价格。
土地不是劳动产品,没有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