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接口选型及应用.

合集下载

顺舟智能-邮差 Cat.1 通信产品系列 使用说明书

顺舟智能-邮差 Cat.1 通信产品系列 使用说明书

SZ02-C1产品使用说明书顺舟智能—邮差Cat.1通信产品系列目录一、产品概述 (3)二、产品外观 (3)三、指示灯定义说明 (4)四、产品选型指南 (4)五、性能特点 (4)六、技术参数: (5)七、快速入门指南(远程平台配置) (6)八、快速入门指南(本地串口配置) (11)九、详细功能及配置指令介绍 (15)十、特色功能指令 (17)十一、联系方式 (18)一、产品概述1、SZ02-C1是顺舟隆重推出的一款全新的LTE Cat.1DTU,全新升级的软硬件方案,更符合市场需求的通信方式,能够为客户提供更具性价比的选择。

2、产品采用Cat.1通信模组,完美替代2G/3G网络,在2G/3G退网、4G贵、NB慢的背景下,为中低速无线物联网应用提供最佳解决方案。

3、毫秒级延时、LTE网络广覆盖、超高性价比等优点将是替代2G/3G数传终端的最佳选择。

4、产品接口:设备提供一个DC供电口和一个端子供电口,一个RS232接口,一个RS485接口,预留2路IO口可提供开关量输入输出功能。

SIM卡槽采用标准的自弹式Nano卡槽,一个4G天线接口。

一个嵌入式CFG按钮,按下3~10秒可使设备进入配置状态。

二、产品外观三、指示灯定义说明标识功能备注NET网络指示灯上电常亮,拨号或配置时闪烁,拨号成功后常亮DATA通信指示灯上电常亮,拨号或配置时闪烁,拨号成功后熄灭,有数据通信时闪烁ST状态指示灯上电常亮,拨号或配置时闪烁,拨号成功后常亮PWR电源指示灯上电常亮,若不亮请检查电源及接线四、产品选型指南产品型号产品接口接口形式产品图片SZ02-C1-232/485-WM一路RS232,一路RS48510PIN端子SZ02-C1-232-WM一路RS232DB9母头五、性能特点◆支持用户数据100%透明传输◆支持固定IP和动态域名解析方式连接数据中心◆实时在线,支持LTE、GSM三模通信,支持移动、联通、电信全网通◆支持上线发送自定义注册包、心跳包功能◆支持主动轮询、自定义采集指令,可支持同时与5个服务器进行通信◆支持短信透传模式,可实现短信收发数据,短信指令配置◆工业级芯片设计,宽温宽压◆支持4级静电防护、反接保护、过载保护、4级浪涌保护、4级脉冲群干扰、RS485电气隔离◆支持顺舟设备远程管理平台,上电即可连接,轻松实现设备远程升级、远程维护、远程配置,大大减少项目调试周期,节省人员成本◆全工业级器件,软硬件看门狗设计,适用于各种工业现场恶劣的使用环境◆铝合金外壳、镭雕设计,小巧轻便、耐磨、耐腐蚀六、技术参数:无线参数电源工作频段LTE-FDD:B1/B3/B5/B8LTE-TDD:B34/B38/B39/B40/B41GSM:900/1800MHz工作电压+9V~+28VDC传输速率LTE:LTE-FDD:Max10Mbps(DL)/Max5Mbps(UL)LTE-TDD:Max7.5Mbps(DL)/Max1Mbps(UL)GSM:EDGE:Max236.8Kbps(DL)/Max236.8Kbps(UL)GPRS:Max85.6Kbps(DL)Max85.6Kbps(UL)工作电流最大峰值电流2A发射功率LTE-FDD:23dBm±2dBLTE-TDD:23dBm±2dBEGSM9008-PSK:27dBm±3dBDCS18008-PSK:26dBm±3dBEGSM900:33dBm±2dBDCS1800:30dBm±2dB电源接口类型DC、端子供电接收灵敏度FDD B1:-97.5dBmFDD B3:-94.3dBmFDD B5:-97dBmFDD B8:-96.5dBmTDD B34:-96.3dBm电源防护防浪涌,ESD保护,防反接TDD B38:-97dBmTDD B39:-96.3dBmTDD B40:-97dBmTDD B41:-96dBmEGSM900:-105dBmDCS1800:-106dBm功能机械结构网络协议TCP、UDP、DNS、Modbus、HTTP、MQTT设备尺寸(mm)103*62*25连接数量5路连接外壳材质铝合金注册包ICCID/IMEI/顺舟云/自定义SIM卡 1.8V/3V心跳包网络心跳/串口心跳天线SMA外螺内孔远程升级支持安装方式壁挂式、导轨式串口工作环境标准端子/DB9工作温度-40℃~85℃数据位支持5、6、7、8bit可配置,默认8存储温度-40℃~85℃停止位支持1、1.5、2bit可配置,默认1存储湿度5%~95%RH(无凝露)校验位支持None、Even、Odd可配置,默认None波特率1200~460800bps可配置,默认115200缓存1000byte保护RS485:防浪涌,ESD保护,电气隔离七、快速入门指南(远程平台配置)本节介绍SZ02-C1远程平台快速调试入门,主要用于DTU透传功能的使用,若需要使用更多功能请见第九节。

S3000工业以太网交换机 用户手册

S3000工业以太网交换机 用户手册

S3000工业以太网络交换机用户手册上海宽域工业网络设备有限公司Shanghai Kuanyu Industrial Network Equipment Co.,Ltd.目录第1章概述 (1)第2章满足标准 (2)第3章选型指南 (3)第4章技术指标参数 (4)4.1 系统参数 (4)4.2 通信接口参数 (4)4.3 管理端口参数 (4)4.4 电源参数 (5)4.5 机械参数 (5)4.6 环境条件参数 (5)4.7 无故障率参数 (5)第5章功能介绍 (6)第6章结构尺寸 (8)6.1 安装尺寸 (8)6.2 通信接口 (9)6.3 电源及告警端子 (10)6.4 指示灯 (12)第1章概述APEX S3000系列交换机是上海宽域工业网络设备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的工业以太网通信产品,适用于工业现场各种工作环境,能满足高低温、过电压、漏电及高压冲击等各种要求,并对严酷的电磁环境中的数据口防雷、快速脉冲群、浪涌、静电等方面作了可靠性设计,支持全双工、半双工工作模式,具有工作速率自检测和自适应能力,支持MDI/MDI-X自动极性反转。

APEX S3000系列以太网交换机适用于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电厂监控系统、工业控制系统等。

可提供千兆以太网接口,提供更高的数据传输速率,满足日益发展的设备通信需求。

APEX S3000系列交换机采用高性能的交换芯片和优秀的工业设计,可在所有端口满负载运行下保持线速转发,产品的设计制造充分考虑了工业应用环境中的各种恶劣条件和干扰因素,可保证数据在严苛环境下可靠传输。

APEX S3000工业以太网交换机是专业为电力系统设计的高可靠性、高抗干扰、宽温度及宽电压工作范围的电力通信产品,符合以下技术标准:IEC61000-4-2(静电):接触放电±8kV、空气放电±15kV;IEC61000-4-3(电磁场):10V/mIEC61000-4-4(快速瞬变):电源线±4kV、数据线±2kV;IEC61000-4-5(浪涌):电源线:线/地±4kV、线/线±2kV;数据线:线/地±1kV;IEC61000-4-6(射频传导):3V(10kHz~150kHz)、10V(150kHz~80MHz);IEC61000-4-8(工频磁场):100A/m连续、1000A/m 1s到3s;IEC61850-3(变电站网络通信);IEEE1613(变电站环境标准);APEX S3000选型表:说明:(1)S3016-F8T8、S3024-F16T8支持双电源,默认单电源输入,若有特殊需求可在订货时注明;(2)100Base-FX光口标配为ST多模1310nm光模块,若需其他类型光模块可在订货时注明。

广和通NL668

广和通NL668

SIM应用设计说明文档版本:V1.0.6更新日期:2017-05-23版权所有©2017深圳市广和通无线股份有限公司。

保留一切权利。

非经本公司书面许可,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摘抄、复制本文档内容的部分或全部,并不得以任何形式传播。

注意由于产品版本升级或其他原因,本文档内容会不定期进行更新。

除非另有约定,本文档仅作为使用指导,本文档中的所有陈述、信息和建议不构成任何明示或暗示的担保。

版本记录文档版本更新日期说明V1.0.02013-08-01初始版本V1.0.12014-02-10根据目前SIM卡性能变化,对SIM卡信号上的电容,ESD器件带来的影响需要根据实际情况确认,然后进行优化改善。

V1.0.22014-07-28修改G510R1设置说明。

V1.0.32014-08-19更新G510R1设置说明。

V1.0.42014-12-26公司名称变更,更新为“深圳市广和通无线股份有限公司”V1.0.52015-08-24更新公司logoV1.0.62017-05-23添加模块产品型号序号型号说明1适用于所有包含SIM接口的通信模块目录1SIM接口简介 (5)2SIM卡设计 (6)2.1SIM连接器选型推荐 (6)2.2SIM原理图设计 (7)2.3SIM设计要点 (8)3SIM信号的射频干扰处理 (9)3.1射频干扰产生原理 (9)3.2针对性改善措施 (10)4SIM热插拔设计 (10)4.1硬件连接 (10)4.2软件设置 (10)4.3系统与模块通讯端口的调试 (11)1SIM接口简介Fibocom模块集成了SIM卡接口,其特点如下:•支持1.8V和3.0V(电压自适应)•支持SIM卡状态检测(部分型号)SIM接口管脚说明:管脚名称管脚说明备注SIM_CLK串行时钟,3.25MHzSIM_VCC SIM卡供电,电压自适应部分型号命名为VSIMSIM_DATA串行输入输出信号部分型号命名为SIM_IO;模块内部已上拉到SIM_VCCSIM_RST SIM卡复位管脚,低电平有效SIM_CD SIM卡状态检测部分型号支持SIM_GND SIM卡的电源地部分型号支持没有则直接接地Fibocom模块支持并自动识别1.8V和3.0V的SIM卡。

ESD原理及通信接口选型应用

ESD原理及通信接口选型应用

ESD原理选型应用ESD保护对高密度、小型化与具有复杂功能得电子设备而言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探讨了采用TVS二极管防止ESD时,最小击穿电压与击穿电流、最大反向漏电流与额定反向关断电压等参数对电路得影响及选择准则,并针对便携消费电子设备、机顶盒、以及个人电脑中得视频线路保护、USB保护与RJ-45接口等介绍了一些典型应用.随着移动产品、打印机、PC,DVD、机顶盒(STB)等产品得迅速发展,消费者正要求越来越先进得性能.半导体组件日益趋向小型化、高密度与功能复杂化,特别就是像时尚消费电子与便携式产品等对主板面积要求严格得应用很容易受到静电放电得影响.一些采用了深亚微米工艺与甚精细线宽布线得复杂半导体功能电路,对电路瞬变过程得影响更加敏感,将导致上述得问题更加激化。

ESD保护原理ﻫ电路保护元件存在几种技术,当选择电路保护元件时,若设计师选择不当得保护器件将只能提供错误得安全概念.电路保护元件得选择应根据所要保护得布线情况、可用得电路板空间以及被保护电路得电特性来决定。

此外,了解保护元件得特性知识也非常必要,需要考虑得重要因素之一就是器件得箝位电压。

所谓箝位电压就是在ESD器件里跨在瞬变电压消除器(TVS)上得电压,它就是被保护IC得应变电压。

ﻫ因为利用先进工艺技术制造得IC电路里氧化层比较薄,栅极氧化层更易受到损害.这意味着较高得箝位电压将在被保护IC器件上产生较高得应变电压,并且增加了失效得概率。

ﻫ很多保护元件都被设计成可吸收大量得能量,由于元件结构或设计上得原因也导致其具有很高得箝位电压。

由于变阻器得箝位电压太高,她们不能够提供有效得ESD保护。

此外,由于变阻器得高电容她们也不能给高速数据线路提供保护。

TVS二极管正就是为解决此问题而产生得,它已成为保护便携电子设备得关键性技术。

ﻫTVS二极管就是专门设计用于吸收ESD能量并且保护系统免遭ESD损害得固态元件。

如果应用得当,TVS二极管将限制跨在被保护器件上得电压刚好高过额定工作电压,但就是却远低于破坏阈值电压。

校园网常用网络设备传输介质及选型.doc

校园网常用网络设备传输介质及选型.doc

校园网常用网络设备传输介质及选型摘要:随着网络的逐步普及,校园网络的建设是学校向信息化发展的必然选择,校园网网络系统是一个非常庞大而复杂的系统,它不仅为现代化教学、综合信息管理和办公自动化等一系列应用提供基本操作平台,而且能提供多种应用服务,使信息能及时、准确地传送给各个系统。

而校园网工程建设中主要应用了网络技术中的重要分支局域网技术来建设与管理的,因此本毕业设计课题将主要讲述校园局域网络建设过程可能用到的各种设备及选型方案,为校园网的建设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

关键字:网络设备介质一、常用网络设备网络设备主要是指硬件系统,各种网络设备之间是有着相互关联而不是相互独立的,每一部分在网络中有着不同的作用,缺一不可,只有把这些设备通过一定的形式连起来才能组成一个完整的网络系统,网络设备主要包括网卡、集线器、交换机、路由器、传输介质等。

(一)、网卡网卡(简称NIC),也叫网络适配卡或网络接口卡,网卡作为计算机与网络连接的接口,是不可缺少的网络设备之一。

无论是双绞线网络、同轴电缆网络还是光缆网络,都必须借助于相应类型的网卡才能实现与计算机的连接,是计算机与局域网相互连接的惟一接口。

每块网卡上都有一个世界惟一的ID号,也就是MAC(Media Access Control)地址,计算机在连入网络之后,就是依靠这个ID号才能实现在不同计算机之间的通信和信息交换。

网卡有很多种,不同类型的网络需要使用不同种类的网卡,不同速度的网络需求也要使用不同的网卡。

如根据带宽来分的话,有10Mbit/s网卡、10/100Mit/s自适应网卡和1000Mbit/s网卡;如按总线分,有ISA总线、PCI总线、PCMCIA总线网卡等。

从目前校园网建设的实际情况来看,工作站网卡选择PCI总线的10M/100Mbit/s自适应网卡最适合。

(二)、交换机交换机,也称交换式集线器,是专门设计的,使各计算机能够相互高速通信的独享带宽的网络设备。

RS485协议标准

RS485协议标准
但是,在工业控制等环境中,常会有电气噪声干扰传输线路,使用 RS-232 通讯时经常 因外界的电气干扰而导致信号传输错误;另外,RS-232 通讯的最大传输距离在不增加缓冲 器的情况下只可以达到 15 米。为了解决上述问题,RS-485/422 通讯方式就应运而生了。
本章将详细介绍 RS-485/422 原理与区别、元件选择、参考电路、通讯规约、程序设计 等方面的应用要点,以及在产品实践中总结出的一些经验、窍门。
1.2.1 增强型低功耗半双工 RS-485 收发器-SP481E/SP485E ..............................7
1.2.2 1/10 单位负载 RS-485 收发器-SP481R/SP485R .....................................10
1.6.6 节点与主干距离.............................................................................................40
1.6.7 RS-485 系统的常见故障及处理方法............................................................40
1.6.8 RS-422 与 RS-485 的网络拓朴 .....................................................................41
1.6.9 RS-422 与 RS-485 的接地问题 .....................................................................41

RS-485通讯接口与硬件电路

RS-485通讯接口与硬件电路

RS-485通讯接口与硬件电路1引言智能仪表是随着80年代初单片机技术的成熟而发展起来的,现在世界仪表市场基本被智能仪表所垄断。

究其原因就是企业信息化的需要,企业在仪表选型时其中的一个必要条件就是要具有联网通信接口。

在工业控制、电力通讯、智能仪表等领域,通常情况下是采用串口通信的方式进行数据交换。

随着工业应用通信越来越多,最初是数据模拟信号输出简单过程量,后来采用的方式是RS232 接口,由于工业现场比较复杂,各种电气设备会在环境中产生比较多的电磁干扰,会导致信号传输错误。

除此之外,RS232 接口只能实现点对点通信,不具备联网功能,最大传输距离也只能达到十几米,不能满足远距离通信要求。

而RS485 则解决了这些问题,数据信号采用差分传输方式,可以有效的解决共模干扰问题,最大距离可达1200 米,并且允许多个收发设备接到同一条总线上。

2通信方式对于点对点之间的通信,按照消息传送的方向与时间关系,通信方式可分为单工通信、半双工通信及全双工通信三种。

单工通信(Simplex Communication)是指消息只能单方向传输的工作方式。

在单工通信中,通信的信道是单向的,发送端与接收端也是固定的,即发送端只能发送信息,不能接收信息;接收端只能接收信息,不能发送信息。

半双工通信(Half-duplex Communication)可以实现双向的通信,但不能在两个方向上同时进行,必须轮流交替地进行。

全双工通信(Full duplex Communication)是指在通信的任意时刻,线路上存在A到B和B到A的双向信号传输。

全双工通信允许数据同时在两个方向上传输,又称为双向同时通信,即通信的双方可以同时发送和接收数据。

3电气特性RS-485总线,在要求通信距离为几十米到上千米时,广泛采用RS-485 串行总线标准。

RS-485采用平衡发送和差分接收,因此具有抑制共模干扰的能力。

加上总线收发器具有高灵敏度,能检测低至200mV的电压,故传输信号能在千米以外得到恢复。

PLC培训PPT课件

PLC培训PPT课件
Modbus通信接口
用于实现PLC与Modbus总线设备之间的通信,具有通用性强、成本低等优点。选型时需 考虑Modbus协议版本(如Modbus RTU或Modbus ASCII)、通信速率和传输介质等参 数。
04
PLC软件安装与编程 环境搭建
软件安装步骤及注意事项
安装步骤 下载PLC编程软件安装包
输入/输出故障
输入/输出模块损坏、接线错误 或外部设备故障等原因导致PLC 无法正常读取或控制外部设备 。
程序故障
程序逻辑错误、变量设置错误 或程序丢失等原因导致PLC无法
按照预期执行控制任务。
故障诊断流程和方法论述
观察法
通过观察PLC指示灯、显示屏或外部设 备状态等信息,初步判断故障类型和范
围。
数据通信技术在PLC中应用前景展望
分析数据通信技术在PLC领域的应用前景和发展趋势,鼓励学员积极 学习和掌握相关技术。
07
故障诊断与排除方法 论述
常见故障类型及原因分析
电源故障
由于电源线路短路、过载或电 源模块损坏等原因导致PLC无法
正常工作。
通信故障
通信线路故障、通信接口损坏 或通信参数设置错误等原因导 致PLC与其他设备通信失败。
定时器/计数器应用案例分析
选择定时/计数方式
确定定时/计数需求
根据控制需求,确定需要定时或 计数的对象及其时间或数量要求 。
根据需求选择合适的定时或计数 方式,如延时定时、循环定时、 增计数、减计数等。
编写PLC程序
使用PLC编程语言编写程序,实 现定时或计数功能。
定时器/计数器基本概念
定时器是PLC中的一种重要功能 ,用于实现时间控制;计数器则 用于实现计数功能。

13.56MHz读写卡模块通信接口及选型指南

13.56MHz读写卡模块通信接口及选型指南

13.56MHz读写卡模块通信接口及选型指南周立功教授新书《面向AMetal框架与接口的编程(上)》,对AMetal框架进行了详细介绍,通过阅读这本书,你可以学到高度复用的软件设计原则和面向接口编程的开发思想,聚焦自己的“核心域”,改变自己的编程思维,实现企业和个人的共同进步。

6.4 读写卡模块>>> 6.4.1 基本功能>>> 6.4.2 初始化1.UART 初始化p_dev 为指向am_zlg600_uart_dev_t 类型实例的指针;p_devinfo 为指向am_zlg600_uart_devinfo_t 类型实例信息的指针。

帧格式ZLG600A 模式波特率缓冲区信息2.I2C 初始化p_dev 为指向am_zlg600_i2c_dev_t 类型实例的指针;p_devinfo 为指向am_zlg600_i2c_devinfo_t 类型实例信息的指针。

>>> 6.4.3 设备控制类接口函数1.读取设备信息2.装载IC 卡密钥>>> 6.4.4 操作接口函数1.自动检测设置自动检测回调函数启动自动检测检测模式天线模式请求模式密钥验证读取卡片信息天线驱动模式片唯一序列号读取的数据2.卡片验证E2 验证直接验证3.读写数据读取数据写入一块数据>>> 6.4.5 密钥和权限控制Mifare S50/S70 卡的初始密钥全为0xFF,显然,对于实际产品来讲,希望能够更改其密钥为其它值。

由于存在密钥A和密钥B,可以对每个密钥设定不一样的权限,如验证密钥A 后仅只读,验证密钥B 后可写。

下面以Mifare S50 为例,介绍密钥和权限控制的修改方法。

密钥和权限控制是针对扇区而言的,即一个扇区的密钥是相同的,不同扇区的密钥可以不同。

S50 共计16 个扇区,每个扇区4 块,每块16 字节,前3块为普通的数据块,最后一块(尾块)为密钥和权限控制块。

电气控制系统中常见设备选型及应用方案

电气控制系统中常见设备选型及应用方案

面(元器件的反面)SL1间的连线割断,然后修改输入信号选择参数即可。此时仪表只能输入电压、流信号。
输入信号类型
电 压
0~5VDC 1~5VDC
0~10VDC
Pt100
Cu100
热 围
-1999~9999
-200.0~500.0℃ -50.0~150.0℃ -50.0~150.0℃ -200.0~650.0℃ -200.0~500.0℃ -50.0~150.0℃
方便。广泛用于电信、电力、石油化工、水处理等领域的数据采集、信号传输转换和 DCS 集散控制系统。
单路信号隔离器
名称
型号
输入
输出
电源
隔离
直流电流隔离器 直流电压隔离器 两线制直流隔离器 交流电压信号隔离器
HDG-DIS/I DC4-20mA,0-20mA
HDG-DVS/I DC0-75mV,0-300V
DC:24v
DC:24v
DC:24v
传孔输入/输出1/ 辅助电源 将被测交流转换按线性比例输出4-20ma
或0-5V、0-10V、无源开关量 D0信号等所 需要的直流信号,实现信号间电气隔离。 优良的温度特性和长期稳定工作性 结构紧凑、小巧可高密度安装 符合 EMC 指令(89/336/EEC) 35mmDIN 导轨安装或 M4螺丝固定 具有良好的性价比产品
AC100V、220V、380V 等
DC24V、12V 等 DC24V、12V 等
AC220V 等 DC24V、12V 等
AC220V 等 AC220V 等 DC24V、12V 等 AC220V 等
三相交流电压变送器
HDD-3U/
DC24V、12V 等
三相三线有功功率变送器 HDB-P3/

智能设备选型与评估标准

智能设备选型与评估标准

智能设备选型与评估标准第1章智能设备概述 (4)1.1 设备分类与定义 (4)1.2 智能设备发展趋势 (4)1.3 智能设备应用领域 (5)第2章选型与评估原则 (5)2.1 功能需求分析 (5)2.1.1 设备基本功能 (5)2.1.2 用户需求 (5)2.1.3 应用场景 (5)2.1.4 功能扩展性 (5)2.2 技术功能指标 (6)2.2.1 硬件功能 (6)2.2.2 软件功能 (6)2.2.3 通信功能 (6)2.2.4 能耗与续航 (6)2.3 成本效益分析 (6)2.3.1 设备购置成本 (6)2.3.2 运营维护成本 (6)2.3.3 投资回报率 (6)2.3.4 生命周期成本 (6)2.4 市场调研与竞争分析 (6)2.4.1 市场规模与增长趋势 (6)2.4.2 主要竞争对手分析 (7)2.4.3 市场需求与潜力 (7)2.4.4 政策法规与行业标准 (7)第3章硬件设备选型 (7)3.1 处理器与芯片 (7)3.1.1 处理器选型 (7)3.1.2 芯片选型 (7)3.2 存储器与接口 (7)3.2.1 存储器选型 (7)3.2.2 接口选型 (7)3.3 传感器与执行器 (7)3.3.1 传感器选型 (7)3.3.2 执行器选型 (8)3.4 通信模块与协议 (8)3.4.1 通信模块选型 (8)3.4.2 通信协议选型 (8)第4章软件平台评估 (8)4.1 操作系统选择 (8)4.1.1 系统架构 (8)4.1.3 可扩展性 (8)4.1.4 成本 (8)4.1.5 开源许可 (9)4.2 应用框架与开发工具 (9)4.2.1 应用框架 (9)4.2.2 开发工具 (9)4.2.3 生态系统 (9)4.3 系统安全与稳定性 (9)4.3.1 系统安全 (9)4.3.2 系统稳定性 (9)4.4 生态支持与兼容性 (9)4.4.1 生态支持 (9)4.4.2 兼容性 (9)第5章用户体验设计 (10)5.1 界面设计原则 (10)5.1.1 一致性原则 (10)5.1.2 简洁性原则 (10)5.1.3 易用性原则 (10)5.1.4 可视性原则 (10)5.1.5 容错性原则 (10)5.2 交互设计方法 (10)5.2.1 任务流程设计 (10)5.2.2 操作逻辑设计 (10)5.2.3 信息架构设计 (10)5.2.4 交互反馈设计 (10)5.3 响应速度与流畅性 (10)5.3.1 硬件功能要求 (10)5.3.2 软件优化策略 (11)5.3.3 动画与过渡效果 (11)5.4 可用性测试与评估 (11)5.4.1 测试方法 (11)5.4.2 测试指标 (11)5.4.3 用户反馈分析 (11)5.4.4 持续迭代与优化 (11)第6章数据处理与分析 (11)6.1 数据采集与预处理 (11)6.1.1 数据源选择 (11)6.1.2 数据采集方法 (11)6.1.3 数据预处理 (11)6.2 数据存储与管理 (12)6.2.1 数据存储方案 (12)6.2.2 数据仓库构建 (12)6.2.3 数据管理策略 (12)6.3.1 数据分析方法 (12)6.3.2 数据挖掘算法 (12)6.3.3 结果可视化 (12)6.4 人工智能技术应用 (12)6.4.1 机器学习 (12)6.4.2 深度学习 (12)6.4.3 人工智能融合应用 (12)第7章网络安全与隐私保护 (12)7.1 网络安全防护措施 (12)7.1.1 网络架构安全 (13)7.1.2 安全协议与应用 (13)7.1.3 安全漏洞扫描与修复 (13)7.2 数据加密与隐私保护 (13)7.2.1 数据加密策略 (13)7.2.2 数据隐私保护 (13)7.2.3 数据备份与恢复 (13)7.3 用户身份验证与授权 (13)7.3.1 用户身份验证 (13)7.3.2 用户授权管理 (14)7.3.3 账户安全策略 (14)7.4 法律法规与合规性 (14)7.4.1 我国网络安全法律法规 (14)7.4.2 国际合规性要求 (14)7.4.3 合规性评估与审计 (14)第8章生态环境与供应链 (14)8.1 产业链上下游分析 (14)8.1.1 上游产业链分析 (14)8.1.2 下游产业链分析 (14)8.2 合作伙伴评估 (15)8.2.1 供应商评估 (15)8.2.2 合作伙伴评估 (15)8.3 售后服务与支持 (15)8.3.1 售后服务体系建设 (15)8.3.2 技术支持与培训 (15)8.3.3 服务质量评价 (15)8.4 生态环境建设与优化 (15)8.4.1 政策法规与行业标准 (15)8.4.2 产业协同发展 (15)8.4.3 人才培养与交流 (16)8.4.4 创新能力提升 (16)第9章测试与验证 (16)9.1 功能测试 (16)9.1.1 用户界面测试 (16)9.1.3 操作流程测试 (16)9.2 功能测试 (16)9.2.1 处理速度测试 (16)9.2.2 响应时间测试 (16)9.2.3 资源消耗测试 (16)9.3 稳定性与可靠性测试 (16)9.3.1 长时间运行测试 (16)9.3.2 异常情况测试 (17)9.3.3 极端环境测试 (17)9.4 兼容性与互操作性测试 (17)9.4.1 系统兼容性测试 (17)9.4.2 硬件兼容性测试 (17)9.4.3 互操作性测试 (17)第10章案例分析与总结 (17)10.1 成功案例分析 (17)10.2 失败案例分析 (17)10.3 经验与教训总结 (17)10.4 未来发展趋势与展望 (17)第1章智能设备概述1.1 设备分类与定义智能设备是指采用微处理器、传感器、通信模块等技术,具备数据采集、处理、传输能力的设备。

can转ttl芯片

can转ttl芯片

将CAN转TTL芯片详解1. 引言随着物联网和智能设备的快速发展,CAN总线和TTL串口成为了两种最常见的数据传输方式。

CAN总线具有高可靠性和抗干扰能力强的特点,广泛应用于汽车、工业控制等领域;而TTL串口则是一种普遍存在于各种电子设备中的串行通信接口,易于使用和调试。

然而,在某些应用场景中,需要将CAN总线数据转换为TTL信号来与其他设备进行交互。

这就需要一种可以实现CAN转TTL功能的芯片,本文将详细介绍CAN转TTL芯片的原理、应用和选型。

2. CAN转TTL芯片的原理和工作方式CAN转TTL芯片是一种功能强大的集成电路,它具备CAN总线和TTL串口之间的协议转换和信号转换能力。

下面将对CAN转TTL芯片的原理和工作方式进行详细介绍。

2.1 CAN总线协议CAN总线(Controller Area Network)是一种数据通信总线协议,通常应用于车载网络和工业控制领域。

CAN总线采用差分信号传输,具备抗干扰能力强、可靠性高、支持多设备连接等特点。

CAN总线使用帧格式进行数据传输,分为标准帧和扩展帧两种形式。

2.2 TTL串口TTL(Transistor-Transistor Logic)串口是一种低电平逻辑电平的串行通信接口,被广泛应用于各种电子设备中。

TTL串口的通信速率较低(一般在1Mbps以下),但使用简单、成本低廉,易于集成到各种电路中。

TTL串口使用数据线(TX、RX)进行双向数据传输。

2.3 CAN转TTL芯片原理CAN转TTL芯片通过将CAN总线协议转换为TTL串口通信,实现了CAN总线和TTL串口之间的数据交互。

它的核心原理是将CAN总线接收到的数据帧解析后,将数据转换为TTL信号输出;同时,将TTL信号输入,转换为CAN总线数据帧发送。

2.4 CAN转TTL芯片工作方式CAN转TTL芯片在工作时,需要进行配置和初始化。

一般情况下,需要设置CAN总线的工作模式、波特率等参数。

基于PLC的交通信号灯智能控制系统设计

基于PLC的交通信号灯智能控制系统设计

基于PLC的交通信号灯智能控制系统设计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和交通需求的增长,交通信号灯在城市交通管理中的地位日益重要。

传统的交通信号灯控制系统往往采用定时控制方式,无法适应实时变化的交通流状况,容易导致交通拥堵和安全隐患。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本文将介绍一种基于PLC(可编程逻辑控制器)的交通信号灯智能控制系统设计。

一、系统概述基于PLC的交通信号灯智能控制系统主要由PLC、传感器、信号灯和通信模块组成。

PLC作为核心控制器,负责处理传感器采集的交通流数据,根据预设的控制策略调整信号灯的亮灭时间,实现交通信号灯的智能控制。

二、硬件设计1、PLC选型PLC作为控制系统的核心,需要具备处理速度快、输入输出接口丰富、稳定可靠等特性。

本文选用某品牌的高性能PLC,具有16个输入接口和8个输出接口,运行速度可达纳秒级。

2、传感器选型传感器主要用于采集交通流的实时数据,如车流量、车速等。

本文选用微波雷达传感器,可实时监测车流量和车速,具有测量精度高、抗干扰能力强等优点。

3、信号灯设计信号灯是交通信号控制系统的执行机构,本文选用LED信号灯,具有亮度高、寿命长、能耗低等优点。

每盏信号灯均配备独立的驱动电路,由PLC通过输出接口进行控制。

4、通信模块设计通信模块负责将PLC采集的数据传输至上级管理系统,同时接收上级管理系统的控制指令。

本文选用GPRS通信模块,具有传输速度快、稳定性高等优点。

三、软件设计1、控制策略设计本文采用模糊控制算法作为交通信号灯的控制策略。

模糊控制算法通过对车流量和车速进行模糊化处理,将它们转化为PLC可以处理的模糊变量,再根据预设的模糊规则进行调整,实现信号灯的智能控制。

2、数据处理流程设计数据处理流程包括数据采集、数据处理和数据传输三个环节。

传感器采集车流量和车速数据;然后,PLC根据控制策略对数据进行处理;通过通信模块将处理后的数据上传至上级管理系统。

同时,PLC还会接收上级管理系统的控制指令,根据指令调整信号灯的亮灭时间。

WiFi模块应用选型参考及布局走线Layout注意事项

WiFi模块应用选型参考及布局走线Layout注意事项

WiFi模块应用选型及Layout注意事项进入21世纪,网络在中华大地得到了迅速的发展,诞生了BAT这些伟大的网络公司。

拥抱网络成了当下最炙热的话题。

不管你是从事什么行业、在做什么产品;不管你是生活在那里、以什么方式在生活,好像都难以脱离与网络的瓜葛。

既然网络无处不在了,我们就选择更好的来应用它,用网络的其实就是连接网络做事情。

连接的方式有两种:有线和无线方式!发展初期以有线连接为主,也就是传统的网线;当下最热的是无线方式连接,也就是WiFi接入,真有点没WiFi(歪坏),人都坏的感觉,可见WiFi在直接影响着大家的日常生活!为了更便捷的用无线WiFi方式来应用网络,那就需要让产品能通过WiFi 接入网络,这就需要让产品集成上WiFi功能。

对于原有的有线连接可以采用升级的方式用上WiFi,这种升级就是让有线网络WiFi化(AP模式)或者WiFi无线信号有线化(Client模式下的CPE客户端),这样点对点就可以不采原有的网线连接,直接通过无线WiFi来桥接;对于一些新产品设计,那就直接集成上WiFi 功能,一般采用的集成方式是On board或模块化,而采用模块化集成是最常用的方式!选择WiFi模块化的三大理由:方便集成设计,缩短开发周,加快将产品推向市场的时间;方便产品升级,可以通过直接更换模块升级,不需要重新设计底板,只要产品前期做好了综合设计,后续做产品设计以及应用端的灵活选择;方便硬件兼容集成设计,可以对不同方案、不同功能的模块做灵活选择(这个后续会专门探讨硬件兼容的尺寸规格);从业以来,一直在思考WiFi模块的选型、对应接口电路及PCB Layout及天线等系列问题,陆续也发表一些个人看法,有些观点还被百度百科收录(2012年一些同行也有转载或者修剪部分个人对WiFi模块的观点,一些见解能得到任何,倍感荣幸,也就激发了自身对WiFi模块更深刻的认识!结合自身行业经历,感觉目前的WiFi模块在飞速发展的过程用遇到了高地瓶颈,需要有技术的突破,才会有突破发展,要么就是延续现状了!下面从分类、功能、硬件兼容三大方面来了解WiFi模块,同时探讨下外围接口电路和PCB Layout及天线几方面!希望对于在进行WiFi模块选型和应用设计会有比较好的参考帮助!有不足之处也肯定帮助纠正补充!WiFi模块归类方法一WiFi模块主要有网卡类和AP类两大类。

集线器(HUB)) 功能介绍 及选型

集线器(HUB)) 功能介绍 及选型

集线器(HUB)是对网络进行集中管理的重要工具,像树的主干一样,它是各分枝的汇集点。

HUB是一个共享设备,其实质是一个中继器,而中继器的主要功能是对接收到的信号进行再生放大,以扩大网络的传输距离。

在网络中,集线器主要用于共享网络的建设,是解决从服务器直接到桌面的最佳、最经济的方案。

在交换式网络中,HUB直接与交换机相联,将交换机端口的数据送到桌面。

使用HUB组网灵活,它处于网络的一个星型结点,对结点相连的工作站进行集中管理,不让出问题的工作站影响到整个网络的正常运行。

由于HUB在网络中的重要作用,所以对于它的选型也是非常重要的。

下面,就让我们针对此做一番深入的剖析:一.以带宽为选择标准:根据带宽的不同,目前市面上用于局域网(一般是指小型局域网)的HUB可分为10MB、100MB和10/100MB自适应三种。

在规模较大的网络中,还使用1000MB和100/1000MB自适应两种。

集线器带宽的选择,主要决定于三个因素:1、上连设备带宽:如果上联设备支持IEEE802.3U(允许跑100M),您自然可购买100M集线器,否则只有选择10M的了。

2、站点数:由于联在集线器上的所有站点均争用同一个上行总线,处于同一冲突域内,所以站点数目太多,造成冲突过于频繁。

3、应用需求:由于现在10M非智能型HUB的价格已经接近于款网卡的价格,并且10M的网络对传输介质及布线的要求也不高,所以许多喜欢"DIY"的网友完全可以自己动手,组建自己的家庭局域网或办公局域网。

在前些年组建的网络中,10M网络几乎成为网络的标准配置,有相当数量的10M HUB作为分散式布线中为用户提供长距离信息传输的中继,或作为小型办公室的网络核心。

但这种应用在今天已不再是主流,尤其是随着100M网络的日益普及,10M网络及其设备将会越来越少。

虽然纯100M的HUB给桌面提供了100M的传输速度,但当网络升级到100M 后,原来众多的10M设备将无法再使用,所以只有在近期才开始组建的网络,才会无任何顾虑地考虑100M的HUB。

RS485 接口介绍 RS

RS485 接口介绍 RS

一、RS485 接口介绍RS-485 采用平衡发送和差分接收方式实现通信,其接口详细的电器参数如下:接口定义:A、B 工作电压:-7V-12V 信号速率:10Mb/s 接口电缆:双绞屏蔽电缆走线方式:根据实际的情况进行走线,最大长度1000m 二、EMC 设计要求RS485 用于设备与计算机或其它设备之间通讯,应用与空调产品时其走线时多与电源、功率信号等混合在一起,RS485 接口设计可能会影响的EMC 问题如下:1、辐射发射问题:RS485 接口会带出单板内部的干扰,通过电源线形成对外辐射,导致辐射发射测试超标;2、抗干扰问题:RS485 会受外界干扰会导致通讯异常,如脉冲群干扰、射频干扰在空调产品使用时会因压缩机、风机、电磁阀等干扰源,导致通讯异常;因RS485 走线长,有可能存在户外走线,因此要考虑防雷设计;二、三、RS485 接口原理设计三、RS485 接口原理设计 1. D1、D2 为气体放电管,主要用来泄放共模浪涌能量,气体放电管击穿电压300V,通流量1kA; 2. D3、D4、D5 为半导体放电管,主要用来泄放共模以及差模浪涌能量,半导体放电管型号BS0300N-C,其导通电压为40V,通流量为100A;3. R1、R2 选用10Ω,(不用逗号)1/2W 的电阻,因半导体放电管启动电压要低于气体放电管,为保证气体放电管能顺利的导通,泄放大能量必须增加此电阻(R1、R2)进行分压,确保大部分能量通过气体放电管泄放,半导体放电管作精细防护;4. C1、C2 电容,给干扰提供低阻抗的回流路径,能有效减小对外的共模干扰电流同时对外界干扰能适当的滤波;此电容容值可以根据实际的情况进行调整,从22pF至1000pF,典型值为100pF;5. 共模电感能够对衰减共模干扰,对单板内部的干扰以及外部的干扰都能抑制,能提高产品的抗干扰能力,同时也能减小通过信号电缆对外的辐射,共模电选择100MHz 时阻抗为2200Ω的器件;6. 在实际测试中如果接口存在EMC 问题,以上元器件均可调整,具体元器件调整参数参照《常用电磁兼容器件选型规范》。

数据通信设备课件

数据通信设备课件
备份与容灾
实施数据备份和容灾方案,确保数据的安全性和可用性。
应急处理预案制定
安全事件分类与定级
对可能的安全事件进行分类和定级,明确不 同事件的应急处理优先级。
应急资源储备
储备必要的应急资源,如备份设备、安全软 件、技术支持等。
应急响应流程
制定详细的应急响应流程,包括事件发现、 报告、分析、处置和恢复等环节。
无线连接方式
阐述无线连接方式的原理 和应用,如蓝牙、NFC、 无线充电等。
设备连接拓扑
讲解设备连接拓扑的概念 ,如星型、总线型、环型 等,并分析各种拓扑结构 的优缺点。
03 常见数据通信设备介绍
路由器
01
02
03
04
功能
连接多个网络,实现网络互连 、数据包转发和路由选择等。
类型
有线路由器、无线路由器、企 业级路由器等。
分类
按照功能和应用场景,数据通信 设备可分为广域网设备、局域网 设备、城域网设备等。
发展历程及趋势
发展历程
从早期的电报系统、电话系统到现代 的数据通信系统,数据通信设备经历 了漫长的发展历程。
趋势
随着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数据通信 设备也在不断升级换代,未来趋势包 括高速化、智能化、云化等。
应用场景与优势
工作原理
根据路由表转发数据包,实现 网络互通。
应用场景
家庭、办公室、企业等网络环 境中。
交换机
功能
实现局域网内设备的互联互通 ,提高网络传输效率。
类型
以太网交换机、光纤交换机、 多层交换机等。
工作原理
通过MAC地址表实现数据包转 发和过滤,提高网络性能。
应用场景
企业、数据中心等需要高速传 输的网络环境中。

S7-300 PLC设计选型及应用

S7-300 PLC设计选型及应用

S7-300 PLC设计选型及应用【工控老鬼】一选型要点S7-300 PLC的选型原则是据生产工艺所需的功能和容量进行选型,并考虑维护的方便性、备件的通用性,以及是否易于扩展和有无特殊功能等要求。

选型时具体注意以下几方面:(1)有关参数确定。

一是输入/输出点数(I/O点数)确定。

这是确定PLC规模的一个重要依据,一定要根据实际情况留出适当余量和扩展余地。

二是PLC存储容量确定。

注意当系统有模拟量信号存在或要进行大量数据处理时,其存储容量应选大一些。

(2)系统软硬件选择。

一是扩展方式选择,S7-300 PLC有多种扩展方式,实际选用时,可通过控制系统接口模块扩展机架、Profibus-DP现场总线、通信模块、运程I/O及PLC子站等多种方式来扩展PLC或预留扩展口;二是PLC的联网,包括PLC与计算机联网和PLC之间相互联网两种方式。

因S7-300 PLC的工业通信网络淡化了PLC与DCS的界限,联网的解决方案很多,用户可根据企业的要求选用;三是C PU的选择,C PU的选型是合理配置系统资源的关键,选择时必须根据控制系统对C PU的要求(包括系统集成功能、程序块数量限制、各种位资源、MPI接口能力、是否有PROFIBUS-DP主从接口、RAM容量、温度范围等),并最好在西门子公司的技术支持下进行,以获得合理的选型;四是编程软件的选择,这主要考虑对C PU的支持状况,我们的体会是:S TEP7 V4.0对有些型号的C PU不支持,硬件组态时会发生故障出错,而STEP7V5.0则不存在这种问题。

二设计及使用1. 设计注意事项设计时主要应注意以下几方面:(1)PLC输出电路中没有保护,因此在外部电路中应设置串联熔断器等保护装置,以防止负载短路造成PLC损坏。

熔断器容量一般为0.5A。

(2)PLC存在I/O响应延迟问题,因此在快速响应设备中应加以注意。

MPI通信协议虽简单易行,但响应速度较慢。

(3)编制控制程序时,最好用模块式结构程序。

485转模拟量

485转模拟量

485转模拟量485转模拟量,是一种广泛应用于工业自动化控制系统中的转换器。

它可以将RS485通信接口中的数字信号转换成与信号,实现数字量和模拟量的互换。

在工业自动化系统中,传感器采集的数据通常以数字信号形式传输,而一些执行机构需要控制的信号则是模拟量信号。

因此,485转模拟量在自动化控制系统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1. 485转模拟量的工作原理485转模拟量的工作原理是通过采用高精度的模数转换芯片,将RS485通信接口中的数字信号转换成标准的0-5V或4-20mA的模拟量信号。

其工作流程如下:首先,RS485通信接口会通过一定的协议格式将数字信号传输给485转模拟量转换器。

然后转换器会将这些数字信号转换成等效的模拟量信号。

这些模拟量信号可以接入到PLC、DCS、PID等控制设备中,用于控制执行机构。

对于数字量到模拟量的转换,通常采用PWM调制的方法,也可采用独立增益法、失调序列法、角度调制法、脉冲频率调制法等其他方法。

通过这些方法,485转模拟量可以实现较高的精度、可靠性和抗干扰性。

2. 485转模拟量的特点(1)高精度485转模拟量通常采用16位或者24位的高精度芯片,精度可达到0.1%。

同时,485转模拟量器件采用的高精度OP放大器,能够有效地提高输出稳定性、抗干扰性和线性度。

(2)多路输入输出485转模拟量通常支持多路输入输出,可同时将多个模拟信号转换成数字信号,同时将多个数字信号转换成模拟量信号进行输出。

多路输入输出功能可以使设备统一化,减少设备数量。

(3)可编程性强485转模拟量采用现场编程方式,具有良好的可编程性,用户可以根据需要对其进行设置与调整。

(4)抗干扰性强485转模拟量的通讯协议采用的是差分信号传输,抗干扰能力非常强。

(5)易于安装和维护485转模拟量通常采用卡式结构或钢壳结构,易于安装和维护。

3. 485转模拟量的应用范围485转模拟量广泛应用于工业自动化、设备控制、环境监测等领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TB8 RB8 TI RI 接收中断标志
工作方式选择 多机通信控制位 允许串行接收位 发送中断标志 接收数据的第9位
发送数据的第9位
串行方式的定义
SM0 SM1
0 0 0 1 1 0 1 1
工作方式
方式0 方式1 方式2 方式3
功能
8位同步移位寄存器 10位UART 11位UART 11位UART
串口方式0应用
入口:把要显示的数分别放在显示缓冲区60H-65H共6个单元中,并且分别对应 各个数码管LED0-LED5。 出口:将预置在显示缓冲区中的6个数成相应的显示字形码,然后输出到显示器 中显示。
串行通信的分类:异步(Asynchronous Communication)
同步(Synchronous Communication)
串行通信制式:单工(a)、半双工(b)和全双工(c)
(simplex half duplex full duplex)
A站 发送器
单工通信
B站 接收器
(a) 发 收 A站 (b ) 发 收 B站 发 收 A站 (c) 收 发 B站
显然在相同的数据传输波特率下,同步方式比异步方式的 传送速度快,但同步方式要求收发双方在整个事件传送过程 中始终保持严格同步,这将增加硬件上的难度,而异步通信 只要求每帧(字节)的传送中短时间保持同步即可,实现起 来要容易得多。
MCS-51串行接口的结构
DB 写SBUF SBUF 发送 端口
1.数据缓冲寄存器SBUF 两个SBUF,一个用于发送 (只写);一个用于接收( 只读)。映象地址均为99H 。 2.数据发送与接收控制
可变(取决于定时 器1溢出率)
方式3
11位UART
方式0
在方式0下,串行口作同步移位寄存器用,其波特率固 定为fosc/12。串行数据从RXD(P3.0)端输入或输出,同步移 位脉冲由TXD(P3.1)送出。这种方式常用于扩展I/O口。
方式0用于扩展I/O口输出
方式0用于扩展I/O输出口原理
串行数据从RXD引脚输出,TXD引脚输出移位脉 冲。CPU将数据写入发送寄存器SBUF时,立即启动 发送,将8位数据以Fosc/12的固定波特率从RXD输出, 低位在前,高位在后。发送完一帧数据后,发送标志 TI由硬件置位。 例:单片机串行口方式设为移位寄存器方式,外接6 片74LS164作为6位LED显示器的静态显示接口 。
发送控制 波 特 串行中断 TI 率 ≥1 控 制 RI 接收控制
TXD
接收 端口
RXD
SBUF
读SBUF DB
发送控制器在波特率作用下 ,将发送SBUF中的数据由 并到串,一位位地传输到发 送端口;接收控制器在波特 率作用下,将接收接收端口 的数据由串到并,存入接收 SBUF中。
MCS-51的串行接口
MCS-51系列单片机串行通信
基本概念: 串行通信和并行通信
发送
计算机1 GND 计算机2 GND 计算机1 GND
接收
计算机2 GND
并行通信
串行通信
并行通信:数据的各位同时传送;
串行通信:数据一位一位顺序传送。
串行、并行通信各自特点
并行/串行:并行方式可一次同时传送N位数据, 而串行方式一次只能传送一位;但并行传送的线 路复杂(需要N根数据线),串行传送的线路简 单(只需要1~2根数据线);并行方式常用于短 距离通信,串行方式则多用于长距离通信。 串行传送主要用于计算机与远程终端之间的 数据传送,也很适合于经由公共电话网连接的计 算机之间的通信。另外在某些场合,串行接口也 可代替并行接口来控制外设,以节省软硬件资源, 简化线路。
方式的选择由SM1、SM0实现。
工作方式
方式0 方式1 方式2
功能
8位同步移位寄 存器 10位UART 11位UART
说明
常用于扩展I/O 口
波特率
fosc/12
8位数据、起始位、 可变(取决于定时 结束位 器1溢出率) 8位数据、起始位 0、结束位1 和奇偶校验位 数据、起始、校 验、结束位
fosc/64或 fosc/32
MCS-51串行接口寄存器
SBUF——串行口数据缓冲器
共两个:一个发送寄存器SBUF,一个接收SBUF,二者共用一个 地址99H。
SCON——串行口控制寄存器 PCON——电源及波特率选择寄存器
控制寄存器SCON
9FH
SM0
9EH
SM1
9DH
SM2
9CH
REN
9BH 9AH 99H 98H
波特率
fosc/12 可变 fosc/或 fosc/32 可变
例:设串行口工作在方式1,允许接收,则指令为: MOV SCON,#01010000B
电源及波特率选择寄存器PCON
87H SMOD × × × GF1 GF0 PD IDL
串行通信只用该位,为1时,波特率×2;为0时不变。
串行口四种工作方式应用比较
概述
有一个可编程全双工串行通信接口(UART) (Universal Asychronous Receiver/Transmitter ) 管脚:TXD(P3.1)、RXD(P3.0) 可同时发送、接收数据(Transmit/Receive) 有四种工作方式,帧格式有8、10、11位。 波特率(Baud rate)可设置 波特率:每秒钟传送二进制数码的位数,也叫比特数, 单位为b/s,即位/秒。
同步、异步数据通信格式
同 步 字 符 1 数 据 同 步 字 符 2 数 据 数 据 数 据 数 据 … … … …
同步 字符
图 6.1 同 步 传 送 的数据格式 第n个 字符 第 n+1 个 字符 起 始 位 0 0/ 0/ 0/ 0/ 1 1 1 1
起 始 8位数 位 据 空闲 空闲 位 位 1 1 0 0/ 0/ 0/ 0/ 0/ 0/ 0/ 0/ 0/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图6.2 异步通信数据帧 格式
奇 偶停 校止 验位
同步通讯异步通信的概念
同步和异步都属于串行数据传送方式,但二者的传送格式 有所不同。同步方式的一帧内含有很多数据位,而异步方式 一帧内只含有几个数据位。如果要传送一大堆数据,同步方 式只给这串数据进行一次外包装(即添加“头帧”、“尾 帧”、“校验”帧),而异步方式在传送这串数据时则要对 数据的每一个字节分别加以包装(即添加“头”位、“尾” 位和校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