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个时期的统一战线
口号标语之统战工作口号

统战工作口号【篇一:四次统一战线】新民主主义时期的四次统一战线及土地政策一.1925-1927 大革命时期(国民革命联合战线)1、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形成:国民党一大的正式成功召开。
(党内合作,中共三大决定全体共产党以个人名义加入国民党)大会对三民主义作出了新的解释。
会议上确定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革命政策。
2、对象:反抗北洋军阀。
“打倒列强,除军阀”※3、土地政策:“平均地权”和“节制资本”5、失败的经验教训:1)必须坚持无产阶级的领导权2)无产阶级领导权的中心问题是农民问题3)中国革命的主要斗争形式是武装斗争4)领导中国革命的中国共产党必须不断加强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的建设,这是革命胜利的根本保证。
6、失败的原因:从客观方面来讲:1)反革命力量强大,大大吃好过来革命的力量2)资产阶级发生严重的动摇,统一战线出现剧烈分化3)蒋介石、汪精卫被帝国主义势力和地主阶级、买办资产阶级拉拢从主观方面来讲:1)由于中国共产党内部以陈独秀为代表的右倾机会主义错误2)当时中国共产党还处于幼年时期,没有经验3)共产国际并不真正了解中国的具体情况,做出一些不切实际的指导。
7、历史意义:1)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在华势力,基本推翻了北洋军阀统治。
2)中国共产党提出的反帝反封口号成为广大人民的共同呼声。
3)大革命提高了中国共产党在全国人民中的政治威望。
二、1927-1937 土地革命时期(十年内战)(工农民主统一战线)1.对象:国共破裂,互相对抗,反抗国民党反动派,国民党新军阀(八七会议确定了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的总方针)2.这一时期革命统一战线中只剩下:工人、农民和小资产阶级。
※3.土地政策:1)坚定地依靠贫农、联合中农、限制富农,保护中小工商业者,消灭地主阶级。
2)以乡为单位按人口平分土地,在原耕地的基础上,实行“抽多不少,抽肥补瘦”。
4、1927-1935年期间出现三次“左倾”错误1)瞿秋白,左倾盲动主义2)李立三,左倾冒险主义2)王明,左倾教条主义5、“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进行战略转移——长征6.遵义会议确立毛泽东领导地位,成为中国共产党历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巩固和发展爱国主义统一战线 课件

《孙子兵法》——远交近攻
远交近攻 分化瓦解敌方联盟,各 个击破,结交远离自己 的国家而先攻打邻国的 战略性谋略。
统一战线的内涵
统一战线就是一定社会政治力量的联合
统一战线就广义而言,是指不同的社会政治 力量(包括阶级、阶层、政党、集团乃至民 族、国家等)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为了实 现一定的共同目标,在某些共同利益的基础 上组成的政治联盟。
国内外敌对势力利用民族问题对我 国进行颠覆、破坏的活动依然存在
2007年4月27日,外交部发言人刘建超在北京就五名美国旅游者在中国进行违 法活动一事说,4月25日上午,五名美国旅游者在中国西藏自治区日喀则珠峰大 本营进行旨在分裂中国的违法活动。中国公安边防部门发现后予以制止,并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外国人出入境管理法》等法律将上述人员驱逐出境。
正确贯彻党的民族政策、宗教政策 重视宗教力量,正确处理宗教问题
一、发挥宗教的整合功能,促进宗教社会效益最大化。 二、发挥宗教的心理调节功能,增进各种社会关系的调 和与平衡。 三、发挥宗教的道德教化功能,实现宗教对社会主义道 德补充作用的最优化。
四、发挥宗教的文化功能,助推现代文明的发展。
总结
统一战线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重要法宝
统一战线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重要法宝
名称
革命统一战线
时间
1921至 1927 1927至 1937 1937至 1945 1945至 1949 1949至 1978 1978至今
统一战线的历史发展经历了四个阶段

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统一战线的历史发展经历了四个阶段:2008年01月09日星期三20:54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统一战线的历史发展经历了四个阶段:(1)统一战线的产生和第一次国共合作(1921—1927年)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成立。
1922年7月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作出了建立“民主的联合战线”的决议。
1923年6月,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对国共合作的方针和办法作出正式的决定。
1924年1月,孙中山在广州召开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事实上确立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革命政策,完成了国民党的改组。
国民党“一大”的成功召开,标志着以国共合作为基本形式的各革命阶级的统一战线正式形成。
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策略的成功,形成了第一次国共合作,开创了反帝反封建革命的新局面。
但由于当时我们党缺乏革命斗争经验,对马克思主义和中国革命斗争实践的结合没有深刻的认识,由于当时党的主要负责人的软弱退让,拱手让出了党对革命统一战线和武装力量的领导权,解除了已有的工农革命武装,在强大敌人的袭击下,最终使党完全丧失制止和打败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叛卖革命的能力。
这是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统一战线工作的沉痛教训。
这个阶段,在党的文件和党的主要领导人讲话、文章中,一般将统一战线称作“联合战线”。
(2)土地革命时期的统一战线(1927—1937年)第一次大革命失败后,中国革命转入低潮。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中华民族同日本帝国主义的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
1935年8月1日,中共中央发表《为抗日救国告全体同胞书》(即著名的《八一宣言》),号召停止内战,一致抗日。
12月,中共中央在陕北瓦窑堡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确定了建立最广泛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策略路线。
1936年9月1日,中共中央向党内发出《关于逼蒋抗日问题的指示》,适时地将“抗日反蒋”的方针调整为“逼蒋抗日”方针。
这年12月12日,发生了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
中国革命统一战线

1.护法运动失败后,孙中山面临外国帝国主义、党内 纷争和国内冲突的折磨。受布尔什维克革命的辉煌成 国民党方面: 就的鼓舞,孙中山急于采取苏维埃的成功模式来改组 国民党,并且为其国民革命寻求苏维埃的援助。利用 共产党舆工农的联系和苏维埃的援助来改组国民党。 2.吸收共产党人入党内可以并及时同化他们,避免共 产党如果迅速独立的成长,而最终颠覆国民革命事业。 3.国共合作可以削弱国内军阀势力。
合作原因:
主要原因:在西方列强的支持下,封建军阀割据,混战的局面愈演愈
烈,“打倒列强,铲除军阀”成为了全国人民的共同愿望 1.国共合作有利于实现国民革命的目标。 共产党方面:
2.二七惨案使得中国共产党认识到要取得革命胜利, 只依靠工人阶级的力量是不行的。在当时,只有国民 党比较是革命的民主派,比较是真的民主派,而且在 当时军阀混战的局面下,国民党控制着富饶的珠江三 角洲地区,还拥有一直数万人的军队。孙中山及其领 导的国民党,已经成为了革命的象征,在社会上享有 崇高的威望
原因:
共产党领导的是反对蒋介石 反动统治的广泛的人民民主统 一战线,包括了工人、农民、 城市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 级、开明士绅、其他爱国分子、 少数民族和海外华侨。
在中国的政治生活中,各民主党派和 无党派民主人士是一支重要的力量。 中国共产党选择建立广泛的人民民主 统一战线,平息内战,顺应人民意愿, 符合中国人民的根本利益,可以说是 理性的,正确的选择。
4.解放战争时期的人民民主统一战线 (1945—1949年)
背景:
抗日战争胜利以后,全国人民强烈要求和平民主,而以蒋介石为 首的国民党统治集团,在美国支持下,积极准备发动反人民的内战。 为了争取和平,1945年8月28日,毛泽东、周恩来等同志赴重庆同 国民党进行谈判,签订了《双十协定》,并推动召开了政治协商会 议。但是,蒋介石集团在美国支持下,背信弃义,悍然撕毁停战协 议和政协协议,发动了全面内战。 蒋介石政权的反动、卖国、独裁,激起了全国人民更加广泛、高 涨的争取和平、民主斗争的开展。在抗战后期和解放战争中先后产 生的中国民主同盟、中国民主建国会、中国民主促进会、九三学社、 台湾民主自治同盟、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以及抗战前建立的中国 致公党、中国农工民主党等民主党派,与中国共产党携手合作,共 同战斗。
新民主主义时期统一战线

新民主主义时期统一战线统一战线就广义而言,是指不同的社会政治力量(包括阶级、阶层、政党、集团乃至民族、国家等)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为了实现一定的共同目标,在某些共同利益的基础上组成的政治联盟。
简要地说,统一战线就是一定社会政治力量的联合。
而新民主主义时期统一战线主义的主要内容有:国民大革命时期的国共统一战线、土地革命时期的工农民主同一战线、抗日战争时期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解放战争时期的人民民主统一战线。
(一)国民大革命时期的国共统一战线(1921~1927年)国民大革命时期的国共统一战线是指由广大工人、农民、城市小资产阶级参加的反帝反封建的民族统一战线,主要是指国民大革命时期国共的第一次合作,联手推翻北洋军阀统治的反帝反封建革命。
中共三大决定共产党员以个人名义加入国民党,实行党内合作。
国民党一大的召开标志着这个联合战线的正式建立。
国民党被改造为工人、农民、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四个革命阶级的政治联盟,也是这一统一战线的组织形式,新三民主义成为统一战线的政治基础。
当时中国共产党提出反对帝国主义,反对军阀主义的政治口号,联合当时具有革命性质的民主党国民党将当时被视为一盘散沙的中国人民的力量逐步地组织起来,凝聚起来,大革命是近代中国历史上空前广泛而深刻的群众运动。
在国民大革命时期的国共统一战线的指导下凝聚了千万民众参与革命,这为国民革命的发展、广东战争和北伐战争的胜利奠定了群众基础。
(二)土地革命时期的工农民主同一战线(1921~1927年)土地革命时期的工农民主同一战线是指基本上是由工人、农民和小资产阶级联合起来,以反对封建压迫和国民党新军阀统治为主要目标的工农民主统一战线。
顾名思义就是中国共产党联合农民、工人和部分小资产阶级共同反抗国民党反动派。
通过土地革命时期的工农民主同一战线,建立了不少革命根据地,壮大了中国共产党的实力。
但国民革命失败后,民族资产阶级暂时退出了统一战线。
由于这一时期党的主要领导人犯了“左”倾关门主义错误,民族资产阶级甚至一部分小资产阶级都被排斥在统一战线之外,所以统一战线的特点是范围狭小,仅是以工农为主体的革命联盟。
各个时期不同的特点

各个时期不同的特点一)国民革命时期:国民革命联合战线其内容包括:工人、农民、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其特点是: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实行党内合作,共产党在政治、组织、思想上保持自己的独立性;国民党被改造成各个革命阶级的联盟;把新三民主义作为统一战线的政治基础。
(二)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工农民主统一战线其内容包括:工人、农民、城市小资产阶级。
其特点是:范围狭小,仅是以工农为主体的革命联盟。
(三)抗日战争时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其内容包括:工人、农民、城市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中小地主、开明绅士、地方实力派和亲英美派的大地主大资产阶级。
其特点是:具有广泛的民族性和极大的复杂性;是国共两党两个政权、两个军队的合作;没有双方共同遵守的共同纲领和固定的组织形式;处于一种极其复杂的国际国内环境中。
(四)解放战争时期:人民民主统一战线其内容包括:工人、农民、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开明绅士及各方面爱国人士。
其特点是:不仅规模空前,达到了包括全国各民族、各民主阶级、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海外华侨和其他爱国分子的庞大规模,而且非常巩固。
∙族资产阶级是具有两重性的阶级,一方面由于他们受帝国主义的压迫和封建主义的束缚而赞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有一定的革命性;另一方面,由于他们在经济上和政治上软弱,同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因而在反帝反封建的斗争中又具有妥协性。
这就决定了它在一般情况下能够参加革命统一战线,成为无产阶级联合的力量,但是在一定历史环境下,它也会动摇,跟随大资产阶级离开统一战线。
大资产阶级是直接为帝.国主义服务并为他们所豢养的阶级,是革命的对象。
但是,由于大资产阶级的各个集团是以不同的帝国主义为背景的,所以当各帝国主义相互间的矛盾尖锐化,当革命锋芒主要是反对某一个帝国主义的时候,依附于某个帝国主义的大资产阶级集团也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和一定的时期内参加反对另一个帝国主义的斗争。
所以,无产阶级在同资产阶级结成统一战线时,就应该实行又团结又斗争、以斗争求团结的政策;在被迫同资产阶级,主要是同大资产阶级分裂时,要敢于并善于同大资产阶级进行坚决的武装斗争,同时继续争取民族资产阶级的同情或中立。
统一战线知识手册

统一战线知识手册统一战线知识手册中共西安市莲湖区委统战部2008年3月一、统一战线的涵义统一战线就广义而言,是指不同的社会政治力量(包括阶级、阶层、政党、集团乃至民族、国家等)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为了实现一定的共同目标,在某些共同利益的基础上组成的政治联盟。
简要的说,统一战线就是一定社会政治力量的联合。
我们现在讲的统一战线,专指中国共产党领导和组织的统一战线,是无产阶级为了实现自己的历史使命,实现各个时期特定的战略目标和任务,团结本阶级各个阶层和政治派别,并同其他阶级、阶层、政党及一切可能团结的力量,在一定的共同目标下结成的政治联盟。
其实质是大团结、大联合。
新世纪新阶段统一战线已经进一步发展成为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和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的最广泛-3-的联盟。
二、统一战线名称的发展变化从1921年7月1日党的建立开始,我党就开始了统一战线工作。
80多年来,我国统一战线的名称,随着不同政治形势发展变化,也产生了不同的名称。
至今前后出现过4个“统一战线”的名称:1.1921—1927年(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联合战线”或“联合阵线”。
2.1927—1945年(抗日战争前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3.1945—新中国成立初期(解放战争时期)——“人民民主统一战线”4.1978年12月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至今—“爱国统一战线”三、新世纪新阶段统一战线的重要地位-4-巩固和壮大最广泛的统一战线,是我们党不断取得胜利的一条基本经验,是党和国家工作全局中一个极为重要的方面,也是新的历史条件下治国理政必须正确处理的一个基本问题。
一是当前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进入一个新的阶段,面对繁重复杂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统一战线作为团结各方面力量的广泛联盟,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任务更加繁重。
二是保持香港、澳门长期繁荣稳定,反对和遏制“台独”分裂势力及其活动、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关系到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大问题,统一战线作为推动“一国两制”方针实施的重要力量,在推进祖国统一大业中的作用更加实出。
高三历史教案-统一战线 最新

20世纪革命和建设时期的统一战线序言建立统一战线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基本经验之一,至今仍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这一历史时期先后存在四个统一战线,分别是大革命时期的革命统一战线、抗日战争时期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解放战争时期开始形成的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的爱国统一战线一、学习目标知识方面:掌握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建设时期统一战线发展的历史过程能力方面:(1)通过对统一战线建立的必要性和可能性的分析,培养运用唯物史观基本原理分析历史现象的能力(2)通过对统一战线知识结构的完成,培养整理分析概括史实的能力。
(3)通过对不同历史时期统一战线的异同的分析,培养比较、概括不同时期的统一战线的内在发展继承关系的能力。
(4)通过同步练习,提高总结历史事物特点能力、历史阐释能力态度、价值观方面:(1)通过对统一战线历史作用的复习,提高学生对当前建立统一战线重要性的认识。
(2)通过统一战线的成败发展,使学生认识党的正确领导是统一战线事业成败的关键。
学法指导:(1)通过本专题教学,引导从宏观上理清统一战线发展的线索和规律,微观形成知识结构。
(2)引导通过比较不同历史时期统一战线的异同,运用比较分析的方法。
二、重点难点分析重点分析:(1)统一战线建立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这是正确认识统一战线的基础前提。
民主革命的对象是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势力,它们相互勾结,使中国革命面临的敌人残暴而异常强大,而中国无产阶级人数少,力量薄弱。
结合中国近代社会状况来看,敌我双方力量对比的悬殊是由近代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所决定的。
由于帝国主义侵略和封建势力的束缚,中国资本主义始终没有充分发展,无论资产阶级还是无产阶级力量都相对薄弱。
革命力量单薄是维新变法和辛亥革命先后失败的原因之一。
因此不仅资产阶级不能彻底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而且单纯依靠中国的无产阶级也不能完成革命任务。
这种状况在民主革命时期一直存在,因此中国革命需要各革命阶级的联合,建立一个民族民主革命统一战线。
新民主主义革命不同时期的统一战线

新民主主义革命不同时期的统一战线共有4个统一战线:国民革命联合阵线、工农民主统一战线、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人民民主统一战线。
对于每个统一战线,我们都需要把握统一战线包含的阶级、主要矛盾、目的任务及其作用。
1.国民革命时期(1924-1927)建立了国民革命联合阵线。
当时的社会背景是中国面临着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任务,在当时就是要推翻帝国主义支持下的北洋军阀的统治,所以当时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联合的阶级力量: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城市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
建立的标志:1924年国民党一大的召开。
目的任务:推翻北洋军阀的统治,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任务。
作用:团结了国共两党,北伐成功,使大革命取得很大的进展。
2.土地革命战争时期(1927-1936)建立的是工农民主统一战线。
在国民大革命失败后,国民党从统一战线中分离出去,蒋介石建立的南京国民政府依然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利益。
当时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依然是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集中表现为国共两党的矛盾。
这一时期统一战线包含的阶级力量: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和城市小资产阶级。
目的任务:推翻官僚资产阶级的统治,在农村建立革命根据地,实行工农武装割据。
作用:保持了党的力量,发展了党自己的军队,团结了广大农民,逐渐走出一条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
3.抗日战争时期(1937-1945)建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在国共两党十年内战的过程中,对中国一直虎视眈眈的日本发动了侵略中国的九一八事变,从此,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开始发生转变:中日民族矛盾逐渐上升,阶级矛盾逐渐下降。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包含的阶级力量:中华民族抗日的各阶级,包括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城市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大地主大资产阶级亲英美派。
建立的标志:1937年9月22日,国民党中央通讯社发表《中国共产党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23日,蒋介石发表实际承认共产党合法地位的谈话。
近现代史的统一战线

近现代史的统一战线(统一战线就是一定社会政治力量的联合)1.国民大革命时期:革命统一战线。
由广大工人、农民、城市小资产阶级参加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统一战线。
2.抗日战争时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国共第二次合作)。
包括了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地主阶级、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英美派。
3.解放战争时期:人民民主统一战线。
包括各民族、各民主阶级、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广大华侨、各界民主人士及其他爱国分子和国民党统治集团中的一部分地方实力派。
4.社会主义时期:爱国统一战线:它是工人阶级领导的、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和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的联盟,是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
“这是一个历史的转折点,这是蒋介石20年反革命统治由发展到消灭的转折点。
这是100多年以来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统治由发展到消灭的转折点。
”——毛泽东于1947年底这是对哪一历史事件的评价?刘.邓大千里跃进大别山,我军开始战略反攻。
时代背景:1929—1933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自由放任经济遭遇重挫;美国罗斯福新政,以缓解危机、恢复经济(或德、日走上法西斯专政道路,以缓解危机、恢复经济);苏联实行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并完成“一五计划”,国力大增;中国面临严重的民族危机,对日战争日益迫近(或民族工业虽然总体尚弱,但发展较快)。
(任两点4分)(2)措施:政府直接经营(或重点支持)工矿企业。
(2分)效果:提高了工业生产能力,为抗日战争提供经济和物资保障;民营企业遭到官僚资本挤压,陷于困境。
(4分)(3)实质:现代经济发展中市场自由与政府干预之争。
(2分)启示:在当代中国市场经济发展中,合理运用政府干预,培育正义、公平的市场经济体系。
(2分,言之有理,酌情给分。
)•。
四次统一战线

新民主主义时期的四次统一战线及土地政策一.1925-1927 大革命时期(国民革命联合战线)1、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形成:国民党一大的正式成功召开。
(党内合作,中共三大决定全体共产党以个人名义加入国民党)大会对三民主义作出了新的解释。
会议上确定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革命政策。
2、对象:反抗北洋军阀。
“打倒列强,除军阀”※3、土地政策:“平均地权”和“节制资本”4、失败标志:七·一五反革命政变。
5、失败的经验教训:1)必须坚持无产阶级的领导权2)无产阶级领导权的中心问题是农民问题3)中国革命的主要斗争形式是武装斗争4)领导中国革命的中国共产党必须不断加强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的建设,这是革命胜利的根本保证。
6、失败的原因:从客观方面来讲:1)反革命力量强大,大大吃好过来革命的力量2)资产阶级发生严重的动摇,统一战线出现剧烈分化3)蒋介石、汪精卫被帝国主义势力和地主阶级、买办资产阶级拉拢从主观方面来讲:1)由于中国共产党内部以陈独秀为代表的右倾机会主义错误2)当时中国共产党还处于幼年时期,没有经验3)共产国际并不真正了解中国的具体情况,做出一些不切实际的指导。
7、历史意义:1)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在华势力,基本推翻了北洋军阀统治。
2)中国共产党提出的反帝反封口号成为广大人民的共同呼声。
3)大革命提高了中国共产党在全国人民中的政治威望。
二、1927-1937 土地革命时期(十年内战)(工农民主统一战线)1.对象:国共破裂,互相对抗,反抗国民党反动派,国民党新军阀(八七会议确定了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的总方针)2.这一时期革命统一战线中只剩下:工人、农民和小资产阶级。
※3.土地政策:1)坚定地依靠贫农、联合中农、限制富农,保护中小工商业者,消灭地主阶级。
2)以乡为单位按人口平分土地,在原耕地的基础上,实行“抽多不少,抽肥补瘦”。
4、1927-1935年期间出现三次“左倾”错误1)瞿秋白,左倾盲动主义2)李立三,左倾冒险主义2)王明,左倾教条主义5、“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进行战略转移——长征6.遵义会议确立毛泽东领导地位,成为中国共产党历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我国的统一战线包括

我国统一战线包括以下阶段:
1、国民革命时期
国共统一战线:由广大工人、农民、城市小资产阶级参加的反帝反封建的国民革命联合战线。
2、土地革命时期
工农民主统一战线。
包括两个联盟:工、农、知识分子和其他劳动者的联盟;工、农、知识分子和非劳动者的联盟。
3、抗日战争时期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国共第二次合作)。
包括了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亲英美派。
4、解放战争时期
人民民主统一战线。
包括各民族、各民主阶级、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广大华侨、各界民主人士及其他爱国分子和国民党统治集团中的一部分地方实力派。
5、改革开放时期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提出爱国统一战线。
它是工人阶级领导的、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建设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和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的联盟,是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
党史教育ppt课件

2021/8/14
4、英烈人物
在中国共产党的革命、建设活动中英 勇牺牲或因公殉职的党史人物。
2021/8/14
2021/8/14
(1)中共七大
★时间:1945年4月-6月 ★地点:延安 ★背景:抗战即将胜利 ★主要贡献: (1)毛泽东思想写入党章 (2)确立了党的政治路线
2021/8/14
(2)中共八大
★时间:1956年9月15日-27日 ★地点:北京 ★背景:“三大改造”完成 ★主要贡献: (1)党的工作重点转移 (2)经济建设方针确立
杨靖宇(1905-1940) 曾任东北抗日联军主要 领导人,1940年被叛徒 出卖,壮烈牺牲。
2021/8/14
左权(1905-1942) 曾任八路军副总参谋长 ,是抗战时期八路军牺 牲的最高指挥员。
焦裕禄(1922-1964) 中共兰考县委书记,因 在工作岗位上积劳成疾, 1964年去世。
5、反面人物
或叛变投敌,或腐败堕落,或放弃信仰 的党史人物。
张国焘:分裂中央,叛党投敌 陈公博:叛党叛国,沦为汉奸 刘仁静:放弃信仰,变身托派 刘青山:贪污腐败,建国首案 胡长清:省部高官,被处极刑 许迈永:身为市长,建国首贪
2021/8/14
6、党史人物知识点
★李大钊:在中国系统介绍马克思主义的第一人(《我的马克思主义观》) ★陈望道:第一位把《共产党宣言》全文传入中国的人(1920年) ★缪伯英:第一位女共产党员(1921年入党) ★陈公博:第一个被开除党籍的中共领导人(1923年) ★周佛海:第一个公开声明退党的中共领导人(1924年) ★澎 湃:第一位担任国民党中央部长的共产党员(1924年农民部长) ★蔡和森:第一位写中共党史的共产党员(1926年《党的发展与使命》) ★张太雷:第一位牺牲在战斗前线的政治局委员(1927年12月广州起义) ★毛泽东:第一位明确提出马列主义与中国实践相结合的人(1930年) ★朱 德:第一位提出抗战是“持久战”的人(1937年《实行对日作战》) ★王稼祥:第一位提出“毛泽东思想”的人(1943年) ★任弼时:第一位提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人(1948年)
中国共产党领导统一战线的历史演变三篇

中国领导统一战线的历史演变三篇中国领导统一战线的历史演变篇1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领导的统一战线先后经历了:第一次国共合作的统一战线、工农民主统一战线、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人民民主统一战线四个时期。
1、第一阶段(1919~1927)第一次国共合作的统一战线这一阶段被称为“大革命”时期。
1921年7月23日中国的成立,新民主主义革命拥有了坚强的领导核心。
1924年国民党“一大”后,国民党与实现第一次合作。
2、第二阶段(1927~1937)工农民主统一战线这一阶段被称为“土地革命”时期。
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人,真正认识到了农民问题的重要性,并将关于农民问题的一系列正确观点,运用于土地革命的伟大实践中,使中国革命统一战线从此开始建立在牢固的工农联盟的基础上。
3、第三阶段(1937~1945)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这一阶段被称为“抗日战争”时期。
以国共第二次合作为代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全国人民团结一心,最终打败了日本侵略者,维护了国家的主权独立。
为抗日战争的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4、第四阶段(1945~1949)人民民主统一战线这一阶段被称为“解放战争”时期。
在中国的英明领导和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持下,解放战争最终获得胜利。
1949年新中国成立,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胜利。
中国领导统一战线的历史演变篇22023年11月11日,《中国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公报》发布。
《公报》指出,一百年来,党领导人民进行伟大奋斗,积累了宝贵的历史经验,这就是:坚持党的领导,坚持人民至上,坚持理论创新,坚持独立自主,坚持中国道路,坚持胸怀天下,坚持开拓创新,坚持敢于斗争,坚持统一战线,坚持自我革命。
这里我重点就坚持统一战线谈谈自己的看法。
统一战线是中国夺取革命、建设、改革事业胜利的重要法宝,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法宝。
在百年奋斗历程中,中国始终把统一战线摆在重要位置,不断巩固和发展最广泛的统一战线,主要形成了以下四条统一战线:国民革命统一战线是中国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同其他党派建立的第一个统一战线,是在北伐战争时期由国共两党共同出面,以国民党为主,以党内合作的形式建立的统一战线。
中国近代史国家统一战线归类整理

关于五次统一战线问题:中国的统一战线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过程中形成、发展的。
在不同的历史时期,统一战线有着不同的任务、内容和特点。
1、革命统一战线(大革命时期国共第一次合作)。
1923年6月中共三大在广州召开,集中讨论国共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的问题,决定在保持中国共产党独立性的条件下,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以建立民主阶级的统一战线,形成国民革命的联合战线。
1924年1月国民党一大在广州召开,大会宣告接受中国共产党提出的反帝反封建的主张,重新阐释三民主义,即新三民主义,确立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成为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大会的召开标志第一次国共合作为基础的革命统一战线正式形成。
改组后的国民党,从原来的代表资产阶级的政党改变为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的革命联盟。
革命联合战线的形成,大大推动了中国革命的步伐,使北伐战争得以顺利进行。
2、抗战时期的民族统一战线。
1931年“九一八”事变以后,中日民族矛盾急剧上升,1935年12月中共中央召开瓦窑堡会议,提出来抗日的条件下与民族资产阶级重建统一战线的新政策,日本扩大侵略,国共两党也开始就抗日问题磋商;1936年12月张学良杨虎城实行兵谏,西安事变迫使蒋介石为抗日,和平解决西安事变后,十年内战结束。
1937年9月,以国民党发表的《中共中央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承认中国共产党的合法地位,以国共第二次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一战线正式形成。
以国共两党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不断发展壮大,为抗日战争的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3、解放战争时期人民民主统一战线。
抗战胜利以后,全国人民迫切要求修养生息、和平建国,团结一致建设新中国而共同奋斗。
但国民党统治集团在美帝国主义支持下发动反人民的内战,迫使人民为了推翻反动政权团结起来,建立起了包括工人、农民、城市小资产级、民族资产阶级、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开明绅士、其他爱国分子、少数民族同胞和海外侨胞)的人民民主统一战线。
中国革命为什么必须建立广泛的统一战线

中国革命为什么必须建立广泛的统一战线一、中国革命统一战线的建立和发展1. 第一次国共合作即国民革命时期,以推动国民革命为目的的国共合作。
中共三大制定了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方针。
共产党员以个人名义加入国民党,同国民党实行党内合作。
新三民主义是它的政治基础。
国共合作建立后,推动了国民革命的迅猛发展。
但由于陈独秀右倾投降主义在中共中央占了主导地位,对资产阶级争夺领导权问题上采取了退让政策,导致了国民革命的失败。
2. 工农民主统一战线国民革命失败后,在独立领导土地革命战争过程中,实行下层统一战线,包括工人、农民和小资产阶级。
这时由于民族资产阶级的动摇、妥协,党内“左”倾机会主义领导人把民族资产阶级视作最危险的敌人之一而加以排斥、打击,犯了关门主义的错误3.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特点:(1) 广泛的民族性和极大的复杂性。
它是全民族的统一战线,参加统一战线的不仅有工人、农民、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还包括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亲英美派集团。
(2) 国共两党两个政权、两个军队的合作。
(3) 没有统一的组织形式和共同的政治纲领。
(4) 处于既有利而又复杂的国际环境之下。
中国共产党在制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政策和策略时,克服了王明新投降主义的错误,坚持独立自主的原则,采取既联合、又斗争的方针,以及发展进步势力,争取中间势力、孤立顽固势力的策略总方针。
对顽固派斗争采用有理、有利、有节策略原则。
4. 人民民主统一战线解放战争时期,中国革命的主要阵线是人民民主统一战线,以多党合作为主要内容,以反对美帝国主义和以蒋介石为代表的国民党反动统治为主要任务。
这个统一战线比过去任何时期都要广大,都要巩固,使反动统治更加孤立。
二、中国革命建立广泛的统一战线的必要性首先,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社会,是一个“两头小中间大”的社会。
无产阶级和地主大资产阶级都只占人口的少数,而农民、城市小资产阶级以及其他中间阶级却占了全国人口的绝大多数。
附录05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统一战线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统一战线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统一战线的历史发展经历了四个阶段:(1)统一战线的产生和第一次国共合作(1921-1927年)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成立。
1922年7月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作出了建立“民主的联合战线”的决议。
1923年6月,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对国共合作的方针和办法作出正式的决定。
1924年1月,孙中山在广州召开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事实上确立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革命政策,完成了国民党的改组。
国民党“一大”的成功召开,标志着以国共合作为基本形式的各革命阶级的统一战线正式形成。
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策略的成功,形成了第一次国共合作,开创了反帝反封建革命的新局面。
但由于当时我们党缺乏革命斗争经验,对马克思主义和中国革命斗争实践的结合没有深刻的认识,由于当时党的主要负责人的软弱退让,拱手让出了党对革命统一战线和武装力量的领导权,解除了已有的工农革命武装,在强大敌人的袭击下,最终使党完全丧失制止和打败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叛卖革命的能力。
这是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统一战线工作的沉痛教训。
这个阶段,在党的文件和党的主要领导人讲话、文章中,一般将统一战线称作“联合战线”。
(2)土地革命时期的统一战线(1927—1937年)第一次大革命失败后,中国革命转入低潮。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中华民族同日本帝国主义的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
1935年8月1日,中共中央发表《为抗日救国告全体同胞书》(即著名的《八一宣言》),号召停止内战,一致抗日。
12月,中共中央在陕北瓦窑堡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确定了建立最广泛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策略路线。
1936年9月1日,中共中央向党内发出《关于逼蒋抗日问题的指示》,适时地将“抗日反蒋”的方针调整为“逼蒋抗日”方针。
这年12月12日,发生了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
在中国共产党的努力下,事变获得了和平解决,迫使蒋介石同意停止内战,共同抗日,基本确定了国共合作的格局。
统一战线历史事件

统一战线历史事件
统一战线历史事件在革命斗争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尤其是在
抵御内外敌人、争取民族独立和解放的斗争中。
以下列举几个具有
代表性的统一战线历史事件,以展示其重要意义。
一、辛亥革命时
期的统一战线辛亥革命时期的统一战线是推翻清朝封建王朝、建立
民主共和国的重要力量。
当时,各种政治力量包括地主阶级、资产
阶级、民族资产阶级等,都参与了这场革命,形成了广泛的统一战线。
这个统一战线团结了不同阶层的人们,为革命的胜利做出了巨
大贡献。
二、抗日战争时期的统一战线抗日战争时期的统一战线
是中国近代史上最伟大的统一战线之一,它联合了全国各族人民、
各民主党派、各抗日武装等,共同抵抗日本侵略者。
在这个统一战
线的推动下,中国取得了抗日战争的胜利,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
胜利做出了重要贡献。
三、解放战争时期的统一战线解放战争时
期的统一战线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取得解放战争胜利的重要因素之一。
当时,各民主党派、民主人士、工人、农民、知识分子等都积极参
与了这场战争,为解放战争的胜利提供了重要支持。
在这个统一战
线的推动下,人民解放军取得了解放战争的胜利,实现了国家解放
和民族独立。
总之,统一战线历史事件在革命斗争中具有重要意义,它团结了不同阶层的人们,共同为实现民族独立和解放做出了巨大
贡献。
未来,我们应该继续加强统一战线工作,团结各方力量,为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爱国统一战线
爱国统一战线被赋予新的历史内涵,其范 围包括:社会主义劳动者、拥护社会主义 的爱国者和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 其任务是:高举社会主义旗帜和统一祖国、 振兴中华的爱国主义旗帜,调动一切积极 因素,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为建设 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和统一祖国而奋斗。
中国革命统一战线中的两个连盟及其相互关 系是什么?
两个联盟的关系是:整个说来,统一战线本身就是这两个 联盟的对立统一,必须正确处理这两个联盟的关系。 第一个联盟是基本的、主要的,是统一战线的基础,在巩 固和发展以工农联盟为主体的第一个联盟的同时,也必须 注意统一战线的第二个联盟,特别是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 尤其是民族资产阶级的联盟。 具体地说,即: 第一,放手发展和加强工农联盟,使它真正成为统一战线 的基础和依靠; 第二,尽可能扩大第二个联盟,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 第三,正确地发挥两个联盟之间的相互作用,使他们相互促 进。
三、人民民主统一战线
为了推翻蒋介石反动政权,建立新中国,中国 共产党领导建立起了包括工人、农民、城市小 资产级、民族资产阶级、各民主党派、开明绅 士、其他爱国分子、少数民族同胞和海外侨胞 在内的广泛的人民民主统一战线。 人民民主统一战线在推翻蒋介石国民党反动政 权的斗争中起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在新中国成 立以后,中国共产党继续走人民民主统一战线 的道路,所制定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就是 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组织形式。
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一)击退国民党的反共磨擦,坚持团结抗日 1939-1940第一次反共高潮,胡宗南、阎锡山 1941第二次反共高潮,皖南事变 1943第三次反共高潮 (二)坚持统一战线中的独立自主原则 中国共产党强调,必须在统一战线中坚持独立自主原则, 既统一,又独立。表现为: 在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的独立性 坚持对人民军队的绝对领导 对国民党采取又团结又斗争、以斗争求团结的方针。
专题五:各个时期的统一战线
一、革命统一战线(国民革命联合战线)
国民党一大的成功召开标志 着革命统一战线正式形成。 其基础是新三民主义。
中国革命统一战线中的两个连盟及其相互关 系是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么?
一个是工人阶级和其他劳动人民的联盟,主要是 无产阶级和农民、城市小资产阶级等劳动人民的 联盟,这个联盟属于进步势力的阶级、阶层和集 团,人数上占绝对优势,是统一战线的基础。 二是工人阶级同可以合作的非劳动人民的联盟, 主要是指无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的联盟,也包 含特定历史条件下,无产阶级和一部分地主阶级、 带买办性的大资产阶级的联盟,但主要是无产阶 级同资产阶级尤其是民族资产阶级的联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