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传平衡定律
影响遗传平衡定律的因素及典例
影响遗传平衡定律的因素及典例01遗传平衡定律概念遗传平衡定律(Hardy-Weinberg equilivbrium)是英国数学家Godfrey Hardy 和德国医生Welhelm Weinberg于1908年各自独立提出的关于群体内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变化的规律,所以又称为Hardy-Weinberg定律,它是群体遗传学中的一条基本定律。
1.遗传平衡定律的要点(1)在随机交配的大群体中,如果没有影响基因频率变化的因素存在,则群体的基因频率可代代保持不变。
(2)在任何一个大群体内,不论上一代的基因型频率如何,只要经过一代随机交配,由一对位于常染色体上的基因所构成的基因型频率就达到平衡,只要基因频率不发生变化,以后每代都经过随机交配,这种平衡状态始终保持不变。
(3)在平衡状态下,子代基因型频率可根据亲代基因频率按下列二项展开式计算:[p(A)+q(a)]2=p2(AA)+2pq(Aa)+q2(aa)。
符合上述条件的群体称为平衡群体,它所处的状态就是Hardy-Weinberg 平衡。
2.遗传平衡定律的生物学例证满足群体遗传平衡的条件是有一个大的随机交配的群体。
而且没有任何其他因素的干扰,这显然是一个理想的群体。
在自然界中是否有接近这种平衡状态的群体呢?人类的MN血型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因为人类的MN血型这一性状,满足了定律的前提条件:(1)因为基因L M和L N是共显性,这个性状的基因型与表型是一致的,所以容易从表型来辨别不同的基因型;(2)一般在婚配时对于这个性状是不加选择的,因此,它是符合随机交配原则的;(3)人类的群体一般都很大,进行调查时,可以有充足的数据;(4)L M和L N基因构成的三种基因型与适应性无关,具有同等的生活力,因此在实际统计中,预期的和观察的基因型频率无差异。
02影响基因频率改变的因素遗传学上的Hardy-Weinberg定律和物理学、化学中的许多定律一样,描述的只是一种理想状态。
遗传平衡定律
4
子一代向下一代提供的配子中两种基因 频率分别是:
A=p2+1/2(2pq)=p2+pq=p(p+q)=p +1/2(2pq) +pq=p(p+q) a=q2+ 1/2(2pq)=q2+pq=q(p+q)=q 1/2(2pq) +pq=q(p+q)
由此可见,子代基因A的频率仍然是p 由此可见,子代基因A的频率仍然是p, 基因a的频率仍然是q 基因a的频率仍然是q,而且将以这种频率在 所有世代传递下去,这就是遗传平衡。 所有世代传递下去,这就是遗传平衡。
5
遗传平衡定律的应用
例如:一个100人的群体中,AA有60人,aa有20人,Aa有 例如:一个100人的群体中,AA有60人 aa有20人 Aa有 100人的群体中 20人 20人。 这是否是一个平衡群体呢?先计算基因型频率, 这是否是一个平衡群体呢?先计算基因型频率,在从基 因型频率计算基因频率。 因型频率计算基因频率。 AA = 60/100 = 0.6 AA:Aa: 0.6:0.2: Aa = 20/100 = 0.2 AA:Aa:aa = 0.6:0.2:0.2 aa = 20/100 = 0.2 p= A = AA + 1/2 Aa = 0.7 p2=0.49 q=a = aa + 1/2 Aa = 0.3 2pq=0.42 q2=0.09
3
卵 A(p) 子 a(q)
精 子 A(p) a(q) AA(p2) Aa(pq) AA( Aa(pq) Aa(pq) aa(q2) Aa(pq) aa(
由表可见子代基因型组成: 由表可见子代基因型组成:p2+2pq+q2=1 这里基因型AA的频率为p 基因型aa AA的频率为 aa的频率为 这里基因型AA的频率为p2,基因型aa的频率为 q2, 基因型Aa的频率为2pq Aa的频率为2pq。 基因型Aa的频率为2pq。 AA:Aa: 2pq: AA:Aa:aa= p2:2pq:q2
遗传平衡定律
一、哈带-温伯格定律哈带-温伯格(Hardy-Weinberg)定律即遗传平衡定律(lawof genetic equilibrium),是指在一个随机交配(婚配),而又无限大的群体内,所有配子生活力相等,在没有突变、选择、迁移的条件下,基因频率和基因型世代相传保持恒定不变,其基因型频率是基因频率决定的,这是英国数学家G.H.Hardy和德国医生Wihelm—Weinberg于1908年各自独立提出来的,所以称哈带-温伯格定律。
为了说明这个定律,假设一对等位基因A和a在群体中遗传,它们的频率分别是p和q,p+q=1,当随机交配(婚配)其子代产生的基因型AA、Aa、aa(表8-2),它的频率为D=p2、H=2 pq、R=q2,则这三个基因型个体产生配子的频率应是:A=D+1/2 H=p2+1/2(2pq)=p2+pq=p(p+q)=pa=R+1/2H=q2+1/2(2pq)=q2+pq=q(p+q)=q由此可见,子代基因A频率仍为p,基因a仍为q,而且将以这种频率在所有世代传递下去,这就是遗传平衡。
假定上述亲代A基因频率p=0.6,a基因频率=0.4,则p+q=0.6+0.4=1(表8-2),在随机交配(婚配)中,其子代(AA)个体是p2,(Aa)个体的频率是2pq,(aa)个体频率是q2。
因此,子代A基因频率是:p2+1/2(2pq)=p2+pq=0.36+0.24=0.6同理,a基因频率是q2+1/2(2pq)=q2+pq=0.16+0.24=0.4可见A和a频率仍和亲代相同,并未发生变化,这是一对等位基因世代相传的平衡公式,可概括为:p2+2pq+q2=1。
在群体中亲代的3种基因型个体在随机婚配中,就有9种不同的婚配形式,可合并为6种类型,通过各种婚配型所产生的子代基因型汇集起来(表8-3),其结果仍是AA=p2、Aa=2pq、aa=q2。
由此类推,群体中的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就可以一代代保持平衡。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2-7.2拓展资料:遗传平衡定律
遗传平衡定律种群的基因频率能否保持稳定呢?英国数学家哈代(G.H.Hardy,1877—1947)和德国医生温伯格(W.Weinberg,1862—1937)分别于1908年和1909年独立证明,如果一个种群符合下列条件:1.种群是极大的;2.种群个体间的交配是随机的,也就是说种群中每一个个体与种群中其他个体的交配机会是相等的;3.没有突变产生;4.种群之间不存在个体的迁移或基因交流;5.没有自然选择,那么,这个种群的基因频率(包括基因型频率)就可以一代代稳定不变,保持平衡。
这就是遗传平衡定律,也称哈代—温伯格平衡。
遗传平衡定律的推导包括三个步骤:1.从亲本到所产生的配子;2.从配子的结合到子一代(或合子)的基因型;3.从子一代(或合子)的基因型到子代的基因频率。
下面用一个例子来说明。
在一个兔种群中,有一半的兔体内有白色脂肪,基因型为YY,另一半的兔体内有黄色脂肪,基因型为yy。
那么,这个种群中的基因Y和基因y的频率都是0.5。
在有性生殖过程中,在满足上述五个条件的情况下,这个种群产生的具有Y 和y基因的精子的比例是0.5∶0.5,产生的具有Y和y基因的卵细胞的比例也是0.5∶0.5。
有性生殖的结果,根据孟德尔遗传规律,产生的子一代具有三种基因型,并且它们之间的比例是:由此可见,子一代基因型YY、Yy、yy的频率分别是0.25、0.50和0.25。
那么,子一代中各基因的频率分别是:Y=0.25+1/2(0.50)=0.50y=1/2 (0.50)+0.25=0.50因此,子一代中基因Y和基因y的频率不变,仍然是0.50∶0.50。
如果继续满足上述五个条件,这个种群中基因Y和基因y的频率将永远保持0.50∶0.50,而基因型YY、Yy、yy的频率也会一直保持0.25、0.50和0.25。
如果用p代表基因Y的频率,q代表基因y的频率。
那么,遗传平衡定律可以写成:(p+q)2=p2+2pq+q2=1p2代表一个等位基因(如Y)纯合子的频率,q2代表另一个等位基因(如y)纯合子的频率,2pq代表杂合子(如Yy)的频率。
遗传平衡定律
哈迪-温伯格定律编辑遗传平衡定律即哈迪-温伯格定律。
哈迪-温伯格定律的主要内容是指:在理想状态下,各等位基因的频率和等位基因的基因型频率在遗传中是稳定不变的,即保持着基因平衡。
中文名哈迪-温伯格定律外文名Hardy-Weinberg Law别称遗传平衡定律学科生物学/生态学/遗传学目录1概述2满足条件3适用范围4意义1概述编辑此时各基因频率和各基因型频率存在如下等式关系并且保持不变:当等位基因只有一对(Aa)时,设基因A的频率为p,基因a的频率为q,则A+a=p+q=1,AA+Aa+aa=p2+2pq+q2=1 。
哈代-温伯格平衡定律(Hardy-Weinberg equilibrium)对于一个大且随机交配的种群,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在没有迁移、突变和选择的条件下会保持不变。
2满足条件编辑①种群足够大;②种群个体间的交配是随机的;③没有突变产生;④没有新基因加入;⑤没有自然选择。
3适用范围编辑遗传平衡在自然状态下是无法达到的,但在一个足够大的种群中,如果个体间是自由交配的且没有明显的自然选择话,我们往往近似地看作符合遗传平衡。
如人类种群、果蝇种群等比较大的群体中,一些单基因性状的遗传是可以应用遗传平衡定律的。
如题:某地区每10000人中有一个白化病患者,求该地区一对正常夫妇生下一个白化病小孩的几率。
该题就必须应用遗传平衡公式,否则无法求解。
解答过程如下:由题意可知白化病的基因型频率aa=q2=0.0001,得q=0.01,则p=0.99 ,AA的基因型频率p2=0.9801,Aa的基因型频率2pq=0.0198 ,正常夫妇中是携带者概率为:2pq/( p2+2pq)=2/101 ,则后代为aa的概率为:2/101×2/101×1/4=1/10201。
解毕。
此外,一些不符合遗传平衡的种群,在经过一代的自由交配后即可达到遗传平衡,此时也可应用遗传平衡定律来求后代的基因型频率。
例如:某种群中AA 个体占20%,Aa个体占40%,aa个体占40%,aa个体不能进行交配,其它个体可自由交配,求下一代个体中各基因型的比例。
遗传平衡定律
遗传平衡定律实验十二遗传平衡定律一、目的1、通过实验进一步理解Hardy-Weinberg定律的原理;2、以果蝇为模式生物,人工模拟选择对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改变的影响。
3、以果蝇为模式生物,人工模拟选择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的影响。
二、原理Hardy-Weinberg定律是群体遗传学中的基本定律又称遗传平衡定律,该定律于1908年由英国数学家G. H. Hardy和德国医生W. Weinberg共同建立的。
它的基本含义是指在一个大的随机交配的群体中,在无突变、无任何表式的选择、无迁入迁出、无遗传漂变的情况下,群体中的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可以世代相传不发生变化,并且基因型频率是由基因频率决定的。
推导过程包括3个主要步骤:1)从亲本到其产生的配子;2)从配子结合到产生合子的基因型;3)从合子基因型到子代的基因频率。
a2 + 2pg + q2= 1是在一对等位基因的情况下的遗传平衡公式。
是假定影响基因频率的因素不存在的情况下进行的。
实际上,自然界的条件千变万化,任何一个群体都在不同程度上受到各种影响群体平衡因素的干扰,而使群体遗传结构不断变化。
研究这些因素对群体遗传组成的作用,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这不仅在于解释生物进化的原因,而且还因为在育种过程中,实际上是通过运用这些因素来改变群体遗传组成,而育出符合人类需要的新品种群体。
所以从这个角度看,可以认为,所谓育种无非是人为地运用各种影响群体平衡的因素,以控制群体遗传组成的发展方向,从而获得优良品种的过程。
影响群体平衡的主要因素包括:突变、选择、迁移、遗传漂移和交配系统。
突变:基因突变(mutation)对于群体遗传组成的改变具有两个重要的作用:首先,基因突变本身就改变了基因频率,是改变群体遗传结构的力量。
例如,当基因A突变为a时,群体中A基因的频率就减少,而a基因的频率就增加;其次,基因突变是新等位基因的直接来源,从而导致群体内遗传变异的增加,并为自然选择和物种进化提供物质基础。
遗传平衡定律公式
基因频率和各基因型频率存在如下等式关系并且保持不变:当等位基因只有一对(Aa)时,设基因A的频率为p,基因a的频率为q,则A+a=p+q=1,AA+Aa+aa=p2+2pq+q2=1 。
哈迪-温伯格平衡定律(Hardy-Weinberg equilibrium)对于一个大且随机交配的种群,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在没有迁移、突变和选择的条件下会保持不变。
在AA与Aa个体中两种基因频率是确定的,A=2/3,a=1/3 经过一代的自由交配后子代达到遗传平衡,AA=4/9,Aa=4/9,aa=1/9。
:按照遗传学的别离率和自由组合率,当两个杂合个体婚配后,子代3/4表现为显性性状,1/4表现为隐性性状,因此在群体中随着隐性性状的减少,显性性状将会增加,最终大多数为显性性状,而实际上并非如此。
①在随机婚配的大群体中,没有受到外在因素影响的情况下,显性性状并没有随着隐性性状的减少而增加,不同基因型相互比例在一代代传递中保持稳定。
②不管群体起始基因型频率如何,经过一代随机交配后,便成为遗传平衡的群体。
这种基因型的平衡建立在以下公式中: ③继续保持上述理想条件基因型频率将保持为上述平衡状态而不会改变。
遗传平衡定律计算公式
遗传平衡定律计算公式
哈迪-温伯格平衡定律是由英国数学家哈迪和英国生物学家温伯格在1908年提出的。
它基于以下四个假设:
1.交配在种群中是随机发生的。
2.种群中没有发生突变。
3.种群中没有迁入或迁出。
4.种群中不存在选择作用。
哈迪-温伯格平衡定律的公式是:
p2 + 2pq + q2 = 1
其中,p和q分别表示等位基因A和a的频率,p2表示基因型AA的频率,q2表示基因型aa的频率,2pq表示基因型Aa的频率。
这个公式描述了遗传平衡下种群中各基因型的频率之间的关系。
平方-根公式是基于哈迪-温伯格平衡定律的基础上,根据已知的基因型频率来计算等位基因频率的公式。
平方-根公式的公式如下:p = √(p2 + 0.5pq)
q = √(q2 + 0.5pq)
其中,p和q分别表示等位基因A和a的频率,p2表示基因型AA的频率,q2表示基因型aa的频率,pq表示基因型Aa的频率。
这两个公式可以根据已知的基因型频率来推测等位基因频率,并且可
以进一步预测种群在下一代中各基因型的频率。
这些公式提供了一种基于
遗传平衡原理的计算方法,对于遗传学的研究和实际应用有着重要的意义。
需要注意的是,哈迪-温伯格平衡定律和平方-根公式是建立在严格的
前提假设基础上的,实际生物种群中难以完全满足这些假设。
因此,在使
用这些公式进行计算时,需要结合实际情况进行修正和适当的调整,以获
得更准确的结果。
此外,这些公式仅适用于一种单一基因上的遗传平衡,
对于多基因互作的情况需要采用其他方法和模型进行分析。
影响遗传平衡定律的因素及典例
影响遗传平衡定律的因素及典例01遗传平衡定律概念遗传平衡定律(Hardy-Weinberg equilivbrium)是英国数学家Godfrey Hardy 和德国医生Welhelm Weinberg于1908年各自独立提出的关于群体内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变化的规律,所以又称为Hardy-Weinberg定律,它是群体遗传学中的一条基本定律。
1.遗传平衡定律的要点(1)在随机交配的大群体中,如果没有影响基因频率变化的因素存在,则群体的基因频率可代代保持不变。
(2)在任何一个大群体内,不论上一代的基因型频率如何,只要经过一代随机交配,由一对位于常染色体上的基因所构成的基因型频率就达到平衡,只要基因频率不发生变化,以后每代都经过随机交配,这种平衡状态始终保持不变。
(3)在平衡状态下,子代基因型频率可根据亲代基因频率按下列二项展开式计算:[p(A)+q(a)]2=p2(AA)+2pq(Aa)+q2(aa)。
符合上述条件的群体称为平衡群体,它所处的状态就是Hardy-Weinberg 平衡。
2.遗传平衡定律的生物学例证满足群体遗传平衡的条件是有一个大的随机交配的群体。
而且没有任何其他因素的干扰,这显然是一个理想的群体。
在自然界中是否有接近这种平衡状态的群体呢?人类的MN血型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因为人类的MN血型这一性状,满足了定律的前提条件:(1)因为基因L M和L N是共显性,这个性状的基因型与表型是一致的,所以容易从表型来辨别不同的基因型;(2)一般在婚配时对于这个性状是不加选择的,因此,它是符合随机交配原则的;(3)人类的群体一般都很大,进行调查时,可以有充足的数据;(4)L M和L N基因构成的三种基因型与适应性无关,具有同等的生活力,因此在实际统计中,预期的和观察的基因型频率无差异。
02影响基因频率改变的因素遗传学上的Hardy-Weinberg定律和物理学、化学中的许多定律一样,描述的只是一种理想状态。
遗传平衡定律的五大条件
遗传平衡定律的五大条件
德氏遗传平衡定律是由德国科学家门采尔·本·德氏在1908年提出的一种遗传学理论,德氏平衡定律认为突变体在庞大的无脊椎生物群体中的频率不变。
其原则主要包括五大要素,即遗传均衡、基因流、表观和隐形遗传变异、突变形成和遗传连锁等。
首先,遗传平衡是指在无脊椎动物种群中,自然选择和随机扰动不能改变基因变异在种群中的频率。
基因变异的频率在种群中长期保持稳定,因此变异的传播也是稳定的。
其次,基因流是指基因在性繁殖的动物群体中的移动和传播,当遗传材料在种群中传播时,组成种群的能力也会改变。
第三,表观和隐形遗传变异是指突变与不突变之间的变化,在自然选择中,表观遗传变异要比隐形遗传变异容易被发现和选择。
第四,突变形成是指基因组中基因的突变可由原来的特性变异出新表型、新性状等,而这些新表型则有可能被自然选择或受环境影响,从而改变遗传材料的频率。
最后,遗传连锁是指基因与基因在进行繁殖时会在染色体上相连结,一旦同一染色体传到后代,一对等位等好的基因必会一起传递。
所以在这种情况下,突变型基因可能与其伴侣基因一起传递,所以这些两种突变类型的基因的勿分度(即淘汰)会降低。
总而言之,德氏遗传平衡定律中的五大条件共同构成了这一遗传学理论,这为研究动物群体中长期进化动态提供了一种完整的框架和解释,也为动物种群的实际分布提供了解释。
遗传平衡定律及其一般应用
进化生物学与遗传学的交叉
探讨遗传平衡定律在物种进化过程中的作用,研究进化机制 和物种形成过程,为进化生物学研究提供新的视角和方法。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03
遗传平衡定律的一般应用
在群体遗传学中的应用
确定种群遗传结构
01
通过遗传平衡定律,可以分析种群中不同基因型个体的频率,
了解种群的遗传结构。
预测种群遗传变化
02
根据遗传平衡定律,可以预测种群在受到环境变化、选择压力
等因素影响后的遗传变化趋势。
评估物种进化潜力
03
通过分析种群的遗传多样性,可以评估物种对环境变化的适应
基因频率
种群中某一基因占该种群所有等位基因的比例。
基因型频率
种群中某一基因型的个体占该种群所有个体的比例。
适范围与条件
理想种群
种群足够大,且无突变、迁移、选择等进化因素影响, 个体间随机交配。
平衡状态
种群中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保持不变,即处于遗传 平衡状态。
随机交配
种群中个体间随机交配,不受近亲交配、遗传漂变等 因素影响。
02
遗传平衡定律的起源与证明
起源与发展
遗传平衡定律的起源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当时遗传学刚刚起步,科学家们开始研究 遗传规律。
1908年,英国遗传学家贝特森提出了遗传平衡定律的基本思想,即在一个随机交配的 种群中,如果基因频率在世代间不发生变化,则基因型频率将在世代间保持不变。
随着遗传学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科学家开始关注遗传平衡定律,并对其进行了深入的研 究和证明。
哈代温伯格平衡定律
基本概念哈代-温伯格平衡定律(Hardy-Weinberg equilibrium)对于一个大且随机交配的种群,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在没有迁移、突变和选择的条件下会保持不变。
遗传平衡定律也称哈迪—温伯格定律,其主要内容是指:在理想状态下,各等位基因的频率和等位基因的基因型频率在遗传中是稳定不变的,即保持着基因平衡。
该理想状态要满足5个条件:①种群足够大;②种群中个体间可以随机交配;③没有突变发生;④没有新基因加入;⑤没有自然选择。
此时各基因频率和各基因型频率存在如下等式关系并且保持不变:设A=p,a=q,则A+a=p+q=1,AA+Aa+aa=p^2+2pq+q^2=1哈迪-温伯格(Hardy-Weinberg)法则是群体遗传中最重要的原理,它解释了繁殖如何影响群体的基因和基因型频率。
这个法则是用Hardy,G.H (英国数学家) 和Weinberg,W.(德国医生)两位学者的姓来命名的,他们于同一年(1908年)各自发现了这一法则。
他们提出在一个不发生突变、迁移和选择的无限大的相互交配的群体中,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将逐代保持不变。
哈迪-温伯格定律可分为3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假设:在一个无穷大的随机交配的群体中,没有进化的压力(突变、迁移和自然选择);第二部分是基因频率逐代不变;第三部分:随机交配一代以后基因型频率将保持平衡:p2表示AA的基因型的频率,2pq表示Aa基因型的频率q2表示aa基因型的频率。
其中p是A基因的频率;q是a基因的频率。
基因型频率之和应等于1,即p2 + 2pq + q2 = 1这个定律简而言之:在没有进化影响下当基因一代一代传递时,群体的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将保持不变。
前提:理想群体哈迪-温伯格定律的第一部分是前题,或者假设这些条件存在时此定律才适用。
实际上这些条件是不可能存在的,所以具备这些条件的群体称之为“理想群体”。
首先,定律指出这个群体是无穷大的,若一个群体的大小有限,可能导致基因频率和预期的比例随机发生偏差。
遗传平衡定律
哈迪-温伯格定律编辑遗传平衡定律即哈迪-温伯格定律。
哈迪-温伯格定律的主要内容是指:在理想状态下,各等位基因的频率和等位基因的基因型频率在遗传中是稳定不变的,即保持着基因平衡。
中文名哈迪-温伯格定律外文名Hardy-Weinberg Law别称遗传平衡定律学科生物学/生态学/遗传学目录1概述2满足条件3适用范围4意义1概述编辑此时各基因频率和各基因型频率存在如下等式关系并且保持不变:当等位基因只有一对(Aa)时,设基因A的频率为p,基因a的频率为q,则A+a=p+q=1,AA+Aa+aa=p2+2pq+q2=1 。
哈代-温伯格平衡定律(Hardy-Weinberg equilibrium)对于一个大且随机交配的种群,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在没有迁移、突变和选择的条件下会保持不变。
2满足条件编辑①种群足够大;②种群个体间的交配是随机的;③没有突变产生;④没有新基因加入;⑤没有自然选择。
3适用范围编辑遗传平衡在自然状态下是无法达到的,但在一个足够大的种群中,如果个体间是自由交配的且没有明显的自然选择话,我们往往近似地看作符合遗传平衡。
如人类种群、果蝇种群等比较大的群体中,一些单基因性状的遗传是可以应用遗传平衡定律的。
如题:某地区每10000人中有一个白化病患者,求该地区一对正常夫妇生下一个白化病小孩的几率。
该题就必须应用遗传平衡公式,否则无法求解。
解答过程如下:由题意可知白化病的基因型频率aa=q2=0.0001,得q=0.01,则p=0.99 ,AA的基因型频率p2=0.9801,Aa的基因型频率2pq=0.0198 ,正常夫妇中是携带者概率为:2pq/( p2+2pq)=2/101 ,则后代为aa的概率为:2/101×2/101×1/4=1/10201。
解毕。
此外,一些不符合遗传平衡的种群,在经过一代的自由交配后即可达到遗传平衡,此时也可应用遗传平衡定律来求后代的基因型频率。
例如:某种群中AA 个体占20%,Aa个体占40%,aa个体占40%,aa个体不能进行交配,其它个体可自由交配,求下一代个体中各基因型的比例。
微专题突破 遗传平衡定律及其应用(整理版带答案辅导用)
微专题突破遗传平衡定律及其应用一、遗传平衡定律1、遗传平衡定是指在理想状态下,各等位基因的频率和等位基因的基因型频率在遗传中是稳定不变的,即保持着基因平衡。
也称“哈代——温伯格定律”(或“哈德——温伯格定律”或“哈迪-温伯格定律”)。
2、符合条件:3、遗传平衡定律的推导包括三个步骤:①从亲本到所产生的配子;②从配子的结合到子一代(或合子)的基因型;③从子一代(或合子)的基因型到子代的基因频率。
典例1、在一个兔种群中,有一半的兔体内有白色脂肪,基因型为YY,另一半的兔体内有黄色脂肪,基因型为yy。
那二、遗传平衡定律的应用举例(1)遗传平衡定律在常染色体遗传中的应用典例2:某植物种群中AA基因型个体占30%,aa型个体占20%,Aa型个体占50%,种群个体之间进行自由传粉,求产生的子代中AA和aa个体所占的比例。
变式1:在一个植物种群中,AA个体占1/4,Aa个体占1/2,aa个体占1/4,aa个体在幼苗阶段死亡,种群个体自由交配产生子代,求后代成熟植株中AA和aa个体所占的比例。
变式2:在欧洲人群中,每2500人就有1人患囊性纤维变性,这是一种常染色体遗传病。
如果一对健康的夫妇生有一个患病的儿子,该女子离婚后又与另一健康男子再婚,求婚后他们生一患病男孩的概率。
(2)遗传平衡定律在复等位基因遗传中的应用例4:人的ABO 血型决定于3个等位基因I A 、I B 、i ,经调查某地区A 血型有450人,B 血型有130人,AB 型有60人,O 血型有360人,求各基因及基因型频率。
(3)遗传平衡定律在伴性遗传中的应用例5:在某海岛上,每10000人中有500名男性患红绿色盲,则该岛上的人群中,女性携带者的数量为每10000人中有(设男女性比为1:1)多少人。
变式1:已知男性中红绿色盲发病率为7%。
人群中一对表现型正常的夫妇生育色盲孩子的概率为A 、7/214B 、 1/4C 、651/20000D 、 1/8变式2:某果蝇种群,每2500只果蝇中有一只白眼果蝇,求该种群中白眼基因的频率。
遗传平衡定律的意义
遗传平衡定律的意义摘要:1.遗传平衡定律的定义和适用条件2.遗传平衡定律在生物学研究中的重要性3.影响遗传平衡的因素及其作用4.遗传平衡定律在实际应用中的案例5.总结:遗传平衡定律的意义及对未来研究的启示正文:遗传平衡定律,最早由英国数学家哈迪和德国医学家温伯格于1908年提出,是一个研究群体遗传结构及其变化规律的重要理论。
该定律为生物进化机制的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尤其是在种内进化机制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遗传平衡定律的适用条件主要包括:种群足够大、随机交配、没有突变、没有迁移、没有选择和遗传漂变。
在这个条件下,遗传平衡定律揭示了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之间的关系,即dp2,h2pq,rq2。
遗传平衡定律在生物学研究中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它为我们提供了一个理论框架,使我们能够预测和分析群体基因频率的变化。
其次,通过遗传平衡定律,我们可以了解基因型频率在随机交配大群体中的分布规律。
这对于遗传病的防控和育种工作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然而,在现实生活中,遗传平衡定律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例如突变、选择、迁移和遗传漂变等。
这些因素会使遗传平衡定律不再严格成立,但在大多数情况下,遗传平衡定律仍然可以为我们提供较为可靠的预测。
在实际应用中,遗传平衡定律可以帮助我们分析遗传病的传播规律,为遗传病的防控提供理论依据。
此外,遗传平衡定律还可以应用于生物多样性保护、农业育种等领域。
总之,遗传平衡定律是生物学领域的一个重要理论,它为我们研究生物进化机制、遗传病防控和育种工作提供了有力工具。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遗传平衡定律在未来的研究中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可能会引领新的研究热点和突破。
遗传平衡定律
实验十二遗传平衡定律一、目的1、通过实验进一步理解Hardy-Weinberg定律的原理;2、以果蝇为模式生物,人工模拟选择对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改变的影响。
3、以果蝇为模式生物,人工模拟选择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的影响。
二、原理Hardy-Weinberg定律是群体遗传学中的基本定律又称遗传平衡定律,该定律于1908年由英国数学家G. H. Hardy和德国医生W. Weinberg共同建立的。
它的基本含义是指在一个大的随机交配的群体中,在无突变、无任何表式的选择、无迁入迁出、无遗传漂变的情况下,群体中的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可以世代相传不发生变化,并且基因型频率是由基因频率决定的。
推导过程包括3个主要步骤:1)从亲本到其产生的配子;2)从配子结合到产生合子的基因型;3)从合子基因型到子代的基因频率。
a2 + 2pg + q2= 1是在一对等位基因的情况下的遗传平衡公式。
是假定影响基因频率的因素不存在的情况下进行的。
实际上,自然界的条件千变万化,任何一个群体都在不同程度上受到各种影响群体平衡因素的干扰,而使群体遗传结构不断变化。
研究这些因素对群体遗传组成的作用,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这不仅在于解释生物进化的原因,而且还因为在育种过程中,实际上是通过运用这些因素来改变群体遗传组成,而育出符合人类需要的新品种群体。
所以从这个角度看,可以认为,所谓育种无非是人为地运用各种影响群体平衡的因素,以控制群体遗传组成的发展方向,从而获得优良品种的过程。
影响群体平衡的主要因素包括:突变、选择、迁移、遗传漂移和交配系统。
突变:基因突变(mutation)对于群体遗传组成的改变具有两个重要的作用:首先,基因突变本身就改变了基因频率,是改变群体遗传结构的力量。
例如,当基因A突变为a时,群体中A基因的频率就减少,而a基因的频率就增加;其次,基因突变是新等位基因的直接来源,从而导致群体内遗传变异的增加,并为自然选择和物种进化提供物质基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遗传平衡定律
遗传平衡定律:在一定条件下,群体的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在一代一代繁殖传代中保持不变,即law
of genetic eauilibriam。
种群的基因频率能否保持稳定呢英国数学家哈代(G.H.Hardy,1877—1947)和德国医生温伯格(W.Weinberg,1862—1937)分别于1908年和1909年独立证明,如果一个种群符合下列条件:1.种群是极大的;2.种群个体间的交配是随机的,也就是说种群中每一个个体与种群中其他个体的交配机会是相等的;3.没有突变产生;4.种群之间不存在个体的迁移或基因交流;5.没有自然选择,那么,这个种群的基因频率(包括基因型频率)就可以一代代稳定不变,保持平衡。
这就是遗传平衡定律,也称哈代-温伯格平衡。
定律条件
条件:(1)在一个很大的群体;(2)随机婚配而非选择性婚配;(3)没有自然选择;(4)没有
突变发生;(5)没有大规模迁移。
定律推导
遗传平衡定律的推导包括三个步骤:1.从亲本到所产生的配子;2.从配子的结合到子一代(或合子)的基因型;3.从子一代(或合子)的基因型到子代的基因频率。
下面用一个例子来说明。
在一个兔种群中,有一半的兔体内有白色脂肪,基因型为YY,另一半的兔体内有黄色脂肪,基因型为yy。
那么,这个种群中的基因Y和基因y的频率都是0.5。
在有性生殖过程中,在满足上述五个条件的情况下,这个种群产生的具有Y和y基因的精子的比例是
0.5:0.5,产生的具有Y和y基因的卵细胞的比例也是0.5:0.5。
因此,子一代中基因Y和基因y的频率不变,仍然是0.50:0.50。
如果继续满足上述五个条件,这个种群中基因Y和基因y的频率将永远保持0.50:0.50,而基因型YY、Yy、yy的频率也会一直保持0.25、0.50和0.25。
如果用p代表基因Y的频率,q代表基因y的频率。
那么,遗传平衡定律可以写成:
(p+q)^2=p^2+2pq+q^2=1
p^2代表一个等位基因(如Y)纯合子的频率,q^2代表另一个等位基因(如y)纯合子的频率,2pq代表杂合子(如Yy)的频率。
如果一种群达到了遗传平衡,其基因型频率应当符合YY:Yy:yy=p^2:2pq:q^2。
遗传平衡所指的种群是理想的种群,在自然条件下,这样的种群是不存在的。
这也从反面说明了在自然界中,种群的基因频率迟早要发生变化,也就是说种群的进化是必然的。
计算基因型频率可以先计算出基因频率,用配子法计算。
[例1]一个种群中AA个体占30%,Aa的个体占60%,aa的个体占10%。
计算A、a基因的频率。
[剖析]A基因的频率为30%+1/2×60%=60%
a基因的频率为10%+1/2×60%=40%
[答案]60% 40%
相关结论:种群中一对等位基因的频率之和等于1,种群中基因型频率之和也等于1。
基因频率的变化,导致种群基因库的变迁,所以说,生物进化实质上就是种群基因频率发生变化的过程。
[例2](2006河北高考)在豚鼠中,黑色对白色是显性。
如果基因库中90%是显性基因B,10%是隐性基因b,则种群中基因BB、Bb、bb的频率分别是()
A81% 18% 1%
B45% 40% 15%
C18% 81% 1%
D45% 45% 10%
[解题思路]BB频率为(90%)^2=81%,bb频率为(10%)^2=1%,Bb频率为2×90%×10%=18%,
故选A
[答案] A
某小岛上原有果蝇20 000只,其中基因型VV、Vv、vv的果蝇分别占15%、55%和30%。
若此时从岛外上入侵了2 000只基因型为VV的果蝇,且所有果蝇均随机交配,则F1中V的基因频率约是多少?
V基因频率=(20000*15%*2+20000*55%+2000*2)/44000=47.7%
[例3](08北京)无尾猫是一种观赏猫,猫的无尾、有尾是一对相对性状,按基因的分离定律遗传。
为了选育纯种的无尾猫,让无尾猫自交多代,但发现每一代中总会出现约1/3的有尾猫,其余均为无尾猫。
由
此推断正确的是
A.猫的有尾性状是由显性基因控制的B.自交后代出现有尾猫是基因突变所致C.自交后代无尾猫中既有杂合子又有纯合子D.无尾猫与有尾猫杂交后代中无尾猫约占1/2
[解题思路]从"为了选育纯种的无尾猫"可知无尾猫是显性(若无尾猫是隐性,都是纯合体,就不需再选育),可知无尾猫不一定是杂合体,从而无法只使Aa和Aa的无尾猫杂交,从而得出自交的无尾猫可能还有AA和
Aa.
但若每代只使Aa和Aa、AA和Aa杂交,则a频率渐降,aa频率也渐降,和题不符,所以每代自交的无尾猫只有Aa,从Aa和Aa的后代会出现约1/3的有尾猫,得出AA的无尾猫胚胎致死。
根据题意可知,猫的无尾是显性,有尾是隐性。
又因为无尾猫自交后代中总会出现约1/3的有尾猫,说明无尾猫中无纯合体,
只有杂合体。
也就是说,无尾猫自交即Aa×Aa,则产生的受精卵为AA:Aa:aa=1:2:1,但因为A类型的受精卵不能正常发育,即所谓的胚胎致死故后代中无尾猫为2/3,有尾猫为1/3。
故选项A、B、C错误;D正确,因为Aa×aa,则后代中Aa和aa个50%。
[例4]某植物种群,AA基因型个体占30%,aa基因型占20%,则该植物自交,后代中AA,aa基因
型个体分别占多少??这时A的基因频率是多少??
[解题思路]30%AA自交后基因型还是AA30%,20%aa自交后还是aa20%,50%Aa自交后得12.5%AA,25%Aa,12.5%aa,自交后AA个体占30%+12.5%=42.5%;aa个
体占20%+12.5%=32.5%。
每个基因型包括两个基因,A的频率=(30%*2+12.5%*2+25%*1)/200% =55%
[例5]某植物种群,AA基因型个体占30%,aa基因型个体占20%,若该植物自交,
后代中AA,aa个体各占多少?
答案为42.5%,32.5%
[解题思路]此题不适用于可以随机交配的种群,且种群足够大,而题目中是自交,随机交配会有以下交配组合:
自交:AA与AA,Aa与Aa,aa与aa,
杂交:母本AA与父本Aa,母本AA与父本aa,母本Aa与父本aa ,
父本AA与母本Aa,父本AA与母本aa,父本Aa与母本aa
其中能产生AA后代的有四种组合:
30%AA*30%AA后代全是AA,=9%AA
30%AA*50%Aa后代有1/2的AA,=7.5%AA
50%Aa*30%AA后代有1/2的AA,=7.5%AA
50%Aa*50%Aa后代有1/4的AA,=6.25%AA
9%AA+7.5%AA+7.5%AA+6.25%AA=30.25%AA
结果和用0.55*0.55一样.
所以只有在随机自由交配情况下才可以用基因频率的方法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