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天门市蒋湖中学九年级物理全册 13.1 分子热运动导学案(无答案)(新版)新人教版
湖北省天门市蒋湖中学九年级物理全册 13.1 分子热运动作业(无答案)(新版)新人教版
13.1 分子热运动1.下列事物中,说明大量分子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的是 ( )A.衣箱里的卫生球,时间长了会变小B.教室里扫除时,灰尘满屋飞扬C.冬天大雪纷飞,天地一片白茫茫D.夏天,水坑里有许多小虫乱动,毫无规律2.下面说法中不能用分子运动论来解释的是 ( )A.从烟囱里冒出的黑烟在空中飘荡B.酒精瓶被打碎后,屋里很快就闻到酒精味C.用盐腌蛋一段时间后,蛋变咸了D.往开水里放些糖,水会变甜3.以下关于分子在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冬季里烧水时,壶嘴冒出的“白烟”B.晒衣服时,水蒸发,衣服变干C.把糖块投入一杯开水中,过一会儿整杯水都变甜了D.将樟脑丸放在箱子里,过几天后整个箱子里都充满了樟脑味4.通常把青菜腌成咸菜需要几天的时间,而把青菜炒熟使之具有相同的咸味,仅需几分钟.造成这种差别的主要原因是()A.炒菜时盐多些,盐分子容易进入青菜中B.青菜分子间有空隙,盐分子易进入C.炒菜时温度高,分子热运动加剧,扩散加快D.盐分子间有相互的斥力5.图中a是一个铁丝圈,中间较松地系一根棉线;图b是浸过肥皂水的铁丝圈;图c表示用手指轻碰一下棉线的左边;图d表示棉线左边的肥皂膜破了,棉线被拉向右边,这个实验说明了()A.物质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 B.分子间存在引力C.组成物质的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D.分子之间有空隙6.物体内分子运动的快慢与温度有关,在0 ℃时物体内的分子的运动状态是()A.仍然是运动的 B.处于静止状态C.处于相对静止状态 D.大部分分子处于静止状态7.从分子运动的观点看,物体受热膨胀的原因是()A.物体内各个分子体积变大 B.分子无规则振动加快,振动范围增大C.物体各分子间挤进了空气 D.分子间斥力增大,分子间距离变大8.(多选)下面说法中正确的是()A.分子的无规则运动在0℃时也不会停止 B.固体也能发生扩散现象C.分子间有相互作用的引力时没有斥力,有斥力时没有引力D.固体不易被压缩是因为分子间存在斥力9.在一根细长的玻璃管里装入半管水,再倒入半管酒精,充分混合后总体积将,这一现象说明 .10.在远处放烟火时,过一会儿就闻到了火药味,这是现象.把糖放在热水里比放在冷水里化得快些是因为 .11.小明上学途中经过醋厂时闻到阵阵醋香,这说明。
九年级物理全册13_1分子热运动第1课时导学案无答案新版新人教版
分子热运动(第一学时)【学习目标】一、通过观看和实验,初步了解分子动理论的大体观点。
二、能用分子动理论说明某些热现象。
【学习重点】: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断的做无规则运动。
【学习难点】: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断的做无规则运动。
【讲义预习】物质的组成一、常见物质是由极为微小的粒子——、组成的。
若是把分子看成球形的,一样的直径只有,通常以为单位来量度。
二、能够帮忙咱们观看到这些、。
分子热运动。
一、的现象,叫做。
二、现象能够在之间发生,也能够在之间发生。
3、现象等大量事实表明,。
越高,运动越猛烈。
【预习检测】1. 什么缘故打开一盒香皂,专门快就会闻到香味,是什么跑到鼻子里了?能闻到香味的缘故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街上烤臭豆腐的小摊,人们远远就能够闻到臭豆腐的味道,这属于现象,臭豆腐经烧烤后,温度升高,分子无规则运动,说明分子的热运动跟有关。
3. .建筑、装饰、装修等材料会散发甲醒、苯等有害气体而致使室内空气污染.成为头号“健康杀手”。
此现象表明分子在永不断息地做无规则 .【一起探讨】★学生活动一:多媒体演示气体扩散(讲义图—2)学生交流实验现象并回答下列问题:一、你在实验中看到的现象是什么?二、什么缘故让密度大的二氧化氮放在密度较小的空气下面,倒过来行吗?3、此实验说明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学生活动二:多媒体演示液体扩散学生交流实验现象并回答下列问题:一、你在实验中看到的现象是什么?二、什么缘故让密度大的硫酸铜溶液放在密度较小的清水下面,倒过来行吗?3、此实验说明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学生活动三:多媒体演示固体扩散学生交流实验现象并回答下列问题:一、观看紧压在一路的铅片和金片在放置了5年后会相互渗入约1mm 深。
此实验说明了什么?【课堂练习】1.下列现象中能说明分子在运动的是( )A.扫地时,尘埃满屋B.烧饭时,米粒翻腾C.洒水时,水雾飞舞 D.炒菜时,满屋飘香E.春天沙尘暴,飞沙满天 F.擦黑板时,粉笔灰四处飞扬G.槐树开花时,空气中弥漫着槐花的香味2.咱们在实验室用酒精进行实验时,整个实验室专门快就闻到了刺鼻的酒精气味,这是一种扩散现象。
湖北省天门市蒋湖中学九年级物理全册 13.1 分子热运动教学案 (新版)新人教版
13.1《分子热运动》【学习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知道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2.能识别扩散现象,并能用分子热运动的观点进行解释。
3.知道分子热运动的快慢与温度的关系。
4.知道分子之间存在相互作用力。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演示实验说明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的做无规则的运动;通过演示实验使学生推测出:物体温度越高,热运动越剧烈;通过演示实验以及与弹簧的弹力类比,使学生了解分子之间既存在斥力又存在引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用演示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使学生通过能直接感知的现象,推测无法直接感知的事实。
【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分子动理论的内容。
教学难点:让学生通过直接感知的现象,认识无法直接感知的事实;用分子结构来说明扩散现象和用类比的方法说明分子间的作用力学习过程一、激趣导入,板书课题我们生活的世界中,充满着各种各样的物质。
在远古时代,人们就猜想物质是由很多很小的微粒组成的。
现代的科学技术已证实古人的猜想,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
分子的体积很小,我们用肉眼看不到。
那我们怎么能知道分子是否运动?我们打开桌子上放的香水瓶或打开酒瓶,有什么感觉?为什么能闻到香水的香味或酒味? (学生回答,点评)这个现象说明分子是运动的。
二、预习检测活动1、扩散现象下面我们再来通过实验证实分子是运动的。
往盛有水的烧杯中,滴入红墨水,过一会儿,观察到烧杯中的水变成了红色现象。
我们上面做的实验是一种扩散现象。
两种不同的物质在互相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叫做扩散现象。
说明: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扩散现象很常见。
请举出几个例子,看谁观察得细致。
闻到菜香和香水的味道;扫地时的灰尘和天空飘落的雪花不属于扩散现象通过所举例子我们可以看出扩散能发生在液体之间、气体之间。
科学家们把磨得很光的铅片和金片紧压在一起,在室温下放置5年后再将它们切开,可以看到它们互相渗入约1 mm深。
九年级物理全册 13.1《分子热运动》导学案(无答案)(新版)新人教版.doc
—————————— 唐玲制作仅供学习交流 ——————————唐玲分子热运动学习目标:1、知道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运动,能用分子热运动解释生活中扩散现象。
3、知道分子热运动的快慢与温度的关系。
4、知道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力。
学习重难点:分子热运动的基本内容及分子热运动的快慢与温度的关系 课堂导学:知识点一、物质的组成:阅读教材思考物质是由上面组成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知识点二、扩散现象实验一:打开一盒香皂,很快就会闻到香味,实验思考是什么跑到鼻子里了?能闻到香味的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实验二: 在课本图16.1—2的气体扩散实验中,为什么让密度大的二氧化氮放在密度较小的空气下面,倒过来行吗?此实验说明了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实验三:在课本图16.1—3的液体扩散实验中,经过30日后硫酸铜溶液与清水的界面逐渐模糊不清了。
此实验说明了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实验四:紧压在一起的铅片和金片在放置了5年后会互相渗入约1mm 深。
此实验说明了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思考讨论:什么样的现象是扩散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为什么固体之间、液体之间、气体之间都能发生扩散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扩散现象说明了什么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学生设计实验:在一个烧杯中装半杯热水,另一个同样的烧杯中装等量的凉水。
九年级物理全册13.1分子热运动导学案新版新人教版
13.1分子热运动【学习目标】1.知道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组成的||。
知道全部物质的分子都在不断地做无规则的运动||。
2.知道分子之间存在着相互作使劲||。
3.能辨别扩散现象||,并能用分子运动理论的看法进行解说||。
【要点难点】1.知道全部物质的分子都在不断地做无规则的运动||。
2.分子之间存在着相互作使劲||。
学习内容一:1.物质的组成||。
2.分子热运动||。
学习指导:阅读课本P2- P4 文字内容与插图||,基本看法、定义用红笔作上记号||。
【自学检测】1.常有的物质是由极其细小的粒子——分子、原子组成的 ||。
一般分子的直径只有百亿分之几米 ||。
人们往常用 10-10_m 为单位来量度分子 ||。
电子显微镜能够帮助我们察看到分子||。
2.不一样的物质在相互接触时相互进入对方的现象||,叫扩散 ||。
3.扩散现象能够发生在固体、液体、气体之间||。
4.因为分子的运动跟温度相关||,因此这类无规则运动叫做分子的热运动||。
【合作研究】教师巡视指导||。
1.花开了 ||,为何我们能够闻到花的香味?(1)猜想:可能是因为组成花朵的某些物质进入了我们的鼻子||,因此我们才能闻到香味||。
(2)在生活中 ||,还有哪些运动与这类状况相像||,请大家议论后举例||。
答:饭菜的香味||,爆竹燃放后的硝烟味等||。
(3)上述这些现象有什么共同特点?答:进入鼻子的物质很小很小||,肉眼没法看到||。
2.这些滋味我们只好闻到||,没法看到 ||,但人们能够经过物体的一些宏观表现来推测这些运动 ||,察看演示实验13.1-2||,(1)想想:在这个实验中||,为何要把空气放在上边的瓶子中||,而把二氧化氮气放在下方?假如反过来放||,会对实验结果造成什么影响?答:二氧化氮的密度比空气大 ||,假如把它放在上边 ||,可能是因为它密度大于空气才降到下边的瓶子中 ||。
不可以获得正确的结论 ||。
(2)老师演示实验||,提示同学们察看实验现象||,这个现象说了然什么?答:瓶子内的气体混到一同||,最后颜色变得平均||。
131分子热运动(导学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人教版)
第1节分子热运动(导学案)【学习目标】1. 能简单说明物质是由分子、原子构成的。
2. 能通过宏观现象推测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热运动。
3. 能够识别扩散现象、并能用分子热运动的观点进行解释。
4. 知道分子之间存在着作用力。
【学习重点】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的做无规则运动。
【学习难点】分子之间存在的相互作用力。
【自主预习】阅读教材,完成以下问题:1.物质是由分子、原子构成的,其大小通常以10-10m为单位来量度。
2.不同物质在互相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叫扩散。
扩散现象说明:①分子间有间隙;②分子在不停的做无规则运动。
扩散现象既可以在气体中发生,还可以在液体中发生,也能够在固体中发生。
3.打开一瓶香水,很快就会闻到香味,原因是:香水里的分子运动到鼻子里去了。
4.课本图13.1-4能说明:分子间有引力。
5.扩散现象说明分子间有间隙,为什么压缩固体和液体很困难呢?这是因为分子间还存在斥力,由于该力的存在,使分子已经离得很近的固体和液体很难进一步被压缩。
6. 铁棒很难被拉伸,说明分子间存在引力;水很难被压缩,说明分子间存在斥力(均选填“引”、“斥”)。
7.“破镜难圆”说明:当相邻分子间的距离很大时,分子间不存在作用力(选填“存在”、“不存在”)。
【合作探究】探究一、物质的构成【做一做】①用素描炭笔在纸上画一条线,再用放大镜或低倍显微镜仔细观察,你看到了什么现象?说明什么问题?【分析归纳】会看到炭笔形成的笔迹是由一个个小颗粒组成的。
说明物质是由微小颗粒组成的。
【做一做】②向一端封闭的玻璃管中注水至一半位置,再注入酒精直至充满。
封闭管口,并将玻璃管反复翻转,使水和酒精充分混合,观察液面的位置,分析混合后水和酒精的总体积变化情况。
【分析归纳】会看到水与酒精混合后的总体积小于混合前的体积之和.说明水与水(小颗粒)之间有空隙,酒精与酒精之间有空隙。
【想想议议】下面是关于物质微观结构的三种模型。
你认为,哪种模型能够解释上述活动中看到的现象?请选择一种模型,并尝试解释。
13.1分子热运动 导学案 2022-2023学年人教版物理九年级全一册
13.1 分子热运动导学案一、学习目标•了解分子热运动的基本概念•掌握理解分子热运动与物质性质的关系•学会运用理论知识分析实际问题二、学习重点•分子热运动的特点•分子热运动与物质性质的关系三、学习难点•掌握将分子热运动与实际问题相结合的能力四、课前预习1.请阅读教材13.1节内容,了解分子热运动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2.思考分子热运动与物质性质之间的关系,并列举一些例子。
五、课堂探究1. 导入•老师可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回忆起分子的概念,以及分子热运动与物质性质的关系。
2. 概念理解•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解释「分子热运动」的概念,并要求举例说明。
3. 实验探究•引导学生进行下面的实验:–实验材料:一个小瓶子、一些红粉末(如碱性红)。
–实验步骤:将红粉末倒入小瓶子中,然后用塞子封住小瓶子。
–观察现象:通过观察,学生应该能够看到红粉末在小瓶子中无规则地摆动。
–思考问题:为什么红粉末会在小瓶子中无规则运动?4. 学生讨论•让学生结合实验现象,讨论分子热运动与物质性质的关系,以及分子热运动对物质的影响。
5. 知识总结•整理学生讨论结果,总结分子热运动的特点,并将其应用到物质性质的解释上。
6. 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分子热运动的基本概念和特点,以及它与物质性质的关系。
六、课后作业1.阅读教材13.1节的相关内容,复习分子热运动的概念和特点。
2.思考并回答以下问题:–为什么分子热运动会影响物质的状态?–分子热运动对物质性质有哪些影响?–举例说明分子热运动与物质性质的关系。
备注:本次导学案以人教版物理九年级全一册的13.1节为基础编写,旨在帮助学生理解分子热运动的概念和特点,以及它与物质性质的关系。
通过课堂探究和讨论,培养学生运用理论知识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
九年级物理全册第十三章第一节分子热运动导学案(无答案)(新版)新人教版
第一节分子热运动课题:分子热运动主备人:刘强导者:课型 :新讲课使用时间:课标要求:经过察看和实验,初步认识分子动理论的基本看法,并能用其解说某些现象。
导学目标:知识目标:1.知道物质是由分子构成的,全部物质的分子都在不断地做无规则运动,而且其运动快慢与温度相关。
2.能辨别扩散现象,并能用分子动理论的看法进行解说。
3.知道分子间存在着相互作使劲。
能力目标:1、经过演示实验说明全部物质的分子都在不断地做无规则运动。
2、经过演示实验使学生知道物体的温度越高,分子热运动越剧烈。
3、经过演示实验以及与弹簧的弹力类比,使学生认识分子之间既存在斥力又存在引力。
感情目标:用演示实验激发学生对大千世界的兴趣,并使学生借助直接感知认识没法感知的事实。
导学要点难点:要点分子动理论的实步知识。
难点分子间存在着相互作使劲。
导法:讲话法、演示法、实验导学法学法:议论法、体验法、练习法导学准备:实验器械、导教案教学设计根源:自撰导学过程:一、激情导入拿一瓶香水翻开盖,学生闻到香味。
展现 PPT3 教师:“香水是由什么构成的?”指引学生回答出“分子。
”教师:“那你们看到香水分子了吗?为何看不见呢?”指引学生回答出“分子很小。
”教师:“小到什么程度,谁知道?谁能描绘?能够看书回答?”学生描绘分子。
展现 PPT4教师:“你们闻到香味了吗?香水在瓶子里,你怎么会闻到?(怎么会到你的鼻子里?)”指引学生回答出“分子运动”并板书。
教师:“物体运动与分子运动是有实质的区其他,你们看给分子运动起个什么名好呢?”引出“热”并板书二、导学环节认识扩散现象,认识分子的热运动 1.演示实验:课本P3 图 13 1—2,学生察看并思虑:(1)该实验说了然。
(2)叫扩散。
小组讨论:列举生活中常见的扩散现象,如:,。
2.回答以下问题:(1)前方几个实验说了然。
(2)分子运动快慢跟相关。
认识分子间的作使劲3.演示实验: P4 图 13.1—4,察看并思虑该实验说了然请学生阅读教材P5,回答以下问题:(1)固体和液体很难被压缩,是因为;固体和液体能保持必定的体积是因为(2)为什么“破镜不能重圆”:讲堂研究案1.(1)气体分子在不断地运动着(2)不一样的物质在相互接触时相互进入对方的现象叫扩散。
九年级物理全册 第十三章 第一节 分子热运动导学案 (新版)新人教版
B.分子做永不停息的运动
C.分子之间存在相互作用力
D.有的分子之间只有引力,有的分子
之间只有斥力。
6.压缩固体和液体很困难说明分子间
()
A.分子之间存在着斥力
B.分子之间存在着引力
C.分子不停滴在做无规则的运动 D.固体、液体分子之间没有空隙
学
7.俗话说“破镜不能重圆”这是因为破镜处分子间的距离
都___________(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分子
分子热运动
课题 备课日期 学习目标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具准备 教法学法
教 学 过
程
13.1 分子热运动
设计者
使用日期
使用者
1.知道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的做无规则的运动;
2.能够识别扩散现象,并能用分子热运动的观点解释扩散现象;
3.分子热运动的快慢与温度有关;
4、知道分子之间存在相互作用力。
水平接触水面,然后稍稍用力向上拉玻璃板。弹簧测力计的读数有什么变化?解
释产生这个现象的原因。
练习:
下表归纳了固、液、气三态物质宏观和微观的特性,请完成这个表格。 过
程
3
K12最新资料
巩固训练
1、“墙内开花墙外香”主要涉及的物理知识是(
)。
2、扩散现象既可以在( )间发生,也可以在(
)中发生,
还能够在( )中发生。
5、物体难以被拉伸,说明分子间存在(
),
物体难以被压缩,说明分子间存在(
)。
程
教学反思:4K12最新源自料分子( )。分子之间存在(
)。
(3)固体的扩散现象。
教
活动三:出示课件实验:把磨得很光的铅片和金片紧压在一起,室内放置五
九年级上册物理第十三章第一节分子热运动导学案(无答案)
课课题第一节分子热运动新授主备型审查班级姓名时间1)明确物质是由分子构成的,全部物质的分子都在不断地做助学无规则的运动。
2)能够辨别扩散现象,并能用分子热运动的看法进行解说。
3)明确分子热运动的快慢与温度相关。
4)目标明确分子之间存在互相作使劲。
5)经过直接感知的现象,推测没法直接感知的事实。
要点分子的热运动难点用分子热运动的看法进行解说生活中的相关现象学(教)记学习过程录【自助学习】(我试试自学)疑难摘1.物质是由 ________构成的,其大小往常以 __________为单位来量度。
录2.固态物质中,分子的摆列十分密切,分子间有强盛的______。
气态物质中,分子间距很______,并以高速向四周八方________。
3.街上烤臭豆腐的小摊,人们远远就能闻到臭豆腐的味道,这属于现象,臭豆腐经烧烤后,温度高升,分子无规则运动,说明分子的热运动跟相关。
4.铁棍很难被拉伸,说明分子间存在 _________,水很难被压缩,说明分子间存在 __________。
【相助研究】(我参加互研)阅读教材第 2至5页,达成以下问题。
研究一:物质是由什么构成的?研究二:经过列举生活中的一些气体、液体和固体的一些扩散案例,思虑什么是扩散?扩散现象说了然什么?研究三:影响扩散快慢的主要要素是什么?它是怎样影响分子热运动的?研究四: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是怎样存在的?固体、液体随和体的分子摆列及分子作使劲有什么不一样?【求援沟通】(我愿意分享)问题一:我们在大打扫的时候,看见尘埃在空气中飞舞,能说明分子在永不暂停的运动中吗?问题二:总结一下分子热运动的内容:【补贴练兵】(我能用新知)1.写出以下物理现象说明的物理原理:①两滴水银凑近时,能自动联合成一滴较大的水银:②固体和液体很难被压缩:③墙角的煤堆长了后墙角会变黑_________2.以下现象中能说明分子在运动的是①扫地时,尘埃满屋;②烧饭时,米粒翻腾③洒水时,水雾飞舞④炒菜时,满屋飘香⑤春季沙尘暴,飞沙满天⑥擦黑板时,粉笔灰四周飞扬⑦槐树开花时,空气中洋溢着槐花的香味⑧甲型 H1 N1 流感病毒经过飞沫流传⑨小雨濛濛⑩桂花飘香【共助反应】(我能够达标)1、以下现象中,能说明分子在做无规则运动的是()A.春季:春江水暖鸭先知B.夏季:满架蔷薇一院香C.秋季:数树深红出浅黄D.冬季:纷繁暮雪下辕门2、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A.扩散现象只发生在气体之间,不会发生在固体和液体B.液体随和体分子问有空隙,固体分子间没有空隙C.南极的冰山温度很低,没有内能D.分子之间存在引力和斥力3、以下现象中,与分子热运动相关的是:()A.余音绕梁 B.灰尘飞扬 C.熙熙攘攘 D.花香扑鼻4、以下说法中正确的选项是()A.吸盘能紧紧吸在玻璃上,说明分子间存在引力B.灰尘飞扬,说明分子在不断地运动C.弹簧能够被压缩,说明分子间有缝隙D.糖在热水中溶解得快,说明温度越高,分子的热运动越剧5.大批分子的无规则运动跟____相关,因此这类无规则运动叫做 _______。
九年级物理全册第13章第1节分子热运动导学案无答案新版新人教版
第一节分子热运动【预习案】I.教材助读一、分子动理论1.物质的组成:(1)组成:常见物质是由大量的_____、_____组成的。
(2)分子大小:分子的大小通常以______为单位来量度。
2.分子热运动:(1)扩散现象:①概念:两种___________在相互接触时_____________的现象。
②说明: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断地_____________。
(2)阻碍因素:温度。
温度_____,分子无规那么运动越猛烈。
二、分子间的作使劲:(1)作使劲:分子之间存在着_____和_____。
(2)特点:紧缩时,分子间距离变小时,表现为_____;拉伸时,分子间距离变大时,表现为_____。
【探讨案】◆学始于疑——我试探,我收成一、二、◆质疑探讨——质疑解疑、合作探讨探讨点一:分子热运动以上三个实验现象说明:。
探讨点二:扩散快慢与什么因素有关结论:探讨点三:分子间的作使劲实验结论:。
【训练案】1.以下现象中,能说明分子不断地做无规那么运动的是( )A.小雨濛濛B.桂花飘香C.雪花飞舞D.树叶飘落2.如下图的各类现象中,能用来讲明分子间存在引力的是( )图3.“破镜不能重圆”是因为将玻璃合起来时,镜子断裂处绝大多数分子距离过大,分子间几乎没有。
【检测案】1.因为烟雾中含有十几种致癌和有害物质。
在空气不流通的房间里,只要有一人抽烟,一会儿房间里就会烟雾缭绕充满烟味,这说明( )A.分子的体积发生了转变B.分子在不断地运动C.分子之间有引力D.分子之间有斥力2.以下现象属于扩散现象的是( )A.打开香水瓶,香味四处飘逸B.拍打衣服时尘埃纷纷落地C.放在空气中的铁块,过一段时刻生锈了D.冰熔化3.以下现象能说明分子间有斥力的是( )A.一根细铅丝很难被拉断B.附在物体上的尘埃能被抖掉C.液体很难被紧缩D.用浆糊很难把两块木头粘合在一路4.将体积别离为V一、V2的水和酒精混合,发觉混合后液体的整体积V总 V1+V2,(选填“<”、“=”或“>”)这一实验说明液体分子间有5.用如下图的装置演示气体扩散现象,其中一瓶装有密度比空气大的红棕色二氧化氮气体,另一瓶装有空气。
九年级物理全册13_1分子热运动导学案无答案新版新人教版1
分子热运动【温馨寄语】日日行不怕千万里,时时学不怕千万卷。
【学习目标】1.知道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的做无规则运动。
2.能识别扩散现象,并能运用分子热运动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3.知道分子的热运动与温度有关。
4.知道分子间存在相互的作用力。
【重、难点】重点: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的做无规则运动。
难点:分子之间存在的相互作用力。
【学法指导】自学阅读、动手实验、讨论交流一、学案自学:(相信自己的能力!)1. 物质的构成:常见的物质是由_________和_________构成的,分子的直径很小,只有________米。
2.扩散:不同的物质在相互接触时,彼此___________的现象叫做扩散。
扩散现象表明:⑴分子间有;⑵分子在不停的做。
3.分子热运动:大量分子的___________运动叫做分子的热运动,分子的热运动与______有关。
______越高,分子热运动越剧烈。
4.分子间的作用力:分子间存在相互的____和____力。
固体、液体、气体分子间的距离,从大到小排列次序是_________________。
分子间作用力由大到小排列次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当分子间相距为某一距离r时,引力=斥力,当分子间的距离小变小时,表现为力,当分子间距离变大时、表现为力,当分子间距离非常大时,分子间的作用力可以_____。
【针对练习】1、为什么打开一盒香皂,很快就会闻到香味,是什么跑到鼻子里了?能闻到香味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街上烤臭豆腐的小摊,人们远远就能闻到臭豆腐的味道,这属于现象,臭豆腐经烧烤后,温度升高,分子无规则运动,说明分子的热运动跟有关。
3、建筑、装饰、装修等材料会散发甲醒、苯等有害气体而导致室内空气污染.成为头号“健康杀手”。
此现象表明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
4、固体、液体能保持一定的体积是因为分子间有相互作用的。
九年级物理全册13.1分子热运动导学案新人教版(new)
第十三章内能本章是在学习了机械能的基础上,把对能量的研究拓展到内能.首先说明物质是由分子、原子构成的,进一步引出分子动理论;接着讲述物体内部所有分子具有的分子动能和分子间相互作用的势能的总和——内能,通过实验说明利用内能可以做功,以及改变内能的两种不同方法,反映了内能和其他形式的能之间的相互转化;最后通过实验探究不同物质的吸热本领,引出比热容的概念;知道比热容是物质的基本属性,并进一步学习关于比热容的热量计算.本章共分3节:1.第1节“分子热运动”,首先介绍了有关物质是由分子、原子构成的知识,通过对分子的大小进行讨论,使学生对分子的体积小、分子数目多,留下深刻的印象.接着提出分子是静止的还是运动的问题,并通过实验探究——观察红墨水在热水和冷水中扩散的快慢,得出组成物质的大量分子处于永不停息的运动之中,且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然后通过生活实例引导学生知道分子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并利用微观结构的知识来解释宏观的固、液、气三态之间的变化,为从分子结构角度理解物体内能的本质打下基础.2。
第2节“内能”,内能是物体内所有分子热运动的动能与分子势能的总和.教学中先通过生活中利用内能做功的实例引出内能的概念,并进一步分析内能的影响因素(将宏观物理量温度和微观机理分子无规则运动的激烈程度联系起来),然后讲述改变内能的两种方式做功和热传递,在分析热传递过程中提出热量的概念.3。
第3节“比热容",这节是先从日常生活常识出发,讨论出物体在温度升高时吸收的热量与它的质量及升高温度的度数之间的关系。
通过探究活动加深学生对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特性的理解,让学生对常见物质的比热容大小有一个具体的印象. .【教学目标】1.在知识与技能方面:①让学生知道物质是由分子、原子构成的,能识别扩散现象,能用分子动理论的观点解释日常生活现象,知道分子间存在着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能用分子的微观结构(分子间的距离及分子间的作用力)去解释物体固、液、气三态之间的转化;②知道内能、热量的概念,知道改变内能的两种方法:做功和热传递;③了解比热容的概念,能根据比热容进行简单的热量计算。
湖北省天门市杭州市九年级物理全册 13.1 分子热运动学案(无答案)(新版)新人教版
3.1《分子热运动》导学案班级:_______ 组别:_______ 姓名:_______第一段----自学质疑(第 1 课时)【环节一】自主学习----明确目标自学教材(30 分钟)一、目标导学(时间:1 分钟)阅读上表,熟知本课学习目标,圈划明确本节的学习内容和重难点。
二、自学教材(时间:15 分钟)先带着学习任务及目标独立认真预习课本 P2-6 页内容,教材上划记号或作标注并弄清:1.物质的构成(1)物质是由哪些微粒组成的?(2)分子的直径非常小,我们一般用m 来量度。
2.分子热运动(1)体验:在装有红棕色二氧化氮气体的瓶子上面,倒扣一个空瓶子,使两个瓶口相对,之间用一块玻璃板隔开。
抽掉玻璃板后,会发生什么变化?原因是什么?(2)什么是扩散现象?扩散现象说明什么?(3)列举生活中的扩散现象(3 个)3.分子间的作用力(1)体验:将两个铅柱的底面削平、削干净,然后紧紧地压在一起,两个铅柱结合起来,甚至下面吊一个重物都不能把它们拉开,使它们结合在一起的力是什么?说明了什么?(2)分子间存在哪些力的作用?(3)分子动理论的内容是什么?1三、资源助学(时间 14 分钟)观看微课《物质的构成》、《分子热运动》、《分子间的作用》、《物质微观看三态》了解分子动理论的基本内容。
【环节二】自学检测----在线测学质疑思学(时间:15 分钟)一、在线测学(时间:10 分钟)1.物质是由_________组成的,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_________运动,这种运动和温度有关,又叫做分子的___________。
温度越高,分子热运动越______________。
2.不同物质在互相________时彼此________的现象叫扩散。
扩散现象说明:(1)分子间有________;(2)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________运动,影响扩散快慢的主要因素是________,________越高,扩散越______。
3.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____力和_____力,当分子间的距离很小时,作用力表现为____;当分子间的距离稍大时,作用力表现为_______ ;如果分子相距很远,作用力就变得________ ,,可以忽略不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3.1 分子热运动【学习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知道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2.能识别扩散现象,并能用分子热运动的观点进行解释。
3.知道分子热运动的快慢与温度的关系。
4.知道分子之间存在相互作用力。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演示实验说明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的做无规则的运动;通过演示实验使学生推测出:物体温度越高,热运动越剧烈;通过演示实验以及与弹簧的弹力类比,使学生了解分子之间既存在斥力又存在引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用演示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使学生通过能直接感知的现象,推测无法直接感知的事实。
【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分子动理论的内容。
教学难点:让学生通过直接感知的现象,认识无法直接感知的事实;用分子结构来说明扩散现象和用类比的方法说明分子间的作用力【学习过程】课前预习:1.物质是由________组成的,其直径大约为_________。
固态物质中,分子的排列十分紧密,分子间有强大的___________。
气态物质中,分子间距很_________,并以高速向四面八方_________。
2、叫做扩散。
3、影响分子运动快慢的主要因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
4、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和。
课堂导学:一、扩散现象1、为什么打开一盒香皂,很快就会闻到香味,是什么跑到鼻子里了?能闻到香味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在课本图13.1—2的气体扩散实验中,为什么让密度大的二氧化氮放在密度较小的空气下面,倒过来行吗?这里面有什么科学道理?此实验说明了________ ______ __________ _____;3、在课本图13.1—3的液体扩散实验中,经过30日后硫酸铜溶液与清水的界面逐渐模糊不清了。
此实验说明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紧压在一起的铅片和金片在放置了5年后会互相渗入很深。
此实验说明了_______ __ ;小结:不同物质在互相接触时,由于构成物质的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所以会出现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这种现象叫。
从扩散现象可得到的结论有:⑴分子在不停地。
⑵分子之间存在。
二、分子热运动的快慢与温度的关系提出问题:影响扩散快慢的主要因素是什么?猜想:设计实验:课件演示小结:越高,分子无规则运动越剧烈,扩散得越快。
三、分子间的作用力1、扩散现象说明分子在不停地运动,那么固体和液体中的分子为什么不会飞散开,而总是聚合在一起保持一定的体积呢?(1)实验:两个铅柱接在一起,下面甚至可以吊一个物体也不能把它们拉开。
这说明: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
(2)扩散现象说明分子间有间隙,我们又知道固体或液体难以压缩。
这又说明:分子之间存在。
通过以上两例的比较,我们知道:分子间既存在,又存在。
只是当分子间距离较小时,表现为;当分子间距离稍大时,表现为;当分子间距离很远时,作用力就变得十分微弱。
三、课堂收获:四、自我检测:1、下列现象中不能说明一切物体里的分子都在做无规则运动的是:A、SARS病毒可以通过飞沫传播B、像一杯水中滴入红墨水,过一会儿整杯水都红了C、把磨得很光的铅片和金板长久紧压在一起,金板中渗有铅,铅板中渗有金D、配制过氧乙酸消毒液时,能闻到刺鼻的气味2、下列现象能用分子动理论解释的是:A、沙尘暴来临时,漫天沙尘B、“八月桂花遍地香”时,到处都能闻到桂花的芳香C、扫地时,室内尘土飞扬D、把两块表面平滑干净的铅块压紧,一段时间后不容易把它们拉开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物体运动的越快,它的分子的无规则运动也越快B、液体凝固成固体后,分子的无规则运动就停止了C、固体被压缩到分子之间无间隙才不能被压缩D、温度越高,分子的无规则运动越剧烈4、下列现象中,支持分子间存在引力的证据是:A、两块表面平滑干净的铅块相互紧压后会黏在一起B、固体和液体很难被压缩C、磁铁能吸引大头针D、破镜不能重圆5、劣质的装修材料含有超标的甲醛等有毒有机物。
用它们装修房屋,会造成室内环境污染,这表明。
用胶粘剂可以把装修板粘在一起,这说明。
6、分子看不见、摸不着,不好研究,但我们可以通过墨水的扩散现象来认识它(从宏观现象揭示微观本质)。
将墨水分别滴入冷水和热水中,通过观察现象可知:温度越高,过程越快,这说明温度越高,。
五、拓展如图(b)所示,把一块表面干净的玻璃板挂在弹簧测力计下面,手持弹簧测力计上端,把玻璃板放到刚好和一盆水的水面接触,再慢慢向上提弹簧测力计,观察到玻璃板未离开水面时的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比离开水面后的示数大,请用我们学过的物理知识解释这种现象。
7.1 《力》【教材分析】力是生活中常见的一种物理现象,力学是初中物理的重点知识。
学好力的概念是今后学习力学知识的基础。
【学情分析】在日常生活中,学生对力已有许多感性认识,如何将感性认识转化为理性知识是本节教学的难点。
先让学生列举一些有关力的实例,然后用不完全归纳法归纳出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再通过实验现象概括出力的作用效果是使物体发生形变或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最后通过实验,让学生体验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本节教学设计的思路是“实例(实验)——分析——概括”。
教学中要注意联系生活实际,突出科学探究中的分析与论证这一环节。
二、三、过程与方法1.通过活动和生活经验感受力的作用效果。
2.了解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并能解释有关现象。
3.“实例——分析——概括”。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科学的求知欲望,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科学道理。
2.善于将自己的见解公开并与他人交流,认识交流与合作的重要性。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力的概念、单位及其作用效果。
2.力的三要素,会用示意图表示力。
教学难点:1.力的概念。
2.认识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并解释有关现象。
【教学方法】观察法、实验法、讨论法、探究法,分析归纳法【教学用具】气球,弹簧,磁铁,铁钉,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情景导入通过吹气球的小游戏,引发学生思考“为什么气球会飞出去?”,同时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进行新课一、什么是力通过这几幅图“人推.车人拉.弹簧起重机提.重物压路机压.路面”归纳总结出力的概念1.力的概念: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1)力不能离开物体而单独存在,施力物体与受力物体总是同时存在的。
(2)不直接接触的物体间也会产生力的作用。
(让学生举事例说明)2.在物理学中,力的符号为F.3.(为了纪念伟大的科学家牛顿,我们把)力的单位规定为:牛顿,简称牛,符号为N。
4.小常识:手托起两个鸡蛋所用的力大约为1N。
一个质量为50kg的同学对地面的压力大约是500N。
1.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①速度大小改变②运动方向改变2.力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当物体发生形变或运动状态改变时,我们就可以判断物体受到了力的作用。
不同的力作用效果不同,那么它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呢?二、力的三要素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1.用弹簧演示实验,用力越大,弹簧伸长的越长,再结合生活中的例子。
归纳总结出: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大小有关。
2.用弹簧演示实验,拉弹簧可使弹簧伸长,压弹簧可使弹簧缩短,同时结合生活中的例子。
归纳总结出: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方向有关。
3.推门实验,教师在门前,门边处推门,学生在门后靠近门轴处推门,都用全力,结果教师很容易就把门推开了。
说明:力的作用效果还与力的作用位置有关,这个力的作用位置在物理上叫做力的作用点。
老师总结: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有关,在物理学中,我们把它们称为力的三要素。
生活中,打台球、高尔夫球时,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都很重要。
四、力的示意图力看不见摸不着,那么怎样去表示力呢?1、在物理学中,用一根带箭头的线段表示力:在受力物体上沿着力的方向画一条线段,在线段的末端画一个箭头表示力的方向,线段的起点或终点表示力的作用点,在同一个图中,力越大,线段应该越长。
有时还可以在力的示意图旁边用数值和单位标出力的大小。
例题加练习2、画力的示意图步骤:1.确定受力物体;2.找出作用点;3.找出受力方向 ;4.画出带箭头的线段;5.标出数值和单位;6.检查同一图若有两个及两个的力时,保证力越大,线段越长;五、力的相互作用1、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都有体验,当你手拍桌子时,手会疼,用船浆用力推岸,船就会离岸而去,在交通事故中,汽车撞断路边的栏杆的同时,车子本身也会“受伤”。
这说明了什么?手会疼,说明桌子对手施加了作用力;船会离岸而去,说明河岸对船桨施加了作用力;车子会“受伤”,说明车子受到了墙对它的作用力。
总结:甲物体对乙物体施力时,乙物体对甲物体同时也施力。
因此,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2、应用“力的作用是相互的”这一物理知识在日常生活中有哪些现象或应用?师生共同列举:跑步、划船、游泳等;⏹小结本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①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②力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也可以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③力的作用是相互的;④如何使用力的示意图表示力。
让学生回想气球游戏,找一位同学用本节课所学知识来解释气球会飞出去的原因。
教师总结。
同时说明火箭发射升空、喷气式飞机飞行也是利用这一原理。
⏹布置作业课后动手动脑学物理⏹板书设计7.1 力一、力的概念1.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2.在物理学中,力的符号为F。
3.单位:牛顿,简称牛(N)二、力的作用效果1.力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2.力可以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
三、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
四、力的示意图五、力的相互作用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