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天门市蒋湖中学九年级物理全册 13.1 分子热运动导学案(无答案)(新版)新人教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3.1 分子热运动
【学习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知道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2.能识别扩散现象,并能用分子热运动的观点进行解释。
3.知道分子热运动的快慢与温度的关系。
4.知道分子之间存在相互作用力。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演示实验说明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的做无规则的运动;通过演示实验使学生推测出:物体温度越高,热运动越剧烈;通过演示实验以及与弹簧的弹力类比,使学生了解分子之间既存在斥力又存在引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用演示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使学生通过能直接感知的现象,推测无法直接感知的事实。
【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分子动理论的内容。
教学难点:让学生通过直接感知的现象,认识无法直接感知的事实;用分子结构来说明扩散现象和用类比的方法说明分子间的作用力
【学习过程】
课前预习:
1.物质是由________组成的,其直径大约为_________。固态物质中,分子的排列十分紧密,分子间有强大的___________。气态物质中,分子间距很_________,并以高速向四面八方
_________。
2、
叫做扩散。
3、影响分子运动快慢的主要因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
4、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和。
课堂导学:
一、扩散现象
1、为什么打开一盒香皂,很快就会闻到香味,是什么跑到鼻子里了?能闻到香味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课本图13.1—2的气体扩散实验中,为什么让密度大的二氧化氮放在密度较小的空气
下面,倒过来行吗?这里面有什么科学道理?此实验说明了________ ______ __________ _____;
3、在课本图13.1—3的液体扩散实验中,经过30日后硫酸铜溶液与清水的界面逐渐模糊不清了。此实验说明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紧压在一起的铅片和金片在放置了5年后会互相渗入很深。此实验说明了
_______ __ ;
小结:不同物质在互相接触时,由于构成物质的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所以会出现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这种现象叫。
从扩散现象可得到的结论有:
⑴分子在不停地。⑵分子之间存在。
二、分子热运动的快慢与温度的关系
提出问题:影响扩散快慢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猜想:
设计实验:课件演示
小结:越高,分子无规则运动越剧烈,扩散得越快。
三、分子间的作用力
1、扩散现象说明分子在不停地运动,那么固体和液体中的分子为什么不会飞散开,而总是聚合在一起保持一定的体积呢?
(1)实验:两个铅柱接在一起,下面甚至可以吊一个物体也不能把它们拉开。这说明: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
(2)扩散现象说明分子间有间隙,我们又知道固体或液体难以压缩。这又说明:分子之间存在。
通过以上两例的比较,我们知道:分子间既存在,又存
在。只是当分子间距离较小时,表现为;当分子间距离稍大时,表现为;当分子间距离很远时,作用力就变得十分微弱。
三、课堂收获:
四、自我检测:
1、下列现象中不能说明一切物体里的分子都在做无规则运动的是:
A、SARS病毒可以通过飞沫传播
B、像一杯水中滴入红墨水,过一会儿整杯水都红了
C、把磨得很光的铅片和金板长久紧压在一起,金板中渗有铅,铅板中渗有金
D、配制过氧乙酸消毒液时,能闻到刺鼻的气味
2、下列现象能用分子动理论解释的是:
A、沙尘暴来临时,漫天沙尘
B、“八月桂花遍地香”时,到处都能闻到桂花的芳香
C、扫地时,室内尘土飞扬
D、把两块表面平滑干净的铅块压紧,一段时间后不容易把它们拉开
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物体运动的越快,它的分子的无规则运动也越快
B、液体凝固成固体后,分子的无规则运动就停止了
C、固体被压缩到分子之间无间隙才不能被压缩
D、温度越高,分子的无规则运动越剧烈
4、下列现象中,支持分子间存在引力的证据是:
A、两块表面平滑干净的铅块相互紧压后会黏在一起
B、固体和液体很难被压缩
C、磁铁能吸引大头针
D、破镜不能重圆
5、劣质的装修材料含有超标的甲醛等有毒有机物。用它们装修房屋,会造成室内环境污染,这表明。用胶粘剂可以把装修板粘在一起,这说明
。
6、分子看不见、摸不着,不好研究,但我们可以通过墨水的扩散现象来认识它(从宏观现象揭示微观本质)。将墨水分别滴入冷水和热水中,通过观察现象可知:温度越高,过程越快,这说明温度越高,。
五、拓展
如图(b)所示,把一块表面干净的玻璃板挂在弹簧测力计
下面,手持弹簧测力计上端,把玻璃板放到刚好和一盆水的
水面接触,再慢慢向上提弹簧测力计,观察到玻璃板未离开
水面时的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比离开水面后的示数大,请用我
们学过的物理知识解释这种现象。
7.1 《力》
【教材分析】
力是生活中常见的一种物理现象,力学是初中物理的重点知识。学好力的概念是今后学习力学知识的基础。
【学情分析】
在日常生活中,学生对力已有许多感性认识,如何将感性认识转化为理性知识是本节教学的难点。先让学生列举一些有关力的实例,然后用不完全归纳法归纳出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再通过实验现象概括出力的作用效果是使物体发生形变或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最后通过实验,让学生体验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本节教学设计的思路是“实例(实验)——分析——概括”。教学中要注意联系生活实际,突出科学探究中的分析与论证这一环节。
二、
三、过程与方法
1.通过活动和生活经验感受力的作用效果。
2.了解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并能解释有关现象。
3.“实例——分析——概括”。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科学的求知欲望,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