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韩非子的政治思想

合集下载

韩非子的政治思想与实践研究

韩非子的政治思想与实践研究

韩非子的政治思想与实践研究韩非子,战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法学家,他的政治思想对中国古代政治的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

韩非子主张法治,提出了许多关于政治治理、社会秩序和国家统一等方面的理论观点。

本文将对韩非子的政治思想与实践进行研究。

一、法治理论与君主权力首先,韩非子强调了法治的重要性。

在他看来,法律是维护社会秩序和治理国家的基石,也是保障人民权益的重要手段。

他提出“法者,人之所以定于一也”。

这一观点强调了法律的普遍适用性和权威性,使国家能够得以稳定和统一。

而在君主权力方面,韩非子主张君主独揽大权,但他并不认同君主专权的过度扩张。

他提出“立法者有其民心,行治者有其民心”,强调了君主应当依靠人民的支持来实施政治治理。

他主张君主应当借助法律手段来压制贵族势力,以确保政府的稳定和有效行使权力。

二、军事思想与国家统一其次,韩非子还在军事领域提出了独到的思想。

他认为军队是国家安全和统一的重要保障。

他主张军队应当以法治为基础,加强纪律和组织建设。

他提出了“胡虏之法,斩木而治矣”这一观点,强调了军队的纪律性和执行力的重要性。

另外,在国家统一方面,韩非子强调了君主的统一领导作用。

他主张君主应当集权统治,加强中央集权和地方政权的统一。

他提出“上无太山,下无棘境”,意味着统一的国家应该遍布全境,使国家的统一得到巩固。

这些思想观点为后来的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提供了一定的参考。

三、社会秩序与国家治理同时,韩非子还对社会秩序和国家治理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

他主张政府应当实施有效的控制和管理,以维持社会的稳定和秩序。

他提出国家应当设立之宪法,明确政府的职责和权利,并建立一套严格的执法机制。

他还关注社会矛盾的化解和社会公平的实现,提出要“分天下以公平”以及重视社会福利建设。

这些观点为后来中国古代社会的治理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总结起来,韩非子的政治思想与实践研究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和现实意义。

他的法治理论、君主权力观点、军事思想以及社会秩序与国家治理等方面的理论观点对中国古代政治和社会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韩非子的政治思想与实践研究

韩非子的政治思想与实践研究

韩非子的政治思想与实践研究韩非子是中国战国时代的一位伟大思想家和政治家,他的政治思想和实践对于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从韩非子的思想核心、政治观念与实践方法三个层面对韩非子进行研究探讨。

首先,韩非子的思想核心是尊儒抑法,他强调以德治国而不是依靠法律。

这是韩非子与当时其他法家思想家最大的区别。

他认为人性本恶,个人追求自私利益,社会需要一种强有力的道德教化来约束人们的行为。

韩非子主张君王应当通过身体力行的示范来塑造自己的威信,以道德感化臣民,具体体现在君臣之间的互信、忠诚、责任以及君王的仁政等方面。

其次,韩非子的政治观念十分重视权谋,他认为政治是一种手段,目的是维护国家的利益和统治者的权力。

韩非子主张神秘政治,即一种通过隐匿、利用情报以及鼓动内外矛盾来巩固统治的政治策略。

他强调政治家必须具备暗箱操作的手腕和深谋远虑的智慧。

然而,韩非子并不提倡政治家的专权统治,他认为君王应当依靠一个经过严格选拔的官僚群体来共同参与决策,以避免专权的滥权。

最后,韩非子在政治实践中力图追求经济繁荣和国家富强的目标。

他主张通过稳定国内的乡村经济和发展国家的农业生产来保障社会的稳定和人民的生活水平。

韩非子强调农业生产的重要性,并提出要通过改善农业生产技术、加强农业税收等方式来促进农业经济的发展。

他还主张实施积极的经济政策,鼓励商业贸易和手工业的发展,以提高国家的财富和军事实力。

综上所述,韩非子的政治思想与实践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他的尊儒抑法思想为后世政治家提供了道德制约的思路,他的权谋思想使得政治家更加注重政治智慧和策略;而他的经济发展观念则为国家的长治久安提供了保障。

当然,韩非子的政治思想也存在一些局限性,比如忽视了人民的参与和平等权利。

然而,韩非子作为中国古代政治思想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他的思想与实践对于我们当代政治发展的借鉴和启示仍然具有深远的意义。

韩非子的政治主张是什么

韩非子的政治主张是什么

韩⾮⼦的政治主张是什么 韩⾮⼦把社会现象同经济条件联系起来,这在当时是难得的。

韩⾮⼦对经济与社会治乱的关系有了初步认识,注意到⼈⼝增长与财富多少的关系,是中国历史上第⼀个提出“⼈民众⽽货财寡”会带来社会问题的思想家。

下⾯我们就来看看韩⾮的政治主张是怎样的。

韩⾮⼦的政治主张 封建专制 韩⾮在国家政体⽅⾯主张建⽴统⼀的中央集权的封建专制国家,韩⾮⼦的“法”、“术”、“势”相结合的政治思想,是封建专制主义思想的重要内容。

韩⾮还继承了荀⼦关于封建专制的⼀些思想,并进⼀步理论化和系统化,从⽽成为封建专制主义思想的倡导者。

虽然我们可以说儒家孔⼦的“君君、⾂⾂、⽗⽗、⼦⼦”和孟⼦的“⽗⼦有亲,君⾂有义,夫妇有别”与封建专制主义思想有⼀定关系,但是都不如韩⾮讲的明确。

《韩⾮⼦·忠孝篇》说:“⾂事君,⼦事⽗,妻事夫,三者顺则天下治,三者逆则天下乱,此天下之常道也。

”韩⾮把⾂、⼦、妻对君、⽗、夫的从属关系作了肯定,并把三者的顺逆看成是天下治乱的“常道”。

这就有了三“纲”的基本内容。

加上韩⾮的“法”、“术”、“势”的政治主张,便使封建专制主义的思想基本上形成了。

中央集权 韩⾮⼦继承和总结了战国时期法家的思想和实践,提出了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法家实践理论。

他主张“事在四⽅,要在中央;圣⼈执要,四⽅来效”(《韩⾮⼦·物权》),国家的⼤权,要集中在君主(“圣⼈”)⼀⼈⼿⾥,君主必须有权有势,才能治理天下,“万乘之主,千乘之君,所以制天下⽽征诸侯者,以其威势也”(《韩⾮⼦·⼈主》)。

为此,君主应该使⽤各种⼿段清除世袭的奴⾪主贵族,“散其党”“夺其辅”(《韩⾮⼦·主道》);同时,选拔⼀批经过实践锻炼的封建官吏来取代他们,“宰相必起于州部,猛将必发于卒伍”(《韩⾮⼦·显学》)。

韩⾮⼦还主张改⾰和实⾏法治,要求“废先王之教”(《韩⾮⼦·问⽥》),“以法为教”(《韩⾮⼦·五蠹》)。

韩非的政治思想

韩非的政治思想

韩非的政治思想王建振韩非作为法家的集大成者,在吸取批判前期法家相关君主专制统治的思想基础上把法家政治思想推向了新的更深理论高度。

从极端君主专制制度的立场看,韩非可以说是君主专制统治理论的设计大师,理论大师。

他的理论回答了如何组织、实施国家权力,包括对政权的组织形式,行使政权的原则、方式及具体的技术细节等都做了深入详细的探讨和设计,可谓是煞费苦心。

韩非认为,君主是绝对的中心,君主利益是最高利益,权力由君主发出,经由亲近大臣、朝廷百官,到各级地方官吏,像网一样层层扩展开去;民众都被网罗之中,所有官吏都只是网上的一个扭结,只有君主臵身局外,是权力之网的控制着。

韩非首先声明:君主利益高于一切,是君主至上论和君利中心论。

《韩非子〃外储说右下》用最直白的语言表述了这一思想,“国者,君之车也”。

在君主和国家之间的关系方面,君主是国家的主人,国家则是君主的私有财产;在君臣关系上,臣下必须无条件绝对服从君主的利益,一切妨害君主利益的臣下,都必须清除。

他不厌其烦的作了细致的阐述,比如规定官吏不能兼职,使每个人都有明确的责任,便于君主和上级随时根据有关法度加以考察和监督;同时每个人必须在自己的职权范围内工作,绝不可越俎代庖,同级对上级负责,使之相互提防,以免朋比为奸。

在君主和民众的关系问题上,韩非认为,民众存在的价值就在于能为君主所利用。

臣民只有有利于君主,才有存在价值,否则应该统统扫除。

《韩非子〃六反》说“君上至于民也,有难则用其死,安平则尽其力”。

韩非进一步解释道,君主“喜欢”唯命是听和卖力效死的臣民,当然这种“喜欢”不是因爱而致,相反恰恰利于君主位更尊势更强。

在专制权力的行使方面,韩非认为,只有将“法”、“术”、“势”三者结合起来,相互配合着使用,才能巩固君主统治,实现其富国强兵的政治目的。

韩非任势、用术、行法,即以势为凭借,唯我独尊;以术为手段,统驭大臣;以法为工具,网罗天下。

行使专制权力,君主首先要假势制定法律,《韩非子〃难三》:“法者,编著之图籍,设之于官府,而布之于百姓者也。

韩非子的政治学说PPT精品文档24页

韩非子的政治学说PPT精品文档24页
【譯】但是卻沒有治術去察知奸詐,結果只是以國 家的富強去助長人臣的勢力而已。等到秦孝公及商 鞅死後,秦惠王即位,秦法並未有任何敗壞。
而張儀以秦殉韓、魏;惠王死,武王即位, 而甘茂以秦殉周;武王死,昭襄王即位,穰 侯越韓、魏而東攻齊。
【注】殉:陪葬也。此引申為犧牲之意。穰侯:即 魏冉。
【譯】而張儀卻犧牲秦國的利益去侵略韓、魏;秦 惠王死,秦武王即位,甘茂又犧牲秦的國力去經營 周地;秦武王死,秦昭襄王即位,穰侯越過韓、魏 而攻打齊國。
故戰勝則大臣尊,益地則私封立,主無術以 知姦也。商君雖十飾其法,人臣反用其資。
【注】益地則私封立:領土增加則建立自己個人的 封地。十飾:極力整治。十:極言其多。反用其資: 反利用厚賞蓄積自己的實力。
【譯】因此打了勝仗大臣就尊顯,增加領土就建立 自己私人的封地,這是國君沒有治術來明察奸偽啊。 商鞅雖然極力整治法令,臣子反而利用它來厚實自 己的實力。
【注】道:遵從、援引。悖:牴觸。譎:詭詐、欺 騙。
【譯】所以假使舊法前令對自己有利,人們就依著 舊法前令;新法後令比較有利,就照著新法後令。 舊法與新法相反,前令與後令牴觸,申不害雖極力 促使昭侯用治術,奸臣還是有辦法詭辯。
故託萬乘之勁韓,十七年而不至於霸王者, 雖用術於上,法不勤飾於官之患也。
【注】託:寄託;此引申作憑藉解。萬乘:一萬輛 兵車,指大國言。勤飾:勤加整治。飾:通『飭』 字,整治。
【譯】因此憑著擁有萬輛兵車的強韓,十七年來仍 然無法成為霸主,原因是國君雖用治術,卻無法律 可整治官吏。
公孫鞅之治秦也,設告坐而責其實,連什伍而同其 罪;賞厚而信,刑重而必。是以其民用力勞而不休, 逐敵危而不卻,故其國富而兵強。
【注】告坐:告姦與反坐;即鼓勵檢舉罪行,若所 告不實,則反坐其罪。什:指十家。伍;指五家。 卻:退卻。

政治学习:概括韩非的政治主张

政治学习:概括韩非的政治主张

政治学习:概括韩非的政治主张从法家开始,政治被消解而沦落为一般性的统治问题,权力被神化而成为整个社会的追逐之物,官僚体系“维稳”颇有效力却难以满足社会的公共需要,人成为国家的工具和奴隶却无法成为关心他人和公共事务的公民。

小编整理了相关资料,希望能帮助到您。

韩非子:制度建构的重点在体制不在君主人伍子胥出逃,守边官吏抓住了他。

子胥说:“君主之所以到处抓我,是因为我身上带着一颗美珠。

如果你抓我,我就说是被你抢去吞吃了。

”守边官吏听子胥这样说,想了一下就放走了他。

这是《韩非子·说林上》里记载的一个故事:“我且曰子取吞之。

候因释之。

”伍子胥抓住守边官吏的心理,十分巧妙地给他出了个难题:抓了我,你可以得到奖赏,但可能面临剖腹取珠的危险如果放走我,你或许被君主处罚,但不会太过严重,至少不会危及生命。

在韩非看来,人都是自私自利之徒,都是从自身利益出发考虑问题,一切行为的动力也都是一个“利”字。

故事反映出那位官吏内心的纠结和基于自身利益的反复权衡,伍子胥就是利用人们的这个心理救了自己,也给那位官吏一个可下的台阶。

韩非对人性缺乏信心,他说,造车的人希望更多的人富有,他的车好多卖出去几辆,“非舆人仁而匠人贼也”;造棺材的人就希望死的人更多,他的棺材好多卖出去几具,“情非憎人也,利在人之死也。

”(《韩非子·备内》)作为君主,应该学会利用人性中的这个弱点,通过严格的赏罚机制,“国家必有文武,管治必有赏罚”(《解老》,驱使人们为自己的利益服务,为国家耕战事业尽心竭力。

论说赏罚的关系,韩非颇有独到见解。

他说,人们经常主张对贫困的人给予施舍,对有罪的人也不忍心处罚,以显示哀怜百姓,但这样做是不可以的。

对贫困者给予施舍,等于人无事功而受到赏赐,既然无功可以受赏,那么日后百姓就不会在战场上奋力厮杀了,也不会努力耕作了,大家都想方设法投机,巴结权贵,以获得非分的利益。

长此以往,国家安得不亡?所以,聪明的君主应明赏设罚,劝导百姓。

韩非子的政治思想与对国家治理的影响

韩非子的政治思想与对国家治理的影响

韩非子的政治思想与对国家治理的影响韩非子,战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法学家。

他是韩国的开国元勋,也是春秋五百年来最重要的政治哲学家之一。

韩非子以其独特而深邃的思想对中国的政治治理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一、韩非子的国家理论韩非子的国家理论包括了法治、立国、赋税、军政等方面。

他提倡以法治国,认为国家的法律是治理国家的利器。

他主张以法律来规范人们的行为,保护社会秩序的稳定和国家统一。

这一思想对后世的法治观念产生了重要影响。

二、韩非子的纲纪思想在韩非子的政治思想中,纲纪思想是核心部分。

纲纪是指国家制度和国家行为的基准。

韩非子主张国家应该以纲纪为基础,通过制度的完善和监察机构的建立来规范政府的行为和管理,以确保政府的正当性和公正性。

三、韩非子的权谋思想韩非子也是中国历史上最重要的权谋家之一,他将权谋与政治治理相结合。

他认为政治家要具备杰出的智慧和策略,善于利用权谋手段来实现自己的政治目标。

他强调政治家必须深谙人性和权力的本质,善于运用利益诱惑和威慑来控制政治局势。

四、韩非子的赋税思想在经济管理方面,韩非子有独到的赋税思想。

他主张要根据人民的收入和财富状况来确定赋税标准,避免对贫困人口的过大压力,同时保证国家财政的稳定。

这一思想为后世的税收制度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五、韩非子对军政的影响韩非子对军政的思考也对国家治理产生了重要影响。

他认为君主必须重视军政,充分利用军事资源来巩固国家的统一和稳定。

他提出了一系列创新的军事思想,如兵员制度的改革、训练的重要性、战争策略等。

这些思想为后来的国家军事管理提供了重要的借鉴。

六、韩非子的影响与传承韩非子的政治思想对于中国历史上的政治治理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的思想在春秋时期广为流传,后来成为了中华文明中重要的智慧财富。

韩非子的政治思想被后世的学者广泛研究和传承,对于中国的政治制度和治理思想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结语总之,韩非子的政治思想对于中国的国家治理产生了持续的影响。

他提出了法治、纲纪、权谋、赋税和军政等一系列重要的政治理论。

韩非子的思想总结评述

韩非子的思想总结评述

韩非子的思想总结评述韩非子是战国时期的一位重要思想家,他的思想主要体现在他的著作《韩非子》中。

他的思想以法治和实用主义为核心,强调统一的政治权力、厉行法治、重视实践经验。

他的思想对中国古代的政治理念和法治观念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韩非子强调政治权力的统一和集中。

他认为,一个合理有效的政治体制应该由一个统一的君主来掌权,而不应该分权给不同的贵族或官员。

他认为只有君主能够凭借权力和威严来实施法律,稳定国家,保护人民利益。

他主张“一人而已”即只有一人可以拥有最高权力和控制权,以确保政府的权力不会被他人滥用或侵犯。

这种思想为后来中国的帝制提供了理论基础。

其次,韩非子强调实践经验和实用主义的重要性。

他认为政治和社会制度的设计应该基于实践经验,而不是凭空臆断。

他强调政策和法律的有效性和公平性,主张以实际效果来衡量政策和法律的好坏。

他认为一个好的政策不应该仅仅是符合道德标准,而应该能够实际解决问题,使国家和人民获益。

这种实用主义思想为中国古代政府的决策提供了借鉴。

另外,韩非子强调法治的重要性。

他认为法律是社会治理的基础和保障,可以减少人与人之间的争斗,维护社会秩序。

他主张君主应该依法治国,以法律作为约束和指引,维护社会的公平与安定。

他还主张建立严厉的法律制度和明确的刑罚,以威慑犯罪行为,维护社会的正义与秩序。

这种法治思想对中国古代法律制度的形成和发展产生了积极影响。

总体而言,韩非子的思想强调了政治统一、实用主义和法治的重要性。

他的思想以君主集权为政治核心,注重政策和法律的实际效果,强调通过法律来维护社会秩序和公平正义。

他的思想对中国古代政治与法制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为后来的政治家和思想家提供了有益的经验和借鉴。

概括韩非的政治主张

概括韩非的政治主张

概括韩非的政治主张韩非子是我国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法学家。

他的政治思想可以说是在孔子、荀子和墨子的基础上发展而来。

韩非子认为“法”是必须严格遵守,才能维护社会和谐并最终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

而且,他还强调,统治者必须运用法治得民,即通过强有力的法律制度来加强控制。

韩非子主张法治政治韩非子的最重要的政治主张就是法治政治。

他认为,一个国家的政治稳定必须建立在一个严格、公正、有效的法律制度之上。

这个法律制度应该是注重惩罚的,以便人们不会违反法律和规章制度。

韩非子非常强调法律的力量,因为他认为,没有强有力的法律机制,那么治理国家、惩罚罪恶、保障民众权益都是不可能实现的。

韩非子认为,一个国家需要拥有明确的法律制度,以使统治者可以正确地治理国家、保障民众的利益和权利。

所以,他强调在一个国家的专制政治之下,去制定严格的法律制度是非常必要的。

此外,他还提倡“法胜于德”,即法律和法规的有效约束力胜于个人的德义。

因为韩非子认为,人性的普遍性质就是自私和贪婪,在这样的状况下,强制性的法务制度才能有效地约束人们的行为。

韩非子主张重视国家安全韩非子的另一个重要政治主张是国家安全。

他认为,只有一个安全稳定的国家,才能够进行发展和繁荣。

所以,在他的政治思想中,维护国家安全是至关重要的。

韩非子在他的书中,常常提到了一种叫做“持国之光”的理念,意思是保护国家的根本利益和安全,以便可以维护国家的繁荣和进步。

为了达到这个目的,韩非子提出了很多政策和措施,包括建立强大的军队、发展经济、加强外交等。

他认为,在保障国家安全的同时,要确保国家繁荣、人民富裕、中央拥有强大的财政支持。

这些政策可以保证统治者在政治、经济和军事方面都能够以最佳状态维护国家安全和稳定。

韩非子主张严格的管理和治理韩非子的政治理念是通过严格的管理来达到治理国家的目的。

他认为,一个国家需要有强大有组织的管理体制,这个体制能够高效管理和合理分配资源以保障国家的运作。

概括韩非的政治主张

概括韩非的政治主张

概括韩非的政治主张韩非虽批评人性好利的负面作用,但他不是性恶论者,他讨论的是经验层面的人情,这种人情正是周秦之际中央集权制和私有土地制度反映。

小编整理了相关资料,希望能帮助到您。

《韩非子》中的政治格局1.智术之士,必远见而明察,不明察,不能烛私这一句话出自《韩非子·孤愤》,“孤愤”这个词,非常具体地表达了韩非子在秦国与当权大臣政治斗争之中的状态,就是孤独而悲愤。

韩非子在这一篇中,表达了以法家为代表的战国新兴政治势力在争取政权、巩固政权中主张的政治思想。

《韩非子》中的这句话,说的就是懂得法治策略的人在执行法治之前下判断的过程,侯亮平在这一事件中的表现简直就是这句话的完美注脚。

案件的调查过程中往往有很多隐晦难明的部分,这个时候就需要判案的人能够有远见卓识,而不仅仅是被眼前的现象所迷惑;而且还要明察秋毫,不放过一点蛛丝马迹,如果不是如此,就不能找到更为隐秘的私情。

现代的检察官、法官同样需要具备这样的特质,在调查、断案的时候要谨慎小心,更要掌握精准广博的知识,拥有远见,抱着为人民负责的态度来查探案件,避免冤假错案的发生。

不仅是法官,我们任何人碰到一些令人迷惑的事情的时候,都不要轻易地乱下结论,而应该寻找线索,掌握证据,才能够找到真正的答案。

2.能法之人,必强毅而劲直,不劲直,不能矫奸这一句,与上一个句子句式相同,是上下两个排比句。

韩非子明确指出,执行法令、推行法治的人,一定要具有坚定果敢的特点,并且要刚强正直,不为权势所动;然后用一个“不……不……”的双重否定句式,说明了刚强正直的特点的重要性,也就是要以此而纠察惩治触动法网的奸邪之人。

如果没有正直、果敢的特点,碰到困难和权势就容易退缩、低头,就违背了法治的主张。

3.道私者乱,道法者治我们知道,韩非子主张法治,他特别强调用法治就应该能够分清公与私,公正地解决事务。

这句“道私者乱,道法者治”,以及“私怨不入公门”等,说的都是这个道理。

韩非子认为英明的君主治理国家有序有道的原因,就是能够辨明公私,秉公行事,推行法治,并能够去除私人恩怨的影响。

韩非法家政治思想探析

韩非法家政治思想探析

韩非法家政治思想探析韩非是中国古代战国时期的思想家,他在政治方面主要提出了法家思想。

法家思想强调法律的重要性,主张以法治国,强调严明的法律规定和严格的法律制度。

韩非的法家思想首先强调了法律的普遍适用性。

他认为法律应该适用于所有人,不管他们的身份、地位或财富。

这与当时其他思想家的观点不同,其他思想家多认为统治者应该享有特权,法律只适用于平民百姓。

韩非认为,法律的公正和公平是维护社会秩序和稳定的基石,对于一个国家的长治久安至关重要。

韩非的法家思想强调了严格的法律制度。

他认为,法律的制定和实施应该依据科学的方法和严格的程序。

他反对凭借个人喜好或权力的滥用来制定法律,主张以经验和实践为基础,通过实证研究制定科学的法律。

他还主张对法律有严格的监督和执行,确保法律得到有效执行,防止以权谋私的行为。

韩非的法家思想也强调了政府的强大和集中权力。

他认为,在一个国家里,政府应该具有强有力的执法机构和高效的行政管理能力,以确保法律的实施。

他主张集中权力于君主或统治者手中,认为这样才能确保国家的统一和稳定。

与其他思想家主张尊重个人自由和权利不同,韩非认为,个人的自由和权利应该服从国家或社会的需要。

韩非的法家思想在政治上对于当时的中国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他的思想有助于促进法治观念的传播和根深蒂固,为中国历史上的法律制度建设奠定了基础。

他的思想也为中国后来的统一国家建立了重要的理论基础,对中国政治制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韩非的法家思想也存在一些问题和争议。

一方面,他的思想过于强调集中权力和强有力的政府,可能导致权力滥用和专制政府的出现。

他的思想可能忽视了个人的自由和权利,对于一些人权问题可能不够重视。

这些问题也是韩非法家思想受到争议和批评的原因。

韩非的法家思想对中国古代政治思想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他主张以法治国,强调法律的普遍适用性和严格的法律制度,对于维护社会秩序和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他的思想也存在一些问题和争议,需要在实践中加以权衡和改进。

韩非的政治思想

韩非的政治思想

韩非君主绝对专制主义的政治思想一、韩非与《韩非子》韩非,韩国人。

出身韩国贵族,约生于公元前280年(韩釐王十六年),死于公元前233年(韩王安六年)。

据《史记》记载:韩非者,韩之诸公子也。

喜刑名法术之学,而其归本於黄老。

非为人口吃,不能道说,而善著书。

与李斯俱事荀卿,斯自以为不如非。

非见韩之削弱,数以书谏韩王,韩王不能用。

於是韩非疾治国不务脩明其法制,执势以御其臣下,富国彊兵而以求人任贤,反举浮淫之蠹而加之於功实之上。

以为儒者用文乱法,而侠者以武犯禁。

宽则宠名誉之人,急则用介胄之士。

今者所养非所用,所用非所养。

悲廉直不容於邪枉之臣,观往者得失之变,故作《孤愤》、《五蠹》、《内外储》、《说林》、《说难》十馀万言。

……人或传其书至秦。

秦王见《孤愤》、《五蠹》之书,曰:“嗟乎,寡人得见此人与之游,死不恨矣!”李斯曰:“此韩非之所著书也。

”秦因急攻韩。

韩王始不用非,及急,乃遣非使秦。

秦王悦之,未信用。

李斯、姚贾害之,毁之曰:“韩非,韩之诸公子也。

今王欲并诸侯,非终为韩不为秦,此人之情也。

今王不用,久留而归之,此自遗患也,不如以过法诛之。

”秦王以为然,下吏治非。

李斯使人遗非药,使自杀。

韩非欲自陈,不得见。

秦王後悔之,使人赦之,非已死矣。

韩非与李斯同为荀卿的学生。

从思想体系看,韩非与荀卿是相悖的。

荀卿的思想虽有兼蓄的特点,但经过陶冶,已融入儒体。

韩非从他老师那里只是获得了某些知识,在思想上走的却是另一条路。

当他的老师还在世的时候,他便高举法家的旗帜与老师分道扬镳了。

韩非猛烈地抨击了儒家,却无一处提到他的老师,这大约就是对老师的尊敬了。

荀卿以儒家为旗帜,集先秦诸子思想之大成;韩非以法家为旗帜,集先秦诸子思想之大成。

荀卿培养出了一个自己的反对派,从学术思想史上看应该说是一个极值得称赞的佳话。

韩国在战国七雄中是最弱的一个。

韩非不忍心看着故国走向灭亡,急切地探索救弱致强之道。

韩非虽着眼于救韩,但他不是一个狭隘的目光短浅的孤立主义者。

韩非的政治思想主张是什么

韩非的政治思想主张是什么

韩非的政治思想主张是什么韩非子的思想很有深度,对后世的影响也较为深远,是一个非常了得的政治家,那么韩非的政治主张是什么?下面是店铺为你搜集韩非的政治主张,希望对你有帮助!韩非的政治主张首先,说一下他最主要的政治主张,即法治。

他提出了“重赏、重罚、重农、重战”四项政策,虽然严苛,但同时,他也主张“法不阿贵”,即君子于庶民同罪。

韩非还喜欢研究历史,他对于历史的态度是“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也就是说在制定一些政策时应该因时制宜,不能循规蹈矩。

对于君主,他主张君主必须握有绝对的权利才能统治好国家,并主张清除封建奴隶主的势力,取而代之的是选拔一些封建官吏。

对于臣下,他认为要去“五蠹”,防“八奸”,五蠹分别指的是学者、纵横家、游侠、依附贵族并逃脱兵役的人、商工之民。

他认为这些人会扰乱法治,威胁到治国安邦。

八奸指的则是君主妻妾、君主亲信随从、君主的叔侄兄弟、意图讨好君主的人、散发钱财取悦民众的人、收买人心,制造舆论的人、养剑客,炫耀自己威风的人、结交大国培养个人势力的人。

他认为这些人或借自身良好的条件给国家安全带来威胁,也要防。

对于民众,他认为民众的本性是好逸恶劳,因此提倡用刑罚来制约他们,但同时他也主张轻徭薄赋。

韩非子是什么家秦始皇统一六国,统一中原,统一中国是我国历史的一重大转折点,然而这历史转折的关键原因还在于一个人,那就是韩非子,他也是法家的代表人,法家反对儒家,并且试图将儒家推翻,秦国时期的焚书坑儒就可以见得。

在战国时期末的韩国,势力是当时七国中最弱的一个国家,韩非子就是当时的韩国贵族,看着国家一步步走向灭亡,韩非子希望韩王采取他的意见,但是却被韩王拒绝了,天子聪慧,文笔可谓是大手笔的韩非子于是自己悟出了如何由弱变强的方法,最后著作《五蠹》、《韩非子》等书籍,他的“以法治国”的思想也是秦国统一六国的指明灯;韩非子是当时最出名的的思想家,教育家,哲学家,散文家,但是韩非子也是死在他太有才华,他的思想主张被秦始皇受到重用,也遭到了李斯的嫉妒羡慕,最后被李斯秘密毒死。

概括韩非的政治主张.doc

概括韩非的政治主张.doc

概括韩非的政治主张《韩非子》中的政治格局1.智术之士,必远见而明察,不明察,不能烛私这一句话出自《韩非子孤愤》,孤愤这个词,非常具体地表达了韩非子在秦国与当权大臣政治斗争之中的状态,就是孤独而悲愤。

韩非子在这一篇中,表达了以法家为代表的战国新兴政治势力在争取政权、巩固政权中主张的政治思想。

《韩非子》中的这句话,说的就是懂得法治策略的人在执行法治之前下判断的过程,侯亮平在这一事件中的表现简直就是这句话的完美注脚。

案件的调查过程中往往有很多隐晦难明的部分,这个时候就需要判案的人能够有远见卓识,而不仅仅是被眼前的现象所迷惑;而且还要明察秋毫,不放过一点蛛丝马迹,如果不是如此,就不能找到更为隐秘的私情。

现代的检察官、法官同样需要具备这样的特质,在调查、断案的时候要谨慎小心,更要掌握精准广博的知识,拥有远见,抱着为人民负责的态度来查探案件,避免冤假错案的发生。

不仅是法官,我们任何人碰到一些令人迷惑的事情的时候,都不要轻易地乱下结论,而应该寻找线索,掌握证据,才能够找到真正的答案。

2.能法之人,必强毅而劲直,不劲直,不能矫奸这一句,与上一个句子句式相同,是上下两个排比句。

韩非子明确指出,执行法令、推行法治的人,一定要具有坚定果敢的特点,并且要刚强正直,不为权势所动;然后用一个不不的双重否定句式,说明了刚强正直的特点的重要性,也就是要以此而纠察惩治触动法网的奸邪之人。

如果没有正直、果敢的特点,碰到困难和权势就容易退缩、低头,就违背了法治的主张。

3.道私者乱,道法者治我们知道,韩非子主张法治,他特别强调用法治就应该能够分清公与私,公正地解决事务。

这句道私者乱,道法者治,以及私怨不入公门等,说的都是这个道理。

韩非子认为英明的君主治理国家有序有道的原因,就是能够辨明公私,秉公行事,推行法治,并能够去除私人恩怨的影响。

这个道理在现代法治社会同样适用。

选举、提拔官员时,主要考察的是官员的政绩,而不能任由个人的恩怨进行选拔;定夺是非时,应该按照事情发展的脉络细细考察,而不能夹杂对当事人的私情。

韩非子的思想ppt课件

韩非子的思想ppt课件
尤其要争取民力:“死力者,民之所有者 也。”
15
韩非子的政治思想
2.政治追求:尚一贵独 (1)“不相容之事不两立也”
“自愚诬之学、杂反之辞争,而人主俱听之, 故海内之士,言无定术,行无常议。夫冰炭不同器 而久,寒暑不兼时而至,杂反之学不两立而治。今 兼听杂学缪行同异之辞,安得无乱乎?” (2)“用一”“贵独”
6
韩非子的政治思想
(二)韩非子生平及其他 出生于韩国的没落贵族,
是“诸公子”之一。 大约是公元前280年出生,
约死于公元前233年。 大概是由于口吃的缘故,所以特别善于写。
《汉书·艺文志》记载说“《韩子》五十五篇。” 现今流传的《韩非子》也是五十五篇,大体可信。
7
韩非子的政治思想
为何保存得这样完整?一个最主要的原因, 就是他的思想与现实政治制度结合地最为紧密, 尤其是与君主专制有无法割舍的联系。
17
韩非子的政治思想
“寂乎其无位而处,漻乎莫得其所。明君无为 于上,君臣竦惧乎下。明君之道,使智者尽其虑, 而君因以断事,故君不躬于智;贤者勑其材,君因 而任之,故君不躬于能;有功则君有其贤,有过则 臣任其罪,故君不躬于名。是故不贤而为贤者师, 不智而为智者正。臣有其劳,君有其成功,此之谓 贤主之经也。”
31
韩非子的政治思想
全面掌握情况,比较不同主张,以鉴别真假 是非;
该罚的必定要罚,才足以显威; 该赏的必定要赏,从而竭尽臣下之所能; 不可笼统地考察臣下,要一一验证,使之不 能滥竽充数蒙骗君主; 利用假命令及诡计窥探臣下或显示君主高 明,以使臣下不敢作弊;
32
韩非子的政治思想
明知故问显示自己的聪明,以慑服臣下,使
第六章 韩非子的政治思想
主讲人:颜 德 如 教授

韩非子的政治儒家思想研究

韩非子的政治儒家思想研究

韩非子的政治儒家思想研究韩非子是中国战国时期的一位伟大的政治家和思想家。

他提出的一系列政治儒家思想对中国历史起到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旨在探讨韩非子的政治儒家思想,并分析其对中国政治制度和社会发展的贡献。

首先,韩非子强调了法治的重要性。

他认为,只有通过制定和实施公正的法律,才能实现社会的稳定和秩序。

他主张以法为准绳,不以人情为转移。

在他的观点中,法律应当公正无私,对所有人都适用,而不应受到特殊人物的干预和利益的侵占。

这个观点在当今社会仍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同时,韩非子还提出了法治与德治的关系。

他认为,法律只是一种外在的约束力量,而道德则是内在的修养和道德选择。

只有在法律和道德的双重约束下,社会才能达到和谐和稳定。

其次,韩非子的政治儒家思想强调了统治者的必要条件。

他主张君主应该是一个明智能干、富有才干和经验丰富的人。

他认为,统治者应该尽其所能为国家和人民做出贡献。

这种观念对中国历史上的帝王统治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另外,韩非子还提出了严刑峻法的观点。

他认为,对于犯罪行为,应该严厉惩罚以儆效尤。

这种观念虽然在现代社会不被普遍接受,但在古代社会起到了一定的震慑作用,对维护社会秩序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韩非子还提出了合法性和合法统治的问题。

他认为,一个合法的统治政权应该是依法治国,通过合法程序和机制产生的。

这种合法性不仅仅是合法的手续和法律依据,还应该是符合人民利益和社会公正的。

他主张废除旧的礼教和腐朽的统治者,建立一个新的,合法的政治体系。

他的这些思想对中国历史上许多政治变革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

另外,韩非子还对权力的分配和制衡提出了一些思考。

他认为,权力的集中会导致腐败和专制。

因此,他主张通过制度设计和权力分立来限制君主的权力。

他提出君主应该设立官员,并给予他们一定的独立权力,以制衡君主的权力。

这种分权的思想对中国历史上的政治制度改革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而今天的现代政治制度中,权力的制衡和分权原则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韩非政治思想

韩非政治思想

韩非政治思想
韩非提出了以法治为中心,法、术、势相结合的政治思想体系。

韩非生活在战国末年,当时,建立大一统的封建国家的条件已经成熟,适应这一历史潮流,韩非站在地主阶级的立场,在政治上,主张通过暴力夺取政权,建立地主阶级法治为基础的中央集权制度;在经济上、军事上,他竭力提倡“耕战”;在思想上,他主张用法家实行来统一人们的认识,排斥各种相互矛盾的学说。

韩非的上述思想,后来都被秦始皇一一接受了,成为秦始皇统一中国的理论基础。

拓展资料:
现存《韩非子》一书是研究韩非思想的主要材料。

韩非名非,战国时韩国人,出身没落贵族家庭。

《史记·老子韩非列传》说他早年曾向韩王建议变法而未被采纳,于是“观往者得失之变”,总结前期法家进行变法的经验教训,从事著述。

后来,遭到李斯等人的陷害而在狱中被迫自杀。

韩非子的思想

韩非子的思想

韩非子的思想韩非子是战国时期著名的法家学派代表人物之一,他的思想对中国古代政治和法律制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通过对韩非子的思想的阐述,探讨他的观点以及对中国古代社会的贡献。

一、政治观点韩非子认为,政治的核心是权力和统治。

他主张实行法治,强调严明法纪,认为法律应该是统治者和被统治者共同遵守的准则,以此来维护社会秩序和稳定。

他提倡权威主义,主张君主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但权力应当受到法律的制约和规范,以避免滥用权力导致社会动荡。

二、社会观点韩非子强调社会的不可避免的利益冲突,主张通过建立明确的等级制度和利益分配机制来维持社会的稳定。

他认为社会的秩序和和谐需要有明确的权责分明,各个阶层、各个阶级之间的利益分配合理,只有这样才能防止社会的混乱和乱象的发生。

三、法律观点韩非子是法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他对法律的观点具有重要意义。

他主张实行法治,通过制定明确的法律和规章制度,规范人们的行为,保护社会秩序和公平正义。

同时,他认为法律应该公平、明确、严明,追求刑罚的公正性和威慑力,以此来达到治理社会、维护秩序的目的。

四、教育观点韩非子认为,教育是培养合格人才的关键。

他主张通过教育来提升人民的素质,培养忠诚、能力出众、具备治理国家才能的人才,以此来保证国家的长治久安。

他提出“明法审令,务贤敬学”的理念,强调教育的重要性以及才能在治理国家中的作用。

五、治国策略韩非子提出了一系列治国策略,如重视法律制度、建立完善的官僚体系、加强军事力量等。

他主张君主应当集权统治,但要进行有效的分权和监督,以防止滥用权力。

他还强调实行严厉的法律制裁,以维护社会秩序和稳定。

六、对中国古代社会的贡献韩非子的思想对中国古代社会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他的法治观念和权威主义思想,为中国历代政治制度的建立和法律制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他对教育的重视以及对合理利益分配的关注,为中国古代社会的秩序和稳定做出了重要贡献。

总结:韩非子的思想充满着现实主义特点,他始终关注社会的稳定和国家的统一。

《韩非子》的政治理论分析

《韩非子》的政治理论分析

法治思想的影响:韩非子的法治思想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被视为中国法律文化的瑰宝之 一。
君主专制:强调君主的绝对权力,实行中央集权制度 法治思想:主张以法律为工具,约束臣民的行为,维护君主的统治 官僚制度:建立官僚制度,选拔有才能的人担任官职,提高行政效率 统一思想:强调思想的统一,通过教育、文化等手段,使人民服从君主的统治
著作:《韩非子》是韩非子的重要著作之一,其中包含了丰富的政治理论、哲学思想、人性论 等方面的内容
法治思想:《韩非子》 主张以法治国,建立 中央集权的专制统治 为核心的法治思想。
集权思想:《韩非子》 认为君主应该拥有绝 对的权力,实行集权 统治,以保证国家的 稳定和发展。
功利主义:《韩非子》 强调功利主义,认为国 家的繁荣和人民的幸福 是建立在功利的基础上 的。
推崇君主专制:韩非子主张君主专制,认为君主应该拥有绝对的权力。这对现代民主建设有一定的启示意义,即 民主制度需要有一个强有力的领导核心。
重视功利主义:韩非子认为政治应该以功利为目的,这对现代民主建设也有启示意义,即政治决策应该以人民的 利益为出发点。
强调中央集权:韩非子主张中央集权,这对现代民主建设也有启示意义,即民主制度需要有一个强有力的中央政 府来维护国家稳定和发展。
缺乏民主意识:缺乏对民主制度、公民权利等现代政治理念的认知
思想保守:过于保守,缺乏对新兴社会力量和思想的接纳和包容
难以适应现代社会:与现代社会的发展趋势和需求存在较大差距,难以适应现代社会 的政治需求
强调法治的重要 性:《韩非子》 认为法治是治理 国家最有效的方 式,对现代法治 建设具有启示作
用。
强调法治的重要性:《韩非子》认为法治是政治的核心,现代政治制度建设也应该注重法治, 加强法律制度建设,确保法律的权威性和公正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法家政治思想上的共同特点
第一,特别强调法的作用,认为法是治国的不二法门,主 张以法治国,社会生活一切遵法,一切由法裁断。 “法者,国之权衡也。” 《商君书·修权》 “法者,天下之仪也,所以决疑而明是非也,百姓所悬命 也。” 《禁藏》 立法原则:顺天道,随时变,因人情,循事理,量可能。 执法上:法家主张赏罚严明,而且多数法家主张实行重罚、 苛刑。
问题是,如果没有道德的话,像桀纣这样的君主 就会凭势而乱天下,可见,只有势,并不能使天下治。 那么怎么办?
韩非子认为,“尧舜桀纣千世而一出,反是比肩 随踵而生也,世之治不绝于中”,所以不用对君主个 人的道德担心,绝大多数君主尽管不像尧舜一样圣贤, 但也不会像桀纣那样暴虐,绝大多数君主的道德都处 于中间水平,不特别好也不特别坏。因此,还是要使 君主有“势”。在韩非看来,即使是遇上像桀纣那样 的暴虐君主,臣民还是必须要忠于君主,而不应该反 对他甚或诛杀他。韩非子认为“臣事君,子事父,妻 事夫”是天下之常道,君父享有绝对的权利,而臣下 要尽无限的义务,“人主虽不肖,臣不敢侵”。
(一)势
法家尊君,并不是尊君主个人,而是尊君主所 处的权位。法家常常用“势”来概述君主的位分权 力。管子就论述了“势”,到了韩非,则承接慎到 的势说而作了进一步的阐说。 他认为君主对权力的运用和维持,都有赖于他 所处的地位。人民承认君主的地位并且服从他,君 主凭借君位而号令人民,这就是韩非子所说的 “势”。 他指出,君主的势与君主个人的道德没有直接 关系。君主发号施令,人民要服从,这不是因为发 号施令的是圣人和贤人,而是因为这是君主所发的 命令。所以他说:“桀为天子,能治天下”,“尧 为匹夫,不能正三家”。
“徙木立信”:商鞅在秦国辅佐秦孝公变法的时 候,为了使老百姓相信变法和施行法律的决心,曾 经募民将一段木头由城北门搬到南门。 为了使人民相信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商鞅还对 太子犯法的行为进行了惩罚,“刑其傅公子虔, 黥其师公孙贾”。

慎到(贵势),先秦法家代表人物之一。赵国人,早 年曾“学黄老道德之术”,是从道家分化出来的法家。中国 哲学史上的道家体系,从慎子开始,走上了积极干预社会的 道路。慎子以“因循自然”的哲学体系,在政治上提出较系 统的法、术、势理论,他把法家所主张的“法”和道家所主 张的“道”或“理”等同起来。道家认为人君在“道”面前 只能“惟道是从”、“无为而治”。慎到则认为人君在法面 前也应“事断于法”、“无为而治”。他长期在齐国稷下讲 学,对法家思想在齐国的传播起过重大作用。著有《慎子》。 “君臣之间,犹权衡也。权左轻则右重,右重则左轻”,所 以君主要独裁,用权势决定一切。
Hale Waihona Puke (二)法家政治思想的社会背景
封建社会崩溃以后的种种社会现实催生了法家政 治思想的诞生。 封建社会的崩溃,导致了天子的微弱和诸侯的强 盛,而且诸侯的强大和强大的诸侯致力兼并互相促进, 从而使强大者越强大,兼并者越兼并。在这样的社会 背景下,无论是为了侵略别的国家,还是为了保卫自 己的国家,都取决于国家的富强。于是,君权的扩张 就成为政治上的需要与目的,而政治思想就越趋向于 尊君国任法术,于是法家政治思想就应运而生。
李悝 1.法家的创始人,战国初年魏文侯相,著有《法经》, (李克) 已亡佚 2.提倡耕战,主张变法和以法治国 慎到 1.以势为主 2.吸收道家思想,道、势、法结合,给势、法以理论的 论证 1.以言术为主, 2.兼论法、势,受道家的影响,发展了人君南面之术
申不害
《商君书》 1.西方秦国法家著作的汇编,说理性较差,主要是具体 政策的规定和说明 2.提倡耕战和以法治国,强调重罚 《管子》 1.二十余篇法家派著作,东方法家著作的总汇 (部分篇章) 2.不乏对具体政策的论述,但更注重政治原理和法治理 论的探讨 韩非子 先秦法家集大成者,同时吸收其他诸派的一些思想,法 家中最宏富的代表人物
中国政治思想史
马克思主义学院 吴朝阳
第四章 以商韩为代表的法家的政治思想
内容
一、法家概述 二、商、韩的政治思想 (一)势 (二)农战 (三)法 (四)术
商鞅
韩非子
一、法家概述
(一) 概况
先秦诸子最晚出者,自称“法术之士”、 “法士”或“耕战之士”等。孟子极力指斥的 “善战者”的便是法家。不过,作为一个学派概 念是司马谈在《论六家要旨》中提出来的。
而且,臣下不仅绝不能侵夺君父,甚至也不能对 君父进行言语上的评论,如同儿子不能在父亲面前夸 耀别人的父亲,臣下也不能在君主的面前赞誉先王的 德行,这些行为都是对父君的侵夺。
“夫为人子而常誉他人之亲,曰:‘某子之亲, 夜寝早起,强力生财,以养子孙臣妾。’是诽也。’ 为人臣常誉先王之德厚而愿之,诽谤其君者 也。”“故人臣毋称尧舜之贤,毋誉汤、武之伐, • 毋 言烈士之高,尽力守法,专心于事主者为忠臣。 ”
“把法家思想与法律和审判联系起来,是错误 的。用现代的术语说, 法家所讲的是组织和领导的 理论和方法。谁若想组织人民,充当领袖,谁就会 发现法家的理论和实践仍然很有教益,很有用处, 但是,有一条,就是他一定要愿意走极权主义的路 线。” ——冯友兰《中国哲学简史》第186页 传统“以推行法律达到政治目的的‘法制’”, 与现代“以法主治”的“法治” 根本不同。 ——林毓生
决不是指君主无所作为,只是君主决策前的一种姿态。在关 键时刻,申子要求君主独揽一切,决断一切。申不害的哲学 思想,是君主哲学,是政治哲学。这种哲学由道家的“天道 无为”演化发展来,是他的法家“权术”思想的基础。申不 害有“正名责实之术,静因无为之术”。术就是阴谋诡计和 手段技巧,用于对付臣民。 法家各个代表人物都讲法、术、势,但这三者在他们思 想中的地位又不尽相同。 (见下表)
第二,倡导耕战,以实现富国强兵为目的。 法家特别注重实力,认为实力是解决社会矛盾的 基本手段。在社会各种因素中,他们认为农与战是力 的源泉,所以提出了一 系列加强耕战的政策。
第三,主张强化君主专制和独裁。 法家是君主专制的讴歌者,处处事事都为君主打 算。在先秦 诸子中,他们把君主专制主义思想推到了 顶峰。 “盖先秦之法家思想,实专制思想之误称。其术 阳重法而阴尊君。” —— 萧著(二)第249页
第四,关于社会的基本理论是历史分阶段演进说和人性好 利说,这构成了他们政治主张的理论基础。 “古人亟于德,中世逐于智,当今争于力。” ——《韩非子·八说》 “上世亲亲而爱私,中世上贤而说仁,下世贵贵而尊官。” ——《商君书笺证》 第五,法家在政治上使用的最基本的概念和范畴,主要有 法、势、术、刑、罚、赏、利、公、私、耕、战等。这些概念 和范畴是法家思想的支柱,使法家独具特色。
二、商韩的政治思想
韩非生于周赧王三十五年,卒于秦王政十四年(约前281 年-前233年),为韩国公子(即国君之子),汉族,战国时 韩国人(今河南省新郑)。韩非口吃,不善言谈,而善于著 述,与李斯同是荀卿的学生,他博学多能,才学超人,思维 敏捷,李斯自以为不如。他写起文章来气势逼人,堪称当时 的大手笔。凡是读过他的文章的人,几乎没有不佩服他的才 学的。 韩非师从荀卿,但思想观念却与荀卿大不相同,他没有 承袭儒家的思想,却“喜刑名法术之学”,继承并发展了法 家思想,成为战国末年法家之集大成者。是中国古代著名的 哲学家、思想家,政论家和散文家,后世称“韩子”或“韩 非子”。
申不害(言术),亦称申子,郑韩时期人物(今河南新 郑)人。战国时期韩国著名的思想家。他在韩为相19年,使 韩国走向国治兵强。 申不害的学术思想,明显地受到道家的影响,“人法地, 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申不害认为,自然运行是有 规律的,也是不可抗拒的。他认为宇宙间的本质是“静”, 其运动规律是“常”。他要求对待一切事情应以“静”为原 则,以“因”为方法,“因”指“因循”,“随顺”。“贵 因”指“随事而定之”,“贵静”的表现就是“无为”。申 不害把这些原则用于人事,构成他的社会哲学思想。申不害 的“无为”,要求的是君主去除个人作为的“无为”,以便 听取臣下的意见。但是,申不害仅仅把这种“静因无为”的 哲学思想用于“权术”之中。为了完善这种方法,他进一步 发挥《老子》“柔弱胜刚强”的思想,要求君主“示弱”,
韩非子从“观往者得失之变”之中探索变弱为强的道路, 写了《孤愤》、《五蠹》、《内外储》、《说林》、《说难》 等十余万言的著作,全面、系统地阐述了他的法治思想,抒 发了忧愤孤直而不容于时的愤懑。后来这些著作流传到秦国, 秦王政读了《孤愤》、《五蠹》之后,大加赞赏,秦始皇为 了见到韩非,便马上下令攻打韩国。韩王安原本不重用韩非, 但此时形势紧迫,于是便派韩非出使秦国。秦王政见到韩非, 非常高兴,然而却未被信任和重用。韩非曾上书劝秦始皇先 伐赵缓伐韩,由此遭到李斯和姚贾的谗害,他们诋毁地说: “韩非,韩之诸公子也。今王欲并诸侯,非终为韩不为秦, 此人之情也。今王不用,久留而归之,此自遣患也,不如以 过法诛之。”秦王政认可了他们的说法,下令将韩非入狱审 讯。李斯派人给韩非送去毒药,让他自杀。韩非想向秦始皇 自陈心迹,却又不能进见。秦王政在韩非入狱之后后悔了, 便下令人赦免韩非,然而为时已晚。(见《史记·老子韩非 列传》)
(四)法家中的不同流派
法家的基本政治倾向是一致的,但每个法家人物又各 有自己的个性和特点。法家的源流可以上溯到春秋时期的管 仲、子产(相郑做刑书),而实际始祖是战国时期的李悝, 后继以吴起、商鞅、申不害、慎到等。 李悝,嬴姓,李氏,名悝,又叫李克,是子夏的弟子。 战国初期魏国著名政治家、法学家,濮阳人。曾任魏文侯丞 相,主持变法,司马迁说:“魏用李克尽地力,为强君。” 班固称李悝“富国强兵”。 李悝是我国第一个大法律家,他编著《法经》,是我国 第一部详细的律文,是秦汉以后法律的滥觞,可惜已经失传 了;他又“尽地力之教”,替魏文侯改定税法,后代的均输、 常平仓等办法都导源于此。
没有照做了。商鞅听说秦孝公下令国中求贤者,欲收复秦之 失地,便携同李悝的《法经》到秦国去。通过秦孝公宠臣景 监,商鞅三见秦孝公,提出了帝道、王道、霸道三种君主之 策。只有霸道得到秦王的赞许,并成为秦国强盛的根基。前 359年,商鞅任秦国左庶长,开始变法。 商鞅著《商君书》,以历史进化、人性好利和崇力原则 为指导思想。在秦变法“行之十年,秦民大悦,道不拾遗, 山无盗贼,家给人足。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乡邑大治。” 后升大良造,公元前338年,秦孝公去世,太子即位,即秦惠 王。公子虔等人告发商鞅“欲反”,秦惠王下令逮捕商鞅。 商鞅逃亡至边关,欲宿客舍,客舍主人不知他是商君,见他 未带凭证,告以商君之法,留宿无凭证的客人是要治罪的。 商鞅想到魏国去,但魏国因他生擒公子昂,拒绝他入境。他 回到自己的封邑商,举兵抵抗,结果失败战亡,而后被下令 车裂其尸。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