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作工设备保养与机台标准化管理
设备操作、保养和维修规定范本
![设备操作、保养和维修规定范本](https://img.taocdn.com/s3/m/75e9ee663069a45177232f60ddccda38366be155.png)
设备操作、保养和维修规定范本一、操作规定1、操作人员必须经过相关培训和资质考核,取得合格证书方可上岗操作设备;2、操作前必须核对设备之前的状态,确保设备处于正常工作状态后,方可进行操作;3、操作人员必须按照操作手册中的规定进行操作,严禁超负荷或违规操作;4、操作人员必须严格遵守安全操作规程,穿戴防护设备,确保操作过程中的人身安全;5、操作结束后,必须将设备恢复到安全状态,清理现场,并按要求进行设备的停机检查。
二、设备保养规定1、根据设备保养手册和保养计划,及时进行设备保养;2、设备保养期间,需要关闭设备电源、气源等,并采取相应安全措施;3、设备保养前必须先切断设备的电源,并贴上“禁止启动”标志,确保人身安全;4、设备保养过程中,必须遵守相关规定,使用指定的保养工具和润滑剂;5、保养完毕后,必须清理设备表面和周围的杂物,并及时扔掉保养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
三、设备维修规定1、设备出现故障时,必须立即停止运行,并向上级主管报告;2、设备维修前必须将设备电源切断,并贴上“禁止使用”标志,确保人身安全;3、设备维修必须由专业的维修人员进行,严禁非专业人员私自进行维修;4、维修人员必须按照维修手册的规定进行维修,采取相应的安全措施;5、维修完毕后,必须测试设备的运行情况,确保设备恢复正常运行状态。
四、设备维护与保养记录1、设备操作记录:操作人员每天必须记录设备的工作时间、运行状态、设备温度等;2、设备保养记录:保养人员必须记录设备保养的日期、内容、材料等;3、设备维修记录:维修人员必须记录设备维修的日期、故障原因、维修措施等;4、设备巡检记录:巡检人员必须记录设备巡检的日期、发现的问题、处理情况等;5、设备故障记录:运行人员必须记录设备故障的发生时间、现象、处理措施等。
五、设备事故处理规定1、设备事故发生后,必须立即停止设备运行,并采取紧急措施防止事故扩大;2、事故责任人必须立即向上级报告,并组织人员进行事故处理;3、事故处理过程中必须注意人身安全,严禁采取擅自行动的行为;4、事故处理完毕后,必须进行事故原因分析,并提出改进措施。
设备运行、维护、保养制度模版
![设备运行、维护、保养制度模版](https://img.taocdn.com/s3/m/c494b051fbd6195f312b3169a45177232f60e4e1.png)
设备运行、维护、保养制度模版一、引言本制度旨在规范设备的运行、维护和保养,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提高设备的运行效率。
凡使用本公司设备的部门和人员,都应严格遵守本制度的规定。
二、设备的运行规范1. 在使用设备前,必须先对设备进行检查,确保设备的各个部件都处于正常工作状态,不得使用有故障或损坏的设备。
2. 设备的操作人员必须具备相应的资格和培训,并且严格按照设备操作手册进行操作,禁止操作不熟悉的设备。
3. 在设备运行过程中,操作人员应保持警惕,及时发现并处理设备故障和异常情况,确保设备的安全运行。
4. 设备的开关、按钮等控制设备的操作装置必须设置在易于操作、观察和维护的位置,并有明确的标示,以免误操作和事故发生。
5. 当设备发生故障时,应立即停止使用,并及时报告维修部门进行检修和处理,严禁私自维修设备。
三、设备的维护规范1. 定期检查设备的各项功能部件,包括但不限于传感器、电机、阀门等,并进行必要的润滑、清洁和调整。
2. 检查设备的电气线路和连接器的接触情况,确保设备的电气运行正常,防止电气故障和火灾事故发生。
3. 定期清洗设备的外壳和内部结构,清除积尘和异物,保持设备的整洁和卫生。
4. 定期更换设备的易损件和消耗品,如滤网、密封圈等,以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和使用寿命的延长。
5. 定期进行设备的机械检查和调整,确保设备的各项参数和性能符合规范要求。
四、设备的保养规范1. 设备在运行过程中应定期检查润滑油和润滑脂的使用情况,并及时更换和补充,以确保设备的正常润滑和减少磨损。
2. 定期检查设备的冷却系统和散热器,确保设备能正常散热,防止因过热引起的设备事故。
3. 定期检查设备的电气系统和电源接地情况,确保设备的电气安全和防止电气故障。
4. 定期检查和维护设备的传感器和控制系统,确保设备的自动控制和运行的稳定性。
5. 定期对设备进行保养和加固,预防设备的老化和损坏,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
五、设备的安全措施1. 使用设备的操作人员必须严格遵守设备的操作规程和安全操作程序,穿戴安全防护用具,确保人身安全。
设备运行、维修、保养制度范文
![设备运行、维修、保养制度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30965822b94ae45c3b3567ec102de2bd9605de9e.png)
设备运行、维修、保养制度范文一、设备运行制度:1.设备操作规程1.1 操作人员应熟悉设备的结构、技术要求和安全操作规程,严守相关操作规定,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
1.2 在启动设备前,操作人员应先检查设备的各项指示灯、控制开关以及仪表的工作状态,确保设备处于正常工作状态。
1.3 不得随意更改设备的运行参数和控制模式,必要时应事先取得相关管理人员或运行人员的批准。
2.设备运行维护计划2.1 设备的运行维护计划应根据设备的使用情况、使用时间和设备特点等因素进行制定,并定期进行评估和调整。
2.2 运行维护计划应包括设备的日常巡检、定期保养、故障排除、设备维修等内容,并详细记录各项管理措施和操作要求。
3.设备操作记录3.1 在设备的运行过程中,操作人员应按照操作规程,及时记录设备的运行参数和工作状态,并定期进行整理和归档。
3.2 设备操作记录应包括设备的启动时间、运行时间、停机时间、故障情况、维修记录等内容,并签字确认。
二、设备维修制度:1.维修申请与报修1.1 操作人员在发现设备出现故障或异常情况时,应立即上报相关管理人员,并填写维修申请表。
1.2 维修申请表应详细描述设备故障现象、故障发生时间、设备停机时间等相关信息,并签字确认。
2.维修责任与配件管理2.1 维修人员应按照维修计划和维修要求,对设备进行专业的维修工作,并及时完成维修任务。
2.2 维修过程中所使用的配件和工具应按照相关规定进行领用和归还,做到合理使用和妥善保管。
3.维修记录与总结3.1 在设备维修过程中,应及时记录维修的具体情况和所采取的维修措施,并向相关人员进行交接和报告。
3.2 设备维修完成后,应进行维修总结,分析故障原因,提出维修经验和改进建议,并归档备查。
三、设备保养制度:1.保养计划与周期1.1 设备保养计划应由相关管理人员制定,并根据设备的使用时间和使用环境进行合理调整。
1.2 保养周期应根据设备的不同部件和不同要求进行区分,并明确保养日期和保养内容。
设备使用与维护管理制度范本
![设备使用与维护管理制度范本](https://img.taocdn.com/s3/m/e6c87ba4846a561252d380eb6294dd88d1d23d6c.png)
设备使用与维护管理制度范本一、概述本制度旨在规范设备的使用与维护管理,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和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保证工作的顺利进行。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公司内部所有设备的使用与维护管理。
三、设备的使用规定1. 使用人员应按照设备的操作手册进行正确操作,熟悉设备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2. 在使用设备前,应检查设备的电源接头、电源开关等是否正常,确保电源接地可靠;3. 使用设备时应穿戴合适的劳动防护用品,避免因操作不当导致的伤害;4. 设备的操作台面应保持整洁,不得放置杂物,以免影响操作效果;5. 使用设备时,应保持机器周围的环境清洁,并保持通风良好,以防止设备过热;6. 在设备异常情况下,应立即停止使用,并及时通知维修人员进行检修;7. 使用完毕后,应及时关闭设备的电源,清理设备表面的污垢,保持设备整洁。
四、设备的维护管理规定1. 设备维护人员应定期检查设备的各项功能和性能指标,并记录检查结果;2. 设备维护人员应定期清洁设备的内部结构,以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3. 维护人员应及时更换设备的易损件,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4. 维护人员应定期对设备进行润滑保养,并保持记录;5. 维护人员应定期检查设备的电源接线和电气元件,确保设备的电气安全;6. 维护人员应按照设备的维护计划进行维护和保养工作,并记录维护情况。
五、设备故障处理规定1. 在设备发生故障时,使用人员应立即停止使用,并及时通知维修人员进行处理;2. 维修人员应及时到达故障现场,进行故障诊断和维修;3. 维修人员应按照操作规程进行维修工作,确保设备的正常使用;4. 维修人员应及时向使用人员反馈故障原因和维修结果,并提出设备维护的建议;5. 经常出现故障的设备,应及时进行彻底维修或更换。
六、安全注意事项1. 使用人员应注意设备的周围环境,防止设备与水或其他液体接触,以避免电气事故的发生;2. 在设备运行过程中,严禁用湿手或带有金属饰品的手触摸设备,以防触电事故发生;3. 使用人员应定期参加安全操作培训,并熟悉设备的紧急停止按钮位置;4. 在设备维护过程中,维修人员应使用绝缘工具和穿戴绝缘手套,确保安全;5. 维修人员应随身携带维修工具和安全防护用品,并定期检查其可用性。
操作工设备保养与机台标准化管理
![操作工设备保养与机台标准化管理](https://img.taocdn.com/s3/m/6f03196dcdbff121dd36a32d7375a417866fc1be.png)
操作工设备保养与机台标准化管理1. 引言在现代工业生产中,操作工设备的保养和机台的标准化管理是非常重要的环节。
通过正确的设备保养和机台标准化管理,可以提高设备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减少设备故障,并提高产品的质量和生产效率。
本文将介绍操作工设备保养的意义和目标,以及如何进行机台的标准化管理。
2. 操作工设备保养2.1 意义和目标操作工设备保养是指对生产线上的设备进行定期维护和保养,包括设备的清洁、润滑、检修等工作。
操作工设备保养的意义和目标有以下几点:1.提高设备的稳定性和可靠性:通过定期保养设备,可以修复和预防设备的故障,提高设备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减少设备停机时间和生产线的故障率。
2.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正确的设备保养可以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减少设备更换的频率,降低生产成本。
3.提高产品的质量:设备保养可以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行,防止设备故障对产品质量造成的影响,提高产品的合格率。
4.提高生产效率:通过设备保养,可以减少生产线的故障停机时间,提高生产效率,保证生产计划的顺利进行。
2.2 设备保养的步骤进行操作工设备保养时,一般可以按照以下步骤进行:1.制定保养计划:根据设备使用情况和生产需求,制定设备保养的计划,包括保养周期、保养内容和保养人员等。
2.设备清洁:定期对设备进行清洁,包括外观的清洁、内部零件的清洁等,保持设备的整洁。
3.设备润滑:定期对设备进行润滑,包括给设备加油、加润滑油等,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转。
4.设备检修:定期对设备进行检修,包括对设备零部件的损坏和磨损进行检查和更换,保证设备的正常工作。
5.记录和分析:对设备保养的过程和结果进行记录和分析,包括设备的保养记录、设备故障的记录等,为后续的设备保养提供参考和改进。
3. 机台标准化管理3.1 意义和目标机台标准化管理是指对生产线上的机台进行统一管理和标准化处理,包括设备的统一命名、工作规范的制定、设备参数的标定等。
机台标准化管理的意义和目标有以下几点:1.提高生产效率:通过机台标准化管理,可以提高生产线的工作效率,减少人工操作的错误和差异,提高生产效率。
设备运行、维修、保养制度模版
![设备运行、维修、保养制度模版](https://img.taocdn.com/s3/m/57955c52fd4ffe4733687e21af45b307e971f91d.png)
设备运行、维修、保养制度模版1. 介绍1.1 本制度主要针对公司内的设备运行、维修和保养进行规范管理,以确保设备正常运行,延长设备寿命,提高生产效率。
1.2 本制度适用于公司所有设备,包括生产设备、办公设备等。
2. 设备运行管理2.1 设备操作人员必须具备相应的资质和技能,定期进行培训和考核。
2.2 设备操作人员必须熟悉设备的操作规程和安全操作规范,严禁违章操作。
2.3 设备运行前必须进行设备检查,确保设备处于正常工作状态。
2.4 设备运行过程中,如发现异常情况必须立即报告相关人员,并采取相应措施,确保安全生产。
3. 设备维修管理3.1 设备维修工作由专业的维修人员负责,必须具备相应的技能和经验。
3.2 设备维修工作必须遵循统一的维修流程,包括故障确认、维修方案制定、维修实施、维修记录等。
3.3 设备维修过程中必须保证安全,严禁在设备运行状态下进行维修操作。
3.4 设备维修前必须进行停机检查,确保安全维修,防止事故发生。
4. 设备保养管理4.1 设备保养工作必须按照设备厂家的要求和相关规范进行。
4.2 设备保养周期和内容由设备管理人员负责制定,并进行记录和跟踪。
4.3 设备保养工作必须由专业的保养人员进行,必须按照规定的保养流程进行操作。
4.4 设备保养过程中如发现异常情况,保养人员必须及时报告,并采取相应措施,确保设备安全运行。
5. 设备管理责任5.1 设备管理人员必须做好设备运行、维修和保养工作的组织和管理工作。
5.2 设备操作人员必须严格遵守设备管理制度,按照规定的要求操作设备。
5.3 设备维修人员和保养人员必须按照要求进行维修和保养工作。
5.4 设备管理人员必须周期性对设备运行、维修和保养情况进行检查和评估,及时处理存在的问题。
5.5 设备管理人员必须加强对设备操作人员、维修人员和保养人员的培训和考核工作。
6. 文件管理6.1 所有与设备运行、维修和保养相关的文件必须进行归档管理,包括设备操作规程、维修记录、保养记录等。
设备、工器具保养及维修管理制度范本
![设备、工器具保养及维修管理制度范本](https://img.taocdn.com/s3/m/a55df85158eef8c75fbfc77da26925c52cc591dd.png)
设备、工器具保养及维修管理制度范本一、目的与适用范围本制度的目的是确保设备、工器具得到定期保养和及时维修,以保持其正常运行和延长使用寿命,提高工作效率和安全性。
适用于公司内所有设备、工器具的保养和维修管理。
二、名称和定义1. 设备:指公司内各类机器、设备、仪器以及其他工具和配件。
2. 工器具:指公司内使用的各种小型工具,如手动工具、测量工具等。
三、保养管理1. 定期保养1.1 每个设备和工器具都应有一个保养计划,并按计划进行保养。
1.2 保养人员应具备相关技能,对设备和工器具的保养进行专业操作。
1.3 保养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清洁、润滑、紧固螺丝、更换易损件等。
2. 预防性保养2.1 设备和工器具的使用人员应及时发现问题并及时修复或更换。
2.2 定期进行设备和工器具的自检,减少故障风险。
2.3 建立保养记录,包括保养时间、保养内容、保养人员等信息。
3. 应急保养3.1 设备和工器具发生故障时,应立即进行维修。
3.2 保养人员应具备快速排除故障的能力。
3.3 维修过程应记录,包括故障原因、维修时间、维修内容等。
四、维修管理1. 维修申请1.1 设备和工器具发生故障时,使用人员应及时向维修部门提出维修申请。
1.2 维修申请应包括故障描述、设备型号、使用地点等信息。
1.3 维修部门应及时响应,确认维修需求并安排维修人员。
2. 维修过程2.1 维修人员应具备相关技能,并根据维修申请进行维修操作。
2.2 维修人员应使用合适的工具和配件进行维修。
2.3 维修过程中应注意安全,确保不造成更多故障或人员伤害。
2.4 维修完毕后,维修人员应进行测试和检验,确保设备和工器具正常运行。
3. 维修记录3.1 维修部门应建立维修记录,包括维修申请、维修过程、维修结果等信息。
3.2 维修记录应详细描述维修情况,便于以后的维修参考和分析。
3.3 维修记录应及时归档,方便查阅和追溯。
五、绩效评估1. 定期检查1.1 每隔一段时间,由专业人员对设备和工器具进行检查和评估。
设备运行、维修、保养制度
![设备运行、维修、保养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1e2f1d3430b765ce0508763231126edb6f1a76da.png)
设备运行、维护和修理、保养制度一、前言为了保证企业设备的正常运行,提高生产效率,保障员工人身安全及设备资产的完好,订立本制度。
本制度旨在规范设备的运行、维护和修理和保养流程,确保设备的安全、可靠性和连续稳定的运行。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本公司的全部设备,包含但不限于生产设备、测试设备、办公设备等。
三、设备运行管理3.1 使用授权1.全部设备的使用必需经过授权,未经授权人员禁止擅自操作设备。
2.设备使用授权由设备管理员负责管理,设备管理员需确保授权人员具备合适的技能和资质。
3.授权人员应严格依照设备操作手册和相关规定进行操作,不得超出设备规定的范围和限制。
3.2 设备启动和停机1.设备启动前,操作人员应检查设备是否处于正常状态,包含但不限于电源、供气、供液等是否正常。
2.设备停机时,操作人员应依照操作手册和相关规定进行设备的安全停机操作,及时切断电源、关闭阀门等。
3.3 设备运行监控1.设备运行期间,操作人员应随时通过设备监控系统、仪表等监测设备运行状态,确保设备处于正常工作状态。
2.操作人员应及时记录设备的运行参数、异常情况和处理措施,并及时上报设备管理员。
3.4 设备故障处理1.在设备发生故障时,操作人员应立刻依照应急处理流程进行操作,保护自身安全和设备资产安全。
2.设备管理员应及时派遣维护和修理人员进行故障排出,并记录故障原因、处理情况和维护和修理结果,并上报相关部门。
3.5 设备巡检1.设备管理员应订立设备巡检计划,并定期进行设备巡检,包含设备运行情况、设备状态检查、设备润滑、设备密封等。
2.设备巡检记录应认真记录巡检时间、巡检人员、巡检内容、异常情况等,并及时上报设备维护和修理部门。
四、设备维护和修理管理4.1 维护和修理申请1.当设备发生故障时,操作人员应及时向设备管理员提交维护和修理申请,包含故障描述、设备型号、故障原因等。
2.设备管理员应及时处理维护和修理申请,布置维护和修理人员进行维护和修理,并记录维护和修理过程和结果。
生产管理体系之TPM要素准则140917
![生产管理体系之TPM要素准则140917](https://img.taocdn.com/s3/m/e385a23cb90d6c85ec3ac6a7.png)
生产管理体系之TPM要素准则TPM全员效率维护1. 定义(是什么?)TPM(全员效率维护):以最有效的设备利用为目标,以维修预防(MP)、预防维修(PM)、改善维修(CM)和事后维修(BM)综合构成生产维修为总运行体制,由设备的全生命过程管理相关的部门,从最高经营管理者到第一线设备保全和作业人员全体参与,以自主的小组活动来推行生产维修,使损失最小化,效益最大化的活动。
2. 目的(为什么做?)为使设备、工装使用效率最大化,使用成本最小化,从而使设备资产最大限度地发挥效能,必须推进预防性的设备保全管理。
由于设备保全管理是一个涉及从设备规划开始到报废的全生命周期过程,从最高企业管理者、业务相关部门、保全与作业人员等全员的工作,所以必须推进TPM(全员效率维护)。
3. 方法原则(怎么做?)(1)常用衡量指标:(2)方法原则:① TPM的八大支柱:TPM的八大支柱●自主保全:以操作工人为主体的设备保全活动。
●计划保全:以专业保全人员为主体的预防性计划保全活动。
●设备前期管理:在从设备规划开始,到交付生产使用的前期生产准备过程中开展的提升设备品质的活动。
●个别改善:针对设备缺陷开展的消除缺陷的活动。
●教育训练:围绕设备保全开展的管理技能和技术技能训练。
●品质保全:通过设备预防性保全,有效控制产品品质的活动。
●间接部门效率化:设备保全业务相关部门共同参与相关业务管理,以使管理效率最大化的活动。
●安全与卫生:使人、机、环境三者处于安全、清洁状态下有序运行的管理活动。
②推进TPM应把握如下四个要点:●以预防为主导:TPM应本着以预防为主导,通过在故障形成前对设备的缺陷和不良进行有计划的预防作业,来避免形成事实故障。
设备故障以后,造成的直接和间接损失都是最大的,因此TPM应把故障预防作为工作重点。
●全员参加的原则:按照海因利希法则,每1个现实故障产生的背后,都有29个没有有效控制的小停机;而29个小停机,又来自于300个缺陷和不良。
机床操作规章制度和保养
![机床操作规章制度和保养](https://img.taocdn.com/s3/m/41d49700842458fb770bf78a6529647d2728341f.png)
机床操作规章制度和保养一、前言机床是一种重要的生产设备,是工厂和企业生产活动的关键设备之一。
为了确保机床的正常运转和延长其使用寿命,必须建立机床操作规章制度和保养制度,严格执行,并定期进行检查和维护。
本文旨在对机床操作规章制度和保养进行详细阐述,为机床操作人员提供规范操作和保养的指导。
二、机床操作规章制度1. 机床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业培训,并取得相关操作证书方可上岗操作。
2. 机床操作人员在操作机床时必须佩戴安全防护装备,如手套、护目镜等。
3. 操作机床前必须进行检查,确保机床各部件完好无损,严禁操作损坏的机床。
4. 操作机床时必须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操作,严禁擅自调整参数或变动操作程序。
5. 操作机床过程中,严禁进行违规操作,如带有铁制品等物品靠近机床,对工件进行接触检查等。
6. 操作机床时要注意机床运转情况,发现异常情况要及时停机检修,并及时向上级报告。
7. 操作机床后,必须对机床进行清洁和维护,保持机床干净整洁。
8. 机床操作人员必须遵守企业安全生产规定,牢记“安全第一”的原则。
三、机床保养制度1. 机床保养人员必须经过专业培训,掌握机床保养知识,并取得相应证书。
2. 对机床进行定期保养,包括润滑、清洁、调整等工作,确保机床各部件正常运转。
3. 机床保养人员需定期检查机床各部件,如传动部件、轴承、导轨等,发现问题要及时处理。
4. 对机床润滑油和润滑脂要定期更换,避免因润滑不良导致机床故障。
5. 对机床进行定期清洁,保持机床外表面清洁,并及时清理废料和异物。
6. 机床保养人员必须定期对机床进行维护检修,并记录机床维护情况。
7. 机床保养人员发现机床存在严重故障时,应立即停机检修,并及时向上级汇报。
8. 机床保养人员必须遵守企业安全生产规定,做好自己的安全工作。
四、结语机床操作规章制度和保养制度是保证机床安全运转和延长机床使用寿命的重要保障措施。
机床操作人员和保养人员必须严格遵守规章制度和保养制度,确保机床安全稳定运行。
设备使用、维护保养、检维修制度
![设备使用、维护保养、检维修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0bcabd7a66ec102de2bd960590c69ec3d5bbdbb7.png)
设备使用、维护保养、检维修制度一、目的为了规范设备的使用、维护保养和检维修工作,确保设备安全、高效、稳定运行,提高设备的使用寿命和生产效率,特制定本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公司所有设备的使用、维护保养和检维修工作。
三、设备使用1. 设备使用前,操作人员必须进行设备操作培训,了解设备的结构、性能、操作规程和注意事项,并经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岗操作。
2. 操作人员应严格按照设备操作规程进行操作,不得擅自更改操作程序。
3. 操作人员应定期进行设备巡检,及时发现并处理设备故障,确保设备安全运行。
4. 操作人员应做好设备的日常维护保养工作,如清洁、润滑、紧固、调整等,确保设备性能良好。
四、设备维护保养1. 设备维护保养工作应由专业的维护保养人员进行,操作人员应积极配合。
2. 维护保养人员应按照设备维护保养计划进行工作,确保设备维护保养工作的有序进行。
3. 设备维护保养工作应包括定期检查、清洁、润滑、调整、更换易损件等,确保设备性能良好。
4. 维护保养人员应做好维护保养记录,记录设备维护保养的时间、内容、结果等信息。
五、设备检维修1. 设备检维修工作应由专业的检维修人员进行,操作人员应积极配合。
2. 检维修人员应按照设备检维修计划进行工作,确保设备检维修工作的有序进行。
3. 设备检维修工作应包括设备检查、故障诊断、维修、更换易损件等,确保设备性能良好。
4. 检维修人员应做好检维修记录,记录设备检维修的时间、内容、结果等信息。
六、设备使用、维护保养、检维修的考核1. 公司应建立设备使用、维护保养、检维修的考核制度,对操作人员、维护保养人员和检维修人员的工作进行考核。
2. 考核内容包括设备使用、维护保养、检维修的工作质量、工作效率、工作态度等方面。
3. 考核结果将作为员工绩效考核的依据,对表现优秀的员工给予奖励,对表现不佳的员工给予批评和培训。
七、设备使用、维护保养、检维修的持续改进1. 公司应不断收集设备使用、维护保养、检维修的信息,分析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措施。
工作面设备运行、维修、保养制度范文
![工作面设备运行、维修、保养制度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c5ef1e0ca9956bec0975f46527d3240c8447a134.png)
工作面设备运行、维修、保养制度范文1. 设备运行制度(1)所有员工必须按照设备操作规范进行操作,禁止擅自更改设备设置或参数。
(2)设备启动前,必须进行设备检查,确认设备正常运行后才能启动。
(3)设备运行过程中,必须保持设备的稳定运行,防止因操作不当引起故障或事故的发生。
(4)设备运行时,必须随时注意设备状态,如发现异常情况,应立即报告相关负责人。
2. 设备维修制度(1)设备维修由专业维修人员负责,禁止未经授权的人员擅自进行设备维修。
(2)在设备维修过程中,必须按照维修操作规范进行操作,确保维修安全和质量。
(3)设备维修前必须对设备进行全面检查,了解故障原因和维修方法,制定详细的维修计划。
(4)设备维修过程中要确保维修区域的安全和整洁,防止维修过程中发生其他意外事故。
(5)设备维修完成后,必须进行设备测试和调试,确保设备能够正常运行。
3. 设备保养制度(1)根据设备的保养周期制定详细的保养计划,确保设备定期进行保养。
(2)保养前必须对设备进行全面检查,了解设备的保养内容和方法。
(3)保养过程中必须按照保养操作规范进行操作,保证保养质量。
(4)保养结束后,必须记录保养情况,包括保养项目、保养时间等信息。
(5)保养记录必须按规定保存,以备查阅和追溯。
4. 设备故障处理制度(1)在设备故障发生时,必须立即报告相关负责人,并按照故障处理程序进行处理。
(2)故障处理前必须对设备进行全面的故障分析,确定故障原因和处理方法。
(3)故障处理过程中要确保安全,避免二次损坏和事故发生。
(4)故障处理完成后,必须进行设备测试和调试,确保设备能够正常运行。
(5)故障处理情况必须记录,包括故障描述、处理方法、处理结果等信息。
5. 设备安全管理制度(1)设备安全管理由专门的安全管理人员进行,确保设备的安全运行。
(2)设备安全管理人员必须具备相关的安全知识和技能,并进行定期培训。
(3)设备安全管理人员必须定期对设备进行安全检查,发现问题及时进行整改。
设备检修、保养管理制度
![设备检修、保养管理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5e73ec24a55177232f60ddccda38376baf1fe0f7.png)
设备检修、保养管理制度一、制度目的本制度的目的是为了规范设备检修、保养工作,确保设备正常运行,提高设备的使用寿命和效率。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公司内所有设备的检修和保养工作,包括生产设备、办公设备以及其他各类设备。
三、定义1. 设备检修:指对设备进行定期与不定期的维修、检查、更换零件等工作。
2. 设备保养:指对设备进行定期的清洁、润滑、调整等工作。
四、责任与义务1. 负责人:负责设备的维护、检修和保养工作,确保设备按时进行维修和保养。
2. 设备操作人员:按照制度要求,正确使用设备,并及时上报异常情况。
3. 维修工程师:负责设备的维修工作,确保设备在最短的时间内恢复正常工作。
4. 设备管理员:负责设备的购买、报废、维修计划的制定以及设备档案的管理。
五、设备检修管理1. 计划制定:每年制定设备检修计划,明确每台设备的检修周期和内容。
2. 检查记录:对每次检修进行详细记录,包括检修日期、检修人员、检修内容等。
3. 零部件更换:根据设备使用情况和检修记录,及时更换损坏的零部件,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
4. 故障排除:对设备出现的故障,及时进行排查,找出并解决问题原因。
六、设备保养管理1. 清洁保养:定期对设备进行清洁工作,清除杂物和灰尘,保持设备表面干净。
2. 润滑保养:按照设备说明书要求,对设备的润滑部位进行定期润滑,确保设备运转顺畅。
3. 调整保养:定期对设备的各项参数进行检查和调整,确保设备的正常工作。
4. 预防保养:根据设备使用情况和维修记录,制定相应的预防保养计划,提前预防设备故障的发生。
七、设备档案管理1. 设备购买档案:对购买的设备,建立详细的档案,包括设备型号、生产厂家、购买日期等信息。
2. 设备维修档案:对每次维修记录进行归档,包括维修日期、维修内容、维修费用等信息。
3. 设备报废档案:设备报废前做详细记录,包括报废理由、报废日期等信息。
八、培训与宣传1. 培训计划:制定设备检修、保养培训计划,对相关人员进行培训,提高其检修、保养能力。
最新设备三级保养内容及规定
![最新设备三级保养内容及规定](https://img.taocdn.com/s3/m/8d542e546bec0975f465e2dd.png)
设备三级保养内容及规定一.目的:为保证正常生产,延长设备使用寿命,提高现场管理水平.二.适用范围:公司内所有生产设备.三.三级保养内容及规定.1.日常保养:以操作工为主,维修工为辅,每天下班做好机台整洁工作.要求做到机台表面干净整洁、无污渍、无油迹、无缺件,保证机台完好;做好机台润滑,注油做到定点定量;检查机台安全装置、电器、机械、油路及仪表是否正常.2.一级保养:除日常保养工作内容外,以维修工为主,检查机械动作无异常、油路不漏油、更换损坏零部件、检查润滑油质和油位;保养周期根椐实际开台时间和生产情况,最迟不得超过一个月.3.二级保养:除一级保养内容外,对主要部件(如:变速箱、泵、电机、传动链轴等)要进行拆下清洗加油,更换易损件、磨损件,针对注塑机,必须清洗冷却水管路,油过滤器,更换液压油(为降低成本可以在油质良好在情况下,过滤后再使用,但必须间隔一到三个月检查一次油质,发现油质不好立即更换);保养周期根椐实际开台时间和生产情况,最迟不得超过两年.四.设备保养的执行生产部根椐设备保养规定和实际的生产情况,合理编制保养计划,并按计划和内容要求严格执行,做好相应的记录和台帐. 中考语文18个文言虚词的用法及其举例[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焉、也、以、因、于、与、则、者、之]1.【而】(一)用作连词。
1.表示并列关系。
一般不译,有时可译为“又”。
①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者(《劝学》)②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蜀道难》)③北救赵而西却秦,此五霸之伐也(《信陵君窃符救赵》)2.表示递进关系。
可译为"并且"或"而且"。
①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劝学》)②楚怀王贪而信张仪,遂绝齐(《屈原列传》)③回视日观以西峰,或得日,或否,绛皜驳色,而皆若偻(《登泰山记》)④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游褒禅山记》)3.表示承接关系。
可译为"就""接着",或不译。
设备日常保养维护管理制度
![设备日常保养维护管理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8f61feee77a20029bd64783e0912a21615797f4c.png)
设备日常保养维护管理制度第一条为落实和加强设备操作人员、维护保运人员及设备管理人员的设备巡回检查工作,切实做好设备的使用、管理和维护保养,保持设备完好状态,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公司生产的工艺设备、管道、动力设备、通用设备、起重运输设备、消防设备、仪器仪表以及其他各种机械设备的设备巡回检查工作。
第三条在认真执行各生产系统的巡回检查制的基础上,各单位、保运单位必须认真贯彻实施操作人员,机、电、仪保运人员和设备管理人员的设备巡回检查制,以保证生产设备安全、稳定、长周期运行。
第四条各级设备管理部门必须加强对操作人员,机、电、仪保运人员和设备管理人员设备巡回检查工作的组织和领导。
制订完善的设备巡检管理细则,明确职责和实施方法,确定设备巡检的区域、路线、周期、重点检查部位和内容要求。
第五条操作人员,机、电、仪保运人员和设备管理人员要按设备巡检管理细则的要求认真进行设备巡回检查,了解设备运行状况,在巡检中发现设备异常,要及时消除缺陷、作好记录,对不能立即消除缺陷的设备,应及时向有关部门报告。
第六条巡检人员要及时、准确、清晰、认真地填写设备巡检记录。
第七条各级主管设备的领导要定期对设备巡检工作进行检查,及时解决设备巡检中出现的问题。
设备管理部门机、电、仪各专业技术人员要对本专业设备巡检人员的巡检方法和仪器的使用予以指导,并讲授相应的基础理论知识,以逐步提高设备巡检人员判断、处理设备故障的能力,保证设备巡检工作的质量。
第八条机泵设备实行点检制,执行《机泵管理制度》的有关要求,对关键机组要严格执行《大型机组管理制度》中有关特级维护的要求。
第九条各单位要不断总结经验,提高设备的巡检工作水平。
为加强设备的维护与保养、贯彻“预防为主”和“维护与计划检修相结合”的原则,做到正确使用、精心维护,使设备经常处于良好状态,以保证设备的长周期、安全稳定运转,特制定本制度。
1、企业应大力开展“完好设备”及“无泄漏”等活动,实行专机专责制或包机制,做到台台设备、条条管线、个个阀门、块块仪表有人负责。
2014年度工作总结及2015年计划141230
![2014年度工作总结及2015年计划141230](https://img.taocdn.com/s3/m/7c163d888762caaedd33d4a8.png)
2014年度工作总结及2015年度工作计划第一部分:2014年度工作总结2014年是工作成果比较丰厚的一年,按照公司、部门年初预定的岗位、专家考核绩效要求,全部超额完成了任务。
一、TPM(全员预防保全)例行活动按计划开展了如下TPM例行活动:(一)两次公司年会筹备、组织1、1月份,2013-2014年度轿车公司设备工装系统年会组织1)完成2013年设备工装管理公司年会材料编写组织;2)年会会务准备及预演;3)会议过程组织;4)会后会议记要编写及报道。
2、12月份,2014-2015年度轿车公司设备工装系统年会筹备1)组织各单位进行材料编写;2)编写完成《2014年度轿车公司设备工装管理报告》、《年会会序片》;3)相关会务前期准备。
(二)四次公司现场会筹备、组织1、1季度红旗事业部现场会1)现场策划,3轮辅导,2次预演;2)组织现场会活动,推出3个优秀案例;3)编写、发布会议纪要。
2、2季度发传中心现场会暨集团公司2013年上半年设备工装管理现场会1)2次现场策划、材料指导;2)活动准备及活动过程组织,推出3个优秀案例;3)后期会议记要、新闻稿件。
3、3季度二工厂现场会1)5次现场策划、辅导、预演;2)会务准备,活动组织,推出3个优秀案例;活动获得二工厂厂长高度评价和认同,增进了行政层对维修领域的认识和理解;3)编写、发布会议记要、新闻报道。
4、4季度一工厂现场会筹备中,推出4个优秀案例,预计2015年1月组织。
(三)三次(1-3季度)公司设备、工装季度体系会筹备、组织1、3次季度会内容策划,主题确定;2、组织相关部门、人员编写及审核材料;3、会议组织,三次会议完成如下主要内容:1)3个TPM工具的管理单点课培训;2)3个车间介绍3个专题的优秀管理经验;3)设备季度运行情况;4)设备综合评价情况;5)能源管理情况;6)经典故障案例分享:4个。
(四)TPM活动对外支持及参加活动1、参加集团公司《FPS要素准则——TPM部分的编写》,全部1万3千字。
操作工设备保养与机台标准化管理
![操作工设备保养与机台标准化管理](https://img.taocdn.com/s3/m/de1b1a07842458fb770bf78a6529647d26283448.png)
操作工设备保养与机台标准化管理操作工设备保养与机台标准化管理是生产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环。
通过定期的设备保养和标准化管理,可以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行,降低故障率,提高生产效率,确保产品质量。
首先,操作工在日常工作中应该定期对设备进行保养,包括设备的清洁、润滑、紧固和调整。
定期的保养可以有效地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降低设备故障率,并且可以在产生故障之前发现并解决潜在的问题。
其次,要进行机台的标准化管理。
标准化管理包括制定操作规程、定期检查设备状态、建立设备档案等。
通过建立统一的操作规程,员工可以按照标准化流程进行操作,保证每一台机台的工作方式一致,确保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
并且定期的设备状态检查和建立设备档案可以及时发现并解决设备问题,提供数据支持和依据,有利于对设备进行长期的管理和维护。
总之,操作工设备保养与机台标准化管理对于生产过程中的设备管理非常重要。
通过定期的设备保养和标准化管理,可以提高设备的可靠性和稳定性,降低设备故障率,确保产品质量。
同时,也能够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对于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设备保养与机台标准化管理是生产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它们直接影响着工厂的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在现代制造业中,生产设备通常是企业最宝贵的资产之一,因此对设备进行定期的保养和管理至关重要。
一、设备保养设备保养是指定期对生产设备进行检查、清洁、维护和修理,以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转和延长使用寿命。
设备保养的重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清洁:每台设备都需要定期进行清洁,包括机械部件、电气部件、传动部件等。
清洁能够有效地减少设备故障的发生,并且提高设备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2. 润滑:设备的各种机械部件需要定期进行润滑保养,以减少磨损和摩擦,延长设备寿命。
3. 紧固和调整:定期检查设备的各种螺丝、螺母、链条等连接部件,确保其紧固牢固、不松动;同时需要及时调整设备的各项参数,以保持设备的正常工作状态。
4. 预防性维护:除了日常的保养工作外,还需要进行定期的预防性维护,包括更换易损件、检修设备等,以减少设备意外故障的发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点检应把握的基本要点 点检区别于保养,也是操作者自主保全的重要任务之一。
通过规范化的方法,才能把点检做实,做出效果: 1、点检项目:点检项目可以根据人力、物力和可利用
时间来确认,不一定项目多才是有效的点检,但一定要包括 关键项目。即点检内容一定是在当前条件下最需要的。
2、点检作业:点检作业一定要养成作业者的自觉性, 做到“我要做”,而不是“要我做”。按标准作业并如实记 录,必须消除假点检。
建议产品部对设备的管理依照如下五个任务展开。
二、任务1-正确使用设备
回顾一下以前讲过的内容—— 正确使用设备有三个含义: 1、遵守操作规程: 按操作规程作业是每个操作人员必须严格遵守的。一旦 出现事故,将严格考核是否违章操作,这个规程就是“章”。 《操作规程》的目的是: (1)确保操作者人身安全; (2)使设备处于正常使用状态, 不因不正确使用损坏; (3)获得合格的产品。 2、要做到定人定机操作,使用 部门应该建立《定人定机台帐》。 3、获得操作资格,即操作证。
主保养,它们是专业维修的专业点检、专业保养的重要补充。
这些可以通过自主 保全来解决。
突发停止 1
坏了之后再修
频发停止 29
300
不具合 微小欠缺
其
磨它 损
铁 屑
螺 栓
堆 积
松 动
漏 油
海因利希法则 按照海因利希法则,事实损失都是由微小缺陷积累、质 变产生的,不杜绝微小缺陷,就会产生小停止和突发故障。
点检按作业主体分为专业点检和自主点检: 1、专业点检:由专业维修人员作业的点检,一般覆盖 比较复杂、设备深层的,需要有专业技能才能完成的检查内 容。同时完成缺陷和隐患的恢复性工作。 2、自主点检:由设备操作人员作业的点检,一般只覆 盖设备表层状态、作业安全直接相关的内容。操作者也可以 做简单的,不需要作业资质的恢复性工作。
三、任务2-做好日常点检
回顾一下以前讲过的内容—— (一)什么是点检? • 点检的概念
点检是对设备运行状态进行的日常性检查,通过点检可 以及时发现和纠正设备的状态劣化,安全、质量等相关缺陷 和环境隐患,以避免缺陷和隐患造成设备事实性的故障或事 故损失。公司的点检规定最长周期不超过1个月。 • 点检的分类
有异响?
(三)点检的“八定” 各企业的点检都有“五定”、“八定”一类的提法,并
且各有差异。但目的是共同的,就是为了做到点检规范化管 理。
点检建议做到如下八定: 定部位:确定点检部位。 定内容:确定点检的具体作业内容。 定标准:确定点检的正常判定标准。 定方法:确定点检的作业手法、工具、作业过程、注意 事项。 定周期:确定点检周期。 定人员:确定点检责任人。 定路线:点检时固定点检作业行走路线。 定时间:点检时固定点检作业时间。
6、定常作业:推行“八定”,养成定常作业的习惯。 车间也可以根据自己的特点确认需要“定”的内容。
7、缺陷处置:发现的缺陷一定要真实记录,并现场恢 复,不能立即恢复的要纳入针对性修理计划修理和改善,并 形成闭环。即不放过问题。
8、定期评价和改善:对点检效果,要根据新发故障、 更换记录等进行定期评价,并对现行点检制度、项目、作业 标准等进行修订和完善,使点检更加贴近实际。
操作工设备保养 及机台标准化管理
一汽轿车公司技术部 编制人:陈刚
目录
1、设备的自主保全 2、任务1—正确使用设备(基础1) 3、任务2—做好日常点检(基础2) 4、任务3—设备保养(基础3) 5、任务4—关于改善 6、任务5—机台状态管理 7、保养如何组织? 8、保养具体该做什么? 9、对试验科保养工作的建议
3、三级确认:班组、工段、车间三个层次的确认是确 保点检效果的必要环节,也是培养员工自觉性养成的一个不 可少的过程。
4、作业要领书:为确保所有人都会做点检,针对比较 复杂的项目,要编制《作业要领书》,并开展培训。
5、数据记录:关键量化点检点要有数据记录,如绝缘、 磨损量、压力等,数据记录的积累,可以作为设备劣化趋势 分析的依据,指导定期定量保全作业。
可以通过自主保全进行控制,从而让更少的故障浮出水面。
显在故障
故障
:冰山的一角
改善 减少
潜在缺陷
污物、灰尘、附着原料 磨损、摇晃、松动、漏油 腐蚀、变形、裂缝、破裂 温度、振动、声音异常
识别 保全
点检、保养、 年度计划
潜在缺陷(准备出故障)
及时发现设备 的潜在缺陷,减少 故障的发生。
对设备使用者来讲,所谓的保全其实就是自主点检和自
四、任务3-设备保养
设备保养是对设备基本运行环境、自身运行条件和外观 状态进行复原,以便保持设备良好运行的过程。
用人来做对比,设备保养类似人的养生,是通过必要的 调养、保健,使之少得病的过程。
(二)点检能解决什么问题?
•点检可以第一时间发现设备不良、缺陷和隐患,为修理提 供依据,并由此减少设备故障,提高开动率。
•点检可以提升员工技能,和自觉工作的素质养成。
•通过日常检查,可以发现影响质量的设备缺陷,通过恢复 性修理,确保产品质量。
•通过检查发现不安全隐患,确保人身安全。
滚圈的情况 与平时不太 一样?
以上的1、3、4、5,实际上也可以理解为活动 操作人员以熟练操作为主要任务,同时要学会自主保全
和改善。 操作、保全、改善三项技能应成为操作工的三项技能。
我无事 可干啦?
你必须培养
自己多种技 能:
•熟练操作 •自主保全 •改善活动
不!
2、预防微小缺陷,可以杜绝故障发生 做为设备的使用者,最容易发现设备的潜在缺陷,我们
一、设备的自主保全
回顾一下以前讲过的内容—— (一)什么是自主保全
自主保全活动是以操作人员为主,对设备依据特定标准, 凭五官进行表层面的检查,自主开展清扫、点检、加油、紧 固等保全活动,及进一步对微小故障做简单的恢复和改善。
可以尝试开展如下活动: 1)清扫:对设备工作环境进行清洁和整顿。 2)点检:对设备基本工作环境、外观等进行检查。 3)加油:自主检查设备润滑状态,并加油润滑。 4)紧固:对夹具、定位等运动机构进行紧固。 5)修理:进行微小缺陷的修理。但原则上不得独立拆卸 设备和进行电气维修工作。 6)改善:在维修人员指导下,进行简单的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