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与管理

合集下载

《三国演义》中的管理哲学

《三国演义》中的管理哲学

《三国演义》中的管理哲学《三国演义》是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它不仅是一部杰出的文学著作,也是一部经典的管理学读物,其中蕴涵了丰富的管理智慧、管理科学、管理思想与艺术。

现代管理者应知古而鉴今,学习和借鉴其中的管理思想。

一、开拓创新三国故事:因为粮草不济,诸葛亮要撤军,退兵时嘱咐部下:“今日我们大军可分五路而退,今日先退此营,如果营内有一千兵,就造两千灶,明日造三千灶,后日造四千灶,每日退军,添灶后退。

”军师杨仪疑惑,便问道:“昔日孙膑擒拿庞涓,每日添兵减灶而取胜,今日丞相退后,为什么添灶而退?”诸葛亮答:“司马懿非等闲之辈,此人善能用兵,且生性多疑,知道我们撤退肯定追赶,如果看到我们军营每日增灶,他肯定不知道我们退还是没退,因此不敢来追。

我们大军慢慢退去,就不会孙兵折将了。

”果然,不出所料,司马懿看到蜀军分兵退去,但营灶却每日增多,于是怀疑诸葛亮表面退兵,暗中设计埋伏,于是不敢追赶,错失良机。

管理启示:创新是管理的灵魂。

有创新,整个管理工作才充满生机和活力。

企业管理者必须拥有良好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及时在工作中进行观念创新、管理创新和产品创新。

一名优秀的企业管理者决不是一位因循守旧,拒绝变革的守旧人士。

在工作中,企业管理者要不断地总结工作经验和管理经验,不断进行管理意识、管理观念、管理方式、管理方法的创新,提升管理水平。

二、严于律己三国故事:一次战争途中,正值麦熟,曹操下令:“…大小将校,凡过麦田,但有践踏者,并皆斩首…”。

然而,曹操之马却被一斑鸠惊入麦中,踏坏了一大块麦田。

曹操立刻唤来行军主薄,拟议自己践麦之罪,并持剑欲自刎,郭嘉极力劝住曹操,曹操便割发以代首,于是三军悚然。

(注:古代,人们不会轻易割发,因为当时观念认为身体发肤受之于天地和父母,神圣之至,若发与体相离,则意味着身首异处或弃尘缘而去)。

管理启示:曹操的“割发代首”,体现了领导者的严于律己精神。

在一个公司中,管理者的行为是员工们的榜样,对管理者的要求远胜普通员工。

《三国演义》学管理word资料5页

《三国演义》学管理word资料5页

《三国演义》学管理管理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

它涉及的因素非常多,而这些因素又多属于不可控因素,所以现实生活中要取得好的管理效果是一件不容易的事。

当然,学好管理也不容易,因为管理的真谛不是从课堂和书本里学来的,而是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中“悟”出来的。

古今中外都有许多经典案例值得我们学习,比如我国的古典巨著《三国演义》就是一本非常好的管理学教材,它几乎涉及到了管理的所有内容。

一、竞争竞争是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任何一个企业都不可避免的,我们应该学会竞争,敢于竞争,善于竞争,并且在竞争中提高自己。

竞争,不是你死我活的斗争,通过竞争我们可以共同提高,达到双赢。

所以应该去重视你的竞争对手,因为它可以第一个发现你的不足;也应该感谢你的对手,因为它使你变得更强大。

三国中的蜀集团和东吴集团就是个典型的竞争关系,而且相互间也是主要的竞争对手。

他们之间既有竞争,又有合作,达到了双赢。

因为要“三足鼎立”所以要合作,面对强大的曹操,蜀国要“联吴抗曹”,所以就有了“草船借箭”、“借东风”和“赤壁之战”等双方合作的经典案例。

但他们之间为了各自的利益,为了生存和发展,又存在比较激烈的竞争。

现代企业之间的竞争,大致也是如此。

二、领导领导其实就是影响其他人的能力,之所以可以影响别人,是因为你有权力。

通常情况下,这种权力来自两个方面,一是制度权,二是个人权。

制度权是这个领导职位的权力转嫁到领导者身上的,个人权是由于领导者个人的知识、经验和个人魅力等带来的权力。

作为一个好的领导者,应先使用个人权,再试图使用制度权。

三国中张飞面对曹操的大部队,毫无畏惧,以自己的勇敢精神和声望,立马横刀,独自站在当阳桥上,硬是吓退了曹军,正是“一声好似惊雷震,吓退曹操百万兵”。

为什么张飞一个人便击退了曹操的大部队?因为张飞的勇猛早已家喻户晓,张飞的名字更是如雷贯耳。

为什么别人会听你的话,是因为你有特长,大家相信你,而不是因为你是什么官,有什么职务,这就是个人权。

三国演义管理学案例分析

三国演义管理学案例分析

三国演义管理学案例分析一部《三国演义》,折射出的不仅仅是一个沧海横流、战火纷飞的英雄时代,更是一部蕴涵丰富的管理思想、管理智慧和管理艺术的人力资源管理学经典。

本文将从《三国演义》所体现的"以人为本"的总体用人思想入手,进一步分析三国管理者的用人哲学和用人艺术,力求对我国现代人力资源管理实践有所启示。

主要论述了三点:第一点以人为本,通过分析三国故事中以人为本的思想启发我们在任何时候都要重视人才、尊重人才、信任人才和爱惜人才。

提出建立现代以人为本的人才观要从依靠人、培养人、关心人、激励人四个方面入手。

第二点用人哲学,分析三国用人思想得到三点启示:充分了解人才的能力、个性和德行;尊重人才的需要,并不断满足人才的需求;倡导感情管理,营造朴素真诚的情感氛围。

第三点忠诚文化,分析从三国中传统忠诚的思想和行为到现代忠诚的演变,深化忠诚的核心概念,提出时代变了、文化变了,但人性不变。

忠诚的形式变了,标准变了,但忠诚的内涵不变,灵魂不变。

正所谓“巨变的时代,不变的驭人之道”。

进而针对现今司空见惯的裁员、跳槽和人才流失等现象以及严重的“忠诚”问题的困惑提出了以古为鉴的解决办法。

从选人、用人和留人三个方面探讨如何实现企业和员工的双向忠诚。

一、以人为本《三国演戏》是我国古代小说史上的一座丰碑,它所描述的时代更是一个风云迭起,人才辈出的时代。

忠、义、情、武、略,真个是跌宕起伏,群龙乱舞,而小说始终围绕着一个鲜明的主题,那这个主题是什么呢?黎叔一针见血的指出:“是人才”。

且让我们从这部历史巨著中一窥先人的人力资源管理之道。

三国时期的人才流动《三国演义》第29回写道,孙权听到周瑜的推荐,非常敬慕鲁肃,命周瑜前往聘请,而鲁肃当时正打算到别处谋事。

周瑜见状,引用了东汉初年马援对刘秀说过的一段话:“当今之世,非但君择臣,臣亦择君。

”其中的“君择臣”在人们看来是天经地义,不足为奇的。

而“臣亦择君”,却难能可贵。

正是这个“臣亦择君”;造成了三国时代如现代所云的“人才流动”的生动局面。

读三国演义悟现代管理

读三国演义悟现代管理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课程论文(设计)行政管理专业 0912072 班级题目读《三国演义》悟现代管理姓名刘建华学号091207213 指导教师陈宝杰职称讲师二О一一年十月二十三日读三国演义悟现代管理学号:091207213 姓名:刘建华摘要:《三国演义》是我最爱的一本名著,不因为它是我国历史上最优秀的小说之一,也因它包含了丰富的文韬武略、管理思想和管理科学等,具有很好的管理学价值。

据了解,现今社会竞争激烈,企业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力资源的竞争。

作为企业高层管理人员,怎样寻找有胜任能力的人担任合适的岗位,怎样打造企业的执行力,是企业家最关注的问题。

综合三国中的用人之道,提出了如何识贤、求贤、依贤、任贤。

本文将通过分析《三角演义》中的用人之道,对人力资源管理思想和行为进行分析研究,使企业家从中国传统文化中吸取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智慧,领略其中的精华,从而完善我国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

关键词:人力资源管理以人为本用人诸葛亮1 当代我国人力资源管理现状随着二十一世纪的到来,科学技术的日益发展迫使经济全球化日益凸显,科技创新浪潮在全球涌动,生产社会化不断提高。

人才,特别是创新型人才,已经成为社会生产力发展的核心要素。

那么如何更好的对人才进行管理问题也就成了现代企业管理的关键性问题了。

现在的企业很重视人性化管理,为什么要从当时三国的角度来看呢?那是因为三国包括很多谋策和战略方面和用人方面,我觉得它是相当出色,是针对每个人的不同特性,而采用不同的沟通技巧去做。

我国加入WTO后,也就标志着我国要加入经济全球化竞争。

国际竞争是综合实力的竞争,是科学技术的竞争,但说到底还是人才的竞争。

在自然资源日益匮乏,高新技术日新月异的情况下,综合国力的竞争日益突出地表现在人才。

人才资源的开发已经成为世界各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制胜法宝。

人才也成为了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第一资源。

能否拥有和保持拥有一支规模宏大的高素质人才队伍,事关一个国家在国际竞争中兴衰成败的重大战略问题。

三国演义战略管理读后感

三国演义战略管理读后感

三国演义战略管理读后感先说这刘备,那可是白手起家的典范。

他一开始就打着“兴复汉室”的旗号,这就是个超级棒的战略定位。

就像现在的企业有个高大上又吸引人的品牌理念一样。

他身边招揽了关羽、张飞这俩猛将,这就相当于找到了核心团队成员。

不过刘备前期也是四处漂泊,为啥呢?就是战略规划还不够清晰全面呗。

直到他请出了诸葛亮,那才是真正走上了正轨。

诸葛亮给他规划的先取荆州,再取益州,然后三分天下的战略,那真叫一个绝。

这就好比一家创业公司,有了明确的市场开拓计划,先攻占哪个区域市场,再拿下哪个,最后成为行业里的巨头。

而且诸葛亮在执行战略的时候那叫一个谨慎,什么事都考虑得很周全,比如火烧赤壁的时候,从联盟东吴,到借东风,每个环节都紧紧相扣,要是中间出了岔子,刘备集团可就凉凉了。

再看看曹操,他可是个战略管理的高手。

他挟天子以令诸侯,这一招简直太妙了。

就好比掌握了行业里最权威的标准制定权,他说啥,很多人都得听着。

曹操很重视人才,只要是有才能的人,不管出身咋样,他都招揽过来。

这就是他的人力资源战略啊,有了这些人才,他的实力不断壮大。

而且他在军事战略上也很有一套,什么声东击西、各个击破,玩得那叫一个溜。

不过曹操也有失误的时候,赤壁之战就是个典型例子。

他太轻敌了,没把孙刘联盟当回事儿,结果被一把火烧得灰头土脸的。

这就告诉我们,再牛的战略家也不能骄傲自满,得时刻保持警惕。

孙权呢,他的战略主要就是守住江东。

他依靠长江天险,把江东治理得井井有条。

孙权善于用人,周瑜、鲁肃、陆逊这些人在不同时期都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他懂得根据自己的优势来制定战略,江东水军厉害,他就充分发挥水军的优势,在长江一带抵御外敌。

不过孙权在后期也面临着一些战略上的困境,比如说在扩张方面比较保守,没有太多向外开拓的大动作,这就导致他的势力一直局限在江东那块儿,虽然安稳,但很难有更大的发展。

跟《三国演义》学管理:这10大禁忌千万不要犯

跟《三国演义》学管理:这10大禁忌千万不要犯

跟《三国演义》学管理:这10大禁忌千万不要犯金无足赤,人无完人。

《三国演义》中不少有作为的人,因自身的不足而失利,甚至失去了宝贵的生命。

分析他们的缺点,能为企业管理提供借鉴,故列出“三国人物”的“10戒”,希望对各位管理者有所帮助。

一戒:事必躬亲——诸葛亮诸葛亮第六次出祁山时,派人到魏营下战书。

司马懿问下战书的蜀使:“诸葛亮饮食起居如何?”信使说:“丞相起得早,睡得晚。

处罚20棍以上的事都亲自处理,说得多,吃得少。

”司马听说后大笑说:“诸葛亮食少事多,哪能活多久?”蜀将回报诸葛亮,诸葛亮感叹说:“司马深知我也!”不久,诸葛亮谢世。

启示:一个企业家,如果凡事躬亲,部下必然无主动性和创造性。

某公司生产部经理非常出色,后被提拔为总经理。

自从他出任总经理后,公司里的大小事务皆要过问,甚至亲自操作,生怕出纰漏,因而食之无味,夜不能寐。

他对一个朋友说:“我太累了!还不如当一个生产部经理。

”不久,他辞职了。

二戒:疑人误事——曹操曹操胸怀大志,机智过人,但是因多疑而误事。

曹操患头疼病,请神医华佗为其诊治。

华佗说,要根除病患,需在头部开刀。

曹操怀疑华佗要杀他,故将一代名医囚于狱中。

启示:一个企业管理者,疑心太重必会束缚下属手脚,甚至可能搞得人人自危。

办事人员有时为了示人“清白”而不得不降低办事效率,更谈不上创新,如此怎能适应激烈的市场竞争。

三戒:办事繁琐——董曾董曾因办事繁琐,700余人死于曹操刀下。

启示:管理企业要提高效率就需精简程序。

有家公司业务发展很快,董事长为了稳步发展,提拔了一个做事精细的人当会计,这位会计把科目从76种一下子增加到200多种,大家整天忙得不可开交,没多久公司的业绩日趋低落,原来大家一天到晚忙的都是一些可有可无的数据和报表。

四戒:骄傲草率——关羽关羽败走麦城皆因骄傲草率。

瞧不起东吴后起之秀陆逊,最终被杀。

启示:很多企业家在创业初谦逊谨慎,一旦有了成就便自吹自擂,结果失败。

企业只有不断学习、不断改进、不断创新,才能做“百年老店”。

三国演义-失街亭中的管理学.doc

三国演义-失街亭中的管理学.doc

《三国演义》失街亭中的管理学笨狸在《三国演义》中,孔明有被美化的嫌疑,变得不大真实,“多智而近妖”(鲁迅语)。

但是,小说中还是极力从一个理想的管理人员的角度来描述他。

那么,我们不妨抛开历史的真伪,纯从管理学的角度来看待小说中孔明,书中对孔明成功之处的着墨实在太多,所以在这里决定只从孔明的一次著名的失败——失街亭中来看联明的不足之处,从而给今天那些因成功而趾高气扬的管理人员敲敲警钟,毕竟美玉微瑕,人无完人。

失街亭是孔明最惨痛的失败,但让可怜的马谡在此事件中负上全部责任确实冤枉。

其实,当一次大规模的集体行动失败时,策划者和执行者都应各负一半的责任。

有人会为孔明辩论说:是马谡没有按照孔明的策划行动才导致失败的。

这是人们的普遍认识,但是,马谡按照孔明的策划而行的结果这一定是胜利么?历史无法重复,自然不能得到正确的答案,但我们可以从现代管理学的角度对守街亭的整个过程加以分析,从而推断出结果。

能否指派马谡担任守街亭的领导?我们先来考察马谡的能力结构。

在专业能力方面,马谡主攻谋略学,是一个难得的参谋人员,但在独立带兵出战方面没有实际经验,只做过幕后策划的协助工作;在人事管理能力方面本来还算不错的,不过因为缺乏独立带兵的作战经历,决定了他在军中并没有能够让大兵绝对服从以至崇拜的基础,说明在危急的时候马谡无法以个人魅力稳定军心;他不听王平的再三劝告,说明他不是一个能虚心接纳他人意见的好领导;他自动请缨守街亭,并且流露出对司马懿的轻视,证明他既不知己,也不知彼,实在不能说是一个有独当一面才能的管理人员。

所以,作为守街亭这样关键的任务,马谡是无法胜任的,一个人的才能有限,本来也怪不得他,但可惜的是他得到领导的错爱。

真正的错爱!虽然书不再三强调了孔明的不放心,又派了王平作副将。

但是难道孔明不懂“疑人勿用,用人勿疑”的道理么?!如果反过来让王平做全权领导,马谡为随军参谋这样的组合可能更适合本次任务,就这点上,孔明犯了最大的错误:用人不当!与知人善任的要求相差甚远。

从管理学的角度看三国演义

从管理学的角度看三国演义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白发渔樵 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 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从管理学的角 度看待三国演 义
分析三国演义里某些人物的管理方 式和管理习惯
曹操:求才若渴,知人善用,不计前嫌,虚怀若谷,疑心太重。
曹操的管理方式

宽容不仅仅体现在广纳人才, 用人之长、容人之短,最重要 的应该是两条,一是企业领导 者敢不敢提拔能力、学识超过 自己的人,真正的领导者、真 正有自信的领导者,就敢于提 拔那些比自己强的人。二是领 导者有没有这样的气魄,有了 成绩归功于别人的努力,有了 困难多从自己身上找原因,增 强企业员工的忠诚度。
当然在内部人才缺乏的时候外招人才也不失为一当然在内部人才缺乏的时候外招人才也不失为一条捷径姜维的引进但外来人才需要一段时间适用条捷径姜维的引进但外来人才需要一段时间适用与组织的融合需要时间同时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内部与组织的融合需要时间同时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内部人才的晋升机会而且外面的人才资源始终有限不是人才的晋升机会而且外面的人才资源始终有限不是长久之计


三、奖惩制度: 诸葛亮作为一代名臣,为蜀国的建立 立下了许多汗马功劳,但在制度的执行方面,诸葛亮却 因人情等原因使自己陷入困境之中,自然要制度的执行 方面也打了一定的折扣。关羽立了军令状但在华容道放 跑了曹操,本因按照军法进行处理,诸葛亮只是一笑了 之。马谡事件诸葛亮主动上表,请求降官三等,但他这 种行靠的是自己的觉悟,不是制度的约束。 诸葛亮在制度方面执行的犹豫性,一个是刘备的拜把兄 弟,一个是刘禅的近臣,可以说是“元老问题”,这在 一定程度妨碍了诸葛亮执法。这种现象,目前有一些现 代企业也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在制度执行方面,元老们 总是享有特权。

三国管理智慧

三国管理智慧

第一讲刘备的管理之道(一)前言《三国演义》中的管理启示-------卓越的管理成就卓越的事业三国演义是段妇孺皆知的历史,而从企业管理的角度来看三国,将使我们受益匪浅。

三国的角逐精彩纷呈,透过战争的硝烟,我们发现管理思想的光辉,千百年过去了依然熠熠生辉。

众所周知,在三国年代企业的竞争非常激烈,已经到了白热化的程度。

在这样的情况下,诸国经过激烈的竞争、市场的洗牌,兼并之后,最后天下只剩下了实力最大的魏、蜀、吴三大民营企业集团。

魏蜀吴的创业并不是一开始就是有很大的企业资产传下来的:⏹刘备是最典型的例子,他白手起家,成就了大业。

⏹曹操的条件稍好一些,但也不足以一开始就能够名震天下。

⏹孙权继位的时候虽然条件好一些,但是他的父兄,他的爸爸和他的哥哥孙策创业的时候条件仍然很艰苦。

在条件很艰苦,竞争又非常激烈的情况下,三家都能够成就伟大的事业,从现代企业经营管理的角度研究,他的营销和管理之道也必然是非常高深的。

成就最大的魏、蜀、吴三大集团,除了有正确的发展战略外,卓越的管理成就了他们卓越的事业。

卓越的管理使他们聚集了人才,整合了资源,事业从小到大,从弱到强,最终迈上事业的巅峰!一、刘备的目标管理(一)明确最高目标,绝不动摇刘备的最高目标是“伸大义于天下”,这个最高目标对自己和团队都产生强大的激励作用。

刘备创业历经坎坷,成败起伏,但他始终明白自己的最高目标“伸大义于天下”,即使在自己最艰难的时候,仍然坚信自己能够实现目标。

1.刘备其人(1)具有“性宽和,寡言语,喜怒不显于色”的特点刘备性格很宽和,这是他管理风格特点的一个体现。

“寡言语”是指刘备话不多,但一旦说话有分量,一言九鼎,一言千均,这种性格的特点使他很沉得住气,所以,我们很少看到刘备因为事业经营或某种状况有惊慌失措的样子。

在正式创业之前,他的职业是编草席、草鞋,每天挑着自己的担子到街上去卖,尽管他的生活状态很糟糕,但是刘备“素有大志,专好结交天下豪杰”,喜欢与天下有志向的人,有能力的人们去结交;刘备后期会有那么大的成就,这里也可以看出一定端倪。

三国演义中的管理故事

三国演义中的管理故事

三国演义中的管理故事在《三国演义》这部中国古代文学名著中,精彩纷呈的管理故事令人深思。

故事中的各路英雄豪杰为追逐权力和利益而展开了激烈的角逐,同时也展现了不同管理风格和思维方式。

以下是其中几个管理故事的精彩描写:1. 创新的领导风格:刘备在《三国演义》中被描绘为仁义和智慧兼具的君主。

他善于倾听下属的意见和建议,并在他们的智慧和才干上给予充分的信任和支持。

刘备在管理诸葛亮时,非常重视他的建议和计划,并积极采纳和实施。

这种创新的领导风格使得刘备得以凭借有限的力量获取到最大的收益,为后来的管理者提供了一个成功的范例。

2. 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在《三国演义》的故事中,关羽、张飞和刘备三兄弟是一个相互信任、团结协作的团队。

他们各司其职,密切合作,相互信任,并在困难时刻紧密团结在一起。

与此同时,他们也相互补足对方的不足,共同为共同的目标而努力。

这种团队合作的精神在管理中同样非常重要,团队的合作和信任可以使得工作更加高效和有成效。

3. 灵活的应变能力:在《三国演义》中,曹操是一个灵活应变的军事家和管理者。

他善于根据不同的情况和对手采取不同的策略,不断调整自己的计划和目标。

他在管理和政治上的灵活性使得他能够应对突发事件,并及时做出决策。

这种灵活应变的能力在当今的管理实践中同样重要,帮助管理者应对不断变化的市场环境和竞争压力。

《三国演义》中的管理故事揭示了许多管理原则和智慧。

这些故事中的英雄和领导者们以其独特的管理风格和决策才能成为经典。

从他们的经验中,我们可以学到如何创新领导,重视团队合作,并具备灵活的应变能力。

这些管理故事对于现代管理实践有着深远的启示作用。

论《三国演义》中的管理思想

论《三国演义》中的管理思想

《 三 国演义 》 中的另 一个 重 要 的管 理思 想就 是 “ 以权 谋论英雄” 。这种权谋指 的是 治国的战略决策 ,而不 只是一 般的决策或者追求 短期 利益 时 的决 策 。这 种思 想从小 说一
开始就有所体现 ,比如在 “ 煮 酒论英 雄 ” 中,作 者是 希望 通过 这一事 件 对各 个英 雄 进行 评 价 ,最终 得 出一 个 结论 ,
了 《 三 国演义 》 的基 本立 场 ,从文 学 的角度 而言 , 《 三 国
演义》 的立场是拥 刘反 曹 的。刘 备 和曹操 都是 三 国时期 的 政治杰 出人 物 ,两人 的能 力都 不相 上下 ,但是从 文 学描 述
中可以看 出整部小 说的 出发点都是 拥护刘备 、反对 曹操 的。 出现这样局面 ,一 个重 要的原因就是 两人 的道 德水 准不 同。
方面都蕴藏 了深刻 的管理 价值 。其 中蕴藏 的管 理思 想 主要
有几个方 面。第一 ,管理者应该具 备一定 的道德管 理品质 ,
这是实施有效 管理 的基 础 。第 二 ,管理 者 的核 心竞争 能 力 取决于其战 略决 策能力 。第三 ,实现 管理 目标 的重要 条 件 是 善于用人 。第 四,在 管理 过程 中要 善于 进行 激励 分析 ,为管理 思想 的应 用奠定理论基础 。
不 同的道德 品行 的人 往往 具有 不 同的号 召力 。道德 品 行较高 的人 ,往 往 能够 获得更 多人 的认 同 ,也 会受 到更 多
人 的拥戴 。将其 应用 在管 理理 念上 也可 以看 出 ,一个 成 功 的管理 者应该要具 备 一定 的道 德品 质。 比如在 书 中所 有 的 武 将中 ,关羽是 所受评 价 最高 的 ,对他 的道 德 品性基 本 可 以用 “ 忠义” 来概括 ,他受关 东百 姓的 爱戴 ,因为有 一颗

三国演义中的管理学ppt

三国演义中的管理学ppt

曹操类型的领导者:看重绩效
“说曹操,曹操到”这句俗语,说明了曹操那种雷 厉风行的行动力。
他是组织中的铁腕人物,目光所向,无坚不摧。 他比任何其他性格类型的人更加崇尚行动,似乎拥
有某种神秘的力量,总是能够做到言必行、行必果 。
他们总是在意工作的结果,对过程和人的情感却不 大关心。他们喜欢控制一切,并强硬地按照自己的 意愿发出指令。他们显得是那样霸道、粗鲁、冷酷 无情 。
获得领导力的6种途径
• 法定性的领导地位 • 强制性的措施 • 诱惑性的奖赏 • 专家性的意见 • 鼓舞人心的口才 • 值得信赖的人格魅力
知 人 识 人
请 人 用 人
• 推荐书籍、音频和视频 • 1、文本:《三国演义》,罗贯中著 • 2、音频:《三国演义》,袁阔成评书网 • 3、视频:老版《三国演义》电视连续剧点:
• (1)、优势是什么。 • (2)、劣势在哪儿。 • (3)、机遇是什么。 • (4)、威胁是什么。
• 把这四点组合在一起就能组 合出千变万化的一系列各种 各样的对策和方案。
董卓的游戏规则:
• (1)、一个字:
•“杀”
• (2)、“我是一匹来自北方 的狼”
教学目的及任务
本课程是管理类综合课程。 站在管理角度解读三国, 吸取传统经典文化中的管 理精华,加深对所学管理 理论的理解,
从三国案例中体验真实的 各类管理过程,更深切感 受管理的魅力,站在实践 角度更好的理解管理的本 质,明晰管理界“大将” 素质,
培养和强化战略意识,培养 并提高企业战略分析能力, 为今后在企业商战中立于 不败之地打下一定基础。
• 刘备搞管理靠的是艺 术,(会哭)
• 曹操搞管理靠的是技 术,(有监控)
• 董卓搞管理靠的是武 术,

《三国演义》与管理中的“均衡思维”(一)

《三国演义》与管理中的“均衡思维”(一)

《三国演义》与管理中的“均衡思维”(一)“捉放曹”与“空城计”中的均衡思维赤壁大战,曹操“樯橹灰飞烟灭”而败走华容道,途中三笑孔明、周郎智谋不足,未在险要暗设伏兵。

然而这一笑笑出赵子龙,二笑笑出张翼德,幸亏将士拼死抵挡才逃脱性命;三笑却笑出了关云长——曹操无奈只得亲自哀求关羽放行。

念及旧日恩情,关羽义释曹操,一代枭雄才得以回归江陵。

诸葛亮料事如神,却用关羽把守最后一道关口,导致煮熟的鸭子飞掉,这令许多古人今人扼腕叹息——然而另有说辞却是:诸葛亮放走了曹操。

曹操、刘备、孙权三雄之中,刘备势力最为薄弱而曹操最强;并且曹操还“挟天子以令诸侯”,具有政治上的“正宗”优势。

曹操一除,孙权自可用全部力量绞杀刘备,而此时的刘皇叔无丝毫还手之力,只能引颈待戮。

因而唯有曹操才能牵制孙权,使孙有所顾忌而不得不联刘抗曹——对于刘备而言,此时的曹操可败而绝对不可死。

然而出于政治上的需要却不能不给世人演出一出戏,要让戏逼真又不出丝毫破绽,就必须连自己人也要蒙在鼓里。

于是,神机妙算的孔明自然选择了关羽——只可惜了关羽至死都没明就里,认为欠军师的不杀之恩——这却也成就了关羽的义薄云天之名。

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更富颠覆性的说辞是诸葛孔明同样被人放了一马,而这却是源于孔明妖魅思维般的“空城计”。

马谡拒谏失守街亭,蜀军门户洞开,魏军十五万直取蜀军指挥部西城。

西城仅余二千五百老弱残兵,孔明令偃旗息鼓,大开城门。

司马懿兵临城下,但见众老军旁若无人,于城门之下低头洒扫;诸葛亮神情自若,于城门之上焚香操琴——清风左持宝剑,明月右执麈尾——何等祥和平静,却又似乎充满杀机。

于是乎这样一座空城,吓得司马懿后军作前军,前军作后军望风而逃。

“官方”的答案是:司马懿认为“亮平生谨慎,不曾弄险。

今大开城门,必有埋伏。

我兵若进,中其计也,宜速退”;而诸葛亮正是利用了司马懿的认知误区——“此人料吾生平谨慎,必不弄险;见如此模样,疑有伏兵,所以退去”。

《三国演义》中的战略管理教学案例分析

《三国演义》中的战略管理教学案例分析

《三国演义》中的战略管理教学案例分析引言《三国演义》是中国历史上一部非常著名、具有广泛影响力的小说。

它不仅是文学作品,也是一个透过历史人物和事件来探讨战略管理与领导力的宝贵资源。

本文将以《三国演义》为基础,通过分析其中涉及的战略管理案例,来揭示其中的教育价值和启示。

I. 背景介绍在进行案例分析之前,我们首先需要了解《三国演义》的背景。

该小说以东汉末年到西晋初年这段时间为背景,讲述了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三国时期的政治斗争、战争与英雄豪杰之间的纷争,并以刻画其间历史人物之间复杂关系为主要线索。

II. 案例1: 刘备a. 案例描述刘备是《三国演义》中最受人尊敬的统治者之一。

他具备良好的道德修养、善于聚集人才,并构建了世袭制度。

“船王”周仓则是他勇猛忠诚的部下之一。

b. 战略管理教训通过刘备的案例,我们可以学到以下战略管理教训: - 重视人才:刘备能够吸引大量优秀的人才加入他的势力,并因此建立了强大的组织。

- 合理利用资源:刘备充分利用周仓的航海技能,将其任命为“船王”,发挥了他的长处。

- 建立制度:刘备创造了世袭制度,确保自己势力的延续和稳定。

III. 案例2: 曹操a. 案例描述曹操是《三国演义》中另一个重要角色,具有出色的军事才能和政治智慧。

他作为魏国首脑,积极扩张领土。

其中,“草船借箭”是他施展计谋、打败敌人的一个经典案例。

b. 战略管理教训通过曹操的案例,我们可以学到以下战略管理教训: - 灵活运筹:曹操在“草船借箭”中利用当地资产(草船)采取了一种非常巧妙的战术,证明了灵活运筹的重要性。

- 敌我强弱分析:曹操能够准确判断敌我双方实力,采取相应对策,洞察形势并获得优势。

IV. 案例3: 孔明与诸葛亮a. 案例描述孔明(诸葛亮)是《三国演义》中被广泛认为最聪明、有智慧的人物之一。

他在连续七次北伐中采取了不同的战略,在某些情况下获得了成功,但最终由于多种原因失败。

b. 战略管理教训通过孔明与诸葛亮的案例,我们可以学到以下战略管理教训: - 面对变化:孔明善于根据形势变化调整自己的战略,并致力于提高组织适应环境变化的能力。

古今中外关于创业团队的事例

古今中外关于创业团队的事例

古今中外关于创业团队的事例著名人物成功创业的故事有哪些名人的创业故事简短四大名著中团队合作和分工事例一、《三国演义》与管理《三国演义》中,魏、蜀、吴三大领军人物曹操、刘备、孙权以不同的经营思路,创建了它们显赫的霸业。

期中刘备是白手起家,在当今鼓励创业的时代,无疑最值得研究和推崇。

东汉王朝因管理不善而破产,刘备以其刘后主的身份,将发展战略放在“人力资本”上,通过“桃园结义”、“三顾茅庐”两大战略,形成了以自己为董事长,孔明为CEO。

关羽、张飞为执行经理的优秀人力资本结构,建立了他的创业团队,成立了“皇叔有限责任公司”,挂靠国有,实质是合伙私营。

这个团队的能力配比组合几乎天衣无缝:刘备基本不干预管理层,CEO孔明说了算,换成曹操或孙权肯定做不到;孔明是当时最优秀的CEO,关、张等五虎将是优秀的职业经理,他们的能力不存在重叠竞争,同时谁也离不开谁,在未组合在一起时,他们之间谁都成不了气候。

可以说,在一穷二白的条件下起家,互补型的创业团队是刘备成功的最根本和最主要原因。

这一点,极具现代参考意义。

后来刘备终于准确而迅速的抓住“赤壁之战”的危机,击败了曹操,又向孙权借的荆州,实现了自己的第一桶金。

他放权充分,才尽其用,吸引了当时最优秀的赵云加盟,横扫千军。

构造“聚-守-攻”人力资本格局,刘备是一个典型的“聚”的角色,主持战略开拓、关系打造:聚天下之才,聚天下之气,聚天下之势。

孔明是一个攻守兼备的角色,作为创业团队的成员,必然要他能攻能守,实际上这样的综合型人才是很少的。

在《三国演义》中由于他是统帅,更多扮演一个“攻”的角色,但作为丞相,以及相对于关羽等人来说,他是一个“守”的角色:守业增值、经营管理。

五虎将就是“攻”的角色:攻城夺地,创造市场业绩。

从《三国演义》中我们可以看出:做企业家,要爱护人才;赞美和尊重是最好的奖励;吸引人才的是环境;留住人才的是施展抱负等等。

二、《西游记》与管理团队《西游记》中的四个人物,师徒四人,都是不可替代的好员工。

《三国演义》中的管理学

《三国演义》中的管理学

《三国演义》中的管理学《三国演义》是中华民族智慧的集大成者,包含了丰富的文韬武略,这在中国是家喻户晓的事情。

同时,《三国演义》所描写的是具有社会结合形态的各种人类活动,诸如政治的、军事的、外交的,这正是管理产生的组织土壤。

因此《三国演义》中蕴涵了普适于其他共同活动的管理原理、管理思想、管理智慧等,具有永久的管理学理论价值。

1,不善授权。

授权是领导的分身术,但孔明也许是自恃过高,也许不信任下属,很多事都要亲自过问。

“诸葛公夙兴夜寐,罚二十以上,皆亲览焉”,司马懿评论说:“诸葛孔明食少事烦,其能久乎!”虽然我们称赞孔明“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但如果一个实际上的最高管理者连鸡毛蒜皮都管的话,是违法了管理学例外原则的,同时也犯了越级指挥的毛病。

你能想象一个CEO每天都要过问公司的清洁卫生工作么?他需要从日常繁琐事务中摆脱出来,集中精力处理那些重要的问题。

2,疏于培训。

这与第一点密不可分,如果不授权充分让下属去做事,下属的能力如何得到锻炼。

一个优秀的教练,总是敢于启用新人,让他在实战中得到锻炼。

前期蜀国不乏精兵良将,但后来却“蜀中无大将,廖化充先锋。

”孔明是要负很大责任的。

虽然孔明也殚精竭力地寻求人才(有人质疑说孔明像帕金森定律那样,喜欢启用平庸之辈,似乎言之有理),但没有有效的培训和梯队建设,没有人才储备库,衰落是必然的。

你不会跟我说,蜀中确实没有人才吧?3,错误用人。

对魏延的使用,孔明迷再怎么替他推脱都是说不通的。

用人不疑,疑人不用,如果起初就断定他不忠,后来就不应委以重任。

其实不光对魏延,对其他下属,孔明从来都没有表露出充分信任。

吩咐别人时总是“山人自有妙计”,如果你的父母上司老师这样待你,恐怕每个人心里都暗暗不爽。

其实像魏延、李严、马谡这些人都是有优点的,孔明都没有把他们的优点充分放大。

用人所长,避免其短是HRM的重要原则。

马谡作为一个参军,能力是体现在出谋划策方面。

孔明南征前,马谡的一番话充分显示这是一位好的智囊。

从三国演义学情绪管理

从三国演义学情绪管理

经典再现
一气诸葛亮先夺荆州;二气 “赔了夫人又 折兵”; 三气讨还荆州不利,再兵败。临死前, 他说:“既生瑜,何生亮!”便被自己活活的气 死了。 一个怀拥当时顶级美女小乔,头顶东吴集团 高层光环的男人,却英年早逝,实在令人唏嘘。。 “东风不与周郎便”!
情绪类型
情绪类型
古人七情
人的情绪复杂多样,很难有准确的分类。
图 片 中 反 映 的 是 哪 种 情 绪 ︖
为何管理情绪
控制不了情绪,会造成不可挽回的后果
公元193年,曹操已取得兖州,事业得到一定的发 展,想把老父曹嵩接过来好好孝敬下。可一方面他思 虑不周没有派足够兵前去护送,另一方面曹嵩也太炫 富,拉了N多车家财,途中曹嵩全家被张闿劫杀。曹 操盛怒之下兴大兵来攻徐州,打着“为父报仇”的旗 号连屠十城!后来陈宫、张邈见曹操如此倒行逆施, 于是策划了一起集体跳槽事件,迎吕布入主兖州,差 点断送曹操基业。 攻徐州可谓曹操情绪管理失败的一个经典案例, 他在愤怒的情绪下犯了两个错误。首先是出师名不正 言不顺;其次是过程不正当,见城就屠。
出治标和治本两个方面。
情绪管理的第二步:采取相应的行动 治标与治本的主要方法 冷静三思 转移注意力
治标
改变思维,调整心态
适度宣泄 自我安慰
自我暗示
治本
情绪管理的第二步:采取相应的行动 1.改变注意焦点 2.做自己感兴趣的事 3.改变环境
注意转移法
心理学研究表明:当一个人产生某种情绪时,头 脑里就会出现一个较强的兴奋区。这时,如果另外建 立一个或几个兴奋区就可以抵消或冲淡这个较强的兴 奋区。
《礼记》中把人的情绪称为“七情”:喜、 怒、哀、惧、爱、恶、欲。近代西方学者认



为人的基本情绪分四类:喜、怒、哀、惧。 情绪活动是无时不在,无处不在的,人 人皆有情绪。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的行为经

《三国演义》,体会6大管理艺术

《三国演义》,体会6大管理艺术

从古至今,有多少历史故事可以让现在的企业学习到故事人物的管理艺术,中国五千年的文明史,事事体现着管理艺术。

拿《三国演义》来说,虽然是一部文学着作,但却蕴含了太多的管理哲学与管理艺术,其中就有最值得企业领导人借鉴的六大管理艺术。

管理艺术是指管理活动中的一种高超的手段和方法,它是在长期的管理实践中总结出来的,建立在一定的素养、才能、知识、经验基础上的有创造性的管理技巧。

而现代企业的领导人常叹言没有好的管理书目可读,其实殊不知中国的古典着作中蕴藏了多少宝藏。

拿《三国演义》来说,虽然是一部文学着作,但却蕴含了太多的管理哲学与管理艺术,其中最值得企业领导人借鉴的六大管理艺术如下:一、管理艺术---胸襟豁达,宽容心态曹操击败袁绍以后,原谅营中和袁绍暗通款曲之人:“当绍之强,孤亦不能自保,况他人乎?”这是一个领导者必须展现的豁达与胸襟。

曹操是一代奸雄,他很清楚的指导,如果要清算和袁绍有来往的人,恐怕自己的手下有一半都保不住。

何况当时敌强我弱,有些人不一定是勾结袁绍,可能只是给自己留条后路罢了。

相反的例子,周瑜虽然很能干,但心胸狭窄,诸葛亮三次用计,便把他气死了。

当然周瑜可能是小说家编出来的,但是也从反面说明了胸襟的重要性。

企业领导人也必须具备豁达的胸襟,宽容的心态,一定要开阔眼界、开阔思路、开阔胸襟,努力具有更加广阔的世界眼光、强烈的国际意识和为大局服务的全局意识。

二、管理艺术---慧眼识人,任人唯贤曹操收许褚时,“操下账叱退军士,亲解其缚,急取衣衣之,…”曹操如此礼遇,许褚感恩戴德,“遂招引宗族数百人俱降。

”曹操的爱才是真诚的,明知关羽身在曹营心在汉,仍厚待之,结果损兵折将,放虎归山。

赏识深入敌阵的赵云,便下令不准伤害,以致于赵云杀出千军万马。

对于归附之将,曹操皆容纳之,甚至于连张绣再度来降,曹操都能做到不计前嫌,反抚慰对方握着对方手说:“有小过失,勿记于心。

”尤其对待投降过来的人,曹操能够不忌前嫌,与自己原班人马一视同仁,量才防守而用,仁者用其仁,智者采其智,武者任其勇,任天下之力,事天下之归心,所以天下三分。

传统文化中经典管理故事

传统文化中经典管理故事

传统文化中经典管理故事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历史与文明的传承,蕴含着丰富的管理智慧和故事。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有许多经典的管理故事,这些故事不仅反映了古代管理智慧,也给当今的管理者们提供了宝贵的启示。

本文将介绍几个传统文化中的经典管理故事,探讨其中蕴含的管理智慧,以及对现代管理实践的启示。

一、《三国演义》中的刘备、关羽、张飞《三国演义》是中国古典文学中的经典之作,其中描绘了三国时期的政治斗争和军事纷争。

故事中的刘备、关羽、张飞三位义结金兰、忠义仁勇的形象深受人们的喜爱,他们之间的团结和忠诚也给我们留下了许多管理学上的启示。

刘备作为一个领袖,展现出了高度的管理智慧和人格魅力。

他能够虚心向贤才学习,善于用人,善于团结人心,能够化解内部矛盾,形成强大的合力。

这给现代管理者们提供了学习,要善于用人、团结人心、化解内部矛盾,形成团队合力。

关羽、张飞作为刘备的得力助手,展现出了忠诚、勇敢和坚韧的精神。

他们对刘备的忠诚和信任,为刘备的事业贡献了重要的力量。

现代管理者们也应该注重团队建设,培养团队成员的忠诚和信任,让团队成员共同为组织的目标而努力。

二、《孟子》中的「养狼与养群」故事《孟子》是中国古代的一部重要的儒家经典,书中有一则「养狼与养群」的寓言故事,讲述了一个养狼和一个养群的主人之间的不同态度和结果。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管理者们,要善于善待和激励员工,通过爱护和关怀员工来激发员工的工作激情和创造力。

故事中,养狼的主人粗暴对待狼,结果狼变得狡猾凶恶,不仅对主人不忠诚,还伤害了主人的家人;而养群的主人善待群,群对主人忠诚,帮助主人获得了丰厚的利益。

这给现代管理者们提供了启示,要善待员工,激励员工,提高员工对组织的忠诚度和凝聚力。

三、《红楼梦》中的贾宝玉、林黛玉《红楼梦》是中国古典文学中的经典之作,书中描写了大观园的家族生活和人性的复杂,其中贾宝玉和林黛玉的感情故事深受读者喜爱。

在这个故事中,贾宝玉和林黛玉的命运因家族之间的纷争而受到影响,两人最终悲剧性地分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