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利亚的木匣》教学设计1
科利亚的木匣课文教案

科利亚的木匣课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习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课文中所描述的情景和人物,理解科利亚的木匣的含义。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分组讨论,提高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2)通过课文朗读和情景再现,培养学生的语感和表达能力。
(3)通过思考和讨论,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阅读的习惯,提高学生对文学作品的兴趣。
(2)培养学生珍惜友情,关爱他人的品质。
(3)培养学生勇敢面对困难,积极解决问题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1. 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 学习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 了解课文中所描述的情景和人物,理解科利亚的木匣的含义。
三、教学难点1. 理解科利亚的木匣的含义,以及课文所传达的价值观。
2.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准备1. 课文文本:《科利亚的木匣》2. 教学多媒体设备3. 生字词卡片4. 分组讨论所需材料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教师通过谈话方式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的学习内容,引入本节课的学习主题——科利亚的木匣。
2. 课堂朗读学生分组朗读课文,教师监督并指导学生朗读时的语音、语调和表情。
朗读结束后,教师请学生分享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和感受。
3. 学习生字词教师出示生字词卡片,引导学生跟读并解释生字词的含义。
学生通过组内讨论,运用生字词到实际情景中。
4. 理解课文内容教师提问:课文讲述了什么故事?科利亚的木匣有什么特殊含义?学生分组讨论,回答问题。
教师总结并讲解课文内容。
5. 情景再现教师组织学生分组表演课文中的情景,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生字词和句型。
表演结束后,教师进行评价和指导。
6. 课堂小结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习的内容,巩固知识点。
7. 作业布置教师布置作业:请学生回家后,将课文内容复述给家长,并运用所学生字词写一段话。
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 科利亚的木匣教学导入9篇

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科利亚的木匣教学导入9篇科利亚的木匣教学导入 1教学要求1.了解科利亚埋木匣和挖木匣的经过,并从中获得启示,培养多动脑筋,勤思考的学习精神和生活态度。
2.根据思考、练习的提示给课文分段,归纳段落大意。
3.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练习用“仍然”“果然”造句。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1.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内容体会科利亚最后讲的话2.继续练习给课文分段,归纳段落大意。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准备生字卡片、小黑板。
教学过程一、启发谈话,引出课题教师:在我们的生活中有许许多多的小事,往往有些小事能给人以启示。
《科利亚的木匣》这篇课文就是围绕着一个小木匣向我们讲述了一个平凡的而又给我们启发的小故事。
1.教师板书课题,问:谁的木匣?2.学生读课题。
二、学生读预习,按预习要求,自学生字1.学生读预习部分。
2.学生划出这部分的要求。
①自学生字词。
②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③哪些自然段讲的是相同或相近的意思?3.自学生字。
本课生字只有5个,请同学们自己按拼音读一读,找出你认为最不好读的字音。
这5个生字分别属于哪种结构的字?填下列表格。
4.读课后“读读写写”的词。
三、教师范读课文学生想: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暂不回答)四、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①读准字音;②思考上面的问题。
学生读后回答:讲的是科利亚埋木匣,过了4年,科利亚又重新把埋下的木匣挖了出来,他从中受到了启示。
五、教师带学生读课文练习2,明确分段依据(按“埋木匣→挖木匣→受到启发”的顺序将课文分成三段。
)教师板书。
六、学生默读,划分段落1.首先标出自然段。
2.读每个自然段,明确每段的意思。
3.复习学过的分段方法。
读自然段,明意思。
意相近,并一起。
意相异,就独立。
4.按照“意相近,并一起;意相异,就独立”的方法将课文正确划分三段。
第一段(1~3):讲科利亚埋木匣。
第二段(4~12):讲科利亚挖木匣。
第三段(13):讲科利亚从中悟出的道理。
5.教师问:为什么科利亚要埋木匣,又干嘛把它挖出来,从这件小事中,他又悟出什么道理了?我们先来看看科利亚为什么要埋木匣?他又是怎样埋的?七、学习课文第一段1.教师让学生想一想:科利亚为什么要埋木匣?在这一段的什么地方写着呢?(第3自然段)学生读第3自然段。
三年级上册语文科利亚的木匣教案

三年级上册语文《科利亚的木匣》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学会本课的生字,会用“匣子”、“脚丫”等词语造句。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朗读、讨论,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主人公科利亚的善良和爱心;(2)学会通过细节描写来表现人物性格和情感。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关爱他人、乐于助人的品质;(2)引导学生珍惜友谊,学会与人分享。
二、教学重点1. 生字新词的学习;2.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主人公科利亚的善良和爱心;3. 学会通过细节描写来表现人物性格和情感。
三、教学难点1. 生字新词的理解和运用;2. 学会通过细节描写来表现人物性格和情感。
四、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课文所描绘的场景;2. 情感教学法:引导学生换位思考,体会主人公的情感变化;3. 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在小组内讨论、交流,培养合作意识。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创设情境:讲述一个关于友谊的故事,引导学生珍惜友谊;(2)引入课文:介绍课文《科利亚的木匣》的作者和背景。
2. 学习课文:(1)初读课文:让学生自由朗读,感知课文内容;(2)精讲细读:引导学生通过细节描写,体会科利亚的善良和爱心。
3. 讨论交流:(1)小组内讨论:让学生谈谈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和感受;(2)全班交流:分享小组讨论的成果,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
4. 字词学习:(1)学习生字:带领学生认读、写字,理解字词含义;(2)词语造句:运用课文中出现的词语,让学生造句。
5. 作业布置:(1)抄写生字新词;(2)根据课文内容,写一篇小练笔,表现人物的品质和情感。
六、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通过提问,检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2. 朗读展示:评价学生的朗读水平,观察其对课文情感的把握;3. 作业批改:检查学生对生字新词的掌握情况,以及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运用。
七、教学反思1. 课堂组织:反思教学过程中是否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是否注重了学生的个体差异;2. 教学方法:思考教学方法是否适合学生,是否有助于学生的理解和掌握;3. 教学效果: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分析原因,为下一步教学提供参考。
《科利亚的木匣》教案

《科利亚的木匣》教学设计一一、教学目标德育目标能从科利亚两次挖木匣的不同结果中,认识到“时间一天天过去,周围的一切都在变化”,我们应随着情况的变化采用不同的做法解决问题。
知识目标学会本课生字、新词,会用“如果……就”、“不光……还”等关联词语造句。
能力目标理解课文内容,能按课后练习题的提示给课文分段,并说出各段大意。
二、教学重点科利亚第一次挖不到木匣是怎么思考的,科利亚从这件事中受到什么启发这两点是教学重点。
三、教学难点科利亚冥思苦想后对小伙伴说的那段话是教学难点,要通过帮助学生在理清句群层次的基础上理解内容。
四、教学疑点1.课文写柯科利亚木匣里装的什么跟埋匣子有什么关系?2.前面已经写了他从屋门口开始走,数了十步就用铲子挖起坑来,为什么后面又要写“科利亚只数到十,就量了十步,埋下了木匣子”?五、教具科利亚坦东西和挖东西时量步子的示意图。
六、教学方法导读法。
七、课时安排三课时。
八、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揭题、审题1.今天我们学习第15课,《科利亚的木匣》。
(板书课题)2.科利亚是一个小孩的名字,从题目看,这篇课文主要写出什么?(找出关键词:木匣)这篇课文围绕木匣写出了哪些内容呢?我们一起来学习课文。
(二)学生自学课文1.默读课文。
读完后想: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2.读生字表中的生字,要能读准字音,看清字形,并在课文中找出带有这些生字的词语,再联系上下文或查字典想想这个词语的意思。
3.划出自己不理解的词语。
(三)检查自学情况1.这篇课文写出了一件什么事?写出了科利亚埋木匣、挖木匣的经过。
2.检查字词掌握情况。
认读“箱”、“倍”、数数(sh( sh))、德(进行字形分析)3.简介卫国战争。
1941年德国法西斯入侵原苏联,苏联人民为了保卫祖国而与德国法西斯进行的战争。
苏联人民经过四年艰苦卓绝的战斗,至1945年9月卫国战争胜利结束。
(四)再读课文,理清层次1.学生标明自然段,朗读课文。
2.文章围绕“木匣”写了几层意思?(文章围绕“木匣”写了三层意思。
科利亚的木匣优秀教案

一、教案基本信息教案名称:《科利亚的木匣》优秀教案适用年级:二年级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阅读《科利亚的木匣》,了解故事内容,体会主人公科利亚的善良和勇敢。
2. 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关爱他人的美好情感。
教学重点:1. 理解故事内容,体会科利亚的品质。
教学难点:1. 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故事中科利亚的行为和心理。
2. 培养学生主动关爱他人的意识。
二、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更好地理解故事内容和主人公的情感。
2. 互动教学法:引导学生参与课堂讨论,分享自己的感受,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3. 案例分析法:以故事中的木匣为案例,引导学生分析科利亚的行为和心理,从而培养学生的道德观念。
三、教学准备1. 教材:《科利亚的木匣》2. 课件:故事情节图片、相关教学素材3. 教具:木匣道具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教师展示木匣道具,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导入新课《科利亚的木匣》。
2. 学生自读课文学生自主阅读课文,了解故事情节,感受科利亚的品质。
3. 教师讲解课文教师讲解课文,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故事内容,引导学生关注科利亚的行为和心理。
4. 小组讨论学生分小组讨论,分享自己的感受,讨论如何关爱他人。
5. 汇报交流各小组代表汇报讨论成果,其他学生补充发言。
6. 总结提升教师总结课堂内容,强调关爱他人的重要性,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7. 课后作业学生课后编写一篇关于如何关爱他人的小故事,下节课分享。
五、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总结课堂上的优点和不足,针对性地调整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效果。
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了解学生在课堂上的收获和困惑,为下一步的教学做好准备。
六、教学评价1. 学生自评:学生根据自己在课堂上的表现,评价自己在学习态度、参与程度、表达能力等方面的表现。
2. 同伴评价:学生相互评价,关注彼此的优点和不足,共同进步。
3. 教师评价:教师根据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给予鼓励和指导。
《科利亚的木匣》教学设计(通用14篇)

《科利亚的木匣》教学设计(通用14篇)《科利亚的木匣》教学设计(通用14篇)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把教学原理转化为教学材料和教学活动的计划。
那么优秀的教学设计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科利亚的木匣》教学设计,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科利亚的木匣》教学设计篇1教学要求1.了解科利亚埋木匣和挖木匣的经过,并从中获得启示,培养多动脑筋,勤思考的学习精神和生活态度。
2.根据思考、练习的提示给课文分段,归纳段落大意。
3.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练习用“仍然”“果然”造句。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1.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内容体会科利亚最后讲的话2.继续练习给课文分段,归纳段落大意。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准备生字卡片、小黑板。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启发谈话,引出课题教师:在我们的生活中有许许多多的小事,往往有些小事能给人以启示。
《科利亚的木匣》这篇课文就是围绕着一个小木匣向我们讲述了一个平凡的而又给我们启发的小故事。
1.教师板书课题,问:谁的木匣?2.学生读课题。
二、学生读预习,按预习要求,自学生字1.学生读预习部分。
2.学生划出这部分的要求。
①自学生字词。
②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③哪些自然段讲的是相同或相近的意思?3.自学生字。
本课生字只有5个,请同学们自己按拼音读一读,找出你认为最不好读的字音。
这5个生字分别属于哪种结构的字?填下列表格。
4.读课后“读读写写”的词。
三、教师范读课文学生想: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暂不回答)四、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①读准字音;②思考上面的问题。
学生读后回答:讲的是科利亚埋木匣,过了4年,科利亚又重新把埋下的木匣挖了出来,他从中受到了启示。
五、教师带学生读课文练习2,明确分段依据(按“埋木匣→挖木匣→受到启发”的顺序将课文分成三段。
)教师板书。
六、学生默读,划分段落1.首先标出自然段。
2.读每个自然段,明确每段的意思。
科利亚的木匣教学设计(精选15篇)

科利亚的木匣教学设计(精选15篇)科利亚的木匣教学设计(精选15篇)科利亚的木匣教学设计篇1【学习目标】1、认识“匣、锯、阶”3个生字。
会写“挖、鞋”等13个字。
能正确读写“冰鞋、斧头”等15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科利亚埋木匣和挖木匣的经过,懂得一切事物在变化的道理。
【课前准备】1、生字词卡片。
2、抄写课文最后一段的小黑板。
第一课时一、分步揭题1、板书“木匣”,“匣”字注音,学习“匣”的音、形、义。
2、完整板书课题。
科利亚是个苏联的。
这篇课文讲了他的什么事呢?二、朗读课文,初步了解内容1、学生自读,把课文读正确,想想课文讲了什么事。
2、指名学生朗读,纠正读错的地方。
请学生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课文写了科利亚埋木匣、挖木匣的事。
)三、默读课文,了解叙述顺序1、布置默读。
默读课文,边读边做记号,看看从哪儿到哪儿是讲科利亚埋木匣,从哪儿到哪儿是讲科利亚挖木匣的。
2、默读、思考,做记号,也可与同座讨论。
3、全班交流:⑴哪几个自然段讲埋木匣,哪几个自然段讲挖木匣?⑴另外的几个自然段讲的是什么?(有的是讲情况的变化,有的是讲从这件事受到的启发。
)四、学习字词1、出示要求会写的13个生字,读一读,再组词。
2、观察字形,互相说说写这些字时要注意哪些地方。
3、学生写生字(两遍),再把词语表中列出的本课的词语抄写一遍。
第二课时一、复习字词1、用生字词卡片指名认读。
2、听写本课应掌握的词语。
听写后对照词语表自我批改订正。
二、突出重点,加深理解1、提出重点问题:科利亚是怎么找到木匣的?从这件事他懂得了什么道理?2、学生带着这个问题认真读书、思考。
3、全班交流对这个问题的看法。
4、教师出示课文最后科利亚说的话。
引导学生用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或自己经历过的事例,说说对“周围的一切都在起变化”的体会。
5、鼓励学生把最后一段抄下来。
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三、布置作业1、把这个故事讲给爸爸妈妈或一、二年级的小朋友听。
《科利亚的木匣》的教案

《科利亚的木匣》的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课文《科利亚的木匣》的故事情节和主题。
学习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提高阅读理解和写作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分析故事中的人物形象和情节发展。
运用绘画、表演等多元化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故事中科利亚的聪明才智和勇敢精神。
培养学生面对困难时,勇于挑战、积极进取的品质。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分析故事情节。
学习生字词,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教学难点:深入挖掘故事中的寓意和启示。
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表达能力。
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导入联系生活实际,引导学生谈论自己在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和挑战。
2.课文阅读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故事内容。
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3.生字词学习教师领读生字词,学生跟读。
学生用生字词造句,巩固记忆。
4.小组讨论学生分小组,讨论故事中的人物形象和情节发展。
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
5.课堂小结第二课时1.复习导入复习上节课的学习内容,引导学生回顾故事情节。
2.故事分析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故事中科利亚的形象,以及他的聪明才智和勇敢精神。
3.创新思维训练学生分组,以绘画、表演等方式,展现故事情节。
各小组展示成果,互相评价。
4.写作训练教师给出写作题目,要求学生结合故事内容,写一篇短文。
学生写作,教师巡回指导。
5.课堂小结第三课时1.复习导入复习前两节课的学习内容,引导学生回顾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
2.故事寓意讨论教师引导学生深入挖掘故事中的寓意和启示。
学生分享自己的感悟。
3.情景剧表演学生分组,编排情景剧,展现故事中的精彩片段。
各小组展示成果,互相评价。
学生分享自己的收获。
5.作业布置教师布置作业,要求学生结合课堂学习,写一篇关于勇敢面对困难的作文。
四、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多元化的教学手段,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分析故事情节,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表达能力。
《科利亚的木匣》教学设计 教案教学设计

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科利亚为什么埋木匣、埋木匣的过程以及木匣对他的意义;(3)学习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提高阅读理解能力;(2)学会通过课文内容进行推理、想象,培养思维能力;(3)学会通过讨论、交流,提高口头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友谊的珍贵,学会珍惜身边的朋友;(2)懂得感恩,学会珍惜别人的付出;(3)培养热爱生活、积极向上的态度。
二、教学重点:1.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科利亚埋木匣的原因及其意义;3. 学习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三、教学难点:1. 理解科利亚埋木匣的原因及其意义;2. 学会通过课文内容进行推理、想象,培养思维能力;3. 学会通过讨论、交流,提高口头表达能力。
1. 课文原文;2. 生字词卡片;3. PPT课件。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板书课题,引导学生齐读课题;(2)简要介绍课文作者及背景;(3)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引导学生进入学习情境。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遇到生字词做好标记;(2)让学生结合课后注释,自主学习生字词;(3)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3. 合作学习:(1)分组讨论:科利亚为什么埋木匣?他埋木匣的过程是怎样的?木匣对他有什么意义?(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3)引导学生通过课文内容进行推理、想象,培养思维能力。
4. 精讲细练:(1)教师针对课文内容进行提问,检查学生理解程度;(2)学生回答问题,教师点评并指导;(3)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讨论、交流,提高口头表达能力。
5. 课堂小结:(1)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2)强调友谊的珍贵,学会珍惜身边的朋友;(3)懂得感恩,学会珍惜别人的付出。
6. 课后作业:(1)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2)根据课文内容,编写一个类似的短文。
科利亚的木匣教学设计【优秀8篇】

科利亚的木匣教学设计【优秀8篇】《科利亚的木匣》|人教版篇一1、布置学生搜集有关苏联卫国战争的资料;教师可准备埋木匣、挖木匣的示意图,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
2、生字“匣多多,读xiá,不读jiá;“避”,读bì,不读pì;仍,读二声,不读一声。
要求写的字中,注意以下字形区别:斧和爷、锯和据、免和兔、抢和枪、难和滩,阶和价。
要注意“抢”右边是“仓”,不要写成“仑”;“初”部首是衣丰,不要写成示补。
“懂”的笔画比较多,要指导学生写正确,写匀称。
3、指导学生阅读,可先让学生自读课文,大体了解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帮助学生理清课文的叙述顺序,即按“埋木区”“挖木匣”“受到启发”的顺序,课文可分成三个部分,让学生根据三部分讲述的意思,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其中,科利亚怎样从挖木匣中得到启发,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可采用对比阅读和读读画画的方法读懂课文。
比如,可以把妈妈埋的木匣和科利亚埋的木匣相比(妈妈的大,科利亚的小);把妈妈走的步数和科利亚走的步数相比(妈妈走了30步,科利亚走了10步);这样的对比,就为后面科利亚的思考作了铺垫。
从中也可以看出写妈妈埋木区的意图所在。
第一次挖木匣时,妈妈一下子就找到了木匣,说明木匣没丢,仍在原地;这就为科利亚判断自己的木匣也不会丢且还在原地提供了依据。
读到这里,引导学生思考,在描写科利亚埋、挖木匣的同时,为什么还要写妈妈埋、挖木匣,这个问题既有利于学生理解课文,还了解了的写作意图。
可用下面的示意图帮助学生理解课文。
最后一段写的是科利亚受到的启示。
由挖木匣这件生活中的小事,他懂得了世间的一切都在变化,面对变化着的事物,不能用一成不变的眼光去看待,要使自己想法和行为顺应这样的变化。
“周围的一切,不是都在起变化吗?”这句话是以问句的形式出现,表达了肯定的意思。
教学中可结合文后泡泡的要求“我们周围有什么在起变化呢?”启发学生关注和发现生活中不断变化的人和事,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谈谈自己的体会和认识。
《科利亚的木匣》教学设计

《科利亚的木匣》教学设计篇一:科利亚的木匣公开课教案26、科利亚的木匣(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会认3个生字,会写前6个生字,能正确读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能读懂课文内容,了解科利亚是怎样埋木匣、挖木匣的。
4、初步了解科利亚埋木匣和挖木匣的经过,懂得一切事物在变化的道理。
重难点:能读懂课文内容,了解科利亚是怎样埋木匣、挖木匣的。
一、范读,激趣出示木匣图,问这是什么?(板书,解说匣;指名多人读),这木匣的主人是一位苏联国家的一个小男孩,他叫科利亚。
今天老师就给你们讲讲发生在科利亚和木匣之间的故事,(出示课题)想听吗?师范读课文,在三四个地方停顿让学生猜猜内容。
(1)猜猜木匣里有什么好玩的东西?练读:冰鞋、斧头(轻声)、手锯、小玩意儿(儿化)(看来科利亚挺喜欢木工的。
)(2)为什么会把木匣埋起来?(联系开头“战争开始时”。
讲述背景,联系日本法西斯,抗日战争。
)(3)为什么科利亚会挖不到木匣呢?(4)找到木匣后,科里亚会说什么?二、初读,感知1、你们想读吗?请把书翻到103页,认真的读课文,标出序号,读准字音,读通课文,读好后想想课文围绕科利亚和木匣讲了一件什么事?(出示自读要求)2、读生字新词3、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板书:埋、挖(师范写生书空))三、研读,感悟(一)研读埋木匣部分1、认真读读一、二两段,用横线画出科利亚怎么埋木匣的句子。
2、汇报出示,圈出动词。
3、谁也来学科利亚把木匣子埋起来的过程演一演。
(师读)看了这么多动作你有什么问题要问科利亚?(预设:为什么要数十步?为什么要踩实?为什么要撒沙?)师小结:噢,原来是这样啊!小科利亚多么——4、把三句话连起来读读,读出科利亚埋木匣时的认真劲儿。
(有时间先练读,再指名读,师评:听着你的读,我仿佛看到了科利亚在认真地埋木匣;科利亚埋木匣时还太急促了点哦!)过渡:就这样科利亚把木匣埋在了地里,也把秘密藏在了心里,跟着妈妈去了喀山,他多么盼望早点回到家乡,又见到心爱的木匣,四年过去了,法西斯终于被赶走了,回到家乡,他迫不及待的要做什么?(二)研读埋木匣部分1、快速读,找找挖木匣的部分,用波浪线画出来。
科利亚的木匣教案

科利亚的木匣教案有关科利亚的木匣教案四篇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借助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案是怎么写的吗?以下是作者整理的科利亚的木匣教案4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科利亚的木匣教案篇1教学要求:1、使学生从理解课文内容的过程中获得启示,培养他们多动脑、勤思考的学习精神和生活态度。
2、体会课文哪些内容写得真实、具体。
3、学会本课生字和新词,练习用“仍然”“虽然”造句。
4、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内容体会柯里亚最后讲的话。
使学生了解课文内容哪些写得真实、具体。
教具准备:多媒体教学时间:二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揭示课题。
二、预习课文。
1、借助拼音自由朗读课文,读准生字的'音。
2、思考:课文主要写了哪些人,他们做了哪些事?三、检查预习。
1、认读生字。
2、指名回答预习中的问题。
四、结合课后第2题,给课文分段,归纳段落大意。
第一段(1—3)写柯里亚埋木匣。
第二段(4—12)写柯里亚挖木匣。
第三段(13)写柯里亚从这件事中受到的启发。
五、讲读第一段。
1、指名朗读。
2、读后评议。
3、默读第一段,思考:(1)柯里亚埋木匣是在什么时候?那时他几岁?(2)柯里亚是怎样将木匣埋起来的?(3)柯里亚为什么把东西埋起来?妈妈埋的东西同柯里亚的有什么不同?4、讨论思考题,检查默读情况。
(1)讨论第1题,简介时代背景。
(2)讨论第2题,重点理解“刚学”“只会”两个词语。
(3)讨论第三题,原因主要有两方面,东西多不能都带走;受到妈妈埋东西的启示。
六、讲读第二段。
1、指名朗读。
2、提出默读思考题。
(1)他们什么时候挖埋藏的东西?从埋到挖经过了多长时间?(2)妈妈是怎样挖箱子的?结果怎样?(3)柯里亚开始是怎样挖的?结果怎样?后来为什么又挖着了?3、讨论思考题。
4、指导朗读第二段。
七、讲读第三段。
1、指名朗读。
《科利亚的木匣》教学设计 教案教学设计

《科利亚的木匣》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课文《科利亚的木匣》的主要内容,体会故事所传达的道理。
(2)学会生字词,并能正确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分析故事中的人物形象和情节发展。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2)学会通过细节描写来分析人物心理和情感。
(3)培养学生的朗读和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关爱他人、乐于助人的品质。
(2)懂得珍惜友谊,学会与人相处。
(3)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故事的主题和情感。
(2)学会生字词,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 教学难点:(1)分析故事中的人物心理和情感。
(2)运用细节描写来表现人物性格。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利用图片或多媒体展示《科利亚的木匣》的故事背景。
(2)引导学生关注故事中的人物和情节。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了解故事大意。
(2)学生通过查阅工具书或与同学交流,学习生字词。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故事中的人物形象和情节发展。
(2)小组代表分享讨论成果,进行汇报。
4. 情感体验(1)引导学生通过课文细节描写,感受人物的心理和情感。
(2)结合自身经历,谈谈对友谊和助人的体会。
5. 课堂小结(1)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故事的主题和情感。
四、课后作业1. 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2. 结合课文内容,自选一个角度进行练笔。
3. 与家长分享本节课的学习收获,共同关注学生的成长。
五、教学评价1. 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2. 学生生字词的学习和运用能力。
3. 学生在合作探讨中的表现,如观点阐述、交流互动等。
4. 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情况。
六、教学策略1. 情境教学:通过图片、音乐、角色扮演等方式,创设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科利亚的木匣教案_1

科利亚的木匣教案科利亚的木匣教案科利亚的木匣教案1 教学目的1、会认3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
能正确读写“冰鞋、斧头、手锯、玩意、免得、抢走、难过、算术、当初、随意、仍然、敌人、台阶、所以、懂得”等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能读懂课文内容,理解科利亚是怎样埋木匣、挖木匣的,感悟时间在变化,人在变化,周围的一切都在变化的道理。
初步学惯用开展的目光对待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
4、学习通过生活中的一件事说明一个道理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点1、让学生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懂得作者感悟到的时间在变化,自己在变化,周围的一切都在变化,要按照事物变化的规律办事的道理。
2、让学生学习通过生活中的一件小事说明一个道理的表达方法。
教学难点让学生学习通过生活中的一件小事说明一个道理的表达方法。
课前准备1、生字词卡片2、布置学生带自己小时候的照片教学过程一、精彩两分钟学生展示二、课中研讨〔一〕导入新课师:同学们先来看两张照片。
〔师出示照片〕猜猜这张照片有多大〔出生〕,再看这一张呢?〔这是一周岁的时候〕看完照片,你有什么发现?〔生作答〕说说看:你和小时候比有什么变化?〔生作答〕师:是啊,时间过得真快,不知不觉中,老师的女儿已经一岁多了,你们也成了三年级的学生了。
不仅你们在一天天长大,很多事物都在时时刻刻变化着。
孩子们,随着时间的变化,我们周围的一切都在发生着变化。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科利亚的木匣》就是告诉我们这个道理的。
板书课题:科利亚的木匣,指导学习“匣”的音形义。
〔二〕初读感知1、师:请同学们翻开书认真读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可以通过或问同学解决。
学生自由读课文,小组交流生字读音,老师巡视指导。
2、学生当小老师检查生字认读情况。
3、师: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想一想,课文围绕木匣讲了科利亚的哪些事?板书:埋木匣→挖木匣→受启发。
4、小组讨论:按埋木匣→挖木匣→受启发的顺序把课文分成三个局部,并根据这三个局部讲述的意思,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科利亚的木匣》教学设计12篇

《科利亚的木匣》教学设计12篇《科利亚的木匣》教学设计12篇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往往需要进行教学设计编写工作,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化规划教学系统的过程。
那么教学设计应当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我为大家收集的《科利亚的木匣》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关怀。
《科利亚的木匣》教学设计1一、初读课文1、今日,老师想请大家熟识一位前苏联小伴侣,他的名字叫(板书:科利亚),谁来读读这个可爱的名字?2、科利亚给我们带来了一个木匣,板书:木匣(请同学读)谁知道什么是木匣?(用木头做的小箱子)那么用铁做的小箱子叫——铁匣用铜做的呢——铜匣假如这个小匣子里装的是饼干,我们可以把这个匣子叫作——饼干匣假如里面装的是你的珍宝,那这个匣子就又可以叫做——宝匣有个小伴侣特别爱说话,他的嘴就像一个小匣子,你猜猜看,这个小匣子里装得最多的是什么——话语,那么就叫做话匣。
今日,科利亚给我们带的是木匣,再次读课题。
2、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些什么呢?预设:科利亚的木匣是怎样的?科利亚的木匣装着些什么?……好,那么让我们一起去看看,他的小木匣子里毕竟藏了些什么?请大家打开课本,认认真真地把课文读一遍。
请读准每一个字,读通每一句话,动动笔,先把有关句子画下来。
3、沟通依据同学找到的出示句子:木匣里盛着各种各样好玩的东西,有冰鞋、小斧头、小手锯和其他小玩意儿。
要读好这句读,我们首先得关注这些词语:盛着冰鞋小手锯小玩意儿谁能读?(同学读)再把他们请回到句子中读读这个句子。
(生读)看到那么多小玩意儿,你心里觉得怎么样?(兴奋、惊异、艳羡)那么,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真好,读一遍不但熟识了上些生字新词,还解决了一个自己提出的问题,真会读书。
二、再读课文,知事1、科利亚围绕木匣做了些什么事呢?请大家认真地读读课文想一想。
沟通:板书:埋木匣挖木匣能把这两件事的前后挨次排一排吗?(四年前科利亚埋下了木匣,四年后,科利亚挖埋下的木匣。
)听明白了,你说的其实就是我们这篇课文的大致意思。
实用的科利亚的木匣教案三篇

实用的科利亚的木匣教案三篇科利亚的木匣教案篇1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7个生字。
听写最后一个自然段。
2、朗读课文。
了解科利来埋木匣和挖木匣的经过,懂得一切事物都在变化的道理,培养多动脑筋、勤于思考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1. 科利亚怎样从挖木匣中得到启示。
2. 练习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
教学准备课文挂图、投影片。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激趣揭题。
二、整体感知,了解课文叙述顺序。
1. 逐段指名读课文,指导学生把课文读得正确、流利。
2. 学生提出不理解的词语,教师分类指导。
3. 学生默读课文,想想课文围绕“科利亚的木匣”这个题目先写了什么?再写了什么?最后写了什么?4. 学生交流,教师点拨。
5. 学生细读课文,按照思考?练习2的提示将课文按照“埋木匣——挖木匣——受到启示”的顺序分成三个部分。
6. 围绕“埋木匣”、“挖木匣”、“受到启发”这三个小标题,可以提哪些问题?三、了解“埋木匣”的过程。
1. 自读课文第一至第三自然段,想想科利亚和妈妈是怎样埋木匣、挖木匣的。
画出表示时间、动作的词句。
2. 学生交流,教师点拨。
四、概括第一至第三自然段的主要内容。
刚才同学们通过读书、讨论,读懂了这一部分,谁懂了这一部分,谁能用概括的语言说说这一部分的'主要内容?学生互说、互评。
五、指导书写生字。
第二课时一、复习检查。
1. 感情朗读第一至第三自然段。
2. 说一说这一部分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二、了解“挖木匣”的过程。
1. 教师提示:我们在学科利亚和妈妈“怎样埋木匣”的内容时用了什么方法?我们也可以用比较的方法学习这一部分内容。
(出示自学提示)(1) 自读课文,画出写科利亚和妈妈挖东西的时间的重点语句。
(2) 科利亚为什么开始找不到木匣,后来找到了?想一个方法告诉大家。
2. 学生分小组合作学习、讨论,教师巡视。
3. 学生汇报自学情况,教师相机指导。
4. 指导朗读第四至第十二自然段。
(1) 分角色朗读。
读中指导:不同的人物要读出不同的语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科利亚的木匣》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科利亚埋木匣、挖木匣的过程
2.学习并感悟时间在变化、人在变化、周围的一切都在变化。
3.学习通过生活中的一件小事说明一个道理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难点:
1.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懂得作者感悟到时间在变化、自己在变化、周围的一
切都在变化。
2.学习通过生活中的一件小事明白一个道理。
教学准备:生字卡片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科利亚的木匣》的生字,今天老师要考考大家,看大家
还记得吗?
出示生字卡片:冰鞋、斧头、手锯、玩意、免得、抢走、难过、算术、当初、随便、仍然、敌人、台阶、所以、懂得
a.指名读
b.全班读
2. 上节课我们不光学习了生字,还学习了科利亚埋木匣,科利亚为什么要埋木匣,是向谁学习的?他又是怎么埋木匣的?(指名回答)科利亚把木匣埋下去后,后面又发生了什么?全班齐读4-8 自然段。
板书课题:26 科里亚的木匣.
二、课文分析
4-8 自然段:
1.科利亚把木匣埋下去的那一天发生了什么?(指名回答)
a.在那里住了四年,这四年里科利亚有什么变化?(个子长高了,知识增加
了,数数从刚开始的十到后来会数到一百)
2. 四年后他和妈妈奶奶回到了故乡,当他看到屋里都被抢光了心里感觉怎么
样?
3.妈妈又是怎么安慰科利亚的?(指名读出来)
a.回顾我们上节课学习的内容,科利亚的妈妈是怎样把箱子埋下去的?
b.妈妈又是怎样挖箱子的,她说了些什么?(如果妈妈当初随便挖个坑能找
到木匣吗?)
c.那科利亚呢?他也埋了一个匣子,他是怎么挖的,有没有挖到?(默读
9-11 自然段。
)
9-11 自然段:
1.表演:
a.让四位同学读扮演小伙伴,让一位同学演聪明的科利亚,其余的同学当
评委,老师当导演。
b.在读的过程中,小伙伴们要读出嘲笑的语气,科利亚要读出着急的感觉。
c.指名让学生点评。
2.科利亚为什么第一次没有挖到木匣?是不是他的宝贝被别人挖走了?(指名
回答)
a.他的宝贝既不是数错了脚步,也不是被别人挖走了,那是什么原因呢?
b.齐读,突然他笑了,对小伙伴们说了什么?
c.大家知道科利亚为什么挖不到匣子吗?
d.那他这个时候有没有挖到?科利亚最后有没有挖到木匣,齐读12 自然
段.
12-13 自然段:
1.科利亚最后有没有挖到木匣?他是怎么挖的?
“果然”是什么意思?科利亚预想几步可以挖到木匣?结果他走了几步?
2.科利亚总共挖了几次木匣?
板书:挖木匣:(1 )十步没挖到木匣
(2)五步挖到木匣
3 、你们看科利亚挖到了木匣高兴吗?不光他高兴,我们也高兴,但科利亚高兴还有一个原因?带着这个问题读13 自然段。
a.科利亚不光找到了木匣,还懂得了什么?(指名回答)
b.全班齐读科利亚懂得了什么?
C. 用横线把这句话画出来。
三、交流讨论:
1 、随着时间的变化,在我们的生活中又有哪些事物在变化?比如:随着时间一
天天过去,我们从一年级到了三年级.
2. 完成练习:战争开始时科利亚走了()步,埋下木匣。
四年后,科利亚
从门口走了()步,却没有找到木匣子。
后来科利亚从屋门口起走了()步,他一下子就()。
这是因为()。
四、总结
1.今天我们学习了科利亚埋木匣、挖木匣,受到了启发。
2.指名复述课文内容.
五、作业:
1. 课后把这个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
2. 回去认真观察随着时间一天天过去,在我们周围还有哪些事在发生变化
六、板书设计:
埋木匣:十步埋木匣
1. 五步没挖到木匣
挖木匣:
2. 十步挖到木匣
受到启发:时间一天天过去,人一天天长大,步子也在渐渐变大。
周围的一切,都在起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