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语文一模检测试卷
2024年青岛市高三一模语文高考模拟试卷试题(含答案详解)
2024年高三年级第一次适应性检测语文试题2024.03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座位号等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秦岭被认为是中国南北分水岭,是中国重要的地理标识之一。
1908年地理学家张相文在《新撰地文学》中提出的“北岭淮水”说,是近代以来最早以秦岭为中国南北分界线的观点。
中国地理自古以南北来划分,少以东西来界定,因秦岭阻隔,形成了南北两种不同的文化,既有“江南杏花春雨,塞北铁马秋风”的南北方截然不同的风景,也存在南稻北麦、南船北马的迥异生活方式。
以秦岭为轴心地带形成的华夏文明具有鲜明的南北文化差异,没有任何一个民族像华夏民族这样具有强烈的南北意识,文化的各个分支均有南北分流情形。
然而中国人的南北意识不是早就有的,秦汉时,“汉文化的核心地带,一直在黄河中、下游流域;关中和山东,曾是两个高度的开发区”。
汉唐文献中,秦岭之南经常被描述为沼泽与丛林之地,到处是烟瘴之气、怪鸟异兽,故而开发较迟。
及至晋室南迁,才初步改变北方经济、文化在华夏文明中占主导地位的态势。
中国南北疆域分化,南北自然、人文景观存在差异。
秦岭具有横亘东西、划分南北的自然地理特征,在华夏民族不断向秦岭南麓开拓、发展的过程中,中国南北意识逐渐形成,滋养出华夏文明独有的南北文化。
历史上秦、汉、隋、唐、元、清都有秦岭南北疆域空间和政权上“大一统”的行政区划。
晋之后的一个世纪,中国又以黄河与长江流域的划分而分裂,从而出现南北中国的局势。
从十一到二十世纪,长江流域甚至更南的地域逐渐成为中国经济、文化中心。
中国文化也存在南北分流的现象。
高三语文:2024届山东省日照市高三一模考试语文试题和答案
【高三下】2024届山东省日照市高三一模考试语文试题2024届山东省日照市高三一模考试语文试题(原卷版)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等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位置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照。
如需改劫,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趣,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环境史自20世纪70年代在美国兴起之后,迄今在国际学术界得到长足发展。
那么,如何理解环境史兴起和发展的意义,这是一个有不少解释和答案但依然需要思考和讨论的问题。
窃以为,对这一问题的思考和讨论需要从根本上深入展开,亦即探寻环境史研究的根本问题。
只有这样,才能更明了环境史的特色和史学意义。
探寻环境史研究的根本问题,需要从环境史兴起的根源上讲起。
一定意义上,环境史是一些美国历史学者在环境问题严峻以至被称为“生态危机”这一现实压力下,开始接受生态学和其他自然科学的概念、理论和方法,并“从根本上重新定义人类事务”而兴起、发展的。
自然,是环境史及其研究的根本所在。
乍看起来,由于环境史学者是一个多样化的群体,他们对“自然是什么”似乎莫衷一是,各执己见。
无论如何、环境史学者逐步学会如何突破人文社会科学领域的成见,懂得向科学家尤其是生态学家学习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以求更好地认识自然,进而更完整地思考、辨析人与自然的关系并撰述相关历史。
环境史学者从生态学家那里获得真知灼见,认识到自然是人类无法创造的一切。
他们还发现,“河流、城市、农场、空气和海洋的状况总是在变化,使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好或更糟;无论我们喜欢与否,都会拖着我们前行。
”他们还从历史中领悟到自然与人类如何相互作用,尤其是通过“脆弱性”认识到它们如何“交相害”。
一方面,自然拥有强大的力量,在大自然面前,人类是多么的脆弱,“我们很容易受到大灾难和几乎看不见的小变化的影响”;另一方面,自然也具有脆弱性,容易受到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环境问题或“生态危机”的出现和加剧即是明证。
2024年石家庄市高三语文第一次教学质量检测试卷附答案解析
2024年石家庄市高三语文第一次教学质量检测试卷试卷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2024.03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中国文化最根本的特征是以人为本。
其人文精神的养成,主要通过传统礼乐教育来实现。
礼乐教育一方面讲的是“礼”,体现出一种伦理的精神;另一方面是“乐”,体现出一种艺术的精神。
这种艺术精神所包含的意义比一般的艺术教育或者艺术种类宽泛得多,它超越了具体的艺术形式,体现出艺术追求的境界。
可以说,中国文化精神包括伦理的精神与艺术的精神,两者相互融合,不可分割。
礼是用来规范人的社会身份和社会地位的,即“别异”“明分”,确定每个人在社会上的责任、权利和义务,建立社会秩序;乐是用来“统同”“合群”的,人们通过乐表达志向、情感,通过乐来交流,从而构建起和谐的人际关系。
中国文化中的礼与乐是紧密结合在一起的,通过礼乐教化使人成为一个真正的人、合格的人、有高尚品德的人。
过去常讲,中国历史文化是一种伦理的文化。
这种看法有其片面性,只看到了“礼教”而忽略了“乐教”。
要了解中国文化,如果不了解乐教,不知道中国文化是一种充满艺术精神的文化,是不够全面的。
中国的文化是艺术的文化,拥有丰富多样的艺术形式。
从文学上讲,有汉赋、唐诗、宋词、元曲和明清小说;从音乐上讲,不仅有源远流长的传统音乐,还把外来的音乐、舞蹈都吸收进来,使之形式与内容异常丰富。
从古代一直延续下来的主要艺术形式有琴、桃、书、画,如果一直上溯,还有六艺,即诗、书、礼、乐、射、御。
这些都是艺术宝库中的精髓。
再有,中国的昆曲与印度的梵剧、希腊的悲剧、日本的古典戏剧相比,无论是剧本的文学艺术、音乐演唱艺术,还是舞台表演艺术以及整个戏剧理论体系,都更胜一筹。
希腊的悲剧早已消亡,只剩下了一些文学作品;印度的梵剧只零零散散地存在于现代印度舞蹈中;日本能刷的历史比中国的昆曲要早几百年,但它从剧本到唱腔,再到表演艺术理论都没有昆曲那么完整和丰富。
高三语文一模模拟试题及答案
高三语文一模模拟试题及答案一、文言文阅读(共30分)(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每题3分,共12分)(文言文材料略)1.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含义。
(1)“觥”在古代指什么?(2)“恣”在这里表示什么?2. 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3. 分析文中所描述人物的性格特点。
4. 概括文中作者的观点或态度。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7题。
(每题3分,共9分)(文言文材料略)5. 根据文中内容,解释“举”和“罔”的含义。
6. 翻译文中的“是以圣人为而不争,功成而弗居”。
7. 简述文中所体现的哲学思想。
二、现代文阅读(共30分)(一)阅读下面的现代文,完成8-10题。
(每题3分,共9分)(现代文材料略)8. 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9. 分析作者在文中运用的修辞手法及其效果。
10. 根据文章内容,谈谈你对文中某一观点的看法。
(二)阅读下面的现代文,完成11-13题。
(每题3分,共9分)(现代文材料略)11. 作者在文中表达了怎样的中心思想?12. 文中提到的“他”是谁?请结合全文内容进行分析。
13. 简述文中所描绘的场景及其作用。
三、语言文字运用(共20分)14. 根据题目要求,完成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或议论文。
(20分)题目:《我眼中的高三》要求:自选角度,自拟题目,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透露个人信息。
四、写作(共20分)15. 以“青春”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
(20分)要求:题目自拟,文体不限(诗歌除外),不得抄袭,不得透露个人信息。
高三语文一模模拟试题答案一、文言文阅读1. (1)“觥”在古代指酒杯。
(2)“恣”在这里表示放纵。
2. 翻译略。
3. 人物性格特点分析略。
4. 作者观点或态度概括略。
5. “举”表示选拔,“罔”表示欺骗。
6. 翻译略。
7. 哲学思想简述略。
二、现代文阅读8. 主要内容概括略。
9. 修辞手法及其效果分析略。
10. 对文中某一观点的看法略。
北京市通州区2024届高三一模语文试卷及答案
通州区2024年高三年级模拟考试语文2024年4月本试卷共10页,150分。
考试时长150分钟。
考生务必将答案答在答题纸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纸一并交回。
一、本大题共5小题,共18分。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1-5题。
材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简称非遗)是指各族人民世代相传并视为其文化遗产组成部分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以及与传统文化表现形式相关的实物和场所,包括传统口头文学、传统音乐、传统手工艺等类型,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教育价值、传承价值。
目前,我国有43个非遗项目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遗名录,成为世界上拥有非遗数量最多的国家,这一成就的背后是历代非遗传承人的付出与努力。
让非遗“活下来”“火起来”,关键要在培养传承人上下功夫。
我国的非遗项目令世人惊叹,而老祖宗的技艺一旦出现年龄、技术断层,就有失传风险。
目前,很多珍贵的非遗项目的传承人寥寥无几且年事已高,如维吾尔族的传统古典音乐十二木卡姆长歌,就因为传承人吐尔迪阿洪去世而面临失传的危险,幸运的是文化部用老式录音机录下了长歌。
传承人的培养也面临着诸多困难,比如传承人不被认同、学历低、收入少等等。
过去,非遗主要通过文字、图片、录像、录音等传统技术进行记录保存,如果遇到天灾人祸,很多资料会损毁甚至遗失。
当前,数字技术为非遗的保护和发展提供了新的路径。
非遗数字化是采用数字化的采集、储存、处理、展示、传播等技术,将非物质文化遗产转换、再现、复原成可共享、可再生的数字形态。
非遗的数字化保护不仅仅是要对其进行抢救性记录,更重要的是为其在互联网时代进行有效传播打下坚实基础。
只有在数字化后,非遗相关内容才有可能打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从而实现网络传播。
比如,传统工艺传承人利用短视频平台展现技艺过程、宣传技艺品牌、接受产品订单等。
(取材于孙发成的相关文章)材料二近年来,融合多种技术,利用数字化手段,助力非遗的存储、传播,使之呈现出了全新面貌。
基于移动互联网的数字新媒体,包括各类短视频软件、自媒体平台、社交网站、有声平台等,使非遗传承环境发生显著变化,非遗的传播方式更加多元化。
2023-2024学年新高考高三上学期语文一模检测试题含参考答案
2023—2024学年新高考高三上学期语文一模检测试题含参考答案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至5题。
材料一:在城市,它记录公交车轨迹,提供实时到站预报;在乡间,它精确引导拖拉机;在高原无人区,它守护藏羚羊迁徙路线;在东南沿海,它像“保护神”一样陪伴渔民驾船出海……北斗系统全面服务交通运输、公共安全、救灾减灾、农林牧渔、城市治理等各行各业,综合效益不断显现。
2020年6月23日,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托举着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第五十五颗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取得圆满成功。
至此,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20年44次北斗发射百分百成功,向祖国和人民交上了一份完美的答卷。
材料二:面对复杂未知的地月空间环境,科技人员不畏艰难、勇于创新,从绕月拍摄到飞跃探测,从月背着陆到落月采样,探月工程六战六捷,“绕、落、回”三步走规划圆满收官,创造了月球探测的中国奇迹。
材料三:伟大事业孕育伟大精神,伟大精神引领伟大事业。
新时代航天精神,既是传统精神的延续,又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成为我国航天事业在新时代不断取得新辉煌的巨大动力。
追求梦想,不懈奋斗,是航天精神的动力源泉。
“天高地迥,觉宇宙之无穷。
”千百年来,从“嫦娥奔月”到“万户飞天”,从“灯塔”卫星导航到北斗全球圆梦,华夏民族不断抒发对宇宙的浪漫想象和努力探索的激情。
探月梦、北斗梦连着航天梦、中国梦,勇于追梦、敢于逐梦的航天精神,照亮了几代人的跋涉与跨越。
勇于探索,自主创新,是航天精神的关键核心。
对未知领域的探索,是人类进步的不竭动力。
一项项关键技术的突破,一道道科学难题的破解,无不是中国航天精神的生动体现。
嫦娥三号落月后,作为备用的嫦娥四号,没有重复嫦娥三号的任务,而是勇闯科学探测无人区,实现了多个世界首次,率先揭开了月背的神秘面纱。
正是这样的精神,激励着航天事业稳步向前,为人类探索宇宙的伟大事业作出卓越的中国贡献。
协同攻坚,合作共赢,是航天精神的根本支点。
高三语文一模试卷及答案
高三语文一模试卷及答案一、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请将正确答案的字母填入题后的括号内。
)1.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 怏怏不乐一愁莫展B. 栩栩如生惹是生非C. 偃旗息鼓一视同仁D. 喋喋不休一筹莫展2.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通过这次活动,使我们认识到了团结的力量。
B. 为了防止不再发生类似事件,学校加强了安全教育。
C. 他虽然年轻,但是经验丰富。
D. 经过大家的共同努力,我们终于完成了任务。
(以下题目略)二、填空题(本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请在横线上填写恰当的词语。
)1. 李白的《静夜思》中,“床前明月光”的下一句是“ ”。
2. 《红楼梦》中,贾宝玉梦游太虚幻境,见到了警幻仙子,她告诉他“ ”。
3. 《论语》中,孔子说“ ”,强调了学习的重要性。
4. “ ”,这是《岳阳楼记》中范仲淹对岳阳楼的描述。
5. 鲁迅在《阿Q正传》中,通过阿Q的形象讽刺了“ ”。
三、阅读理解(本题共2篇阅读材料,每篇材料后有5小题,每小题4分,共40分。
)(阅读材料一略)1. 文章中提到的“他”是指谁?2. 文章中“她”对“他”的态度是怎样的?3. 文章中描述了哪些环境特征?4. 文章的主题是什么?5. 作者通过这篇文章想要传达什么信息?(阅读材料二略)1. 文章中“这件事”指的是什么?2. 文章中“他们”是如何解决问题的?3. 文章中提到的“那个地方”有什么特点?4. 文章的主题是什么?5. 作者通过这篇文章想要传达什么信息?四、作文(本题共1小题,共20分。
)请以“我眼中的世界”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
注意事项:1. 请在规定时间内完成试卷。
2. 请保持卷面整洁,字迹清晰。
3. 请按照题目要求答题,不要超出答题区域。
4. 请在答题卡上正确填涂答案。
5. 请在作文中注意语言的规范性和逻辑性。
6. 请在作文中注意观点的明确性和论证的充分性。
2024-2025学年上海黄浦区高三一模语文试卷及答案
黄浦区2024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三年级期终调研测试语 文 试 卷2024年12月(完卷时间:150分钟 满分:150分)一积累应用10分1.按要求填空。
(5分)(1)云青青兮欲雨,。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2),而倔起阡陌之中。
(贾谊《》)(3)《庄子·齐物论》认为,自然万物“方生方死,方死方生”,“天下莫大于秋豪之末,而太山为小;莫寿乎殇子,而彭祖为夭”。
王羲之在《兰亭集序》中以“,”对此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2.按要求做答。
(5分)(1)将下列编号的语句依次填入语段空白处,语意连贯的一项是( )。
(2分)就《红楼梦》来说,作为一部伟大的作品,正因为它人物众多,类型多样,所以其内部是大体平衡的,这正是整本书阅读带来的一种对人物的全景式理解。
,,——,,让人在阅读时更有可能取得整体的平衡。
①即使仅仅在女性层面②而探春又是一个很刚强的人③《红楼梦》中人物性格也极为丰富④《红楼梦》人物中有多愁善感的林黛玉⑤也有理性能控制情感的薛宝钗A.①③⑤④②B.①②③⑤④C.④⑤②①③D.④②⑤③①(2)小明阅读《红楼梦》后写下四条读书笔记,请帮助他找出有错误的一项并修正。
(3分)A.小说中“真”与“假”是一组重要概念,既指叙事层面的真事与虚拟,也指道德层面的真诚与虚伪。
B.小说有两条基本的情节线索,一条是以贾府为中心,叙述四大家族由鼎盛走向衰败的过程;一条是以宝黛爱情悲剧为中心,叙述大观园中人物的命运。
C.小说中故事发生的重要环境是大观园,有学者认为大观园象征着世外桃源。
此外,小说还设置了大荒山、太虚幻境等空间,体现了作者对理想与现实的思考。
D.小说在开始的序幕部分,通过现实主义的手法,对主要人物关系及其各自命运作了梳理和暗示,以帮助读者获得纲领性的把握。
有错误的一项是( )修正处:“”应为“”二阅读70分(一)阅读以下材料,完成第3-7题。
(17分)近期,有关AI(人工智能)与文学创作的话题成为热点。
2023北京通州高三一模语文试卷及答案
通州区2023年高三年级第一次高考模拟考试语文2023年4月本试卷共8页,150分。
考试时长150分钟。
考生务必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本大题共5小题,共18分。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1—5题。
材料一科幻电影是以符合科学原理的幻想故事为内容的影片。
20世纪50年代,在科学幻想小说基础上发展起来。
一般以科学技术上已经获得的新成果、新发现或新探索为依据,构想未来世界的奇幻情景。
内容注重科学性、知识性和趣味性,有助于活跃思维,促进科学发展。
同时较多利用特技拍摄,有利于电影摄制技术的提高。
经典科幻片往往是具有合情合理的大胆设想和创新意义的影像,关注时代科技前沿,建构超越现时代的科技假说,挖掘尖端科幻题材的审美魅力。
从对太空旅行、外星来客、星际战争、激光遥感、人工智能的表现,到对基因克隆、时光隧道、平行时空、量子纠缠、虚拟世界等的展示,折射出人类现代科技的进步轨迹,也体现出创作者超凡的想象力、创造力、把控力。
研究者把科幻片分为“硬科幻片”和“软科幻片”,两者分别建立在硬科学和软科学基础之上。
硬科学是指自然科学的各主要学科。
着重以自然科学和应用技术为幻想题材或主题的科幻电影为硬科幻片。
软科学是指社会科学的各主要学科。
以社会科学学科为幻想题材或主题的科幻电影为软科幻片。
2019年上映的《流浪地球》《疯狂的外星人》,前者属于硬科幻片,后者属于软科幻片,它们都对传统好莱坞科幻电影类型的叙事惯例进行了改写,完成了科幻故事的中国叙述。
《流浪地球》的上映,引发了社会各界对中国科幻电影的热切关注,这一年被影迷们称为“中国科幻电影元年”。
伴随中国航天不断取得举世瞩目的新成就,国家航天局着力推动航天科技与文化艺术跨界合作、深度融合、共同繁荣。
航天特有的科学精神、英雄主义、探索未知的元素,催生了一批航天题材电影,中国航天电影创作进入高峰期。
对于未知世界的想象,中国人古已有之。
2024年合肥市高三一模语文试卷及答案
2024年合肥市高三第一次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注意事项:1.答卷前,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务必擦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在现代社会,数百万人一生中会因远程旅行而遭受时差综合征的折磨,最明显的症状是疲惫。
疲惫不仅仅在时差综合征中才有,如果有人从赫尔辛基向南飞到位于同一时区的开普敦,他也会感到非常疲惫,因为旅程很长,而且要经历从冬到夏、从春到秋的变化。
但在一个时区内旅行与跨越多个时区旅行有一个重要区别:前者晚上入睡不会有困难,因此可以迅速地从旅途的疲惫中恢复过来。
跨越多个时区的旅行也不一定会引发时差综合征。
引发时差综合征的主要原因是速度过快,我们过于迅速地从一个时区飞到了另外一个时区,从太阳升起的地方飞到了太阳落下的地方,从一个社会时间飞到了另外一个社会时间。
我们的“体内时钟”只能从日出到日落逐渐地推进,乘坐飞机会影响它的推进过程,而坐船则不会。
从欧洲坐船向西到美洲,就像在火星上生活:每天日落和日出的时间都比前一天晚一些,每天的时间都长于24小时。
正好多数人体内一天的周期都比24小时长,在向西旅行时能相对容易地调整时差。
基于这一体内时钟的特征,如果我们待在甲板上迎接黎明,我们就能适应逐渐变长的一天了。
在到达目的地的时候,我们的体内时钟与外界时间也达到了同步。
但如果有人在一天之内横跨了半个地球,那么体内时钟就跟不上旅行的脚步了。
时差综合征的产生,可能是因为明暗變化影响了我们的正常生理节律。
在时差综合征病发时,我们的大脑和消化功能是最遭罪的部分。
科学家们用老鼠做了实验,他们模拟了引发时差综合征的环境,发现大脑的主要时钟SCN(视交叉上核)适应明暗变化的速度明显快于外缘组织(肌肉、肺或肝脏)的节律。
2024届浙江省台州市高三一模语文试题含解析
台州市2024届高三第一次教学质量评估试题语文(答案在最后)注意事项:1.作答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场号、座位号填写在试卷的规定位置上。
2.作答时,务必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试卷及草稿纸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试卷、草稿纸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一个被称为“辛普森悖论”的统计学问题:同样的数字可以传达两个完全不同的真相。
2000年到2012年,调整通胀因素后的美国工资中位数上升了0.9%。
这似乎是一个好消息。
不过,在同一时期,高中辍学生的工资中位数下降了7.9%,高中毕业生的工资中位数下降了4.7%,大学生的工资中位数下降了7.6%,至少拥有一个学位的群体的工资中位数下降了1.2%。
简单地说,美国每个经济群体的工资都下降了,但总体平均数却出现了上升。
这就是它被称为“悖论”的原因。
辛普森悖论的关键是识别群体和子群体的差异。
你是否认为这些子群体(高中辍学生、大学生等)在不同时期是固定的?事实并非如此:如今,美国工人中大学毕业生的比例提高了。
换句话说,同2000年相比,工资最高的子群体相对于工资最低的子群体变大了。
所以,虽然大学毕业生的工资中位数出现了下降,但是他们人数的增长拉高了整体工资。
大多数人从未听说过辛普森悖论,而且缺乏统计学培训,不知道两个如此矛盾的真相能够同时成立。
因此,他们会相信他们听到的版本。
如果他们同时听到两个版本,他们可能会完全失去对于统计量的信心。
在国家经济健康的理解上,没有比国内生产总值更加被人密切关注的指标了。
在大众看来,如果国内生产总值上升,我们认为普通人的生活水平也会上升。
如果国内生产总值连续两个季度下降,我们会宣布经济衰退,并且削减重要支出。
国内生产总值影响着我们所有人。
2015年,爱尔兰的国内生产总值增长了26%。
对于这个欧元区小国来说,你可能觉得这是一个惊人的成就。
印度的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是7.6%,中国是6.9%。
吉林省长春市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卷 (解析版)
长春市2024届高三质量监测(一)语文本试卷共8页,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考生信息条形码粘贴区。
2.答题时请按要求用笔。
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答题卡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
4.作图可先使用铅笔画出,确定后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描黑。
5.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①人们普遍认为,正确的主题思想加上合适的艺术形式,就有可能成为一个好作品。
这种说法勉强也能成立,只不过,那是指常规的好作品,而不是指真正的杰作,更不是指伟大的作品。
②伟大的艺术作品,没有清晰的主题思想,也没有简明的结论。
现在我们似乎说得出几句它们的主题思想和结论,但那是后人强加给它们的。
后人为了讲解它们、分析它们,就找了几条普通人都能理解的“拐杖”,其实那些“拐杖”都不属于伟大作品本身。
例如,人们常常会说《离骚》的主题思想是“怀才不遇的爱国主义”,说《红楼梦》的主题思想是“歌颂封建家庭叛逆者的爱情”,其实都是不对的。
在西方艺术中,荷马史诗,希腊悲剧,莎士比亚几部最好的悲剧,米开朗基罗、达·芬奇、罗丹的绘画和雕塑,贝多芬、巴赫、莫扎特的音乐,也都不存在明确的主题和结论。
讲得越清楚,就离它们越远。
③要用艺术方式来表现大科学家伽利略,有两种常规选择:一、通过伽利略对天文的观察和发现,表现人类与自然的贴近和较量;二、通过伽利略与罗马教会的冲突,表现科学与迷信、人格与神格之间的较量。
但德国剧作家布菜希特摒弃了这两种选择,他在剧作《伽利略传》中故意安排了一个最为难的结构:伽利略在教会的火刑威胁前屈服了,公开宣布自己的科学发现是谬误,教会因此赦免了他死罪,而他原先的学生和朋友也从道德上把他流放了,再也没有人理他;孤独的老人在二十年后又有了重大的科学发现,甚至比二十年前的发现更重要。
湖南省长沙市2024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2024届湖南省长沙市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答案在最后)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有两大主要因素决定了你什么时候想睡觉,什么时候想醒来。
第一个因素,是你大脑深处的24小时生物钟发射出的信号。
生物钟会制造出循环的昼夜节律,让你在夜晚和白天的常规时段感到疲倦或清醒。
第二个因素,是一种在你的大脑中积聚的化学物质,会制造出“睡眠压力”。
这两个因素之间的平衡决定了你白天的清醒和专注程度,晚上感到疲倦并准备上床睡觉的时间,还在某种程度上决定了你会睡得多好。
对于白天活动的昼行性物种(比如人类)来说,昼夜节律会在白天激活大脑和身体的许多机制,使你保持清醒和警觉。
这些过程会在夜间逐渐变得低缓,从而消除产生警觉性的影响。
值得注意的是,尽管人类显示出一种固定的24小时作息模式,每个人各自的高峰和低谷却有着明显的差异。
对一些人来说,他们在白天很早的时候就达到清醒状态的高峰,而睡眠的低谷也在入夜后早早到来。
这些都是“晨型人”,大约占总人口数的40%。
另一些人则是“夜型人”,约占人口总数的30%。
他们更喜欢很晚入睡,第二天上午很晚才起,甚至下午才起床。
24小时生物时钟坐落在大脑中央一处被称为“视交叉上核”的地方。
你的视交叉上核通过一个叫作褪黑激素的循环信使,将它的日夜反复的信号传递给你的大脑和身体。
褪黑激素的作用就像一个强有力的扩音器,向大脑和身体大声喊出一个明确的信息:“天黑啦,天黑啦!”这时,我们就收到了一份进入夜间的通知,也就是一个着手安排睡眠时间的生物命令。
但是褪黑激素对睡眠本身的形成几乎不产生影响。
2024届广东省高三一模语文试卷含答案
2024届广东省高三一模语文试卷含答案202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模拟测试(一)语文本试卷共10页,23小题,满分150分。
考试用时150分钟。
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所在的市(县、区)、学校、班级、姓名、考场号、座位号和考生号填写在答题卡上,将条形码横贴在每张答题卡右上角“条形码粘贴处”。
2.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将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
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画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
不按以上要求作答无效。
4.考生必须保证答题卡的整洁。
考试结束后,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无论是司马迁的“发愤著书”还是韩愈的“不平则鸣”都未能得到宋人的呼应,因为这两个命题都含有发牢骚之意,与宋人的中和诗论相左。
但导源于这两个命题的“诗穷而后工”之说,却得到宋人的广泛认同。
这一命题见于欧阳修《梅圣俞诗集序》中的一段话:“然则非诗之能穷人,殆穷者而后工也。
”它不仅揭示出古代诗人创作的规律,即真正优秀的作品总是出现于诗人屡经生活的磨难之后,而且总结出个人的阅历遭遇(“蕴其所有而不得施于世”)与诗歌的情感内涵(“忧思感愤之郁积”)之间的因果关系。
欧阳修所说的“穷”是指一种政治处境,而非“穷饿其身”的经济状况,因此,“忧思感愤之郁积”往往表现为深沉的忧患意识,而非穷酸的牢骚不平。
更多的宋诗人从社会阅历的角度来理解“诗穷而后工”。
他们普遍认为,命运的不幸使得诗人有可能更广泛地接触社会生活,扩大观察的视野,并更深刻地体验到现实人生的底蕴。
一方面,“穷于世者”往往将压抑的情绪全部寄寓于诗歌之上,以诗歌作为痛苦人生的镇痛剂,因而能在诗艺上精益求精;另一方面,“穷于世者”相对退到社会的下层,对人生世相有更深刻的体察,对天地事物有更透彻的认识,从而写出符合人情物理,引起读者共鸣的优秀作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三语文一模检测试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选择题 (共3题;共6分)1. (2分)依次填入下面语段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散文能够真正地见出一位作家的个性和__________。
阅读散文,我们能体会到鲁迅的________,冰心的________,梁实秋的幽默机智,丰子恺的清雅淡泊。
“情”是散文的命脉和灵魂,对于散文的“情”来说,真挚_________。
A . 情趣冷峻深沉温和娴雅至关重要B . 情趣冷峻深沉冲淡平和至关重要C . 情调冷峭阴沉温和娴雅举足重要D . 情调冷峻深沉冲淡平和举足重要2. (2分) (2019高一下·东阳开学考)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 改革开放40年,是中国人民砥砺奋进、众志成城、取得辉煌成就的40年。
B . 在《沁园春.长沙》中,毛泽东以短短四句诗,描绘出一幅立体的寥廓万里、绚丽多彩的江南秋景,宛如当代著名的岭南画派大家关山月浓墨重彩的彩墨山水图。
C . 这篇论文对中国经济发展前景和中国经济发展相关的世界经济走势做了深入探讨,令人耳目一新。
D . 外资的引入促进了国内保险市场的繁荣、完善了市场主体结构,提升了行业竞争力,形成了中资和外资保险公司和谐发展的局面。
3. (2分) (2019高二上·厦门开学考) 下面有关作者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 . 陶渊明,东晋著名诗人、散文家、辞赋家,一名潜,字元亮,自号靖节先生,因宅旁长有五棵柳树,世人“五柳先生”称之。
B . 陶渊明的成就主要是诗,他歌咏隐居田园,饮酒赏菊,乐天知命的闲适生活,意境恬淡,词句质朴自然。
他被看作田园诗的开创者,唐代王维、孟浩然都受到他的诗作的影响。
C . 陶渊明也写过“金刚怒目”式的作品,如《读山海经》中“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
”表现了他对当时腐败政治的批判精神和强烈的反抗意识。
D . 毛泽东有诗云“陶令不知何处去,桃花源里可耕田”,这里的“陶令”就是陶渊明,因为他做过八十余天的彭泽县令,故以陶令相称。
二、现代文阅读 (共3题;共50分)4. (12分) (2016高三上·瓦房店期中)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后面题。
城市应该有延续文脉的自觉性葛剑雄中国古代的城市大多是因政治功能而形成并生存的,基本上都是从国都至县(邑)的各级行政机构驻地。
这些城市往往也是全国的或地区的经济中心、文化中心,甚至是军事中心。
但随着政治中心的转移,一座城市的其他功能也可能随之消失。
一旦城市的功能改变,即使自然条件依然如故,相应的硬件和软件都会随之改变。
否则,这些硬件和软件不是过剩就是不足,或者只能废弃,城市就会失去生命力。
城市功能的生命力很大程度上体现在城市的文脉上。
所谓“城市文脉”,就是指一座城市的文化及文化传统——不仅仅是指当时存在的文化,还包括过去的文化。
因此与城市的功能是否延续有密切的关系,如果这两者是延续的,那就形成了一种传统;如果两者是不同的,或者以往有过这样的不同,这种传统就中断了,难以形成文脉。
一座城市,尽管现在的文化很发达,如果过去的文化已不复存在,或者从来没有这样的文化,要形成文化传统必定要假以时日,形成自己的文脉则更需要长期的积累和绵延。
另一方面,只有形成了自己的文脉,并且得到延续,城市的功能才能得到充分的发挥,才有可能推到极致。
文脉不仅是城市的基本设施、名胜古迹、文物遗址的积累,更是一代代城市人的文化和智慧的结晶,足以保持城市的记忆,提供调节人地关系和适应变化发展的经验。
但是在城市发展的过程中,并非所有的城市都能保持不变的功能,特别是在一个急剧变革的时代,受到天灾人祸的摧残,一些城市的功能被强制改变,城市被破坏殆尽,延续数百上千年的文脉就此中断,幸而不绝如线,也已岌岌可危。
例如,三国吴、东晋、宋、齐、梁、陈六朝的都城建康(建业)作为南方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存在了三百多年,其功能基本不变,文脉得以延续。
但到隋灭陈时将建康城彻底毁灭,将地区行政中心迁往别处,当地人口几乎全部外迁,这座六朝古都便从地图上消失了。
尽管以后的南京是在这片土地上重建的,但除了战火毁灭不了的古代遗址遗物外,还有多少六朝遗风?但为延续文脉着想,一座城市需要保存最低限度的古物、旧物,才能保持城市的历史记忆。
因为这些物件曾经是城市多数居民的住所或活动场所,也是当时的文化和传统赖以存在和延续的物质基础。
如果让城市的后人仅仅凭着文字和图像去想象,大多数人是不可能理解生动的历史,留下深刻记忆的。
何况在物质生活得到满足的情况下,居民的精神生活要求会不断提高,对国家和城市的记忆正是他们所需要的。
这些记忆中还包含着我们今天不一定知道或理解的抽象的智慧和价值观念,原物的保存才能给后人以破解或汲取的可能。
即使是属于封建、迷信、腐朽、反动、罪恶的旧物,也有必要适当保留一些,以便让后人了解历史的另一面。
(选自《环球人文地理》)(1)下列对城市功能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 . 在自然条件依然如故的情况下,如果城市的功能改变了,那么相应的硬件和软件都应随之改变,否则,城市就会失去生命力。
B . 中国古代的城市大多是因为政治功能而形成并生存的,古代一般都是把从国都至县(邑)的各级行政机构设在这些城市里,但城市的其他功能会随着政治中心的转移而消失。
C . 一座城市,只有经过长期的积累和绵延才能形成自己的文脉,并且得到延续,城市的功能才能得到充分的发挥,才有可能推到极致。
D . 在城市发展的过程中,如果是在变革的时代,受到天灾人祸的摧残,一些城市的功能就会被强制改变,城市的文脉会因此中断。
(2)下列对城市功能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 . 在自然条件依然如故的情况下,如果城市的功能改变了,那么相应的硬件和软件都应随之改变,否则,城市就会失去生命力。
B . 中国古代的城市大多是因为政治功能而形成并生存的,古代一般都是把从国都至县(邑)的各级行政机构设在这些城市里,但城市的其他功能会随着政治中心的转移而消失。
C . 一座城市,只有经过长期的积累和绵延才能形成自己的文脉,并且得到延续,城市的功能才能得到充分的发挥,才有可能推到极致。
D . 在城市发展的过程中,如果是在变革的时代,受到天灾人祸的摧残,一些城市的功能就会被强制改变,城市的文脉会因此中断。
(3)下列对原文思路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 全文首先阐述政治功能对于城市的重要性,接着又讲了城市文脉,最后说只要保存最低限度的古物、旧物,城市就会延续文脉。
B . 第二段说明了城市文脉与城市功能是否延续有密切的关系,还讲了一座城市要形成自己的文脉需要长期的积累和绵延。
C . 第四段告诉我们在城市发展的过程中,一些城市的功能被强制改变,延续数百上千年的文脉就会中断,即使有保留,也岌岌可危。
D . 第一段论述了政治功能对于古代城市的重要作用,如果政治功能强,城市就会兴旺发达,政治功能一旦丧失,城市就会失去生命力。
(4)下列对原文思路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 全文首先阐述政治功能对于城市的重要性,接着又讲了城市文脉,最后说只要保存最低限度的古物、旧物,城市就会延续文脉。
B . 第二段说明了城市文脉与城市功能是否延续有密切的关系,还讲了一座城市要形成自己的文脉需要长期的积累和绵延。
C . 第四段告诉我们在城市发展的过程中,一些城市的功能被强制改变,延续数百上千年的文脉就会中断,即使有保留,也岌岌可危。
D . 第一段论述了政治功能对于古代城市的重要作用,如果政治功能强,城市就会兴旺发达,政治功能一旦丧失,城市就会失去生命力。
(5)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 一座城市的文化和传统赖以存在和延续的物质基础是这个城市中的一些物件,保留一定数量的古物、旧物才能保持城市的历史记忆。
B . 南京是在古建康城废墟的基础上重建的,也保存了战火毁灭不了的一些六朝的遗址遗物,但六朝古都的文脉已基本中断。
C . 城市的历史记忆,不仅包括古物、旧物等物质基础,还包含着我们今天不一定知道或理解的抽象的智慧和价值观念。
D . 保存一些即使是属于封建、迷信、腐朽、反动、罪恶的旧物,也能满足精神生活要求不断提高的居民对国家和城市记忆的需求。
(6)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 一座城市的文化和传统赖以存在和延续的物质基础是这个城市中的一些物件,保留一定数量的古物、旧物才能保持城市的历史记忆。
B . 南京是在古建康城废墟的基础上重建的,也保存了战火毁灭不了的一些六朝的遗址遗物,但六朝古都的文脉已基本中断。
C . 城市的历史记忆,不仅包括古物、旧物等物质基础,还包含着我们今天不一定知道或理解的抽象的智慧和价值观念。
D . 保存一些即使是属于封建、迷信、腐朽、反动、罪恶的旧物,也能满足精神生活要求不断提高的居民对国家和城市记忆的需求。
5. (20分)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老妇人和她的猫(英国) 多丽丝·莱辛她叫黒騠,生于20世纪初。
自从丈夫二战后一个严冬死于肺炎,她就一直独居。
她有四个子女,其中一个女儿每年给她寄圣诞卡片。
除此之外,对他们来说,她是不存在的。
他们都是体面人,有家,有车,有好工作;而她,不体面。
她做买卖旧衣服的生意,自得其乐,推着那架塞满了衣物的旧婴儿车,在路上四处走动。
就在黑騠70岁生日那个星期,他们收到了通知,小社群得结束了。
房屋署官员来做了最后的安排。
那年轻人,坐在房间里一张椅子上,椅子油腻腻的,他屁股贴着椅子的边边坐着。
空气中有股可怕的恶臭,他不敢用力呼吸。
看到这个落魄的老人,他不免觉得她能住进安老院,该算是运气的了,虽然他深知所谓的安老院,都把老人当成顽皮不听话不懂事的小孩看待,直到他们有幸谢世。
他告诉黑騠到时他们会派一部小货车来替她搬家。
他告诉她除了衣服之外,其他东西不必多带。
说到这儿,他看到了一堆像是五彩破布的东西站了起来,伸出皮肉不整的黑色爪子拍触老太太的裙子。
“你不能带那只猫。
”官员脱口而出。
这是她收养的一只流浪猫,她给她取名騠比。
騠比看起来就像一团破烂呢绒布,沾满灰尘和雨水。
它一只眼睛的肌肉在打架中给扯裂,现在永远都是半张半闭;另有一只耳朵给咬掉了,只剩下痕迹。
“你要能了结它的悲惨,对它来说,应是一种恩赐。
”官员说。
小货车来接她,黑騠不在。
黑騠知道,房子搬空之后,通常要等上数月,甚至数年才会真正开始重建。
她打算继续呆下去,等建筑的人来了才走。
她平生第一次过得像她的吉卜赛祖先,一连几个晚上,她和猫缩成一团整晚蹲坐在一家空置的大门口。
正如她所料,那间房子平安无事,于是她又搬回去住。
她把后窗的一块玻璃打破,让騠比进出,免得要开前门或是开窗,惹起注意。
她搬到顶楼靠后院的一个房间去,每天一大早出门,推着娃娃车和破烂,在路上度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