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中的词类活用现象
从成语中学习词类活用
从成语中学习词类活用作者:唐惠忠来源:《新高考·新世纪智能·语文备考》2019年第03期一、成语中的名词活用1.名词用作一般动词。
比如:①不经之谈:经,常理,在这个成语中是“合常理”的意思(以下只指出活用后的意思);②不期而遇:期,約定;③密云不雨:雨,下雨。
以上都是加了副词“不”而使原来的名词用作动词。
又如:①衣锦还乡:衣,穿;②经天纬地:经、纬,规划。
以上都是带有宾语,名词用作动词。
2.名词用作使动(意动)的。
用作使动的人如:①汗马功劳:汗,使……出汗;②损人利己:利,使……得利。
用作意动的,如:①自相鱼肉:鱼肉,以……为鱼肉;②幕天席地:幕、席,以……为幕、以……为席。
二、成语中的形容词活用1.形容词用作一般动词。
比如:①见贤思齐:齐,与……相等;②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赤、黑,变赤、变黑。
2.形容词用作名词。
比如:假公济私:公、私,公家的名义、私人的利益。
3.形容词用作使动(意动)。
用作使动的如:①光宗耀祖:耀,使……荣耀;②自圆其说:圆,使……圆满;③怡情悦陛:怡、悦,使……怡、使……悦。
用作意动的如:人贵有恒:贵,以……为贵。
三、成语中的动词活用1.动词的使动用法。
比如:①推陈出新:出,使……出现;②降龙伏虎:降、伏,使……降、使……伏;③破釜沉舟:破、沉,“使……打破、使……沉没。
2.动词活用为名词。
比如:患得患失:得、失,得到的利益、失去的利益。
四、成语中的名词作状语1.表示行为、动作的状态的。
比如:狼吞虎咽:狼、虎,作吞、咽的状语,像狼一样地、像虎一样地。
2.表示行为、动作的处所的。
比如:①道听途说:道、途,作听、说的状语,在道上、在途中;②风餐露宿:风、露,作餐、宿的状语,在风里、在露天下。
3.表示行为、动作的趋向的。
比如:①上蹿下跳:上、下,作窜、跳的状语,向上、向下;②南征北战:南、北,作征、战的状语,向南方、向北方。
4.表示行为、动作的方式的。
比如:①条分缕析:条、缕,作分、析的状语,一条条地、一缕缕地;②字斟句酌:字、句,作斟、酌的状语,一字字地、一句句地。
成语中的词类活用
成语中的词类活用成语中的词类活用,与文言文中的词类活用情况是一致的,主要有名词的活用、动词的活用、形容词的活用和数词的活用。
一、成语中名词的活用。
第一类:名词活用作动词。
一是名词的使动用法,即成语中的名词具有使它后面的宾语怎么样的意思。
如:报仇雪耻(“使……昭雪”)、祸国殃民(“使……受害”、“使……遭殃”)、汗牛充栋(“使……出汗)等。
二是名词的意动用法,即成语中的名词具有“认为”宾语怎么样或把什么看成(当成)什么的意思。
如:草菅人命(把……看作野草)。
三是名词活用作一般动词。
(1)名词放在副词(主要是“不”)的后面而具有了动词的性质,如:不胫而走(长腿),不翼而飞(长翅膀),不稂不莠(长狼尾草、长狗尾草),密云不雨(下雨),不毛之地(长草木),不情之请(近人情),莫名其妙(说出),华而不实(结果实),不衫不履(穿上衣、穿鞋子),先礼后兵(讲礼貌、用兵)等。
(2)两个名词形成主谓或动宾结构时,其中一个名词活用为动词,如:车水马龙(车如流水、马如游龙),身体力行(亲身体验、尽力实行),心猿意马(心如猿猴跳跃、意如快马奔驰),一诺千金(一个许诺下来就价值千金);洞烛其(照亮),计日程功(计量、考核),韩信将兵(带领),平步青云(行走,这里指走上)等。
第二类:名词活用作状语。
1、时间名词作状语。
A、日、月、年等用在动词前,表示动作行为的经常性。
可译为“日日(每日)”、“月月(每月)”、“年年(每年)”。
例如:日理万机、日新月异。
B、日、月放在表变化的动词或形容词之前,可译为“一天天地”。
如:日积月累、蒸蒸日上。
C、“朝”“暮”“晨”“夕”等时间名词用在动词前,表动作行为发生的时间,如:朝不虑夕、朝闻夕改。
2、普通名词作状语。
A、表示方位和处所。
如:兄弟阋于墙,外御其侮(在外面);筑室道(在路上)谋;虎口余生(虎口里);金榜题名(金榜上);风餐露宿;风雨飘摇;管窥蠡测(从竹管孔里);道不拾遗等。
B、表示动作行为使用的工具。
成语中的十种活用情况
成语中的十种活用情况在古汉语中,某些词可以按照一定的语言习惯灵活运用,在句中临时改变它的基本功能,充当别的词类。
汉语成语,源远流长。
因其结构具有稳固性和定型性,因而现在一部分成语仍保留着古代汉语的痕迹,体现出“词类活用”这种古代语法现象。
具体地说,主要表现为以下十种活用情况。
一、名词作状语在汉语成语里,有些名词(包括方位名词和时间名词)直接用在动词前作状语,对动词起修饰限制的作用。
如“风流云散”中的“风”、“云”就分别作“流”、“散”的状语,整个成语的意思是“像风一样飘流,像云一样消散”。
又如“狼吞虎咽”、“草得露宿”、“左顾右盼”、“大江东去”、“世风日下”等成语中的加点名词,也都属于这种活用情况。
二、名词用如一般动词在某些成语中,也即是在特定的语言环境里,名词或名词短语失去了它本身的语法特点而具有一般动词的语法特点。
如“不毛之地”中的“毛”,就是“长毛”、“长树木、庄稼”。
另外,像“未雨绸缪”、“观望不前”、“大言不渐”、“纨绔子弟”、“轻车熟路”中的“雨”、“前”、“大言”、“纨绔”、“轻车”和“熟路”等词,都是用如动词。
三、动词作状语在汉语成语中,有些动词或动词短语可以单独用在另一动词前面作状语,来表示动作行为的方式。
如“哀梨蒸食”中的“蒸”,就直接用在动词“食”的前面作状语,整个成语的意思是“把有名的哀家梨蒸着吃”。
又如“坐以待毙”、“伫候佳音”、“抱头鼠窜”、“侧目而视”、“揭竿而起”等成语中的加点动词,也都用在动词的前面作其状语。
四、动词用如名词在成语中,有些动词失去其自身的语法特点,具有名词的语法特点。
它不再表示某一动作行为的发生,而是表示这一动作行为本身的存在,或者表示与这一动词有关的人或事。
如“道不拾遗”中的“遗”,已不再表示“丢失”这个动作行为的发生,而表示与其有关的物品,“丢失的东西”。
又如“见多识广”、“围城打援”、“救死扶伤”、“混淆视听”、“网漏吞舟”中的加点动词,也都是用如名词。
有词类活用的成语
成语中的词类活用聂廷生词类活用是文言文中较为常见的语言现象,也是学生学习文言文的一个难点。
要克服这一难点,教师除了讲清课文中的典型例句之外,为学生适当补充一些相应的练习材料也是一个有效的方法。
成语是一种相沿习用的特殊固定词组,大多来源于古代典籍中的神话寓言、历史故事和诗文名句,其中包含了大量的词类活用。
今将成语中常见的词类活用作一归纳整理,供老师和同学们参考。
一、名词用作状语现代汉语中只有时间名词才能作状语,普通名词用作状语的很少见。
古代汉语中不但时间名词,而且普通名词也可以用作状语,直接限制或修饰动词。
按其所起作用可分为以下几种类型:1、表示处所或方位,翻译时需要在该名词前加上介词“在”或“从”,例如:草行露宿(在野草里走路,在露天下睡觉。
形容走远路的人艰苦和匆忙的情形。
)风餐露宿穴居野处(居住在洞里生活在荒野。
形容原始人的生活状况。
)旭日东升(早上太阳从东方升起,形容朝气蓬勃的景象。
)管窥蠡测(guǎn kuī lí cè从竹管里看天,用瓢测量海水。
比喻眼光狭窄,见识短浅。
)2、表示工具或依据,翻译时需要在该名词前加上“用”或“按”。
例如:口诛笔伐管窥蠡测不可言宣(指不能用言语所能表达的(用在说事物的奥妙、味道),只能意会。
)颐指气使(指不说话,只用面部表情来示意。
形容有权势者指挥别人的神气。
)车载斗量头会箕赋(按人数征税,用畚箕装取所征的谷物。
指赋税苛刻繁重。
)3、表示状态或方式,可译为“像……一样”。
例如:蝇营狗苟蚕食鲸吞凫起雀跃狼奔豕突狼吞虎咽虎踞龙盘龙飞凤舞龙腾虎跃龙争虎斗兔起鹘落鼠窃狗盗抱头鼠窜不甘雌伏鬼哭狼嚎风流云散风驰电掣雷厉风行波诡云谲土崩瓦解鳞次栉比声誉鹊起川流不息烟消云散星罗棋布冰清玉洁珠圆玉润4、时间名词“日、月、年、岁”用作状语,表示动作行为的频仍,含有“每”或“渐渐地”等意义。
例如:日积月累日就月将日新月异日消月朘岁朘月耗江河日下蒸蒸日上日深月久日理万机二、名词用作动词古代汉语中名词可以用作动词,具有一般动词的特点和功能,如可以带宾语,前面可以加能愿动词,或者受副词的修饰。
词类活用(成语分类)
给下列24个词语分类,并把活用的字标出来。
草行露宿 管窥蠡测 师心自用 丰衣足食 唇枪舌剑 日积月累
息事宁人 衣锦还乡 先忧后乐 飞沙走石 车载斗量 翻天覆地
披坚执锐 旭日东升 秀色可餐 抱残守缺 献身四化 治国安民
服务顾客 闭月羞花 衣冠禽兽 羞与为伍 造福后代 生死肉骨
1、词性发生变化
披坚执锐 衣冠禽兽 衣锦还乡 抱残守缺 秀色可餐
2、名词作状语 草行露宿 管窥蠡测 唇枪舌剑 车载斗量
旭日东升 日积月累
3、使用用法:使… 息事宁人 闭月羞花 飞沙走石 翻天覆地 生死肉骨
丰衣足食 治国安民
4、意动用法:以……为…… 师心自用 先忧后乐 羞与为伍 5、未动用法:为……而…… 服务顾客 献身四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造福后代
成语中的词性活用
词类活用主要有名词的活用、形容词 的活用、动词的活用和数词的活用四种。
一、名词的活用
成语中名词活用的现象比较多,可 分为两大类: 一是名词活用作动词; 一是名词作状语。
(一)名词活用作动词
一个名词,在某个特定的语言环境中, 如果它出现在动词应当出现的位置上,在意 义上又不能用这个词本身所固有的意义把句 子解释通,而应当换成一个与这个名词直接 有关的动词或动词性短语的意义来解时,就 可以说这个名词活用成动词了。共分三种情 况:①名词的使动用法;②名词的意动用法; ③名词活用作一般动词。
鱼肉百姓 草菅人命
幕天席地
3、吾从而师之 4、孔子师郯子
3. 名词活用作一般动词
所谓名词活用为一般动词,就是 指名词活用为动词后没有使动用法和 意动用法的现象。
(1)副词+名词 (2)名词+名词 (3)几种特例
⑴副词+名词
副词在句子中一般只作动词或形 容词的修饰语,名词放在副词(主要 是“不”)的后面,便具有了动词的 性质,活用为动词。
精兵简政 发扬光大 含糊其辞 高视阔步 光宗耀祖 涸泽而渔 独善其身 正本清源
2、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形容词的意动用法,是主观上认为后面
的宾语具有这个形容词的性质或状态。 《成语》中例子有四: 不耻下问 是古非今 不远千里 文人相轻
3 、形容词活用为一般动词 这主要有两种情况:
1、时间பைடு நூலகம்词作状语
在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中,时间名词都
可以作状语,但意义有所不同。古汉语 中,时间名词放在动词前,用来表示动 作行为频繁不间断的意思。时间名词作 状语,主要有三种用法:
成语中的词类活用
成语中的词类活用汉语成语是在汉语文化背景下形成的一种特殊的词类,具有浓厚的文化内涵。
习惯上,它们用于表达一种比喻意义,常常比一般词语更生动表达情感。
在语言文字中,它们除了提供简洁鲜明的表达外,还具有多样性和丰富性。
汉语成语使用者可以通过肯定、否定、正反对比、反讽等不同的方式活用这类词语,使用它们来表达更多的意思。
汉语成语被广泛应用于日常生活的不同场合。
例如,表示褒贬,表达感情等。
例如,“识时务者为俊杰”、“鹤立鸡群”等。
它们常用于让某些事情显得框架独立,以及表达深刻蕴涵,而这些蕴涵必须依赖于上下文,以使语义更加清晰。
此外,成语中的词类也可以被用来表达引申义、拟人的意义,如“捧腹大笑”、“黔驴技穷”等。
在文学作品中这种活用更为常见,如诗歌、小说、散文等。
这类活用的危险之处也不容忽视,如成语的堆砌或者拘泥于意象,必须当心使用。
有时候,汉语成语可以用来作为谚语来表示一种观点或者做某件事情的忠告,如“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宁可不作,莫作糟糕”等,在当今社会中,这类谚语仍然被广泛使用。
汉语成语是汉语语言文化中最具代表性的词类之一,它们可以用来表达一系列情感和想法。
它们可以在不同的语境中被活用,比如表达、讽刺、褒贬,或者用作谚语。
掌握好汉语成语,能更有效地表达完成思维,从而提高文字描述的修辞能力,提高文字表达能力。
汉语成语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在汉语语言文化中具有重要意义,丰富了汉语文化的内涵,助力中国文化的传播。
要掌握好汉语成语,应该从提高自身文化修养、语言能力、文学鉴赏能力入手,学习汉语成语的正确使用,从而拓宽文化视野和思维条件,增强文字表达能力。
2016.11.12从成语中的词类活用现象透视文言词类活用特点规律
如:身体力行(体验、实行), 洞烛其奸(照亮),计日程功( 计量、考核),韩信将兵(带领 )等。
文言语句实例分析2
7、晋军
函陵,秦军氾南。
8、有一老父,衣褐,至良所。(有一位
老人,穿着麻布的短衣,来到张良所住 的地方) 规律三:两个名词连用,其中一个名词可 能活用为动词
名词活用为一般动词规律
1 ﹑左右欲刃相如 1 名+宾语 ·· 2 ﹑ 一狼洞其中 2 名+补语 ·· 3 ﹑ 非能水也 3 能愿动词+名词 · 4 ﹑ 二月草已芽 4 副词+名词 · 5 ﹑ 置人所罾鱼腹中 5 所+名词 · 6 ﹑ 去今之墓而葬焉 6 “而”前后的名词 · 距离现在修墓安葬他们 · 7、 北面而事之。 7 名+之 8、无乃尔是过与? 8 名+助词 识别
使人民有甘甜美味的饮食、华丽的衣服、子 “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始吾弗 信。” 《庄子· 秋水》
我曾经听说仲尼(孔子)懂得的东西太少、伯夷的高义不值 得看重(的话语),刚开始我不相信。
“夫差智太宰嚭而愚子胥,故灭于越。”
《韩非子· 难三》
•吴王夫差认为太宰嚭聪明而伍子胥愚蠢,结果被越国所灭。
第二类,形容词活用作动词可分为三种情况:
1、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如:正本清源(使……正、使 ……清)、高视阔步(使……向上;使……阔大)、光宗
耀祖(使……光耀)、独善其身(使……善)。
2、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不耻下问(以……为耻)、是古
非今(认为……对的;认为……不对)、不远千里(以
……为远)。
3、形容词活用为一般动词。 如:集思广益(增广、扩大
动词活用为名词
主语位置
规律总结
转载成语中的词类活用现象
2010-03-09 09:38:06| 分类:|举报|订阅转载成语中的词类活⽤现象成语中的词类活⽤现象字号 所谓词类活⽤,就是只在古汉语中某些词可以按照⼀定的语⾔习惯灵活运⽤,在句中临时改变它的语法功能。
例如《战国策·触龙说赵太后》:“进媪尊长安君之位”,形容词“尊”在这⽤做使动⽤法,后⾯加了宾语“长安君之位”,意思是“使长安君之位尊”。
本来形容词经常⽤做主语、宾语、定语,后⾯不能跟宾语,⽽在这由于语⽤习惯灵活运⽤为使动。
词类活⽤在古汉语中⽐较普遍,但就整个成语系统来说,⼜属于⼀种特殊的现象!本⽂共涉及到235个成语,都有词类活⽤现象,是在查阅了6000多个成语的基础上总结归纳得出的。
⼤体⽽⾔,成语中的词类活⽤可分为七种类型,以下分别作以分析论述。
⼀、名词活⽤为⼀般动词。
名词活⽤为⼀般动词在古代汉语中是⽐较常见的语法现象,⼤致有六种条件。
本⽂⼀⼀列 举出来,并且对其中某些成语从语源⽅⾯试加论析。
1、副词后⾯的名词⽤作动词。
例如“不期⽽遇”“未⾬绸缪”“莫名其妙”“⽆偏⽆党”,这四个成语中的“期、⾬、名、党”原本皆为名词,但因为有否定副词“不、未、莫、⽆”的修饰⽽活⽤为动词,意思分别是“约定⽇期”、“下⾬”、“说出”、“偏私”。
词类成语还有: 不谋⽽合不⽑之地不速之客横⾏不法不名⼀钱 2、两个名词连⽤,如果它们不是修饰关系也不是并列关系,则其中⼀个名词活⽤为动词。
例如“囊萤照读”,语出唐欧阳询等《艺⽂类聚》卷九⼗七引《续晋阳秋》:“车胤字⼦武,学⽽不倦,家贫,不常得油,夏⽇⽤练囊盛数⼗萤⽕,以夜继⽇焉。
”其中囊本为名词“⼝袋”,和名词“萤”连⽤,活⽤为动词,释为“⽤囊装”。
再如⾷租⾐税,语出《史记·平淮书》:“是岁⼩旱,上令官求⾬,⼘式⾔⽈:‘县官当⾷租⾐税⽽已,今弘⽺令吏坐市列肆,败物求利。
亨弘⽺,天乃⾬。
’”名词“⾐”与“税”连⽤,“⾐”活⽤为动词,意思是“穿⾐”。
成语中词类活用
成语中词类活用成语中词类活用成语是定型化的固定词组或短句,是一个完整的意义单位。
成语很多是古汉语演变而成的,这些成语中有许多词类活用的情况。
如名词用如动词,动词、形容词、名词用作使动,名词作状语等,如果我们还按它原来的词性理解它的意义,对成语的理解就产生岐义。
了解成语中词类活用的情况,不但有助于我们正确理解和使用成语,而且对帮助我们学习古汉语也是很有用的。
下面介绍成语几种词类活用的情况。
一、成语中名词用如动词例:1、一鼓作气这个成语出自《曹刿论战》:“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一鼓作气”意思是说,第一次击鼓士气旺盛。
“鼓”,名词用如动词,击鼓。
2、绳之以法“绳”,原意指墨斗线。
这里作纠正讲。
用法令、法则纠正。
《书.同命》:“绳衍纠谬,格其非心。
”“绳”和“纠”,都是动词。
3、未雨绸缪还未下雨就先酝酿,做准备。
“雨”,名词用如动词。
4. 兵不血刃意思是说未经血战就取得胜利,形容战事顺利。
血,血染,名词用如动词。
《山海经.南山经》:“其名曰白皋,可以血玉。
”其注云:“血,谓可染玉作光彩。
”5、不衫不履意为不穿衣服不穿鞋子,形容不修边幅的人。
衫:穿衣。
履:穿鞋。
6、原原本本前一个“原”作“追溯”讲,动词。
后一个“原”作“根原”讲,名词。
前一个“本”作“根据”讲,动词。
后一个“本”意为“本来”,名词。
这个成语的意思是说追溯事情发展的由来。
如“本本主义”,意思是一切都要根据书本写的(或原来的)行事。
《伶官传序》:“原庄宗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
”7、箪食壶浆此成语见《孟子.梁惠王下》:“箪食壶浆,以迎王师。
”用箪盛(吃的),用壶装(喝的),迎接王师。
箪,一种盛食物的竹器。
箪,壶,名词用如动词。
8、有口皆碑意为人人称颂。
碑,名词用如动词。
9、相形见绌互相比较就显出彼此的不足。
形,形状。
在成语里作动词,比较的意思。
10 、不甘后人不甘落在别人后面。
后,方位词。
成语中用如动词,落在........后面。
汉语成语中词类活用现象浅谈
表 示 “ 里 出产 的东 西 、家 里 的收 入 ” ; “ ”也是 动 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上面 已有论及 ,在此不赘述 。) 地 生 词 ,和 “ ”构 成动宾关 系 ,但它 不是一般 的动宾关 系, 之
( 的地 方 、 远 的地 方 ) 、锄 强扶 弱 ( 势 人 群 、 坏 人 , 近 强
( 鼠、狗一像 老 鼠、狗 一样 )等等 ,这些成 语中加 点的词 弱势群体 )等 。这类对 称性结构 的成语都是 由两个 动宾式 都 是名 词 ,但 与 其后 的动 词 不是 陈述 与 被 陈述 的 主谓 关 的 词 组 成 , 其 中 的宾 语 都 是 形 容 词 , 而 在 汉 语 常 规 语 法 中 系 ,而是修饰 与被修饰 的状 中关 系,表示行 为动作发 生的 作 宾 语 的 常 常 是 名 词 或 代 词 ,所 以 在 这 些 成 语 中作 宾 语 的 时 间、处所 、所 使用 的工具 、方 式及 状态等 。对这一类 成 形容词无疑 活用作名 词 了。再如青 黄不接 ( 没有成 熟的作 语 中名词活用 的理解 ,诀 窍就是在名 词前加 一个介词 ,介 物 、成熟 的作物 )、软硬兼施 ( 的和 硬的手法 )、雅 俗 软 词 短语充 当状 语是常见 的用法 ,让名词和介 词一起构 成介 共赏 ( 高雅 的和低俗 的 ),这类主 谓结构 的成语 ,主语是 词短语,这样就不会对这类 成语造成误解 了。 二 、成语中动词 的活用 形容词活用作名词。
而 是 使 动用 法 , 即主 语 “ ”使 宾语 “ ”生 。 君 之 四 、 结语 上 面 的分 析 只 是 简 单 谈 及 成 语 中 的 词 类 活 用 现 象 , 因
成语中的名词活用
成语中的名词活用江西省上饶县第七中学谢甫安成语中的词类活用,与文言文中的词类活用情况是一致的,主要有名词、形容词、动词和数词的活用。
所谓的“活用”,就是在成语或句子中,按一定的语言习惯,把甲类词临时转化为乙类词用。
“活用”可划分为两种类型:第一种是词性的改变;第二种是语法功能的改变。
本节微课仅就常用成语中的名词活用现象进行解说,以资认清其规律。
(一)名词活用作一般动词1、副词+名词副词在成语中一般只作动词或形容词的修饰语,名词放在副词(主要是“不”)的后面,便有了动词的性质,活用为动词。
如:①不胫而走——胫,小腿。
名词活用为动词“长小腿”。
没有长腿却能跑。
比喻事物无需推行,就已迅速地传播开去。
②不毛之地——毛,草木庄稼。
名词活用为动词“长草木”。
不生长草木庄稼的荒地。
形容荒凉、贫瘠。
③莫名其妙——名,表达、说出。
没有人能够说出其中的奥妙。
形容事情奇怪;不合常理。
类似的成语还有不稂不莠不云不雨不情之请莫名其妙华而不实不世之功不翼而飞不衫不履先礼后兵言必信行必果苗而不秀2、名词+名词两个名词(或名词性短语)组合,如果既不是并列结构,又不是偏正结构,就只能是由其中的一个名词活用为动词,形成主谓或动宾结构。
(1)成语中第一个名词活用为动词,就是动宾结构。
如①衣锦还乡——衣,动词,穿。
古时指做官后,穿了锦绣的衣服,回到故乡。
②平步青云——步:行走;青云:高空。
指人一下子升到很高的地位上去。
③礼贤下士——礼,以礼相待。
对有才有德的人以礼相待,对一般有才能的人不计自己的身分去结交。
类似的成语:袖手旁观——把手笼在袖子里,在一旁观看。
比喻置身事外,既不过问,也不协助别人。
洞烛其奸额手称庆韩信将兵计日程功(2)成语中第二个名词活用为动词,就是主谓结构。
如:①车水马龙——水,流水;龙,游龙。
车像流水,马像游龙。
形容来往车马很多,连续不断的热闹情景。
②心猿意马——猿,猴子跳;马,马奔跑。
心意好象猴子跳、马奔跑一样控制不住。
在成语中学习词类活用
在成语中学习词类活用古代汉语中常见的词类活用在成语中保留了很多,学生只要用心揣摩,就能在成语中体会到词类活用的基本规律。
一、名词活用为动词【示例】衣冠禽兽:衣冠本是名词,在成语中则活用为了动词,即穿着衣戴着帽。
衣冠禽兽常比喻品德败坏、行为如同禽兽的人。
莫名其妙:名本是名词,在成语中则活用为了动词,意思为“说出”。
此外,“不毛之地”中的“毛”意为“长庄稼”;“不人不鬼”中的“人”“鬼”意为“像人”“像鬼”……二、名词用作状语【示例】口诛笔伐:用言论、文字进行揭发或批判。
义不容辞:道义上不允许推辞。
山盟海誓:像山和海一样永恒不变。
烟消云散:像烟和云似的消散,常用来比喻事物完全消失。
风餐露宿:在风里吃饭,在露天睡觉,常形容旅途或野外生活的艰苦。
道听途说:从道路上听到,在道路上传说,一般指传闻的或没有根据的话。
星罗棋布:像星星似的罗列着,像棋子似的分布着,常形容多而密集。
土崩瓦解:像土崩塌、像瓦分解一样,常比喻彻底垮台或崩溃。
类似的成语很多,如日积月累、龙盘虎踞、玉洁冰清、字斟句酌、内忧外患、雷厉风行、神出鬼没、斗折蛇行……三、动词活用为名词【示例】见多识广:见,见到的;识,知道的。
救死扶伤:死,快要死的人;伤,受伤的人。
送旧迎新:旧,旧的(东西、事物);新,新的(东西、事物)。
四、形容词活用为名词【示例】扶危救困:危,危难的人;困,困难的人。
取长补短:长,长处;短,短处。
推陈出新:陈,旧的;新,新的。
苦尽甘来:苦,苦难的日子;甘,美好的日子。
此外,喜新厌旧、拈轻怕重、弃暗投明、无恶不作等也属于此类用法。
五、形容词的使动用法【示例】安邦定国:安(定),使……安定(巩固)。
良药苦口:苦,使……感到苦。
治国安民:安,使……安定。
虚怀若谷:虚,使……谦虚。
涸泽而渔:涸:使……干涸。
此外,安居乐业、穷兵黩武等也属于此类用法。
六、名词的使动用法【示例】汗马功劳:汗,使……出汗。
祸国殃民:祸,使……遭到祸害;殃,使……遭殃。
从成语看古代汉语语法现象
从成语看古代汉语语法现象从成语中,我们可以看到古代汉语的一些语法现象。
以下是一些例子:1.词类活用:在成语中,一些词类会进行活用,改变它们的词性。
例如,“春华秋实”中的“华”是名词,但在成语中作为形容词使用,意思是“繁盛、繁荣”。
2.省略句:在成语中,有时会省略一些成分,如主语、宾语等。
例如,“一暴十寒”中省略了主语“人”,意思是“即使是最容易生长的植物,晒一天,冻十天,也不可能生长”。
3.倒装句:在成语中,有时句子成分的顺序与现代汉语不同,需要进行倒装。
例如,“江河日下”中的“日”作“一天一天地”、“每日”解,意思是“一天天、每天”。
4.意动用法:在成语中,一些词会用作动词,表示某种动作或行为。
例如,“生死肉骨”中的“肉”用作动词,意思是“使死人复活”。
5.名词的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在成语中,有些名词可以具有使动或意动的功能。
例如,“汗牛充栋”中的“汗”具有使动用法,意思是“使……出汗”;“草菅人命”中的“草菅”具有意动用法,意思是“把……看作野草”。
6.动词的使动用法:在成语中,有些动词可以具有使动的功能,表示使宾语进行某种动作或行为。
例如,“劳民伤财”中的“劳”和“伤”都具有使动用法,意思是“使……劳,使……伤”。
7.形容词活用作动词:在成语中,有些形容词可以活用作动词,表示某种性质或状态的变化。
例如,“沉鱼落雁”中的“沉”和“落”都是形容词活用作动词,意思是“使……沉水,使……落地”。
8.名词活用作状语:在成语中,有些名词可以活用作状语,表示动作的方式或状态。
例如,“风驰电掣”中的“风”和“电”都是名词活用作状语,意思是“像风一样快,像电一样快”。
总的来说,成语是古代汉语语法现象的集中体现,通过研究成语,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古代汉语的语法特点。
成语中常见的词类活用归类
成语中常见的词类活用归类一、名词用作动词(1)动用规律:①名词+名词(非主谓、偏正关系)②所+名词③副词+名词④名词+代词⑤能愿动词+名词⑥名词+介词结构]⑦动词(动词短语)+而+名词或名词+而+动词(动词短语)⑧处在谓语的位置上(2)例词分析1、百年树.人名词+名词(下同)培育2、春花.秋实.开花、结果实3、名缰.利锁.像缰绳、像枷锁4、声东..击西.在东面、在西面5、师心自用把……当成老师6、天罗地网.像罗、像网7、幕.天席.地把……当作幕,把……当作席8、宵衣.旰食.穿衣、吃饭9、腰.金衣.紫腰挂(金印)、佩系(紫绶带)10、草菅..人命草、菅:草。
把……当作草11、汗.牛充栋使出汗12、不胫.而走副词+名词(下同)长小腿13、不蔓.不枝.长蔓长枝14、不毛.之地长草木15、不期.而遇约定日期16、不情.之请合乎情理17、不衫.不履.穿衫履18、不翼.而飞长翅膀19、莫名.其妙说明白20、大书.特书.写21、涅.而不缁.用涅(可作黑色染料的矾石)染、缁(黑色),变成黑色22、人心不古.像古人23、未风.先雨.刮风、下雨24、未雨.绸缪下雨25、华.而不实.名词+而+动词短语(下同)开花、结果实26、秀而不实.结果实27、础润而雨.下雨28、出将.入相.在谓语的位置上作将、作相29、飘飘欲仙.能愿动词+名词成仙二、名词作状语(1)规律:名词直接用在动词前面,而不是主谓关系(2)类型:①表示动作发生的时间②表示动作发生的处所③表示动作的工具④表示动作的方向⑤表示动作的态度、方式⑥表示动作的特征(表比喻)(3)例词分析:1、冰.消瓦.解表示特征(下同)像冰一样,像瓦片一样2、蚕.食鲸.吞像蚕一样、像鲸鱼一样3、鹅.行鸭.步像鸭、鹅一样4、抱头鼠.窜像老鼠一样5、风.驰电.掣像风、电一样迅速6、风.流云.散像风一样流动、像云一样飘散7、蜂.目豺.声像蜂一样、像豺狼一样8、蜂.拥而上像蜂一样9、蜂.拥而至像蜂一样11、瓜.分豆.剖像瓜、豆一样(分裂开)12、哭狼.嚎像鬼、狼一样13、龙.争虎.斗像龙虎一样14、虎.踞龙.盘像虎一样、像龙一样15、狼.吞虎.咽像狼、虎一样16、欢呼雀.跃像麻雀一样17、涣然冰.释像冰块一样消融18、火.烧火.燎像火一样19、鸡.争鹅.斗像鸡、鹅20、狼.奔豕.突像狼、猪21、鳞.次栉.比像鱼鳞一样、像梳子齿一样22、龙.腾虎.跃像龙、虎一样23、龙.骧虎.步像龙、虎一样24、人声鼎.沸像锅里的开水25、三足鼎.立像鼎一样26、神.出鬼.没像神鬼一样27、声名鹊.起像喜鹊一样28、石.沉大海像石头一样29、鼠.窃狗.偷像老鼠、狗一样30、土.崩瓦.解像土块、瓦片一样31、瓦.合之卒像瓦片一样32、席.卷天下像席子一样33、星.罗棋.布像星星、棋子一样34、蝇.营狗.苟像苍蝇、狗一样35、鱼.贯而入像鱼一样36、夜.不闭户在夜间37、早.出晚.归在早晨、在晚上38、秉烛夜.游在夜间39、风.餐露.宿在风中、在露天里40、道.听途.说在道路上42、怒火中.烧在胸中43、旁.敲侧.击在一旁、在旁侧44、里.应外.合在里面、在外面45、穴.居野.处在穴中、在野地里46、阳.奉阴.违表面上、背地里47、阳.奉阴.违表面上、背地里48、海水不可斗.量用斗49、目.指气.使用眼睛、用神情50、言.传身.教用语言、亲自51、颐.指气.使用腮帮、用神情52、箪.食壶.浆用箪、用壶53、耳提面.命当面54、貌.合神.离表面上、实际上55、面.授机宜当面56、身.体力行亲自57、上.窜下.跳向上、向下58、上闻下...达向上、向下三、动词用作名词(1)规律:动词处在主语或宾语的位置上(2)例词:1、报喜.不报忧.高兴(忧愁的事)2、路不拾遗.丢失的东西3、救死.扶伤.死去的人、受伤的人4、量入.为出.收入的钱物、支出的钱物5、送往.迎来.走的人、来的人6、兴废.存亡.废弃的东西、灭亡的东西7、兴灭.继绝.灭亡的(断绝的)人或物四、动词作使动词(1)规律:不及物动词后面带宾语(2)例词:2、不了了.之使结束3、败.国丧.家使失败、使丧失4、保国安.民使安定5、阪上走.丸使……快跑6、草草了.事使结束7、沉.鱼落.雁使……沉落8、楚楚动.人使……心动9、触目惊.心使震惊10、打草惊.蛇11、大显.身手使显现12、荡.气回.肠使振荡、使回环旋绕13、斗.鸡走.狗使争斗、使跑14、多难兴.邦使振兴15、颠倒..是非使颠倒16、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使感动、使明白17、振.聋发.聩使…振奋、使…受到启发18、惊.心动.魄使惊骇、使震动19、惊.世骇.俗使震惊、使害怕20、灰.心丧.气使消沉、使丧失21、回.心转.意使回转22、回.天之力使回转23、祸.国殃.民使遭祸、使遭殃24、聚.精会.神使会聚25、开柙出.虎使出来26、落井下.石使下沉27、妙手回.春使回转28、破釜沉.舟使…下沉29、倾.国倾.城使…倾倒30、倾.家荡.产使…丧失殆尽31、丧.权辱.国使…丧失、使受辱33、投膏止.火使…停止34、望而却.步使…倒退35、下阪走.丸使…跑36、显.亲扬.名使…显耀、使…传扬37、兴.家立.业使…振兴、使…建立38、羞.花闭.月使…害羞、使…躲藏五、形容词用作名词(1)规律:形容词处在主语或谓语的位置上。
斗折蛇行句子中有词类活用现象的词语
斗折蛇行句子中有词类活用现象的词语
斗折蛇行是一个动词短语,其中折是一个动词,表示弯曲、翻转的动作。
斗折蛇行这个成语用来形容行进或进行某种活动时遇到困难、曲折而耗时较长。
其中的活用现象主要是动词折的活用。
其他词类活用现象的词语有:
- 斗:名词斗可以表示争斗、战斗的行为。
动词斗可以表示争斗、打斗。
- 蛇:名词蛇可以表示爬行动物。
动词蛇可以表示蜿蜒、曲折
行进。
需要注意的是,斗折蛇行这个成语中的斗和蛇并没有词类活用,而是指代特定的动作或形象。
2016.11.12从成语中的词类活用现象透视文言词类活用特点规律课件
一、名词活用作状语。 1、时间名词作状语。
例如:日理万机、日新月异。日积月 累、蒸蒸日上。朝不虑夕、朝闻夕改 。
文言语句实例分析3
1、上食埃土,下饮黄泉。
2、日削月割,以趋于亡。
3、南取汉中,西举巴蜀…… 规律一:表示时间、方位的名词常 常活用为状语。
2、普通名词作状语。
A、表示方位和处所。
如:金榜题名(金榜上);风餐露宿; 管窥蠡测guǎn kuī lí cè (从竹管孔看 天;用贝壳做的瓢测量海水.比喻对事物 的观察狭窄、片面;见识肤浅);道不拾 遗等。
① 余观乎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 一:全、满
第二类,形容词活用作动词可分为三种情况:
1、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如:正本清源(使……正、使 ……清)、高视阔步(使……向上;使……阔大)、光宗 耀祖(使……光耀)、独善其身(使……善)。
2、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不耻下问(以……为耻)、是古 非今(认为……对的;认为……不对)、不远千里(以 ……为远)。
⑧惊天动地 惊:使……震惊。动,使……震动。
⑨可烧而走也 走,使……逃跑。
⑩焉用亡郑以陪邻 《左传》 陪,使……增加。
⑪既来之,则安之。来:使……来到。动安,使……安居。
12 项伯杀人,臣活之
活:使……生存(不判死刑)
名词的使动用法,
如 : 报 仇 雪 耻 ( “ 使 …… 昭 雪 ” )、 祸国殃民(“使……受害” 、 “ 使 …… 遭 殃 ” ) 、 汗 牛 充 栋 (“使……出汗)等。
﹑﹑左一右狼欲洞刃·其相·中·如·
1 2
名+宾语 名+补语
3 4
﹑ ﹑
非 二能 月·水草也已·芽
3 4
能愿动词+名词 副词+名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成语中的词类活用现象
在中文语言中,成语是一种重要的修辞手法,常常用来表示某种特定的意思或
者信息。
成语作为语言构件,经常出现在文学作品或者日常交流中。
它们经过长时间的生活和文化的沉淀,具有深刻的文化内涵和历史价值。
成语由于具有一定的固定形式,常常可以发生一些词类活用现象。
在本文中,我们将讨论成语的这种词类活用现象,以及这种现象所反映的中文语言特点。
一、成语中的名词活用
许多成语中的词语原本是名词,但在成语中被用作动词,这种现象称为名词活用。
例如,“画蛇添足”中的“蛇”原是名词,表示一种爬行动物,但在成语中,它被
动词“画”的宾语,表示一个负面的意义——在完美的事物上额外添加不需要的元素,导致它变得更不完美。
“井底之蛙”中的“蛙”也是一个名词,表示一种两栖动物。
但在成语中,它被用
作主语,表示一种狭窄的心态。
这种词类转换反映了中文语言的词汇经济性和表达能力的灵活性。
二、成语中的动词活用
除了名词活用外,成语中还存在动词的活用形式。
例如,“隔岸观火”中的“观火”原本是一个动词,表示观看火灾,但在成语中,它被用作名词,表示站在一边
看别人的事情发生,自己没有干预或提供帮助。
“画龙点睛”中的“点睛”也是一个动词,在本意上表示为一幅画作点上最后一个点;但在成语中,它表示在已经很好的文章或事物上再加上一点点的精华,从而让它更完美。
这种动词活用的变化也反映了中文语言的语法结构和表达方式的多样性。
三、成语中的形容词活用
相比于动词和名词的活用,在成语中形容词的活用形式并不常见。
但是,一些成语中也会有形容词的转化。
例如,“满腹经纶”中的“经纶”本是一个形容词,表示有经纬知识的人;但在成语中,“经纶”变成了名词,表示知识的储备和丰富。
“滥竽充数”中的“充数”是一个名词,但在成语中,它被变成了形容词,结合滥用“竽”,表示用一些无用或者不太合适的人或物来填补人员名单或者场景,以便让其看起来完整。
这种形容词活用的变化反映了中文语言的修辞和比喻能力。
总之,成语是中文语言中重要的修辞手法之一,常常用来表示某种具体的含义或者信息,并且在某些成语中,词类会被转化。
这种词类活用现象反映了中文语言的表达能力、语法结构和词汇经济性,也对中文的学习和理解有着重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