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中国古典园林植物造景
中国古典园林水体植物造景方式
![中国古典园林水体植物造景方式](https://img.taocdn.com/s3/m/c8560616ac02de80d4d8d15abe23482fb4da0232.png)
中国古典园林水体植物造景方式中国古典园林以其独特的设计理念和精美的水体植物造景方式而闻名于世。
水体植物在园林中充当了重要的角色,既为园林增添了生机和美感,又与其他园林元素相互呼应,形成了独特而和谐的景观。
在中国古典园林中,水体植物造景方式多种多样,下面将介绍其中几种常见的方式。
一、荷花池荷花在中国古典园林中被广泛应用,常常出现在荷花池中。
荷花池一般为圆形或方形,池水清澈见底,荷叶遮蔽了部分水面。
荷花的花朵呈现出丰富多彩的颜色,如红、白、粉等,给人以美的享受。
荷花池的周围常常种植一些绿色植物,如芦苇、菖蒲等,以增加池边的绿意。
荷花池的造景方式使人们仿佛置身于大自然中,感受到了宁静与美好。
二、池塘石桥池塘石桥是中国古典园林中常见的景观之一。
池塘中的石桥通常由几块大石头拼接而成,形状独特,给人以稳重而庄重的感觉。
石桥两侧常常种植一些水生植物,如睡莲、芦苇等,以增加池塘的生机和美感。
在池塘中行走于石桥之上,可以近距离欣赏水中的植物和鱼虾,感受到水的清凉和生命的活力。
三、假山流水假山流水是中国古典园林中常见且重要的水体植物造景方式之一。
假山通常由天然石材堆砌而成,形状各异,给人以奇特而瑰丽的感觉。
在假山的周围布置流水,使水从假山上流下,形成瀑布或小溪,给人以清凉和舒适的感觉。
假山的表面常常种植一些藤蔓植物,如常春藤、爬山虎等,以增加其自然和野趣。
假山流水的造景方式使人们仿佛置身于山间的溪流之中,感受到了大自然的宁静和美丽。
四、庭院小池庭院小池是中国古典园林中常见的水体植物造景方式之一。
庭院小池通常为方形或圆形,面积较小,池水清澈见底。
小池中常常种植一些水生植物,如荷花、芦苇等,以增加池水的生机和美感。
庭院小池的四周常常种植一些花草,如牡丹、月季等,以增加庭院的色彩和芬芳。
庭院小池的造景方式使人们在繁忙的都市中找到了片刻的宁静和悠闲。
以上是中国古典园林中水体植物造景的几种常见方式。
这些方式都以植物为主要元素,通过合理的布置和搭配,营造出了独特而美丽的景观。
植物造景在中国古典园林中的应用
![植物造景在中国古典园林中的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fdd33e2508a1284ac85043e2.png)
植物造景在中国古典园林中的应用作者:李志民来源:《现代园艺·下半月园林版》 2014年第7期李志民(桂林市植园绿化工程有限责任公司,广西桂林541004)摘要:园林植物造景是指运用植物的形体、色彩及与周边环境的关系,通过大小、高矮等,或孤植、或三五成群、或立于水边、或藏于屋角等的形式来创作园林环境景观。
本文通过剖析园林植物造景在中国古典园林中应用的重要性和广泛性,进一步剖析中国古典园林的发展和造园艺术手法。
关键词:古典园林;植物造景;造园艺术古典园林是我国古代人民留下的瑰宝,更是我国园林文化的无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从大气磅礴的皇室园林,到小家碧玉的江南庭院,从北方园林的庄重严谨,到岭南地区的巧夺天工,无处不散发着园林工作者的智慧。
而在构成古典园林的四大要素山石、水体、植物以及建筑中,植物绝对是最具独特艺术魅力的那一个,绝对是古典园林画卷中最浓的一笔。
1植物造景在中国古典园林中的重要性园林,来源于人们对植物种植和栽培的过程,纵观世界造园历史,建筑、植物、叠山、理水是园林中的基本的构成要素。
而在这些基本要素中,建筑、叠山、理水更多的是起到制造空间的作用,而植物才是赋予园林生命力的要素。
观赏植物,主要可以分为观花类、观果类、观叶类、闻香类、松针类、竹类、藤蔓类、水生植物、竹类等等。
一方面,植物造景可以起到烘托的作用,有山水一定要有植物,如果没有了植物的衬托,山水和建筑也就没有了生机盎然的意境;另一方面观赏植物不仅可以带给人们感观上的享受,还可以带给人们很多艺术美感。
比如,曹雪芹的作品《红楼梦》描写的文学园林中的巅峰之作大观园,园中配置了各种不同的观赏植物,比如,贾宝玉怡红院里的海棠;林黛玉潇湘馆里的遍地翠竹;惜春藕香榭里临水所种植的荷花;妙玉栊翠庵里开的茂盛的红梅……除此之外,观赏植物能够净化园林环境,为人们提供适宜的环境。
植物具有很多作用,比如保持水土,净化空气,调节小环境气候等等。
还有一些水生植物具有增进水质、净化水体的透明度和清洁度。
中国古典园林中的植物造景
![中国古典园林中的植物造景](https://img.taocdn.com/s3/m/705c4195561252d381eb6eb0.png)
2015年第9期现代园艺1植物造景的概念传统的植物造景,就是利用乔木、灌木、藤本及草本植物来创造景观,充分发挥植物本身形体、线条、色彩等自然美,配置成一幅幅美丽动人的画面,供人们观赏。
植物造景是营造园林景观的重要手段,强调视觉上的美感,随着时代的发展,植物造景被赋予了生态、可持续等更为广泛的含义,然而这一切都是基于传统植物造景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
2植物与园林的关系植物一直以来都是园林中运用最为广泛的素材,并且与山、水、建筑共同构成了中国古典园林四要素,可见其不可或缺的地位。
植物与园林可谓相互依存、相互衬托。
园因木而古,木因园而神,经历成百上千年遗留下来的古典园林瑰宝,我们能从一株株参天古木中感受到它的古老沧桑,亦能从雅致的园子中欣赏到植物自然生长的生动姿态。
中国古典园林是将大自然美景浓缩到有限的空间,在园内展示奇花异木、秀峰怪石、碧水流泉、亭台楼阁等,它的崇尚自然美、讲究诗情画意等特色,都是在对这四大要素的整理、加工、塑造的基础上逐步形成的[2]。
3中国古典园林植物造景的特点3.1人格化我国古代文人造园家具有高雅的志趣,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因此他们常常在自己所营造的景园中,间接地传达自己的思想。
以比拟、联想的手法赋予园林植物人格特色,是他们多用的手法。
通过园林植物的生态特性,看到人性的品格,借以表达自己的思想意志,或寄情于景,或因景生情。
如梅、兰、竹、菊被称为花中四君子,在古典园林中也被广泛运用。
扬州的个园园名即源自于“月映竹成千个字”中的“竹”字,园主人借园内遍植的翠竹,传达自己正直不阿的思想品德。
又如苏州拙政园园主,在园中建芙蓉榭,古时芙蓉指荷花,荷花天生丽质,被喻为花中君子,它也正是园主寄情花草,清高脱俗,追求人生的另一种超凡境界的生动体现。
3.2诗情画意的表达我国古典园林深受古代山水诗、山水画的影响,一直具有诗情画意的美感,在植物造景上,也充分考虑植物的自然生长形态和习性,力求将植物的色、香、韵在景中融合,营造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景观效果。
中国古典园林水体植物造景方式
![中国古典园林水体植物造景方式](https://img.taocdn.com/s3/m/fac2463653ea551810a6f524ccbff121dc36c545.png)
中国古典园林水体植物造景方式
中国古典园林水体植物造景方式有以下几种:
1. 池塘造景:在古典园林中,常常设置有池塘,如莲花池、荷花池等,池塘中种植着各种水生植物,如荷花、睡莲等,营造出恬静、清幽的氛围。
2. 水流造景:通过在园林中设置水流,如小溪、瀑布等,流水经过不同的水景拐弯、落差和缓急变化,形成了宛转起伏的水景,水流上种植竹子、芦苇等植物,营造出清凉、静谧的景观。
3. 走廊造景:古典园林中经常有走廊,走廊两侧通常种植有花木,如厚重的树木、开花的藤蔓等,形成自然的绿色隧道效果。
4. 石阶造景:在水体附近设计石阶,石阶两侧种植茂盛的花草,使人在上下行走时能感受到清新的花香和湿润的空气。
5. 壁画造景:在水体周围的墙壁上绘制壁画,常常绘制山水画或花鸟画来装饰,增加园林的艺术感和文化氛围。
综上所述,中国古典园林水体植物造景方式以池塘、水流、走廊、石阶和壁画等多种方式来营造自然、恬静、清幽的园林环境。
中国古典园林构景方法(九种全)
![中国古典园林构景方法(九种全)](https://img.taocdn.com/s3/m/b0ef71ef19e8b8f67c1cb96b.png)
中国古典园林构景方法1、抑景俗称“先藏后漏”,“欲扬先抑”。
如进门见假山,则为山抑;见树丛,则为树抑。
中国传统艺术历来讲究含蓄,所以园林造景也决不会让人一走进门口就看到最好的景色,最好的景色往往藏在后面,这叫做“先藏后漏”,“欲扬先抑”,“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采取抑景得办法,才能使园林显得有艺术魅力。
如园林入口处常迎门挡以假山,这种处理叫做“山抑”。
2、透景美好的景物被高于游人视线的地物所遮挡,须开辟透景线,这种处理手法叫透景。
要把园内外主要风景点透视线在平面规划设计图上表现出来,并保证在透视线范围内,景物的立面空间上不再受遮挡。
在安排透景时,常常与轴线或放射型直线道路和河流统一考虑,这样做可以减少因开辟透景线而移植或砍伐大量树木。
透景线除透景外,还具有加强“对景”地位的作用。
因此沿透景线两侧的景物,只能做透景的配置布景,以提高透景的艺术效果。
3、添景当远方自然景观或人文景观,如果中间或近处没有过渡景观,眺望时就缺乏空间层次。
如果在中间或近处有乔木或花卉作中间或近处的过渡景,这乔木或花卉便是添景。
添景可以建筑小品、树木绿化等来形成。
体型高大姿态优美的树木,无论一株或几株往往能起到良好的添景作用。
远景在水平方向视界很宽,但其中又并非都很动人,因此,为了突出理想景色,常将左右两侧以树丛,树干,土山或建筑等加以屏障,于是形成左右遮挡的狭长空间,这种手法叫夹景,夹景是运用轴线,透视线突出对景的手法之一,可增加园景的深远感。
夹景是一种带有控制性的构景方式,它不但能表现特定的情趣和感染力(如肃穆、深远、向前、探求等),以强化设计构思意境、突出端景地位,而且能够诱导、组织、汇聚视线,使景视空间定向延伸,直到端景的高潮。
4、夹景当风景点的远方,或自然的山,或人文的建筑(如塔,桥等),他们本身都很有审美价值,如果视线的两侧大而无当,就显得单调乏味,如果两侧用建筑物或者树木花卉屏障起来,使得风景点的更显得有诗情画意,这就是夹景。
中国古典园林水体植物造景方式的四个特点
![中国古典园林水体植物造景方式的四个特点](https://img.taocdn.com/s3/m/1c0b2c3a02d8ce2f0066f5335a8102d276a261eb.png)
中国古典园林水体植物造景方式的四个特点首先,古典园林水体植物造景注重自然与人工的和谐统一、古人追求的是以自然为本的特点,建筑和植物的选择都尽量符合自然的规律。
水体植物的选择也遵循了自然原则,如利用湖泊、池塘、溪流等水体,让水在园林中自由流动,并通过山石的摆放和水面的倒影来营造出自然的景观。
其次,古典园林水体植物造景重视对称和对比。
古人认为对称是一种美学原则,因此在园林中对称的布局非常常见,如对称的亭台楼阁、对称的花坛和树木等。
同时,在对称的基础上,古典园林也善于运用对比来增加景观的变化和层次感,如在大片绿植中穿插一些花卉,或者在平缓的水面上布置一些突起的岩石等。
第三,古典园林水体植物造景讲究景物的转变和变化。
景物不是静止不变的,而是随着人的行走而逐渐展现出来的。
这种变化可以通过不同角度或不同位置的观赏来实现,也可以通过不同季节和天气的变化来呈现。
例如,在古典园林的湖泊或池塘中,人们可以通过不同的角度欣赏到不同的景致,或者在不同的季节里观赏到植物的不同花期或落叶变化。
最后,古典园林水体植物造景强调的是多样性和丰富性。
古人认为园林应该是一个让人们彻底放松心情、陶冶情操的地方,因此在水体植物的造景中注重了多样性和丰富性。
园内的植被以及水中的生物种类和数量都会经过精心的设计和安排,以达到丰富景观的目的。
另外,为了增加园林的多样性,古代园林经常将不同风格和特点的园林元素融合在一起,如山水之景与花木之景的结合、池塘与蜿蜒小路的交错等。
总之,中国古典园林水体植物造景方式具有自然与人工的和谐统一、对称和对比、景物的转变和变化以及多样性和丰富性等四个特点。
这些特点都体现了古代园林艺术追求的自然美和人文美,使人们能够在园林中感受到大自然的魅力,获得身心的放松和愉悦。
中国古典园林植物造景手法初探——以南京瞻园为例
![中国古典园林植物造景手法初探——以南京瞻园为例](https://img.taocdn.com/s3/m/3aab5279b94ae45c3b3567ec102de2bd9605de82.png)
中国古典园林植物造景手法初探——以南京瞻园为例刘丛禹【摘要】中国古典园林中的植物造景对于文化意境的营造、审美情趣的传达,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瞻园作为南京古典园林的代表,建于明朝,后经刘敦桢先生主持修复,其植物造景手法集合了刘敦桢先生对苏州古典园林的认识与研究,具有宝贵的研究价值.文章通过对南京瞻园的植物配置进行观察和研究,寻找不同情境下瞻园的布植手法,并进行归纳总结,以对中国古典园林植物造景手法进行具象的初步探索,为后期中国古典园林建设以及古典园林修复的植物造景上提供参考.【期刊名称】《建筑与文化》【年(卷),期】2019(000)008【总页数】2页(P111-112)【关键词】瞻园;古典园林;植物造景【作者】刘丛禹【作者单位】禹东南大学【正文语种】中文前言中国古典园林是中国建筑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独特的艺术价值和文化内涵给中国古典建筑艺术增添了瑰丽的一笔。
中国古典园林主要由建筑、山水、植物景观构成,其中,植物造景是园林建造中极为重要的一环。
园林起始于单纯的植物种植,无论是过去还是未来,植物在园林中的地位都是不可动摇的。
园林中植物配置质量往往是影响园林质量的最重要的要素之一。
植物景观在园林建设中一般占有百分之七十到八十的面积,“无论在发挥生态效益创造优美景观还是体现当地的历史文化的自然特征方面,植物景观的重要作用都是无法替代的”[3]。
南京是我国四大古都之一,曾经长期处于中国南方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地位。
历代权贵在此先后建造了大量苑囿和私家园林。
随着岁月流逝,绝大多数都消失殆尽。
目前还能够保留些许旧貌的,只有明中山王府的瞻园和太平天国天王府的西花园两处。
瞻园位于南京城南瞻园路夫子庙西,坐北朝南,建于明代。
入清徐宅改为衙署,民国之后,峰石花木多被损毁,1958 年由刘敦桢先生主持重修与扩建。
瞻园的园林部分(不含太平天国历史博物馆)占地面积约21000m2,绿地率为67.5%(若不算水面,绿化率为56.1%),绿化覆盖率为78%[6]。
江南古典园林植物造景分析——以扬州片石山房为例
![江南古典园林植物造景分析——以扬州片石山房为例](https://img.taocdn.com/s3/m/68fa95df88eb172ded630b1c59eef8c75fbf95b8.png)
园林与建筑江南占典园林植物造景分析——以扬州片石山房为例□王子豪刘力维摘要:该文作者基于植物配置赏析的角度,通过实地考察和文献参考的方式搜集资料,研究扬州“晚清第一园”何园中片石山房的植物造景。
首先梳理片石山房的历史变迁;其次分析片石山房植物景观与山石、水体和建筑三个方面的搭配,发现片石山房内植物种类偏少,但配置方式多样且富有意蕴;再次总结片石山房植物造景特点并提出优化意见;最后得出对现代园林植物造景的启示,希望有助于研究何园片石山房和推动现代园林的发展。
关键词:植物景观配置片石山房一、片石山房历史变迁何园位于扬州城南花园巷,以湖石著称。
园中片石山房的湖石假山据陈从周考证,为石涛叠石的“人间孤本”清光绪九年(1883),何芷舠卸任到扬州时购得片石山房并修建宅院,形成的包括片石山房在内的园林宅院格局即何园。
后来何家举家迁至上海,因年久失修,何园建筑颓败,片石山房贴壁假山存在坍塌现象。
之后何园被何家后人变卖。
新中国成立后,何园归国家所有。
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片石山房在吴肇钊的指导下被复建而成,园中的植物景观也得到了系统提升。
现在全园占地面积14000多平方米,建筑面积7000多平方米,片石山房占地700多平方米。
其历史形成、继承与保护过程中的生态园林景观特色颇为鲜明。
二、片石山房植物造景现状1.地理位置和气候特征片石山房位于江苏省扬州市。
扬州市属于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到温带季风气候的过渡区,年平均气温约为15.72°C。
主要气候特点是四季分明,日照充足,年平均相对湿度约为78.8%,雨量丰沛,盛行风向随季节有明显变化。
地形属于江淮冲积平原。
光、热、水条件优异,植物种类资源丰富。
整体生态环境较好,适宜人居。
2.园林植物种类和数量经实地考察,片石山房中共有植物46科53属60种。
其中,木本植物29种、草本植物26种、藤本植物5种,分别约占植物品种总数的48.4%、43.3%、8.3%。
植物造景在中国古典园林和现代园林中的应用及差异
![植物造景在中国古典园林和现代园林中的应用及差异](https://img.taocdn.com/s3/m/42198b385901020207409cf0.png)
植物的选择常用比拟,寓意。
中国古典园林
配置手法
多样统一是形式美的基本法则,为 形成丰富多彩而又不失统一的效果, 园 林布局多采用分区的办法, 在植物选择 时, 全园应有一二种植物作为基调植物 ,使之广泛分布于整个园林之中, 同时 还应视不同分区, 选择各自的主调植物 , 以造成不同分区的不同风景主题。
利用园林植物创造空间
现代园林
景观用途
园林中地形的高低起伏, 往往使人 产生新奇感, 同时也增强了空间的变 化。 利用植物则能强调地形的高低 起伏, 地形较高处种植高大的乔灌木, 能加强高耸的感觉, 种于凹处使地形 平缓。 园林中有时要强调地形的起 伏变化, 常采用挖土堆山的方法, 此举 要耗费大量的人力、 物力和财力, 若 能用植物来弥补地形变化的不足, 则 可达到事半功倍的目的。
根据不同的场地条件从整体上因地制宜的 进行植物造景
现代园林
孤植
造景方式 对植
列植
绿篱 林植 根据不同的场地条件从整体上因地制宜的 进行植物造景
树群种植
垂直种植 草坪种植
花坛
现代园林
景观用途
园林空间是包括时间在内的四维空 间, 这个空间是随着时间的变化而相应 地发生变化的, 这主要表现在植物的季 相演变方面 根据植物的季相变化, 把不同花期的 植物搭配种植, 使得同一地点的某一时 期, 产生某种特有景观, 给人不同的感受 。 而植物与山水、 建筑的配合, 也因植 物的季相变化而表现出不同的画面效果 。
1、唐代,街道绿化配置丰富 2、运用植物营造园林意境
中国古典园林
宋元清初
在宋朝出现了以花木为主的园林, 如天王花园子、 归仁园、 李氏仁丰园 。 《洛阳名园记》 中记载归仁园: “归 仁其坊名也, 园盖尽些一坊多有建置 园林的,其中又以位于西湖北岸的大承 天护圣寺景观最美。 清代晚中期园林,因建筑物增多, 花木不可能密集种植,因此改为同种植 物少数植株进行丛植 其在庭园中还运用盆花以弥补永久 性灌木景观缺乏变化的不足
园林植物造景(完整版)PPT课件
![园林植物造景(完整版)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bc989cb6783e0912a3162a86.png)
14种 13种 12种 11种 11种 10种 10种
9种 8种 7种
17
中国引种西方园林植物
早在汉代,张骞出使西域,使中西交流畅通, 不少园林植物从中亚、近东等国传入,如胡桃、 蒲陶、安石榴、迷迭香。
唐、宋两代更是中国引种驯化观赏植物的昌盛
时期。如齐墩果、波斯枣、阿月浑子、波斯皂 荚、安息香树、菩提树、悉弭(素馨)与白末利 (茉莉)等果树、花卉和园林树木均在隋唐时期 自波斯引入中国
2021
3
植物造景的意义
给人以美的享受 发挥建筑功能 发挥巨大的生态功能
2021
4
国外园林植物造景的历史
规则、半规则的古典园林造景 自然式的园林造景
2021
5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我国园林植物造景历史
中国传统的古典园林是写意自然山水园,造景 标准重意境,不求实际比例,植物景观以个体 美及人格化的含义为主,如松、竹、梅——岁 寒三友。
园林植物造景 2014.9.5
2021
1
第一章 绪论
园林植物造景的概念、意义 园林植物造景历史、现状与发展趋势
2021
2
植物造景 概念
利用乔、灌、草、藤以及地被等各种园林植物 进行环境景观营造,充分发挥植物本身形体、 线条、色彩等自然美,配置成一幅幅美丽动人 的画面,供人观赏
植物生态学理论和园林艺术原理,融科学与艺 术为一体的应用型学科
杂种维氏玉兰的亲本是滇藏木兰和玉兰
杂种荚蒾的亲本是香荚蒾和大花荚蒾
2021
16
杜鹃属 栒子属 报春属 蔷薇属 小檗属 忍冬属 李属 荚蒾属 丁香属 绣球属
306种 56种 40种 32种 30种 25种 17种 16种 9种 8种
植物造景及配置(完成稿)
![植物造景及配置(完成稿)](https://img.taocdn.com/s3/m/b775094bf08583d049649b6648d7c1c708a10bcc.png)
四、植物配置应注意问题
1、认识才到位,忽左忽右,在城市园林绿化尤为突出,带有明显时代特征。 2、过度追求美。 追求美的东西是人的天性,但过度追求,不考虑植物生存环境,南树北移,违背适地适树原则:有些大学、工厂,讲究整齐划一,大树长几年就没头了.(香樟树也截头) 3、不尊重科学,专业知识欠佳。 一些城市、一些单位、场院,因人喜好,随意更换品种。让银杏当行道树。(西安南大街,北京等)随意砍伐,只是因为植物本生理现象让人不喜爱。毛白杨每年春天飞絮,法桐是悬铃花粉等都成为人们的攻击对象,(香樟偶尔长虫,就被砍头。) 4、市树市花,得不到应有位置。
孤植 2)对植 3)丛植 4)行列植 5) 群植
01021源自2行列植按照一定株行距成行栽植乔、灌木称为行列植。在景观上较为整齐、单纯而有气魄。
群 植
将较大数量(20-30株)的乔、灌木按一定构图方式栽在一起称为群植。 纯林: 以单一的树种成片地栽植在大面积地块上。 混交林: 两种以上的树种成片地栽植在大面积地块上。 树群可作主景或背景使用,两组树群相靠近还可以起到透景、框景的作用。
建筑植物群落景观。 依不同的景观设计,构景的植物可以是一个、一种或一群,人们容易掌握与控制其生存环境,而现实环境中更多的是多种植物构成植物景观。设计是要注意自然景观植物群落的发展规律,自然界的植物群落是大自然长期挑选的后果。
植 物 配 置
点击此处添加正文,文字是您思想的提炼,为了演示发布的良好效果,请言简意赅地阐述您的观点。
(4)城市绿化要在多样性原则下,强调乔、灌、草适合比例 这是也是住建部创建国家园林城市、生态园林城市指标性要求的6:3:1 来平衡把握。 (5)多栽树、栽大树 城市园林绿化:发展方向过程中,是人们认知自然、探索城市发展,实现人性化的过 程。以西安为例,走过一段曲折道路,从过去栽树为主——栽种草坪(和国际化接轨)——栽树,栽大树。 这里不赞成一些学者、教授的观点:“反对大树移植,提倡自然主义”过了头,(没有处在城建角度考虑),西安这三年之所以让来西安的有识之士感到变化,就是树栽多了。(江泽民胡锦涛的评价) 当然,栽大树要有本事栽:必保成活,带大土球是关键。贵阳就是死亡率太高,要有一套行之有效的措施。 从另一方面,可刺激农林经济发展。(牛越杀越多)
中国古典园林植物造景法则“涵蕴意境”诠释
![中国古典园林植物造景法则“涵蕴意境”诠释](https://img.taocdn.com/s3/m/26bf27047cd184254b3535b7.png)
园内就 会 缺 少 最重 要 的 绿 色 调子 …… 何 况 , 木 林
不但 有 利于 人 的生 理 健 康 , 且 能 满 足 人 包 括 审 而
二 、 蕴 意境 是 中国古 典 园林 植 物 造 景 涵
法 则 的精 髓
林 植 物造 景更 注重 整体 关系 、 文化 内涵 、 意境 等 内 容, 它追求 自然美 和艺 术美 的协调 统一 。
一、ຫໍສະໝຸດ 园林 意境 是 中国 古 典 园林 植 物 造 景
的 目 的
我 国古典 园林 , 自从 脱离 单 纯 仿 写 自然 山水
景色 、 入追 求意境 塑 造 , 转 即从 自然山水 园发展 到
出植 物个 体及 群 体 的 形 式 美 , 人 们 在 欣 赏 时所 及
产 生 的 意 境 美 ” 。 中 国古 典 园 林 艺 术 博 大 精 深, 是世 界 园林艺 术 中最 丰富 的遗 产之 一 , 它反 映
了中 国的传统 美 学思 想 。人 们 都喜 欢 用诗情 画意
来形 容 中 国 园林 的美 。 园林 的 艺 术 构 成 , 了建 除
千 寻之 耸翠 , 由人 作 , 自天 开 。 我 国古 典 园 虽 宛 ”
收 稿 日期 :0 7— 9—3 20 0 0
术 是 自然环 境 、建筑 、诗 、画 、楹 联 、雕 塑 等多 种 艺术 的综 合 。 园林 意 境产 生于 园林境域 的综 合
术性 两方 面 的高 度 统 一 , 即既 满 足 植 物 与 环境 在
生态 适应 上 的统 一 , 要 通 过 艺 术 构 图原 理体 现 又
写意 山水 园 , 园林 的奇 山异石 、 卉草木 更富 有诗 花 情 与 画意 。山材 岩壑 , 一石一 树 , 不使 游者人 其 莫
中国古典园林水体植物造景方式
![中国古典园林水体植物造景方式](https://img.taocdn.com/s3/m/9f13dd296d175f0e7cd184254b35eefdc8d31587.png)
中国古典园林水体植物造景方式
中国古典园林水体植物造景方式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1. 人工湖泊:古典园林中常见的水体是人工湖泊。
人工湖泊可以根据园林设计的需要,有规则的建造,也可以按照自然地形的变化进行塑造。
在人工湖泊中,常常会种植莲花、荷花等水生植物,形成风景独特的荷花池或莲池。
2. 水帘瀑布:水帘瀑布是古典园林中常见的水景之一,它通过水流从高处落下形成瀑布,同时造成的水雾形成水帘,犹如一道“白帘”,给人一种虚实交错的美感。
常用的水帘瀑布植物有蕨类植物、苔藓等。
3. 溪流流水:溪流水景常见于山水园林或仿山水景观。
古典园林中,溪流常常是人工修建的,通过渠道引水,形成缓缓流淌的溪流,植物种植在溪流两侧或溪岸上,形成青山绿水的自然景观。
4. 心形池塘:心形池塘是古典园林中常见的水体形态之一。
它的外形常常被设计成心形或者其他具有几何形状的图案,植物种植在池塘的周围,形成一个绿色环绕的水域。
5. 荷花池:荷花是中国古典园林中常见的植物之一,荷花池是专门种植荷花的水景。
荷花池通常呈圆形或者方形,水面上开满了盛开的荷花,形成了美丽的荷花景观。
总的来说,中国古典园林中的水体植物造景方式,主要是通过
人工修建的水体,再结合各种特定的水生植物,营造出富有审美价值的水景,使整个园林更加丰富多样化。
我国古典园林植物造景艺术的意境美浅析
![我国古典园林植物造景艺术的意境美浅析](https://img.taocdn.com/s3/m/e835c679366baf1ffc4ffe4733687e21ae45ff6b.png)
我国古典园林植物造景艺术的意境美浅析中国古典园林是我国古代园林建筑的瑰宝,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植物造景是中国古典园林的一项重要艺术,通过对植物的运用,营造出丰富多样的意境美,使人们能够在园林中感受到一种无以言表的美。
中国古典园林植物造景注重的是自然美的表现。
古人崇尚自然,追求以自然为师,因此在园林植物的选择和布置上,强调的是植物的天然本色。
无论是花卉、树木还是草坪,都力求真实,展现自然的美。
在苏州园林中,就能看到大量的水杉、柳树等植物,它们的枝叶茂密,展现出一种繁荣昌盛的气象,使人们感受到大自然的生机与活力。
中国古典园林植物造景强调的是意境美的传达。
中国古典园林讲究的是意境的塑造,通过植物的运用,营造出独特的氛围。
在园林内常常选择一些花香浓郁、姿态婀娜的花卉,使人们感到一种清新、宁静的氛围;或者选择一些形态奇特、独具特色的树木,给人以一种神秘、幽静的感觉。
这种意境美的传达,使人们在园林中放松身心,超脱尘世。
中国古典园林植物造景追求的是情感美的表达。
中国古典园林注重人文主义思想的体现,通过植物的选择和布置,将人的情感与园林融为一体。
在园林内常常选择一些寓意深远、富有哲理的植物,以表达人们的情感和愿望。
红豆杉常常被用来象征父母的恩情,榆树则被用来表达友情,紫薇花则被用来象征爱情。
通过这些植物的使用,园林内弥漫着一种温馨、感人的情感氛围。
中国古典园林植物造景追求的是审美美的观赏。
古人讲究审美,追求视觉的享受,在园林植物的选择和布置上,力求营造出美轮美奂的景象。
在园林中常常选择一些具有艳丽色彩的花卉,给人们一种视觉上的冲击;或者选择一些形态奇特的树木,给人们一种美的感受。
通过这些植物的运用,园林中的每一处都呈现出绚丽多彩的景致,给人们带来视觉上的享受。
中国古典园林植物造景艺术的意境美是多方面的。
它注重自然美的表现,追求意境美的传达,强调情感美的表达,追求审美美的观赏,使人们在园林中能够领略到一种独特的美。
中国古典园林水体植物造景方式
![中国古典园林水体植物造景方式](https://img.taocdn.com/s3/m/f7b642bf710abb68a98271fe910ef12d2af9a9a9.png)
中国古典园林水体植物造景方式中国古典园林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以其独特的造园艺术而闻名于世。
水体植物是古典园林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以其独特的魅力为园林增添了生机与美感。
在中国古典园林中,水体植物的造景方式多种多样,每一种方式都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审美观念。
一、池塘的水体植物造景池塘是中国古典园林中常见的水体形式之一,它以其平静的水面和清澈的水质给人以宁静和舒适的感觉。
在池塘中,常见的水体植物有荷花、莲花、芙蓉等。
荷花是中国传统园林中最常见的水生植物之一,其盛放的花朵和翠绿的叶子构成了一幅美丽的画面。
莲花与荷花相似,但更加高雅典雅。
芙蓉则以其娇艳的花朵和清新的香气吸引了众多游客。
二、溪流的水体植物造景溪流是古典园林中另一种常见的水体形式,它以其潺潺的流水和清亮的水质给人以宜人之感。
在溪流中,常见的水体植物有芦苇、菖蒲、香蒲等。
芦苇高大挺拔,叶片如剑,常常被用来构建园林中的屏障或分隔线。
菖蒲叶片细长而坚韧,花朵艳丽夺目,常常被用来点缀溪流的两岸。
香蒲则以其独特的香气和绿色的叶子吸引了众多游客。
三、湖泊的水体植物造景湖泊是中国古典园林中最大的水体形式之一,它以其开阔的水面和壮丽的景色给人以广阔和壮丽之感。
在湖泊中,常见的水体植物有荷花、莲花、芦苇等。
荷花和莲花在湖泊中的景观效果更加壮观,花海一片红艳,给人以极大的视觉享受。
芦苇则以其高大的体型和独特的形态为湖泊增添了一抹独特的风景。
四、小桥流水的水体植物造景小桥流水是中国古典园林中常见的一种景观形式,它以其曲折的水流和古朴的桥梁给人以宜人和浪漫之感。
在小桥流水中,常见的水体植物有水仙、柳树、杨树等。
水仙是中国传统园林中最常见的草本植物之一,其洁白的花朵和清新的香气给小桥流水增添了一抹雅致。
柳树和杨树则以其婆娑的枝叶和柔软的枝条为小桥流水增添了一抹灵动和生气。
水体植物在中国古典园林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们以其独特的形态和美丽的景色为园林增添了生机和美感。
浅析中国古典园林植物造景意境的营造解读
![浅析中国古典园林植物造景意境的营造解读](https://img.taocdn.com/s3/m/127c20190740be1e650e9a9d.png)
浅析中国古典园林植物造景意境的营造摘要园林艺术是城市景观建设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因素,园林艺术的发展水平能反映出不同地区开展美化绿化事业的时代特征和地域性差异。
现代化城市景观建设越来越倾向于简明实用,在造景设计上显得苍白无力,缺少意境美感和文化内涵,这与中国古典园林艺术的主旨恰恰相反。
植物配置是园林造景艺术中突出景观生态价值的首要方法,本文借以中国古典园林植物配置在布局中的宾主关系、对比统一、植物配置形式及植物种类选择等方面展开分析,从古代山水诗画艺术和哲学文化两方面对中国古典园林植物造景的意境营造方面进行介绍,以期为园林造景设计者们提供参考。
关键词:古典园林;植物造景;意境;山水画;哲学文化Analysis of the construction of artistic conceptionin China classical gardening landscapeAbstractGarden art i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factors in the construction of city landscape. The development level of garden art can reflect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times and the differences in different areas of landscaping undertakings. Modern city landscape construction tends to be more and more concise and practical, which is feeble in landscape design, and lack of artistic aesthetic and cultural connotation. This is opposite to the theme of China classical gardening landscape. Plant configuration is the primary method of outstanding landscape ecological value in art of garden landscaping. In order to analyze the creation of plant configuration’s artistic conception, and provide reference for landscape Architects, in this paper, the guest host relationships, contrast and unity, plant configuration, and the selection of plant species in layout of plant configuration will be introduced from two aspects. The one is China ancient poem and landscape painting art, and the other one is philosophical culture.Keywords:classical gardening landscape; plant landscape; artistic conception; landscape painting; philosophical culture1前言背景中国古典园林艺术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体现了自然生态和人文思想的统一结合,是中国古代人民智慧结晶中的一颗璀璨明珠。
『植设』园林植物造景设计
![『植设』园林植物造景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8e430df0b9f67c1cfad6195f312b3169a451ea91.png)
『植设』园林植物造景设计一、园林“园”----即在一定的地段范围内,利用并改造天然山水地貌或者人为地开辟山水地貌、结合植物的栽植和建筑的布置,从而构成一个供人们观赏、游憩、居住的环境。
“林”---植物、树林之意。
园林----《辞海》中解释为“四周常围有恒篱,种植树木果树、花卉或蔬菜等植物和饲养展出动物的绿地。
”在中国古籍里根据不同的性质也称作园、囿、苑、园亭、庭园、园池、山池、池馆、别业、山庄、林泉、林亭、亭台、园林、园林绿化等;美英各国则称之为Garden、Park、Landscape Garden 、Landscape Architecture。
风景园林(Landscape Architecture)-----在一定范围内,为了改善生态环境,满足景观与游憩需要,依据一定的艺术法则和科学与工程技术规律,主要利用植物、建筑、山石、水体等材料,组合建造的景观优美的绿色空间境域。
二、园林植物造景设计(Landscape Plants Scenery Design)1、传统定义“园林植物造景设计”(Landscape Plants Scenery Design)==“园林植物配置”(Plants Incorporation)即运用乔木、灌木、藤本及草本植物等为题材,通过艺术手法,充分发挥植物的形体、线条、色彩等自然美来创作优美园林植物景观。
2、现代定义城市园林绿地中应用的园林植物,以其生物学特性、生态学特性以及园林学特性为基础,依据一定的科学规律和艺术法则,组合建造各种类型的人工植物群落或景点,以实现特定的生态、美化效果与实用功能价值的技艺。
风景园林景观以草本植物为主,大色块、大线条的手法营造出的大地景观植物的自然式配置――美国园林植物的自然式配置――美国园林3、传统与现代概念的比较传统现代功能观赏观赏、生态、适用依据传统艺术自然科学、工程技术效果突出植物本身综合组景规模小大与小在国外,园林设计=植物造景设计,植物造景既是城市园林建设的主要任务,更代表了当今国内外园林发展的方向。
(完整版)园林植物配置与造景水生植物
![(完整版)园林植物配置与造景水生植物](https://img.taocdn.com/s3/m/21993d31f7ec4afe04a1dfde.png)
65
雨久花 雨久花科雨久花属
梭鱼草 雨久花科梭鱼草属
黄花蔺 花蔺科黄花蔺属
红莲子草 苋科莲子草属
慈菇 泽泻科慈菇属
2020/2/17
74
2020/2/17
75
芦竹 禾本科芦竹属
芦苇 禾本科芦苇属
睡蓮 睡蓮科睡蓮属
2020/2/17
79
王莲 睡莲科王莲属
2020/2/17
➢此类植物种类繁多,植株高 大,花色艳丽,多用于水景园 的岸边浅水、湿地中布置。
2020/2/17
田田八九叶 散点绿池初
四顾山光接水光 凭栏十里芠荷香
夹岸复连沙
枝枝摇浪花
4
挺水植物
(2)浮叶植物
➢根系或地下茎生于淤泥中,茎细弱不能直立,叶 片或植株大部分漂浮于水面上而不挺出,亦称根生 浮叶植物。
2020/2/17
24
(3)常见模式
➢池边若是土岸,则由池岸向池中做成斜坡,岸边种 植水菖蒲、芦苇、慈姑、茭白、水葫芦等沼生植物, 或是草坡一直到水。
➢池边若是假山驳岸或是条石驳岸,则在驳岸内种植 一些不阻挡视线的花木,如迎春、探春等悬垂于驳岸 上,或是假山上爬薛荔、络石等,使假山驳岸更显古 朴。
5.7 水生植物在园林中的应用
5.7.1 水生植物的分类与特征 ➢根据水生植物的生活方式与形态特征,可 划分为挺水、浮叶、浮水(漂浮)、沉水及海 生五大类。
(1)挺水植物
➢茎直立挺拔,仅下部或基部 沉于水中,根扎入泥中生长, 上面大部分植株(尤其是繁殖 体)挺出水面,一般生于水域 近岸或浅水处,对水环境的适 应能力较其它生活型的水生植 物要强。
黄菖蒲 鸢尾科鸢尾属
香蒲 香蒲科香蒲属
2020/2/17
项目五任务一 虽由人作 宛自天开——中国古典园林
![项目五任务一 虽由人作 宛自天开——中国古典园林](https://img.taocdn.com/s3/m/b3037fcce43a580216fc700abb68a98271feac3d.png)
项目五任务一虽由人作,宛自天开——中国古典园林一、填空题1.我国人民自古就有()的文化渊源,()被认为世界园林之母。
2.中国园林有()之称。
3.世界园林可以分为()、()两大类。
4.中西园林都发端于(),基本区别在于中国古代园林重在体现()的观念,西方园林重在表现()都力量。
5.()是大自然山水形象的艺术再现6.再现()是中国园林都艺术匠意。
中国古代园林被称为()园林7.中国园林受中国传统文化,尤其是()天人合一、顺应自然都文化哲学影响。
8.中国园林受()和()的影响很大,9.()是中国园林最大的魅力所在。
10.()、()、()是诗文与造园艺术最直接结合而表现园林()的主要手段,也是文人参与园林创作、表达园林意境的主要()11.拙政园两处赏荷花的地方,远香堂出自()咏莲();另一处()出自()()的诗意。
12.()中的月到风来亭,其名取自()诗句月到天心处,()。
13.()亭的楹联()表现来园主诗自己与自然混同一体,陶然于自然的心情。
14.中国古典园林主要由()、()、()、()等基本要素组合而成,要素不是简单的堆砌设置,而是各得其章法,使()。
15.在造园艺术中()为骨架,()灵魂、血液、()为毛发。
16.江南三大名石为()、()、()17.()假山是南方私家园林的典型代表。
18.()假山被园林专家称为:造园者未见此山,正如学诗者不知李杜。
19.()以炉香置石底,孔孔烟出,以一盂水灌石顶,孔孔泉流而著称。
20.中国古典园林以表现()水景为主。
中国古典园林也有表现水的(),但不是喷泉和规则式(),而是()的瀑布。
21.中国古典园林在植物造景中讲究()、()。
对花木选择标准为()、()、()。
22.园中()可以观赏娱乐,可以隐喻长寿,也可以借以扩大和深化自然境界,令人通过视觉、听觉产生联想。
23.()是园林的眼睛。
24.()是待客与集会活动的场所。
25.()是园林中的主体建筑26.()是园林中的二类建筑,属于较高层的建筑,祈祷重要的()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古典园林植物造景特点一、中国古典园林植物造景特色中国古典园林的基本形式为山水园,一般着重于山水,植物所占比重不大,但却是不可或缺的因素,它能单独形成优美的纯植物景观,也可作为配景来衬托建筑山石.园林中许多景观的形成都与植物有着直接或间接的联系,如:枇杷园、远香堂、玉兰堂、海棠春坞、留听阁、听雨轩等,都是以植物作为景观主题而命名的,有的是直接以植物素材为主题,有的则是借植物素材间接地抒发某种意境或情趣。
其植物造景形式以不整形不对称的自然式布局为基本方式,手法不外乎直接模仿自然,或间接从传统的山水画中得到启示,植物的姿态和线条以苍劲与柔和相配合为多。
具体配植上讲究入画,讲究细玩近赏;注重花木造型、色彩、香味及季相等特征;对个体的选择常选用兼顾神形之美的植株,以"古”"奇""雅”为追求的对象;追求植物的意境美。
二、中国古典园林植物的意境美古人造园植木,善寓意造景,选用花木常与比拟,寓意联系在一起,如松的苍劲、竹的潇洒、海棠的娇艳、杨柳的多姿、蜡梅的傲雪、芍药的尊贵、牡丹的富华、莲荷的如意、兰草的典雅等。
特善于利用植物的形态和季相变化,表达人的一定的思想感情或形容某一意境,如”岁寒而知松柏之后凋”,表示坚贞不渝;”留得残荷听雨声”、"夜雨芭蕉",表示宁静的气氛。
海棠,为棠棣之华,象征兄弟和睦之意.枇杷则产生"树繁碧玉叶,柯叠黄金丸”;石榴花则”万绿丛中红一点,动人春色不宜多。
"树木的选用也有其规律:”庭园中无松,是无意画龙而不点睛也。
”南方杉木栽植房前屋后,”门前杉径深,屋后杉色奇”。
利用树木本身特色”槐荫当庭";"院广梧桐",梧桐皮青如翠,叶缺如花,妍雅华净,赏心悦目。
三、中国古典园林植物的诗意植物的种植,符合诗情、包涵文气,也就是说园林中配置植物,要有文化气息,要立“意”。
选用反映花木性格内涵、歌颂其花姿树容等为主题的诗词、或反映友谊等内容的诗格,进行配置。
现简要分析按“诗格取裁”的植物景观手法.(1)按“诗格取裁”反映春色的景点问梅阁问梅阁是狮子林中部山丘上的赏春用建筑。
阁东向,早晨和煦阳光射入阁中,使人联想起王维的名句“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于是在阁周遍植梅花,并用海棠、构骨冬青、夹竹桃等相配,使繁荣春色并以常绿树相配景。
(2)按“诗格取裁"反映暑意的景点涵青亭位于拙政园之东部。
亭前一方池水,池北隔路是河,河北为山。
讼、枫香在山头,河岸旁栽香樟、杜仲等乔木,又有海棠等花木组成下层空间,上下参差,绿荫秀丽。
池中萍藻浮翠。
就是取自储光曦“池草含青色”诗意而取名涵青.亭前景色浮翠满池,极目清凉之地,最宜夏日小坐。
(3)按“诗格取裁"反映秋景的景点梧竹幽居亭位于拙政园中部山水大空间内,这里环境幽美,池水清澈,亭子洞门与月影相映成趣,梧叶三五、修竹丛丛。
取自“萧条梧竹月,秋物映园庐”的句意。
(4)按“诗格取裁”反映冬景和雨景的景点苏州留园北部有一亭亭中题匾“佳晴喜雨快雪",亭前时常花开,黑松枝头积雪最能表现冬景。
雪霁,阳光映照在翠绿白雪之间最是引人入胜。
听雨轩是拙政园中部的园中园.前院后院均配置芭蕉、修竹。
雨滴滴松、白皮松、黑松、马尾松、桧柏、柳杉、香樟等,落叶的有梧桐、银杏、榆、榔榆、朴、榉、槐、枫杨、楝、臭椿、合欢、梓、黄连木、皂荚等。
其中枫杨生长较快、冠大荫浓,园中应用很多.5。
藤蔓类,是园中依附于山石、墙壁、花架上的主要植物,因其习性攀缘,有填补空白、增加园中生气的效果。
常用的有蔷薇、木香、薜荔、络石、常春藤、金银花、铺地柏、紫藤、凌霄、葡萄等,其中紫藤还可修剪成各种形态,木香花清香秀丽,园中较多运用。
6. 竹类,四季常绿、姿态挺秀、不择阴阳,池畔宅旁皆可种植,苏轼有诗云"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又与松、梅同喻为”岁寒三友”,在古典园林植物造景中占有重要地位。
常用的有象竹、慈孝竹、紫竹、方竹、斑竹、罗汉竹、金镶碧玉竹、箬竹等.其中象竹大且直,多成片种植,紫竹、方竹竿叶纤细,多植于墙角,箬竹低矮成丛,多植于山上、石间,增添山林野趣.7。
草本及水生植物,草本常用的有芭蕉、芍药、菊花、萱草、书带草、诸葛菜、鸢尾、玉簪、紫萼、秋海棠、鸡冠花、蜀葵、虎耳草等,常植于花台;水生植物常用的有荷花、睡莲、芦苇等。
五、植物配植方式中国古典园林植物配植师法自然,讲究入画,主要配置方式有孤植、点种、丛植或群植等。
孤植,此种配置方式能充分发挥个体的色香姿特点,所选植物一般为姿态优美或有独特个性的植株,常用于桥头、路口、水池转折处,尤其适合小空间的近距离观赏,常作为庭院植物的主题,如拙政园玉兰堂前的玉兰与桂花,网师园射鸭廊前的红叶李,小山丛桂轩侧的槭树等。
孤植作为树群的点缀也很多,主要作用是打破同一树种单调,丰富观赏内容,如留园东北部象竹林前的广玉兰,西部枫林前的银杏。
对于稍大的庭院空间,孤植的树难以庇荫整个空间,为此还须以点种的方法在院内点种几株乔木,才能与环境协调。
厅堂前的庭院若植树两株,宜一大一小,忌完全对称,如拙政园玉兰堂庭院,共有乔木两株,一大一小,大者为玉兰,是院内主要观赏对象,小者为桂花,起烘托陪衬作用.点种宜疏密有间并保持均衡,忌排成一直线或呈正三角形,正四边形,此外,还须配置灌木花草,作为点种树的陪衬。
随着庭院空间的进一步扩大,仅点缀数株乔木依然不能使浓荫匝地,这时就须点种与从植相结合,乔灌草相搭配,才能形成枝繁叶茂的气氛。
点种与丛植本身就包含有疏与密的对比,而乔木与灌木也自然有主从差异,因而只要配置适宜,便可自成天然之趣。
群植适用于面积大的空间,如山林等,大面积的群植,可形成郁郁葱葱的树林,只是布置方式也不宜整齐划一,形体重复,而应做到大小、前后、左右相互呼应,错落有致。
如怡园的梅林等,就是效果较好的实例。
六、具体植物配植详解与建筑配合成景:建筑周边的绿化多起陪衬作用,选择树种应配合建筑的风格、形式,使其立面效果丰富,构图美观。
建筑前面布置花木,宜选色香姿兼备者,并应与建筑物保持一定的距离,不影响通风与采光;临水的房屋,临池一面多不植灌木丛,大树也以不遮挡视线为宜,以方便欣赏水景;向外眺望的窗前多栽植枝叶扶疏的花木;走廊、过厅或花厅等处的空窗或漏窗是为了沟通内外,扩大空间,窗外花木限于小枝横斜,一叶芭蕉或几竿修竹,若隐若现,富于画意.由于古典园林是封闭的,是由围墙与外界隔离的,围墙被藤蔓植物所围绕后,就可使整个园林处于绿色之中:平直单调的围墙在藤蔓包围隐约可见,就显得生动、活泼富有生气了。
在实施手法上要注意隐约两字,在配植藤蔓植物时一是不宜沿墙密植,二是可用两种或多种藤本,有叶型较大的爬山虎,也可用叶型较小的如络石;常绿如忍冬;落叶的如紫藤、凌霄等。
与山石配合成景:对于土多石少的假山,多半以较高的落叶树和较矮的常绿树错综配植,其下再配以低矮的灌木丛和草花。
整个山林从远处看去,莽莽苍苍、青翠欲滴,山林内枝叶相接,浓荫蔽日。
对于以石为主的假山,主要针对于湖石假山,为了显示山石峭拔,一般树下少植灌木丛,树木数量和层次亦少,一般选择姿态古朴的个体。
与石峰石笋的配植力求自然、入画,以南天竹、迎春、芭蕉、竹子、红枫为多。
与水体配合成景:水池旁的植物配植,对丰富水面构图起着重要作用。
池两岸配置的植物,形体、色调往往互相变换,产生有节奏的对比。
池岸路边的花木配植以稀疏为宜,常间植几株乔木或少许灌木,丰富景面的同时又不遮挡视线。
水面倒影也是园内的一个重要景观,荷花睡莲栽植都应控制其过度扩展,山下、桥下与临水亭榭附近,一般不宜栽植荷花。
七、中国古典园林植物配置手法在中国古典园林的造园艺术中,置景取得了最高的艺术成就,成为中国古典园林的精华所在。
置景又称“造景”,是按艺术构思对景物进行巧妙布局,突破空间局限,使有限的空间表现出无限丰富的园景。
常用的置景手法有借景、分景、隔景、对景等。
借景是中国古典园林中运用最普遍的手法,它是把园林以外或近或远的风景巧妙地“借”到园林中来,成为园景的一部分.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湖万里船”,这是古代诗人的“远借"。
分景是运用廊、园门、假山、墙垣等形式,把园林分成一个个相对独立的景区,形成曲折多变、层层深入的艺术空间。
岭南庭园中的“余荫山房”,以亭桥为界,将园林景色分成东西两区,东区以玲珑水榭(八角亭)为中心,水池绕亭与外界沟通;西区的深柳堂、临池别馆,中间隔以荷花;各建筑又以风雨廊相连,极富岭南特色.隔景是在园林中另辟相对独立的小空间,也就是大园林中的小园林。
扬州瘦西湖的岛屿、土岗、湖滨等处,因地制宜地建造了许多各具特色的小园,以湖水相连,引人入胜。
对景是于景之间,动与静、大与小、曲与直、虚与实相互对应,丰富景观的内蕴。
常用的实际配植手法:遮、挡是通过植物将园中一些非观赏重点,部分或大部分挡住,使观赏重点可以突出。
用作遮挡的植物与被挡对象间的距离,影响着遮挡的效果.两者之间的距离大,则遮挡的范围宽,但欠严密;反之则遮挡范围狭,则较严密。
根据现存古典园林的实际景观看,遮挡手法在景点恢复、改造方面尤为适应。
露、衬是通过植物将园中一些观赏重点,部分或大部分显露,使之更为突出.有时遮挡合意也具有衬托作用,使重点显露。
通过露、衬、遮、挡的配置手法,常可达到修正、弥补景点之某些缺陷:渲染、强化某些特点。
总之,古典园林中,不论任何一种配置形式,都非常注意树木与群体、周围环境、时令季相、主人情怀等得协调,也即是十分重视意境的形成和特色。
这就是古典园林的显著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