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初中历史八年级上册第13课五四运动说课稿

合集下载

(部编)人教版初中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13课 五四运动》 优质课教案_0

(部编)人教版初中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13课 五四运动》 优质课教案_0

第13课五四运动【重点难点】重点:五四运动爆发的背景及重大意义。

难点:五四运动的意义,对五四精神的理解。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师:哪位同学知道五月四日是中国什么节日?这个节日是怎么来的呢?它源于一场伟大的爱国运动——五四运动,它如同一颗流星划破星空,如同火炬穿透黑暗,揭开了中国革命新的篇章。

今天就让一起学习第13课:五四运动,去寻找那个令无数青年热血沸腾的时代,探寻先锋足迹,体悟五四精神的精髓吧!二.新课讲授五四运动的爆发1.教师: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1919年,战胜国在法国巴黎召开会议(展示图片)提问:中国是以什么身份参加的?中国代表带着什么期望来参加会议的?学生阅读教材回答2.教师:“公理战胜强权”是中国人对巴黎和会的期许,也是鸦片战争以来几代中国人的梦想。

让我们带着期望,带着梦想,走进巴黎和会。

(多媒体播放《我的1919》片段)学生带着问题(顾维钧的雄辩是否为中国挽回了利权?)并回答教师提问:在巴黎和会上,为什么作为战胜国的中国,得到的却是类似战败国的待遇?学生小组合作探究并回答教师概况:辛亥革命没有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在中国的统治,中国仍然外受帝国主义的蹂躏,内有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经济落后,主权不能独立,中国依然受到被列强宰割的命运。

作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工具的北洋军阀政府,明知丧权,却准备在和约上签字。

在中国历史的紧要关头,北京青年学生凭借着一种对祖国无比诚挚的爱和胸腔中燃烧的青春热血,勇敢地走上历史舞台,吹响了革命求存的号角——五四运动。

3.教师(展示材料并出示图片)学生阅读教材(结合所给的材料)回答问题学生归纳五四运动兴起的时间、地点、口号、主力、要求。

4.教师:北洋军阀政府对学生运动采取了怎样的措施?学生作答五四运动的扩大1.教师:五四运动爆发后,中外对五四运动都有什么反应?2.教师讲述:1919年6月,五四运动扩大到上海。

出示材料:“学生罢课半月,政府不惟不理,且对待日益严厉,乃商界罢市不及一日,而北京被逮之学生获释,工界罢工不及五日。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3课五四运动》评课稿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3课五四运动》评课稿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3课五四运动》评课稿1. 引言本文是对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中的第13课《五四运动》进行评课的稿件。

五四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的一次学生爱国运动,对于理解中国近现代史和培养学生的民族意识具有重要的教育意义。

2. 课程结构本课程的设计结构分为以下几个部分:2.1 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主要包括: - 了解五四运动的背景和起因; - 理解五四运动对中国近代史的影响; - 培养学生的民族意识和爱国精神。

2.2 教学重点和难点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 学生对五四运动的起因和背景的理解; - 学生对五四运动对中国近代史的影响的认识; - 如何培养学生的民族意识和爱国精神。

2.3 教学内容和方式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 五四运动的背景和起因; - 五四运动的主要活动和领导人; - 五四运动对中国近代史的影响。

教学方式采用多媒体课件辅助讲解,配合课堂交流和小组讨论等形式。

3. 课堂教学过程3.1 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和展示图片等方式,引导学生回顾上一节课所学内容并预告本节课要学习的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2 学习内容(35分钟)3.2.1 五四运动的背景和起因(10分钟)教师通过多媒体课件,向学生介绍五四运动的背景和起因。

讲解内容包括: - 辛亥革命后的政治局势; - 条约制度和帝国主义侵略; - 北京大学的爱国学生运动。

3.2.2 五四运动的主要活动和领导人(15分钟)教师向学生介绍五四运动期间的主要活动和领导人。

讲解内容包括: - 五四爱国运动的规模和形式; - 五四爱国运动的主要口号和要求; - 陈独秀、胡适等重要领导人的事迹和贡献。

3.2.3 五四运动对中国近代史的影响(10分钟)教师通过多媒体课件,向学生介绍五四运动对中国近代史的影响。

讲解内容包括: - 全国各地效仿五四运动的爱国运动; - 五四运动对中国共产党的影响; - 五四运动对中国现代化进程的推动。

(部编)人教版初中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13课 五四运动》 公开课教案_0

(部编)人教版初中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13课 五四运动》 公开课教案_0
4、五四运动的意义
1.五四运动的意义?
2.五四运动的性质?
3.彻底体现在哪里?
4.新民主主义新体现在哪里?
【课堂小结】:
收获: 疑问:
【拓展延伸】:
务望全国工商各界,一律起来设法开国民大会,外争主权,内除国贼。中国存亡,就在此一举了!今与全国同胞立两个信条道:
中国的土地可以征服而不可以断送!
中国的人民可以杀戮而不可以低头!
6.最先起来愤怒的是谁?
长期积压在人们心目中的怒火在也控制不住“五四运动”就此爆发。
2、五四运动的爆发
1.五四运动爆发的导火索是什么?
2.五四运动爆发的时间?地点?主力?
3.五四运动的口号?
4.不仅是口号也是五四运动的目的你同意吗?
5.口号当中体现了反帝反封建你同意吗?
6.如果你是当时一名学生你会怎么做?
4.这一时期的运动中心转移到了哪里?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5.社会各阶层的广泛参加,使得五四运动取得了怎样的结果?
6.五四运动胜利的表现?
7.对比五四运动第一阶段与第二阶段的变化
8.通过五四运动我们可以感受到五四青年学生的什么精神?
9.我们要怎样继承和弘扬五四精神?
五四运功以新民主主义革命开端,被镌刻在人民英雄纪念碑上,以此来弘扬五四精神,1949年我国把5月4日定为青年节。
【教学目标】:1、五四运动背景、过程、意义
2、什么是五四精神?
3、怎样继承弘扬五四精神。
【讲授新课】:
一、五四运动爆发的背景
1.五四运动在怎样的背景下爆发的?
2.为什么要把德国在中国山东的特权全部转让给日本?
3.山东是中国的为什么转让给日本?
4.那么在巴黎和会上我们的外交是成功了还是失败了?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3课《五四爱国运动》教案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3课《五四爱国运动》教案
A、青年学生B、民族资产阶级
C、工人阶级D、小资产阶级
4、中国无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开始于(B)。
A、新文化运动B、五四运动
C、中共成立D、辛亥革命
5、材料解析题
材料一:外争国权,内出国贼;取消“二十一条”;拒绝在“对德和约”上签字。
材料二:“中国的土地可以征服而不可以断送!中国的人民可以杀戮,而不可以低头。”
列表比较新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异同点
学生看视频、阅读课本
学生讨论
学生阅读材料
学生讨论
学生阅读后归纳
学生快速阅读材料
学生分组讨论
通过观看视频,加深学生对五四运动导火线的认识,也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
通过讨论使学生再次认识到“弱国无外交”。
通过“相关史事”的讲述使学生感受到青年学生的爱国热情。
通过阅读既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更能从材料中直观地感受到五四运动中青年学生的激情。
材料三:1919年1---6月,中国以战胜国的身份出席巴黎和会,提出了自己的合法要求,但遭到了拒绝。
阅读以上材料,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上述材料反映了什么事件?该事件爆发的导火线是什么?
五四运动。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
2.材料二中的土地可以征服而不可以断送指的是什么事?
中国山东的主权问题。
3.材料三反映的内容告诉我们的道理是什么?
(2)日本帝国主义的挑衅行为进一步激起了全国人民的反日怒潮。
2、表现
出示表格比较五四运动前后期的发展变化。
时间
斗争形式
主力
中心
6.5前
集会、游行、罢课
学生
北京
6.5后
罢课、罢工、罢市
工人
上海
3、五四运动的结果
展示相关图片

人教版部编历史八年级上册《第13课 五四运动》教学设计2

人教版部编历史八年级上册《第13课 五四运动》教学设计2

人教版部编历史八年级上册《第13课五四运动》教学设计2一. 教材分析《第13课五四运动》是人教版部编历史八年级上册的一课,主要介绍了五四运动的背景、过程和意义。

本节课内容紧凑,知识点丰富,包括新文化运动的背景、五四运动的爆发、学生罢课、工人罢工等事件,以及五四运动对中国的历史进程产生的深远影响。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学习了中国近代史的相关知识,对近代中国的历史背景有一定的了解。

但五四运动作为一次具有深远影响的爱国运动,其历史意义和价值需要引导学生进一步深入理解。

此外,学生可能对五四运动的具体过程和事件较为陌生,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详细介绍。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五四运动的背景、过程和意义,认识五四运动在中国近代史上的重要地位。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培养学生的意识,引导学生关注国家和社会的发展。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五四运动的背景、过程和意义。

2.难点:五四运动对中国历史进程的影响和启示。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历史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五四运动的时代背景。

2.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激发学生思考,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小组合作学习:鼓励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提前学习五四运动的相关资料,做好课堂教学设计。

2.学生准备:预习教材,了解五四运动的背景知识。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巴黎和会的相关图片和视频,引导学生回顾上一节课的内容,同时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巴黎和会的失败会成为五四运动的导火索?2.呈现(10分钟)教师简要介绍新文化运动的背景,引导学生了解新文化运动对中国的影响。

接着,详细讲解五四运动的爆发过程,包括学生罢课、工人罢工等重要事件。

3.操练(10分钟)教师提出问题:五四运动中,学生和工人的行动分别体现了什么精神?引导学生分组讨论,让学生在讨论中思考问题的本质。

历史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13课五四运动(2024版新教材)

历史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13课五四运动(2024版新教材)
• 第三级
• 第四级 • 第五级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
口号
•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
• 第二级
• 第三“级 外争主权,内除国贼” • 第四级 “• 誓第五级死力争,还我青岛”
“废除二十一条”
拒绝在“和约”上签字
最能 反映 五四 运动 的性 质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
•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
D 2、五四运动爆发的导火线( ) A、一次大战 B、北大法科礼堂集会的决定 C、十月革命 D、巴黎和会拒绝中国的正当要求
B 3、单五击四运此动处取得编初辑步母胜利版的标决题定因样素式是( ) A、青年学生发挥了先锋作用 B•、单工击人此处阶编级辑登母上版政文治本样舞式台,发挥主力军作用 C、•先第进二级知识分子的指导、推动并领导 D、广•大第人三级民的彻底觉醒 • 第四级
• 第二级
五 • 第三级
第一阶段:北京
四 运 动
• 第四级 • 第五级
口号:外争主权、内除国贼
经过
主力:学生
第二阶段:上海
学生罢课、工人罢工、商人罢市
意义
随堂单演击练 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
C 1、五四运动发生的根本原因是( ) ABC•、 、 、单““北•击第一一洋•此二战 战 政第处级三” ” 府编级期 期 对辑间 间 外母民 美 卖版族日国文工加、本业紧对样进侵内式略掠一中夺步发,国阶展级,工 矛盾人加队伍 深壮大 D、俄国十• 月第四革级 命的影响 • 第五级
上海
形势:学生罢课、商人罢市、工人罢工
单击此1处、北编洋辑军阀母释版放标被捕题的样学式生
结 果 2、罢免曹汝霖等人的职务
• 单击此处3编、辑中母国版代文表本拒样式绝在对德和约上签字

历史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4.13五四运动课件(2024版新教材)

历史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4.13五四运动课件(2024版新教材)

①外争主权,内除国贼
②拒绝在和约上签字
③提倡民主反对专制
④废除二十一条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五四运动的意义
2、“学生罢课半月,政府不闻不理,且对待日益严厉。乃商界罢市不及一日,而北京
D 被逮学生释,工界罢工不及五日,而曹、章、陆去。”这段材料说明五四运动中( )
A.青年学生成为运动的主力 B.共产党的领导成为获胜的关键 C.北洋军阀政府已经土崩瓦解 D.工人阶级显示了巨大的力量
五四运动的意义
外交:中国与日本签订“二十一条”,民族危机加深
思想基础:新文化运动传播了马克思主义
材 境阶料内级二近基:代1础8工7:2业年工6—8,人—家1力8,9量41年9壮1中3大年国—境—内1近91代9年工,业中17国5家新,建1厂89矿5年有—60—0家19,13新年增中资国
本达一亿三千多万,超过过去大半个世纪。辛亥革命前期产业工人达50万60万人;1919年产业工人达200万,手工工场工人和店员已增至1200万。
——《北京市民宣言》
日本帝国主义在天津、上海、南京、汉口等地集结军舰,胁迫北洋政府取缔学 生的爱国运动。
第13课 五四运动
二、五四运动的过程
(二)第二阶段
五四运动的背景
五四运动的过程
五四运动的意义
阶段
时间
地点
第一阶段 1919.5.4 北京 -
第二阶段 1919.6.3 上海 -
主力军
学生
工人 阶级
性质:五四运动是一次彻底地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 意义:工人阶级登上政治舞台;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及其同工 人运动的结合,为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奠定基础。 地位: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人教部编版初中历史八年级上册第13课五四运动的背景说课稿

人教部编版初中历史八年级上册第13课五四运动的背景说课稿

人教部编版初中历史八年级上册第13课五四运动的背景说课稿一、引入大家好,今天我给大家讲解的是人教部编版初中历史八年级上册第13课《五四运动的背景》。

五四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具有重要意义的爱国运动,对于我国历史进程产生了深远影响。

那么,在我们深入了解五四运动之前,我们先来了解一下它的背景。

二、政治背景辛亥革命的胜利1911年,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统治,中华民国成立,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

辛亥革命的胜利给予了中国人民民主意识的觉醒,也为后来的五四运动奠定了基础。

西方国家对中国的压迫随着辛亥革命胜利后,中国面临着来自西方列强的压迫和控制。

中国被迫签订了不平等条约,失去了部分领土和主权,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都受到了外国的侵占。

这种列强统治的不公平现状,激发了中国人民的爱国情怀和抵抗意识。

三、文化背景白话文运动的兴起五四运动前夕,中国知识分子中兴起了一股追求现代化的思潮,其中包括了白话文运动。

这一思潮主张用白话文字来进行传播和表达,以取代传统文言文的使用。

白话文运动的兴起,为五四运动的呼声和宣传提供了强有力的平台。

新文化运动的影响新文化运动是五四运动的前身,它倡导以科学、民主、自由为导向的新文化观念。

新文化运动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了批判和反思,促进了社会思想的转型和社会进步的推动。

在这一背景下,五四运动迅速发展起来,成为新文化运动的。

四、经济背景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在五四运动前后的时间里,中国面临了帝国主义的严重侵略。

列强瓜分中国市场,并将中国变为殖民地和半殖民地,剥削中国的资源和劳动力。

这种压迫和剥削加深了中国人民的愤怒和不满,也给了五四运动更大的动力。

五、总结通过以上的介绍,我们可以看到,五四运动背后有着复杂多样的政治、文化和经济背景。

辛亥革命的胜利、西方列强的压迫、白话文运动的兴起、新文化运动的影响以及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这些因素共同塑造了五四运动的背景。

五四运动的发生无疑是对不平等和压迫的抗争,也是中国爱国精神的集中体现。

第13课 五四运动 说课稿.docx

第13课 五四运动 说课稿.docx

第13课五四运动说课稿《五四运动》说课稿“五四"的火炬,唤起了民族的觉醒。

壮丽的事业,激励着我们维往开来。

各位评委、老师: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五四运动》。

我将从以下六个方面来阐述我对本堂课的教学。

一、教材分析本节课是部编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第4单元第13课的内容。

它上承辛亥革命和新文化运动,下启五四运动以后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既是历史学科的主干知识,又是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题材。

考虑到八年级学生的认知结构和对知识发展、迁移能力的实际情况,我将教材内容稍作调整,把本节课的教学重点确定为五四运动的性质和无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

把理解五四运动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作为本节课的教学难点。

二、学情分析现在面对的是初二学生,经过七年级的学习,已经初步建立起历史的学习思维,整体较好,但就平时上课情况来看应该是喜中带忧,大部分学生勤奋,小部分学生不爱学历史,对这种情况,教师要多引导,多鼓励学生学历史。

三、教学目标分析1.了解五四运动的基本事实,认识五四运动是一次彻底地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理解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感悟五四精神。

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及评价历史事件的能力。

2.通过阅读相关费料和提取《逮捕北大学生》《上海商人罢市》《上海工人罢工》等图片中的信息,掌握五四运动的爆发、扩大、胜利和意义。

3.通过对五四运动的学习,培养爱国主义精神根据八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思维特征。

四、教学过程为实现教学目标,营造一种民主、和谐、创新的课堂氛围,我设计了以下三个教学环节来优化课堂教学:1、创设情景直观感知通过多媒体链接视频一一《觉醒年代》视频片段,创设情景,激起学生了解这场运动的求知欲望,从而揭示课,题。

紧跟着学生阅读教材,结合老师在黑板上板书的知识结构,对教材内容进行大致的了解;考虑到声音和图像比单纯的文字更有助于学生的理解和记忆,因此通过展示五四运动的剧照图片和文字材料:《第一次世界大战》和《巴黎和会》,进一步强化学生对教材内容的印象。

第13课五四运动【教案】【统编版】1

第13课五四运动【教案】【统编版】1

第13课五四运动【教案】【统编版】 1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统编版初中历史八年级上册第13课《五四运动》。

本课主要介绍了五四运动的背景、过程及其历史意义。

具体内容包括:五四运动的起因,即1919年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五四运动的过程,包括学生罢课、工人罢工、商人罢市等抗议活动;以及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它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促进了中国的民主和进步。

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五四运动的背景、过程及其历史意义,认识到它在中国近现代史上的重要地位。

2. 培养学生分析历史事件的能力,使其能够从多元的角度评价历史人物和事件。

3. 引导学生学习五四运动中的爱国主义精神,激发他们的爱国情怀。

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五四运动的背景、过程及其历史意义。

难点:五四运动在中国近现代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历史地图、图片等。

学具:笔记本、笔、历史课本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巴黎和会的相关图片和视频资料,让学生了解1919年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引出五四运动的主题。

二、新课内容展示(15分钟)1. 介绍五四运动的起因,即1919年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

2. 讲述五四运动的过程,包括学生罢课、工人罢工、商人罢市等抗议活动。

3. 阐述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它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促进了中国的民主和进步。

三、随堂练习(10分钟)(1)五四运动是什么时候发生的?(2)五四运动的原因是什么?(3)五四运动中,哪些群体参与了抗议活动?(4)五四运动在中国近现代史上具有什么意义?2. 学生互相讨论,分享彼此的学习心得和感悟。

四、课堂小结(5分钟)板书设计:五四运动背景:巴黎和会中国外交失败过程:学生罢课、工人罢工、商人罢市意义: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促进了中国的民主和进步作业设计:1. 根据课堂所学,绘制五四运动的时间轴,并简要描述各个阶段的主要内容。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历史13.《五四运动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历史13.《五四运动

13.《五四运动》说课稿【说教材】五四运动是部编教材八年级历史上册第四单元第2课,是中国近代史上具有重大转折意义的事件。

五四运动中无产阶级登上了历史舞台,使先进的中国人看到了真正彻底的革命力量所在,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为下节课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奠定基础。

本课内容分为三目:五四运动的爆发、五四运动的扩大、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这三目明显是按时序安排的,即历史本身的发展脉络。

【说学情】本课内容面对的是八年级的学生,他们有热情、有朝气、有一定的历史知识的积累和判断是非的基本能力,也有对历史学习方法的强烈求知欲望,因此,应特别注意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渗透,增强其历史使命感和责任感。

同时注意培养论丛史出,史论结合的历史学习方法,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说教学目标】基于核心素养的三维目标设计:(一)知识与能力:了解五四运动的爆发时间、经过、口号等基本情况;掌握五四运动爆发的原因和重要意义;分析理解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二)过程与方法:1.使学生学会归纳教材的方法,注意前后知识的联系,学会从图片史料中获取有效信息,提高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2、课堂上以史料创设情境,以问题探究引发思考,实施分组教学、合作学习,通过小组讨论等方式,学生能够增强学习历史的兴趣,加深对有关历史知识的理解,从而学会分析历史事件的正确方法,为以后学好历史打下基础。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五四运动孕育了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的精神,五四精神的核心是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青年学生应该继承和发扬五四精神,为中华民族的振兴而努力奋斗。

【说教学重点与难点】依据课程标准、教材内容及学生学情确定重、难点如下:重点:五四运动的背景及重大意义难点:五四精神的理解【说教学方法与手段】俗话说:“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

本课运用的教学方法有:多媒体教学法情境教学法、史料研读法、问题探究法等。

采用的学习方法有:自主学习法、分组讨论法、合作探究法等【说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播放《共青团团歌》教师活动:好一曲激情澎湃的青春之歌,在这首歌上为什么写上“五四”的火炬,唤起了民族的觉醒,“五四”指什么?学生活动预设:五四运动教师活动: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走进那段历史。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3课五四运动说课稿课件(18张PPT)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3课五四运动说课稿课件(18张PPT)
活动探究法:引导学生通过创设情景 等活动形式获取知识,以学生为主体,使 学生的独立探索性得到充分的发挥,培养 学生的自学能力、思维能力、活动组织能 力。
集体讨论法: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 组织学生进行集体和分组讨论,促使学生 在学习中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 精神。
二、说教法和学法
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讨论,然后进行归纳 总结,得出正确的结论。这样有利于调动 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 学生对本框题知识的认知更清晰、更深刻。
三、说教学过程
多媒体教学手段的运用可以使抽象 的知识具体化、枯燥的知识生动化、 乏味的知识趣味化。此外,我还重视 教材中疑点的讲解,并适当对知识点 进行引申,这样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 串联、积累和加工,从而达到举一反 三的效果。
三、说教学过程
3.小结巩固; 课堂小结,可以把课堂传授的知识
尽快地转化为学生的知识。简单扼要 的课堂小结,可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 知识点。五四爱国运动精神正在当今 社会发扬,学生们都是热血青年,需 要有一个仪式感,在课堂最后,请全 体同学起立,共同宣言,本课在高潮 中结束。
《五四运动》 说课稿
陈慧
目 01
录 02
CONTENTS
一、说教材
1.教材地位分析; 《五四运动》是人教版教材八年级第
四单元第二个框题。在此之前,学生们已 经学习了三个单元,这为过渡到本框题的 学习起到了铺垫的作用。 2.说教学目标
了解五四运动的爆发时间、经过、口 号等基本情况;掌握五四运动爆发的原因 和重要意义;分析理解五四运动是中国新 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三、说教学过程
2.新课教学; (1)导入新课。
由今年的新冠肺炎抗疫中的英雄的导 入新课。导语设计的依据:一是把现实生 活中的事情引入课堂,贴近生活引发学生 的同感。二是激发起学生的求知欲望。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第13课 五四运动》教学设计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第13课 五四运动》教学设计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第13课五四运动》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第13课五四运动》是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的一章内容。

本课主要讲述了1919年5月4日发生在北京的一场以青年学生为主,广大群众、市民、工商人士等阶层共同参与的,通过示威游行、请愿、罢工、暴力对抗政府等多种形式进行的爱国运动。

本课内容旨在让学生了解五四运动的背景、过程和意义,认识新主义革命的兴起。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于新主义革命的兴起有一定的了解。

但五四运动的历史背景复杂,涉及到的历史事件和人物较多,需要引导学生通过阅读史料,分析问题,理解五四运动的深层含义。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五四运动的背景、过程和意义,认识新主义革命的兴起。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史料,分析问题,培养学生的史料分析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引导学生认识爱国、进步、、科学的五四精神,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五四运动的背景、过程和意义。

2.难点:五四运动的历史背景和深层含义。

五. 教学方法1.史料教学法:通过展示相关的历史史料,引导学生了解五四运动的背景和过程。

2.问题驱动法:设置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五四运动的深层含义。

3.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历史分析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史料准备:收集与五四运动相关的史料,包括文字、图片、视频等。

2.课件准备:制作课件,展示五四运动的相关内容。

3.学生活动准备:布置预习任务,让学生提前了解五四运动的基本情况。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巴黎和会的相关史料,引导学生了解五四运动的背景。

2.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五四运动的相关史料,包括图片、视频等,让学生直观地了解五四运动的过程。

3.操练(10分钟)教师设置问题,引导学生阅读史料,分析问题,理解五四运动的深层含义。

4.巩固(5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对五四运动的理解和感悟。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3课五四运动教案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3课五四运动教案
(2)我们把五四运动期间,爱国青年所表现出来的精神称为“五四精神”。根据所学谈谈什么是“五四精神”?青年学生是时代的先锋,民族的未来。谈一谈作为当代青年,你认为我们应该怎样继承和发扬“五四”精神?
答案:(1)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
(2)五四精神:忧国忧民,不屈不挠,乐于奉献,敢于斗争的爱国主义精神。继承和发扬:青年学生应该具有忧国忧民的爱国主义精神,无私奉献的高度社会责任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时刻关心国家命运,刻苦学习,立志成才,报效祖国;要做有理想、善学习、讲道德、要自立、勇奋斗的青年。
A.自强、求富B.实业救国
C.民主、科学D.外争主权,内除国贼
3.下列关于五四爱国运动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C)
A.发生于1919年
B.是一次彻底的反帝反封建运动
C.是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D.五四运动波及范围广,具有广泛的群众性
4.“中国的土地可以征服而不可以断送!中国的人民可以杀戮而不可以低头!”北京学生于1919年的这一呐喊,体现的时代精神是(B)
过渡语:6月5日后,无产阶级成为运动的主力,并且登上了历史舞台,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板块三 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
小组合作:为什么说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答案:(1)从革命的领导阶级来看,五四运动中,中国无产阶级开始登上历史舞台,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起到了领导作用。
A.自由B.爱国C.平等D.博爱
教材图
片分析
五四运动:1919年5月4日,北京3 000多名学生汇集在天安门前,举行游行示威。
史料
积累
中国的土地可以征服而不可以断送!中国的人民可以杀戮而不可以低头!
——《北京学界全体宣言》
教学

(部编)人教版初中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13课 五四运动》 优质课获奖教案_0

(部编)人教版初中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13课 五四运动》 优质课获奖教案_0

《第13课五四运动》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和能力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到五四爱国运动爆发的导火线、时间、地点、口号、领导者、主力、结果及其意义;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看电影的方式,使学生直观了解五四运动发生的前因后果,掌握基本的知识点;同时通过对电影精彩片段的品评,分析五四运动的性质,理解五四精神,学会从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提高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五四青年表现出来的斗争精神激励学生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二、教学重点和难点2. 教学难点: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三、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师:哪位同学知道五月四日是中国什么节日?这个节日是怎么来的呢?它源于一场伟大的爱国运动——五四运动,它如同一颗流星划破星空,揭开了中国革命新的篇章。

今天就让一起学习第13课:五四运动(二)解读学习目标1.了解五四爱国运动爆发的导火线、时间、地点、口号、领导者、主力、结果及意义。

2. 认识五四运动是一次以爱国为宗旨的救亡运动。

3、弘扬五四精神,激发学生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

(三)自主学习要求学生阅读教材内容,勾画出五四运动的时间、地点、口号、领导者、主力、结果及其意义。

(四)新课讲授目标导学一:五四运动的导火线播放电影片段一:《巴黎和会的召开》品出历史味儿:1919年1月-6月,第一次世界大战战胜国在法国巴黎召开所谓的“和平会议”,这场远在万里之外的会议却让中国社会掀起轩然大波!五四运动的爆发和巴黎和会有什么关系呢?展示电影截图图片,陈独秀与李大钊对话:“如果谈判成功,举国欢腾;如果失败,那积压了近百年的民族情绪,就会像火山一样爆发”,得出结论:五四运动爆发的导火线是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

拓展: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中国也是战胜国,为什么仍然摆脱不了主权被侵犯的命运?学生自由讨论,教师总结:弱国无外交,重点强调综合国力的弱!过渡:当巴黎和会外交失败的消息传入国内的时候,举国沸腾,从而引发了这场声势浩大、影响深远的爱国运动,接下来我们继续欣赏。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历史第13课《五四运动》说课稿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历史第13课《五四运动》说课稿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历史第13课《五四运动》说课稿一、选题背景作为中国现代史上一次重要的历史事件,五四运动在很多历史学家和研究者的眼中被认为是中国近代化进程中至关重要的一页。

本篇说课以“五四运动”为核心内容,通过阅读课文及其配套图表资料,有助于学生理解五四运动的起因、背景、发展和影响。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能够对中国近现代史上的重要事件有更为深刻而清晰的理解,同时,对于深入理解当代社会的历史和现实意义也更有帮助。

二、教材分析本篇说课的教材是小学科普社会探究教育的部编版八年级上册历史课本第13课《五四运动》。

教材按照一定的逻辑顺序,共分为三部分,分别是“五四运动的起因和背景”、“五四运动的发展和结果”、“五四运动的影响”。

通过课文及其配套的图片和资料,使学生能够更好地了解这一历史事件的全貌。

三、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能够:1.了解五四运动的起因和背景,理解“马列主义”、“新文化运动”等概念的涵义。

2.掌握五四运动的主要发展和结果,包括学生运动的组织、游行、罢课、上访等内容。

3.理解五四运动的影响,包括中国新文化和文学的发展、思想观念的转变、爱国主义情感的激发等。

四、教学重点1.五四运动的起因和背景。

2.五四运动中学生反对外来侵略的游行和罢课活动。

3.五四运动的影响。

五、教学难点1.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2.学生对于历史概念的理解和应用。

六、教学方法1.讲解和解释法:通过讲解教育资料和图片,帮助学生理解课文中提到的新的历史概念,并进一步帮助学生了解五四运动的起因、背景、发展和影响。

2.合作探究法:利用小组讨论的方式,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知识分享和探究,培养合作学习的能力。

3.结合实际案例的探索学习法:通过对当今社会中的事件进行案例分析,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五四运动对于中国近代化的影响。

七、教学过程A.热身与导入(5分钟)在教室内写出“五四运动”四个字,引导学生对这一历史事件进行简单的回顾,激发学生对这一话题的思考。

第13课《五四运动》初中历史教学课件部编版

第13课《五四运动》初中历史教学课件部编版

第13课《五四运动》初中历史教学课件部编版一、教学内容1. 五四运动的背景:北洋军阀统治下的中国,巴黎和会中国外交的失败。

2. 五四运动的过程:学生运动的兴起,全国范围内的抗议活动,北洋政府被迫作出让步。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五四运动的背景、过程和影响,提高对历史事件的认识和分析能力。

2. 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激发为民族独立、民主和科学而奋斗的责任感。

3. 引导学生认识五四运动在中国近现代史上的地位,培养对国家命运的关切。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五四运动的起因、过程及其历史意义。

教学重点:五四运动背景、过程、影响以及在中国近现代史上的地位。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课件、历史地图、相关图片、视频资料。

2. 学具:笔记本、教材、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巴黎和会中国外交失败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这一事件对中国的影响,从而引出五四运动的背景。

2. 讲解:详细讲解五四运动的起因、过程和影响,强调学生运动在运动中的关键作用。

3. 实践情景引入:分组讨论,让学生分析五四运动中各阶层的表现,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

4. 例题讲解:讲解典型例题,帮助学生理解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

5. 随堂练习:设计相关问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五四运动》2. 内容:背景:北洋军阀统治、巴黎和会中国外交失败过程:学生运动兴起、全国抗议、北洋政府让步影响:推动中国民主进程、新文化运动的兴起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五四运动的背景。

(2)列举五四运动的过程及影响。

(3)谈谈你对五四运动的认识。

2. 答案:(1)背景:北洋军阀统治,巴黎和会中国外交失败。

(2)过程:学生运动兴起,全国抗议,北洋政府让步。

影响:推动中国民主进程,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3)示例:五四运动是一场伟大的爱国民主运动,它充分展示了中华民族的觉醒和民族自尊,为中国近现代史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关注历史事件背后的原因和影响,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五四运动》说课稿
说课的题目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13课《五四爱国运动》,下面,我主要从教材分析、教学方法和教学过程三个方面加以说明: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中国近代史具有两条明显的主线,其中之一就是中国人民的不断抗争,其分为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和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两个阶段,本课内容在全册中具有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根据课标和本课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制定了本课的教学目标、重点、难点。

2、教学目标:
①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五四爱国运动爆发的导火线、时间、地点、口号、领导者、主力、结果及其意义。

②过程与方法:通过学习,使学生学会归纳课文的方法,使学生学会从图片史料中获取有效信息。

通过小组讨论,师生共同探究,发现问题,积极探索解决问题的途径。

③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学习五四爱国运动,使学生深刻体会到五四青年表现出来的斗争精神是极其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

3、重点:五四爱国运动背景和过程
4、难点:对五四精神的理解。

二、教学方法:
我根据对本课的教材分析和初二学生的认知水平及心理特点,采用以下的教学方法:多媒
体辅助下的史料分析法、分组讨论和归纳总结法。

三、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的学习
通过诗歌《五四!我们的节日》,引出“大家知道为什么把每年的五月四日作为我国的青年节吗?”激发学生探究“五四爱国运动”的动机。

(二)新知探究
五四爱国运动(分爆发的导火线、过程、及性质)
(1)、五四爱国运动爆发的导火线:通过《顾维钧》的视频指导学生得出结论——巴黎和会中国外交失败。

动脑筋: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中国也是战胜国,为什么仍然摆脱不了主权被侵犯的命运?学生讨论、分析(中国综合国力仍然很弱,北洋军阀政府的专制统治,帝国主义列强在华仍有许多特权,中国仍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五四爱国运动的过程
教师指导学生阅读课本和史料,提炼出有效信息。

五四运动的爆发:出示“五四”传单,进行设问“这段材料反映了学生什么样的心态和要求?从这段材料中体现出来的五四精神,你认为是什么?”(忧国忧民、不屈不挠、乐于奉献、敢于斗争的爱国主义精神)
归纳出五四运动兴起的时间、地点、口号、主力、斗争形式、要求。

小组探究五四运动的性质。

通过学生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通过对正答案,培养学生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观看《五四运动》片段,使学生的思想得到升华。

明白作为二十一世纪的青少年,应继续发扬五四精神,勇于承担建设祖国的重任,这也达到了学习历史,以史鉴今的目的。

(三)课堂小结
师生共同探讨本节课所学所感。

(四)布置作业
完成作业与测试相关知识
教学反思➷
五四运动是本教材中重要的一课,在中国历史上具有重要的影响。

因此,在教学中我通过了展示大量的各种史料,进行小组探究性学习,让引导学生在掌握基本知识点的同时,提高自己分析史料、解读运用史料的重要能力,同时注重拓展学生学习历史的思维和空间,让学生灵活运动相关知识。

通过问题式教学方式,让学生科学理解五四运动历史意义,使得学生的爱国情感进一步得打升华。

所谓说课是教师在备课的基础上,面对评委、同行、系统地口头表述自己的教学设计及其理论依据,然后由听者评说,达到相互交流,共同提高的目的的一种教学研究形式。

说课的基本步骤与内容
一、说教材
1、教材的地位:
从地位上、结构上、内容上、教育意义上等方面论述本节教材在本课\本书中的地位和作用。

2、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学生年龄特点、生活经验、认识问题的层次、程度、学生发展的需要等方面制定出三维学习目标。

3、教学重点、难点:
从教学内容、课标要求、学生实际、理论层次、对学生的作用等方面找出确立重点难点的依据并确定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二、说教法
依据《纲要》、课标的四性、新理念、新教法等理论具体说明将在课堂设计中运用那些方法。

这里可以从大的方面,从宏观上来说一下,具体详细可以放在下一个教学程序里说明。

如:
1、参与式
2、讨论式
3、互动式
4、体验式
5、研究性学习
6、谈话、对话、辩论、调查、情景模拟、亲历体验、小活动等
三、说学法
依据新的教学理念、学习方式的转变,说出所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等方式方法。

达到体验中感悟情感、态度、价值观;活动中归纳知识;参与中培养能力;合作中学会学习。

四、说教学程序
主体部分:说出教学的基本环节、知识点的处理、运用的方法、教学手段、开展的活动、运用的教具、设计的练习、学法的指导等。

并说出你这样设计的依据是什么。

五、说板书
一般正规的说课如果时间允许的情况下,是要在说教学程序的过程中写出板书提纲的。

如果时间很紧张,你可以提前写在一张大纸上,张贴在黑板上也可以。

能够配合讲解适时出示,达到调控学生、吸引注意、使师生思路合拍共振的目的说出这样设计的理由。

如:能体现知识结构、突出重点难点、直观形象、利于巩固新知识、有审美价值等。

说课应遵循的四个原则
一、科学性原则--说课活动的前提
科学性原则是教学应遵循的基本原则,也是说课应遵循的基本原则,它是保证说课质量的前提和基础。

科学性原则对说课的基本要求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教材分析正确、透彻。

2、学情分析客观、准确,符合实际。

3、教学目
的的确定符号大纲要求、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

4、教法设计紧扣教学目的、符合课型特点和学科特点、有利于发展学生智能,可行性强。

二、理论联系实际原则--说课活动的灵魂
说课是说者向听者战士其对某节课教学设想的一种方式,是教学与研究相结合的一种活动。

因此在说课活动小中,说课人不仅要说清其教学构想,还要说清其构想的理论与实际两个方面的依据,将教育教学理论与课堂教学时间有机的结合起来,做到理论与实践的高度统一。

1、说课要有理论指导。

2、教法设计应上升到理论高度。

3、理论与实际要
有机统一。

三、实效性原则--说课活动的核心
任何活动的开展,考试大都有其鲜明的目的。

说课活动也不例外。

说课的目的就是要通过“说课”这一简易、速成的形式或手段来在短时间内集思广益,检验和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教研能力,从而优化了课堂教学过程,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因此,“实效性”就成了说课活动的核心。

为保证每一次说课活动都能达到预期目的、收到可观实效,至少要做到以下几点。

1、目的明确。

2、针对性强大。

3、准备充分。

4、评说准确。

四、创新性原则——说课活动的生命线
说课是深层次的教研活动,是教师将教学构想转化为教学活动之前的一种课前预演,其本身也是集体备课。

在说课活动的一个组成部分。

尤其是研究性说课,其实质就是集体备课。

在说课活动中,说课人一方面要立足自己的教学特长、教学风格。

另一方面更要借助有同行、专家参与评说众人共同研究的良好机会,树立创新的意识和勇气,大胆假设,小心求证,探索出新的教学思路和方法,从而为断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进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只有在说课中不断发现新问题、解决新问题,才能使说课活动永远“新鲜”、充满生机和活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