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政治-法律的本质、特征和作用
初中道德与法治 _ 2023中考道德与法治复习知识点:基础填空及答案!
1、法律本质:法律是 意志的体现。
(我国法律本质:我国法律是 利益与意志的体现)2、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建设社会主义 。
3、法律的特征:①法律是由 的;②法律是由国家 保证实施的;③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 (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4、法律的作用:5、专门保护未成年人的法律:“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犯罪法”,其中“未”中规定六个方面的保护: 、 、 、 、 、 。
6、法律权威源自人民的 和 。
法律是最刚性的社会规则, 是人们行为底线。
7、违法类型分两种:第一种,根据违反的法律分为:① 违法行为(承担 责任)、② 违法行为(承担行政责任)、③ 违法行为(承担 责任);第二种,根据社会危害程度分:①一般违法行为(包括 违法、 违法)、②严重违法行为(或称刑事违法行为或犯罪行为)8、犯罪的特征:① (本质特征)、②刑事违法性(法律标志)、③应受刑罚处罚(刑罚当罚性——必然后果)9、 反映广大人民的共同需求,是人民利益的集中表现;人民利益只有上升、集中到国家利益,运用国家的工具,才能得到真正的维护。
国家利益 ,人民利益 ,二者相辅相成。
10、我国的国家性质:中华人民共和国是 领导的、以 为基础的 的社会主义国家。
11、我国宪法的基本原则是:我国是 的社会主义国家,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 。
12、 是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家机构实行 的原则。
13、宪法的核心价值追求:规范 运行以保障公民权利的实现。
14、宪法是 意志的集中体现,是国家的 ,规定国家生活中 、最重要的问题。
宪法是一切组织和个人的根本活动准则。
中国共产党坚持把 作为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把 作为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
15、宪法在国家法律体系中具有最高的 、法律权威和 。
宪法规定的内容是国家生活中带有全局性、 的问题,其他法律规定的内容通常只是国家生活中的 问题,是对国家生活和社会生活中 的规定(具体规定)。
中考《道德与法治》易混易错点归类整理
中考《道德与法治》易混易错点归类整理易混知识点人民当家作主在我国,一切权力属于公民。
×人民在我国,一切权力属于人大代表。
×人民全国人大代表有立法权、人事任免权和重大事项决定权×。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人民代表大会是我国最高权力机关。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人民代表大会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权力机关。
×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制度。
×根本政治制度我国公民有直接参加国家管理的民主权利。
ד直接”删去社会主义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
×社会主义民主本质(社会主义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实现共同富裕。
我国的经济成分国有经济是我国经济的主体。
×公有制经济公有制经济是我国经济的主导。
×国有经济非公有制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
×公有制经济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非公有制经济控制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命脉。
×国有经济中国走向世界改革开放是我国长期坚持的一项基本国策。
×对处开放中国是维护世界和平与稳定的决定力量(领导力量、主宰力量、控制力量)。
×重要力量(、坚定力量、中坚力量)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决定力量(领导力量、主宰力量、控制力量)。
×重要力量(坚定力量、中坚力量)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人口多、底子薄是我国的基本国情。
×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我国的立国之本。
×四项基本原则对外开放是强国之路,是社会主义建设的活力源泉、不竭动力。
×改革开放党和国家始终把民生问题、人民的切身利益放在一切工作的首位(首要工作、中心工作、工作中心、工作重心、工作重点)。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我国的根本任务是实现共同富裕。
2023年中考道法法律部分核心知识点速记
2023年中考道法法律部分核心知识点速记1.社会秩序是社会生活的一种有序化状态,包括社会管理秩序、生产秩序、交通秩序和公共场所秩序等。
4.遵守社会规则需要他律和自律。
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
7.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任何人都没有超越法律的特权。
8.国家强制力包括军队、警察、监狱、法庭等。
9.任何人不论职务高低、功劳大小,只要触犯国家法律,都必须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11.我们要从小事做起,避免沾染不良习气,自觉遵纪守法,防患于未然。
12.凡未满18周岁的我国公民都是未成年人,是《未成年人保护法》的保护对象。
能力。
14.未成年人身心发育尚不成熟,自我保护能力较弱,法律给予成年人特殊保护。
15.未成年人身心发育尚不成熟,自我保护能力较弱,法律给予成年人特殊保护。
法也要承担相应的责任,不能认为“未成年人在法律特殊保护下可以想做什么就做什么”。
18.违法行为是指出于过错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危害社会的行为。
20.区分一般违法行为和犯罪(严重违法行为)22.最常见的行政违法行为是违反《治安管理处罚法》的行为。
例如:谎报险情、破坏铁路封闭网、殴打他人等。
标志词。
24.刑事违法行为是违法行为中最严重的一种,就是我们常说的犯罪。
应受刑罚当罚性,是犯罪的严重社会危害性和刑事违法性的必然法律后果。
26.违法与犯罪既有区别,又有联系,我们要防微杜渐,预防违法犯罪行为的产生。
27.违法不一定受到刑罚处罚,只有犯罪才会受到刑罚处罚。
28.预防违法犯罪:杜绝不良行为,增强法治观念,依法自律,做一个自觉守法的人。
面对违法犯罪时,我们要善于斗争,在保全自己、减少伤害的前提下,巧妙地借助他人的力量,采取机智灵活的方式,同违法犯罪作斗争。
29.我国刑法规定,已满16周岁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
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防火、爆炸、投毒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
最后屏障。
中考政治四个全面专题复习课件
8、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是经济体制改革;核心是处理
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 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
9、改革开放最主要的成果:开创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了强大动力和有 力保障。
10、改革开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以促进社会公平正 义、增进人民福祉。
11、全面深化改革的立足点:必须立足于我国长期处 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实际。
我们要认真学习宪法,树立宪法意识,自觉遵 守宪法,热情宣传宪法,勇于同违反宪法的行为作 斗争,维护宪法尊严。
10、我国宪法和法律规范并保障公民权利,与公民 的生活息息相关。实行依法治国,保证法律有效实 施和司法公正,需要加强监督和制约机制。
1、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要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从各层次各领域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
⑦(精神)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中华民族精神,发扬创新精 神,提高公民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
⑧(经济制度)国家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 展的基本经济制度;
6、我国改革开放的经验给我们什么启示?
①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
②我们要亳不动摇地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
③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
是(
)
①有法可依是依法治国的必要保证 ②有法必依是依法治国的中心环节
③执法必严是依法治国的关键
④违法必究是依法治国的必要保证
A.①②③ B.①③④ B.①②④ D.②③④
3、实现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必须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提高居民收入在
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下列关于深化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六个更加” 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技更加进步; 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
最新-中考政治必考100个考点--(一)法律常识部分
中考政治必考100个考点 (一)法律常识部分1.依法治国――是我国的基本治国方略2.依法治国的核心是――依宪治国。
3.法律最主要的特征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
5.青少年要(学法、懂法、守法、护法),增强法制观念。
6.社会公共生活要有共同的准则——法律。
7.什么是法律?――法律是由国家制定和认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的行为规范。
8.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核心是――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
10.经济活动的参与者――(生产者、销售者、消费者)13.违法和犯罪之间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
(一般违法发展下去就是犯罪)14.国家的根本大法(治国安邦的总章程)――宪法(母法),其他专门法律为子法。
15.刑法的作用是――保护国家和人民的利益、惩治犯罪。
16.谈谈我国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理由。
答:我国自然资源总量大,种类多,但人均占有量少,开发难度大,资源利用率不高;我国环境形势依然相当严峻,不容乐观。
17.犯罪的本质特征是――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
18.违法不一定犯罪,犯罪肯定违法(违反的是刑法)19.违法(一般违法)和犯罪之间的联系:两者都是违法行为,都具有社会危害性。
20.犯罪要受到的惩罚:刑罚21.刑罚的目的――预防和减少犯罪22.为什么说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在内容上规定国家生活中最根本的问题,在法律效力上具有最高法律效力,在制定和修改程序上比普通法律更为严格。
23.(宪法)是人民权利的最重要的法律保障。
24.我国的根本制度――社会主义制度25.我国的国家性质(国家制度)――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26.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27.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是――中国共产党。
(28.我国的权力机关――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29.我国的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全国人民代表大会30.既是公民权利又是公民义务的有――受教育和劳动。
中考政治复习—法律特征、本质、作用7
案例2:
2006年11月至12月间,无业人员李某、 张某等四人在北京对路人实施抢劫。短短 20余天,先后作案9起,致8人受伤,1人 死亡,共抢得钱款1万多元。 2007年2月5日,北京市第二中级人民 法院做出一审判决,以抢劫罪分别判处李 某、张某两人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 并没收个人全部财产。另外的两名案犯被 判处有期徒刑。
法律最显著的特征
第三,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
陈良宇案件
姓 名:陈良宇 性 别:男 最高职务:原上海市委书记 触犯罪名:受贿罪、滥用职权罪 刑 罚:2008年4月11 日判处有期徒刑18年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不论职位高低、年龄大小, 人人必须遵守法律,违法必究。
案例1:
1996年6 月28日,第九 届全国人大常 委会第十次会 议通过了《中 华人民共和国 预防未成年人 犯罪法》。
2、法律的三大最为显著的特征:
形式 最显著特征 举例
2011年2月25日,全 国人大常委会表决通 过《刑法修正案 (八)》。危险驾驶首 次入罪 法律靠军队、警察、 法庭、监狱等国家暴 力保证实施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补充
制定或认可是法律创 制的两种方式;是由 立法机关制定或认可 的;由全国人民代表大 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制 定和修改
1、法律的含义: 法律(Law)是国家制定或认可的,由国家强制力 保证实施的,以规定当事人权利和义务为内容的具有 普遍约束力的社会规范。 2、法律的三大特征: 法律是一种特殊的行为规范。与道德、纪律等 行为规范相比,法律具有以下显著特征:
2.法律的三个特征:
(1)法律是由谁制定出来的?
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 (国家创制法律的两种形式)
第一、任何人不论职位高低、功 劳大小,都必须严格遵守国家法律, 积极规范自己的行为。不允许特殊 人物存在。即公民必须平等遵守法 律。
九年级中考政治(期末考试)核心知识点
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兴国之要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体布局(五位一体建设)经济建设、文化建设、政治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依据: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任务: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4.法律的特征:1.由国家制定或认可2.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3.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
5.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的关系: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缺一不可,法律是准绳,任何时候都必须遵循;道德是基石,任何时候都不可忽视。
6.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7.坚持依法治国的重要性:依法治国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事关我们党执政兴国,事关人民幸福安康,事关党和国家长治久安。
8.依法治国的喜与忧9.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保证法律有效实施和司法公正,需要加强监督和制约机制。
监督(包括党的监督、人民群众的监督、检察机关的监督和社会舆论的监督)制约(除了监督的制约还有制度的制约和程序的制约如公检法之间相互监督)10.监督权包括批评权、建议权、检举权、申诉权和控告权11.行使监督权的方式:(如何行使监督权)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采用合法的方式(如当面反映、打电话、写信、发电子邮件、向人大代表反映、通过媒体反映等)12.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3个体现)1.平等享有宪法规定的各项权利和自由2.平等承担宪法规定的各项义务3.执法机关对任何公民在适用法律上一律平等13.选举权与被选举权的重要性:它在我国公民权利中居首要地位,它是公民参与国家管理,组织国家政权,实现人民民主的重要途径。
(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是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重要形式)14.人大代表的职权:审议权,提案权,选举权,质询权,罢免权,表决权,提出建议、批评和意见等法定权利15.选举的方式和条件:方式:直接选举(县、乡两级)和间接选举条件:中国公民,年满18周岁,未被剥夺政治权利16.违法行为含义:作出法律所禁止的行为或不履行法律规定的义务17.违法行为分类:1.违宪行为2.刑事违法行为(犯罪,严重危害性是犯罪最本质特征)3.民事违法行为4.行政违法行为18.刑事制裁(刑罚)分类:主刑(管制、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死刑),附加刑(罚金、没收财产、剥夺政治权利和驱逐出境)19.《中国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对未成年人的保护(四个保护)家庭保护、学校保护、社会保护、司法保护20.司法保护的基本内容:办理未成年人犯罪案件,实行有别于成年人(如审判实行不公开处理)坚持教育为主、惩罚为辅的原则21.诉讼(打官司)分类:刑事诉讼、民事诉讼、行政诉讼22.非诉讼途径:投诉、调节、仲裁、复议、申诉23.宪法规定公民的基本权利和基本义务24.宪法的地位,宪法是我国的根本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在我国的法律体系中居首要地位,是一切国家机关,团体和个人的最高行为准则(或根本活动准则)25.为什么说宪法是我国的根本法26.权利和义务的关系:公民的权利和义务具有一致性,公民既是享受权利的主体,又是履行义务的主体。
中考政治-考点七 法律的特征
考点七法律的特征1、法律的产生(了解)原始社会没有法律,用习惯靠自觉自愿遵守,约束自己行为;国家产生之后统治阶级开始有意识的创造法律。
2、法律的本质法律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是用来统治国家、管理社会的工具,也是调整社会关系、判断是非曲直、处理矛盾和纠纷的标尺。
我国法律体现和维护的是人们的意志和利益。
(背诵)3、法律的特征(背诵)(1)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
制定和认可是国家创制法律的两种基本形式。
(2)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
法律的实施以强大的国家力量作后盾,这是法律区别于道德等行为规范的最主要特征。
(3)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
①在法治社会里,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任何人都没有超越法律的特权。
②每个公民都平等地受到法律的保护,平等地享有权利和义务;③任何人不论职位高低、功劳大小,只要触犯国家法律,都必须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的约束力。
4、法律的作用(背诵)(1)法律规范着全体社会成员的行为,保护着我们的生活,为我们的成长和发展创造安全、健康、有序的社会环境。
(2)规范作用:①法律规定我们享有的权利,应该履行的义务。
②法律让我们懂得可以做什么、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应该怎样做、不应该怎样做。
③法律也为我们评判、预测自己和他人的行为提供了准绳,指引、教育人向善。
(3)保护作用:我们既受法律约束又受法律保护,法律通过解决纠纷和制裁违法犯罪,惩恶扬善、伸张正义,维护我们的合法权益,是我们的保护神。
5、什么是违法行为?(了解)违法行为是指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危害社会的行为。
6、什么是犯罪?(背诵)①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最本质特征(首要特征)②刑事违法性——犯罪的法律标志③刑罚处罚性——犯罪必然承担的法律后果7、违法行为分类8、一般违法行为与犯罪的区别和联系9、如何警惕身边的违法行为(法治社会,青少年怎样做到遵章守法)?(背诵)(1)我们要认识违法行为的危害,自觉依法规范自己的行为。
道德与法治(政治)中考知识点(基础篇)
道德与法治(政治)中考核心知识点模块分级梳理(基础篇)模块一:自身与社会一、关于自身:1.(努力),是梦想与现实之间的桥梁。
2.学习是苦乐交织的。
3.正确认识自己的重要性是什么?有何意义?(1)正确认识自己,可以促进自我发展。
(2)正确认识自己,可以促进与他人的交往。
二、社会关系(一)朋友之间:1.友谊是平等的、双向的。
2.网上交往具有什么特点?:虚拟性、平等性、自主性(二)师生关系:1.彼此尊重,是我们与老师建立良好关系的开始。
(三)亲子关系:1.互动沟通的技巧和应对冲突的智慧,是亲子之间爱的润滑剂。
三、生命与成长1.生命有什么特点?(1)生命来之不易。
(2)生命是独特的。
(3)生命是不可逆的。
(4)生命也是短暂的。
2.生命的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贡献)。
3.怎样守护生命?(1)首先要关注自己的身体。
(2)关注并养护我们的精神。
4.与异性交往的正确方式是什么?内心坦荡、言谈得当、举止得体。
四、情绪与情感1.人的情绪有哪些类型?(1)基本情绪:喜、怒、哀、惧。
(2)复杂情绪:害羞、焦虑、厌恶和内疚等。
2.调节情绪的方法有哪些?(1)改变认知评价;(2)转移注意;(3)合理宣泄;(4)放松训练等。
3.情感的类型:基础性的情感:安全感;高级情感:道德感。
正面的体验:爱的情感;负面的体验:恐惧感;混杂的体验:敬畏感。
4.情绪和情感的重要区别:情绪是短暂的、不稳定的,情感相对稳定。
模块二:法律与法治1.法律具有哪些特征?(1)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
(国家创制法律的两种方式)(2)法律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
(法律的最主要特征)(3)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
2.法律的作用:规范作用和保护作用。
3..我国特殊关爱和保护未成年人的法律有哪些?(1)专门法律: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
(2)其他法律:宪法和婚姻法、义务教育法、反家庭暴力法等。
3.保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四道防线是什么?家庭保护、学校保护、社会保护和司法保护。
中考政治易错易混知识点归类
中考政治易错易混知识点归类一、易错知识点七年级部分1、能否将失败转化为成功的关键:有没有坚强的意志品质;2、法律的显着特征:⑴由国家制定或认可;⑵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⑶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3、法律的作用:⑴规范作用⑵保护作用4、犯罪的三个特征:严重危害社会、触犯刑法、应受刑罚处罚;5、获得法律帮助的方式和途径:1诉讼手段2非诉讼手段 3法律服务4法律援助6、能够为我们提供法律帮助的机构:法律服务所、律师事务所、公证处、法律援助中心等;7、维护我们合法权益的手段:1非诉讼手段维护合法权益最常用的有效手段;2诉讼手段维护我们的合法权益最正规、最权威、最有效的一种手段,是保护我们权益的最后屏障;八年级部分1、对人守信、对事负责,是诚信的基本要求;诚信的核心是善;2、我国建立了以宪法为核心、以立法保障和司法保障为主要内容的权利保障体制,保障公民的权利;3、公民的权利和义务具有一致性;4、法定义务是公民必须履行的义务,道德义务是公民自觉自愿履行的义务;5、生命健康权是最根本的、首要的人身权;6、人格尊严权是作为“人”的最起码的社会地位和受到他人与社会最起码尊重的权利;人格尊严权表现为自尊与他尊两个方面;人格尊严权是人格权中的核心权利,集中体现为名誉权、肖像权、姓名权、隐私权;名誉集中体现了人格尊严;7、民事法律手段是保护公民私有财产权最常用、最普遍的方法重要武器;刑事法律手段是打击和惩罚各种侵犯公民私有财产权的犯罪行为、保护公民私有财产权的最严厉、最有效的方法锐利武器;8、实施正义行为,不做非正义的事和积极承担责任都是做人的基本要求;九年级部分1、承担责任是自尊自信的具体表现,是自立自强的必然选择,是走向成熟的重要标志;2、环境和场所的变化——角色身份变化——责任变化3、同一个人在同一时间有着不同的责任,要学会选择责任,责任伴随人的一生;4、谁对我负责,首先是自己对自己负责;5、不负责任必然受到道德的谴责,造成严重后果的还会受到法律的制裁;6、参加社会公益活动是每个公民应备的素质;7、承担责任的回报:往往属于物质和精神两方面,但更重要的是无形的精神财富;8、承担责任,一定会获得回报,当然也一定要付出代价;9、面对责任不言代价与回报,是最富有责任心的人共有的情感;10、承担责任不言代价与回报的奉献精神是:社会责任感的集中表现;1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时间:上世纪五十年代中期至本世纪中期21世纪中叶,至少需要一百年时间;12、制定党的基本路线的依据和根本出发点依据: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根本出发点:全国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13、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的经验,集中到一点,就是要毫不动摇地坚持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14、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内容;也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民族政策民族区域自治的含义:我国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建立相应的自治区域,少数民族自己管理自己的内部事务;社会主义的新型民族关系:平等、团结、互助、和谐;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民族平等、团结和共同繁荣;15、实现祖国统一的基本方针:“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简称“一国两制”;发展两岸关系和实现和平统一的政治基础: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两岸统一的最佳方式:“和平统一、一国两制”16、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是我国发展的根本基点;17、我国人口现状的基本特点:人口基数大,新增人口多,人口素质偏低;其他特点:农村人口多,人口老龄化的速度加快,人口的分布不平衡,男女性别比失衡等;18、实行计划生育,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计划生育的目的: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具体要求:晚婚、晚育、少生、优生;19、我国生态环境的基本状况:从总体上看,我国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已初步得到遏制,部分地区有所改善,但目前我国环境形势依然相当严峻,不容乐观;;20、科学技术成为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21、当今世界,各国之间激烈的经济和科技竞争,归根到底是教育和人才的竞争;从一定的意义上说,教育决定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未来,是一个民族最根本的事业;22、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具有决定意义的一条就是把经济建设转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23、要进一步推进科教兴国,关键是加强科技创新和教育创新;科技创新能力,是综合国力竞争的决定性因素;提高科技创新能力,首要的是提高教育创新能力;24、我国的资源现状:①自然资源总量大,种类多,但人均资源占有量少,开发难度大;②我国资源开发利用不尽合理、不够科学,由此造成的浪费、损失十分严重;25、在五千多年的发展历程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生命肌体中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26、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培育民族精神,最重要的是要结合时代和社会发展要求,不断为之增添新的富有生命力的内容;27、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地位最高、权力最大;28、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要求;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29、宪法是其他法律的立法基础和立法依据;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是一切组织和个人的根本活动准则30、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实行这一基本经济制度的原因是由我国社会主义性质和初级阶段国情决定的;35、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制度: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是与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相适应的;其分配原则——劳动、资本、技术和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36、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是社会主义本质的内在要求和体现;37、在当代中国,发展先进文化,就是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38、思想道德建设——是发展先进文化的重要内容和中心环节地位;为现代化建设提供精神动力和文化环境作用;发展教育和科学——是先进文化建设的基础工程地位;为现代化建设提供智力支持;作用39、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是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培养一代又一代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40、共产主义是我们的最高理想;我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41、我国现在达到总体小康: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42、艰苦奋斗集中表现为创业精神,创业实践需要创业精神的支持和鼓舞;在新时期,推进现代化建设,更需要大力倡导和发扬艰苦创业精神,尤其是开拓创新精神;43、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44、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二、易混知识点:一我国的制度1、我国的根本制度:社会主义制度;2、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3、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4、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5、我国的分配制度: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二我国的基本国策、发展战略1、基本国策:①对外开放②计划生育③保护环境④节约资源2、发展战略:①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②可持续发展战略③西部大开发战略④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战略⑤中部崛起战略⑥“三步走”发展战略三基本国情与重要国情1、当代中国最基本的国情中国最大的实际是:我国现在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2、重要国情:1人口国情: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人口现状的基本特点:人口基数大,新增人口多,人口素质偏低;其他特点:农村人口多、老龄化严重、人口分布不平衡、男女性别比失衡;2资源国情:资源总量大,种类多,但人均占有量低,开发难度大;资源开发利用不尽合理、不够科学,由此造成的浪费、损失十分严重;3环境国情:从总体上看,我国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已初步得到遏制,部分地区有所改善,但目前我国环境形势依然相当严峻,不容乐观;4科技国情:①在尖端技术的掌握和创新方面,我国已经建立起坚实的基础,在一些重要领域已走在世界前列;②从整体上看,我国科技的总体水平同世界先进水平仍有较大的差距,同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还有许多不相适应的地方;四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1、依法治国的前提——有法可依;2、依法治国的中心环节——有法必依;3、依法治国的关键——执法必严;4、依法治国的必要保证——违法必究;5、依法治国的重要环节——依法行政;6、依法治国的核心——依宪治国;7、依法治国的依据——宪法和法律;8、依法治国的根本依据——宪法;9、依法治国的主体——广大人民群众10、依法治国的对象——国家经济文化和社会等事务;11、实行依法治国,是维护国家长治久安最有效、最根本的办法,也是最重要、最可靠的保证;五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人民代表大会的区别1、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2、我国的国家权力机关立法机关:人民代表大会;包括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3、我国的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全国人民代表大会;4、我国的最高行政机关:国务院;六我国发展先进文化的中心环节和重要内容、基础工程1、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是发展先进文化的中心环节和重要内容;2、发展教育和科学是建设先进文化的基础工程;七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核心、原则、重点1、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核心是:为人民服务;2、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原则是:集体主义;3、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重点是:增强诚信意识;八“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的内容;1、“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内容: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2、科学发展观的内容: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九我们党和国家的生命线、政治保证;党和国家发展的根本要求、兴国之要;立国之本、政治基石;强国之路、活力源泉;1、党的基本路线:党和国家的生命线,是实现科学发展的政治保证;2、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兴国之要,是我们党、我们国家兴旺发达和长治久安的根本要求;3、四项基本原则:立国之本,是我们党、我们国家生存发展的政治基石 ;4、改革开放:强国之路,是我们党、我们国家发展进步的活力源泉;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十一科技方面1、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2、当今世界,各国之间激烈的经济和科技竞争,归根到底是教育和人才的竞争;从一定的意义上说,教育决定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未来,是一个民族最根本的事业;3、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具有决定意义的一条就是把经济建设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4、要进一步推进科教兴国,关键是加强科技创新和教育创新;科技创新能力,是综合国力竞争的决定性因素;提高科技创新能力,首要的是提高教育创新能力;十二“三步走”发展战略时间奋斗目标第一步到1990年国民生产总值翻一番解决温饱问题第二步到20世纪末国民生产总值再翻一番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第三步到21世纪中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 人民生活比较富裕, 基本实现现代化;三、知识点归类复习一“主体”、“主要”、“主角”、“主导力量”类1、我国“一国两制”中的国家主体是坚持社会主义制度;2、我国基本经济制度的主体、基础、主角是公有制;我国分配制度的主体是按劳分配;3、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4、我国经济大舞台上的主角是公有制经济;我国国民经济的主导力量是国有经济;二“基本”类1、我国的基本国情是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2、我国的基本国策有对外开放、计划生育、保护环境、节约资源;3、最终实现祖国统一大业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方针是“一个国家、两种制度”;4、我国人口现状的基本特点是人口基数大、新增人口多、人口素质偏低;5、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是依法治国;6、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是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7、公民基本道德规范是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8、公民必须履行的基本义务是: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维护民族团结、维护国家统一;9、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P3710、我国环境的基本状况:从总体上看,我国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已初步得到遏制,部分地区有所改善,但目前我国环境形势依然相当严峻,不容乐观;11、我国资源的基本国情:自然资源总量大、种类多,但人均资源占有量少、开发难度大;开发利用不尽合理、不够科学,由此造成的浪费、损失十分严重;12、“两个基本点”是: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13、我国坚持和发展社会主义的基本经验和必然要求是:中国共产党始终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14、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的基本要求: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三“基础”类1、发展两岸关系和实现和平统一的政治基础:坚持一个中国原则;2、我国人民团结奋进的共同政治基础:四项基本原则;3、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公有制;4、文化建设的基础工程:发展教育和科学;5、发展科技和培养人才的基础是教育;6、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是大自然;7、国家立法活动的基础是宪法;普通法律的立法基础:宪法四“根本”类1、国家的根本任务: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集中力量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2、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所在是: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3、中国发展的根本基点是:独立自主、自力更生;4、一个民族最根本的事业是:教育;5、实现经济振兴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根本大计是:发展科技、教育;6、我国根本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7、我们国家的根本制度:社会主义制度;8、依法治国的根本依据:宪法; 国家的根本大法:宪法;一切组织和个人的根本活动准则:宪法;9、宪法规定了国家生活中的根本问题有国家性质、根本制度、国家根本任务、基本经济制度等;10、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根本目的是实现共同富裕;11、发展社会主义文化首要的和根本的要求是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12、繁荣社会主义文化的根本保证是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13、提升广大人民的综合素质和我国的综合国力的根本是发展教育和科学事业;14、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发展先进文化的根本任务是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培养一代又一代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15、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根本原因:生产力水平还比较低;16、解决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根本途径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17.改革开放以来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五“本质”、“实质”、“性质”类1、我国改革的实质性质: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和发展;2、人口问题、资源问题、环境问题的本质:发展问题;3、社会主义本质的一个东西是:共同富裕;4、我国的国家性质: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我国的社会性质:社会主义社会;六“最”类1、两岸统一的最佳方式:一国两制;2、我国最高国家权力机关、立法机关:全国人民代表大会;3、社会主义最大的优越性:共同富裕;4、最富有责任心的人的共有情感:面对责任不言代价与回报;5、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和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为了祖国的统一和繁荣结成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6、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科学技术;7、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培育民族精神最重要的是:要结合时代和社会发展要求,不断为之增添新的富有生命力的内容;8、在国家法律体系中具有最高法律地位和效力或最具权威的是:宪法;9、最能考验公民责任意识的是:国家处在危难时刻;七“集中”、“集中体现”类1、社会责任感的集中体现:不言代价与回报地履行责任;2、中国共产党先进性的集中体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3、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的经验,集中到一点,就是要毫不动摇地坚持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4、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科学技术;5、中华民族精神在新的时代条件下的集中体现:大庆精神、“两弹一星”精神、抗洪精神、载人航天精神、抗击非典精神、三峡移民精神、抗震救灾精神等;6、体现共同富裕原则的经济成分:集体经济;7、艰苦奋斗集中表现为创业精神;八“决定”类1、决定一个国家民族未来的事业是:教育;决定个人一生命运的事业是:教育;2、实现现代化具有决定性意义的一条就是:把经济建设转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3、综合国力竞争的决定性因素是:科技创新能力;4、我国实行的基本经济制度的决定因素是:社会主义性质和初级阶段国情;5、我国实行的分配制度的决定因素是:基本经济制度;九“核心”、“中心”类1、社会主义道德的核心是:为人民服务;2、基本路线的核心内容: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是中国共产党;4、依法治国的核心是:依宪治国;5、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是:爱国主义;6、发展先进文化的重要内容和中心环节是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7、我国现代化建设各项工作的中心:经济建设;一个中心指的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十“关键”类1、解决一切问题的关键是发展,即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2、对于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增强我国的经济实力、国防实力和民族凝聚力,具有关键性作用的是:国有经济;十一“目的”、“目标”1、基本路线确定的奋斗目标: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2、在实际工作中,要牢牢把握大局的目的是:发展;3、我国实行计划生育的根本目的是: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十二“原则”、“原因”类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原则:劳动、资本、技术和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2、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民族平等、团结和共同繁荣;3、四项基本原则: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4、发展两岸关系的原则:坚持一个中国原则;5、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共同富裕;6、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原则:集体主义;7、中华文明历经沧桑,饱受磨难,却绵延不断,历久弥新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中华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十三“前提”类1、两种制度的前提是:一个中国;2、改革和发展的前提:稳定;3、依法治国的前提:有法可依;十四“保证”、“保障”1、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政治保证:四项基本原则;2、物质文明发展的精神思想保证和精神动力是:精神文明;3、搞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保证:社会主义精神文明;4、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取得成功的根本保证: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十五“重要”、“重点”类1、搞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保证:社会主义精神文明;2、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目标:社会主义精神文明;3、发展先进文化的重要内容和中心环节: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4、依法治国的重要环节是:依法行政;5、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重点:增强诚信意识;6、获得成功的重要途径:增强自身实力十六带有“一”的知识点:1、一个中心:以经济建设为中心2、“一个国家”:中华人民共和国3、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4、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的经验集中到一点: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十七带有“二两”的知识点:1、两个基本点: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和坚持改革开放2、两个特别行政区:香港和澳门。
中考政治法律知识结构图
中考政治法律知识结构图1.含义:2特征:3.本质:4.作用:5.对公民的要求:概述(1)原因:(2)相关法律法规:6.对未成年人的保护:(3)方式:四大保护:法律 1.作用:2.内容:3.构成:(知法)宪法4.地位:5.与其他普通法律的关系:6.是国家的根本大法:不良行为和严重不良行为:不良行为危害和启示:违法↓青少年的做法:知法(学法)含义:一般违法行为:学法违法行为分类:——→用法关系:犯罪:含义;特征;刑罚:不良诱惑:1.种类:2.危害:3.自觉抵制不良诱惑的做法:自觉抵制不良诱惑网络的两面性(作用):个人诱惑之网络正确看待利用网络:在网络中学会保护自己:最有利武器:用法依法维权非诉讼:1.定义:2.途径:维权途径诉讼: 1.定义:2.重要性(意义):3.类型: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1.原因:2.方法:依法行使权利:依法治国:1.含义:2.意义:3.核心:4.要求:国家依法行政:1.重要性:公民和人民(区别):公民基本权利:1.含义:2.特点:3.保障体制:4.内容:5如何正确行使:概述公民权利和义务公民基本义务:1.分类:2.内容:3.如何履行义务:权利和义务的关系:教育的作用:义务教育的特征:文化方面——受教育权 1.含义:2.相关法律:3.珍惜受教育权的原因:受教育权 4.如何维护受教育权利:5.履行受教育义务:身份权:亲权、配偶权、监护权人生自由权:1.地位:2.含义:3.侵权表现:4.法律保护:人身方面含义:地位:法律依据:生命健康权法律保护未成年人的生命健康权:人格权保护自己、尊重他人的生命健康权:名誉权:人格尊严权肖像权:权利和义务姓名权:隐私权:隐私的含义;隐私权的内容;保护自己、尊重他人隐私: 内容财产所有权 1.财产的划分:2.合法财产与非法财产:3.财产所有权:含义;分类;侵权表现;侵权责任;维权途径;相关法律:财产继承权 1.遗产的含义和具备条件:2.继承权的含义和继承方式:经济方面 3.法定继承的继承人、继承顺序:4.遗嘱继承的法定条件、优点:5.遗赠:6.正确处理继承争议,继承权的维护:智力成果权:含义:相关法律:如何维护(国家、个人、未成年人):消费者权利 1.消费者享有哪些权利:2.保护消费者权益的原因(意义):3.相关法律:4.如何保护:5.维权途径:6.消费者:(1)履行义务:(2)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做法):政治方面行使政治权利:1.广泛的政治权利有哪些:2.渠道:3.正确行使:履行政治义务:维护国家安全和秘密:1.含义:2.重要性:3.做法:。
专题23走进法治天地(讲义)(解析版)-2025年中考道德与法治一轮复习讲练测(全国通用)
专题23 走进法治天地目录 (2) (2)考点一走进老师 (3)考向01 教师职业 (4)考向02 风格不同的老师 (4)考点二师生交往 (6)考向01 教学相长 (7)考向02 表扬批评 (7)考向03 良好师生关系............................................................................ 错误!未定义书签。
考向04 教学相长................................................................................... 错误!未定义书签。
考向05 解决矛盾................................................................................... 错误!未定义书签。
考点三家与家庭.. (8)考向01 “家” (9)考向02 “家风” (9)考向03 孝亲敬长” (10)考点四爱的碰撞 (10)考向01 亲情 (11)考向02 爱的碰撞 (11)考点五现代家庭................................................................................ 错误!未定义书签。
考向01 和谐家庭 (12)考点课标素养要求命题预测法律●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了解公民的合法权益一律平等地受到法律保护,对任何人的违法犯罪行为都依法予以追究,不允许任何人有超越法律的特权。
●初步认识法治的内涵,理解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认识未成年人违法犯罪行为的危害,培育和提高自我保护的意识和能力,自觉抵制校园欺凌和违法犯罪行为。
“法律、法治与全面依法治国、法治意识与依法办事、未成年保护”常以选择、简答、分析题的形式进行考查,考查的命题点以国家最新出台的法律、名言警句、学生在家庭、学校、社会方面的保护的事例为任务情境,考查学生对法律基本特征、法治意识、特殊保护的理解运用。
中考政治易混易错点(填空)
中考道德与法治易混易错知识点汇总1、基本国策: 、、、2、发展战略: 、、、3、发展理念: 、4、“五位一体”总体布局:、、、、5、“四个全面”战略布局:、、、1、基本经济制度①(社会主义经济的基础:)②③2、根本政治制度:区分:是国家权力机关;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国家权力机关3、基本政治制度(1)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新型民族关系:;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在各少数民族的地方设立自治机构,行使自治权维护民族团结做到3 尊重:尊重各民族的宗教信仰,风俗习惯,语言文字(2)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①人民政协是重要机构,是②执政,民主党派的职能:参政议政、政治协商、民主监督③多党合作的根本活动准则:④多党合作的基本方针: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3)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区分:人民群众通过村委会或居委会行使民主权利人民通过行使国家权力(即人民国家和社会事务)人大代表行使国家权力1、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2、两个没有变:①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②我国是世界上3、我国社会主要矛盾:人民日益增长的同之间的矛盾。
4、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发展阶段(增速由高速转向)建党100 年—建国 100 年—(2035 年—)中国梦: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即1、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特征(区分党的领导)宪法的基本原则:(区分公民与人民)是人民民主的真谛,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有形式和独特优势2、区分3 个最最广泛:主体广泛、内容广泛最真实:充分反映人民意愿、充分实现人民合理要求最管用:途径畅通、合理高效3、参与民主生活的途径和形式(1) ____________是人民实现民主权利的一种重要形式是公民最基本的政治权利(区分:公民最基本的权利—)(2) _____________是保障人民利益得到充分实现的有效方式①社情民意反映制度②重大事项公示制度③专家咨询制度④(3) _____________是参与民主生活、行使监督权的具体体现①人大代表联系群众制度②信访举报制度③舆论监督制度④民主评议活动1、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2、全面依法治国的总目标:建设、建设3、法治的要求:①良法(反映的意志和利益,符合公平正义)②善治(民主的基础上,赋予公民更多的参与公共活动的权利和机会)4、厉行法治的 16 字方针:科学立法—立法机关(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建设法治国家的严格执法—行政机关(人民政府)公正司法—司法机关()全民守法—全体社会成员5、法律的特征(学会区分)(1)法律是由的(2种形式)判断依据:材料中出现“人大或人大常委会通过××法”(2)法律是由(最主要的特征)国家强制力指监狱、法庭、军队、警察等国家暴力机关。
中考政治《法律常识》知识点整理
中考政治《法律常识》知识点整理一、法律0、法律的含义:法律是由国家制定,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的一种特殊行为规范。
1、法律的主要特征:法律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2、我国法律的本质:法律是掌握国家政权的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我国法律是工人阶级及其领导下的广大人民意志和利益的体现。
3、法律在公民生活中的作用:法律规范人们的行为---法律正是通过规定权利和一位来规范人们的行为的。
法律维护公民的合法权益---法律也正是通过解决公民之间的权利义务纠纷和制裁违法犯罪,来维护公民合法权益的。
4、公民权利和义务的关系:公民的权利和义务是一致的。
公民的权利和义务是密不可分的。
公民的某些权利和义务是相互结合的。
公民的权利和义务是相互促进的。
没有无义务的权利,也没有无权利的义务。
5、公民怎样依法行使权利:公民在行使自己权利的时候必须遵守宪法和法律的规定,不得超越法律许可的范围;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权益;要尊重他人的权利;不能在合法权利之外谋取非法利益;公民的合法权益受到非法侵害,有权运用法律保护自己所拥有的权利,但必须用合法的方式,按照法定程序进行,不能采取非法手段。
6、公民怎样自觉履行义务:凡是宪法和法律所提倡和鼓励的行为要积极去做凡是宪法和法律对公民提出具体要求的,就必须去做。
凡是宪法和法律所禁止的,就坚决不做。
否则就是违法犯罪。
二、公民依法享有的权利★人身权生命健康权地位:公民最根本的人身权是生命健康权。
意义:生命健康权是公民参加一切社会活动、享有其他一切权利的基础。
生命一旦失去,任何权利都失去了意义。
生命健康权是公民最根本的人身权。
法律依据:我国法律规定,公民的生命健康权不受非法侵犯,侵犯公民生命健康权的行为应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如何保护公民的生命健康权?生命健康权是法律赋予我们的权利,当自己的生命和健康受到威胁和侵害时,我们一定要勇敢的拿起法律武器,依法保护我们的生命健康权。
2020年中考人教版道德与法治总复习第8课时 走进法治天地PPT教学课件
辨析抢先练
截至2018年8月底,全国共有农村留守儿童697万人。民政部有关负责人表示,进 一步加强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为广大农村留守儿童健康成长创造更好的 环境,是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
学习是一种状态,是一件快乐的事。
19
答案 (1)众多留守儿童的父母外出打工是为了改善家庭的经济条件,为子女的
学习是一种状态,是一件快乐的事。
17
4.现代社会中的一切事情都可以通过法治手段解决 点拨 (1)法治和德治并重是我们参与社会生活的重要原则。 (2)法律在我们的生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在生活中,法律通过解决纠纷和制裁 违法犯罪,惩恶扬善、伸张正义,维护我们的合法权益。随着我国法治建设的不 断推进,法律将让我们的生活更美好。 (3)法律的实施需要道德的有力支持。道德水平的提高,会增强人们的守法意识, 使人们更加自觉地遵守法律。道德范围十分广泛,在法律约束范围外,可以依据 道德规范,调整人们的行为。 (4)法律不是万能的,法律是人类一定历史时期的产物。它只是社会规范的一种, 它的作用只局限在它自己的学范习是围一内种状,法态,律是不一能件快代乐替的事其。他社会1规8 范的作用。
适用范围 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
联系
①都是人们生活中的行为规范 ②它们共同约束人们的行为,调整社会关系,维护社会秩序
道德没有普遍约束力,并非每种道德观念都为所有人所遵奉
学习是一种状态,是一件快乐的事。
8
知识点二 法律伴我们成长
1.未成年人的含义
在我国,未成年人是指未满十八周岁的公民。
2.未成年人需要特殊保护的原因
学习是一种状态,是一件快乐的事。
6
5.法律的作用
规范 内涵:规定人们在社会生活中可以做什么,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应该怎样做、不应
2013年人教新课标版中考政治一轮复习课件:第5课时 做知法守法用法的人
2.只要社会、学校、家庭、司法携手为未成年人编织一张 安全保护网,就能让未成年人不再受到伤害。 这种认识是片面的。保护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是法律赋 予家庭、学校、社会、司法的共同责任,要收到良好效果,还 需要青少年加强自我保护。
【要点探究】
探究点一、加强自我防范 预防违法犯罪 例1 观察漫画,回答问题。 (1)漫画中的未成年人走上违法犯罪道路是从沾染不良习 气开始的。在你身边的未成年人中还存在哪些不良习气? (2)漫画给你哪些启示?
考点2:违法和犯罪行为 1.知道不履行法律规定的义务或作出所禁止的行为都是违法行 为,理解任何违法行为都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受到一定 的法律制裁。 2.了解违法犯罪的区别,知道不良心理和行为可能发展为违法 犯罪,分析未成年人犯罪的主要原因,增强自我防范意识。 问题 1.违法行为的含 义和分类。(什 么是违法行为? 违法行为包括哪 几种?) 解读 含义:凡不履行法律规定的义务,或者作出 法律所禁止的行为,都是违法行为。 分类:根据其违反的法律,可分为行政违法 行为、民事违法行为和刑事违法行为。
问题
解读
(1)青少年要加强自我防范,自觉树立法律意 识,维护法律的尊严,要从小事做起,预防违 法犯罪。 5.青少年如何 (2)许多违法犯罪行为都是从沾染不良习气开 加强自我防范, 始的。我们一定要重视道德修养,“勿以恶小 预防违法犯罪? 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自觉遵纪守法, 谨慎交友,防微杜渐,避免沾染不良习气,防 患于未然。
考点3:法律护我成长 1.知道法律对未成年人的特殊保护,了解家庭保护、学校保护、 社会保护和司法保护的基本内容。 2.掌握获得法律帮助和维护合法权益的方式和途径,提高运用 法律的能力。
问题
1.对未成年人进 行特殊保护的原 因以及我国保护 未成年人的专门 法律。
中考三轮道德与法治复习 法律
九年级二轮复习专题三:法律【复习目标】1、理解法律的特征、作用2、未成年人保护3、做守法公民4、良法善治、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德治【核心知识点】1、法律特征?P91+92(1)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
(2)法律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
(法律最主要特征)(3)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
2、法律作用:法律规范公民行为;维护公民合法权益;给予未成年人特殊保护;解决社会矛盾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法治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实现强国富民的基本保障;法治是现代政治文明的核心,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选择;法律保护知识产权,鼓励创新;法治为生态建设提供给法律保障;法治承载道德理念,促进道德建设。
3、为什么对未成年人给予特殊保护?未成年人身心发展尚不成熟,自我保护能力较弱,辨别是非和自控能力不强容易受到不良影响和不法侵害;保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是人类文明社会进步应有之义。
4、犯罪基本特征?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触犯刑法,应受刑罚处罚的行为。
(严重社会危害性是犯罪的最本质特征)5、如何预防犯罪?(1)认清犯罪危害,远离犯罪。
(2)杜绝不良行为(3)增强法治观念依法自律;避免沾染不良习气,防患于未然。
6、青少年如何同违法犯罪作斗争?(1)同违法犯罪作斗争,是全体公民义不容辞的责任;见义勇为是传统美德。
(2)在面对违法犯罪时,要勇于斗争;还要善于斗争,在保全自己的前提下,借助他人的力量,采取机智灵活的方式,同违法犯罪做斗争。
7、法治的要求?①法治要求实行良法之治。
(良法反映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意志和利益,反映社会发展的规律,维护公民的基本权利,符合公平正义要求,促进人与社会的共同发展。
)②法治还要求实行善治。
(法治建立在民主的基础上,通过赋予公民更多的参与公共活动的机会和权利,实现公共利益的最大化。
)8.★如何建设法治中国?①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②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必须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
2024年中考政 治法律知识点全面梳理
2024年中考政治法律知识点全面梳理对于即将参加 2024 年中考的同学们来说,政治学科中的法律知识点是一个重要的部分。
法律知识不仅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社会秩序和规范,还能培养我们的法治观念和法律意识。
接下来,让我们一起对中考政治中的法律知识点进行全面梳理。
一、法律的本质和特征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的特殊行为规范。
法律的本质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
在我国,人民是国家的主人,我国法律的本质是人民意志和利益的体现。
法律具有三个显著特征:1、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
这意味着法律的产生需要经过特定的程序和机关,保证了法律的权威性和规范性。
2、法律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
这是法律最主要的特征,国家强制力包括军队、警察、法庭、监狱等。
3、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
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任何人都没有超越法律的特权。
二、法律的作用法律具有规范作用和保护作用。
规范作用表现在:1、指引作用:法律为人们提供了行为模式和标准,指引人们可以做什么、必须做什么、应当做什么、不应当做什么。
2、评价作用:法律是评价人们行为是否合法有效的准绳。
3、教育作用:通过法律的实施,对人们今后的行为产生影响,起到教育人们的作用。
4、预测作用:人们可以根据法律预测自己和他人的行为及其后果。
5、强制作用:法律通过制裁违法犯罪来强制人们遵守法律。
保护作用表现在:法律通过解决纠纷和制裁违法犯罪,维护公民的合法权益。
三、宪法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在我国法律体系中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法律权威和法律效力。
宪法规定了国家生活中的根本问题,如国家的性质、根本制度、根本任务、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等。
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1、宪法是其他法律的立法基础和立法依据,其他法律是根据宪法制定的,不得与宪法的原则和精神相违背。
2、宪法的制定和修改程序比其他法律更加严格。
我们要增强宪法意识,学习宪法、认同宪法、践行宪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法律的本质、特征和作用
考点:法律的特征及我国法律的本质和作用
1. 法律的特征:
(1)法律由国家制定或认可
(2)法律具有强制性
(3)法律具有普遍约束力
2. 我国法律的本质:我国法律是人民意志和利益的体现。
3. 我国法律的作用:
(1)法律具有规范作用:法律通过规定权利与义务,规范社会成员的行为。
法律的规范作用突出地表现为,它规定人们可以做什么,必须做什么,应当做什么,不应当做什么。
如果人们违反法律,就会受到法律的制裁或处理;
(2)法律具有保护作用:①法律是我们生活的“卫士”;法律是国家生活的保障;②法律通过解决纠纷和制裁违法犯罪,维护人们的合法权益。
聚焦热点:法律的特征及我国法律的本质和作用
一、客观题:
1. 2008年5月12日,青岛市市北法院启动为期一周的阳光执行行动,一天之中传唤12人,强制传唤10人,执行案款数额达30多万元,3人因拒不履行生效判决被司法拘留。
这体现了我国法律()
A. 由国家制定或认可
B. 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
C. 靠人民法院保证实施
D. 只对违法犯罪分子具有约束力
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我国法律的特征,注意背景材料中的关键词“强制”、“拘留”。
答案:B。
2. 2008年4月11日,原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上海市委书记陈良宇因犯受贿罪、滥用职权罪被天津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一审判处有期徒刑18年,没收个人财产人民币30万元。
这表明()
A. 公民平时要加强自我保护意识
B. 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
C. 腐败现象非常严重,已经到了不能控制的地步
D. 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的约束力
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我国法律的特征,材料中“原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上海市委书记”等表明了陈良宇虽然身居高官,违法犯罪后依然受法律制裁,体现了法律具有普遍约束力的特征。
答案:D。
3. 据有关部门统计,100名违法犯罪的青少年中,在学校纪律差、无心向学的90人,由于好奇而吸毒走上犯罪道路的32人,由于沉湎于网吧、浏览色情网页而犯罪的32人。
这说明()
①不良行为和严重不良行为有可能发展成为违法犯罪②青少年要增强社会责任意识,
养成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③青少年要防微杜渐,自觉抵制各种不良诱惑④青少年要明辨是非,学会在复杂的社会环境中作出正确的选择
A. ②③④
B. ①②④
C. ①②③
D. ①②③④
解析:材料反映了青少年在社会生活中走向违法犯罪的现状和原因,包含了对青少年在提高道德修养、法律意识,正确面对不良诱惑等方面的要求。
答案:D
二、主观题:
1. 2003年全国法院共审结国家工作人员职务犯罪案件22986件,其中有537名县处级以上的官员因腐败而被判刑。
云南省原省长李嘉廷、山东省政协原副主席潘广田、辽宁省高级人民法院原院长田凤歧、河北省原常务副省长丛福奎、浙江省原副省长王钟麓和中国建设银行原行长王雪冰等13名省部级官员因腐败而受到包括死缓、无期徒刑和12至15年监禁等刑罚的严惩。
运用法律知识回答:以上材料体现了法律的哪些特征?
解析:本题是一道案例分析题,意在通过考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感受法律的尊严,自觉知法、守法。
回答问题时,首先要注意分析材料,抓住材料中的有效信息。
答案:对这些腐败分子的处罚,体现了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的显著特征。
同时也体现了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是法律的主要特征。
点评:这道题是比较简单的,只要抓住问题中的“特征”就可以很好地将答案完成。
2. 家住农村的小王仅14岁,是初中七年级的学生,由于家里的经济比较困难,在父母的逼迫下,离开了学校,随同伯父到外地的一家砖瓦厂打工。
在砖瓦厂里,跟小王年龄相仿的未成年人还有多人,他们一天要干十多个小时的重活。
(1)请根据《未成年人保护法》的有关规定分析这个案例。
(2)假如你是小王,你该怎么办?
解析:这是一道多问题的主观题,主要考查的知识点在于法律的保护性作用,尤其是对未成年人的保护,抓住了这个重点,问题就比较简单了。
答案:(1)根据《未成年人保护法》,这个案例中小王等未成年人受教育权、身体健康权等合法权益受到了来自家庭、社会的侵害。
家庭侵害:父母逼迫小王离开了学校,到外地打工。
小王的受教育权没有得到保护,家长违反了《未成年人保护法》关于“尊重未成年人受教育权利”的规定。
社会侵害:砖瓦厂使用小王等未成年人,从事超出体能限度的、高强度的劳动,违反了《未成年人保护法》关于社会部门应该履行未成年人身体健康保护和劳动保护的规定。
(2)假如我是小王,向父母说明受教育是未成年人的权利和法定义务,家长应该保护;对于经济困难,可以向有关部门求助。
点评:对于法律的保护性作用,当下的中考题中主要是从未成年人的角度来考核大家,所以一定要联系四种保护一起来进行学习,这是一个非常有关联性的知识点。
(答题时间:45分钟)
一、选择题
1. 有人说:“自己一不违法,二不犯罪,法律与自己无关。
”这个观点的错误在于
A. 看到了法律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
B. 否认了法律对每个公民的保护和规范作用
C. 把公民个人同法律密切地联系起来了
D. 认识了违法与犯罪的危害性
2. 与道德、纪律相比较,法律具有最为显著的三个特征是
①法律由国家制定或认可②法律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具有强制性③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④法律体现全体社会成员的意志和利益
A. ①②④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③
3. 法律是一种特殊的行为规范,与道德、纪律等规则相比较,不同之处在于
①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②法律是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③法律是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的④法律是靠社会舆论、习惯和信念来维持的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④
4. 前不久,由最高人民法院、公安部挂牌督办的“宁夏打黑第一案”──原潮黑社会性质组织案,由宁夏自治区高级人民法院做出终审判决:除原潮、田兴云、裴国卫3名主犯被判处无期徒刑外,其余39名被告人分别被判处1年2个月到20年不等有期徒刑,并处罚金和附带民事赔偿。
这一个带有黑社会性质的犯罪团伙被打掉,并受到法律的制裁,社会治安状况进一步好转。
本材料鲜明地反映了
①“打黑除恶”维护了社会秩序②公安机关是我国的治安保卫机关③我国法律具有保护作用④我国刑法是惩治犯罪,保护人民利益的有力武器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③④
D. ①②④
*5. 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设专章规定了对未成年人严重不良行为的矫治。
这些“严重不良行为”包括
①学习成绩差②纠集他人寻衅滋事③旷课、夜不归宿④吸食毒品
A. ①②③
B. ②④
C. ①②④
D. ②③④
*6.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这部法律在维护用人单位合法权益的同时,侧重于维护处于弱势的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以实现双方力量与利益的平衡,促进劳动关系和谐稳定。
这部法律的实施是由_____来保证实施的。
A. 普法宣传
B. 道德约束
C. 国家强制力
D. 自觉遵守
7. 下列选项中说法正确的有
A. 未成年人与法律没有什么密切联系
B. 只要不违法犯罪,就不用与法律打交道
C. 只要自己奉公守法,就与法律没有关系
D. 生活中处处有法律,公民生活离不开法律
二、非选择题
8. 陈世礼,淮南原市委书记。
1991年至2007年春节前,陈世礼先后利用职务便利,索取或者收受他人人民币511万元、美元1万元以及价值人民币103万余元的房产、电脑等财物。
陈世礼案的最大特点就是陈世礼以自己为圆心,构建了一个由其家人、其房地产界的朋友组成的腐败圈子。
2008年12月8日,安徽省阜阳市中级法院一审以受贿罪判处其死刑,缓期二年执行,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并处没收个人全部财产,违法所得依法予以追缴。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上述材料体现了我国法律的什么特征?
(2)请简要评价陈世礼的行为。
该行为的本质特征是什么?
(3)该材料给了你哪些启示?
一、选择题
1. A
2. D
3. A
4. A
5. B 解析:这道题从题目的本身来看,主要的难点就在于如何区分“严重不良行为”,第一个和第三个主要小涉及了道德行为方面,而第二个和第四个主要涉及了法律的方面,应该属于严重不良行为,所以选择B。
6. C解析:本题具有一定的难度,很多的同学会选错,主要的迷惑项在于第一个和第四个,尤其是第四个,法律当然需要大家的自觉遵守,但法律的实施最主要的还是要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完成。
所以选择C。
7. D
二、非选择题
8.(1)我国法律是由国家强制力来保证实施的,具有强制性;我国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
(2)刑事违法行为,即犯罪。
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是犯罪的最本质特征。
(3)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我国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法律是由国家强制力来保证实施的;我国坚持依法治国方略;党和国家严惩腐败行为;青少年要从小加强道德修养,树立法律意识,提高自己的道德水平;要认真学法,自觉守法,增强法律意识;从小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努力成为社会主义建设的合格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