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相变化的规律总结
月相变化
月相变化规律(四)
• 约在农历每月十一、十二,在地球上的观察者看到月球西 边被太阳照亮部分大于一半,月相变成凸月,其视形状见 图1中D位置。凸月正午后月出,黄昏时在东南部天空, 月面朝西,然后继续西行,黎明前从西方地平线落下,大 半晚可见。
月相变化规律(五)
• 农历每月十五、十六,月球运行到地球的外侧,即太阳、 月球位于地球的两侧。由于白道面与黄道面有一夹角θ(θ 平均值为5°09′)通常情况下,地球不能遮挡住日光,月 球亮面全部对着地球,人们能看到一轮明月,称为满月或 望,其视形状见图1中E位置。满月在傍晚太阳落山时的 东方地平线上升起,子夜时位于正南天空,清晨时从西方 地平线落下,整夜都可以看到月亮。
月 相 变 化 演 示 模 型
月相意义
• 潮汐 • 月相和海洋的潮汐有关系,因为潮汐和月球的引力作用有直接关 系,比如在满月的时候会引起大潮。 • 潮汐变化直接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像军事、旅游、远洋航海、海 洋渔业、海水养殖,海洋工程、科学实验及沿岸各种生产活动都要受 到潮汐的影响。 • 照明 • 因为夜晚天空中照明主要是靠月亮,所以,月相也是人们夜间活 动时必须考虑的,尤其是在边远荒芜的地区。 • 宗教 • 和某些宗教活动有关系,特别是伊斯兰教,伊斯兰教中有斋月一 说。 • 寓意 • 中国自古就有花好月圆的讲究,月有阴晴圆缺,而满月往往代表 着圆满、顺利和吉祥的意味。
月相变化规律(六)
• 再过几天,农历每月十八、十九,月相又变成凸月,月面 朝东,其视形状见图1中F位置。此时为黄昏后月出,正 午前月历每月二十二、二十三,太阳、地球和月球之间的相对 位置再次变成直角,月球在日地连线的西边90°。这时我 们看到月球东半边亮呈半圆形,月面朝东,称为下弦月, 其视形状见图1中G位置。它在子夜时升起在东方地平线 上,黎明,日出,时高悬,于南方天空,正午时从西方地 平线落下,下半晚可见。
月相变化的基本规律
月相变化的基本规律
月相变化是月球在绕地球公转的过程中由于太阳光照射不同部位而产生的现象。
月相的基本规律可以从几个方面来解释。
首先,月相变化与月球的公转轨道有关。
月球绕地球公转的轨道是椭圆形的,而地球和月球的相对位置会导致不同的太阳光照射到月球表面,从而形成不同的月相。
其次,月相变化与月球的自转有关。
月球的自转周期和公转周期相同,因此总是以同一面朝向地球。
这意味着观察者从地球上看到的月球表面总是一样的,但由于太阳光的照射角度不同,月球的表面呈现出不同的亮度和形状,形成了不同的月相。
另外,月相变化也与地球、月球和太阳三者的相对位置有关。
当月球、地球和太阳三者处于一条直线上时,太阳光会直射到月球的正面,这时月球呈现出满月的状态;而当太阳、地球和月球呈现成一个直角时,太阳光会从侧面照射到月球表面,这时月球呈现出新月的状态。
此外,月相的变化还受到地球轨道的影响。
地球绕太阳公转的
轨道也是椭圆形的,因此地球和太阳的相对位置也会随着时间而改变,从而影响到月相的变化规律。
综上所述,月相变化的基本规律可以从月球的公转轨道、自转、地球、月球和太阳的相对位置以及地球轨道的影响等多个方面来解释。
这些因素共同作用,形成了月相变化的规律。
月相变化的规律口诀
月相变化的规律口诀
月相变化的规律口诀是“朔望上弦满,亏缺下弦稀”,这个口诀是描述月亮在一个月内的不同形态和变化规律。
月相变化是指月亮在绕地球运动的过程中,由于太阳光的照射和月球自身的旋转,呈现出不同的形态和亮度。
首先是“朔”,也就是新月。
新月是指月亮和太阳在同一条直线上,月亮的背面对着地球,所以看不到月亮。
这个时候,月亮的亮度非常暗淡,只有极少数的太阳光照射到月球表面。
接下来是“望”,也就是满月。
满月是指月亮和太阳在地球两侧,月亮的正面对着地球,所以看到的是整个月亮的正面。
这个时候,月亮的亮度非常明亮,因为太阳光照射到了整个月球表面。
然后是“上弦”,也就是半月。
上弦是指月亮和太阳在地球两侧,但是月亮的右半边被太阳照亮,所以看到的是一个半圆形的月亮。
这个时候,月亮的亮度比新月要亮一些,但是比满月要暗一些。
接着是“满”,也就是亏月。
亏月是指月亮和太阳在地球两侧,但是月亮的左半边被太阳照亮,所以看到的是一个半圆形的月亮。
这个时候,月亮的亮度比上弦要暗一些,但是比新月要亮一些。
最后是“下弦”,也就是残月。
下弦是指月亮和太阳在地球两侧,但是月亮的左半边被太阳照亮,所以看到的是一个半圆形的月亮。
这个时候,月亮的亮度比亏月要暗一些,但是比新月要亮一些。
总的来说,月相变化的规律是非常有规律的,每个月都会按照这个顺序循环变化。
这个规律不仅是天文学家研究月球和太阳系的重要依据,也是人们观赏月亮和了解自然规律的重要途径。
月相的变化规律
月相的变化规律:关于月相,你只要记得:“上上西西,下下东东”。
上弦月:上弦月上半夜出来,,在西面出来,月面朝西。
下弦月:与上弦月相反~~ 在农历的每月初一,当月亮运行到太阳与地球之间的时候,月亮以它黑暗的一面对着地球,并且与太阳同升同没,人们无法看到它。
这时的月相叫“新月”或“朔”。
新月过后,月亮渐渐移出地球与太阳之间的区域,这时我们开始看到月亮被阳光照亮的一小部分,形如弯弯的娥眉,所以这时的月相叫“娥眉月”。
这种“娥眉月”只能在傍晚的西方天空中看到。
到了农历初八左右,从地球上看,月亮已移到太阳以东90°角。
这时我们可以看到月亮西边明亮的半面,这时的月相叫“上弦”。
上弦月只能在前半夜看到,半夜时分便没入西方。
上弦过后,月亮一天天变得丰满起来,我们可以看见月亮明亮半球的大部分,这时的月相叫“凸月”。
到了农历十五、十六时,月亮在天球上运行到太阳的正对面,日、月相距180°,即地球位于太阳和月亮之间,从地球上看去,月亮的整个光亮面对着地球,这时的月相叫“望月”或“满月”。
黄昏时满月由东边升起,黎明时向西边沉落。
满月过后,随着日、月位置逐渐靠近,月亮日渐“消瘦”起来。
它依次经历凸月、下弦月和娥眉月几个阶段,最后,又重新回到新月的位置。
我国习惯上把下半月的“娥眉月”称为“残月”。
上弦月和下弦月,娥眉月和残月的相貌差不多,但它们出现的时间、位置及亮面的朝向是不同的。
娥眉月和上弦月分别出现在傍晚和前半夜的西边天空,它们的“脸”是朝西的,即西半边亮;残月和下弦月分别出现在黎明和后半夜的东边天空,它们的“脸”是朝东的,即东半边亮。
月亮从新月位置到再次回到新月位置所需时间平均为29.53天,也就是说,月相的更替变化周期平均为29.53天,称为一个“朔望月”。
总之一句话:月亮先慢慢变圆,再慢慢变缺。
月相图与变化规律
月相图及其规律
上(玄月)上(半夜)西(边出)西(月面向西),
下(玄月)下(半夜)东(边出)东(月面向东)
月相是以日月黄经差度数(以下的度数就
是日月黄经差值)来算的,共划分八种:
新月(农历初一日,即朔日):0度;
峨眉月(一般为农历的初二夜左右--
-----初七日左右):0度----90度;
上弦月(农历初八左右):90度;
渐盈凸月(农历初九-----农历十四左
右):90度----180度;
满月(望日,农历十五日夜或十六
日左右):180度;
渐亏凸月(农历十六-----农历二十三
左右):180度----270度;
下弦月(农历二十三左右):270度;
残月(农历二十四左右----月末):2
70度-----360度;
另外,农历月最后一天称为晦日,即不见月亮;
以上有四种为主要月相:新月(农历初一日),上弦(农历初八左右),满月(农历十五日左右),下弦(农历二十三左右),它们都有明确的发生时刻,是经过精密的轨道计算得出的。
注:这个全是北半球的月相变化情况,南半球月相变化以及南北两极月相变化都是不一样的。
月相变化规律
月相变化规律
月亮是一个神秘而又美丽的天体,它的变化规律让人们深深着迷。
月相变化是
月亮的一个重要特征,它每个月都会发生变化,从新月到满月,再到新月,一个循环的过程。
月相变化的规律是每个月的第一天,月亮都会处于新月的状态,这时月亮看起
来像一个圆圈,但是实际上是一个黑色的半圆,因为月亮的背面朝向地球,所以看不到月亮的光辉。
接下来的几天,月亮会慢慢变大,直到第14天,月亮就会变成
满月,这时月亮的光辉最亮,月亮看起来像一个完整的圆圈。
接下来的几天,月亮会慢慢变小,直到第28天,月亮又会变成新月,这时月亮的光辉最暗,月亮看起
来像一个黑色的半圆。
月相变化的规律是每个月都会发生变化,从新月到满月,再到新月,一个循环
的过程。
月相变化不仅仅是一个美丽的自然现象,它还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比如渔民可以根据月相变化的规律来捕捞,农民可以根据月相变化的规律来种植作物,这些都是月相变化带给我们的好处。
月相变化是一个神秘而又美丽的自然现象,它的变化规律让人们深深着迷。
月
相变化不仅仅是一个美丽的自然现象,它还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让我们受益良多。
月相变化的规律总结
月相变化的规律总结
一、月相的变化规律
1、新月:在太阳-地球-月球三者之间,月球是太阳和地球的中介,当月球位于太阳和地球之间,月球此时看不到太阳,月球此时处于月球轨道中太阳照射面的反面,因此,人们观测地球表面的太阳照射面就只能看到一个黑暗的圆形月相。
2、上弦月:在月球轨道中,月球不断地旋转,当月球离开太阳-地球之间,地球看到的月相是一个半圆形的月相,这时,月亮叫做上弦月。
3、盈凸月:当月球运行到比太阳-地球尺寸更大一点的距离,地球看到的月相既是一个半圆也是一个圆,月球此时叫做盈凸月。
4、满月:当月球运行到比太阳-地球尺寸更大一点的距离,地球看到的月相既是一个半圆也是一个圆,月球此时叫做满月。
5、下弦月:当月球再次离开太阳-地球之间,月球又会形成一个半圆形的月相,这时的月相叫做下弦月。
6、朔月:当月球再次回到太阳-地球之间,地球看到的月相就又是一个黑暗的圆形月相,这时的月相叫做朔月。
二、月相变化的周期
月相变化的周期大约是29.5天,称为“朔月”周期。
天文学家
利用朔月周期研究月球运行的轨道变化,确定月球绕地球一圈的时长,这个时长就是月亮的黄经周期,也叫做“朔月”周期。
- 1 -。
月相变化规律
月相变化规律判断夜晚见月时间白天由于太阳光强烈,月相一般是看不见的,只有等到太阳下山之后才能看见月相,再根据月相出落时间判断出夜晚见月时间。
1、新月是清晨月出,黄昏月落,只在白天出现,所以彻夜不见;2、上弦月是正午月出,半夜月落,从正午—黄昏由于在白天,看不到月相,只有从黄昏—半夜才能看见,所以上弦月是上半夜可见;3、满月是黄昏月出,清晨月落,出现时间全部在夜晚,所以满月是通宵可见;4、下弦月是半夜月出,正午月落,从半夜—清晨可以看见,而从清晨—正午是在白天,看不到月相,所以下弦月是下半夜可见。
月相新月上弦月满月下弦月夜晚见月时间彻夜不见上半夜可见通宵可见下半夜可见判断夜晚月相出现的方位从地球上看,月相也是从东边升起,西边落下,前一半时间月相出现在东半天,后一半时间月相出现在西半天,根据月相出落时间及夜晚见月时间即可判断出月相出现的方位。
1、新月是彻夜不见,不存在月相存在方位;2、上弦月是正午月出,半夜月落,前一半时间从正午—黄昏是在白天,看不到月相,后一半时间从黄昏—半夜(上半夜)上弦月出现在西半天,黄昏时正好在上中天;3、满月是黄昏月出,清晨月落,前一半时间从黄昏—半夜(上半夜)满月出现在东半天,后一半时间从半夜—清晨(下半夜)满月出现在西半天,半夜时正好在上中天;4、下弦月是半夜月出,正午月落,前一半时间从半夜—清晨(下半夜)下弦月出现在东半天,后一半时间从清晨—正午是在白天,看不到月相,清晨时正好在上中天。
月相新月上弦月满月下弦月出现方位/上半夜在西半天黄昏在上中天上半夜在东半天下半夜在西半天半夜在上中天下半夜在东半天清晨在上中天判断上弦月、下弦月亮面朝向由于月球本身不透明、不发光,只能反射太阳光,所以月相亮面应该朝向太阳,太阳黄昏从西边落下,清晨从东边升起,上半夜时太阳在西边,下半夜时太阳在东边,只要根据月相出现时太阳所处的方位,就可以判断亮面朝向。
1、上弦月出现在上半夜,此时太阳在西边,所以上弦月亮面朝西;2、下弦月出现在下半夜,此时太阳在东边,所以下弦月亮面朝东;3、新月夜晚看不见,不存在亮面朝向问题;4、满月在夜晚是一圆盘,也不存在亮面朝向问题。
月亮的变化规律
月亮的变化规律
月亮的变化规律有:
1、在农历每月三十或初一,月球位于太阳和地球之间。
地球上的人们正好看到月球背离太阳的暗面,因而在地球上看不见月亮,称为新月或朔。
此月相与太阳同升同落,即清晨月出,黄昏月落,只有在日食时才可觉察它的存在。
2、新月过后,月球向东绕地球公转,从而使月球离开地球和太阳中间而向旁边偏了一些,即月球位于太阳的东边。
3、在农历每月初七、初八,由于月球绕地球继续向东运行,日、地、月三者的相对位置成为直角,即月地连线与日地连线成90°。
4、在农历每月十一、十二,在地球上的观察者看到月球西边被太阳照亮部分大于一半,月相变成凸月。
凸月正午后月出,黄昏时在东南部天空,月面朝西,然后继续西行,黎明前从西方地平线落下,大半晚可见。
5、农历每月十五、十六,月球运行到地球的外侧,即太阳、月球位于地球的两侧。
月食现象:
以地球而言,当月食发生的时候,太阳和月球的方向会相差180°。
要注意的是,由于太阳和月球在天空的轨道并不在同一个平面上,而是有约5°的交角,所以只
有太阳和月球分别位于黄道和白道的两个交点附近,才有机会连成一条直线,产生月食。
由于地球的本影比月球大得多,这也意味着在发生月全食时,月球会完全进入地球的本影区内,所以不会出现月环食这种现象。
每年发生月食数一般为2次,最多发生3次,有时一次也不发生。
因为在一般情况下,月亮不是从地球本影的上方通过,就是在下方离去,很少穿过或部分通过地球本影,所以一般情况下就不会发生月食。
高一月相知识点总结
高一月相知识点总结月亮是宇宙中一颗璀璨的明珠,也是地球上最为接近的天体。
在高一的学习中,我们对月亮的了解逐渐加深。
下面是高一月相知识点的总结,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月相的变化规律。
一、月相的形成月相是指月亮的外观形态,其变化是由于地球、月球和太阳之间的相对位置不断变化造成的。
因为月球绕地球运行,同时地球也绕太阳运行,所以看到的月相会不断发生变化。
二、月初月相月初月相是指新月和上弦月。
当月球位于太阳和地球之间时,太阳的光照到达月球背面,地球看到的是月球没有被照亮的一面,这就是新月。
当月球离开地球和太阳的直线位置,太阳的光开始照射到月球的一部分表面,地球看到的是月球的右半边被照亮,左半边没有被照亮,这就是上弦月。
三、月中月相月中月相是指满月和下弦月。
当月球位于地球和太阳之间的直线上,地球看到的是月球的整个正面被太阳照亮,形成了满月。
当月球继续绕地球运行,太阳的光开始照射到月球的一部分表面,地球看到的是月球的左半边被照亮,右半边没有被照亮,这就是下弦月。
四、月相的变化规律月相的变化是循环性的,周期为一个月(约29.5天)。
每一个月相从新月开始的时间间隔大约是7.4天,这被称为一个月相日。
在一个月相日内,月亮的形态会有明显的变化,从而形成了不同的月相。
五、月亮的其他现象除了月相,月亮还有其他一些特殊的现象,比如日食和月食。
在日食中,当地球、月球和太阳正好排成一条直线时,月球挡住了太阳的光,地球上的某些地区就会看到太阳被遮蔽的现象。
在月食中,当地球、月球和太阳正好排成一条直线时,地球挡住了太阳的光,并使其照亮了月球,地球上的某些地区就会看到月球被遮蔽的现象。
六、月相的意义月相的变化不仅仅是天文学的一个重要现象,它对人类的生活也有一定的影响。
月相的变化对植物的生长和人体的健康都有一定的影响。
同时,月相也与人类的一些行为习惯相关,比如一些民俗活动会与满月、新月等特定的月相联系在一起。
总结:通过学习高一的月相知识,我们对月亮的形成、月相的变化规律以及月亮的其他现象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月亮圆缺变化的原因和规律
月亮圆缺变化的原因和规律
月亮的圆缺变化由月球绕地球的公转引起。
月亮被太阳照射到部分明亮,没有照射到的部分黑暗。
虽然月球每次被太阳照到的都是半个球体,但由于太阳、地球与月球的位置天天都在发生变化,因而,有时月亮把完全明亮的一面正对着地球,有时又把侧面对着地球,就表现出了阴晴圆缺的变化。
月亮圆缺变化的规律:
月球随后继续向东运行,又运行到太阳和地球之间即A点,月相变为朔。
可见,月相的变化依次为新月(初一)→峨眉月→上弦月(初七、初八)→凸月→满月(十五,十六)→凸月→下弦月(二十二、二十三)→峨眉月→新月。
月球由A点经B点→C点→D点→E点→F点→G点→H点,月球绕地球公转一周,月相由朔到下一次朔所经历的时间间隔,即月相变化的周期,叫做朔望月。
简述一个月内月相的变化规律
简述一个月内月相的变化规律
月相变化的规律是:按照阴历,从初一到月末,月相分别经历(北半球):新月、蛾眉月、上弦月、凸月(盈凸)、满月、凸月(亏凸)、下弦月、蛾眉月(残月)、新月、望月、朔月。
月球绕地球运动,使太阳、地球、月球三者的相对位置在一个月中有规律地变动。
因为月球本身不发光,且不透明,月球可见发亮部分是反射太阳光的部分。
只有月球直接被太阳照射的部分才能反射太阳光。
人们从不同的角度上看到月球被太阳直接照射的部分,这就是月相的来源。
月亮的美称与雅号:
玉兔、夜光、素娥、冰轮、玉轮、玉蟾、桂魄、蟾蜍、顾兔、婵娟、玉弓、玉桂、玉盘、玉钩、玉镜、冰镜、广寒宫、嫦娥、玉羊等。
因初月如钩,故称银钩、玉钩。
因弦月如弓,故称玉弓、弓月。
因满月如轮如盘如镜,故称金轮、玉轮、银盘、玉盘、金镜、玉镜、冰轮。
因传说月中有兔和蟾蜍,故称银兔、玉兔、金蟾、银蟾、蟾宫、玉蟾、蟾蜍、顾兔。
月亮变化的规律
月相变化的规律:农历上半月缺到圆,下半月再由圆到缺。
月相变化跟月球不发光有关,跟太阳照射有关,跟月球在围绕地球公转有关。
月相变化具有周期性,其更替周期是29.53天,约为一个月。
顺序为:新月-蛾眉月-上弦月-凸月-满月-凸月-下弦月-残月。
当月球运行到太阳与地球之间,被太阳照亮的半球背对着地球时,在地球上是看不到月球的,这一天叫作“新月”或者“朔”,是农历的初一。
过了新月,随着月球的公转,在地球上可以看到一丝银钩似的月球,出现在天空西侧,弓背朝西,叫作“蛾眉月”,是农历初三、四。
到农历初七、八,可以看到半个月球,凸面朝西,叫作“上弦月”。
到农历初九至十四,能看到月球的大半部分,叫作“凸月”。
农历十五、十六、十七,能看到一轮圆月,叫作“满月”或者“望”。
到农历二十二、二十三,又只能看到半个月亮,凸面向东,叫作“下弦月”。
再过几天,又变成一个蛾眉形月牙,弓背朝东,叫作“残月”。
当月球再次运行到太阳与地球之间,又从朔开始,周而复始。
一次月相变化的全部过程就是一个“朔望月”,约29.53天,农历一个月的长度就是根据“朔望月”确定的。
月相变化的规律与原因
月相变化的规律与原因
月相是指月球在其绕地球公转过程中,由于被太阳照射的不同部分而呈现出不同的亮度和形状。
月相的变化是由于月球绕地球公转,并同时围绕地球的轨道与太阳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所导致的。
月相变化的规律:
新月:当月球位于地球和太阳之间时,月球背面被太阳直接照射,此时月球的正面对着地球,但由于其正面不被太阳照射,所以看不到月亮,这时是新月。
上弦月:当月球与太阳和地球呈直线,太阳照射月球的一半正面,月球的右半球被照亮,此时观察到的月相是上弦月。
满月:当月球与地球处于太阳的相反侧,地球处于月球和太阳之间,此时月球的正面被太阳直接照射,看到的是整个月球的正面,此时是满月。
下弦月:当月球与太阳和地球呈直线,太阳照射月球的一半正面,月球的左半球被照亮,此时观察到的月相是下弦月。
月相变化周期:一个月相周期约为29.5天,即满月到满月之间的时间,这段时间也称为一个朔望月。
月相变化的原因:
月相的变化是由于月球在绕地球公转的过程中,太阳的照射角度导致月球的不同部分接收到不同程度的太阳光照。
月球表面没有自己发光的能力,而是反射太阳光,因此当太阳照射到月球的正面时,我们才能看到月亮。
而不同的照射角度和位置会导致我们看到的月亮呈
现出不同的形状和亮度,从而形成了不同的月相。
月相变化规律
1概念每天,随着月亮在星空中自西向东地移动一大段距离,它的形状也在不断地变化着。
这就是月亮位相变化,叫做月相。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这里的圆缺就是指“月相变化”:在地球上所看到的月球被日光照亮部分的不同形象。
2产生原因由于月球本身不发光,在太阳光照射下,向着太阳的半个球面是亮区,另半个球面是暗区(被自己挡住的)。
随着月亮相对于地球和太阳的位置变化,就使它被太阳照亮的一面有时对向地球,有时背向地球;有时对向地球的月亮部分大一些,有时小一些,这样就出现了不同的月相。
可以简单的归纳为两条:1、月球不发光,不透明。
2、与月、地、日三者的相对位置有关。
3月相识别3.1月相识别假设满月是一个圆形,那么无论月相如何变化,它的上下两个顶点的连线都一定是这个圆形的直径(月食的时候月相是不规则的)。
当我们看到的月相外边缘是接近反C字母形状时,那么这时的月相则是农历十五日以前的月相,相反,当我们看到的月相外边缘是接近C 字母形状时,那么这时的月相则是农历十五日以后的月相。
3.2月相变化歌初一新月不可见,只缘身陷日地中。
初七初八上弦月,半轮圆月面朝西。
满月出在十五六,地球一肩挑日月。
二十二三下弦月,月面朝东下半夜。
一个口诀(方便记忆):上上上西西、下下下东东——意思是:上弦月出现在农历月的上半月的上半夜,月面朝西,位于西半天空;下弦月出现在农历月的下半月的下半夜,月面朝东,位于东半天空。
附:月相变化图(注:星空图上方位为上北下南左东右西。
)3.3月相变化规律1.约在农历每月三十或初一,月球位于太阳和地球之间。
地球上的人们正好看到月球背离太阳的暗面,因而在地球上看不见月亮,称为新月或朔,其视形状见图1中A位置。
此月相与太阳同升同落,即清晨月出,黄昏月落,只有在日食时才可觉察它的存在。
2.新月过后,月球向东绕地球公转,从而使月球离开地球和太阳中间而向旁边偏了一些,即月球位于太阳的东边。
月球被太阳照亮的半个月面朝西,地球上可看到其中有一部分呈镰刀形,凸面对着西边的太阳,称为蛾眉月,其视形状见图1中B位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月相变化的规律总结
一、月相变化的规律
1、新月阶段
月相变化的第一阶段是新月,在这个阶段,太阳、地球和月亮处于一条直线上,月亮在太阳和地球的背面,由于月亮的背面朝向地球,因此地球只能看到月亮的反面,从而导致月亮消失在地球的夜空中,这就是新月的情况。
2、上弦月阶段
紧接着新月,月相变化的第二阶段是上弦月。
在这个阶段,月亮开始、从新月到地球的正面显示,太阳、地球和月亮依然是一条直线,但月亮不是朝着地球,而是朝着太阳,于是地球只能看到月亮的正面一小部分,显示出一个模糊的、不完整的半月,这就是上弦月的情况。
3、上弦月到满月
上弦月后,月亮开始逐渐地从模糊的半月变成完整的圆月,在这个阶段,月亮、地球和太阳仍然处于同一条直线上,当月亮的正面显示给地球看的尽头,就是满月的情况。
4、下弦月
下弦月是满月之后的月相变化,太阳、地球和月亮仍然处于同一条直线上,但月亮开始弯曲,朝着地球边远的方向,月亮开始从正面变回背面,显示出半月的情况,这就是下弦月的情况。
5、月亮消失
月亮到达下弦月之后,月亮接着开始从半月变成新月,当月亮的
背面完全朝向地球,就会导致月亮完全消失在夜空中,这个阶段就是新月,也就是月球变化的一个周期的结束。
二、总结
月相变化的规律是:新月——上弦月——满月——下弦月——月亮消失此时又回到新月,构成一个周期,也就是月球升起、升高、放大和消失的变化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