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音乐史复习--9.19世纪的法国和意大利歌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9世纪的法国和意大利歌剧
(一)法国大歌剧和抒情歌剧
19世纪上半叶,法国巴黎成为欧洲重要的歌剧艺术中心。格鲁克的歌剧改革、法国大革命的动荡、中产阶级的解放和拿破仑帝国的城市文化生活发展都为歌剧发展提供了条件。19世纪20年代出现的大歌剧是一种四或五幕的大型歌剧,是史诗或历史性内容,带有芭蕾舞,注重大场面,运用大合唱和大的管弦乐队。
使大歌剧在19世纪30年代影响广泛的是梅耶贝尔。这位德国作曲家起初创作意大利歌剧,后来专心研究法国历史和艺术,创作了《恶魔罗勃》、《胡格诺教徒》、《先知》和《非洲女》等作品。他的歌剧声乐风格华丽,追求大乐队,喜用升降号的调性,转调频繁,追求舞台戏剧效果。法国大歌剧对法意两国的许多重要歌剧作家都产生了影响。
19世纪下半叶,法国作曲家吸取了大歌剧和喜歌剧的因素,又创造出一种新的歌剧体裁——抒情歌剧。抒情歌剧多有动人心弦的故事情节,感染人的旋律。作曲家们又重新选择了那些著名的爱情故事作为歌剧题材:如托马的《迷娘》、古诺的《浮士德》和《罗密欧与朱丽叶》、马斯内的《曼侬》、圣桑的《参孙与达里拉》。
比才的《卡门》也是创作于这一时期,尽管它的初演并不成功,但现在是法国最流行的一部歌剧。比才反对当时歌剧的伤感或神话的故事情节,他选材方面的现实主义倾向预示了19世纪末的歌剧新潮流。《卡门》的戏剧场景和音乐表现出异国情调(比才早期歌剧已有此特点),富有表现力的色彩性旋律,强烈的西班牙节奏,清晰的配器,形成一种清新的音乐风格。音乐在表现人性的本质和激情方面的成功,使其成为一部完美的抒情悲剧。
(二)意大利歌剧
意大利歌剧的发展没有德奥或法国音乐中的激进浪漫主义的倾向,它更多的是按照自己民族、体裁的传统自然地延续演进,浪漫主义因素只是逐渐地渗透进意大利歌剧发展中。
歌剧仍分类为正歌剧和喜歌剧,采用分曲的音乐结构。
1. 罗西尼
罗西尼是19世纪上半叶影响最大的歌剧作曲家。他有出色的舞台戏剧才能和写作旋律的天赋,创作速度快捷,18—32岁之间写出了32部歌剧。他的喜歌剧机智、明快、典雅。
2. 威尔第
他早期的歌剧《纳布科》等,对于意大利摆脱奥地利统治斗争的隐喻,使他的音乐成为民族精神的象征。19世纪50年代的几部歌剧使他获得了世界声誉。
威尔第是一位真正的意大利音乐家,他以一生的勤奋创作,使意大利歌剧这种传统体裁形式,在欧洲音乐艺术快速发展的浪漫主义时代,不仅保持着民族的本色,而且焕发出勃勃的生机。他早期的歌剧以其中的一些合唱闻名,如《纳布科》、《伦巴第人在第一次十字军中》等。从《路易丝•米勒》开始到1850—1853年间创作的3部名作《利哥莱托》(又名《弄臣》)、《游吟诗人》和《茶花女》,标志着他的歌剧创作的成熟定型。威尔第的中期创作吸收了法国大歌剧的成分,具有更加雄伟的规模,更为整体性的戏剧观念。他在《假面舞会》、《命运的力量》、《唐•卡洛斯》中的探索,在《阿依达》中最终实现。《阿依达》是受埃及总督委托,为1870年苏伊士运河的开幕典礼而创作的。晚期的《奥赛罗》是300年来意大利悲剧性歌剧的总结,而《法尔斯塔夫》与莫扎特的《费加罗的婚礼》和罗西尼的《塞维利亚的理发师》并列为三大著名意大利喜歌剧。
3. 普契尼
19世纪90年代至20世纪初,在以法国左拉为代表的自然主义和意大利韦尔加为代表的真实主义文艺思潮的影响下,意大利出现了真实主义倾向的歌剧。
普契尼是威尔第之后最重要的意大利歌剧作曲家。他出身于音乐世家,入米兰音乐学院跟从彭奇埃利学习。
普契尼的歌剧继承了威尔第的传统,受到真实主义歌剧的影响,并综合了德国浪漫主义歌剧的音乐手法。普契尼的歌剧虽缺少威尔第式的崇高气质,但是他以十分敏锐的戏剧感觉,善于用音乐塑造人物性格和创造出戏剧性的效果。他常用管弦乐队的主导动机为戏剧环境和角色的心境进行烘托,他避免咏叹调与宣叙调截然划分的传统处理,注重音乐的戏剧连贯性,而在重要抒情段落则突出宽广流畅的抒情咏叹旋律。他的《蝴蝶夫人》、《图兰朵》、《来自西部的少女》表现出他对东西方异国情调题材和音乐的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