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伤员合理用血的体会
临床安全合理用血学习心得体会_

临床安全合理用血学习心得体会_
心得体会通过3天的临床医务人员安全合理用血的知识学习,我受益非浅,体会颇深。
下面就本次学习培训,谈谈自己的体会:
首先,通过这次学习我清楚的认识到现在全国各地血库库存与医院用血紧缺现在都成为全球性的问题。
特别是我国人口献血率只有8.7‰,远低于世界高收入国家的45.4‰,和中等收入国家的10.1‰,离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10‰也有一定的差距。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国的应对措施就是政府加大无偿献血工作力度,血站加大团体无偿献血工作力度,自体输血、输血新技术应用。
从我做起每年参加无偿献血,做好临床、血站、患者的沟通工作,应该充分发挥医院得天独厚的条件,发挥医务人员的自身优势,广大宣传互助献血,大力推广自体输血,因为自体输血就是“用自己的血救自己的命”,宣传自体输血的优越性。
其次,这次学习也使我深刻的体会到,要进一步加强血液管理,一定要加强临床合理用血管理相关规章制度建设学习,完善临床用血评价机制,研究建立临床科室合理用血和节约用血考核评价制度并逐步实现节约用血,做为输血科的工作人员我要严格掌握临床输血流程和职责,引导临床科室和医务人员严格掌握用血指征。
制订科学的用血计划,促进临床合理用血。
杜绝输注“安慰血”、“营养血”等滥用血液现象,建立和实施输血科实验室管理程序,包括实验前、实验中和实验后过程的管理。
通过,学习使我拓展了思路,更新了输血观念。
为安全输血,科学合理输血安全确立
了坚实理论基础。
所以,在今后工作中,我继续加强临床用血的监督管理,促进输血新技术的推广和运用,为输血事业奉献自己的力量。
输血科:2013年9月5日/
感谢您的阅读!。
地震伤员合理用血的体会

・
临床 研 究 与进 展 ・
地 震 伤员 合 理用 血 的体 会
于丽君 , 李翠 莹
( 成都军 区总医院输血科 , 四川 成都 6 0 8 ) 10 3
【 关键词 】 地震伤员; 合理 用血
【 中图分类号】 R47 5
【 文献标识码】 B
【 文章编号】 17-1320 )2 28 2 62 9 (09 0- 0 - 7 0 0
察, 一般不会漏诊。 当病变 局限 于贲 门管 时 , 因贲 门管本身 属 生理性狭 窄 , 当贲 门管 出现早 期癌 变时 , 故 多易漏 诊 。但贲 门
管癌 因其管壁僵硬 , 造成管腔 固定 , 不能扩张及收缩 , 这时 可见
意义[ ] 临床放射学杂志 ,9 1 1 ( )2 0— 5 . J. 19 ,0 5 :5 2 1
[] 吴 良浩. 2 贲门癌双对 比造影 与 内窥 镜诊 断评价 [] 实用 放射 学 J.
杂志 ,9 2,( :0 —4 5 19 8 7)4 1 0 . ( 收稿 日期 :0 81 - 20 —13 0)
贲 门管狭窄 , 出现走行异 常抬 高、 行等 。钡剂 通过贲 门管进 平
入 胃时呈反 常形态 , 喷射状 、 流等。大 口吞 钡时 贲 门管 扩 如 分 张度差 和( 痉挛狭窄 , 或) 这时要 高度考虑早期贲 门癌 的可能 。
西南 军医
20 0 9年 3月
第 l 卷第 2期 l
Jt l f la ugo o tw s C iaM r ,0 9 1 ( ) oma o Mitr S reni S u et hn a.20 ;1 2 t i y n h 胃贲 门区块影 , 可在立位 胃泡充气 时或在右 下侧位 双对 比
地震救援感悟心得体会范文(3篇)

第1篇自2008年四川汶川地震以来,我国各地发生了多起地震灾害,每一次地震都给受灾地区带来了巨大的损失和伤痛。
作为一名地震救援志愿者,我有幸参与了多次地震救援行动,亲身感受到了地震救援工作的艰辛与伟大,也从中汲取了许多宝贵的感悟。
一、地震救援的艰辛地震救援是一项极其艰巨的任务,需要付出极大的努力和勇气。
以下是我在地震救援过程中所感受到的艰辛:1. 紧迫性:地震发生后,时间就是生命。
救援队伍必须在第一时间赶到灾区,展开救援行动。
在这段时间里,救援人员需要克服各种困难,如交通拥堵、地形复杂等,确保救援物资和人员及时到达灾区。
2. 高强度:地震救援工作需要连续作战,救援人员往往需要在恶劣的环境下连续工作数日,体力消耗极大。
此外,救援过程中还要承受心理压力,时刻关注伤员的生命安全。
3. 危险性:地震救援现场环境复杂,救援人员需要面对断壁残垣、滑坡、泥石流等危险,稍有不慎就可能发生意外。
在救援过程中,我亲眼目睹了许多英勇的救援人员为了救出被困群众,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
4. 心理压力:地震救援不仅考验着救援人员的身体素质,更考验着他们的心理素质。
面对灾区的惨状,救援人员往往会产生巨大的心理压力,需要不断调整自己的情绪,保持冷静。
二、地震救援的伟大尽管地震救援工作充满艰辛,但在这场生死攸关的战斗中,我们看到了许多伟大的瞬间:1. 救援人员的无私奉献:在地震救援现场,无数救援人员不顾个人安危,全力以赴地投入到救援工作中。
他们用坚定的信念和无私的奉献,为灾区人民撑起了一片蓝天。
2. 灾区人民的坚强意志:地震发生后,灾区人民在逆境中展现出了顽强的生命力。
他们相互扶持,共度难关,体现了中华民族的团结精神。
3. 全社会的关爱:地震发生后,全国各地纷纷伸出援手,为灾区人民提供物资和精神支持。
社会各界爱心人士纷纷捐款捐物,为灾区人民送去温暖。
4. 科学救援的力量:在地震救援过程中,我国救援队伍运用先进的救援技术和设备,提高了救援效率,为灾区人民争取了宝贵的时间。
建立血液应急预案 积极应对血液危机——地震后血液保障工作的实践与体会

效 的 时 间 内更 快 、 好 地 完成 各 种 任 务 。 面 对 灾 难 , 们 不仅 经 受 住 了考 验 , 更 我
更 取 得 了血 液 危 机 管 理 的 重 要 经 验 。 建 立 并 完 善 突 发 事 件 血 液 应 急 预 案 、 积
极 应 对 血 液危 机 既是 各 级 采供 血机 构 贯 彻 落 实卫 生部 颁发 的《 站 管 理 办 法 》 血
Chn s e l u lyMa a e n V 11 . ( 6 ie e H at Q ai n g me t o .6 No 1 SN 8 ) J h t AN. 0 9 2 0
・
1 ・
一
l 特别 关注
S c al te o pe i t nt ns A i
长
先 后 参 加 《 染 病 防 治 法 实 施 办 法 》《 传 、 医疗 机 构 管 理 条 例 》 的起 草 工 作 , 参 与 等 并 全 国 医 师 资 格 考 试 、 供 血 机 构 规 划 调 整 工 作 。 组 织 全 国采 供 血 人 员 岗位 培 训 采
及 考 核 工 作 , 起 草 了血 液 质 量 管 理 方 面 的 系列 法 规 。 并
《 )0 一O 1 :2 3
战现场急救技术学习体会

搬运
பைடு நூலகம்双人搬运法:
双人徒手搬运:前一人两手夹住伤员两条腿 ,后一人两手撑住伤员上身保持平稳搬运。
担架搬运法:用担架搬运,既省力又方便, 是最常用的搬运方法。用担架搬运时要注意 :(1)伤员上担架要平托。(2)伤员头部要放在 后面,使后面的救护员能随时观察伤情。(3) 抬担架行走要平稳,步子快慢相同。(4)担架
骨折固定的原则
(1)先止血、包扎,然后再固定。如患者处于休克 状态,必须先进行抗休克处理。
(2)就地固定。在固定前,不要轻易移动伤员。暴 露伤口时,可剪开衣裤,不要脱下衣裤。
(3)临时固定只是为了制动而不是整复,严禁当场 整复。
(4)固定时要加衬垫,先固定骨折两端,后固定上 下两关节,做到牢固可靠。
骨折固定
骨折可分为开放性骨折与闭合性骨折。开放性骨 折容易感染,可引起严重的骨髓炎或全身感染。 骨折断端锐利,可刺伤大血管、神经或重要脏器 ,使伤员遭致残废或死亡。
骨折的局部症状:疼痛剧烈,运动时加重,安静 时则较轻。骨折部位可有肢体畸形,在骨折处有 明显的压痛。根据压痛点,可确定骨折的部位。
骨折的全身症状:较轻的骨折没有全身症状,但
包扎
2.暴露伤口的方法。发现伤口后 ,必须充分暴露伤口,才能正确、 及时地加以包扎。暴露伤口的方法 有:(1)在情况许可时,可脱掉衣 服。脱衣先脱健侧,再脱患侧,以 避免受伤肢体大范围的活动,减少 伤员痛苦。(2)前臂或小腿负伤, 可将衣袖或裤腿卷起。(3)对大出 血、骨折、大面积伤等重伤员,可
包扎
搬运
搬运的目的是为了使伤员迅速安全地脱离危险区 ,搬至隐蔽地或送到救护机构救治,以防伤员在 战场上再次负伤。
2024年学习抗震救灾精神心得体会(3篇)

2024年学习抗震救灾精神心得体会作为一个____级的大学生,我有幸参加了2024年的抗震救灾精神学习活动,并且在这一过程中,我深受教育和感动。
抗震救灾精神是中国人民在长期的自然灾害面前逐渐形成的一种思想和行为方式,其核心是众志成城,互助互爱。
通过这次学习活动,我从中体会到了抗震救灾精神的伟大意义和深远影响,并且从中受益匪浅。
抗震救灾精神的核心是众志成城。
在这次学习活动中,我了解到抗震救灾工作的背后是数以万计的志愿者和救援人员,他们在面对灾难时毫不犹豫地冲上前去,尽最大的努力救助受灾群众。
抗震救灾精神告诉我们,面对困难和灾难,我们不能退缩,而是应该齐心协力,共同努力。
在学习过程中,我才意识到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只有团结一致,才能发挥我们的最大潜力。
这种众志成城的精神,不仅仅体现在灾难救助中,更是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的重要品质。
只有团结一心,我们才能战胜各种困难,实现我们的目标。
抗震救灾精神还强调了互助互爱的重要性。
在这次学习活动中,我深受互助互爱精神的感动。
灾难面前,人们不计较个人得失,而是毫不犹豫地伸出援手;人们不问彼此身份背景,而是只关心对方的安全和幸福。
这种互助互爱的精神,让我看到了人性的美好和充满温暖的一面。
在我以后的生活中,我也要以互助互爱为中心,关心他人,帮助他人。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建立一个团结友爱的社会,共同面对未来的挑战。
通过这次学习活动,我还深刻认识到抗震救灾精神对于国家和人民的重要意义。
抗震救灾精神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其根源在于人民之间的深厚感情和对国家和人民的深爱。
面对自然灾害,每一个人都可能成为受灾者,因此我们应该意识到抗震救灾精神不仅仅是一种行为方式,更是对一个国家和人民的忠诚和爱心的表达。
作为一名大学生,我应该时刻保持对国家和人民的忠诚和爱心,无论面对什么困难和挑战,都能够挺身而出,做出自己的贡献。
通过这次学习活动,我深刻理解了抗震救灾精神的核心思想和中心价值,懂得了作为一个公民应该具备的品质和责任。
部队战伤救护训练心得体会

部队战伤救护训练心得体会在部队战伤救护训练中,我收获了许多宝贵的经验和体会。
通过实际操作和模拟演习,我深刻理解到了战场上战伤救护的重要性,同时也意识到了自己在这方面的不足之处。
下面是我在训练中的心得和体会。
一、战伤救护的重要性战场上战伤救护是保障作战人员生命安全和提高战斗力的重要环节。
在紧急情况下,救护人员需要快速准确地判断伤情,做出适当的处理和处置,以最大限度地减少伤亡和痛苦。
在部队战伤救护训练中,我们学习了各类伤情的处理方法,防止二次伤害,提高了救护效率和生存率。
二、战伤救护训练的技术与方法1. 心肺复苏术心肺复苏术是战场上最常用的急救方法之一。
通过按压和人工呼吸恢复患者的生命体征。
在训练中,我们掌握了正确的按压位置、力度和频率,以及合理的人工呼吸方法。
这项训练增强了我们的自信心,提高了实际应用的能力。
2. 创面处理创面处理是战场上常见的伤情。
训练中,我们学习了清洁、止血和包扎创面的方法。
这些技能的掌握对防止感染、促进伤口愈合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通过训练,我们提高了判断伤情和处理创伤的能力。
3. 骨折固定骨折是战斗中常见的伤情之一。
在训练中,我们学习了正确的骨折固定方法,如夹板固定和悬吊固定。
这些方法的掌握能够减轻患者的疼痛,避免进一步损伤,并为后续的治疗做好准备。
4. 出血控制战斗中大量失血是危及生命的情况之一。
在战伤救护训练中,我们学习了不同程度的出血控制方法,包括直接压迫、提升伤肢和使用止血带等。
这些方法的正确应用能够迅速止血,有效挽救生命。
三、战伤救护训练的困难与挑战战伤救护训练并不容易,其中存在一定的困难和挑战。
首先,战场环境恶劣,处置战伤需要在弹片飞溅、枪炮轰击等极其危险的条件下进行。
其次,伤情繁多,需要快速准确的判断和处理。
最后,救护人员在训练中需要时刻保持冷静和专注,以保证救援工作的顺利进行。
四、战伤救护训练的反思与改进在战伤救护训练中,我意识到自己在一些方面的不足之处。
首先,应该加强知识的学习和理论的掌握,提高对各种伤情的识别和处理能力。
汶川地震医疗救援大批量伤员的创伤救治体会

分地利用有效资源 , 减少资金浪费 , 提高检测质量, 集 中化检测新模式将更加完善和标准化 , 是当今世界血液 工作发展的方向和手段 。 致谢 l鄂州市中心血站,熊芦英、龚瑾、夏全民、
立与实践冲 国输血 杂志, 0 , () 6 — 6 2 1 44: 2 23 0 1 2
[】程 时平, 2 王水应 . 利用卫 生资源, 高血液安全 . 合理 提
中国输血杂志,06l() 7 20 , 2: 2 9 1 [】方建华. 美国国家检 测 实验 室的建立和运行看血 3 从
血率 由 20 年 6 . 05 8 %上升至 2 0 年 I 月的 9 . 9 08 ~5 6 %, 9 大大地降低 了血液成本 ,提高了工作效率。 3 . 中化检测 , 3集 是新技术应 用的载体 2 0 年, 08 血液
集中化检测鄂州模式已在湖北省全面展开 , 并得到卫生
部的充分认可, 先后被全国多家试点省份借鉴。 在此基
・
论著 ・
汶川地震医疗救援大批量伤员的创伤救治体会
杨 晓媛 李 洁 李世 英
启动应对 灾难和突发事件预
军队医院拥
【 摘要 】目的 探讨军队医院对 大批量伤员的救治能力及卫勤保障能力。方法
同时, 检测人员对检测设备设施、 检测试剂配制具有专 业水平 ,提高了检测设备 的性能和血液初筛的准确性 , 降低了血液的报废率。 据统计, 机采 自 愿无偿献血率 由
20 年 2. 05 9 %上升至 2 0 7 0 7年 10 0 %,全血 自 无偿 献 愿
【 参考文献】
[]杨向萍, 1 陈姬妙 . 南省 中心辐射型采供血 网络的建 海
地震现场伤病员救护及体会

口出 血 不 止 , j快 速 补 充 ~ 定 的 胶 体 液 , 严 密 监 患 者 测 血 给 : + 并 压 及 神志 等情 况变 化 , 好 急 救 药 品 。等 待 手 术 帐篷 展 开 后 讧 备 即行 予术 清创 止 血 , 好 手 术 环 境 , 术 物 品 、 品 的 准 备 , 做 手 药 做 好 术 【 配 合 以 及病 情 观 察 。 } J 13 转 运 途 中 病 情 观 察 等 待 地 震 过 后 危 险 情 况 排 除 , 以 . 可
20 0 8年 5月 1 2口 , 川 汶 川 地 区 发 生 8 0级 特 大 地 震 , 四 .
山体 塌 方 、 粉尘 窒 息 、 石 、 压 电 线 等 , 地 震 现 场 , 飞 高 在 有效 的 引
导 群 众 转 移 至 安 全 地 带 , 以 减 少 伤 亡 , 时做 好 自我 保 护 , 可 同 只 有 自 己在 生 命 安 全 的情 况 下 才 能 更 有 效 地 救 治 伤 员 。戴 好 口 罩 防 止粉 尘 窒 息 , 援 过 程 中 随 时 观 察 山 体 有 无 塌 方 及 飞 石 , 救 避 开 高 压 线 和 危 险 的 山石 , 快 、 早 的往 安 全 地 带 撤 离 。 更 更
3 体 会
医 疗 队 分 为 指 挥 组 , 勤 保 障 、 急 救 护 组 , 术 组 , 场 后 紧 手 现
只 有 作 者 1名 护 土 , 以承 担 很 多 的护 理 上作 。 所
l 急救 和 护理
1 1 现 场 救 护 发 现 伤 员 , 即 转 运 至 相 对 安 全 的地 方 , 免 . 立 避 受 伤 , 予 【 罩 或 湿 毛 巾保 护 n鼻 , 止 粉 尘 窒 息 , 扎 止 血 给 _ I 防 包
地震伤员合理用血的体会

地震伤员合理用血的体会地震是一种极具破坏性的自然灾害,在地震发生后,会造成大量的人员伤亡。
对于受伤的人员来说,及时有效的医疗救治至关重要,而合理用血则是医疗救治中的一个关键环节。
在参与地震伤员救治的过程中,我积累了一些关于合理用血的体会。
地震所导致的伤员伤情通常复杂且严重,包括骨折、颅脑损伤、内脏破裂以及大面积的软组织损伤等。
这些伤情往往伴随着大量的出血,因此对血液的需求十分紧迫。
然而,血液资源是有限的,如何在保障伤员救治效果的前提下,实现合理用血,是我们面临的重要挑战。
在地震伤员救治的初期,由于伤员数量众多,伤情紧急,容易出现用血的盲目性和随意性。
有些医疗人员可能会因为紧张和急切的心情,而忽视了合理用血的原则。
这不仅可能导致血液资源的浪费,还可能因为不恰当的输血给伤员带来不必要的风险。
为了实现合理用血,首先要对伤员的伤情进行准确评估。
这需要医疗人员具备丰富的临床经验和敏锐的观察力。
通过对伤员的生命体征、伤口情况、失血程度等进行综合判断,确定是否需要输血以及输血量的多少。
例如,对于一些轻度失血的伤员,可以通过补液和止血等措施来维持血容量,而不一定需要立即输血。
对于失血严重、生命垂危的伤员,则需要尽快输血,以挽救生命。
在确定需要输血后,选择合适的血液成分也非常重要。
血液由红细胞、血小板、血浆等成分组成,不同的成分具有不同的功能。
对于贫血的伤员,输注红细胞可以提高携氧能力;对于血小板减少的伤员,输注血小板可以预防出血;对于凝血功能障碍的伤员,输注血浆可以改善凝血状况。
合理选择血液成分,既能满足伤员的治疗需求,又能避免不必要的血液浪费。
同时,要严格掌握输血的适应证和禁忌证。
输血并不是一种绝对安全的治疗方法,它可能会引起过敏反应、发热反应、溶血反应等并发症。
因此,在决定输血之前,必须要仔细评估伤员的身体状况,排除禁忌证。
例如,对于患有严重心肺疾病的伤员,输血可能会加重心脏负担,导致心力衰竭,此时就需要谨慎考虑输血的必要性和输血量。
2024年护士抗震救灾心得体会

2024年护士抗震救灾心得体会在2024年,我参与了一次大规模的地震救灾活动,作为一名护士,我深深地体会到了抗震救灾的艰辛和重要性。
下面是我关于这次抗震救灾的心得体会,总共____字。
一、对于抗震救灾的重要性的认识抗震救灾是一项关系到人民生命安全和社会稳定的重要工作。
地震作为一种自然灾害,其破坏力无法估量,经常会造成大量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而抗震救灾工作的目的就在于及时地救治伤员,并最大限度地减少财产损失,保护人民的生命安全。
在这次抗震救灾活动中,我深刻地认识到了抗震救灾的重要性,也明确了自己作为一名护士的责任和使命。
二、志愿者队伍的重要性在抗震救灾工作中,志愿者队伍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这次抗震救灾活动中,有许多志愿者前来帮助,他们来自各个行业,有医生、护士、救援人员等等。
他们不计报酬,甚至不顾自身安危,只为了帮助那些遭受灾害的人们。
我与志愿者们一起工作,我们互相协作,共同努力,使得救灾工作能够更加高效地进行。
志愿者队伍的积极参与不仅提高了抗震救灾的成功率,也传递了一种爱心和希望的力量。
三、紧急救治的重要性在抗震救灾中,紧急救治是至关重要的一步。
在地震发生后,受伤的人们需要尽快地得到救治,在这个紧急的过程中,每一秒都至关重要。
作为一名护士,我参与了现场救护工作,在紧急救治环节,我发现时间非常紧迫,我们必须尽快地进行判断和处理。
我们迅速展开工作,处理各类伤员,在现场设立了救援点和临时医疗点,使得受伤的人们能够得到及时的救治。
抗震救灾中紧急救治的重要性无法言表,只有做好紧急救治工作,才能最大程度地减少伤员的痛苦和生命威胁。
四、安抚和心理疏导的重要作用地震不仅对人们的身体造成严重伤害,还对人们的心理造成了创伤。
在这次抗震救灾活动中,我与许多受到伤害的人们接触过,他们中的许多人都陷入了恐慌和悲伤中。
作为一名护士,我们需要不仅仅关注伤员的身体状况,更要关心他们的内心。
我们通过与他们交谈、安抚和心理疏导,帮助他们克服心理创伤,重新振作起来。
应急采供血实践的启示与体会

应急采供血实践的启示与体会突发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严重社会危害,需要采取应急处置措施予以应对的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
应急血液保障是政府、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和输血行业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新课题,也是血站危机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
血站是担负着应急血液保障的具体运作部门。
血液保障工作是突发事件临床医疗救治保障工作中密不可分的组成部分。
本站通过特大灾区支援血液,不仅尝试了采供血应急工作方案,而且获得了宝贵的应急采供血保障的经验,为完善应急血液保障工作体系奠定了坚实基础。
应急采供血保障的工作方案的具体措施与做法如下:1采取的主要措施1.1健全应急组织机构,优化完善实施方案:﹙1﹚启动应急预案:统一指挥、协调,迅速成立应急领导小组并召开专项会议,明确职责和任务,在应急采血工作中,领导小组统一协调,收集信息,发布数据,制定工作方案;﹙2﹚启动应急招募献血与应急宣传方案:统筹安排工作人员,必要时延长工作时间,取消周日休息,同时建立义工服务及志愿者队伍,利用媒体多方面多渠道发布血液需求信息,种种措施使得广大市民及时了解血液动态,积极参与献血;﹙3﹚启动应急团队:事故发生后,立即与应急献血爱心单位取得联系,开展团体应急献血,保障了血液库存的补充和后续救援血液的储备。
1.2统一调配,运行有序,保证应急采供血。
1.3对外调血液集中接收,专库保存,按规定分配运送,保证血液质量。
1.4加强应急献血期间的血液质量控制:加强实验室检测,做好应急采血过程质量控制,保障血液安全。
2效果通过应急采供血预案的有效实施,我市临床急救用血100﹪得到满足并有效缓解了临床用血紧张的局面,验证了应急采供血预案的可行性、科学性和有效性。
借助媒体及时发布血站库成血液和临床用血需求情况,加强无偿献血招募及宣传,得到广大爱心人士的大力响应,积极参加无偿献血,取得良好效果。
3体会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全国卫生部门应急管理工作规范》等应急工作法律法规相继颁布,特别是颁发“一个办法,两个规范”对血站提出的明确要求,大大推进了血站应急工作的规范化进程。
学习抗震救灾精神心得体会

学习抗震救灾精神心得体会抗震救灾是一门关乎人民生命安全的重要学问,也是一种特殊的精神。
在我国,由于地震频发的特殊环境,抗震救灾精神尤为重要。
多年来,我也深入研究和学习抗震救灾精神,以下是我的一些心得体会。
首先,抗震救灾精神的核心是人道主义精神。
无论地震的规模有多大,无论伤亡有多严重,我们总是将人民的生命安全放在首位。
这就要求我们在抗震救灾工作中,始终弘扬人道主义精神,尊重生命,尊重人的尊严,尽最大的努力去抢救被困、受伤的人们,尽最大的努力减小伤亡。
其次,抗震救灾精神需要有忧患意识和责任心。
地震是一种自然灾害,我们无法预测其具体发生的时间和地点,但我们需要时刻保持警惕,提高自己的忧患意识,以便在地震发生时能够及时作出反应,保护自己和他人的安全。
同时,我们还需要有强烈的责任心,不论是在平时的预防工作中还是在灾后的救援工作中,都要尽自己的最大努力,尽到自己的责任。
再次,抗震救灾精神需要有协作精神和收敛精神。
在抗震救灾工作中,我们需要与众多的救援人员和志愿者共同合作,共同努力。
只有协作一致,才能够在紧张的时间内迅速组织起救援行动,最大限度地减小伤亡。
另外,抗震救灾还需要有收敛精神,即在面对灾难和困境时,能够坚定信念,保持冷静,不被情绪左右,做出正确的决策和行动。
最后,抗震救灾精神还需要有积极乐观的态度。
地震是一种自然灾害,它不可避免,但我们可以通过科学技术和合理的预防措施来减小灾害的影响。
在面对地震和灾后救援工作时,我们需要保持积极乐观的态度,相信自己和团队的实力,相信我们能够战胜困难,克服挑战。
综上所述,抗震救灾精神是一门重要的学问,也是一种特殊的精神。
它要求我们坚持人道主义精神,提高认识、树立忧患意识,具备协作和收敛精神,保持积极乐观的态度。
只有具备了这些精神,我们才能够更好地应对地震灾害,保护人民的生命安全。
地震救援感悟心得体会(3篇)

第1篇2023年某日,我国某地发生了强烈地震,造成了严重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作为志愿者,我有幸参与了此次地震救援工作。
在这场惊心动魄的救援行动中,我深刻体会到了生命的脆弱,感受到了团结的力量,也明白了责任的重要性。
以下是我对地震救援的一些感悟和心得体会。
一、生命的脆弱地震发生的那一刻,房屋瞬间倒塌,道路堵塞,通讯中断,一片混乱。
在这场突如其来的灾难面前,人们失去了家园,失去了亲人,甚至失去了生命。
在救援现场,我看到了许多失去亲人的家庭痛哭流涕,感受到了生命的脆弱。
这场地震让我深刻认识到,生命是宝贵的,我们要珍惜每一天,关爱身边的人。
二、团结的力量地震发生后,全国各地纷纷伸出援手,救援队伍、医疗人员、志愿者等迅速赶赴灾区。
在救援现场,我们共同奋斗,不分昼夜地抢救被困人员。
这种团结一心的精神让我深受感动。
正是这种团结的力量,让我们在短时间内将灾区的情况稳定下来,为受灾群众带来了希望。
三、责任的重要性地震救援工作是一项艰巨的任务,需要我们肩负起责任。
在救援现场,我看到了许多志愿者、救援人员放弃个人利益,全力以赴地投入到救援工作中。
他们不畏艰险,不怕疲劳,只为尽快救出被困人员。
这种责任感让我深受启发。
作为公民,我们要时刻关注社会,关注国家,勇于承担责任,为社会的和谐稳定贡献自己的力量。
四、科技的助力在此次地震救援中,科技发挥了重要作用。
无人机、卫星遥感、地震监测系统等高科技手段的应用,为救援工作提供了有力支持。
这些科技产品不仅提高了救援效率,还确保了救援人员的安全。
这次经历让我深刻认识到,科技的发展对于提高救援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五、心理援助的重要性地震发生后,受灾群众的心理创伤不容忽视。
在救援过程中,我们不仅要关注被困人员的生命安全,还要关注他们的心理健康。
心理援助团队为受灾群众提供了心理疏导和关爱,帮助他们度过心理难关。
这让我意识到,心理援助在救援工作中的重要性。
六、社会关爱的重要性地震发生后,社会各界纷纷捐款捐物,为灾区群众送去温暖。
5.12地震伤员临床用血情况分析

5.12地震伤员临床用血情况分析摘要】回顾性分析我院2008年5月12日至2008年6月25日期间收治地震伤员的输血情况,对地震灾害时大量紧急性创伤的输血情况进行总结。
【关键词】地震悬浮红细胞输血德阳市第二人民医院是距离绵竹、汉旺、什邡重灾区最近的一所德阳市唯——家园林式二级甲等医院。
5.12汶川大地震发生后虽然德阳市卫生局采取了分流措施,但很多伤员无法承受长途转运,只能到这所医院就近抢救。
5.12汶川大地震灾害发生以来,我院领导班子第一时间亲自带队共救治灾区伤员1198人,转运伤员435人,对1000余名伤员进行了手术,其中特大手术251台次,输血99人次。
地震发生后,卫生部立即从全国各地血液中心调剂了大量的血液到德阳市中心血站,使伤员得到了及时救治。
本文就地震期间我院住院伤员输血情况作一回顾性调查分析,以期能为紧急情况下大量急性创伤输血提供有效的参考。
1 资料与方法1.1资料来源我院2008年5月12日至2008年6月25日期间收治的地震伤员。
1.2年龄分组分三个组:<15岁;16-60 岁;60岁以上。
1.3统计各型伤员用血情况。
1.4统计方法用血量以单位(u)计算,全血200ml为1u,分别分离制备1u悬浮红细胞、1u新鲜冰冻血浆。
相关数据经Excel、SPSS11.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2.1各年龄组用血量(见表1) <15岁7例,16-60岁53例,60岁以上39例。
表1 各年龄组用血量统计年龄输血人数悬浮红细胞(u)新鲜冰冻血浆(ml)全血(ml)<15岁 7 24 120016-60岁 53 260 9000 60060岁以上 39 108 15600 12002.2各型伤员用血情况(见表2)表2 伤员血型品种用量统计品名 O A B AB 统计悬浮红细胞(u) 125 159 74 34 392新鲜冰冻血浆(ml) 15100 5800 2900 2000 25800全血(ml) 600 1200 18003 讨论自2006年我院输血科成立以来,在短时间中承担这样大的工作量是首次,创造了1周内用血量接近平常半年用血量的记录。
抗战救灾精神学习心得体会3篇

抗战救灾精神学习心得体会3篇玉树抗震救灾精神,不仅是抗震救灾取得胜利的精神支柱,更是建设社会主义新玉树、建设富裕文明和谐新青海的强大精神动力。
现结合自身情况,谈谈个人的心得体会。
本文是,欢迎阅读。
抗战救灾精神学习心得体会一:XX年5月12日,一个黑色的日子,所有的中国人,都处在强烈的震惊和悲伤之中。
汶川,一个陌生的地名,在5月12日14时28分以后,因为一场7.8级的特大地震,成了无数双眼睛注视的焦点。
多个城镇瞬间被夷为平地,上万条生命被无情吞噬,可以确信,这是中国30年来遭遇的最严重的地震灾害,把灾区现场称作人间地狱,也无丝毫过分。
惨象,让我们不忍再看,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只能陷入无所作为的恐惧之中,脆弱的生命背后依然有一股力量支撑着我们,更让我们欣慰的是,这股力量无比强大。
震灾发生几个小时之内,温家宝就亲赴灾区,坚持在救灾的第一线,看着温那悲戚的容颜,听到温那嘶哑的声音,很多人无法抑制自己的感动。
我们的子弟兵日夜兼程,有的在滚石和余震中徒步前行几十公里,有的冒着生命危险空降重灾区,有的甚至用双手挖开废墟瓦砾抢救伤员。
广大的医护人员,舍小家为大家,不顾危险战斗在最危险而最需要他们的地方。
“橄榄绿”和“天使白”之外,我们还看到了许许多多的生命色彩:有自发投入救援的乡亲民众,有慷慨解囊援助的企业个人,有卷起袖管踊跃报名献血的青年志愿者,没有豪言壮语,没有复杂动机,他们用切实的行动共同谱写着生命的赞歌与爱国的热忱。
公司利益与社会息息相关,当人民遭灾,国家有难的时候,上海大众当仁不让的承当了其应尽的责任和义务,贡献出了一份力量。
而作为上海大众的普通一员,尽管身处几千公里之外,那里没有我们的亲人朋友,却同样怀着一颗赤诚之心,盼望能和灾区人民同呼吸,共命运,携手抗震。
员工们积极响应公司党工委的号召,捐助行动在各级领导的组织下进行得井然有序,大家捐款捐物的热情高涨,甚至出现了募捐活动未结束时员工已经开始第二次自发捐款的场面,十分感人。
用血液替代品的制度

用血液替代品的制度1. 咱得聊聊血液替代品这制度啊,就像搭积木,每一块都得严丝合缝。
比如说,在战场上,伤员急需输血,可血源紧张,这时候血液替代品制度就像及时雨,能解燃眉之急。
2. 血液替代品的制度,你知道有多重要吗?这就好比汽车没油了,血液替代品就是那备用油桶。
我有个朋友做手术,血不够,要是有完善的血液替代品制度,他就不用那么担心了。
3. 嘿,血液替代品的制度可不是小事儿。
它就像黑暗中的一盏灯。
我认识个医生,经常遇到病人缺血的情况,要是制度给力,那些血液替代品就能派上大用场了。
5. 你想过血液替代品制度吗?这就像给生命准备的另一个备胎。
我有个亲戚生病输血困难,要是有合理的血液替代品制度,不就多了一线生机嘛。
6. 血液替代品制度,那可是救人的关键啊。
这好比在沙漠里快渴死的时候,突然出现了绿洲。
我听护士说过,医院有时候血库告急,这时候血液替代品制度能发挥大作用呢。
7. 血液替代品制度可得好好说道说道。
这就像厨师做菜,材料不够的时候有替代品一样。
我邻居生产的时候大出血,要是有完善的血液替代品制度,情况可能就没那么危险了。
9. 咱得重视血液替代品制度,这就如同玩游戏时的备用道具。
我有个同学受伤流血,当时血不够,要是有靠谱的血液替代品制度,就不会那么狼狈了。
10. 血液替代品制度,它是生命的后盾啊。
就像房子的承重墙一样重要。
我在医院看到那些等着输血的病人,要是有健全的血液替代品制度,他们就会安心很多。
11. 你了解血液替代品制度吗?这就像困在孤岛上看到的救援船。
我知道有个运动员受伤失血,要是有合适的血液替代品制度,他恢复起来可能会更快。
12. 血液替代品制度,这可是救命的法宝呢。
就像超人的披风一样神奇。
我跟一个急救人员聊过,他们特别希望有完善的血液替代品制度来应对紧急情况。
14. 血液替代品制度,这是给生命的额外保障。
就像手机的充电宝。
我在灾难纪录片里看到,大量伤员需要输血,要是有有效的血液替代品制度,就能挽救更多生命。
参加急救培训心得体会

参加急救培训心得体会参加急救培训心得体会1地震是一种破坏性极大的自然灾害,能够适时应对地震并进行有效的急救与救援措施,对于减少伤亡和保障生命安全至关重要。
为了提高居民对地震急救的认识和应对能力,我参加了一次地震急救培训。
通过该培训,我对地震急救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同时也积累了一些宝贵的经验和技巧,下面我将就自己的培训体会进行分享。
首先,在培训中,我们了解到地震的来临时,首先要做到保持冷静。
这是因为地震发生时,人们一般会感到恐慌、害怕,无法清晰地思考问题或者采取正确的行动。
因此,在地震前,我们要做好心理准备,提高自己的心理素质,尽量保持冷静。
这样,我们就能更好地判断危险形势和采取适当的反应措施,为自己和他人的生命安全提供更好的保障。
其次,在培训中,我们学习了一些基本的地震急救方法与技巧。
比如,在发生地震时,首先要迅速找到安全的避难地点。
通常,我们可以躲在桌子下、墙角或者门框附近等结实的地方,避免被倒塌物砸伤。
同样重要的是,当地震发生后,我们要迅速打开门窗,以免被困在里面。
此外,我们还学习了一些基本的急救技巧,比如心肺复苏术、止血等,以提高在紧急情况下的救援能力。
第三,培训中,我们了解到地震发生后,应急物资和工具的准备也至关重要。
我们要准备好一些常用的急救药品、消毒用品、食水和食物等,以备不时之需。
此外,还要准备好一些工具,比如手电筒、打火机、绳索等,以便进行救援工作。
通过这些准备,我们能够更好地应对地震后可能出现的紧急情况,为自己和他人提供必要的帮助。
其次,在培训过程中,我意识到地震急救并非个人行动,而是需要团队合作。
在地震发生后,我们要与他人保持联系,协助和帮助对方。
当然,首要的是确保自己的安全,但我们还应该尽可能去帮助他人。
团队合作不仅能够提高救援效率,还能够增加互相之间的.安全和保障。
只有当大家齐心协力,共同应对灾难时,我们才能够更好地实现生命安全和灾害应对的目标。
最后,通过这次地震急救培训,我深刻地体会到了自身的脆弱性和不可预测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震伤员合理用血的体会
内容摘要:地震伤员合理用血
5.12汶川特大地震,造成房屋倒塌,大量群众被埋压。
地震后有30多万伤员急需救治,我院在此次抗震救灾中接诊伤员4000余名,收治住院1095名。
地震伤主要有开放性上下肢骨折、骨盆骨折、脊柱骨折、挤压综合症、颅脑外伤及复合外伤、内脏破裂等,所有伤员都有不同程度的失血,重伤员还有失血性休克,抗失血性休克、手术及坏死组织清创等治疗都需要大量血液输注。
因此救治伤员的过程中科学合理的用血显得尤为重要。
而成分输血由于所输血的血液成分较同体积全血的纯度和浓度更高、效果更好,同时可避免因输入不必要成分而引起的副反应,因而更科学合理[1]。
1骨折病人的合理用血
1.1骨折病人情况在此次地震中骨折病人居首位,我院收治的伤员有43%是骨折病人,主要是上下肢创伤性骨折、骨盆骨折、脊柱骨折、胫腓骨粉碎性骨折。
1.2骨折伤的治疗用血在严重挤压伤所致肌肉丰富部位的骨盆、股骨骨折可造成局部组织缺血、坏死,一旦解除压力,伤部毛细血管破裂,血管通透性增高,从而可发生大量隐形出血、血浆渗出,应估计出血量适当输注血浆,血浆具有促进血小板的粘附作用,改善血小板聚集功能,有效阻止凝血异常的发展,重建凝血功能,帮助止血。
输注指针为:PT或APTT延长超过1.5倍和(或)纤维蛋白原浓度不足1g/L,并有临床病理出血征象,输注量一般为血浆容量的30%,约12~
15ml/kg[2,3]。
脊柱骨折合并脊髓损伤时在输血补充血容量不足的同时,应在输血、输液总量和速度方面予以适当控制,
这样既可达到抗休克的目的,又可防止脊髓水肿,从而避免加重脊髓损伤。
地震伤员中有些由于肢体长时间的压迫,引起肢体坏死,须截肢挽救伤者的生命。
截肢手术中出血较多,大量失血后,补液扩容只能恢复心输出量和组织血液灌流,出血明显,必须输注红细胞悬液,才能纠正组织缺氧。
应估计失血量合理输血,失血大于20%血容量,Hct小于0.30需要输血[4]。
血红蛋白在80~100g/L之间不需输血,小于80g/L应输血。
每输1个单位的红细胞悬液,可使成人的血红蛋白提高5g/L[5]。
2挤压综合症的合理用血
2.1挤压综合症四肢或躯干等肌肉丰富的部位受到外部重物长时间的挤压作用造成肌肉组织的缺血坏死,在挤压解除后出现以肢体肿胀、肌红蛋白血症、肾功能衰竭、电解质紊乱、酸中毒等为特点的一系列全身症状。
挤压综合症是灾害发生后除直接外伤外第二位死亡原因,往往在压迫解除后出现,部分伤员因休克或高钾血症于24小时死亡,7~12天多发生急性肾衰。
2.2挤压综合症的治疗用血对于发生严重高钾血症和严重肾衰的患者应首选血液透析治疗,透析是最有效的挽救生命的方法。
我院收治的地震伤员中有7名伴有急性肾衰,都进行了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平均每人每天透析用红细胞悬液8U,血浆2000ml。
应尽量使用保存1~7天的新鲜红细胞悬液,补充血容量的同时,能尽快提高血液的携氧能力。
挤压综合症患者因其病理改变、凝血功能紊乱等原因,出血较多输血量较大。
大量输血会出现伤口渗血,皮下出血,穿刺处出血,可出现病理性出血。
主要原因有大量输液、大量输血导致稀释性血小板、凝血因子减少;大量输入库存血及大出血创伤会导致低体温,低体温会严重影响血小板功能;广泛的组织损伤释放大量组织凝血活酶,导致弥漫性血管内凝血,消耗大量的血
小板和凝血因子;大量输血时由于红细胞破坏释放大量ADP (二磷酸腺苷),促进血小板聚集[6]。
因此血小板和冷沉淀应适当补充,血小板计数低于50×109/L,应适当的输注血小板,纤维蛋白原小于0.8g/L,应输注冷沉淀,每10kg体重输冷沉淀1~1.5个单位[4]。
3脑外伤患者的合理输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