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中小学生心理特点及教育对策的研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当代中小学生心理特点及教育对策的研究
当前,中小学生存在着越来越多的心理健康问题。中小学生中普遍存在着嫉妒、自卑、任性、孤僻、焦虑、逆反心理、神经衰弱、社交困难、学业不良、吸烟饮酒,乃至自杀、犯罪等心理行为问题。有些问题如不能及时解决,将会对学生的健康成长产生不良的影响,严重的会使学生出现行为障碍或人格缺陷。”因此,我们必须重视越来越多的学生的心理问题,寻找问题的根源并有针对性地提出解决的办法。
一、中小学生心理问题的成因
中小学生作为不成熟的准成年人,正处在心理学家所谓的“危机期”,其心理问题的产生必然受诸多因素的影响。具体地说,主要有以下几个因素:
1、学校教育不良是当前形成学生心理问题的最直接、最主要的因素。学校教育不良主要表现在:(1)在当前教育体制不能全面贯彻素质教育的条件下,学校教育容易产生重智轻德、分数至上的消极现象,它往往使学生产生焦虑情绪、挫折感和人格障碍,甚至萌发“轻生”的念头。(2)学生课业负担沉重。繁多的作业、紧张的考试、无休止的补课,这使广大中小学生忧心忡忡、疲惫不堪,一部分学生不堪重负,产生厌学情绪,甚至逃学、弃学。据调查,在每天必须花3小时完成学校规定的家庭作业的学生中,有心理问题的所占百分数明显高于正常学生'家长还要布置额外作业的。(3)教师教育方式不正确。目前,在一些中小学仍然存在着体罚、变相体罚学生的现象。如罚站、罚抄作业、讽刺、挖苦、侮辱等,这严重挫伤了学生学习积极性,导致师生关系紧张,进而导致一部分学生以“不惜牺牲自己”的方式'来对抗来自学校或教师的不合理的现象和不理智的行为。
2、家庭教育不良也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心理健康。而在有心理问题的学生中,其家庭教育又存在着各种各样的形态。(1)家长教育方式失当对孩子心理健康的影响较大。有些学生在成长过程中,由于缺乏关心、母爱,形成冷漠、怀疑、仇视的心理;而家长过分溺爱子女,结果造成学生任性、自私、孤傲的心理;也有的家庭教育子女的方法简单粗暴,经常打骂,使学生形成胆怯、自卑、不诚实的心理;父母对子女的不公平态度则常常是病态嫉妒形成的主要原因。(2)家庭气氛不和谐。有些家庭父母不和,时有冲突发生。孩子一回到家就陷入了争吵的“漩涡”,他们除了完成繁重的学习任务外,还要充当家庭冲突的调整者或牺牲品。父母不和,关系紧张,破坏了良好的家庭气氛,在这种情况下,孩子精神高度紧张,处于提心吊胆的心境中,不利于学生健康人格的发展。(3)家庭结构的健全与否,对孩子的心理健康有着直接的影响。象父母离婚、父母一方死亡,或存在养父养母,这样的单亲家庭其关系一般会影响或破坏孩子与家庭之间和谐的社会关系和心理关系,往往使孩子形成冷淡、自卑、孤僻的性格,或者产生反抗、粗暴和弃家现象。
3、社会生活环境不良也是影响学生心理健康的一个重要因素。(1)社会上滋长的“一切向钱看”的消极现象,不仅妨碍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而且也助长他们产生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的心理。(2)大众传媒中不健康的内容也是造成学生心理行为问题的重要原因。一些文艺、影社广播、出版等部门,不是以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为主旋律,不是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不是以高尚的情操塑造人,而是充满“拳头”加“枕头”的内容,对儿童青少年起着教唆作用,甚至于淫秽书刊,音像制品泛滥成灾,严重地毒害儿童青少年,使他们心理变态,误入歧途。
二、解决中小学生心理问题的对策
从中小学生心理问题的成因中,我们可以看到由于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原因造成了各种各样的心理和行为问题。要预防、解决这些问题,一条主要的途径是做好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同时,家长和教师要积
极地为他们创造良好的生活和学习环境,而且需要帮助他们掌握自我教育,即调控自我和发展自我的方法与能力。
首先,实施心理健康教育是解决学生心理问题的关键措施。
中小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可塑性很强,发展潜力很大。但是如果他们长期被各种心理问题困扰,就会直接影响和妨碍其学业和生活。要保证学生自心健康的成长,学校应科学地组织心理卫生保健工作,加强心理辅导。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解决学生心理问题的有效途径,可以设立心理咨询室或心理信箱,与得“心病”的学生磋商,交换意见,以提高其现有认识水平、思想修养水平,提高其容忍能力,逐渐帮助学生消除心理上的烦恼;要教会他们有关的心理知识,使其掌握心理健康的方法和技巧,从根本上预防心理疾病的产生。
其次,积极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和生活环境。
教育行政部门要进行宏观管理,加强指导监督,要大力改革以“考”为法定、“率”为标准、“分”为导向的评价评估机制,改革社会上陈腐的人才观念;学校必须优化教学环境,严格限制加班加点,严格控制考试次数;教师要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率,向45分钟要质量。一要转变教育观念,摆脱应试教育的禁锢,实施素质教育;二要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技术,改进教学方法,调动沉重课堂学习的主动性、自觉性,从而达到培养学生创造性能力的教学目标;三要指导学法,让学生掌握更科学、更合理的学习方法;四要精选作业和习题,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五要改善不良的师生关系,严肃制止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现象,严禁对学生心灵施暴,应热爱、尊重每一个学生,努力建立平等、和谐、良好的师生关系。
家长要优化家庭教育环境,为孩子创造和谐、良好的家庭教育氛围。父母应关心、信任、尊重孩子,不乱加批评、打骂、溺爱孩子,使他们在和谐统一的家庭气氛中健康成长。
总之,消除和解决学生心理问题不只是教育行政部门、学校和家庭的事,社会各方面都要切实采取有效措施,加强综合治理,多管齐下,净化社会空气,创造一种有利于青少年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社会生活环境。
新时期少年儿童心理特点和教育对策的研究报告一、问题的提出
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人的全面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未来人才素质中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内容。当代的中小学学生是新世纪的一代,他们正处于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随着生理、心理的发育和发展,竞争压力的增大,社会阅历的扩展和思维方式的变化,在学习、生活、人际交往和自我表现意识等方面可能会遇到或产生各种心理问题,有些问题如不能及时解决,将会对学生的健康成长产生不良的影响,严重的会使学生出现行为障碍或人格缺陷。青少年的健康成长不仅需要和谐、宽松的环境,还需要帮助他们掌握自我认知,自我调控,自我发展的方法与能力。而现代化的教育亦十分强调发展学生的个性、发挥其专长、树立其健康的自我形象。因此,中小学管理需要深入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与心理辅导,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以积极适应时代的挑战。
近几年来,我校在心理健康教育方面已经做了一些工作,学校领导都十分重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学校一直有开设心理辅导课,大队有专门的心理咨询室,开展“知心姐姐”信箱,谈心亭活动等。经过研究,申报了温州市少先队工作研究课题《新时期少年儿童心理特点和教育对策的研究》,研究本课题并付之于实践,针对新时期少年儿童的心理特点,有效地开展系列健康教育,是适应现代教育的发展要求。
二、实验构想
㈠实验目标
针对我校特点和条件,新时期少年儿童心理特点和教育对策研究的实验目标是:
⒈转变教育观念,通过学校教学心育化,使各育、各科教学过程和学校心理教育相互渗透,相互促进。帮助学生解决心理发展中的矛盾与冲突,并通过促使学生心理素质的发展,促进学生提高心理机能,预防心理问题的产生,维护心理健康。尽可能多的发挥自己远未发挥的心理潜能,使弱者增智,低能者增能,智者更智,能者更能。
⒉通过开展各种课内外教育活动、竞赛与交往,发挥、发展学生在班级生活中的自主性、创造性,去体验、思考、判断与选择,培养学生的竞赛意识和竞争意识,增强竞争能力、社会适应能力、社会交往能力。培养学生自我教育,指导学生的各种心理问题,消除学生的心理障碍,缓解心理压力,摆脱心理困惑,维护和增进心理健康。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现实,认识自己,提高心理承受力和自身心理调节能力,以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促进现代社会的发展。
⒊通过心理辅导课和心理咨询等方法,解决学生的各种心理问题,消除学生的心理障碍,缓解心理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