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输血指南

合集下载

新版临床输血指南

新版临床输血指南

输血指南一、红细胞制剂输注适应症与禁忌症红细胞可用于输注晶胶体液无效的急性失血。

各种非输血治疗(如铁剂、促红素、维生素B12与叶酸等)能纠正的贫血不应输注红细胞;对于某些病因已明的疾病,除非出现致命性贫血、否则也不应输注红细胞,这类疾病包括缺铁贫、巨幼贫、与自免溶贫等。

红细胞不应该用于扩充血容量、提升胶体渗透压、促进伤口愈合或改善患者自我感觉等。

输注指征1、手术及创伤患者(1)血红蛋白>100g/L,可以不输注红细胞制剂(2)血红蛋白<70g/L应予以输注红细胞制剂(年轻而原来的患者Hb<60g/L(3)血红蛋白70-100g/L,应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如出血的量及速度、心肺状态、血管容量等情况)决定就是否需要输注红细胞制剂血容量减少15%(成人750ml),若患者无贫血史或心肺功能正常,患者无需输血;血容量减少15%-30%,患者病情同前时,需输注晶体液或胶体液;血容量减少30%-40%,需输注晶体液或胶体液快速恢复患者血容量,并考虑可能输注红细胞;血容量减少大于40%时,应输注红细胞在内的快速扩容。

重度创伤患者液体复苏后Hb<70g/L, 考虑可能输注红细胞、出血性休克或机械通气患者Hb<70g/L,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入院时<70g/L可输。

2、非手术病人(1)血红蛋白>100g/L,可以不输注红细胞制剂(2)血红蛋白<60g/L或HCT<0、2并伴有明显的贫血症时应予以输注红细胞制剂(3)血红蛋白60-100g/L,应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贫血程度、心肺代谢功能、有无代谢率增高及年龄)决定就是否需要输注红细胞制剂,尽量避免输血。

有心脏病史的重症患者Hb<70g/L,重度海洋性贫血患者维持95-105g/L。

再障患者Hb<40g/L,可输注红细胞,并尽量延长间隔时间,若同时有明显出血,PlT<20*109可输血小板。

二、血小板制剂输注1、非手术病人(1)无其她止血异常或高出血风险的血小板明显减少的病人,PLT≤10×109/L,输注后PLT >20×109/L(2)存在其它止血异常(如遗传性或获得性凝血障碍)或存在高出血风险(如发热、败血症、贫血,肿瘤放、化疗后等)的病人,PLT<30×109/L(3)大量输血致稀释性血小板减少与体外循环等情况下引起的急性血小板减少的病人,PLT<50×109/L2、有创操作与手术病人(1)各种有创操作的血小板计数安全参考值为:轻微有创操作PLT>20×109/L胸腔穿刺、肝活检、经支气管活检PLT>50×109/L腰穿PLT>50×109/L成人急性白血病PLT>20×109/L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PLT>10×109/L☻大多可承受腰穿而无严重出血并发症;骨髓穿刺与活检操作前一般无需输注血小板(2)各种手术的血小板计数安全参考值为:拔牙或补牙PLT ≥50×109/L小手术、硬膜外麻醉PLT 50-80×109/L正常阴道分娩PLT ≥50×109/L剖腹产PLT ≥80×109/L(50)大手术PLT 80-100×109/L三、血浆输注1、凝血因子缺乏2、TTP 首选去冷沉淀血浆3、华法林过量导致的严重出血:FFP4、肝脏疾病合并凝血障碍当病人存在活动性出血凝血酶原时间的国际标准化比值(INR)>1、5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延长大于正常对照1、5倍时,建议FFP肝病病人需行外科手术、肝活检或静脉曲张破裂时,若凝血酶原时间(PT)延长大于4s,建议FFP5、手术或侵入性操作前存在凝血功能障碍病人INR>1、5或APTT大于正常对照中位值1、5倍时,若需外科手术或侵入性操作,可考虑血浆病人INR>1、3时,若进行肝脏穿刺,输注血浆输注血浆致PT延长不超过1、5倍时,手术或侵入性操作就是相对安全的6、大量输血病人大量输血时需输注血浆大量输血的病人当纤维蛋白原小于1g/L、INR>1、5或APTT延长大于正常1、5倍,考虑输注FFP。

临床输血质量控制指南2023

临床输血质量控制指南2023

临床输血质量控制指南2023
简介
本指南旨在规范并提高临床输血质量,保障受血者的安全。


南内容包括血液管理、供血人员检查及血袋质量控制等。

血液管理
抗凝剂管理
根据病人的出血风险进行联合治疗, 需谨慎使用丙种球蛋白、
阿司匹林及其他抗血小板药物等,以避免不必要的出血并利用异丙
肾上腺素等药物减少因抗凝引起的出血。

静脉置管
严格执行无菌操作,避免误穿通路,并加强对置管区域的消毒。

所有置管后的病人都应经过适当的观测及康复期管理。

输注用药
指南详细规定输血配血、操作、储存等环节。

同时,也针对不
同情况指定了不同的药物使用方法及数量等。

供血人员检查
用于诊断供需双方问题并及时纠正的工具和方法能提高临床输血质量和安全性。

对供血人员进行各项检查,确保供血人员及血袋质量无异常。

对符合条件的供血者,应在血源库维护消防:人员的志愿献血资质、采血方法及检验结果等信息。

血袋质量控制
血袋质量是影响临床输血安全及有效性的重要因素,必须按照各项要求进行检测。

指南规定了对红细胞、血小板等各种血液成分的检测标准及条件。

结论
通过指南的规范临床操作,可以保证推行声明的质量控制和安全标准。

尽管指南为共性,但在实施中应针对本地实际情况进行相应调整,并不断检查和完善工作,以期取得更好的效果。

临床输血指南

临床输血指南

WORD完美资料编辑临床诊疗指南临床输血分册目录第一章输血和成分输血 (1)第一节概述 (1)第二节输血技术 (2)第三节红细胞制品及其应用 (2)第四节血浆及其应用 (6)第五节血小板制品及其应用 (6)第六节粒细胞输注 (10)第二章内科输血 (12)第一节慢性贫血的输血 (12)第二节内科系统疾病的输血 (13)第三章常见血液病及肿瘤的输血 (17)第一节再生障碍性贫血 (18)第二节溶血性贫血 (19)第三节白血病的输血 (20)第四节出血性疾病 (22)第四章儿科输血 (27)第一节小儿输血的适应证及剂量 (28)第二节新生儿输血 (29)第三节小儿特殊情况输血 (30)第四节小儿外科输血 (31)第五章外科输血 (32)第一节严重创伤时的输血 (32)第二节术中输血 (34)第三节烧伤病人的输血 (36)第六章妇产科输血 (37)第一节妇科输血 (37)第二节产科输血 (38)第三节妊娠合并症的输血治疗 (41)第四节产科播散性血管内凝血 (44)第七章器官移植与输血 (47)第一节器官移植中的血液免疫学 (47)第二节肾移植与输血 (49)第三节肝移植与输血 (50)第四节器官移植中的特殊输血 (51)第八章输血的护理常规 (52)第一节输血的操作规程 (52)第二节输血过程中的护理 (57)第九章输血不良反应 (61)第一节溶血性输血反应及其处理 (61)第二节发热反应及其处理 (64)第三节过敏反应及其处理 (65)第十章输血相关性疾病 (66)第一节艾滋病(AIDS) (69)第二节输血相关性病毒性肝炎 (72)第三节输血相关性梅毒 (74)第四节输血相关的其他疾病 (76)输血检验技术 (78)第一节ABO血型鉴定 (78)第二节Rh血型鉴定 (80)第三节其它血型鉴定 (82)第四节红细胞血型抗体筛检和鉴定 (83)第五节交叉配血试验 (86)第六节血型血清学常用检查方法 (88)第七节新生儿溶血病的血型血清学检查 (94)第八节微柱凝胶技术在血型血清学检查中的应用 (100)第一章输血和成分输血第一节概述一、血液成份制品和血液成份疗法(一)血液成份疗法又称成份输血,采用现代技术和器材设备将全血分离制备成各种血液成份的制品和血浆蛋白制品。

临床输血安全指南2023

临床输血安全指南2023

临床输血安全指南2023摘要本文档旨在提供临床输血的安全指南,以确保患者在输血过程中得到最佳的治疗效果,同时尽可能的减少输血相关的风险和并发症的发生。

指南包括了选择输血前的患者评估、合适的血液成分的选择、输血后的监测和并发症的处理等方面,详细阐述了临床输血过程中的细节和注意事项。

此外,本指南还包括了输血的法律和道德职责以及合理使用血液资源的保障和管理。

患者评估在进行输血前,应该对患者进行全面的评估,包括患者的病情、年龄、身体状况、过敏史、药物过敏史、手术史等方面。

评估的目的是确定是否需要输血以及选择合适的输血血液成分。

输血血液成分的选择对于不同类型的患者,需要选择不同种类的输血血液成分以提高输血的效果。

输血前应该咨询专业人员的意见,遵循最新的输血血液成分的选择原则。

此外,在选择输血血液成分时也应该注意过敏反应和输血相关疾病的防治。

输血过程中的监测输血过程中需要对患者进行仔细的监测,包括生命体征、输血速率和输血反应等方面。

输血反应是指在输血过程中出现的不良反应,应该及时处理以避免严重后果。

输血相关并发症的处理输血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并发症,例如输血反应、输血传播性疾病等。

在出现并发症时,应该立即停止输血并根据病情进行相应的治疗和护理。

法律和道德职责医务人员在进行输血时需要遵守相关的法律和道德职责,例如患者知情同意、隐私保护以及医疗事故的风险管理等方面。

同时也要遵守血液资源的保障和管理政策,确保血液资源的合理使用。

结论临床输血安全指南2023为医务人员提供了全面、实用的指南,帮助他们在进行输血时更加安全和有效。

每位医务人员应该具备专业的知识和技能,并严格遵守相关规定和政策,确保患者的安全和健康。

临床输血指南

临床输血指南

临床输血指南
引言
输血是一种重要的治疗手段,对于某些严重的疾病和创伤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但是,必须注意一些安全和有效性的问题,以确保临床使用输血的最大利益。

本文档旨在提供一些指南,以帮助临床医生确保输血治疗的安全和有效性。

适应症
临床输血适用于以下情况:
1. 严重贫血,导致组织缺氧
2. 失血性休克或其他危及生命的出血
3. 维持正常凝血功能所需
4. 纠正某些疾病所导致的血液成分缺失
安全性问题
使用输血需要注意以下安全性问题:
1. 每一单位输血都必须遵循血液安全规定
2. 检查病人是否有输血过敏的历史
3. 严格注意不同血型之间的配对问题
4. 输注血液时使用流速恰当的输血器材
5. 监测反应和处理可能的输血反应
输血前的准备工作
在进行输血治疗前,需要进行以下准备工作:
1. 分析病人的临床指标
2. 根据需要进行血型和交叉配对检查
3. 根据检查结果挑选适当的血液产品
4. 具体执行输血治疗的流程
输血治疗的监测和评估
在输血治疗过程中,应该进行以下监测和评估:
1. 治疗后病情的变化
2. 检查有无输血反应
3. 监测心脏功能、血压和呼吸
4. 检查患者的体温
结论
临床输血是严谨的医疗操作,需要注意一系列的安全性问题,以确保最大的治疗效果。

制定专业的输血操作规范对于提高临床输血治疗的质量和安全性,具有重要的意义。

临床输血操作指南【最新版】

临床输血操作指南【最新版】

临床输血操作指南【最新版】概述本操作指南旨在提供有关临床输血的详细指导,以确保操作安全、减少风险,并提高病人治疗效果。

输血前准备1. 确认病人身份:根据病人的识别信息,核实病人身份,确保输血正确。

2. 输血适应症评估:根据病人的临床状况和实验室检查结果,评估病人是否需要输血。

3. 血液制品准备:查看输血所需的血液制品类型和数量,确保血液制品满足病人需求。

输血操作步骤1. 核对血液制品:拿出血液制品前,必须核对供血者和受血者的身份、血型和配对结果。

2. 药物配伍:准备输血所需的配伍药物,确保药物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3. 注射器准备:按照需要准备合适规格的注射器,用于血液制品的输送和输血的监测。

4. 输血连接:将血袋与输液管连接,确保连接紧固可靠,避免渗漏和感染。

5. 输注开始:根据医嘱,逐渐开启输血速度。

注意观察病人的反应,及时处理不良反应。

6. 输注后观察:输注结束后,观察病人的反应和生命体征变化,确保病人稳定。

7. 输血记录:记录输血的详细信息,包括输血开始时间、输血量、输血速度等。

输血注意事项- 剂量和速度:根据病人需求和医嘱,合理确定输血剂量和速度。

- 不良反应处理:遇到输血不良反应时,需要立即停止输血,采取相应措施并报告医生。

- 交叉配血:必须进行交叉配血实验,确保供血者和受血者的血型配对正确。

- 血型鉴定:在输血前,对供血者和受血者进行血型鉴定,以避免血型不匹配引起的免疫反应。

结论临床输血操作指南的正确实施对确保病人安全和治疗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运用本指南,医护人员可以规范化和标准化输血操作,降低风险,提高临床效果。

新版临床输血指南

新版临床输血指南

输血指南一、红细胞制剂输注适应症与禁忌症红细胞可用于输注晶胶体液无效的急性失血。

各种非输血治疗(如铁剂、促红素、维生素B12与叶酸等)能纠正的贫血不应输注红细胞;对于某些病因已明的疾病,除非出现致命性贫血、否则也不应输注红细胞,这类疾病包括缺铁贫、巨幼贫、与自免溶贫等。

红细胞不应该用于扩充血容量、提升胶体渗透压、促进伤口愈合或改善患者自我感觉等。

输注指征1、手术及创伤患者(1)血红蛋白>100g/L,可以不输注红细胞制剂(2)血红蛋白<70g/L应予以输注红细胞制剂(年轻而原来的患者Hb<60g/L(3)血红蛋白70-100g/L,应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如出血的量及速度、心肺状态、血管容量等情况)决定就是否需要输注红细胞制剂血容量减少15%(成人750ml),若患者无贫血史或心肺功能正常,患者无需输血;血容量减少15%-30%,患者病情同前时,需输注晶体液或胶体液;血容量减少30%-40%,需输注晶体液或胶体液快速恢复患者血容量,并考虑可能输注红细胞;血容量减少大于40%时,应输注红细胞在内的快速扩容。

重度创伤患者液体复苏后Hb<70g/L, 考虑可能输注红细胞、出血性休克或机械通气患者Hb<70g/L,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入院时<70g/L可输。

2、非手术病人(1)血红蛋白>100g/L,可以不输注红细胞制剂(2)血红蛋白<60g/L或HCT<0、2并伴有明显的贫血症时应予以输注红细胞制剂(3)血红蛋白60-100g/L,应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贫血程度、心肺代谢功能、有无代谢率增高及年龄)决定就是否需要输注红细胞制剂,尽量避免输血。

有心脏病史的重症患者Hb<70g/L,重度海洋性贫血患者维持95-105g/L。

再障患者Hb<40g/L,可输注红细胞,并尽量延长间隔时间,若同时有明显出血,PlT<20*109可输血小板。

二、血小板制剂输注1、非手术病人(1)无其她止血异常或高出血风险的血小板明显减少的病人,PLT≤10×109/L,输注后PLT >20×109/L(2)存在其它止血异常(如遗传性或获得性凝血障碍)或存在高出血风险(如发热、败血症、贫血,肿瘤放、化疗后等)的病人,PLT<30×109/L(3)大量输血致稀释性血小板减少与体外循环等情况下引起的急性血小板减少的病人,PLT<50×109/L2、有创操作与手术病人(1)各种有创操作的血小板计数安全参考值为:轻微有创操作PLT>20×109/L胸腔穿刺、肝活检、经支气管活检PLT>50×109/L腰穿PLT>50×109/L成人急性白血病PLT>20×109/L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PLT>10×109/L?大多可承受腰穿而无严重出血并发症;骨髓穿刺与活检操作前一般无需输注血小板(2)各种手术的血小板计数安全参考值为:拔牙或补牙PLT ≥50×109/L小手术、硬膜外麻醉PLT 50-80×109/L正常阴道分娩PLT ≥50×109/L剖腹产PLT ≥80×109/L(50)大手术PLT 80-100×109/L三、血浆输注1、凝血因子缺乏2、TTP 首选去冷沉淀血浆3、华法林过量导致的严重出血:FFP4、肝脏疾病合并凝血障碍当病人存在活动性出血凝血酶原时间的国际标准化比值(INR)>1、5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延长大于正常对照1、5倍时,建议FFP肝病病人需行外科手术、肝活检或静脉曲张破裂时,若凝血酶原时间(PT)延长大于4s,建议FFP5、手术或侵入性操作前存在凝血功能障碍病人INR>1、5或APTT大于正常对照中位值1、5倍时,若需外科手术或侵入性操作,可考虑血浆病人INR>1、3时,若进行肝脏穿刺,输注血浆输注血浆致PT延长不超过1、5倍时,手术或侵入性操作就是相对安全的6、大量输血病人大量输血时需输注血浆大量输血的病人当纤维蛋白原小于1g/L、INR>1、5或APTT延长大于正常1、5倍,考虑输注FFP。

新版临床输血指南

新版临床输血指南

新版临床输血指南临床输血指南是指针对临床患者进行输血治疗时的专业规范。

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临床实践的总结,新版临床输血指南也需要不断更新和完善。

新版临床输血指南的目标是提高输血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减少不必要的输血,减少输血相关并发症的发生,为临床科研提供有力支持。

一、输血适应证的分级和判断标准。

输血治疗是为了改善患者的健康状况,因此需要明确多种输血适应证的分级和判断标准。

一般来说,输血适应证包括急性失血、严重贫血、肿瘤化疗引起的骨髓抑制等,但不同患者的病情不同,因此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来判断输血适应证的优先级和治疗方案。

二、输血血型和配型的要求。

输血的前提是确保输血血型和配型的准确性。

新版临床输血指南应详细说明输血血型和配型的要求,包括ABO血型、Rh血型、过敏史等信息,以确保输血的安全性。

三、输血治疗的剂量和速率。

输血治疗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来确定输血的剂量和速率。

新版临床输血指南应详细说明输血剂量的计算方法和输血速率的控制方案,以确保输血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四、输血相关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

输血治疗可能会引起一系列的并发症,如输血反应、感染等。

新版临床输血指南应详细说明输血过程中可能发生的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方案,包括输血前的患者评估、输血后的监测和并发症的及时处理等。

五、替代治疗的选择和应用。

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一些替代治疗方法逐渐被应用于临床输血治疗中。

新版临床输血指南应详细介绍替代治疗的选择和应用,包括使用输血增生剂、红细胞灌流等替代治疗方法的适应证和注意事项。

六、临床输血的质控要求。

鉴于输血治疗的重要性和特殊性,新版临床输血指南应明确临床输血的质控要求,包括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操作规范的制订、实验室检测的标准等。

七、多学科协作的要求。

输血治疗是一个多学科协作的过程,涉及临床科室、输血科、实验室等多个专业。

新版临床输血指南应强调多学科协作的重要性,明确各专业之间的职责和合作方式,以提高输血治疗的协同效应和安全性。

临床输血指南2023

临床输血指南2023

临床输血指南20231. 指南目的本指南旨在为医疗工作者提供关于临床输血的指导,包括输血适应症、输血前评估和准备、输血过程管理、输血后监测等方面的内容。

2. 输血适应症2.1 红细胞输血- 重度贫血并伴有症状的患者- 急性出血或休克状态下的患者- 血液系统疾病患者伴有贫血的情况2.2 血小板输血- 严重血小板减少或功能障碍的患者- 重度血小板减少并伴有出血症状的患者- 手术前或治疗过程中需要增加血小板计数的患者2.3 新鲜冰冻血浆输血- 凝血因子缺乏或功能异常的患者- 外伤导致的大量出血的患者- 出血性疾病患者在手术或治疗过程中需要纠正凝血功能的患者3. 输血前评估和准备- 患者输血前应进行充分的评估,包括病史、身体检查、实验室检查等内容。

- 根据评估结果,确定输血的适应症和输血成分的选择。

- 针对输血过程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做好预防和处理措施。

4. 输血过程管理- 输血前进行必要的核对和确认,确保输血成分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 输血过程中进行实时监测,包括患者的生命体征、输血速度等。

- 关注输血反应的发生,及时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

5. 输血后监测- 输血后应对患者进行监测,包括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血液学指标等。

- 关注输血不良反应的发生,及时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

- 输血后及时记录相关信息并进行评估。

以上为简要的临床输血指南,旨在帮助医疗工作者规范临床输血操作,提高输血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具体操作和细节问题请参考相关模块的专业文献和指南。

注:本指南仅提供普遍指导,实际操作中需结合患者具体情况和临床医生的专业判断。

临床输血技术指南内科输血指南

临床输血技术指南内科输血指南

临床输血技术指南:内科输血指南概述内科输血是指为内科疾病患者提供输血治疗的一种方法。

输血是一种常见的医疗措施,在许多内科疾病如贫血、失血性休克等的治疗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然而,输血过程中存在着一系列的风险和并发症,因此有必要制定一份科学可行的内科输血指南,以确保输血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一、适应症内科输血的适应症包括但不限于:1. 贫血:贫血是内科常见疾病之一,通过输血可以快速提高患者的血红蛋白水平,改善症状。

2. 失血性休克:某些内科疾病如胃溃疡出血、消化道肿瘤等可能导致大量出血,输血可迅速补充失血量,维持血液循环功能。

3. 免疫功能缺陷病患者:某些内科疾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等会导致免疫功能缺陷,输血可以提高患者的免疫功能。

二、输血前的评估和准备工作在进行内科输血前,应进行全面的评估和准备工作,包括以下方面:1. 患者的病情评估:了解患者的病情、病史、输血前的体征和实验室检查结果等,以便判断输血的适应症和输血量。

2. 输血前的实验室检查:包括血型与配型、免疫学检查、凝血功能检查等,以确保输血的安全性。

3. 输血前的备血工作:根据患者的输血需求和实验室检查结果,准备适当的输血血液制品。

三、输血的操作技术和注意事项1. 输血前的准备工作:确认患者的身份、血型和配型的一致性,检查输血血液制品的标签、有效期等信息,准备输血设备和器械。

2. 输血的途径选择: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适当的输血途径,如静脉输血、动脉输血等。

3. 输血速度和输血量控制:根据患者的输血需求和输血反应情况,控制输血的速度和输血量,在输血过程中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

4. 输血反应的处理:如果患者发生输血反应,应立即停止输血,予以相应的处理措施,并报告相关医务人员。

5. 输血后的监测和观察:输血结束后,应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和输血效果,及时处理并发症和不良反应。

四、输血后的护理措施1. 输血结束后,患者应保持适当的卧床休息,避免剧烈运动和劳累。

国内外临床输血指南及应用

国内外临床输血指南及应用

国内外临床输血指南及应用临床输血指南是为了规范和提高临床输血操作而制定的指导性文件,旨在确保患者安全,减少输血相关并发症。

该指南包括输血的适应症、禁忌症、输血前的必要准备、输血过程中的注意事项等方面的内容。

在国内外,临床输血指南已经得到广泛的应用,对于提高临床输血的质量和安全至关重要。

在国内,目前主要有以下几个临床输血指南:1.《中国红细胞输血指南》:该指南是由中国血液学会和中国医师协会等机构联合制定的。

包括了输血适应症、输血前的实验室准备、输血血液制品的选择和使用、输血反应的处理等内容,目的是规范我国红细胞输血的操作,提高输血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2.《中国血浆制品及其治疗应用指南》:该指南是由中国医师协会儿科学分会、血液学分会等共同编写的。

该指南主要包括了血浆制品的适应症、使用剂量、不同血浆制品的特点和应用等内容,以及对于输血反应的处理和预防等方面的内容。

在国际上,也有一些临床输血指南得到广泛应用。

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包括:1.《国际输血指南》:该指南由国际输血学会制定,定期修订。

该指南包括了输血前的实验室检查、适应症和禁忌症、血液制品的选择和使用、输血反应的处理等方面的内容。

该指南被广泛应用于世界各国的临床实践,被认为是指导输血操作的关键参考之一2.《美国红十字会输血指南》:该指南是美国红十字会制定的,用于指导美国各个医疗机构的输血操作。

该指南包括了输血前的评估、血液制品的选择和使用、输血过程中的注意事项等内容。

该指南经过多年的实践验证和修订,已经成为美国临床输血的重要参考。

以上所提到的临床输血指南都包含多个方面的内容,不仅对于医务人员的操作提出了要求,也对于患者的安全提出了保障。

这些指南的制定和应用,对于规范和提高临床输血的质量和安全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在实际操作中,医务人员应严格按照相关指南的要求进行输血操作,并对输血过程中的各种问题和并发症进行及时处理和预防,以确保患者的安全和疗效。

此外,医务人员还应根据具体病情和患者特点,结合临床经验做出判断,并定期参与相关培训和学术交流,不断更新自己的临床知识和技能,提高临床输血的水平和效果。

临床护理安全输血制度及指南

临床护理安全输血制度及指南

谢谢大家
5、输血过程中加强巡视,严密观察受血者有无输血不良反应。一旦出现异常情况应 立即减慢输血速度或停止输血,更换输液器用生理盐水维持静脉通道。立即报告并配 合临床医师和输血科人员,查找原因,做好核对,及时检查、治疗和抢救,并做好记 录。
三、血液制品输注:
6、将输血情况记录在护理记录单上,记录输血开始及结束的时间,输血的种类及量, 输血过程中患者的情况,输血不良反应。 7、输血完毕后将血袋放置冰箱冷藏区至少保存一天,以备必要时查对。
临床护理安全输血制度及 指南
内容提要
1 临床护理安全输血制度
2
2 临床输血指南
4
01 临床护理安全输血制度
1、患者血样采集与送检 2、血液制品提取及发放 3、血液制品输注
一、患者血样采集与送检:
1、医生开具临床输血申请单后,根据医嘱,两名医护人员持临床输血申请单和贴好 标签的试管到患者床边核对患者姓名、性别、年龄、民族、病案号/门急诊、病室、 床号、血型(RH因子)和诊断,无误后采集血样。不允许同时采集两个患者的交叉 配型标本。
2、血液自输血科取出后,运输过程中勿剧烈震动,库存血不得加温,根据情况可在 室温下放置15-30分钟,放置时间不能过长,以免引起污染。
3、血液制品发出后一律不得退回。
三、血液制品输注:
1、输血前由两名注册护士共同核对血液交叉配型报告单及血袋标签各项内容,检查 血袋有无破损渗漏,血液颜色是否正常。
2、输血时,两名注册护士带病历及血液交叉配型报告单共同到患者床旁核对患者姓 名、性别、年龄、病案号/门急诊、病室、床号、血型(RH因子)、输血同意书等, 同时让患者自诉姓名及血型,有疑问时再次查对,确认与配型报告相符,再次核对血 液后,将血袋内的成分轻轻混匀,避免剧烈震动,准确无误后在交叉配血单上签时间 及双人全名,每组血制品均应有双人核对签名,用符合标准的输血器严格按照输血技 术操作规程进行血液或血液成分输注。

临床紧急输血指南

临床紧急输血指南

临床紧急输血指南简介本指南旨在为医务人员提供在临床急诊情况下正确和有效地进行输血的指导。

输血是一项常见的医疗措施,可以挽救患者的生命。

然而,不正确的输血管理可能导致严重的并发症。

因此,本指南将详细介绍在紧急情况下应注意的输血步骤和注意事项。

输血适应症- 失血性休克:对于休克患者,需要迅速输血以补充失去的血液量。

- 严重贫血:当患者的血红蛋白水平过低,已经无法正常维持组织氧供应时,输血是必要的。

- 预定手术:某些手术需要在术前进行输血以确保术中和术后患者的稳定。

输血前的准备- 患者评估:在决定进行输血之前,应进行全面的患者评估,包括病史、体格检查和必要的实验室检查。

- 血型与交叉试验:必须同时确定患者的血型和所需要的输血血液的血型,并进行交叉试验以确保输血的安全性。

- 血液供应:准备好符合患者需求的血液供应,并确保符合安全和质量标准。

输血过程- 逐渐输注:在输血过程中,应逐渐将血液输注给患者,以减少输血反应的发生。

- 监测:在输血过程中,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和输血反应的迹象,如过敏反应、发热等。

- 并发症处理:如果出现输血相关的并发症,应立即采取适当的处理措施。

输血后的评估与管理- 输血后观察:输血完成后,应对患者进行观察,以确定输血效果和监测是否出现并发症。

- 补充治疗: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可能需要进行其他治疗措施,如补充铁剂、利尿剂等。

输血常见问题与解答- Q: 输血会有哪些风险?A: 输血风险包括输血反应、感染传播、出血等。

然而,正确的输血管理可以最大程度地降低这些风险。

- Q: 输血前需要做哪些实验室检查?A: 输血前的实验室检查通常包括血型和交叉试验、全血细胞计数和凝血功能检查等。

结论本指南旨在为医务人员提供在临床紧急情况下正确进行输血的指导。

通过遵循指南中的步骤和注意事项,可以提高输血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然而,鉴于每个患者的情况可能不同,医务人员应在临床判断的基础上进行决策。

《临床输血技术规范》之输血指南

《临床输血技术规范》之输血指南

3 患者安全
确保输血过程的安全,减 少输血相关并发症的发生。
输血前的准备工作
在进行输血之前,有一些重要的准备工作需要完成。
患者评估
评估患者的病情和输血需求,确定是否适合接 受输血。
血型鉴定
进行血型鉴定,确保选择合适的血液进行输血。
兼容性测试
进行兼容性测试,确保输血后不会发生免疫反 应。
血液预热
将血液预热至体温,以避免输血后寒战和不适 感。
合适的血液选择与规定
选择合适的血液成分以及制定相应的输血规定。
血液成分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全血、红细胞、 血小板或血浆成分进行输血。
输血规定
制定输血血量、输血速度以及输血途径的规定,以 确保输血的安全和效果。
输血前的检查与评估
在进行输血之前,需要进行一系列的检查和评估。
1
凝血功能评估
2
TRA LI
了解输血相关急性肺损伤的预防与处理策略,确保 患者的安全。
TA C O
预防输血相关循环负荷过多,并及时处理以防止心
传染病传播
采取相应的传染病预防策略,确保输血过程的安全
敏反应、输血反应等。
3
妥善处理留样
4
留取相应的血液样本,以备后续的检测 与分析。
连接输血管
将输血管连接至血袋,并按照规定的速 度输血。
进行监测
定期监测患者的血压、心率、体温以及 尿量等指标,确保输血的效果与安全。
输血后的观察与处理
在输血完成后,需要进行相应的观察和处理。
1 观察
2 妥善处理残留物
继续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 自觉症状以及尿液等情况。
根据规定的处理方法,处 理输血过程中产生的血袋 和输血管等残留物。

国内外临床输血指南及应用

国内外临床输血指南及应用

国内外临床输血指南及应用临床输血指南是医疗机构规范输血操作的重要指引,旨在确保输血的安全和有效性。

国内外的临床输血指南涵盖了输血适应症、输血血液制品的选择与管理、输血相关的安全措施以及不良反应的处理等内容。

本文将概述国内外临床输血指南的一般内容,并分析其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

临床输血指南的一般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输血适应症:临床输血指南规定了各类疾病需要输血的具体适应症,例如大出血、贫血等。

此外还明确了输血前需进行充分评估的必要条件,如血红蛋白水平、病情稳定等。

2.血液制品选择与管理:临床输血指南对不同类型的血液制品(如红细胞悬液、血小板浓缩液)的选择与管理提供了具体指导。

这包括血液制品的储存条件、交叉配型与血型鉴定等。

3.输血相关的安全措施:临床输血指南强调了输血操作中的安全措施,如输血前的身份核对、输血速度的控制、输血设备的消毒等。

此外,临床输血指南还对输血反应的监测与处理提出了具体要求。

4.不良输血反应的处理:临床输血指南对不良输血反应的处理提供了详细的步骤和方法,包括过敏反应、输血反应性低血压等。

临床输血指南在实践中的应用是非常重要的,它对医务人员的行为进行规范和统一,提高了输血操作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具体来说,临床输血指南的应用可以达到以下几个目标:1.提高输血安全性:临床输血指南规定了输血的安全措施和操作流程,从源头上控制输血操作的风险,减少输血相关的不良事件和感染的发生。

2.优化血液制品使用:临床输血指南明确了不同类型血液制品的选择与管理,保证了血液制品的有效使用和合理调配,避免了不必要的浪费。

3.统一操作规范:临床输血指南对输血操作的每个环节都进行了规范,提供了明确的指导和操作步骤,减少了医务人员在输血过程中的主观判断,降低了人为因素引起的输血风险。

4.促进科学研究和质量管理:临床输血指南的应用可以为相关科学研究提供参考和依据,推动血液学领域的发展。

此外,临床输血指南也为临床质量管理提供了标准和指导,通过对输血过程的监测和评估,提高了质量管理的水平。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临床输血应遵循的原则是什么?临床用血应当遵循合理、科学的原则,制定用血计划,不得浪费和滥用血液.2.确保输血安全性和有效性的两个要素是什么?(1)供应的血液和血液制品必须安全、有效,成本合理,数量充足,能满足临床需要。

(2)临床合理应用血液和血液制品.3。

临床医师在用血时应注意哪些?(1)临床医师必须严格掌握输血适应症,做到能不输者坚决不输,能少输者决不多输;如受血者只需要某种(些)血液成分,应输注相应的血液成分,尽可能不输全血。

若受血者符合自身输血条件,必须征得受血者或家属同意开展自身输血,不输或少输同种异体血。

(2)临床医师应熟悉血液及其成分制品的规格、特性、适应症、剂量、用法及注意事项。

(3)输血治疗前,临床医师须向受血者或其1家属说明输血目的及可能会产生输血不良反应及相关性疾病,征得受血者或其家属同意并签署《输血治疗同意书》,输血治疗同意书与病历一并存档.(4)在输血过程中,临床医护人员必须严密观察受血者的病情变化,如有异常反应,需暂缓输血,严重者要立即停止输血,迅速查明原因并作相应处理.所有输血不良反应及处理经过均在病例中作详细记录,严重输血不良反应要及时向输血科(血库)及医务科报告;如疑似输血不良后果,需对血液进行封存保留的,应通知提供血液的采供血机构派人员到现场。

(5)输血治疗后,临床医师要对输血的疗效作出评价。

4. 临床输血有哪些程序?临床输血程序应包括:⑴为择期手术申请血液⑵紧急情况下申请血液⑶填写用血申请单并签署输血治疗同意书2⑷采集输血前用于血型鉴定、交叉配合试验、抗体筛检及输血前检验的血样⑸输血前献血者与受血者红细胞血型鉴定及交叉配合⑹从输血科领取血液⑺贮存和运输血液⑻输注血液前对受血者身份的最后确认⑼在输血前、中、后对受血者进行监测并在受血者病历上对输血情况进行记录⑽输血反应的处理、分析和记录5. 如何进行临床输血申请?经治医师应逐项填写《临床输血申请单》,由主治医师核准签字,连同受血者血样于预定输血日期前送交输血科(血库)备血。

临床输血一次用血、备血量超过2000毫升时要履行报批手续,需经输血科医师会诊,由科主任签名后报医务科批准(急诊用血除外).急诊用血事后应当按照以上要求补3办手续。

6.无家属患者抢救时输血治疗同意书的签署?无家属签字的无自主意识患者的紧急输血,应报医院职能部门或主管领导同意、备案,并记入病历。

7。

输血前必须做哪些检查?⑴首次输血,应检查血型鉴定、抗体筛检和输血前检查检查ALT U/L: HBsAg ;Anti-HBs ;HBeAg ;Anti—HBe ;Anti —HBc ; Anti—HCV ; Anti-HIV1/2 ;梅毒抗体(TP).等指标,检查结果应告诉患者并存档备查。

⑵曾输过血的患者,在输血申请单上注明ABO血型和Rh血型,如上次输血超过7天,应进行抗体筛检;⑶如本次为新入院,应进行抗体筛检和输血前检查。

8. 什么情况下必须抗体筛选试验?答:凡遇到交叉配血不合时;对有输血4史、妊娠史以及短期内需要接受多次输血者,必须按《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有关规定作抗体筛选试验。

9. 决定输血后,从采集血样到送达输血科(血库)的过程中需要注意哪些问题?确定输血后,医护人员持输血申请单和贴好标签的试管,当面核对患者姓名、性别、年龄、病案号、病室/门诊、床号、血型和诊断,采集血样.由医护人员或专门人员将受血者血样与输血申请单送交输血科(血库),双方逐项核对。

10。

如何采集输血前受血者的血液标本?答:⑴所用血样要能够恰当地反映受血者当前的免疫学状态,受血者配血试验的血标本必须是输血前3天之内的.如果受血者需要继续输注红细胞,再次申请时输血时,应该重新采集一份血样进行交叉配合试验。

⑵要防止血样的稀释和溶血,溶血的标5本一般不能使用,因溶血后的游离血红蛋白可以掩盖抗体引起的溶血。

⑶不允许从输液管中抽血,如遇紧急情况时,要用生理盐水冲洗管道,并弃去最初抽取的5ml血液后再采集标本。

⑷若受血者已用肝素治疗,应在采集的血样注明同时通知输血科。

⑸右旋醣酐等中高分子药物可干扰配血,应在药物输注前采集血样备用.11. 血液在出库前,取血和发血的双方应核对哪些内容?取血与发血的双方必须共同查对患者姓名、性别、病案号、门急诊/病室、床号、血型、有效期及配血试验结果,保存血液外观等,准确无误时,双方共同签字后方可发出。

12。

输血前必须履行的程序?临床科室的医务人员给患者输血前,应当认真检查血袋标签记录,与发血单核对姓名、血型、品种、规格、血6量及采血时间(有效期)无误后,方可进行输血治疗。

13. 输血前,临床医护人员要核对哪些内容?输血前由两名医护人员核对交叉配血报告单及血袋标签各项内容,检查血袋有无破损渗漏,血液颜色是否正常。

准确无误方可输血。

输血时,由两名医护人员带病历共同到患者床旁核对患者姓名、性别、年龄、病案号、门急诊/病室、床号、血型等,确认与配血报告相符,再次核对血液后,用符合标准的输血器进行输血.14. 血液输注过程中有哪些注意事项?⑴取回的血应尽快输用,不得自行贮血。

⑵输用前将血袋内的成分轻轻混匀,避免剧烈震荡。

⑶血液内不得加入其他药物,如需稀释只能用静脉注射生理盐水.⑷连续输注不同供血者的血液,前一袋7血输尽后,用静脉注射生理盐水冲洗输血器,再接下一袋血继续输注。

⑸输血过程中应先慢后快,再根据病情和年龄调整输注速度,并严密观察受血者有无输血不良反应。

15。

输血时,血袋内可否加注其他药物吗?血液内不得加入其他药物,如需稀释只能用静脉注射生理盐水。

16. 血液内为何不可以加入药物?⑴增加污染机会。

⑵有的药物含有钙离子,使血液凝固。

⑶有的药物性能不稳定,在血液中很快分解。

⑷有的高渗或低渗药物,会造成红细胞的破坏。

17. 输血时可以使用普通的输液器吗?不可以.输血时应使用符合标准的输血器.18。

疑为溶血性或细菌污染性输血反应8时应如何处理?应立即停止输血,用静脉注射生理盐水维持静脉通路,及时报告上级医师,在积极治疗抢救同时,做以下核对检查:⑴核对用血申请单、血袋标签、交叉配血试验记录。

⑵核对受血者及供血者输血前后ABO血型、Rh(D)血型,输血前后的血样分别做不规则抗体筛选及交叉配血试验(包括盐水相和非盐水相试验).⑶立即抽取受血者血液加肝素抗凝剂,分离血浆,观察血浆颜色,测定血浆游离血红蛋白含量。

⑷立即抽取受血者血液,检测血清胆红素含量、血浆游离血红蛋白含量、血浆结合珠蛋白测定、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并检测相关抗体效价,如发现特殊抗体,应作进一步鉴定。

⑸如怀疑细菌污染性输血反应,抽取受血者血液和血袋中血液同时做细菌学检9验.⑹尽早检测血常规、尿常规及尿血红蛋白。

⑺必要时,溶血反应发生后5~7小时测血清胆红素含量。

19. 关于填报输血反应回报单有哪些规定?输血完毕,医护人员对有输血反应的应逐项填写患者输血反应回报单,包括患者信息、血型、血液类型、用量、不良反应类型、输血史等内容,并返还输血科(血库)保存。

输血科(血库)每月统计上报医务处(科)。

20. 通常用什么方法避免输血?⑴预防或早期诊断治疗贫血及引起贫血的疾病;⑵在择期手术前纠正贫血和补充消耗的储存铁;⑶应用简单的血液代用品,如静脉替代液,这些液体较安全、价廉,但可取得同10样效果;⑷完善麻醉和手术。

21。

临床护士在输血过程中应注意哪些? (1)在取血时须由1名医护人员仔细核对输血申请单、交叉配血试验报告单和血袋标签上的内容,并检查血袋有无破损及渗漏、血袋内的血液颜色是否正常,有无溶血、混浊及凝块等。

(2)输血开始前,须由2名护士在受血者的床边核对受血者床号、住院号、确认受血者身份(姓名、性别、年龄等);如果受血者意识不清或语言障碍,请受血者的亲属或陪护人员说明其身份。

最有效的方法是为每个受血者配带标明受血者身份的腕环(带),输血前须仔细核对腕环(带)上的信息,同时核对受血者与血袋标签上的ABO血型和Rh(D)血型是否一致,检查血袋上的有效期等. (3)核对与检查无误后,严格无菌静脉穿刺操作技术,用符合标准输血器进行血液或血液成分输注.11(4)输血过程中须密切监测受血者,在输血开始后的15分钟内,输血速度宜慢,注意观察体温、脉搏、呼吸和血压,如无不良反应可适当加快;一旦出现异常情况应立即停止输血,但须保持静脉通路,及时向医师报告。

(5)输血结束后,认真检查静脉穿刺部位有无血肿或渗血现象并作相应处理;应记录完成输血的时间,将输血记录单(交叉配血试验报告单)贴在病历中;如有严重输血不良反应停止输血,须将原袋余血及新采集的血样交由输血科(血库)。

22.输血前为什么要认真核对受血者身份和全血或血液成分?输血前医护人员在受血者的床边进行核对可避免将受血者信息搞错,防止严重的AB0血型与Rh(D)血型不合所导致的不良反应发生.输血前核对应由两名护士进行,核对内容包括:(1)如果受血者神志清楚,可要求受血者回12答自己的姓名、年龄或其他相关信息,据此确认其身份;如果受血者神志不清,请受血者亲属说明受血者的身份。

(2)核对交叉配血单上内容,如受血者姓名、门急诊号/住院号、病房、床位号、血型是否与受血者病历及住院床位标签完全一致. (3)检查血袋和配血标签上的AB0血型、Rh(D)血型及献血编号是否完全一致。

(4)检查血袋上的失效日期.只有全部信息核对无误才能进行输血。

23.临床医护人员应如何对受血者进行输血监测?(1)在输血开始前,应告知受血者一旦出现寒颤、发热、呼吸短促或者感到不适时,应立即通知护士或医生。

(2)应注意对每袋输注的血液制品在以下阶段对受血者进行监测:①输血开始后,须观察5分钟;②输血开始后15分钟;③输血过程中至少30分钟一次;13④输血结束后4小时。

(3)护士需在受血者的病历上记录监测的情况:受血者的一般状况、体温、脉搏、血压、呼吸频率、液体出人量等;需记录输血开始时间、结束时间、输注全血或血液成分的种类和容量。

(4)医生须在病例上记录输血适应证、输血过程的一般状况、输注全血或血液成分的种类和容量、是否有输血不良反应等情况. (5)如怀疑发生输血不良反应需及时处理并详细记录,并将结果反馈给输血科(血库).严重的输血不良反映最常发生于输血后的最初15分钟,因此,在此期间以及随后输注其余单位的血液制品开始后的最初15分钟期间,对受血者特别是失去意识的受血者进行监测是极为重要的。

24.为什么血液输注要求时间限制?血液一旦离开正确的贮存条件,即有发生细菌繁殖或丧失功能的危险,所以对输血的时间应该进行限制.14全血和红细胞需在离开专用贮血冰箱后30分钟内输注,一个单位的全血或红细胞(200ml制备)2小时以内输注结束,倘若受血者条件允许情况下可在40~60分钟内完成输注;机采血小板或手工分离浓缩血小板的输注应以病人能够耐受的速度进行;新鲜冰冻血浆或普通冰冻血浆融化后应在30分钟内输注,如果是成年受血者100~200ml一般应在30分钟以内输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