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动儿童家庭教育现状调查与对策-文档资料
流动儿童家庭教育研究现状与对策
流动儿童家庭教育研究现状与对策一、本文概述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推进,流动儿童家庭教育问题日益凸显,成为了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
流动儿童指的是那些由于家庭迁移、工作变动等原因而频繁更换居住地的儿童。
他们的家庭教育环境相对复杂,面临着诸多挑战。
本文旨在探讨流动儿童家庭教育的现状,分析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以期为改善流动儿童家庭教育环境、促进他们的健康成长提供参考。
本文将对流动儿童家庭教育的概念进行界定,明确研究范围。
通过文献综述和实地调查,分析当前流动儿童家庭教育的现状,包括家庭教育环境、家长教育理念和方法、家庭教育资源等方面的情况。
接着,本文将深入剖析流动儿童家庭教育存在的问题,如家长教育水平不高、家庭教育资源匮乏、家庭教育环境不稳定等。
在此基础上,提出针对性的对策和建议,包括加强家长教育、优化家庭教育资源配置、改善家庭教育环境等。
本文将对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展望,以期推动流动儿童家庭教育研究的深入发展。
二、流动儿童家庭教育现状分析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越来越多的家庭选择离开原有的居住环境,涌入城市寻求更好的生活和发展机会。
这流动儿童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其家庭教育现状引起了广泛关注。
家庭环境的多元性与不稳定性:流动儿童家庭往往面临着频繁的居住地变更,这种不稳定的生活状态对儿童的成长和家庭教育的连续性造成了挑战。
由于家庭成员的工作性质,许多流动儿童家庭居住环境简陋,生活节奏紧张,这些因素都影响了家庭教育的质量和效果。
教育资源的不均衡:流动儿童家庭往往难以享受到与城市户籍儿童同等的教育资源。
一方面,他们可能面临入学难、转学频繁等问题,导致教育过程的不连贯另一方面,由于家庭经济条件的限制,他们可能无法获得优质的教育辅导和课外活动机会。
家庭教育观念的差异:不同的家庭文化背景和教育观念对流动儿童的家庭教育产生了深远影响。
一些家长可能更重视孩子的学业成绩,而忽视了对孩子情感、社交等能力的培养另一些家长则可能因忙于生计,无暇顾及孩子的教育问题。
流动儿童家庭教育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
流动儿童家庭教育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概述流动儿童是指由于父母工作等原因,经常变换居住地的儿童。
流动儿童的家庭教育面临着一系列问题,如教育资源不足、受教育机会有限、缺乏安全感等。
本文将探讨流动儿童家庭教育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对策以促进流动儿童的良好发展。
学校文化融入不足流动儿童由于常年漂泊,其受教育机会较少,所接受的教育也不够系统完整。
在学校中,流动儿童与本地学生一起学习,但文化上的差异导致流动儿童难以与本地学生融入。
这不但影响了流动儿童在学习上的表现,也影响了其在社交方面的表现。
对策: 1. 学校应制定针对流动儿童的适应课程,加强流动儿童的文化学习,让他们能够更快地融入学校文化。
2. 学校应鼓励流动儿童参加课外活动和社区服务,增强其社交能力。
家庭教育水平低流动儿童家庭普遍来自于经济不发达的农村或外地,其家庭教育水平普遍较低。
此外,父母的工作性质使得他们难以给孩子创造一个稳定、愉悦的生活环境,也使得流动儿童缺乏安全感。
对策: 1. 政府应对农村地区的教育资源进行加强,提高流动儿童所在地的教育水平。
2. 学校应积极参与流动儿童家庭教育,引导家长正确地引导孩子的成长。
3. 学校组织适当的课程,提高流动儿童的安全意识。
教育保障不足流动儿童的生活环境和工作地点常常变化,这就导致他们无法得到稳定的受教育保障。
一些流动儿童由于所在地没有学校或学校离家太远而无法上学。
对策: 1. 政府应加大对流动儿童受教育保障的投入力度,鼓励和帮助流动儿童接受教育。
2. 学校应积极帮助流动儿童解决受教育问题,有条件的学校可在流动儿童集中的区域设立教育点。
与同龄人交往少由于常年漂泊,流动儿童缺乏与同龄人交往的机会,其社交能力受到影响。
对策: 1. 学校应加强与流动儿童的交流,帮助他们建立与同龄人的友谊。
2. 学校可邀请流动儿童参加更多的校内外活动,让他们有更多的机会结交朋友。
结论流动儿童家庭教育存在问题,但通过政府、学校、家长和社会的共同努力,可以改善流动儿童的成长环境,提高其受教育水平和社交能力。
流动人口家庭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最新文档
流动人口家庭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一、流动人口家庭教育存在的问题流动人口家庭对经济资本、社会资本、文化资本的拥有量较少,而且资本的质量不高,由于种种条件的限制,家庭教育资本运作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
虽然在流动人口家庭教育中存在优势的方面,比如孩子的自理能力很好、坚强、乐观的品质,但是,总的来说,流动人口家庭教育的总体情况十分令人堪忧。
(一)流动人口家庭教育资本存在的问题流动人口家庭教育存在的问题具体表现为以下三点:第一,家庭经济资本处于劣势,流动人口来到城市以后由于经济转型期的特点和自身的条件的限制,使得流动人口只能从事一些劳动时间长、生产环境差危险、报酬低的工作。
导致他们与子女相处的时间短,甚至忽略对子女的教育。
第二,流动人口家庭社会资本不足。
流动人口的社会网络关系局限于老乡和亲戚,基本没有其他寻求支持的渠道。
家庭中与子女互动不足或者由于沟通方式不当导致子女的叛逆甚至是反社会行为的出现。
父母多采用控制性和干预性的互动方式,支持性和引导性的互动方式运用不足。
父母在寻求教育支持网络时感到非常无力,他还是保留非常保守的观念,认为孩子是父母的,要自己来管,家长很少与学校主动联系,他们认为包括学校学习在内的很多方面的内容要自己来教育,没有意识到孩子也是社会的,几乎没有想过自己没有办法教育的时候借助于社会资源和一些专业的咨询机构来寻求帮助。
等到子女真正的出了问题,触犯了法律交给有关部门来管理,已经来不及了。
第三,家庭文化资本非常有限。
父母文化水平有限,很多母亲不识字,对教育的内容和采取方式认识有偏差,这些对于子女的教育十分不利。
家庭文化生活匮乏甚至出现不健康的娱乐方式如赌博等。
(二)家庭教育资本不足导致教育过程中出现问题由于父母在获得经济资本时的流动性的特点、职业的特点和家庭条件的限制等原因,很多流动儿童有被寄养的经历导致亲子关系不够亲密,引发教育问题。
家庭教育的社会资本不足,导致父母教育的无力。
不知如何和学校配合共同面对子女出现的问题,也不知如何取得社会教育资源网络的支持。
流动人口小学生家庭教育的现状、原因及措施研究
流动人口小学生家庭教育的现状、原因及措施研究随着人口大规模的流动,流动人口家庭化现象越来越普遍,相应的流动人口小学生家庭教育问题,成为一个值得我们重视和研究的重要课题。
通过对流动人口子女家庭教育问题进行研究与探索,并据此提出具有针对性的家庭教育指导策略,以期推动流动人口子女家庭教育的健康发展。
流动人口家庭教育现状原因随着当代中国人口大规模的流动,流动人口家庭化现象越来越普遍,流动人口子女家庭教育问题,特别是小学生家庭教育问题,成为一个值得我们重视和研究的重要课题。
我校对本项研究工作高度重视,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教干、年级组长为成员的领导小组,动员全体班主任、任课老师积极参与,实行每星期一调度、每月一总结制度。
一年来,全校教师共进行家访1100余次、发放问卷调查2000余份、召开家长会20余次、与孩子谈心3000余次、给家长写信、发放宣传资料6000余份。
一、我校流动儿童家庭教育状况洗砚池小学地处临沂商城的中心地带,流动儿童占比大。
我校共有学生1298人左右,其中流动儿童有910人,流动儿童占70%。
1.流动儿童的家庭基本情况(1)父母的职业。
父母的职业对于子女的身心发展有很大影响。
据调查,分别有90%的父亲和79%的母亲在外打工或自己干个体;分别有10%的父亲和21%的母亲没有工作。
父母所从事的工作,基本上都是一些劳动强度较大、收入不高的工种。
(2)父母的文化水平。
父母的文化水平和修养特别是母亲的文化水平和修养与孩子的健康成长关系最为密切。
根据调查,父母中文化水平在大专以上的仅占8%,初中以下的占60%。
(3)家庭总收入。
我国目前儿童接受教育的水平高低直接取决于家庭收入的多少。
调查显示,家庭月收入在2000元以下的家庭占40%。
可想而知,这样的家庭基本上无力再去承担孩子的额外教育费用,如购买课外书、聘请家教、参加各种交费的兴趣班等,有个别家庭的孩子甚至连一本课外书都没有。
(4)家庭结构情况。
家庭结构是否稳定,对儿童的身心有很大的影响。
流动人口子女教育问题调查与对策研究
流动人口子女教育问题调查与对策研究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我国的流动人口数量也在逐年增加。
这部分流动人口很大一部分是为了工作、发展而迁徙到城市的,他们的子女面临着特殊的教育问题。
本文将对流动人口子女教育问题进行调查研究,并探讨相应的对策。
一、教育问题调查据统计数据显示,目前我国有大约2亿左右的流动人口,其中的70%至80%涉及有子女的家庭。
这些流动人口子女在城市就学面临着以下几个主要问题:1. 学籍问题:由于户籍迁移的原因,流动人口子女往往无法在城市中享受与原籍相同的学籍权益,这给他们的教育造成了很大困扰。
2. 接受教育资源不均:由于落户限制和人口密度,一些城市教育资源始终无法满足流动人口子女的需求。
他们通常只能被安排到一些较差的学校,无法享受到优质的教育。
3. 学校适应问题:对于来自农村或小城市的流动人口子女来说,适应城市学校的环境和学习压力是一大挑战。
他们面临着文化差异、语言障碍等问题。
二、对策研究为了解决流动人口子女教育问题,我们应该从多个方面进行思考和努力。
以下是几个可能的对策:1. 政策倾斜:政府部门应该出台针对流动人口子女教育的相关政策,确保他们享有与本地户籍学生相同的学籍权益,并优先安排他们就近入学。
2. 增加教育资源投入:政府应当加大教育资源的投入力度,增加高质量教育资源的供给。
这包括优化校内设施、提升师资水平等。
3. 加强学校管理和教育质量评估:对于流动人口子女所就读的学校,要加强管理,提高教育质量。
同时,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估体系,确保学校的教学质量能够被客观评估和监督。
4. 引入特殊辅导机制:针对语言障碍和文化差异等问题,可以引入特殊辅导机制,为流动人口子女提供相应的教学辅导和支持。
5. 强化家校合作:学校和家庭应加强合作,共同关注流动人口子女的学习和成长问题。
学校可以定期组织与家长的交流会,分享教育经验和解决方案。
三、结语流动人口子女教育问题是一个复杂而严峻的社会问题,需要政府、学校、社会各界的共同参与和努力。
流动人口子女教育问题的研究与对策探讨
流动人口子女教育问题的研究与对策探讨引言:流动人口问题是当代社会面临的一大挑战,其中一个重要的分支问题是流动人口子女教育问题。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流动人口的数量不断增加,越来越多的孩子生活在父母不在身边的情况下。
他们面临着诸多教育问题,例如教育资源不均衡、学校随迁、心理健康等方面的困境。
本文将围绕着流动人口子女教育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并基于对研究结果的讨论,提出对策来改善他们的教育条件。
第一部分:流动人口子女教育问题的现状分析1. 教育资源不均衡:由于流动人口多为外来务工人员,他们往往生活在城市的边缘地区,教育资源相对不足。
这导致一些流动人口子女只能选择就近的农村学校或者质量较差的城市学校。
2. 学校随迁问题:随着流动人口迁徙的频繁性,许多子女难以保持稳定的学校环境。
他们经常需要转学,无法建立起持久的友谊,影响了他们的学习和成长。
3. 心理健康问题:与父母分离的流动人口子女容易产生情感上的不稳定和焦虑。
缺乏家庭的温暖和关爱,容易导致逆反心理和自卑感。
第二部分:流动人口子女教育问题的原因分析1. 户籍制度限制:户籍制度给流动人口子女的入学和享受教育带来了诸多难题。
根据现行制度,流动人口子女只能就读流动人口子女学校,这些学校一般教育条件较差。
2. 教育投入不足:由于流动人口子女所在地教育经费的限制,对于他们的教育投入不足。
这导致教育资源的匮乏,影响了他们的学习和发展机会。
第三部分:流动人口子女教育问题的对策探讨1. 完善城乡教育一体化:推动城乡教育一体化,消除教育资源的差距。
通过政府合理的规划和投入,改善农村地区教育条件,让流动人口子女享受到与城市子女一样的教育水平。
2. 改革户籍制度:逐步取消户籍制度对教育的限制,让流动人口子女能够就近入学,享受公平的教育资源。
3. 建立流动人口子女学校:政府可以设立专门的流动人口子女学校,提供良好的教育资源,并考虑为他们提供心理健康的辅导支持。
4. 加强家庭教育:家庭教育是孩子成长的重要环节,流动人口父母应加强与子女的沟通,给予更多的关爱和支持,培养他们健康的心理素质。
城市流动儿童关爱保护现状、挑战与对策建议
城市流动儿童关爱保护现状、挑战与对策建议1. 城市流动儿童关爱保护现状生活环境适应困难:流动儿童在融入城市生活的过程中,面临着生活环境巨大变化的问题。
他们可能需要适应新的生活方式、语言和文化背景,这对于他们及其家庭来说都是一个不小的挑战。
教育资源分配不均:由于城市教育资源分布的不均衡,流动儿童在入学、升学过程中可能遭遇困难。
很多公立学校学位紧张,而流动人口聚集的地区往往教育资源相对匮乏。
心理健康问题凸显:流动儿童的心理健康状况值得关注。
他们可能面临家庭压力、适应新环境的困扰以及身份认同的困惑,这些问题对他们的心理健康产生负面影响。
社会融入感不强:由于文化差异、家庭背景等因素,流动儿童在城市的融入感普遍不强。
他们可能面临社交障碍,难以与城市的孩子建立起真正的友谊。
权益保护有待加强:尽管国家和地方政府已经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保护流动儿童的权益,但仍有部分儿童的权益得不到有效保障,特别是在居住、安全、健康等方面。
城市流动儿童关爱保护工作在政府、社会组织、学校及家庭等多方面的共同努力下,已经取得了一定成效。
仍然存在诸多挑战和问题,需要持续关注和解决。
1.1 城市流动儿童定义与范围城市流动儿童是指那些在城市化进程中,因为各种原因离开户籍所在地,来到城市生活或工作的儿童。
这些儿童包括但不限于农村留守儿童、城市边缘地区的儿童以及因其他原因在城市之间迁移的儿童。
他们由于种种原因,难以在城市中稳定居住,面临着教育、医疗、心理等多方面的问题。
本文档主要关注城市流动儿童的关爱保护问题,分析其现状、面临的挑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1.2 城市流动儿童数量与分布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越来越多的农村劳动力涌入城市,形成了庞大的流动儿童群体。
根据统计数据显示,我国城市流动儿童数量已经超过2000万,占全国儿童总数的近三分之一。
这些流动儿童主要分布在经济较为发达的大中城市,如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一线城市,以及杭州、南京、武汉等二线城市。
流动人口子女家庭教育问题与对策浅析
流动人口子女家庭教育问题与对策浅析一、随着人口流动的不断增加,流动人口子女的家庭教育问题已经成为当前社会关注的重点之一。
在城市化和经济发展的背景下,很多流动人口选择带着子女迁徙到其他城市谋求更好的生活和发展,然而这也给流动人口子女的家庭教育带来一系列问题,如教育资源不足、文化差异、亲子关系紧张等问题。
本文旨在从流动人口子女的家庭教育问题入手,探讨其原因以及对策,以帮助各地政府和教育机构对这一问题做出更好的应对和解决方案。
二、流动人口子女家庭教育形势1.流动人口子女数量增加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经济发展也不断得到推进,这使得大量农村人口涌入城市谋求更好的生存和发展。
根据统计数据,截至2019年底,全国流动人口达3.2亿人,其中流动人口子女数量超过1500万。
2.教育资源不足在大城市的教育资源配置上,基本上是先分配给当地户籍居民,再考虑为流动人口子女提供教育机会。
这就给孩子们以及家长带来了很大的不便,他们很难获得城市内的优质教育资源。
3.文化差异不同地区的文化差异,使得很多流动家庭不能适应当地的生活环境。
同时,他们也难以适应当地的教育体系,这就常常制约了流动人口子女的发展。
4.亲子关系紧张由于迁徙的原因以及生活、教育等问题,很多流动人口子女的家庭教育环境相对落后,而这也使得一些亲子关系越来越紧张。
孩子们往往面临缺乏父母的关爱和教育的局面,导致他们的成长过程中充满了挑战和困难。
三、流动人口子女家庭教育问题原因分析流动人口子女家庭教育问题的根源往往在于流动家庭的经济和社会地位。
首先,由于流动家庭大多数时候没有固定的住所和落脚点,因此很难在当地获得稳定的工作和收入来源。
其次,由于在长期离乡异地生活的过程中,家庭的经济支柱往往都是父母一方,而这就很容易导致家庭的经济支柱过于单一。
此外,由于流动家庭往往居住在非法住所或者租赁住所中,这就使得他们在享受政府教育资源、社会保障等政策时处于某种程度的“边缘化”。
流动儿童家庭教育
教育资源层面
增加教育投入
加大对流动儿童家庭教育的经费投入,提高流动儿童受教育的质量。
均衡教育资源
加强城乡教育资源的均衡配置,缩小城乡教育差距,为流动儿童提供更好的教育 条件。
家庭教育层面
加强家庭教育指导
01
开展家庭教育指导,帮助家长了解流动儿童的心理特点和发展
需要,提高家庭教育的效果和质量。
增进亲子沟通
家庭教育观念的更新
强化家庭教育意识
要通过多种途径,如媒体、社区活动、学校教育等,加强家庭教育意识的宣传和 普及。
引导家长关注孩子的教育
要引导家长关注孩子的教育,特别是流动儿童家庭,要让他们认识到家庭教育的 重要性,并积极参与到孩子的教育中来。
THANKS
谢谢您的观看
02
鼓励家长与孩子进行有效的沟通交流,了解孩子的想法和需求
,为孩子提供更好的成长环境和关爱。
建立社会支持网络
03
通过政府、社会组织等渠道,为流动儿童家庭提供多元化的支
持和服务,帮助他们更好地融入城市生活。
04
流动儿童家庭教育的未来发展
政策法规的完善
制定流动儿童家庭教育政策
政府应制定更加完善的流动儿童家庭教育政策,明确家庭教 育的责任和权利,为流动儿童提供更好的家庭教育服务。
家庭因素
家庭背景
流动儿童家庭的社会地位、家庭氛围、父母的教育程度和养育方式等都会对子女 的成长产生影响。
亲子沟通
父母与子女之间的沟通方式和频率对孩子的心理发展和学习效果具有重要影响。
学校教育因素
教育资源
流动儿童可能面临入学难、优质教育资源不足等问题,这可 能影响他们的学习效果和成长机会。
教学质量
流动儿童家庭教育的现状及问题
关于对流动儿童教育情况的调查与研究
关于对流动儿童教育情况的调查与研究关于对流动儿童教育情况的调查与研究一、流动儿童教育问题的现状21世纪以来,伴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乡二元经济的解体和相关政策的变化,越来越多的农村剩余劳动力流入城市。
由此而产生的流动儿童教育问题已成为备受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
研究表明,流动儿童的失学率较高,流动儿童不能适龄入学问题表现十分突出。
据一项调查显示,3―4周岁的流动儿童入托比例为60.7%,远远低于城市户籍儿童的入托率;6周岁儿童中有46.95%没有接受过小学教育,而且超龄现象比较严重,有近20%的9周岁孩子还只上小学一二年级,13周岁和14周岁还在小学就读的占相应年龄流动少年的31%和10%。
另外,在学龄儿童中的“童工”问题也比较突出,12―14周岁的流动少年儿童中,有60%的人已经开始工作。
据国家统计局有关资料显示,农村外出务工的劳动力已达1.14亿人,占农村劳动力的23%,其中举家在外务工的劳动力2430万人,随同父母进入城市的6―14岁义务教育阶段适龄儿童约有643万人。
总之,流动儿童已形成一个庞大的特殊群体,从发展趋势来看,这个群体的人数将会越来越多,这是必须正视的现实问题。
二、流动儿童产生的问题1.教育财政问题教育财政问题是流动儿童教育面临的首要问题。
虽然大多数省市都取消了流动儿童的借读费,但这使城市政府的财政压力增大,特别是中西部地区政府的教育财政压力更为突出。
目前仍有不少公办学校想方设法向流动儿童收取借读费,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
2.民工子弟学校问题不少民工子弟学校都是未通过审批举办的,办学条件普遍较差,师资力量不足,学科不配套,质量不高,不少校长和教师无任职资格证书和教师资格证书。
多数学校在房屋、消防、饮食、交通、防疫等多方面存在着安全隐患,对儿童的身心健康发展极为不利。
学校教育管理不规范,教育质量低下。
3.教育机会不均等受户籍制度的影响,流动儿童在城市接受义务教育的机会是不均等的。
流动儿童家庭教育问题及策略
流动儿童家庭教育问题及策略广州市狮岭镇合成小学陈绮文随着工业化、城市化进程日益加快和市场对劳动力资源的需求不断增加,流动人口以家庭形式进入城镇的人数也越来越多,以合成小学为例,流动儿童数量的不断增加,就像我们班的流动儿童的人数31人,占了全班人数的四分之三。
伴随这一现象,流动人口子女教育问题成为比较突出的社会问题之一。
在流动人口子女教育问题中,家庭教育问题无疑又是一个最容易被忽视却又不能被忽视的问题。
案例:1、小方是一个成绩不错的孩子,两年前随父母一起来了花都。
父亲一直忙于生意,很少在家。
母亲长期在家,无工作,但每天只知道自己玩乐,也不怎么辅导孩子学习。
孩子开始还比较用心学习,孩子开始只是偶尔有拖欠作业的情况,但后来发展到逃学,成绩一落千丈。
2、小豪是一个聪明活泼的男孩,从小随着父母来到花都读书,从他的外表、习惯等方面与本地孩子一样早已看不出什么差异,但一张嘴一口普通话里还是混杂着四川话。
有一次一个孩子模仿了他的一句话,他就打了那个同学,小豪的父亲知道后狠揍的他一顿,并警告他再惹事就送他回老家。
之后,小豪跟同学的隔阂越来越大,对于班级的各项活动总是无动于衷,对学习也似乎失去了的热情。
流动儿童的家庭教育是指在流动家庭里的父母或其他年长者按照一定的社会规则自觉或不自觉地运用言传身教对青少年子女施加教育影响的行为。
它既是流动儿童健康成长的基础,又是学校教育的补充和延伸。
一、流动儿童家庭教育的重要性1、良好的家庭教育能促进流动儿童的心理健康发展流动儿童是伴随着家庭融入城镇的,面对陌生的环境,他们只能在家庭中寻找安慰与鼓励。
家庭教育包括家庭气氛、家长素质、家长的教育观念与教育方式等,良好的家庭教育能够为流动儿童的心理发展提供正向作用,这对于儿童的思想发展是极为重要的。
2、良好的家庭教育能够提高流动儿童的学业成绩流动儿童父母的文化程度一般较低,其教育理念往往也比较落后。
对于孩子学习成绩的期望往往寄托于学校,自身责任意识不高,并且往往会忽略了对孩子学习的鼓励。
流动学前儿童家庭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流动学前儿童家庭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家庭是幼儿学习和成长的重要场所之一,但是在流动性较高的家庭中,家庭教育存在着一些问题。
本文将探讨流动学前儿童家庭教育的问题,并提出对策。
问题一:缺乏稳定性
流动性高的家庭,孩子的环境会频繁地发生变化,从而导致孩子缺乏稳定性。
这种不稳定的环境对孩子的身心发展有不良影响。
对策一:建立稳定的家庭环境
家长应该尽可能地为孩子创造一个稳定的家庭环境。
例如,在搬家时应该尽量避免频繁搬家,给孩子提供一个稳定的生活环境。
问题二:缺乏亲子交流
由于父母工作忙碌或者因为搬家频繁,孩子很难和父母有足够的时间进行亲子交流,这对孩子的语言、情感和认知发展都有不良影响。
对策二:建立亲子关系
家长可以通过和孩子一起玩耍、阅读、谈论等方式来促进亲子交流。
同时,也可以通过电话、视频等方式和孩子保持联系。
问题三:缺乏教育资源
流动性高的家庭往往无法给孩子提供优质的教育资源,孩子在学前阶段的学习可能会受到限制。
对策三:寻找教育资源
家长可以通过互联网等途径寻找适合孩子的学习资源,例如在线课程、教育软件等。
同时,也可以利用社区资源,如公共图书馆、活
动中心等,给孩子提供更多的学习机会。
综上所述,流动学前儿童家庭教育存在的问题主要是缺乏稳定性、缺乏亲子交流和缺乏教育资源。
针对这些问题,家长应该尽可能地建立稳定的家庭环境、促进亲子交流、寻找教育资源,为孩子的身心发展提供更好的保障。
流动儿童家庭教育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
流动儿童家庭教育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流动儿童家庭教育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越来越多的人涌向城市,尤其是农民工。
他们的随迁子女被称为“流动儿童”,这部分儿童的家庭教育存在严重的问题。
就读困难和成才难等问题已成为流动儿童教育中较为突出的问题。
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提高孩子们的教育水平,成为社会关注的一个主要议题。
一、流动儿童家庭教育存在的问题1. 学业问题流动儿童的学业问题是由多方面原因造成的。
首先,他们的家庭教育水平往往不高。
由于父母不懂得如何陪孩子学习,也没有足够的时间,孩子在学习方面缺乏有效的指导和帮助。
其次,流动儿童短时间内频繁地转学,每次转学他们需要适应新的学习环境和教育制度,在学习方面出现困难是难以避免的。
最后,由于家庭经济状况较差,很多流动儿童不能得到良好的学习资源支持,他们不能享受到同等的教育机会,因此成绩差是必然的。
2. 心理问题由于父母长期在外务工,缺乏亲子陪伴,加上持久的适应困难,流动儿童在成长过程中比一般孩子更容易产生心理问题。
不同程度的焦虑、抑郁及自卑情绪的出现,会扰乱孩子的智力发展和自我认识,更会对他们的自信心和勇气产生负面影响,这种长期的心理压力,对孩子的成长也造成一定的障碍制约。
3. 社交问题流动儿童的家庭长期处于异地状态,没有稳定的生活环境,缺乏良好的朋友圈和人际交往经验,由此导致了流动儿童的社交问题。
虽然现在能够通过手机等手机维系远距离的联系,但是由于本身的异地环境,社交交流的机会很少,有时也无法及时得到帮助和关注,这往往会导致流动儿童缺乏自信,不敢与人交流,缺乏与同龄人互动的机会,这些更会阻碍他们的个性发展。
二、解决流动儿童家庭教育问题的对策1. 加强儿童家庭教育指导要让流动儿童拥有良好的家庭教育,在旁人无法替代的地方,就需要父母具备良好的家庭教育技能。
家庭教育指导工作应落实到家中,对于初为人父母的家长,应予以指导,提高他们的养育水平,让他们学习如何陪伴孩子学习,如何引导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
流动人口子女家庭教育存在的问题及教育干预
流动人口子女家庭教育存在的问题及教育干预一、论文背景随着中国经济的加速发展,在城乡间的流动人口日益增多。
其中,受带着孩子来到城市工作的流动人口的影响,城市中儿童流动人口也日渐增多。
据统计,2019年我国流动人口已经达到2.9亿,这其中就包括很多带着孩子的家庭。
这些孩子面临着一系列问题,尤其是教育问题。
儿童流动人口家庭在城市中处于边缘化、较为贫困、社会资源供应不足的状态,造成了孩子接受教育的困难。
在外面工作的父母很少有时间去关心孩子的教育,而在城市中的环境与孩子们的家庭背景差距较大,造成了孩子的适应问题。
孩子们的教育问题已经引起了广泛的关注。
本论文旨在探讨流动人口子女家庭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及教育干预,并通过具体案例分析,得出一些可行的解决方案。
二、流动人口子女家庭教育存在的问题1. 教育资源不足由于流动人口子女家庭的孩子在城市中处于一种边缘化的状态,其所在地缺乏足够的教育资源,这意味着孩子接受合适教育的机会相对较少。
由于城市教育资源的不断发展和优化,城市的优质教育资源遇到了子女流动人口的需求,容易让资源不足的情况出现。
2. 家长教育观念存在的问题由于孩子的流动,很多时候都无法在一个城市生活超过一年,不同地域的家长教育观念不同,即使是同城不同区域也有很大的区别,这给孩子的教育带来了很大的难度。
另外,由于很多家长没有时间去关心孩子的教育问题,导致孩子的教育状况不容乐观。
3. 孩子的适应问题由于孩子生活的环境与家庭背景之间的差异很大,孩子们常常难以适应新的城市和学校环境。
一些孩子因为来自穷困家庭,甚至还存在着基本的生活条件问题,这对于孩子来说,学习生活压力非常大。
4. 参加学校的困难有时候,由于家长繁重的工作习惯或者低收入等原因,孩子们没有机会进入正规的学校系统,而只能接受较为简单的自我学习,这使得孩子们的学习质量受到了很大的限制。
三、教育干预方案1. 提供良好的教育资源政府部门应该尽力提供良好的教育资源,解决孩子教育资源不足的问题,政府应该加强流动人口子女的家庭调查,把流动人口子女的教育需求列入政府教育计划中,为孩子们提供适宜教育资源。
流动儿童的教育问题
教育对于儿童的成长和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因此解决流动儿童的教育问题对于提 高他们的生活质量和社会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
研究目的与问题
研究目的
本研究旨在探讨流动儿童的教育 问题,分析其原因和影响,并提 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研究问题
针对流动儿童的教育政策相对较少, 且缺乏针对性和实效性。
户籍制度对流动儿童教育的影响
01
02
03
户籍限制
户籍制度限制了流动儿童 在城市接受教育的权利, 导致他Βιβλιοθήκη 无法享受到与城 市儿童同等的教育机会。
学籍管理困难
由于户籍不在城市,流动 儿童的学籍管理存在诸多 困难,如转学、升学等问 题。
社会保障缺失
优化课程设置
根据流动儿童的特点和需求,优化课程设置,注重基础知识和实 践能力的培养。
改进教学方式
采用多种教学方式,如小组讨论、实践操作等,提高教学效果和 学生的学习兴趣。
加强家校合作
加强学校与家长之间的沟通和合作,共同关注学生的成长和发展 。
07
结论与展望
研究结论总结
流动儿童教育面临的问题
流动儿童在入学机会、教育质量和教育资源方面存在较大的不公 平现象。
未来研究方向
未来研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包括深入探讨流动儿童教育问题的根源和影响,比较分析不同地 区、不同类型学校的流动儿童教育情况,以及开展跨学科、跨文化的研究合作等。此外,还需要关注 流动儿童教育的动态变化和发展趋势,以便及时调整和优化相关政策和措施。
THANKS
谢谢您的观看
心理压力大
流动儿童在适应城市生活的过程中可能会遇到一些困难和挑战,部分孩子可能会 出现自卑、焦虑等心理问题。
流动儿童家庭教育
全面合作、共同发展
详细描述
上海市通过开展“家校合作”项目,将学校与家庭紧密联系起来,为流动儿 童提供全方位的教育支持。该项目注重家校之间的沟通与协作,促进教师、 家长和学生之间的互动,共同关注流动儿童的成长发展。
案例二
总结词
多元化、综合性援助
详细描述
北京市推出的“流动儿童家庭教育援助计划”,通过多元化、综合性的手段为流动儿童家庭提供援助。该计划 包括提供教育资金补贴、提供职业培训和就业指导、为流动儿童提供心理疏导等多元化内容,从多方面解决流 动儿童家庭面临的教育困难和挑战。
03
流动儿童家庭教育的对策
完善政策法规,提高政府重视程度
制定流动儿童家庭教育相关政策法规
国家和地方政府应制定流动儿童家庭教育相关的政策法规,明确家庭教育的责任 和权利,为流动儿童家庭教育提供制度保障。
加强政策宣传与培训
通过多种渠道宣传流动儿童家庭教育政策法规,提高政策普及程度,同时开展相 关培训,提高家长对政策的理解与执行能力。
结论与展望
结论
流动儿童家庭教育面临着多种挑战,包括社会融入、文化差异、教育资源配置不 均等问题。
家庭教育对于流动儿童的成长和发展至关重要,良好的家庭教育可以促进流动儿 童的适应和融入。
政策制定者、学校、社区和社会组织应当合作,为流动儿童提供必要的支持和资 源。
展望
01
02
03
04
05
加强政策制定 和执行
强调学习成绩
流动儿童家庭的家长往往更加关注孩子的考试成绩,而忽视了对孩子兴趣爱 好、特长等方面的培养。
教育方式简单粗暴
部分流动儿童家庭的家长在教育方式上可能采取简单、粗暴的方法,过分严 格地要求孩子,甚至使用体罚等不当手段。
流动幼儿家庭教育资源的现状及改善对策研究
流动幼儿家庭教育资源的现状及改善对策研究随着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日益加快和市场对劳动力资源需求的不断增加,全国各地出现了大量的流动人口,并有流动人口家庭化的趋势,〔1〕流动幼儿这一规模庞大的特殊群体随之产生。
在流动幼儿的教育中,家庭教育无疑是一个最容易被忽视却又不能被忽视的重点。
家庭是幼儿生活和接受全面教育的主要场所,家庭蕴含着丰富的教育资源。
如果流动幼儿家长能充分认识到这一点,发挥家庭教育的优势,随时随地地利用各种家庭教育资源,就能使目前“第二代移民”即流动幼儿群体的教育问题得到很大程度的解决。
一、流动幼儿家庭教育资源现状研究教育社会学认为,孩子的家庭背景是家庭提供的一种教育机会,即由家庭的经济状况、父母的职业地位和文化水平等共同生成的“代际转让机会”,并且这种“转让机会”是不可加以选择和变更的。
〔2〕流动人口经济上的低收入性、文化上的边缘性以及社会地位上的底层次性加剧了其子女在教育上的弱势地位。
因此,笔者试图从流动幼儿家庭人力教育资源、财力和物力教育资源、时间教育资源三个方面来分析流动幼儿家庭教育资源利用的现状。
(一)流动幼儿家庭人力教育资源方面1.流动幼儿家长的职业地位根据布劳和邓肯的研究,父辈职业对子辈的教育有重要影响。
父亲的职业与子女教育呈正相关,父亲的职业地位越高,其子女越有可能获得好的教育,也越有可能获得向上流动的机会。
〔3〕目前流动幼儿的家长大多在城市中从事技术含量较低的体力劳动或知识成分较低的商业活动,其职业多为城市人不愿干的脏活、累活,只是一种谋生手段。
流动幼儿家长的底层职业除了给子女提供一定的物质条件,在其他方面对孩子的帮助是相对较少的,这使他们的子女在接受教育方面也处于劣势。
2.流动幼儿家长的文化程度流动幼儿家长的受教育程度直接影响他们对科学育儿知识的掌握,间接决定着其对孩子的成长指导和帮助程度。
流动幼儿家长文化水平普遍偏低,多为初中及以下文化水平,即使一些家长希望利用城市的有利条件为孩子打好早期教育基础,然而由于受自身文化素质的限制,他们大多没有掌握科学的保育和教育知识,不懂得教育孩子的艺术,所以流动幼儿家长在教育方法的选择上具有较大的随意性和盲目性。
流动儿童受教育问题及解决对策
流动儿童受教育问题及解决对策流动儿童受教育问题及解决对策目前,我园流动儿童人数占我园幼儿总数大部分。
面对如此庞大的流动儿童群体,他们的受教育状况理应得到政府以及社会各界的重视。
现就××幼儿园流动儿童基本状况来讲一讲。
一、张家港市东沙幼儿园的流动儿童基本状况××市××幼儿园地处××省××市××市××镇,是一家××市公立二类幼儿园。
现有4至6周岁幼儿共计65名。
其中,流动儿童34名。
绝大多数家长对子女受教育程度抱有很高的期许,他们希望孩子能够收到良好的教育,为自己的未来创造更大的发展前景。
即使不能如愿考入优秀大学,也希望孩子能够进入职高、技校等,接受正规的职业教育。
只有极少数的家长对孩子的学习采取放任态度。
二、流动儿童教育存在的问题我以访谈法、观察法分别对流动儿童、流动儿童家长和教师进行了调查,试图发现流动儿童教育中存在的各种问题。
访谈和观察的内容及对象主要涉及幼儿的直观感受、家长对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看法、教师对流动儿童的看法几个方面。
1、对幼儿的访谈访谈一:你喜欢××幼儿园吗?为什么?“我喜欢××幼儿园,这里的老师会教我们唱歌、跳舞。
”“我喜欢××幼儿园,这里有很多好玩的玩具。
”“我不喜欢,他们说的话我都听不懂。
”在访谈过程中,我发现,大多数流动儿童表示喜欢幼儿园的学习环境。
但在少数流动儿童身上表示出语言、生活习惯等是阻碍他们迅速融入新环境的因素之一。
但是孩子的适应性很强,他们处在语言学习的黄金时期,可以在较短时间内迅速克服这个问题。
访谈二:你最喜欢和谁一起玩?“爸爸妈妈”“小朋友”“……”在孩子们的回答里,他们的玩伴基本没有流动儿童与本地籍的区别。
在他们幼小的心灵中,还没有体会到户籍差异的概念。
流动儿童家庭教育的困境与对策
流动儿童家庭教育的困境与对策2023年10月11日教育部颁布了《教育部关于加强家庭教育工作的指导意见》,这一文件明确提出:“要特别关心流动儿童、留守儿童、残疾儿童和贫困儿童,鼓励和支持各类社会组织发挥自身优势,以城乡儿童活动场所为载体,广泛开展适合困境儿童特点和需求的家庭教育指导服务和关爱帮扶。
”作为拥有990.1万外来人口的上海,外来务工子女的家庭教育问题必然会成为教育行政部门和社会机构的工作重点。
本文通过对上海市部分公办中小学和幼儿园的外来务工人员和其子女进行访谈和调研来呈现外来务工人员家庭教育的现状,并针对其家庭教育存在的现实困境提出相应的策略建议。
现状近10年,上海外来务工人员“举家迁移”趋势明显,外来常住人口从2023年的346万(其中农民工320多万)猛增至2023年的982.81万,年平均增长约55万;外来务工随迁子女的比例也逐年攀升,从2023年的28.6万人增至2023年的53.8万人,其中约40万人(74%)在公办学校就读,13万余人在157所政府购买服务的以招收随迁子女为主的民办小学免费就读(26%),小学一至四年级非本市户籍的学生数均已超过50%;而且外来务工人员中15-49岁流动育龄妇女在沪生育比例大幅提高,2023年其生育子女中有58.8%出生在上海。
为此,上海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教育问题成了上海国际化大都市发展进程中绕不过的一个坎儿,与之密切相关的外来务工子女的家庭教育问题也成为学校和政府的工作重点。
因此,为了准确了解外来务工子女这一特殊群体的生存状态与家庭教育现状,2023年上半年我们将调查地域选取为上海市奉贤区、杨浦区、浦东新区,相对而言,这几个区外来务工人员聚集较多。
在这几个区域,分别选取了五所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较多的公办中小学作为研究对象,对这五所学校中外来务工人员及其子女开展了问卷调查和访谈调研。
问卷调查是根据被调研学校中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实际人数发放,同时也配发相应的家长问卷,五所学校的学生问卷和家长问卷发放总数相同,分别为1800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流动儿童家庭教育现状调查与对策
伴随着各类学校中流动儿童数量的剧增,流动儿童这一群体能否受到良好的教育对学校的办学质量、办学水平和声誉有着重要影响,而流动儿童家庭教育的好坏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流动儿童学习状况的优劣。
当前农村学校流动儿童家庭教育状况如何?笔者就这一问题进行了专项调查,选取所在的学校流动儿童家庭作为问卷调查对象。
一、流动儿童家庭教育现状分析
笔者从学校531 名流动儿童中随机抽样了300 名学生进行研究(三至六年级流动儿童),通过对小湖校区流动儿童的观察和访谈设置了流?佣?童及流动儿童家长两个问卷,从问卷回收结果来看,学生有效问卷284 份,家长有效问卷275 份。
笔者希望借此了解学校不同年级流动儿童家庭教育现状及问题,并依据问卷结果分析,为本研究提供依据。
1.家庭教育客观环境。
被调查的流动儿童父母文化程度多为小学和中学,其中有 3.2%和9.8%的家长文化程度在小学及小学以下,文化程度在大专或大专以上的家长比例分别是 1.2%和 1.1%,有46.9%的家长仅读过1〜2本家庭教育方面的书籍,有51.6%的家长无法有效辅导孩子;大部分流动儿童家长从事劳动强度大、收入低的职业,有33%的家庭月收入在3000 元以下,有65.5%的家庭有两个及以上的孩子,有70%的流动家庭租房居住,有57.8%的流动儿童有
自己独立的房间,54.5%的儿童只有5〜10本课外书,只有13.8% 的家长喜欢看书读报,可见流动儿童家庭学习空间、学习消费及学习氛围严重缺失。
2.家庭教育主观环境。
在被调查的流动家庭中,有74.5%的父母认为对孩子进行道德品质教育、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最重要,有60%的父母经常保持家校联系,但也有32.4%的父母放任不管孩子,表明流动儿童家长在思想上重视子女教育,但未对孩子进行有效的家庭教育;有68%的家长希望孩子考上大学,但有80%的流动家庭对子女未来职业和生活缺乏规划,表明家长对子女学业规划和未来职业期望教育的缺失。
3.家庭教育社会环境。
调查发现,流动儿童父母在子女家庭教育方面缺乏有效引领与指导,地方政府充分依托各社区的教育资源和优势创办了社区家长学校,但没有根据流动家庭的实际情况设计合适的家庭教育指导模式,使得流动儿童家庭教育缺乏有力的社会支持。
此外,学校作为家庭教育指导的重要平台,每年通过家长开放日、教育大讲堂等多种活动密切家校合作,助力家庭教育。
但笔者在日常教学中发现,很多流动儿童家庭教育状况改变不明显,学校也没有专门针对流动儿童家长这一群体做相关有针对性的指导。
二、流动儿童家庭教育现状成因分析
1.家长教育态度的影响。
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家长对孩子的教育方式,受到父母对孩子
的日常关注程度的影响。
每天都对孩子的情况进行关心了解的家长,在孩子学习成绩下降时,更容易选择鼓励、指导的正向方式。
当然,流动儿童的父母日常工作较忙,未必每天都有时间关注孩子,而更多的是在不忙的时候对孩子加以关爱,此类父母,也更容易对孩子选择鼓励、支持的方式。
从类型上看,此类家长在孩子面临学习挫折时,更多采用民主型方式进行教导。
事实上,家长对于流动儿童较高的关注程度,从另一方面也可能带来良性循环。
上述发现对我们的启示是,流动儿童的父母有必要抽出时间来多陪护、关心孩子,了解孩子内心的想法。
2.家庭经济状况的影响。
调查结果发现,外来儿童中,有电脑的学生比没有电脑的学生,更容易认为自己与城里的孩子相比“自己的学习好一些”,这表明家庭经济状况影响到外来儿童的社会比较。
外来儿童家庭一般经济状况相对较差,但不同家庭彼此之间存在较大差异。
家庭经济状况较好的儿童,其物质条件更接近于城市里的儿童,其社会比较认知更趋近甚至超越本地儿童。
这提示我们,尽管我们不能将家庭经济状况与孩子的曲折经历和社会认知绝对地、必然地联系起来,但我们也无法忽略经济状况对儿童的影响。
3.家庭教育知识的影响。
父母能力的提升,很大程度上来源于父母对家庭教育方面知
识的学习和领悟,而阅读书籍则成为这方面内容的有效通道。
调查显示,在外来儿童家长文化水平普遍较低的大环境下,家长是否主动阅读家庭教育方面的书籍,学习相关知识,就成为一个可调整、
可改变的因素。
从问卷数据分析结果来看,阅读家庭教育方面的书籍,确实影响到家长对儿童的教育方式。
三、改善流动儿童家庭教育现状的对策
1.优化家庭教育环境,提高家庭教育质量。
父母需要给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家庭教育社会环境、学习环境和生活环境,孩子在这种环境中潜移默化地形成良好的生活和学习习惯,这些对孩子的成长至关重要。
因此,流动儿童家长需要通过不断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提高自身的道德素质、文化素质和心理素质,在家庭教育中不断自我反省、总结经验,提高教育质量。
同时,父母应努力创造一种和谐、文明、健康的家庭教育氛围,在对待孩子的态度上严慈相济,注重培养孩子独立生活的能力、活泼开朗积极进取的性格,使他们具备良好的公民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此外,父母在家庭中还应努力满足孩子的求知欲望和合理需要,有效引导孩子树立远大理想与抱负,坚定奋斗目标。
2.加强家校通力合作,形成共同教育合力。
问卷调查结果显示流动儿童家庭教育的质量受家长素质的影响和制约,这就需要学校进行必要的指导,借助家长学校、家长开放日、家庭教育讲座等活动平台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进一步明确家庭教育在孩子成长过
程中的重要作用,不断提
升家长家庭教育意识,形成家庭教育合力。
此外,问卷调查结果还显示流动家庭亲子关系影响其家庭教育的质量,还需要学校更加关爱流动儿童,充分依托社区平台开展教师义工进社区活动,基于流动家庭教育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指导,努力培养流动儿童自我教育的意识与能力,提升他们的自信心和成就感。
3.健全社会支持系统,夯实家庭教育基础。
问卷结果表明流动
儿童父母因经济条件有限,导致家庭居住环境差,孩子学习条件差,父母文化程度低,无法对孩子开展有效的家庭教育。
当地政府应加强政策支持力度,不断改善流动儿童家庭的经济、居住和保障状况,确保其子女有一个良好的学习与成长的家庭环境。
同时,政府可以统筹多方社会资源支持流动儿童家庭教育,努力探索、合理建构流动儿童家庭教育制度服务体系,逐步建立“家庭―学校―社区”一体化模式,充分发挥家庭、学校和社区各自的教育优势,共同支持流动儿童家庭教育,从而有效提高流动儿童家庭教育质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