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家摆手舞文化内涵及价值探析
探析湘西土家族摆手舞的艺术特征
![探析湘西土家族摆手舞的艺术特征](https://img.taocdn.com/s3/m/60ce4735cd1755270722192e453610661ed95a30.png)
探析湘西土家族摆手舞的艺术特征
湘西土家族摆手舞是中国传统民间舞蹈中的一种,是湘西土家族的一种典型表演形式,具有独特的艺术特征。
以下是我对湘西土家族摆手舞的艺术特征的探析。
一、韵律舒缓,充满力量感
湘西土家族摆手舞以优美的曲线为特色,舞姿流畅舒展,步伐有节奏感,舞蹈节奏韵律舒缓、充满力量感,具备很强的感染力。
摆手舞的舞姿要求优美而自然,通过各种手部动作以及脚步配合,形成一种独特的韵律美。
二、姿态优美,具有地域文化特色
湘西土家族摆手舞具有姿态优美的特征,每一个动作都富有弹性和舞蹈表现力,表现出民族文化的独特特点。
舞蹈中大量运用手部动作,描绘出民族革命历程中重大事件以及土家族传统生活的各个方面,具有很强的地域文化特色。
三、手部动作独特,形态多变
摆手舞是以手部动作为主要表现手段的一种舞蹈,摆手舞的手部动作是独特的,形态多变,通过手部动作展示出对民族生活的理解和演唱能力,捕捉民族文化的精华,这是摆手舞的一大特点。
四、服装特色鲜明,亮丽多彩
湘西土家族摆手舞在服装上的特色十分鲜明,一般以彩色绸缎制成,颜色鲜艳亮丽,有着独特的民族元素和特色。
摆手舞舞员的
服装讲究细节,以手工刺绣为主要特色,有着装饰丰富、色彩艳丽、样式别致等多种特点。
总之,湘西土家族摆手舞具有韵律舒缓、姿态优美、手部动作
独特、服装特色鲜明等多种独特的艺术特征。
它不仅展示了湖南地
区特有的文化传承与发展,更是体现了民族文化传统的魅力与个性。
试论摆手舞的文化功能与传承价值
![试论摆手舞的文化功能与传承价值](https://img.taocdn.com/s3/m/e968c016b9d528ea81c779b0.png)
试论摆手舞的文化功能与传承价值土家摆手舞产生于劳动,流行于湘黔川鄂四省交界地带的土家地区,现在主要分布在湘西的龙山、XX、保靖、古丈,湖北的来凤,四川的酉阳等地,土语称其“舍巴”,是一种融土家歌、舞、乐剧及民间体育、娱乐为一体的大型民族文化活动,是以祭祖先、求兴旺、庆丰收、祈吉祥为主旨,以娱人娱神为目的的一种历史悠久的文化现象。
关于摆手舞的起源,许多专家学者进行了详细的研究,大多数学者根据恩格斯的“艺术源于劳动说”,认为摆手舞起源于劳动。
我们在这里将它置于民族文化资源的继承开发与综合利用的角度进行考察。
文化教育功能。
以土家摆手舞来说,它是湘西地区富有特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侵染于土家人民生活习俗和宗教信仰的具有标志性质的民族生态文化,所以从教育角度对土家摆手舞进行分析和考察,对于发掘和传播民族文化,具有典型意义。
一、知识传播功能。
摆手舞生存的地域是一方被人类历史“冷藏”和沉淀着丰富的原始文化气息的地带,巴楚文化等曾经在这里盛行,这自然的使摆手舞在历经变迁的过程中,自身拥有了浓郁的文化基因和鲜明的“信巫鬼、重淫祀”的巴楚文化特色。
另有摆手舞中祭祀的八部大神等一系列的民间传说,生成了土人图腾崇拜的文化心理,以及摆手舞表演过程的第五部分,即农事活动中的挖土、种包谷、栽秧、薅包谷草、打谷子、收桐茶、织西兰卡普,无一不透露出丰富的耕作意识和劳动经验。
摆手舞是一种歌舞并行的综合艺术形式,在舞蹈进行的同时,穿插着摆手歌和山歌,摆手歌又有大摆手、小摆手之分。
由于摆手歌是由历代土家人的口头文字积累而成,多用土语以喊腔演唱,这就成为了土家语传承的主要载体。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民族的交往融合进一步加大,土家语面临遗失的危机亦在加大,而摆手歌正是以一种动态的流传方式,承载在土语的“沉浮”,为土家语的传播、保存提供了强有力的稳定模式和桥梁作用,对研究土家语,传承土家语乃至研究土家族的历史流变等具有珍贵的价值。
土家族摆手歌作为以土家语演唱的口头文字,经过历代提炼、丰富,形成了一部世代传袭的民族史诗,其想象奇特,表述浪漫,在描写手法上有比有兴,雅俗共赏。
土家族歌舞 土家族的摆手舞有什么文化内涵
![土家族歌舞 土家族的摆手舞有什么文化内涵](https://img.taocdn.com/s3/m/6dcb6b1f7375a417876f8f35.png)
土家族歌舞土家族的摆手舞有什么文化内涵>摆手舞是土家族的一种传统文化活动。
作为一种民族文化活动,经过数千年的发展演变和外来文化的渗入,形成了以土家族原生态文化为主体的多民族文化交融的多元化局面,使之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民族特色。
土家摆手舞是一个以土家族原生态文化为主体外来文化不断渗入呈文化多元化局面的民族舞蹈,其中,巴文化与楚文化两大主体交融十分明显。
从许多史籍资料中不难看出,土家人的祖先巴人尚歌舞,敬虎、蛇,而长江中下游的广大楚地则巫风盛行,以龙、凤为图腾,而酉阳的酉水地区处于巴、楚文化交融的结合部,是两大文化相互渗透、相互交融的最理想之地。
土家摆手舞经过千百年的发展变化,明显地体现了巴、楚文化交融的事实。
巴人尚武,武者舞也。
巴人的后裔是土家族,是历史学家和民族学家们一致的结论。
史料表明,巴人是个能歌善舞的民族。
《华阳国志》云:“巴师勇锐,歌舞以凌殷人,前徙倒戈,故世称之曰:‘武王伐纣,前歌后舞’。
”可以想见,当年的巴人不仅勇武,而且善歌善舞,在参与周武王伐纣的战争中,以独特的战舞使殷人望风披靡。
古代巴人把摆手舞视为军前舞,无异于今天的战前军事演习。
这种军前舞,不仅使参战者得到战前军事训练,而且还在歌舞之中昂扬斗志、凝聚人心。
所以,巴人组建的军团勇不可挡、所向披靡。
巴人及其后裔土家人,歌舞伴随生活的全部,不仅战前要歌舞,而且年节喜庆、祭祀祖先都要举行歌舞活动。
在今鄂西清江、渝湘交界的酉水地区,真是无人不歌,无人不舞。
楚人好巫,巫者亦舞也。
巫文化是产生于原始社会的一种文化形态,世界上所有的古老民族都经历过原始时期和蒙昧阶段,因而都不同程度地存在过巫文化。
在古代中国,伏羲画卦,文王演《易》,说明巫文化已有数千年的历史,而且是华夏民族的主流文化。
《山海经•海内经》云:“巫咸国在女丑北,右手操青蛇,左手操赤蛇。
在登葆山,群巫所从上下也。
”而《淮南子》也云:“轩辕丘在西方,巫咸在其北。
注曰:巫咸知天道,明吉凶。
土家族摆手舞研究报告总结
![土家族摆手舞研究报告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f46375e76e1aff00bed5b9f3f90f76c661374cfc.png)
土家族摆手舞研究报告总结
土家族摆手舞是中国土家族民间舞蹈之一,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内涵。
通过对土家族摆手舞的研究,可以发现以下几点:
1. 表演形式多样:土家族摆手舞的形式多样化,包括舞蹈动作、手势、音乐和服饰等元素的综合表演。
这种多样性使得土家族摆手舞具有丰富的表现力和艺术魅力。
2. 舞蹈动作独特:土家族摆手舞的舞蹈动作独特鲜明,常以手臂、腰部和脚步的动作为主要表达方式,以展示舞者的身体柔韧性和动感。
3. 文化内涵丰富:土家族摆手舞融合了土家族的历史、民族特色和传统价值观,传递了土家族的生活智慧、情感表达和对自然世界的理解。
它不仅仅是一种舞蹈形式,更是土家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4. 社会功能突出:土家族摆手舞在土家族社会中具有重要的社会功能。
它是庆祝节日、纪念活动和家庭聚会等各种场合的重要表演形式,有助于增强社会凝聚力和身份认同感。
总之,土家族摆手舞是土家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社会功能。
通过对其研究和传承,可以更好地了解和保护土家族的文化遗产。
土家族摆手舞文化的发展及传承
![土家族摆手舞文化的发展及传承](https://img.taocdn.com/s3/m/f8cc605a6fdb6f1aff00bed5b9f3f90f77c64d17.png)
土家族摆手舞文化的发展及传承土家族摆手舞是中国土家族传统舞蹈形式之一,它源远流长,源于土家族的原始信仰和生活方式,体现了土家族人民的智慧和审美观念。
摆手舞的发展及传承历经多个阶段,从最初的部落崇拜到现代的舞蹈表演,其演变过程中保留了丰富多样的文化内涵。
土家族摆手舞最早出现在土家族人民的部落崇拜活动中,起源于土家族对大自然的敬畏与崇拜。
在部落中,人们会集结在一起通过摆动手臂和身体的舞蹈动作来祈祷丰收和保佑平安。
这种起初的摆手舞以简单的摆动手臂为主,但它已经包含了土家族对于自然界的感激和崇高的敬意。
随着时间的推移,土家族摆手舞逐渐发展成为一种娱乐和社交活动。
在土家族的聚会和庆典上,人们会穿上华丽的服饰,载歌载舞,以摆动手臂和身体的方式来表达欢乐和庆祝。
这种形式的摆手舞比起部落崇拜时更加艺术化,舞蹈动作更加复杂,也更注重协调和合作。
这使得土家族摆手舞开始吸引着更多的人们的兴趣和参与。
近年来,土家族摆手舞得到了更广泛的传播和发展。
它作为一种民间文化艺术形式,成为了各类文化活动和比赛的重要组成部分。
越来越多的土家族摆手舞团体成立,并在全国各地进行演出和交流。
同时,在新媒体的影响下,摆手舞已经开始在互联网上传播,吸引了更多的观众和参与者。
土家族摆手舞的传承也变得更加重要。
许多年轻人通过参加摆手舞团体和学习传统摆手舞动作来学习和传承土家族的文化遗产。
一些专门的摆手舞学校和培训机构也相继成立,为土家族摆手舞的传承提供了良好的平台。
同时,一些政府机构和文化组织也加大了对土家族摆手舞的资助和扶持,推动其艺术表现力和创新。
土家族摆手舞的发展与传承是一个需要长期努力和关注的过程。
首先,我们需要加强对土家族摆手舞的研究和记录,以便更好地了解其起源和演变过程。
其次,通过加强宣传和推广,提高土家族摆手舞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吸引更多的人们对其的关注和热爱。
最重要的是要加强对年轻一代的培养和教育,让他们了解、学习和传承土家族摆手舞的技巧和文化内涵。
土家族摆手舞身体动作文化的舞蹈民俗学研究
![土家族摆手舞身体动作文化的舞蹈民俗学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6e611235f68a6529647d27284b73f242336c3189.png)
土家族摆手舞身体动作文化的舞蹈民俗学研究土家族摆手舞是土家族传统的舞蹈民俗之一,是土家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和丰富的舞蹈内涵。
通过对土家族摆手舞的身体动作进行研究,可以对土家族的舞蹈民俗和文化进行深入的探讨。
土家族摆手舞以摆手为主要的表演动作,通过动作配合音乐和歌曲来表达情感和意境。
摆手舞的舞台布置一般为简单的山坡、草地等,舞者们以双手轻轻地摆动,身体自由舞蹈。
舞者摆手的姿势多样,既有展开双手,摆动手臂的动作,也有扭动腕部,甩动手指的动作。
这些动作具有节奏感和韵律感,属于优美的舞蹈动作。
土家族摆手舞通过身体动作来表达土家族人民的情感和生活态度。
舞者们通过双手的摆动传递积极向上的态度和对生活的热爱。
他们的舞蹈动作流畅而优美,充满了向往和欢乐的情感。
摆手舞的舞者通常是村民和农民,他们用自己的身体语言诠释了土家族人民的智慧和勤劳。
土家族摆手舞的身体动作还反映了土家族的文化特点和民俗习惯。
舞者们摆手的动作多以扇形、圆形为主,这与土家族的古老文化有着密切的关系。
这些舞蹈动作富有象征性,传递着土家族人民对自然的崇敬和对生活的热爱。
舞者通过身体动作展示了土家族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也让观众更加了解土家族的风俗习惯。
土家族摆手舞的身体动作还反映了土家族人民的生活方式和社会关系。
舞者们的动作舞蹈时充满了欢快和活力,展现了土家族人民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和乐观精神。
舞者之间的互动也是摆手舞的重要特点,他们手拉手、肩并肩,在音乐中共同舞动。
这种身体动作表达了土家族人民之间的友爱和团结,强调了集体精神和集体劳动的重要性。
土家族摆手舞身体动作文化的舞蹈民俗学研究
![土家族摆手舞身体动作文化的舞蹈民俗学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e6fc3d06a9956bec0975f46527d3240c8447a11b.png)
土家族摆手舞身体动作文化的舞蹈民俗学研究土家族摆手舞是土家族的一种传统舞蹈,也是土家族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种舞蹈以其独特的身体动作和丰富的民俗元素而闻名于世,并在土家族社会的生活、劳动和宗教仪式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本文将对土家族摆手舞的身体动作文化进行深入的研究,探讨其民俗学意义和文化价值。
一、土家族摆手舞的起源和发展土家族摆手舞起源于中国西南地区,据传已有数百年的历史。
在土家族的宗教仪式、丰收庆典以及生活中的其他重要场合,人们都会跳摆手舞以表达对大自然的敬畏和感谢。
这种舞蹈舒展优美的身体动作,融合了土家族的民俗文化和宗教信仰,是土家族文化的重要载体之一。
随着时间的推移,土家族摆手舞在演变中不断吸收各种元素,形成了多种不同的舞蹈风格和形式。
在不同地区和不同时期,土家族摆手舞都有着独特的表现方式和身体动作。
这种舞蹈的多样性使其成为了土家族文化中的瑰宝,也为后人留下了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
二、土家族摆手舞的身体动作特点土家族摆手舞以其独特的身体动作而备受瞩目。
在这种舞蹈中,舞者们通过精湛的身体技巧和灵活的动作表达出对生活、自然和宇宙的理解和感悟。
摆手舞的舞蹈动作主要包括手部和腰部的活动,整体呈现出舒展自然、优美大方的姿态,富有力量感和韵律感。
这些身体动作既表现了舞者的体魄美,又具有深刻的文化内涵,是土家族文化的一种精髓和传统的体现。
土家族摆手舞的舞者们通常穿着传统的民族服饰,配合舞蹈动作展现出浓厚的地方特色和民族风情。
他们以一种欢快的节奏在舞台上展现出流畅的舞姿,将土家族的传统文化和历史情感融入使观众仿佛置身于一个生动的土家族世界之中。
三、土家族摆手舞的民俗学研究土家族摆手舞的身体动作文化有着丰富的民俗学意义和文化价值。
这种舞蹈体现了土家族人民对自然的崇敬和感恩之情,是土家族文化传承和发展的见证。
舞者们通过身体动作展现出对自然界的融化迷恋,使观众领会到土家族人民勤劳朴实的生活态度和对自然的敬畏之心。
土家族摆手舞身体动作文化的舞蹈民俗学研究
![土家族摆手舞身体动作文化的舞蹈民俗学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1441654c5bcfa1c7aa00b52acfc789eb172d9e13.png)
土家族摆手舞身体动作文化的舞蹈民俗学研究土家族是一个在中国中部地区主要分布的少数民族,其历史悠久,文化深厚,具有独特的民族特色,其文化艺术活动中的摆手舞尤为精彩,是土家族传承的优秀文化遗产之一。
本文主要从舞蹈民俗学角度出发,研究土家族摆手舞的身体动作、文化内涵、历史传承等方面,以期更好地了解土家族文化中摆手舞的意义和价值所在。
土家族摆手舞可以追溯至唐朝,据传说当时在岷江流域的土家族地区,曾发生一次战争,为了鼓舞士气,土家族的将军手持大刀,率先跳起了一支舞蹈,舞蹈中动作矫健,气势恢宏,极大地激发了士兵的斗志。
此后,这支舞蹈慢慢传承下来,逐渐演化成了今天的土家族摆手舞。
土家族摆手舞博大精深,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通过舞动身体、摆动双臂和呼吸韵律等多种手段,表达了土家族人们对生命的热爱、对大自然的崇拜、对生活的热情以及对美好未来的期盼。
土家族摆手舞的身体动作受到了土家族文化、生活方式、自然环境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其动作特点主要有如下几点:首先是节奏有力,节奏感强烈,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其次是动作协调,动静相宜,既表达了土家族人的坚定与矫健,又表现出土家族独特的文化审美;最后是手势丰富,舞者通过双手、手指、手臂等多种姿态来表现情感、人物形象和生命力。
综合来看,土家族摆手舞的身体动作体现了土家族生活方式、民族特征和文化渊源,其舞蹈形式与文化内涵相互结合,达到了舞蹈艺术的高度统一和协调。
土家族摆手舞在文化方面也具有丰富内涵和深厚底蕴。
在传统的土家族习俗中,摆手舞通常是用来祈福、迎神、祈祷等活动中进行演出的,其旨在表达生命的欢乐和美好,同时也体现了土家族人们对生命的敬畏和崇高情感。
此外,摆手舞在土家族中也有着很强的人文色彩,它不仅仅是一种表现手法或表演形式,而且还是一种能够传承和弘扬现有传统文化的形式,是土家族文化的一部分。
最后,土家族摆手舞在历史传承方面也有着独特的价值。
从唐朝开始到现在,土家族摆手舞已经有着上千年的历史了。
土家族摆手舞研究报告总结
![土家族摆手舞研究报告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6179e2623069a45177232f60ddccda38376be121.png)
土家族摆手舞研究报告总结1. 引言土家族是中国的东南民系之一,其独特的文化与传统艺术备受瞩目。
摆手舞作为土家族传统艺术表演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土家族的文化传承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旨在对土家族摆手舞进行研究,并总结其艺术特点、历史渊源以及对土家族社会的影响。
2. 摆手舞的历史渊源摆手舞起源于中国古代的祭祀和宗教仪式,被土家族引入并逐渐发展成独特的舞蹈形式。
传统土家族的祭祀仪式中,摆手舞被认为是与神灵沟通的一种方式。
随着时间的推移,摆手舞逐渐发展成为土家族文化活动的一部分,成为庆祝丰收、婚嫁、节日等场合的重要表演。
3. 摆手舞的艺术特点土家族摆手舞的艺术特点在于其独特的舞步和编排。
摆手舞的舞蹈姿势通常以手的动作为主,通过手臂的摆动、扭转和扇动等动作来表达舞者的情感和意境。
同时,舞者的身体配合手的动作,以优美的身姿和韵律感展示土家族的独特舞蹈风格。
摆手舞还注重舞蹈的动感与协调性,舞者会根据舞曲的节奏和音乐的变化来调整舞蹈的节奏与动作的快慢。
4. 摆手舞在土家族社会中的意义摆手舞不仅是土家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承载着土家族社会的许多意义和价值观。
首先,摆手舞作为土家族传统文化的代表之一,通过舞蹈的形式传递土家族的历史和文化,促进土家族的文化传承与发展。
其次,摆手舞在土家族社会中也扮演着社交活动的重要角色。
在土家族的聚会、婚礼等场合,摆手舞常常被用作表达祝福和喜庆的一种方式。
此外,摆手舞还被视为传递诚挚情感和交流沟通的形式,可以加强家族和社区成员之间的亲密关系。
5. 摆手舞的保护与传承为了保护和传承土家族摆手舞这一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土家族政府联合相关社区和学术机构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首先,通过开展摆手舞培训班和比赛等活动,培养年轻一代对摆手舞的兴趣和热爱。
其次,建立相关的摆手舞档案库和学术研究机构,深入探讨摆手舞的发展历程和艺术特点。
同时,与其他地区的摆手舞保护组织和学者保持合作和交流,推动摆手舞在全国范围内的传播和推广。
土家族摆手舞的文化生态与文化传承
![土家族摆手舞的文化生态与文化传承](https://img.taocdn.com/s3/m/93f9180d32687e21af45b307e87101f69f31fb50.png)
摆手舞在全球化背景下的传承与创新发展
要点一
传承
要点二
创新发展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摆手舞的传承和发展需要采取多元化 的策略。一方面,可以通过举办培训班、招募传承人等方 式,加强摆手舞的传承工作;另一方面,也可以借助现代 科技手段,如录像、录音等,对摆手舞进行记录和保存。
在传承的基础上,还需要对摆手舞进行创新发展。这包括 在舞蹈动作、音乐、服装等方面进行创新设计,以使其更 符合现代观众的审美需求;同时还可以结合其他艺术形式 ,如音乐、戏剧等,创造出更多具有特色的艺术作品。此 外,还可以通过参与国际文化交流活动,让摆手舞走向世 界舞台,增强其国际影响力。
在保持摆手舞传统文化精髓的基础上,鼓励创新和融合,将摆 手舞与现代艺术、科技相结合,使其更具时代感和吸引力。
05
土家族摆手舞的跨文化交流与传播
摆手舞在土家族文化旅游中的展示与传播
旅游开发中的展示
摆手舞是土家族最具代表性的传统舞蹈之一,在文化旅游中常常被展示给来自世界各地的 游客,成为了土家族文化旅游的标志性节目。
THANKS
感谢观看
传承和发展
通过舞台艺术的改编和演绎,摆手舞得到了进一步的传承和发展,不仅丰富了舞蹈的表现形式,还拓展了其受众群体 。
面临的挑战
在舞台艺术改编过程中,如何保持摆手舞的传统特色和文化内涵是一大挑战,同时还需要考虑如何让观 众在欣赏舞蹈的同时了解土家族传统文化。
摆手舞在跨文化交流中的意义与影响
01
文化交流的意义
演变
随着时间的推移,摆手舞逐渐从 宗教仪式演变为民间舞蹈,并成 为土家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摆手舞的基本特征与表现形式
基本特征
摆手舞以单手或双手交替摆动的动作 为主,具有粗犷、豪放的特点,同时 表现出强烈的节奏感和韵律感。
土家族摆手舞身体动作文化的舞蹈民俗学研究
![土家族摆手舞身体动作文化的舞蹈民俗学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6dcb7bbdfbb069dc5022aaea998fcc22bcd143bd.png)
土家族摆手舞身体动作文化的舞蹈民俗学研究摆手舞是土家族的一种传统舞蹈形式,它不仅是土家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土家族人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摆手舞以其独特的舞蹈动作和丰富的文化内涵而闻名于世,吸引了众多学者的关注和研究。
本文将围绕土家族摆手舞的身体动作和文化内涵展开研究,深入挖掘其独特魅力,探讨其在土家族文化中的地位和价值。
一、土家族摆手舞的起源和发展土家族是中国的一个重要少数民族,他们生活在湖南、湖北、重庆、四川等地。
土家族摆手舞是土家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起源于古代土家族的劳动生活和宗教信仰。
在土家族的传统观念中,摆手舞不仅是一种娱乐活动,更是一种祭祀、祈福的方式,常常在重要的节日、祭祀活动中表演。
随着历史的发展和社会的变迁,摆手舞逐渐成为土家族人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也逐渐演变成一种富有特色的舞蹈艺术形式。
二、土家族摆手舞的身体动作1. 手部动作摆手舞的手部动作非常丰富多样,主要包括舞动手指、手掌和手腕等。
手部动作灵巧而独特,通过不同的手势和动作表达出土家族人民的情感和心情。
在摆手舞中,手部动作常常与音乐节奏和情节相配合,形成一种独特的舞蹈美感。
2. 身体动作土家族摆手舞的身体动作也非常丰富多样,主要包括腰部、臀部和腿部的各种动作。
在摆手舞中,舞者通常以挺胸、收腹、舒展腰肢的方式展现出自己的舞蹈魅力,整个舞蹈过程中,舞者的身体动作舒展优美,富有韵律感和力量感。
3. 舞步动作摆手舞的舞步动作非常特别,步法轻盈、优美,以慢、中、快三种速度变化。
在舞步动作中,舞者需要具备优秀的身体协调能力和灵活性,通过不断变换的舞步动作展现出舞蹈的魅力。
土家族摆手舞不仅仅是一种舞蹈艺术形式,更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摆手舞是土家族人民对大自然的崇拜和感恩的表达。
在舞蹈中,舞者常常通过手部动作和身体动作表达对大自然的敬畏和感恩之情,体现了土家族人民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
摆手舞也是土家族民俗文化的重要载体。
非遗语境下土家族摆手舞的本真性保护和传承研究
![非遗语境下土家族摆手舞的本真性保护和传承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6d657752cd7931b765ce0508763231126edb770e.png)
非遗语境下土家族摆手舞的本真性保护和传承研究摘要: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创造的非物质精神财富,是人类文明的重要载体。
作为中国少数民族之一的土家族,摆手舞是其文化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土家族摆手舞在传承和保护方面面临着诸多挑战。
本文针对土家族摆手舞的本真性保护和传承进行研究,探讨如何在非遗语境下实现其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土家族;摆手舞;保护;传承;非遗语境二、土家族摆手舞的文化内涵土家族摆手舞起源于中国湖南、湖北、四川等地,是土家族的传统文化表现形式之一。
摆手舞是土家族妇女在农闲时节,或者在节庆、喜庆的场合中跳的一种表演性舞蹈。
摆手舞的舞姿婉转柔美,动作舒展大方,配合上节奏感强烈的音乐,给人以宁静、舒适、愉悦的感受。
摆手舞在形式上以手臂的摆动为主,整个舞蹈动作轻盈、大方,体现出土家族妇女悠闲自在、洒脱风情的特点。
摆手舞的基本动作主要包括手臂的上下摆动,手部的扭转和变化,具有较强的表演性和艺术性。
土家族摆手舞的文化内涵丰富多彩,不仅体现了土家族人民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情感,还承载了土家族的古老传统和历史记忆。
在土家族文化中,摆手舞还具有祈福、祭祀、祈雨等宗教意义,是土家族传统习俗的重要表现形式。
土家族摆手舞不仅是舞蹈形式,更是土家族文化传统的载体和象征,具有重要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三、土家族摆手舞的保护现状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和文化交融,土家族摆手舞在保护和传承方面面临着诸多问题。
由于现代生活节奏的加快,土家族摆手舞在年轻一代中的传承面临困难。
年轻人普遍更加崇尚现代流行文化,对土家族传统文化的了解和参与不足,导致摆手舞的传承面临断层。
由于现代市场经济的冲击,土家族摆手舞的传承者面临着经济生活的压力,缺乏良好的传承条件。
由于地域限制和人口流动,土家族摆手舞的传承地域范围受到限制,不利于其在更广泛的社会语境下传播和发展。
土家族摆手舞的传承困境凸显了非物质文化遗产在现代社会中面临的共性问题。
土家族摆手舞身体动作文化的舞蹈民俗学研究
![土家族摆手舞身体动作文化的舞蹈民俗学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57039b25974bcf84b9d528ea81c758f5f61f29da.png)
土家族摆手舞身体动作文化的舞蹈民俗学研究土家族是中国少数民族之一,分布在中国中部的湖北、湖南、重庆和四川等地。
土家族的文化十分丰富多样,其中摆手舞是土家族民俗中一种重要的舞蹈形式。
摆手舞是土家族人民在欢庆喜事、祭祀和娱乐活动中经常表演的一种舞蹈。
它是由全体舞者排成一列或多列,手臂与肩膀呈90度角并伸直,然后做出扭转、摆动等动作的舞蹈形式。
摆手舞的手部动作极为丰富,有举、托、推、拉、挤、捆、拿、划、扑等多种形态和动作。
这些手部动作的变化组合形成了各种花样,给观众带来视觉的享受。
摆手舞的身体动作也非常重要。
舞者们在舞蹈中的动作多为负重、扭转、弯曲、转身等形态,身体协同动作的变化给整个舞蹈增添了韵律感。
舞蹈的身体动作常常伴随着一些小跳跃、起立、跪坐、整列等变化,使整个舞蹈生动有趣。
摆手舞是土家族舞蹈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蕴含着土家族特有的文化内涵。
它是土家族社会团结和互助意识的体现。
摆手舞通常是由全体人员参与,以团队合作的方式完成,体现了土家族人们互相关心、和睦团结的精神风貌。
摆手舞在形式上与土家族的农耕文化密切相关。
舞蹈者们的身体动作多为扭转和弯曲,模拟了农民耕作时身体的动态,体现了土家族对土地的依赖和对劳动的尊重。
摆手舞的手部动作的变化和多样性,源于土家族人民对自然界万物的观察和对生活的感受,也反映了土家族丰富的审美情趣和艺术才能。
摆手舞的研究对于了解土家族文化、保护和传承土家族传统艺术形式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对摆手舞的舞蹈动作、舞步形式、舞蹈结构等方面的研究,可以深入了解土家族人们的生活方式、社会结构和精神面貌。
研究可以对土家族文化的保护和传承提供指导,帮助土家族人民更好地传承和弘扬自己的文化遗产。
土家族摆手舞的价值
![土家族摆手舞的价值](https://img.taocdn.com/s3/m/32916e2a4a73f242336c1eb91a37f111f1850dbf.png)
土家族摆手舞的价值1推广民族自身文化和精神每一个民族都有自己特有的节日,在庆祝传统节日时都要举办一些具有本民族特征的文化活动,举办歌舞演出、传统体育表演比赛等活动。
庆典活动给民族民间文化艺术提供了一个展示的平台,人们在这一平台上能够抒发自己的情感,能够表达自己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摆手舞历来就是土家族节日活动中一种最为活跃的表演节目。
过去土家人为了庆祝丰收、祈求平安而跳摆手舞,摆手舞是一种祭祀祖先的活动,后来摆手舞逐渐演变为一项文化娱乐活动,成为节日庆典活动的保留节目。
土家人在节日庆典活动中表演摆手舞,成为一种文化习俗,成为一种标志,以此来普及和发展自己的民族文化,传承和弘扬自己的民族精神。
2提高全民身体素质随着经济发展,人们生活得以改善,生活质量也越来越好,人们对自身的保健健康也越来越重视,全国各地正在形成全面健身活动热潮,人人都想通过健身活动来增强体质,延年益寿。
土家族摆手舞具有健身功能,摆手舞的每个动作都要求上下肢相互协调、密切配合,发展身体的协调性和关节的灵活性,长期坚持做摆手舞,不但可以增强节奏感,还可以纠正弯腰、驼背等不良身体姿势,以达到改善型体,增强艺术美感的效果。
对预防肥胖、糖尿病、冠心病、动脉硬化都有显著功效。
长期跳摆手舞,还可以改善和提高神经系统、呼吸系统的各项功能,真正可以达到强身健体、延年益寿的目的。
3带动区域旅游经济发展土家族摆手舞是土家族古老的传统舞蹈,融汇了舞蹈与健身,有着“东方迪斯科”的美誉。
摆手舞来源于生活又成为生活的一部分,在历史长河中,摆手舞经过世世代代土家的提炼、创新和发展,文化内涵不断丰富,已经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
它舞姿优美柔和、美丽大方、气势恢宏、节奏鲜明,为土家儿女所喜爱,成为健身活动的一大特色运动,也是土家族特有的民俗文化活动。
如今的土家族摆手舞吸纳了许多现代元素,融入到现代旅游体系。
当代舞者,学习和传承中国特色的民族舞蹈文化,学习土家族人民勤劳、勇敢、智慧和耿直的民族性格以及自强不息、团结奋斗的民族精神,使游客在观看摆手舞时了解土家族文化,亲身感受摆手舞的艺术魅力,加强民族文化交流,增进兄弟民族感情,促进各民族团结。
土家族摆手舞的文化生态与文化传承
![土家族摆手舞的文化生态与文化传承](https://img.taocdn.com/s3/m/26d2235b4531b90d6c85ec3a87c24028905f8542.png)
中青年传承人
中青年传承人是摆手舞传 承的中坚力量,他们既有 丰富的舞蹈经验,又有较 强的创新和推广能力。
青少年传承人
青少年传承人是摆手舞未 来的希望,他们通过学习 和表演,将摆手舞的精髓 传承下去。
摆手舞的传承现状与挑战
传承现状
目前,摆手舞的传承情况总体良好,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开始学习和表演摆手舞。
培养专业人才
加强摆手舞专业人才的培养,提高从业人员的素质和能力,为文化 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人才保障。
THANKS
谢谢您的观看
土家族摆手舞的文化生态与 文化传承
汇报人: 2023-12-28
目录
• 土家族摆手舞的起源与历史 • 土家族摆手舞的文化生态 • 土家族摆手舞的文化传承 • 土家族摆手舞的保护与推广 • 土家族摆手舞的未来展望
01
土家族摆手舞的起源与历史
摆手舞的起源
起源传说
摆手舞起源于土家族一个古老的 传说,相传是为了纪念民族英雄 “八部大神”而创。
摆手舞的动作和节奏与土家族人民的劳动和生活息息相关, 如狩猎、农耕、渔猎等,都成为了摆手舞的创作灵感来源。 这种舞蹈形式充分展现了土家族人民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
摆手舞与土家族信仰
摆手舞是土家族信仰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承载了土 家族人民的宗教信仰和神话传说。通过摆手舞,土家族人 民向神灵祈求丰收、平安和幸福。
品,促进文化交流。
国际传播与研究
推动摆手舞在国际范围内的传播 与研究,吸引更多国际学者和观
众关注这一独特的舞蹈文化。
摆手舞在文化产业发展中的作用
促进地方经济发展
通过发展摆手舞文化产业,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如旅游、演出 、教育培训等,为地方经济注入活力。
土家族摆手舞的来历与意义
![土家族摆手舞的来历与意义](https://img.taocdn.com/s3/m/25c35f3d5e0e7cd184254b35eefdc8d376ee14ad.png)
土家族摆手舞的来历与意义土家族摆手舞的来历与意义土家族摆手舞是一种祈求幸福、酬报祖先的舞蹈。
是最影响土家族的大型舞蹈,带有祭祀色彩。
它表现了土家族的神话,战争,生活等等。
摆手舞还需在摆手堂中举行。
可见在土家族文化中,这种舞蹈是极为重要的。
让我们一起来看看摆手舞的来历与意义。
摆手舞是土家族祭祀祈祷的一种活动,一般在年节举行,并发展为祭祀、祈祷、歌舞、社交、体育竞赛、物资交流等综合性的民俗活动。
“摆手”有大小之分。
每隔三、五年举行一次的叫“大摆手”。
“大摆手”规模大、套数多、时间长,历时七、八天,与集市贸易、文艺体育活动一起,在“摆手堂”前举行。
“摆手堂”,在土王祠。
“小摆手”规模小,套数少,一般是一至三天,多在本氏族祠堂举行。
土家人在摆手活动中,追忆祖先创业的艰辛,缅怀祖先的功绩,展示土家先民的生活场景,整个活动都着浓厚的祖先崇拜痕迹。
“福石城中锦作窝,土王宫畔水生波。
红灯万盏人千叠,一片缠绵摆手歌。
”读罢清朝土家诗人彭施铎的`经典传世之作,令人不得不遥想当年鄂西、湘西、渝东一带盛极一时的土家歌舞之恢宏场面。
摆手舞是土家族最有影响的大型舞蹈,带有浓烈的祭祀色彩。
是一种祈求幸福、酬报祖先的舞蹈。
它表现了土家族人的生产、生活、战争、神话传说等内容。
歌随舞而生,舞随歌得名,起源于远古,盛行于明清。
土家人祭祀仪式毕,击大鼓,鸣大锣,由“梯玛”或掌坛师带领众人,进摆手堂或摆手坪跳摆手舞,唱摆手歌,气势雄浑壮阔,动人心魄。
土家族舞蹈——摆手舞按其活动规模分为“大摆手”、“小摆手”两种;按其舞蹈形式分为“单摆”、“双摆”、“回旋摆”等;按其举行的时间分为“正月堂”、“二月堂”、“三月堂”、“五月堂”、“六月堂”等。
摆手舞又分大摆手和小摆手。
大摆手活动规模庞大,以祭“八部大神”为主,表演人类起源、民族迁徙、抵御外患和农事活动等;小摆手活动规模较小,以祭祀彭公爵主、向老官人、田好汉和各地土王为主,表演部分农事活动。
探析湘西土家族摆手舞的艺术特征
![探析湘西土家族摆手舞的艺术特征](https://img.taocdn.com/s3/m/83f5a3381611cc7931b765ce0508763230127475.png)
探析湘西土家族摆手舞的艺术特征摆手舞是土家族的一种传统舞蹈,因舞者手臂在舞动时做出扇状的动作而得名。
摆手舞是土家族重要的生活方式之一,也是文化的重要载体,它不仅表现出土家族的快乐生活,而且在世世代代中传承着民族文化与传统价值观。
舞蹈的起源及发展摆手舞起源于湘西土家族自治州,土家族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传承,摆手舞是其文化代表之一。
据传说,摆手舞起源于汉朝,当时土家族是山区神秘的部落,经常穿上装饰华丽的衣服,在开放的场地上为祈祷丰收和庆祝丰饶而跳舞。
后来舞步和手势逐渐形成,成为摆手舞的起源。
此种舞蹈发展至清朝时期,摆手舞最早称为“打火机舞”,当地人认为摆手舞是由打火机舞演变而来,因摆手舞时似乎在点燃火柴。
随着时间的推移,摆手舞经过多次的传承和演变,成为今天表现快乐和吉祥的舞蹈。
舞蹈形态及动作特征摆手舞舞蹈形态丰富,动作繁杂,可分为慢摆手舞和快摆手舞两种形式。
舞者们穿上深色的衣服,裙子上面缀着各种颜色的丝线,手上戴着铜镯等,每一个动作都有自己的含义,舞者不仅要跳得好看,更要将舞蹈所表现的情感传递到观众。
快摆手舞动作速度较快,力度较大,要求舞者身体协调,手臂有弹性,有韵律,健康舞技要求高;慢摆手舞动作缓慢,舞者的动作需要流畅、柔和,表现出各种情感与内心感受,舞蹈风格更具独特的文艺气质。
舞蹈动作中,手臂是舞蹈的重要部分,也是最富有艺术表现力的部分。
手臂动作的特点是手臂细长有力,通过上升、下降、前后、左右的随意组合,展现出强烈的节奏感和韵律感。
手臂动作与身体的运动紧密配合,舞者将自己的动作与饱满的情感表达相结合,使舞蹈更富有生命力。
舞曲特征舞曲是美妙的乐曲和动感的节奏的完美结合。
摆手舞的舞曲多是以特殊的乐器演奏,如令箭、竹笛、嗬子琴、手鼓等,这些民族乐器都有其独特的韵律和风格,使得舞曲更富有土家族特色。
舞曲以欢快、轻松、活泼的旋律为主,其中的韵律性强,配合舞曲舞蹈动作和情感表达,使观众们感受到浓郁的音乐气息和民族文化特性。
浅析土家族摆手舞艺术特征及传承意义论文
![浅析土家族摆手舞艺术特征及传承意义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93b584c3988fcc22bcd126fff705cc1755275f91.png)
浅析土家族摆手舞艺术特征及传承意义论文土家族是一个少数民族,也是一个讲究礼仪之风的民族。
长年久居山区,属于喀斯特地貌。
俗话说的好,“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在偏远的山区养育了一个勤劳质朴文化底蕴丰富的土家儿女。
土家人民在又在长期的社会劳动生活中创造了丰富而灿烂的民族民问艺术文化。
“摆手舞”是歌舞唱混合一体的综合艺术,也是土家族典型的代表性舞蹈,土家语叫“社巴日”流域非常广泛,内容形式各种各样,丰富多彩。
其起源于劳动,一个能歌擅舞的民族,已被列为中国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受到国家的保护,因此需要我们更加探讨摆手舞的艺术特征。
一、摆手舞的动作内容摆手舞的在动作小仅仅独特少见,而且还分为大摆手和小摆手。
大摆手主要的表演形式是渔猎舞和农事舞。
而小摆手的表演形式是军事舞和生活舞等四个方面。
渔猎舞是土家人民以打猎发展演变来为主的生活。
土家人民在打渔猎的时候创造以及模仿动物的动作的舞蹈艺术,动作小仅仅很夸张,而且还有诙谐等小少的特点,时而会引起全场哄哄大笑。
具有典型的代表动作:跳蛤蟆、赶猴子、犀牛望月、鲤鱼标滩、雄鹰展翅、空拳斗虎等。
渔猎舞充满了土家族对原始社会的热爱以及为了生存而渴望的追求。
显示土家人民有着顽强生存独立自主的精神。
农事舞是土家人民随着社会的发展小断提高劳动的成果和劳动技能,利用了劳动技能创造了农业舞蹈。
具体表现动作;挽棉花、撒种、插秧、挖土、摘苞谷、织布等。
这些动作易于被人们接受和理解,也反映了土家人民进入农业生活之后的状态,培养出了艰苦奋斗和热爱劳动的品格精神,显示出土家人民勤劳古朴互帮互助的生活。
军事舞是一种军纪战舞。
土家人经历了小少的战争,为了纪念土家英雄抵御外来的士兵侵犯进行了无所畏惧的战争,于是产生了军事舞蹈。
像湘西自治州龙山县表演的涉水、射箭、披甲队、炮仗队、登长竿等动作。
其披甲队的青年是身披五彩斑斓的“西兰卡普”。
军事舞充分地展现了土家人民敢于斗争的情绪和情感,犹如战士出征打仗。
土家族摆手舞身体动作文化的舞蹈民俗学研究
![土家族摆手舞身体动作文化的舞蹈民俗学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22959c5bf08583d049649b6648d7c1c708a10bbd.png)
土家族摆手舞身体动作文化的舞蹈民俗学研究1. 引言1.1 背景介绍土家族摆手舞是土家族的传统舞蹈形式之一,起源于中国湖北省的土家族地区。
这种舞蹈以独特的手臂摆动和身体舞动为特色,通常以欢快的音乐为伴奏,富有激情和活力。
土家族摆手舞的动作优美流畅,充满了土家族特有的文化和民俗元素,是土家族人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通过舞蹈,土家族人民表达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敬畏,展现了他们勤劳、朴实、热情的民族气质。
土家族摆手舞在土家族社会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不仅是庆祝节日和喜庆场合的重要表现形式,也是传承土家族文化和历史的载体。
通过学习和传承土家族摆手舞,土家族后人能够了解和感受到自己民族的传统和文化,增强民族认同感和自豪感。
研究土家族摆手舞的身体动作文化对于传承和弘扬土家族文化具有重要意义,有助于保护和传承土家族的传统舞蹈艺术。
1.2 研究意义土家族摆手舞是土家族文化遗产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深厚的历史积淀和独特的艺术魅力。
对土家族摆手舞身体动作文化的研究,不仅可以加深对土家族文化的理解,还可以帮助推动土家族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具体来说,研究土家族摆手舞身体动作可以有以下几个方面的意义:研究土家族摆手舞身体动作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土家族的传统习俗和生活方式。
通过这一研究,可以揭示土家族人民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念和社会交往方式,从而增进对土家族文化的认识和理解。
研究土家族摆手舞身体动作可以促进文化交流与交融。
土家族摆手舞作为土家族文化的瑰宝,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可以吸引更多人了解和关注土家族文化,推动不同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与交融。
研究土家族摆手舞身体动作还可以为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提供重要参考。
通过深入研究土家族摆手舞的身体动作特点和表现形式,可以为土家族摆手舞的传承和发展提供指导,促进土家族文化遗产的传承和发展。
2. 正文2.1 土家族摆手舞身体动作的起源与发展土家族摆手舞身体动作是土家族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土家族社会的生产生活中。
土家族摆手舞身体动作文化的舞蹈民俗学研究
![土家族摆手舞身体动作文化的舞蹈民俗学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da7f9ab5bb0d4a7302768e9951e79b8968026883.png)
土家族摆手舞身体动作文化的舞蹈民俗学研究土家族是我国的一个古老民族,其文化底蕴深厚,民俗风情独特。
土家族摆手舞是土家族的一种传统舞蹈,它以舞者的身体动作为主要表现形式,融合了丰富的文化内涵。
本文将从土家族摆手舞的身体动作出发,探讨其文化内涵及民俗学研究,以期对土家族文化有更深入的了解。
土家族摆手舞是土家族的一种传统舞蹈,舞蹈形式多样,有独舞、对舞和群舞等形式。
摆手舞是土家族舞蹈中最具代表性的一种。
它通常表现为手臂摆动、腿部舞蹈和身体转移等动作,动作简单明快,但却蕴含了丰富的文化内涵。
土家族摆手舞的动作优美而有力,舞者在舞蹈中展现出土家族人的豪放与热情,同时也反映出土家族人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
土家族摆手舞的舞蹈动作具有独特的文化内涵,首先表现在手臂和手部的摆动上。
土家族人民手臂的动作舞蹈时多是弯曲的,这种动作既表现出舞者的灵活和力度,同时也反映出土家族人的勤劳和坚韧不拔的性格。
在腿部舞蹈上,土家族摆手舞的动作多是踢腿和转身等,这些动作既展现了舞者的力量和技巧,也体现了土家族人民的勇敢果敢和对生活的热爱。
土家族摆手舞的舞蹈动作中还融合了许多手部动作,如手指的摆动、握拳等,这些动作不仅丰富了舞蹈的表现形式,同时也传达了土家族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祖先的敬仰。
土家族摆手舞的身体动作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深刻的民俗学意义,它不仅反映了土家族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同时也蕴含了对土家族祖先和自然的敬仰之情。
对土家族摆手舞的研究,有利于我们更深入地了解土家族的文化,促进土家族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希望今后能有更多的学者和爱好者投入到土家族摆手舞的研究中,共同挖掘这一民族文化的宝藏,为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土家摆手舞文化内涵及价值探析作者:杨妮宋歌玛来源:《艺术科技》2021年第05期摘要:摆手舞是土家族的传统文化瑰宝,有其独特的文化内涵和魅力。
本文对摆手舞的起源进行梳理,探究摆手舞独特的文化内涵与价值,以便在文化传承的过程中充分挖掘少数民族的传统文化,提升人们对少数民族文化的重视程度。
关键词:摆手舞;土家族;文化内涵;文化价值中图分类号:J722.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9436(2021)05-00-02摆手舞既是一种民族舞蹈,也是一种传统文化。
它是在特定环境中形成的传统艺术文化,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积累和传承下来的宝贵财富[1],是土家族不朽的丰碑,也是中国文化的瑰宝[2]。
1 摆手舞的起源土家族摆手舞被叫作“舍巴”(“舍巴”即“摆手”),土家族没有自己的文字,故摆手舞的起源众说纷纭。
一是巴渝舞起源。
据悉,巴渝舞是一种军事战斗舞,而摆手舞也含有“战斗”元素,如“大摆手”舞中的刺杀、对阵等场面与古巴渝舞十分相似,遂有学者认为摆手舞由巴渝舞衍化而来。
二是祭祀起源,它源于酉阳土家族的“祖先崇拜”与神祇崇拜[3]。
传统摆手舞的开展主要是为祭奠祖先、祈福等。
摆手舞有独特的祭祀歌,以及以祈求神灵庇佑和祭祀祖先为主题而穿插于摆手舞之间的“观音坐蓮”“祭菩萨”等动作,这也是祭祀起源说的证据。
三是迁徙起源,相传秦时齐国田氏为天下田氏之统领。
秦灭六国后,田氏一族被迫逃亡,所幸田氏先人英勇无比,族人得以保全并于酉水河上流可大乡处安顿下来,后为纪念先人,“赶年”时在摆手堂前举办祭祀活动。
祭祀完后,便开始唱祭祀歌、跳摆手舞,表达迁徙途中的种种艰辛。
摆手舞中的“抖虱子”“叫花子烤火”等动作展现的都是迁徙途中的事情。
土家族摆手舞的起源众说纷纭,但无论是哪一种说法,都能体现出土家族历史文化之悠久[4]。
2 摆手舞的文化内涵随着事件的推移,摆手舞逐渐成为承载土家族丰富文化内涵的重要艺术载体[5],是土家族特有的民间艺术文化[6],具有独特的民族文化特色[7]。
摆手舞是土家族先民对战争、祖先崇拜与民族迁徙等客观事件的直观反映和自我情感的抒发。
感受摆手舞蕴涵的文化和历史内涵[8],能让人们对历史上的土家族有一定的认识[9]。
一是祖先崇拜的信仰思想。
土家族虽无宗教信仰,但有浓厚的祖先崇拜信仰,这是其心灵和精神的寄托[10],也是土家族的文化信仰。
摆手舞是土家族独有的传统祭祀舞蹈,祭祀祖先的主题贯穿整支舞蹈,充分表达了土家族人民对祖先的崇拜与敬仰。
基于对祖先的崇拜,摆手舞将祭祀祖先作为开场戏,以歌舞的形式缅怀祖先、祈求丰收和诉诸情感,既表达了对祖先的崇拜之情,又祈求祖先不灭的灵魂可以消灾降福,庇护现世子孙平安顺遂。
二是万物有灵的生命意识。
土家族人民世代居于武隆地区,交通不便,居住分散,过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
古时,土家族先民亲近自然、爱护自然[11],认为万物有灵。
如摆手舞中“猛虎下山”的动作,舞者模仿得越逼真,就越能体现舞者的虔诚,体现了土家族人民对自然万物的崇敬和对生命的敬畏[12]。
摆手舞亦能够积极调动每个族人的活力,每三年举行一次“大摆手舞”,周边各地的人民都会积极参与[13],少则一两万人,多则十万人,场面宏伟壮观,热闹至极。
热闹的歌舞调动着每个人的活力,能让每个族人感受到生命的意义,体现了土家族人的自然生命意识和对生命的追求[14],亦体现了人与自然、社会与自然的统一[15]。
三是务实团结的群体思想。
土家族人民淳朴务实、热情开朗,他们热爱生活[16],并且将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与向往都融入了摆手舞之中。
摆手舞的动作多为摆手、踏足、屈膝,大多是土家族人民日常生活劳作的真实写照,神形兼具[17],尽显简洁、古朴之风,毫无繁杂冗乱之感。
受地理环境的影响,族人平时很难聚集在一起,而摆手舞活动为族人的情感交流提供了平台,成了土家族人民的群体感情纽带。
3 摆手舞的文化价值少数民族文化是在不同的社会历史背景下[18]形成的独具特色的民俗文化,而这些独特的民俗文化又与其生活经历息息相关[19],它在构建生活的同时又展现了民众的生活,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和较高的欣赏价值[20]。
经过多年的努力,土家族摆手舞已经得到有效传承,摆手舞的普及传承与其自身的价值和人民的需求紧密相关。
3.1 保健价值现在普及的摆手舞是在传统摆手舞的基础上,经过多次提炼创编而成的广场摆手舞,是一种独具特色的有氧运动。
摆手舞动作简单易学,能让人在轻快、舒缓的音乐声中感受身体与音乐的律动[21],不仅能锻炼人的身体,亦能抒发人们心中的情感[22]。
一是强身健体的健身价值。
摆手舞的动作多为摆手、踏足等动作,虽然动作简单易学,但也需要舞者调动全身肢体密切配合,长期练习能够提高人们身体的协调性与灵活性,改善体质,从而起到强身健体的作用。
二是休闲娱乐的健心价值。
摆手舞除了具有健身价值外,还能使舞者在歌舞中抒发自己的情感[23],调整心情,从一天的工作中解放出来,减轻疲惫感,愉悦身心[24],通过运动,感受身体、心灵的极度放松[25],进而保证舞者的心理健康,达到健心的目的。
广场摆手舞既满足了人们休闲娱乐的需要,又具有极高的健身价值。
3.2 社交价值摆手舞是一种群体性的民族舞蹈,深受人们的喜爱[26]。
古时候,由于分散居住,人们平时很难聚集,摆手舞的开展,为民众的互动交往提供了绝佳的机会,所以每次摆手舞活动,所有人都会参加,社交场域就此形成。
在这个社交场域中,民众可以认识和接触更多的人,既能促进参与者的交流合作,又能增强参与者的人际交往能力。
现代,广场摆手舞的社交价值更加突出。
在热闹的氛围中,人们相互沟通,结交新的朋友,形成新的社交关系。
摆手舞不仅是一种娱乐活动,而且能联络人与人之间的感情[27],促进民众的情感交流[28],社交价值尽显无遗。
3.3 教育价值文化本身就具有教育性,而摆手舞是土家族人民共同创造传承的民俗文化,具有显著的教育价值。
一是知识技能教育。
摆手舞中的许多动作都是对土家族人日常生活劳作的模仿,能让参与者在舞蹈中体会生产劳作的艰辛,加深参与者对日常生活、礼仪知识和生产劳作技能的认知,获得启迪和教益。
二是民族认同教育。
摆手舞中祖先祭祀活动的动作,能够让参与者融入庄严肃穆的土家信仰氛围中,了解和感受土家族的精神文化信仰,体会民众的精神生活[29]。
通过感情互动,实现精神慰藉[30],有利于增强民众的民族认同感。
3.4 经济价值摆手舞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因独特的审美性、观赏性与差异性而富有商业开发价值,加强摆手舞旅游宣传[31],能够吸引大量外来民众。
同时,随着大量民众的参与,产生的交通、餐饮等需求,都能刺激地方经济发展。
另外,摆手舞的动作简洁大方且富有深意,具有极强的生命力[32],能够净化心灵,让人感受到土家族人民别样的精神文化和生活面貌。
摆手舞能在外来民众的心中留下深刻的印象,进而构建起土家族的民族形象,进一步推动地方旅游业的发展,持续为当地居民带来经济效益[33]。
4 结语摆手舞是土家族先民在历史长河里共同创造的民间艺术文化,也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瑰宝,对摆手舞的内涵与文化价值进行挖掘,能够体现少数民族文化的多样性,使人们更加重视少数民族文化的传承。
参考文献:[1] 刘婧.试论休闲农业中竹文化的应用价值[J].汉字文化,2019(18):158-159.[2] 谢梦婷.传统文化传播创新的路径探析——以综艺节目《遇见天坛》为例[J].汉字文化,2020(08):31-32.[3] 庄众显.我国古代神祗崇拜中多阶层作用互动机制分析——以关帝崇拜为例[J].汉字文化,2018(7):112-113.[4] 吴成晨.江南传统民居文化内涵分析[J].大众文艺,2018(12):246-247,160.[5] 陈芳芳.重阳节的美学思想探微[J].大众文艺,2019(14):242-243.[6] 张砚宸.传统东方插花文化的历史探索及现代性融入[J].汉字文化,2019(20):168-169.[7] 陈芳芳.中国传统节日的美学思想探微——以中秋节为例[J].艺术科技,2019,32(09):238-239.[8] 汪瑤.咏桂文学中的生态审美诗意追求——以咏桂诗文与碑文作品为例[J].大众文艺,2019(9):31-32.[9] 朱克迎.从居延汉简看西汉时期河西走廊的社会发展状况[J].汉字文化,2019(06):59-60.[10] 黄闽倩.生态美学视角下的春节文化探析[J].汉字文化,2020(10):171-172.[11] 吴成晨.江南传统民居文化内涵分析[J].大众文艺,2018(12):246-247,160.[12] 刘云.新媒体视域下我国生态文明传播的嬗变与策略[J].南京林业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0,20(2):102-112.[13] 陈芳芳.试论电影《流浪地球》中的生态美学思想[J].艺术评鉴,2019(11):158-159,185.[14] 汪瑶.生态存在论视角下的桂文化探微[J].汉字文化,2018(13):69-71.[15] 周碧琬,王全权.论宗炳“澄怀味象”的生态美学思想[J].广西社会科学,2018(03):66-70.[16] 庄众显.浅析苏轼《赤壁赋》中天人合一思想[J].青年文学家,2018(20):80-81.[17] 朱克迎,庄众显.赵孟頫绘画中的“书卷气”[J].美与时代:美术学刊(中),2019(6):70-71.[18] 王李蟠,王全权,王克喜.论辩对印度因明和中国名辩学的意义[J].河南社会科学,2020,28(8):107-112.[19] 朱克迎.姜文电影的人物形象美学赏析[J].戏剧之家,2019(06):85-86.[20] 张砚宸.新时代中国山水画艺术创新探析[J].美术教育研究,2020(12):26-27.[21] 周知新.试论中国兰文化的发展脉络[J].大众文艺,2018(16):246-247.[22] 王全权,周碧琬.论国产动画电影中传统文化的美学价值及其影响——以动画电影《大鱼海棠》为例[J].江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20(04):17-21.[23] 陈芳芳.浅析中国山水画的意蕴美[J].艺术评鉴,2019(17):50-51.[24] 王琛.浅析“流觞曲水”中的休闲文化及内涵[J].青年文学家,2018(26):176-177.[25] 庄众显,潘承亚.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休闲思想及现代意义[J].汉字文化,2018(11):94-95.[26] 张砚宸.中国春联的文化内涵与艺术特色探微[J].汉字文化,2020(19):34-35.[27] 高珊.浅析《诗经》中的农业休闲思想[J].青年文学家,2018(23):62-63,65.[28] 王弘泽.女书艺术的文化与社会意义探微[J].美术教育研究,2020(17):46-47.[29] 陈芳芳.生态美学视域下的宜居城市建设探微[J].美术教育研究,2019(9):116-117.[30] 张砚宸.基于生态视角的特需行业子女教育场域初探[J].大众文艺,2019(12):209-210.[31] 刘千萌.试论我国国家森林公园建设的历程、贡献及路径[J].戏剧之家,2019(20):200-201.[32] 刘婧. EVA应用在我国企业绩效评价中的思考[J].戏剧之家,2019(6):225-226.[33] 周碧琬.对牡丹文化生态旅游发展的思考[J].经济研究导刊,2018(26):110-112.作者简介:杨妮(1992—)女,重庆人,硕士在读,研究方向:农村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