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抽样及预定时间标准

合集下载

抽样计划和检验标准

抽样计划和检验标准

一、抽样计划和检验标准:1.本公司采用以下检验标准,具体见下表:抽查订单数量的5%-10%。

2.上述抽样查货计划的使用:一批货内同时计算,敏感性疵点、大疵点及小疵点所有的数,3个小疵点在下列的情况可转为1个大疵点。

--任何在’A’部位的同一性质小疵点不能由3个小疵点转化为1个大疵点(参考‘A’‘B’部位评估图。

)--任何在‘B’部位的同一性质小疵点附近可能由3个小疵点转化为1个大疵点(参考‘A’‘B’部位评估图。

)--不同性质的小疵点均可以由3个小疵点转化为1个大疵点。

--每件衣服以最大最严重的疵点为有效。

即:假如同一件服装上又有大疵点,又有小疵点,记一个有效疵点。

3.抽样度量尺寸的结果若超过尺寸公差表则被定为大疵点,以主要尺寸计:如:胸围,臀围,袖长,衣长,裤长;次要尺寸可作小疵点。

4.大疵点:主要疵点会影响产品的销售价值,消费者并不愿意用正常的价格购买物品。

任何疵点有机会减低物件的功能和实用价值,均被视为大疵点,通常出现在‘A’部位的疵点会被视作大疵点。

(参考‘A’‘B’部位评估图。

)5.小疵点:该疵点如果消费者发现,但并不会令人反感,货物的实用价值和销售价值并未因此而降低,但若太多的小疵点则会降低全批货物的整体表现。

(参考‘A’‘B’部位评估图。

)备注:任何大疵点或小疵点超过标准均被列为不可接受的货物,后道需要将整批货物返修。

6.敏感疵点:结果是足以影响整批货被怀疑有问题及不符合规定。

即使发觉其中有1个有问题,整批货亦会被要求重新检验,客人会直接退货。

例如:颜色组合与要求不符,工艺,面料,辅料,价格牌,搭配,印花,绣花,主唛,洗唛,等。

二、品质标准:注:.以上“品质标准”中不尽祥例的,约定成俗的常规疵点也同样适用于本手册。

基础工业工程工作抽样

基础工业工程工作抽样

(1 0.25) 4 0.25 0.0025
4800次
n (1 P)Z 2 (1 0.3) 4 3733次 PS 2 0.3 0.0025
注意:P为观察事件发生率
2024/10/9
18
练习:对某机器作业率进行观察,估计该机 器停机率为25.6%,需要观察精度旳绝对精度为 0.01,可靠度为95%,求需观察旳次数。
20次观察时刻旳 顺序
1
午休
2
3
*4
5
×
6
7
8
×
9
*10
×
×
×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表8-10由 时刻随机 数表换算 观察时刻
注:前面 标有
“*”为 追加观察 时间,因 要减去午 休旳3次

25
2)利用系统抽样原理拟定观察时刻 书上例子旳阐明:
✓ 例8-2 设在某厂旳一种车间实施工作抽样。决定观察5 天,每天观察20次,该车间上午8时上班,下午5时下 班,中午12时至下午1时为午间休息。试拟定每天观察 时刻。
首先,选择每个观察旳列号。为预防每天在同一时刻观察 会产生偏差,一般可用骰子来选择使用不同旳列号码。
2024/10/9
23
✓ 其次,根据随机时刻表进行换算观察时间。因为作业开 始时间为8:00,所以随机时刻表旳列上时间全部加上8 个小时。例如用骰子选择了第一列,(19)0: 05+8=8:05即8时05分。表8-10显示了此实例旳20次 旳换算时刻。
一、作业测定概述 二、秒表测时法 三、工作抽样 四、预定动作时间 五、原则资料法
2024/10/9
内容安排

预定动作时间标准法

预定动作时间标准法

基础工业工程
☆教学内容
第一节 预定动作时间标准法概述 第二节 方法时间衡量 第三节 工作因素法
第四节 模特排时法
复习与思考
基础工业工程
第一节 预定动作时间标准法概述
一、预定动作时间标准法的产生 二、预定动作时间标准法的特点 三、预定动作时间标准法的用途
四、预定动作时间标准法的分类及应用步骤
基础工业工程
一、预定动作时间标准法的产生
预定动作时间标准系统也称预定时间标准系统,简称P TS法,是国际公认的制定时间标准的先进技术。 它利用预先为各种动作制定的时间标准来确定进行各 种操作所需要的时间。
基础工业工程
一、预定动作时间标准法的产生
时间 代表人物 方法
动作经济原则,17个基本动作要素 工作因素体系(Work Factor System),简称WF 1912年 吉尔布雷斯夫妇 1934年 美国无线电公司的奎克 (J.H.Quick)
方法时间衡量(Methods Time 1948年 美国西屋电气公司梅纳德 (H.B.Maynad)、斯坦门丁 Measurement),简称MTM。 (G.J.Stegemerteh)和斯克 互布(J.L.Schwab) 1966年 澳大利亚的哈依德博士 (G.C.Heyde) 模特排时法(Modolar Arrangement of predetermind Time Standard),简称MOD法
平系统 素时,称为第二水平。两个或多个第二水平的 要素组合,可得第三水平,依此类推。
基础工业工程 2、应用步骤
(1)把作业分解成为各个有关的动作要素; (2)根据作业的动作要素和其相应的各种衡量条件, 查表得到各种动作要素时间值;
(3)把各种动作要素时间值的总和作为作业的正常时 间标准;

工作抽样及预定时间标准

工作抽样及预定时间标准
六. 决定第三日到第五日的观测时刻,方法同前
七.
此方法较为简单,时间间隔相等,利于观测
人员掌握。不足之处在于除了首次是由随机原理决
定的观测时刻外,其余的观测时刻保持相同的时间
间隔
② 分层抽样法

例如:某工厂一车间白班时间安排如下:
④ 上午8︰00~ 8︰30 有30分钟工作准备及机器调整

8︰30~11︰45 195分钟工作
例如:设观测结果如表5-7所示,即观测6个班,每班观测
160次。 将表5-7有关数字代入上式,即得
管理界限 0.7906 3 0.7906(1 0.7906) 0.7906 0.0966 160
故 管理上限=0.7906+0.0966=0.8872 管理下限=0.7905-0.0966=0.6940 据此作出管理图(图5-5)
图5-4 机器和工人配置图及巡回路线
表5-4 空闲时间分析
表5-5 空闲时间细分
5. 向有关人员说明调查目的 为使工作抽样取得成功,必须将抽样的目的、意义 与方法向被观测对象讲解清楚,以消除不必要的疑 虑,并要求操作者一定按平时的状态工作,避免紧 张或做作
6. 试观测,决定观测次数 正式观测前,需进行一定次数的试观测,按照调查 的项目分类、观测方法、调查表格等进行
1. 工作改善 利用工作抽样,可调查出操作者或机器的工作比率与空 闲比例,即 空闲比率(%)=空闲时间/总观测时间×100% 工作比率(%)=工作时间/总观测时间×100% 在对空闲比率进行研究时,可根据空闲部分的组成,细 分成项目进行观察记录,进行改善
2. 制定标准时间 用工作抽样制定标准时间,除了求出工作比率外, 还需赋予评比和宽放。宽放值的赋予和秒表时间研 究类似。评比则一般利用“绩效指标”来决定,其是指 某产量应消耗的正常时间和实际消耗时间之比,即

工作抽样详解

工作抽样详解

工作抽样的原理(续)
➢2、精确度
精确度就是允许的误差。 精确度分为绝对精确度E和相对精确度S。
根据统计学,二项分布标准差 在一定条件下为:
σ = P(1-P) n
当可靠度定为95%时,绝对精度E=2σ , 即:
绝对精度E:E = 2σ = 2
P(1-P) n
相对精度即为绝对精度与观测事项发生率之比,即

E 相对精度S: S = = 2
需要观测天数=1000/(20*10)=5天,
2人呢?
举例
设某作业组,有10名工人,规定可靠度为95% ,相对精度定为5%,根据原有资料,他们的工作 比率为70%,准备每日观察20次。则
4(1-P) 4*(1-0.7)
n=
S*S*P
= 0.05*0.05*0.7
= 686(次)
实际观测次数K=686/10=68.6=69(次) 观测日数=68.6/20=3.43=4(日)
工作抽样
目錄
➢工作抽樣定義 ➢工作抽樣應用 ➢工作抽樣優缺點 ➢工作抽樣的原理 ➢工作抽樣步驟 ➢工作抽樣實例
直接法
作業測定 (時間研究)
合成法
密集抽樣時間研究 分散抽樣時間研究
預定動作時間標準法 (PTS法)
標準資料法
秒表時間研究
工作抽樣法 方法時間測定(MTM) 工作因素法(WF) 簡易WF法 模特法(MOD)
(3)工作抽样在事先指定的可靠度之下展开,既使是不太 熟悉资料收集方法的人,所提供的结果仍有意义;
(4)如果仅是为了工作改善,则可以不需要受过训练的人 来承担。对于观测者来说,由于是间断抽样,疲劳。
工作抽样的缺点
(1)对于调查分布在距离较远的车间的许多工人和机器来 说,由于观测者需要把许多时间花在走路上,有时也是不 太经济的,因此用工作抽必须很好地安排观测路线,以减 少走路的时间。

精选IE七大手法之工作抽查法

精选IE七大手法之工作抽查法

三 工作抽样的用途
1.收集生产中有关设备和人力资源信息,用以研究改善资源利用、降低成本。2.验证建立或改进管理制度的可行性。3.制订工时标准。 工作抽样,工时研究和预定动作时间标准都可用来制定工时标准,但适用面有差别。工时研究用秒表测时,比较使用于周期短而又重复工作的场合;预定动作时间标准比较 适用于完全确定的工作或设计新的操作方法;而工作抽样则用于确定不可避免的延迟,或制定不规则组成部分。
工作抽样应用举例
例一:美国中西部的一个大制造商建立一所大型仓库,以缓和其季节性的生产高峰。在高峰作业时,从生产方面抽调入员扩充仓库工作力量。管理人员认为,所要求扩充的人力数量过多,要求厂方对拥有的94名人员的仓库所使用的工作方法进行检查和改进。仓库的九位领班举行一连串会议,听取工作抽样的目的和方法说明,并协助编制作业活动分类清单,如表所示。
(5)决定第二天第一次的观测时刻。取乱数排列的第二个数18。则第二天第一次的观测时刻即是8点18分,各次观测的时间间隔为16分。推算方法同上。(6)以后几天的观测时刻如法炮制。此法随简单,但除了第一次观测时刻是随机产生的以外,其余的观测策时刻随机性不强。
连续分层随机抽样法决定观测时刻
例如:某工厂的某车间每天的工作时间安排如下:上午 8:00-8:30 30分钟 工作准备及调整机器 8:30-11:45 195分钟 上午的工作时间 11:45-12:00 15分钟 收拾下午 1:00-1:15 15分钟 准备下午的工作 1:15-4:30 195分钟 下午的工作时间 4:30-5:00 30分钟 收拾,打扫清洁这样就必须各段断时间分别规定观测次数和观测时间。所以称之为分层抽样。
若再经过300次观测,连同原理观测的100次,共400次中,机器停车状态90次,则重新调整观测次数为多少?

IE改善方法与工具解析:从制造到效率提升

IE改善方法与工具解析:从制造到效率提升

IE改善方法与工具解析:从制造到效率提升
IE改善的具体方法和工具有很多种,以下是一些常见的IE改善方法和工具:1.程序分析:通过分析整个制造程序,以及产品或材料或人的流程、布置与
路线、闲余能量等,发现存在的问题和改善点,从而优化制造程序。

2.操作分析:通过分析操作人员的操作方法和动作,发现存在的问题和浪费,从而优化操作方法,提高效率和生产力。

3.动作分析:通过分析操作人员的动作,发现不合理的动作和浪费,从而优
化动作,提高效率和生产力。

4.工艺流程查一查:通过对生产制程和工作流程的全过程进行分析,发现无
价值和不必要的环节,从而优化工艺流程,提高效率和生产力。

5.时间研究:通过对操作人员完成工作所需时间的测定和分析,发现存在的
问题和浪费,从而制定出科学合理的作业标准和时间定额。

6.工作抽样:通过对操作人员的工作时间和空闲时间的抽样调查,发现存在
的问题和浪费,从而制定出科学合理的工作标准和时间标准。

7.预定时间标准:通过MOD法等预定时间标准方法,对操作人员进行科学
的评估和测定,从而制定出科学合理的操作标准和时间定额。

8.ECRS(删除、合并、重排、简化)工具:通过对工艺流程进行优化和重组,减少浪费和不必要的环节,提高效率和生产力。

综上所述,IE改善的具体方法和工具有很多种,需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和工具,从而实现制造过程的科学管理和效率提升。

预定时间标准

预定时间标准

• 把动作符号与时间值融为一体。
如:M3G3时间值是6MOD=6*0.129=0.774秒
• 在MOD法的21种动作中,不相同的时间值只有“0、1、2、3、4、 5、17、30”8个。
2、实用。
• 不需测时、评比,只根据动作就能决定正常时间值。
• 在实际使用中,还可以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决定MOD的单位 时间的大小。如:, 1MOD=0.129s 正常值,能量消耗最小的动作;
第一节预定时间标准的概念、特点和用途
一、什么是预定动作时间标准法
预定动作时间标准法(简称PTS法)是制定 工作标准时间的一种方法。它无须通过测时来决 定工作的“正常时间”,而是直接将组成工作的 各动作单元顺序地记录后,按每个单元的特性逐 项分析查表,求其时间值,然后累加,即为该工 作的正常时间,再予以宽放即得标准时间。
1MOD=0.1s 高效值,熟练工人的高水平动作时间值;
1MOD=0.143s 包括恢复疲劳时间的10.75%在内的动作时间;
1MOD=0.12s 快速值,比正常值快7%左右。
• 计算动作时间精度不低于其他PTS法。见表10-5测时法与MOD法
分析202值0/7/比5 较;表11-6MOD法与WF法比较。
这里主要介绍MOD法。
2020/7/5
5
第二节模特计时法(MOD法)
一、MOD法的由来及其理论根据
MOD是英语Modular(系数的意识)取其前三 个字母。是人类工效学研究的成果。通过工效 学研究发现,使用身体的不同部位做动作时, 其动作所用的时间值互成比例关系(如手是手 指的2倍),而且人们都表现出极其相似的结 果。因此,有可能根据动作时所使用的不同身 体部位直接计算其时间值。使用身体的部位不 同所需的时间值也不同。

作业测定

作业测定

作业测定的方法国际劳工组织的工作研究专家为作业测定下的定义是:作业测定是运用各种技术来确定合格工人按规定的作业标准,完成某项工作所需的时间。

作业测定的阶次可以分为:(1)第一阶次:动作——人的基本动作测定的最小工作阶次。

例如:伸手,握取等。

(2)第二阶次:单元——由几个连续动作集合而成。

例如:伸手抓取材料,放置零件等。

(3)第三阶次:作业——通常由两、三个操作集合而成。

(4)第四阶次:制程——指为进行某种活动所必须的作业串联。

作业测定的主要方法包括时间研究法(秒表时间研究)、工作抽样法、预定时间标准法(模特法)、标准资料法、历史资料法。

它们的划分层次如下图:时间研究法(秒表测时法)工作抽样法预定时间标准法(PTS)标准资料法 作业测定MTM 法 WF 法 简易WF 法MOD 法下面分别介绍五种方法的定义、原理、使用条件和实施过程。

一.时间研究法1.定义时间研究法也称为秒表时间研究,是以秒表为主要计时工具,通过对工序作业时间的直接测定,并经过工时评定和工时宽放,制定标准时间的方法。

2.原理秒表时间研究是利用秒表,在一段时间,对作业的执行情况直接的连续观测,把工作时间以及与标准概念(如正常速度)相比较的对执行情况的估价等数据,一起记录下来给予一个评比值,并加上一定的宽放值,最后确定出该项作业的时间标准。

3.使用条件秒表时间研究主要用于对重复进行的操作寻求标准时间。

重复作业是指具有重复循环型式的作业,重复循环期间持续的时间,大大超过抽样或观察所需要的时间。

当作业具有单独的重复循环,分循环或有限的几种循环时,可以用秒表时间研究法。

适用于手工作业、机械作业等场合。

作业人数多的场合不太适宜,这时可以采用影片法摄录下来后再仔细研究。

4.实施步骤1)、选择观测对象和搜集相关资料;2)、划分操作单元;3)、测时,即记录观测时间,剔除异常值,确定观测次数,补充测时,计算各操作单元工时的平均值;4)、效率评比,即通过对被观测者的作业操作速度正常性的判断,进行调整,计算正常作业时间;5)、进行宽放,考虑到个人生理等需要,在计算的正常作业时间基础上进行放宽调整(按一定的百分数放宽);6)、确定标准作业时间—定额时间。

预定时间标准法

预定时间标准法

预定时间标准法在现代社会中,时间管理已经成为了一项非常重要的技能。

无论是个人生活还是工作环境中,都需要有效地利用时间来提高效率和生产力。

预定时间标准法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时间管理方法,它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管理自己的时间,提高工作效率。

本文将介绍预定时间标准法的基本原则和实际操作方法,希望能够帮助读者更好地掌握这一技巧。

首先,预定时间标准法的基本原则是根据任务的重要性和紧急程度来安排时间。

根据这一原则,我们可以将任务分为四个不同的等级,重要且紧急、重要但不紧急、紧急但不重要、既不重要又不紧急。

根据这四个等级,我们可以制定相应的时间安排,使得我们能够更好地管理时间,提高工作效率。

其次,预定时间标准法的实际操作方法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首先,我们需要将所有的任务列出来,并根据其重要性和紧急程度进行分类。

然后,我们需要制定一个详细的时间表,将每项任务安排在合适的时间段内。

在制定时间表的过程中,我们需要考虑到每项任务所需要的时间和精力,以及任务之间的关联性。

最后,我们需要严格按照时间表执行,确保每项任务都能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

在实际操作中,预定时间标准法有一些需要注意的地方。

首先,我们需要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调整时间表,确保能够适应不同的工作环境和任务变化。

其次,我们需要克服拖延和分散注意力的习惯,保持专注,提高工作效率。

最后,我们需要不断总结和反思自己的时间管理方法,不断改进和完善,以提高工作效率和生产力。

总之,预定时间标准法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时间管理方法,它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管理自己的时间,提高工作效率。

通过合理安排时间,我们可以更好地掌控自己的生活和工作,提高生产力,实现自我价值。

希望通过本文的介绍,读者们能够更好地掌握预定时间标准法这一技巧,提高自己的时间管理能力,实现更好的工作和生活。

预定时间标准法

预定时间标准法

预定时间标准法预定时间标准法,也称为预定时间尺度,是一种用于确保各方在任务或活动中达成共识以准确预定所需时间的方法。

这种方法可帮助团队或个人更好地规划和安排工作,提高生产效率并避免时间的浪费。

预定时间标准法的核心思想是通过特定的评估和量化方法,将活动或任务所需的时间量化为特定单位,以便更好地理解和管理时间。

以下是实施预定时间标准法的一般步骤:1. 确定任务或活动:首先,需要明确定义要完成的任务或活动。

这可能包括一个项目的整体工作,也可能是一项特定任务的一部分。

确保清晰的定义是准确评估所需时间的关键。

2. 评估任务:对任务进行分解,将其细分为更小的子任务或活动。

通过这种方式,可以更好地理解任务的复杂性,并确保对整体流程有一个全面的了解。

3. 估计时间:对每个子任务或活动估计所需的时间。

这需要根据经验、专业知识、历史数据或专家建议等因素进行。

确保对每个子任务都进行逐一评估,并考虑到可能的风险和问题。

4. 量化时间:将估计的时间量化为特定单位,例如小时、天或周。

这有助于创建一个更易于理解和管理的时间尺度。

此外,可以将时间量化为其他相关参数,如劳动力或成本。

5. 标准化过程:确保在整个团队或组织中使用相同的预定时间标准法。

这有助于避免混乱和误解,并促使各方以一致的方式预定时间。

6. 监控和调整:定期监控任务的进展,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必要的调整。

如果发现任务落后于预定时间,可能需要重新评估并重新预定所需时间。

预定时间标准法有助于提高时间管理能力,确保任务按时完成,并为团队或个人提供更好的计划和安排工作的方式。

它还可以促进团队之间更好的协作和协调,确保任务的顺利进行。

总而言之,预定时间标准法是一个有效的工具,可帮助团队或个人更好地预定和管理时间。

通过确保任务或活动的准确评估和量化,可以提高生产效率、避免时间的浪费,并实现更好的时间管理。

预定时间标准法是一个重要的时间管理工具,不仅可以帮助个人、团队或组织更好地规划和安排工作,提高生产效率,还可以帮助预测项目完成的时间,并对项目进展进行监控和调整。

潘春跃-运营管理(第二版)第六章习题答案

潘春跃-运营管理(第二版)第六章习题答案

第6章思考与练习参考答案1.影响生产率的因素有哪些?答:见图6-1所示。

2.什么是工作设计?什么是工作测量?答:工作设计是确定具体的任务和责任、工作环境以及完成任务以实现运营管理目标的方法。

工作测量就是在一定的标准测定条件下,确定人们作业活动所需的时间、并制定出时间标准或定额的一种科学管理方法。

3.请举例说明工作设计的内容有哪些?答:见图6-2所示。

4.简述机械型工作设计法的原则。

答:机械型工作设计法的原则如下:·增加工作要求。

应该以增加责任和提高难度的方式改变工作;·赋予工人更多的责任。

在经理保留最终决策权的条件下,应该让员工拥有对工作更多的支配权;·赋予员工工作自主权。

在一定的限制范围内,应该允许员工自主安排他们的工作进度;·反馈。

将有关工作业绩的报告定期地、及时地反馈给员工,而不是反馈给他们的上司;·培训。

应该创造有利环境来为员工提供学习机会,以满足他们个人发展的需要。

5.什么是工作扩大化?什么是工作轮换?什么是工作丰富化?简述三者的区别和联系。

答:工作扩大化是在横向水平上增加工作任务的数目或变化性,改善原来狭窄的工作范围、频繁重复的情况,以改变员工对常规性的、重复性的简单工作感到单调乏味的状况,提高员工工作兴趣和积极性,从而改善工作和生活质量。

工作轮换是指允许员工定期轮换所做的工作,它并不改变工作设计本身,只是使员工定期地从一种工作岗位轮换到另一种工作岗位。

工作丰富化是指工作的纵向扩大,给予员工更多的责任,以及更多参与管理和决策的机会。

工作扩大化不改变职位和纵向权力;工作轮换是改变工作职位,但不改变纵向权力;工作丰富化是不改变职位,但是改变纵向工作内容和权力。

6.基于工效学的工作设计方法有哪些?答:生物型工作设计法和知觉运动型工作设计法。

7.什么是团队?团队工作方式和泰勒工作方式的区别有哪些?答:团队是由一群背景不同、技能不同、知识不同的人组成的一种特殊类型的工作群体,以成员高度的互补性、知识技能的高跨度性和信息的差异性为特征。

标准工时核定标准

标准工时核定标准

标准工时核定标准1目的规范公司所属产品的标准工时制定,建立合理、标准的工时管理制度,使标准工时具有完整性及生产升轿呈、计划合理与准确。

2适用范围生产部所有产品的标准工时制定。

3管理要求3.1定义:3.1.1标准工时:在规定的工作环境下,用规定的标准标准作业方法和设备,以普通熟练作业员的正常作业速度完成一定的质量和数量的工作所必需的时间。

3.1.2宽放时间:指作业员除正常工作时间之外必须停顿及休息的时间。

包括作业员个人事情引起的延迟、疲劳或无法避免的作业延迟等时间。

对于没有规定发生时间、发生频率、所需时间的不规则要素作业,并不在正常时间范围之内,则属于宽放时间。

3.1.3标准速度:没有过度体力和精神疲劳状态下,每天能连续工作,只要努力就容易达到标准作业成果的速度。

3.2规范要点:3.2.1标准工时的建立:321.1标准工时构成:①标准工时=正常工作时间+宽放时间②宽放时间=现场核定时间X(1+宽放率)1)私事宽放时间:作业员在作业过程中,满足生产需求的宽放时间,如上洗手间、喝水等。

2)疲劳宽放时间:为了补偿工作过程中体力和精神疲劳,采取的休息或操作速度减弱的宽放时间。

3)作业宽放时间:补偿作业过程中发生不规则的要素作业或无法预测的作业,如处理生产不良品、设备报修等。

4)车间宽放时间:车间宽放时间是对于个体差异产生损失的补偿。

如作业员熟练度的差异、工位编排产生的差异等。

3.2.1.2正常工作时间:32121主体作业时间,指作业员按照作业指导书进行的作业,能达到作业目的且能创造作业价值的作业,如改变产品特性等。

3.2.1.2.2副作业时间,指作业员在完成主体作业时所需要的辅助工作时间。

如工具拿取、自主检查等。

3.2.1.3宽放率:宽放系数表:宽放名称私事宽放疲劳宽放作业宽放车间宽放合计宽放范围1%~5%2%~6%0~7%0~5%宽放率5%5%5%4%19%注:宽放种类很多,但在实际计算标准工时时,不能将所有宽放都考虑在内,因为宽放越多说明作业效率越低,一般宽放率在10%〜20%之间为正常值,根据公司所有产品特点总宽放率设置为10%~20%o3.2.2标准工时具体的制定方法:目前标准工时制定的方法有秒表核定法、预定动作时间标准液PTS\综合数据法、投影法、MTM法。

工作抽样

工作抽样

去掉异常值后,需重新计算观测事项的平均发 生率。 去掉异常值后(相应的观测日数、次数均去

掉),余下的总观测次数是否达到观测的总次
数,若达到或超过即可,否则尚需继续观测。

P=去掉异常值后总的作业次数 / 去掉异常值后
全部观测次数
bac
计算误差,检测观测是否可靠

新的观测事项发生是否可靠,应根据原来确定 的可靠度与精度去考虑。
本章小结
一、工作抽样概述

工作抽样的概念 工作抽样与秒表法的区别 工作抽样的特点 工作抽样的用途
(一)工作抽样的概念
工作抽样法是对操作者或机器设备的工作状
工 态进行瞬时观测,调查各种作业活动事项 作 的发生次数,据观察结果,运用统计方法 抽 推断各观测项目的时间构成及其演变状况, 样 法 借以对工作状况进行分析和改进的技术。 概 瞬时观测——在一段较长时间内,一随即方 述
样 法 观测对象数目 概 述 总结整理
观测结果
费用
(三)工作抽样的特点
工作抽样的优点: 1.效率高,费用低(国外,只有秒表发费用 的5%~10% 2.准确性高 3.可选用多种作业 4.几乎不用训练观测者 工作抽样的缺点: 1.行走路线长(合理安排观察路线) 2.只能得到平均结果,不能反映个体差异 3.被观测者不配合,易失真 4.时间期短,重复性高的作业不如秒表法好
1. 按类整理,剔除异 常值 2. 重新计算作业率及 观测次数 3. 计算误差,检测观 测是否可靠 4. 分析改进
bac
实施观测
数据的整理分析
(一)拟定抽样计划
工 作 抽 样 的 步 骤
• 确定调查的目的和范围
• 对调查的项目进行分类 • 进行宣传、取得职工的理解与 支持

预定时间标准

预定时间标准
MODAPTS的基本动作及附加因素比其他方法简单得多, 共21种动作,不同时间值只有0、1、2、3、4、5、17、 30八个
MOD法的动作基本图
MOD法把动作分为21 个,每个动作以代号、 图解、符号、时间值 表示。
MOD

表法 动 作 分 类
三 MOD法的动作分析
移动动作 移动动作是手指、手和臂活动的动作。 手指的动作M1 表示用手指的第三个关节的部分进行的动作,时间值为lMOD,移动距离为2.5cm。其 动作举例有:将开关拨到on (off) 的位置;回转调谐钮;用手指拧螺母;用手指按密封 封条。 手指动作M1表示手指的一次动作。对于用手指将开关拨到on(off),或用手指旋转螺母 时,要观察手指进行了几次动作,进行了几次,时间值则为其几倍。
MOD法 的概念
模特排时法 (Modular Arrangement of Predetermined Time Standard,MOD): 简称模特法,是PTS技术中的最新方法,其意 为“以模特数的排列来预定动作所需的标准时 间”。它以简单的手指动作为最基本单元,身 体其他部位动作所需时间都以手指动作一次所 需时间的整数倍表示
2 终结动作
终结动作是移动动作进行到最后时要达 到目的的动作。如触及或抓住物体,把 拿着的物体移到目的地,放入、装配、 配合等动作。目的不同,其难易程度不 同,因而决定了不同的动作种类。终结 动作的种类有:触及、抓,用G来表示; 放置、配合,用P来表示。
触及、抓的动作是目的物在手或手指支配下的控 01 制动作,分为:触及动作G0(如触及按钮);简
1966年
哈依德(G.C. Heyde)在长期研究各种方法的 基础上,进一步结合人机工程学方面的研究成 果,开发了简单、实用,而且精度不低于 MTM、WF等方法的模持排时法(Modular Arrangement of Predetermined Time Standards,简称MODAPTS或MOST法)。 这种方法能在计算出时间值的同时,能根据动 作经济原则进行动作研究,并且具有易学、易 记、使用方便、精度高的优点,因此得到了最 为广泛的应用。

制定合理的工作时间和工作量标准

制定合理的工作时间和工作量标准

制定合理的工作时间和工作量标准
制定合理的工作时间和工作量标准需要考虑以下几个因素:
1. 考虑员工的工作能力和效率:要根据员工的能力和效率,确定适合他们完成任务的工作时间和数量。

对于经验丰富的员工,可以适当提高工作量,但也要确保他们有足够的时间进行工作。

2. 考虑工作的复杂性和紧迫性:对于一些复杂或需要长时间完成的任务,可能需要适当延长工作时间,或者将工作量分成多个阶段进行。

对于紧急任务,可以适当增加工作时间,但也要注意员工的身体和心理健康。

3. 考虑行业标准和行业特点:不同行业有不同的工作时间和工作量标准。

可以参考行业内的常规标准或者调研其他公司的做法,但同时也要考虑自身公司的特点和员工的需求。

4. 考虑工作与生活的平衡:要确保员工的工作时间和工作量不会过度占用他们的个人生活时间和空间。

要留出一定的弹性,以应对紧急情况或特殊情况下的工作需求。

5. 考虑员工的反馈和建议:定期与员工进行沟通和反馈,了解他们对工作时间和工作量的感受和建议。

根据员工的意见和需求,适当进行调整和优化。

总之,制定合理的工作时间和工作量标准需要综合考虑员工的能力、任务的复杂性和紧迫性、行业标准和特点以及工作与生
活的平衡等多个因素,定期进行反馈和调整,确保员工的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同时保障其身心健康。

秒表测时法、抽样法、预定时间标准法

秒表测时法、抽样法、预定时间标准法

自左边A盒内取一螺钉(15cm)
自右边A '盒内取一螺钉(15cm)
放螺钉穿过垫片、铁板,并转螺钉一、二次,
放螺钉穿过垫片、铁板,并转螺钉一、二次,
以便放入螺母
以便放入螺母
4
4 自夹具上方30cm处取电动扳手(30cm)
业,则不能分配给两个以上的人以分担的方式进行作业。例如,伸手抓取材料在 夹具上定位(包括放置),拆卸加工完成品(从伸手到放置为止)。
第四阶次:制程—指为进行某种活动所必须的作业的串连。例如钻孔、装配、
焊接等。
工作阶次的划分应以研究方便为原则, 低阶次的工 作可以合成为高阶次的工作,高阶次的工作亦能分解 程低阶次的工作。 工作阶次的划分,使我们能利用各种技术来衡量不 同阶次的工作,并在人力资源与工作阶次之间,形成 一种密切的关系。
xx部
4、应明确划分不变单元与可变单元。不变单元是指 在各种情况下,其操作时间基本相等。可变单元 的操作时间,系指因加工时对象的尺寸、大小、 重量等的不同而不同。如焊接操作,手拿焊枪应 视为不变单元,而焊接焊缝所需的时间则随焊缝 的长短而变化,因此焊接单元应视为可变单元。
5、规则单元与间歇性单元和外来单元要划分清楚。 规则单元是加工每个工作件都有规则地出现的单 元。间歇单元是在加工过程中偶尔出现的操作。 外来单元为偶发事件,且将来不需要列入标准时 间以内。
一般应挑选“平均工人”作为观测对象。所谓 平均工人是指该工作人员在智力、体力、技术熟 练程度均为同类工人的平均程度,意味着标准时 间是适合大多数作业者的时间
xx部
2、划分操作单元
为了便于分析研究,常将操作划分为细小的单元 。通过动素分析我们知道 ,所有的操作可分为17种 动素。如用秒表来观测,则每一动素所占时间过于短 促,无法观测与记录。为了秒表测时方便起见,常将 操作划分为适当的单元。通常是将若干动素集合成一 个单元,单元划分应遵循下列原则: 1、各单元时间长短适度(一般以0.04min为宜)。 2、将人操作时间和机器工作时间分开。 3、单元与单元之间的界限要分清,应有明显易辨认的起 点和终点,使每个单元得以准确地测定。所有划分单 元的标准,在一个企业内应该是一致的。

预定时间标准

预定时间标准
项目进度控制
资源分配
02
03
项目风险管理
预定时间标准用于项目进度控制, 确保项目按时完成,避免延误。
通过预定时间标准,项目经理可 以合理分配资源,确保项目按计 划进行。
预定时间标准可以帮助项目经理 识别潜在的项目风险,并采取措 施进行预防和应对。
04
预定时间标准的优势和 挑战
优势
提高效率
预定时间标准可以帮助人 们更好地管理时间,提高 工作效率,减少浪费。
Hale Waihona Puke 企业战略调整的影响创新驱动
企业将加大在技术研发和创新方面的投入,以提升预定时间标准 的竞争力和市场占有率。
合作共赢
企业将寻求与其他相关行业的合作,共同推动预定时间标准的优 化和发展。
品牌建设
企业将注重品牌建设和形象塑造,提升预定时间标准的知名度和 美誉度。
谢谢观看
01
02
03
服务响应时间
预定时间标准用于确定服 务响应时间,确保客户在 需要时能够得到及时的服 务支持。
服务流程管理
通过预定时间标准,服务 企业可以优化服务流程, 提高服务效率,满足客户 需求。
服务质量评估
预定时间标准可以作为服 务质量评估的依据,帮助 企业了解服务水平,发现 改进空间。
项目管理
01
增强计划性
有了预定时间标准,人们 可以更好地规划自己的工 作和生活,避免混乱和无 序。
提高资源利用率
通过合理安排时间,可以 更有效地利用资源,减少 浪费。
挑战
时间限制
预定时间标准可能会限制人们的自由度和灵活性,使 人们感到压力和紧张。
工作与生活平衡
过度强调预定时间标准可能会影响工作与生活的平衡, 导致疲劳和压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工作抽样及预定时间标准
引言
在现代社会中,时间管理是一项非常重要的技能。

对于企业来说,合理地安排时间,制定
出合理的工作抽样和预定时间标准,可以提高工作效率,降低企业成本,增强竞争力。


文将详细介绍工作抽样及预定时间标准的重要性,并提供一些实用的方法和技巧。

一、工作抽样的意义
工作抽样是指根据实际情况从大量工作中选择一部分样本进行观察和分析的方法。

合理的
工作抽样可以帮助企业更好地了解工作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难点,为制定有效的解决方案
提供依据。

同时,通过工作抽样,企业还能够发现工作中的优势和潜力,为持续改进提供
支持。

二、工作抽样的步骤
1.确定抽样目的:企业需要明确自己进行工作抽样的目的和需求,是为了了解工作效率,
还是为了发现存在的问题等。

2.确定抽样方法:根据抽样目的,选择适合的抽样方法,例如简单随机抽样、分层抽样或
者系统抽样等。

3.确定抽样大小:确定需要抽样的工作数量。

抽样大小一般由企业的具体情况来决定,可
以根据历史数据或者经验进行估算。

4.进行抽样调查:根据确定的抽样数量,从整个工作中随机地抽取样本,并进行调查和观察。

5.分析结果:对抽样调查的结果进行分析和总结,找出存在的问题和改进的方向。

三、预定时间标准的意义
预定时间标准是指根据工作抽样的结果,制定出每个工作环节所需时间的标准。

合理的时
间标准能够提高工作效率,降低资源的浪费,并且调动员工的积极性,促进工作顺利进行。

四、预定时间标准的制定方法
1.了解工作流程:企业首先需要对每个工作流程进行详细的了解和分析,明确每个环节的
工作内容和所需时间。

2.抽样调查:根据工作抽样的结果,对每个环节的工作时间进行观察和统计,得出平均时间。

3.考虑不确定性:在制定预定时间标准时,需要考虑到一些意外情况的发生,留出一定的
缓冲时间。

4.经验积累:随着时间的推移,企业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对预定时间标准进行修正和完善,
积累经验,提高准确性。

五、工作抽样及预定时间标准的实践方法
1.使用时间管理工具:企业可以借助一些时间管理工具,例如日程安排表、项目管理软件等,来帮助规划和管理工作时间。

2.与员工进行沟通:与员工进行充分的沟通和协商,了解他们对工作时间的估计和建议,
提高预定时间标准的准确性。

3.定期评估:企业应该定期对工作抽样和预定时间标准进行评估和反馈,及时发现问题并
进行改进。

4.持续改进:工作抽样及预定时间标准是一个不断优化的过程,企业需要不断地进行改进
和调整,以适应环境变化和需求的变化。

结语
工作抽样及预定时间标准是企业管理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它能够帮助企业提高工作效率,降低成本,增强竞争力。

通过合理的工作抽样和精确的预定时间标准,企业可以更好地管
理和利用时间资源,为企业的持续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持。

工作抽样及预定时间标准的相关
内容
一、工作抽样的重要性
1.了解问题和难点:通过工作抽样,企业能够从大量的工作中选择一部分样本进行观察和
分析,发现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难点。

通过针对性的调查和分析,可以得出更准确的结论,并制定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2.发现优势和潜力:除了发现问题和难点,工作抽样还可以帮助企业发现工作中的优势和
潜力。

通过观察和分析样本,可以发现工作中的亮点和创新点,为优化工作流程提供支持。

3.持续改进:工作抽样不仅是一次性的活动,还是一个持续改进的过程。

通过不断的抽样
调查和分析,企业可以发现工作中的改进方向,不断优化和提升工作效率。

二、工作抽样的步骤
1.确定抽样目的:企业需要明确自己进行工作抽样的目的和需求。

是为了了解整个工作流
程的效率,还是为了发现具体环节存在的问题。

2.确定抽样方法:根据抽样目的,选择适合的抽样方法。

常见的抽样方法包括简单随机抽样、分层抽样、系统抽样等。

相应的抽样方法应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选择。

3.确定抽样大小:抽样大小一般由企业的具体情况来决定。

可以根据历史数据或者经验进行估算,确定需要抽样的工作数量。

4.进行抽样调查:根据确定的抽样数量,从整个工作中随机地抽取样本,并进行调查和观察。

在抽样调查过程中,需要确保样本的代表性和有效性。

5.分析结果:对抽样调查的结果进行分析和总结。

可以通过统计方法对数据进行处理,得出结论和发现。

同时,还需要将问题和难点进行分类和整理,为后续的解决提供依据。

三、预定时间标准的重要性
1.提高工作效率:合理的预定时间标准能够提高工作效率,有效地利用时间资源。

员工可以根据预定时间标准进行合理的安排和分配,避免时间的浪费和低效率的工作。

2.降低资源浪费:通过制定时间标准,企业可以明确每个工作环节所需的时间,避免资源的浪费。

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合理的安排,减少不必要的等待和重复工作。

3.调动员工积极性:预定时间标准可以给员工一个明确的目标和压力,促使他们更加积极地工作和提高工作效率。

同时,合理的时间标准还能提供一个工作量的参考,帮助员工更好地完成任务。

四、预定时间标准的制定方法
1.了解工作流程:企业首先需要对每个工作流程进行详细的了解和分析,明确每个环节的工作内容和所需时间。

通过与员工的沟通和观察,收集相关信息。

2.抽样调查:根据工作抽样的结果,对每个环节的工作时间进行观察和统计,得出平均时间。

在进行抽样调查时,需要注意时间统计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3.考虑不确定性:在制定预定时间标准时,需要考虑到一些意外情况的发生,留出一定的缓冲时间。

这样可以应对突发事件和工作中不可预见的情况。

4.经验积累:随着时间的推移,企业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对预定时间标准进行修正和完善,积累经验,提高准确性。

通过不断地试错和改进,可以逐渐建立出适合企业的时间标准。

五、工作抽样及预定时间标准的实践方法
1.使用时间管理工具:企业可以借助一些时间管理工具,例如日程安排表、项目管理软件等,来帮助规划和管理工作时间。

通过合理地安排和分配时间,可以更好地掌控工作进度和完成情况。

2.与员工进行沟通:与员工进行充分的沟通和协商,了解他们对工作时间的估计和建议,提高预定时间标准的准确性。

可以根据员工的实际情况和需求,进行灵活的调整和安排。

3.定期评估:企业应该定期对工作抽样和预定时间标准进行评估和反馈,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改进。

通过与员工的交流和共享,获得更多的实现意见和建议。

4.持续改进:工作抽样及预定时间标准是一个不断优化的过程,企业需要不断地进行改进和调整,以适应环境变化和需求的变化。

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和反馈结果进行相应的调整和改进。

结语
工作抽样及预定时间标准是企业管理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通过合理地进行工作抽样和制定时间标准,企业可以更好地管理和利用时间资源,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

同时,还能够降低资源浪费,调动员工的积极性。

通过持续改进和调整,企业可以更好地适应环境变化和需求的变化,提高竞争力和持续发展能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