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经济学(马工程第二版)下(宏观经济)-教学大纲
马工程教材《西方经济学》下 第15章 开放经济的宏观经济学
– IS*: Y C(Y T ) I (r*) G NX ( )
– LM*:M L(r*,Y )
Ɛ Ɛ1 (a) Ɛ2 O
P P1 (b) P2
O
图15-11
LM*(P1) Y1
LM*(P2)
从蒙代尔-弗莱明模型得出
的开放经济下的总需求曲线
与封闭经济下的总需求曲线
– 当一国的国际收支平衡时,国际收支差额等于零,即 BP=0,此时达到外部均衡状态。
– 将净出口函数式和净资本流出函数式代入NX F
可以得到国际收支均衡函数:
q Y n ePf
P
(rw r)
– 化简为:
中,
r Y
n
rw
ePf P
q
– 可以看出,国际收支函数表示在国际收支平衡时利率 r
r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r2
式中, 0 为常数,反映的是国
家(或地区)间资本流动的难易程
r1
度。如图15-3所示
F(r)
O
F2
F1
F
图15-3 净资本流出函数
• 国际收支的平衡:BP曲线的推导
– 国际收支平衡
– 通常把净出口与净资本流出的差额称为国际收支差额, 用BP表示。国际收支差额是本国收入与利率的函数, 即:
BP NX (Y ) F(r)
• 开放经济下的IS曲线
– 由国内市场的利率和世界市场的利率一致这一假设,
得: r r*
– 在短期中,假设净出口是名义汇率的函数,则开放经 济条件下(即四部门经济)的国民收入为:
IS* Y C(Y T ) I (r*) G NX (e)
r
IS
O
西方经济学(第二版)下册-教学大纲V2.0
《西方经济学》(第二版)下册课程教学大纲制定(修订)人:制定(修订)时间:2020年3月审核人:一、课程基本信息二、课程内容与学时分配表三、课程目标任务及基本要求(一)课程目标任务根据宏观经济学课程所面对的教学任务和职业能力要求,本课程的教学目标为:1.知识目标①掌握宏观经济的基本指标及其衡量;②掌握GDP的核算方法,了解国民经济循环流量图、各种收入恒等式和失业的类型;③掌握短期国民收入决定理论,从总需求变动角度说明均衡国民收入如何决定和产生波动,以及如何向均衡状态调整;④掌握IS-LM模型,在一般物价水平不变假定下,分析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分别达到均衡和变动的条件,以及两个市场同时达到均衡和变动所需的条件,重点是利率的决定以及利率在经济短期波动中的作用;⑤掌握AD-AS模型,掌握总需求曲线和总供给曲线的基本含义及表示,总需求和总供给曲线涉及的基本经济效应、推到、政策变动的影响和不同情况下对总供求产生作用的理论分析;⑥掌握失业和通货膨胀的原因,掌握失业与通货膨胀之间的关系,掌握经济周期理论;掌握开放条件下宏观经济的基本问题的分析方法,能够运用蒙代尔-弗莱明模型分析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在开放条件下的效应;⑦掌握宏观经济政策的目标,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基本手段,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效应;⑧掌握长期国民收入的决定,区分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掌握经济增长的决定因素,了解宏观经济学对境内及增长理论进行的较有影响的研究,掌握经济增长的直接原因和间接原因。
2.技能目标①能运用基本经济变量对宏观经济进行刻画;②理解宏观经济复合市场运行及其相互作用、影响规律,分析宏观经济现象的本质原因和影响;③掌握宏观经济分析基础工具与方法,能对宏观经济政策及其对经济运行结果的影响展开分析;④了解主要宏观经济学派,为今后深入学习宏观经济理论奠定基础。
(二)基本要求本课程重在讲授宏观经济的基本范畴、基本原理、基本方法,以培养起学生对现代经济理论的兴趣和经济学思维,并能掌握基本的经济学分析方法。
西方经济学(马工程第二版)下(宏观经济)教学大纲
西方经济学(马工程第二版)下(宏观经济)-教学大纲均衡的条件,以及如何通过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调整国民收入和利率;⑤掌握AD-AS模型,了解价格水平对国民收入和就业的影响,以及如何通过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调整经济运行;⑥了解失业、通货膨胀和经济周期的基本概念和原因,以及宏观经济政策对其的影响;⑦了解开放条件下的宏观经济问题,包括国际收支、汇率、贸易政策等;⑧了解经济增长的基本概念和原因,以及经济增长的影响和政策。
2.能力目标①能够熟练运用宏观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分析和解决宏观经济问题;②能够熟练运用IS-LM模型和AD-AS模型,分析和解决宏观经济问题;③能够熟练运用宏观经济政策工具,分析和解决宏观经济问题;④能够熟练运用经济增长理论和政策,分析和解决经济增长问题。
二)基本要求1.学生应按时参加课堂教学和实验教学,并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实验操作;2.学生应认真研究教材和参考书,掌握宏观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3.学生应熟练掌握IS-LM模型和AD-AS模型,能够分析和解决宏观经济问题;4.学生应理解宏观经济政策工具的基本原理和作用,能够分析和解决宏观经济问题;5.学生应掌握经济增长的基本概念和原因,理解经济增长的影响和政策,能够分析和解决经济增长问题;6.学生应具备一定的宏观经济分析能力,能够独立运用宏观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分析和解决宏观经济问题。
本课程旨在培养学生对宏观经济理论的兴趣和经济学思维,掌握基本的经济学分析方法。
为了达到这一目标,需要掌握以下知识点:1.GDP的内涵及其核算方法;2.均衡国民收入的定义,实现条件和决定公式,乘数的推导和计算;3.IS曲线和LM曲线的推导、斜率和移动,以及均衡国民收入和均衡利率的确定;4.均衡和变动的条件,以及利率在经济短期波动中的作用;5.AD-AS模型的基本含义及表示,总需求和总供给曲线的经济效应、推导、政策变动的影响和不同情况下对总供求产生作用的理论分析;6.失业和通货膨胀的原因,以及经济周期理论;7.开放条件下宏观经济的基本问题的分析方法,XXX模型分析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在开放条件下的效应;8.宏观经济政策的目标,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基本手段,以及长期国民收入的决定因素和经济增长的直接原因和间接原因。
(2024年)马工程西方经济学(第二版)教学课件
2024/3/26
5
西方经济学的研究方法
01
02
03
实证分析方法
通过收集和分析实际数据 来验证经济理论和假设, 强调可观测和可测量的变 量之间的关系。
2024/3/26
规范分析方法
基于一定的价值判断和社 会目标,对经济现象进行 评价和提出政策建议。
边际分析方法
通过比较边际成本和边际 收益来决策,强调资源的 有效配置和最优选择。
消费者的偏好决定了他们对不同商品 或服务的效用评价,而效用则是偏好 的量化表现。
2024/3/26
14
无差异曲线与预算线
预算线的特点
无差异曲线的定义
无差异曲线表示在给定偏好和 价格条件下,消费者能获得相 同满足程度的两种商品不同数 量组合的点的轨迹。
无差异曲线的特点
无差异曲线凸向原点,斜率为 负,且任意两条无差异曲线不 会相交。
市场上厂商的数量、产品差别程 度、厂商对价格的控制程度、厂 商进入市场的难易程度。
24
完全竞争市场
01 02
定义
完全竞争市场又称纯粹竞争市场或自由竞争市场,是指一个行业中有非 常多的生产销售企业,它们都以同样的方式向市场提供同类的、标准化 的产品(如粮食、棉花等农产品)的市场。
特征
大量的买者和卖者;产品同质性;资源流动性;信息完全性。
03
需求的交叉弹性
表示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对另一 种商品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 如果两种商品是替代品,则交 叉弹性为正;如果两种商品是 互补品,则交叉弹性为负。
04
供给的价格弹性
表示供给量对价格变动的反应 程度。如果供给量的变动大于 价格的变动,则称供给是富有 弹性的;如果供给量的变动小 于价格的变动,则称供给是缺 乏弹性的。
马工程教材《西方经济学》下 第16章 宏观经济政策
货币供应量=基础货币×货币乘数
• 货币政策效应的大小取决于IS曲线和LM曲线的斜率,货币政策的 扩张性或者收缩性的变动可以反映在LM曲线的移动上。
r
产生了过度货
币供给,资产市 场的迅速调整
r0
使得均衡点迅 速向下移动到
r1
E`点
O
初始均衡点E0
LM
E0
E1
LM1
IS
E`
Y0
Y1
Y
货币供给量的增加 使LM曲线由LM移
• 李嘉图等价原理
政府通过借债筹资和征税筹资是相同的, 政府债务并不能产生短期刺激总需求 的效应。 消费者是向前看的, 他们的支出不仅基于其现期收入, 而且还基于其预期的未 来收入。 政府通过借债为减税筹资, 消费者现期收入虽然增加, 考虑到未来政府需要增 税来偿还债务, 估计未来收入会减少, 于是会把目前收入增加的部分储蓄起来, 以备将来缴税, 从而消费者目前的消费支出并未增加。
– 利率已经达到最低水平,使得利率刺激投资和消费的杠杆作用失 效。货币政策对名义利率的下调已经不能启动经济复苏, 只能依靠 财政政策, 通过扩大政府支出、减税等手段来摆脱经济的萧条。
– 货币需求利率弹性趋向无限大。
• 古典主义极端
– 古典情况下,货币数量的一定变化对收入水平的影响达 到最大限度。
– 如果价格水平保持不变, 当中央银行采取增加货币供应
➢功能财政和充分就业预算盈余
• 指国家关于财政活动不能仅以预算平衡为目的, 而应以 充分发挥财政的经济职能, 保持整个经济稳定发展为目 的的理论。
• 理论思想:不能机械地运用财政预算收支平衡的观点来 对待赤字和预算盈余, 而应从反经济周期的需要来利用 预算赤字和预算盈余。
西方经济学(马工程第二版)下(宏观经济)-教学大纲
《西方经济学》(第二版)下册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二、课程内容与学时分配表三、课程目标任务及基本要求(一)课程目标任务根据宏观经济学课程所面对的教学任务和职业能力要求,本课程的教学目标为:1.知识目标①掌握宏观经济的基本指标及其衡量;②掌握GDP的核算方法,了解国民经济循环流量图、各种收入恒等式和失业的类型;③掌握短期国民收入决定理论,从总需求变动角度说明均衡国民收入如何决定和产生波动,以及如何向均衡状态调整;④掌握IS-LM模型,在一般物价水平不变假定下,分析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分别达到均衡和变动的条件,以及两个市场同时达到均衡和变动所需的条件,重点是利率的决定以及利率在经济短期波动中的作用;⑤掌握AD-AS模型,掌握总需求曲线和总供给曲线的基本含义及表示,总需求和总供给曲线涉及的基本经济效应、推到、政策变动的影响和不同情况下对总供求产生作用的理论分析;⑥掌握失业和通货膨胀的原因,掌握失业与通货膨胀之间的关系,掌握经济周期理论;掌握开放条件下宏观经济的基本问题的分析方法,能够运用蒙代尔-弗莱明模型分析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在开放条件下的效应;⑦掌握宏观经济政策的目标,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基本手段,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效应;⑧掌握长期国民收入的决定,区分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掌握经济增长的决定因素,了解宏观经济学对境内及增长理论进行的较有影响的研究,掌握经济增长的直接原因和间接原因。
2.技能目标①能运用基本经济变量对宏观经济进行刻画;②理解宏观经济复合市场运行及其相互作用、影响规律,分析宏观经济现象的本质原因和影响;③掌握宏观经济分析基础工具与方法,能对宏观经济政策及其对经济运行结果的影响展开分析;④了解主要宏观经济学派,为今后深入学习宏观经济理论奠定基础。
(二)基本要求本课程重在讲授宏观经济的基本范畴、基本原理、基本方法,以培养起学生对现代经济理论的兴趣和经济学思维,并能掌握基本的经济学分析方法。
西方经济学(马工程)教案-第十三章 宏观经济政策
第十三章宏观经济政策
本章教学内容:宏观经济政策
本章教学重点:财政政策效应、货币政策效应
本章教学难点:相机抉择的财政政策、货币乘数
本章教学目标:1.了解宏观经济政策目标;
2.掌握财政政策的工具及其运用;
3.掌握功能财政思想,理解自动稳定器的作用原理;
4.掌握货币政策的工具及其运用
支撑课程目标
本章总课时:4
第十三章第一、二节宏观经济政策目标、财政政策
一、教学内容:宏观经济政策目标、财政政策
二、教学重点:财政政策效应
三、教学难点:相机抉择的财政政策
四、教学目标:1.了解宏观经济政策目标;
2.掌握财政政策的工具及其运用;
3.掌握功能财政思想,理解自动稳定器的作用原理;
五、学时分配:2
六、教学过程
七、板书设计
八、教学反思
第十三章第三、四节货币政策、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局限性分析和
协调
一、教学内容:货币政策、经济政策的局限性
二、教学重点:货币政策
三、教学难点:货币乘数
四、教学目标:1.理解货币乘数
2.理解货币政策效应
3.了解货币政策的局限性
五、学时分配:2
六、教学过程。
西方经济学(马工程第二版)下(发展经济学)-教学大纲
西方经济学(马工程第二版)下(发展经济学)-教学大纲西方经济学(马工程第二版)下(发展经济学)- 教学大纲一、课程目标本课程旨在介绍西方经济学中与发展经济学相关的核心概念、理论和方法,帮助学生理解和分析发展经济学的基本原理。
通过本课程的研究,学生将能够:- 掌握发展经济学的关键概念和理论框架- 分析和解释发展经济学中的重要问题和挑战- 运用相关的经济学工具和方法对发展经济学进行研究和实证分析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主要教学内容如下:1. 发展经济学概述- 发展经济学的定义与研究对象- 发展经济学与其他经济学分支的关系2. 发展经济学理论- 传统发展经济学理论- 新古典发展经济学理论- 新制度发展经济学理论3. 发展经济学主题- 经济发展与经济增长- 发展经济学中的贫困问题- 发展经济学中的不平等问题- 发展经济学中的产业结构问题- 发展经济学中的环境可持续性问题4. 发展经济学的实证研究方法- 发展经济学的数据来源与数据分析方法- 发展经济学中的计量经济学方法- 发展经济学中的实证研究案例分析三、教学方法与评估本课程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 讲授基本理论和概念- 分析和讨论实际案例- 进行小组或个人研究项目学生评估将根据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平时表现(包括出勤率、课堂参与等)占总成绩的20%- 期中考试占总成绩的30%- 期末论文或项目报告占总成绩的50%四、参考教材- 马工程,西方经济学第二版- 相关文献和学术论文以上为《西方经济学(马工程第二版)下(发展经济学)- 教学大纲》的内容概述。
本课程将为学生提供扎实的发展经济学知识和研究能力,希望学生能够积极参与课堂学习和研究项目,以达到预期的学习效果。
西方经济学下册马工程PPT课件
.
24
第三节 国际收入的核算方法
一、生产法 各单位当期生产的增加值
二、支出法 Y=C+I+G+(X-M) 关于支出的一个说明:
三、收入法 Y=C+S+T
.
25
二、支出法
GDP等于购买当期最终产品的总支出。由前面定 义的最终产品可知,对最终产品的总支出包括: (1)居民消费支出C (2)企业投资支出(意愿与非意愿的)I (3)政府购买G (4)开放时,C+I+G中包括支付给外国的(即进 口M),应减掉。同时应加上出口X 所以,用支出法核算的GDP为: Y=C+I+G+NX
总产量也可称为国民收入。其随时间而增加的过程
通常可用下图表示:
.
2
长期增长
周期波动
Y
Y*
Y
时间t
.
3
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1、静态地说,宏观经济学
(1)从总供给(AS)和总需求(AD)两方面说明
实际国民收入Y如何决定。
(2)将实际国民收入Y与潜在国民收入Y*进行比较。
(3)若实际国民收入与潜在国民收入不一致,则找
接税10%,产品市场价格GDP=110元,,但企业
收入NI=100元。所以间接税不属于NI。
.
29
三、从NI到个人收入PI
假定所有国民都在公司制企业中就业和取得收入、 此时,NI首先表现为公司收入。公司: (1)缴纳企业所得税和(2)社会保险税后,(3)再留出未 分配利润,其余的都将分给个人。 此外,个人还可从政府转移中获得收入。 所以: NI-公司所得税-社会保险税-未分配利润+政 府对个人的转移=个人收入PI
二、GDP的定义:P428
西方经济学下册马工程课件
西方经济学下册马工程课件
Contents
目录
导论 微观经济学 宏观经济学 国际经济学 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
导论
01
研究稀缺资源在无限需求和有限供给之间的配置问题,以及如何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
经济学研究对象
既包括微观经济学,也包括宏观经济学,涵盖了从个体经济单位到整个国民经济的研究。
经济学研究范围
供给
生产者在不同价格水平上愿意并能够提供的商品或服务的数量。
需求式为需求量变动的百分比除以价格变动的百分比。供给弹性的计算公式为供给量变动的百分比除以价格变动的百分比。
需求弹性
衡量需求量对价格变动的敏感程度。
供给弹性
衡量供给量对价格变动的敏感程度。
弹性类型
点弹性、弧弹性和区间弹性。
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与范围
通过观察、实验和调查等方法,对经济现象进行客观分析,探究经济现象之间的内在联系。
实证分析
规范分析
数学建模
根据一定的价值判断标准,对经济现象进行规范分析,提出政策建议或评价。
运用数学工具建立经济模型,对经济现象进行数量分析和预测。
03
02
01
经济学的研究方法
研究个体经济单位(如消费者、企业等)的经济行为和资源配置问题,包括价格理论、市场理论等。
研究整个国民经济的总量关系和总体经济运行问题,包括国民收入决定理论、货币银行理论等。
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
宏观经济学
微观经济学
微观经济学
02
均衡数量
在均衡价格下,市场上的需求量或供给量。
均衡价格
使市场达到均衡状态的价格水平。
市场均衡
当市场上的需求量与供给量相等时,市场达到均衡状态。
《西方经济学》(第二版)教学课件-适合一学期课程使用 第十五章 宏观经济政策
© Business school, Chengdu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货币政策工具
马工程?西方经济学?第二版
在实际经济运行中,中央银行应该选择哪种货币政策工具来实现既定的货币政 策目标,需要根据具体的经济状况和金融环境来决定
IS曲线斜率与财政政策效应
财政政策效应
马工程?西方经济学?第二版
➢ 对于正常IS曲线的既定变动,LM曲线越平缓,扩张性财政政策引起的均衡国民收 入增加越多,财政政策效应越大;LM曲线越陡峭,扩张性财政政策引起的均衡国 民收入增加越少,财政政策效应越小。
LM曲线的斜率与财政政策效应
© Business school, Chengdu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政的经济职能、保持整个经济稳定开展为目的的理论。 ➢ 按照功能财政的思想,实施扩张性财政政策,即增加政府支出或降低税率使国
民收入增加的同时,也会减少政府的预算盈余或增加预算赤字。 ➢ 衡量财政政策方向一个方便的测度指标是充分就业预算盈余或赤字。充分就业
预算盈余衡量的是在充分就业的收入水平或潜在产出时的预算盈余。
财政政策效应的大小取决于IS曲线和LM曲线的斜率 在LM曲线不变时,IS曲线的斜率越小,IS曲线越平坦,IS曲线移动对国民收入变 动的影响越小,财政政策效应越小;反之,财政政策效应越大。
r
r1 r0
E1
E0
E2
IS1
IS
O
Y0 Y1
Y2 Y
财政政策的效应
© Business school, Chengdu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2024版西方经济学(第二版)完整整套教学课件
西方经济学(第二版)完整整套教学课件•导论•需求、供给与均衡价格•消费者行为理论目录•生产者行为理论•市场结构理论•分配理论•微观经济政策•宏观经济学概述•总需求-总供给模型目录•经济增长与经济周期理论•通货膨胀与失业理论导论经济学的研究对象稀缺性与选择研究如何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通过选择来满足无限的需求。
生产、分配、交换与消费探讨社会如何组织生产、分配商品和劳务,以及人们如何进行交换和消费。
经济制度与经济发展分析不同经济制度下的资源配置效率及经济发展动力。
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微观与宏观的联系030201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经济学的研究方法实证分析与规范分析01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02个量与总量分析03需求、供给与均衡价格需求理论需求函数与需求曲线需求的影响因素需求的变化与需求量的变化供给理论供给函数与供给曲线供给的影响因素供给的变化与供给量的变化均衡价格的决定与变动均衡价格的形成均衡价格的变动价格机制的作用弹性理论及其应用需求的价格弹性需求的收入弹性和交叉弹性供给的价格弹性弹性理论的应用消费者行为理论效用与偏好的关系消费者的偏好决定了他们对不同商品或服务的效用评价。
偏好越强,则效用评价越高。
效用的定义效用是指消费者从消费商品或服务中所获得的满足程度,是消费者对商品或服务的主观评价。
边际效用递减规律在一定时间内,随着消费者对某种商品或服务消费量的增加,其边际效用(即每增加一单位消费所带来的效用增量)呈现递减趋势。
效用论概述无差异曲线与预算线无差异曲线的定义无差异曲线表示在给定偏好和价格条件下,消费者能获得相同满足程度的两种商品不同数量组合的点的轨迹。
无差异曲线的特点无差异曲线凸向原点,斜率为负,且离原点越远的无差异曲线代表的效用水平越高。
预算线的定义预算线表示在给定价格和收入条件下,消费者能够购买的两种商品的最大数量组合。
预算线的斜率与价格的关系预算线的斜率等于两种商品的价格之比,其位置受消费者收入和商品价格的影响。
西方经济学(第二版)下册-课程教案V2.0
马工程《西方经济学》(第二版)下册教案成都理工大学《西方经济学》教学创新团队2020年3月第九章宏观经济的基本指标及其衡量一、教学目的宏观经济学研究一个经济体的总体表现,而总体经济表现需要用一系列重要指标来解释说明。
刻画总体经济表现最重要的指标应该是总产出或总收入,因此,在对宏观经济运行展开理论分析之前,首先对有关总产出或总收入的指标在统计学上进行了界定。
本章旨在让学生理解国内生产总值的概念,了解宏观经济表现的指标。
本章的教学,使学生熟知宏观经济领域诸如GDP、失业率、通货膨胀率等总量指标。
掌握GDP的内涵及其核算方法,掌握价格水平及其衡量方法,掌握失业的类型,理解与基本指标相关的宏观经济问题。
二、课型:新授课三、课时:第一至四课时四、教学重难点1.用支出法对GDP进行核算。
2.为什么GDP核算在折旧上面包括重复计算。
3.各种投资之间的关系。
4.消费价格指数的编制方法。
5.自然失业率。
五、教学方法课堂讲授与讨论相结合。
六、教学内容1.内容摘要导入案例:1.斯蒂格利茨:如果一对夫妇留在家中打扫卫生和做饭,这将不会被列入GDP的统计之内。
假如这对夫妇外出工作,另外雇人做清洁和烹饪工作,那么这对夫妇和佣人的经济活动都会被计入GDP。
2.德国学者厄恩斯特和美国学者洛文斯在他们合著的《四倍跃进》中对GDP在衡量经济增长中的作用更是提出了诘难。
他们生动地写道:“乡间小路上,两辆汽车静静驶过,一切平安无事,它们对GDP的贡献几乎为零。
但是,其中一个司机由于疏忽,突然将车开向路的另一侧,连同到达的第三辆汽车,造成了一起恶性交通事故。
‘好极了’。
GDP说。
因为,随之而来的是:救护车、医生、护士、意外事故服务中心、汽车修理或买新车、法律诉讼、亲属探视伤者、损失赔偿、保险代理、新闻报道、等等,所有这些都被看做是正式的职业行为,都是有偿服务。
即使任何参与方都没有因此而提高生活水平,甚至有些还蒙受了巨大损失,但我们的‘财富’——所谓的GDP依然在增加。
(2024年)西方经济学马工程全套教学课件pptx
02
生产要素供给
03
生产要素市场
生产要素的供给取决于生产要素 的价格和生产要素所有者的意愿 。
生产要素的需求和供给在生产要 素市场上达到均衡,决定生产要 素的价格和使用量。
2024/3/26
29
工资、利息、地租和利润的决定
工资决定
工资是劳动力的价格,由劳动力的需求和供给决 定。劳动力的需求取决于企业的生产技术和市场 需求,劳动力的供给取决于人口数量、教育水平 、就业意愿等因素。
2024/3/26
16
04
生产者行为理论
Chapter
2024/3/26
17
生产函数
生产函数的定义与性质
描述在一定技术条件下,生产要素的投入与产 出之间的数量关系。
生产函数的类型
线性生产函数、二次生产函数、柯布-道格拉斯 生产函数等。
2024/3/26
生产函数的图形表示
等产量线、等成本线及其在生产要素平面上的移动。
2024/3/26
36
THANKS
研究如何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通过 选择来最大化满足人们的需求和欲望 。
分析市场机制和政府干预在资源配置 和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生产、分配、交换与消费
探讨社会如何组织生产和分配商品和 劳务,以及人们如何进行交换和消费 。
2024/3/26
4
经济学的研究方法
2024/3/26
实证分析与规范分析
01
实证分析研究经济现象“是什么”,而规范分析研究“应该是
第一季度
第二季度
第三季度
第四季度
弹性的概念
弹性是经济学中用来衡 量一个变量对另一个变 量变化的反应程度的一 个指标。在需求与供给 理论中,弹性通常用来 衡量价格变动对需求或 供给变动的反应程度。
西方经济学(马工程第二版)下(宏观经济)-教学大纲
《西方经济学》(第二版)下册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二、课程内容与学时分配表三、课程目标任务及基本要求(一)课程目标任务根据宏观经济学课程所面对的教学任务和职业能力要求,本课程的教学目标为:1.知识目标①掌握宏观经济的基本指标及其衡量;②掌握GDP的核算方法,了解国民经济循环流量图、各种收入恒等式和失业的类型;③掌握短期国民收入决定理论,从总需求变动角度说明均衡国民收入如何决定和产生波动,以及如何向均衡状态调整;④掌握IS-LM模型,在一般物价水平不变假定下,分析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分别达到均衡和变动的条件,以及两个市场同时达到均衡和变动所需的条件,重点是利率的决定以及利率在经济短期波动中的作用;⑤掌握AD-AS模型,掌握总需求曲线和总供给曲线的基本含义及表示,总需求和总供给曲线涉及的基本经济效应、推到、政策变动的影响和不同情况下对总供求产生作用的理论分析;⑥掌握失业和通货膨胀的原因,掌握失业与通货膨胀之间的关系,掌握经济周期理论;掌握开放条件下宏观经济的基本问题的分析方法,能够运用蒙代尔-弗莱明模型分析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在开放条件下的效应;⑦掌握宏观经济政策的目标,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基本手段,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效应;⑧掌握长期国民收入的决定,区分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掌握经济增长的决定因素,了解宏观经济学对境内及增长理论进行的较有影响的研究,掌握经济增长的直接原因和间接原因。
2.技能目标①能运用基本经济变量对宏观经济进行刻画;②理解宏观经济复合市场运行及其相互作用、影响规律,分析宏观经济现象的本质原因和影响;③掌握宏观经济分析基础工具与方法,能对宏观经济政策及其对经济运行结果的影响展开分析;④了解主要宏观经济学派,为今后深入学习宏观经济理论奠定基础。
(二)基本要求本课程重在讲授宏观经济的基本范畴、基本原理、基本方法,以培养起学生对现代经济理论的兴趣和经济学思维,并能掌握基本的经济学分析方法。
西方经济学(马工程)教案-第八章 宏观经济的基本指标及其衡量
第八章宏观经济的基本指标及其衡量
本章教学内容:宏观经济的基本指标及其衡量本章教学重点:的衡量
本章教学难点:收入法和支出法的衡量
本章教学目标:1:会用收入法和支出法衡量理解价格指数的 2.计算了解失业率的概 3.
念
支撑课程目标
本章总课时:3
第八章第一、二、三节国内生产总值、价格水平及其衡量、失业及其衡
量
一、教学内容:宏观经济指标及其衡量
二、教学重点:的衡量
三、教学难点:收入法和支出法的衡量
四、教学目标:1会用收入法和支出法衡量
理解价格指数的 2.计算
了解失业率的概 3.念
五、学时分配:
六、教学过程
七、板书设计
支出法收入法失业率八、教学反思。
马工程-《西方经济学》通识课程教学大纲.doc
熟练掌握:计算各种弹性的方法并 解释结果;需求弹性与收益的关系。
课后习题:6,
9
7
第五节供求分析的应用事例 第六节本章评析
通过本部分的学习,使学生明确均 衡产量和均衡价格的有关基本理论,把 握价格理论的应用。
掌握:支持价格、限制价格的含义; 税收与弹性的关系及价格理论的应用。
课后习题:
1, 2, 3, 5,
6, 11, 12,
15
22
第三节寡头
第四节不同市场的比较
第五节本章评析
通过本部分的学习,使学生明确寡 头垄断厂商均衡的有关基本理论,理解 几种市场结构效率的问题。
掌握:古诺双寡头模型和寡头垄断 竞争的含义;寡头垄断市场的价格领导 模型;卡特尔模型以及寡头垄断市场的 效率。
课后习题:
7, 8, 9, 11,
12, 13, 14,
15, 16
25
第五节资本和利息
第六节本章评析
通过本部分的学习,使学生理解资 本要素价格决定的特点以及如何应用 产品均衡价格理论分析资本要素价格 的决定。
理解:资本和利息的含义。
掌握:资本市场的需求和供给及厂 商的投资决策;资本供给、需求、净现 值的含义;资本市场的均衡;利率水平 的差异。
课后习题:3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29
第三节公共物品和公共资源
通过本部分的教学,旨在使学生理 解市场机制并不能自动实现资源的最 优配置,由于公共物品的生产会导致市 场失灵;从而为政府运用微观经济政策 干预经济运行奠定了理论基础。
了解:公共产品的有关的概念以及 政府采取的相应措施。
理解:公共产品的含义。
马工程《西方经济学》下 第9章 宏观经济学的基本指标及其衡量
美国2011年的需求构成
总量(亿美元)
Per person
15,0877 10,7226 1,9136 3,0297
-5782
4,8204 3,4258 6114 9680
-1847
Percent of total
100% 71.7 12.7 20.1
-3.8
3.支出法
中国外贸依存度:外贸占GDP比重
01
1.增值法
增值法是从生产角度衡量 GDP的一种方法。
基本思想
✓例如:假设一家麦当 劳店以0.5美元的价格 从一个牧场主手里购 买了1/4磅的牛肉,然 后以1.5美元的价格卖 出一个汉堡包。在这 个例子中,麦当劳店 的增值是多少?
求解
概述
通过加总经济中各个 产业的产品和服务的 价值来求得GDP核算 值。企业的增值=企 业产出价值-企业购 买中间产品价值。
1.94% 1.92% 6.63% 8.09% 3.93% 3.09 %
4.绿色GDP:一种新的衡量方法
绿色国内生产总值(绿色GDP,GGDP) =GDP-能源等自然资源消耗-环境破坏
绿色国内生产净值(绿色NDP,EDP) =NDP-能源等自然资源消耗-环境破坏 =GDP-折旧(物质资本损耗) -能源等自然资源消耗-环境破坏
四、与GDP相关的其他指标
国民生产总值
国民生产总值(GNP)Gross National Product,是经济 社会(一国或地区)成员在一定时期运用生产要素所生产的 全部最终产品和服务的市场价值。
GNP的核算遵循国民原则,即凡是本国国民所创造的收入, 不管生产要素是否在国内,都被计入本国GNP中。
净税收 净利息 社会保险税 政府所经营企业的当前盈余 企业当前转移支付 加 个人资产收入 个人接收的转移支付 等于 个人收入(PD) 减 个人所得税和非税支付 等于 个人可支配收入(DPI) 减 个人各项支出 等于 个人储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西方经济学(马工程第二版)下(宏观经济)-教学大纲均衡的条件,以及如何通过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调整国民收入和利率;⑤掌握AD-AS模型,了解价格水平对国民收入和就业的影响,以及如何通过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调整经济运行;⑥了解失业、通货膨胀和经济周期的基本概念和原因,以及宏观经济政策对其的影响;⑦了解开放条件下的宏观经济问题,包括国际收支、汇率、贸易政策等;⑧了解经济增长的基本概念和原因,以及经济增长的影响和政策。
2.能力目标①能够熟练运用宏观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分析和解决宏观经济问题;②能够熟练运用IS-LM模型和AD-AS模型,分析和解决宏观经济问题;③能够熟练运用宏观经济政策工具,分析和解决宏观经济问题;④能够熟练运用经济增长理论和政策,分析和解决经济增长问题。
二)基本要求1.学生应按时参加课堂教学和实验教学,并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实验操作;2.学生应认真研究教材和参考书,掌握宏观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3.学生应熟练掌握IS-LM模型和AD-AS模型,能够分析和解决宏观经济问题;4.学生应理解宏观经济政策工具的基本原理和作用,能够分析和解决宏观经济问题;5.学生应掌握经济增长的基本概念和原因,理解经济增长的影响和政策,能够分析和解决经济增长问题;6.学生应具备一定的宏观经济分析能力,能够独立运用宏观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分析和解决宏观经济问题。
本课程旨在培养学生对宏观经济理论的兴趣和经济学思维,掌握基本的经济学分析方法。
为了达到这一目标,需要掌握以下知识点:1.GDP的内涵及其核算方法;2.均衡国民收入的定义,实现条件和决定公式,乘数的推导和计算;3.IS曲线和LM曲线的推导、斜率和移动,以及均衡国民收入和均衡利率的确定;4.均衡和变动的条件,以及利率在经济短期波动中的作用;5.AD-AS模型的基本含义及表示,总需求和总供给曲线的经济效应、推导、政策变动的影响和不同情况下对总供求产生作用的理论分析;6.失业和通货膨胀的原因,以及经济周期理论;7.开放条件下宏观经济的基本问题的分析方法,XXX模型分析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在开放条件下的效应;8.宏观经济政策的目标,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基本手段,以及长期国民收入的决定因素和经济增长的直接原因和间接原因。
本课程的重点在于IS-LM模型的推导和应用,以及AD-AS模型的理论分析和政策变动的影响。
难点在于对宏观经济理论的深入理解和对马克思主义的评析,需要学生具备扎实的经济学基础和思辨能力。
教学方法上,采用启发式、讨论式、案例分析等教学方法,充分利用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手段,调动学生研究积极性,提高学生对宏观经济学课程基本概念的深入理解。
1)国民收入决定理论的分析思路;2)均衡国民收入的定义;3)消费需求决定理论;4)投资需求决定理论;5)均衡国民收入的实现条件和决定;6)乘数的推导和计算;7)与国民收入决定相关的宏观经济问题;8)本章评析。
2.教学要求了解:国民收入决定理论的基本思路;理解:均衡国民收入的概念、消费需求决定理论、投资需求决定理论、乘数的概念和计算方法;掌握:均衡国民收入的推导过程、实现条件和决定因素、各项乘数的计算方法及其经济含义;能够:分析和解决与国民收入决定相关的宏观经济问题。
教学目的:本章的研究,使学生理解AD-AS模型的基本原理和框架,掌握AD曲线和AS曲线的含义、特性和影响因素,能够分析各种经济政策对国民收入和价格水平的影响,并能够分析经济波动的原因和调整机制。
教学重点和难点:本章的重点是AD曲线和AS曲线的含义、特性和影响因素;均衡国民收入和价格水平的确定;各种经济政策的影响;难点是经济波动的原因和调整机制。
主要教学内容及要求:1.教学内容1)AD曲线的含义和推导、AD曲线的斜率及其变动;2)AS曲线的含义和推导、AS曲线的斜率及其变动;3)AD-AS模型的基本框架和均衡国民收入和价格水平的确定;4)各种经济政策对国民收入和价格水平的影响;5)经济波动的原因和调整机制;6)本章评析。
2.教学要求了解:AD曲线和AS曲线的含义和特性;均衡国民收入和价格水平的确定;各种经济政策的影响。
理解:AD曲线和AS曲线的影响因素;经济波动的原因和调整机制。
掌握:AD曲线的推导;AD曲线斜率的影响因素;AD曲线的变动;AS曲线的推导;AS曲线斜率的影响因素;AS曲线的变动;AD-AS模型的基本框架;均衡国民收入和价格水平的确定;各种经济政策的影响;经济波动的调整机制。
6)短期和长期菲利普斯曲线的区别和内涵;7)滞胀的解释;8)宏观经济周期的定义和特征;9)宏观经济周期的理论解释;10)政策应对失业和通货膨胀的措施。
2.教学要求了解:失业的类型;失业对经济的影响;通货膨胀的类型和成因;菲利普斯曲线的含义和推导;短期和长期菲利普斯曲线的区别和内涵;滞胀的解释;宏观经济周期的定义和特征;宏观经济周期的理论解释;政策应对失业和通货膨胀的措施。
理解:奥肯定律;通货膨胀的影响;宏观经济周期的周期性和不确定性;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对失业和通货膨胀的影响。
掌握:失业率的计算方法;菲利普斯曲线的斜率和移动;通货膨胀的控制措施;宏观经济周期的阶段和特征;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的实施方式和效果。
蒙代尔-弗莱明模型的基本思想;固定汇率制度下财政、货币和贸易政策的效应;浮动汇率制度下财政、货币和贸易政策的效应;国际金融三元悖论。
掌握:国际收支平衡的计算方法;汇率的计算方法;汇率制度的选择;蒙代尔-弗莱明模型的应用;固定汇率制度下政策的实施方式;浮动汇率制度下政策的实施方式;国际金融三元悖论的解释。
教学目的:本章的研究,使学生了解经济增长的基本概念和特征,掌握经济增长的测度方法,了解经济增长的影响因素及其作用机制,熟知经济增长的模型和政策,能够运用生产函数模型和经济增长模型分析经济增长的影响因素和政策效果。
教学重点和难点:本章的重点是经济增长的基本概念和特征;经济增长的影响因素及其作用机制;经济增长的模型和政策;难点是生产函数模型的推导;经济增长模型的运用;技术进步的测度方法。
主要教学内容及要求:1.教学内容1)经济增长的基本概念和特征;2)经济增长的测度方法;3)经济增长的影响因素及其作用机制;4)生产函数模型;5)经济增长模型;6)技术进步的测度方法;7)经济增长的政策。
2.教学要求了解:经济增长的测度方法;经济增长的影响因素及其作用机制;技术进步的测度方法;经济增长的政策。
理解:经济增长的基本概念和特征;生产函数模型的推导;经济增长模型的运用。
掌握:经济增长的影响因素和政策效果;技术进步的作用机制;经济增长模型的应用;经济增长的政策措施和效果。
教学目标:本章旨在让学生了解国际间经济增长的差异、经济增长的决定因素和基本模型,并能够应用简单的经济增长模型分析基本的经济增长问题。
教学重点和难点:本章的重点在于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的含义、经济增长的源泉、新古典增长模型和促进经济增长的政策。
难点则在于新古典增长模型的基本思想及其应用。
主要教学内容及要求:1.教学内容1)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的关系;2)国家间收入水平差异的衡量;3)经济增长的基本问题;4)经济增长的决定因素;5)新古典增长模型及其应用;6)内生增长理论;7)增长核算方程及经验估算、影响经济增长的因素;8)促进经济增长的政策分析:以创新驱动战略为例;9)本章评析。
2.教学要求了解:国家间收入水平差异及其衡量、增长核算方程、促进经济增长的政策;理解:经济总产量、人均产量和人口增长的增长率之间的关系、新古典增长模型的基本假定、思路、稳态条件和结论、内生增长理论的基本模型、两部门模型、影响经济增长的因素和经济增长理论的应用;掌握: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的关系、经济增长的基本问题、经济增长的直接原因和根本原因、应用新古典增长模型解释收入差异和增长率差异、资本的黄金律水平及其经济学条件。
四、课程教学的有关说明本课程课内外学时比例为1:2,平均周学时为4-6学时。
1.本课程自学内容及课时:本课程自学内容为第十二章至第十六章的部分内容。
第十二章至第十五章中,失业和通货膨胀、菲利普斯曲线、国际收支与汇率、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工具等内容与其他课程存在交叉重复,为避免与前序和后续课程的重复研究,课堂教学应结合培养方案的安排,对于已经研究过的内容以自学为主,对后续研究的重复内容作适当讲授。
自学课时为60学时。
2.课内题课的安排及课时:课后作业6-8次,课堂练4学时,平时作业和课堂练分数是平时成绩的主要依据。
3.采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内容:本课程全部内容采用多媒体授课,课堂练考虑采取创学手段进行。
4.对学生能力培养的要求:本课程旨在介绍宏观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致力于训练学生建立一个经济学的思维方式,用以解释周围的世界,指导我们的日常决策。
宏观经济学是研究国民经济系统总量的学科,主要关注一国经济系统的国民产出总量、价格总水平和就业水平等因素的分析,以及这些总量是如何决定的。
此外,它还研究如何使一国的总产出达到最大值,即潜在水平或充分就业水平;探究制约一国国民产出增长的主要因素、增长规律以及长期增长趋势中为什么会呈现出周期性波动。
同时,研究决定一般物价水平的因素,以及它在较长一段时期内发生通货膨胀或通货紧缩的原因和稳定物价的政策。
在开放经济条件下,宏观经济学还要研究如何兼顾国内目标和国际收支目标。
本课程的研究能帮助学生全面系统地把握宏观经济学的总体内容、主要结论和应用条件;了解宏观经济运行的基本规律和政府经济主体的行为方式,认清政府的作用及其局限。
同时,学生可以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正确地认识宏观经济学,吸收宏观经济学XXX的分析方法和政府干预市场机制运行的正确看法。
通过本课程的研究,学生还可以初步培养运用宏观经济学的基本方法、思维方式分析和解决我国市场经济运行中存在的各种经济问题的能力,为进一步研究其他专业知识打下坚实的基础。
在研究中,学生需要重点把握每一个主题的经济学思想,并适应其内在的严谨逻辑,培养良好的经济学思维惯,并熟悉经济学常用的几种表述语言(如几何图形、数理等)。
此外,关注经济时事热点、参与社会实践、培养思考的惯也是提升理解、分析与应用能力的重要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