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高考语文一轮复习高考文学类文本阅读专题练习及答案解析

合集下载

文学类文本阅读练习及答案解析

文学类文本阅读练习及答案解析

2024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文学类文本阅读练习及答案解析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魔鬼(节选)莫泊桑这个农民面对大夫,站在临终女人的床前。

床上的老太婆很平静,她认命了,但神志还清醒,望着两个男人,听他们交谈。

她快要死了,但并不抗争,她已经活到九十二岁了,她的寿数已尽。

七月的阳光,从敞开的门窗投射进来。

田野的气味,也随着灼热的熏风涌进屋里。

大夫提高嗓门说道:“奥诺雷,您不能丢下您母亲一个人,她这种状态,随时都可能过去!”这农民愁眉苦脸,反复说道:“可我还得把麦子收回来,撂在地里的时间太长了。

现在正逢好天气。

你说呢,妈妈?”可是,大夫却火了,跺着脚说道:“你真是个畜生,你给我听着,我不准你这么干,明白吧!如果今天,你非得收回小麦不可,那就请拉佩太太来……”这个农民又高又瘦,动作迟缓,心里正七上八下,拿不定主意,他既害怕大夫,又酷爱节俭,因而犹豫再三,反复盘算……拉佩太太是个老太婆,专给人熨衣服,还为本村和周围一带人家看守死者或临终的人。

她像头年的苹果,满脸皱纹,而生性狠毒。

奥诺雷•本唐走进她家,见她正在调靛蓝水,好为村里的妇女染细布皱领。

他招呼一声:“嘿!您好,拉佩大妈,一切都如意吧?”大妈朝他转过头去,答道:“还可以吧。

您家呢,都好吧?”“唔!我嘛,倒挺顺心的,可是我母亲,快要不行了。

”“您母亲不行了?”“对,我母亲不行了。

”“您母亲怎么啦?”“她快翻白眼儿了!”她突然以同情的语气问道:“怎么到了这一步了?”“大夫说她挺不过下午。

”“那她肯定就不行了!”张老师的语文工作室(ID:PeterZhangEdu)奥诺雷还犹豫不决,他想不出要说什么,就干脆开门见山:“您去守护我母亲,一直到咽气,您向我要多少钱?您也清楚,我根本不是有钱的主儿,连一个女佣的工钱都付不起。

正因为这样,我那可怜的母亲太操劳,太累了,才卧床不起。

别看她九十二岁了,干起活儿来还像个十岁的孩子。

她那身子骨,谁也比不了!……”拉佩太太一本正经地解释:“有两种价钱:若是有钱人家,那就白天四十苏,夜晚三法郎(一法郎等于二十苏);其他人家,白天二十苏,夜晚四十苏。

2024版新教材高考语文全程一轮总复习第二部分现代文阅读专题二现代文阅读Ⅱ文学类文本阅读复习任务群一

2024版新教材高考语文全程一轮总复习第二部分现代文阅读专题二现代文阅读Ⅱ文学类文本阅读复习任务群一

这女人编着席。不久,在她的身子下面就编成了一大片。她像坐在 一片洁白的雪地上,也像坐在一片洁白的云彩上。她有时望望淀里, 淀里也是一片银白世界。水面笼起一层薄薄透明的雾,风吹过来,带 着新鲜的荷叶荷花香。
探究类试题的内容是有疑难的,甚至是有争议的。即答题指向 1.多元性 不是单一的,是多向的;不是单层次的,是多层次的,考查考
生对文本的多元解读和多层理解。
试题的答案不是唯一的,甚至不是规定的,目的在于考查考生 2.发散性 “能否发现作品的丰富内蕴和深层意义,是否对作品有独到的
感受和创造性理解,是否具有批判质疑的能力”等。
(4)从人物 与主题的
角度分析
思考情节安排是否符合人物性格特征和发展、变化的轨迹, 是否切合时代特征和环境,是否有利于丰富或深化主题。
答题规范: ◎表述自己的观点(合理)——从文本情节引述论据分析——从文本 叙事形式上分析——从写作时代特点、主题的表达、人物形象的塑造 分析,阐明自己的观点。(总—分式) ◎表述自己的观点(不合理)——从文本情节上分析——从文本叙事 形式上分析——结合现实分析,阐明自己的观点。(总—分—总式)
什么是文学性?这个问题似乎很难回答,因为一切文学作品都具有 文学性。那么,小说的文学性又指什么呢?它是指运用形象的语言、 精巧的结构、曲折的情节等各种各样的艺术手法来反映生活、表达情 感。尽管这种说法不一定人人都认可,但“文学性”的基本因素还是 能达成共识的,如虚构的形象、语言、结构、技巧、手法等一些形式 要素。当然,也包括作家在对生活进行艺术加工的其他手法,如典型 化等。
(一)虚构性与真实性 虚构是小说的本质特征,甚至是小说的灵魂。没有虚构,就没有小 说。虚构的特质是想象、夸张、怪诞和荒谬。小说家是专业“说谎 者”。小说是一种想象的艺术,它经由想象所显示出的那个世界是一 个相对独立于现实的虚构世界,它绝然有别于我们置身其中的这个触 手可及的现实世界。小说中的真实不能只局限于现实里业已发生的事 情;小说中的真实是一种想象和虚构的真实,是一种真实的谎言。小 说最终要表达的不是某种事实,而是一种具有审美魅力的真实。艺术 的真实固然与生活的真实有关,但艺术的真实绝不等同于生活的真实。 小说即便写的是历史或广为流传的故事,也可以进行再创造甚至是虚 构。

2024届新高考高三一轮复习语文试题卷及答案解析

2024届新高考高三一轮复习语文试题卷及答案解析

2024届新高考高三一轮复习语文试题卷及答案解析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至5题。

材料一:从春秋末期到战国时代,孔子仅仅是一个夫子。

夫子是什么呢?一个老师。

当时他的影响不是很大。

到了汉代,“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地位提高了;从汉到唐略有提高,唐代给孔子封了个“文宣王”;到了宋代,在文宣王前面加了“至圣”二字;到了元朝,地位有所下降;到了明朝,叫“至圣先师”;到了清朝,把历代称赞孔子的最好称呼全集中起来了:“大成至圣文宣先师孔子”。

可是好景不长,五四运动打倒孔家店,又到谷底了。

而今天,是个直线上升的状态,孔子的学说在今天受到很多人的尊重和推崇。

今天为什么这么多人学国学、学孔子、学《论语》?其实主要原因是目前处于社会转型时期,主流价值观不是很明显,甚至变化幅度非常之大,所以人们自然而然地转向我们古老的智慧,去寻求一种能够持久地指导我们心灵和行为规范的东西,孔子可以说是中国人的行为举止、价值体系的总设计师。

今天的祭孔和过去的祭孔不同,往昔祭孔是希望孔子的光环能造就一个礼乐并举的盛世,而今天的祭孔是要弘扬儒学中理想的道德观、秩序化的社会和谐观,以及礼与仁相为表里的教育观。

今天我们不会将孔子重新罩上神的外衣,对孔子最准确的评价是:他是一位伟大的往哲。

现在国学虽然比较热,但是公众对它的接受程度还是比较低,它是一个小众化的东西。

我们要把国学更好地继承下去,让它变成一个大众化的东西,而不仅仅是局限于文化人之间的讨论。

中国过去的封建社会,科举考试是动员了全国所有的知识分子专注地研究这一门学问,从幼儿就开始,到最后功成名就。

这样的时代和条件已不复存在了,所以我们对儒学的教育方法,如果采取过去那种方式,我认为是愚不可及的。

除去功利心,反而可以真正返本归元地继承我们祖先的文化精髓。

时代在前进,文化在发展。

我们面临的是一个大的转型时代,这个转型不仅包括社会制度,也包含科技的研究。

2024 届高三语文新高考一轮复习刷题卷(六)(含答案解析)

2024 届高三语文新高考一轮复习刷题卷(六)(含答案解析)

2024届高三语文新高考一轮复习刷题卷(六)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奥尔巴赫的巨著《摹仿论》谈到荷马史诗与《旧约》故事在文体上的差异。

他说荷马的叙述完整而周到,各种事件都发生在前景,连接紧密,表述从容,什么都不隐瞒;《旧约》故事则朝着一个目标发展,只突出对人物行动有用的部分,其余则任其模糊不清。

这跟两者所描写的人物的身份有关:荷马写的是上层社会的生活,《旧约》的对象则不分阶级。

这不正是《红楼梦》与《水浒传》在写法上的区别吗?《红楼梦》像荷马史诗,事无巨细,皆刻画无遗,工笔细描,笔笔都勾连开去;《水浒传》像《旧约》故事,删繁就简,一气呵成,朝一个目标进发,只突出聚光灯下的行动,其余都模糊成背景。

这是因为两者所反映的社会生活形态有显著不同。

大观园是岁月静好,现世安稳,作者乃耽于文字的声色,讲究细节的丰缛与感官的华美;而梁山泊则险象环生,杀机四伏,说话人线条比较粗放,常有“说时迟,那时快”的强烈动感。

举两个例子说明。

《水浒传》写端王赵佶赴驸马王诜的府上宴饮,《红楼梦》写贾宝玉到冯紫英家中饮宴,都涉及皇亲国戚,都是宴饮时上洗手间,也都有赠人礼物的事,正好可以对参。

《红楼梦》里,宝玉出席解手,蒋玉菡随了出来。

宝玉见蒋玉菡妩媚温柔,心中十分留恋,问他戏班中有一个叫琪官的在哪,可惜无缘得见。

蒋玉菡笑道,就是我的小名儿。

宝玉连称幸会——将一个玉玦扇坠解下来,递与琪官……琪官接了,笑道:“……我这里得了一件奇物,今日早起方系上,还是簇新的,聊可表我一点亲热之意。

”说毕撩衣,将系小衣儿一条大红汗巾子解了下来,递与宝玉,道:“这汗巾子是茜香国女国王所贡之物,夏天系着,肌肤生香,不生汗渍。

昨日北静王给我的,今日才上身。

若是别人,我断不肯相赠。

二爷请把自己系的解下来,给我系着。

”宝玉听说,喜不自禁,连忙接了,将自己一条松花汗巾解了下来,递与琪官。

《红楼梦》里的礼物,从来就没有简简单单送出去和收进来的,比如这两条汗巾。

文学类文本阅读—2024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探究高考真题(含答案)

文学类文本阅读—2024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探究高考真题(含答案)

文学类文本阅读【高考真题】(2023·全国乙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

长出一地的好荞麦曹多勇这年里,德贵最后一次来种河滩地已是腊月里。

这期间,他先后种过一次黄豆,两次绿豆,两次麦子,庄稳还是颗粒无收。

这情况,德贵还有岁数更大的犁都没经历过。

儿子儿媳说这怪气候叫厄尔尼诺现象,德贵不听这道理,骂天,说这是要绝人啊!大河湾土地分两种:一种在围堤坝里,淮河水一般淹不掉,是大河湾人赖以生存的保障;另一种地在堤坝外,无遮无拦地紧疾淮河,一年里能收季麦就不错了,秋季天都荒着——这地叫河滩地,也叫荒地,大河湾只德贵一人秋季天还耕种河滩地。

村人说德贵,那点河滩地还能结出金豆豆、银豆豆?德贵家人也说德贵,年年秋季天见你河滩地种呀种呀种,可临了收几次?德贵先是不愿搭理话,落后才说,俺见河滩地长草就像长俺心口窝,痛得夜夜睡不着觉呀!河滩地位于村东两里地,德贵村东里出了庄,赶头牛,扛张犁,沿河堤一直往东去。

人老,牛老,犁也老。

牛老,蹄迈得很迟缓,远处里还以为牛是站堤坝上不动弹。

人老,老在脊梁上,肩上挂一张犁,侧斜身显得更佝。

犁呢是犁铧小,犁把细,还满身裂出一道一道暗裂纹,像老人手上脸上的皱纹皮。

牛前边领,德贵后面跟,牛缰绳牵连他们俩,一副懒懒散散的模样,弄不清是德贵赶牛,还是牛牵德贵。

至河滩地头,德贵说一声“吁——”,牛停下蹄,瞪一对大牛眼瞧德贵。

德贵下堤坝往河滩地里走,牛也侧转身头低屁股撅,挺住蹄缓下堤坝追德贵。

关键时才分出牛还是受人支配着。

德贵没有即刻套牛犁地,他知道牛跟自己还有犁都得歇息喘口气,犁榫眼松,趴德贵肩“吱呀、吱呀”一路不停歇地叫。

德贵说犁,俺知道你榫眼咧着嘴,不湿润湿润水,你准散架。

牛嘴也“吧嗒,吧嗒”扯黏水吐白沫。

德贵说牛,俺知你嗓子眼冒着火,得去淮河里喝个饱。

于是,德贵、牛和犁三个老货径直朝淮河走去,牛饮水,人喝水,犁干脆丢河里。

德贵喝几口水站起身,骂犁,你个老货还真能憋气呢;骂牛,你个吃草的家伙能站俺上游饮水?淮河水这会儿还温温顺顺躺河床里,波浪一叠压一叠有条不紊地浪过来又浪过来。

2024版新教材高考语文全程一轮总复习第二部分现代文阅读专题二现代文阅读Ⅱ文学类文本阅读复习任务群二

2024版新教材高考语文全程一轮总复习第二部分现代文阅读专题二现代文阅读Ⅱ文学类文本阅读复习任务群二

走出城,人家稀少了,景象也就更宽阔了,也听到好多地方的流水 声了,看不到洗衣人,却听到洗衣人的杵击声,而那一片山,那红崖, 那岩石的纹理,层层叠叠,甚至是方方正正的,仿佛是由人工所垒成, 没有云,也没有雾,崖面上为太阳照出一种奇奇怪怪的颜色,真像一 架金碧辉煌的屏风,还有瀑布,看起来像一丝丝银线一样在半山里飞 溅。我看着眼前这些景物,虽然手里还握着一只温嫩的小胖手,我却 几乎忘掉了我的小游伴。而她呢,她也并不扰乱我,我想,她不会关 心到眼前这些景物的,她心里大概只想着到橘子林去。
“等着吧,等橘子熟了,等一个晴天的日子,我就领你来看看了。” 这地方阴雨的日子真是太多了,偶然有一次晴天,就令人觉得非常稀罕, 简直觉得这一日不能随便放过。小孩子对于这一点也应该是敏感的,于 是她就这样问我了。去吗,那当然是要去,并不是为了那一言的然诺, 却是为了这一股子好兴致。
我们走到了大街上。今天,真是一切都明亮了起来,活跃了起来。石 头道上的水洼子被阳光照着,像一面面的镜子;女人头上的金属饰物随 着她们的脚步一明一灭;挑煤炭的出了满头大汗,脱了帽子,就冒出一 大片蒸气,而汗水被阳光照得一闪一闪的。天空自然是蓝的了,一个小 孩子仰脸看天,也许是看一只鸽子,两行小牙齿放着白光,真是好看。 小岫自然是更高兴的,别人的高兴就会使她高兴,别人的笑声就会引起 她的笑声。可是她可并没有像我一样关心到这些街头的景象。她丝毫没 有驻足而稍事徘徊的意思,她的小手一直拉着我向前走,她心里一定是 只想着到橘子林去。
猖神庙的小,也点出猖神世俗性的一面。 B.猖兵画花脸后显得有地位,而“我”天生的脸面反而不算什么,这个
对比表达了“我”对猖兵的羡慕之意。 C.“仿佛一朵花已经谢了”,这个比喻写猖兵的“奇迹”不再,也写
4.本文的童趣往往通过细节体现出来,请指出三处这样的细节并简 要分析。

2024届高三语文第一轮专项分层复习真题练习——新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含解析)

2024届高三语文第一轮专项分层复习真题练习——新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含解析)

2024届高三语文第一轮专项分层复习真题试卷练习——新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现代文阅读I)【2023年新高考全国I卷】(一)现代文阅读I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对素食者和肠胃疾病患者来说,藜麦的发现是一个奇迹。

藜麦不含麸质,富含镁和铁,比其他种子含有更多的蛋白质,包括人体无法独自生成的必需的氨基酸。

美国宇航局宣布,藜麦是地球上营养最均衡的食物之一,是宇航员的理想之选。

产于安第斯山的藜麦有一个令西方消费者神往的传说:印加人非常重视藜麦,认为它是神圣的,并且称之为“万谷之母”。

不过,藜麦的爱好者却通过媒体发现了一个令人不安的事实。

从2006年到2013年,玻利维亚和秘鲁的藜麦价格上涨了两倍。

2011年,《独立报》称,玻利维亚的藜麦消费量“5年间下降了34%,当地家庭已经吃不起这种主食了,它已经变成了奢侈品”。

《纽约时报》援引研究报告称,藜麦种植区的儿童营养不良率正在上升。

2013年,《卫报》用煽动性标题提升了人们对这个问题的关注度:“素食者的肚子能装下藜麦令人反胃的事实吗?”该报称,贫穷的玻利维亚人和秘鲁人正在食用更加便宜的“进口垃圾食品”。

《独立报》2013年一篇报道的标题是“藜麦:对你有利--对玻利维亚人有害”。

这些消息传遍了全球,在健康饮食者之中引发了一场良心危机。

在社交媒体、素食博客和健康饮食论坛上,人们开始询问食用藜麦是否合适。

这种说法看似可信,被许多人认可,但是经济学家马克·贝勒马尔等人对此则持保留意见。

毕竟,藜麦贸易使大量外国资金涌入玻利维亚和秘鲁,其中许多资金进入了南美最贫穷的地区。

几位经济学家跟踪了秘鲁家庭支出的调查数据,将种植且食用藜麦的家庭、食用但不种植藜麦的家庭和从不接触藜麦的家庭划分为三个小组。

他们发现,从2004年到2013年,三个小组的生活水平都上升了,其中藜麦种植户家庭支出的增长速度是最快的。

农民们正在变富,他们将这种新收入转化为支出又给周边民众带来了好处。

2024版新教材高考语文全程一轮总复习第二部分现代文阅读专题二现代文阅读Ⅱ文学类文本阅读复习任务群二

2024版新教材高考语文全程一轮总复习第二部分现代文阅读专题二现代文阅读Ⅱ文学类文本阅读复习任务群二

【必备知识学习】
物象特征概括三角度 (1)把握物象特征 (2)了解物象与其所指向的象征意义之间的相似点 (3)分析物象对于表现主旨的意义和作用
活动 学会思维,追求满分
典例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根河之恋
根河是鄂温克人【注】的母亲河。 春天,根河从厚厚的冰层中泛起春潮,河的巨大生命力迸发开来, 它推去坚冰,欢快地伸展腰肢,向远方而去。这破冰时节的河水才是 它真正的本色,纯真清洌,水晶一般透明。这条源自大兴安岭的河, 原本的名字“葛根高勒”,正是清澈透明的意思。在一个个春天的日 子里,根河回到童年,回到本真,然后再一次次丰满成熟,将涓涓乳 汁流送给两岸的万千生物。
美好的自然景观离人们远了,迫近的却是自然灾害:地震、泥石流、 旱涝、反常气候。这是自然的另一面。其实自然从来就没有远离我们, 无论身居都市还是乡村,我们一样在自然的大怀抱中。包括人也是自然 的一部分,人类所有的城市、政权、宗教、文化文明,都建立在一个最 大的自然——大地之上,苍天之下。它动一动身,这一切便都不存在。 但它厚爱着我们,不会轻易动身。我们却常常忘记承载我们的大地,护 佑我们的苍天。
〖即练即悟〗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题。 蚯蚓 汤正启
位卑而低级的蚯蚓,好像总在睡觉,以静止和沉默来对付世上的一 切动乱——蚯蚓总是最后的胜利者,因为古老的土地是它们的荫庇。 以泥土为食,蚯蚓真是一个天才,也是一个智者。你想想,世界上的 哪一种生命不是终身都在为嘴而忙?战争、弱肉强食,都是为一个肚 子啊。泥土是它的食物,也是它的粪便;泥土穿过了蚯蚓的身体,蚯 蚓也穿越了泥土。与大地浑然一体,这是蚯蚓的土性吗?
安排方面 相关情节,从而成为全文的线索,物象兼有使结构更加严谨
思考。 的作用。

2024届高三语文新高考一轮复习刷题卷(六)答案解析

2024届高三语文新高考一轮复习刷题卷(六)答案解析

2024届高三语文新高考一轮复习刷题卷(六)答案·解析--答案速查--1—3 BDC 6—7 CD 10 BEI 11—12 AD 15 B--详细解析--一、现代文阅读(一)现代文阅读Ⅰ1.B【关键能力】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

【题目详解】A.“每一物事都推动故事情节发展”有误。

文中是“每一物事总是勾连起故事的发展”可见,“勾连起”而不是“推动”。

C.“取决于作者的创作风格”有误。

文中是“文字的繁简都是服务于总体需要的”,可见,文字的繁简不取决于作者的创作风格,而是服务于总体需要。

D.“对比论证”有误,应为类比论证。

故选B。

2.D【关键能力】本题考查学生对原文相关内容的推理和判断的能力。

【题目详解】D.“可见作者认为”有误。

文中引用顾随的话,表明的是顾随对《水浒传》文笔的赞叹,进而引出作者对《红楼梦》境界的赞美。

故选D。

3.C【关键能力】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

【题目详解】C.是用自然环境描写暗示社会环境,不符合本文“繁与简”的观点。

故选C。

4.①内容:以“粗中之细,菩萨境界”来阐明《水浒传》的写作特点,以“细中之细,是佛境界”来阐明《红楼梦》的写作特点。

以菩萨和佛的比较来突出“细中之细”更难能可贵,从而有力的证明了上文“曹雪芹的境界似乎又更高了”的观点。

②效果:引用他人观点,丰富文章内容,使文中论证客观、真实,更具有说服力。

【关键能力】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中重要句子的作用的能力。

【题目详解】根据“若换了另一个角度,曹雪芹的境界似乎又更高了”“《红楼梦》的世界更接近于我们今天绝大多数人所认知的那一个:人物牵扯在各种各样的关系之中,说话和行动都得注意他人的感受,不能由着自己的性子”“大观园里都是规训了的社会人,不像山寨水泊中人,只凭自然驱使”可知,马鸣以“粗中之细,菩萨境界”来阐明《水浒传》的写作特点,以“细中之细,是佛境界”来阐明《红楼梦》的写作特点。

文学类文本阅读(含解析)2024 届高中语文一轮复习

文学类文本阅读(含解析)2024 届高中语文一轮复习

文学类文本阅读(含解析)2024 届高中语文一轮复习文学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

文本一:套不住的手赵树理白云岗公社大磨岭大队有个教练组,是高级社时期成立的,任务是教初参加农业生产的人学技术,两个做活质量最高的老农民当教师,陈秉正兼任组长,王新春兼任副组长。

组长陈秉正已经是七十六岁的老人了,按惯例,这样大岁数的人本来早就不该参加主要劳动了。

大队成立了敬老院,经过评议,请陈秉正老人退休入院。

这老人只进去了三天,就觉着只做那些揭麻皮、拣棉花之类的轻微劳动,有气力没处使,自动要求出院,依旧当他的教练组长。

他教人做活,不但要求规格,而且要教架势。

他先做榜样,让徒弟们在一边跟着看。

他一边做一边讲,往往要重复讲十几遍,然后才让大家动手,他跟着看。

因为规律太多,徒弟们记着这样忘了那样,有时候腰太直了,有时候步子乱了,有时候下锄没有计划……陈秉正不住口地提醒着这一个,招呼着那一个,也常常随时打断他们的工作重新示范。

徒弟们练架势练得累了,陈秉正便和他们休息一阵子,也招呼相隔八九段梯田下边的沟岸上的副组长王新春。

陈秉正一见王新春过来,就伸出手来和他握手,王新春却常是缩回手去躲开。

王新春比陈秉正小十来岁,和陈秉正很友好,就是怕和他握手,因为被他握住像被钳子夹住那样疼。

陈秉正的手确实和一般人不同:手掌好像四方的,指头粗而短,而且每一根指头都展不直,里外都是茧皮,圆圆的指头肚儿都像半个蚕茧上安了个指甲,整个看来真像用树枝做成的小耙子。

王新春对周围的青年人说:“没有那两只手,咱们现在种的这教练场恐怕还是荒坡哩!这些地都是他老哥和咱们现在的大队长他们父子俩一头一头剜开、一条堰一条堰垒起来的。

"一次,有个年轻人练架势练得不耐烦了,说:“怨不得我们学不会,谁让我们没有长那样一双手哩!”陈秉正一本正经地说:“是叫你们学成我这手,不是叫你们长成我这手!不是开山,我这手也长不成这样;不过上辈人把山都开了,以后又要机械化了,你们的手用不着再长成这样了!"一九五九年冬天,儿孙们为了保护老人那双劳苦功高的手,给他买了一双毛线手套,老人戴好了握了握、伸了伸说:“还好!”说罢,卸下来交给儿媳妇说:“暂且给我放过去吧!"儿媳妇说:“爹!你就戴上走吧!到地里手不冷?”老人说:“在沟里闸谷坊,戴上它搬石头不利落!"说着就放下走了。

2023-2024学年新高考高三一轮复习语文试题卷含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新高考高三一轮复习语文试题卷含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新高考高三一轮复习语文试题卷含答案解析一、非连续性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诺贝尔在遗嘱中规定,文学奖颁发给“文学家,他曾在文学园地里创作出富有理想主义的最杰出的作品”。

诺贝尔文学奖无法脱离政治的影响,在某种意义上,其最突出的偏向恰恰是其政治趣味。

两次世界大战期间,诺贝尔文学奖评奖委员会身不由己地奉行了一种——“中立国”的政策。

文学奖获得者大多来自北欧和一些较小的民族国家,他们在政治立场上保持中立,文学成就显得平庸,缺乏独树一帜的创新和探索。

在对待苏联作家时,瑞典文学院的政治趣味显得更为褊狭。

五名获奖者为蒲宁、帕斯捷尔纳克、肖洛霍夫、索尔仁尼琴、布罗斯基,除了因文学性而获奖的肖洛霍夫之外,要么是“流亡者”,要么是“叛徒”,要么是持不同政见者、三人流亡异国,一位拒绝流亡却选择了自我放逐。

1964年,萨特发布拒绝受奖的声明,批评诺贝尔文学奖在冷战中偏向西方阵营,或对东方阵营的叛逆者或“理想主义者”青睐有加。

材料二:印度文学巨匠泰戈尔于1913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其获奖的《吉檀迦利》是一部献给神的颂歌集。

他无限崇敬的神,是以博爱为核心的人道主义思想的化身。

泰戈尔一生都在思考神、自我和自然界三者之间的关系。

在《吉檀迦利》中,泰戈尔正是用西方近代资产阶级的信仰标准——自由、平等、博爱——来包装印度传统宗教的神,其实质是他的以人为本的宗教。

这里面包含了与大自然的和谐感和与万物的亲近感。

瑞典文学院在颁奖词中说,泰戈尔诗歌里“充满了为全人类所理解的真正的人性”。

“这位诗人的动机之一是在努力调和人类文明的两极分化;这种两极分化的状态乃是我们当今世界的特征。

”众所周知,泰戈尔获奖时,欧洲正处于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前夜,而时代的语境正是寻找救世良方、解除欲来之危机。

诺贝尔文学奖评委会在很大程度上是考虑到这一点的。

奈保尔的文化身份是特殊的。

他是印度高种姓婆罗门的后裔,却远离了印度文化的大氛围:他出生在特立尼达,但对这个曾被西班牙和英国先后殖民过的岛国的贫瘀的历史文化并不认同:他接受了英国教育并定居此地,但又无时不在一种“中心”(殖民地)和“边缘”(宗主国)感觉之间徘徊。

高考语文一轮专项复习练习卷-2024年语文考前模拟卷一(原卷版和解析版)

高考语文一轮专项复习练习卷-2024年语文考前模拟卷一(原卷版和解析版)

2024年高考语文考前模拟卷01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框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框。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贫困作为一种古老的经济现象,同时也是一种古老的文化,是一个典型的现代性问题。

传统社会相对现代社会来说物质匮之、生产效率低下,但物质的匮乏造成的贫困现象与贫困文化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

贫困文化是贫困群体所拥有的一种亚文化,当这种文化沁入到了这个民族成员的血液和灵魂之中,就具有很强的韧性。

当前,中国消除了延续几千年的绝对贫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并进入了后小康时代虽说物质条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而一种嵌入到民族心理中的适应文化却没有发生相应的变化、并且形成了一种无形的巨大阻力,制约着整个后小康时代社会经济的发展,增大了相对贫困治理的难度。

西方传统文化中基督教文化是一种主流,基督教将“贫困”作为一种“恶”的文化,希望用“慈善”的方式来消除这种“恶”,中国古代占主导地位的是儒家伦理文化,而儒家伦理奉行的是一种“善”文化,并且通过官方正统的教化渠道使“善”文化成为主流。

儒家思想家将“贫困”作为一种“善”,主张用“节欲”的方式来对付“贫困”,甚至将“贫穷”作为一种“美德”来进行歌颂。

被统治者用来作为治国指导思想的儒家文化,将“贫穷”作为正统的意识形态,并将其颂扬为一种美好境界。

几千年来中华民族就浸淫在对贫困的这种认识和熏陶中。

“贫困”即“美德”,成为一种精神鸦片,“安贫乐道”的“贫困文化”和“贫困观念”根深蒂固地植入了中华民族的灵魂和血液中。

中国本土宗教“道教”在对待“贫困”的观念上,甚至比儒家的“贫困伦理”文化有过之而无不及。

2024 届高三语文新高考一轮复习刷题卷(三)(含答案解析)

2024 届高三语文新高考一轮复习刷题卷(三)(含答案解析)

2024届高三语文新高考一轮复习刷题卷(三)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中国从先秦开始,就有一个“文”的传统,也存在着一种独一无二的、往往被学界忽视的散文“原型”——文化的“天人合一”。

散文的这种精神话语,主要体现在几个层面:其一,自由无待,随物赋形。

庄子是这方面的代表人物,他把用于表现“散木”“散人”之“散”,即表现“无用”的语言形式称为“卮言”。

而他的散漫无拘束的文章形式和超拔的想象,表现的正是他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散文精神。

其二,崇尚自然,物我合一。

庄子反对以人为中心的功利主义态度,主张“丧我”“弃知”“物化”。

因此,他认为文章应“以寓言为广。

独与天地精神往来而不敖倪于万物”(《庄子·杂篇·天下》)。

其三,诗性智慧。

这也是构成中国散文精神内涵的一个重要方面。

诗性智慧,它的前提是“诗性”,是创造性、想象性和审美性的融合;而智慧是对于知识的反思和超越,也是一种滋润僵硬知识和理论的调和剂。

其四,是“造气”“造势”之内功。

曹丕在《典论·论文》里说:“文以气为主”,以后的文论家又将“气”引申为“气势”。

所谓“气势”,指文学作品尤其是散文所表现出的一种充盈流转的精神活力,是以作者的气质、才性、习染、志趣、德操等主体精神因素为支撑的风骨底气,呈现在散文中则是作者的精神气象。

上述四方面的“原型”精神,就是中国散文传统精神元气的标识,也是散文文体内在的张力。

强调文人“言志”的情趣,弘扬散文的“休闲”功能,也是中国传统“言志”散文理论的一大特色,这一特色实质上是强调散文“寓教于乐”中“乐”的维度,即强调让读者在审美体验和审美感受中获得陶冶、教化和愉悦。

“言志”散文的“寓教于乐”,自然在某种程度上包含着“载道”的功能,但与“载道”散文比较起来,更侧重于发挥“休闲”的功能。

于此,不论是古代在仕与不在仕的士大夫,还是现代的散文家和文论家,可谓是灵犀相通,都注重以诗文自乐,以诗文交流而互娱。

2023-2024学年新高考高三一轮复习语文试题含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新高考高三一轮复习语文试题含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新高考高三一轮复习语文试题含答案解析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1934年,曹禺发表其成名剧作《雷雨》,此时距中国话剧诞生不足30年。

茅盾曾评价:“当年海上惊雷雨。

”《雷雨》的出现成为中国话剧走向成熟的标志。

此后曹禺又创作了《日出》《原野》《北京人》《家》等剧作,这些脍炙人口的戏剧名作,蕴含了丰富深刻的精神内涵,具有经久不衰的艺术魅力。

它们不仅被译成英、法、俄、西班牙等多国文字,而且常演常新,此外还被改编为电影、电视剧、舞剧、京剧、评弹等多种艺术形式。

那么,曹禺戏剧的文化传播力和影响力从何而来?曹禺走上戏剧创作之路,与他在南开新剧团阅读《易卜生全集》的经历有关,更与他个人的生命体验相关。

他说,“写《雷雨》是一种情感的迫切需要”。

曹禺笔下的人物和故事,都是他所熟悉的。

曹禺称写作为“心血”,正因心血的滋养,让他的戏剧具有了生命的能量。

他曾告诉老伴李玉茹,在《雷雨》成稿之前,他已反复写了很多场景和片段,不满意就重写,以致废稿塞满了床底。

由此可见,优秀的创作者,是时代生活作用于心灵并在艺术的熔炉里锻造而成的。

曹禺是五四新文化运动之后崛起的一代剧作家,深受现实主义戏剧的影响。

他关注现实,也注重艺术的旨趣。

他描写现实,却不拘泥于写实,表现出对发展趋向充满理想主义的憧憬。

《日出》中漫天红霞里回响的雄壮夯歌,《北京人》中愫方、瑞贞奔向自由的步伐,都是沉郁、幽暗背景中绚丽的曙光,是对现实生活的诗意化、寓言化表达。

曹禺的一些戏剧素材对今天的观众而言,不仅没有接受障碍,反而形成了一种恰如其分的审美距离、一份可以品评的人生况味、一方渴望进入的意象丛林。

这是因为,剧中人与今天的观众依然能产生某种精神连接、情感共鸣。

《雷雨》中繁漪“最雷雨的性格”里对爱情的渴求、对自由的向往,《北京人》中愫方隐忍而哀静的目光,《家》中瑞珏弥留之际对于飞雪的怅望,那种情感的张力直达人们心灵最柔软的地方。

2024届高三语文新高考一轮复习刷题卷(四)附答案

2024届高三语文新高考一轮复习刷题卷(四)附答案

2024届高三语文新高考一轮复习刷题卷(四)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盛唐气象最突出的特点就是朝气蓬勃,而这也是盛唐时代的性格。

它是思想感情,也是艺术形象,在这里思想性与艺术性获得了高度统一。

有人认为只有揭露黑暗才是有思想性的作品,这是不全面的,应该说属于人民的作品才是有思想性的作品,而属于人民的作品不一定总是描述黑暗的。

如屈原最有代表性的作品《离骚》,给我们最深刻的印象是强烈追求理想、追求光明的性格形象,很少具体描述黑暗面。

当然追求光明就会与黑暗面形成敌对,这原是矛盾的两面;作者究竟是带着更多黑暗的重压,还是带着更多光明的展望来歌唱,这在形象上是不同的,这事实上正是一个时代精神面貌的反映。

盛唐气象正是歌唱了人民喜爱的正面的东西,反映了时代中人民力量的高涨,这是盛唐气象所具有的时代性格特征。

它是属于人民的,是与黑暗力量、保守势力相敌对的,这就是它的思想性。

盛唐时代是一个统一的时代,是一个和平生活繁荣发展的时代,它不同于战国时代生活中那么多的惊险变化,因此在性格上也就更为平易开朗。

《楚辞》比《国风》复杂得多、曲折得多,而唐诗则与《国风》更为接近。

这一深入浅出而气象蓬勃的风格,正是盛唐诗歌所独有的。

李白的《将进酒》:“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五花马,千金袭,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如果单从字面上看,已经是“万古愁”了,感情还不沉重吗?然而正是这“万古愁”才够得上盛唐气象,才能说明它与“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伦然而涕下!”(陈子昂《登幽州台歌》)的气象可以匹敌,有着联系;才能说明盛唐的诗歌高潮比陈子昂的时代更为气象万千。

我们如果以为“白发三千丈”“同销万古愁”仅仅是说愁之多,愁之长,也还是停留在字面之上,更深入理解,会发现这个形象的充沛饱满,这才是盛唐气象真正的造诣。

李煜的《虞美人》:“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2024高考语文一轮复习高考文学类文本阅读专题练习及答案解析

2024高考语文一轮复习高考文学类文本阅读专题练习及答案解析

2024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高考文学类文本阅读专题练习及答案解析一、新课标卷地区选做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三木小记梁衡“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

”物人相通,世界是一个有机体。

所以才会见物思情,由物及理;才有艺术,才有哲学,才有朱子格物、达摩面壁。

其实,我们不一定行万里、读万卷,只要稍微留心身边的一草一木,它就会对你微笑,开示出一点什么道理。

在院里遇见一株桃树本来,这院里的树都是为美化环境而栽的,有很多碧桃,只为看花,不为结果。

但今天从楼下路过时竟发现了一株果实累累的桃树,我怀疑是园林人进货时混进了一株真身。

它像一匹溜出了马厩的野马,逃脱了平时果园里整形、压枝之类的管束,身心舒畅,红果满枝头。

龚自珍在《病梅馆记》里惋惜那些天真烂漫的梅花,被扭曲绑扎成奇形怪状的盆,大哭三日,发誓要将它们全部松绑,放归大地,正是此意。

昨夜风雨,桃子落了一地,我随便捡起一颗便是蜜汁横流,尝了一口,一下勾起小时候的山野记忆。

怕有半个多世纪没有邂逅过这种味道了。

七分甜,二分酸,还有一分难言。

因为平常吃的桃子都是商店里买来的,多是反季节的温室大桃,就算是应季的桃子,未热时就摘了下来,留出了运输的时间,等到了你的嘴里,白马非马,已不是原来的味道。

这桃子经过化肥农药的变性,加上路途遥远的疲劳,还有冷藏后的冻馁,它在强颜欢笑,以一个疲惫之身来满足你的口腹之欲。

只不过因为你没有尝过最本真的桃子,便以为就是这个样子。

而眼前的这一树桃,既不是供人赏花的碧桃,也不是作为商品培养的肥桃。

它回归自然,吸取泥土之香,承受日月之华,酿造出了一颗颗真桃、原桃。

正当那些桃液饱满,薄薄的皮都快要被撑破时,恰好来了一个幸运的我,看到了它们。

原来世界上的事物,千好万好,自然最好;千变万化,美在一刹。

最甜的瓜在地头,最好吃的桃在树下,蓦然回首忽相遇。

抬头看见一丛荆条这是一个干部大院。

我每天散步时要经过一个小坡。

坡顶上长满了凌霄、迎春、连翘、樱花、牡丹、玉兰,都是些富贵之木。

2024年高考语文现代文一轮专题复习小说阅读专题训练(含解析)

2024年高考语文现代文一轮专题复习小说阅读专题训练(含解析)

2024年高考语文现代文一轮专题复习小说阅读专题训练(含解析)小说阅读专题训练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上钩〔美〕G.亚历山大詹卡西先生一边吃着早餐,一边看着当天的晨报。

“亲爱的,有什么惊人的报道吗?"詹卡西太太正忙着往面包上涂果酱。

她总是嫌女仆露茜涂得不好,而自己动手会使丈夫感受到双重的爱。

“拉斯维加斯又发生一起惊人抢劫案,失主被劫十七万美元。

歹徒如何得手,原因尚不明……”“先生,太太,有个陌生客人要见你们。

"露茜走进餐厅,打断了詹卡西先生的念报声。

詹卡西太太嚷道:“这人真没教养,这种时候来拜访人。

别让他进来,谁担保他不是劫匪。

”说着干脆把一团果酱塞到嘴里去。

露茜说:“我让他在外面等,他问我们有没有丢了钱。

"詹卡西先生说:“请他进来吧。

”说着擦擦嘴,站起来往外走去。

詹卡西太太瞪大了双眼:“你丢了钱?你居然不告诉我,你这天杀的!"可她丈夫已经出去了。

等到詹卡西太太来到客厅时,一个人正把一捆钞票递给她丈夫。

陌生人说:“我揣摩着就是你们遗失的,只有像你们这样住得起阔气房子的人,才会有这么一大笔钱。

”下面的对话詹卡西太太没有仔细听,她在费劲地猜想着丈夫从哪里来的这笔钱。

这太可怕了,丈夫居然对自己不忠实!而且这陌生人居然会送回来,按照报纸的说法,他可以当选为今年拉斯维加斯头号傻瓜……直到陌生人向他们告别,她才从沉思中清醒过来。

送走了客人,她一言不发,等着丈夫的解释。

詹卡西先生陪着笑脸道:“对不起,亲爱的。

昨天公司给了我一笔奖金,可是我丢了,所以我不敢告诉你。

现在难道不是上帝的旨意吗?钱回来了。

"詹卡西太太这才转怒为喜,高兴地把钱点了一遍,锁进了保险柜。

可是到她独自喝下午茶的时候,心里又嘀咕起来。

有哪个公司会发这么大一笔奖金?足足1万元啊!一贯马大哈的詹卡西太太这次却出人意料地细心起来,她决定请私家侦探社帮一下忙。

一个星期后,报告送到了詹卡西太太手中:詹卡西先生循规蹈矩,没有外遇,只是找了几次一个在警局谋生的老同学鲍勃喝酒;他所在的公司没有发过任何奖金。

06 小说形象的塑造手法-2024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之文学类文本阅读(全国通用)

06 小说形象的塑造手法-2024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之文学类文本阅读(全国通用)

年份 卷别
篇名
设问方式
新高考
"下田去吧,儿子"这个段落,写
全国Ⅰ 《给儿子》 出了多重的身心感受。请加以梳理

概括。
2023
全国甲 卷
《机械的诗旅途 随笔之一》
本文在写“机械的诗”时写到工人 ,请简要分析二者之间的内在联系 。

全国乙 卷
《长出一地的好 荞麦》
文中画线部分的描写,人、牛、犁 浑然一体,这种艺术效果是如何营 造出来的?请简要赏析。
太阳已经出来了。阳光淡淡地洒在他的脸上,他无力地睁开了眼,深深 地吸了口气,说:“老黄,痛——啊!”
汗珠映着阳光,晶亮晶亮的。我觉得自己的眼睛仿佛被这晶亮的反光刺 得发痛,一滴咸咸的东西滚下来,流到了嘴角上。
(有删改)
(一)人物形象塑造手法、特点题
(1)[改编]文章是如何塑造老胡这一人物形象的?请结合文本一简要分析。
现,有着重要的烘托 作用;②更好地展现 人物的内心世界、
楼梦》中对林黛玉进贾府时的肖像描写;也可 精神状态。
以是对某一局部的重点刻画,如鲁迅在《祝福》
里对祥林嫂眼神的描写。
手法
动作 描写
阐释
作用
是对人物在典型环境中的行为动作进行描写
的手法。典型的动作描写,不仅要写出人物在 ①直接体现人物的
特定情势下的行动,还要写出人物以何种独特 的方式完成这个动作。如《林教头风雪山神
文本一: 支队政委(节选) 王愿坚
我做了一个梦,梦见我像是负了伤,正在爬一个崖头,怎么也爬不上去。 忽然,老胡来了,他变得跟棵老黄松似的,又高又大,伸出小葵扇那么大的一只 手,拉住了我……一睁眼,可不是,我的手正在他手里攥着呢。
见我醒了,他把我的手捏紧了,突然问我:“老黄,我求你个事成不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4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高考文学类文本阅读专题练习及答案解析一、新课标卷地区选做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三木小记梁衡“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

”物人相通,世界是一个有机体。

所以才会见物思情,由物及理;才有艺术,才有哲学,才有朱子格物、达摩面壁。

其实,我们不一定行万里、读万卷,只要稍微留心身边的一草一木,它就会对你微笑,开示出一点什么道理。

在院里遇见一株桃树本来,这院里的树都是为美化环境而栽的,有很多碧桃,只为看花,不为结果。

但今天从楼下路过时竟发现了一株果实累累的桃树,我怀疑是园林人进货时混进了一株真身。

它像一匹溜出了马厩的野马,逃脱了平时果园里整形、压枝之类的管束,身心舒畅,红果满枝头。

龚自珍在《病梅馆记》里惋惜那些天真烂漫的梅花,被扭曲绑扎成奇形怪状的盆,大哭三日,发誓要将它们全部松绑,放归大地,正是此意。

昨夜风雨,桃子落了一地,我随便捡起一颗便是蜜汁横流,尝了一口,一下勾起小时候的山野记忆。

怕有半个多世纪没有邂逅过这种味道了。

七分甜,二分酸,还有一分难言。

因为平常吃的桃子都是商店里买来的,多是反季节的温室大桃,就算是应季的桃子,未热时就摘了下来,留出了运输的时间,等到了你的嘴里,白马非马,已不是原来的味道。

这桃子经过化肥农药的变性,加上路途遥远的疲劳,还有冷藏后的冻馁,它在强颜欢笑,以一个疲惫之身来满足你的口腹之欲。

只不过因为你没有尝过最本真的桃子,便以为就是这个样子。

而眼前的这一树桃,既不是供人赏花的碧桃,也不是作为商品培养的肥桃。

它回归自然,吸取泥土之香,承受日月之华,酿造出了一颗颗真桃、原桃。

正当那些桃液饱满,薄薄的皮都快要被撑破时,恰好来了一个幸运的我,看到了它们。

原来世界上的事物,千好万好,自然最好;千变万化,美在一刹。

最甜的瓜在地头,最好吃的桃在树下,蓦然回首忽相遇。

抬头看见一丛荆条这是一个干部大院。

我每天散步时要经过一个小坡。

坡顶上长满了凌霄、迎春、连翘、樱花、牡丹、玉兰,都是些富贵之木。

一年一年,秋有红叶春有花,一团锦绣无尽时。

有一天,我突然发现坡顶上还有一丛荆条树。

它黄褐色的枝干钻出地面,紧紧地吸抓在坡塄上。

叶扁而薄,花小而碎,跻身在这些华木荣花之间显得很不协调。

让我吃惊的是它的枝条。

按常规应该只有筷子或者手指般粗细,它却有一握之粗,十分强壮。

大概是它特别能吃苦的山野基因突然遇到了水饱肥足的条件,便发育得格外硕壮。

可惜它生错了地方,这个院里几乎没有人认识它。

荆条是一种最普通的野生灌木。

八岁以前我生长在农村,放学后的一项任务就是上山割荆条。

背回家后连枝带叶弯成手臂粗、半尺长的“荆条把”、晒干备用。

它枝细叶干,木坚而韧,是引火的好材料。

放入炉膛里再加上几铲子煤,投进一根火柴,拉几下风箱,就火苗狂舞,呼呼有声。

这时,袅袅炊烟起,饭菜满院香,是农家最享受的时刻。

当然它还有其他用途,即制作生产工具和生活用品。

大到屯粮的粮仓、盖房的篱笆、担土送肥的箩筐,小至孩子们的背篓、灶台上插筷子用的插兜。

还有一个特殊的用途,就是充当乡村教师手中的教鞭。

它挺直细长,无论是敲着黑板认字还是敲哪个顽皮学生的脑壳,都很应手。

这都因了它柔韧、刚劲、能伸能屈的个性。

后来,在书里读到了“负荆请罪”这个成语,对荆条又有了新的认识。

廉颇持功自傲,与蔺相如争名斗气。

而相如则以国事为重,处处屈身相让。

一日,廉颇突然觉悟,便背着一把荆条去向蔺相如请罪,本是准备让对方用荆条抽身来解气的,但这荆条并没有派上用场。

相如连忙将廉颇扶起,宽容大度地唱了一出将相和。

荆条虽没有抽在廉颇的背上,却抽在了千万人的心上,在史书上留下了深深的一痕。

从此,“负荆请罪”成了谦诚自责、光明磊落的象征。

我每天还是照旧走过这个斜坡去散步,但是自从发现了头顶上方的这丛荆条,每过其下,总有一种上悬一把达摩克利斯之剑的味道,会仰头向它行一个注目礼,有时还要发一会儿呆。

散步的人们仍是围着那些华贵的牡丹、玉兰拍照留念,少有人注意到这丛卑微的荆条,也叫不出它的名字。

然而它劲枝挺立,紫花低垂,静静立于华木之中,不以出身山野而自卑,却因曾登临庙堂而益刚,昂首坡上,威仪四方。

我独爱这荆条出瘠贫而益增其坚,入富贵而不改其韧,梁条绕指可亲可近,长干如鞭,威严自重。

它来自山野,以布衣之身而执公卿之责;它植根青史,铜干铁枝尽显纯朴绵长的古风。

小摊上的实心竹一日逛街,见竹一节,拇指粗细,三寸之长,拈之沉沉,并不空心。

问之为何物,曰“实心竹”,不觉大奇。

向来说竹,“未出土时先有节,便凌云去也无心”。

从未听过有什么实心之竹。

后来查资料才知道,有竹之初本来也是实心,在山间与它木竞争,追探阳光,拔身比高,为节省体量,减少自重,渐成空心。

为保结实,便每隔尺许生一竹节,遂成现在这个模样。

这就是达尔文说的,万物总是向最完善处进化。

竹虽进化,但它不忘初心,留下了少许原始的实心之竹,藏在深山人未识。

现在随着旅游商品的开发,它逐渐显身于世。

竹本有许多可爱之处,现又加一实心之奇,不由人不动心。

现在摊上卖的实心竹是供人把玩的,类似人们手中转的核桃、玉件。

但我觉得这节实心竹远比珠宝古玩更珍贵。

你想,它为史前的孑遗之物,体积虽小却珍如恐龙。

这三寸之物凝聚了一个物种的进化史,包含了竹子的前世今生。

我取一根在手,润滑清凉,抚之如玉,嗅之如兰,古意悠远,初心依旧,色泽照人,于是买了几支。

我和摊主说,他现在卖的只是裸竹,可依竹之虚实两性,于其身刻两行字:虚心待人人人归,实心做事事事成。

如此,游人买去,无论做纪念品还是赠送大小人物、政商民等,皆合口味。

一握在手把玩乾坤,滋养精神,定能增价十倍。

摊主听了,喜不自禁。

我说:“待明年再来,买你的有字之竹。

”(《光明日报》2023年8月11日,有删减)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在文章开头作者提到,“我们不一定行万里、读万卷”,意思是只要留心身边的事物就会有人生的收获,没必要四处奔走,苦读诗书。

B.在写院子里的那株桃树时,作者通过写龚自珍在《病梅馆记》中的做法,来表达对现在因园林美化而对植物造成伤害的担忧与愤慨。

C.干部大院里的荆条,让作者想起来儿时上山割荆条的经历,以及荆条的特殊用途,既丰富了文章内容,又体现了荆条的个性。

D.小摊上的实心竹部分,作者让摊主在实心竹上刻字,既符合竹子虚实两性的特点,又契合自己的审美意趣,最主要的是可以给摊主增收。

2.下列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第一部分在写院子里的桃树的时候,将院子里一株果实累累的桃树比作一匹溜出了马厩的野马,脱离管束自然舒畅。

B.文章引用“未出土时先有节,便凌云去也无心”,意在表明竹子空心是对环境适应的进化,实心竹虽令人称奇,却少了凌云之志。

C.本文语言畅达自然,典雅凝练,在文字背后随处可见作者智慧的哲思与感悟,充满了深刻思想,而非简单的抒情与表白。

D.本文通过先后写了院子里的桃树、干部大院的荆条和小摊上的实心竹,看似随意散漫,实则突出主题,凸显文章形散神聚的特点。

3.梁衡曾表示大自然给人的赐予有两种:一是物质,二是精神。

请结合全文分析作者在写景状物中融入了哪些人生思考与感悟。

4.言之无文,行而不远。

请结合文本中第二部分“抬头看见一丛荆条”,赏析其语言的表达技巧。

二、全国卷地区选做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林海雪原(节选)曲波杨子荣同志现在已是满脸青灰,头发长长,满脸络腮胡子,看来真叫人害怕。

这是他为了尽力使自己像个土匪,特别是要使自己像他所扮演的那个角色,要使自己的习惯、作风、气派都与那人毕肖。

他已经做了三天的艰苦的演习。

为了去掉他五六年的人民解放军老战士的习惯,他不得不狂练着土匪的习气,竟像一个着魔的人,比手划脚,晃头甩臂,哼着淫调,嘟哝着暗语黑话。

总之,他一心只想着他的任务:“从现在起你不是杨子荣同志,而是惯匪胡彪。

”他现在已在向着他的目的地前进。

他骑着许大马棒的那匹马,通过一带灌木林:“我也需要吃饱一点,好应付可能发生的一切。

这一切很可能在今天就要开始。

”想着,他从饭袋里,掏出冻得像石头一样的高粱米饭团。

也没有生火烤,咔嚓咔嚓地啃起来。

啃两口饭团,再吃两口雪团,他一面咀嚼一面想,忽然扑哧一声笑开了。

原来他瞅着他这身全套的土匪装束,又联想到多日没洗没刮的脸,心想一定也难看得一塌糊涂。

突然正在吃着草料的马,一阵乱声嘶叫,接着便是乱刨乱踢。

它两只恐怖的眼睛直望着西北方丛林,频频地回头望着杨子荣,好像求救似的。

接着它四腿弯弯,抖颤得站立不住了,看着就要绝望地倒下去。

突然一声巨吼,灌木丛中扑出一只大个的东北虎,张着利牙,竖着尾巴,一冲一冲地向马扑来。

虎尾扫击着灌木丛,咧咧乱响,震得雪粉四溅。

马被吓得不刨也不踢了,垂着头两眼死盯着扑来的恶敌,从鼻子里发出低沉的哀鸣。

杨子荣还是头一次看到活老虎,离得又这么近。

又是来吃他的马,这突然来的惊恐,使他气喘不安,心怦怦地乱跳,手中的枪也随着他的心有些抖颤。

虎一冲一冲地向马扑过去,离得已经很近了。

“得赶快下手,这匹马不仅是我的快腿,主要是我的身份证,失了它就等于失掉了身份证。

”想着,他用力地把身体贴紧树干,把匕首用力向树上一插,把枪架在匕首上,克服了枪身的抖动,他压住了紧张的呼吸,从虎的侧面,瞄准了虎头。

他满有把握地一扣扳机,糟极了,一颗臭子儿,没打响。

杨子荣唰的一声抽出大肚匣子,向虎哗的一梭子。

老虎只是一惊,在地上打了个滚,显然又没打着。

它发现了树背后的杨子荣,便来了一阵凶狂的示威,吼声震得全山回响,尾巴像条巨大的鞭子,打得地下雪尘四扬,连蹦两个高,显得更凶恶,向杨子荣直扑过来。

老虎把前爪向地下一按,准备它最后的一扑。

“好机会!”杨子荣当的一枪,打中了老虎的一只前腿。

这一扑它没有扑到应有的距离,可是离杨子荣只有三四步远,老虎一声狂吼,直立两只后腿,张开血盆似的大嘴,迎面扑向杨子荣。

杨子荣就在这一瞬间,枪口对准了虎嘴,当的一枪,枪弹通过口腔,从脑盖骨穿过,老虎仆卧在雪地上,只有一条尾巴乱绞了一阵,死去了!杨子荣一阵轻松的喜悦,擦了擦额上的冷汗,得意地自言自语道:“有意思,要去威虎山,半路上又过了个‘景阳冈’。

”但他又想:“这个虎怎么处理呢?送回小分队吗?已是不可能的事。

带到威虎山去吗?这只大虎又太笨了。

我这次虽是去献礼的,可是所有礼物的一分一毫也不能为匪徒所得,我给予他们的只是他们的覆灭。

怎么办呢?只有埋起来,深深地埋在雪底下,等剿完座山雕【注】再取下山去。

”想到这里,他一股分外的高兴涌上心头,顿时全身涌出了力气。

他正要弯腰去拖虎,忽然在西北虎来的方向,传来了叽叽咕咕的说话声。

杨子荣最初不相信自己的耳朵,以为是过度紧张后发生的耳鸣。

可是这语声越来越近,他便蹲下身子,顺树空向语声处窥望,发现在林深处有五个人向这里走来,他顿时心一翻腾。

“这一定是威虎山的匪徒了,他们是撵虎而来呢,还是听到我的枪声而来呢?”一阵激烈的思索,使他全身有些紧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