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工业园区的建设与构建模式及存在问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态工业园区的建设与构建模式及存在问题

生态工业园区的建设与构建模式及存在问题

摘要:生态工业园区是依据清洁生产要求和循环经济理念及工业生态学原理设计、建立的一种新型工业园区。文章综述生态工业园区的概念,并介绍了国内外工业园区的发展状况,重点指出我国生态工业园区的建设及构建模式,并提出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为我国发展循环经济和生态工业区的建设提供指导意义。关键字:生态工业园区;建设;构建模式;问题;

1.前言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取得了举世公认的伟大成就,但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完全转变“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难循环、低效率”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仍然属于从资源到产品再到废弃物的传统模式,还没有形成从资源到产品再到资源的循环经济模式。在这个过程中,我国与大多数发达国家相同,也经历了“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大量废弃”的传统经济模式和“先污染,后治理”的环境保护理念盛行的阶段,这种发展模式的后果是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换取经济的发展。这种传统粗放的发展模式在经济发展初期已发挥到了极致,而现在已经成为制约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这种发展方式使得资源不断枯竭,环境不断被污染。

针对上述发展现状,在20世纪90年代,我国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目标。生态工业园区正是随着我国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决策的契机发展起来的。生态工业园是继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新技术开发区之后我国的第三代产业园区。它与前两代工业园的最大区别是: 以生态工业理论为指导,着力于园区内生态链和生态网的建设,最大限度地提高资源利用率,从工业源头上将污染物排放量减至最低,实现区域清洁生产[1]。

2.生态工业园区概述

生态工业园区(EIP)是指按照循环经济理念、工业生态学原理及清洁生产要求来规划和建设的产业园区。在生态工业园区内, 企业成员之间可以通过副产物和废物交换, 物质、能量和水的逐级利用以及基础设施共享等手段来实现园区整体环境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双赢[2]。

生态工业园是实现生态工业和工业生态学的重要途径,它通过工业园内物流和能源的正确设计,模拟自然生态系统中“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的循环途径,形成企业间共生网络,一个企业的废物成为另一个企业的原材料,企业间能量及水等资源的梯级利用。通过分析园区的物流和能流,可以模拟自然生态系统建立产业生态系统的“食物链”和“食物网”,形成互利共生网络,实现物流的“闭路再循环”,达到物质和能量的最大的利用,在这样的体系中,不存在着“废物”。因为一个企业的“废物”,也是别一个企业的原料,因此可望基本实现整个体系向体系外的零排放。由此可见,生态工业园区的企业由一系列制造型企业和服务型企业组成的。成员企业通过协同管理资源和环境而寻求环境经济和社会效益的增长。生态工业园的目的是,在环境影响最小化的同时,改进成员企业的经济效益。

生态工业园中存在很多企业,企业之间存在着各种各样的复杂关系,上游企业成为下游企业的供应商,包括原料供应商、设备供应商、服务提供商和投资公司等。按照生物链的关系,它们可以分为生产者企业、消费者企业和分解者企业,它们之间通过副产品交换、资金和人才的交流为纽带相互联系在一起,在园区内实现材料、能源和水的循环流动,相互依赖、相互促进,从而形成一个闭环系统。当园区内的企业发展到一定的数量和规模,园区内的资源将不再是沿着单一的链条流动,各种链条之间的相互交叉和结网将会成为一种普遍现象,一家企业可能同时处于几个链条的交点,进而在生态工业园内形成工业共生网络。

生态工业园中最具代表性的工业共生网络运作模式主要有4 种[3]:依托型工业共生网络; 平等型工业共生网络; 嵌套型工业共生网络; 虚拟型工业共生网络。

以铜陵循环经济工业试验园为例[4]。试验园以冶金化工、纺织印染、铜延伸加工为主导产业,以铜陵有色金属集团控股有限公司(含冬瓜山铜矿、有色硫酸厂、有色球团厂等) 、铜陵方圆化纤有限公司等企业为重点企业,构建生态工业系统,以实现资源在区域范围内的循环流动。在综合考虑政策、产业及资源状况的基础上,规划建立4 条生态产业链:以硫精砂综合利用为起点、有色集团硫酸厂为核心的硫化工产业链,以铁精砂综合利用为起点的冶金产业链,以粘胶短纤

生产为起点的纺织服装产业链,以回收社会废旧铜为起点的铜延伸加工产业链。

3. 国内外工业园区发展现状

3.1 国外生态工业园发展现状

目前世界已建成100 多个生态工业园区,主要分布在一些发达国家,如丹麦、美国、加拿大、日本等,发展中国家主要有泰国、印度尼西亚、菲律宾、纳米比亚、南非等。20 世纪90 年代以来,生态工业园区开始成为世界工业园区发展领域的主题。

迄今为止,发展较为成熟的生态工业园区是丹麦的卡伦堡( Kalunborg) 生态工业园区,也是世界上最早的生态工业园区。该园区以发电厂、炼油厂、生物制药厂和石膏板生产厂4 家企业为核心,通过贸易的方式把其它企业的废弃物或副产品作为本企业的生产原料,建立工业横向耦合和代谢生态链关系,最终实现园区的污染“零排放”。其中,燃煤电厂位于这个循环经济系统的中心,对热能进行了多级利用,对副产品和废物进行综合利用。电厂向炼油厂、制药厂及全镇居民提供发电产生的余热蒸汽,由此关闭了镇上3500 座燃烧油渣的炉子,并减少了大量烟尘和二氧化硫的排放;将其除尘脱硫的副产品工业石膏,全部供应附近一家石膏板厂作原料;同时将粉煤灰出售,供生产水泥和筑路使用。炼油厂和制药厂也实施了清洁生产改造,将炼油过程中的火焰气供石膏厂干燥使用,在降低能源使用量的同时减少了火焰气的排空;将炼油脱硫产生的稀硫酸供给附近一家硫酸厂,将脱硫气供电厂燃烧发电。卡伦堡生态工业园还进行了水资源的循环利用,炼油厂的废水经生物净化处理后通过管道供电厂作发电冷却水,每年可减少新鲜水用量70 万吨,也使园区减少了25% 的需水量[5-6]。

美国目前上是世界上生态工业园区建设最好的国家之一,所建立的生态工业园区也基本代表着世界的先进水平,为其他国家生态园区的建设提供了很多的可借鉴之处。美国自20 世纪70 年代开始建设生态工业园区,至少有40 个社区建立了生态工业园区项目。其根据运行模式,大体可分为三类:一是虚拟生态工业园区,如布朗斯维尔生态工业园。它并不严格要求其成员企业在同一地区,而是通过计算机模型、数据库交换建立起成员间的物料或能量联系。虚拟生态工业园可以省去一般建园所需的土地及设备购置费用,避免进行大量的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