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单说说肠系膜淋巴结炎中医的防治
肠系膜淋巴结炎
肠系膜淋巴结炎肠系膜是腹膜的一部分,包在小肠和大肠的外面,把肠连接在腹腔的后壁上。
科学研究认定肠系膜是人体消化系统的器官,目前尚未完全明确肠系膜的具体功能。
淋巴结是身体里的净化器将淋巴液过滤,产生淋巴细胞。
淋巴细胞是在病原体侵入身体时候,可以进行免疫作战的细胞。
身体排出淋巴细胞进入主要作战阵地,导致病发部位出现肿胀增生。
两军细胞交战场面激烈,“战死”的两军细胞作为牺牲品陆续排出体外,这时候就会出现炎症反应。
位于浅表部位的淋巴结就会增大,被人摸到。
如颈部、颌下、锁骨上窝、腋窝、腹股沟等位置最容易摸到。
肠系膜淋巴结沿肠系膜动脉及其分支分布,位于深层,所以不易被人发现。
说的简单点,肠系膜淋巴结炎就是肠系膜发生了病原体侵袭,身体正在大作战。
(能够作战说明身体的免疫功能正常哦~)因为儿童肠胃功能尚处于发育阶段,相对比较脆弱,细菌或病毒等病原体易于侵入,造成局部淋巴结肿大。
中医则认为“肠系膜淋巴结炎”是寒气凝滞在肠胃的一种表现,平时凉性食物过多,或者是滥用蒲地蓝、蓝岑口服液等清热药或者抗生素等导致脾胃虚寒,经常出现腹痛,尤其肚脐周围痛。
儿童感冒、发烧出现腹痛,这是病邪传到了肠,只要治好感冒增强脾胃功能,腹痛也就随之而解。
中医讲求“治本”,日常进行儿童推拿保健,提高肠胃功能,增强身体免疫力,症状自然会消失。
如果是因寒导致腹痛,按揉一窝风40分钟,外劳宫50下。
一窝风(手掌背侧腕横纹中点)外劳宫(手背侧,当第2、第3掌骨之间,掌指关节后约0.5寸处)如果是因热导致腹痛,清胃50下,退六腑50下,四横纹50下。
如果是因热导致腹痛,清胃50下,退六腑50下,四横纹50下。
清胃经(大鱼际桡侧赤白肉际,掌根至拇指根)退六腑(前臂尺侧,从阴池至肘)四横纹(从食指到小指指根与掌相接的横纹中央)如果因积食导致的腹痛,清胃50下,八卦穴50下,四横纹50下。
肠系膜是腹膜的一部分,包在小肠和大肠的外面,把肠连接在腹腔的后壁上。
科学研究认定肠系膜是人体消化系统的器官,目前尚未完全明确肠系膜的具体功能。
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的中药治疗
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的中药治疗小儿易感腹痛(肠系膜淋巴结炎)方-----刘启廷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是引起小儿急慢性腹痛的原因之一,临床表现为脐周隐痛或痉挛性疼痛,在疼痛发作间隙症状较轻,伴见食欲减退,甚至恶心、呕吐、发热、腹泻或便秘等消化系症状病变。
常反复发作,据其特点及伴随症状,结合小儿生理病理特点,辨证病位在脾及肠胃。
小儿形气未充,卫外功能不足,易于感触外邪,脾常不足,易聚湿生痰,复感外邪,邪壅气滞,痰气交阻,结于腹部,“不通则痛”,则生此病。
治宜益气固表,补脾实卫,通络散结,消肿止痛。
方用小儿易感腹痛方。
方药组成:黄芪15克,炒白术8克,防风3克,板蓝根6克,白芍5克,炮山甲2克,蜈蚣1条,甘草3克。
水煎2次混合,分2~3次温服。
功效:益气固表,补脾实卫,解毒散结,消肿止痛。
调护:平素要注意增强小儿体质,预防感冒,不吃生冷、不卫生和不消化食品。
服用中药最好坚持一段时间,以患儿不易感冒、腹痛消失为佳。
来源:中国中医药报作者:刘荔芍药甘草汤加减治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来源:中国中医药报5版作者:谭洪福肠系膜淋巴结炎是一种小儿常见病,一般以脐周腹痛,彩超见肠系膜淋巴结肿大为特点,西医输液虽可缓解,但往往容易反复发作。
在临证中,笔者诊治过数例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经用中医辨治均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介绍如下:案一解某,男,7岁,2012年4月2日初诊。
平素易腹痛,以脐周为主,曾查腹部彩超示:“肠系膜淋巴结炎”。
每因感冒诱发,伴见咽痛,咳嗽等。
发作时输液治疗可缓解,但腹痛易反复。
现腹痛1天,兼见咽痛,大便秘结,隔日一次。
脉浮略数,舌红苔后部薄黄。
诊断:腹痛;病机:风热犯肺,热结肠胃;治则:清热宣肺,缓急止痛。
处方:银翘散合芍药甘草汤加减:双花15g,连翘15g,射干10g,防风10g,白芍15g,当归15g,白术15g,半夏6g,苏叶10g,陈皮15g,甘草6g。
服药5剂,腹痛消失,共服12剂,随访2年腹痛未复发。
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的中医病因病机与证治
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的中医病因病机与证治病因病机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简称肠淋)是由腹部淋巴结感染引起的疾病。
中医认为,该病的病因病机主要与以下几个方面有关。
1.外感邪气:小儿机体尚未发育成熟,易受外感邪气的侵袭,导致淋巴结堵塞,淤积上腹部淋巴管道和腹膜后淋巴管道,进而导致肠淋。
2.饮食不当:小儿饮食偏食、嗜食辛辣、油腻或凉性食物,容易损伤脾胃,引发消化不良,进而导致肠淋。
3.情志不畅:小儿情志波动较大,心气易紊乱,若长期情志不畅,可造成气滞血瘀,影响淋巴循环,从而引发肠淋。
4.先天不足:小儿先天基础较弱,正气亏虚,易受外邪入侵,也易患肠淋。
证候分类根据中医理论,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的临床表现可分为外感病证和脾胃病证两类。
外感病证外感病证主要表现为发热、头痛、咳嗽、恶寒、鼻塞、喉痛、咽喉干燥等。
中医认为,此类证候主要由外感风寒、风热等邪气所致。
脾胃病证脾胃病证主要表现为腹痛、腹泻、贪食嗜饮、口渴、消瘦等。
中医认为,此类证候主要由饮食不当、脾胃虚弱等原因所致。
中医治疗在中医的治疗中,针对不同的证候分类,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法。
外感病证对于外感病证,应以祛邪解表、宣肺散寒为主。
1.中药治疗可选用桂枝汤、葛根汤等解表止汗方,加减选用紫苏叶、荆芥、辛夷花等祛邪解表药物。
对于鼻塞咳嗽较重者,可在中药方中加入菊花、板蓝根、黄芩等具有清热解毒作用的药物。
2.饮食调理应以清淡易消化的食物为主,避免辛辣、油腻等刺激性食物,防止消化不良加重病情。
对于咳嗽症状严重者,可饮用梨汁、冰糖炖雪梨等润肺化痰的食物。
脾胃病证对于脾胃病证,应以健脾和胃为主,调理脾胃功能。
1.中药治疗可选用健脾益气方如四君子汤、参苓白术散等。
加减选用柴胡、黄连、山楂等化湿燥湿的药物。
2.饮食调理应以清淡、易消化的食物为主,避免辛辣、油腻、冷凉等食物,调理脾胃功能。
同时,要保证充足的水分供应,防止因腹泻导致体内水分流失过多。
对于贫血者,应适当增加富含铁元素的食物,如猪肝、菠菜等。
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可以这么调理!
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可以这么调理!什么是肠系膜淋巴结炎西医认为:由于小儿淋巴系统尚未发育成熟,屏障功能较差,当孩子反复呼吸道感染或胃肠炎时,细菌病毒通过血液达到回肠淋巴组织,引起炎症,造成的肠胃功能紊乱。
此病症好发于冬春季节,一般和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或肠道炎“捆绑销售”,是小儿腹痛的常见病因之一。
在中医看来,肠系膜淋巴结炎属于“腹痛”的范畴,因为孩子脾胃薄弱,易外感时邪(主要是受凉),饮食不节(主要是过食肥甘或寒凉)导致中焦气机不畅或寒凝气滞,气血不养,引起腹痛。
日常表现出来就是:疼痛位置在右下腹,时痛时止,多在饭后时间腹痛。
所以,中医治这个病症常。
很多家长就会问肠系膜、淋巴结到底是个什么东西?其实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会见到,只不过……见到的多是佩奇的家人们的……猪的大肠与小肠管边附有网状的组织结构,就是我们常说的“花油”,就是肠系膜,肠系膜上还有很多的结结,这就了淋巴结。
淋巴结主要集中在哪里?淋巴结比较集中的部位多是在远端回肠与盲肠交汇位置。
此地的淋巴组织最为丰富,也最容易受到感染。
所以疼痛部位以脐周和右下腹为主,但多为一过性疼痛,就是疼一会就好了,位置不固定,孩子也说不出到底哪个位置,这与阑尾炎有显著的区别,后者疼痛部位固定在右下腹。
中医讲究辨证治疗,肠系膜淋巴结炎也不例外,那么应该如何辨证呢?一般以下三种症型多见,但也往往两种症型相合,以内热外寒多见。
症状:主要以脐周腹痛为主,拒按,伴有咽红、大便干燥、小便味臊、舌红苔腻、洗凉饮等。
治则:清热化湿,理气止痛症状:有伤食史,或平时易积食,脘腹胀满、不愿吃饭、吐酸水,或痛后欲泻,泻后痛减,或大便秘结,舌红苔黄、好咽吼红肿。
治则:消食化滞、行气止痛症状:体型较瘦弱、面色黄白相间、神疲乏力、不愿吃饭,肌肉松软、喜温喜按、腹痛绵绵时作时止;舌淡苔白,发育迟缓,易受凉腹泻;还要一种情况就是幼时输液过多,或吃了太多的寒凉中药,比如茵栀黄颗粒、蒲地蓝。
治则:温中健脾、益气止痛无论那种症型,有一个共同点是相同的,就是健脾行气。
肠系膜淋巴结炎治疗是怎样的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肠系膜淋巴结炎治疗是怎样的导语:作为常见的疾病,肠系膜淋巴结炎治疗是大众都关心的。
其实,目前临床上肠系膜淋巴结炎治疗的方式有很多,中医西医都是有的。
所以,在治疗上作为常见的疾病,肠系膜淋巴结炎治疗是大众都关心的。
其实,目前临床上肠系膜淋巴结炎治疗的方式有很多,中医西医都是有的。
所以,在治疗上并不是需要担心,反而是治疗方式的选择上需要多投入精力。
为此,我们一起来了解下肠系膜淋巴结炎治疗是怎样的,以便做出最好的选择。
肠系膜淋巴结炎是一种自身免疫行为,本病常与上呼吸道感染有联系。
临床表现为发热、腹痛、呕吐,或发生腹泻或便秘。
腹痛有时象绞痛在右下腹部,也可在其他部位,故易误诊为急性阑尾炎,在施行手术时才证明为肠系膜淋巴结炎。
本病多属病毒感染,一般自然痊愈。
但有可能反复发作是其特点,发作时抗炎对症处理即可。
中成药可用夏枯草膏,连翘败毒丸.汤药则应视病情进展程度及病人的临床表现来选择用药.第一,热邪郁滞.多为急性淋巴结炎的初起阶段,局部淋巴结肿大,压痛,有轻度全身不适症状,或发热头痛,口干便秘,舌红.可选用经验方:金银花10g 公英10g 地丁10g 野菊花10g白芷10g 丹参10g 赤芍10g 生甘草10g发于头颈部及上肢者加升麻9g;发于下肢者加龙胆草,牛膝各10g.水煎服,日2次.第二,毒热壅盛.为淋巴结炎急性期表现,患处疼痛,淋巴结粘连成块,患处中心皮肤有时发红,水肿,伴有高热,寒战,舌红苔黄.可用:金银花10g 连翘15g 陈皮10g 白芷10g贝母10g 乳香J0g 没药10g 天花粉10g预防疾病常识分享,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
简便治愈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
简便治愈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jia910方法是---点燃艾条,先后对患儿神阙、阴交、天枢、下脘、肾俞、大肠俞、足三里穴行灸法治疗,上呼吸道感染加肺俞、曲池、合谷穴,消化道症状加上脘、胃俞、内关穴,均为每穴位温和灸3至4分钟。
每天1次。
分析---肠系膜淋巴结炎是引起小儿腹痛的常见原因,该病好发于7岁以下儿童,冬春季节多发,患儿常继发于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或肠道炎症之后,过食生冷可诱发或加重。
患儿表现为脐周间歇性疼痛,缓解期无明显不适,B超检查可发现肠系膜淋巴结肿大。
本病属中医腹痛范畴,小儿为稚阴稚阳之体,易于感受外邪,或饮食不节,过食寒凉,寒性收引,使邪气内停,正邪搏结于肠间,气机郁滞,经络不通,不通则痛,故腹中拘急疼痛,不思饮食,舌淡脉弦细。
热敷或按揉腹部则促进经气循行,故可暂时减轻疼痛。
艾叶具有温经止血、散寒止痛作用,《本草纲目》记载:艾以叶入药,性温、味苦、无毒、纯阳之性、通十二经、具回阳、理气血、逐湿寒、止血安胎等功效,亦常用于针灸。
《本草从新》记载艾叶:苦辛,生温熟热,纯阳之性,能回垂绝之阳,通十二经......炙之则透诸经而除百病。
自古以来,中医应用艾灸防止疾病取得了丰富临床经验。
灸治阴交、神阙、天枢、下脘穴可以补正气、散寒邪、通经络、止腹痛,肾俞固护先天之本,大肠腧、足三里穴调理肠道功能,止腹痛。
针对肺、胃系症状加相应穴位灸治。
诸穴合用可固养元气,祛除外邪,通经止痛,达到患儿腹痛缓解,肠腑生理功能恢复的作用。
现代医学研究证实,艾灸具有改善人体免疫功能,对呼吸、消化、神经、内分泌、心脑血管等系统均有显著调节作。
笔者研究中发现,本病滴注抗生素治疗虽疗效确切,但儿童及其家长依从性差,并影响其生活、工作和学习,还会产生耐药性,并且复发率较高。
而穴位灸法治疗时间短,见效快(部分患儿第一次治疗后即疼痛消失),无副作用,患儿及家长易于接受,并且1年内复发率明显低于抗生素输液治疗组。
xyqzhx 这个操作起来不现实,难度比较大,肠系膜淋巴结炎通常是发烧的时候腹痛,通常烧退腹痛也就消失,正痛的时候患者小孩子安心让在那里艾灸可能性不大jia910 我见过的多数是不发烧但间歇性腹痛---应该是肠系膜淋巴结炎导致的肠痉挛,灸的时候很快就不痛了,当然发烧导致的应该是对发烧的病因治疗为主,退烧后如果还腹痛再用艾灸治疗为好。
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怎么治
肿 止痛 液调 匀 ,
湿贴 中脘 、
神阙、
天 枢 等 穴 。
每 日 次 1 ,
7 天 为 1 个 疗 程
病 腹 痛 腹 舌 太 2 .
阳
见
:
、
泻、
呕吐 ,
红 ,
苔 白 , 脉缓。
处方 : 桂枝 、
芍 姜 丁 香 白
干 、
、
、
甘草、
附 子、
吴茱 萸各
5
克 ,
穿山甲 3克 ,
共 研 细 末 。 每 次 辨 证 后 取 以 上处 方 中 的 适
】
肠 系 膜 淋 巴 结 炎 在 临 床 上 分 型 辨 证 用
药 。
便 秘 证 阳 明 1 . 见 :
、
舌 红 脉 洪 等 热 象 。
处 方 : 大 黄 、 芒 硝 、 厚 朴 、 枳 实 、 黄 连 、 法
半夏各
5
克 ,
穿山 甲 3克 ,
共 研 细 末。
每
次 辨 证 后 取 以 上 处 方 中 的 适 量 药 物 用 消 ,
邪 、 利 咽 开 音 。 甘 草 补 脾 益 气 、 缓 急 止 痛 、
调 和 诸药 。
冰片苦 寒清热 ,
有
良
好
的
泻
火 、
解 毒 、 止 痛 之 功 效 。
临 床 资 料 【
】
共治疗
30
例年龄
8
个月
至
7
岁
患儿 ,
两天痊愈 的 1 9 例 ,
痊 愈 例 3 天
的 11
。
体 会 【
園 2 〇 1 9 年 7 月 第 7 期
播 贴 敷
中医治疗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临床经验
中医治疗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临床经验小儿腹痛是临床常见症状,肠系膜淋巴结炎是引起小儿腹痛的常见病因之一。
肠系膜淋巴结炎是肠系膜淋巴结的非特异性炎症,多发于7岁以下儿童。
随着近年超声影像医学发展,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的确诊率越来越高。
因肠系膜淋巴结炎与呼吸道感染或者肠道感染有关,多为病毒或细菌感染,故西医治疗主要是针对病因使用抗病毒药物,有细菌感染依据时则用抗生素治疗。
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属中医“腹痛”范畴。
笔者参照西医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诊断标准和发病机制,结合中医对小儿生理病理特征和小儿腹痛病因病机认识,通过对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中医临床症候特征和辨证治疗观察总结,认为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多本虚标实,寒热夹杂,以脾虚中寒、湿热郁滞、气机失常为主要发病机制。
感冒、饮食不当、受凉等常为诱发或加重因素。
临床常用自拟“加味四合汤”进行辨证论治,收到良好效果。
“加味四合汤”基本药物组成为:广木香、炒黄连、粉葛根、炒黄芩、干姜、党参、炒白术、炒白芍、陈皮、防风、焦槟榔、败酱草、炒山药、炙甘草、建曲组成。
本方由《伤寒论》葛根芩连汤、理中汤与《丹溪心法》痛泻要方和《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之香连丸四个中医经典名方加槟榔、败酱草、山药、建曲组方而成。
全方寒热并用,攻补兼施,有清热利湿,温中健脾,理气止痛之功效,对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有很好治疗作用。
对合并上呼吸道感染或血常规异常者,笔者常加用自拟“四味消毒汤”;对纳差食积或腹泻者,常加用自拟“六仙消食健脾汤”;对便秘腹胀者,加用制川军、炒莱菔子等。
此方临证应用之要,是以中医辨证论治为准则,处理好清热利湿(祛邪)与健脾温中(扶正)方药之间用量配伍关系,尤其是方中葛根、干姜、黄连用量比例是关键,也是药方核心用药。
由于淋巴结是免疫器官,故在患儿发病期及治疗期、恢复期,要注意对过敏因素的干预,不要喝牛奶、吃鸡蛋和鱼虾等易引起肠道过敏的食物。
患儿日常饮食要清淡,要有规律,不要吃零食,忌食生冷之物或饮料,注意腹部保暖,不要受凉。
治疗肠系膜淋巴结炎的中药
治疗肠系膜淋巴结炎的中药肠系膜淋巴结炎,听起来就像是个高大上的病名,其实说白了,就是肠子附近的淋巴结发炎了。
它可能让你肚子疼得像被打了一拳,吃东西也没劲,真是让人苦不堪言。
不过,别担心,中医可是有一套妙招,可以帮你把这个小麻烦搞定。
接下来,我们就聊聊几种常用的中药,简单易懂,保证让你看得明白。
1. 中医的独特视角1.1 中医理念首先得说,中医讲究的是“辨证施治”,就是说得根据你的具体情况来选药。
肠系膜淋巴结炎,通常是由于湿热内生或者气滞血瘀引起的,简单点说,就是肚子里闹情绪了。
中医认为,气血不通,湿气重,就容易发炎。
所以,我们得想办法把这些“坏东西”赶出去,才行。
1.2 常用中药在中药的宝库里,有几位老朋友可以帮助我们。
比如,黄连。
这玩意儿虽然苦得让人想哭,但它可是清热解毒的高手,对湿热型的炎症特别有效。
再比如,白术,这货能健脾益气,增强你的消化能力,让你吃得下、消化得了,绝对是肚子不舒服时的好伙伴。
还有一个,柴胡,能够舒肝解郁,帮助你放松身心,让情绪更平稳,肚子也跟着舒服。
2. 中药的搭配妙招2.1 经典方剂我们说中药得讲究搭配,几味药放在一起,效果能事半功倍。
比如,常见的“葛根汤”,它里头有葛根、麻黄、桂枝和甘草,这些药材不仅能解表,还能调和脾胃,特别适合肠系膜淋巴结炎的患者。
又或者是“柴胡舒肝汤”,结合了柴胡、白芍、枳壳等,能够疏肝理气,消肿止痛。
2.2 注意饮食当然,光靠中药还不够,饮食也得注意。
少吃那些辛辣、油腻的食物,避免加重肚子的负担。
多吃点清淡、易消化的东西,比如米粥、蒸菜,帮助身体更快恢复。
适当的水果,比如苹果和香蕉,也是不错的选择,既能提供维生素,又不会刺激肚子。
3. 心态调整与生活习惯3.1 积极心态在这个过程中,心态也是非常重要的。
生病了,难免心情不好,但别让负面情绪影响了恢复。
保持乐观、积极的态度,就像打游戏一样,输了再来,总会有赢的那一天。
可以找朋友聊聊天,或者看看搞笑视频,放松一下,心情一好,身体自然也会跟着好起来。
肠系膜淋巴结炎中药方剂有什么效果好的
肠系膜淋巴结炎中药方剂有什么效果好的生活中出现淋巴结炎的话,建议患者应该积极治疗,治疗的话可以尝试中药偏方来治疗,下面由店铺给大家介绍肠系膜淋巴结炎的中药方吧,仅供大家参考。
肠系膜淋巴结炎的中药方(1)疏风清热,化痰消肿。
[方药] 牛蒡解肌汤加减:牛蒡子16克,薄荷12克,金银花16克,连翘13克,夏枯草12克,荆芥12克,玄参12克,浙贝12克,僵蚕12克,生甘草12克.若热甚可加黄芩、山栀、板蓝根,便秘加大黄。
(2)清肝解郁,化痰散结。
[方药] 柴胡清肝汤加减:柴胡12克,川楝于12克,黄芩12克,生地16克,玄胡12克,牛蒡子12克,瓜蒌皮12克,浙贝12克,连翘12克,夏枯草12克,生甘草7克.若肝火甚,小便短赤,大便秘结者可加大黄、龙胆草、车前子。
2、民间偏方疗法:水煎药物益气养血,化痰散结,解毒软坚。
[方药] 党参12克,焦白术9克,全当归9克,炒白芍9克,制半夏9克,陈皮6克,蛇舌草30克,蛇六谷30克(先煎),蛇莓3克,夏枯草15克,海藻12克,黄药子12克。
水煎服用,每日一剂,日服二次。
肠系膜淋巴结炎的食疗调理1、马齿苋菊花绿豆粥:绿豆浸泡半天,马齿苋洗净切碎,菊花焙干研末。
绿豆半熟后人马齿苋、粳米,文火煮成粥,加入菊花末稍煮即成,每日2次服食。
该方法有清热解毒利湿之药效,可治疗急性淋巴管炎,下肢伤口处出现一条或数条丝状红线,硬而有压痛者。
2、荸荠粥:荸荠去皮切片,与淘洗干净的粳米一同人锅,加水文火煮粥,每日2次服食。
功效在于能够清热生津。
主治急性淋巴管炎。
3、雪羹汤:荸荠、海蜇(浸泡去盐)各50-100克,煎汤分2-3次饮下,此即清代名医王士雄的“雪羹汤”,有清热化痰、消积软坚及降低血压之效,可用于治疗痰热咳嗽、淋巴结核和原发性高血压等。
4、瓦楞子蒸鸡肝:瓦楞子6-10克,于火上烧煅,研成细末与鸡肝1-2具拌匀,同蒸熟食用。
有消积化痰,补肝肾,养血作用。
适用于淋巴结核,肺结核,小儿疳积等。
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的中医病因病机与证治
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的中医病因病机与证治【摘要】从外感时邪、饮食不节、脾胃虚弱3个方面论述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的病因病机,并探讨该病的治则及辨证论治。
指出中焦气机瘀滞,湿痰食互结,搏结肠间,经脉不通,不通则痛为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的病机特点,治疗应从病因着手,谨守病机,以调理气机、疏通经脉、解毒散结为主。
【关键词】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病因学;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中医病机;辨证论治肠系膜淋巴结炎是引起小儿腹痛的常见病和多发病,多见于学龄前儿童,男童发病率较高。
该病多因病毒、细菌感染所致,常在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病程中并发或继发于肠道炎症之后。
近几年来,该病有增长趋势,若病情迁延,常致再发性腹痛,伴发食欲不振,影响儿童的生长发育。
目前西医主要采用广谱抗生素、支持疗法及对症治疗,如头孢类抗生素、氨苄青霉素、甲硝唑等。
而中医药治疗具有疗效明显、副作用小等优势,为进一步发挥中医药在此领域的独特作用,本研究对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的中医病因病机进行系统的总结和梳理。
1西医对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的认识本病于1921年首先由Brennelnann报道,故亦称为Brennelnann综合征。
其发病机制可能因反复呼吸道病毒或细菌感染,引起肠系膜根部、回盲末端及回盲部肠系膜淋巴结肿大发炎,或局部受凉或饮食不节导致肠壁缺血,或交感神经兴奋致肠蠕动紊乱有关。
由于本病的病因并未完全阐明,故亦称之为非特异性肠系膜淋巴结炎[1]。
小儿肠管及肠系膜相对比成人长,且肠系膜淋巴结、肠壁血管丰富,但肌层薄弱,神经调节功能不稳定,容易引起胃肠功能失调,导致肠道的分泌、吸收、蠕动功能紊乱。
淋巴系统是身体重要的防御装置,小儿淋巴系统发育尚未成熟,屏障作用较差。
细菌或病毒感染时,淋巴系统更容易被入侵。
细菌或病毒均可经淋巴管到达相应的局部淋巴结,局部淋巴结可阻截或清除这些异物,阻止病变的扩散,此时淋巴结内的细胞迅速增殖,功能旺盛,体积增大[2]。
常见的感染病毒有埃可病毒1和4及柯萨奇病毒B1和B5。
肠系膜淋巴结炎中医中药治疗验方
肠系膜淋巴结炎中医中药治疗验方
【方名】消积止痛汤。
【处方组成】木香5克槟榔10克陈皮3克枳壳5克茯苓10克白术5克蒲公英10克鸡内金5克白芍10克甘草3克。
【加减】发热加金银花、连翘辛凉解表;咳嗽加杏仁、浙贝母止咳化痰;大便秘结加葶苈子、瓜蒌仁润肠通便;纳差加麦芽、谷芽消食健胃。
配合中成药化积口服液以化积消食导滞、清热解毒口服液以清脏腑热毒。
【用法】每日1剂,水煎2次,二次煎液混合均匀,早晚各温服1次。
【注意事项】本方仅供参考,因个人体质不同,如有需要,请在专业医师指导下辨证适用。
银芍四君汤治疗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经验采撷
银芍四君汤治疗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经验采撷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属于中医“腹痛”范畴,其病因病机主要与小儿“脾常不足”的生理特点及“痰湿、食积、气滞”有关。
银芍四君汤具有健脾消食、化湿行气的功效,在治疗上标本兼顾,不仅能有效缓解腹痛症状,还能促进脾胃运化功能的恢复。
标签: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中医药疗法;银芍四君汤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为儿科临床常见病,临床表现以腹痛为主症,可伴有恶心呕吐、发热、食欲不振、腹泻或便秘等,腹痛部位以脐周及右下腹常见,一年四季皆可发病,尤以冬春季节为多,以3~7岁儿童多见[1]。
随着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的广泛应用,肠系膜淋巴结炎的临床检出率越来越高[2]。
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属中医“腹痛”范畴,为本虚标实之病,本虚为“脾常不足”,标实为“痰湿、食积、气滞”,在急性期病性以邪实为主,慢性期以虚证或虚实夹杂为主[3-4]。
临床采用银芍四君汤治疗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有效缩短、减轻腹痛时间和程度,降低复发率,疗效确切。
1 病因病机1.1 “脾常不足”为本小儿“脾常不足”的生理特点,易导致脾胃疾患的发生,《内经》云:“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水精四布,五经并行。
”脾气的运化功能正常,则饮食五谷能化生精津气血为小儿提供充足的养料,促进其生长发育。
明代医家万全认为“人以脾胃为本,所以调理,小儿脾常不足,尤不可不调也…使脾胃无伤,则根本常固矣。
”随着生活条件的提高,食物类型多样化又丰富,多数小儿偏喜食“零食”、肥甘厚腻之物,家长娇惯,小儿索食则予之,长此以往,脾胃多呈虚弱态,亦如《小儿药证直诀》所言:“小儿多因爱惜过当,往往二三岁未与饮食,致脾胃虚弱,平生多病。
”1.2 “痰湿、食积、气滞”为标《证治汇补·痰证》言:“脾为生痰之源”,加之小儿“脾常不足”的生理特点,脾为后天之本,主运化,脾脏运化水谷精微的功能下降,导致痰湿蕴结肠间,阻碍气机则发为腹痛,亦如《幼幼集成》所言:“惟脾胃不胜,乳哺失调,三焦不运,水饮停滞,冷气抟之,结聚而成癖。
中医药治疗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80例
[】朱 爱江 , 武 , 咸 中, . 的抗 炎 作用 研 究 [. 3 方步 吴 等散 J 中药 药 理与 临床 ,0 8 ] 20 ,
2() -. 43 : 3 1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 文校 对 :裴蓓 本
收 稿 日期 :2 1- 6 1 ) 0 1 .5 0
阑尾炎初期以脐周以上腹部疼痛为23临床中笔者亲临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尿常规正常食欲差无腹主后渐转移至右下腹并疼痛固定嘱患儿左右侧身疼痛部位随体位改变而变动因系膜游动性较大这是查体与外科相鉴别的必要手段另辅以腹部彩超而无包块但有明显淋巴结肿大数枚诊为肠系膜淋巴结炎并肿大明确
◎
3 讨 论
DD擞 I远O SUF TCC AA息 Nl C程 EO H
恶、便秘 、腹泻诸症 悉俱 。 胃气不 降致腑气不通 ,而见
不通 则痛 ,而致腹痛 ,正邪交争 ,故恶寒发热 ,厌食 呕
作者 单位 :1山东省章丘市 中医 医院儿科 ( 章丘 2 0 0 5 2 0) 2 山东省 章丘 市慢性病防治站 ( 章丘 2 0 0 5 2 0)
腹胀、便秘 ,脾虚运化 失司 ,水液不化下走大肠 ,而见 腹泻 :肺与大肠相表 里,肺 金失肃 ,肠腑浊清不分 ,滞 于腹中 ,此病责之于脾肺 肝三脏之气 ,重 点在于 调理脾 胃,兼顾疏肝 ,略降肺 气,疏肝行滞 ,健脾益 胃,补肺 行瘀 ,肺气肃 降,肝 气条达 ,脾气则升清 降浊 ,腹痛诸 症则 自然消除 。 肠 系膜 淋 巴结炎在 中医 中的病 因为 正气 不足 ,或 正不 压邪 ,致 外 邪 内侵 ,诸如 风 、寒 、热外 毒 内侵 , 入里化 热 ,并与宿疾 相并 ( 浊 、伤 食等 ) 痰 ,或寒邪 直 中脏腑 ,蕴积 中焦 ,迁 延不 愈或失 治误 治 、正虚邪恋 。 病机 在 于脾肺 肝 三脏 之气 功 能失调 。邪 毒之 气 首先客 于肺 ,致肺 失清 肃 ,入里 盗取 母气 ,土虚木 乘 ,肺 金 侮木 ,肝 失条达疏 泄 ,邪 毒失于枢转 驱邪 ,蕴结 中焦 , 痰 浊 内生 ,久 治痰 核 , 日久 成瘀 ,气 血不 畅 ,腑 气 不 通 ,胀 、痛 随之 而 来 。主要 病机 根本 在于 中焦 ,治疗 应 放在 健 脾之 运化 ,疏 通气 血 为主 。 中医认 为此 病可 归类 于痰 核 、瘀血 、气 滞之 类 , 以健 脾 益 胃、疏 肝行 气 、消 瘀散结 为主要 大法 。
小儿腹痛(肠系膜淋巴结炎)中医诊疗方案
小儿腹痛(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中医诊疗方案一、诊断(一)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医儿科学》。
(1)患儿可有外感风邪、乳食不节或不洁、情志不畅等病史或诱因。
(2)临床表现:疼痛部位:可发生在任何部位,但以脐周及右下腹为主;疼痛性质:隐痛、钝痛、胀痛、刺痛、掣痛;疼痛特点:时作时止、时轻时重,反复发作、发作后自行缓解;伴随症状:部分患者可伴发热、呕吐、腹胀、便秘或腹泻、啼哭不宁等。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诸福棠实用儿科学》中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
(1)多见于7岁以下小儿,好发于冬春季节。
(2)有上呼吸道感染或肠道感染史。
(3)典型症状:发热、腹痛、呕吐,有时伴腹泻或便秘等症状。
腹痛可在任何部位,以脐周或右下腹最常见,腹痛性质不固定,可表现为隐痛或痉挛性疼痛。
压痛部位靠近中线或偏高,无固定位置,少有反跳痛及腹肌紧张。
偶可在右下腹扪及具有压痛的小结节样肿物。
(4)白细胞计数正常或轻度升高。
(5)腹部彩色多普勒超声:提示多发肠系膜淋巴结肿大(在同一区域肠系膜上有2个以上淋巴结显像,长轴(最长直径)≥10 mm或短轴(最短直径)≥5 mm,纵横比>2),或淋巴结成集簇状排列、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显示淋巴结内血流信号丰富者。
较重者可见腹腔积液。
(二)证候诊断参照《中医儿科学》。
(1)腹部中寒证:腹部疼痛,拘急疼痛,得温则舒,遇寒痛甚,痛处喜暖,面色苍白,痛甚者额冷汗出,唇色紫黯,肢冷不温,或兼吐泻,小便清长,舌淡、苔白滑,脉沉弦紧,指纹红。
(2)乳食积滞证:脘腹胀满,按之痛甚,嗳腐吞酸,不思乳食,腹痛欲泻,泻后痛减,或有呕吐,吐物酸馊,大便秽臭,夜卧不安,时时啼哭,舌红、苔厚腻,指纹紫滞。
(3)胃肠积热证:腹痛胀满,疼痛拒按,或伴发热,大便秘结,烦躁口渴,手足心热,口唇舌红,舌苔黄燥,脉滑数或沉实,指纹紫滞。
(4)气滞血瘀证:腹痛经久不愈,痛有定处,痛如针刺,或腹部癥块拒按,肚腹硬胀,青筋暴露,舌紫黯或有瘀点,脉涩,指纹紫滞。
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肿大)与中医“凉肚”
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肿大)与中医“凉肚”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是近几年流行的术语和疾病。
听起来比较陌生。
从该病好发年龄以2—6岁的患儿多见,其临床特点为脐周及小腹痛,其疼痛性质多为间隙性,每次发作2—10分钟不等,好发于活动之后,早晨,饭后,和寒冷之时。
其病多见于反复感冒,反复发热的患儿。
由于淋巴结是免疫系统的组成部分,一旦感染,炎症就会激活淋巴结,淋巴结增大.包膜绷紧,神经末梢因牵张,挤压引起痛感。
据此,有人认为,反复感冒与发热会出现咳嗽、扁桃腺和颌下淋巴结肿大。
扁桃腺和颌下淋巴结在大脑的兴奋灶与肠系膜淋巴结在大脑的兴奋灶靠得极近,根据优势灶学说,扁桃腺和颌下淋巴结炎症引起的中枢兴奋必然影响肠系膜淋巴结的兴奋灶,反射性的引起“急性非特异性肠系膜淋巴结炎”。
本人认为,认为该病与呼吸道的关系有些勉强。
为什么不是“凉胃”呢?即外邪(寒冷的空气,寒凉的食物等)直接通过肚脐,通过口腔,通过背脊等部位而进入或影响腹部呢?《内经》的作者就观察到了这一点,指出,“寒气入经而稽迟。
泣而不行,客于脉外,则血少,客于脉中则气不通,故卒然而痛”“寒气客于肠胃之间,膜原之下,血不得散,小络急引故痛。
按之则血气散,故按之痛止。
”“ 寒气客于背俞之脉,则脉泣,脉泣则血虚,血虚则痛。
其俞注于心(胃脘部),故相引而痛。
按之则热气至,热气至则痛上矣。
”“寒气客于小肠膜原之间,络血之中,血泣不得注入大经,血气稽留不得行,故宿昔而成积矣。
”读完上述《素问举痛论》的原文你有什么感受所以临床上,比较有用的治疗方法应该是推拿,是腹部温柔的推拿手法,如摩腹,揉腹,振腹与横擦腹部等。
另外,找准压痛点,在压痛点的部位用指揉与指振法,一指禅推法等镇痛有良效。
记住,推拿时不是多少次,多少分钟!而是令局部温热,并且热能深透下去。
肢体远端则可用重手法刺激。
常用穴位是足三里、阳陵泉、内关等。
每穴操作3-5分钟。
邪气从什么地方来,就从什么地方将其赶走!于是肚脐、背脊、中脘(经口而入者)也是重点穴位。
治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中医方
治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中医方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属于中医的“腹痛”、“瘰疬”范畴。
患儿以3~8岁最常见。
小儿多表现为腹痛反复发作,腹部彩色多普勒超声示多发肿大淋巴结。
严重影响小儿的正常发育。
其病机主要是毒壅气滞,湿热交阻,不通则痛。
山东省济南市中医医院儿科专家崔文成主任医师以解毒燥湿、清热散结为治法,对清代程国彭《医学心悟》之消瘰丸和张锡纯《医学衷中参西录》之消瘰丸进行继承、发展和创新,研制出了消瘰止痛颗粒,用于临床,共治疗2000多例,均有较满意的疗效。
现介绍1典型病例。
王某,男,5岁2个月。
2010年5月10日晚饭2小时后出现腹痛,5~6分钟左右缓解。
此后,活动、晨起时疼痛多次。
后来,因脐周腹痛伴腹胀,腹痛较重,难以忍受,遂由家长陪同,于2010年5月16日10时来济南市中医医院儿科就诊。
患儿发病前,有上呼吸道感染病史。
查体:咽红,腹软,未扪及包块,脐部有轻微压痛,脐周叩呈鼓音;舌红、苔黄微腻,脉滑数。
血常规正常。
腹部彩色多普勒超声见多发肿大淋巴结。
诊为腹痛、瘰疬(肠系膜淋巴结炎)。
辨证属湿热蕴结,毒壅气滞。
治以解毒散结,化湿清热,行气止痛。
方用消瘰止痛颗粒:夏枯草0.5克,连翘0.5克,黄连0.5克,牡蛎0.5克,生姜0.5克,木香2克,砂仁0.5克,延胡索1克,白芍1克,浙贝母1克,大枣2克,甘草1克。
全方共计11克。
药物由江苏省江阴天江药业有限公司制备,提供单味中药配方颗粒。
服法:每日1剂,水冲100毫升,分3次以上温服。
2010年5月19日复诊,患儿述服药后疼痛明显减轻,晨起时已无腹痛,活动后时有腹痛,舌略红,舌根有少许黄腻苔,脉缓。
证属湿热病后,气阴两伤。
治以益气养阴,佐以祛湿散结。
方以消瘰止痛颗粒加党参、麦冬。
4剂后腹痛症状消失。
随诊3个月,腹部彩色多普勒超声未见异常肿大淋巴结,未见复发。
消瘰止痛颗粒中,君以牡蛎,化痰、软坚、散结。
臣以浙贝母,清热、化痰、散结;夏枯草、连翘、黄连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消肿散结。
肠系膜多发淋巴结肿大中医治疗方法有哪些
肠系膜多发淋巴结肿大中医治疗方法有哪些生活中有一些消化食道和呼吸系统的疾病,它的并发症状比如恶心、呕吐等等是被我们所知晓的,但是我们对他的实际病情却不是特别的了解,肠系膜多发淋巴结肿大,中医治疗的方法,是当前最有效的治疗方法之一,下面我们就了解一下肠系膜多发淋巴结肿大中医治疗方法有哪些?1、中药化结消炎治疗逐层渗透,直达病灶:传统黑膏药淋巴炎消贴具有载药量大、药性集中,相对药性较强等特点,其所含中药成分局部渗透力强,药性经皮肤吸收而参与血液循环,直达病灶。
清热利湿、消肿排脓:外治敷贴可活血、散瘀达到软结散结之功效,如传统黑活血膏药,推荐使用清热解毒功能中药夏枯消肿方,达到消炎止痛,清除淋巴病菌、结核菌达到更好的根治,还可以通过皮肤传导至经络、组织,从而激发机体的调节功能,促进局部生理功能恢复而达到快速治愈淋巴结炎之目的。
2、中医传统针灸治疗此种方式治疗很有可能造成加重,请谨慎选择。
针刺:取穴颈痈肩井风池委中臀痈膈俞委中大肠俞。
方法:进针得气后用强刺激。
留针30~45分钟,每日1次。
l0~20次为l疗程。
隔物灸:取穴,痈肿局部。
方法:取陈艾绒用手指捏成底径0.6~0.8cm,高l~1.2cm的圆锥形艾柱,另用鲜生姜切成如硬币厚的薄片。
先用75%酒精棉球消毒患处四周,然后将姜片放置于患处正中,上置艾柱灸之,每次灸3~7壮(每灸3壮更换姜片1次)。
痛者灸至不痛。
不痛者灸至知痛为度。
灸后用毫针挑去上面的脓头,或灸起小疱,再敷以药膏,起病l~3日者,一般灸治1~3次即愈。
以上就是肠系膜多发淋巴结肿大中医治疗方法,传统的中医治疗方法,已经有了几百年的历史,也被称为是内部身体调节最为有效的治疗方法,对我们的身体损伤是比较少的,尤其是对于老年人的肠胃不会产生一定的刺激作用。
治疗小孩肠系膜淋巴结炎的中药有什么推荐几个常用的中药方剂
治疗小孩肠系膜淋巴结炎的中药有什么推荐几个常用的中药方剂导读:肠系膜淋巴结炎是小孩子容易患的一种肠道疾病。
它引起的腹痛和发热让孩子备受折磨。
目前服用抗结核药物是医治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的最常见办法。
此外中医对于治疗该病也是很有心得的。
我们可以选用一些解毒散结和行气止痛的中药方剂来治疗该病。
如果你的孩然出现发热,腹痛以及恶心呕吐等情况该怎么办呢?这很有可能是肠系膜淋巴结炎这种疾病引起的。
疼痛发作的时候,许多孩子就会嚎啕大哭。
孩子小小的身躯怎么会受得了这种痛苦呢?看着自己的小孩忍受这样的疼痛,作为家长的也是非常着急。
如果尽快缓解症状对于家长朋友来说是刻不容缓的事情。
很多家长朋友认为这种小儿疾病肯定要经过手术才能治愈。
其实这种疾病一般是不需要进行手术的。
保守医治肠系膜淋巴结炎是绰绰有余的。
服用抗结核药物是医治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的最常见办法。
但是考虑到抗结核药物对身体的毒副作用,许多家长朋友希望使用中药来医治。
那么有没有什么中药对于肠系膜淋巴结炎的医治有奇效呢?下面为大家引荐一些用于医治肠系膜淋巴结炎的中药方来帮助各位家长朋友。
中药方一:夏枯草,连翘,黄连,牡蛎,生姜,木香,砂仁,延胡索,白芍,浙贝母,大枣,甘草。
将以上中药水煎服用,每日给孩子服用一剂。
此中药丹方具有解毒散结,化湿清热,行气止痛的成效。
研讨表明孩子在服用此中药方之后,腹痛的症状明显减轻。
中药方二:红花。
许多人都不知红花也能用来医治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吧。
找一个两层的袋子,外层放置中药红花,内层则装入粗盐。
用微波炉加热八十秒,然后对腹部进行热敷。
这种办法关于缓解腹痛也是极其有效果的。
随着大家对于健康的重视,中医疗法也慢慢受到大家的青睐。
用中医疗法来治疗和调理小儿疾病效果还是很好的。
病情基本快痊愈的时候,家长可以根据孩子的身体情况给孩子服用一些益气养阴的食物来调理身体。
其实这种疾病并没有家长想象的这么恐怖。
谈谈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
谈谈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温馨提示:文中所涉及药方、剂量只为学术传承,切勿擅用2021-12-14东海中医日记第368篇作者:李东海公众号:东海中医近些天,因腹痛就诊的孩子较多,彩超检查提示为肠系膜淋巴结炎,这类孩子常伴有上呼吸道感染,呕吐、腹泻。
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多见于7岁以下小儿, 现代医学认为多属病毒感染, 好发于冬春季节, 常常在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病程中并发或继发于肠道炎症之后。
小儿肠系膜淋巴结主要分布在脐周、右下腹, 故腹痛常以脐周、右下腹多见,相应部位有压痛, 疼痛的性质多样,以阵发性痉挛疼痛常见,可自行缓解,腹肌紧张较少见, 反跳痛不显著,目前多以抗感染、解痉及其他对症治疗,效果可以,但易反复。
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归属于祖国医学“腹痛”的范畴,中医认为小儿脏腑娇嫩,脾常不足,本易受外邪内伤,再加寒温不知自调,饮食不知自节,外感六淫邪气,饮食积滞皆可损伤脾胃,中焦为一身气机之枢纽,脾胃受损,气血运行不畅,湿停成饮,饮聚成痰,痰聚成核,其病位在脾胃。
因现代孩子喂养多肥甘厚味,常致脾胃虚弱,零食太多,易损伤脾胃,中焦运化不利,内湿中阻,气机不畅,不通则痛,此类患儿中医认为是脾阳不振、寒湿瘀滞。
若此时再用抗生素等寒凉之品,则更易损伤脾胃之阳气,则腹痛迁延。
对于本病的治疗,我常用到的方剂有柴胡桂枝汤、小建中汤、理中汤、四逆散等。
小建中汤证:此方所治为虚寒型腹痛,症见腹痛绵绵,喜温喜按,食少纳差,神疲乏力,手足不温,大便不调舌质淡,脉弦细等症。
柴胡桂枝汤证:此证患儿腹痛且多伴有外感症状,发热呕恶、汗出恶风、鼻塞、纳差口苦,脉弦等症。
理中汤证:此症患儿外感证状不明显,腹痛较重,常在暴饮暴食或过食生冷后,呕恶,大便溏泄,面色白、四肢、脘腹凉,脉沉弦等症。
四逆散证:此类患儿腹痛常由情志不遂诱发,腹痛时作,部位不固定,可伴胁肋处疼痛,常有腹胀,大便有下坠不利感,手脚凉但胸腹温。
另外,外用药也是我治疗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的常用方法,常用吴茱萸、荜拨研末或是附子理中丸用姜汁或是米醋调,敷于肚脐,对腹痛缓解效果不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简单说说肠系膜淋巴结炎中医的防治
肠系膜淋巴结炎是儿童常见病,有的患儿症状轻微,多表现为脐周部的隐痛,由于疼痛不剧烈,没有引起家长的重视。
有的病情严重,多伴有上呼吸道的感染,发热、腹痛、呕吐等,一般疼痛无反跳痛以及腹肌紧张,一般做腹部B超多提示肠系膜淋巴结肿大,临床多和阑尾炎相互鉴别。
记得之前最早接触这个问题,是一个患儿的家长接孩子放学,家长来门诊调月经,然后说孩子从下午体育课就开始腹痛难受没有食欲和精神,疼痛部位在脐周部,按压有轻微压痛,无反跳痛,腹部肌肉也没有很紧张,点按中医的穴位,在左侧下巨虚穴处找到明显压痛点,并予以针刺治疗,同时配合艾灸神阙穴,症状马上就得到了缓解。
根据中医理论“六腑以通为用,不通则痛”
针灸上治疗腑病多取下合穴
六腑之气下合于下肢足三阳经的腧穴,称为“下合穴”,又称“六腑下合穴”。
《灵枢●本输》指出:“六腑皆出足之三阳,上合于手者也。
”说明六腑之气都通向下肢,在足三阳经上各有合穴,而手三阳经上又有上下相合的关系。
《灵枢●邪气脏腑病形》提出了“合治六腑”的理论。
说明脏腑之病应取下合穴:“胃合于三里,大肠合于巨虚之上廉,小肠合入于巨虚之下廉,三焦合于委阳,膀胱合入于委中央,胆合入于阳陵泉。
”胃、胆、膀胱三脏腑的下合穴就是其本经的合穴,而大肠、小肠、三焦三脏的下合穴则另有合穴。
《灵枢●本输》说:“大肠、小肠皆属于胃”,三焦是“太阳之别”,“入络膀胱”。
《针灸甲乙经》也指出:“委阳,三焦下辅俞也,......此足太阳之别络也。
”膀胱主藏津液,三
焦主水液代谢,二者关系密切。
因此,大肠、小肠下合于胃,三焦下合于膀胱经。
肠系膜淋巴结炎实际上就是指肠系膜淋巴结的炎性增生。
多发生在右下腹,因为右下腹是回肠末段、盲肠和部分升结肠的系膜,也是淋巴系统最丰富的区域。
我们知道,肠道的感染性病变和一些全身疾病都会使得肠系膜淋巴结炎性增生,这一类的肠系膜淋巴结炎被称为继发性肠系膜淋巴结炎。
很多患者发病后采取西医输液治疗后当时症状减轻,过后病情反反复复,慢慢小孩子肠胃功能变差,面色萎黄。
肠系膜淋巴结炎是西医的说法,在中医就是腹痛的范畴。
《诸病源候论·腹痛诸侯》里提到:“久腹痛者,脏腑虚而有寒”。
就是说,老是肚子痛的,五脏六腑肯定是又虚又寒的。
那么在孩子,最主要就是脾虚。
脾虚后孩子的免疫力就会下降,抵抗力下降,反反复复感冒,腹痛也会反反复复。
中药治疗方面,我一般会用儿科名医贾六金教授的经验来治疗。
本病的专药就是白芍,正如《神农本草经》:主邪气腹痛,除血痹,破坚积,治寒热疝瘕,止痛,利小便,益气。
"
止痛,主邪气腹痛,所以重用白芍可以缓急止痛
同时配合调整肠道气机的方法,气滞则不通,不通则痛。
同时配合治疗淋巴结肿大的药物:浙贝母、玄参、生牡蛎等。
这个基础方就是”止痛散结汤“
金银花、连翘、木香、乌药、白芍、浙贝母、玄参、生牡蛎、甘草。
由于此病反反复复,久病伤脾,此病时间长了多出现脾虚症状如:纳差、呕吐、便秘等等,多随症加入健脾消食通便的药物。
食积:加苍术、厚朴、炒三仙
大便干燥:郁李仁
恶心呕吐:藿香、黄连
腹痛甚:香附、延胡索
遇寒加重:高良姜、肉桂、藿香
纳差:白豆蔻、砂仁
热毒重:蒲公英
脾胃虚弱:四君子汤
脾胃虚寒:理中汤
临床辨证应用效果不错
同时平时饮食、生活起居也要调节好
孩子患肠系膜淋巴结炎,说到底就是“吃太多”了。
家长日常一定要注意以下几种情况
1、不要给孩子吃的太饱
孩子不吃不要理他,不要觉得孩子吃的少,害怕孩子没营养。
消化吸收不了,再好的东西吃进去也没用。
吃了淤堵在体内,会造成各种疾病,这时候吃的就不是营养,是毒药!
2、不要给孩子吃过多寒凉的食物
过度喝酸奶水果、过度吃抗生素祛火的中药、吃太多生冷的食物这样都会损伤孩子脾阳的。
多点给孩子吃一写温性的食物,孩子的脾胃才会好。
同时可以给孩子多捏脊、揉腹
捏脊
小儿稚阳之体,皮肉浅薄,且经络敏感。
经常捏脊,有以下好处:❶可以有效地刺激督脉与膀胱经,既升提阳气、扶阳抑阴,又平衡脏腑,对于促进小儿生长发育和预防疾病极有好处。
❷脊柱两侧分别有17对穴位。
比如脾俞、肾俞、心俞、肝俞等,经常按摩可提高宝宝的免疫力。
❸坚持给宝宝捏脊,可使宝宝全身气血畅通。
❹经常捏脊,可以帮助宝宝精力充沛,有助智力发育。
❺通过捏脊,可疏通经络,达到调整脏腑的怍用。
比如胃肠疾病、脾胃失调、消化不良、挑食厌食等。
❻捏脊还有助消化安睡眠。
揉腹
俗话说:肚子软如棉,百病都不缠。
脏腑失调是一切疾病发生的根本原因。
推腹揉腹可健脏调腑,诸病全消:
❶揉腹可增强胃肠蠕动,加强对食物的消化,吸收和排泄,明显地改善大小肠的蠕动功能,可起到排泄作用,防止和消除便秘。
❷有助于防治消化不良、胃炎、胃下垂、胃神经功能紊乱、慢性结肠炎和便秘等疾病。
❸揉腹可以产生的“啡肽”类物质,能够迅速缓解大脑疲劳,使人产生愉悦清爽的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