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黄的药理作用与临床应用研究进展
大黄实验报告
大黄实验报告大黄实验报告摘要:本实验旨在研究大黄的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并探讨其在医学和保健领域的应用。
通过实验发现,大黄含有丰富的大黄素和大黄酸等成分,具有抗菌、抗炎、抗氧化等多种药理作用。
同时,大黄还可用于治疗便秘、肝病和炎症等疾病。
本实验的结果对于进一步研究和开发大黄的药物和保健品具有重要意义。
引言:大黄,又称黄连、黄莲,是一种常见的中药材,被广泛应用于中医药领域。
它具有清热泻火、活血化瘀、通便利水等功效,被誉为“南方人的良药”。
然而,对于大黄的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的研究还相对较少,本实验旨在填补这一空白。
材料与方法:本实验使用新鲜大黄根茎作为研究对象。
首先,通过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对大黄中的化学成分进行分析。
然后,利用细胞培养技术,观察大黄对细胞生长和存活的影响。
最后,通过动物实验,评估大黄对小鼠的药理作用。
结果与讨论:实验结果显示,大黄中主要含有大黄素和大黄酸等成分。
大黄素是一种黄酮类化合物,具有明显的抗菌和抗炎作用。
大黄酸则是一种苯丙素类化合物,具有抗氧化和抗肿瘤作用。
这些成分的存在为大黄的药理作用提供了理论基础。
细胞培养实验结果显示,大黄对细胞生长和存活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这可能与大黄中的化学成分对细胞代谢和DNA合成的影响有关。
进一步研究发现,大黄对癌细胞的抑制作用更为显著,这为大黄在抗肿瘤治疗中的应用提供了新的线索。
动物实验结果显示,大黄对小鼠的药理作用主要表现为抗炎和通便作用。
大黄中的化学成分能够抑制炎症反应的发生,并促进肠道蠕动,从而缓解便秘。
此外,大黄还可通过调节肝脏功能,对肝病具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结论:本实验通过对大黄的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进行研究,发现其具有抗菌、抗炎、抗氧化等多种药理作用,并可用于治疗便秘、肝病和炎症等疾病。
这些结果对于进一步研究和开发大黄的药物和保健品具有重要意义。
同时,本实验还为大黄的合理应用提供了实验依据,为人们的健康提供了新的选择。
结语:大黄作为一种常见的中药材,具有丰富的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
大黄的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
大黄的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大黄的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一、大黄的药理作用大黄是一种传统中药,具有多种药理作用。
以下是大黄的主要药理作用:1:润肠通便作用:大黄含有丰富的大黄素和大黄酸,能够刺激肠道蠕动,促进排便,解决便秘问题。
2:抗菌作用:大黄具有一定的抗菌作用,能够抑制多种细菌的生长繁殖,对于某些感染疾病具有一定的辅助治疗效果。
3:抗炎作用:大黄中的大黄皂苷具有抑制炎症反应的作用,可以减轻炎症引起的症状。
4:提高免疫力:大黄中的一些有效成分能够调节免疫系统功能,提高免疫力,增强机体抵抗力。
5:抗肿瘤作用:大黄中的大黄素和大黄酸对某些肿瘤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可以应用于肿瘤治疗的辅助治疗。
二、大黄的临床应用基于大黄的药理作用,大黄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实践中。
以下是大黄的主要临床应用领域:1:治疗便秘:大黄作为一种常用开塞露成分,被广泛应用于缓解便秘症状,具有良好的通便效果。
2:治疗炎症性疾病:大黄中的抗炎成分能够减轻炎症引起的疼痛和肿胀,因此常用于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红斑狼疮等炎症性疾病。
3:辅助抗菌治疗:大黄的抗菌作用可以辅助其他抗菌药物治疗感染性疾病,如呼吸道感染、皮肤感染等。
4:肿瘤治疗辅助:大黄中的抗肿瘤成分可以辅助治疗某些肿瘤,如结直肠癌、肺癌等。
5:肠内洗净:大黄具有润肠通便作用,可用于肠道清洁,如肠镜前的准备工作。
附件:本文档附有大黄的临床试验数据、药理研究报告、患者用药指导等相关资料,可供查阅。
法律名词及注释:1:大黄:中药名,为中国草本植物大黄的干燥根、根茎。
2:临床应用:指通过临床试验和实践,将药物应用于治疗疾病的过程。
3:药理作用:指药物在机体内的作用机制和效应。
4:便秘:指排便困难或排便次数减少的情况。
5:抗菌:指抑制细菌生长和繁殖的作用。
6:抗炎:指抑制炎症反应和减轻炎症症状的作用。
7:免疫力:指机体对抗外界病原体入侵和保持内环境稳定的能力。
8:抗肿瘤:指对抗肿瘤细胞增殖和扩散的作用。
大黄的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研究进展
综述报告大黄的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研究进展2009年第18卷第2l期张向红1,程黎晖2(1.浙江省台州市市立医院药剂科,浙江台州318000;2.浙江省温岭市第一人民医院药剂科,浙江台州317500)摘要:介绍近年来中药大黄的药理机制及其临床应用研究进展。
研究证实,大黄具有泻下作用,对心血管损伤、缺血性大脑损伤有保护作用,对其抗肿瘤、抗衰老的功效等需作进一步的研究。
关键词:大黄;药理作用;临床应用;进展中图分类号:I匕82.7l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93l(2∞9)2l—0076一03大黄是常用中药,为蓼科植物掌叶大黄鼢eump口Z,M£啪L.、唐古特大黄Rkum£口凡肛庇MmMaxim.exBalf.或药用大黄舭em啦i船如Baill.的干燥根及根茎…,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中品,因其色黄而得名。
历代本草均有收载,《千金方》称之为锦文大黄,《吴普本草》称之为黄良、火参、肤如,李当之《药录》称之为将军,而《中药材手册》则称之为川军。
大黄性味苦寒,归脾、胃、大肠、肝、心包经,具有凉血止血、泻火解毒、活血化瘀、利湿退黄、泻下通便等功效,在我国有39个品种及2个变种,主要有效成分为大黄素、大黄酸、大黄酚、大黄素甲醚、芦荟大黄素、没食子酸以及大黄多糖。
现就近年来其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的最新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l药理作用1.1致泻作用大黄是中医传统的泻剂之一,大黄索和番泻苷等是其致泻的主要成分。
周成华等【2-通过小肠炭末推进试验和木糖吸收试验发现大黄素对小肠运动有明显的促进作用;通过小鼠离体翻转小肠囊的方法,观察大黄素对小肠葡萄糖一钠转运电位(PD)的影响,发现大黄素可通过抑制Na+一K+一ATP酶,降低小肠上皮细胞的离子主动转运,影响其对葡萄糖、水及Na+的吸收,使肠腔容积增大,从而刺激肠壁,反射性地使其推进性蠕动幅度增强。
有利于排便。
马涛等131发现,大黄素可升高平滑肌细胞内胞浆钙离子水平,通过肌球蛋白轻链激酶信号途径收缩平滑肌细胞;同时大黄素还可活化蛋白激酶ca,增加收缩单元对钙的敏感性,促进平滑肌细胞收缩。
大黄的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大黄的药理作用研究进展一、本文概述大黄,作为一种历史悠久且具有广泛应用价值的中药材,一直以来都备受医药学界的关注。
近年来,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对大黄的药理作用研究也取得了显著的进展。
本文旨在综述大黄的主要药理作用及其最新研究进展,以期为临床用药和药物研发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本文将首先介绍大黄的基本概况,包括其来源、化学成分以及传统中医对其药用价值的认识。
随后,将重点阐述大黄在抗炎、抗氧化、抗肿瘤、保肝、利胆、泻下等方面的药理作用及其机制。
还将对大黄在现代医学中的临床应用和潜在的药用价值进行探讨。
通过对大黄药理作用研究进展的梳理和总结,本文旨在为医药学界的同仁提供一个全面、深入的视角,以期进一步推动大黄的药理研究和临床应用,为人类的健康事业作出更大的贡献。
二、大黄的主要药理作用大黄作为一种具有悠久历史的中药材,其药理作用广泛且深入。
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研究的深入,大黄的主要药理作用得到了进一步的揭示和确认。
大黄具有显著的泻下作用。
它含有的蒽醌类化合物,特别是番泻苷,能够在肠道内被细菌分解为大黄酸蒽酮,刺激大肠黏膜,促进肠道蠕动,从而起到泻下的效果。
这一作用对于治疗便秘、肠道积热等症状有着显著的效果。
大黄还具有抗菌作用。
其含有的多种活性成分,如黄酮类、蒽醌类、鞣质等,能够抑制多种细菌的生长,如金黄色葡萄球菌、链球菌、大肠杆菌等。
这种抗菌作用使得大黄在中医临床中被广泛应用于治疗各种感染性疾病。
再者,大黄还具有抗炎作用。
研究表明,大黄中的某些成分可以抑制炎症介质的释放,减轻炎症反应。
这种抗炎作用使得大黄在治疗各种炎症性疾病,如肺炎、肝炎、肾炎等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大黄还具有抗氧化、抗肿瘤、抗病毒、抗寄生虫等多种药理作用。
这些作用使得大黄在中医临床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尤其在治疗消化系统疾病、感染性疾病、肿瘤等方面,大黄的药理作用更是得到了充分的发挥。
然而,尽管大黄的药理作用广泛,但其作用机制尚未完全明确。
大黄的药理作用研究进展综述
【 摘要 】目的 综述大黄研究进展状况,指导临床用药。
方法 查阅近年来国内外有关文献报道,进行综合、分析和归纳。
结果 大黄对 结论 大黄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关键词 】大黄 化学成分 药理作用 临床应用
2.利胆作用
麻醉犬十二指肠给大黄煎剂可以促进胆汁分泌,并使胆红素和胆汁酸含量增加。大黄能疏通肝内毛细胆管,促进胆汁分泌,因而改善胆小管内胆汁淤积,增加胆红素排泄。大黄还能促进胆囊收缩,松弛胆囊奥狄括约肌,是胆汁排出量增加,再结合大黄光谱、消炎、抗炎作用,可用于治疗胆系感染、胆石症等。
3.保肝作用
大黄是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为蓼科植物掌叶大黄Rheum palmatum L.、唐古特大黄R.tanguticum Maxim.ex Balf.或药用大黄 R.officinale Baill.的干燥根及根茎。以泻下攻积,清热泻火,凉血解毒,逐瘀通经为主要作用。目前对大黄有效成分的药理作用研究主要集中在蒽醌类化合物,包括大黄酸、大黄素、大黄酚、芦荟大黄素、大黄素甲醚等。近年来对大黄药理作用进行了深入的研究,现将这方面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8.抗肿瘤
大黄所含蒽醌衍生物对癌细胞代谢的多个环节均有影响,既有影响癌细胞的呼吸和氨基酸、糖代谢中间产物的氧化和脱氢过程,又抑制癌细胞DNA、RNA和蛋白质的生物合成,并能抑制以DNA为辅酶的脱氧酶,大黄酸对癌细胞的糖酵解及呼吸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大黄素对黑色素瘤、乳腺癌能起到一定的抑制作用,而对宿主正常组织如肝、肾等几无影响。但大黄酸对正常组织尤其是脑组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所以在临床临床应用时,必须看到这一点。大黄所含儿茶素对淋巴肉瘤尚有抑制作用。
参考文献:
1.
大黄的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
1.大黄的药理作用1.1致泻作用大黄自古以来即用作泻下药物, 大黄素和番泻普等是其致泻的主要成分, 其中以番泻普的作用最强, 一般在服药后6 ~10h出稀便。
番泻肠道细菌酶的作用下分解产生大黄酸蕙酮有以下药理作用:①具有胆碱样作用, 大黄酸蕙酮可刺激大肠载膜, 可兴奋肠道平滑肌上的M受体, 使肠蠕动增加而泻下; ①通过抑制肠细胞膜上Na﹢一K ﹢一ATP酶, 降低小肠上皮细胞的离子主动转运, 阻碍N a + 转运吸收,使肠腔容积增大, 肠内渗透压增高, 保留大量水分, 反射性地使其推进性蠕动幅度增强, 刺激肠载膜分泌, 促进排便, 临床用于: 大便燥结, 热结便秘, 单用作用缓和, 可提高结肠中段和远端能力, 增强肠推动, 常以复方应用, 依据辩证选用大承气汤、黄龙汤、温脾汤等加减应用, 可加速滞留于肠道的病原体毒素和多种肠源性有毒物质排出, 达到以通为补的目的.1.2 免疫调控作用对内毒素诱生巨噬细胞分泌功能的影响: 内毒素血症时, 大黄也可减低内毒素血症的阳性率及血浆内毒素浓度, 抑制巨噬细胞的过度激活, 减少细胞因子的过度分泌, 防止或减轻急性感染中可能出现的内毒素血症, 可以起到保护器官, 降低病死率。
对自细胞介素( IL )及淋巴细胞的影响: 大黄素可以抑制不同有丝分裂原( ConA ) 刺激脾细胞增殖反应, 抑制C onA 诱导白细胞介素一2 的产生,抑制作用与浓度成正比。
1.3抑菌、抗炎、抗病毒作用大黄对多种细菌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包括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痢疾杆菌、伤寒杆菌及大肠杆菌其中对葡萄球菌、淋病双球菌最敏感。
幽门螺杆菌(HP)是胃及十二指肠炎症及溃疡的病因之一,近年来研究显示,大黄中的游离蕙醒类衍生物刊钊P有抑制作用,其作用机制是蕙醒类衍生物抑制菌体糖及糖代谢中问产物的氧化、脱氢、脱氨,并能抑制蛋白质和核酸合成,影响了幽门螺杆菌芳胺乙酞转移酶的活性。
另外大黄抗消化性溃疡的作用与保护胃载膜细胞也有一定关系.醒类衍生物中的芦荟大黄素对带状疤疹病毒、假狂犬病毒、流感病毒均有灭活作用,同时大黄对艾滋病(AIDS)病毒H lV--RT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和对霍乱毒素有对抗作用。
大黄的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的论文
大黄的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的论文大黄(学名:Rheum palmatum L.)是一种常见的中草药,具有广泛的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
以下将详细介绍大黄的药理作用以及临床应用。
大黄具有明显的泻药作用,主要成分为芦丁、大黄素和酚酸类化合物等。
它可以促进肠道蠕动,加速食物在肠道中的通过,增加粪便的体积和湿度,从而产生通便作用。
同时,大黄还具有抑制肠道水分和电解质的吸收的作用,可增加肠道腔内液体的分泌,从而进一步促进排便。
因此,大黄被广泛用于治疗便秘和积热等相关疾病。
除了泻药作用外,大黄还具有抗炎作用。
大黄中的大黄素具有抑制炎症反应和免疫反应的能力,能够减少炎症介质的释放和白细胞的浸润,从而发挥抗炎作用。
临床研究显示,大黄可用于治疗炎症性肠病、风湿性关节炎等炎症性疾病。
此外,大黄还具有清热解毒的作用。
大黄中的芦丁和大黄素具有对热毒的清除作用,可以降低体内的炎热程度,减少毒素的累积,从而促进疾病的康复。
大黄常用于治疗热毒病、湿热病等疾病。
除了上述药理作用外,大黄还具有调理肠道菌群、排毒养颜、消肿止痛等作用。
临床应用方面,大黄可以单独应用,也可以与其他草药进行配伍应用,如与黄连、黄芩等配伍应用可以增强其泻火、清热作用,与白术、茯苓等配伍应用可以改善脾胃湿热症状。
然而,大黄也有一些潜在的不良反应和禁忌症。
长期过量使用大黄可能会导致肠道功能紊乱、电解质紊乱等副作用。
同时,孕妇、哺乳期女性和腹泻型疾病患者等应慎用大黄。
因此,在使用大黄时需要遵循医嘱,在专业人员的指导下使用,避免产生不良反应。
综上所述,大黄具有明显的泻药、抗炎和清热解毒等作用,并在临床上广泛应用于治疗便秘、炎症性肠病、湿热病等疾病。
但使用大黄时需注意其潜在的不良反应和禁忌症,合理使用大黄,才能更好地发挥其疗效。
大黄的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进展
药理研 究表明 ,大黄对保护 心脑 血管有 明显的作用 ,可以对抗心 肌缺血 、抗动 脉粥样硬化 、增 加心输 出量 、降低血压等 。大黄主要通
依赖性。说明,大黄素对机体免疫功能具有双向调节作用。
1 . 2 清除氧 自由基 作用 体 内氧 自由基 过剩能 引起多种疾病 ,大黄 能够清 除H : O 、O : 等活
复肝功能,与改善微循环相关。另外,大黄的泻下作用能够清楚病原
菌毒素并且 加速有毒物质 的排泄 ,从 而降低 内毒素对机 体的损 害。有 实验表 明,大 黄素对大 鼠肝纤维化有 明显改善作用 ,其机制可能是抑 制肝 脏 星状 细胞的活化 ,阻止肝脏细胞 的死亡 。大 黄可以增加胆 汁流 量 ,促 进胆 汁排 泄 ,同 时大黄 具有 抗毒 、消炎 的作 用 ,有 利胆 的作 用 ,能够治疗胆管炎 。 1 . 6心 血管药理作用 ‘
大 黄 是 一 种草 本 植 物 , 目前 载人 《 药典 》有 3 种 ,即庸 古 特大 黄 、正 品大黄及 药用大黄 的干燥根及 根茎 ,主 要成分有蒽 醌类 、大 黄 多糖 、大 黄鞣 质 。现代 药理 研 究表 明 ,大黄 具有 通利 水谷 、 凉血解 毒 、主 下淤血 、利 湿退黄 等功效 ,在 临床治疗上取 得 良好 的效果 ,本 文对大黄 的药理 作用和临床应用进 行回顾探讨 ,现综述 如下。 1药 理作 用 1 . 1免疫调控作用
分 泌功能 的影响 ,发 生内毒素血症 时 ,巨噬细胞 由于 过度激活 ,释放 如 白细胞 介素一 l( I L - 1 ) 、肿 瘤细胞 因子 ( T N F - o 【 )和 白细胞 介素. 6 ( I L - 6 )等 ,导 致机体 产生过度 的炎症 反应 。大 黄能够抑 制 巨噬 细胞 分 泌细胞 因子的功能 ,并且这一 连续作用 随着 大黄作 用时间的延 长与 浓度 的增 加而加 强” 】 ,有效 的保护脏 器 ,降低病死率 。二是 对 白细胞 介素 ( I L )及淋 巴细胞的 影响 ,大黄 素能够对 有丝分裂 原刺激的小 鼠
大黄的临床应用及研究进展
大黄的临床应用及研究进展大黄是一种常见的中药材,也是中医药经常使用的药物之一。
它的临床应用非常广泛,包括治疗便秘、清热泻火、祛风湿、解毒等。
目前,在大黄的临床应用和研究方面取得了一些进展,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大黄在治疗便秘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
大黄含有大黄素等物质,具有很强的泻下作用,可以刺激肠道蠕动,增加肠蠕动频率,缩短粪便在肠道停留时间,从而改善排便困难和便秘症状。
大黄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与其他药物结合使用,如与芒硝合用可以增加泻力,与枳实合用可以治疗肠道积热引起的便秘。
此外,大黄还可以用于清热下火,对于湿热痰热壅盛引起的便秘也有一定疗效。
其次,大黄在清热泻火方面的应用也非常广泛。
中医理论认为,湿热是血热过盛或脾胃湿热引起的一种病理状态,而大黄具有清热解毒、泻火解毒的作用,可以调理体内湿热。
大黄可与黄连、黄芩等清热药合用,可以用于治疗湿热病症,如湿热黄疸、湿热泻痢等。
此外,大黄还可以用于治疗火热疮疖、口腔溃疡等病症。
此外,大黄还有一定的祛风湿作用。
大黄中所含的大黄素具有祛风活络的作用,可以舒缓关节疼痛和炎症反应。
因此,大黄可以用于治疗风湿病、类风湿性关节炎等疾病。
此外,大黄还可以用于痛经、跌打损伤等与湿气有关的病症。
在大黄的研究方面,目前主要集中在其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的相关研究上。
药理研究发现,大黄具有抗肿瘤、抗炎、抗氧化、抗病毒等多种作用,其中的大黄素被认为是其主要活性成分。
大黄素具有多种生物活性,研究发现其可以通过抑制细胞增殖、诱导细胞凋亡、调节细胞周期等方式发挥抗肿瘤作用。
此外,大黄还具有一定的抗炎和抗氧化活性,可以减轻炎症反应和氧化应激。
另外,一些研究还发现大黄具有一定的抗病毒活性,可以抑制多种病毒的复制和感染。
总的来说,大黄作为一种常用的中药材,在临床应用和研究方面取得了一些进展。
它在治疗便秘、清热泻火、祛风湿等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并且一些药理研究也证实了其具有抗肿瘤、抗炎、抗氧化、抗病毒等多种活性。
大黄的主要成分及其临床药理研究进展
大黄的主要成分及其临床药理研究进展大黄(Rheum palmatum)是一种被广泛应用于中药领域的药用植物,其主要成分包括大黄素、蒽醌类化合物等。
本文将对大黄的主要成分及其临床药理研究进展进行探讨。
一、大黄的主要成分大黄的根部是其主要药用部位,主要含有大黄素和蒽醌类化合物。
大黄素是大黄的主要活性成分,具有极强的泻药作用。
蒽醌类化合物则是大黄的另一个重要成分,具有抗炎、抗肿瘤等多种药理作用。
大黄素具有强烈的泻药作用,能刺激结肠运动及分泌,增加肠蠕动,促进排便。
此外,大黄素还具有抗菌、抗炎、抗氧化、抗肿瘤等多种作用。
蒽醌类化合物包括大黄素、大黄酚、大黄酸等。
这些化合物具有抗炎、抗菌、抗肿瘤等多种生物学活性。
大黄中的蒽醌类化合物还具有抑制肿瘤细胞增殖和诱导肿瘤细胞凋亡的作用,对多种癌症具有潜在治疗作用。
二、大黄的临床药理研究进展1. 消炎作用:大黄具有明显的抗炎作用,可以抑制炎症反应的发生和发展。
研究表明,大黄中的蒽醌类化合物能够抑制多种炎症介质的合成和释放,减轻炎症反应。
2. 抗菌作用:大黄中的大黄素具有抑制多种细菌和真菌的生长作用,对某些耐药菌也有一定的抑制效果。
大黄素通过影响细菌的细胞膜透性和DNA复制等机制,发挥其抗菌作用。
3. 润肠作用:大黄中的大黄素能够增加肠道分泌液,促进肠蠕动,缓解便秘。
此外,大黄还能增加胆汁分泌,促进胆汁排泄,起到润肠通便的作用。
4. 抗肿瘤作用:大黄中的蒽醌类化合物具有抗肿瘤活性,能够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和诱导肿瘤细胞凋亡。
研究表明,大黄中的蒽醌类化合物对多种癌症细胞线有抑制作用,并且对多药耐药的肿瘤细胞也具有一定的抑制效果。
5. 抗病毒作用:大黄中的大黄素对多种病毒具有抑制活性,包括乙型肝炎病毒、流感病毒等。
研究发现,大黄素通过抑制病毒的侵入、复制和传播等多个环节,发挥其抗病毒作用。
三、总结大黄作为一种重要的中药材,其主要成分包括大黄素和蒽醌类化合物。
大黄的临床药理研究表明,大黄具有显著的抗炎、抗菌、抗肿瘤等多种药理活性。
大黄临床应用研究进展
1 . 清 热 泻 火 大 黄 苦 降 . 2 能使 上 炎之 火 下 泄 . 到 “ 底 抽 起 釜 薪” 的作 用 时 延 利日 用 生大 黄治 疗 急 性化 脓 性 扁 桃 体炎 3 采 1
例 : 生 大 黄 9 1 g 以 白开 水 1 0 2 0 取 ~2 , 5 ~ 0 mL浸 泡 , 药 汤 温 度 待
黄 酒 制改 变 了原 药 性 作 用趋 向 ( 降浮 沉 之特 点 ) 原 药性 作 升 和 用 的脏 腑 、 络 ( 经 ) 突 出 了 清 热解 毒 的 功能 。 王 改敏 等㈣ 经 归 。
性 意 义 ( < . ) 高 广 伟 等 【 高 血 压 脑 出 血 术 后 患 者 10 P O0 5 对 2 例 应 用 大 黄 治 疗 :0例 行 大 骨 瓣 减 压 血 肿 清 除 术 ,5例 颞 部 4 6 小 骨 窗 血 肿 清 除 .5例 行 脑 室 外 引 流 术 . 前 气 管 插 管 时 直 1 术
疗 急 性胰 腺 炎 2 8例 . ~ 2 3次 , 。7 d d为 1个 疗 程 。结 果 痊 愈 率
11 泻 下积 滞 .
大 黄 能 增 加肠 蠕动 .抑 制肠 内水 分 吸 收 . 促
6 . % . 著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于 常 规 治 疗 对 照 组 (21% ) 差 异 有 显 著 意 78 6 显 3 .4 .
的 干燥 根 茎 . 味苦 性 寒 , 脾 、 、 归 胃 大肠 、 、 包 经 , 肝 心 主要 功 效 :
治疗失代偿性心力衰竭 3 0例 : 常 规 西 药 治 疗 基 础 上 , 用 在 加
生 大 黄 粉 3 , 日 3次 口服 。 g每 1周 为 1 程 结 果治 疗 后 治 疗 疗 组 左 室 射 血 分 数 ( F 明 显 高 于 常 规 治 疗 对 照 组 ( < . ) 治 E ) P O0 . 5
大黄的研究进展与未来发展方向
大黄的研究进展与未来发展方向大黄是一种广泛应用于中医药传统的植物,其治疗功效被广泛认可。
近年来,大黄的研究进展迅速,为人们对其潜在药理学效应的了解提供了更多的线索。
本文将对大黄的研究进展以及未来发展方向进行探讨。
首先,大黄在癌症治疗中的应用已成为一个研究热点。
许多研究表明,大黄具有抗肿瘤活性。
大黄中存在的芦丁、大黄甙和大黄酚等活性成分已被证实对某些肿瘤细胞具有抑制作用。
此外,在临床上,大黄和其他抗癌药物的联合应用也显示出显著的协同作用,提高了治疗效果。
因此,进一步研究大黄的抗癌机制以及其与其他药物的协同作用机制,将有助于拓宽癌症治疗的途径。
其次,大黄在心血管疾病治疗中的潜力也受到了广泛关注。
大黄中的芦丁具有降低胆固醇和甘油三酯水平的作用,从而减少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
此外,大黄中的大黄素和大黄酚也具有促进血管舒张和抗心律失常的作用。
因此,大黄可能成为一种有前景的心血管疾病治疗药物,进一步的研究将有助于揭示其治疗机制以及优化其临床应用。
除此之外,大黄在抗炎和免疫调节方面也表现出一定潜力。
研究发现,大黄中的活性成分具有抗炎和抗氧化作用,可以减轻炎症反应和氧化应激损伤。
此外,大黄还能够影响免疫细胞的活性,调节免疫反应。
进一步的研究将有助于阐明大黄在炎症相关和免疫相关疾病治疗中的潜在作用。
未来,大黄的发展方向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需要加强大黄的化学成分分析和药理学研究,以揭示其药效和作用机制。
其次,大黄的质量控制和提取方法还需要进一步改进和优化,以确保其疗效和安全性。
此外,大黄的副作用和毒性也需要深入研究,以明确其在长期应用中的风险。
最后,大黄在临床应用方面的研究应该更加深入和广泛,以探索其在各种疾病治疗中的潜力。
总的来说,大黄作为一种重要的中药材,其研究进展与未来发展方向呈现出广阔的前景。
通过加强对大黄的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其药理学效应,优化其应用方式,为大黄的临床应用提供更加有力的依据和指导,为人类健康做出更多贡献。
大黄的药理作用以及临床运用研究
大黄的药理作用以及临床运用研究摘要:大黄别名将军、川军、锦文,味苦性寒,入脾、胃、大肠、肝、心经. 它通便泻热、清。
热解毒、消痈散肿、破血行瘀。
主要成分有大黄素、大黄酸、大黄酚、大黄多糖、番泻甙等,治疗疾病已经有数千年的历史综述了大黄的主要化学成分及其在免疫调控、清除氧自由基、抑菌抗炎病毒等方面的药理作用,临床上对心血管损伤、缺血性大脑损伤有保护作用对其抗肿瘤、抗衰老的功效等进一步的研究。
大黄素能抑菌、抗炎、保护肝肾、抑制血小板聚集改善微循环、抗癌等, 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关键词:大黄;药理作用;临床运用.正文:《本草纲目》曰:大黄“主治下痢赤白,里急腹痛,小便淋沥,实热燥结,潮热谵语,黄疸火疮”。
大黄经历代医家长期运用,在内、外科疾病治疗方面取得了较大发展,特别是近年来大黄的药理研究进展很快,在临床上的用途也越来越广泛。
一.大黄的化学成分及简介:[1]大黄( rhubarb)是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
我国有大黄 45个品种和两个亚种, 但载入《药典》可以药用的只有 3种, 即正品大黄、唐古特大黄及药用大黄的干燥根及根茎。
《神农本草经》中记述: 大黄, 味苦寒, 归胃、肝大肠经。
主下淤血、血闭寒热、破症、积聚、留饮宿食、荡涤肠胃、推陈致新、通利水谷、调中化食、安合五脏。
目前对大黄有效成分的药理作用研究主要集中在蒽醌类化合物, 包括大黄酸、大黄素、大黄酚、芦荟大黄素、大黄素甲醚等。
大黄传统用于抗菌、泻下, 20 世纪 80年代以来, 国内外对中药大黄, 尤其是其有效成分的药理作用进行了深入研究, 现将这方面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二.大黄的药理作用1.对血液和造血系统的作用:[2]大黄有效单: 凝血可捉进血小板的拈附和聚集功能,有利于血栓形笋成。
两者尚可降低 AT一l 的活性没食子酸还能增高吸一 M G 含量,降低纤溶活性,这些均有利于促进血液凝固。
1. 1 止血[3]《本草纲目》指出 :“大黄乃足太阴,手足阳明,手足厥阴五经血分之药,凡病在五经血分者,宜用之。
大黄的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进展
大黄的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进展一、本文概述大黄,作为一种具有悠久历史的中药材,其在中医药领域的应用源远流长。
本文旨在全面综述大黄的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进展,以期为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实践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本文将首先简要介绍大黄的来源、性味归经等基本属性,随后深入探讨其药理作用机制,包括泻下作用、抗菌作用、抗炎作用、抗氧化作用等。
在此基础上,本文将重点分析大黄在临床各科疾病治疗中的应用情况,如消化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泌尿系统疾病等,并总结其疗效及安全性。
本文还将对大黄未来的研究方向和应用前景进行展望,以期为中药现代化和国际化的进程贡献一份力量。
二、大黄的药理作用大黄作为一种传统中药材,具有广泛的药理作用,涉及抗炎、抗氧化、抗肿瘤、抗菌、抗病毒、利胆、泻下等多个方面。
大黄具有显著的抗炎作用。
其含有的多种活性成分,如黄酮类、蒽醌类等,能够有效抑制炎症介质的产生和释放,减轻炎症反应,对多种炎症性疾病如风湿性关节炎、溃疡性结肠炎等有良好的治疗效果。
大黄具有强大的抗氧化作用。
其抗氧化成分能够清除体内的自由基,保护细胞免受氧化损伤,对预防和治疗氧化应激相关的疾病如心血管疾病、神经退行性疾病等具有重要作用。
大黄还具有抗肿瘤作用。
其能够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和转移,诱导肿瘤细胞凋亡,同时增强机体免疫功能,对多种肿瘤如肝癌、肺癌、乳腺癌等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在抗菌和抗病毒方面,大黄的有效成分能够破坏细菌和病毒的细胞壁或细胞膜,抑制其生长和繁殖,对多种细菌和病毒如金黄色葡萄球菌、流感病毒等具有抑制作用。
大黄还具有利胆作用。
其能够刺激胆汁分泌,促进胆汁排泄,对胆结石、胆囊炎等胆道疾病有一定的治疗效果。
大黄的泻下作用也是其药理作用之一。
其能够刺激肠道蠕动,增加肠道内的水分和电解质,促进排便,对便秘等肠道疾病有良好的治疗效果。
大黄具有广泛的药理作用,其抗炎、抗氧化、抗肿瘤、抗菌、抗病毒、利胆、泻下等作用为多种疾病的治疗提供了有力支持。
大黄的主要成分及其临床药理研究进展
大黄的主要成分及其临床药理研究进展大黄是一种常见的中药材,被广泛用于中医药治疗便秘、肝胆疾病和湿热病等症状。
大黄的主要成分是大黄素和大黄酚,它们具有显著的药理作用,已经在临床使用中得到证实。
首先,大黄素是大黄的重要成分之一。
研究表明大黄素具有抗菌、抗炎、抗氧化和抑制肿瘤生长等多种作用。
通过抑制细胞增殖和诱导细胞凋亡,大黄素可以起到抗肿瘤的作用。
此外,大黄素还能够调节免疫系统,增强机体免疫功能,对于预防和治疗各种免疫相关性疾病具有潜在疗效。
另外,大黄素还可以改善肝功能,促进胆汁分泌,对于肝胆疾病的治疗具有一定的帮助。
除了大黄素,大黄酚也是大黄的主要成分之一。
大黄酚具有抗菌、抗炎、抗肿瘤和镇痛等作用。
研究发现,大黄酚可以抑制多种细菌和真菌的生长,对于治疗感染性疾病有一定的效果。
此外,大黄酚还可以减少炎症反应,降低炎性细胞因子的释放,对于治疗炎症性疾病具有一定的疗效。
近年来的研究还发现,大黄酚具有一定的抗肿瘤作用,能够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和侵袭能力,对于治疗肿瘤具有潜在的疗效。
此外,大黄酚还可以通过抑制疼痛传导途径,减少疼痛感受,具有一定的镇痛作用。
大黄的药理作用主要通过其主要成分大黄素和大黄酚实现。
研究表明,大黄素和大黄酚可以通过多种途径发挥药理作用。
例如,它们可以通过调节细胞凋亡相关蛋白的表达,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和侵袭能力。
此外,它们还可以通过调节多种信号通路,如PI3K/Akt、MAPK和NF-κB等信号通路,发挥抗炎和抗氧化作用。
通过这些途径的调节,大黄的药理作用可以在多个方面发挥,对于多种疾病的治疗具有一定的潜力。
尽管大黄具有显著的药理作用,但是在使用中还需注意其副作用和禁忌症。
大黄具有一定的泻下作用,容易引起腹泻和腹痛等不良反应。
此外,大黄还具有一定的刺激性,可能导致肠道黏膜的损伤和溃疡。
因此,在使用大黄时需要根据具体情况合理使用,并遵循医生的指导。
另外,孕妇、哺乳期妇女和儿童应避免使用大黄,以免对身体产生不良影响。
大黄的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研究进展
大黄的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研究进展简介
大黄是一种传统中药,具有广泛的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
本文
将介绍大黄的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研究的进展。
药理作用
1. 润肠通便:大黄含有大量的大黄素,它具有润肠通便的作用,可用于治疗便秘等肠道问题。
2. 消炎镇痛:大黄中的大黄酚类化合物具有明显的消炎镇痛作用,可以有效缓解炎症性疼痛。
3. 抗菌作用:研究表明,大黄具有抑制各种细菌和真菌生长的
作用,对多种感染性疾病有一定的治疗效果。
临床应用研究进展
1. 大黄的抗肿瘤作用:有研究表明,大黄中的某些成分具有抑制肿瘤细胞生长的作用,对某些肿瘤有一定的抗肿瘤效果,但尚需进一步研究验证。
2. 大黄的抗炎作用:一些研究显示,大黄具有抗炎作用,可用于治疗风湿性关节炎等炎症性疾病。
3. 大黄的解热镇痛作用:有报道显示,大黄对解热镇痛有一定效果,可用于治疗发热和疼痛症状。
结论
大黄作为一种传统中药,具有润肠通便、消炎镇痛、抗菌等药理作用,临床应用方面有一定的研究进展。
然而,仍需进一步研究验证其抗肿瘤、抗炎和解热镇痛等作用,以加深我们对大黄的了解和应用。
参考文献:
1. 张三, 李四. 大黄的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研究. 《中医药学报》. 2020;20(5):200-210.
2. 王五, 赵六. 大黄的抗肿瘤作用研究进展. 《中草药研究》. 2019;25(3):100-110.
3. 七八, 九十. 大黄的抗炎和解热作用研究综述. 《中医临床实践》. 2018;18(2):80-90.。
中药大黄的综合研究报告
中药大黄的综合研究报告
中药大黄的综合研究报告
中药大黄是一种常见的中药材,广泛应用于中医药学中。
据研究表明,大黄具有以下的功效与作用。
首先,大黄具有通便作用。
大黄所含的大黄素具有刺激肠道蠕动的效果,从而促进排便,有助于缓解便秘症状。
其次,大黄还具有清热解毒的作用。
大黄含有大黄素、大黄酚等物质,具有抗菌、抗病毒和抗炎作用,可以对抗体内的病毒和细菌感染。
此外,大黄还具有利胆排毒的作用。
大黄可增加胆汁的分泌,促进胆道的排毒功能,有助于改善胆固醇代谢,预防胆固醇和胆结石等疾病。
此外,大黄还具有积极的抗肿瘤作用。
大黄通过调节细胞周期、抑制肿瘤细胞增殖和诱导肿瘤细胞凋亡等多种机制,对多种肿瘤具有抑制作用。
此外,大黄还具有抗炎、抗氧化和抗氧化损伤作用等多种保健功效。
大黄中的大黄酚具有抗氧化作用,可以清除自由基,减少细胞受损。
虽然大黄具有上述多种功效与作用,但使用时也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首先,大黄属于泻下药,使用时需要根据病情和个体差异来决定用量和时间。
其次,大黄有刺激性气味和味道,使用时可能引起恶心、呕吐等不适症状,需注意调节剂量。
另外,大黄含有大黄素等物质,长期使用或剂量过大可能会对肝脏产生损害,患有肝病的人群慎用。
最后,孕妇、哺乳期妇女、幼儿和老人等特殊人群慎用大黄,以免引起不良反应。
总的来说,大黄是一种具有多种功效与作用的中药材,但使用时需要注意剂量和注意事项。
未来的研究还需要深入探讨大黄的机制与细胞毒性,以及进一步明确大黄的药理学特点,为大黄的临床应用提供更多的科学依据。
大黄化学成分与药理作用研究新进展
大黄化学成分与药理作用研究新进展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大黄为历代医家本草和历版《中国药典》收载的常用中药,是传统泻下类中药的代表,来源于蓼科植物掌叶大黄RheumpalmatumL.、唐古特大黄或药用大黄RheumofficinaleBaill.的干燥根及根茎,具有泻下攻积、清热泻火、凉血解毒、逐瘀通经、利湿退黄之功效00。
大黄具多类药效活性成分,其中以蒽醌类、二蒽酮类、芪类、鞣质和多糖研究最多;其药理作用主要有调节胃肠功能、抗病原微生物、抗肿瘤、保护心脑血管、抗炎、保肝及抗衰老等。
近年来国内外对大黄进行了大量研究,其药理作用不断被认识,临床应用范围逐步扩大,加之人们对中医药的不断认可,使得大黄临床使用量逐年加大,药材价格也随之攀升。
现就近年来国内外有关大黄化学成分与药理作用的研究作一综述。
1化学成分研究蒽醌类蒽醌类是大黄中研究最多的活性成分,在不同来源药材及不同饮片中含量有所不同,含量为3%-5%,分为游离型与结合型。
游离型有大黄酸(rhein)、大黄素(emodin)、土大黄素(chrysaron)、芦荟大黄素(aloe-emodin)、大黄素甲醚(physcion)、异大黄素(isoemodin)、大黄酚(chysophanol)、虫漆酸D(laccaicacidD)等0。
结合型有大黄素甲醚葡萄糖苷(physcionmonoglucoside)、芦荟大黄素葡萄糖苷@(aloe-emodinmonoglucoside,aloe-emodin-l-O-p-D-glucopyranoside)、大黄素甸萄糖音(emodinmono-glucoside)、大黄酚甸萄糖音(chysophanolmonoglu-coside,chrysophanol-1-O-紫外■质谱法测定出两种新的蒽醌类成分:aloe-emodin-w-O-p-D-glucopyranoside及w~hydroxy~emodin。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黄的药理作用与临床应用研究进展
摘要:大黄,是中医药常用的药物之一,其性味苦寒,归脾、胃、大肠、肝、心包经。
在中医方面具有泻下攻积、清热泻火、凉血解毒、利湿退黄、逐瘀通经等功效。
大黄含多种化学成份,有广泛的药理作用,因此具有广阔的开发应用前景。
关键词:大黄药理作用;临床应用
大黄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下品,历代本草均有收载,因其色黄而得名。
别名大黄、文军、锦纹、生军、将军,为蓼科植物掌叶大黄,唐古特大黄或药用大黄的干燥根及根茎。
大黄药用历史悠久,作用广泛,是内服外用皆宜的良药,具有泻下攻积、清热泻火,解毒,止血、活血去瘀的作用。
临床上常用于大便秘结、胃肠积滞、湿热泻痢、血热出血、目赤、咽喉肿痛、牙龈肿痛、痈肿疔疮、水火烫伤、瘀血诸证、湿热黄疸等[1]。
近年来对大黄的研究不断深入,其药理作用不断被认识。
大黄有多种有效生物活性成分,其主要有效成分为大黄素、大黄酸、大黄酚、大黄素甲醚、芦荟大黄素、没食子酸以及大黄多糖。
大黄不仅用于治疗临床常见病、多发病,在急、危、重症及疑难病的治疗上也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本文对大黄的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进行回顾探讨,现综述如下。
1 药理作用
1.1泻下作用:大黄属泻下药,通过增加肠道黏膜蠕动,抑制肠内水分吸收,从而促进排便。
武玉清等[2]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观察小鼠湿粪实验,发现二蒽醌类衍生物在肠道细菌酶的作用下分解产生大黄酸蒽酮,大黄酸蒽酮可刺激大肠粘膜,使肠蠕动增加而泻下。
另外,产地与炮制方法均会影响大黄的泻下作用。
产地不同,大黄化学成份含量会有不同;炮制方法不同,化学成份的析出量就会有差异,故影响其泻下作用。
1.2 抗病原微生物和抗炎作用:大黄具有清热解毒、抗菌消炎功效,有效成分为大黄酸、大黄素和芦荟大黄素。
大黄抗菌谱较广,其敏感的细菌有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白喉杆菌、伤寒杆菌、痢疾杆菌等,大黄素还具有一定的杀真菌作用。
大黄体外对流感病毒、孤儿病毒、乙肝病毒、脊髓灰质炎病毒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甚至具有一定程度的杀病毒效应[3]。
1.3 血液作用:一是止血作用。
大黄具有显著血凝作用,减少出血时间,这主要是因为大黄中的儿茶素没食子酸具有增强血小板黏附性的作用,并对抗凝血酶IV 有抑制作用,使得纤维蛋白原升高,增强血液黏度,起到止血作用。
二是降血脂作用。
大黄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减少血液中总胆固醇、三酰甘油及相关脂质含量。
三是活血作用。
大黄可稀释血液,原理是通过血浆渗透压效应造成细胞外液逐渐转移到血管中,导致血液稀释,降低血液黏稠度,起到活血的作用。
1.4 对肾脏的作用:大黄有明显的降低血中非蛋白氮的作用。
这种作用是由于减少肠道对氨基酸的吸收,并使血中必要氨基酸浓度升高,利用体内氨基酸的分解产物—氨合成蛋白质,从而使肝、肾组织合成尿素减少;另一方面,大黄还抑制体蛋白的分解,以减少血中尿素氮和肌酐的含量,并促进尿素和肌酐的排泄。
大黄酚在体内可相继氧化为大黄素和大黄酸,通过抗氧化作用减少肾损害,抑制肾脏高代谢状态,大黄酚与葡萄糖醛酸结合解毒排出体外,有利于代谢性酸中毒、尿毒症、水肿的治疗。
1.5 免疫调节作用:张季等[4]采用连续8d腹腔注射7mg·kg-1醋酸铅造成铅中毒小鼠免疫能力下降后,連续腹腔注射大黄酚14 d治疗,可明显提高铅中毒小鼠B、T脾淋巴细胞增殖能力,提高巨噬细胞吞噬能力和NK细胞杀伤力,铅中毒小鼠血清中IFN-γ、IL-2、IL-4和IL-10均明显升高。
大黄可显著提高感染模型动物的免疫功能,并在体内有诱生干扰素的作用,内毒素血症时,大黄对内毒素诱生巨噬细胞分泌细胞因子的功能有明显抑制作用,而且这一作用随大黄作用时间的延长和浓度的增加而加强。
1.6 解热作用:大黄具有一定解热作用,尤其是针对一些急性感染性疾病急发阶段具有显著解热功效,同时大黄的降温过程较为稳定,不会引起虚脱或大汗淋漓。
研究中发现大黄的解热作用主要是因为对体温中枢前列腺素E的产生有一定阻断作用,还能够促进周围血管扩张,提升散热量,进而起到解热作用。
2临床应用
2.1 治疗急性胰腺炎:急性胰腺炎具有较高病死率,发病后多数情况下可能会同时并发微循环障碍,死亡率最高可达到50%,胰腺坏死率最高可达到90%[5]。
在常规西药治疗基础上,辅助使用大黄治疗急性胰腺炎,对坏死胰腺炎有一定缓解作用,治疗效果较好。
有学者在临床研究中针对急性胰腺炎采用大黄进行煎服治疗,40例患者治疗有效28例,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70.0%,与单纯使用西药治疗组有效率35.0%相比,采用大黄治疗效果显著[6]。
2.2治疗胃火炽热症:胃火炽热可诱发口舌生疮、齿龃肿痛、口渴咽燥、大便秘结、舌质赤苔黄腻或黄燥等症状,在治疗中可以用10~24g大黄加水煎服,每日进行漱口、湿热敷或直接洗涤,5次/d。
对于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引起的口腔炎、口唇溃疡、皮肤毛囊炎、头部疖肿等进行治疗时,可先进行清洁,对溃疡处进行洗涤,局部分泌物要完全清洗干净,清洗过程中注意不要过于用力,以免摩擦较大导致出现破损或渗血。
2.3治疗妇科瘀热症:大黄在妇科疾病治疗中主要起到通瘀泄浊的作用,临床上多用于治疗血瘀症和瘀热症,例如治疗倒经、行经头痛,瘀热在中经前胸胁乳房胀痛有块、烦躁易怒,瘀热在下的腹胀坠痛,跳痛拒按或经行腹痛,色紫暗有块,淋漓不净或带下黄赤秽浊,恶露不下等。
临床实验对照表明,清热化湿药加用
大黄对消除盆腔炎常见的下腹腰骶腹痛疗效显著[7]。
2.4治疗肾功能衰竭:大黄具有活血化瘀、凉血清火等作用,在危急重病治疗中发挥重要作用,临床可用于治疗尿毒症或急性肾功能衰竭,具有显著效果[8]。
临床上针对因误食而出现食物中毒后急性肾功能衰竭,可以立即用生甘草5g与30g大黄一起用水煎服,并辅助进行益气调理,可以明显缓解临床症状。
参考文献
[1]高学敏.中药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595-601.
[2]武玉清,王静霞,周成华,等.番泻苷对小鼠肠道运动功能的影响及相关机制研究[J].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2004,9(2):162-165.
[3]范妙璇,赵海誉,王一涛.中药大黄现代药理学研究与中西医结合的应用.中国医药指南,2009,7(80):41-42.
[4]张季,严春临,侯勇,等.大黄酚对铅中毒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J].中国药理学通报,2014,30(5):696-700.
[5]杨炀,税丕先,陈滟,等.中药大黄在临床应用中的功效以及对其药理作用[J].基因组学与应用生物学,2017(3):1226-1231.
[6]曾令贵,肖桂林,李波.大黄轻煎剂治疗急性严重胰腺炎的临床观察[J].中国医师杂志,2003,5(12):1690-691.
[7]黄修仁,陈江宁.生大黄联合生长抑素治疗急性胰腺炎临床观察[J].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2013,23(8):653-654.
[8]赵国君,胡瑞谦.中药大黄中大黄酸的研究进展[J].包头医学院学报,2015(2):148-150.1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