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黄的药理作用与临床应用研究进展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黄的药理作用与临床应用研究进展

摘要:大黄,是中医药常用的药物之一,其性味苦寒,归脾、胃、大肠、肝、心包经。在中医方面具有泻下攻积、清热泻火、凉血解毒、利湿退黄、逐瘀通经等功效。大黄含多种化学成份,有广泛的药理作用,因此具有广阔的开发应用前景。

关键词:大黄药理作用;临床应用

大黄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下品,历代本草均有收载,因其色黄而得名。别名大黄、文军、锦纹、生军、将军,为蓼科植物掌叶大黄,唐古特大黄或药用大黄的干燥根及根茎。大黄药用历史悠久,作用广泛,是内服外用皆宜的良药,具有泻下攻积、清热泻火,解毒,止血、活血去瘀的作用。临床上常用于大便秘结、胃肠积滞、湿热泻痢、血热出血、目赤、咽喉肿痛、牙龈肿痛、痈肿疔疮、水火烫伤、瘀血诸证、湿热黄疸等[1]。近年来对大黄的研究不断深入,其药理作用不断被认识。大黄有多种有效生物活性成分,其主要有效成分为大黄素、大黄酸、大黄酚、大黄素甲醚、芦荟大黄素、没食子酸以及大黄多糖。大黄不仅用于治疗临床常见病、多发病,在急、危、重症及疑难病的治疗上也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本文对大黄的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进行回顾探讨,现综述如下。

1 药理作用

1.1泻下作用:大黄属泻下药,通过增加肠道黏膜蠕动,抑制肠内水分吸收,从而促进排便。武玉清等[2]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观察小鼠湿粪实验,发现二蒽醌类衍生物在肠道细菌酶的作用下分解产生大黄酸蒽酮,大黄酸蒽酮可刺激大肠粘膜,使肠蠕动增加而泻下。另外,产地与炮制方法均会影响大黄的泻下作用。产地不同,大黄化学成份含量会有不同;炮制方法不同,化学成份的析出量就会有差异,故影响其泻下作用。

1.2 抗病原微生物和抗炎作用:大黄具有清热解毒、抗菌消炎功效,有效成分为大黄酸、大黄素和芦荟大黄素。大黄抗菌谱较广,其敏感的细菌有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白喉杆菌、伤寒杆菌、痢疾杆菌等,大黄素还具有一定的杀真菌作用。大黄体外对流感病毒、孤儿病毒、乙肝病毒、脊髓灰质炎病毒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甚至具有一定程度的杀病毒效应[3]。

1.3 血液作用:一是止血作用。大黄具有显著血凝作用,减少出血时间,这主要是因为大黄中的儿茶素没食子酸具有增强血小板黏附性的作用,并对抗凝血酶IV 有抑制作用,使得纤维蛋白原升高,增强血液黏度,起到止血作用。二是降血脂作用。大黄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减少血液中总胆固醇、三酰甘油及相关脂质含量。

三是活血作用。大黄可稀释血液,原理是通过血浆渗透压效应造成细胞外液逐渐转移到血管中,导致血液稀释,降低血液黏稠度,起到活血的作用。

1.4 对肾脏的作用:大黄有明显的降低血中非蛋白氮的作用。这种作用是由于减少肠道对氨基酸的吸收,并使血中必要氨基酸浓度升高,利用体内氨基酸的分解产物—氨合成蛋白质,从而使肝、肾组织合成尿素减少;另一方面,大黄还抑制体蛋白的分解,以减少血中尿素氮和肌酐的含量,并促进尿素和肌酐的排泄。大黄酚在体内可相继氧化为大黄素和大黄酸,通过抗氧化作用减少肾损害,抑制肾脏高代谢状态,大黄酚与葡萄糖醛酸结合解毒排出体外,有利于代谢性酸中毒、尿毒症、水肿的治疗。

1.5 免疫调节作用:张季等[4]采用连续8d腹腔注射7mg·kg-1醋酸铅造成铅中毒小鼠免疫能力下降后,連续腹腔注射大黄酚14 d治疗,可明显提高铅中毒小鼠B、T脾淋巴细胞增殖能力,提高巨噬细胞吞噬能力和NK细胞杀伤力,铅中毒小鼠血清中IFN-γ、IL-2、IL-4和IL-10均明显升高。大黄可显著提高感染模型动物的免疫功能,并在体内有诱生干扰素的作用,内毒素血症时,大黄对内毒素诱生巨噬细胞分泌细胞因子的功能有明显抑制作用,而且这一作用随大黄作用时间的延长和浓度的增加而加强。

1.6 解热作用:大黄具有一定解热作用,尤其是针对一些急性感染性疾病急发阶段具有显著解热功效,同时大黄的降温过程较为稳定,不会引起虚脱或大汗淋漓。研究中发现大黄的解热作用主要是因为对体温中枢前列腺素E的产生有一定阻断作用,还能够促进周围血管扩张,提升散热量,进而起到解热作用。

2临床应用

2.1 治疗急性胰腺炎:急性胰腺炎具有较高病死率,发病后多数情况下可能会同时并发微循环障碍,死亡率最高可达到50%,胰腺坏死率最高可达到90%[5]。在常规西药治疗基础上,辅助使用大黄治疗急性胰腺炎,对坏死胰腺炎有一定缓解作用,治疗效果较好。有学者在临床研究中针对急性胰腺炎采用大黄进行煎服治疗,40例患者治疗有效28例,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70.0%,与单纯使用西药治疗组有效率35.0%相比,采用大黄治疗效果显著[6]。

2.2治疗胃火炽热症:胃火炽热可诱发口舌生疮、齿龃肿痛、口渴咽燥、大便秘结、舌质赤苔黄腻或黄燥等症状,在治疗中可以用10~24g大黄加水煎服,每日进行漱口、湿热敷或直接洗涤,5次/d。对于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引起的口腔炎、口唇溃疡、皮肤毛囊炎、头部疖肿等进行治疗时,可先进行清洁,对溃疡处进行洗涤,局部分泌物要完全清洗干净,清洗过程中注意不要过于用力,以免摩擦较大导致出现破损或渗血。

2.3治疗妇科瘀热症:大黄在妇科疾病治疗中主要起到通瘀泄浊的作用,临床上多用于治疗血瘀症和瘀热症,例如治疗倒经、行经头痛,瘀热在中经前胸胁乳房胀痛有块、烦躁易怒,瘀热在下的腹胀坠痛,跳痛拒按或经行腹痛,色紫暗有块,淋漓不净或带下黄赤秽浊,恶露不下等。临床实验对照表明,清热化湿药加用

大黄对消除盆腔炎常见的下腹腰骶腹痛疗效显著[7]。

2.4治疗肾功能衰竭:大黄具有活血化瘀、凉血清火等作用,在危急重病治疗中发挥重要作用,临床可用于治疗尿毒症或急性肾功能衰竭,具有显著效果[8]。临床上针对因误食而出现食物中毒后急性肾功能衰竭,可以立即用生甘草5g与30g大黄一起用水煎服,并辅助进行益气调理,可以明显缓解临床症状。

参考文献

[1]高学敏.中药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595-601.

[2]武玉清,王静霞,周成华,等.番泻苷对小鼠肠道运动功能的影响及相关机制研究[J].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2004,9(2):162-165.

[3]范妙璇,赵海誉,王一涛.中药大黄现代药理学研究与中西医结合的应用.中国医药指南,2009,7(80):41-42.

[4]张季,严春临,侯勇,等.大黄酚对铅中毒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J].中国药理学通报,2014,30(5):696-700.

[5]杨炀,税丕先,陈滟,等.中药大黄在临床应用中的功效以及对其药理作用[J].基因组学与应用生物学,2017(3):1226-1231.

[6]曾令贵,肖桂林,李波.大黄轻煎剂治疗急性严重胰腺炎的临床观察[J].中国医师杂志,2003,5(12):1690-691.

[7]黄修仁,陈江宁.生大黄联合生长抑素治疗急性胰腺炎临床观察[J].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2013,23(8):653-654.

[8]赵国君,胡瑞谦.中药大黄中大黄酸的研究进展[J].包头医学院学报,2015(2):148-150.16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